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不單考驗心情 更考驗人情與世情 -【國度角度】專欄

患難見真情,也拷問著人心的虛實!人情冷暖,都會被赤祼祼地呈現出來,那信徒的信仰及信心,會否也被考驗,赤裸裸的呈現出來?但神的本意原是好的,患難就見真情,最大的災難,可盡顯人性的光輝,同時也顯出人心的虛實。

前幾天收到一則短訊,其中的故事令我沉思半天。17世紀中葉,歐洲爆發了一場駭人聽聞的瘟疫:黑死病。不到一年,歐洲人口因此減少了一半,其殺傷力可見一斑。但奇蹟是,雖然英國中南部是重災區,但英倫半島中北部卻幸免於難。其中原因是在一條名叫「亞姆」的村子,有人將黑死病毒帶進了這條只有344人的小村莊。人心惶惶的村民紛紛想往北部逃難。一個叫威廉莫伯桑的牧師站了出來堅決反對村民逃難,並對村民說,誰也不知道自己是否感染,如果已經感染,反正都是會死,但逃出去一定會傳染更多人,留下來吧!讓我們「把善良傳遞下去,後人會因禍得福」。村民都受感全部留下,牧師更率領村民築起高牆作路障,防止外人進入,最終結果如何?

344人僥幸活下來的只有33人,威廉牧師也死於黑死病,但因著「亞姆村」村民的犧牲,成功阻止了黑死病朝北蔓延,為英倫半島留下了一個後花園。威廉牧師更讓每個村民提前為自己寫好墓誌銘,而他自己的墓碑只寫了一句感人至深的話:「請把良善傳遞下去。」至今去曼徹斯特旁邊「亞姆村」的遊客仍能看到。

2003年,香港面對回歸後最慘烈的非典型肺炎的抗疫戰爭。在生死攸關中搏鬥的香港醫護人員,由始至終卻一直堅守崗位,無怨無悔,恪守高尚的專業精神,捨身忘我地救治每一個病人,因此而揚名世界。

沈祖堯醫生是虔誠的基督徒,他眼光獨到,使用新型療法,令病人康復率高達九成多。在威院照顧病人期間,他整整一個月於醫院自我隔離。他與其戰友因此被時代雜誌選為「亞洲英雄」。屯門醫院謝婉雯醫生,因人手短缺,也因基督捨身的愛,自願轉到沙士病房工作,最後因護理過程中受感染而殉職,全港市民一同哀悼,傳媒更冠以「香港的女兒」的稱號。

同樣,當年疫情肆虐之時,香港教會不分宗派聯合起來,舉辦不同禱告會。其中合一僕人團隊,效法先知耶利米,在維園舉行「擁抱香港——重建這城52天」行動,為香港守望祈福。當世衛宣告香港成為疫埠而被封城之際,教會為香港築起合一禱告祭壇,連續52日不斷以禱告去搖動天父的手。結果神果然出手,就在第52天,世衛正式宣告香港解除疫埠。

之後,教會更藉「香港女兒」謝婉雯的抗疫捨身大愛精神,舉辦了不少佈道會。她雖然死了,仍然讓更多的靈魂得救,一位病人對謝醫生的捨己精神有感而發:「我不是教徒,不過有時我隱約覺得,這些偉大而早逝的人,其實不是人,他們是天使。他們或許自己都不知道,不過其實他們是肩負了某種使命來到這個世界的。」

香港社會正瀰漫著不滿、埋怨、控訴、甚至應否罷工的爭議,這是否決勝之道,而香港「教會」在今次抗疫爭戰中,又該如何作出回應?且看今朝!


文@何寶生

 

 

與以色列連結的神學基礎(下)- 【選民系列】專欄

外邦信徒與以色列在基督裡成為一個新人,這是連結與合一,都有聖經的根據(弗2:15),然而在神學上卻有爭論。接續上期提到的關於替代神學、兩約神學以及聖約觀念的爭論,今期將討論第四個神學議題——末世論。

聖經論到末世,是當耶穌回來與選民猶太人相認(太24:30-31),因此猶太人從世界各地回歸及以色列復國是主再來的必須條件,這也是聖經應許的(結37:21)。幾百年來,篤信聖經的基督徒一直期待關乎猶太人和以色列的預言得以應驗。

從1897年起,錫安主義運動標誌著選民恢復過程的開始,但因著納粹德國屠殺了六百萬猶太人,猶太人復國的機會甚為渺茫。結果二戰後,猶太人在大屠殺的灰燼中起來,於1948年5月14日在應許之地建國。到今天,住在以色列的猶太人已有六百多萬,超越了被納粹軍人屠殺的人數,而全球猶太人的人口約有一千五百萬,這表示仍有過半猶太人住在以色列境外。

聖經預言說:「主耶和華如此說:我要將以色列人從他們所到的各國收取,又從四圍聚集他們,引導他們歸回本地。我要使他們在那地,在以色列山上成為一國」(結37:21-22)。這是神要做在以色列身上的,相信也可以計算耶穌回來的時間表。彼得塚平牧師認為,以色列在末世論中佔了重要的位置,跟世界歷史和時事同步。他提出時針和分針的比喻,說以色列是時針,快接近午夜十二時,即主的再來,而分針代表列國,教會須將福音傳遍天下,這樣主才再回來。

這個比喻說明,以色列和教會是同行去實現神的計劃。以色列人是神的選民,外邦基督徒也是神的選民。彼得說:「惟有你們是被揀選的族類,是有君尊的祭司,是聖潔的國度,是屬神的子民」(彼前2:9),但這不表示有兩個選民。

猶太人一直都是神的選民,並沒有其他民族替代過他們。外邦信徒之所以也是選民,皆因藉著基督加入了以色列,這就是保羅所說的「一個新人」,就是重生的猶太人和外邦人在基督裡合而為一。外邦基督徒不是與全以色列合一,只與那些在基督裡的猶太人合一,一同祝福以色列,叫選民能活出其命定,成為外邦人的光(賽49:6)。


黃濠光牧師博士,現任神召會友愛堂堂主任,曾任國度復興報及國度雜誌總編輯。畢業於美國福樂神學院及新國際大學。曾在以色列海法大學修課,熟悉以色列近代史。

 

 

(11)擊退沮喪 -【狂野的夢】專欄

沮喪,有些人偶然會體驗到,而有些滿腔熱忱追尋夢想的人每天都要與它角力。或許這一刻的你正感到沮喪。事實上,沮喪經過醞釀只會越來越多,而你的夢想實現之期亦會因此而押後。

以神的恩典取代肉體的沮喪

我曾經是個很容易沮喪的人,很小的事情也會令我變得負面。從前,航班延誤使我整夜沒睡令我沮喪;辦公室的空調失靈使我汗流浹背令我沮喪;趕工作限期令我沮喪;那頑固的十磅體重令我沮喪;人們無故做出令我煩惱的行為令我沮喪⋯⋯

魔鬼想令我們長期處於沮喪的狀態,因為人無法同時行在神的恩典中又行在沮喪之中,如同人無法同時憑信心而行又憑恐懼而行。我們沮喪時,就是廢掉神的恩,因為神的恩明明伸手可及,隨時 叫我們得幫助,但我們卻過分專注於外在的環境(或內在的想法)而沒有定睛於神。我們都知道經文說:「堅心倚賴你的,你必保守他十分平安,因為他倚靠你。」(賽26:3)如果我們憑信心依從這節經文採取行動,就不會行在沮喪之中——我們會領受到恩典,在困難時得著幫助。

將你的沮喪卸給祂

「你們要將一切的憂慮卸給神,因為他顧念你們。」 (彼前5:7)沮喪不也是憂慮的一種嗎?除了仰望為我們信心創始成終的耶穌外,我發現把沮喪卸給神的最好方法是憑信心禱告。若是每次感覺到那熟悉的沮喪又在魂裡出現,你都應憑信心宣告神的應許:「應當一無掛慮,只要凡事藉著禱告、祈求和感謝,將你們所要的告訴神」。(腓4:6)轉化你的沮喪成為禱告,然後你便會行在恩典和平安中,使你的仇敵不知所措,也令身邊每個人都因你蒙福。

停止屬靈的沮喪

我們一直都在討論尋夢旅途上環境造成的沮喪,那屬靈的沮喪又如何呢?首先,你要分辨那沮喪的情緒是來自神還是來自撒但。有時候,魔鬼會出於不滿而嘗試使我們偏離神的旨意。另外有些時候,神會透過屬靈沮喪讓我們更加走近祂的旨意。我們屬靈的沮喪很多時候源於不相信祂安排的時間,或者不明瞭祂的旨意。實際點說,就是要求問神沮喪的成因,還要相信祂會給予啟示。多多以方言禱告,為你的生命宣告有關智慧和啟示的經文,靜待神把那屬靈沮喪的根源展現出來,你便可以把它拆解。

追夢操練:對抗沮喪的有效策略

在生活中,其實有很多實踐的策略能有效減輕沮喪的情緒。第一步是找出使你沮喪的原因。這可能有點挑戰性,因為使你失意的可能不只一件事,又或者沮 喪已使你招架不住,要把它根除更是難上加難。無論如何,花點時間認出問題的根源對你是有益的。

下一步是設想實際的方法去舒緩沮喪。現實中你能做些什麼讓問題得到緩解?是投資新的工具嗎?是與某人在工作外的時間交心地談一談嗎?要不要休息一下?找到了解決方法便立即行動,不要讓沮喪久留。目光對準解決方法,不要專注在問題本身,你便不會那樣沮喪了。


珍妮弗李克萊Jennifer Leclaire)是佛羅里達州勞德代爾堡「覺醒禱告殿」總監;「新族類復興網絡」權威領袖;AWAKENINGTV.COM聯合創始人;目前已出版超過25本著作。本專欄文章節錄自其著作《狂野的夢》

 

 

還孩子選擇的機會 -【天國的孩子】專欄

父母若常常替孩子選擇,就無法教曉他們自己作決定。在孩子幼年的時候,父母就需要教導他們分辨對錯,了解自己的喜好和特質,學習作出適合自己的決定。記得在我孩子五歲時,有一個星期天,他突然向我提出要參與成人崇拜。我當時心想,他是否與其他小朋友相處得不愉快?還是兒童聚會的內容不夠精釆?我心裡充滿猜疑,但他回答的原因很簡單:「我想嘗試一下。」

雖然我心底覺得這不是一個明智的決定,但我決定儘管讓他嘗試一下。如我所料,崇拜進行到一半,他開始有點悶,拿出玩具邊玩邊聽。然而之後的幾個星期天,他仍是選擇出席成人崇拜。後來我試問他:「你剛才聽到什麼信息?」他竟然開始與我討論崇拜中一些講道的重點,甚至對講道作出不錯的評價,覺得牧師講得既幽默又清楚。

這事讓我徹底反思自己對孩子的認知有偏差,我想起當年門徒禁止那些抱著嬰孩去見耶穌的人(路18:15)。耶穌因此責備門徒:「讓小孩子到我這裡來,不要禁止他們;因為在神國的正是這樣的人。」

父母應該引導和尊重孩子的決定,不要讓我們的思維和錯誤的相信限制了孩子的成長和服侍,幫助孩子了解每一個決定背後的好處和壞處。這樣的教導過程,無可否認一定比幫他們做決定花費更多時間,但長遠來說,卻是有莫大的好處,因為孩子學會如何為自己作出正確的決定。

去年年底,我們招聚了一群年紀由5到11歲的小朋友進行兒童敬拜訓練。開始之前,我對每個小朋友都進行了面試,目的是想了解他們參加訓練是單純因為父母的要求,還是有自己的意願。我們只招收了那些渴慕敬拜的小朋友,教導他們聖經的屬靈原則,訓練他們敬拜禱告,以及聆聽神聲音。課程不過短短三個月,結果令人十分鼓舞。他們在教會的成人崇拜中帶領了一次敬拜,大人都被孩子們預備的內容感動,特別是他們的父母,都甚驚訝他們這三個月的屬靈成長。當孩子願意,神就會大大的充滿和使用他們。正如詩篇8章2節所說:「你因敵人的緣故,從嬰孩和吃奶的口中,建立了能力,使仇敵和報仇的閉口無言。」

天國的孩子:父母應該培育孩子從小習慣在神的幫助,父母的引導,以及認清自己意願的情況下,學習分析問題,作出適當的決定,並且為自己的選擇負上責任。


Mabel Tai  國度事奉中心事工拓展總監,先後創立了Dreamates青少年和Dreamkidz孩子的社交平台,致力推動下一代活出夢想。

全球代禱守望   牧師死而復生

一名英籍牧師心跳停頓死亡,15分鐘後復活,他將一切歸功於「祈禱的力量」和「神的眷佑」。

據The Daily Echo報導,去年11月,漢普郡Fareham的五旬節活道教會(Living Word Pentecostal Church)牧師Christopher Wickland跟他三個最年幼的孩子到彈床公園一起跳彈床,期間他感到不適並倒下。

公園的工作人員迅速為47歲的Wickland進行心肺復蘇,但他停止了呼吸達15分鐘。工作人員四次使用除顫器重新啟動心跳,並送他到聖瑪麗醫院的深切治療部。

醫生向Wickland的妻子Tracey解釋他的情況,說他心臟曾停頓並死去15分鐘。如果他幸運渡過危險期,大腦和心臟可能受損。Tracey立即​​在社交媒體發布關於丈夫的情況,請大家為他祈禱。

她接受《每日郵報》訪問時說:「我把消息放到Facebook,然後來自世界各地數百人與我聯繫,告訴我他們正在為Wickland祈禱,真是太奇妙了。公園的工作人員和醫生提供了及時救援和治療,但我相信倘若沒有這些人在祈禱,他恐怕會死。」

Wickland昏迷了接近48個小時,在教會進行崇拜的週日早上醒來。當會眾得知牧師已經醒來時,舉行了大型的慶祝活動,熱烈的掌聲和釋懷的眼淚充斥其中。

Wickland向《每日郵報》表示:「這是一個神蹟,完全仰賴神的眷佑和一些人迅速的行動。還有我的會眾和其他世界各地的基督徒都在為我祈禱,是這些禱告使我活過來。我不是幸運,是蒙受祝福。」

談到康復的情況,Wickland說:「我已經接受了好幾次醫生檢查,沒有發現任何問題。我心臟停頓並死去那麼久,居然沒有任何永久傷害,醫生們也感到難以置信。」

Wickland現已回到教會工作。他在Facebook帖文,表示整個苦難「簡直就是神蹟」。

禱告:願榮耀頌讚歸給神,願人藉聖靈的能力大有盼望,信心蒙神堅固。

(來源: CBN News,2020年1月22日,Joshua Chung編譯報導。)

 

 

美國更多非福音派信徒稱自己經歷重生

在美國,越來越多主流新教徒和天主教徒採納「重生」這個傳統福音派常用的字眼來形容自己的生命。

由芝加哥大學全國民意研究中心進行的社會概況調查(General  Social Survey)顯示,在過去30年,主流新教徒和天主教徒對「重生」的看法明顯不同了。調查在1988年詢問「你會說你已經『重生』或曾經經歷『重生』嗎?就是你生命中出現了一個轉捩點,讓你委身於基督。」當年只有約36%受訪者承認自己重生,到了2018年,全美國承認經歷重生的人口已上升至41%,在非白人人口中的比例高達54%,在黑人新教徒中的比例更接近八成。主流新教徒和天主教徒中承認重生的比例亦分別由1988年的28%和14%增至2018年的40%和28%,這個轉變尤為矚目,因為主流新教和天主教均沒有教導重生是信仰的必要部分。

調查又顯示,重生信徒與他們上教會的頻率有正面關係。每周上教會多次的主流新教徒和天主教徒中,分別有超過81.4%和48%表示自己經歷重生;從來不上教會的主流新教徒和天主教徒承認自己重生的比例分別只有18.7%和12.4%。有接近一半從來不上教會的福音派教徒和黑人新教徒認為自己已重生,比例隨著多上教會而上升。在每周上教會多次的信徒中,有95%表示自己已經重生。

對重生的認同亦影響這些信徒的神學觀念。在認為自己經歷重生的主流新教徒和天主教徒中,認為聖經須按字面意思理解的分別佔44.3%和41.9%,在沒有經歷重生的信徒中認同這個觀點的分別只有13.4%和20%。

東伊利諾伊大學政治科學系助理教授Ryan P. Burge認為,「重生」一詞對美國人來說已不再限於復興聚會、青年營或周日崇拜中一次標準式的經驗,不同信仰傳統的信徒如今以此詞語表達自己是敬虔的信徒,信仰在他們的生命中扮演重要角色,而他們的宗教活動所要達到的,亦遠不止社會目的。

禱告:願更多信徒的靈被喚醒,與神建立親密關係,在地上擴展神的國度,彰顯神的權能。

(資料來源:Christianity Today,2020年1月21日,文奴綜合編譯報導)

 

 

慶祝主顯節 逾2萬名基督徒往約旦河受洗

在1月18至19日,2萬多名來自世界各地的基督徒聚集在以色列的約旦河接受洗禮,紀念主顯節(Epiphany)。

主顯節是東正教基督徒和天主教徒紀念東方博士們朝拜聖嬰耶穌的日子。

約旦河被公認為施洗約翰為耶穌施行洗禮的地點,也是以色列人進入應許之地前所跨過及先知以利亞升天的地方。

這朝聖活動於每年1月開始,五個基督教宗派在約旦河舉行洗禮儀式。科普特和亞美尼亞基督徒在同月稍後時間繼續舉行其他慶祝活動。

來自世界各地的基督徒到約旦河接受洗禮

以色列非常歡迎為持守信仰跋涉長途從各國前來的基督徒。耶利哥地區行政聯絡及協調主管Eran Gross 中校表示:「民政局為維護所有基督教宗派的信仰和敬拜自由,花了不少努力來準備這些重要的慶祝儀式。隨著這些活動展開,我們看到旅遊業有顯著增長,刺激了本國經濟,對此我表示感謝,同時祝願所有基督徒節日快樂。」

未能前往約旦河的基督徒,不少亦會在節期中把自己浸泡在冰冷的河流,當中包括俄羅斯。《莫斯科時報》報導,今年約有12.5萬人參加主顯節施洗儀式。莫斯科市設置了46處受洗地點,全國則有3,900處。這項儀式近年開始吸引非信徒加入,因為民眾認為快速浸泡到冰水有益健康。

未能前往約旦河的信徒在各地冰冷的河流受洗

以色列總統里夫林(Reuven Rivlin) 呼籲基督徒和猶太人一起維護和平。「就如反猶太偏見不是基督徒的主張,反基督徒偏見也不是猶太人的取態。我們務必再次投入在耶路撒冷和聖地打擊那些於宗教群體之間煽動仇恨和暴力的行為。可悲的是,今年再有基督徒因信仰緣故在中東遭殺害。耶路撒冷必須作維持宗教間和平與和諧的模範。」

以色列當局亦呼籲朝聖者要遠離洗禮地點附近的「修道院之地」(Land of the Monasteries)。那片土地面積250英畝,至今仍存留1967年六日戰爭時埋下的地雷。當局正積極清理地雷,希望在年底前完成。

里夫林說:「前往聖地的基督徒朝聖者每年持續增加 。今年已有近90萬朝聖者到過修道院之地。我們正努力在2020年底前完成發展整個地區的工作。」

禱告:願主的光照耀、興起祂的百姓,讓失喪的世代遇見祂,得著生命。

(來源: Christianity Headlines,2020年1月20日,林國祥編譯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