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美館展殭屍惹爭議 願藝術文化界信徒領袖興起

台南美術二館於6月25日 至10月16日舉辦「亞洲的地獄與幽魂」特展,由於官方臉書貼出驚悚殭屍照片,讓許多家長擔心孩子、青少年觀展後心靈受影響,因此表達他們的擔憂。早前亦有網民在台南美術館的評論區指這個展覽不是「正面的美學價值觀」,對社會整體沒有益處,甚至是「觸霉頭」、「找穢氣」,為民眾增添黑暗;也有網民認為主辦單位應該顧及基督徒的感受,需停辦展覽。

根據官網介紹,「亞洲的地獄與幽魂」為法國凱布朗利博物館2018年的特展,用藝術作品介紹亞洲對於未知世界的想像。這次展覽來到台灣,則涵蓋了世界各地鬼怪故事,包括中國殭屍、泰國飛頭女鬼、日本河童、雪女及天狗等元素。展覽首日即吸引6,800多人到場,因為人數管制,更三度停止售票。

台南市市長黃偉哲參觀「亞洲的地獄與幽魂」展。(圖片來源:TainanArtMuseum臉書)

台南烈火先鋒敬拜中心牧師陳弘彬表示,許多台南牧者和代禱者,自近日知道此信息後,開始為人心發動禱告,並從中領受到搶奪戰的異象。他們在禱告中看見台南是屬神的領域,天門要打開、祝福要傾倒下來,誕生許多美好的果實,可是仇敵也企圖爭奪,要利用人的眼睛來打開一扇黑暗的門。(太6:22-23)陳表示,眼睛關乎靈魂的門,若沒有防守好,會使恐懼轄制人心。因此也請眾教會為台南代禱的時候,求神差派更多天使天軍保護台南、保護人心,帶領人心歸向光明、歸向真神。

台南世代合一禱告祭壇主任牧師葉杰瑜,同時也是一間藝術團體的理事長。他認為基督徒要相信神是化咒詛為祝福的神,萬事萬物都掌權在神手中,若是一直發出反對的聲浪要美術館撤展,反而會產生反效果。基督徒必需警醒,為著3項根源來代禱: 1、求神掌權,藉力使力,引導人超越死亡的恐懼,看見永恆的天國。2、求神興起基督徒進入文化和藝術領域發揮影響力。3、禱告讓國度觀的治理原則在台灣運作,興起更多基督徒、職場領袖和進入執政掌權領域。

(新聞來源:基督教論壇報)

 

 

「耶穌在廟街」音樂行動劇 藝術領域彰顯神榮耀

傳揚耶穌在廟街的作為

廟街福臨教會創辦牧師黎振滿(Sam叔),前半生作奸犯科,後半生遇見耶穌後生命被完全翻轉,從此立志服事廟街。Sam叔充滿傳奇的人生故事近期被改編為「耶穌在廟街」音樂行動劇,由基督教福臨教會與基督教復興教會合辦,於2022年1月1-2日首次演出。

音樂劇的內容主要圍繞Sam叔信主前到信主後在廟街建立教會的事蹟,其中包括Sam叔如何在廟街舉辦權能佈道會,與太太余巧雲(巧雲姨)在廟街相遇相識到開荒建立教會的故事,以及福臨教會元老之一勝叔從賭徒轉變為真兒子的見證。

發起人冼杞然導演

香港導演冼杞然是音樂劇的監製和發起人。Sam叔在接受本報專訪中談及,本劇的誕生源於2019年,冼導演出席他的65歲大壽慶祝活動。當時Sam叔與一大班過來人(過去曾進監獄的人)上台唱恩曲,分享生命故事。冼導演被Sam叔的見證感動,認為要將Sam叔的故事傳揚開去。「一年後,冼導演來找我,他有心將我的故事改編成為一個音樂行動劇。」行動劇的意思是,這個劇可以去不同的地方巡迴演出,去宣揚耶穌在廟街的作為,向社區傳揚福音。耶穌在廟街的故事,其實是在講廟街的聖靈行傳。

興起年青人生命

關於這個音樂劇的構思理念,冼導演分享,他不想找一些大明星或職業演員去演,而是從教會中尋找一些從來沒有台前表演,寫曲演戲等經驗的年輕人參與,讓他們有機會發揮創意,帶出一種門徒訓練。第二,冼導演想透過這個音樂劇,接觸未信耶穌的年輕人。「這一代很多的年輕人失去了人生的方向和價值,我們希望透過這個音樂劇,使用Sam叔的故事去感染這些年輕人,讓他們看到耶穌在廟街的工作是有活力和生命力,甚至是見證的能力。」

Sam叔與巧雲姨飾演者均為教會的年青人

電影配樂大師金培達擔任音樂劇顧問,其中所有原創音樂都是由觀塘福臨教會的一班弟兄姊妹創作的。而劇中大部分演員都是年青人,從練歌、排舞到練對白,他們在百忙之中抽時間回到教會練習,有時一個星期甚至要排練4個夜晚。

音樂創作人及演員姍姍

姍姍,是其中一位有份參與音樂創作以及演出的年青人,她在劇中飾演一名風塵女子。她談及,劇中原本有32位演員,在預備過程中,他們遇到很多挑戰,有生病、入院、扭傷等不同事故發生,之後他們意識到,需要去為這個音樂劇爭戰,於是自發舉辦祈禱會,為自己的身心靈、家庭以及團隊禱告守望。「在練歌,排舞之外,我們發現最重要的是要抓緊神,這是非常感恩的。」

 

轉化廟街的異象

Sam叔在專訪中談及30多年前他如何領受服事廟街的呼召。1986年,Sam叔在青年使命團(YWAM)的城市宣教部接受訓練,有一次他在行區祈禱時經過廟街,就坐在廟前的石凳祈禱。突然間,他開始為這個地方流淚哀哭。耶穌讓他領受到路加福音19章41節:「耶穌快到耶路撒冷,看見城,就為他哀哭。」

Sam叔與巧雲姨為廟街異象同心事奉

「我感覺到耶穌的心腸在我裡面,我看到廟街,就好像昔日耶穌看耶路撒冷,他們拒絕耶穌是彌賽亞救主,甚至作奸犯科,好像過去的我一樣。耶穌就好像去了一個喪禮一樣,為當時的耶路撒冷哀哭。」Sam叔當日領受了這個異象,身同感受,帶著耶穌的心腸,為廟街哀哭。「我看見廟街那些人不問蒼天問鬼神,到處占卜問卦,看起來個個都好像活死人一樣。」如此,Sam叔開始在廟街傳揚福音,醫病趕鬼,效仿耶穌以及使徒的作為,為耶穌在廟街豎立得勝的旌旗。

(記者莫嵐報導)

 

 

多元藝術宣教 釋放民族敬拜

「天國在人間——民族敬拜(藝術宣教)研討會」於320-21日由建道神學院跨越文化研究部主辦,是香港首次舉辦民族敬拜研討會,大會盼望藉此召聚有志者一同思考和探索藝術宣教的各樣可能性。民族敬拜學(Ethnodoxology)一詞,來自希臘文ethno(族群)和doxology(榮耀或讚美), 致力研究不同地方群體如何用其獨特且多元的藝術表達去認識和敬拜神,為藝術宣教事工提供神學和可持續發展的依據。

藝術與神的宣教使命

貝絲·阿戈特

達拉斯國際大學卓越世界藝術中心副主任,貝絲·阿戈特(Beth Argot)博士以「藝術與神的宣教使命(Missio Dei)」為題分享信息。Missio Dei(神的宣教使命)是指神讓來自各個國家、語言和文化的人重新與祂建立正確的關係。約翰·派博(John Piper)曾說,「宣教不是教會的最終目標,敬拜才是。宣教的存在是因為敬拜的不存在。」而參與「神的宣教使命」的其中一種方式,就是通過藝術使人與神連結。

首先,藝術是一個認識和經歷神的方法。藝術是神設立的,為要用在敬拜中。神展示了在敬拜中祂給予藝術的價值。祂指引會幕和後來聖殿建造的每一個細節,其中不僅包括實用的部分,還包括僅僅為了美觀的藝術。耶穌的服事也充滿戲劇元素,例如咒詛無花果樹,用手指在泥土上寫字,給門徒洗腳等。在出埃及記15章中,以色列人慶祝在紅海戰勝埃及人,他們唱歌、跳舞和演奏樂器。神本身就是最終的藝術家——創造者。神按照祂的形象造人,我們就成了有創造力的人,能夠創造藝術,以及反映神的創造形象。

其次,藝術也是一種交流和敬拜的途徑。阿戈特指出,本土藝術有著我們外人觀察不到的深層意義並深深植根於文化中,是一個民族群體以心靈誠實敬拜的有力媒介。藝術可以激發人的右腦,讓我們的大腦與心複雜地聯繫在一起,以便更深和更充分的認識和經歷神。然而在當代西方文化的影響下,我們已經成為一個高度知識化,以理性為基礎的信仰群體,導致我們忽視了信仰的情感面。

神創造人有身體、靈性和情感,使人不僅在頭腦上,而以更多方式認識神。藝術是進入認識和聆聽神的情感的鑰匙,可以激發大腦不同部分,最終與理性部分相連,形成對神更強、更完整的認識。

藝術也提供了一種治癒世界破碎的方法。創傷直接影響一個人聽到福音及回應神的能力。人與神接觸的方式有很多,例如文字、電影、音樂和聽道等,這些東西會進入頭腦,傳遞到心靈,引起心靈的轉化,這個頭腦與心靈交融的過程也稱為融合。如果人有創傷,這個過程就被阻斷,創傷使頭腦與心靈脫離,也使人在情感上脫離神,讓人失去尋求神的理由和願望。

當人在思想上不能回應時,藝術能夠引導受創傷者進入和表達他們的痛苦,通過動作、舞蹈、音樂和視覺藝術等,連接大腦的認知區域和情感區域,在曾經分離的地方創造融合。通過哀歌和其他活動向神表達自己的痛苦,並在痛苦中遇到慈愛的天父。

薩哈族的敬拜

羅賓·哈里斯

全球民族敬拜學網絡創辦人及總幹事,羅賓·哈里斯(Robin Harris)博士分享了她如何透過服事薩哈族領悟民族敬拜的重要性。90年代末,哈里斯和家人在全球最寒冷的城市——西伯利亞的雅庫茨克服事。他們計劃建立一個雙文化教會,有俄羅斯人,也有名為薩哈(sakha)的少數民族。在開始時,他們用盡所知道的方法,福音還是很難在哈薩人中迅速傳開,因為他們不願採用在蘇聯時期壓迫和邊緣化他們的俄羅斯人的敬拜形式。

雅庫特人(薩哈人) 圖片來源:維基百科

當他們開始,透過適切文化的藝術和應用民族敬拜學,他們看到了明顯的果效。現在當地已有教會完全用薩哈語敬拜和薩哈族牧師,甚至薩哈共和國教會聯盟的領袖也是薩哈人,他堅信應該在民眾中運用民族敬拜學。

贖回藝術與敬拜

潘凱玲傳道

建道神學院潘凱玲傳道以不同民族的音樂為例,帶領會眾認識民族藝術與敬拜的融合與互動。例如非裔美國人,他們唱歌很少看譜,也不用看歌詞,自然的擺動就成為他們的心跳。他們的歌有很多重複,對他們來說,重複是不同心情和心態的表達。他們的歌和信仰是緊扣的,在一個為奴的處境中,他們一邊工作一邊唱這些歌。這些歌提醒他們,神與他們同在,音樂成為神與他們同行的方式。

中國文化與大自然非常相關,潘提到小敏的迦南詩選。小敏是來自農村的作家,沒有怎麼讀過書,卻寫出很多有共鳴,讓人感受到神同在的歌。《一首天上的歌》通過河的景象,讓人想到連結生命的泉源和河流。河對中國人很重要,我們看到中國畫以山水為主,或者中國人稱自己為黃河兒女。神擺放了很多很寶貝的東西在我們的文化中,我們應如何發掘這些寶貝,使它們重新與神連結,將本來屬於神的東西贖回,凡物都歸回神,這是民族敬拜學很重要的工作。

民族音樂與教會詩歌

黎嘉讓牧師

前房角石協會副總幹事黎嘉讓牧師分享到民族音樂在教會詩歌創作上的貢獻。華人教會很自然地承襲了美國教會所使用的詩歌,其中大多數的傳統聖詩集是來自19世紀美國福音運動。到80年代,聖靈第3波運動,有John Wimber興起敬拜短歌的熱潮,近年有澳洲Hillsong的敬拜。香港的敬拜詩歌創作亦大多數採用現代歐美流行歌的形式,至於採用世界各地的民族音樂元素則相對較少。他認為民族音樂在詩歌創作方面還有很多還未開發的豐富元素,不要輕看民族的歌,覺得非常簡單,反而它們受歡迎程度更大。有句說話:「大樂必易。」意思是很多最高最大的音樂都是平易近人的。

(記者莫嵐報導)

 

耶穌受難劇沉浸式重現 無距離體會復活恩典

讓人們深刻感受耶穌受難的衝擊,更真切地思想和體會耶穌復活的救贖與意涵,基督教芥菜種會聖經文化園於4月2-4日舉辦「到萬里過復活節吧」系列活動,透過飲食、音樂、戲劇、靈修默想等,不僅將聖經內容藝術化,並加入沉浸式劇場,演出全台首創的戶外《耶穌受難劇》。民眾能身歷其境,一起呼喊、落淚,並跟耶穌一起踏上苦路。

《耶穌受難劇》在國外各地時有演出,其中在德國南部小鎮「上阿瑪高」演出已有超過300年歷史,每10年演出一次,吸引來自世界各地50多萬人觀看。此劇如今在基督教芥菜種會的籌劃下,全台首次在聖經場景中上演受難劇,將帶給觀眾不同以往的震撼感受。

《耶穌受難劇》沉浸式重現 民眾可貼身感受復活聖恩(芥菜種會提供)

基督教芥菜種會執行長吳小萍表示,《耶穌受難劇》是世界著名文化觀光節目,2018年曾在美國看過聖誕劇《The Journey》,被其戲劇張力所震憾,因此去年8月啟用的聖經文化園區,在規劃之初便預留設備,希望能運用區內特有的空間設計,讓聖經戲劇在台灣呈現。此次藉著復活節的到來,便籌劃了這場戲劇,期待用藝術使人認識信仰,用體驗讓人們更深思想並記念耶穌的受難和復活救贖的意涵。

《耶穌受難劇》取自於聖經福音書中所記載耶穌被賣、受審、釘死在十字架上,及復活的故事。由張思聰牧師擔綱導演與編劇,15名素人演員參與演出。飾演耶穌的謝明根,禱告3天後領受神所賜的平安而決定演出,他背負30公斤的十字架時幾乎喘不過氣,也因掛在十字架上肌肉被拉扯而疼痛不堪,使他更深刻體會救恩的代價。飾演猶大的林世勳是第三代基督徒,此次演出反派角色,詮釋猶大最後的糾結與懊悔,張力十足,讓人深思。馬德林是聖經文化園區的導覽義工,他以「大壞人」來形容扮演的審判官彼拉多,需要揣摩如何把耶穌送上十字架的內心掙扎,參與演出讓他覺得導覽工作更具意義。

「到萬里過復活節吧」系列活動,包括逾越節晚餐、耶穌受難劇、音樂靈修沙龍,以及朝陽禮拜復活劇等活動。猶太人守逾越節晚餐,將由美國在台宣教士哈傑夫(Jeffrey J. Harrison)牧師帶領;音樂靈修沙龍由景美長老教會19位詩班成員帶領,使人們在音樂中與神對話,領受祝福;朝陽禮拜將演出耶穌復活的重頭戲,使觀眾在聖經場景中與耶穌一起經歷復活。

(KRT訊)

說唱歌手創音樂電台 以年輕人語言傳播福音

城市文化近幾十年間對藝術的影響滲透各社會階層,尤其是年輕人。在這樣的氛圍下,西班牙說唱歌手 Noé Serrano創立了網上音樂電台GLS Stream Radio,24小時廣播不同風格的hip hop(嘻哈)音樂。

Serrano熱愛hip hop音樂,擁有20年的說唱經驗。他接受西班牙新聞網站Protestante Digital訪問時說:「起初的想法是希望為年輕的基督徒設立一個說唱的平台,給他們機會成長。慢慢經營下來後,發覺原來我們可以成立一個以hip hop音樂為主的基督教電台,在美國和拉丁美洲都有這樣的電台,但在西班牙卻沒有。」

除了播放音樂,電台亦開始製作其他的節目內容,如靈修播客(Devotional podcast),是Serrano與來自阿利坎特省(Alicante)的Seth Vañó合作的節目。Vañó是福音派牧師,也是一名塗鴉藝術家,藝名為Dolar One。

Vañó分享:「我以前常在街頭塗鴉,後來我遇見了神,祂完全改變了我的生命,從此之後我就不再塗鴉。然而過了一段時間,神讓我知道其實我可以透過塗鴉去接觸那些迷失的年輕人,否則我就埋沒了我的天賦。」

對Vañó而言,這個網上電台是很好的資源。「我只需把電台的連結傳出去,這樣年輕人就能聽到關乎救恩和盼望的好消息。」靈修材料一般都是文章,但大多年輕人都不會讀,因此他們把材料製成錄音,配上悅耳的背景音樂。Vañó説:「每天早上我們都會分享一個盼望的信息。我們收到了很好的回應,很多都是來自說唱或塗鴉界的,我們跟他們建立了關係,跟他們分享屬靈的事。我們知道神會在他們的心裡工作。」

Serrano解釋:「我們正在用年輕人的語言跟他們溝通,傳福音給有需要的人。福音的工作需要進化,我們需要更換包裝,但內容不會更改……我們需要給他們資源,讓他們能夠分享福音信息。」

Serrano還分享了一個新的計劃:「我正在準備一個訪問不同藝術家的節目,了解他們的過去和他們認識福音的經過。我們現正尋索不同的想法和計劃,希望可以跟不同的人合作,接觸所有熱愛說唱的人。」

禱告:願神祝福電台的福音工作,得著年輕一代和藝術群體,讓神在藝術領域中作王。

(來源: Evangelical Focus,2020年6月25日,Grazia Tsui編譯報導。)

 

 

匠人的屬天任務

面對現時香港的狀況,香港教會群體發出迫切禱告,渴想從神領受即時有效的策略,來回應現時社會的需要。事實上,風暴來臨之前,教會群體並未為此有所預備,驚濤駭浪中方如夢驚醒的立刻回應,其實作用非常有限,單是應付信徒群體的紛爭已是疲於奔命。今日我們要思想的是,除了回應時代,為神未來的計劃作好預備豈不同樣重要?

撒迦利亞書1章中,神曉諭先知,祂將會興起四個匠人,把趕散猶大的角打碎。匠人一般是指在某手藝上有著高超技術並追求卓越的人。現今世代,神所興起的匠人,必然是有夢想,創意和創造力的勇士。他們會按照神所賜的「屬天任務」,於不同的領域,靠著聖靈彰顯神的大能與榮美,讓神的光照在世人前,並為世界調和天國的味道。

在世人所看,匠人所作的工似乎不理會社會的狀況,發着「離地的夢」。但信徒回應時代需要的同時,神亦興起他的子民領受匠人的身份,預備自己為神完成「屬天任務」。

正如神命挪亞製造方舟,他當時所行的,定會受到周遭人的嘲笑,然而「挪亞就這樣行。凡神所吩咐的,他都照樣行了。」(創6:22)挪亞完成了神賜予的「屬天任務」,為世界存留餘種。有時神所吩咐我們做的,是回應當時的任務;有時又像與現時毫無關係,但卻是為著下一波運動作重要的預備。若神吩咐我們為下個季節預備,我們因覺得不能回應即時的需要而忽視了,那麼我們可能就會錯失回應那季節的時機,忽視了神的美好完備的心意,陷入惡性循環,然後再次在神面前哀哭求問如何回應時代需要。

「屬天任務」,是要忠於主所吩咐的工作,即使環境看來如何惡劣,對世界來說是否合宜,亦要專心完成的主工。因為那將成為下個季節回應時代的關鍵。在這末後的時代,黑暗的勢力會越發猖狂,為要吞吃一切可吞吃的人,無論是基督徒或非基督徒。若我們不警醒,按神的計劃作預備,我們的傷亡定會更加慘重。相反,匠人若專心於神給予的「屬天任務」,在挽救這時代之餘,更能在下一波仇敵的猛烈攻勢來到前作好準備。


(呂卓豪,Kingdom Army 召集人)

 

 

[國度觀點] 你們要回轉如「孩子般」思考

有科學研究指出,人的大腦潛能90%以上都蘊藏在右腦,一般人習慣於使用只佔有大腦潛能10%的左腦。人類擁有兩個平行的大腦,是造物者創造的完美分工,它們分別掌管著不同的思維方法:左腦是邏輯思維的「理性腦」;右腦是形象思維的「藝術腦」。然而隨著人類社會科技的不斷發展,左腦功能被過度高舉,理性思維主導著人類思考以及做事方式,不僅限制了人的想像力、記憶力、創造力的發揮,更是關閉了人與神之間溝通的屬靈道路,轄制屬靈生命力的彰顯。

當我們渴望聽見神的聲音,很多時候與我們是否有很多知識和學問沒有關係。神是個靈,祂渴望與我們的靈對話,當我們去除在外的干擾,心靈的雜念,停止左腦的活躍思考(很多時候就是心思不集中的表現),啟動右腦的感知力和屬靈五感,才能接受神的聲音、圖像或意念。

同時,科學研究也發現,人的右腦比左腦發育要早得多。從胎兒時期直到6歲,都是右腦發育的高峰,而左腦還只是初期發育。相信很多人都曾有過這樣的經驗,為孩子天馬行空的想法感到驚奇,而他們不經意提出的問題卻是我們從來沒有想過的。因為孩子主要利用右腦來思考和記憶,他們還未進入左腦設定的思維框架中,只要引導得當,孩子很容易能聽見神聲音,並且可以聽得很準確。耶穌說:「我實在告訴你們,你們若不回轉,變成小孩子的樣式,斷不得進天國。」耶穌肯定孩子般的單純心思如同一條打開屬靈門戶的鑰匙,使人得以進入神的國度。

我們今天能變成小孩子的樣式嗎?氾濫的資訊和過分依賴高科技的行為,逐漸吞噬著人的思考能力,使靈魂枯乾。破除基於眼見為實的思考模式,以音樂、圖像、動作、甚至是作白日夢的方式去訓練右腦的思考,活化我們的想像力和屬靈感官接受能力,就如同為我們的靈與神的相遇,預備最理想的場所。正如章伯斯在《竭誠為主》一書中所說:「想像力是神給聖徒的一種能力,叫他從『己』出來,進入從未經歷過的關係裡去。」當屬靈的道路被打通,屬天的創造力、恩賜就能源源不絕地流向我們的生命,從而激發我們更多發揮右腦潛力,跳入一個屬神的祝福循環。

尚伍校瑟二週年感恩分享會 以藝術推動靈性培養

推廣心靈藝術工作的「尚伍校瑟」於5月13日舉行2週年感恩分享會,共有40多位教牧同工、機構領袖出席。分享會上會長莫揮牧師除致辭外,更即席示範水彩畫,及帶領與會者親身體驗水彩自由繪畫(Watercolor Art Jamming)。

在致辭中,莫揮感謝神的帶領,在短短兩年竟然與近三十間本地及海外教會、社福機構、學校和職場的公司合辦心靈藝術工作坊,使他能不斷學習,獲益良多。往後「尚伍校瑟」將繼續在四方面發展:一、正向價值——2019年9月至10月假灣仔大有廣場舉辦師生油畫展,主題為『生命奇點』,替社會帶出正能量。二、普及藝術——開辦各類型繪畫工作坊,讓都市人舒緩壓力,透過繪畫調節心靈健康。三、靈性培育——繼續尋求與不同教會、學校、機構合作,舉辦退修會、講座、工作坊的等活動,推動以藝術作為生命培育的平台。四、藝術宣教——今年年底將組織義工隊遠赴柬蒲寨遍遠地區擔當藝術義務工作,以藝術作品宣講福音,活出信仰。

 

(新聞來源:主辦單位提供)

祢的名在全地何其美——基督教藝術展

「祢的名在全地何其美」——基督教藝術展於2018年12月19-25日於循道衛理聯合教會丹拿山循道學校舉辦,本次藝術展共有36位藝術家參與,展出作品包括油畫、水彩、書法、雕塑以及裝置藝術等,除觀賞視覺藝術品之外,觀眾還可以參與各類工作坊,從藝術角度去認識基督教信仰。

創造力是神所賜的

香港基督教協進會總幹事盧龍光牧師在開幕致辭中提到,「祢的名在全地何其美。」這句說話來自詩篇,我們習慣認為「在全地何其美」是指大自然中神的創造何等美麗。其實這個「全地」不僅是指地,還包括人,特別是神造人的時候,是按照祂的形象造的。而神之所以是神,最重要是因為祂的創造力。這種創造力是強調由「無」變「有」。創世記1章1-2節說,「起初,神創造天地。地是空虛混沌,淵面黑暗。」然後神開始創造。我們相信這個創造力,是人承繼了神形象的一部分。

.游榮光,《愛在深秋》,以屋子代表人與人的關係,無論親人、朋友、情侶,或不認識的人,若能彼此相愛,世界將會更和諧美好。
.鄭桂苑,《觸》,一個手勢,是關於尋求或給予幫助、一份接納,也是對應人遇見神的一刻。

今日見到很多藝術作品,不是標榜人自己的能力,而是這個創造力或者創新,是源於神創造人的時候,給予人的。在歐洲,基督教藝術已經是文化藝術當中很重要的一部分。在15、16世紀,那些最重要的音樂和藝術都是與教會有關的,而今日我們所看到的最美麗雕塑,都是與聖經有關的。所以全地何其美,就不單是指大自然了,而是人可以參與,將這些很平凡的事物變成很美麗的存在,以致能夠有血有肉地將這個信仰在這個聖誕來紀念神道成肉身,住在人中間,彰顯出祂的美麗。即使是用一些好像很簡單的顏料或材料,但當藝術家展現出人具有神賜給我們的創作能力時,就彰顯神的榮耀,而不是人的榮耀。

.張書良,《治好生來瞎眼的》,通過對約翰福音9章6-7節耶穌醫治情景的描繪,表達了神顯示神蹟於世人。

放下自我  全力呈獻

香港藝術動力會長、本次藝術展策展人周文志在致辭中指出,在聖誕期間預備這個藝術展是很有意義的。本次藝術展對參展藝術家有一些要求,其作品必須有神的信息。周志文強調,所定下的規則是對藝術家的關卡和考驗。一般藝術展是彰顯藝術家本身的能力和創造力,進而提升藝術家的地位、知名度和身價,是個人的演出,完全是彰顯藝術家的個人榮耀。基督教藝術展脫離了這個慣常模式,每一位參展者都是進入一個忘我的境界——忘記去提升自己,只要一心一意將自己的作品呈現給神。藉著藝術創作帶出神在他生命領受的信息,在作品中表現出來。他相信,在今次的藝術家中是竭盡所能,盼望透過自己的作品向眾人說話,傳揚神在他們生命中的轉變。

.周文志,《分享的愛——五餅二魚燈台》,耶穌餵飽五千人的神蹟,顯示祂對人的憐憫,這個分享的愛是賜給普世的人,以五餅二魚構建燈台,寓意教會要照亮世界,延續祂的愛。

另外,這次藝術展同時也脫離了一般展覽廳、藝術館和文化中心而來到學校,目的是想進入社區,將藝術普及化,將我們想藉著藝術傳講的信息帶入人群。正如主耶穌在地上的職事一樣,其實他是親自走進人群的生活圈子,而不是留在會堂中邀請人進入。

.周文志,《讚美》,大地一切受造的萬物,都一起歌頌讚美祂。

(記者莫嵐報導)

【Kingdom LIFE】《我是王》漫畫家小偉:「我想做一本真正的聖經漫畫版」

看過聖經故事漫畫的讀者,或許對小偉(張文偉)的漫畫作品並不陌生,數年前憑著一股熱情畫出《使徒行傳》漫畫,今日神帶領小偉更深走進神的呼召,以耶穌是王的角度,推出新作《我是王》,用漫畫述說耶穌的故事。

(所有圖片均來自漫畫《我是王》)

早在17歲時,小偉還未進入漫畫圈,曾與神立志:「如果袮讓我成為漫畫家,我就畫一本聖經漫畫。」但當小偉成為了漫畫家,就忘記了這件事,繼續為名氣奮鬥。直到2004年,小偉經歷人生最大低潮,當時香港漫畫圈開始式微,他足足有一年時間找不到工作。但神很好,隔了這麼久還重提小偉過去的立志,當時有一個同事打電話給他,問他是否有興趣畫聖經漫畫。「但當時我覺得這不是我真正的回應呼召。因為這本聖經漫畫的劇本、工序等都不是我去做的。直到2009年,我再度燃起以漫畫服事神的心,就開始自己去畫使徒行傳。」小偉形容,使徒行傳就好像一個熱身,完成後經過一段時間沉澱,他目標要做得更好。後來他更去以色列收集資料,「去以色列之前,我已經畫了部分稿,但回來之後我放棄了那些稿,重新去想怎麼做。最後神感動我以馬太福音為主軸,就是在講耶穌是天國的王,以這個角度去畫。」

現在的年青人可以接觸的事物太多了,而這些事物與神的道越來越遠。以漫畫來說,通常香港年青人看的日本漫畫,當中就有很多其他神或者扭曲的價值觀。「如果我可以透過他們喜愛的媒介去講神的真理,以他們容易接受,富有娛樂性的方式,漫畫可以成為一條鑰匙,引導他們去看聖經。」而小偉也期望透過《我是王》,向年青人傳遞一個信息:「人都是需要跟從的對象,可以是自己的心,尊敬的人或領袖等,但值得我們永遠跟隨的,就是耶穌基督。」當小偉用這個想法去祈禱,神以馬太福音27章11節回應他:「當彼拉多問耶穌,你是猶太人的王嗎?他說,你說的是。」「我是王」這個名字就是從這段經文中出來的。

「我的信念是不刪減任何經文,簡單講,我想做一本真真正正的聖經漫畫版。」為了豐富整個故事背景,小偉還會加入很多舊約預言,詩篇的詩句等內容。有時當小偉完成畫面,但想不到對白時,神往往在最後他的祈禱中,透過聖靈感動,給他一些從來沒有想過的對話,比自己想的更好。有時在很急趕稿的時候,聖靈感動小偉加頁。「其中有一頁講約瑟建造新屋準備迎娶馬利亞,聖靈感動我,在角落畫一塊房角石,正正是代表了基督,給讀者多些思考。」

而在創作《我是王》的過程中,與《使徒行傳》的最大分別是,小偉用很多圖像和畫面去表達。其中施洗約翰最後出場那段最令他印象深刻:「我畫了很多個版本,最後確認的版本有接近40頁沒有對白,我利用一些圖像吸引人留意聖經中舊約的片段,或者神與人對話的場景。而施洗約翰在前面出場中,我都沒有畫清楚他的樣子,直到他被神呼召,成為先知,我才清楚畫出他的樣子,是為了顯示他開始活出呼召的生命。」


 

(記者何雲深報導)

【Kingdom LIFE】唯獨祢是王 面對自我 與神同行成聖路

《唯獨祢是王2》將在今個聖誕公演,基督徒藝人王祖藍與香港舞台劇最佳導演方家煌、8次獲得金像奬最佳原創音樂的金培達8年後再度合作,以音樂劇方式演繹大衛作王後犯罪悔改的故事。今期KINGDOM LIFE邀請了主角王祖藍及音樂總監金培達與大家分享演出及創作此劇的心路歷程。

與大衛一同成長

「《唯獨祢是王》這部音樂劇由1到2,是我人生一個很重要的印記。」祖藍這樣形容。在8年前上演的第1部中,祖藍飾演還在牧羊中的大衛,剛剛被神揀選。聖經說大衛雖身材矮小,但容貌清秀俊美。「當時覺得和自己十分相似,後來自己的事業在神的安排下越來越好。今日,如同大衛作王一樣,我也從黃毛小子,變成各方被祝福,有事業和家庭。」多年後再演大衛,祖藍的人生也與大衛這個角色一同成長。

.王祖藍

面對生命的黑暗面

《唯獨祢是王2》講述大衛作王後,與拔士巴之間的故事,祖藍覺得劇中大衛的整個心路歷程,恰如一位牧者所講,是「罪中打滾的僕人」。對今日的人來說,大家眼中的好男人是最容易跌倒。每個人都有些黑暗面藏在內心深處,如果一直未處理,越滾越大,若有一天爆發,是難以修復,人甚至會用極端的方法去掩飾或處理,基督徒藝人、教會牧者很多時候都會遇到類似問題。大衛就是如此,不但搶走別人的妻子,還殺了自己的忠臣。但他有一樣好處:無論怎麼錯,他願意面對神,承受後果,並且順服。「究竟與神的關係去到什麼程度,他才敢這樣與神溝通呢?可以說,大衛與神的關係親密如同夫妻,大衛從犯罪到悔改整個過程,與今日的信徒在現實遇到的情況是息息相關。」

男人的危機

祖藍又形容,這部音樂劇想探討的另一個層面是男人的危機。大衛什麼都有,權利地位錢家庭,生活安逸,國中太平。但在他心靈最靜的時候,生理上卻是最需要刺激。例如,男人上色情網頁,不會是很忙的時候上,一定是在很得閒的時候。普通人會遇到這樣問題,基督徒也不例外。大家眼中越好的男人,越不願意讓人見到自己不好的一面,他也未必能接受真正醜陋的自我。基督徒需要去面對自己,若心裡有情慾或者不乾淨的想法,要告訴同行的弟兄姊妹,太太,要讓這些罪見光死。「在罪中打滾的義人,「打滾」的意思是不會停,我們一日未回到天家,還是會遇到這些試探,但成聖之路中如何面對神,改變自己價值觀,或者讓聖靈改變我們,是一條很長的路。」

.《唯獨祢是王》劇照

音樂推動劇情

.金培達

金培達形容,他與方家煌導演的合作,是因為大家都太喜歡音樂劇了。《唯獨祢是王》是想推向完全沒有對白(song-through)的音樂劇,但今次第2部作品,除了在對白與單曲之間取得平衡,而他所寫的歌將會帶出更強烈的旋律、電影感和戲劇性。

劇中有兩首歌,金培達在創作過程中感受非常深刻。其中一首《聖殿與爭戰》,配合的劇情是大衛很想為神建造聖殿,當中副歌是唱:「聖殿!聖殿!」「這首歌講出大衛對神的渴慕,但同時也是關於約押的(大衛軍隊的元帥,烏利亞的上司),他對大衛的情緒與大衛對神的情緒有些相似,所以這首歌同一個旋律,大衛唱完後,就到約押唱。有時我們很想為神做些事,但我們卻不知道神的心意如何。世上有些人將崇拜的對象放在人身上,約押就是如此。」而拔士巴出場所唱的歌——《一個女人》,表達了那個時代對女人的偏見,很能代表拔士巴當時的心情,而歌中所用的字眼和旋律,感覺是比較現代和流行的,容易令人產生共鳴。


後記

音樂劇的演出時間恰好撞正太太的預產期,但祖藍很感恩:「太太很支持我,甚至願意剖腹生產,她還說笑,我們的女兒未出生已在事奉了!我覺得很感動,有這樣願意與我同行的太太。」而對於很久沒有踏足音樂劇的祖藍,這次演出共有12場,有些日子還是一日兩場,在體力和時間上都有很大挑戰,他邀請弟兄姊妹為他禱告。

 

(記者莫嵐報導)

(一)薪火相傳 -【家的韻律】專欄

現今,許多不同國家的家庭會讓子女憑著優良的成績進入大學校園,但傳統的猶太家庭有點不同,他們的孩子進入大學時,不單有書本知識,還有多年接觸家庭業務的經驗。

世界各地的猶太人都以營商有道而聞名,他們成功的秘訣在於良好的商業頭腦以外,還有代代相承的思維。即使曾流亡四散到南美、歐洲或中東曠野各地,他們能再次興旺立國,只因他們持家之道,在乎百年計劃、生生不息。

西方基督教傳統上不會計劃遙遠的未來,怕被指為信心不足,因為人人都說主來的日子近了。有一次,當我和幾個女兒為她們將來的配偶和子女禱告時,有位男士打斷了我們,說我們在浪費時間「還未等到她們長大可以結婚,主耶穌就已經回來啦!」我們對他的話不以為然,不錯,主來的日子無人知道,但聖經也告訴我們,聰明的僕人會作工預備主人的回來,不會閒懶等候。就如打高爾夫球或棒球時,只有當你專注預備時的揮棒動作,擊球時才能一擊即中。

在以色列,孩子下課後或暑假不用上課的日子,跟父母一起工作是常見的。雖然這樣不會減輕當天的工作量,但孩子從旁觀察所學到的是出奇地多,快能成為父母的幫手。在近日流行的真人秀節目中,就常播放代代相傳的家庭故事,就如Swamp People,Duck Dynasty 和American Restoration等節目,都在講述家業經營的故事。在節目中,家庭成員往往誇口如何將歷代的智慧和經驗帶到所經營的家庭作業,於是,看似枯燥的鰐魚狩獵,捕鳥工具的製作,舊物的翻新,一下子都變得趣味無窮。在當今的媒體中,青少年往往被塑造成「不斷尋覓自我,不為父母諒解」,但事實上,若孩子在成長中就擁抱家庭承傳的使命,他們就不易迷失,能為到延續家傳文化產業而感到驕傲。不管你有的是某範疇的專業技術,還是良好的家政才藝,將經得起考驗、實際有用的技能傳給子女都有利他們的將來。即使你沒有太多可誇的技能,也不用愁,放眼四方,不難從朋輩或遠親中發掘他們擁有的經驗。你有位釣魚高超的叔叔? 巧手裁縫的嬸嬸? 或深諳上流社交禮儀的朋友?

我們住在耶路撒冷,常有從世界各地的朋友來與我們同住一、兩個月,一起的時候,我會讓孩子認識他們的嗜好,或是一項運動,一門藝術,一份別出心裁的食譜,甚或學習我們客人母語的幾個字或歌曲。我們鼓勵客人將技巧傳給我們的孩子,久而久之,孩子從小就經常接觸多元文化,並有世界視野。

然而,切記的是,所傳遞的歷代智慧不單是一套技巧,而是一個家庭使命。你是這長篇故事的一章,你的先祖經歷很多才能延續這故事,你的生命就是他們故事的延續,就如你孩子的生命將是你的故事之延續。你的家庭故事和家傳文化是獨一無二的書卷,是在神的看顧下展開,因此,盡你所能回顧前事,薪火相傳吧!


作者Shani Ferguson是一位土生土長的以色列彌賽亞信徒敬拜主領,祈禱及家庭牧養。她和丈夫Kobi在耶路撒冷領導耶穌以色列(Yeshua Israel)以及以色列藝術家啟動」事工,讓以色列藝術家和音樂家聚集,敬拜,培育和擴展恩賜。他們5個孩子現居於耶路撒冷。

Manna事工10週年 「讓天國降臨」畫展

ICA(國際神召會)「Manna關愛鄰舍事工」將於9月8日下午3-6點舉行10週年藝術展覽,主題為「讓天國降臨」。本次展覽畫作由藝術家Kaven Leung及其他教會會友捐贈,籌得資金將全部用於支持Manna事工。

Manna 事工今年已經進入第10個年頭,主要服事本地的基層人士及貧窮人口,總幹事施國榮接受本報採訪時介紹Manna的服事主要圍繞兩個方向:1 、Remedial Action(補救性行動)。換言之,有些獨居老人或住劏房的人,我們可以轉變他們的生活質素可能性很少,只可以給予他們一些食物及資助,但透過定期的關懷行動,讓他們知道有人會關心他們的,有機會明白神的愛,認識耶穌。2、Transformation action(轉化行動)。為讀書的基層學生提供可以改變人心的幫助,例如導師計劃,為孩子補習功課,當他們學業有進步,令他們明白自己也可以做到,增加自信心,擁有更正面人生的態度。

本次畫展主題是「讓天國降臨」,施國榮指出,耶穌講過,願神的國降臨,其實就是降臨到我們今日的社區,生活及社會。我們不需要等,憑著耶穌給我們的權柄,現在就可以享用神國的一切豐富。Manna希望透過畫展傳福音,教會的弟兄姊妹可以邀請未信的,但對藝術有興趣的朋友參與,從藝術中看見神的榮耀。同時,現場還會設置宣傳攤位,向參與者分享Manna的服事,及一些關於香港貧窮狀況資料,令更多人明白香港基層及貧窮人口的需要,激發他們參與服事的熱心。

(記者何雲深報導)

【Kingdom LIFE】以藝術恩賜祝福社群

Kaven Leung:能參與這個祝福的循環,是我的福分。

Kaven Leung,現在是一名自由畫家,他的作品多以大自然、天空作為主題,以抽象及大膽的色彩運用,去表達天地意境和內在情感。但令人驚訝的是,在10年前,他從來沒有試過畫畫呢!Kaven人生上半場從事金融投資行業,事業發展非常成功,10年前從銀行業退下來後,下半場的人生出現一個跳躍式改變——他開始全力發展自己的熱情所在——畫畫。

由理性工作轉戰感性創作

回想當初為何走上藝術創作之路,Kaven回憶是大約10年前一個很偶然的機會,太太為全家人報名參與一個親子畫畫課程。「那是我第一次接觸畫畫,我已經非常有興趣,當時全家只有我上完4堂的課程。之後,我就騰空了一間房,專門用作畫室。在畫畫過程中,我感受到無窮樂趣,畫畫也提供了一個渠道,讓我抒發情感。」Kaven之前的工作性質很規律和務實,終日與數字及管理打交道,他也很享受上半場的人生事業。但現在回想,他發現生命有一部分未能自由表達,例如情感和創意。畫畫是一個很直接的方法,讓Kaven有很大的空間,用自己的方式去再次創造那個時刻的景象。「在畫畫範疇,我不喜歡規範,每次走近畫布,我未必在想著最終畫出來的樣子,我會任由情緒及感覺遊走,我很享受這個變化的過程。」誰會想到,一個曾如此理性的商界英才,還擁有情感細膩的一面。

.Kaven的創作空間

祝福的循環

Kaven在過去幾年曾舉辦過3次畫展。他認為,畫畫,是神給他的恩賜。於是他和太太在很早之前就決定,將來有人喜歡他的畫,所賣出的每一分毫都會捐贈出去給有需要的人。「我希望透過我的畫作,不但可以籌募資金,也可以帶給別人正面的信息。」Kaven的第1次畫展,是由牧師邀請他以經文為主題創作的作品展覽。當時他為牧師畫了大約9幅畫,兩個星期的展覽結束後,牧師突然打電話告訴Kaven,不少人想買他的畫。後來賣出的畫作大約為教會籌得了10萬的資金。而第2次的畫展,是Kaven的太太偷偷為他預備的生日派對上舉行。當時有差不多20幅畫,全部都賣出去了,所得收入大約有第1次的5、6倍之多,Kaven夫婦也將所有收入全部捐獻給這一間從事兒童工作的慈善機構。而第3次畫展,Kaven將籌得的過百萬款7項全部捐給了兩間幫助女性及基層人士的機構。

.Kaven過去兩次展覽的畫冊

「聖經說,施比受更為有福。我是深深感受到的。神給我畫畫的恩賜,令我可以創作一些我能享受,別人能欣賞的畫作,還可以為有需要人士籌款。對我來說,這就是一個祝福的循環。由無變有,完全是神的恩典,我可以參與這個循環,是我的福分。」

跳出過去的人生框架

賣畫籌款所得從5倍到10多倍的增長,可以看到神使用Kaven的藝術恩賜將祝福不斷倍增,彰顯神的榮耀。最近,Kaven正在籌備9月8日於國際神召會(ICA)舉辦的「Manna Ministry」十週年慈善畫展,他從神領受,是時候跳出過去的思考框架,以新的導向去衡量自己的藝術創作發展。「我的思考模式其實還是很受過去工作的影響,習慣以數字去衡量一樣事情是否成功。這次籌劃展覽的過程中,我有很多的學習和反思。神或許給我一個啟示,我可以不再想籌款的金額,今次是否再比以前更多。我開始慢慢感受到,需要更多檢視自己的內心,嘗試從另一個導向去走人生的道路。」

 

(記者莫嵐報導)

大內草地音樂節 2000人次野餐慶父親節

8月8日是台灣的父親節。父親節前夕,台北市紫雲里、大內之光協會、紫雲社區發展協會合辦「草地音樂節——讓爸爸開心」於8月4日在大湖公園舉行,逾20間教會動員邀請福音朋友和家庭來參與同樂,現場約有2千人次出席。

當日,許多家長帶著孩子到公園野餐欣賞音樂演奏及詩歌敬拜。現場還有銀髮族長者表演拉身操與正膝操,以及一齣由孩童演出的福音戲劇《三棵小樹》,傳遞天父的愛。晚間由年輕人的熱舞帶領現場大人小孩跟著唱跳,大會還邀請媽媽與孩子,一齊感謝爸爸為了家庭多年的辛勞。

大內之光協會理事長、內湖思恩堂李怡瑱牧師受訪表示,去年首屆草地音樂節有1千多人次參加,迴響非常好。今年特別為父親再次舉辦草地音樂會,她說,大內眾教會因著合一祭壇帶出彼此相愛、同心合一的關係,特別是福音行動和佈道會都能很快籌備,除了向居民傳福音,許多大內的教會也常為這地守望禱告,同時也為每一次的福音行動進行跟進關懷。李又指出,今年大會邀請孩子、年輕人、大專生投入活動中的表演與服事,就是期盼帶出希望與活力,以及彰顯神在他們身上的愛。而福音短劇則期望透過孩子的戲劇、歌曲和舞蹈表演,期盼家長也能敞開心,願意認識這位愛我們的天父。

《三棵小樹》戲劇結束後,由內湖行道會林永錚牧師傳講信息,他以自己成長為例表示,過去父親長期缺席,讓他在心中與孩提時總覺得孤單,甚至害怕,不敢面對許多事情,他總在想,若父親能夠陪伴他長大,以及教導他許多事情,或許他就可以不一樣。但當他遇見天父的時候,他知道他的生命是神創造的,他可以活出勇敢、信心,現在他知道如何成為他孩子的父親,也知道如何用心的經營家庭。最後他邀請在場的弟兄姊妹向爸爸表達感謝,他說,我們要天天尊崇父親,因為父親這個重要角色是神特別在家庭中設立的,並且也是保護每個家人最棒的勇士。

此外,現場也有「我愛家,我公投」的愛家擺攤行動。李怡瑱表示,公投連署書申請了700份,活動中也規劃三個階段來說明為什麼要傳遞公投,以及分享愛家行動的重要性,也希望透過愛家見證讓人看見家庭、婚姻及教育的重要性。她表示,不僅僅有這一次的愛家行動回應,他們還期待透過傳遞後的共鳴,讓更多人了解家庭、教育的重要性,願意起來回應連署,因為家庭、下一代教育是人人所關心的。

(台灣國度復興報記者劉以琳報導)

【Kingdom LIFE】藝術家放下自我 為神興起發光

不知你對藝術家的印象如何,是否覺得他們離經叛道難以捉摸?「其實藝術家是一群渴望被理解接納的人。」沙畫藝術家馬仔(馬穎章)說。今期Kingdom Life 採訪了馬仔及演員June(林兆霞),他們如何被神呼召在藝術領域為神得著這個群體。

.馬仔的沙畫作品

藝術領域服事團隊

馬仔過去一直從事沙畫及藝術有關工作,直到2016年在一個職場轉化特會中,神呼召他起來為藝術山頭贏回土地,並帶領他到一間非牟利機構成為駐場藝術牧者。藝術牧者的工作,就是牧養藝術家,幫助他們在藝術領域找回命定。藝術家工作時間飄忽,觸覺敏銳,情感細膩,甚至非常自我,在信仰,教會及信徒這三角型的關係中,未必懂得如何平衡和遷就。「聽牧師講以前與我相處的事,他也覺得我很有性格,不易相處的。因為我也是一個藝術家,也是性情中人。既然我是過來人,我明白與藝術家溝通,是源於什麼基礎及方式。神讓我在前半生先處理自己與神的關係,然後讓我成為藝術家與信仰相遇的橋樑。」

馬仔曾帶一位音樂家去教會,這位音樂家之前是不喜歡教會的,因為他覺得教會的音樂很差。「我嘗試告訴他,其實神很愛你,很想你用不同的方式敬拜祂,所以你可以用自己的音樂敬拜神的。」經過幾次的交流,他願意繼續去教會,因為他感覺到教會對他的接納。

June是一名演員,同時與馬仔在同一團隊中從事行政工作。June在2015年拍的一部電影中扮演流浪的婦人,一星期後巧遇一位朋友正要去探訪露宿者。「我聽到之後腦中好像微波爐一樣『叮』一聲,就立刻加入他們一起探訪。之後他們就邀請我去教會,所以很暢順地,我就信主了。」2016年,June偶然重遇馬仔,當時他正在現時的機構中開荒,正正也欠缺一名行政員工,就是這樣,June加入了團隊,並且在馬仔初信栽培的牧養下快速成長。June形容,這是她在信仰裡的一個轉折點,神感動她配合團隊在藝術範疇做職場轉化的工作。

.《春嬌救志明》劇照(左:June)

表演散播福音種子

「有時我會想,我是一名演員,如何在一些重要的場合,去事奉神或者愛別人?然後我想到,可以與別人的生命直接接觸的,我最拿手就是演戲了。」於是June想到用表演去接觸小朋友或街坊。「可能日後有其他人向他們傳福音,而我們所做的就是其中一個點,當他們以後將所有點連起來,就會成為一條路帶領他們回到神的家。」最近June在參與一個與音樂有關的藝術項目,源於她有一個基督徒朋友是吹長笛的,他一直有在網上做直播。June發現他直播中演奏的音樂能夠安撫人的心靈。June很想與他合作,就嘗試以唱歌形式加入朋友的直播。June後來收到的反應都很正面,很多朋友都覺得這種的合作很好。偶然他們也會在直播中播放詩歌,她認為如同撒種一樣,期待神將有一天使它們發芽。

.June聖誕互動故事劇場《熊出沒主意》

而近期最令June深刻的一次表演服事,是在去年機構的聖誕活動。當時她既要負責行政工作,又要負責一個獨角話劇表演。因著行政工作實在太忙碌,臨近聖誕那段時間,她差不多通宵幾個夜晚趕工,而話劇劇本卻一直抽不出時間完成。最後在表演開始的前一晚,June已經筋疲力竭,但她深知這是神想她去做的表演,咬緊牙關用一個通宵的夜晚很高效率地排好整部劇。第二天的表演,小朋友和街坊的反應都很好。「我最記得表演結束後,有一位小妹妹本來一直很安靜地看話劇的,竟然突然抱著我的腿,對我說:『我想和你做朋友。』那一刻,我覺得所有的辛苦都值得了,眼淚忍不住湧出來。」

用藝術進入不同社群

.馬仔沙畫表演

神也透過沙畫,不斷擴張馬仔的服事邊界。當他第一次倒沙落燈箱時,神就說話,其實你也是一粒沙。人不喜歡沙塵,落到身上都想拍走,但神說祂喜歡,因為是祂創造的。「不要小看幾粒微小的沙塵,當它們堆積一起,有光就有變化,很美麗的圖畫就可以創造出來。」對馬仔來說,以前從沒有想過可以進入精神病院教精神病康復者畫沙畫。「我覺得很奇妙,畫畫可以去到醫院、監獄甚至肢體殘障社區等,那裡的人全部都是社會看來不美麗,殘缺的人。這又令我想起沙,因為沙也是石頭經歷過無數磨蝕及粉碎才變成。所以神也愛那些殘缺的人,神都愛的我們就要去服事。我發現自己在服事過程中也被建立和鼓勵,這才是我最大的得著。」

(記者莫嵐報導)

「City Alive 敢慟」畫展 莫揮:想像和創作使人突破框架,活出自由

4月21日至5月5日,由尚伍校瑟主辦的「City Alive  敢慟」畫展於灣仔莊士敦道181號大有商場舉行,畫展共展出莫揮牧師及其學生共約25幅作品。

畫展負責人莫揮牧師表示:「透過繪畫,讓人學習放下成見和頑固,用心細膩的觀察,並以善心接受其他人事物的獨特及不同。而想像和創作又教我們不再拘泥小節,敢於突破框架,活得自由,充分發揮神給我們的恩賜。」莫揮又表示,本次畫展的大部分作者都是素人畫家。「素人畫家」是指未曾接受正規藝術訓練的業餘繪畫愛好者。作者中有多位教牧、機構同工和弟兄姊妹只短短學習了繪畫2至8個月,他們期望透過畫作分享對靈魂的熱愛和祝福香港。

畫展展出了莫揮的其中一幅作品,題為「大坑日常」,畫中主角是作者一家,畫面描繪的是平凡生活中的微小而美好的事物,例如相約女兒吃一個簡簡單單的下午茶,也可以是生命中美好的回憶。

.莫揮作品:「大坑日常」

(新聞稿及圖片由主辦單位提供)

「祝福亞洲2017」 展出逾300藝術作品

「祝福亞洲2017」華人視覺藝術家邀請展於聖誕節期間在香港中央圖書館舉行,共76位來自中港台及海外的華人藝術家參與,展出多達三百多件作品,當中包括不同風格的畫作、雕刻及藝術裝置等等。同場又舉行多場不同基督教藝術講座及音樂會,其中資深藝術教育工作者吳加里於12月26日早上就「西方美術欣賞和基督教」及「如何在教會推動視覺藝術創作」二個題目分享,提到基督徒藝術家遇到的困難及應有的態度。

吳加里解釋宗教與藝術的關係時說﹕「如果你放心思在作品中,你的汗與血就會留在其上,要是有信仰的話,你的信仰就會流露其中。」欣賞藝術作品,就是尋找作者放在其上的個人信息。他介紹宗教改革對西方藝術的影響,就是強調聖經是最終的權威,並且重視自由,而這自由是根據聖經真理的。然而,現代藝術自畢卡索等畫家興起,人性已經扭曲,價值觀不再絕對,印象派就是當中的代表。他引導在場的人思考,今日的藝術是否應流露正確而絕對的價值觀,還是追隨社會的模糊是非價值。

現時是全職基督徒藝術家的吳加里,曾任教中學藝術科多年,以藝術作為事奉亦曾遇到不少張力。他首先指出,基督徒從事藝術創作,若果太重視名利就會失去尊嚴。第二,藝術家一般都較自我,但必須要謹記基督信仰的價值觀,就是謙讓。第三,藝術家作為事奉人員,不可以持著創作的年資夠長就認為自己很有經驗,在神面前看重的是學習的心志,特別在不斷改變的新世代中。第四,藝術創作者要跳出思想框框,不要被過去的成功限制,更不要凡事先有定論,應保持開放的態度。「基督徒藝術家不是從事藝術工作的受洗基督徒,而是蒙神呼召的身份。事奉並不是單憑自己的興趣,而是出於神的心意。」第五,應有策略地發展基督教藝術,而是不胡亂去做。他強調,基督教藝術的目標是榮神益人,必須合乎神的心意。

「做藝術家不只是懂做作品,而是要懂得做人。而做人必須要從錯誤、反省之中去學習。」他說,「事奉的路上總有失敗、挫折,甚至會有人反對、妒忌,令人很想放棄,但必須記住你事奉的是神,而不是要去取悅別人。」

最後他又指出,視覺藝術和美術設計師可以在不同範疇上服侍教會﹕第一,印刷品、網頁設計、文字出版和宣傳;第二、參與花藝設計、佈置;第三,節期禮儀;第四,在教堂放置雕刻、畫、書法、攝影、工藝品等等。「不少人覺得沒有門路去服侍,但站在教會立場,其實事奉人手經常不足夠,若你願意將自己的才華毫無保留的拿出來,大部份教會都會表示歡迎的。」

(記者陳淑安報道)

.是次展覽展出共300多件藝術品,當中包括畫作、書法、雕刻、攝影、裝置藝術等等。
.本地藝術家曾皿堅以霓虹燈表達耶穌出生的情景,更將畫作放在社區之中,「貼地」展現聖誕節的意義。
.本地基督徒藝術家陳芝瑛創作的《讓孩子到愛裡來》系列之〈愛裡沒有懼怕〉
.《主的羊》——張美玉

「參孫」故事化成戲劇 聖誕前夕公開演出

由Sky Theatre Creative主辦、龍捲風創作合辦及澳門霜冰雪創作實驗劇團協辦之「Bible劇場計劃2017」戲劇藝術演出《參孫》,將於今年12月21至 23日,假香港文化中心劇場,作三場公開演出,配以形體的藝術形態去呈現聖經故事,使觀眾感受詩意的劇場,重新去理解聖經所帶來的信息。

大會表示,《參孫》是舊約聖經的歷史故事,那時的人們任意而為,矛盾、衝突不斷衍生。神派遣參孫出現,卻並未使人們覺醒,最終與眾人同歸於盡。千年以後,現今社會文化族群大相徑庭,矛盾衝突仍然不斷重複,引發戰爭。《參孫》以此為題,引用藝術的角度,深入地探討人性的本質,使觀眾能細閱聖經對人物的刻劃外,亦將其中的意味向觀眾分享。

戲劇藝術演出《參孫》將以詩意的劇場作為原點,融入形體、音樂、燈光、影像,配合獨特尖銳的劇本及導演手法,從藝術的角度切入、探究、呈現聖經故事,期望帶來嶄新的藝術體驗。除了以藝術手法吸引觀眾外,還特別設於黑盒劇場演出,打破觀眾與演員之間的隔閡,以不同面向的劇場及樓層,突破了固有觀眾與劇場之間的界限,同時讓觀眾擁有不一樣的觸感與體會。

(新聞稿由主辦機構提供)

台灣教會斥資6億 建文創中心推廣天國文化

據《基督教今日報》報道,台灣基督長老教會天橋教會斥資6億在安平區內興建大型文創中心,總建坪超過三千坪,為傳揚天國文化所建立,名為「虹韻文創中心」。中心預計明年4月正式開館,其主體建築以「挪亞方舟」為概念設計,內部有12門徒、十字架等,除此之外,亦有高規格的演藝廳、音樂廳、畫廊、展場、活動廳等,不僅使基督文化被認識,還提供高品質的藝術環境。

台灣基督長老教會天橋教會主任牧師林憲平分享,8年來,神所賜下的異象日漸清晰,原先僅想蓋一座社區服務中心,但隨著神的帶領,轉而創建文創中心,讓基督的福音藉著不一樣的方式,推廣至整個台南市,讓更多人認識天父。

起初此地為工業用地,經繁瑣的流程才得以變更使用。林憲平透露,全台灣僅有一處工業用地變更為文化產業用地,就是「虹韻文創中心」所在之處。財務方面也經歷神開道路。高達6億的經費,因單位為財團法人無法向銀行借貸,神親自感動一間銀行董事長,使文創中心順利借款。

另外,文創中心位於運河旁邊,附近工業區皆提醒,若開挖地下室會有很多水,林獻平便帶領團隊用禱告來面對這人無法克服的困難,奇妙的事發生,地下室開挖一點水都沒有!

(來源:《基督教今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