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們為我的緣故都要跌倒 -【國度角度】專欄

主耶穌用他自己擘開的身體和血與門徒立下新約(太26:26-29),並吩咐門徒:「你們也應當如此行,為的是記念我。」(路22:19)但在前往橄欖山的路上,耶穌卻突然向門徒說:今夜,你們為我的緣故都要跌倒。(太26:31)我們為主的緣故都要跌倒?這怎麼可能呢?而且不是個別例子,而是「都要」跌倒。相信當時門徒對主這句話都大惑不解,所以主耶穌向門徒進一步解說。「這是因經上記着說,我要擊打牧人,羊就分散了。」(太26:31)耶穌「要」擊打祂的牧人? 門徒及我們可能都會心中暗想,主你豈會擊打自己的牧人?我們又豈會如此容易就跌倒?我們已經撇下一切來跟從你,難道你還不知道,我們都是向你忠心耿耿的麼?你實在誤判我們了!

彼得就第一個跳出來,向主耶穌宣示效忠:「眾人雖然為你的緣故跌倒,我卻永不跌倒。」結果証明,彼得正如主所預言。「雞叫以先,彼得你會因我而跌倒,不單一次,你要三次不認我。」彼得卻說:「我就是必須和你同死,也總不能不認你。」眾門徒都是這樣說。(太26:33-35)結果是誰口中的諾言兌現了?當然是主的話,不單如此,立約的主更兌現了經上所記着的話:「我們縱然失信,祂仍是可信的,因為祂不能背乎自己。」(提後2:13)

試問僱工又何以能在好牧人主耶穌面前自誇呢?「正如主說,我是好牧人;好牧人為羊捨命。雇工逃走, 因他是雇工,並不顧念羊。」(約10:11-13 )牧人的自誇、自信及自我感覺良好固然無益,當在被主擊打之日,都必全然崩潰而跌倒,只証明一件事:我們被主擊打之日,都很容易就跌倒,失信又失腳,唯有主才是守約又施愛的神,但祂正提醒祂昔日及今日的牧人:我為羊捨命,用血所立下的盟約,你們也當如此行,為的是記念我!(路22:19)守主餐不是守儀式,乃是謹守主的盟約,猶如主要為羊捨身流血,也絕不背約,因牧人背約,羊就四散,這才是領主餐的精意所在!

主吩咐門徒要彼此相愛,因這世界恨我們,但你們知道,恨你們以先己經恨了主耶穌,這世界只愛屬自己的人,卻恨愛父、愛子、愛天國的人,所以世界恨你們且說,你們要記念我從前對你們所說的話:「僕人不能大於主人。他們若逼迫了我,也要逼迫你們。」(約15:17-20)我求問父神:門徒為主的緣故都要跌倒,主要擊打牧人,羊就分散了,難道這也是我們今日香港教會的宿命嗎?我可以起來拒絕這宿命嗎?父神反問我説:人子來的時候,遇得上世上有信德,甘願為羊捨命的牧人麼?(路18:8)我久久沉思,無言以答……

 

 

文@何寶生

 

 

尋得一個真實相愛的家 -【國度角度】專欄

回家團隊最近失去了一位國寶級父老——許宗實牧師(許爸)。他的遺願——「平生無大志,只盼教會是個家」, 一石激起千重浪,為全球回家團隊帶來極大震撼。許爸多年以來寫給華夏大家庭的家書,使家人們都爭相細讀。一粒麥子不落在地裡死了,仍舊是一粒,若是死了,就結出許多的子粒來。許爸雖然睡了,但仍舊在說話,他的遺願,也是天父的心願,華夏一家不單尊榮和懷念許爸,更重要的是延續他未圓的心願!

為了回應主的呼召,許爸撇下了世上令人艷羨的博士及大學教授頭銜,成為傳道者,更成為北美最大的華人教會主任牧師。但當他經歷聖靈更新後,再次撇下一切,跟隨聖靈而行,結束他在新舊皮袋中的苦苦爭扎,還寫下了《飛出鳥籠》一書,詳細地描述了他在個中的掙扎及蛻變。及後,當他遇上「回家」旅程,甘願撇下一切,追尋天父最原始的心意:為天父在地上預備一個「安息的居所」,去建立一個親密彼此相愛的家!為要支付經常飛往亞洲的旅費,許爸連要用光他的退休金也在所不惜。

我們每個人都需要一個家,而教會正是神的家,又有基督為兒子 ( 長子 )治理「神的家和教會 」,我們若將可誇的盼望和膽量堅持到底,便是他的家了。( 來3:5-6 ) 然而仇敵透過法利賽人將神家「愛的基因」偷走,改變成一個「冷酷無情的宗教」。這完全違背了天父給祂兒女們最大的誡命,就是要盡心、盡性、盡意、盡力愛主你的神,其次就是愛人如己 。「神的家」正是天父的兒女學習盡心去愛,愛父神,及彼此學習切實相愛的最佳訓練居所。無論是可愛或不可愛,我們都要學習用天父的愛去愛,因為唯有有愛的地方,再苦也是天堂,沒有愛的地方,再樂也是地獄!

過去20年,透過回家旅程,天父正將「華人是一盤散沙」的咒詛連根拔除,轉化成為華夏屬靈合一的大家庭,並在2019年的香港「回家聚集」中同心宣告我們是一。這真是一個極大的神蹟,為要成為列國的鼓勵及祝福!我心中有一個極大的盼望,就是有天得見天父慈容之時,天父摸著這華夏兒子的頭說:你是我的愛子,因你使我的心深得安慰,我也以你為榮,因你終於成為列國的祝福,而不是咒詛!

父神終極要在地上建立的是一個愛的大家庭,神的帳幕在人間,祂要與我們同住,而絕不是一個宗教,一個宗派,一個組織,乃是一個充滿溫馨,充滿神大愛的家。讓我們一同延續天父及許爸未圓的心願:平生無大志,只盼教會是個家!此刻,父神正需要你一同起來,先建家,後建國,而天父的桌子,正預留了你的一份!

文@何寶生

 

 

脫離紛爭苦毒 職場合一見證神大能

啟發職場事工於2020年12月12日在網上舉辦了「From Spark to Flame」職場特會,邀請了美國華裔牧者陳恩藩牧師(Francis Chan)分享主題信息,以及啟發教練Dilys Chau以初代教會模式鼓勵職場信徒傳揚福音。最後在工作坊中,Flow Church潘傳道分享了教會得著職場年青人的策略。

合一中彼此相愛

陳恩藩牧師

陳恩藩牧師以腓立比書1章27-28節鼓勵與會者,神應許我們,當我們合一並且剛強地外出傳福音,我們會成為不信的世界的一個記號。同時,仇敵不會放過我們,所以要留心和警醒仇敵的計謀,快快地脫去任何的苦毒,並且追求愛。陳指出,他不相信分裂是由神學立場所引起的,問題的核心在於我們不是真正的愛對方。

陳又分享,昨晚他為了27年前所作的一個決定在神面前悔改。當時他所在的教會出現分裂,人們爭吵,分黨分派,甚至離開教會。「那時候我對於所發生的事情感到很困擾,我決定離開並且建立自己的教會。這個決定很容易做,因為我並不是真的愛教會,我並不是真的愛人,他們只是一群我傳講信息的聽眾,所以我便尋找另一群人去傳講信息。」當人之間沒有愛,分開就變得很容易,但如果我們相愛,分開讓我們失去一切,因為愛能讓我們捨棄生命,捨棄所有事物。

然而耶穌已經向我們指明出路,他說,當你們彼此相愛,人就會看見;當你們同歸於一,他們就知道我是唯一的彌賽亞。當我們追求這目標時,就有一股力量隨我們的合一而來。

照明我們的心眼

陳又分享保羅在以弗所書1章15-21節中,求神賜以弗所教會智慧和啟示的靈,並照明他們的心眼。這不只是讓腦袋吸收信息,而是我們的心像是突然亮起燈,然後看得見神恩召裡的指望。然後我們會發現,過去很多所謂有價值的事都是沒有意義的,不明白以前為何這麼看重自己的房屋、工作、戶口的錢和社會地位。

有些人一直活得很淒慘,問題的癥結並非如他們所想,而是他們的心眼需要被光照,不然他們的一生只會不斷重複那些痛苦的處境。保羅又接著禱告,祂在聖徒中得的基業有何等豐盛的榮耀。這裡不是指你的基業,是祂的基業,那基業就是你,就是我。我們需要一個奇蹟,才能相信神很想擁有我們。這信只能從聖靈而來,祂將信心賜給那些從未被接納的人。當我們看著自己時,很容易覺得自己弱小,與比自己優秀的人作比較,然後感到自卑。聖靈說,不要與人比較,不要只看著自己,要看神的話語,它告訴我們有股浩大的能力向我們顯明。這是一個神蹟,這向我們顯明的能力能令死人復活,並高舉神,高於一切權柄,而神說要向我們施展這樣的大能。

最後陳向會眾呼籲:「我為你們禱告,不要讓任何事令你們分心和撕裂,這是我們的呼召,這是個美好的時刻,世界從未如此瘋狂,同時從未如此準備好去接受福音,特別在香港,若我們合一地面對,我相信就能向世界作美好的見證。」

職場中的天天模式

資深啟發教練Dilys Chau

資深啟發教練Dilys Chau指出,疫情顛覆了我們如何傳福音和建立教會的思維,以及做事方法,但職場的機遇是史無前例的。使徒行傳2章46-47節提到一種「天天模式」:初代信徒天天聚集,天天祈禱,天天經歷神蹟,神就天天將得救的人加給他們。

今日我們在職場也可以實踐這個模式,因為職場是一個「247」的地方,我們可以天天邀請未信者一起聚集,也可以在每天的工作中實踐信仰。初代教會信徒用3個世紀將福音傳遍歐洲和小亞細亞,今日我們同樣也可以有這個爆炸性,就好像是耶穌這位大策略家將我們放在職場中,讓我們滲透其中,去改變他們。

神往往用世人看來最愚拙的方法,來彰顯祂的智慧。當我們現在不能出席教會的聚會,是否覺得神在挑戰我們去想什麼是教會?今天我們是否也面對初代教會那種被逼迫四散的情景?神的心意是為了分散而聚集,兩樣都是有目的的。今日我們是否因為不能回教會聚集,而不知道分散時要做什麼?Dilys鼓勵大家去實踐初代教會的理想,而職場正是末後大收割最重要的環節。

O2O接觸年青人

Flow Church牧養統籌潘傳道

在工作坊「如何得著職場年青一代」中,Flow Church牧養統籌潘傳道分享他們教會在接觸年青人所用的「O2O」(Online To Offline)模式。「O2O」的概念是很普遍的市場推廣手法,例如線上(online)購物,線下(offline)送貨。網上有一群弟兄姊妹,離開了實體教會,沒有參與聚集崇拜,但會在網上收看不同的講道,偶然參加一些聚會,在不同基督教網站留言等。「我們希望在網上認識他們,與他們互動建立關係,然後鼓勵他們出席實體聚會,我們就能面對面認識他們。慢慢地,有些人從線上聚會(online)變成線下聚會(offline)。由於我們沒有固定堂址,星期一至五我們又是在網上見面,所以『O2O』的概念一直在我們教會運作。」

關於上一代與年青人的關係,潘認為,上一代的表達方法比較有規範性,例如習慣一步步地做,或者注重上呈下達的階級流程等;新生代很著重經驗學習,情感表達和理據分析。這3個方面的特性對於教會兩代之間溝通,製造了一定的困難。華人社會及教會都不是很喜歡討論,在討論過程中上一代容易以自己的身分和經驗向下一代施壓,例如「這些我試過」,「你年輕不知道」等。兩代之間沒有聆聽,以及按需要的回應,討論就容易變成爭拗。

(記者莫嵐、鍾浩然報導)

 

 

夫婦相處之道-【羊回家】專欄

丈夫肩負管理整個家的責任,但因著應付工作上林林總總的挑戰而身心俱疲,如果要對家庭再付出多一點,或是對妻子說愛的言語好像更是遙不可及的事;倒過來更需要妻子來鼓勵他、為他充電,這就是夫婦關係中微妙之處。男人好像是強者,但也需要女人來幫助他恢復力量,得以為家人繼續打拼,這是一種相輔相成的關係。在婚姻關係中,「愛」並不是要別人為我做這樣、做那樣,那是世界的價值觀。耶穌愛我們,祂來到世界上為我們罪的緣故付上了自己的性命,所以愛是無條件的付出。

婚姻是一個認識的過程,在創世記裡提到「認識」二字時,是亞當與夏娃同房的時候。這時他們是赤身露體的,是沒有任何阻隔地去互相認識,是無所不知的。那麼我有多認識身旁的配偶呢?而我有多願意去分享自己呢?當一個人的心理狀況健康,開放程度也愈大,甚至能與人分享自己的弱點。

夫婦之間要如何相處呢?必先要有神帶領前路,並且在艱難中也能夠忍耐。因著夫婦二人來自不同的原生家庭,擁有不同的背景與經歷,這些差異會造成關係的障礙。但是我們在患難中能生忍耐、老練、盼望,生命漸趨成熟,在神的家裡面便能彼此造就。男人要先管好家,才能管好教會(提前3:5)。很多人忙於教會事奉,讓教會運作得很好,但是家裡卻一團糟。聖經中明確的告訴男人去管理家庭(創1:28),如果我們生命中的優先次序弄對了,才能得到生活上的滿足。

當二人成為一體組織新家庭,便需要學習放下父母的影響以學習成長。夫婦當然還是需要孝敬父母,適時尋求引導,但同時也要告訴他們自己已經長大,並建立新的生活方式。夫婦二人也要有新生的樣式,不效法世界,彼此尊重和包容(西3:13),不執著於一些生活上的細節,而造成很多關係上的張力。我們若願意學習柔和謙卑,當丈夫請太太去做事時便順服去做,而太太讓丈夫來協助時丈夫能夠甘心樂意的去做,便能實現彼此相愛。我們學習不發怨言,老我會漸漸被磨掉,生命也會慢慢地成長。

哥林多後書中說我們在凡事都不叫人有妨礙,當我們要求對方的同時,是否先已經了解別人的需要?有些事情固然是事實,但是當我們作出指正的時候,會讓對方感到不開心的,我該如何做可以讓對方感到比較舒服呢?我們的生命不斷改變時,別人會看得見這個是神的用人,是因為擁有主耶穌生命的質素,別人會羨慕你的生命。今天我們回顧一下自己的生命,是否有主耶穌生命的質素在自己身上,能讓別人羨慕的呢?


馮小滿,註冊職業治療師,本專欄圍繞家庭的不同層面,以及如何有效地管理家庭為主題,目的是讓人學習在家庭生活中應用神的話,真正享受神的愛。

 

國際志工宣教分享 在非洲不一樣的看見

舊鞋救命國際基督關懷協會2月9日下午於高雄武昌教會舉辦「『非』常感謝有你──國際志工分享會」,邀請參與過肯亞和烏干達宣教的弟兄姊妹分享,開啟會眾對非洲不一樣的看見;也期盼透過一些關懷行動,一點一滴來翻轉這塊土地。

非洲跟你想的不一樣

擁有54個國家的非洲大陸,光是烏干達的國土就是台灣的6.6倍,當地人因為殖民背景的因素,會講兩、三種以上的語言很常見。許多人認為非洲很炎熱,當地人不穿衣服,事實上非洲的摩洛哥、賴索托也有滑雪勝地,當地人也會看重服飾。目前市面上也有非洲人自創的服裝品牌。

非洲人十幾年前就開始使用電子支付寶,當地常見的M-Pesa是2G手機時代就能使用的支付工具。看似很安全的金融工具,非洲當地強盜仍然可以拿著刀逼著主人,以手機轉賬到強盜手中,不過一山還有一山高,M-Pesa為了保護財主,發明了隱藏賬戶的功能,能暫時瞞過強盜。

在肯亞8天的食衣住行

志工們晚上住的地方是協會辦公的洋房,協會並不鼓勵志工到當地人家裡居住,這對身處「共享主義」國度的非洲人會造成困擾。一但外國人居住當地人家,屋主就會不斷地被鄰居打探有沒有贈送物質可以共享。

他們去到肯亞當地育幼院,孩童年齡多半在兩歲到十八歲之間,其中有一半是身心障礙兒童。他們因為各種原因被原生家庭遺棄,育幼院因此特別致力於培養他們一技之長,幫助他們找到生存的方法。

志工們在當地可以看到飢餓不已的兒童啃食樹枝,被沙蚤咬傷雙腳的年幼兒童,也可以看到身體有殘疾的兒童開心地手足舞蹈玩耍。儘管畫面令人心疼想落淚。周子甯牧師表示:「千萬不要在他們面前落淚,志工的眼淚會令他們不知所措。」

體驗肯亞媽媽生活

短宣的最後一天,志工們到當地人家裡體驗非洲媽媽一天的生活,他們會做三件事情:補牆、提水、切菜。志工一如當地人使用雙手塗抹涼涼的、軟軟的牛糞補牆,過程中還要上下山打水。一般成年人提一桶水就感到艱苦,當地的婦女得提五六桶水才夠一天生活所需。儘管非洲媽媽每天忙進忙出,非洲的男人通常不會幫忙做任何事情,閒適在一旁。

肯亞人眼中去教會很時尚

因為身處不同國度,對非洲人習以為常的事情,在台灣志工眼中卻是非常稀奇,去了肯亞才知道,有英國殖民背景的肯亞,基督徒多達70-80%,台灣也才5-6%。

不過非洲基督徒並沒有對信仰有深刻的認識,對他們而言,去教會是一件很時尚入流的事情。他們可以早上去教會做禮拜,晚上去找巫師喝酒。當地教會是以鐵皮屋建成,地板為黃土,會堂中有數張藍色塑膠椅子。

近來,舊鞋救命國際基督關懷協會除了舊鞋救命,還有興學計劃、安全飲用水計劃、農業經濟自主訓練、愛女孩計劃,期盼在更多方面幫助到非洲當地人。就如約翰一書4章7節所言:「親愛的弟兄啊,我們應當彼此相愛,因為愛是從神來的……」協會盼望透過志工們,讓神的大能運行改變這片古老陸塊。

(新聞來源:基督教論壇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