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輕一代領受傳承 興起作新手屬靈爸爸

疫情之後,香港教會經歷大翻轉,許多信徒群體開始在家中聚集,建立屬靈的家,與年青人同行。「復興以色列香港」(Revive Israel Hong Kong)負責人 Moses Ng,以及香港伯特利教會慈光堂青年牧者潘紹基(小新)分享了進入新手屬靈爸爸的歷程,期望以自己的經驗鼓勵年輕一代回應呼召,以為父為母的心遮蓋年青人。

牧羊人向父親的轉變

小新從2009年開始牧養年青人,「剛開始牧養時,我的管教比較嚴厲,我想讓年青人知道要聽話,要跟我要求去做。」後來他發現太年輕的那一批,這樣的管教他們不會聽,於是轉換模式,比較寬鬆和包容。「前期就是處於兩個極端,要麼嚴厲要麼鬆散。」直到2017,小新去泰國參與一個原住民的回家聚集,領受了父親的心牧養下一代,於是嘗試從兩個極端中尋找中間點,對年青人施予情理兼備的管教。2018年,小新聽到一篇關於一位牧者如何找到他的屬靈下一代的信息。「有一天,我祈禱時想起這個信息,當時我在接觸一位年青人,他正處於一個不穩定時間,我和神禱告,很想做他的屬靈爸爸守望他。」作了這個祈禱之後,小新沒有告訴那位年青人,但一直為他祈禱,與他互動,那是小新進入屬靈爸爸旅程的開始。

「有一次,我有機會與他分享屬靈父親與兒子的關係,他是同意的,他成為我的第一個屬靈兒子,現在仍然同行。當時我真的很新手,我是情感比較豐富的人,而他正處於暴風少年時期,有時候我看到他做了一些決定然後受傷,我的情緒也會因此而波動。與他同行對我的生命有很多操練,同時,我與他處理和經歷很多成長過程中的傷痛和高低起伏,一同成長。」小新指出,在這樣的關係中,屬靈的父母應以神的真理去管教下一代,同時承擔和遮蓋下一代做一些決定所帶來的結果,無論是好的結果還是不好的結果;同時,下一代也需要接受屬靈父母從神而來的合乎真理的管教權柄,願意順服在教導之下。

學做真兒子開始

總結這幾年成為新手屬靈爸爸的歷程,小新分享,做屬靈父母要從做天父的真兒女開始。在地上有很多種的家庭和父母,有不同的參雜,地上的父是好,但是最好的學習榜樣是天上的父,我覺得與天父的關係是首要。「我也對年青人說,最終你們的連結不是在我這裡,而是在天父那裡。我鼓勵大家做一個真兒子,時常默想耶穌與天父之間的互動,這才是我們最好的學習對象,順服天父,學耶穌這樣做兒子,就會懂得牧養下一代。」

最近神也教導小新學習放手,將下一代交給神。「因為我不想他們行差踏錯,我會用自己的方法和眼光去操控他們,但神說你是屬靈爸爸,但最大的是祂,祂會親自看顧他們,向他們說話。」

愛與管教的平衡

大約從4年前建立教會開始,Moses進入屬靈爸爸的歷程。「從帶領門徒開始,然後領受呼召要成為父親,但不是真的有能力成為父親,然後開始學習成為父親,成為家人。」他坦言,開始時注重教導多些,雖然知道家和為父的理念,但只是在功能上開始擔當屬靈父親的角色,而不是在靈裡明白。直到他前往以色列接受裝備,「復興以色列」的領袖Ariel是Moses的其中一位屬靈父親,Moses記得非常清楚,他們在機場臨走之前,Ariel的太太抓住他說,如果Ariel是你的父親,我們就是一家人,那麼Moses,家規是什麼?「家規就是家裡沒有競爭。這也變成我們的家規。」

Moses分享,家不是只有關係,還應該有架構和清楚的共識。有些人覺得我是好爸爸,甚至也稱呼我為爸爸,然後我一管教,他就離開了。很多人只想要愛,不願意接受管教。他引用屬靈父親Asher的話指出,只有愛就是男朋友,是很甜蜜的;只有權柄就是老闆,這都不是父親。父親是平衡的,有愛,同時可以直接對我們的生命說話,給予管教。兩年多前,Moses的女兒出生,也為他的服事帶來改變。Moses的屬靈下一代Miriam分享,有了女兒之後,她感受到Moses從師父、牧者轉換為父親的感覺更強烈。因為實質有個孩子在眼前,讓她更具體看到父親的形象,為孩子提供保護,給予成長的空間,有需要時還是會責備和管教。

父親是一種生命流露

Moses又指出,一方面他們帶著異象建立教會,希望進入教會的人越來越多,但又明白,門徒的質素很重要。「在神交託給我們的人中,有多少是真能與我們同行的門徒呢?這也是很多牧者和為父掙扎的位置。」正如10個被醫治的麻風病人,只有一個回來,10個回來的人中,可能只有一個留下來。建立家的責任在於父親,Moses設立家規的時候曾對門徒說,在這裡你們若不起來服事,雖然是有家的感覺,但也只是客人。當時有一批人表示不同意而離開。「我們仍然要跟隨神的帶領,即使面對很大張力。作為導師或老師,我可以教導我所知道的,但是父親不同,下一代在延伸我的境界。父親不是一份工作,而是一種24小時的生活方式。當我和太太出去拍拖,我們也常會討論下一代的生命。開始時,我不覺得自己將這些事情放在心上,但自然地心裡記掛的就是這些下一代的生命,做父親需要從心開始。」

最近神對Moses說,靈裡撒種靈裡收割。他也越來越發現,將時間精力和資源放在人身上,果子就會出現。「這段時間,我領受不是要作很多人的屬靈爸爸,只是一部分,就是那些願意的門徒。」Moses說,大使命是使萬民作門徒,因此在作屬靈爸爸之前,首先要認出門徒。正如彼得開始跟隨耶穌,只是在跟師父,直到耶穌彼得互相認出。「我們是否夠膽量擁抱他人,認出他們是自己的門徒,願意負起責任去訓練他們。而門徒亦需要作出回應,我容許你對我生命說話,訓練我。」

(記者莫嵐報導)

 

 

 

中秋連假青年榮耀敬拜禱告會 宣告靠主走新路做新事

9月18日是台灣中秋節4天連假第一天,又適逢住棚節前夕,上百位來自北部地區跨宗派教會的年青人齊聚陽明山嶺頭山莊,舉辦「青年榮耀敬拜禱告會」,從白天到入夜敬拜與禱告,尊榮讚美萬軍之耶和華。在聚會的夜晚,青年牧者及信徒領袖,為90後及00後年青人祝福禱告,青年人也牽手彼此祝禱,齊聲宣告:「不叫人小看我年輕,要在言語、行為及愛心上,都成為這世代的榜樣。」

由以撒青年職場教會主責傳道楊紹廷、平鎮浸信會執行牧師黃祈翰、恩雨靈糧堂邱蔚傳道、南港靈糧堂盧啟耀傳道,以及士林靈糧堂傅淵儒區牧等跨宗派青年牧者組成的「聯合敬拜禱告團隊」帶領敬拜並勉勵年青人,要成為少年大衛、約書亞及但以理,不單在教會,更要進到所在的職場、家庭和校園成為祝福。

「每個年輕人都要承接呼召和使命,成為神榮耀的器皿。」聚會召集人楊紹廷表示,多年前,他在烏干達遇到慕約翰牧師團隊的核心牧者Dennis,在他的鼓勵下,神把推動「亞洲青年城市禱告運動」的看見及負擔放在他的心中。這場在中秋節及住棚節前夕的青年榮耀敬拜實體禱告聚會所要讚美尊榮的只有一位,就是耶和華。

楊與太太都是擔任設計師的工作。他知道無論是靈命或是專業領域,都需要撒種、澆灌和耕種,這是長期的信心希望工程,特別是對於現時在校園和社會各行各業崛起的90後以及00世代青年,教會要願意花時間、付代價去陪伴、栽培以及成全他們。

楊分享,以他牧養的以撒青年職場教會為例,很多起初來到教會的年青人的生命光景都不是很好,普遍都有很深的自卑感,甚至還有貧窮及欠債的問題,他和師母會鼓勵他們先靜下心來在敬拜及禱告上扎根,為自己貧瘠的心田除草施肥。當靈命成熟之後,他們很多人就開始在職場有上軌道的表現,有的還開始創業。楊也扮演連結資源的角色,讓年青人可以資源共享,相互幫補。楊鼓勵年青人要跟上現今世代求新、求變的步調,但更要心意更新而變化,仔細察驗何為神善良、純全及可喜悅的旨意。而看重敬拜與禱告,就是與神相親、支取從上頭而來的智慧與力量的管道。

黃祈翰則引用約書亞記1章1-12節分享,63年前,一群外籍宣教士在一片荒蕪的陽明山半山腰開拓嶺頭山莊。半世紀下來,無數決志、蒙召和獻身的見證在此發生。隨著時代的更迭,上一個世代逐漸把棒子交到下一個世代的手中。從社會的趨勢來看,1990之後出生的世代,非但已嶄露頭角,甚至開始接棒擔任主管甚至是CEO。而今年的奧運及美國網球公開賽,甚至已經有不滿20歲的00後世代拿到冠軍或是金牌,這都提醒著教會世代傳承以及成全、栽培年青人起來接棒是勢在必行的事。

黃指出,年青人不單是社會的未來,更是教會的希望;摩西和約書亞就是一種使命的傳承及關係的延伸。他上週到長老教會跟年輕牧者分享,一個老牧師抓著他的手說,年輕的世代一定要興起。他以電動車的例子鼓勵年青人,電動車的時代已經要來臨,若你還是堅持要用修化油車的方式生存,你一定會被淘汰。要為主作夢,就要先離開舒適圈。

(新聞來源:基督教論壇報)

 

 

領受為父的心 – 【回家的旅程】專欄

作為華人接待聖靈工作的先鋒,趙仲權牧師經歷不可想像的屬靈爭戰:失眠,頭髮變白,甚至記憶力受損。有一次趙仲權在禱告室裡禱告,在靈裡感覺有一個像大鳥般的惡魔攻擊他,他被壓在地上,不能動彈。4歲的兒子士敬正好進門看見,對躺在地上的爸爸宣告:「奉耶穌基督的名,斥責撒但!」他立刻得了釋放!這算是兩代同行的開始。趙仲權知道他遇到了更高層次的屬靈爭戰,需要更多的智慧、權柄和屬靈遮蓋。從此,他禱告主,有屬靈的父輩可以同行,引導和遮藏他。主聽了他的呼求。

1991年,貝牧師邀請先知雷克·喬納(Rick Joyner)牧師來溫哥華分享。喬納向5位領袖發預言,貝牧師,戴冕恩,趙仲權就是其中3位。當時趙仲權身邊一位白人弟兄順口說他這幾天「頭」痛。聖靈竟藉此提醒趙牧師,他曾向神禱告呼求屬靈父親的遮蓋,而眼前的貝牧師正是主賜給他的屬靈父親。他當下請貝牧師作他的屬靈父親,指導和遮蓋他,貝牧師欣然同意,並為他禱告。自從那次以後,趙仲權明顯感到屬靈爭戰減少了許多,被仇敵偷去的記憶力也漸漸恢復。

貝牧師的太太瑪格麗特(Margaret)曾說,貝牧師的最後10年,是為了趙仲權和戴冕恩這兩個兒子而活的。在他彌留之際,雖不知道趙仲權在哪裡,他對太太說:「Gideon(趙仲權)會來看我。」他那時在重症病房已經八天不吃不喝了。不久後,趙仲權果然從馬來西亞趕回來了。昏迷中的父親聽到久盼的兒子的聲音,竟然抽動起來!趙仲權緊握貝牧師的手說:「貝牧師,你是這個世代的西緬,主應許你,在回天家前會看到末世的復興。我相信現在這個復興的嬰孩即將出生了。如果你同意就握我的手。」昏迷中的他,竟然握了趙仲權的手兩次。趙仲權知道他靈裡完全清醒。

第二天早上,趙牧師就要飛往加拿大東部參加一個重要的國家領袖聚集。當他和88位國度守望者一起尋求主時,忽然聖靈如風臨到會場,有人大聲呼叫:「我父啊,我父!」大家都俯伏在地,一同呼求。趙仲權靈裡知道時候到了,就致電給師母瑪格麗特,她說:「貝牧師剛被主接走。」主是信實的,她一出醫院的門,就看到兩條巨大的雙彩虹!這彩虹十分明亮,甚至上了當天的新聞。

趙仲權說,那天他靈裡知道有事發生。從那時起,他發現無論到哪裡,父親的靈就在他身上。他回憶說,第一次發現這件事是在北京,那時有一位有名的先知和他的屬靈權柄不能同心。趙仲權正好在那裡,就對那位先知曉之以理,讓他學習尊榮他的屬靈父親。那位先知牧者竟說:「除非你先作我的父親。」他楞了一下,答應了。那一刻,他在靈裡第一次感到以利亞的靈臨在他身上。後來他到哪裡都會釋放為父的心,帶下關係的突破和祝福。屬靈的傳承是真實的,「尊榮父母,在世長壽」在自然界和靈界都行得通。


始於1995年萬國守望者團隊於加拿大的聚集,後因華人信徒的加入,促成了2010年香港全球華人回家聚集,從此回家聚集成為了一個席捲全球的信徒運動,為了聚集同心合意的信徒走上回到天父家的旅程。本專欄節錄自同名書籍《回家的旅程》,透過作者曉林的親身經歷,向讀者展示這個旅程中的幕後故事及神的計劃。

 

 

國度基因的傳承 – 【回家的旅程】專欄

溫哥華喜訊會在1948年的春雨運動中,成為一個主要的復興中心,以致後來溫哥華成為回家旅程的起點和母腹。柯希能(N. Krushnisky)牧師的《聖靈全能的工作》(Almighty Power of the Holy Spirit)中記載了當年神奇妙的作為:在一個聚會中,一個10歲的小男孩被聖靈充滿,竟然用他完全不懂的挪威話來讚美神。在另一次聚集中,一位弟兄被聖靈充滿,開始用希伯來文宣告,另一位弟兄翻了這方言:耶穌是彌賽亞!正好一位從以色列來的猶太人大受感動,當場接受耶穌作他的救主!

書中還記載了1950年初喜訊會的一次聚會,恰好是趙仲權出生的那年,當時有白人牧師受感向會眾用廣東話發預言。一位來參加聚會的中國紳士聽到,十分驚奇地問牧師何時學會講廣東話,牧師回答說他從未學過中文!那位中國人說牧師用廣東話發出預言:「神要用我們的教會來祝福中國人!」

二十多年後,又有一位「中國紳士」經歷了同樣的神蹟!1979年的一個主日,神帶領趙仲權第一次來到這個「復興的古井」——喜訊會,「恰好」趕上喜訊會的「中國週」(China Week)。

趙仲權參與了喜訊會主日開始前的禱告會,讓他十分驚訝的是,竟有兩三百人參加這個一小時的禱告會,用方言熱切地禱告!忽然有一位白人弟兄用廣東話說:「耶穌在這裡,不用怕!」他以為這人懂廣東話,後來才驚訝地發現,他完全不懂!

接著的主日聚會,讓趙仲權更加跌破眼鏡!當天牧師的信息關乎中國,他說:「神藉著中國的領袖已經把偶像都破除了,預備中國進入復興!」這是主曾經啟示趙仲權的,原來主也向白人釋放了同樣的啟示。他感動流淚。

趙仲權開始參加喜訊會的聚會,每主日早上在喜訊會聚會,下午去宣道會聚會,晚上再回喜訊會參加聖經學校。那時他十分渴慕認識聖靈,甚至連姊妹的聚會,都坐在最後一排偷偷地旁聽!他這樣堅持了好幾年,漸漸感到不能再這樣兩邊跑了,他尋求主,等候主給清楚的印證。在那年的父親節,主藉著約翰福音12章26節對他說,要跟隨祂的腳步前行。主說話了,趙仲權就從宣道會出來,完全投身於喜訊會,進入新的季節。

沒多久,趙仲權和好朋友一起去釣魚時,神突然對他說:「趁著白日要做工。」主指示他要開始建立喜訊會的中文聚會,就是錫安教會的前身。他就開始尋求主,「主,新建立的教會叫什麼名字?」主說:「錫安教會。」趙仲權向主求印證:「我今天的讀經需要讀到三次『錫安』這個詞,就知道這是神的意思。」果然,那天他讀經,有三次讀到了錫安。其中最有意思的是詩篇51篇18節:「求你隨你的美意善待錫安,建造耶路撒冷的城牆。」而「美意」就是他女兒的名字。

從幾位弟兄姊妹一起在家中查經開始,錫安教會於1982年11月成立。從廣東話的家人開始,後來有説英文的弟兄姊妹加入,漸漸地講國語的人愈來愈多,從此錫安變成中英雙語教會,直到今日。幾年來,錫安教會每天早上六到七點都有早禱會。喜訊會上午的聚會常有各地神重用的僕人來分享,近水樓臺先得月,在下午聚會的錫安教會就邀請這些外來講員來分享,他們不知不覺為這個新生的華人教會注入了國度的眼光和胸懷,這份寶貴的國度基因就這樣傳承下來了。


始於1995年萬國守望者團隊於加拿大的聚集,後因華人信徒的加入,促成了2010年香港全球華人回家聚集,從此回家聚集成為了一個席捲全球的信徒運動,為了聚集同心合意的信徒走上回到天父家的旅程。本專欄節錄自同名書籍《回家的旅程》,透過作者曉林的親身經歷,向讀者展示這個旅程中的幕後故事及神的計劃。

 

 

Z世代渴望真理和引導 需要上一代遮蓋與傳承

基督徒演員兼作家Sadie Robertson於2020年11月14日出席由基督徒網上交流平台「Q」創辦人Gabe Lyons主持的網上論壇,與年輕佈道者Gabrielle Odom和基督徒作家Grant Skeldon一同探討與Z世代相關的議題。

Robertson在會上表示,Z世代渴望獲得絕對真理、引導,以及屬於他們的社群。她認為目前教會對年輕人的要求和期望太低,甚至不斷為他們的不足找藉口。她提及過往曾參與教會領袖的會議,意想不到的是他們居然會說,「孩子們喜歡去派對,或許我們不應在晚上辦聚會」。她卻認為,「這正正是晚上辦聚會的原因,如果連我們也對年輕人期望那麼低的話,他們就只會去派對。我們需要讓他們作出選擇,要跟從世界還是跟從神。」

Robertson還表示,年輕一代並不像過往的世代般不冷不熱,他們反而是熱者熱,冷者冷。「現在的人覺得有立場是一件很帥的事情,所以完全投入跟隨神是帥,完全投入世界也是帥。不像過往,中間派反而讓人感覺不太行。」她也直指現在不少教會的教導過分軟弱。「清楚的真理是非常重要的,我的世代偏離軌道的原因是我們有太多的事情需要權衡,但卻沒人為我們指出絕對的真理,而我認爲下一代所探尋的正是這份教會不肯提供的清晰度。」

Robertson和Odom也討論了社交媒體對精神健康的影響。雖然作爲一個善用社交媒體的意見領袖,Robertson指出社交媒體存在非常負面的影響。「有很多研究指出,讚好按鈕直接影響人們的精神健康,因為它所表明的是『你只有這麽受歡迎,只有這麽多人認可你。』這讓我們心裡一直想著要表現,要篩查自己的言行,要無時無刻表現出最好的自己,卻不是朝著積極的方向,這些都讓我們精神非常疲勞。」

作爲年輕一代,Robertson鼓勵年輕人邀請具經驗的基督徒分享他們的智慧,接受他們的指導。「有些時候我們不敢向年長一輩提出請求,更不敢邀請長輩對我們的生命說話,指引我們當行的路,但其實我們心裡非常渴望上一代的指教。

在聚會的最後,Robertson促請上一代起來為這世代爭戰。「許多人正在爭取我們的注意力,教會願意為我們爭戰嗎?教會願意把我們帶入他們正在創造的歷史中,繼承他們的產業嗎?我們需要給後人建立基業,而下一代將是接棒的人,我們有必要裝備他們。」Robertson最後以一些發人深省的問題作結:「來年我們還要看著我們的年輕人在憂鬱、孤獨與絕望中徘徊嗎?還是我們想要看見他們說,『我可以為這些問題做什麽?』,然後在與我們一同尋索的路上找到耶穌呢?」

禱告:願各世代在主裡彼此尊榮同行,同得神的祝福和基業。

(來源:GOD TV,2020年11月17日,Eason Pun編譯報導。)

 

周巽正明年接主任牧師 台北靈糧堂進入新世代

台北靈糧堂執事會主席曾國生及台北靈糧堂主任牧師區永亮於9月20日在教會官方臉書共同宣布,經教會大執事會全數投票通過,2021年2月1日起,由現任周巽正執行牧師接任下任主任牧師,現任主任牧師區永亮牧師則轉任顧問牧師。

本次台北靈糧堂新任主任牧師推選過程按靈糧堂章程及辦事細則,由常務執事會提名,經9月12日第十屆第五次大執事會採不記名投票,開票結果以全數82張同意票,通過由周巽正牧師接任主任牧師。對於與父親周神助牧師一樣,在不到50歲的年紀就接任台北靈糧堂主任牧師,周巽正說,主任牧師的職位不但象徵榮譽,更是承擔協同教會團隊合一開創新局的責任。

台北靈糧堂是我的家

周巽正在文中表示:「兩歲時跟著爸媽來到台北靈糧堂,從有記憶以來,這裡就是我的家!」那天在大執事會,準備分享對教會未來的願景與異象時,他望著近八十位執事,彷彿看見從小到大的家人,心裡充滿了感謝。「看到世世代代持續火熱愛神愛教會的我們齊聚一堂,原本的緊張都離開了。我再次被提醒,這些都是我的家人!」

周巽正牧師

周巽正說:「很多人用接力賽比喻傳承:一棒傳給下一棒,但是那樣似乎意味著下一個世代興起取代上一個世代。我更喜歡的比喻是『雁行理論』,野雁用V字隊形一起飛,在最前面領隊的野雁飛翔中承受最大的阻力。當領隊的野雁累了,它們會輪流退到側翼,換手飛在最前端。讓我最開心的是,當我明年開始這個全新的角色時,我所敬重的長輩們仍然繼續在團隊中一起飛翔。在接下來的季節裡,我雖然是這野雁的領隊,但不要忘記,這是個三代同行的野雁團隊。我們世世代代要見證神的榮耀。」

父親請大家舉手代禱

周巽正的父親、靈糧全球使徒性網路主席周神助牧師受訪時,以「感恩中有相當的惶恐」來形容自己知道小兒子獲推舉為主任牧師的心境。周神助感謝主,讓他和師母過去45年陪伴周巽正成長、成熟,到獨當一面。他深知主任牧師不是一個職位,而是一個沉重且神聖的託付。面對這樣託付需要的不是很多的恭賀,而是很多的禱告;不是需要很多的拍手,而是需要更多的舉手代禱。

周神助說,過去九年,他卸下主任牧師的工作後,他和師母歡喜快樂全心投入全球靈糧網絡以及國度事工,對於台北靈糧堂的接班,完全尊重現在領導階層的尋求、更看重天父的心意與託付。

周神助又說,看到自己兩個兒子多年來,透過Asia for JESUS的平台,不單連結了海內外靈糧堂系統的教會,也跟不同宗派的青年牧師相互連結同工,合而為一為主得人。每當他看到兩代甚至三代合一,看見教會能夠接力傳承下去,唯有將榮耀感謝愛戴全歸給天父。

現在是交棒年輕人的時刻

區永亮說,在他看過的年輕牧者中,他看到神的恩膏確實彰顯在周巽正牧師的身上。教會也預備好現在是交班交棒的時候,是新一代起來傳承和繼續完成神託付給台北靈糧堂使命的時刻,相信周巽正牧師會在歷任主任牧師與團隊所建造的基礎上,承先啟後,和團隊共同事奉,開創榮耀的教會。

周巽正牧師去年擔任台北靈糧堂65週年堂慶籌備會主席與堂慶義工們開心自拍

去年台北靈糧堂65週年堂慶,現任主任牧師區永亮牧師公開宣告,台北靈糧堂未來五年的方向及目標包括:持續開拓福音中心作為教會和社會的接觸點;不單要做宣教工作,而是成為宣教的教會;不單是在職場作鹽作光,而是要成為職場教會;要在台北靈糧堂內先開始職場七山的人才培訓等重點事工。

對於即將履新的周巽正來說,如何承先啟後、開創新局,相信是他接任這個目前台灣單一堂會最多主日聚會人數的教會主任牧師的挑戰。台北靈糧堂也在對外界發布的新聞稿中提到:董/執事會深信即將上任的周巽正主任牧師,倚靠神的恩典、保守與帶領,繼續在歷任主任牧師與團隊所建造的基礎上,與本堂弟兄姊妹與牧者同工們的支持下,團隊事奉、兩代同行、承先啟後、共創新局,共同建造榮耀的教會。

(新聞來源:基督教論壇報)

 

 

整全福音引導年輕人 傳承在於生命影響生命

於去年接棒的台灣新竹勝利堂主任牧師李易松,是從服事青少年起家,他於6月20日接受專訪時談及,教會整全的福音工作,是從幼兒到青年、青年到壯年、老年,一生都傳福音,回應神在個人身上的呼召與使命。

「從小培養傳福音的生命!」李說,台灣新竹勝利堂自梁敬賢牧師建造教會開始,就致力推動基督化家庭,因此教會有許多是基督徒二代、三代的家庭,約有六、七成的會友都是在這裡成長。如何以整全的系統幫助幼兒、青少年、大專生及青年是環環相扣的。而帶領他們經歷神,真實地活出基督信仰是他們努力的異象與目標。

李舉例,教會有兒童門徒班,孩子從小學習服事,參與在兒童主日學的聚會。兒童要參加門徒班,家長需要一起面試,令家中與教會內的聖經教導一致。當兒童進入青少年時期,他們過去熟悉的兒主老師、青年輔導及家長,就會形成三股合成的繩子,教會稱他們為「鐵三角」,中心點是「耶穌」,幫助這群孩子直至大學都不偏離主的道。

談及培養領袖、建立團隊及生命傳承,「從本地、本族、本家開始訓練孩子傳福音是我們的異象,進而慢慢擴張他們的生命。」李說,青少年的門徒訓練,會開始承擔更多的責任、實踐神話語。他們會帶領國二、國三的青少年組成短宣隊,前往信義會較偏鄉、弱勢的小教會傳福音和佈道。每年暑假的營會也會期許孩子擔任小隊輔,寒假則是門徒造就靈修營,針對福音書卷或主題作進深的研讀與扎根,同時透過體驗活動來認識神的話語,讓他們在活動中體會禱告、神話語的信實。

自去年9月開始,教會在中秋節、感恩節及聖誕節都舉行聯合佈道活動,全教會總動員,就連孩童、青少年都不缺席,鼓勵每一個年齡層都投入傳福音的行列。其中最為特別的是,輔導員會帶著孩子、青少年成立關懷組,帶領他們透過打電話關懷同學朋友。「門訓從小開始!」李說,近期也開始發展親子幼兒班,特別針對3-5歲的孩子與家長,以神話語的供應、造就及提升,讓父母在照顧孩子時也能得到心靈的餵養;孩子雖然小,也能在環境中感受到父母親的心情與生命的提升,這一點一滴的過程都是為主建造教會、把產業(孩子)交託給神。

「傳承的關鍵就是生命影響生命!」李牧師強調說,子女從小在教會長大,他們都會觀察父母、大人的信仰生命,這是最真實的影響,即便讓他們看到生命中的軟弱、掙扎也很好,因為基督徒的生命是百分之百的義人,也是百分之百的罪人。年輕人在最真實的景況中,可以清楚看到大人如何靠著耶穌基督十字架的救贖與恩典,治死老我,與主同心同行,成為這世代的得勝者,這樣的基督徒生命是最榮美、最真實的見證。

當進入大專生階段,李表示,這對他們來說也是一大挑戰,因教會周邊的學校是清大、交大,不容易考上,因此部分的學生就會考到其他外縣市的學校。他也期許,當他們一批批的青少年進到外縣市的教會時,能成為當地教會的祝福。若是暑假也會鼓勵他們前往國外短宣,開拓宣教視野,經歷神在各地福音的預備與心意。

關於耶穌吩咐的大使命,李發現後現代人對「權威式的命令」較不能接受,因此,他認為若換個角度來看待這耶穌的命令,或許接受度會提高,因為單從一個角度看可能成為律法的命令,但事實上「傳福音也是百分之百的祝福!」因馬太福音廿八章20節主應許「……我就常與你們同在」,這也是百分之百的神與我們同在的祝福,因為世上沒有任何一件事能夠取代或比與神同在更加幸福了。

因此,李勉勵所有畢業生、年輕人,因著耶穌的同在,使自己有平安、喜樂及自由,尤其現在是疫情後,年輕人的挑戰一定比過去還大,但不要懼怕,因為神應許與我們同在。

(台灣國度復興報記者劉以琳報導)

 

 

教會要成為城市的盼望 天國權能透過生命彰顯

2019年,香港正經歷一場前所未有的震盪和社會運動,面對現時的社會情況,教會和信徒群體可以作什麼?教會能否成為城市的盼望 ? 藉柏祺博士 (Ray Bakke) 的著作《擁抱城市的神學》重新出版的契機,譯者鄧達強牧師於11月21日以「教會能否成為城市的盼望?」為題分享信息,帶領與會者反思教會應如何把神所應許的盼望在城市中活現出來。

 

教會終極以城市形態展現

鄧首先指出,社會學對於城市有各種不同的理解,但聖經一直對城市有一個很重要註解:教會最終極的型態和化身,將以城市的型態展現的。在啟示錄21章9至10節所記載,天使向約翰展示的新婦,羔羊的妻,正是新耶路撒冷城,也就是新約的教會。而希伯來書11章8至16節亦補充了創世記沒有提及的,神給亞伯拉罕的召命和福份的一個要點:神不單賜給亞伯拉罕應許之「地」,而是要他等待那一座(由神建造的)應許之「城」。

聖經清楚展示,人類的歷史是從伊甸園開始,其歸宿是一座榮耀的聖城。將來教會的終極藍圖,是一座城的型態展現在我們眼前。而今日我們盼望的終極,就是教會要成為一個新耶路撒冷城。鄧又帶領會眾思想,這個盼望從今天香港社會的情況去演繹,似乎是很遙遠的未來的一個應許,那麼城市當下的希望是什麼?

傳承是城市的希望

鄧又以路得記拿俄米的遭遇,去闡釋人和城市的希望在於傳承。當拿俄米再次回到伯利恆時,她說自己是「滿滿地出去,空空地回來」。然而在路得記結束之時,經文提到:「拿俄米就把孩子抱在懷中,作他的養母。鄰舍的婦人說:『拿俄米得孩子了。』」本來拿俄米是很苦的,但神如何將苦變甜,就是透過原本是寡婦的人,有孩子抱在懷中,有傳承的下一代。「城市的希望在於代代的承傳,有下一代的承接,將信仰、神的揀選和計劃承接下去。」

耶穌在大使命中吩咐我們做門徒訓練:「凡我所吩咐你們的,都教訓他們遵守,我就常與你們同在。」其實門徒訓練就是一種傳承,有門徒的傳承,教會和城市就有希望。過去西方教會所追求的橫向式增長就是忽略了延續性。而東正教會所推行那種垂直式增長是值得今日的教會參考,因為有效的門徒訓練能讓忠心的信徒一代代延續下去。因此,直到今日,門徒訓練仍然是教會需要持續下去的工作,亦是神延續祂工作的一個很重要的方式。

有根有基的城

啟示錄21章14節提及了新耶路撒冷的根基:「城牆有十二根基,根基上有羔羊十二使徒的名字。」鄧指出,「名字」是讓人認識的媒介,「十二使徒的名字」就是耶穌基督門徒的標記。在約翰福音13章34至35節,耶穌早有明示:「你們若有彼此相愛的心,眾人因此就認出你們是我的門徒了。」這裡指明基督的愛不應單單活現在門徒之間,也臨在眾人當中,成為眾人可以看見、可以觸摸的見證。鄧說明「這有根基的城,蘊合著神人關係的和好、人際之間的和睦。」

教會的角色——「代理者」

關於教會在城市中的角色,鄧指出,耶穌早已為城市事工作了模範。耶穌所傳講的天國,就是神主權的一個很重要的展現。而神展現祂的權力,不是在社會繁華的地方,而是尋找一些群體的平台,例如多元種族,流動移民,甚至是高危的群體。神要在貧窮人中彰顯祂的大能大力,和一般政治權力的彰顯是不同的。而教會正是天國主理這些權力的代理者。末世的耶路撒冷就是我們的參考點,也就是以賽亞書65章所描述的最後祂所喜悅的城市,就是今日讓我們看到神權力要彰顯的地方。

因此今日神要我們做的城市事工,不是著重於公眾,經濟和政治等領域,而是在人的生命中將力量釋放出來。以德蘭修女為例,全球有超過100個城市都有其事工。「但德蘭修女戒絕權力,卻是影響全球。這是天國的權能,也是聖靈的能力。靠著這能力,攻佔及扭轉撒但的堡壘,這是耶穌的信息和典範獨特而深刻的結合。」我們不是要沾染世俗的權力,但我們能有極大的影響力在其中彰顯。即使社會還未更新變化,福音在我們裡面釋放出來的力量是不會停止的 。

 聖靈權能印記的展現

教會領袖應該憑「信心」去領受從神而來對未來的圖畫(異象),而各信徒就應「竭力」地回應神在各自心中放下的呼召。在遇上挑戰和困難時就常存「忍耐」,深信神已在作工,並「全心仰望和等候神」。

鄧強調,城市真正的盼望代表著「聖靈權能印記」的展現。永生的盼望不是等待將來,而是信徒活出耶穌基督的生命,將未來的新耶路撒冷城彰顯在今天的城市。面對香港當下處境,「神正邀請蒙恩領受基督生命的人,去配合祂的工作,有份去演繹祂所營造的新城,把這新城未來的一些實況,展現在今天香港的處境裡,為人間無望的城市帶來希望的記號。」。

(記者林家明、莫嵐綜合報導)

 

 

新加坡堅信浸信會主任牧師鄺健雄 交棒兒子鄺保亮

新加坡堅信浸信會鄺健雄主任牧師和妻子杜月娥主任牧師,於2019年G12亞洲大會結束前的8月18日,將主任牧師的職分交棒給兒子鄺保亮牧師,其妻子鄧妍妍為副主任牧師。眾人一起為他們的就職祝福禱告,鄺保亮就任主任牧師後,稱將帶領教會進入新的季節。

就職典禮在亞洲G12大會結束前舉行

新加坡堅信浸信教會(FCBC)成立於1986年,由鄺健雄牧師所創,至今會友人數達一萬,教會期望透過前導性的事工,在新加坡和亞洲許多重點城市帶來轉化。今年32歲的鄺保亮牧師承傳父親佈道的心志,過去多年與父親鄺健雄牧師一同牧養教會。

這些年來,堅信浸信教會藉著每週的慶典聚會,接觸了廣大社群並帶領多人歸主。由鄺健雄和他的女兒鄺保恩共同創導成立的佳偉傳媒,推出多部影視製作,結合音樂、戲劇與舞蹈,演出大型魔術劇,兩人也是新加坡唯一的魔術父女檔,曾多次來台演出。

「愛新加坡教會」(LoveSingapore)是由鄺健雄和新加坡各教會領袖所共同倡導的教會運動,旨於連結各教會,同心祝福新加坡和列國。

(資料來源:基督教論壇報記者李容珍報導)

 

 

祝福在兩代間傳承-【復興以色列】專欄

在十誡中有兩條提到與父母的關係,一條影響是正面的,另一條則是負面的。

扭轉詛咒

「因為我耶和華 ——你的神是忌邪的神。恨我的,我必追討他的罪,自父及子,直到三四代。」(出20:5)

不良行為(罪)從父母一代傳到孩子,甚至直到第三、四代。這並不是神的意向,因為經文繼續說,祂將祝福傳到千代。神建立了代代相傳的機制是為了祝福,但如果它被誤用,仍然會有影響。

這種被詛咒的罪並不代表神會因父母的罪而懲罰孩子,而是意指有害行為的影響會代代延續。虐待、疏忽或異常的父母會傷害孩子,而孩子又會傷害他們的孩子等等。從道德上看,我們需要對自己的行為負責,而我們的行為又會影響我們周遭的人。

我們稱這種破壞性的跨代影響為「詛咒」,然而神讓人可以從以下三方面「扭轉詛咒」:1.悔改:不要繼續負面的行為。無論我們周圍有什麼影響,我們總是可以選擇做正確的事。2. 寬恕:釋放對父母的負面情緒。天下沒有完美的父母,我們必須深入內心去原諒他們。3. 宣告:言語在屬靈上具有權柄。通過正面積極的言語,刪除這些咒詛在我們生命中的管轄權。

尊榮我們的父母

十誡中另一處有關父母的誡命,描述了如何經由我們的父母從神那裡得到祝福。「當孝敬父母,使你的日子在耶和華─你神所賜你的地上得以長久。」(出 20:12)

我們從父母那裡得到祝福的方式就是孝敬他們。上去的是什麽,下來的就是什麽。當我們向上尊榮父母,祝福就會降下,這包括長壽、健康、成功和個人命定的實現。

孝敬是一種屬靈態度,它把我們放在一個領受的位置。尊重我們的父母並不意味著照著他們所說的一切去行,或讓他們繼續傷害我們,或同意任何他們所說的。它意味著要有一個尊重的態度,尊重地對話,及以其他方式表現出尊榮。

一個尊榮父母的祈禱可以像這樣:「天父,我為我的父母感謝袮。袮創造了他們,我原諒他們任何的過錯,我也從他們領受袮為我生命所計劃的一切美善。」

向父母表達尊榮可以像這樣:「爸爸媽媽,我非常感恩你們是我的父母。我欣賞你們、愛和尊重你們。請為我祝福,這樣我才能繼承神為我的生命所預備的美好事物。」

行道,必要的時候再三地行。通過這種方式,詛咒被撤銷,祝福被釋放。當然,在與父母互動時,我們的關係有很多層面,因此,我們可能需要經常重複這個過程。在神的法則中,建立正確的秩序就會產生巨大的屬靈果效。


亞設.因崔特(Asher Intrater)是以色列彌賽亞信徒群體的使徒領袖,創辦「復興以色列事工(Revive Israel Ministries)」,另外在耶路撒冷「耶穌之愛教會」及「復興列國(Tikkun International)」擔任監督職責,最近出版新書《與神對齊》。

按此購買新書《與神對齊》

 

 

 

[國度觀點] 啟動世代協同 承接歷代禱告

神盼望祂的教會跨代同行,承接過往世代的祝福,領受天國的豐富。即使近年很多的恩賜、職事已在基督的身體開始恢復,教會亦意識到若要改變一個世代,接觸並轉化社會的七山領域非常重要。然而,若單靠我們一個世代單打獨鬥,或未足以應付末後激烈的爭戰。一群雲彩般的見證人正在等待後人,啟動世代協同效應,讓我們在個人、堂會、地區或國家層面都帶來意想不到的倍增果效。

聖經中許多偉人的禱告、過往聖徒的呼召、我們國家的命定等,這些並沒有隨時間而流逝,而是一直存留在天上神的寶座前(啟5:8)。只要地上有人再次認同他們的禱告和異象,繼承他們的屬靈外袍,我們就能與先前的世代一同見證應許與預言的實現。以利沙跟隨以利亞的步伐,承接他的恩膏及外袍,他行出的神蹟是以利亞的雙倍。今天關於全球大復興、末後教會的榮耀和萬物復興的預言,都正等待一個個世代的阿門及禱告,去加速耶穌的再來。

十九世紀初期,大量西方宣教士來華,也有不少來到香港。他們看到華人沒有教會、缺乏教育、社會貧窮、衛生環境差,便致力建立教會、學校、醫院,惠及貧苦大眾。他們當時沒有太多傳統和歷史包袱,更在商界,政府發揮影響力,大膽地開展各種社區工作。今天這些宣教士的足跡遍佈全國各地,許多教會亦是由他們所創立,他們的禱告和熱情應該一代接一代的倍增。若每個教會都追根溯源,再次尊榮差會或宣教士的禱告,神必會讓未完成的使命再次點燃,掀起下一個宣教浪潮的高峰。

今天,教會面對許多的逼迫,年青人對社會、教會感到失望,從人的角度看並沒有出路,有人甚至覺得國度與城市的命定不關己事。可是,在神掌權的歷史劇本中,我們所面對一切的困難就像接力賽的其中一棒,仇敵希望我們孤軍應戰,缺乏支援。過往已經有多個世代忠心地按著異象擺上生命,而他們所跑的路需要我們去接續,才可以走到終點,我們是有信心的人,願意擺上生命去奔跑嗎?當我們願意,那些雲彩般的見證人會為我們加油,歷代呼召相連的外袍會為我們披上,禱告的烈火會點燃我們,供應屬天的資源和裝備。前人已為我們建好台板,讓我們建築起一個偉大的佈景,給末後的一代演出精彩的一台戲。

(九)時光旅行 -【家的韻律】專欄

今天的孩子都愛做穿越時空的夢,不是要回到過去改變不愉快的一天,就是想跨越未來預見百年後的世界。穿越時空是書本和電影喜愛的主題,但我們也發現,原來在腦子裡進行這樣的時光旅行,是強化家庭的有效方法,因為我們希望幫助孩子活出將來生活的場景。眾所周知,孩子總是不會想到將來,即便是下週或自己生日過後的日子,他們的行為往往是這樣的不顧後果。

記得自己讀四年級時,看到一位高中生,我曾這樣想:「我不會讀到十二年級的」,這對我實在是太遙遠的事了。然後在讀高中時,我又想:「我不會長大到進入大學,或結婚,或生兒育女的階段」。生命中每個階段的來臨,似乎都令我措手不及,而我總是等到每階段來到眼前時,才會想到這時候該作的事。與你的孩子進行時光旅行,不單可預備他們面對未來,還對他們如何活在當下有重大的影響。

當我們最年幼的女兒還是三歲的時候,她經歷了一段反叛期,只有三歲的她,在我們面前總善於扮演可愛小天使,背地裡卻會做出各種搗蛋搞鬼的事情。作為大人,我們想過跟她講道理,讓她知道這樣下去對她將來會有多差勁的後果。但她畢竟只有三歲,我們需要以她能理解的方式跟她溝通。

我們其實已花了不少時間,向孩子灌溉家族傳承的概念。在我們的家,「有一天你成為爸爸/媽媽」是我們常談的話題,我們對話的內容包括他們將來想有多少子女、想到哪個國家居住、想與哪位兄弟姊妹同房等,但他們最難充分了解的是,擔起父母角色是要執行家規的。

我們對女兒這樣說:「有一天你會是一位媽媽,你想你的孩子不聽從、又不尊重你嗎?」然後,從她的眼睛裡,我們看到她在想像自己是位媽媽,孩子正在她的身邊走來走去。腦子裡經歷了作媽媽的情景,她好像明白到有位不聽話孩子的心情。「不!」她回答我們,語調是那麼的認真。

很多時,我們在管教孩子時都用這樣的對話,孩子越年長,這樣的對話就更深入。這不是叫孩子看別人比自己強那麼簡單,對孩子而言,考慮他人的感受和生命是困難的,但在這方面,讓我們的孩子放眼未來卻最有效。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他們既知道自己是受訓中的父母,就能接觸到自己將來的感受,又讓這經驗影響他們今天所作的決定。

正因他們珍惜自己將會為人父母,他們也就能夠重視眼前的父母。我們亦高興見到,他們腦子裡進行的時光旅行,對改善他們的其他行為也有幫助。


作者Shani Ferguson是一位土生土長的以色列彌賽亞信徒敬拜主領,熱衷祈禱及家庭牧養。她和丈夫Kobi在耶路撒冷領導耶穌以色列(Yeshua Israel)以及以色列藝術家啟動」事工,讓以色列藝術家和音樂家聚集,敬拜,培育和擴展恩賜。他們5個孩子現居於耶路撒冷。

國度1分鐘(74) – 發揮世代協同效應

+按圖放大

世代協同效應
(Synergy of the Ages)

每一個世代承接及尊榮以前世代的禱告(啟5:8)、呼召(但9:2)及恩賜(提前4:14),成就神在以前世代所開始的事情,帶來能力及果效倍增的現象(王下2:9,利26:8),與如同雲彩的見證人(來12:1)一同看見應許實現(來 11:39-40)。

你們五個人要追趕一百人,一百人要追趕一萬人;仇敵必在你們面前倒在刀下。(利未記26:8)

啟動世代協同效應三部曲

  1. 認同先前世代的禱告、呼召與恩膏(來11:39-40)

  • 那些活在我們先前世代的先鋒者,在他們的世代得著異象,蒙了呼召和應許,但神有時沒有給他們時間表,祂要透過他們的子孫或是屬靈後代實現這些應許。
  • 若沒有我們這世代的認同、接棒及參與,神不能完成祂透過他們開始的應許與預言。
  • 當我們繼承屬靈外袍,就能領受先前世代的祝福,因為已經有人為我們付上了代價。

例子:

彼得和十一個使徒在五旬節認同先知約珥的預言,領受神的靈澆灌凡有血氣的。(徒2:16-21)

亞伯拉罕向撒冷王獻上十分一的奉獻,使利未後裔承受了祭司的職分與福氣。(來7:9-10)

行動:
同意以前聖徒的禱告,跟過去的運動對齊,終止世代的割裂,每個世代不再單打獨鬥。

 

  1. 禱告及悔改,治癒歷史(賽58:12)

國家、族群或個人的歷史中若有破口未得醫治,將會使痛苦的循環傳給下一代。神並不否認我們任何一個人邪惡的過去,但祂可以透過人的悔改和轉向,阻擋這些傷痕和咒詛,跟隨我們進入未來。

例子:

但以理以認同式的悔改禱告,醫治以色列先祖所犯之罪,促使神70年前應許耶利米的預言速速成就。(但9)

行動:
透過認同式的禱告,醫治歷史的傷痕,終止咒詛,再釋放預言性的命定,贖回國家或族群或個人到神預定的計劃,倍增祝福。

 

  1. 向天請願(Appeal to Heaven)

神需要人的認同才能完成祂所開始的事情(摩3:7),我們有一個必要的角色,就是「向天請願」,當在地上追求公義的所有資源和力量都被用盡時,向世界終極的法官申訴就是最後的解決方案。(啟 6:10-11)「向天請願」是美國建國者從約翰洛克作品中引用的一句話,當時他們沒有機會戰勝世界上最大的帝國-英國,選擇向天請願,拒絕接受命運,戰局就逆轉了。

例子

約沙法王面對摩押人和亞捫人大軍壓境,前往耶和華的殿前呼求。(代下20:5-12)

行動:
回憶並記念過去神在我們群體、城市、國家或民族的大作為,把自己投入神的故事情節中,呼求神的介入,帶領我們進入更大復興。

 

資料來源:

交棒人與接棒者同跑 忠心回應神國使命

建道神學院於4月12-13日假宣道會北角堂舉辦「塑造香港教會前景學術研討會」。兩天會議共設有九個組別,在「教牧接棒與按立」研討會中,播道會同福堂創堂牧師何志滌,中國神學研究院歐醒華牧師,以及宣道會北角堂候任堂主任周曉暉,從自身經驗出發,結合學術研究,總結及反思香港教會承接的歷程與現狀。

教會退休潮 持續發生

周曉暉牧師分享,香港教會5年前已出現教牧退休潮並且仍持續發生。根據教新《2014香港教會普查》就堂會堂主任退休及接棒的調查發現,截至2014年,本港1287間堂會中,有113間堂會表示其堂主任將於3年內退休,當中只有42間已有確實的堂主任繼任人。宣道會區聯會在2018年的數據亦顯示,宗派內的113間堂會中有8%(9間)堂會的堂主任將在未來3年內退休。

 懂得觀察、接納和離開

何志滌牧師從聖經中的傳承個案出發,例如摩西與約書亞、以利亞與以利沙、耶穌與門徒、保羅與提摩太等,提出三個傳承的基本原則。

一、懂得觀察:從上面的聖經例子,我們看到兩代之間都有共事的時間,即使以利亞已經定意交棒給以利沙,也看到以利沙服事了以利亞一段時間(王上19:21)。當然可以從觀察中得知這未來接班人在表現和能力上是否合適。但是在事奉的層面,除了能力之外,更重要的是靈命上的要求,卻也是最難衡量的。因此,從多方面的觀察未來接棒者是絕對需要的。當摩西面對交棒,有兩個選擇——「約書亞」和「迦勒」,從表面看,這兩人似乎沒有很大的分別。為何「約書亞」成為接棒人?何曾聽得一位牧者提到,約書亞除了是一位戰士和幫手之外,最特別是他不願意離開「會幕」(出33:11),意思是說他有能力,卻知道能力的源頭是他敬拜的三一真神。

二、懂得接納:過去教會的接棒,很多時候會從教會以外尋找一位可能有知名度的牧者成為接班人。要接納這樣的接棒人並不難,然而是否合適卻要看往後事奉的表現。其實一位牧者在一間教會有所表現,到另一所教會卻不一定有相同的表現。每間教會都有不同的DNA,如何配合得宜也是值得考慮的因素。所以,找接棒人不一定要有名氣,從內部提升可以說是最理想的方向。不過,要能成功過渡,使會眾不要比較新舊牧者,重要是接納這一位接棒人。

三、懂得離開:交棒者能一直事奉到「交棒」,可以說已經有相當的成就和影響力,因此,交棒者必須懂得「離開」。今天,常看到交棒者仍然常常出現在工作和事奉的地方,表達意見,無形中是給予接棒者壓力。所以,要學習寬廣的心胸,接納接棒人的決定,給予百分百的自由,發揮神給他的恩賜和才幹。

回應時代需要,同心尋求

在過去26年的全職事奉中,歐醒華牧師經歷了接棒也學習了交棒。歸納這兩次經驗,歐指出,教牧在堂會牧職的交接過程中,有四個值得思考的向度。

首先,牧者需要在大環境中留心神的作為。每一代都有其獨特使命,教會必須適切地回應當代的危與機。歐回想自己接棒和交棒日子,都是一些特別的歷史時刻。例如1993年接棒時,香港社會面對九七過渡時期;2014年交棒時,香港正值雨傘運動的發生。動盪世代是轉變教會的契機,因為背後是神在攪動和掌管,祂必定有其美意。歐又指出,一代當只服事一代。當神將一代人交付堂會領袖牧養,他們就應當勇敢承擔此責任。但當一代過去,領袖們又要勇敢地交給下一代來承擔牧養的使命。假如領袖們不懂得放手,將會使堂會在時代中錯失扮演其獨特角色和發揮其獨特使命的機會。

第二,在小氣候方面,教會應同心互信地尋求主。牧養是一項群策力而非單打獨鬥的工作,團隊內要建立一種互信互補、彼此配搭的關係。同時,牧者可將交接過程中構想、進度和困難等與會眾分享,推動會眾一起向神祈求帶領,學習成為順服聆聽的信仰群體。另外,歐又提到,每間堂會都有其制度和文化,然而陋習和潛規矩也會隨年日而形成,有時要有「亂事」發生了,才會引來反思與更新,敢於不怕亂才能經歷安穩。面對交接而產生轉變和不穩定中,當懇切祈求神的引領,甘於順服,勇於改變,讓堂會既被「攪亂」又被更新。

忠於使命,一生跟從呼召

第三,接棒者應忠於自己又忠於主。真正的接棒不是延續交棒人的牧養模式或事工取向,而是承接牧職上的帶領位置,每一代的帶領者必有其獨特的領導風格。因此,接棒者需要接納自己被造的特別與限制,又願意接受別人的扶助和懂得倚靠聖靈;順服地甘願接受提點,追求在領導力上有成長,並建立富公信力的生命。其次,接棒者亦須持續成長並信賴主。接棒者既是神的揀選,也有群體的印證。因此,接棒者若深愛群羊,就應追求更有效地發揮其牧養恩賜。

第四、交棒人應活在其中,卻不在位。如何活在群體中,卻不留在崗位上,這是一門十分奧妙的藝術。交棒人要真誠地面對自己和神,尋找合適的地方抒發感受,然後順服地聽從神的引導,為接棒者提供最佳的空間。堅持「他必興旺,己必衰微」,以禱告托住接棒者,並配合需要,接受差遣任命,尋找適合自己的新崗位,繼續牧養神國度裡的群羊。牧養職位可以交出,牧養職分卻不要放棄,這是回應神對其僕人的呼召,立志一生成為牧養群羊的人。故此,交棒人不應放棄牧養的權柄,只是放下某崗位上的權責,卻仍需不斷實踐在牧養上的位份,可以是往前線的宣教工埸,也可以是協助較年輕的堂會牧者。一位謙卑順服的交棒人,持續地在神國度裡的忠心事奉,將成為下一代美好典範。

(記者莫嵐報導)

全球首家基督教航空成立 盼望協助宣教工作

美國德州的航空宣教機構「猶大一號」(Judah 1)將成為全球首家基督教私人飛機公司,聯邦航空管理局(FAA)近日已接受其申請,預計他們將在2019年夏季投入服務,主要目標是協助宣教團隊更簡便地前往宣教工場。

猶大一號主要服務對象是教會和宣教機構,運送他們到國內及國際的宣教目的地。宣教團隊不用付行李運送費,團員的行李、物資和醫療物品等也可隨身,避免遺失。

猶大一號的創辦人和行政總裁艾弗雷特.艾倫(Everett Aaron)分享他的異象:「猶大一號是主在1994年給我的異象。我看到很多宣教士和宣教物資已經預備好,神呼召我去預備飛機讓他們可以出發。神讓我看見航空宣教的必要性,我深信猶大一號有助福音的傳播,還能見證聖靈在行動中的大能。」

根據猶大一號的網站,他們的飛機已經接載了數百名宣教士並運送了數千磅的貨物,協助了許多團隊。艾倫表示:「乘坐猶大一號可免行李運送費和減少行李與物資遺失的風險。不少宣教士乘坐一般航空公司到宣教場地的旅途中,經常遇到行李和宣教物品遺失的問題,猶大一號希望提供解決辦法。另外,乘坐猶大一號毋須通過一般機場的安全檢查,宣教團隊可以在同一架飛機上,團員和一切行李與物資都可沿路隨身,讓整個宣教旅程更加順暢。」

(來源:Christian Headlines,2018年12月19日,林國祥編譯報導)

禱告:興起更多航空業的資源推動普世宣教工作。

五牧演唱會 以音樂與新世代同行

由何志滌、陳恩明、劉穎、何寶生及譚子舜5位牧師聯合演出的「We are with you」慈善演唱會於10月30-31日在旺角麥花臣場館舉行。五位牧者首次同台演出,除了用詩歌讚美神,分享生命見證,亦與多位歌手同台獻唱多首經典金曲,以音樂打破隔膜,與年青人跨代同行。

牧者們在台上分享個人生命見證,與觀眾大談錢財、婚姻及愛情等話題,其中何志滌牧師及師母甜蜜同台合唱,將觀眾的熱情推上高峰。他們分享到婚姻好像旋轉木馬,要以神為中心。嘉賓歌手車婉婉更即場分享見證,她如何由拜觀音,批命等轉向神,以及神超自然地幫助她戒煙,更在戒煙七日後就認識到現時的丈夫,並向觀眾演唱「上帝早已預備」。另外,牧者們還與一眾年青歌手,如鐘舒祺、陳卓賢等合唱,以音樂實踐信仰的跨文化、跨世代的影響力。

是次演唱會為慈善傾情演出,所有收入扣除必要開支後,一切收益將撥捐「新生命動力協會」培育未來新世代基督徒演藝人才。

(記者林暐皓、何云深報導)

盧恩格宣佈TheCall事工光榮結束 傳遞雙倍恩膏讓下一代走更遠

TheCall創辦人盧恩格(Lou Engle)10月23日於個人網站上載公開信,宣佈結束運作接近20年的TheCall事工,並差派其屬靈兒女開展新事工接續TheCall的工作。公開信亦作為官方新聞稿上載於TheCall網站主頁。

盧於信中指,結束TheCall事工是從神而來的領受:「今年2月我在夏威夷禁食期間,我讀到列王記下2章,以利亞在約旦河邊將他的外袍傳承給屬靈兒子暨雙倍恩膏的繼承人以利沙。為了美國下一階段的突破,我需要集中傾注雙倍恩膏在兒女身上,像以利亞傳承給以利沙、施洗約翰傳承給耶穌一樣,將自己的屬靈產業傳承給能夠比我走得更遠的人。」

「我強烈地感到:除非麥子落在地裏死了,否則無法結果子。TheCall事工必須『死去』,才能在美國帶來神復興的大能。在過去的20年間,神透過TheCall招聚了數以十萬計的信徒,透過禁食、禱告預備下一次的屬靈大覺醒。如今我確信TheCall事工必須光榮地結束。我為這一刻而歡慶,因為我為了新一浪的耶穌運動與美國的改革,將自己傾倒於屬靈兒女身上。」盧恩格相信,結束TheCall象徵美國將要轉換到傳福音的運動中。

盧亦在信中強調,對信徒禁食、禱告的呼召不會隨著TheCall事工的結束而中止:「明年將會有一個全球性的運動,為全球福音大收割禁食禱告40天。我將開展盧恩格事工(Lou Engle Ministries)以便發佈我從神而來的各種領受及事工。屬靈兒女Paul及Cheryl Amabile亦會繼續透過The Briefing平台興起先知性代禱。透過這次轉型,我將差派屬靈兒女David及Audry Kim夫婦啟動新事工Contend運動。我相信他們會得著TheCall雙倍的恩膏,接續TheCall為下一代持續禁食、禱告、作拿細耳人式的奉獻。這是我所承傳的產業:我期待下一代的兒女們帶領美國全然進入神的旨意中。」

TheCall於1999年成立,2000年開始不定期舉辦超過20個持續12-24小時的公開禱告、敬拜聚會。機構最後一次舉辦的聚會,是2016年4月9日為紀念美國阿蘇撒街大復興110周年,在美國洛杉磯舉辦的「Azusa Now」禱告特會,15小時的聚會共招聚了70,000名信徒參與。Contend事工網站亦特設網頁,列出TheCall曾舉辦所有聚會的詳情,以尊榮盧恩格透過此事工所作出的貢獻。

(來源: Contend網站Lou Engle個人網站TheCall網站,2018年10月22、23及24日,潘意韻編譯報導)

禱告:求主祝福年輕一代,倍增上一代的恩膏,讓屬靈產業世代傳承,更進一步。

父母與子女的心對齊 -【國度角度】專欄

國豈能一日而生?民豈能一時而產?因為錫安一劬勞便生下兒女,這樣的事誰曾聽見?誰曾看見呢?(賽66:8)然而,這超自然的見證,就在美國堪薩斯市的國際禱告殿(IHOP)歡慶19歲生日的那一天,藉著與回家團隊的匯集,過千華人到來祝福,成為IHOP 最大的生日禮物,以及最歷史性脫變的契機。

IHOP的名字依舊,但其「H」的基因已經發生了劇變,「房屋」(House)變成「家庭」(Home),IHOP 的領導團隊從「領袖」脫變成「父母」;「同工」變成了「家人」;「事工」變成「家庭」。一間「房屋」並不等同一個「家庭」,若當中沒有父母子女彼此相愛。我們一同見證了就在 IHOP 慶祝生日的那一天巨大的脫變。縱然畢牧師一早就宣告,這次匯集將會是一次歷史性的聚集,但沒有人能預料得到,就在踏入20歲的頭一天,IHOP就從一個「偉大的事工」脱變成了「一個偉大的家庭」!這是天父的吶喊,又何嘗不是千萬父母子女心靈的吶喊?當 IHOP一眾領䄂痛哭流淚地為以往因事工導向,而忽略甚至傷害了IHOP眾成員的心靈而認罪悔改,且願意重新以為父為母的心站回位置,以愛去乳養IHOP成為一個大家庭,這對年青一代帶來了極大的安慰與醫治。

我仿佛聽見年青一代釋放出來的心聲:我們不需要更多超級大教會,更多的大教堂,去裝載更多的孤兒;我們也不需要更多偉大的使徒,先知,教師,去建造更多世界級的事工。因為「教會」的本質就是「神的家」,可悲的是我們卻使她變成了一個組織、架構、事工。我們真正需要的是一個充滿愛的家,好叫「孤兒」可以回家成為「寵兒」,結束無父、無子、無家的世代,今次「匯集」的成果,正正應驗成就了先知的預言:父親的心歸向兒女,兒女的心歸向父親,送走了咒詛,迎來了祝福。

聖靈向我們啟示:「異象的父親」,一切都是以達成異象為首要,家是次要的;而「一眾父親與異象」是父親們先以建家為首要,再帶領一家上下去達成異象。前者是以先達至目標為導向,目標達成,家即可解散;後者是以先建立家為導向,目標達成,家仍健在,關係更緊密,且開枝散葉,代代相傳,承傳豐厚的屬靈產業,以承擔更艱鉅的任務,再闖高峰!


文@何寶生

(一)薪火相傳 -【家的韻律】專欄

現今,許多不同國家的家庭會讓子女憑著優良的成績進入大學校園,但傳統的猶太家庭有點不同,他們的孩子進入大學時,不單有書本知識,還有多年接觸家庭業務的經驗。

世界各地的猶太人都以營商有道而聞名,他們成功的秘訣在於良好的商業頭腦以外,還有代代相承的思維。即使曾流亡四散到南美、歐洲或中東曠野各地,他們能再次興旺立國,只因他們持家之道,在乎百年計劃、生生不息。

西方基督教傳統上不會計劃遙遠的未來,怕被指為信心不足,因為人人都說主來的日子近了。有一次,當我和幾個女兒為她們將來的配偶和子女禱告時,有位男士打斷了我們,說我們在浪費時間「還未等到她們長大可以結婚,主耶穌就已經回來啦!」我們對他的話不以為然,不錯,主來的日子無人知道,但聖經也告訴我們,聰明的僕人會作工預備主人的回來,不會閒懶等候。就如打高爾夫球或棒球時,只有當你專注預備時的揮棒動作,擊球時才能一擊即中。

在以色列,孩子下課後或暑假不用上課的日子,跟父母一起工作是常見的。雖然這樣不會減輕當天的工作量,但孩子從旁觀察所學到的是出奇地多,快能成為父母的幫手。在近日流行的真人秀節目中,就常播放代代相傳的家庭故事,就如Swamp People,Duck Dynasty 和American Restoration等節目,都在講述家業經營的故事。在節目中,家庭成員往往誇口如何將歷代的智慧和經驗帶到所經營的家庭作業,於是,看似枯燥的鰐魚狩獵,捕鳥工具的製作,舊物的翻新,一下子都變得趣味無窮。在當今的媒體中,青少年往往被塑造成「不斷尋覓自我,不為父母諒解」,但事實上,若孩子在成長中就擁抱家庭承傳的使命,他們就不易迷失,能為到延續家傳文化產業而感到驕傲。不管你有的是某範疇的專業技術,還是良好的家政才藝,將經得起考驗、實際有用的技能傳給子女都有利他們的將來。即使你沒有太多可誇的技能,也不用愁,放眼四方,不難從朋輩或遠親中發掘他們擁有的經驗。你有位釣魚高超的叔叔? 巧手裁縫的嬸嬸? 或深諳上流社交禮儀的朋友?

我們住在耶路撒冷,常有從世界各地的朋友來與我們同住一、兩個月,一起的時候,我會讓孩子認識他們的嗜好,或是一項運動,一門藝術,一份別出心裁的食譜,甚或學習我們客人母語的幾個字或歌曲。我們鼓勵客人將技巧傳給我們的孩子,久而久之,孩子從小就經常接觸多元文化,並有世界視野。

然而,切記的是,所傳遞的歷代智慧不單是一套技巧,而是一個家庭使命。你是這長篇故事的一章,你的先祖經歷很多才能延續這故事,你的生命就是他們故事的延續,就如你孩子的生命將是你的故事之延續。你的家庭故事和家傳文化是獨一無二的書卷,是在神的看顧下展開,因此,盡你所能回顧前事,薪火相傳吧!


作者Shani Ferguson是一位土生土長的以色列彌賽亞信徒敬拜主領,祈禱及家庭牧養。她和丈夫Kobi在耶路撒冷領導耶穌以色列(Yeshua Israel)以及以色列藝術家啟動」事工,讓以色列藝術家和音樂家聚集,敬拜,培育和擴展恩賜。他們5個孩子現居於耶路撒冷。

港珠澳三地信徒聚集 回歸天父的心

「澳門回歸天父的心」團隊,於去年9月的「榮耀啟航宣教聚集」中,集結港珠澳三地信徒,除了紀念馬理遜牧師來華210週年外,更同心宣告承接宣教一棒。7月4日團隊再次招聚三地信徒,假澳門國度事奉中心,同心敬拜、禱告、尋求,更深回應天父的心意,盼望神將這「三根繩子」帶進更深的「合一」。

本次聚集共有港珠澳約90多位教會牧者、信徒並職場領袖出席。「回歸天父的心」團隊簡報在2018上半年走訪了珠海及香港探望基督身體的家人,一同在敬拜與禱告中,認出彼此的需要。同時他們也在會上分享,領受此次聚會,天父是要聚集三地基督的身體,預備祂的新婦,對主更深的愛慕,同心的尋求,滿足天父的心。大會以三色銅線結成的十字架為紀念品,象徵著港珠澳三地「三股合成的繩子」在基督裡合而為一,藉以提醒我們繼續為此合一禱告守望。最後,有牧者用以賽亞書60章向港珠澳三地宣告,這正是三地要興起發光的時候,因為神的大光已經來到,讓我們一同跳進神的榮耀,並天父的大心裡,為此合一勇敢踏進一步。最後,「回歸天父的心」團隊鼓勵三地信徒,帶著期待離開,期待下一次的聚集,期待神要在將來的日子,透過我們的每一位,來成就祂的美意。

(資料來源:主辦單位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