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國守望者的父親 – 【回家的旅程】專欄

貝博志牧師(Bob Birch),大家都親切地稱他為貝牧師。在60-70年代,作爲溫哥華聖瑪格麗特教堂(聽上去就是一個很「正規」的教會)的牧師,貝牧師是一個內向甚至害羞的人,但他服事的對象卻是嬉皮士!可想而知,當這些新信主的另類年輕人湧入他的教會,會是怎樣的挑戰!爲了這些年輕人能在神的家中感到被接納,貝牧師脫下了他的牧師袍,放下禱告書,離開講台,成爲無數年輕人的屬靈父親和導師。他十分愛這些年輕人,花很多時間陪伴和訓練他們。許多當年的年輕人仍然懷念那些美好的日子。人們對貝牧師的懷念,不只是一位德高望重的牧師,更是一位熱切尋求主的代禱者,一生忠於從上頭來的異象。他經常勸誡教會,要尋求和聽從主!

1991年,82歲的貝牧師領受以賽亞書62章6-7節守望者的呼召和託付,要尋到一群同心禱告守望加拿大的人。他順服主,呼召一群年輕人起來禱告尋求神,創立了「萬國守望者」(Watchmen for the Nations)。2007年12月4日,他被主接走,還差三週就是他的100歲生日。

貝牧師一生熱切尋求主,每天日以繼夜地聆聽主的聲音,並學習絕對的服從。對這位神的僕人來說,「聖靈向眾教會所說的話,凡有耳的,就應當聽!」(啟2:7)這是他一生最重要的經文。他甚至盼望這句話可以刻在他的墓碑上。早年他在各處分享、教導並鼓勵主的教會以這樣尋求主的方式生活。貝牧師最深的代求,就是主耶穌在約翰福音17章的禱告,要在教會中看到他的身體與元首對齊,並完全合而爲一。「我在他們裡面,你在我裡面,使他們完完全全地合而為一,叫世人知道你差了我來,也知道你愛他們如同愛我一樣。」(約17:23)

加拿大的旅程從「禱告的使徒 」貝牧師這個專心尋求主的種子開始。他50年如一日,每天凌晨2、3點起來禱告,直到清晨7、8點,一直聆聽神,尋求神,連出差時也一樣。戴冕恩(David Demian)牧師回憶說,有一次他和貝牧師一起外出,他睡前和貝牧師一起尋求神。貝牧師習慣拉一張椅子,伏在上面跪著禱告。禱告了一段時間,戴冕恩睏了就去休息,半夜醒來看到貝牧師還在禱告,他就又睡著了,再醒過來看見他還在禱告,就勸他去休息。貝牧師說:「我還沒有聽到神的聲音。」到了接近清晨,戴冕恩醒過來,看見貝牧師臉上帶著滿意的笑容去休息,表明他已經明白主的心意,聽到主的聲音。這件事給戴冕恩極深的印象。

藉著與屬靈父親貝牧師親密同行的這段寶貴旅程,天父把尋求主的DNA深植在戴冕恩的生命中。1998年,在溫哥華城市附近的哈里森溫泉酒店(Harrison Hor Springs)舉行的領袖會議上,貝牧師將「萬國守望者」的領導權交給了他的屬靈兒子戴冕恩。主興起趙仲權牧師與他同行,接棒並同跑這個尋求主的旅程。


始於1995年萬國守望者團隊於加拿大的聚集,後因華人信徒的加入,促成了2010年香港全球華人回家聚集,從此回家聚集成為了一個席捲全球的信徒運動,為了聚集同心合意的信徒走上回到天父家的旅程。本專欄節錄自同名書籍《回家的旅程》,透過作者曉林的親身經歷,向讀者展示這個旅程中的幕後故事及神的計劃。

 

 

(20)堅持祈禱 -【狂野的夢】專欄

如果沒有行為的信心是死的,那麼禱告但不尋求和敲門也同樣沒有生命。若你以正確的動機去禱告,擁有一顆清潔的心,原諒你所有敵人,避免任何紛爭,並整天沉浸在神的話語中,卻仍然看不到祈禱得蒙應許。這是因為禱告而沒有尋找及叩門——來自同一條懶惰的水流,也就是有信心卻缺乏行動。

思考一下耶穌關於堅定的、積極的信心所給予的應許:「你們祈求,就給你們; 尋找,就尋見;叩門,就給你們開門。因為凡祈求的,就得著;尋找的,就尋見;叩門的,就給他開門。」(太7:7-8) 有時候,接受神的應許需要持續的信心,有時你必須以神所賜的決心去追求它,直到看到你的夢想實現。

求問:儘管神知道我們需要什麼,但在我們求問祂之前,祂通常不會滿足我們的所求,直到我們問祂,因為祂想和我們建立關係。因此你要問,不斷地求問,直到你感到靈裡得釋放——然後感謝祂,直到你看到應許實現。也有可能你的禱告需要更具體,祂就能幫助我們明白我們真正的需要,當禱告蒙應允時,它能增強我們的信心。一般的禱告是永遠不會錯的,但關乎你夢想的具體的禱告,是表明你完全依賴和信靠神。

尋求:光求問是不夠的。通常的情況下,你也需要尋求。站好位置,尋找方法來做你應做的事,就能領受你求問的結果。如果你的夢想是一段關係的和好,那麼便去尋求和好。如果你向祂祈求醫治,便去尋求醫治。不要光坐著等天使、你的牧師或朋友來做所有的工作。然而你需要被聖靈引導,你不能用你的方式強行通過神夢想的大門,祂的時間和其他人的意願仍在發揮作用。

敲門:如果你尋找,你就會找到。一旦你清晰看見神的應許,持續敲門,直到應許之門打開。如果必要的話,敲打到你的關節疼痛。假設你向祂祈求一份新工作,你靈裡知道這是一份夢寐以求的工作,開始敲門吧,神敞開的門是無人能關的(啟3:8)。

在馬太福音第7章中,「knock」比喻「情詞迫切地直求神」, 意思是迫切和持續的請求。換句話說,一旦你確定已經找到了一直在尋求的東西——你看到突破伸手可及,你要再次祈求而且要更加迫切。

來看看聖經中關於堅持不懈的寡婦的比喻: 「某城有一個官,不懼怕神,也不尊重世人。那城有個寡婦,常到他那裡,說:『我有一個對頭,求你給我伸冤。』他多日不 准,後來心說:『我雖不懼怕神,也不尊重世人,只因這寡婦煩 擾我,我就給她伸冤吧,免得她常來纏磨我!』」主說:「你們 聽這不義之官所說的話。神的選民晝夜呼籲他,他縱然為他 們忍了多時,豈不終久給他們伸冤嗎? 我告訴你們,要快快地給他們伸冤了。然而,人子來的時候,遇得見世上有信德嗎?」(路18:1-8)

祈禱一次,還是繼續祈禱?

有時間祈禱一次,把它交給神,相信祂會回應。但 也有一種堅持不懈的信心原則指出:你要求問,持續地求問;尋求,持續地尋求;敲門,持續地敲門,直到你得到了應許。怎麼知道兩者的區別?最簡單的答案在於是否由聖靈帶領。

更深層次的答案是考慮是否有反對者。當你走過夢想的大門時遇到反對,請求神告訴你該做什麼,然後採取任何神所啟示你的行動 (尋找),找到祂引導你去的門。一旦你找到了那門,就開始敲門,而且要不停地敲。神一定會在指定的時間打開它。

追夢操練:釋放祈禱的力量

「義人祈禱所發的力量,是大有功效的。」(雅5:16)出於義務的死記硬背的祈禱是不夠的。機械式的禱告缺少觸動神心的熱情。雖然神按祂的意願聽任何禱告, 釋放巨大的能力所需要的祈求,不僅是持續不斷的禱告,還需要真誠、 熱切、衷心的禱告。向神呼喊吧,就好像你迫切希望實現狂野夢想。祂會聽你懇切的祈禱。請看撒母耳記上1章1-15節,讓這些經文激勵你心。


珍妮弗李克萊Jennifer Leclaire)是佛羅里達州勞德代爾堡「覺醒禱告殿」總監;「新族類復興網絡」權威領袖;AWAKENINGTV.COM聯合創始人;目前已出版超過25本著作。本專欄文章節錄自其著作《狂野的夢》。

 

 

末世是災難的「起頭」還是「盡頭」? -【國度角度】專欄

「總不要驚慌;因為這些事是必須有的,只是末期還沒有到……這都是災難(陣痛)的起頭。」(太24:6-8)生產之苦,乃生產前必有的痛,陣痛越頻密,就越接近新生命的誕生,對比新生命誕生所帶來的喜悅,足以蓋過生產時的陣痛之苦了!

「明天會更好」,是人類主觀願望,還是客觀的真實?若我們是「天上的國民」,就必因著上述屬天的啟示去洞識先機,作最壞的打算,最好的預備,而不像世人一樣無知而驚惶失措。同樣,童女(教會)當因陣痛越來越頻密,更應明白這正是主所言「末日預兆」的應驗,因而調整好自己,以警醒雀躍的心情來迎接「新天新地」的來臨。

「民打民、國打國、多處必有大地震、飢荒、瘟疫,又有可怕的異象和大神蹟……」(路21:10-11)「瘟疫」可怕之處,乃因其病毒傅染性極強,能夠在短時間內快速傳播。造成極大傷亡的二次世界大戰,軍民總死亡人數約6,000萬,而17世紀中葉爆發的一埸黑死病,就無情地奪去了7,500萬條人命,幾近歐洲人口的一半,竟比殘酷的二戰為多。我因此去求問天父,天父給我的啟示,讓我非常驚訝,而祂的回應居然是英文:「IF IT IS MY SET UP, YOU DON’T BE UPSET. 」(若這是我的佈局,你就無須煩亂不安了!)

小小的冠狀病毒竟使全球都風聲鶴唳,病毒的「高傳染」對應政府的「低防範」形成了強烈的對比,更折射出國家官僚制度的僵化。為官的輕忽與高傲自持,對危機應變的怠慢與疏漏,對「吹哨者」的惡意打壓,又因人心的惶恐與躁動,對物資的瘋狂搶購,為貪婪者提供了抬價的溫床,都一一完美地演繹了「天災人禍」是如何天衣無縫地結合。最近,當世衞宣佈全球疫情進入高危狀況,美國國土安全局局長被追問美國作何準備時,竟支吾以對,一問三不知。當被問至全國口罩存量時,答案是三千多萬個,而實際需要卻是存量的20倍,因而當場出醜。面對這世紀疫情,政府態度如此輕忽,心存僥倖,真怕最終演變成全球世紀大災難。

我一直思考為何天父在末世要有如此佈局,倘若馬太褔音24章所言的産難陣痛,天災人禍一齊來,地上又有那一個政府、政權、人民可以抵擋得住?「驕傲在敗壞以先;狂心在跌倒之前 。」(箴 16:18)人類的高傲自持,在末世大災難面前,將顯得何等無力,相信唯有謙卑、認罪、悔改歸向神才有出路,尤以永生神的教會,更當如此。今次瘟疫肆虐名為「冠狀病毒」,會否當人願意擇下驕傲的皇冠、神也會擇下皇冠病毒?讓我們一同禱告尋求!

文@何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