
除了古奧林匹克聖地,其實在古希臘,也有不少地方舉辦類似的運動會,其中就有我們熟悉的哥林多古城。

在聖經中被譯為「哥林多」的科林斯古城,真真正正位於「十字路口」上:從陸路出發,科林斯地峽連接希臘本土和伯羅奔尼撒半島,控制著兩地之間的貿易路線;從海路出發,科林斯西面是科林斯灣,東面是薩羅尼科斯灣,分隔了愛琴海和地中海,科林斯在兩邊均建有海港,兩灣之間的客旅與貨物往來,就由一條叫做「Diolkos」的鋪石道連接。經過多年的努力,哥林多在19世紀開通了連接兩邊海岸的人工運河,兩邊鑿出近乎垂直,高84公尺的岩牆,船隻行駛經過時甚為壯觀。


據考古發現,早在新石器時代,這裡已經有人生活,也是自古兵家必爭之地,哥林多在伯羅奔尼撒戰爭中與斯巴達聯合對抗雅典,也成為了雅典和底比斯等強權的最強大競爭者之一。哥林多後來在羅馬統治下被重建,吸引不少的猶太人來此做生意定居,並建立會堂。

使徒保羅在第二次旅行佈道時,離開雅典就來到哥林多(事實上兩者交通方便,距離也近),遇見了亞居拉和百基拉兩夫婦,彼此同工。保羅前後3次到訪哥林多,共住了一年零六個月(徒18:11),是第二次旅程中停留最久的地方。保羅所見到的哥林多,既是一個經濟繁榮的大都會,也是一個道德淪喪的城市——廟妓流連於衛城上的神廟中。愛神維納斯廟中更有多達一千個廟妓,而城中也建有大市集和阿波羅神廟。在城中心,考古發現古代公堂的位置(Bema,希臘語的意思是「講壇」或「法庭」),這裡很可能就是保羅與猶太人辯論真理,甚至被告上羅馬方伯迦流時辯解的地方了。



波波Sir,大學社科系老師,尤愛鑽研世界歷史地理。「出発(發)進行」是一日本漢語,意思是指在列車出發時,車長發出的「指差喚呼」。香港人酷愛旅行,在疫情反覆,不能外出的日子,讓我們以相片帶動眼睛旅行,透過遊歷七教會,以信仰反思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