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 SHINE 營會 國度降臨聖靈澆灌 年輕生命被翻轉

2018年SHINE營會以「Kingdom國度」為主題,於7月3至6日在台南遠東科技大學舉行,共計有來自全台灣67間教會,1155位青年學生參與,一同思想並體驗神國度的真實與權能。

今年聚會內容聚焦在「因為神的國不在乎言語,乃在乎權能。」(林前四20)擔任總召集人的陳榮敏牧師(台南活水教會)表示,去年底籌備團隊在禱告尋求時,就領受到2018年將會是充滿神蹟奇事的一年,繼續禱告後就出現「國度」的啟示,於是決定為今年的主題。在首日晚會中,原本40多分鐘的敬拜卻停不下來,甚至幾乎沒有時間講道,整個敬拜團隊完全讓聖靈帶領,原先準備的詩歌一首都沒有使用,卻能順著靈裡的感動合一服事。擔任主要講員的邵聖光牧師認為,聖靈開了一扇門,讓他們進入到前所未有的深度敬拜,就此打開學員的心。雖然很累,卻讓整個團隊有全新的眼光和領受。

今年參加的學生中,有三成五是未信者,陳榮敏認為是神的恩典吸引這些學生前來,顛覆他們以往對信仰的認知,不但見到真實的信仰,也在他們生命中留下真理的印記,因此才經過兩天的聚會,就有將近100位學生決志信主。邵聖光則回應,當超自然的真實切入他們的生命,儘管有些未信者不曾有過這樣的敬拜體驗,但他們透過這些經歷就會知道信耶穌是真實的,而不是相信一個宗教。

對於教會的未來,邵聖光有認為神要藉著SHINE不只改變台南,還包括全台灣,甚至擴及整個世界。現在正是全球基督教會的關鍵期,今天就要很認真地看著將來要承擔教會責任的人,去瞭解他們的現況如何、需要什麼裝備,這樣到世代交替時,才不會找不到人,或是那些人早已經失去了對信仰的熱切。因此,SHINE的存在讓我們可以接觸到下一代,大膽傳佈不妥協的福音真理,做我們該做的事,聖靈必定會動工改變人的生命。

(台灣國度復興報記者黃玉琴報導)

We Are With You演唱會 五牧「夾band」盼與年青人同行

「We Are With You慈善演唱會」將於10月30-31日晚上7點45分在旺角麥花臣體育館舉行。本次音樂會由何志滌、陳恩明、劉穎、何寶生及譚子舜5位牧師傳道同台「夾Band」,希望透過音樂打破隔膜,以慈善喚發愛心。目前演唱會正在緊鑼密鼓籌備中,各位牧者都在認真備戰,務求以最佳狀態向觀眾呈現。

何志滌表示,本次演唱會主題的「You」是指下一代,他認為一代要比一代精彩,他這一代承傳下去,讓年青人看到的不只是自己,而是要讓傳承也從他們身上發生。

何寶生談到,我們經常帶人回教會,用教會的文化熏陶他們,但耶穌是進入人群的,祂進入我們的文化,生活,然後去明白我們,與我們同行。作為個人的感動,他想走出教會那條線,進入人群中,如同耶穌去撫摸受傷的心,理解他們面對的問題,然後伸出友誼的手。他們幾位牧者很想釋放一個信息:你不是孤單,我們很想與你同行,分享心中的喜樂,分享掙扎憂愁。

譚子舜是5位牧者中最年輕的,這些牧師都是他的長輩,他從小已經聽他們的講道,現在同台「夾band」,有種跨時代的感覺。他又談到,希望透過這群牧師走到一起,打破一些藩籬,包括教會、牧師,流行文化之間的藩籬。另外就是打破年紀的藩籬,20-60歲的信徒都可以走到一起,追尋夢想,是別具意義的。

演唱會門票將於7月23日城市電腦售票網Cityline 公開發售。

(記者何雲深報導)

 

[國度觀點] 一代比一代精彩

從不同機構的調查中發現,未來的幾年,香港教會正面對主任牧師的退休潮。我記得五年前,柳溪教會的上任主任牧師比爾·海伯爾斯也為傳承問題大費周章。不過,人生總是要面對自己的年齡,加上下一代的思想和世界極速的改變,上一代也要承認,牧養新的一代需要新的領袖。

當我在加拿大讀神學的日子,當時有好幾位前輩牧者,其中一位牧者栽培了幾位後輩,他也放心把分堂交給他們帶領。就在這幾位的後輩忠心事奉下,數十年後這間教會成為多倫多華人教會中的大型教會。到今天就是這批往日的晚輩,已經成為前輩,怎樣走他們前輩的路,把教會傳承下去,可以說是一大考驗!

我認爲傳承最重要有以下三方面:

  1. 願意栽培:耶穌基督在大使命很清楚提到「門徒訓練」,問題是怎樣的訓練才是合乎祂的心意?對我來說,耶穌基督並沒有告訴我們一套的方法,因為祂知道每個人都有每個人的不完美。過去幾十年的事奉,看到有些門訓是非常的嚴謹,好像軍人集訓似的。另外,有些相對的卻非常鬆散,沒有一套內容,只是查考聖經。不同的帶領者有不同的做法。對耶穌基督來說,我相信都可以,只是一定要願意栽培。
  2. 願意信任:栽培的過程中,一定要信任下一代,所謂「信任」就是要給予事奉的機會。在我的成長過程中,我遇到過不同的前輩,有一位給予我機會,也有一位認為我沒有資格成為傳道人。所以,在我事奉的生命中,我對下一代是絕對信任。只要我把責任交給一個人,我就會相信他,甚至不必要跟我一樣。我認為重要是信任他是跟隨神。
  3. 願意放下:很多年前,理查得.傅士德(Richard Fostor)寫的「錢、性與權勢」(Money, Sex & Power)是對人的三大試探。我覺得從「權力」引伸出的「眷戀」成為另一個試探。當人有了「權」,就很容易「眷戀」,而「眷戀」就不輕易放下。我相信一個成功的人要放下更難,除非迫不得已。微軟創辦人「蓋茨」與蘋果創辦人「喬布斯」在科技上都是非常精彩的人物。他們同年出生,但人生的選擇不一樣,前者從2000年開始一步一步的退下,而後者因身體不得不退。當然,我這樣說或許會有武斷成分。我可能不知道「喬布斯」已經在退下也不一定。我覺得要放下金錢已經不容易,要放下權力更難。不過,人生總是要有一天必須要放下。

我總覺得要「開始得好、結束得好」就是要學會以上的三個功課。我相信,只要真心的栽培下一代,一代一定比一代精彩。


文@何志滌

亞洲區禱告殿領袖聚集 兩代齊同行

5月28至30日,來自新加坡、馬來西亞、香港與台灣的禱告殿領袖在墾丁天主教中心聚集,會中兩個世代的領袖合一尋求、禱告與團契,目的在於「非為事工而聚集,乃為天父齊同行。」

主責者之一、高雄廿四小時敬拜禱告中心翁國峰牧師受訪時表示,此聚集起源於多年前在美國的一場「全球禱告領袖高峰會」,該峰會集結了多國的禱告殿領袖,促成亞洲地區禱告殿領袖有機會彼此團契、連結,因而從幾年前開始有一年一次在台灣舉辦的亞洲地區禱告殿領袖聚集。

有位首次參加此聚集的青年領袖在會中分享,從來沒有想到中文的琴與爐禱告可以如此本地化的融入教會年輕族群。此外,每一場聚會中兩代之間都有熱烈的回應與禱告;青年人勇於分享,年長的以聆聽、支持回應。

香港孵化箱事工馬健明牧師在會中分享自己的領受,他相信同行的關係不是關乎來自人的「遮蓋」,因為人是有限的,乃是要一起「對齊」於神。在兩代之間的同行關係中,下一代會藉由上一代的榜樣學習如何對齊。不關乎上一代交付責任給下一代,而是在於進入一起對齊的水流裡。

翁認為,這樣的聚集不是著重方法論,而是齊心找出核心價值,讓亞洲區的禱告殿能用華人的方式將敬拜與禱告持續的深化。他又指出,兩個世代的同行,首要的不是上一代如何將事工交給下一代的「傳承」,而是著重在彼此支持、同心。就如同聖經所述:「以後,我要將我的靈澆灌凡有血氣的。你們的兒女要說預言;你們的老年人要做異夢,少年人要見異象。」(珥二28)下一代看見的異象成就,為要滿足上一代的異夢,相信這是神要在這世代作的事。

(台灣復興報商可瑩報導)

第30屆亞細亞聖徒訪韓盛會開幕 12萬人與會 逾4,000華人參與

第30屆亞細亞聖徒訪韓盛會,於5月16-18日在韓國首爾汝矣島純福音教會舉行。16日開幕時,有來自全球71國7,000人參與,其中包括香港、新加坡、馬來西亞以及台灣等地區逾4,000華人與會。本屆是最後一屆訪韓聖會,適逢汝矣島純福音教會60週年慶,有別以往在純福音禱告山舉行,改以首爾的汝矣島純福音教會為主場,最後一天更移師至可容納12萬人的「上岩世界盃體育場」盛大舉行。

在開幕崇拜中,創會及前主任牧師趙鏞基,一開始就吟唱經文「親愛的弟兄啊!我願你們凡事興盛,身體健壯正如你們靈魂興盛一樣」,向所有會眾問安。趙鏞基以使徒行傳一章8節證道,勉勵聖徒倚靠聖靈幫助教會繼續成長,並且無論得時或不得時都要傳福音,為救贖靈魂而努力。同時,他也宣告下一個60年要成為宣教、禁食禱告、聆聽聖靈聲音的教會,因為60年前他就相信神必會成就這樣偉大的異象。

.趙鏞基牧師(左)傳講信息

汝矣島純福音教會主任牧師李永勳,也在教會異象宣言中提到三項重點:第一、要常常被聖靈充滿,並將教會標語定為「唯有聖靈」;第二、每天儆醒遵行神的話語,努力行善事,戰勝試探過得勝的生活;第三、成為服事周圍受冷落的人的先鋒,人人都成為小耶穌,同時教會也將每年三分之一的預算運用在貧困人身上,更加積極參與世界慈惠宣教事工。

5月18日,禱告大聖會在亞洲最大足球場「上岩世界盃體育場」舉行,禱告主題包括:為南北韓合一和平、社會慈惠救濟工作,以及亞洲華人教會復興來禱告。擔任大會翻譯長達29年,台北純福音教會主任牧師張漢業受訪時表示:「我們華人參加的禱告會都是幾百或幾千人,但這次能夠參加來自世界各地10多萬人的禱告會,我相信大家會大開眼界,也會增廣我們屬靈的廣度跟深度,帶給大家對復興更大的動力和啟發。」

回顧過去30年,不論是非典型肺炎(SARS)、口蹄疫或禽流感,甚至戰爭威脅都不能阻止訪韓聖會的進行,真可謂是神蹟。訪韓聚會,使聖靈的火焰傳到全世界各國家,例如在台灣,10多年前開始舉辦的烈火特會,從300人參加,到今年數千人出席,也是訪韓聖會所結的美好果實。當主辦單位去年宣布2018年是最後一屆訪韓盛會,立刻收到許多教會反應,認為訪韓盛會是把復興的火焰帶到各地的重要聚會。主辦單位也認同訪韓聖會是個重要的宣教策略,因此決定明年將開始新一屆特會,也就是Overseas Chinese Conference in Korea(OCCK),未來的重點是傳承,讓第二代也領受禱告和復興的生活。

(台灣國度復興報綜合報導)

以色列立國70年 跨代承接 開啟未來

2018是以色列立國70年的日子。70這個數字在聖經及猶太人文化中具重要意義,今期我報專訪彌賽亞信徒事工茂滋以色列(Maoz Israel Ministries)創辦人阿睿–高獅(Ari Sorko-Ram)及Fellowship of Israel Related Ministries」(FIRM)領袖MichaelYoel他們鼓勵弟兄姊妹著眼歷史,關注現在及展望將來禱告並按神的應許作出行動,連結及聚集當地彌賽亞猶太信徒群體,跨世代繼承神國異象。

靈要從四方吹進以色列

阿睿分享,聖經中的數字有特定的秩序,如但以理從耶利米書上讀到耶路撒冷荒涼的年數七十年為滿,他就禁食禱告(但9:2-3)。「當現在以色列復國70年,代表猶太人的散居和掙扎已經終結。教會要學習但以理,按著神的應許禁食禱告,領受神的心意並開始行動。我們要做任何必要的事,使以色列回到命定。」他指出,神已經將猶太人從分散到萬民中召集回來,正是申命記30章1-4節的應驗,但是下一步是要開啟以西結書37章。「……氣息啊,要從四方而來,吹在這些被殺的人身上,使他們活過來。」(結37:9)原文的「氣息」一詞是「靈」,以色列的枯骨需要「靈」,列國的教會要與神同工,「靈」要從四方而來,吹在這些猶太人身上,使他們認識主。神國的王與王后要乳養年輕的以色列(賽49:22-23),協助這個嬰孩成長。他又指出,以色列是神「眼中的瞳人」,若傷害了它,就看不見神在做什麼。若我們照顧和建立它,就有能力看見神的作為,讓祝福臨到列國。以色列是首先被試驗的,摩西之約的意義之一,就是透過以色列的失敗,證明任何人都不能靠自己成聖,需要救贖。當教會明白及尊重以色列頭生的角色,協助以色列復興,列國才會蒙福。

異象傳承與跨代同跑

阿睿亦提出,異象是跨代傳承,任務卻是屬於每一代。異象就像接力賽,每一代都在異象中有份,但每一代都有責任跑完自己的一棒,並且交棒給下一代。「不要因為自己完成不了神的異象就氣餒,要學習如何與下一代同跑。」他看到運動場上能力再強的隊伍,交棒出問題同樣會失敗。他勉勵信徒:「年青的領袖,現在就要開始學習交棒給下一代,讓異象跨世代繼承。」他感恩神賜給我們兩份禮物,第一份禮物是饒恕,當我們願意饒恕,才有能力幫助別人。「許多傷害你的人是你將要交捧的人,他們只是步伐跟你不一樣。」另一份禮物就是神協助我們,也協助身邊的人進入命定。他發現,幫助別人成功會大大成就自己的命定,「你不會幫助人比神幫助你更多!」他又鼓勵當今的年輕領袖:「你們是人類歷史上最重要的世代,你們可以影響世界,看見最大的復興,甚至耶穌的再來。神選擇你們活在這個世代,祂必定信任你們。」

連結信徒群體,興起年青世代

FIRM事工的Michael及Yoel是年青一代的彌賽亞信徒領袖,他們在訪問中談到興起以色列年青世代的重要及對未來的看法。FIRM是一個事工網絡,連結以色列五十多個事工群體,致力啟發列國年青信徒關愛以色列,裝備他們到當地服事。Michael指出,除了聖經的歷史和耶穌的腳蹤,以色列現在及未來的發展更值得關心。他相信彌賽亞信徒和外邦信徒可互相祝福和學習,鼓勵列國教會與當地的信徒連結。他們發現年青一代有才幹和精力到當地服事,但需要找到適當的機會,並與當地信徒建立關係。因此他們每年舉辦「遇見耶路撒冷」特會,啟發有志認識以色列的信徒,並協助他們投入服事。為興起以色列的千禧世代,有事工機構為彌賽亞信徒提供當兵前後的門訓計劃,堅固他們的信心,尋找人生意義。另有事工機構創作切合時代的希伯來文敬拜音樂,讓千禧世代認識以色列。Michael又邀請列國的教會為眾多以色列事工在合一之中展示卓越和專業的運作,並為興起下一代的信徒禱告。

以色列職場信徒追求卓越

Yoel主要負責連結商界信徒及職場轉化事工,他鼓勵彌賽亞信徒應積極投身職場或開展生意,成為社會的支柱。他認為信徒順服神的引導,應該比非信徒更加成功。「神呼召我們成為卓越,在任何位置做到最好,改變人的生命。」他又挑戰來到以色列營商的人,求問神應如何參與以色列的未來。職場人士與事工應構成有效的合作夥伴:職場的人需要許多事工的代禱者幫助他們作出決定;事工人員需要職場人士的專業經驗幫助他們營運機構。他盼望教會可以為彌賽亞職場信徒禱告,求神賜下合一,讓他們跨代興起,成為卓越,在社會中彰顯神的榮耀。

(記者林暐皓以色列報導)

布永康正式交棒予科倫達

世界著名佈道家布永康(Reinhard Bonnke)11月中返回尼日利亞,舉行最後一次的佈道會,同時將「基督傳萬邦」的火炬傳給接班人科倫達(Daniel Kolenda)。

正如以利亞呼召以利沙進入事工之前,遇見他在耕田,布永康找到科倫達的時候,是在佛羅里達州奧蘭多的基督傳萬邦總部。當時科倫達只是辦公室的郵寄部門員工,遇見布永康時,他正在翻動一堆郵件。當時年輕的科倫達是植堂牧師,為糊口和供養家庭而入職基督傳萬邦。

科倫達是第五代牧師,畢業於佛羅里達州的萊克蘭東南大學和彭薩科拉市的布朗斯維爾復興事奉學院。他自14歲開始傳教。可是他說,他最重要的學習是發生在與布永康合作的時期。

布永康向參加告別佈道會的人們舉薦科倫達,並宣佈他是接班人,又為他禱告,並請求與會者為他禱告。布永康說:「主明確地告訴我,他已經任命並指定科倫達為我的接班人。」這日之前,布永康已經帶領了科倫達約十年的時間。

布永康曾形容科倫達說:「科倫達是一位出色的佈道家,他帶著救贖的信息,他知道如何拋網,如何收網,許多人因此得救。」

科倫達現時是基督傳萬邦的主席及行政總裁,根據基督傳萬邦的網站:「他曾在一些最危險、困難和偏遠的地方進行大規模的露天傳福音行動,已經帶領超過1,700萬人相信基督。科倫達傳教事工的特點是以耶穌的模範去傳講和教導真理,為人醫治禱告,更以強大的傳福音恩膏和令人訝異的神蹟為標記。盲人恢復了視力,跛腳的行走,痲瘋病人得潔淨,聾人聽見,他甚至看過死人復活。最重要的是,窮人有福音傳給他們。」

(來源:CBN,2017年11月14日,Vasco Lam編譯報道)

禱告:祈求主透過基督傳萬邦成就更大的事。

ACTs2Gather 勉勵年青人為別人而活

 

十多個年青人網絡、機構及組織共同建立了ACTs2Gather平台,讓年輕人一同聚集,踏入讓神國在香港彰顯的旅程。首次聚集於8月中舉行,邀請了新加坡神之心教會創辦人陳少豪牧師及台灣FIGHT.K教會創辦人張蒙恩牧師來港分享。

陳少豪牧師提醒年青人不要過一個無意義的生活,也不要為錯誤的目的而活。他曾經見過許多難民每天的生活就是排隊領取救濟食物,因為由隊尾排到拿到食物需要一整天。他說,很多住在城市的人也一樣,為了生活過著不斷重覆的生活,卻沒有活出自己生命的意義;或是為了錯誤的目的而活,雖然生活很忙碌,卻沒有活出命定。他勉勵年青人要將「最好的」獻給神,來建立神的國度。

「今天最大的悲劇是已經得救的人沒有為其他人(Others)做任何事」陳牧師說。他提及一百多年前愛爾蘭女王號的沉船事件。當時船上有一百多名救世軍青年領袖,他們都穿上了救生衣,但到最後他們全部都沒有生還。原來他們和其他人一起掉到水中的時候,他們游到其他人身邊,問他們是否已經信主得救,若還沒有,就脫下自己的救生衣給他們。他們願意這樣做,是因救世軍的領袖卜維廉生前寫給他們最後一封信只寫了「其他人(Others)」一詞。於是他們就在水中為其他人,也為耶穌而死。陳牧師呼召願意為其他人而活的一代,現場大部份人都回應。

第二天早上的領袖同工會,陳牧師提出神的心意是重建多代的根基,而非一代取替一代。多代同行並不代表下一代要取代上一代,而是有多代的領袖一起合作的景象。他說在神之心教會,年輕人很快就要門訓比自己小一兩歲的下一任領袖,而被訓練的門徒也要訓練他的門徒。他們的教會因著多代同行,現在已經有第5代的領袖,這些領袖只有十多歲,就負責教會整個影音團隊。

台灣的張蒙恩牧師之後接捧分享。他勉勵信徒要「多結果子」,天父就會因此得榮耀。他指出教會不能吸引人是因為我們有沒有呈現出人們所期待的果子,這些果子除了是性格的果子,更要有生活豐盛的果子。他相信上帝的法則適用於任何領域。然而,不要靠自己的努力來多結果子,因為這是世界的方式。神揀選一些別人看來沒有能力的人來彰顯神的榮耀,足以使有智慧的和強壯的羞愧。

跟坊間不一樣,張蒙恩牧師叫大家不要追夢,而是要幫助別人成功。當大家憑自己的努力奮鬥,就沒法彼此相愛。夢想是天父放在各人裡面的,是美好的。然而,天父希望我們成就別人的夢想,在別人的事上忠心。張蒙恩也提醒父母,不要批判下一代的夢想,那是他現在的自我形象。否定幼稚的夢想就是否定孩子,令他們覺得自己沒有價值。當父母接納孩子的夢想,就是參與在天父的計劃當中,以孩子的未來來看他的今天。

ACTs2Gather平台將繼續招聚年青人和牧者,建立香港年輕信徒的復興平台。

(記者林暐皓報道)

成功的爸爸 -【愛有道】專欄

老人家突然過世,散住各國的兒孫都盡力放下俗務去奔喪,向長輩作最後的致

兄妹為撰寫父親的生平簡史而促膝夜談,由父母的成長、邂逅、結婚生子、工作變遷、移民生活到自己的兒時往事,笑中有淚。

他生於澳門的一個富裕家庭,可惜父親吸鴉片和賭錢散盡家財,幸得賢良的母親含辛如苦養大他和三個弟妹,各人長大都懂得自食其力,不怨天由人。他在一家公司當司機,竟獲得貌美的僱主千金垂青,甘心下嫁窮小子。他沒有受外家的蔭庇,獨自到香港謀生養活五個子女。兄弟記憶猶新的是爸爸新年回家,會帶他們去吃一頓「西餐」,其實不過是茶餐廳美食。更深刻的是例行的家教,男孩子一字排開,給「家法侍候」,理由是一定有頑皮的事情令媽媽操心。

一家人分隔兩地生活一段日子,深感團聚的需要,決定舉家移居小島,那管只能擠在一間只能容下一張雙層床的房間,大家至今仍津津樂道那段頭頂著兄弟的腳而睡的親密關係。

兒子在喪禮上對親友講自己對爸爸的感言:「我爸爸在很多人的眼中是個平凡的人,甚至是忠誠得近乎固執,沒有留下財富給子孫,但在我的心中,他是個稱職而成功的父親。他盡最大的努力供養家庭,他示範了堅毅不屈的品格,教曉我們對自己和家人負責任。今天我們亦承傳了他的美德,建立家庭,做個盡責的爸爸,一代又一代的把這美好的傳統傳承下去。」

這個很熟悉的上一代故事,他們都走過艱辛的歲月,別以為他們沒有甚麼成就,每一個兒孫都是他們的驕人建樹,尊敬長輩就是尊重自己,為孩子立好榜樣。”

文@徐惠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