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國紀念德班宣言 34國稱涉反猶杯葛會議

9月22日,第76屆聯合國大會舉行紀念《德班宣言和行動綱領》通過20周年高級別會議,英、美、法、德、澳等34個國家公開杯葛紀念會議,因會議當年標誌反猶太人和反以色列的言行。

世界反種族主義大會第一次會議於2001年8 月 31 日至 9 月 8 日在南非城市德班(Durban)舉行,目標為解決種族主義問題,議題包括革除大西洋彼岸的奴隸制度以及以巴衝突,但很快演變成一場由巴勒斯坦和抵制團體領導的反以色列活動,會上有草案把錫安主義等同種族歧視,美國和以色列代表團退出會議以表反對。此後,聯合國大會每5年舉行一次後續會議,在2009年的會議上,伊朗前總統艾哈邁迪內賈德應邀作主賓發言,呼籲消滅以色列。

今年初,美國和以色列投票反對批准聯合國 2021 年預算案,以抗議其決定在今年的大會上舉行《德班宣言和行動綱領》通過20周年紀念會議,至今有 34個國家公開杯葛大會,反對名單以西方民主國家為主,包括英國、法國、意大利、德國、加拿大、澳洲、奧地利、新西蘭、荷蘭、波蘭、希臘、匈牙利及哥倫比亞等。

以色列外交部長拉皮德在推特貼文感激這些國家支持,「感謝每一位,投進這目標清晰和成功的外交任務,很久沒見証過如此有力的政治力量,也証明了『所有人都反對以色列』這推測是錯的。」外交部發聲明表示,「原本在德班舉行的會議成了自二戰以來國際上最惡劣的排猶舞台,當中充滿煽動的言論和歧視的措詞,門外還有支持希特拉的遊行。反種族主義會議最終變成鼓吹種族歧視,論壇上發放諷刺猶太人的漫畫,把猶太人描繪成鷹鉤鼻、尖牙滴著鮮血、手握鈔票的形象。抵制猶太人和妖魔化以色列的運動時有發生,以色列都一一克服過來,我們積極與鄰國合作,並會繼續如此行。」

以色列是中東地區唯一推行民主政制的國家,卻屢遭聯合國譴責,次數遠超過其他涉嫌系統性違反人權的國家,如伊朗、敍利亞、也門、巴基斯坦、北韓和中國。2020年,聯合國共譴責以色列17次,上述六國則共6 次。2006至2016年間,在聯合國人權理事會提出批評各國的135項決議中,有超過一半(68項)指向以色列。1975年,聯合國通過決議指錫安主義等同種族主義,雖然該決議於1991年正式撤銷,但反猶主義情緒延續至今。

禱告:願列國對齊神所愛慕的,除去爭競,求神堅固以色列,抓緊祂的應許。

(來源:All Israel NewsBridges for Peace,2021年9月23和22日,Asher Chiu編譯報導。)

 

 

伊朗禁止聯合國核監檢查 持續威脅中東和平

伊朗禁止聯合國核監管機構國際原子能總署(IAEA) 在當地檢查,以色列眾領袖譴責伊朗首都德克蘭成為中東地區以至全球的威脅,呼籲就此採取行動。

伊朗在2月24日宣佈拒絕讓IAEA檢查其核武基地,同日IAEA釋出報告指德克蘭鈾存量已大大超出核協議限制的14倍。伊朗於2015年與英、美、中、法、德、俄六國訂下全面行動協議。自2018年美國前總統特朗普宣佈退出協議,並對德克蘭重新實施制裁後,伊朗開始違反協議限制。

以色列外交部長阿什克納齊(Gabi Ashkenazi)發表聲明表示,「伊朗把國際原子能總署最後一絲的監控也破壞了,並持續威脅中東地區和平。伊朗的極端舉措必會帶來國際上的即時回應,而以色列視之為威脅,絕不會袖手旁觀,容讓伊朗取得核武控制權。」

以色列國防部長甘茨(Benny Gantz)出席一個軍隊典禮時表示,「以色列國防軍正在佈防,為任何事態發生作準備,包括採取任何軍事行動,預防伊朗取得核武。」他同時指出,要阻撓伊朗政權的核武野心,需要團隊合作。「伊朗是全球及中東一帶的首要問題,不僅以色列受到威脅,因此我們必需與美國、歐洲以至中東地區的新伙伴攜手合作。」

核協議於2015年簽訂,美國現任總統拜登當時任職副總統,拜登似乎熱切重返當年協議,然而總統辦公室表示在伊朗重新遵守核武規定之前,美方不會重返協議,伊朗方面則要求美方先撤除Catch-22制裁。

以方就此表示擔心,並希望禁止華府重返協議。有報導指兩國將就伊朗政策進行秘密會議。以色列總理內塔尼亞胡表示正值普珥節前夕,伊朗此時的舉動並非巧合。「伊朗及中東周邊國家向我們索取性命,而2,500年前普珥節前夕,另一波斯惡人嘗試滅絕猶太人但他失敗了,所以今天你同樣會失敗。我們絕不容許極端份子及野心政權取得核武,不會重返過千年前列祖的旅程,讓那些呼叫亞拉真神的政權妄想得到以色列地,並就此結束猶太人復興史。以色列不會把所有希望放於與極端政權所作的任何協議。不論協議存在與否,我們將不惜一切讓你無法取得核武。」

禱告:願神在中東地區掌權,粉碎黑暗權勢,讓以色列見證耶和華是保護和拯救的神。

(來源:Bridges for Peace,2020年2月25日,Asher Chiu編譯報導。)

 

 

以色列向聯合國大會提出決議 要求承認猶太難民身分

「寄居在你們那裡的外人,你們要看他如本地人,並要愛他如己,因為你們在埃及地也作過寄居的。我是耶和華—你們的神。」(利19:34,RCUV)

本月3日,駐聯合國以色列大使丹尼‧丹儂(Danny Danon)宣佈以色列將在聯合國大會中提出決議,要求正式承認來自阿拉伯國家及伊朗地區的猶太難民身分。該決議將在聯合國大會進行表決。

駐聯合國以色列大使丹尼‧丹儂(Danny Danon)

丹儂在演說中批評一些成員國對以巴衝突採取片面態度,指責國際社會不承認來自中東國家的猶太難民,只援助巴勒斯坦難民。丹儂說:「估計有85萬猶太人於20世紀被迫離開阿拉伯國家和伊朗,成為難民。這些猶太人受到殘暴攻擊和侵擾,被逼拋下一切,逃離伊拉克、埃及、摩洛哥、伊朗和許多其他國家。然而,國際社會在討論難民問題時從未提及他們,也許是因為這不符合巴勒斯坦的說法。」

以色列政府選定11月30日為紀念日,紀念猶太人被迫離開居住了幾千年的阿拉伯國家和伊朗的慘痛歷史。在阿拉伯土地上的猶太難民困境很少被提及,可能是因為它抵消了在以色列的巴勒斯坦難民的困境。在1月,以色列政府要求阿拉伯七個國家及伊朗賠償猶太人在以色列立國後被迫離開而留下的家財資產,共2500億美元。離開阿拉伯國家的猶太人有85萬,約80萬在以色列安定下來。他們的後代成為以色列主要的猶太人口。繼續留在阿拉伯國家內的猶太人,只有8500人。

阿拉伯國家從猶太人手中沒收的土地總面積接近4萬平方英里,大約是以色列整個國土的五倍。以色列政府的這項索償抵消了巴勒斯坦政府10年前提出1,000多億美元的索償,要求以色列賠償當地阿拉伯人留下的資產。

聯合國人權理事會將難民定義為遭受暴力或壓迫而被逼逃離自己國家的人。聯合國駐東巴勒斯坦難民救濟處(UNRWA)是專門為援助巴勒斯坦人而設立的。救濟處對難民的定義包括巴勒斯坦難民的後代。在1947年,約71萬巴勒斯坦人逃離以色列,1967年再有30萬人離開。根據聯合國對難民的定義,UNRWA稱現在有近500萬名巴勒斯坦難民。事實上,目前約有3萬名巴勒斯坦人是1947年的實際難民。

(來源:Breaking Israel News,2019年12月4日,Joshua Chung 編譯報導)

禱告:求神釋放智慧及公義的判斷在兩國政府官員的心中;釋放和好的職事、饒恕的種子在其中。

 

 

澳洲承認西耶路撒冷是以色列的首都

12月15日,澳洲總理莫里森(Scott Morrison)宣佈澳洲正式承認西耶路撒冷是以色列的首都。然而,他表示大使館在以色列與巴勒斯坦人達成最終和平協議之前,不會搬遷。消息指澳洲將在耶路撒冷設立一個臨時領事辦公室,直到他們準備好支付高達2億美元的搬遷費用。

早前耶路撒冷國際基督徒大使館(ICEJ),澳洲猶太復國主義聯盟,澳洲和新西蘭拉比理事會以及和平之橋(Bridges for Peace)等組織組成的聯盟撰寫了一封信,敦促莫里森盡快搬遷大使館。信中指:「澳洲承認耶路撒冷是現在及未來以色列首都的現實,向世界發出一個重要信號,表明猶太人過去3,000年與耶路撒冷的歷史、宗教和民族關連是不可否定的。」

莫里森在宣佈期間亦譴責哈馬斯和那些拒絕將它列為恐怖主義組織的人。他還批評聯合國提出反對以色列的決議的數量,標誌著澳洲對以色列政策的轉變:「上個月,在我的指示下,澳洲反對六項在聯合國大會上攻擊以色列的決議……過去,我們對這些決議投了棄權票,在我的監督下不會發生了。」

(來源:The Times of IsraelBridges for Peace,2018年12月11日及17日,Vasco Lam編譯報道)

禱告:更多國家承認耶路撒冷是以色列首都。

美國駐聯合國大使黑利請辭 任內多番支持以色列

美國駐聯合國大使黑利(Nikki Haley)10月初向總統特朗普請辭。她在任內推動多項支持以色列的決定,獲以色列總理肯定。

特朗普表示六個月前,黑利表明希望任滿兩年後休息。「我們一方面為你高興,卻又不捨你離開。」特朗普讚揚黑利:「她非常出色,我們共同成就了非凡的工作。我們解決了很多問題,也正在解決更多問題。」

黑利在任內推動向朝鮮實施史上最嚴厲的制裁,迫使朝鮮邁向無核化。聯合國通過了對南蘇丹的武器禁運,有助減少暴力,走向和平。她亦致力支持盟友以色列,並開始回擊聯合國對她的偏見。她為那些沒有投票「譴責美國承認耶路撒冷為以色列首都」的國家舉辦了一個慶祝會。美國駐以色列大使館亦在她任內遷往耶路撒冷。6月19日,她代表美國宣佈退出聯合國人權理事會,指其「長期對以色列存有偏見」。美國退出伊朗核計劃,堅決反對敘利亞,委內瑞拉,古巴以及俄羅斯的獨裁統治。

對於辭職的原因,黑利解釋道:「我從南卡羅來納州州長到聯合國大使,經過了8年的緊張時間,我相信任期限制有利於公眾。我已經連續擔任公職14年之久。」她又說:「是時候換可以投入相同能力和氣魄的人上場。」她亦澄清自己無意參與2020年總統大選。事實上,黑利的任期與歷任大使的平均任期相約,皆為兩年。

以色列總理內塔尼亞胡曾在上年光明節讚揚黑利:「她好像『馬加比』,點起真理的燭光,驅除黑暗,破除謊言。」他亦發聲明感謝黑利「為反對聯合國的虛偽和為以色列的真理與正義而進行的毫不妥協的鬥爭」。

(來源 :JTAChristian HeadIines,及CBN,2018年10月9日及10日,Vasco Lam編譯報導)

禱告:感謝黑利的付出,願有合神心意的人接替。

美國退出聯合國人權理事會 指其「長期對以色列存有偏見」

美國6月19日宣佈退出聯合國人權理事會。美國駐聯合國代表黑利(Nikki Haley)聯同國務卿蓬佩奧(Mike Pompeo)表示,人權理事會一直針對以色列,卻對其他國家的人權事件視若無睹,甚至允許漠視人權的國家加入。

蓬佩奧表示,人權理事會捍衛人權成效低,忽視了世界上許多最嚴重的侵犯人權行為,有不少侵犯人權的國家,好像古巴和委內瑞拉竟是成員國之一,是一種「無恥的虛偽」。「當美國的前線人員在世界各地犧牲性命使人脫離壓迫和暴政,我們不需要這個偽善的機關指揮我們。」

黑利指出,人權理事會漠視蘇丹、伊朗和北韓等地的人權事件,卻歡迎剛果加入為成員國,「它已經名不副實,侵犯人權的國家沒有資格加入。」她亦指出,人權理事會「長期對以色列存有偏見」,它譴責以色列的決議竟比世界其他地區的總和還要多。美國曾嘗試改革人權理事會但無果,因此決定退出。她表示,美國將繼續大力倡導改革人權理事會,若情況改善,他們很樂意重新加入。

以色列總理內塔尼亞胡讚揚美國退出的決定,稱聯合國過份針對以色列,而不是處理有系統地侵犯人權的政權。

過往美國曾嘗試改革人權理事會,但很快新的體系又再重覆強調對以色列的批評及允許侵犯人權者加入的模式。

有人權組織則批評美國的決定弊多於利。Freedom House的公開信表示,美國放棄在人權理事會的席位,只會讓俄羅斯和中國等理事會的成員權力坐大,普世基本人權不再被重視。

(來源:JTABreaking Israel News,2018年6月19及20日,Vasco Lam綜合編譯報道)

禱告: 更多人拒絕認同聯合國對以色列的偏見。

韓國回家聚集2018 南北韓分裂滿70年 差派韓國進入使命

2018年的全球回家聚集於3月21至23日在韓國濟州舉行,約有2,200位牧者領袖及信徒出席。戴冕恩牧師提及在2015年德國聚集時,領受到神會給聯合國70年時間。「70年」是個重要時刻,昔日猶太人被擄70年便得釋放。神要向世界指示什麼才是真正的「聯合國」— 祂要興起基督的身體,在地上行出祂的旨意。2018年是南北韓分裂滿70年,現在是時候對北韓說,「容我百姓去!」

北韓的情況是這次聚集的關注。四位多年前從北韓逃走的難民分享他們昔日的慘痛經歷。今天,在北韓仍有很多人在受苦,有被賣為奴,有死在監中,有很多人饑餓至死。戴冕恩指出世人認出我們是耶穌門徒不是靠著神蹟奇事,乃是我們彼此相愛。神在考驗我們的心,若我們打開心接待北韓的難民,祂也要打開北韓的邊境。彌賽亞猶太牧者亞設.因崔特指出為北韓代禱的三個關鍵。第一,不是「為」他們禱告,而是切身在他們的處境中禱告。第二,在希伯來原文,摩西不是叫法老「容我百姓去」(let my people go),而是「差我百姓出去」(send them forth),如使徒被「差派」去執行使命一樣。所以,我們不單是呼求神釋放北韓,而是差派他們進入使命。第三,南北韓合一將釋放出韓國的命定。

亞設又解釋在猶太傳統中「婚約」(betrothal)的意義。跟現今「訂婚」很不同,在昔日猶太文化中,當一名女子與一名男子進入婚約的一刻,雖然未真正一起,在法律上已成為他的妻子。今天,我們就像與主訂下婚約的新婦,在等候新郎耶穌回來迎娶。進入婚約不單意味著更深的聖潔及委身,更是預備與祂一同作王掌權。一位日本牧者代表日本教會向韓國教會提出婚約,以表示盼望兩國教會能進入更深的盟約關係,韓國教會牧者深受感動接受邀請。

最後一場時,歐洲代表把昔日分隔東西歐的柏林圍場的一片送給韓國教會代表,預表南北韓的阻隔也要倒下。聚會尾段,全場一起以韓式禱告呼求神釋放北韓進入命定。

[su_youtube url=”https://www.youtube.com/watch?v=f0Ag_iNAr90&index=13&list=PLeBjvbC2NTH-ke1OTRweFwEggKB3bsOVf%3Ft%3D54m00s” height=”340″]

(記者陳細細報導)

以色列人被評最幸福中東國家 幸福感排名世界第11位

聯合國3月中發表《2018年世界幸福感報告》,公布全球156個聯合國成員國幸福指數的調查結果。報告表示,幸福感前十名的國家包括丹麥、瑞士、加拿大和荷蘭等歷史悠久的幸福大國,然而戰火危機從沒消失的以色列卻排名第11位。

第一份報告於2012年發表。「可持續發展解決方案網絡」根據六個主要因素對幸福指數進行排名:收入、壽命預期、社會支持、自由、慷慨程度和腐敗程度。各國元首可以衡量其公民的幸福感於全球的排名,成為提升公民福祉的工具。

以色列自第一份報告起直到今年,幸福感都排名在第11至第20名之間。雖然以色列未能擠身前十名,但當地的人民比美國人、英國人、德國人和其他140多個國家的人更幸福。以色列也是中東地區最幸福的國家,其鄰國黎巴嫩,約旦和埃及分別排在第88、第90和第122位。

今年的報告還首次衡量了117個國家移民的幸福感。結果顯示,以色列的移民排在第12位,顯示離開蘇聯到以色列的猶太人比移民前有更好的生活。

除這份報告以外,根據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OECD)的《2015年更好生活指數報告》,以色列是地球上最幸福的五大國家之一,另外四國是丹麥、瑞士、挪威和芬蘭。另外,據InterNations公佈的《2015年家庭生活指數》,以色列是全球最適合建立家庭的國家中排名第4,僅次於奧地利、芬蘭和瑞典。

以色列身處的環境令這個幸福感的排名更顯獨特。以色列是世界最不穩定地區的唯一民主國家,所有鄰居都反對她的存在,嘗試破壞她。她是附近所有恐怖組織的目標,該國每十年都要面對一次戰事。建國接近70年,各國仍質疑她的存在合理性。有些人認為凝聚力、重視家庭和歸屬感帶來了幸福感,而另一些人則指出該國蓬勃發展的經濟和作為高科技超級大國的地位是原因。

以色列總理內塔尼亞評論今年的報告:「人們只會說,這是僥倖。我們是一個有可怕鄰居的國家,面對著恐怖主義、激進的伊斯蘭教和許多挑戰,但比全球大多數國家更幸福!」

(來源:Bridges for Peace,2018年3月21日,Vasco Lam編譯報道)

禱告:願以色列因仰望耶和華,而成為有福的國家(詩146:5)。

危地馬拉大使館將遷回耶路撒冷

危地馬拉基督徒總統莫拉萊斯於3月4日宣布,該國將跟隨美國,於5月將其大使館從特拉維夫遷至耶路撒冷。

當天早上,他跟以色列總理內塔尼亞胡在華盛頓會面。內塔尼亞胡希望他將大使館遷移到耶路撒冷。莫拉萊斯回答:「這是一份榮譽,是一件對的事情。」雙方領導人還就深化雙邊關係與合作進行了討論,莫拉萊斯又邀請內塔尼亞胡訪問危地馬拉。

總統莫拉萊斯在美國以色列公共事務委員會會議中說:「我要感謝總統特朗普開路,他的勇敢決定鼓勵我們做對的事。危地馬拉將大使館搬回耶路撒冷的決定,強烈證明危地馬拉將繼續支持和聲援以色列人民。」

儘管危地馬拉是一個小而貧窮的中美洲國家,但一直是以色列重要的合作夥伴。 1947年,以色列努力爭取國際社會支持分治方案,危地馬拉成為首批支持建立猶太國家的國家之一。1956年,危地馬拉成為首批在耶路撒冷開設大使館的拉丁美洲國家之一,但後來於1978年遷至特拉維夫郊區。

危地馬拉的奇妙轉化

彌賽亞猶太人領袖(Shira Sorko-Ram)早前在《茂滋以色列報告》發表文章,闡述危地馬拉由反對以色到轉變為支持的經過。她表示,危地馬拉經歷了長達36年的內戰,死傷達20多萬人。直到1996年,政府才跟反抗游擊隊簽署和平協議。與此同時,福音的信息正席捲整個國家,許多人透過耶穌得到拯救。據估計,現在有40%的危地馬拉人是重生的基督徒;福音派聯盟稱當地大約有27,000間基督教會。人們開始為國家得醫治禱告。2016年,危地馬拉投選了基督徒莫拉萊斯擔任總統。他來自媒體界別,曾在浸信會神學院讀神學。他領導右翼黨派並鼓吹保守的價值觀。他自認為民族主義者,反對墮胎、同性婚姻和毒品合法化。他從未擔任政治職務,是一個與政治階級無關的普通人,卻在選舉中贏得了67%的選票。

許多基督教領袖認為,禱告幫助國家度過了最近的危機,不致發生暴力事件或破壞憲法程序。基督徒知道莫拉萊斯正肩負很大的責任,因此都認真地為這位領袖禱告。

猶太人口少於一千  無損拉比影響力

危地馬拉的猶太教拉比約瑟夫.加蒙是深受基督徒喜愛的拉比。雖然危地馬拉只有大約900名猶太人,但拉比加蒙得到特別的恩寵和尊重,獲得很多機會代表以色列向政府官員提出建議。現在,危地馬拉有一批官員支持以色列。

2017年11月危地馬拉總統在聯合國投票中,拒絕承認耶路撒冷與以色列的聯繫。該國基督教牧師立即公開抗議總統作出反對以色列的投票。眾教會和由拉比加蒙及危地馬拉市長率領的50名議員一起,全力推動危地馬拉總統支持以色列。因此,總統更改了其投票決定,並否定聯合國的措施。

2017年12月,特朗普總統宣布承認耶路撒冷為以色列首都時,拉比加蒙再次率領50名議員、危地馬拉市長和基督教領袖,促請總統將大使館遷往耶路撒冷。總統莫拉萊斯與以色列總理內塔尼亞胡對話後,宣布搬遷大使館。危地馬拉成為第一個跟隨美國將其駐以色列大使館遷往耶路撒冷的國家。當地一位基督教商人認為:「這是基督教領袖、拉比和議會聯盟向總統施壓的成果。」政府發言人表示該決定是在沒有任何美國壓力的情況下作出的,是危地馬拉單方面的決定。

(來源:猶大通訊社《茂滋以色列報告》,2018年2-3月,Vasco Lam編譯報道)

禱告:危地馬拉經歷興旺,成為屬神的國家。

大使館遷移耶路撒冷風波未了 馬來西亞跟隨土耳其 危地馬拉跟隨美國

土耳其總統為抗議美國將大使館遷移耶路撒冷,宣布計劃在東耶路撒冷開設大使館,承認該市為「巴勒斯坦國」首都。其後,馬來西亞副總理表示,該國將跟隨土耳其的腳步,在未來的巴勒斯坦國首都開設大使館。

馬來西亞總理納吉布12月帶領數千名馬來西亞人參加集會,聲援巴勒斯坦阿拉伯人。他曾發言指馬來西亞將「盡力拯救耶路撒冷」。

馬來西亞和以色列沒有正式邦交,該國過去曾拒發入境簽證,阻止以色列運動員入境。以色列乒乓球隊也曾因為簽證問題而退出在馬來西亞舉行的球賽。

另一方面,中美洲國家危地馬拉決定成為第一個跟隨美國,將其駐以色列大使館遷往耶路撒冷的國家。危地馬拉總統莫拉萊斯與以色列總理內塔尼亞胡展開對話後,宣布搬遷大使館的決定。

聯合國大會早前通過一項「反對美國總統特朗普決定承認耶路撒冷為以色列首都」的動議,危地馬拉是反對該決議的九個國家之一。

危地馬拉外交部已經開始執行該命令。外交部長說:「這是危地馬拉的外交政策和主權決定,我不認為這會給其他國家造成任何問題。」然而此舉已經觸怒了阿拉伯世界。在1993年至1996年期間,危地馬拉曾嘗試將大使館遷往耶路撒冷,卻遭到穆斯林國家禁運該國貨物,迫使在任總統放棄遷移計劃。

(來源:Israel National News,2017年12月25日及27日,Vasco Lam編譯報道)

禱告:國際社會尊重各國設立大使館的決定,而非助長分裂局面。

[國度觀點] 分割耶路撒冷為兩國首都——一個沒有歷史根據的主張

雖然耶路撒冷為以色列首都一直是美國不變的立場,但為免影響中東和談,幾位前任總統都沒付諸行動。美國國會在1995年通過《耶路撒冷大使館遷移法》,早已承認耶路撒冷為以色列不可分割的首都,並決議將大使館遷移至耶路撒冷。2002年國會通過的外交法也要求美國承認耶路撒冷為以色列的首都,但最高法院在2015年的判決撤回該法。

美國總統特朗普上任後,陸續履行競選時的承諾,而在12月開腔正式承認耶路撒冷為以色列的首都,並宣布將大使館從特拉維夫遷移至耶路撒冷,這比之前的任何聲明更觸動國際社會的神經。有反以色列傾向的聯合國大會,就在特朗普發表聲明前,搶先進行投票,以151票對6票,壓倒性決議否認以色列對耶路撒冷有合法的主權。聯合國多次通過相關議案,為巴勒斯坦未來立國定都東耶路撒冷舖路。

國際社會譴責特朗普的聲明,認為巴勒斯坦人將奮力反抗,美國的舉動必會破壞中東和平。巴勒斯坦自治政府爭取東耶路撒冷為未來巴勒斯坦國的首都,意味著耶路撒冷遭分割為二,而拒絕分割的以色列將被迫放棄土地,只能保留西耶路撒冷為其首都。耶路撒冷是中東最棘手的問題,任何一個方案都會引致某一方的不滿,衝突無可避免,只能盡量減少禍害。美國遷移大使館的決定或許會使局勢不穩定,但將耶路撒冷分割為兩國首都,根本不能解決長遠問題,宣揚以毀滅以色列為大任的巴勒斯坦人與以色列居民置身如此的近距離,必構成國家安全問題。更重要的是,未來巴勒斯坦國有權定都耶路撒冷,是沒有歷史根據的主張。

為什麼現時還沒有誕生的一個國家(未來巴勒斯坦國)對耶路撒冷有合法的主權?在以色列復國前,曾佔領耶路撒冷的鄂圖曼帝國在一次世界大戰時戰敗已離去,當時由英國暫時托管的巴勒斯坦地有不同的民族聚居,有基督徒、猶太人和穆斯林,但不存在著一個國家。以色列是聯合國在巴勒斯坦地首先獲承認而又確實成立了的國家,以色列在1967、1980年先後在法律文件上宣稱耶路撒冷為首都。而當初主張兩國分治的聯合國,在「181議案」上沒有將耶路撒冷納入分地的計劃中,而是主張將耶路撒冷交由國際社會暫時管治,日後進行主權的公投,所以當時並沒有支持阿拉伯國家定都耶路撒冷。但「181議案」因阿拉伯國家拒絕兩國分治方案,繼而向以色列發動戰爭,而最終沒有落實。巴勒斯坦自治組織在1964年成立時,當時憲章沒有提到耶路撒冷,到以色列奪回耶路撒冷後,才在1968年在憲章上提出耶路撒冷為首都。聯合國也是在以色列定都耶路撒冷後,才提出分割耶路撒冷為兩國首都的主張。

最近的一次聯合國大會投票顯示,支持以色列的國家如今就只有投反對票的其他五國:美國、加拿大,以及三個太平洋小國,分別是馬紹爾群島、密克羅尼西亞、瑙魯國。美加的外交政策若然出現大改變,那就只餘下三個太平洋小國。不論結局如何,歷史的進程在神的掌權中,但祂也呼召守望者忠心地按祂的心意為列國禱告。

瓦努阿圖承認耶路撒冷為以色列首都

太平洋島國瓦努阿圖總統Baldwin Lonsdale最近簽署一份文件,指出耶路撒冷應該被承認為以色列首都,並炮轟了聯合國教科文組織5月初的投票。

今年5月,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用投票否定以色列對耶路撒冷的主權。

之前一個月,俄羅斯外交部亦發表一項只承認西耶路撒,卻不是整個耶路撒冷為以色列首都的聲明。

美國總統特朗普競選時,雖承諾將大使館設在耶路撒冷,但最近簽署豁免文件,令美國駐以色列大使館繼續設於特拉維夫,延遲遷移計劃。

Baldwin Lonsdal是與以色列有密切關係的福音派基督徒,本身與猶太人和以色列有密切的聯繫。

(來源:猶大通訊社(JNS),2017年6月4日,Vasco Lam編譯報道)

禱告:主賜福給瓦努阿圖,全國人民對神有火熱的渴慕。

族群聚集 醫治列國

5月2-5日,泰國清邁的「族群聚集」,約1200位家人出席,包括少年人與小孩子,其中穿著少數民族服飾的約佔四分之一。家人來自39個國家,出席最多的是華人。聚會的形式非常自由,有歌唱,有舞蹈,大多都伴著原住民的戰舞與吶喊,跟一般教會的敬拜相當不同,大部份家人融成一體,投入敬拜。

原住民與漢人和好

據家人聚集核心團隊的許忠實牧師提供之消息,聚會一開始就請台灣家人上台分享。原住民談到他們的自卑、懼怕、退缩,是因為被欺負慣了,覺得自己不重要,不起眼。因著被傷害,他們一向稱漢人是「壞人」,是「小偷」,是「放屁族」, 極難信任,更不易同行。隨後漢人也述說他們這幾年來如何被聖靈催促,去到原住民當中,不說,只聽。他們在聆聽過程中被震撼,因而羞愧,坐不住了,就只能跪下哭泣,不停地說:「我們錯了,求你們原諒。」如此到一個地步,漢人終能取得信任,然後被牽著手,再去到另一族又一族,再認罪,再被饒恕,被接納。經過好幾年的過程,原住民才終於能真心地跟漢人走在一起,改口不稱漢人為「壞人」。他們現在以神的眼光看彼此為寶貴,立約成為家人,於是雙方都豐富起來,成為土地的祝福,也叫天父的心歡喜快樂!

對此,許忠實表示非常驚訝。「台灣如此真誠的分享之後,在這次聚集中再也沒有任何族群提到過去的傷心事了,只有在敬拜與擁抱中彼此肯定、尊榮,恢復族群的定位。我相信那是因為多年的同行已經有過一次又一次的認罪,也累積了一層又一層的醫治,才有今日的呈現。今天,我們繼續選擇用敬拜來佔領地土,用歌聲來叫敵人閉口,用舞蹈來表露我們神的掌權!」

少數族群醫治列國

聚集過程中亦有介紹來自不同地區的家人,例如印尼。印尼有1000族,600種方言,整個國家分為3個時區。當印尼家人帶敬拜時,一位爪哇來的家人分享說:「我看見這裡像閱兵台,我們都一同站立在主的面前。敬拜中的哭泣不只是印尼的,乃是所有族群的,我們從心底在呼喊阿爸,深淵與深淵在呼應。我們回家了,我們得到愛了,所以能去服事人。我們以前是殺人族的,如今我們出去為神得人了!」在聚集中,父老們手搭手連成一個長的隧道,讓一千人從中經過,並趁經過的機會,父老們也為他們按手祝福。

許忠實指,少數族群是神心上的寶貝,是神末世的秘密武器,這個仇敵也知道,所以早就厲害地攻擊他們,令他們幾乎殲滅。然而,神能從爐灰中帶出喜樂,從枯骨中建立軍隊。多年來神說祂的心不滿足,除非少數民族進來,基督的身體不能少掉族群,他們是拼圖的最後一塊。如今神正伸出祂的膀臂,將族群一個個帶入祂的家中,並在合一裡帶下權柄,破除仇敵的能力,奪回每一族群原有的產業。 「看看你的前後左右,我們真的是一家人,是一個身體,你相信嗎?要相信,但信心不是強求來的,信心是啟示,然後宣告。2017年,神正在做大事,5月族群的聚集後,6月29日又有加拿大Montreal的聚集,各國的代表要立約,成就耶穌在約翰17章的禱告,到時將釋放又一更高層次的合一。11月將有埃及的聚集,明年春天亦有韓國的聚集。」這就像以利沙要約阿施拿箭擊地(王下13:1 8-19),一擊再擊,直到屬靈的聯合國興起,相信合一會帶來權柄,地上所捆綁的天上捆綁,地上所釋放的天上釋放!「我們將對北韓及許多國家說:『讓我的百姓去!』這不是我們能做的,但神會做。」

提到原住民醫治列國的果子,另一位家人聚集核心團隊何寶生接受本報訪問時表示,美國和加拿大以往是用聖經的根基去建立神的國度,但雙方在處理原住民的事上都出問題。加拿大的命定就是醫治列國,然而自01年至今17年,家人同行出現一個問題,就是加拿大團隊因不同意戴冕恩牧師而分散了。「這幾年,神叫我們留意少數民族,祂正在醫治列國、各族群。現在神正讓我們把列國和族群的果子帶回加拿大。」

屬靈聯合國成立

何寶生稱,有一位加拿大人原住民,父親是原住民領袖,他代表原住民歡迎戴冕恩回家。以往戴冕恩在加拿大時,曾和加拿大5大原住民族群認罪和好、合而為一,族群給教會權柄行走在他們5族之間。戴冕恩離開加拿大團隊之後,他們卻分散了。17年後,這個族長看到家人同行的成果,列國和族群的合一。列國的家人再次擁抱加拿大人,而被加拿大人承認。

另一邊廂,澳洲5個主要部族的領袖合一並立約,原住民對土地的權柄比教會更大。少數民族有土地的權柄。這次有超過一千人聚集,帶著列國加族群的權柄。

何寶生又提到,神跟戴冕恩說,1945年成立聯合國,而神會給世界70年去證明人造的聯合國沒有果效,祂要在地上彰顯屬靈的聯合國。在5月2日族群聚集期間,聯合國就有一個會議討論原住民的權益。屬靈的聯合國成立,就是列國及族群足夠的代表合起來成為家人的時候,就有更大的權柄。從未有這麼多族群走在一起,由他們帶領聚會,可以自由表達,獲得尊重。「這個運動由尊榮猶太人,到結連以實瑪利,到這次的原住民。」

(記者林暐皓、陳淑安報道)

前以色列駐聯合國大使批評「巴黎和平會議」:「錯誤的信息、時間和地點」

1月15日,72個國家於法國首都巴黎召開中東和平會議,各國派出高級外交官參加,目標是要重啟以色列和巴勒斯坦的和平進程,只是以巴雙方都沒有派代表赴會。前以色列駐聯合國大使普洛瑟(Ron Prosor)評論會議的成果,認為會議在錯誤的時間和地點舉行,也傳達了錯誤的信息。

普洛瑟表示:「幾個星期前,法國人和英國人舉手贊成安全理事會的一項反以色列決議,並且在1月15日召集世界各國到巴黎,進行另一次愚蠢的行動,旨在『促進和平』的誤導性標題下,執行該決議的內容。」

他認為這會議不會改變任何東西,就像在聯合國大會決議中確認巴勒斯坦人作為「非成員觀察國」一樣,沒有任何改變。它所做的一切都是提高期望,最終只會帶來沮喪和暴力。愛因斯坦將「瘋狂」定義為一次又一次地做同樣的事情,卻期待結果會不同。國際社會什麼時候終於意識到,一再給予巴勒斯坦人的單方面認可,是一種錯誤?

他又認為,這次會議缺乏任何真實的內容。國際會議應該作為一個平台讓雙方進行直接談判而達成協議。

預計這次會議將重申安理會的一項決議,鼓勵抵制以色列,更判定哭牆、東耶路撒冷和其他地方是「被佔領的巴勒斯坦領土」。當然,會議不會處理和平的真正障礙,例如巴勒斯坦拒絕承認以色列是一個猶太國家,因此結果乏善足陳。不但沒有讓雙方接近,而是將他們推離談判桌,加劇僵局,鼓勵暴力。

另外,會議在一個可悲的時間舉行,就在美國新政府宣誓就職和法國即將舉行的大選之前。普洛瑟形容:「奧巴馬政府給予以色列一個冷冰無味的甜點,伴隨著法國廚房在廚師被更換前一刻,遞上即興開胃小菜。問題是,廚師喜歡干預他人的事務,完全忽視其他水深火熱的種種問題,比如敘利亞的種族滅絕,歐洲內部的恐襲和移民問題。」

地點也是錯誤,如果在開羅聚集是不錯的,在巴黎則不然。毫無疑問,以巴和平進程必須重啟,但應通過在「2 + 6區域會議」的方式,由美國和俄羅斯主持,有埃及、約旦、沙特阿拉伯、海灣國家、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人參與。

(來源:Y Net News,2017年1月15日,Vasco Lam編譯報道)

禱告:列國要明白神對以色列地土的計劃,而不是作出政治正確或順從穆斯林國家的決議。

國度1分鐘(21) – 神對以色列的應許

305mid_israel-promises-big2
+按圖放大

普通話版影片:

神對以色列的應許

聖經的應許不少是針對以色列的,有些已經實現,但有些是指向未來以色列發生的事情。在神對末世的計劃中,以色列佔有關鍵位置,因此所有基督徒都需要認識這些有預言性的應許。
神的應許 聖經經文
救恩
神藉著「亞伯拉罕的後裔」(以色列)使萬國得福,包括救恩和其他屬靈福氣。 「並且地上萬國都必因你的後裔得福,因為你聽從了我的話。」(創22:18)
以色列拒絕救恩,救恩就臨到外邦人,但到外邦人在屬靈上成熟的一天,以色列也會得救恩。而這應許是不會改變的。 「我且說,他們失腳是要他們跌倒嗎?斷乎不是!反倒因他們的過失,救恩便臨到外邦人,要激動他們發憤。」(羅 11:11)

「弟兄們,我不願意你們不知道這奧秘(恐怕你們自以為聰明):就是以色列人有幾分是硬心的,等到外邦人的數目添滿了,於是以色列全家都要得救。如經上所記:「必有一位救主從錫安出來,要消除雅各家的一切罪惡。」(羅 11:25-26)

土地
迦南全地的產業權歸亞伯拉罕和他的後裔(以色列)所有 「我要將你現在寄居的地,就是迦南全地,賜給你和你的後裔,永遠為業。我也必作他們的神。」(創 17:8)
回歸
神預定在未來日子領以色列人回歸他們的土地,使他們生活豐足,又復興他們的靈性。 「我在怒氣、忿怒和大惱恨中,將以色列人趕到各國。日後我必從那裏將他們招聚出來,領他們回到此地,使他們安然居住。他們要作我的子民,我要作他們的神。我要使他們彼此同心同道,好叫他們永遠敬畏我,使他們和他們後世的子孫得福樂。」(耶32:37-39)
此次回歸之後,神應許不會再將以色列趕出應許之地。 「我要將他們栽於本地,他們不再從我所賜給他們的地上拔出來。』」這是耶和華你的神說的。」(摩9:15)
末後的榮耀
在神復興全地之時,祂揀選以色列的耶路撒冷為設立寶座的地方,在那裡作王管治全地。 「那時,人必稱耶路撒冷為耶和華的寶座,萬國必到耶路撒冷,在耶和華立名的地方聚集。他們必不再隨從自己頑梗的惡心行事。」 (耶3:17)

「那時,月亮要蒙羞,日頭要慚愧。因為萬軍之耶和華必在錫安山、耶路撒冷作王,在敬畏他的長老面前必有榮耀。」(賽24:23)

耶路撒冷將成為全地的敬拜中心,萬民到耶路撒冷認識主的道。 「末後的日子,耶和華殿的山必堅立,超乎諸山,高舉過於萬嶺,萬民都要流歸這山。必有許多國的民前往說:「來吧!我們登耶和華的山,奔雅各神的殿;主必將他的道教訓我們,我們也要行他的路。因為訓誨必出於錫安,耶和華的言語必出於耶路撒冷。」(賽2:2-3)
到那日,神在耶路撒冷作王,是直到永遠的。 「耶和華說:『到那日,我必聚集瘸腿的,招聚被趕出的和我所懲治的。我必使瘸腿的為餘剩之民,使趕到遠方的為強盛之民。耶和華要在錫安山作王治理他們,從今直到永遠。」(彌4:6-7)

潘文基離任前承認 聯合國對以色列立場偏頗

聯合國秘書長潘基文於2016年底卸任,他指出聯合國中反對以色列的決議不成比例地多,反以色列的情緒已經阻礙了聯合國的有效運作。

潘對聯合國安理會說:「在過去十年裡,我多次爭辯說聯合國不能對以色列有偏見,幾十年來有太多的決議、報告和委員反對以色列。在許多情況下,這樣不但無助解決巴勒斯坦問題,還阻礙了聯合國發揮其作用。」

以色列駐聯合國大使丹尼丹農(Danny Danon)說:「潘基文明確講出了真相。聯合國近十年充斥著對以色列的虛偽:聯合國通過了223項決議譴責以色列,而譴責敘利亞政權過去六年屠殺國民的決議,則只有8項。這是荒唐的。」

他還補充說,以色列期待新的秘書長上任。「隨著新的秘書長下月上任,我們盼望聯合國會開展一個公平的新時代。」新秘書長一職由葡萄牙前總理安東尼奧·古特雷斯接任。

潘基文亦說:「以色列需要明白一個現實,就是一個依法管理的民主國家,繼續在軍事上佔領巴勒斯坦,必然會產生批評,要求她對此負責。」

即使巴勒斯坦人增強對以色列平民和安全官員的暴力攻擊,聯合國在最近的「國際聲援巴勒斯坦人民日」仍通過一系列決議譴責以色列。2015年10月以來,33名以色列人和兩名外國遊客被巴勒斯坦人刺殺、槍擊和車撞身亡。同一時間,230多名巴勒斯坦人被以色列安全部隊殺死。以色列表示,其中的156名巴勒斯坦死者是在進行或試圖襲擊時被殺,而其他人在抗議期間被殺。

(來源:CBN News,2016年12月19日,Vasco Lam編譯報道)

禱告:聯合國下任秘書長以公正處理事務

前美國聯合國代表警告: 奧巴馬離任前或會分割以色列地

前美國聯合國代表博爾頓警告,聯合國總部正盛傳一項決議,將「承認巴勒斯坦國」或改動以色列的邊界回到1967年停火協議前。由於特朗普已表明不會支持聯合國該項決議,支持「兩國方案」的人正在大力向總統奧巴馬施壓,要求他在離任前通過決議。奧巴馬的決定卻是未知之數。

據聞,聯合國該項決議將包括3項歷史性的改變:

  1. 聯合國安全理事會將首次正式承認「巴勒斯坦國」
  2. 東耶路撒冷將交付巴勒斯坦作為首都
  3. 1967年停火協議前的邊界將會是兩國邊界的談判基礎。

《華爾街日報》10月底刊登文章,談論奧巴馬支持聯合國該項決議的可能性;《紐約時報》更正式支持該項決議。其他聯合國安理會成員已經預備支持該項決議,只待奧巴馬的同意。

博爾頓警告奧巴馬,不要在離任前在聯合國做傷害以色列的事。他在一個電台訪問中表示:「總統不宜作這事。」博爾頓仍然活躍於國際圈子,有傳特朗普一直想請他擔任國務卿。

多年來,美國一直在安理會行使否決權,阻擋對以色列有損的法案通過,但自今年初,奧巴馬的邊界方案開始受到重視。「我們現在仍未知道奧巴馬的決定,但特朗普團隊非常關注事件,他們已警告奧巴馬不要在任期末段作出影響以巴爭議的舉措。」博爾頓說。可是若奧巴馬一意孤行,要背叛以色列,他們並不能阻止。

以色列政府高度關注事件。《紐約時報》報道,以色列曾問及現任國務卿克里會不會否決任何分割以色列的議案,克里平淡地拒絕作出承諾。再者,以色列總理內塔尼亞胡曾要求克里表態,他亦表示美方仍未作出決定。10月時,奧巴馬亦曾向巴勒斯坦人表示若聯合國有所行動,將會在大選之後。因此直到17年1月20日前,以色列面對有可能被分割的危險。

不少美國的教會領袖曾警告:若美國分割以色列地,美國也將遭到分割,許多審判會臨到美國。

(來源:Charisma,2016年10月29日,Vasco Lam編譯報道)

禱告:求神保護以色列,不讓人分割她的領土。

聯合國會員國若批「同運議題專家」新職位 法律專家擔憂「制定人權標準」

聯合國正在推進「同性戀、雙性戀和跨性別(LGBT)」議程,準備投票任命「獨立專家」來防止暴力和歧視。聯合國人權理事會7月設此職位,將於11月大會前進行最後投票。

任命為期3年的專家將「評估現行國際人權措施的執行情形,找出因性傾向或性別認同遭受暴力和歧視的克服方法和根因。」

LGBT擁護者為此措施喝采。聯合國愛滋防治計劃主任希迪貝(Michel Sidibé)說,此職位將對「促進LGBT和雙性者的人權和健康」具關鍵性作用。

但天主教家庭與人權學院(C-Fam)法律研究主任詹納里尼(Stefano Gennarini)警告,此職位與保護人們免於暴力無關,卻與促進全球接受同性戀和變性主義大有關係。「當世界大多數宗教不倡導同性戀,我們卻用任命手段來促進社會接受同性戀。」詹納里尼又說,有關新職位,最值得注意的是會員國而非聯合國官員同意此職位。只有美國和歐盟國家的強力介入可促成如此史無前例的投票。

如果同意任命,此獨立專家將擁有聯合國官方資源來寫報告、開啟調查、要求會員國提供資訊,並接受全世界LGBT團體投訴。「其他委員會和獨立專家,將採取這位獨立專家的說法,作為對國際法律的權威解釋。」詹納里尼補充,「接著獨立專家將回應他們,他們再反映回來,這就是他們所謂的逐步制定人權標準。」

(取材自world.wng.org,2016年11月1日,台灣國度復興報Opal編譯報道)

禱告:為合神心意、符合聖經的普世價值觀被高舉禱告

[國度觀點] 聖殿山主權問題 聯合國立場左搖右擺

聯合國向來認為,耶路撒冷的聖殿山所在之地是猶太教、基督教和伊斯蘭教的宗教聖地,對三個宗教同樣有歷史意義,主張彼此共存。但聯合國教科文組織(UNESCO)的執行委員會在10月13日通過一項決議,內容只提該地是穆斯林的宗教地方,又僅以「阿克薩清真寺」作為名稱,撇掉猶太教使用的名稱「聖殿山」。以色列對決議表達強烈不滿,並聲言凍結與教科文組織的合作,教科文組織總幹事便隨即表示自己與會員國的決定無關。草案是由阿拉伯國家提出,事件除反映阿拉伯國家主導聯合國政策外,更顯出聯合國對聖殿山主權的立場左搖右擺。

由於聖殿山主權存著爭議,聯合國過去提及該地時,同時以猶太人的「聖殿山」和穆斯林的「阿克薩清真寺」作為名稱。但是次議案只提及該聖地(聖殿山)是穆斯林的宗教聖地,又譴責以色列容許以色列工作人員強行闖入清真寺及歷史建築物,並且限制穆斯林的宗教活動自由。議案內容反映阿拉伯國家的偏見,因為故意忽略猶太人被禁止在聖殿山有宗教活動自由的事實,卻獲得24個會員國投票支持。投票當日,6個會員國反對,26個會員國棄權。

以色列強烈指責議案後,教科文組織總幹事博科娃在投票翌日,隨即發表聲明劃清界線,指決議只是會員國的決定,並非她的立場。她表明自己反對決議,重申聖殿山與猶太教的歷史聯繫。聯合國秘書長潘基文也出來澄清,清楚表示伊斯蘭教的「阿克薩清真寺」也是猶太教的「聖殿山」。其實,類似的議案在今年4月在教科文組織的委員會上曾經通過,名稱同樣只有「阿克薩清真寺」。在一年之內,聯合國有重覆的舉動,隨即又加以否定,立場不定。

根據歷史,以色列在1967年戰爭中奪回耶路撒冷,當時沒有巴勒斯坦國家的存在,後來於1980年宣布耶路撒冷為永久首都。猶太人在聖殿山上建造的聖殿,歷史遠遠早於伊斯蘭教在該地建造清真寺。耶路撒冷為以色列的合法領土,現時聖殿山主權為以色列擁有,而管理權交由穆斯林的委員會負責,而以色列政府為避免衝突事件發生,禁止猶太人在該地方公開禱告。阿拉伯國家現在企圖利用在聯合國的勢力,否定該地與猶太民族的歷史淵源,藉此霸佔該地。聯合國及所有會員國應該尊重歷史事實,對主權有明確的立場。

聯合國有意定聖殿山為伊斯蘭聖地

隸屬聯合國教育、科學及文化組織(UNESCO),由21名成員組成的世界遺產委員會計劃,有意將聖殿山列為伊斯蘭聖地。他們認為聖殿山的名稱應該回歸到歷史上的正確理解,其議案偏袒伊斯蘭教。

今年6月,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通過決議,所有官方文件須以穆斯林所命名的「阿克薩清真寺」來取代「聖殿山」這名稱。這決議竟然得到歐盟的祝福,有熟識政治的人士認為此舉很可能是以色列總理內塔尼亞胡和歐盟關係持續緊張而演變出來的行動。

以色列外交部說:「以色列非常關注歐盟有意提出這項決議,這將是巴勒斯坦草案的一個替代方案。儘管法國在4月為曾認同教科文組織把聖殿山稱為阿克薩清真寺而道歉,歐盟的提議繼續否定猶太民族與聖殿山的歷史聯繫。

(來源:猶大通訊社(JNS),2016年7月17日,陳細細編譯報道)

禱告:求神攔阻聯合國這項決議,保護猶太人與聖殿山的聯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