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聖經博物館開幕 展示四萬件聖經文物

由格林家族私人擁有的聖經博物館已在11月於美國華盛頓開幕,面積達43萬平方呎,展出約四萬件聖經文物。

該博物館專為展覽創辦人史蒂夫.格林(Steve Green)的私人收藏,他自2009年起收集罕有的聖經和其他文物,現已成為世界上最大的私人收藏。他同時是手工藝用品零售集團Hobby Lobby的總裁。

博物館位於美國華盛頓,頂樓可以看到美國國會大廈。創辦人格林希望把美國的宗教史放在美國政治中心。他們邀請了來自猶太教,新教和天主教背景,跨學科和信仰傳統的頂尖學者,一同撰寫博物館的故事情節和主題。

博物館講述聖經歷史的故事,從古代以色列的根源到今天作為影響世界的政治和文化力量的作用。從地庫的古物和「奇異恩典」開始,到地下一樓的梵蒂岡藝術。在二樓展示聖經的當代意義,三樓重現歷史場景,最後聖經的歷史和更多的古物在四和五樓。這種多樣化和引人入勝的格局較適合非學術的參觀者。

博物館強調猶太教和基督教之間的聯繫,指出聖經來自以色列。博物館展出文物包括由梵蒂岡圖書館和博物館以及以色列古物管理局借出的《重抄的克萊瑪克斯抄本》,是最早期的聖經和妥拉捲軸。

博物館其中一項體驗讓參加者「飛越」首都,透過電腦生成映像,加上氣味和霧氣等特殊效果,認識市內十五個雕刻了聖經的石頭。該項體驗的設計團隊領袖瓦切爾(David Vatcher)說,計劃花了三年的時間完成,他們希望好好地展示新舊約聖經。

有批評指,博物館只集中推廣福音派投資者的世界觀。然而創辦人其實希望強調聖經才是美國民族身份的根源。展品述說美國是因基督教而建立的,由五月花號帶來美國的第一本聖經也同時展出。館內亦播放誦讀美國建國者關於宗教自由和基督教的重要性的演講。

根據博物館網站,他們的目的是讓所有人認識聖經,並不是要證明聖經內容的真實。

(來源:The Atlantic 及 Breit Bart,2017年11月26日,Vasco Lam編譯報道)

禱告:聖經博物館啟發世界各地的人認識神的話語。

妥拉天地(六):神的帳幕在人間(出埃及記)

在西奈山,神吩咐摩西說:

「又當為我造聖所,使我可以住在他們中間。製造帳幕和其中的一切器具,都要照我所指示你的樣式。」(出 25:8-9)由神在這裡的吩咐開始,到出埃及記的結束,經文幾乎都是圍繞著這帳幕(或譯會幕)的製造。

神的帳幕有院子、聖所和至聖所,院子內有個祭壇,祭壇當然是給以色列人獻祭用的。以色列人要獻祭,其中一個重要原因,是要解決罪的問題,所以利未記一開始,就講到神對各種祭的要求。除了素祭,其他的祭都會有祭牲,聖經叫它作供物(利 1:2)。

供物的希伯來文是(‬korban),字根是(‬karav),意思是親近。保羅在以弗所書說:「你們從前遠離神的人,如今卻在基督耶穌裡,靠著他的血,已經得親近(kerovim)了。」(弗 2:13)保羅的意思是,耶穌基督擔當了我們的罪,成為我們的贖罪祭牲,使我們這些外邦人得以來到神的面前。

會幕的希伯來文是(‬mishkan),字根是(‬shakhan),意思是住,所以會幕就是神居住的地方。神一直住在這個會幕,直至所羅門建造了聖殿為止。所羅門在獻殿的時候說:「神果真住在地上麼?看哪!天和天上的天,尚且不足你居住的。何況我所建的這殿呢!」(王上 8:27)

如果輝煌的聖殿也不足為神居住,簡陋的會幕豈不更糟糕!但神並不在乎這些,祂要的是以色列人的心。所以無論是摩西立起的帳幕,還是所羅門奉獻的聖殿,神都以祂的榮光來彰顯祂的同在,表達祂的滿足。(出 40:34-35;王上 8:10-11)

可惜的是,在第一聖殿被毀前,神的榮光離開了耶路撒冷(結 10)。然而,在第二聖殿期間,神的榮光又回來了。約翰說:「道成了肉身,住(shakhan)在我們中間,充充滿滿的有恩典有真理。我們也見過祂的榮光,正是父獨生子的榮光。」(約 1:14)

耶穌升天後,第二聖殿也於公元 70 年被毀了。但聖經告訴我們,神有一天要再回到我們中間。(徒 1:10-11)約翰在啟示錄說:「看哪!神的帳幕(mishkan)在人間。祂要與人同住(yishkon),他們要作祂的子民,神要親自與他們同在,作他們的神。」(啟 21:3)

今天很多教會領受了異象,要重建大衛倒塌的帳幕(摩 9:11),建立 24/7 的禱告殿,我深信神很喜悅。然而,帳幕的希伯來文是(sukkah),意思是簡陋的棚子。神不在乎帳幕的外表,祂在乎的,是參與的人需要有大衛的心,這對我們是個重要的提醒。

夏子強,寫於耶路撒冷

版權屬夏子強所有,不得複印或轉載。

妥拉天地(五):跨越兩約定婚娶(出埃及記)

上一期我們介紹了神跟亞伯拉罕立約的事件,因著亞伯拉罕對這約的忠誠,願意按神的要求,把以撒獻為燔祭,這事跟耶穌上十字架有不可分割的關係。在神跟亞伯拉罕立約的過程中,神向亞伯拉罕預告了一件事,他的後裔將要寄居別人的地,又要服事那地的人;那地的人要苦待他們四百年。(創 15:13)這預言在雅各一家七十人來到埃及展開了序幕。(創 46:8-27)

出埃及記開始時,是以色列人在埃及被苦待,他們因著做苦工,就歎息哀求,他們的哀聲達於神。神怎樣回應呢?經文告訴我們:「神聽見他們的哀聲,就記念他與亞伯拉罕、以撒、雅各所立的約。神看顧以色列人,也知道他們的苦情。」(出 2:24-25)從出埃及記開始,神似乎是沉默的,但聽見(shama)、記念(zakhar)、看顧(ra’ah)、知道(yada)四個字,卻反映神出對以色列人在埃及的情況並非莫不關心。相反,神其實已經部署好,祂將要有所行動。

「聽見」跟以色列人的 ‫ ְׁשמַ ע/ shema(申 6:4)是同一個動詞,表示神聽了會有所行動。「記念」同樣是個有跟進行動的字,正如神吩咐以色列人要記念安息日一樣(出 20:8)。「看顧」是個很常用的希伯來字,意思是看見,但如果我們回到創世記 22 章亞伯拉罕獻以撒的那一幕,譯作預備的那個字(創 22:8, 14),原文就是看見,那神在這裡的看見,是否意味神同樣有所預備呢!至於「知道」,它的意思也遠比中文的知道更深更廣,舉例說,創世記 4:1 譯作同房的,原文就是知道。

神的行動在出埃及記第三章正式展開。首先,祂在何烈山呼召摩西,要他帶領以色列人離開埃及。神吩咐摩西對以色列人說:「我是耶和華,我要把你們從埃及人的重擔底下救出來;我要拯救你們脫離他們的奴役;我要用伸出來的膀臂,並藉著嚴厲的刑罰來救贖你們。我要以你們作我的人民,我也要作你們的神。」(出 6:6-7 新譯本)

「把你們…救出來;拯救你們;救贖你們;以你們作我的人民」這四句話,後來成了逾越節家宴(猶太人記念逾越節的家庭活動)中的四個杯,分別是成聖之杯、拯救之杯、救贖之杯和稱頌之杯。神說「我要以你們作我的人民」,以(‫ לָ קַ ח/ lakach)在聖經會用來表達婚娶(創 4:19; 6:2 等),所以神實際上是說,祂要娶以色列人為妻。

耶穌與門徒的最後晚餐,就是猶太人的逾越節家宴。耶穌與門徒用來立約的杯,就是救贖之杯(太 26:27-28)。祂說祂不再喝的杯,就是稱頌之杯(太 26:29),因為耶穌迎娶祂新婦的時候還未到。

夏子強,寫於耶路撒冷

版權屬夏子強所有,不得複印或轉載。

妥拉天地(四):十架從守約而來(創世記)

上一期我們講到,創世記 3:15 是神的第一個救贖計劃。從亞當開始,輾轉過了十代,神從亞當的後裔中揀選了挪亞,在洪水的毀滅中拯救了他一家八口。輾轉又過了十代,神從挪亞的後裔中揀選了亞伯蘭,進一步開展祂的救贖計劃。根據猶太人的記錄,亞伯蘭出生於猶太曆 1948 年[1](以色列在公元 1948 年復國是巧合,還是神的精心設計,讀者可以自行判斷)。

蒙神呼召,亞伯蘭來到迦南地。神應許亞伯蘭的子孫多如天上的星,亞伯蘭信耶和華,耶和華就以此為他的義。(創 15:1-6)當然,神的應許不止於後裔,還有土地,但亞伯蘭這刻有點拿不準,他向神要個印證,神回應說:「你為我取一隻三年的母牛,一隻三年的母山羊,一隻三年的公綿羊,一隻斑鳩,一隻雛鴿。」(創 15:9)

作為現代人,我們其實不知道神要這些動物飛鳥幹什麼,但亞伯蘭很聰明,他知道神要跟他立約,便把這些動物劈開,分成兩半,一半對著一半的擺列。神讓亞伯蘭沉睡著,以「冒煙的爐,並燒著的火把」從那些肉塊中經過,完成了立約的程序。

對聖經時代的人來說,立約是很嚴肅的事。一經立約,雙方的財富會共享,雙方的敵人要共禦。約是終身有效,不能反悔的,違約的後果必然是死。神又把自己的名字(Adonai)賜了給亞伯蘭,亞伯蘭(Abram)變成了亞伯拉罕(Abraham)。(創 17:5)

立約後,神的試驗來到。神對亞伯拉罕說:「你帶著你的兒子,就是你獨生的兒子,你所愛的以撒,往摩利亞地去,在我所要指示你的山上,把他獻為燔祭。(創 22:1-2)神要試驗亞伯拉罕什麼呢?是信心嗎?我認為不是,因為他早就「因信稱義」了(創15:6)。亞伯拉罕的信心(faith)沒問題,但神要試驗他對這約的忠誠(faithfulness),而這極大的試驗亞伯拉罕也通過了。

因著亞伯拉罕對這約的忠誠,願意把他獨生的兒子,所愛的以撒獻為燔祭,兩千年後,在同一個地點,神也把祂獨生的兒子(約 3:16),所愛的耶穌(路 3:22)釘在十字架上。成就了祂這個普世的救贖計劃。

我們的救恩是從猶太人出來的(約 4:22),今天很多猶太人仍在福音的門外,但正如保羅所說,等到外邦人的數目添滿了,以色列全家都要得救。(羅 11:25-26)這日子可能離我們已經不遠了。

夏子強,寫於耶路撒冷

版權屬夏子強所有,不得複印或轉載。

[1] http://seder-olam.info/seder-olam-g17-abraham.html

妥拉天地(二):為什麼基督徒要認識妥拉?

上一期我們分享到,妥拉就是神的紅心。從另一個角度看,妥拉是神為以色列人設定,在迦南地生活的「保護籬笆」。當以色列人遵行妥拉時,他們就在籬笆裡面,享受神的供應和保護,用聖經的術語就是「祝福」(申 28:1-14)。相反,當以色列人違反妥拉時,他們就在籬笆外面,不單得不到神的供應,還會受到敵人的攻擊,用聖經的術語就是「咒詛」(申 28:15-68)。

保護籬笆是什麼?一方面,它攔阻以色列人走出籬笆外面,免受敵人的攻擊;另一方面,它也攔阻以色列人的敵人進入籬笆裡面,傷害他們。2016 年 7 月 23 日,中國北京延慶八達嶺野生動物園發生老虎咬死人事件!兩名女遊客在園內自駕遊時先後下車,遭躲藏在附近的老虎襲擊,其中一名女子當場被老虎咬死,另一人身受重傷。

彼得說:「…你們的仇敵魔鬼,如同吼叫的獅子,遍地遊行,尋找可吞吃的人。」(彼前5:8)如果我們的敵人像動物園的老虎,被關鎖在鐵籠裡面,我們便很安全。可惜現是,我們的敵人卻像野生動物園的老虎,我們必須藏身在車內(也就是我們的保護籬笆),才可以免受老虎的襲擊。

如果以色列人違反妥拉,他們就在籬笆外面,按照聖經的說法,以色列人就有了罪。神為以色列提供了解決罪的方法,就是獻祭(利 1:1-6:7)。獻祭不單是把祭牲殺了,把部份或全部燒了,在殺祭牲前還有一個認罪的過程。獻祭的人要按手在祭牲的頭上(利1:4),承認自己的過犯,還要親手把祭牲宰殺。

我們作為外邦信徒,耶穌就是我們的贖罪祭牲。聖經告訴我們:「我們若認自己的罪,神是信實的,是公義的,必要赦免我們的罪,洗淨我們一切的不義。」(約壹 1:9)我相信很多認真的信徒也會經常為自己的軟弱認罪,祈求神的赦免和潔淨。問題是,我們認什麼罪呢?我是香港人,比較熟識香港法律,但假如有一天我移民到加拿大,我會否天真地認為,在香港可以做的,在加拿大也可以做呢?我是否需要認識一下加拿大的法律,免得自己誤墮法網呢?

當我成為基督徒後,我就成了天國的子民,當然也應該認識天國的法律。天國的法律在哪裡呢?很多人認為在新約聖經。新約聖經當然有很好的教導,但天國的法律卻主要在舊約聖經,特別是在五經──妥拉。所以我們雖然是新約信徒,卻也不能不讀妥拉,否則神的紅心在哪裡,我都無從知道,更別說認罪了!

夏子強,寫於耶路撒冷

妥拉天地(一):什麼是妥拉?

torah01w2

 

另外,如果我們覺得新約信徒毋須讀妥拉,肯定是個誤會。保羅在提摩太後書 3:16 說:「聖經都是神所默示的,於教訓、督責、使人歸正、教導人學義都是有益的。」保羅所說的聖經就是我們的舊約聖經,也就是猶太人的聖經。猶太人將聖經分為三部份,分別是妥拉(Torah)、先知書(Nevi’im)和聖卷(Ketuvim),妥拉就是五經,先知書的第一卷書是約書亞記,聖卷的第一卷書是詩篇。

保羅時代的信徒,沒有新約聖經,讀完妥拉,打開先知書的第一頁,就會讀到「這律法書(律法書就是妥拉)不可離開你的口;總要晝夜思想,好使你謹守遵行這書上所寫的一切話。如此,你的道路就可以亨通,凡事順利。」(書 1:8)讀完先知書,打開聖卷的第一頁,就會讀到「惟喜愛耶和華的律法(律法就是妥拉),晝夜思想,這人便為有福。」(詩 1:2)神期望我們喜愛祂的律法,晝夜思想,成為有福的人,道路亨通,凡事順利。

夏子強,寫於耶路撒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