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ostle29 禱告串聯 60天連結全台青年守望列國

2023台灣下一代教會祝福列國禱告串聯」,於31-429日共60天在「Apostle 29 使徒行動」FB專頁舉行,並將於429日在領頭山莊舉行24小時的實體敬拜禱告聚集。禱告串聯的火亦燃點到香港,基督教利河伯教會與國度事奉中心(香港)亦加入認領禱告時段,與台灣一同祝福列國。

黃祈翰牧師(擷取自「Apostle 29 使徒行動」FB專頁)

這是Apostle29發起的第三屆禱告串聯,活動策劃人桃園青年牧者聯盟(桃青盟)主席、平鎮浸信會執行牧師黃祈翰受訪時表示,今年的禱告串聯主題是為60個國家代禱守望。最近幾年,台灣除了發起禱告運動,也在宣揚宣教。「台灣要成為宣教的航空母艦,祝福全球華人和列國。」黃指出,今年Apostle29平台也在進行很多宣教工作,還設立了宣教月份,共有100多支短宣隊在平台中集結。「我們發起宣教的行動,但是也希望在行動之前,在今年3-4月份,先以禱告來啟動。」

回顧過去兩屆的禱告串聯,黃指出,2021年的時候,台灣有RPG禱告運動的推動,他們年輕一代的牧者想到,除了兩三個人的禱告小組,兩三個教會也可以在網上一起禱告。「我們稱這個apostile29禱告串連是台灣青年RPG快閃禱告。」他們一啟動連結,第一屆就有80多間教會參與。

去年台灣的疫情高高低低,在其中一波疫情的高峰,他們發起第二屆的禱告串聯。「我原本想舉行30天串聯禱告,沒想到30天過去,有牧者領受聖靈的工作不要讓人的手中斷。他們給予了我信心和啟示,我們就沒有停下來。因此去年的禱告串聯共99天,最後一天100天剛好是盂蘭節,我們在領頭山莊為耶和華築壇,5、600個年輕人一起禱告,宣告台灣的年輕人要繼續禱告,渴慕復興,要祝福列國。」

去年禱告串聯第100天,超過500位年青人在領頭山莊為耶和華築壇,獻上禱告。(「Apostle 29 使徒行動」FB專頁)

黃又分享,台灣有一個很大的恩典,就是上一代非常的合一相愛,但是在下一代,合一比較困難,當他們發起這樣的禱告運動,有超過100間下一代的教會連結一起,各區都有一些年青牧者聯盟因此而誕生。「我們認識了很多20多、30歲的牧者和傳道人,我們也成立了一個群組,現在有120多位台灣各地年青牧者在其中。我們很看重彼此的關係,我們桃園的牧者會去台灣各地區,與那裡的青年牧者吃飯聊天,禱告。當我們有這一層的見面和關係,我們後續的繼續推動就更有力量,大家也更同心。當今年我再次發動禱告運動,大家都很願意參與。」

有關禱告串聯詳情,請瀏覽「Apostle 29 使徒行動」FB專頁:

https://www.facebook.com/apostle29team

(記者莫嵐報導)

 

 

 

大雨前的一小片雲 -【國度角度】專欄

以利亞上了迦密山頂,自己屈身臉伏兩膝之中,卻吩咐僕人上山觀看兆頭,僕人重覆來回七次觀看,最終才看見有一小片雲從海裡上來,以利亞馬上警覺,說:「當套車下去,免得被大雨阻擋 。」(王上18:44 )猶如守望者站在望樓上,晝夜警醒守望,作出適時通風報信,好讓君臣百姓,作最佳的攻守預備!

2011年3月11日,日本外海發生了有史以來最大殺傷力的9.0級地震,引發最大溯上高40.1公尺的巨大海嘯,加上福島核電廠的核外洩,導致東北地方部分城市遭受毀滅性破壞,也成為二戰後迄今最嚴重的自然災害。許多人起初只好奇地觀望海的遠處所湧起的白頭浪,卻很少人意識到浩劫將至,直至看見洶湧而來,一浪比一浪高的海水衝破了堤霸,湧入城內,推倒一切的建築物,人們才驚呼求救,意識到這是一埸驚天大海潚。這不單重創了岩手、宮城及福島縣,更奪走了約一萬六千條性命,約一萬人受傷,而自誇最堅固安全的福核電廠,更受重創,受核污染的海水之遺害,至今仍未得以解決!

而今年2月8日,發生在美國肯塔基州亞斯本理大學(Asbury University)的校園復興,起初只不過是牧師分享了一埸認罪與悔改的道,但聚會後卻有一群學生自發留下,繼續敬拜禱告,出乎意料加入的人越來越多,而敬拜祷告復興烈火卻晝夜持續不斷,從美國甚至世界各地渴求復興的人潮,更不斷聞風而至,將原本只能容納1500人的會堂,擠得日夜水洩不通。復興之火現已席捲美國及分散至各地校園,而會堂現場敬拜禱告之火仍延續至今,生生不息!

我們深信,這正如以利亞吩咐作守望的僕人一様,雖然經歷多次往來仍不放棄,直至第七次才看見那一小片雲,以利亞馬上意識到滂沱大雨將至。而多年來站在望樓上不斷瞭望的你,是否藉今次遠方的亞斯本理校園復興,已經看見遠方的一小片雲,而滂沱大雨正湧向亞洲,這會否引爆中港台澳的一次屬靈大海嘯?我們衷心奉勸各位戰友,要作好最佳的準備,以迎向這次聖靈極大的澆灌到來,藉此贏得屬靈的大豐收,卻不至如日本311海潚中的無知觀望者,被無情的巨浪所淹沒,願與各位戰友家人共勉!

 

文@何寶生

 

 

音樂路上不再孤單 天下華人齊唱好詩歌

天下華人唱出好詩歌大賽正如火如荼進行中,比賽招聚了一班不但熱愛敬拜,更是以生命講述神大能的敬拜者。本報訪問了初信主的歌唱家范菲(菲菲)老師,以及青年音樂指揮焦得純(Joshua),分享他們參與比賽過程中的心路歷程,以及神放在他們生命中關於音樂與敬拜的負擔。

堅定走音樂之路

青年音樂指揮焦得純(Joshua)

Joshua過去於美國修讀管弦樂指揮專業,曾於不同樂團及機構擔任指揮,同時亦是一位敬拜者。他分享,疫情發生的這兩年,很多大型比賽和活動都停止,作為一名音樂人,他感到有些迷失。同時Joshua也在教會肩負很多牧養工作。「我不知道自己要更多去牧養 ,還是堅持指揮這條路。我向神祈禱,希望神指明我應該走的路。」很奇妙地,過去兩年,Joshua報名的比賽幾乎都無法通過,但他禱告之後第二天,有一個國際比賽通知他已通過,在之後的3個星期內,再有2個比賽接受了他的報名。「我就很清楚是神讓我走音樂指揮這條路。」今年10月,Joshua將會前往西班牙參與一個國際指揮比賽。

禱告之後第二天,也是詩歌比賽66強選拔賽舉行日子。「我唱了《我渴望看見》這首詩歌,也分享了我的見證,評判給我非常好的評價。這對我來說很鼓勵,神好像在說,兒子,無論你想做指揮,還是唱作人,總之你要走音樂路線,不要迷失。」

音樂路上同行

「今年3、4月,是我最迷失的時間,我曾對爸爸說,我覺得很辛苦,不知道神讓我學音樂有什麼用。」在這半年的低谷裡,Joshua和爸爸的關係經歷前所未有的親密,無話不說。「神藉著爸爸去建立我的身分。這是我沒有想過的,在疫情中,我開放自己,將心中的憂慮與他分享,透過我們心貼心的同行,讓我更加學習親近天父。」

Joshua亦在教會中訓練年青人成為敬拜者,他的教會敬拜隊在一年半前只有6個人,經過一段時間的培訓,無論是打鼓,彈琴,還是彈結他,現在敬拜隊已經增加到20多人,而且全部都是年青人。Joshua感恩看見這樣的成長。

因此,在歌唱比賽中有些中學生的表現令他印象非常深刻。「我很驚訝見到再年輕的一代這麼厲害,有一個中五的女孩子自彈自唱,雖然去到66強止步,但她唱歌很有潛力,見證也很有能力。另外一位14歲的女孩子,寫詞有文有路,連評判都讚賞。」對於本次的比賽,Joshua感覺獲益良多:「大會很有心,他們舉辦了8次工作坊,邀請了很多星級導師參與,導師們除了分享生命見證,又會教很多唱歌技巧方面的內容,令我有很多反思。」 

比賽中經歷成長

歌唱家范菲(菲菲)老師

菲菲本身為演唱家,以及歌唱老師,過去曾在多項歌唱比賽中獲獎,以及擔任評審。在歌唱比賽中,菲菲本人,以及其創辦的小天使合唱團都分別入圍34強。菲菲於去年8月信主,年底成立小天使合唱團不久,就看到這個歌唱比賽的海報,對於專業聲樂出身的她,從來沒有參與過這類比賽,剛開始是抱著試試看的想法報名。比賽從去年12月進行到現在,菲菲分享,以前她參與的比賽注重的是技巧,但是這次比賽很特別,看見每個參賽者生命的流露,而她的生命也經歷很多成長。通過面試之後,第一輪比賽是要先講見證再唱歌。而在上一輪的比賽中,每位參賽者抽一段經文,然後將這段經文的內容與自己的經歷結合一起,分享5分鐘的信息。「我從未試過公開分享見證或者信息,當我講出自己的故事,我感覺唱歌也特別帶有真摯的感情,真的在向神表達自己對祂的愛。」

而小天使合唱團是比賽中唯一入圍的兒童組合,備受關注。菲菲指出,她與這群小天使一同經歷這個比賽,見到他們喜歡唱詩歌,也能夠作出簡單分享,感到非常開心。

菲菲也分享,有些參賽者的表現也令人感動。「一位身體有殘障參加者,她的輪椅需要4、5個人合力才能抬上台。她一上台,我就忍不住流淚。」她臉上洋溢著自信的笑容,如同一個生命戰士,不但是聲音好聽,而是生命活出神的堅強和生命力。

神在人生路口的帶領

在比賽的這段時間,菲菲的生命也在經歷一個轉變。「我的人生從小到大一直都很順利,但是我的婚姻不是很順利。信主之後,神在婚姻中給我很多啟示,當時人生處於一個十字路口,但神不斷給我引領和指示,讓我在10月順利解決問題。我覺得神給我關了一扇門之後,又開了一盞燈。當我感受到之後,就覺得神好愛我,我也願意去愛祂,以及分享愛給更多朋友。」

菲菲老師與小天使兒童合唱團

那時候小天使剛成立,菲菲又面對這個難關,但是每個星期天她都選擇喜樂地帶著孩子們排練,後來還站出來分享生命見證,生命進入一個新的歷程。「這個喜樂,我覺得是神給我的,這個磨難也是神給我的,為要叫我成長,以至我能成為一個為祂完成更多使命的人。」

(記者何雲深報導)

 

 

敬拜專輯讚頌神創造美好 籲信徒關注氣候危機

著名基督教音樂團體The Porter’s Gate Worship聯同世界福音派聯盟(World Evangelical Alliance,簡稱WEA)和數個基督教組織,於6月初發行名為《守望氣候之歌》(Climate Vigil Songs)的敬拜專輯,述說神對受造世界的心意,以及我們守護神的創造的責任。

世界福音派聯盟表示,專輯發行是守望氣候運動的一部分,希望呼籲基督徒和人們關注氣候危機,採取挽救行動。「專輯的歌曲匯集了不同的音樂人的創作,歌詞源自聖經和基督教教導,涵蓋不同的音樂風格,跨越不同的基督教傳統,相信每家教會都能在這專輯中找到一首合適的敬拜詩。」創作單位稍後將發放更多資源,包括歌曲介紹、樂譜、配合每首歌曲的靈修資料,以及關於氣候變化的資訊和牧者的實用資源。

Porter’s Gate Worship項目創作總監Isaac Wardell表示,是次專輯發行有三個目的:「首先,我們要歌頌神創造的美麗和奇妙,並強調神運行在其中。第二,對所失去的表達難過,專輯中的一些歌曲賦予教會言詞,表達對神的美好大地遭受破壞之惋惜和哀痛。第三,我們希望推動人們去回應。因此創作了一些關於行動和動員的歌曲,表示我們願意去實踐被呼召去做的工。神正在恢復萬物,祂給我們手和腳,要在地上建立祂的國度,如同在天上。」

WEA可持續發展中心的Chris Elisara 博士說:「守護氣候之歌提醒我們,基督的門徒不會躲避世界的痛苦。我們不會對旱災、水災和熱浪的受害者置若罔聞。即使要冒險,我們都要突破困境。復活節的真理是,藉著耶穌的生命、死亡和復活,顯明神不會放棄祂所創造和所愛的一切,所以我們既不放棄自己以及在氣候變化中受苦的鄰舍,也不會放棄解決氣候危機。」

禱告:求主喚醒信徒管理世界的託付,明白天父創造的心意,以祂的心去看管和守護被造的世界。

(來源:Evangelical Focus,2022年6月8日,林國祥編譯報導。)

 

 

國度1分鐘(127) 倍增原則的運作

+按圖放大

在聖經中,「倍增」的這個觀念意味著取小量的資源,然後得到增長、複製,直到充滿所有空間,滿足所有需要。倍增和興盛的屬靈法則就像物理定律,是以同樣的方式運作。如果我們違反這些法則,資源就不會得到增長,而會保持原狀,分裂,甚至萎縮。

一、應用法則:開發資源以解決債務

認出權柄能為我們帶來遮蓋,確保我們得到保護。在列王紀下四章中,兩位婦人認出先知以利沙的權柄和能力,知道他能帶來啟示,使用她們的生命使資源得到加增。

初熟果子法則:最好的帶來其餘的

獻上我們的第一,是我們尊榮神的重要方式。(申命記26章)

初熟果子的意義:1. 尊榮神為我們的供應源頭;2. 使我們的其他收入分別為聖;3. 釋放神全備的祝福(結44:30);4. 使我們敞開自己去領受神滿溢的的供應。

門徒的法則:學習成為愛的門徒

在馬太福音14章12-21節中,施洗約翰的死象徵著先驅者的季節結束,新皮囊的時機成熟。主教導門徒的第一個功課,是倍增的功課。門徒希望耶穌能讓五千個跟隨者吃飽,但耶穌說:「你們給他們食物吧!」然後,祂運用所教導的法則,使手中的食物倍增,餵飽了在場所有人。耶穌教導他們,對百姓的愛可讓手邊的資源倍增。

四,堅持的法則:要堅持才能得著

耶穌以切求的寡婦的比喻,教導人常常禱告,不可灰心。那寡婦堅持不懈地迫切請求法官為其申冤,直到她得到所需的幫助。耶穌亦教導,要祈求再祈求,尋找再尋找,叩門直到門開啟。(路11:9-13;18:1-8)

五,付出的法則:在委身中傾倒自己

在約翰福音12章1-8節中,馬利亞傾倒她的積蓄和養生所需,以真哪噠香膏抹耶穌的腳。這看似很浪費,但她卻得到了耶穌的稱讚,並成為門徒的榜樣。有時候,當你傾倒你所擁有的,主就以倍增的恩典報償你。

六,奉獻的法則:出於愛而奉獻

在約翰福音3章16節中,神賞賜給我們,好讓我們能在恩典中倍增。耶穌教導奉獻;使徒教導奉獻。奉獻能破除竊奪神資源的咒詛,使天堂的門為我們敞開。

七,敬拜的法則:憑信心敬拜,使生命進入更高層次

在創世記22章1-19節中,亞伯拉罕憑信心獻上自己獨生的兒子為祭,他以順服的心向神作出敬拜,這使神的啟示強烈地臨到,神為他預備所需的供應,並指著自己起誓,要使所應許的祝福臨到亞伯拉罕世世代代的子孫。

 

運用倍增原則的步驟
五餅二魚和以利沙使寡婦的油加增這兩個神蹟,向我們啟示:

1. 認清自己的需要:我有所不足,需要神的幫助,問問自己:「我需要什麼?」

2. 看見自己所擁有的:我所擁有的不夠,但可以倍增,問問自己:「我有什麼?」

3. 把所擁有的交託在神的手中,向神禱告:「主,這是我的資源,我要怎麼做?」

4. 領受神的策略,因為神總是有計劃的。

5. 憑信心而行,接受突破,進入更高層次。

參考資料:《進入興盛時刻》,恰克﹒皮爾斯(Chuck Pierce)、羅柏特﹒海德勒(Robert Heidler)著,以琳書房出版

 

 

鄒天慧牧師:敬拜的核心是順服 -【巾幗戰士】專欄

鄒天慧牧師(Diana),自小在美國長大,卻是一個不折不扣的乖乖女。一直以來,她學習不單在敬拜上,而是在生命的任何階段都選擇順服神。默然回首,她才驚覺原來神給予她敬拜的恩賜,在神恩手的推波助瀾下,她站立在敬拜者的位置,去成就神在她生命中的命定與旨意。

因為父母離異, Diana在十多歲時隨母親移居美國。自小學習小提琴的她很快被教會邀請加入敬拜隊服事。有一次祈禱會,因敬拜者臨時爽約,牧師讓她頂上做司琴,從未學過鋼琴的她唯有在數天內不斷學習;又有一次,敬拜隊的主領需要出差,牧師又讓Diana頂上,她只有一個星期時間學習,結果敬拜帶得非常好。「當時並不知道神要在敬拜上用我,我只是不斷跟神說,我願意,迫自己不斷學習,直至可以做到為止。」

「我覺得,敬拜是一種生命的流露,是人與神之間關係的表達;敬拜不是敬拜者去表達個人情感的洶湧澎湃,也不是關於唱功如何了得,而是在乎人與神建立恆久真實親密的關係,謙卑俯伏於主面前。即使自己當下遇上多大的困難和挑戰,心中有多大的憂傷和失望,仍然選擇真心讚美那創造天地萬物的主宰,相信祂在你生命中會有美好的計劃。」

後來教會經歷分裂,Diana順服神的帶領,在教會中重新組織敬拜隊,儘管經歷很多痛苦、挫折、失望,仍咬緊牙關堅忍渡過。「因新招募的成員原本不是學習這些樂器的,一切從零開始,不斷出錯,又不斷練習修正,最終在教會舉行音樂佈道會時,我才真正感受到神肯定了我在敬拜隊的領導和恩賜。」Diana一直忠心事奉,即使在懷孕期間,也只在生產的那一週缺席。不過Diana也曾掙扎過是否要上台帶領敬拜。「有一次主日的早上,我心情很難過,再過15分鐘崇拜就要開始,但那一刻我還在哭,無法收拾心情。我覺得自己的敬拜有瑕疵,不應該上台,但當刻聖靈對我說:『我明白你很傷心,但你要將我放在首位!』於是我就堅持上台,獻上敬拜。」

不只在教會的事奉,Diana也學習將生命的每一部份都降服於神。她與先生的婚姻曾經歷重重考驗,更面臨分離的邊緣。「我對神說,不如我放手,讓他去追求他的熱情。神要我原諒他,並繼續愛他到願意被他傷害的地步。我們每天都讓神失戀,但神仍然愛我們,神要我用這般的愛去愛他。我回答神:『若這能令我更體貼祢的心,我願意順服!』」結果是神所許配的,沒有人能分開,先生祈禱後順服神的帶領。

10年前,Diana和丈夫帶同女兒回流返港,Diana受邀出任教會的敬拜牧師,但敎會的敬拜模式跟她一向接觸的很不一樣。Diana順服主任牧師的帶領,虛心向他學習,不久已可獨當一面帶領敬拜隊。「我做到主任牧師的要求後,再將我從小到大在教會的敬拜方式與之融合為一時,成就了一幅美麗的圖畫。原來當我放下個人偏好等待神,我發現萬事都互相効力,那一刻真的感受到我的敬拜事奉達致圓滿。」

2021年,神帶領Diana進入新的事奉崗位──培訓新一代敬拜者,她尤其想活出生活化的門訓模式。「我與這班年青人經常在一起,開組、敬拜,在生活上教導他們如何愛神愛人,才可以做到今天在台上的服事,否則他們所作的就與單純的唱歌沒有分別。年青人勿將個人情感放得太大,因為神才是中心。神要求敬拜者將情感放下,順服在祂的大能中,在生命中完全相信祂。我來港時,神給我一幅圖畫,要我將人放在肩上,令他們可觸及超過我能觸及的高度,所以我知道我的使命是要興起更多下一代。」


在世界舞台上,有不少女性擔當舉足輕重的角色。聖經也記載了女士師底波拉率領希伯來人成功反擊迦南王耶賓的軍隊,她有勇有謀,又有公義慈愛。在現今華人教會裡,也有很多出色的女性屬靈領袖,本專欄由國度復興報編輯部撰寫,透過她們的生命故事,述說巾幗戰士的特質,激發女性回應時代的任命。

 

 

 

基督徒藝人匯聚同創作 流行樂壇取佳績

兩年前,一群基督徒藝人單純聚在一起創作並錄製音樂,後來竟成為當代基督教音樂的焦點,並成立了敬拜創作群體Maverick City。

儘管全球在疫情下限聚隔離,Maverick City 卻愈來愈受歡迎,不斷開拓新領域。他們創作忠於自己,也忠於聖經基礎的音樂,觸摸了數百萬人的生命。流行歌手Justin Bieber和Shawn Mendes也曾分享Maverick City的敬拜如何影響他們。

Maverick City由一群基督徒藝人聚集組成,一同創作和錄製音樂

成員Chandler Moore和Naomi Raine最近接受電視節目訪問時表示,能夠與世界分享他們的音樂和對神的熱情是一種福氣。Moore說:「我們有各自的事業,大約在兩年半前開始聚在一起,一起玩,一起寫歌。沒想到的是,我們原本只是單純想聚起來共同創作寫歌,現在卻製作出給全世界聽的音樂,還有機會巡迴演唱。」

Raine分享,看到自己的音樂能讓人對神的話語產生信心,將擔子卸給神,是很大的驚喜。「疫情初期,許多限聚措施實施時,我們發佈的音樂只是給了人盼望。沒有想到,現在有些人在聽到音樂後,決定不要再活在恐懼中,選擇相信神,並捉緊神每一個應許。」其中一首由Raine和Joe Barnes主唱的歌曲「Promises」,在YouTube的觀看次數已達 4,700萬次。

Maverick City Music由Tony Brown和Tribl Records 的行政總裁Jonathan Jay創立。Raine說,Tony和Jonathan看到在當代基督教音樂和福音世界中被邊緣化的人,他們渴望把這些人的聲音帶到中央。「他們看到教會需要有不同的聲音,包括被邊緣化和非主流的,因為教會不是單一的。」

憑藉「Wait On You」、「Jireh」和「Promises」等流行歌曲,Maverick City在基督教和主流音樂世界都取得佳績。曾與Justin Bieber在華盛頓和加州表演的Moore分享為教會寫歌所面對的不同挑戰。「這不是想像的那麼容易,你所寫的詞是由教會向神唱的,這是一個很重的責任,要盡情發揮創意,同時不違背神的屬性。在這一環,聖經的角色舉足輕重。」

Maverick City其中一個獨特元素是他們的多樣性。Moore說:「人們在Maverick找到一位藝人以先,他們會先看到一個家。現在神正在使用它來呈現一個合一陣線,一個具多樣性的合一,使不同的種族、膚色、類型走在一起。」今年他們獲得恆星獎(Stella Awards)年度專輯獎和年度新人獎。他們最終的目標是事奉神,讓他們創作的音樂成為黑暗中的亮光。Raine解釋:「這是神的教會,所以我們希望由神來掌管,讓神向之吹氣,我們能為祂所用。」

禱告:求神釋放屬天創意,讓藝人領受使人經歷神的詩歌,讓認識耶和華榮耀的知識充滿人心。

(來源:CBN News,2021年9月23日,Joshua Chung編譯報導。)

 

 

多元藝術宣教 釋放民族敬拜

「天國在人間——民族敬拜(藝術宣教)研討會」於320-21日由建道神學院跨越文化研究部主辦,是香港首次舉辦民族敬拜研討會,大會盼望藉此召聚有志者一同思考和探索藝術宣教的各樣可能性。民族敬拜學(Ethnodoxology)一詞,來自希臘文ethno(族群)和doxology(榮耀或讚美), 致力研究不同地方群體如何用其獨特且多元的藝術表達去認識和敬拜神,為藝術宣教事工提供神學和可持續發展的依據。

藝術與神的宣教使命

貝絲·阿戈特

達拉斯國際大學卓越世界藝術中心副主任,貝絲·阿戈特(Beth Argot)博士以「藝術與神的宣教使命(Missio Dei)」為題分享信息。Missio Dei(神的宣教使命)是指神讓來自各個國家、語言和文化的人重新與祂建立正確的關係。約翰·派博(John Piper)曾說,「宣教不是教會的最終目標,敬拜才是。宣教的存在是因為敬拜的不存在。」而參與「神的宣教使命」的其中一種方式,就是通過藝術使人與神連結。

首先,藝術是一個認識和經歷神的方法。藝術是神設立的,為要用在敬拜中。神展示了在敬拜中祂給予藝術的價值。祂指引會幕和後來聖殿建造的每一個細節,其中不僅包括實用的部分,還包括僅僅為了美觀的藝術。耶穌的服事也充滿戲劇元素,例如咒詛無花果樹,用手指在泥土上寫字,給門徒洗腳等。在出埃及記15章中,以色列人慶祝在紅海戰勝埃及人,他們唱歌、跳舞和演奏樂器。神本身就是最終的藝術家——創造者。神按照祂的形象造人,我們就成了有創造力的人,能夠創造藝術,以及反映神的創造形象。

其次,藝術也是一種交流和敬拜的途徑。阿戈特指出,本土藝術有著我們外人觀察不到的深層意義並深深植根於文化中,是一個民族群體以心靈誠實敬拜的有力媒介。藝術可以激發人的右腦,讓我們的大腦與心複雜地聯繫在一起,以便更深和更充分的認識和經歷神。然而在當代西方文化的影響下,我們已經成為一個高度知識化,以理性為基礎的信仰群體,導致我們忽視了信仰的情感面。

神創造人有身體、靈性和情感,使人不僅在頭腦上,而以更多方式認識神。藝術是進入認識和聆聽神的情感的鑰匙,可以激發大腦不同部分,最終與理性部分相連,形成對神更強、更完整的認識。

藝術也提供了一種治癒世界破碎的方法。創傷直接影響一個人聽到福音及回應神的能力。人與神接觸的方式有很多,例如文字、電影、音樂和聽道等,這些東西會進入頭腦,傳遞到心靈,引起心靈的轉化,這個頭腦與心靈交融的過程也稱為融合。如果人有創傷,這個過程就被阻斷,創傷使頭腦與心靈脫離,也使人在情感上脫離神,讓人失去尋求神的理由和願望。

當人在思想上不能回應時,藝術能夠引導受創傷者進入和表達他們的痛苦,通過動作、舞蹈、音樂和視覺藝術等,連接大腦的認知區域和情感區域,在曾經分離的地方創造融合。通過哀歌和其他活動向神表達自己的痛苦,並在痛苦中遇到慈愛的天父。

薩哈族的敬拜

羅賓·哈里斯

全球民族敬拜學網絡創辦人及總幹事,羅賓·哈里斯(Robin Harris)博士分享了她如何透過服事薩哈族領悟民族敬拜的重要性。90年代末,哈里斯和家人在全球最寒冷的城市——西伯利亞的雅庫茨克服事。他們計劃建立一個雙文化教會,有俄羅斯人,也有名為薩哈(sakha)的少數民族。在開始時,他們用盡所知道的方法,福音還是很難在哈薩人中迅速傳開,因為他們不願採用在蘇聯時期壓迫和邊緣化他們的俄羅斯人的敬拜形式。

雅庫特人(薩哈人) 圖片來源:維基百科

當他們開始,透過適切文化的藝術和應用民族敬拜學,他們看到了明顯的果效。現在當地已有教會完全用薩哈語敬拜和薩哈族牧師,甚至薩哈共和國教會聯盟的領袖也是薩哈人,他堅信應該在民眾中運用民族敬拜學。

贖回藝術與敬拜

潘凱玲傳道

建道神學院潘凱玲傳道以不同民族的音樂為例,帶領會眾認識民族藝術與敬拜的融合與互動。例如非裔美國人,他們唱歌很少看譜,也不用看歌詞,自然的擺動就成為他們的心跳。他們的歌有很多重複,對他們來說,重複是不同心情和心態的表達。他們的歌和信仰是緊扣的,在一個為奴的處境中,他們一邊工作一邊唱這些歌。這些歌提醒他們,神與他們同在,音樂成為神與他們同行的方式。

中國文化與大自然非常相關,潘提到小敏的迦南詩選。小敏是來自農村的作家,沒有怎麼讀過書,卻寫出很多有共鳴,讓人感受到神同在的歌。《一首天上的歌》通過河的景象,讓人想到連結生命的泉源和河流。河對中國人很重要,我們看到中國畫以山水為主,或者中國人稱自己為黃河兒女。神擺放了很多很寶貝的東西在我們的文化中,我們應如何發掘這些寶貝,使它們重新與神連結,將本來屬於神的東西贖回,凡物都歸回神,這是民族敬拜學很重要的工作。

民族音樂與教會詩歌

黎嘉讓牧師

前房角石協會副總幹事黎嘉讓牧師分享到民族音樂在教會詩歌創作上的貢獻。華人教會很自然地承襲了美國教會所使用的詩歌,其中大多數的傳統聖詩集是來自19世紀美國福音運動。到80年代,聖靈第3波運動,有John Wimber興起敬拜短歌的熱潮,近年有澳洲Hillsong的敬拜。香港的敬拜詩歌創作亦大多數採用現代歐美流行歌的形式,至於採用世界各地的民族音樂元素則相對較少。他認為民族音樂在詩歌創作方面還有很多還未開發的豐富元素,不要輕看民族的歌,覺得非常簡單,反而它們受歡迎程度更大。有句說話:「大樂必易。」意思是很多最高最大的音樂都是平易近人的。

(記者莫嵐報導)

 

異夢中蒙召 踏上原住民宣教之旅

來自美國北卡羅來納州的Caleb Byerly,過去5年於東南亞和太平洋海島區域宣教,向原住民傳講福音。他和太太Gladys接受訪問時表示,一切從異夢開始。

2013年,Caleb做了一個不尋常的夢。「夢中我站在山頂,看到一個族群。我問他們是什麼部族,他們回答說:『Tinananon』,是我從來沒有聽過的名字。然後我看見部族的酋長拿著一個樂器,是一個金色的碗,上面有30條弦線。那一刻我領受了關於這樂器的一切,它的尺寸、製作物料、如何彈奏和調音等。酋長把樂器放到桌上,拿起兩支棒子開始彈奏。當音樂響起,整個部落的人就開始跳舞和敬拜,敬拜的聲音充滿了整個地方,彷彿是天與地的碰撞。」

從夢裡醒來之後,Caleb馬上把夢見的一切記下,包括部族的名字,還仔細描繪樂器的模樣。他嘗試在網上搜尋Tinananon,並向不同的機構打聽,都找不著這個部族的資料。而作為一個樂器工匠,Caleb決定製作在夢裡見到的樂器。「我從沒有如此把木材和金屬放在一起,我在工作室裡不斷地拆東西、敲打,還是摸不透該怎麼弄。我感到很沮喪,可以做的都做了,卻看不到任何進展,我有點想放棄這個夢了。」

Caleb在工作室介紹從夢裡領受後造成的民族樂器Salimbaa

半年過後,Caleb到菲律賓的棉蘭老島(Mindanao)短宣時遇見了Manigos。「我坐在公車上,坐在對面的他一直注視著我。於是我以菲律賓話跟他說話,對話中發現他是基督徒。然後我聽到主對我說:『問他關於Tinananon的事。』」Caleb起初沒有聽從,認為所有的資料搜尋他都做過了。當主再次鼓動他,Caleb開口問:「你認識Tinananon部族嗎。」Manigos瞪大雙眼回答說:「那是我的民族。你是如何認識的?我們住在深山,從來沒有外人來過。」

Caleb邀請Manigos到他的住處,讓他看自己寫有Tinananon名字的日記簿。Manigos開始淚流滿面,跟Caleb說:「先前我在車上一直盯著你,是因為我曾經見過你。現在我知道了,我是在3年前的夢裡見過你。」Manigos生於Tinananon部族,青年時到了島上最大的城市達沃市(Davao),在那裡認識並歸向耶穌。神透過一個夢呼召Manigos回到自己的族群。在夢中,Manigos看到自己回到部落中,把福音傳給自己的族人,而跟他一起服事的,就是Caleb。

Caleb和Manigos都驚嘆神讓他們如此奇妙地相遇。Manigos告訴Caleb更多Tinananon部族的情況。「我們是一個分散的部落,約有10萬人,居於與世隔絕的山脈中,被伊斯蘭戰士訓練營地包圍,是世上最危險的地方之一。」之後的幾天,他們一起敬拜禱告, Manigos邀請Caleb到他的部落去。

Caleb、 Gladys和兩個兒子

Caleb回到家後,與太太Gladys一同尋求神的指引。「我們感到這是出於神,祂向我們顯明這一切,相信祂會繼續與我們同在。我再次走進工作室,把我所有的血汗、眼淚和金錢投進製作那樂器。我求主給我智慧與見識,在聖靈和我妻子的幫助下,最終成功地完成夢裡所見的樂器,當我上好弦線,調好音,第一次彈奏時,我聽到跟夢中一樣的聲音。我知道我已經預備好出發!」就在第二天,Caleb帶著樂器乘坐飛機到菲律賓。

禱告:求主差派更多工人,興起少數民族,成為萬國萬民的祝福。

(來源:Assist News,2021年2月15日,Amy Fong編譯報導。)

 

 

「虛擬合唱團」同心獻唱 為疫境帶來盼望

150年前《我心靈得安寧》(It Is Well)在災禍中寫成,在新冠肺炎疫情下,歌手組成「虛擬合唱團」同心演譯,給無數美國人民帶來盼望。

位於美國的音樂製作室Ten Two Six Music Group於3月26日發佈合唱影片,片中31位納士維(Nashville)工作室的歌手同唱司百褔(Horatio Spafford)在1873年於4個女兒遇船難身亡後寫下的歌。

每位歌手以手機各自拍攝自己的部分,之後由製作人、金鴿獎(Dove Award)得主David Wise編製,他曾與歌手Lady Antebellum、Dolly Parton、Steve Green和Sandy Patti等合作,並有多首編曲作品由基督教音樂公司Word Music和Lifeway Music發行。

合唱影片在網上廣為流傳。截至4月6日,共327萬人觀看,分別有230萬人在Facebook觀看,97萬人在Youtube觀看。製作室透露,歌手的目標是「錄下集體的聲音,在這充滿挑戰的時刻,傳遞盼望與鼓勵的訊息──一切安好。」

有人觀看後於Facebook留言說:「美妙的歌聲,美麗的靈魂,在這時刻我們的靈與指望都被提升了,讚美神!我心靈得安寧!!!」。另有留言表示:「感謝你們每一個與我們分享從神而來的美妙歌聲,這為我帶來了鼓勵和快樂。」

根據American Songwriter雜誌的資料,司百福是一名美國律師、物業投資者及教會長老。1873年,他打算帶家人到歐洲休假,但因要處理公司業務,他讓妻子安娜和四個女兒先出發,自己隨後會合。妻子和女兒所乘坐的船與另一艘船相撞沉沒,只有妻子安娜存活下來。她傳電報給司百褔,說:「僅我生還」。

司百福隨即乘船前往,在航行至女兒遇難喪生的海域時,他受感動寫下聖詩It is Well with My Soul的歌詞。「有別於其他在憂傷感觸中寫成的歌,這詩歌沒有把重點放在所逝去和失落的,而著重表達何處能覓得盼望。痛失四個女兒,司百福想必心碎,但他把心轉向神的信實及耶穌基督的救贖之工。詩歌並沒有掩蓋或淡化悲痛,而是在傷痛中宣告神的同在,並祂的同在比一切更大。」

禱告:求神在疫情期間使用詩歌,讓人心得堅固,更深經歷衪的慈愛信實。

(來源:Christian Headlines,2020年3月27日,Joshua Chung編譯報導。)

 

國度1分鐘(80) – 屬靈爭戰敬拜的關鍵作用

屬靈爭戰敬拜的關鍵作用

在現今的先知性運動中,神正在興起先知性音樂與敬拜者。 屬靈爭戰是敬拜詩歌的信息之一,是為了使神的軍隊聽到主耶和華的話而聚集,與空中的執政掌權進行屬靈的爭戰。

+按圖放大

 

1. 認識屬靈爭戰的聖經真理

爭戰的樂曲,宣告我們在耶穌基督裡的勝利,同時也提醒我們,我們是在與鬼魔的權勢交戰。爭戰式的敬拜要求敬拜者擁有穩固的信仰基礎,以及嚴謹查考和認識神話語的生命態度。

「當用各樣的智慧,把基督的道理豐豐富富地存在心裏,用詩章,頌詞,靈歌,彼此教導,互相勸戒,心被恩感,歌頌神。」(西三16)

2. 互相勸戒及勸勉

「勸戒」(admonish)意思是「存記在心」。 一旦確認詩歌中屬靈爭戰的真理後,藉著唱出這些爭戰信息的詩歌,把真理存記在心。

「你們雖然曉得這些事,並且在你們已有的真道上堅固,我卻要將這些事常常提醒你們。」(彼後一12)

 

3. 使人在讚美主中得釋放

譯為讚美(praise)的一個主要希伯來文是halal,意思是:「誇耀、興奮的;熱切的心在讚美的舉動中極度爆發出來(哈利路亞就是從 Halal 而來)」。 當敬拜者唱出「戰爭的勇士」時,就是在宣告我們的神是戰士,那是對主的頌揚。詩篇中有些章節,就是大衛這位戰士被神的靈所感而寫的,有些詩歌頌揚神擊殺了一些兇惡的王,甚至把他們的名字列出來。

4、聚集軍隊,對付共同的敵人

共同的仇敵和目標常能招聚和結合人心。敬拜者高唱爭戰性詩歌時,就把仇敵敞露出來。如果信徒群體了解到要對付共同的仇敵,就會有更大的凝聚力,也會贏得更大的勝利。爭戰性的詩歌能培養,助長信徒的同心合意。

 

 

5、帶出整體的爭戰

我們若承認主是戰士,神這方面的性情也必顯於我們生命中。我們若承認在靈界有爭戰,那麼,我們因讚美而進行的屬靈爭戰就更有果效,將在天上帶出整體的力量,拆毀敵人的堅固營壘,並驅散邪惡的掌權者。

「願你與人所同有的信心顯出功效,使人知道你們各樣善事都是為基督做的。」(門6)

6、宣告聖靈對教會說的話

神正興起更多先知性敬拜,去召喚主的軍隊出來,向世界宣告:末後的信徒必須拿起武器,起來迎戰。信徒若照著去行,必會看見神的能力和膏抹藉著教會釋放出來,得以摧毀黑暗的國度。

 

 

讚美敬拜得勝的聖經根據

1、以色列人過紅海,摩西歌頌神
以色列民安全上岸後,埃及軍兵被淹沒在海裡。當時摩西和以色列人向主唱出得勝之歌:「耶和華是戰士,祂的名是耶和華。」(出十五3)以色列人看見神怎樣對付法老和他的軍兵,就為這位偉大的「戰士」作見證。

2、約沙法王設立歌唱者走在軍前
約沙法王時代,外邦人攻擊猶大。約沙法王向神呼求,並設立歌唱的人,走在軍前讚美神說:「當稱謝耶和華,因祂的慈愛永遠長存。」(代下二十21)就在眾人方唱歌讚美時,耶和華就派伏兵擊殺那來攻擊猶大的迦南人。

3、保羅和西拉從牢中得釋放
保羅和西拉被鞭打及下在監裡。約在半夜,他們開始禱告,唱詩讚美神。眾囚犯也側耳而聽。忽然,地大震動,監門立刻全開,眾囚犯的鎖鍊也都鬆開了。(徒十六26)最後,保羅和西拉離開了監牢,禁卒和他的全家都信了主。

 

資料來源:《爭戰的讚美》,羅伯蓋恩(ROBERT GAY),以琳書房;《探索敬拜》,蘇鮑伯(Bob Sorge),以琳書房

 

 

【國度觀點】這是天父世界和音樂

上月底在內地一個很受歡迎的綜藝節目中,一支有信仰的樂隊在眾多競演樂隊中脫穎而出,勇奪第一,短短數週時間,就被華人的主流音樂市場所認知。然而大家不要誤會,他們不是來自教會的敬拜團隊,而是正兒八經的搖滾音樂人。樂隊的創作者曾說:「我首先是個基督徒,再是個音樂人。」從反叛不羈的搖滾樂,他們走向了宣揚神真理的歡快搖滾,並且出現在主流媒體上演唱,這不是一種對神的讚美與敬拜嗎?

聖經最早關於音樂的記載,在創世記4章21節:「雅八的兄弟名叫猶八;他是一切彈琴吹簫之人的祖師。」在前後的經文中,彈琴吹簫與牧養牲畜、以及打造利器的祖先同列出現,可見神對於音樂與各樣生產、乃至獻祭的物是同樣看重,音樂也是神所創造,為了彰顯和讚美祂的榮耀,這是神對於音樂存在的最初心意。

經歷千百年的演變,今日不同種類和風格的音樂,體現了人類的多元化文明和精神狀態。然而隨著人類的墮落,音樂也出現崇拜仇敵,宣揚人類自我的分化,不同的標籤也隨之出現,世俗音樂、聖詩、敬拜音樂、流行音樂,甚至將音樂是屬靈還是屬世一刀切。這違背了神創造音樂的原意,因為神看一切祂所創造的都是美好。音樂的「俗聖」之分,是對神創造心意的誤解,在神的創造中並沒有屬靈屬世之分。

某些音樂是否合神心意,最直接的關係在於創作者的生命和創作目的,當然也需要有真理為基礎的考察。然而,當一個人的生命真正被神改變和充滿,他所創作的,也會不知不覺出現改變,既能呈現出對神的敬拜,也能彰顯藝術的真善美,使聽眾的心向神靠近。

在內地宗教政策日漸收緊的日子,神也正是打破宗教的靈對祂子民的轄制,藝術、文化、音樂領域被神分別為聖的人已經興起,領受呼召為神贖回祂的產業。在香港,年青信徒也以busking(街頭表演)形式,走到香港各處的街頭唱歌讚美神,而流行音樂領域也出現了信仰元素的歌曲,這不就是另一敬拜形式的興起嗎?是誰規限了人敬拜神的方式呢?願更多以心靈與誠實發出的音樂在全地奏起,成為神榮耀的寶座。(詩22:3節)

 

 

交棒人與接棒者同跑 忠心回應神國使命

建道神學院於4月12-13日假宣道會北角堂舉辦「塑造香港教會前景學術研討會」。兩天會議共設有九個組別,在「教牧接棒與按立」研討會中,播道會同福堂創堂牧師何志滌,中國神學研究院歐醒華牧師,以及宣道會北角堂候任堂主任周曉暉,從自身經驗出發,結合學術研究,總結及反思香港教會承接的歷程與現狀。

教會退休潮 持續發生

周曉暉牧師分享,香港教會5年前已出現教牧退休潮並且仍持續發生。根據教新《2014香港教會普查》就堂會堂主任退休及接棒的調查發現,截至2014年,本港1287間堂會中,有113間堂會表示其堂主任將於3年內退休,當中只有42間已有確實的堂主任繼任人。宣道會區聯會在2018年的數據亦顯示,宗派內的113間堂會中有8%(9間)堂會的堂主任將在未來3年內退休。

 懂得觀察、接納和離開

何志滌牧師從聖經中的傳承個案出發,例如摩西與約書亞、以利亞與以利沙、耶穌與門徒、保羅與提摩太等,提出三個傳承的基本原則。

一、懂得觀察:從上面的聖經例子,我們看到兩代之間都有共事的時間,即使以利亞已經定意交棒給以利沙,也看到以利沙服事了以利亞一段時間(王上19:21)。當然可以從觀察中得知這未來接班人在表現和能力上是否合適。但是在事奉的層面,除了能力之外,更重要的是靈命上的要求,卻也是最難衡量的。因此,從多方面的觀察未來接棒者是絕對需要的。當摩西面對交棒,有兩個選擇——「約書亞」和「迦勒」,從表面看,這兩人似乎沒有很大的分別。為何「約書亞」成為接棒人?何曾聽得一位牧者提到,約書亞除了是一位戰士和幫手之外,最特別是他不願意離開「會幕」(出33:11),意思是說他有能力,卻知道能力的源頭是他敬拜的三一真神。

二、懂得接納:過去教會的接棒,很多時候會從教會以外尋找一位可能有知名度的牧者成為接班人。要接納這樣的接棒人並不難,然而是否合適卻要看往後事奉的表現。其實一位牧者在一間教會有所表現,到另一所教會卻不一定有相同的表現。每間教會都有不同的DNA,如何配合得宜也是值得考慮的因素。所以,找接棒人不一定要有名氣,從內部提升可以說是最理想的方向。不過,要能成功過渡,使會眾不要比較新舊牧者,重要是接納這一位接棒人。

三、懂得離開:交棒者能一直事奉到「交棒」,可以說已經有相當的成就和影響力,因此,交棒者必須懂得「離開」。今天,常看到交棒者仍然常常出現在工作和事奉的地方,表達意見,無形中是給予接棒者壓力。所以,要學習寬廣的心胸,接納接棒人的決定,給予百分百的自由,發揮神給他的恩賜和才幹。

回應時代需要,同心尋求

在過去26年的全職事奉中,歐醒華牧師經歷了接棒也學習了交棒。歸納這兩次經驗,歐指出,教牧在堂會牧職的交接過程中,有四個值得思考的向度。

首先,牧者需要在大環境中留心神的作為。每一代都有其獨特使命,教會必須適切地回應當代的危與機。歐回想自己接棒和交棒日子,都是一些特別的歷史時刻。例如1993年接棒時,香港社會面對九七過渡時期;2014年交棒時,香港正值雨傘運動的發生。動盪世代是轉變教會的契機,因為背後是神在攪動和掌管,祂必定有其美意。歐又指出,一代當只服事一代。當神將一代人交付堂會領袖牧養,他們就應當勇敢承擔此責任。但當一代過去,領袖們又要勇敢地交給下一代來承擔牧養的使命。假如領袖們不懂得放手,將會使堂會在時代中錯失扮演其獨特角色和發揮其獨特使命的機會。

第二,在小氣候方面,教會應同心互信地尋求主。牧養是一項群策力而非單打獨鬥的工作,團隊內要建立一種互信互補、彼此配搭的關係。同時,牧者可將交接過程中構想、進度和困難等與會眾分享,推動會眾一起向神祈求帶領,學習成為順服聆聽的信仰群體。另外,歐又提到,每間堂會都有其制度和文化,然而陋習和潛規矩也會隨年日而形成,有時要有「亂事」發生了,才會引來反思與更新,敢於不怕亂才能經歷安穩。面對交接而產生轉變和不穩定中,當懇切祈求神的引領,甘於順服,勇於改變,讓堂會既被「攪亂」又被更新。

忠於使命,一生跟從呼召

第三,接棒者應忠於自己又忠於主。真正的接棒不是延續交棒人的牧養模式或事工取向,而是承接牧職上的帶領位置,每一代的帶領者必有其獨特的領導風格。因此,接棒者需要接納自己被造的特別與限制,又願意接受別人的扶助和懂得倚靠聖靈;順服地甘願接受提點,追求在領導力上有成長,並建立富公信力的生命。其次,接棒者亦須持續成長並信賴主。接棒者既是神的揀選,也有群體的印證。因此,接棒者若深愛群羊,就應追求更有效地發揮其牧養恩賜。

第四、交棒人應活在其中,卻不在位。如何活在群體中,卻不留在崗位上,這是一門十分奧妙的藝術。交棒人要真誠地面對自己和神,尋找合適的地方抒發感受,然後順服地聽從神的引導,為接棒者提供最佳的空間。堅持「他必興旺,己必衰微」,以禱告托住接棒者,並配合需要,接受差遣任命,尋找適合自己的新崗位,繼續牧養神國度裡的群羊。牧養職位可以交出,牧養職分卻不要放棄,這是回應神對其僕人的呼召,立志一生成為牧養群羊的人。故此,交棒人不應放棄牧養的權柄,只是放下某崗位上的權責,卻仍需不斷實踐在牧養上的位份,可以是往前線的宣教工埸,也可以是協助較年輕的堂會牧者。一位謙卑順服的交棒人,持續地在神國度裡的忠心事奉,將成為下一代美好典範。

(記者莫嵐報導)

台灣「原住民主日」 用各族語言與舞蹈 傳揚耶穌是主

台南聖教會於3月17日舉辦「原住民主日」,會中由6間原住民教會輪番上台獻詩,用各族語言與舞蹈,向神獻上敬拜讚美,安志強牧師(嘉山教會)以「擁擁擠擠的信徒」證道,約有千人參加。

白沙教會弟兄姊妹身穿各族服飾,用阿美族語獻唱詩歌;新路教會獻唱排灣族讚美組曲,以及兒童合音激勵與會者。此外,上內獅循理會、蒙福教會、嘉山教會及人倫教會也獻唱多首詩歌,其中人倫教會用布農族古調詮釋多首詩歌,歌聲鏗鏘有力,展現對神的堅信及渴慕。

安志強以鄒族語,開場祝福與會者「願你的呼吸不會停止!」看見跨族群的敬拜,他相信神的恩典、恩膏必在祂的百姓中間。他又以馬可福音五章21-34節表示,因著耶穌門徒的宣教,直到今日的台灣有機會聽聞福音。他牧養教會21年,從鄒族的教會發展來看,福音傳至鄒族有70年了,但過去經歷被統治殖民、國民政府來台等景況,許多原住民流離失所、失去土地、權利及文化,許多原民因而放棄基督信仰、接受新的信仰或生活在與世俗拉扯中,以致教會的成長不易。

但今日許多原住民及教會堅守信仰,活出「有寶貝在瓦器裡」的生命與見證,安志強說,這是值得感恩。世界在變,我們是否能抓住那永恆不變的真理——耶穌基督?身為信仰二代、三代及數代的原住民或基督徒,是否敢向未信主的人說「耶穌是主」?安志強勉勵與會者,我們需要回到內室安靜,在這擁擠變化的世界,勇敢活出基督徒的身分,向世人傳揚耶穌是主的真理,而且不忘原住民蒙揀選的寶貴身分,要與其他族群合一傳揚真理。

台南聖教會主任牧師高敏智說,台南聖教會推動原住民短宣佈道,已有20多年,不時前往各個原住民教會、部落服事需要的家庭、長者及孩童。因著服事原住民,許多原住民教會、部落帶來的祝福,大過於我們所給予的,神也喜悅這樣的合一,並看見神對台灣的命定。

經過這些年的服事原住民,高敏智說他從聖經中領受到「我們是屬靈的原住民」,當初神創造人時,稱呼他為「Adam」,中文翻譯為「亞當」,原住民所有族名也是「人」的意思。因此,我們相信起初的原住民是與神相當接近的,更是與神直接對話、相處的親密關係。之後從聖經脈絡看到,人犯罪後發展了「人文世界」的文明,例如該隱時代、所多瑪時代,這也是離棄神、滅亡的開始,由此可知,敬畏神的百姓不應走向人文世界的文明,而是活出一股真理的清流,再次與神建立敬拜讚美的關係。

 

(台灣國度復興報記者劉以琳報導)

【Kingdom LIFE】70,我的詩歌,祂的故事 吳秉堅:新一代的廣東話敬拜者是時候出現了!

70歲,可以說是一個人生的里程碑。被譽為「香港流行敬拜先驅」的吳秉堅將在3月1-2日舉辦音樂會,總結過去70年的人生中,神在他身上的作為,這既是他個人的生命故事總結,同時也是過去40年香港現代廣東話敬拜運動的一個見證。

詩歌訴說生命故事

.吳秉堅

走過40年的音樂之路,吳秉堅曾創作了超過100首敬拜詩歌,這次音樂會所選擇的歌曲大部分都承載著他的生命故事,是神在他生命作為的印記。其中一首《親愛主》,吳秉堅非常喜歡。「有一首50年代的詩歌《親愛主,牽我手》是我從小唱到大的。當時的廣東話詩歌的很多聲韻都是『撬音』的,青年人很難接受,所以我就嘗試用同樣的歌詞配上新的旋律,於是就創作了《親愛主》這首歌。」但吳秉堅沒有想到,3個月後,這首歌幫助他渡過人生一個大難關。當時他病得很嚴重,在大腸中發現兩個腫瘤,差不多所有醫生都對他說是九死一生。「我很記得在做第一個手術的早上,我好像被人扔進一條很黑的隧道。我很害怕,不知道隧道盡頭在哪裡,我從來未經歷過那種驚慌失措的感覺。當我一個人孤單地走在隧道中,我回想起這首歌,我意識到我不是一個人走,只要伸出信心的手,相信天父會帶我走出去。於是我做了一個祈禱,那是我40多歲以來第一次經歷聖經所說那種出人意料的平安。」後來太太告訴他,護士推他進去準備做手術時,他臉上帶著微笑。

合一與下一世代

數年前,集合近100位音樂人力量製作的福音大碟《We Are One》大獲好評,吳秉堅是主要發起人。「我做這件事時,拍檔都覺得我瘋了,這些音樂人全部有自己機構和音樂專輯,怎麼會給你寫歌。」當時第一個答應的是金培達,他完全沒有想過就答應了。他說,Ben,過了這麼多年,是時候做這件事了。有些音樂人對於為這張碟寫歌有疑慮,吳秉堅決定做好的歌之後歸還他們自己用,於是他們也決定不收取作曲費去共同完成這張專輯。「這種互相的包容達至了雙贏局面。We are one 不是説我們是一樣,而在神裡面能合一,因為我們有同樣的神。」

.吳秉堅笑言很少彈自己作的歌,訪問期間演奏了一首他以「八度」創作的詩歌

在大約6年前,吳秉堅覺得自己已經65歲,是時候享受退休生活。然而有一天卻突然接到一個電話,美國馬鞍峰教會華理克(Rick Warren)牧師找他。吳秉堅覺得很意外,為何華理克牧師會認識自己,後來得知他想在香港建立馬鞍峰教會,原來想邀請吳秉堅做教會的音樂傳道人(music pastor)。「這是一個挑戰,因為年紀大,我要學新東西很難,但他這樣對我説,Ben,我不是想你做音樂,我想你為下一代做音樂。當時『叮』一聲,幾十年前恩師蘇恩佩曾經和我說過同樣的事情。於是我接受這個挑戰,我很開心,我知道,神要我做的,我就去做。」

興起廣東話敬拜接棒人

現代敬拜是由美國傳來香港的,當時是70年代末,吳秉堅與他的拍檔在香港開始了流行敬拜歌的創作。「當時我感受到音樂是一個最好的媒介,因為音樂是對人發出感性上的挑戰,它容易被人接受,而當人感性時,很多圍牆可以被拆掉,使神的話可以直接進到人的生命。那個效果是驚人的。」時至今日,廣東話敬拜發展也經歷了不同階段。回歸之後,來自台灣、美國的普通話敬拜歌開始在香港流行。吳秉堅認為這是一件好事,這能將我們音樂的領域拉闊和加深,更加多樣化。但是正因如此,很多本地音樂人開始去做很多獨唱歌,就忽略了敬拜。

吳又坦言,「我今年70歲,感覺到我的歌已經過時了,而我可以做的也很有限。雖然很多人將我的歌翻新,但是現在的年青人在聽什麼音樂呢?現在的音樂已經改變了,很多不同的音樂形式湧現,還在聽《神是愛》這麼古老的詩歌的人真的不多了。」當年吳秉堅的恩師蘇恩佩曾對他發出挑戰:「你留意現在的年青人聽什麼音樂,你可否用他們熟悉的音樂媒介,將我們永恆的信息寫進去?」

.當年第一張《齊唱新歌》的出現,為本地基督教帶來一股新的音樂潮流

今日,吳秉堅希望透過這個音樂會,挑戰更多本地音樂創作人關心廣東話詩歌,用他們的音樂和才華奉獻給神。「很想找到幾個像幾十年前的吳秉堅、翁慧韻,陳芳榮那樣傻傻地,不知死活就做出《齊唱新歌》的人——不需要考慮太多,知道是神給的負擔就衝出去。我覺得,現在是時候有這樣的人出現了。」

去年吳秉堅與ACM(香港基督徒音樂事工協會)去北美做巡迴佈道會,他的心感到很重:「我的時間差不多了,我的歌開始觸摸不到青年人的心,我覺得很急要找到那些約書亞,迦勒去接棒、承傳這個廣東話詩歌運動。」

 

 

(記者莫嵐報導)

橘色獅樂團 兩代同行結出的果子

「橘色獅樂團」於元月19日假台北復興堂分享首張福音專輯《童趣‧同去》。此樂團是由一群居住在台南的年輕人組成,他們過往數年高度參與教會的聯合聚會服事,去年年底正式發行首張福音專輯,現場約有200位年青人出席。

聚會中「橘色獅樂團」除了演唱所創作的福音歌曲,樂團音樂總監蔡孟諴弟兄更分享,「我很感謝子駿哥(台北復興堂牧師)在我國中時就讓我加入敬拜團,開始服事主,當時一個禮拜雖然要練習五首歌,但是因著這些磨練,讓我後來考到台南的大學後,結識到一群為主忠心服事的弟兄姊妹,成立橘色獅樂團!」

「橘色獅樂團,可說是『兩代同行』結出的美好果子!」一路看著橘色獅樂團成長,同時是團員之一陳以諾的父親陳弘彬牧師(烈火先鋒敬拜中心)受訪時,談到此樂團的成立。他認為是多年來藉由三個世代的同行,才有今天的橘色獅樂團。大台南多年來有多位牧者同心同行,從每週固定聚集的集體聆聽,到聯合城市眾教會的禱告聚會,都可以看到父老牧者、中生代,以及年輕人深入的彼此連結。這群年輕人就在被陪伴、引導、裝備、訓練中,音樂技巧及敬拜生命不斷長進,也和其他不同年齡層的服事者一起在代禱與敬拜的服事崗位站立。

去年的大型聚會,例如「敬拜在府城」與台灣「回家」聚集聯合籌辦的「1111立約對齊」聚會、年底的跨年禱告會,都可看見這群年輕人充滿活力和創意,願意順服的同心服事。以「耶穌」(JESUS )名字作諧音構思的「橘色獅樂團」,被網友譽為「真正用心用靈魂唱歌」。為要撒下福音的種子,全團成員自去年年底開始,獲得許多機會到各城市的教會分享。

 

(台灣國度復興報記者李瑞娟報導)

[國度觀點] 燃點祭壇的火

2018年年底,禧福協會與六福珠寶簽約,租下他們總部的整幢大廈,改名「八福匯」。2019年的除夕夜,數位領受要在八福匯頂樓建立祭壇的教會牧者及機構領袖在當晚祭壇的開幕禮中,宣告「禱告匯」(Prayer Hub)正式啟動。佐敦出現了一幢基督教大樓,大樓頂層出現了一個公開祭壇,使不少信徒領袖都感到鼓舞激勵。

在神國復興之前,神首先要復興禱告的大軍。在香港建立合一的祈禱祭壇,是很多代禱者多年的渴慕,期望匯聚更多信徒用禱告去改變這片土地。然而觀望去年香港教會面對社會種種問題,以及對內地教會受迫害的回應,雖努力嘗試尋求應對方法,但始終未能看到那種向神迫切的禱告,信徒群體靈裡積弱,甚至無力抓住屬靈權柄向仇敵反擊。越多開展的事工,若沒有首先在神面前委身祈禱,反而成為攔阻人成就神工作的障礙。你相信禱告的大能嗎,你相信有些問題或許只要持續祈禱,神便會出手解決?

舊約聖經中有不少築壇的例子,神非常看重祭壇,它是自然界與靈界之間的門戶,是人與神可以有更深的交通的所在(創28章)。建立祭壇與內室禱告有所不同,禱告祭壇不只是舉辦一兩次禱告會而已,是需要恆常維持的。在壇上必有常常燒著的火,不可熄滅。(利6:13)因此,祭壇是持續在神面前的一種禱告生活,這個「持續」是祭壇一個不可或缺的特徵,以致能打開天上的門,釋放神的同在與啟示。

筆者曾經在台灣參與一次國際性特會,在每場聚會開始之前的一兩個小時,有一群委身的代禱者在台前跪下為整個聚會方言禱告。他們不但為著每個列好的祈禱事項去代禱,還去領受神要釋放的信息,以致能為神的工作暢行無阻而祈禱。因著他們的代禱,在聚會開始之前,整個場地已經被神的同在充滿,使參與者一進入會場已經被感染,迅速進入狀態。其實,這群忠心的代禱者為著台灣的復興,已經委身祭壇代禱守望多年了。香港需要燃點代禱的火,神渴慕那些有負擔守望這個城市的代禱勇士,委身在合一的持續代禱中重建大衛倒塌的帳幕,同心以禱告尋求神的面,宣告神要成就一切,超過我們所想所求。

憑信心啟動恩賜 喜樂敬拜是爭戰武器

12月10-11日Arise 5 創辦人榮撒卡(Ron Sawka)來港於「翻轉時刻」特會中分享。他勉勵香港要進入先知性,作為推動使徒運動的根基,而充滿喜樂的敬拜是屬靈爭戰的武器。

憑信心啟動恩賜

榮撒卡認為,當人憑信心接受耶穌,就會啟動救恩,之後也可以幫助其他人啟動。因此,正如救恩是因著信心被啟動,各種先知恩賜也可憑信心得以啟動。他提出啟動預言恩賜的四個步驟,與啟動救恩是共通的:一、明白神話語的教導或應許。「聖經說我們要相信耶穌,同樣也叫我們切慕說預言。(林前14:1)」二、神的恩典使我們有信心,並渴慕該恩賜。「我們認識到神期望我們發預言,就會渴慕預言恩賜。」三、要憑信心求,然後接受。「我們禱告接受耶穌作個人的救主,也可以求神賜下預言的恩賜,並憑信心領受。」四、宣告出來。「正如口裡宣認耶穌為主就可得救,我們領受了預言的恩賜就要說出來。」他指出:「啟動先知性是香港當務之急,先知性是使徒中心得以前進的根基。」

榮撒卡認為,神正在恢復教會到初代教會的模樣,包括使徒和先知的基礎真理。五百年前,神透過馬丁路德恢復了因信稱義的基礎真理,這個真理就再沒有離開教會。廿十世紀初,世界各地都經歷聖靈的洗,成為之後恢復聖靈恩賜的根基。他說:「使徒的特徵是時常突破、充滿神蹟、常常開門、到最困難的地方,是被差派的。先知的特徵是聆聽神聲音的。神正在祂的身體恢復使徒性和先知性,預備眾信徒進入『聖徒世代』的復興與收割。過往數百年,教會因著牧師、教師和傳福音而為世界所認識,是時候讓這個世代憑著使徒性和先知性,去認出神的教會。」

自1975年以來,榮撒卡和妻子泰迪被呼召到日本宣教,推動先知性運動,他們在東京開設「預言咖啡館」,非常受人歡迎。團隊同工分成三隊,分別負責泡咖啡,招呼客人及向來賓發預言。「我們一星期可以向七百多人發預言,他們從日本各地慕名而來,當中不少人會信主,我們會邀請他們來咖啡館星期日舉行的崇拜。我很喜歡在那裡講道,因為每次都有30-40位新來賓。」榮撒卡相信,五重職事的恢復,使每一個人都可以參與在服事之中:「信徒不一定需要受很多神學訓練才可以去接觸人。」

打破公式化的敬拜

教會要進入使徒性,改變敬拜讚美的方式非常關鍵。榮撒卡走訪世界各地教會,他發現,一個教會若不願意改變固有的敬拜的模式,很難進入突破。他說:「我希望打破對讚美舊有的想法,很多情況下它並不合乎聖經。」現在很多教會有一種公式化的敬拜模式,覺得敬拜一定要由歡樂輕快的歌曲開始,然後逐漸進入到安靜緩慢的詩歌。「這是人為的東西,是靈恩運動而出的傳統。聖經沒有說過進到神的同在中一定要很安靜,這是源於我們覺得自己不配來到神面前。」

他又分享當神帶領人進入先知性敬拜,會產生兩個轉變:一是充滿喜樂,二是發現讚美是爭戰的武器。他提到,面對停滯攔阻,我們可透過喜樂去突破。「當你需要一些改變,就要開始大大的喜樂,歡呼歌唱跳舞。天國是要暴力進入的,強烈的喜樂會使我們看到神的主權!神正在興起大能的勇士,建立祂的管治。使徒中心的建立,能夠粉碎魔鬼地區性的控制、謊言和計劃。讚美時神會工作,帶領軍隊向前衝。」他建議敬拜隊跟隨聖靈的帶領,可以預備一個詩歌清單,按當下的感動開始敬拜,再尋求推進。先知性的新歌將有領人在神的同在中暢遊,並帶下爭戰的恩膏,因此不應事先計劃敬拜中每個環節。

最後,榮撒卡向香港發預言:「神對這城有偉大的計劃,我們要向她發預言。主說香港將變得越來越重要,不但作為金融中心,主正呼召你成為先知性城市,你能夠興起企業家,成為中國與外國的橋樑。你擁有外交的恩膏,預備雙方可以見面,並保持中立。你也是一個使徒性城市,將有新的東西從香港發明,突破而出。現在是你被興起及持續提升的時間!」他又特別指出,香港好像大衛面對巨人一樣,得勝只須一顆石子,因此不是倚靠勢力、才能,而是靠神的靈方能成事。「神要使用香港行大事。即使你面對外面的壓力,你仍然保存你的身分。你會解決問題、創造奇蹟!」

 

(記者林暐皓報導)

興起禱告敬拜運動 -【復興以色列】專欄

順從聖靈引導的事工,都是以禱告和敬拜為中心的。當我們回到耶路撒冷時,第一階段的事工就是建立每日的禱告和敬拜守望。我們建立了一個「祭壇」,讓我們可以向神傾心吐意,為失喪的人代求和領受主的恩膏。敬拜禱告能帶來以下5點屬靈益處:

  1. 能力的來源:
    在使徒行傳2章,世界各地的福音大復興是從聖靈的澆灌開始。是什麼帶來這澆灌?禱告和讚美。我們怎麼知道?使徒行傳1章14節說:「他們聚集一起不斷地禱告和代求。」2章11節說:「他們讚美神的偉大作為。」這兩個元素,祈禱和敬拜,是我們預備聖靈澆灌的中心部分。耶穌說,除非我們得到聖靈的能力,否則不要進入事工(參路24:49;使1:4)。
  2. 先知性服事的機會:
    我們相信今天仍有先知的服事、正如牧師和傳福音事工一樣。在一般的聚會程序中,先知通常沒有機會運用他們的恩賜。若有一個禱告、敬拜和等候主的時間,先知的服事可以更有效地運作。敬拜和代禱給了先知說預言的「氛圍」(參王下3:15,歷下20:14,林前14:26)。
  3. 萬國禱告的殿:
    以賽亞書56章7節告訴我們,神的殿是「萬國禱告的殿」。當我們被聖靈引導時,我們會把禱告當作優先事項;當我們透過十字架與神和好時,我們就彼此同心。在一個真正的神之家中,沒有種族主義的空間,而合一禱告就是解藥。
  4. 聖殿的異象:
    約二十年前,我在耶路撒冷聖殿山的禱告牆上用方言禱告。我穿著傳統的猶太祈禱服。突然間,我「進入靈裡」,然後有好像瀑布的光從聖殿落在我身上。透過屬靈的分辨,我可以看到宗教的靈的力量,希望阻止耶穌的好消息到達我們的人民。主告訴我,即使有最好的彌賽亞猶太信徒聯合起來,我們也不能帶來復興。「我們該怎麼辦?」我問。主的回答是:「除非有一個禱告網路,當中列國的教會都同心祈禱要這復興成就。」
  5. 琴與金香爐:
    啟示錄5章描述了聖徒在末後的禱告,像香爐的香一樣升起,這爐後來作為神的審判被傾倒在地上。啟示錄15章描述聖徒用手中的琴來敬拜時,已經勝過了「獸」。琴(讚美)和香爐(代禱)這兩個元素對於末後的屬靈爭戰攸關重要。當我們快要迎接耶穌再來時,敬拜和禱告要「站在幕後」作屬靈後盾,使福音傳開和邪惡力量被審判。

我們邀請您一起參與這個至關重要的禱告和敬拜運動,無論是與我們一起在耶路撒冷,或是您於本地在靈裡與我們一起禱告。


亞設.因崔特(Asher Intrater)是以色列彌賽亞信徒群體的使徒領袖,創辦「復興以色列事工(Revive Israel Ministries)」,另外在耶路撒冷「耶穌之愛教會」及「復興列國(Tikkun International)」擔任監督職責,最近出版新書《與神對齊》。

按此購買新書《與神對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