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色列交流團重新啟動 美猶太裔學生到訪尋根

因新冠疫情而沉寂了一年的「基督徒名分」(Christian Birthright)交流團重新啟動,一批美國基督徒大學生於6月初抵達以色列。

交流團由志願機構Passages舉辦,致力透過聖地朝聖之旅和教育,帶領美國年輕猶太裔基督徒探索基督教信仰和了解現代以色列社會。計劃自2016年推行至今,已帶領超過8000名學生到訪以色列。今年內將帶領千多名美國學生到訪,2022年暑假前將增至3000人。是次代表團一行12人,將到訪盧德、亞實突、斯德洛特等地,是近期遭哈馬斯轟炸,爆發嚴重衝突的地方。他們會惠顧當地商店、餐廳和酒店,以振興當地過去一年半受疫情打擊的經濟。

團員耶路撒冷哭牆前留影

代表團有機會與國會成員暨新政府情報部部長Elazar Stern會晤,探討美國基督徒與以色列新政府的關係。Passages執行長Scott Phillips向Stern表示:「我們無條件支持以色列及其國民,以色列與基督教福音派關係仍然穩固,而我們一直希望尋求改善之道。因此,讓我們的學生和未來的領袖,看到這國家既美麗又複雜的一面是如此的重要。我們會與不同政治光譜的決策者和輿論領袖會面,好讓我們能與以色列人民一同站立,全然尊重健全民主制度下的自由選擇。」Stern回應

「Passages校友是美國院校,甚至是全美最具代表性的大使。不論是代表團,還是個人到訪,新政府將持續承認你們對以色列的重要。要了解以色列,定期到訪是最佳的途徑。」

Passages創辦人暨董事Rivka Kidron表示:「Passages成立的目的是幫助基督徒大學生發現他們信仰的根,確保他們未來繼續支持以色列。我們期待在未來的日子帶領數千名學生到來,並讓他們回到所屬社區分享他們的體會。」皮尤研究中心(Pew Research Center)近期發佈對美國猶太人的研究顯示,雖然只有少於一半(45%)的猶太成年人曾到訪以色列,但在 25 至 34 歲的美國猶太人口中,超過四分之一報稱曾參與基督徒名分交流團。

波士頓基金會聯合猶太人慈惠中心前主席 Barry Shrage說,不少團員表示遊訪加強了他們與猶太人和以色列的聯繫,他認為身處反以色列覺醒以及反猶宣傳時期,資訊和倡議運動如此深入民心,而很多事實被歪曲,唯一的解決辦法是讓人認識以色列弟兄姊妹的實況,理解以色列人民的心情。我們無法教育人們去愛和認同猶太人與以色列,必須通過經歷和體驗。

金融系三年級學生Mullaney表示:「儘管我讀了很多有關以色列政治和歷史的書,我還是不完全理解,直至來到這裡,這經歷改變了我的生命和我看待世界的方式。」團員Berkey分享:「就在飛機著陸特拉維夫,我拉起背包的那一刻,我在想,我一直非常認同猶太人這身分,但這旅程是我尋索此身分的真正意義的機會。」另一位團員Marksak隨團到赫茨爾山國家墓園,她說:「我本來沒有太多期待,當我們看見一群士兵在墳前哀哭,我們就都停下來,與他們同哭,並留下與他們一起禱告,感覺就像我們其中一個同伴死了一樣。我無法忘記那一刻,那種團結的感覺,我從來沒有經歷過。你不會知道事情會如何改變或影響你,在此之後,我會對新的體驗更為開放。」

禱告:求主帶領散居各地的猶太人尋回根源,連接先祖亞伯拉罕。願列國信徒以色列的彌賽亞群體對齊,成為一個新人,歡迎君王耶穌的再來。

(來源:Israel365 NewsBridges for Peace,2021年6月11和10日,Asher Chiu綜合編譯報導。)

 

 

以色列的救恩(一) 國家層面的救恩(下)-【選民系列】專欄

使徒約翰在談到該亞法的預言時,提到耶穌為猶太民族而死,「並要將神四散的子民都聚集歸一」。(約11:52)根據布朗(Raymond E Brown)的說法:「神四散的子民」是「注定要相信耶穌的外邦人」,他理解這個為教會的概念。教會的外邦信徒「要與那個真正的以色列民族合一,而那真正的民族將因耶穌的死而得以倖存。」

田尼(Merrill C. Tenney)也有類似的看法:「這些話可能適用於四散的猶太人。但鑑於這福音書的普遍性,他們在預言上可能就是指外邦人的靠攏,他們因承認基督為救主而成為神的兒女。」簡而言之,在基督裡有兩類神的兒女:以色列之內的猶太餘民,以及以色列之外的外邦教會。以色列全家得救始於餘民,並將在耶穌第二次降臨時完成。

自第一世紀以來,外邦教會一直在努力透過福音使世界與神和好。根據使徒保羅的說法,傳福音的順序是先傳給猶太人,再傳給外邦人(羅1:16)。的確,教會正在用耶穌基督的福音來使世界福音化,卻不會因而不向猶太人傳福音。

斯特恩(David H Stern)提出了他的彌賽亞觀點:「儘管猶太人與外邦人在神面前一視同仁,但我還是要說明,希臘文中的prôton這個詞字面的意思為『首先』,在這節經文中的意思是『特別』。因此,羅馬書1章16節這句經文可翻譯為:「特別是對猶太人,同樣也對外邦人」。斯特恩解釋說:「『先是猶太人』意味著向猶太人宣講福音是『當務之急』,教會應該承認這一點。」總而言之,薩菲爾(Saphir)敦促:「教會要向以色列傳福音。」

彌賽亞猶太佈道家羅斯(Sid Roth)創作了「傳福音之律」一詞,意指向猶太人傳福音是優先事項。他提到「先是猶太人」的好處:「使猶太人民重返彌賽亞身體將成為釋放歷史上外邦人最大復興的催化劑。」他將這種復興與猶太人得救聯繫起來,這意味著將死而復生的能力恢復給教會(羅11:15)。他引用馬太福音23章39節的話說:「更好的是,猶太民族的得救將迎來耶穌的再來。」這是向猶太人傳福音的末世意義。


黃濠光牧師博士,現任神召會友愛堂堂主任,曾任國度復興報及國度雜誌總編輯。畢業於美國福樂神學院及新國際大學。曾在以色列海法大學修課,熟悉以色列近代史。

 

 

重燃祭壇的火  使國家的根與神對齊  

錫安榮耀國際事工(Glory of Zion)的恰克.皮爾斯博士(Chuck Pierce)接受猶太拉比,猶太之聲國際事工(Jewish Voice Ministries International)執行長本尼斯(Jonathan Bernis)訪問,介紹新書《重燃祭壇之火》(暫譯,Rekindle the Altar Fire),提及教會與以色列的關係,以及教會如何面對新季節。

本尼斯問皮爾斯:「過去一年,很多人因疫情被孤立,加上政治衝突和社會動盪,讓一切變得不明朗,新書給予讀者什麼答案?」皮博士回應:「新書主要教導讀者如何與主建立更密切的關係,特別指『重燃祭壇上的火』,包括個人、家庭祭壇,以至集體和國家祭壇。「Tryst」這個英文字的意思是與主相遇,委身於關係的地方,而教會正失落了這個祭壇的呼召。神的道就是烈火,讓人『心裡覺得似乎有燒著的火閉塞在我骨中。』並且藉由火的浸禮帶下權能、恩膏、分賜和昌盛。我研讀聖經新、舊約,發現神做新事之前,首先興起祭壇。」

本尼斯完全同意皮爾斯的見解,現今世界正處於獨一無二、末世中末後的時刻。假如祭壇的火不再重燃,恐怕會失去神在信徒生命上要作的工。皮爾斯表示:「我們必須作好時間管理,神讓世人經歷現代版逾越節,信徒必須看見這是來自神的記號,要潔淨人原來的敬拜模式,以新形式敬拜神。」

本尼斯又問到為何以色列如此重要。皮爾斯表示,世界由美國、俄羅斯、中國三國爭覇,但必須留意以色列動向,方能正確解讀神的心意,因為最終列國要與以色列和好「假如教會遺棄以色列,忘掉神永約的話,便失去神心意的全部,也將錯失這部份的祝福,包括神為亞伯拉罕定地界、計劃讓亞伯拉罕得豐盛。」彼得一生中最大的啟示,就是知道耶穌是誰,而耶穌在該撒利亞腓立比向彼得發預言,神要建立教會在這磐石上。在「耶穌是誰」這個啟示上,神賜下打開天上國度的鑰匙。今天教會同樣要透過神對以色列的啟示,取得鑰匙,開展未來,建立新皮袋的屬天計劃。

皮爾斯指,聖經多處提及列國與以色列息息相關,鼓勵信徒從個人開始「先求神的國—耶路撒冷的平安」,再為自己國家求平安。教會要看到「國家的根」是否與永約對齊,讓國家跟上這個次序。所以教會首先要看見以色列,容讓神永約的根向前邁進,代表著國度的前進。然後教會再以「第一為先」的方式運作,就是「使徒第一、初熟果子第一、以色列第一」的運作模式。「只要教會恢復這個次序,得著鑰匙,便能打開天上的祝福,進入下一個收割季節。」

禱告:願神復興祭壇的火,教會成為神人相遇的地方,在末後與神的次序對齊。

(來源:Jewish Voice,2021年2月8日,台灣國度復興報Asher Chiu編譯報導。)

 

 

以色列考古發現希律王時代硬幣

以色列考古學家在耶路撒冷古城發現一枚罕見的銀幣,相信曾在希律王統治時期用作繳付聖殿稅。

大衛塔博物館考古人員在進行文物保護工程時,發現一個早在1980年代出土,後來遺失了的古文物箱子,在其中發現了這枚稱為推羅舍客勒(Tyre shekel)的銀幣。

在耶路撒冷古城發現的推羅舍客勒銀幣

博物館館長Eilat Lieber受訪時表示,這枚罕見硬幣的發現,為耶穌與兑換銀錢的人對話的歷史提供了進一步證據。「福音書告訴我們,耶穌到訪耶路撒冷 ,並與兌換銀錢的人交談 ,如今我們有了這段歷史的考古證據。」四福音書記載,耶穌潔淨聖殿時指責商人和兌換銀錢的人使聖殿變成「賊窩」(馬太、馬可及路加福音)或「買賣的地方」(約翰福音)。

歷史學家和神學家認為,大衞塔是耶路撒冷古城雅法門(Jaffa Gate)入口附近的一座古城堡,也是希律王的宫殿,顯然是耶穌受審的地方。Lieber指出,此銀幣的發現把大衞塔的過去、現在和未來連接起來。「在為城堡未來所作的工程期間,我們找到了過去的證據 ,讓我們更了解自己的身分。基督徒可以看到歷史故事和福音書如何活現在耶路撒冷地。」

該硬幣是在第二聖殿時期,於黎巴嫩的推羅古城生產,相信是朝聖者前往聖殿過逾越節、五旬節或住棚節時所使用。據《耶路撒冷郵報》報導,推羅硬幣從公元前125年開始鑄造直至公元66年,猶太人反抗羅馬帝國爆發起義,而耶路撒冷在公元70年被羅馬軍攻陷。博物館將在明年的新展覽中展示該硬幣。

禱告:願考古發現領人更多認識聖經的真實。

(來源:Christian Headlines,2021年4月1日,林國祥編譯報導。)

 

 

以色列中心地位(二) 以色列跟神有緊密關係 -【選民系列】專欄

當神向摩西顯現時,祂說:「我是你父親的神,是亞伯拉罕的神,以撒的神,雅各的神。」(出3:6,15;4:5)祂顯明自己為以色列祖先或族長的神,告訴以色列人,他們的神同樣是他們父輩的神。德懷特·普賴爾(Dwight A Pryor)指出:「祂(神)有一個名字,有一個身分,在揀選上有主權、自由和恩典。祂選擇將自己與一個特定的家庭聯繫在一起,並通過這個家庭成為地上所有人的祝福。」當神與亞伯拉罕、以撒和雅各連結在一起,以自己來認同以色列,就說明了一種緊密關係:神必須支持以色列。替代神學和成全神學不明白這一點,就聲稱以色列不再是神的選民。神視以色列為至寶,以至於祂說:「……摸你們的就是摸他眼中的瞳人。」(亞2:8)

神視以色列人為「我的百姓」(出3:7, 10)。祂向他們宣告:「我要以你們為我的百姓,我也要作你們的神。你們要知道我是耶和華你們的神,是救你們脫離埃及人之重擔的。」(出6:7)以色列百姓是神的子民,使徒保羅稱其為「神的以色列民」。(加6:16)塔夫亞·扎列茨基(Tuvya Zaretsky)堅持認為「神的以色列民」是以色列的餘民,或所謂猶太基督徒。

由於神是以色列的神,而以色列是神的以色列民,因此他們之間建立了深厚的緊密關係。以色列是神的喜樂,是祂所喜悅的,又是祂的冕旒。(賽62:3)猶太人「像冠冕上的寶石」。(亞9:16)

神說以色列是「我的百姓」時,祂也以父子關係作比喻。祂宣稱:「我是以色列的父,以法蓮是我的長子。」(耶31:9)以法蓮是以色列的同義詞。在出埃及記中,神告訴摩西:「你要對法老說:耶和華這樣說:『以色列是我的兒子,我的長子。』」(出4:22)神說:「以色列年幼的時候,我愛他,就從埃及召出我的兒子來。」(何11:1)另一個比喻是婚姻關係,神對以色列說:「因為造你的是你的丈夫。」(賽54:5)「耶和華說:背道的兒女啊,回來吧!因為我作你們的丈夫。」(耶3:14)神哀嘆:「我雖作他們的丈夫,他們卻背了我的約。」(耶31:32)神宣告:「我必聘你永遠歸我為妻,以仁義、公平、慈愛、憐憫聘你歸我;也以誠實聘你歸我,你就必認識我耶和華。」(何2:19-20)

基督徒藉著耶穌基督加入了以色列的大家庭。基督徒信奉的神是亞伯拉罕、以撒和雅各的神。祂是以色列的神,以色列是祂的長子,也是祂的妻子。與以色列結連就是承認神與以色列之間的緊密關係。由於有這種關係,教會必須支持以色列,也要愛猶太人。


黃濠光牧師博士,現任神召會友愛堂堂主任,曾任國度復興報及國度雜誌總編輯。畢業於美國福樂神學院及新國際大學。曾在以色列海法大學修課,熟悉以色列近代史。

 

 

相隔60年以色列考古再次發現死海古卷碎片

考古學家在以色列死海猶大沙漠掘出數十塊古卷碎片,歷史可追溯至2000年前。

 

考古學家和義工們游繩在洞穴進行挖掘

以色列文物局指出,古卷碎片在一次「複雜且具挑戰性的國家考古行動」中發掘,考古學家和義工們游繩從「恐怖洞穴」(Cave of Horror) 取出,相信約1900年前猶太反羅馬帝國的巴柯巴起義中被藏於該洞。古卷碎片為部分的十二小先知書,當中包括撒迦利亞書和那鴻書。其中一些碎片寫著迦利亞書8章16-17節。上次發現死海古卷碎片已是60年前。

其中一些古卷碎片寫著迦利亞書8章16-17節

據以色列文物局發佈的新聞稿表示,國家挖掘行動的目的,是爭取在強盜進場自行挖掘和在黑市出售之前掘出這些重要的文物遺產。文物局反盜賊主管Amir Ganor說:「多年以來,我們一直追趕著文物盜賊,我們最終決定要先發制人,在小偷來之前先把文物掘出取走。」

團隊運走在洞穴掘出具6000年歷史的孩童骸骨
在洞穴發現一批猶太巴柯巴起義時期的錢幣

除了古卷碎片外,考古團隊還在該址發現一個淺埋墳墓,裡面埋有一具6000年歷史的孩童骸骨,年齡約在6至12歲之間,用布包裹著。史前考古學家Ronit Lupu指出,洞穴的氣候條件使遺體和布完好保存。「遺體經過了自然木乃伊化,儘管年月過去,仍保留著部分皮膚、肌腱和頭髮。」團隊還發掘了一批猶太巴柯巴起義時期的錢幣,以及一個保存完好、逾1萬年歷史的籃子,或許是全世界最古老的編織籃子。考古學家還指出,起義者在洞穴躲避時留下了其他物品,包括箭頭和矛頭,涼鞋和編織物等,很可能是當時的家庭在那裡留下,待戰後展開新生活所用的物品。

 

逾1萬年歷史的編織籃子,仍保存良好
起義者在洞穴躲避時留下的箭頭和矛頭

 

 

禱告:願主保守考古發掘,讓歷史文物得保存,人們得以從歷史中認識神的作為。

(來源:Christian HeadlinesBridges for Peace,2021年3月16和17日,Amy Fong綜合編譯報導。)

 

 

以色列中心地位(一) 以色列要祝福列國 -【選民系列】專欄

聖經描述以色列為地球的中心(結38:12)。宣教學家格拉瑟(Arthur Glasser)說:「耶路撒冷為以色列的中心,錫安山為耶路撒冷的中心,而聖殿位於錫安山上。」以色列的中心地位可視為領域,又可視為觀念。

以色列的中心地位來自神與亞伯蘭所立的約,神對亞伯蘭說:「地上的萬族都要因你而得福。」(創12:3)那是以色列的使命,使徒保羅稱之為福音:「並且聖經既然預先看明,神要叫外邦人因信稱義,就早已傳福音給亞伯拉罕,說:『萬國都必因你得福』。」(加3:8)福音就是耶穌基督的救恩(加3:14),祂是亞伯拉罕的後裔(加3:14)。薩菲爾(Adolph Saphir)說:「給予外邦國家的所有應許都以以色列為中心。」

在摩西之歌中,摩西闡述了以色列的中心地位。「至高者將地業賜給列邦,將世人分開,就照以色列人的數目立定萬民的疆界。耶和華的分本是他的百姓;他的產業本是雅各。」(申32:8-9)神心繫萬民,卻指出以色列是衪的產業。「照以色列人的數目」這句話表示以色列與各國之間存在的關係。摩西對以色列人說:「耶和華但喜悅你的列祖,愛他們,從萬民中揀選他們的後裔,就是你們,像今日一樣。」(申10:15)以色列被神揀選並不意味著神拒絕其他國家。神揀選了以色列來彰顯祂自己並拯救列國。

神命定以色列成為外邦人的光,叫偶像崇拜的世界回歸獨一的真神(賽42:6-8)。救恩來自猶太人的彌賽亞耶穌,當西緬在聖殿看到聖嬰耶穌時,他重複以賽亞的話來稱耶穌「是照亮外邦人的光,又是你民以色列的榮耀。」(路2:32)舒霖(Joseph Shulam)說:「以色列的任務並沒有在第一世紀將彌賽亞帶入世界而告終,猶太人的遭遇仍然影響著地球的每個角落。以色列仍要成為萬國之光,表明獨一神的真理,展示道德行為,並將神的榮耀帶給整個地球。直到彌賽亞回到錫安,這項工作才能完成。」

以色列人在埃及生為奴隸,他們出了埃及,得著神所賦予的新身份。「你們要歸我作祭司的國度,為聖潔的國民。」(出19:6)以色列的呼召,是為列國站在神面前,因此以色列的祭司職事,是在神和列國之間供職。以色列作為祭司國度的角色,可於亞伯拉罕的盟約中預見,神要他獻上他的兒子來履行大祭司的職事。賈斯特(Daniel C. Juster)表示:「以撒的獻上是祭司為整個人類的偉大代禱式行為,預表彌賽亞的到來,為世人的罪而死。」教會有義務幫助以色列實現其命定去祝福列國,成為外邦人的光,並發揮其祭司的角色。基於這個原因,教會需要與以色列連結起來。


黃濠光牧師博士,現任神召會友愛堂堂主任,曾任國度復興報及國度雜誌總編輯。畢業於美國福樂神學院及新國際大學。曾在以色列海法大學修課,熟悉以色列近代史。

 

 

以色列國家圖書館獲贈以斯帖記古卷

位於耶路撒冷的以色列國家圖書館,近日獲贈全球其中一份最古老的以斯帖記古卷。

學者研究古卷的行文風格和科學證據,包括採用碳14定年法,相信古卷於1465年左右由一位身處歐洲伊比利半島的抄經士抄寫。古卷以褐色墨水和典型的塞法迪風格寫在皮革上,與妥拉相似。在經卷的開首,以斯帖記正文前,載有傳統上於宣讀經文前後背誦的祝禱,顯示當年在伊比利半島的猶太社群會在宗教儀式中使用該書卷。這社群於15世紀末被逐離西班牙和葡萄牙。

猶太人歷來會按照習俗,在普珥節誦讀以斯帖記,以紀念神曾藉以斯帖拯救以色列人免遭滅族。以色列國家圖書館在今年的普珥節(2月25至28日)前獲此餽贈,別具意義。古卷由猶太裔慈善家Ludwig Jesselson的後人捐出,是唯一一份落入私人收藏家手上的15世紀以斯帖記完整古卷。以色列圖書館負責猶太人藝術品館藏的館長Yoel Finkelman博士形容,該古卷見證伊比利半島猶太人的豐富物質文化,非常難能可貴。館方對於能夠保管這份珍寶,為猶太人和世人保存伊比利半島猶太人被驅逐前留下的遺物,感到非常榮幸。公眾可於以色列國家圖書館網站瀏覽該古卷。

禱告:願人從歷史中認識神的偉大和信實,知道祂是昔在、今在、永在的神,祂的國度永恆無盡。

(來源:Christian Headlines以色列國家圖書館網站,2021年2月25和22日,文奴綜合編譯報導。)

 

 

伊朗禁止聯合國核監檢查 持續威脅中東和平

伊朗禁止聯合國核監管機構國際原子能總署(IAEA) 在當地檢查,以色列眾領袖譴責伊朗首都德克蘭成為中東地區以至全球的威脅,呼籲就此採取行動。

伊朗在2月24日宣佈拒絕讓IAEA檢查其核武基地,同日IAEA釋出報告指德克蘭鈾存量已大大超出核協議限制的14倍。伊朗於2015年與英、美、中、法、德、俄六國訂下全面行動協議。自2018年美國前總統特朗普宣佈退出協議,並對德克蘭重新實施制裁後,伊朗開始違反協議限制。

以色列外交部長阿什克納齊(Gabi Ashkenazi)發表聲明表示,「伊朗把國際原子能總署最後一絲的監控也破壞了,並持續威脅中東地區和平。伊朗的極端舉措必會帶來國際上的即時回應,而以色列視之為威脅,絕不會袖手旁觀,容讓伊朗取得核武控制權。」

以色列國防部長甘茨(Benny Gantz)出席一個軍隊典禮時表示,「以色列國防軍正在佈防,為任何事態發生作準備,包括採取任何軍事行動,預防伊朗取得核武。」他同時指出,要阻撓伊朗政權的核武野心,需要團隊合作。「伊朗是全球及中東一帶的首要問題,不僅以色列受到威脅,因此我們必需與美國、歐洲以至中東地區的新伙伴攜手合作。」

核協議於2015年簽訂,美國現任總統拜登當時任職副總統,拜登似乎熱切重返當年協議,然而總統辦公室表示在伊朗重新遵守核武規定之前,美方不會重返協議,伊朗方面則要求美方先撤除Catch-22制裁。

以方就此表示擔心,並希望禁止華府重返協議。有報導指兩國將就伊朗政策進行秘密會議。以色列總理內塔尼亞胡表示正值普珥節前夕,伊朗此時的舉動並非巧合。「伊朗及中東周邊國家向我們索取性命,而2,500年前普珥節前夕,另一波斯惡人嘗試滅絕猶太人但他失敗了,所以今天你同樣會失敗。我們絕不容許極端份子及野心政權取得核武,不會重返過千年前列祖的旅程,讓那些呼叫亞拉真神的政權妄想得到以色列地,並就此結束猶太人復興史。以色列不會把所有希望放於與極端政權所作的任何協議。不論協議存在與否,我們將不惜一切讓你無法取得核武。」

禱告:願神在中東地區掌權,粉碎黑暗權勢,讓以色列見證耶和華是保護和拯救的神。

(來源:Bridges for Peace,2020年2月25日,Asher Chiu編譯報導。)

 

 

春雨大復興 – 【回家的旅程】專欄

約珥書2章23節說,神要降下秋雨及春雨。一般相信,「秋雨運動」是指1902-1906年發生的五旬節運動,而1948年的加拿大復興被稱為「春雨運動」。當時神復還了聖靈充滿的真理,並有預言說將有大復興。後來兩次世界大戰先後爆發,40年代後期,整個世界滿目瘡痍,基督徒信心亦十分低落。1947年秋天,在加拿大薩斯克徹溫省(Saskatchewan)的北貝特爾福德(North Battlefield)有一間孤兒學校,裡面有一所沙崙聖經學院,一班師生渴望復興臨到,一起禁食祈禱及研經。1948年2月12日,聖靈大大降臨,多人領受了醫治恩赐。一位有口吃毛病的人突然起來,流利地說了一段很長的預言,內容講述一個新的復興現正開始,神將會復還四方面的真理,包括:合一,聖靈恩賜,敬拜讚美和世界宣教,直到主再來。

在那次聚會後,當地有很多人經歷了神蹟醫治,基督徒天天聚會,持續了一段頗長的時間,很多其他地方的基督徒也被吸引而來。當時他們領受了事奉的異象和五重職事的呼召,聖靈不斷澆灌,他們回到自己的地方廣傳福音,建立教會。這復興由加拿大蔓延到美國及世界各地,被稱為「春雨大復興」(The Latter Rain Movement)。

趙仲權牧師在他的論文《論春雨運動有關復還的教誨》中,就論述了1948年的春雨運動對他所居住的城市溫哥華的影響:

春雨大復興從加拿大發起,繼而傳開到世界各地。溫哥華喜訊會領受了這份1948年的復興,成為一個主要的復興中心,忠實地教導和實踐復興的信息超過三十年。聖經學校有100多位學生,來自溫哥華、墨西哥、台灣、烏干達,還有北極。1980年,他們領受祝福以色列的啟示。除了讓「讚美的遠征隊」(praise expeditions)前去安慰歷史悠久的神的子民,他們還奉獻了100萬加幣在加利利為以色列建造了一個集體農場(kibbutz),期望推倒隔在猶太人與非猶太基督徒之間的牆。這些復興都有很強的聖經神學,其中的重點就是復還和恢復。

從馬丁·路德(Martin Luther)到現在,神的手在一步一步復還希伯來書6章2-3節的真理:因信稱義、水和聖靈的洗禮奠定、按手禮和死人復活等。前三個真理是通過路德會,重洗派和五旬節派來復還,發生在1948年以前。在1948年,按手禮被恢復,人們不再輕忽在眾長老按手時所賜下的恩賜(提前4:14)。

緊接著,神大力恢復讚美和敬拜的真理。當神的百姓敬拜讚美祂的時候,神會真實地降臨,住在他們中間!(詩22:3)神超自然地臨在,釋放預言、醫治、說方言和翻方言等聖靈的工作。1980年教會明白了,最後復還「復活」和「審判」的真理之前,必須先恢復以色列。1981年,藉著以賽亞書40章1節,神說:「你們要安慰,安慰我的百姓。」於是,喜訊會順服神的吩咐,加入祝福以色列的行列。


始於1995年萬國守望者團隊於加拿大的聚集,後因華人信徒的加入,促成了2010年香港全球華人回家聚集,從此回家聚集成為了一個席捲全球的信徒運動,為了聚集同心合意的信徒走上回到天父家的旅程。本專欄節錄自同名書籍《回家的旅程》,透過作者曉林的親身經歷,向讀者展示這個旅程中的幕後故事及神的計劃。

 

 

以色列地(二) 選民回歸以色列地 -【選民系列】專欄

以色列的土地問題與神的末日計劃有關,正如預言所揭示,「耶和華如此說:我現在回到錫安,要住在耶路撒冷中。耶路撒冷必稱為誠實的城,萬軍之耶和華的山必稱為聖山。」(亞8:3)沒有以色列地,以色列的恢復就不可能完成。施霖克(M. Basilea Schlink)在談到撒迦利亞的預言時指出:「這意味著神對以色列的計劃轉折的第一階段是與她的土地有關。眾先知的預言十分清楚表明,猶太人恢復和救贖會在以色列地發生,也只有在那裡。」耶穌談到祂第二次降臨時,就告訴門徒說:「他要差遣使者,用號筒的大聲,將他的選民,從四方,從天這邊到天那邊,都招聚了來。」(太24:31)「祂的選民」就是以色列,而重新聚集的地方是「以色列地」,都是根據這節經文:「我將你們安置在本地。」(結37:14)

當以色列國於1948年成立,全世界的猶太人開始重返以色列地時,這些預言就實現了。1967年六日戰爭中,以色列從約旦奪回了耶路撒冷老城,有人認為這標誌著「外邦人日期」的結束,實現了耶穌第二次降臨之前提到的一個標誌:「他們要倒在刀下,又被擄到各國去。耶路撒冷要被外邦人踐踏,直到外邦人的日期滿了。」(路21:24)儘管如此,現時耶路撒冷中心的聖殿山仍在阿拉伯穆斯林的控制之下,猶太人無權上去。葉光明(Derek Prince)承認:「但預言尚未完全實現,因為猶太人民沒有控制住。」鑑於耶路撒冷的未來地位存疑,約翰·安東尼(John Anthony)說:「我們正在迅速接近彌賽亞到來的時刻。」教會正在注視著這片土地,特別是耶路撒冷,看末日預言如何實現。

基督教巴勒斯坦主義聲稱,在新約時代,神的國優先於土地,因而否認以色列擁有以色列地的權利,可是巴勒斯坦人卻希望將該片土地據為己有。包括美國在內的國際社會支持兩國解決方案,通過該方案去建立巴勒斯坦國,與以色列成為鄰國,以解決當前的中東衝突。這個解決方案實際上是分割以色列地,一旦發生,將引來神的審判。「我要聚集萬民,帶他們下到約沙法谷,在那裡施行審判;因為他們將我的百姓,就是我的產業以色列,分散在列國中,又分取我的地土。」(珥3:2)

施霖克堅稱:「只有以色列,沒有其他人有權擁有這塊土地。」這是符合聖經的,因為尼希米對亞捫人和阿拉伯人這樣說:「你們卻在耶路撒冷無分、無權、無紀念。」(尼2:20)今天,有一百多個國家承認巴勒斯坦國,以1967年停火線為邊界。以色列承受著國際社會的壓力,要跟隨「兩國解決方案」,這意味著要破壞神與以色列的盟約。與以色列連結的基督徒必須持守聖經立場,叫以色列地不被分割,只由猶太人擁有。

 

 

約旦河岸教堂戰後重開 五十四年後第一次禮拜

位於約旦河岸,耶利哥以東10公里的聖方濟會聖施洗約翰教堂(St. John the Baptist Chapel),經過多年清除六日戰爭遺留的數千枚地雷,於1月10日重新開放,舉行了54年來首次主日禮拜。

受新冠疫情的限制,當天只有50名神父、嘉賓、士兵和新聞記者可以參與由聖地監管人Francesco Patton神父帶領舉行的彌撒,慶祝耶穌受洗節,梵蒂岡駐以色列大使Leopoldo Girelli大主教也出席其中。耶利哥的Mario Hadchity神父在一份聲明中表示:「在這個特別的日子,我們很高興,因為在半個多世紀後,在神的幫助下,聖地的監管權終於回到拉丁聖施洗約翰教會。願這個地方成為眾人與神相遇的地方。」

主日禮拜由聖地監管人Francesco Patton神父帶領舉行

教堂位於Qasr al Yahud,一個在約旦河沿岸著名的洗禮處,有着豐富的聖經歷史,既是以色列民橫渡並進入應許之地的地方,也是先知以利亞被接升天的地方,許多人也相信那裡是耶穌受洗的地方。方濟各會的修士在十七世紀開始遷到Qasr al Yahud,在那裡買土地建立教堂和修道院,直到1967年六日戰爭爆發,修士被迫棄置教堂離開。從此Qasr al Yahud由敬拜的地方變成了戰場,教堂被約6,500枚地雷包圍。當以色列在戰爭中從約旦收回該地時,政府將其納入封閉軍事區,並因安全理由限制公眾和遊客進入。

2016年,以色列開始在英國掃雷組織HALO信託基金的協助下清理地雷。最終在2020年10月,聖方濟各會修道院 (Franciscan Custody of the Holy Land)重得當地教堂和修道院的監管權。聖地監管人Francesco Patton神父感謝以色列總統里夫林(Reuven Rivlin)的幫助,確保清除Qasr al Yahud的所有地雷,並恢復該地為基督徒敬拜的地方。「我們特別感激總統里夫林,他推動把聖地歸還教會,並為朝聖者開展該地區。今年由於新冠疫情,我們不能與當地的基督徒和朝聖者一起慶祝,但這是一個每年有成千上萬人到訪的地方,因此對我們來說,這是一個新季節的開始。」

禱告:願神使用教會,在以色列高舉神的名字,帶下屬天的平安和祝福。

(來源:CBN NewsTimes of Israel,2021年1月11日,Ida Kwok綜合編譯報導。)

以色列地(一) 以色列地歸屬於誰?-【選民系列】專欄

以色列地的歸屬對以色列、巴勒斯坦人民以及全世界來說,是個敏感的政治議題。東耶路撒冷和所謂的西岸,就是聖經稱為撒馬利亞和猶太的古老地區,都屬於猶太人,而世界上大多數國家卻視為以色列於1967年六日戰爭期間攫取的「佔領區」。每當以色列在該地區建立定居點,巴勒斯坦人、歐盟乃至美國都會抗議或譴責。而且一些伊斯蘭國家或激進組織,例如伊朗和哈馬斯,否認以色列擁有這片土地的合法性。在政治爭端的背後,土地問題也有屬靈意義,因為聖經有談到土地的所有權。基督徒聲稱與以色列結連,就需要了解以色列與這片土地在聖經和神學關係上的含義。

在神與亞伯拉罕所立的約中,神應許將迦南地賜給他和他的後代,作為他們的產業及財產(創15:18-21; 17:8)。這個盟約是永恆的,這意味著它於現在和將來都是有效的。詩人聲稱:「他記念他的約,直到永遠;他所吩咐的話,直到千代,就是與亞伯拉罕所立的約,向以撒所起的誓。他又將這約向雅各定為律例,向以色列定為永遠的約,說:我必將迦南地賜給你,作你產業的分。」(詩105:8-11)

基督教巴勒斯坦主義否認猶太人對以色列土地的盟約繼承權。阿瓦德(Alex Awad)認為,神的國在新約是新的現實,而一片特定土地是舊約的概念。他的結論是:「這樣的一個全球性國度,並不需要亦不能被局限在某一塊土地之上。」 基於這種信念,他認為許多基督徒堅持土地僅屬於猶太人這一觀念是錯誤的。他又承認,目前的以阿衝突是有關土地的所有權。這是巴勒斯坦的觀點,但從以色列的角度來看,核心問題是巴勒斯坦有一個議程,就是消滅這個猶太國家。

聖經宣稱以色列的土地屬於神,祂說:「地不可永賣,因為地是我的;你們在我面前是客旅,是寄居的」(利25:23)。詩人聲稱地和其中所充滿的都屬於神(詩24:1),祂卻指明以色列地為祂的土地。「因為耶和華揀選了錫安,願意當作自己的居所。」(詩132:13)聖經宣告耶路撒冷為「耶和華的城」,為「以色列聖者的錫安」(賽60:14)。

神藉著永約把這片土地賜給亞伯拉罕,該約由以撒和雅各繼承,雅各後得名為以色列。祂起誓來確認自己的話(詩105:9),根據葉光明的說法,這一誓言在聖經出現了46處。有了這一重複的確認,葉光明得出結論,這片土地是永遠賜予以色列的,並不給予任何其他國家。儘管新約聖經對這片土地並沒有多說什麼,但使徒保羅卻說:「因為神的恩賜和選召是沒有後悔的。」(羅11:29)這一原則駁斥了成全神學的主張,說舊約應許不適用於新約。


黃濠光牧師博士,現任神召會友愛堂堂主任,曾任國度復興報及國度雜誌總編輯。畢業於美國福樂神學院及新國際大學。曾在以色列海法大學修課,熟悉以色列近代史。

 

 

以色列蒙揀選(四)—— 暫時拒絕 -【選民系列】專欄

聖經中雖然有如此多的經文支持神對以色列堅定不移的信實,路德維希•施耐德(Ludwig Schneider)指出,聖經也有一些警告,說神會拒絕以色列。儘管保羅否定神會拒絕以色列(羅11:1),但他也說,因著猶太人有幾分硬心,神有一段時間會拒絕他們(羅11:15)。他用一棵橄欖樹的圖像來說明,樹上有一些枝子已經折斷(羅11:17),但可以重新接回橄欖樹上(羅11:24)。當猶太人相信耶穌時,便會重新接上。施耐德解釋:「這種拒絕是暫時的。它只會持續到『外邦人的數目添滿了』——即直到全部蒙揀選的外邦人進入神的教會為止,然後『以色列全家都要得救』。到那時,神與祂的子民以色列永久的盟約將會恢復,基本的意思是:當神談到祂對以色列的拒絕時,只是一種臨時狀態。」

舊約中何西阿和歌篾的故事描繪了暫時拒絕是怎樣的,他們的關係是神與以色列關係的預表。歌篾是個妓女,神告訴何西阿去娶她為妻。她生了三個孩子,每個孩子的名字都有重要意義。第三個孩子的名字叫羅阿米,意思是「非我民」,這意味著神與以色列之間的盟約已經破碎,但並未廢除(何1:10)。第二章描述了以色列的通姦罪,神想重新建立盟約關係,就說:「我必將她種在這地。素不蒙憐憫的,我必憐憫;本非我民的,我必對他說:『你是我的民。』他必說:『你是我的神』(何2:23)。在第三章中,神告訴何西阿接回不忠的妻子歌篾,並再次愛她。何西阿把歌篾買回來後,並告訴了她:「你當多日為我獨居,不可行淫,不可歸別人為妻,我向你也必這樣。」(何3:3)

即使何西阿將歌篾買回給自己,她也必須獨自度過一段時光,才能恢復親密關係。同樣,以色列必須被擱置一旁,等待一段時間,看看他們是否真的悔改。英文標準版聖經評論說:「歌篾/以色列的分開將導致她得潔淨、重新委身和更新。這種分開意味著放棄那些導致以色列屬靈上不忠的事情。」在分開的時候,聖經說:「以色列人也必多日獨居,無君王,無首領,無祭祀,無柱像,無以弗得,無家中的神像。後來以色列人必歸回(或作:回心轉意),尋求他們的神耶和華和他們的王大衛。在末後的日子,必以敬畏的心歸向耶和華,領受他的恩惠」(何3:4-5)。

上述的「多日」可能意味著猶太人兩千多年的散居,他們在此期間沒有猶太統治者、猶太聖殿和偶像崇拜。這都是暫時的拒絕,直到1948年以色列國成立為止。在兩千多年的時間裡,猶太人分散在世界各地,但他們仍然保持著猶太人的身份和文化。以色列的重生和回歸祖先的土地,證明了神的信實,守住祂的應許。(利26:44,撒上12:22,賽41:9)


黃濠光牧師博士,現任神召會友愛堂堂主任,曾任國度復興報及國度雜誌總編輯。畢業於美國福樂神學院及新國際大學。曾在以色列海法大學修課,熟悉以色列近代史。

 

 

以色列蒙揀選(三) 替代神學的謬誤 -【選民系列】專欄

「也不因為是亞伯拉罕的後裔就都作他的兒女;惟獨『從以撒生的才要稱為你的後裔。』這就是說,肉身所生的兒女不是神的兒女,惟獨那應許的兒女才算是後裔。」(羅馬書9:7-8)保羅說:「從以色列生的不都是以色列人。」約翰·斯托特(John Stott)理解為:「一直有兩個以色列,一個是以色列(雅各)肉身的後代,另一個是他的屬靈後代;神的應許是針對後者的,後者也已經得到了。」斯托特的解釋與替代神學的主張相脗合,即神的應許應由屬靈的以色列承繼,而不是實質的以色列。

相反,希拉里·勒·科努納(Hilary Le Cornu)和約瑟夫·舒霖(Joseph Shulam)則斷言在羅馬書中,「保羅反對外邦人所宣稱『取代』以色列的說法。」保羅談到了神揀選的主權,神揀選了以撒而不是以實瑪利;揀選了雅各而不是以掃。而這孿生兄弟在母腹中沒法作惡,神的揀選不是基於人的表現。他揀選了以色列,可是猶太人失敗了,又拒絕了耶穌,以致保羅說:「這不是說神的話落了空。」他的意思是,以色列的失敗不會導致神的話語或揀選無效。「我要憐憫誰就憐憫誰,要恩待誰就恩待誰。」(羅9:15)保羅總結說:「據此看來,這不在乎那定意的,也不在乎那奔跑的,只在乎發憐憫的神。」(羅9:16)

勒·科努納和舒霖解釋說:「因為猶太人拜假神而令神忌邪(嫉妒),神也會透過不是祂子民的人令猶太人發憤(嫉妒),而忘記了雅各所宣稱的,即神會造訪外邦人,為祂的名從外邦人中帶出一種人,之後祂要回來,重建大衛的帳棚。他們將神造訪外邦人誇大成為神最終的目的。」神轉而拯救並賜福外邦人,要激動猶太人發憤(嫉妒)(羅11:14),卻不是拒絕或取代他們。保羅在羅馬書第9章中所說的話並不意味著拒絕猶太人。後來他問:「神棄絕了他的百姓嗎?斷乎沒有!」(羅11:1)他再次強調說:「因為神的恩賜和選召是沒有後悔的。」(羅11:29)

舊約中有幾段經文確認了神與以色列的約是不可撤銷的(利26:44、士2:1、代上16:15-17、詩105:8-10)。在這些經文中,葉光明注意到神不僅通過祂的話語表達出來,還以祂的誓言加以確認。葉光明說:「我的結論是,起誓是聖經中對神性宣告中最具強調性的形式。」先知還重申了神對與以色列立約的堅定承諾(耶33:25-26)。

舊約否定了以色列被拒絕的可能性,而新約也和應,說猶太人的不信並不廢掉神的信實。保羅說:「即便有不信的,這有何妨呢?難道他們的不信就廢掉神的信嗎?斷乎不能!不如說,神是真實的,人都是虛謊的。」(羅3:3-4)


黃濠光牧師博士,現任神召會友愛堂堂主任,曾任國度復興報及國度雜誌總編輯。畢業於美國福樂神學院及新國際大學。曾在以色列海法大學修課,熟悉以色列近代史。

 

 

巴林與以色列達成和平協議

巴林和以色列同意建立正常化關係,是繼阿聯酋後,在不足一個月內,第二個跟以色列達成和平協議的阿拉伯國家。

美國總統特朗普、以色列總理內塔尼亞胡、巴林國王哈馬德於9月11日通話後達成協議,同意以色列與巴林建立全面外交關係。特朗普在白宮公佈消息時表示,相信會有更多阿拉伯國家跟隨,與以色列實現關係正常化。內塔尼亞胡表示,巴林的決定標誌着新的和平時代,將為以色列經濟帶來新投資。

三國發表聯合聲明,形容決定為中東和平進程帶來歷史性突破,並指當以色列和巴林展開直接對話和聯繫,將繼續為中東帶來正面改變,提升區內的穩定、安全和繁榮。聲明亦提到,巴林已接受特朗普邀請,出席15日於白宮舉行的以色列和阿聯酋關係正常化協議簽署儀式,屆時巴林外長阿卜杜拉提夫也會與以色列總理內塔尼亞胡簽訂和平協議。

巴勒斯坦自治政府發聲明強烈拒絕和譴責協議,形容是阿拉伯國家又一次「在背後捅刀」,要求巴林立即退出協議。巴勒斯坦激進組織哈馬斯亦表示,巴林的決定嚴重威脅巴勒斯坦,更代表他們支持以色列的侵略行為。數十名巴勒斯坦民眾在加沙地帶上街示威表示不滿,他們焚燒特朗普、內塔尼亞胡等領袖肖像。哈馬斯官員表示,必須阻止其他國家與以色列建立正常化關係。

禱告:願神的手推進中東地區和平進展,神在人的國中掌權,興起以色列成為末後的祝福。

(來源:路透社,9月11和12日,Amy Fong綜合編譯報導。)

 

 

考古發掘3200年前士師時期迦南要塞

以色列考古學家掘出具3200年歷史的迦南要塞,遺址歷史可追溯至士師記時期,現開放供公眾參觀。

出土的要塞座落於以色列基布茲社區(Kibbutz)加隆(Galon)附近,面積約324平方米,四角均建有守望台,其歷史可追溯至公元前12世紀,並於「那時以色列中沒有王」(士18:1)的士師時期使用。

要塞面積約18米X 18米,四角均建有守望台。

以色列文物局考古學家Saar Ganor和Itamar Weissbein在新聞發佈中表示:「該要塞能讓我們一窺士師記所描繪的地緣政治真相,那時迦南人、以色列人及非利士人互相爭戰。要塞建於戰略性的位置,從那裡可以看到沿著古伯林河(Guvrin)的主要道路──連接沿海平原和猶太平原的道路。」神命令以色列要佔領全地,但據士師記1章28-29節說,以色列人「叫迦南人做苦工,沒有把他們全然趕走。」

要塞的入口處保留了由一塊約3噸重的巨型岩石開拓的門檻,裡面有一個鋪滿石板及有多條石柱豎立的庭院。在庭院兩旁的房間裡發現了幾百個陶器,有些還很完整,其中包括可能曾用於宗教儀式的碗和杯子,還有一些仿照埃及風格製造的碗。」

遺址發現具3200年歷史的陶器

要塞現正開放予遊客參觀,猶太國家基金會(Jewish National Fund)南部社區和森林部門主任Talila Lifshitz表示,該要塞「讓人能一瞥以色列歷史上一個相對鮮為人知的時期之故事,成為旅客遊覽和體驗的新景點。」

禱告:求神使用考古學家的發掘,賜下恩寵,祝福研究參與者能經歷及見證神。

(來源:Christian Headlines,2020年8月25日,Joshua Chung編譯報導。)

 

以色列與阿聯酋達成歷史性和平協議

以色列與阿聯酋於8月13日達成歷史性和平協議,同意關係正常化。白宮高級官員向路透社透露,協議是由特朗普政府協商促成,是以色列與阿聯酋長期討論的結果。根據協議,以色列將暫停吞併部分約旦河西岸地區的計劃。

特朗普、以色列總理內塔尼亞胡及阿聯酋阿布達比王儲穆罕默德於13日通話後發表聯合聲明,表示以色列將暫緩對西岸主要屯墾區宣稱主權,並會集中加強跟其他阿拉伯和穆斯林國家的聯繫。他們期望這項歷史性外交突破將推進中東和平進程。聲明還指出,阿聯酋和以色列的代表團將在未來數周進行會議,就投資、旅遊、直航航空、國防安全、通訊、科技技術、能源、文化以及環境等議題簽署雙邊協議。

特朗普說:「所有人都稱這是不可能。經過49年,以色列和阿聯酋之間的關係將完全正常化。他們將交換大使和大使館,並開始商討雙方合作協議。」特朗普隨後暗示,預期以色列與阿拉伯國家會有更多外交突破。

這是以色列1948年建國後,與阿拉伯國家達成的第三份和平協議,之前分別於1979年與埃及,以及1994年與約旦簽署和約。

巴勒斯坦主席阿巴斯透過發言人發表聲明譴責以色列與阿聯酋的和平協議,指該協議背叛了阿拉伯人和巴勒斯坦人。許多巴勒斯坦人和阿拉伯人於社交媒體上表示憤慨,有人稱之為「新的災難日」和「大災難」。

 

禱告:願神的榮耀與大能的手在中東列國中彰顯,至高者在世人的國中掌權。

(來源:Israel National NewsThe Jerusalem Post,2020年8月13日,Amy Fong綜合編譯報導。)

 

 

國度1分鐘 (103) 以賽亞十九章 宣告神的應許

以賽亞書19章16-25節,神以「當那日」作出七次先知性的宣告,指向將來某一個日子神為了祂神聖命定的結果,來處理埃及、中東列國以及以色列的關係。
+按圖放大
一、埃及要敬畏耶和華(16-17節)

● 神要透過祂的選民──以色列,向埃及施行公義的審判,從而使埃及人對神產生敬畏。

● 埃及人在屬天的認知與智慧上的增長,令他們的心與神對齊,帶領他們認識與以色列以及亞述在神國的關係。

二、埃及地將興起五個以神為首的城市(18節)

● 這五個埃及城市不但明顯敬拜神,當中的信徒將會出現巨大的屬靈覺醒。

● 埃及信徒不光領自己的國家歸主,還會為大災難中從耶路撒冷逃避敵基督的猶太人提供避難的地方。(彌7: 11-12,啟12:6)

三、埃及地將出現敬拜禱告的祭壇,以及救贖的浪潮(19-20節)

● 神將會在埃及地倍增敬拜禱告的祭壇。第一誡命──盡心愛你的神,將在很多埃及信徒的內心中成就。

● 當耶穌榮耀再來的時候,祂將為埃及忍耐審判而剩餘的人成就救贖。

四、埃及地必親密的認識耶和華,使心歸向祂。(21-22節)

● 埃及人將真實的敬拜神,信徒的委身將勝過埃及人拜偶像的叛逆,使埃及全地歸向神。

● 神要管教埃及,擊打又醫治,使他們的心歸向神,神就以寬恕和拯救回應痛悔的心。

五、興起連接埃及和亞述地區的敬拜大道(23節)

● 埃及人不但認識耶和華,還將會連結亞述地區的人一同敬拜神,「大道」預表合一的關係,以及實體的關係網絡將會出現。

● 信徒將透過這條大道互相往來,並鼓勵其他人向神效力,宣告神的國將臨到,並在中東掌權。

六、以色列、埃及與亞述三國一律,祝福地上萬民(24節)

● 神的愛與智慧將會勝過中東目前不能解決的衝突問題,使超自然的和好在埃及、亞述和猶太發生,使以撒和以實馬利的後裔回歸神的家。

● 原本以色列的硬心,會因著外邦人的數目添滿而得救(羅11:25),成就神在末後的祝福要臨到全地。

七、揭示三國一律的命定,與祂國度的關係(25節)

神對埃及、亞述以及以色列身份和命定的宣告,表達了祂對他們的愛,以及末後對全地的計劃。

埃及──我的百姓
神會呼召另外一國的人成為祂的子民(何2:23),祂要外邦人成為「祂的百姓」。埃及在末後將會與神立約,稱為神的百姓。

「就像神在何西阿書上說:那本來不是我子民的,我要稱為『我的子民』本來不是蒙愛的,我要稱為『蒙愛的』。」(羅9:25)

亞述──我手的工作
在神計劃的國度裡,祂手所作的器皿,包括了猶太人和外邦人。(羅馬書9:20-24)神在這亞述多國中所作的工,目的是使他們成為祂有用的器皿,帶給祂榮耀。

 

以色列──我的產業
神與亞伯拉罕所立的約,猶太人被呼召命定永遠為祂的產業。

「雅各的分不像這些,因他是造作萬有的主。以色列也是他產業的支派,萬軍之耶和華是他的名。」(耶10:16)

 

小知識:

什麼是十九大道?
「十九大道」是指以賽亞書19章23節提到,神會興起一條從埃及通往亞述的大道,使埃及人和亞述人能一同敬拜神。

亞述是指什麼地方?
在以賽亞的日子,亞述帝國是中東的一個超級大國,其首都為尼尼微,其版圖覆蓋了現今的伊拉克、敘利亞、科威特、黎巴嫩、約旦、亞美尼亞、沙地阿拉伯北部、土耳其南部、伊朗西南,甚至塞浦路斯等地方。

為什麼以賽亞書19章的應許如此重要?
數千年以來,中東地區的紛爭戰亂不斷,然而經文中的預言應許埃及、亞述和以色列將會化解分歧,三國一律與神對齊,就會帶來全地祝福。

資料來源:《以賽亞書19章——為神的應許而活》,湯郝革(Tom Craig),新曙光事工出版

 

 

以別詞取替「 以色列」 丹麥聖經2020譯本遭受抨擊

丹麥聖經公會(Danish Bible Society)今年出版的聖經譯本 Bible 2020刪去了數十處對以色列的記述,不少團體對此表示失望。

「熱愛聖經和擁護以色列」的丹麥人Jan Frost看過該譯本後指出,在新約60處關於以色列的記述中,「以色列」一詞在其中59處被其他詞語取代。例如,「以色列的土地」譯作「猶太人的土地」,「以色列民」譯作「猶太人」。另外,詩篇121篇中「保護以色列的」譯為「保護我們的」。

Frost認為這譯本受替代神學影響。替代神學主張新約取代舊約,認為神與以色列民立的約已被棄絕,被神與教會立的約所取替。

丹麥聖經公會解釋,2020譯本的對象是不認識基督教的人,以及可能以現代地緣政治理論理解「以色列」的人。「現代人讀聖經的先備條件跟耶穌時代的人截然不同,此譯本旨在以簡單明確的丹麥語來傳達意思,期望讓不認識基督教和聖經用語的人都能明白。」為避免讀者混淆或產生誤解,他們在譯本中加入了註釋。其中一個例子是「以色列」一詞的引用,現代人通常用來代表以色列國,但這詞在聖經中卻有著不同的含義,而於不同歷史背景的著作中更有很不一樣的意思。

聖經公會補充說,「以色列」一詞在舊約中有三種不同的使用方式。首先,「以色列」是神與雅各摔跤後給雅各取的名字,及後成為雅各兒子十二支派的名字。此外,它也指所羅門王死後國家分裂出來的北方王國。最後,「以色列」亦指「流散後神特別的子民」。翻譯員在舊約譯本中「釐清了這些不同的含義」。

Frost並不是唯一拒絕接受丹麥聖經公會解釋的人。自稱「和平伊瑪目」(The Imam of Peace)的穆斯林學者Imam Tawhidi 說,聖經協會背後的目的是要將「猶太人說成是無國籍的人」。他認為這譯本是「錯誤和違背神的」。

以色列聖經公會於其網站發表聲明,對翻譯的處理表達關注。聲明指出,丹麥聖經公會使用自己的預算,在聯合聖經公會的監督以外進行此項目,而以色列聖經公會在該譯本出版前並不知悉。

他們向丹麥聖經公會了解過,明白翻譯的取向是使不認識神話語的人能讀得懂,背後並沒有政治考慮。然而,當地信徒及以色列境外的信徒對此翻譯版本都感到驚訝和失望,期望丹麥聖經公會認真考慮他們的意見,作出必要的改正。

禱告:求神賜下智慧和恩典,讓人能清楚明白祂的話語,認識祂永恆不變的真理與應許。

(來源:Christian HeadlinesThe Bible Society in Israel,2020年4月22日及24日,林國祥編譯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