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ingdom LIFE】醫學界「華生」破奇案 高舉神是創造主

「微生物科屬於一個特別的範疇,每一日都有新挑戰出現,如同查案去找出真兇一樣,我覺得太有趣了。」擁有醫學界「華生」之稱的瑪麗醫院科學主任主管(微生物學部門)陳漢坤博士這樣形容自己工作。作為一個基督徒科學家,他手作的雖不是與傳道直接相關,卻在自己的領域裡默默委身,為神而作,挽救生命。

失敗只是過程

「神很有趣,祂選擇讓我走進微生物這個學科。我是一個沒有信心的人,很多時候遇到困難我會選擇停下,或者放棄。但奇怪的是,我的工作,其實失敗是很常見的結果。」陳漢坤形容,他每一日的實驗,可能要做100次才會有1次的成功,似乎是常常處於失敗的狀態。但神卻很奇妙,當他越沒有信心,祂越是將他放在那個需要突破的位置,讓他了解什麼是失敗。「以前我覺得失敗是神在玩弄我,為何別人做到我做不到,很氣餒。現在我有了新的想法,在經歷了這麼多的難關之後,如果我沒有從事這份工作,我未必能走到今天。失敗是一個過程,學習的過程就是要在失敗中成長。」陳漢坤慢慢學會了這種想法,就轉換心態,其實每一次的失敗都是一個經驗,幫助自己去做得更好,其實向成功更近一步。

出新招破奇案

2015年7月,瑪麗醫院爆發毛黴菌,導致6名病人受感染,其中2人死亡。由於病人分散不同部門及病房,彼此應無接觸。當時首先是團隊領袖袁國勇教授發現有些不妥之處,突然之間同時有很多人有相同病症,覺得很奇怪,於是決定立案尋找播毒源頭,查明真相。他找來了陳漢坤等幾位科學主任做一些技巧性的檢測。毛黴菌對於移植病人,那些免疫系統受到抑壓的人會有很大影響。碰巧瑪麗醫院是香港最大的移植中心之一,所以毛黴菌的出現使病人受感染的機率非常高。

「要找到毛黴菌的來源,就需要檢驗衣服,床單,尋找相同的樣本。如何斷定是同樣的毛黴菌,就需要我們的技巧了。」當時情況是很緊急的,陳漢坤在放假期間半夜被急召回醫院開會。為了核實其他醫院是否有相同的問題,當時整個醫管局轄下醫院的衣服,被單全都送過來給他們化驗及檢測。面對成千上萬的標本,陳漢坤需要通宵去做這些標本的檢測。為了應付這些大量的檢驗,用以前的常規方法就太複雜了,於是就使用了陳漢坤正在研究的新儀器和技術去做。本來需要3-4週才能完成的檢測,在1-2晚就完成所有標本,大大提升速度,並且確定源頭是深灣洗衣房,經採取環境樣本檢測證實,洗衣房需即時關閉,破案神速。

團隊合作無間

「神為我配搭了一個很好的團隊,成員基本上都是基督徒。他們大多數是醫生,醫治病人是他們的專業,但要做化驗或者技巧上的工作,就由我親自操作,我們形成了很好的配搭。」當中有趣的是,其他醫院也有微生物學部門學科主任這個職位,但他們通常都是在實驗室做管理工作,並不會像陳漢坤做查案形式的事情,去到現場,像偵探一樣尋找蛛絲馬跡。陳漢坤很感恩,他的團隊和領袖帶領他們去尋找源頭,只是為著幫助別人,因為原本只需要報告醫管局就可以了。「碰巧我也很喜歡做這樣的工作,不會因為工作量突增就埋怨。我覺得都是經歷,沒試過不知道自己行不行,臨場的壓力令我想到如何用自己學到的東西幫助社會解決問題。」

科學家高舉造物主

很多人的印象中,讀科學的人通常會覺得與神有衝突,但陳漢坤以一個科學家的身份去肯定神的創造奇妙。「很有趣,我在讀博士時,就有學習微生物的進化這一科。微生物在遠古時候已經出現,其中一個內容是計算微生物的進化速度,所以我知道一隻微生物大概要用多少年的時間,才會進化到某一個層次。如果要說這麼多物種沒有一個造物主去創造,而是由一個偶然性的機率進化出這麼多種的生物,是解釋不通,真要計算,也不是人類歷史可以計算到的。」陳漢坤又分享,用科學的理論去想,也是這樣的結論更合理,但更深一層的意義是愛,神的愛,人的愛是很難用科學去解釋的,那種看不見的感動,就已經超過了科學可以解釋的範圍了。

 

(記者莫嵐報導)

國度1分鐘(55) – 興起當代拿細耳人

+按圖放大

興起當代拿細耳人

每當出現國難家危的時期,神就會興起一些「拿細耳人」,許下特別的願,在某段時間裡完全獻身給神,成就神的工作。

什麼是拿細耳人?

  1. 出處:民數記6章耶和華對摩西說:「你曉諭以色列人說:無論男女許了特別的願,就是拿細耳人的願〔拿細耳就是歸主的意思〕,要離俗歸耶和華。……在他一切離俗的日子是歸耶和華為聖。(民 6:1-2,8)
  2. 拿細耳希伯來原文:נָזִר nazir
    1. 分別出來,與弟兄迥別(創49:26)
    2. 聖潔
    3. 歸主

拿細耳人的要求和屬靈含義

要求 屬靈含義
無分階級、宗族、年齡、性別、學識 任何願意歸耶和華神為聖的人
禁戒酒與葡萄製品 不被除了神以外的任何事物掌控
不剪頭髮,許願時先剪頭髮,直到還願之日 歸神的憑據在他頭上
不可挨近死屍(包括親屬),或律法上定為不潔之物 為了順服神,立志過分別為聖的生活

三種拿細耳人 例子

三種拿細耳人 例子
1. 出於人的自由意志,自願分別為聖一段時間 保羅(徒 18:18)
2. 因著父母的許願,終生作拿細耳人 撒母耳(撒上1:11)
3. 神揀選的拿細耳人,生來就作拿細耳人 施洗約翰(路1:15)和參孫(士 13:4-5)

成為現代的拿細耳人

  1. 獻上自己為活祭
    • 所以弟兄們,我以神的慈悲勸你們,將身體獻上,當作活祭,是聖潔的,是神所喜悅的;你們如此事奉乃是理所當然的。不要效法這個世界,只要心意更新而變化,叫你們察驗何為神的善良、純全、可喜悅的旨意。(羅 12:1-2)
  2. 不要被轄制
    • 凡事我都可行,但不都有益處。凡事我都可行,但無論哪一件,我總不受它的轄制。(林前 6:12)
  3. 脫離現今世代的黑暗
    • 不要愛世界和世界上的事。人若愛世界,愛父的心就不在他裏面了。(約一 2:15)
  4. 持守聖潔
    • 在神我們的父面前,那清潔沒有玷污的虔誠,就是看顧在患難中的孤兒寡婦,並且保守自己不沾染世俗。(雅 1:27)
  5. 持續地分別為聖
    • 使你們無可指摘,誠實無偽,在這彎曲悖謬的世代作成神無瑕疵的兒女。你們顯在這世代中,好像明光照耀(腓2:15)
  6. 付上生命作見證
    • 弟兄勝過牠,是因羔羊的血和自己所見證的道。他們雖至於死,也不愛惜性命。(啟 12:11)

慕約翰(John Mulinde)牧師呼籲:

面對黑暗權勢的壓迫,妥協的誘惑,此刻的呼召是為神分別自己,徹底地把自己的生命獻給衪。衪會使我們逐漸脫離現今世代的黑暗,把我們帶到一個在衪裡面的,靠自己無法達到的位置。然後,祂會開始使用我們成為聖靈流通的器皿,賦予國度的權柄,使我們有能力影響社會,使聖經中的預言得以實現,就是極大的收割、極大的復與。

參考:《覺醒的呼聲The Wake-Up Call》- 慕約翰及鄧馬可(John Mulinde & Mark Daniel)著,以琳出版。

Proclaim兒童敬拜使團首度來港 興起時刻已到 聖靈要澆灌兒童

非洲烏干達神蹟中心大教堂的兒童及少年事工團隊—Proclaim(宣告)兒童及少年敬拜禱告使團(Proclaim Music Ministry)—於6月期間進行亞洲多國巡迴,香港是本次旅程的重心,他們舉行了多場敬拜聚會。使團領袖所羅門牧師(Solomon Nabeeta)表示,神正在興起香港的青少年及兒童,並深信兒童生命的重心應該是聖靈。
.所羅門牧師(Solomon Nabeeta)

Proclaim使團成立於2012年。使團的許多成員都來自烏干達的難民家庭,每一位都有精彩的經歷神的生命見證。過去兩年多,烏干達的神蹟中心大教堂正經歷復興,每晚由6時到凌晨4時都有聚會。當中2至3歲的小童已經開始經歷聖靈,到他們6至7歲時已經成為敬拜主領。當聖靈降臨在他們身上,他們就能勇敢地展現藝術和敬拜恩賜。所羅門說:「我們創作了超過200首原創又有恩膏的敬拜歌曲,觸動了許多人的心。這些兒童是敬拜領袖,不是表演者。大部分歌曲都來自他們屬靈的經歷,他們經歷了神,神賜予他們歌曲。」

宣告香港的青少年要服事亞洲

所羅門相信,很多關於香港的預言將要成就,神要造訪香港,帶來復興。神差他們到亞洲,第一站及大部分的聚會都在香港,他們還到訪亞洲幾個國家,包括新加坡、台灣、馬來西亞及菲律賓。在聚會中,Proclaim兒童敬拜者團隊帶領敬拜,分賜恩膏,接觸年青人,鼓勵他們出去服事整個亞洲。「香港不單是亞洲的商業大都會,是眾多亞洲國家的中心,更是差派宣教士的地方,是福音的出口。」所羅門引用使徒行傳二章的預言說:「神要使用香港的年青人,釋放一波醫治宣教的復興浪潮。他們對宣教火熱、被聖靈充滿、勇敢地向列國宣講基督。我們相信神要在香港差派人出去,得著整個亞洲。」他指出,神要差派年青人出去,他們將會發預言、講道、行使出聖靈的大能。

.Proclaim兒童帶領敬拜

所羅門又分享,Proclaim使團帶同一個可聽、可見的、相關的宣告來到香港。「可聽是來自我們的聲音;可見是因為我們每位兒童生命的改變、精彩的見證是福音的明證;相關是出於我們相信神揀選了香港!香港興起的時候到了!」使團盼望在香港的一系列聚會中,透過禱告、見證、預言和分賜恩膏,服事兒童及青少年。他們特別希望分賜一份「父親的心轉向兒女、兒女的心轉向父親」的恩膏給香港的下一代。所羅門提到使團中有一位9 歲的女孩,她的父母本要離婚。當聖靈充滿她,她就聚集家人,向他們發預言,在聖靈的同在中,父母飲泣復和。「神已預定必須有兩代的合一來傳遞祝福。」所羅門明白年輕人有力量和熱情。父母雖有有異象,並且經歷過年青人所經過的,可以提點他們,卻不一定有那份再做一次的力量。當上一代的異象和下一代的力量能夠融合,將會使神的國降臨。

讓聖靈成為兒童生命的重心

所羅門認為,兒童事工的重心應該是讓兒童經歷聖靈。他指出,仇敵聚焦攻擊幾歲的兒童。現在很多的卡通片都有偶像或巫術敬拜的圖象,仇敵自小就向兒童灌輸邪惡的心思,以致少年人對暴力、邪惡和不法的慾望已習以為常。「然而,神總是比仇敵快一步,祂已經應許聖靈要澆灌兒童和少年,而這預言正在加速成就,就如我們看到許多針對以色列和中東的預言正在我們眼前成就一樣。」

.Proclaim 到香港海灘敬拜

所羅門又指出,烏干達的孩子與香港的孩子一樣面對的學習壓力都很大,但他們發現,讓兒童更多經歷聖靈充滿,能幫助他們在學習上也能在更短時間完成更多,明白更多。「當聖靈給他們能力,與他們同工,提升他們,他們的壓力會減少,能夠集中精神。」Proclaim使團的兒童即使在上學的時候,仍然為神火熱。他們上學前讀聖經和禱告,午餐時一起團契,放學後一同聚會,老師也參與其中。所羅門說:「神正在迫切地興起兒童。」最後,所羅門對如何教養孩童作出了以下總結:「不要將孩子抽離聖靈的同在,要帶領他們進入聖靈中。當聖靈成為他們生命的中心,他們會更好地參與身邊的事物。不要本末倒置,將課業、活動、遊戲機、運動和玩樂佔據他們生命的中心。」

.香港的家長擁抱非洲的孩子

 

.Proclaim兒童為香港下一代祝福。

(記者林暐皓報導)

611「網絡會議」首移師大馬遇變天 教會領受「榮耀教會」恩膏

5月17-19日,香港611靈糧堂為分堂及門徒教會主辦的「網絡會議」(下稱『網絡』),首次從香港移師至吉隆坡,恰巧遇上馬來西亞執政黨執政61年來,第1次變天的關鍵時刻,會議向來自15個國家地區、57間教會,共超過480位教牧同工、領袖及弟兄姊妹,傳遞了「榮耀教會」的異象和恩膏。

主任牧師張恩年及其團隊,透過解釋瑪拉基書,指出當年以色列人背棄了利未之約﹑列祖之約和夫妻盟約,導致咒詛重重。其根源在於當代的祭司藐視神,容許百姓以殘疾和瘸腿的牲畜為祭獻給神,自己也如此行,大大羞辱神,神因此沉默了四百年。張恩年帶領全場牧者同工,檢視自己的生命,並向神認罪,承認沒有把神的榮耀和能力活出來,求神改變,重新委身跟從神,求神復興教會。

他指出,耶穌要建立的是榮耀的教會,將萬有服在祂的腳下(弗1:22)。「榮耀教會」有三個特點:其一、教會要作萬有之首,帶領萬有歸向神,順服神。其二、一個新人:外邦人和猶太人成為基督的身體,好像夫妻的合一。其三、基督的新婦:基督愛教會,為教會捨己,使教會成為榮耀的教會。他又強調,當牧者的心轉向神,神接著就差遣以利亞,使兩代的心互相轉向,家庭就會轉化。今日很多神的僕人都流失下一代,兩代不和,遍地就出現咒詛;而打破咒詛的方式就是兩代復和。他們呼籲眾教會要一起來打這場仗。

見證:鐵漢子變柔情父親 兩代復和觸動人心

GA611靈糧堂副主任牧師邢志中,今天是一位柔情的父親,很難想像,他過去對女兒很暴怒,甚至以為打者愛也。Hanna是家中的長女,自小是一個活躍、善於表達的孩子,但因為爸爸很嚴厲,對她期望又很高,她在家會封閉自己,不跟父母分享。她不能穿短褲、沒袖子的衣服,如果沒達到要求,爸爸就會怒打她。

邢分享他的成長背景,他是家中長子,爸爸來自中國北方,當過軍人,脾氣暴躁,嚴格認真,對他的功課有高要求。但小時好玩,常惹爸爸生氣,也常被毒打,不單身體疼痛,心裡也充滿恐慌。但男人有淚不輕流,他不斷用意志力壓制情緒,以為這樣可以好過一點,沒想到變成感情阻塞,不懂得表達感覺。他坦誠自己不懂表達愛,他越想愛女兒就越著急和衝動,甚至用手打她,以為這就是愛,卻不知傷害了女兒。2004年,他和夫妻一家五口到香港母堂安息3個月。當時,牧師為他們做深度醫治釋放,讓他開始感受到天父的大愛。

Hanna又分享,父親節時,他們一家在餐廳慶祝,媽媽建議要向爸爸感恩。她只能說一兩句話,就開始哭泣,爸爸當時就擁抱她,兩父女擁在一起痛哭,神的醫治就臨到他們。她又感恩有媽媽作她和爸爸的橋梁,常鼓勵她跟爸爸分享,也教導她傾聽爸爸的心。

2014年,邢牧師在一個特會中被神醫治了他的創傷。講員要大家寫一封信給爸爸,於是他就寫了內心的話,這封信讓他大得醫治。回到家後,他為自己給女兒帶來的傷害道歉,求女兒原諒,彼此擁抱哭泣,父女的關係終於在愛中修復了。

(新聞稿由主辦單位提供)

【Kingdom LIFE】藝術家放下自我 為神興起發光

不知你對藝術家的印象如何,是否覺得他們離經叛道難以捉摸?「其實藝術家是一群渴望被理解接納的人。」沙畫藝術家馬仔(馬穎章)說。今期Kingdom Life 採訪了馬仔及演員June(林兆霞),他們如何被神呼召在藝術領域為神得著這個群體。

.馬仔的沙畫作品

藝術領域服事團隊

馬仔過去一直從事沙畫及藝術有關工作,直到2016年在一個職場轉化特會中,神呼召他起來為藝術山頭贏回土地,並帶領他到一間非牟利機構成為駐場藝術牧者。藝術牧者的工作,就是牧養藝術家,幫助他們在藝術領域找回命定。藝術家工作時間飄忽,觸覺敏銳,情感細膩,甚至非常自我,在信仰,教會及信徒這三角型的關係中,未必懂得如何平衡和遷就。「聽牧師講以前與我相處的事,他也覺得我很有性格,不易相處的。因為我也是一個藝術家,也是性情中人。既然我是過來人,我明白與藝術家溝通,是源於什麼基礎及方式。神讓我在前半生先處理自己與神的關係,然後讓我成為藝術家與信仰相遇的橋樑。」

馬仔曾帶一位音樂家去教會,這位音樂家之前是不喜歡教會的,因為他覺得教會的音樂很差。「我嘗試告訴他,其實神很愛你,很想你用不同的方式敬拜祂,所以你可以用自己的音樂敬拜神的。」經過幾次的交流,他願意繼續去教會,因為他感覺到教會對他的接納。

June是一名演員,同時與馬仔在同一團隊中從事行政工作。June在2015年拍的一部電影中扮演流浪的婦人,一星期後巧遇一位朋友正要去探訪露宿者。「我聽到之後腦中好像微波爐一樣『叮』一聲,就立刻加入他們一起探訪。之後他們就邀請我去教會,所以很暢順地,我就信主了。」2016年,June偶然重遇馬仔,當時他正在現時的機構中開荒,正正也欠缺一名行政員工,就是這樣,June加入了團隊,並且在馬仔初信栽培的牧養下快速成長。June形容,這是她在信仰裡的一個轉折點,神感動她配合團隊在藝術範疇做職場轉化的工作。

.《春嬌救志明》劇照(左:June)

表演散播福音種子

「有時我會想,我是一名演員,如何在一些重要的場合,去事奉神或者愛別人?然後我想到,可以與別人的生命直接接觸的,我最拿手就是演戲了。」於是June想到用表演去接觸小朋友或街坊。「可能日後有其他人向他們傳福音,而我們所做的就是其中一個點,當他們以後將所有點連起來,就會成為一條路帶領他們回到神的家。」最近June在參與一個與音樂有關的藝術項目,源於她有一個基督徒朋友是吹長笛的,他一直有在網上做直播。June發現他直播中演奏的音樂能夠安撫人的心靈。June很想與他合作,就嘗試以唱歌形式加入朋友的直播。June後來收到的反應都很正面,很多朋友都覺得這種的合作很好。偶然他們也會在直播中播放詩歌,她認為如同撒種一樣,期待神將有一天使它們發芽。

.June聖誕互動故事劇場《熊出沒主意》

而近期最令June深刻的一次表演服事,是在去年機構的聖誕活動。當時她既要負責行政工作,又要負責一個獨角話劇表演。因著行政工作實在太忙碌,臨近聖誕那段時間,她差不多通宵幾個夜晚趕工,而話劇劇本卻一直抽不出時間完成。最後在表演開始的前一晚,June已經筋疲力竭,但她深知這是神想她去做的表演,咬緊牙關用一個通宵的夜晚很高效率地排好整部劇。第二天的表演,小朋友和街坊的反應都很好。「我最記得表演結束後,有一位小妹妹本來一直很安靜地看話劇的,竟然突然抱著我的腿,對我說:『我想和你做朋友。』那一刻,我覺得所有的辛苦都值得了,眼淚忍不住湧出來。」

用藝術進入不同社群

.馬仔沙畫表演

神也透過沙畫,不斷擴張馬仔的服事邊界。當他第一次倒沙落燈箱時,神就說話,其實你也是一粒沙。人不喜歡沙塵,落到身上都想拍走,但神說祂喜歡,因為是祂創造的。「不要小看幾粒微小的沙塵,當它們堆積一起,有光就有變化,很美麗的圖畫就可以創造出來。」對馬仔來說,以前從沒有想過可以進入精神病院教精神病康復者畫沙畫。「我覺得很奇妙,畫畫可以去到醫院、監獄甚至肢體殘障社區等,那裡的人全部都是社會看來不美麗,殘缺的人。這又令我想起沙,因為沙也是石頭經歷過無數磨蝕及粉碎才變成。所以神也愛那些殘缺的人,神都愛的我們就要去服事。我發現自己在服事過程中也被建立和鼓勵,這才是我最大的得著。」

(記者莫嵐報導)

為祢榮耀而戰 生命樂曲震撼世代

611靈糧堂於4月13-14日在香港文化中心露天廣場舉行「為祢榮耀而戰」戶外敬拜音樂會。是次音樂會以「帶下屬天文化  用愛震撼世代」為主題,樂團由一群生命曾經歴破碎的年輕人組成,他們都因著遇見神而生命改變,再次站起來追尋夢想,立志透過敬拜音樂榮耀神。三場音樂會,台上台下合共六千人次參與。

音樂會以水鼓展開序幕,隨後舞者表演「幻彩詠軍裝」,與背後維港的「幻彩詠香港」同步演出。接著兩位鼓手對打,引入主打歌曲《為祢榮耀而戰》及《God is》、《愛,震撼世代》等歌曲,台上台下全場舞動,高舉主名。舞台附近還設有青年藝術市集,展示年輕人設計的皮革、花藝及創意藝術作品,並為參加者即席素描人像畫以及其他攤位遊戲,與眾同樂。

青年大軍的區牧長Debby向觀眾分享見證,因著神的愛,她能饒恕曾以暴力對待她和母親的父親,且恢復關係,今日她期待將神的愛帶給年輕人,興起成為屬神的青年大軍。敬拜主領劉耀基分享,他本來沒有音樂天分,但認識神後,兩週內學曉懂如何彈結他,神更給他作曲填詞的恩賜,至今已寫了逾五十首歌。另一位敬拜主領Mark坦言,過去他被自卑、情慾所捆綁,但神卻釋放他,讓他脫離罪和癮癖得自由,更賜他幸福婚姻。他的夢想就是對這世代說,耶穌可以轉化年輕生命。

(資料由主辦單位提供)

【Kingdom LIFE】航空網絡覆蓋世界 成就守望連結

在很多人眼中,航空業是一個夢想行業,多少人夢想著有一天能衝上雲霄,傲遊天際。而神也在航空業中使用一群立志服事祂的基督徒,去成就一些超越距離限制的奇妙事情。今期Kingdom Life就訪問了來自香港航空業基督徒聯盟(HKACU)的機師Joel(李漢傑)、空中服務員Eddie(鄔吉倫)及後勤人員Villa(蕭文綺),見證神如何在香港航空業開始轉化的工作,並賜下共同守望的連結。

點燃行內的復興之火

Eddie分享,數年前的一個夜晚,神透過夢境向他揭示地獄的真實,於是他開始每晚花1個多小時跪在神面前為未信者祈禱。「我記得很清楚,有一晚聖靈在祈禱中對我說,你一個人是完成不了整個航空業的復興計劃,你要改變禱告方式,連結更多行內基督徒一起禱告。」於是在2013年,Eddie與幾位航空業的基督徒成立了禱告小組。「我們領受小組要開始每週禱告會,從2013年5月直到今日,禱告會已經進行了230多次。每個星期都有一位弟兄姊妹預備禱文及祈禱事項,非常奇妙地,在這230多個星期中,我們沒有一個星期停止發放禱文。我相信,這不是人能堅持的,唯有神帶領。」直到今日,聯盟已經有300多位基督徒參與其中了。

除了禱告會,聯盟每年都在國泰城舉辦2-3次的福音聚會,除了香港人,當中更有很多不同國籍的同事參與。在2016年11月的一次福音聚會中,聯盟的50位義工中有35位可以出席。Eddie形容,這可以說是一個神蹟,因為航空業的工作都是輪班的,有些人甚至是從外國趕回來參與。當日參與聚會的人中,有約20位同事及家人來到台前接受耶穌。

行李牌宣告神的平安

在尋求如何認識更多行內基督徒時,Eddie有很強烈的感動,神想將祂的話語釋放在行業當中,讓人看到真理的重要。經過8個月的印證,他們領受要製作有神話語及圖畫的行李牌。「當時我一直拿著筆和紙不斷畫,但一直都沒有靈感,直到神將一個異象放在我心裡,我照著畫出來,後來就發現那些圖畫與諾亞方舟很有關聯,圖畫中出現了星星,彩虹等元素。神過去使用諾亞方舟救贖了人類,而現在神是使用無數的飛機,透過航空業的優勢將福音發放世界各地。

在派發行李牌的那段時間,也正正是馬航事件發生不久,很多人甚至是航空業的工作人員都對飛行失去信心,心裡感到不平安。Villa形容,這些行李牌就是一個個的Gospel Tag(福音牌),將神的平安發放出去。「Gospel Tag這個意念,是想讓大家知道耶穌是賜平安的神,是我們的保護者,只有神能除去他們心中的不安。」而很多未信的同事收到行李牌後,都主動邀請他們為自己代禱,神就透過他們的祈禱向未信的同事釋放平安,也有同事在其中信主了。也是透過發放行李牌,Eddie認識了機長Joel。現在,Joel已經是聯盟中的核心成員了。

.Gospel Tag(福音行李牌)

空中的祈禱守望

Joel是香港人的民航機師,在10多年前,透過神的奇妙帶領,他毅然決然辭職到澳洲受訓,回港實現了衝上雲霄的飛行夢。因此,Joel很渴望抓緊機會在行業裡見證神。「我有一個夢想,將來在每次起飛之前都能與基督徒同事一起祈禱,祝福飛機及每個旅客。當飛過不同空域時,也可以祝福那些國家及地方,與不同國家的宣教士及教會連結。之後我認識了Villa及Eddie,加入了HKACU,就很清楚這是神為我預備的地方。」Vila也分享到,團隊在之前的禱告中就領受異象—— 飛機要成為流動的禱告祭壇。飛機有不同航線,就好像連成一張網,我們想推動飛機上為乘客禱告,也為空中經過的國家禱告,從上空去守望這個網絡,就如同彼得網魚一樣,神使我們可以得人如得魚。

東南西北的連結

在尋求聯盟的未來方向時,神有一天告訴Eddie,他將會與一位美國航空的基督徒聯絡。而3天後,有位弟兄就告訴Eddie,他認識了一位來自美國航空的姊妹,她非常想買那些行李牌。「這位姊妹當時住在費城,神奇妙地安排我坐一班機到了紐約與她見面。透過我分享關於我們的聯盟還有派發行李牌的行動,我們就成功與美國航空的基督徒小組結連了。」而在不久前,一位在悉尼成立航空基督徒聯盟的弟兄也與Eddie分享了他們的狀況,而Eddie也因工作緣故得以到悉尼參與他們的成員會議,並贈送了一些行李牌鼓勵他們。同樣,另外有一位其他國家的行內姊妹向他們購買了60個行李牌。就是這樣,神透過這些行李牌讓HKACU與其他國家的3家航空公司的基督徒聯盟結連。我問神,為何是這3家公司結連呢?一位姊妹就提醒我,這3家公司再加上他們,正好在東南西北四個方位。神親自將我們聯繫一起,正好像印證了我們異象一樣,要建立屬靈的網絡覆蓋及守望世界。

.HKACU成員Joel, Villa及Eddie

(記者莫嵐報道)

以色列電影《一個新靈》題材敏感 見證耶穌 但惹猶太人批評

一套關於耶穌基督信仰的電影《一個新靈》(A New Spirit),在以色列各大電影院上映,最受歡迎的新聞節目也花了13分鐘介紹該電影。但因為該片牽涉對耶穌的信仰,就遭到特別多的批評。

導演Doron Eran表示:「人們說電影很精彩,但對猶太人卻是很大問題。他們會說我是基督徒,背棄了猶太人的身分。當我跟他們說耶穌也是猶太人,他們不喜歡。」

故事記述當地貧窮小鎮幫派成員達姆卡尼(Yacov Damkani)的真人故事。他在70年代逃亡到美國,接受了耶穌作救主,其後回到以色列的街頭傳福音直到今天,特別是向極端正統猶太人傳福音。

Eran亦因著達姆卡尼而認識耶穌,才知道耶穌是個徹頭徹尾的猶太人。「以前以為耶穌是基督徒,卻不知道他是猶太人。」

雖然面對批評,但Eran積極地計劃未來,深深相信電影是改變人最有效的媒介,認為以色列需要多十套關於耶穌的電影。「只要看過這部電影的人,就有機會從完全不一樣的角度看待這件事。」他認為只要引起人反思就足夠。

(來源:茂滋以色列報告,2018年2月號,Vasco Lam編譯報道)

禱告:禱告更多猶太人認識耶穌是猶太人,也是彌賽亞。

[國度觀點] 真實活現「一個新人」的生命

雅各書說,聽道卻不行道,就是自欺。以色列迦密山堂會(Kehilat HaCarmel)兩位創辦人是最早傳揚「一個新人」的先鋒,不僅言教,更將自己置身於這真理裡,將生死置身事外。雖然大衛.戴維斯牧師已於2017年安息主懷,但因著信,留下以利亞傳承給下一代的生命傳奇。

大衛的遺孀凱倫(Karen)於2月初來港,在一場公開聚會上表示,迦密山堂會所在之處危機四伏,她指出迦密山以北25里有一個獲伊朗資助的恐怖組織。不料,聚會過後一星期,伊朗無人飛機入侵以色列領空,以色列將之擊落,使以色列北部與敍利亞邊境局勢突然緊張。同日,以色列派空軍攻擊敍利亞境內的伊朗軍事據點。憂患多年未止,一直忠心守住迦密山,絕不簡單。

根據戴維斯牧師的自傳《通往迦密山之路》(香港國度出版),當年夫婦領受在以色列服侍的呼召,就離開生活舒適的紐約,憑信心遷居以色列。他們看出迦密山的屬靈地位,在地理上是兵家必爭之地,在屬靈上是「祭司村」,於是開始在迦密山上用敬拜和策略性的代禱服侍神。在長達十年的炮火衝突時期,他們只能抓住神的應許,而不是防空洞。

「一個新人」是指猶太人和外邦人在基督裡二合為一,保羅在以弗所書裡的教導。有趣的是,戴維斯是外邦人,而凱倫是猶太人,兩人在婚姻裡的結合象徵「一個新人」。在真理實踐上,多年以來,他們一直環繞著「一個新人」而發展事工。他們建立了融合猶太人和外邦人的教會,開創了以色列教會的先河。在他們的聚會裡,經常輪流用不同語言敬拜讚美,展現不同民族在主裡的合一。教會也有幫助猶太人、阿拉伯人和其他外邦人戒毒的宿舍服務。

伊朗和敵國誓言摧毀以色列,在四面楚歌之時,我們外邦信徒不免會因為太關切以色列,而忽略了其他民族。阿拉伯人先祖以實瑪利和猶太人先祖以撒,都是亞伯拉罕的後裔,聖經對二人的後代都有應許。戴維斯夫婦的生命見證鼓勵我們,真實活現「一個新人」這真理,必須將自己置身於真理裡,付代價,奮勇爭戰,真實關愛猶太人、阿拉伯人和其他民族。

彌賽亞猶太人中心被騷擾 反造就見證耶穌機會

根據中東關注組(MEC)資訊,以色列南部城鎮底摩拿(Dimona)一個彌賽亞猶太人的聚會中心繼上年5月後,今年1月又被極端正統派猶太人騷擾。該中心在1月初重開後兩星期,又有極端正統派猶太人來示威抗議。

中心負責人,別是巴市「耶穌產業教會」長老諾斯特(Albert Knoester)說:「我們差點被人投擲的石頭撃中!」他們的房屋損毀、門窗被打碎,兩位小女孩心靈受創。

可是,諾斯特說:「這件事令其他市民關心我們,邀請我們談話。不少市民替我們不值。我們至少有6次機會向拉比解釋為什麼我們相信耶穌是彌賽亞。」一位拉比在報紙上寫道:「我們打算逼令他們沉默,但那個女人(諾斯特的妻子)說個不停!」

當地媒體認定聚會中心是為宣教而設,於是作出虛假的報導,包括:指控他們賄賂人改信基督教,誹謗他們以送出一輛汽車誘使人改信,把特別粉末放進咖啡裡去將猶太人變成基督徒,強迫人改信等等。諾斯特說:「由於他們無法找到任何把柄指控我們,於是改以謊言、編造事實和勒索來攻擊我們。他們更在廣告牌上登大字報,警告人們注意並保護他們的孩子免受我們的傷害。」

諾斯特跟猶太拉比會面後決定暫時關閉中心。

(來源:Morning Star News,2018年1月26日,Vasco Lam編譯報道)

禱告:以色列的彌賽亞猶太人在壓迫中堅強站立。

職場信徒被呼召作宣教士 教會須裝備及賦權

香港教會更新運動及職場轉化學院於1月15下午舉辦「怎樣裝備與賦權職場信徒」教牧講座中,邀請保羅史蒂文斯博士(R. Paul Stevens分享如何幫助牧者支援與裝備職場信徒實踐信仰。

現年80歲的史蒂文斯服事主超過55年,從牧養會眾的經驗中,他總結了以下四點發現:一,耶穌是教會的頭;二,所有教會會眾都被呼召在教會及世界裡服事;三,神呼召全體的會眾,不只是呼召牧師、宣教士;四,神的子民的服事地點在世界之中,要充滿萬有(弗4:10)。他簡述以弗所書的脈絡,保羅在一至三章指出信徒在主內的身份,四至六章就教導信徒如何在世界活出呼召。史蒂文斯說:「基督徒不是『去』教會,我們就是教會。教會具有聚合與分散的功能,神在每周一早上差派宣教士去職場,是專職宣教士不能到的公司。」因此,他認為,每間教會在地圖上的據點應是工作場所,不是居住的區域。

史蒂文斯提出教會應該是一個有機體,多於是一個組織。教會是一個身體,肢體間互相依靠(林前12)。身體的整體效果應大於各部分的總和,在多元中合一。他說:「現在的領袖訓練把人倒模成同一個模樣,這樣的訓練不能有效地裝備肢體。」他之後透過身體四個系統比喻教會如何服事職場。

首先,史蒂文斯提到神經系統。它結連身體所有部分,所以教會每個肢體都須要直接與耶穌相連,被耶穌領導。可是,當教會組織化的時候,會眾只把問題反映給長老,期待他們作決定,而不是直接尋求神。因此,教會要發掘神放置人心中的熱情,明白神的主權安排子民在不同的職場服事,教會肢體的恩賜配搭也是神的計劃。他笑言:「教會應在星期一至五寫上『教會在職場,不在這裡』!

第二個系統是消化系統。史蒂文斯引導與會者反思:我們在餵什麼給教會?他指出教會應教導職場的呼召和神學。服事神不單單在教會中,也是在工作中。他提議,教會應每週邀請職場信徒講道或分享工作見證,用職場的用語溝通。教會須要給予肢體召命辨別和輔導。

第三個系統是循環系統。正如身體靠血液作循環,教會的循環系統就是文化。文化由象徵符號和物品組成,在符號背後就是價值觀和信念。史蒂文斯建議,教會要多用職場的象徵符號,訪問信徒在世界的工作、信仰和挑戰,也必須為他們禱告,慢慢地改變教會文化。

最後,史蒂文斯提及骨骼肌肉系統,指出教會和家庭如何支撐職場的關係。他建議教會應建立行業支持和禱告小組,又要精簡架構讓人在世界和家庭中服事。教會要認同工作是神的禮物和召命。「沒有任何場所黑暗到基督徒不能服事,職業也沒有高低之分。」他總結。

講座下半部分,史蒂文斯談到「裝備職場信徒的挑戰」。他提到商業和職場長期被教會視為不屬靈,背後包括歷史、制度、神學、會眾及靈性等因素。歷史上,受希臘思想影響,靈性哲學為最高尚,勞力最低下。中世紀時代,修士、牧師和宣教士被認為比職場信徒更屬靈,馬丁路德亦認為生意和公義不能並存。制度上,忙碌的牧者不了解職場困難。教會亦多著重宣教士,忽略職場。史蒂文斯反問:「為何不為職場肢體禱告呢?」神學亦瀰漫著一種「聖職人員才有特殊呼召」的迷思,但其實所有人都是「被呼召」的。會眾之間也不明白其他人在職場做什麼,沒有為大家的服事代禱。最後在靈性方面,世界會認為宗教只關乎個人精神層面,與日常生活關係不大。

要賦權職場信徒,史蒂文斯提出要停止用「平信徒」和「聖職人員」兩詞去區分服事神的人。他指出初代教會有領袖,但職銜永不高於教會整體。他說:「教會沒有平信徒,每個人都是神職人員。」他建議領袖可到肢體的工作場所探望他們,聆聽他們的問題,確認他們的生活是神的事工。再者,教會的講台應談及職場問題和神學,又要為職場禱告,差派人出去服事神的國度。

 

(記者林暐皓報道)

【Kingdom LIFE】裝備青年大軍進入演藝界別

如何在職場中活出天國文化?基督徒可以在演藝界別發揮屬神的影響力嗎?今期Kingdom Life採訪了「新生命動力協會」會長梁鴻華(Tony)及其課程學員招子揚(子揚),他們透過建立團契,設立培訓課程等方式,牧養有志在演藝行業發展的邊緣和弱勢青年,期望能「落地」職場,發揮天國文化影響力。

瀕臨破產下成立團契

Tony本身從事電影業工作,早在20年前,Tony就對台灣的共生社區非常感興趣,並且一直期望在香港建立一個活出天國文化的共生社區。直到2016年,Tony的經濟狀況很差,面臨破產。原來神一直感動他成立團契,牧養一群破碎的年青人。但之前Tony認為自己不可能站在講台,遲遲不敢去做。直到瀕臨破產邊緣,Tony反而把心一橫,決定開始這個「新生命動力」團契。「既然到這個地步,已經沒有什麼可失去,所以我覺得一定要完成神一直想我去做的事。」團契成立了幾個月後,就運作不下去,因為已經拖欠房租3個月以上。面對破產,Tony態度從容,但最放心不下的是團契牧養的那群年青人,他嘗試向東九教牧的一位牧者尋求幫助。「我可以破產,可以什麼都沒有,我知道自己有能力賺回來。但是我不能撇下這班年青人的生命,團契成立了,他們信耶穌了,照顧他們是我當做的事。」

.新生命動力團契合照

一個月的租金供應

那位牧者答應下一個星期來講道後再與Tony商量。而當日,Tony接到房東通知,要求他在第二天中午12點前最少交一個月租。如果他做不到,必須馬上搬走。這時候,神蹟發生了!牧者來團契分享信息後宣佈,他們會安排幾位牧者來照顧這個團契的年青人,繼續尋求神的帶領。「那個時候我的心情很複雜,如果交不了房租,還能有明天嗎?」其實當時Tony有輛曾用於拍戲的「老爺車」待出售,之前Tony刊登報紙一段時間,都沒有回應。但那天他剛坐下與牧者開會,就接到了電話,有人想買他的車,而且現在就在樓下。Tony分身不暇,就由他的太太到樓下與買主見面。會議在6點結束後,Tony馬上衝到樓下,見到買主一家人正在等他出現。買主的兒子一直勸爸爸不要買,但他卻立刻決定要買下那輛車。第二天,他們就辦理過戶手續,而賣車的錢剛好是一個月的租金!

後來那個爸爸解釋,他是做地盤工程的,需要一輛車在地盤範圍內用,車殘舊和費油問題不大,最重要的是車身要大,冷氣系統好,所以Tony的車完全符合他的所有條件。之後,團契就繼續有下一個星期,再下一個星期,直到今天。「這個神蹟告訴我,神定意要建立一群這樣的人,他們現在看來是不及格的,沒有聖經知識,屬靈生命很幼嫩,甚至未能被神裝備去事奉。但我知道神有祂的方法,祂想我陪著他們,慢慢去建立他們的生命,直到適合的時候,就裝備差派他們出去作祂的工。」

徒園計劃

團契成立了兩年,已經匯聚一群投身電影行業的年青人穩定參與。神就在這時感動Tony去實行「徒園計劃」。「我們越往前行越知道這計劃的龐大,我們沒有足夠資金及支援,如果用理智去想,應該會越來越沒有信心,但我的信心卻在不斷增長,我深信,神插手的事,是沒有不成的。」20多年前的領受,現在神容讓它透過Tony手所作的在香港實行。Tony希望在香港構建一個不同類型的共生社區,有著天國的文化和生活模式,可以活出神所預備的豐盛生命。「徒園計劃」3月開始招生,期望匯聚100多位有興趣投身演藝及電影行業的基督徒學生,參與一年的幕前幕後課程,並且必須參與團契的牧養。「我們需要明白自己在打一場什麼樣的仗,理念要相通。這群學生日後畢業,可以帶著天國的文化和看法去影響演藝界別,一點點去改變或者修正原本不屬神心意的文化。」

.在導師帶領下,學員於拍攝現場學習場記工作

學員的生命改變

子揚是之前參與演藝課程的學員之一,他成長於破碎的家庭,媽媽是2010年發生的馬尼拉人質事件中的生還者易小玲,家庭經歷的巨大事故,令子揚變得非常反叛,初來上堂時完全沒有反應,不說話也不合作。因著參加團契,子揚慢慢被改變,開始願意與人溝通分享。「我在團契中感受到愛,是梁生(Tony)的牧養令我開始改變。那段時間媽媽發生的事故令我承受著巨大的壓力。回到團契,就好像離開了香港的繁忙生活一樣,令我心裡的壓力得到舒緩,放鬆下來,內心得到平靜。」

子揚本身對演藝行業興趣不大,在Tony舉辦的一個微電影的項目中,他抱著嘗試的心態去參與機器組,就發現攝影很有趣,於是決心投身電影業的幕後工作。「目前我想做好影相及拍攝,雖然我的夢想還在摸索中,但比起所有工作,我是不會離開電影行業的,因為我覺得這一行太豐富了!過去我是一個迷失的人,但現在有穩定工作和收入,有自己目標。以前我的家人和學校都不看好我,覺得我沒有用。但現在,家人以我為榮,是神透過這個團契改變了我,令我成熟長大,甚至可以去照顧別人。」

 

(記者莫嵐報道)

.舞台劇《變心》劇照

先知性長老使徒會議:2018年是「穿越未來的門戶」的一年

「先知性長老使徒會議」(Apostolic Council of Prophetic Elders)及全球先知協會(Global Prophetic Consultation)於2017年11月聚集,一起分享從神領受關於2018年的話語,經翟辛蒂(Cindy Jacobs)整理內容後向外界發表。

與會者領受5778年是「穿越未來的門戶」的一年,要抓住一些過往未曾把握的機會。要作好預備,尋求神今年希望我們完成的事情,特別是我們的夢想。一方面要向神完全降服,另一方面,要拒絕讓仇敵繼續壓制我們,因此要起來宣告。

「忽然」及「加速」

他們感到神正在帶領我們進入一個「忽然」及「加速」的季節。很多事情可以在一天之間完全不一樣,好像救恩隨著耶穌降生突然來到,以色列因著摩西的出現突然得自由。這些「忽然」出現的事會帶給我們盼望。再者,在這個季節,財富、祝福及豐盛都要「加速」來到,我們要用信心與所聽見的道調和,深信神要大大賜福我們。神要使我們倍增。

道德革命

演藝界許多人將會開始明白聖經的價值觀,一場道德革命正在發生。然而,我們必須同時向千禧世代傳福音,傳遞屬神的世界觀,否則十年之後,今天在七山開展的工作將白費。神要我們接觸千禧世代,並為他們禱告。

一個世界性的復興,屬靈大覺醒已經開始,並逐漸在各層面彰顯出來。這次覺醒將會融合福音及改革,許多國家都會轉變。

以賽亞書十九章的大道

神正在預備「從埃及通往亞述的大道」,伊朗及阿拉伯國家正在改變。列國要與以色列連結。亞洲的基督徒,特別是華人,對於以賽亞書十九章的大道非常重要,越來越多人到當地禱告。

財富大轉移

神要賜下營商的機會給貧窮人,我們可以透過專長賺取所需要的金錢,而不會被忙碌壓垮。我們會看到並抓住得財的機會。

向金正恩發出警告

神說:「我正在震動世上邪惡的獨裁者。」若金正恩繼續心硬,拒絕轉向神,他掌權的日子將要過去。若金正恩願意改變,可以脫離毀滅。神要保護北韓,與南韓締造和平。

「放大」和「發光」

神要放大我們的聲音,以全新的方式,用有愛心的聲音向人發預言、釋放新策略。祂又會叫我們發光,提升並恩膏那些商業領袖和轉變文化的人。

完整內容請參閱國際代禱將領(Generals International)之網站。

(來源:Generals International,2018年1月9日,Vasco Lam編譯報道)

禱告:求神指引我們在2018年與祂同工。

【Kingdom LIFE】從師生變同事 十載同行信仰路

從記者到老師,從壞學生到神學生,李德慰老師與學生阿勇在亦師亦友的關係中同行10年,一起走過高山低谷。今期 Kingdom LIFE與大家走進校園,一同傾聽這對師生在同行裡如何經歷神在各自生命以及校園中的轉化。

「看見」的重要

 李德慰老師與阿勇的「相遇」是由一個祈禱開始的。李以前是一名記者,神呼召成為老師後,在工作上遇到不少難題,有一次他向神祈禱:「神啊,我想做一些有意義的事。」之後他行出辦公室,經過自修房時看見阿勇和他的同學坐在裡面。李覺得很好奇,於是走過去與他們打招呼。阿勇竟然主動和他聊起信仰:「老師,你為什麼會信耶穌?」於是,他們開始聊起信仰話題,建立起真實的關係。「在這種機緣巧合下,我就帶了他和其他同學回教會。就是這樣,開始了與阿勇的同行,至今有10年了。」

透過這次相遇,李意識到,看見很重要。很多時候人太忙就會看不見,與阿勇的相遇就是神教給他的一個功課。「『你想作我的工,就出去行下吧﹗你在學生群中多些走動,你見到就會做,不用我再提醒你。』這是神在祈禱中對我說的話。當我看見阿勇坐在自修房溫書,就如同摩西看見荊棘著火一樣,怎麼可以不走近去了解?當一走近,就會明白神有工作給我去作。我們不要讓自己趕『死線』,就會看見神的工作。

故事的另一主角阿勇形容,李老師一向有為他們補習,陪他們溫書到很晚。所以,當時阿勇心裡會有疑問,為何這位老師會願意留下來陪他們,因為學校放學之後是沒有人的,很少有老師像他一樣繼續留下。於是阿勇就好奇問他是否有信仰,信的是什麼。是李的生命令他對信仰有了興趣。「李老師不是用一種教化的方式向我傳遞信仰,而是用行動去實踐自己是基督徒的身份,這是最能說服我的。」

師生的同行

進入這間中學的頭兩年,李坦言,自己哭過很多次,對著這班學生,他不知道怎麼教,和同學有很多衝突,很多次他都想過放棄。「剛剛開始做老師時,我不懂怎麼事奉,只是答應了神要陪著祂的羊長大。」之後他就遇到了阿勇,阿勇以前很粗魯和頑皮,會在學校咆哮,惹事打架等,但李認為神就是想將福音帶給這些所謂的壞學生。在他眼中,雖然這群學生不守規矩,很頑皮,但李覺得他們心地善良,只不過不適合坐著讀書而已。「在我的成長經歷裡,我也算是教育制度的失敗者,試過重讀,也是剛好遇到重視我的老師,我才沒有學壞。所以當我在這裡教這些學生時,就想起那些老師。其實對著這些學生是很開心的。別人會說我在幫助他們,其實在服事他們的過程中,我找到從事生命工作的意義。看見他們怎樣認識神,神如何扭轉他們的生命,我深信,這是聖靈自己親自作工。

阿勇憶述當年自己嘗試去變好時,其實很想讀好書,去過一個正常學生的生活。但那些老師對他的印象不好,當阿勇有學習問題請教他們時,其實都不太願意理他。後來遇到李老師,阿勇覺得他很不同。李老師真的願意用心教導他們,即使他們在學校的形象非常差。「當時覺得好開心,自己被人重視,因為從小在家中,因著父母離異,我得不到父親的愛和重視。」而李老師對他的影響非常深,現在阿勇在教會服事,也是立志要將信仰活出來。「現在我主力服事年青人,我不會單單只叫他們去做事,我自己都會落手一起做,與他們同行,這是年青人最需要的。」

神在異夢中的鼓勵

在10年的教學生涯中,李坦言,所受到的衝擊並不少,其中學生的離開對他的打擊最大。在服事的第6年裡,他帶了一群年青人回教會,也信主了,但當找工作或各樣事情受到衝擊時,他們都離開了。那段時間李非常低落和沮喪,他去求問神,我要怎麼做?神回應,你要經歷聖靈。「那一晚,我就跪在神面前祈禱,神啊,求你的靈充滿我,如果繼續這樣下去,我快要放棄了。而當晚,我就開始發異夢。我平時很少發夢,但這個夢我到現在都記得很清楚。夢中,耶穌安慰我鼓勵我,為我披白袍,還對我說,你要繼續教書。我3點醒了,不斷流淚。神,你是真實的,原來不是那些學生會不會留下的問題,而是這是神的呼召問題。神的呼召,我就不走,我要經過流淚谷,神就應許讓我看見結果。

而阿勇的委身,就是神彰顯的結果。李未曾想到會見這一幕,阿勇順服神的呼召,回到這間學校成為福音幹事,後來更去讀神學。「原來神的靈會工作的,在之前我是看不見,唯有繼續等待,是神讓我看見祂一直在作工,令我有動力繼續前行。」阿勇進來學校服事後,他們的關係從師生變成同事,在事工的配搭中,也會產生摩擦。「開始時我都不知如何繼續牧養他。這也是我的一個新學習,以前他們年紀小,會聽你說話,長大了就會有自己的意見。我自己也在學習欣賞這個年青人在神面前有領受,能夠看見我看不到的事情,以新的眼光看待我們的同行。」

(記者莫嵐報道)

香港福音盛會2017 十萬人赴會

籌備超過兩年、由多個宗派聯合舉辦的香港福音盛會2017已於11月30日至12月3日在香港大球場舉行,四日七場的佈道會,逾十萬人出席,超過三千人決志信主。

七場佈道會邀請了多人作見證及演唱,包括前財政司司長梁錦松、前政制及內地事務局局長譚志源、以及藝人關心妍等。四場公開場的信息由循道衛理聯合教會前任會長,循道衛理佈道團團長李炳光牧師及基督教九龍城潮人生命堂主任牧師、中文大學崇基學院神學院兼任講師及香港基督少年軍會牧吳振智牧師主講。除了四場公開場,更特別設有中學生場、普通話場及國際場。大會總幹事陳一華牧師曾表示,希望今次福音盛會能見證神是愛的真正源頭。

沈祖堯﹕無悔靠主40

12月1日下午的中學生場,出席學生人數約30,000人,由香港中文大學校長沈祖堯分享他信主40多年的心路歷程,並由全球客家福音協會主席、崇真會名譽顧問羅祖澄牧師講道及呼召。沈祖堯表示,42年前他也是在佈道會上信主的,而今天他回望這個決定,從來沒有後悔。即使身為一名醫生,他的人生也非一帆風順,曾經在工作崗位中受遭上司壓迫,因而遠走加拿大進修,在孤獨中渡過三年。那段困難的時間,他反而體會到神對他的不離不棄。回港後,他與醫學團隊在研究工作上取得成功,令全世界在治療胃病方面有突破性進展。羅祖澄牧師接著講解新約聖經中稅吏撒該爬樹聽耶穌講道的故事,指出世上沒有義人,只有靠著主耶穌的愛才能得救。當呼召時,不少學生即場舉手決志信主。

晚上舉行的第二場公開場,有來自商界的司徒永富及葉家寶為主作見證,嘉賓周慧敏分享並演唱詩歌。循道衛理聯合教會前任會長、循道衛理佈道團團長李炳光牧師主講「你要痊癒嗎?」的信息。

低谷之中依賴神

葉家寶及司徒永富以「寶富之旅」為題,分享自己的經歷。首先,他們都經歷了「人生過山車」﹕司徒永富過度投資而欠下巨債、葉家寶被當時的公司裁員。葉家寶曾經問神:「為何要這樣待我?」司徒永富則曾賦閒在家,有朋友邀請他賣涼茶,但他感到絕望。

.司徒永富及葉家寶

二人接著分享,風光背後的辛酸。葉家寶在亞洲電視的最後四百五十天,面對股東、員工及勞工署等等多方面的壓力。葉家寶見證他如何堅持下去,說:「這四百五十天有耶穌、有神與我同在。祂一直拖帶我,使我充滿信心。」他每晚都安然入睡,因為心中無懼。「神拖帶我經過一個個幽谷。」司徒永富開始做涼茶生意後,仍然看不起自己的工作。他禱告神,得到的答案是:「生命在神手中,只管做好手上的工作。」結果,他努力地賣涼茶,直到數年前某一個早晨,他突然充滿驚恐不能工作,醫生診斷他有情緒病和驚恐症。他禱告中不斷流淚,因為覺得經歷了十八年還是享受不到豐盛,擔心再次失去。他說在那一年的時間裡,他好好學習將生命完全交給神,由祂帶領。葉家寶亦說:「人生最重要就是有耶穌和我們同在,祂是永遠的知心友。」司徒永富和葉家寶總結說:「天父期待每一個人回家。不論經歷了人生的高山低谷,祂仍是不離不棄。我們是天父獨一無二,並且一無所缺的兒女。有天父與我們同在,甚麼都不用怕。」

神了解明白人需要

.周慧敏分享及獻唱

嘉賓周慧敏亦分享,自己一直被訓練要自強,覺得依賴神是一種軟弱。直到有一次她跟一個無神論朋友談論宗教,才發現如果她不相信神,是沒法進入天國的。於是,她開始認真理解聖經,學習放下建立了多年的「普世價值」,因為「普世價值」並不是真理。她最大的改變就是能用謙卑的態度待人,看顧別人多於自己。她見證說:「世界不一樣了,我能夠放下執著。我找到平安喜樂和信心的根源!」最後,她獻唱自己作曲的詩歌:「Love Like This」。

.李炳光牧師:「這是一個絕境找到出路的信仰。」

最後,李炳光牧師分享「你要痊癒嗎?」的信息。他講述在約翰福音五章,提到的畢士大池。耶穌醫治了一個癱瘓了三十八年的人。李牧師認為畢士大池是社會的縮影,周圍都是病人。他說:「這是一個有病的社會,但神並不是不聞不問,祂了解明白我們的需要。」李牧師記述自己年青時到醫院傳福音,為一個滿面痛苦的女病人禱告,女病人之後面前展露一絲的微笑。自此,令流淚的人歡笑、失望的人有希望、軟弱的人剛強、迷路的人有方向,成為李牧師的工作。「這是一個絕境找到出路的信仰。」另外,曾經有一個父親想帶著兒子輕生,但兒子聽過李牧師說:「耶穌愛你」,令他放棄輕生念頭。他最後呼召人接受耶穌,被神醫治,約有一千多人及其親友來到台前回應。

(記者林暐皓、陳淑安報道)

【Kingdom LIFE】以音樂影響生命的承傳 Julian Chan 神預備的音樂路

在即將舉行的吉中鳴「鳴穌嘢」演唱會中,Julian擔任幕後編曲及製作。不說不知,早在10多年前,Julian同樣是吉牧師的音樂佈道會中決志。神何等奇妙的計劃,當年還懵懂無知的少年,今日已經成為獨當一面的音樂人,並立志以音樂事奉神。

「當年是同學邀請我去聽『演唱會』。我首先被現場的歌曲感動的,因著從小學音樂,所以我對歌曲,樂器和和聲等比較敏銳。我當時覺得很好聽,也很喜歡那個氣氛,甚至看著台上敬拜的人,覺得原來信耶穌可以很有型,很新潮,於是就舉手決志了。」Julian說。

「信主之後我試過埋怨神,為何我的會考成績這麼差?而前幾年回頭看,才知道神在默默看顧我,放了一個時間表在我身上。」Julian經歷會考成績不理想,就立志進入浸會大學讀音樂,後來更發現自己很想從事音樂創作,於是從第二年開始主修理論及作曲。之後那年高考,反而是媽媽催促他報讀香港演藝學院。Julian在過期報名被罰錢、遇上沙士、面試遲到等種種狀況下,最終還是順利進入香港演藝學院的作曲系。「別人會覺得我糊里糊塗就進來了,而有些人窮盡一生也未必可以。我覺得既然神在這種情況下都讓我進來了,我需要對自己負責任。」反而因為如此,本來很反對Julian學習音樂的爸爸,默默接受了他的選擇。雖然口裡不支持,但每次的演奏會,作品發布會等,他都必定來捧場,用實際行動支持兒子。

以音樂事奉神

Julian分享,小時候開始,他就夢想成為一位唱片製作人。在演藝的第二年,Julian透過一位弟兄認識了基恩的負責人,剛好她正在物色合適的音樂人製作唱片,她鼓勵Julian透過做音樂慢慢回到神身邊。「最初,我將音樂表演和音樂事奉放得很近。我曾經試過敬拜事奉後走到台前鞠躬,其實是將榮耀歸給自己,這是很錯的事奉態度。聖經有句說話﹕『在前的必會在後』,但音樂人是很自我的,永遠不想在人後。這就會令音樂人容易與別人產生摩擦,不能包容或接受別人說你一句不好或不行。我後來發現,人會這樣自我防衛其實源於缺乏信心,沒有信心就恐懼別人說出自己弱點,就會出現反抗。」

關於最近正在籌備的吉中鳴演唱會,Julian坦言都會遇到幾方面的挑戰。「吉牧師的歌,我由細聽到大,對我來說,這都是些很經典、很重要的詩歌,因為我初信時彈最多的就是吉牧師的歌。我不希望破壞了這些歌本身的好,但是在編曲上,也要作出合符潮流的效果,例如重新編排和聲、前奏間奏等,令它的聲音更融入現時的年代。因為聲音有不同年代的變化,合成器在不同年代也在不斷進化,我們需要考慮,是否保留歌曲原本的味道,還是捨棄某些部分放入新元素?這就是我們需要小心衡量及取捨的地方。還有一點,對我來說,處理這些歌一定要有心,不可以當編排普通流行曲一樣去做,所以,我需要去沉澱,當自己在祈禱及敬拜的氛圍中演繹一次,但同時也需要考慮未信朋友的喜好和感受,這也是我目前需要拿捏及平衡的位置。」

未來的音樂夢

談到未來的音樂創作計劃,Julian顯得非常雀躍。「我有兩個計劃一直在心裡醞釀:一是組織一個大型的管弦樂團,以古典方式將美好的詩歌用純樂器版本演奏。二是創作一個音樂劇,以『大跳大唱』的表演方式帶出屬靈的信息。這是我在音樂或者藝術上的一點『反叛』。EDM(電子舞曲)的動感及節奏很強,我正在反思可否用這個風格和元素帶出一種音樂的屬靈新體驗,以致可以吸引更多年輕人觀看。」Julian也坦言,以目前的時間安排,他需要清空一些工作,才能朝著這個理想繼續走,也期望能匯聚更多有同樣異象的編劇、導演和音樂人等,以敬拜與古典音樂的結合,以音樂與表演的結合,一起去誕生跨界別的新作品來榮耀神。

(記者莫嵐報道)

立即購票:吉中鳴「鳴穌嘢」演唱會

Profile

Julian Chan,小提琴與鋼琴演奏者、唱片監製、演唱會樂手及音樂創作人,畢業於香港演藝學院作曲系碩士,師隨羅永暉學習作曲,現為基恩敬拜音樂事工唱片監製,曾參與香港演藝學院大型多媒體表演《甕》及《The Creation》等。

【Kingdom LIFE】太太欲出家 丈夫為她削髮 神大能修補破裂婚姻

俗語說,家家有本難念的經。就如人的生命一樣,每個家庭都會面對不同問題與難處,但我們的神是定意要祝福家庭的主,使夫妻、父母與子女,甚至是三、四代人之間的關係經歷和好與復興。今期Kingdom Life採訪了唯君一家,與大家分享神是如何改變和祝福他們的家庭,成就神家庭復興的心意。

記者:莫嵐

全家決志歸主

唯君以前是一名佛教徒,從來沒有聽過福音。在她的女兒剛剛出生時,因著先生在異性關係上的軟弱,他們夫妻的關係非常差,有好幾年的時間唯君都覺得很辛苦,找不到希望和方向。而那些法師卻與唯君說,因為她的行為不夠好,功德也不夠,才會出現這些苦難。「當時我不斷去祈求,很想為自己的人生找到一條出路。在女兒出生後不久,我甚至想要出家。」唯君回憶過去,自己曾置身於絕望的處境中。

事情的轉機出現在唯君的女兒讀幼稚園K1時,那年女兒從聖誕節派對回來後,不斷在唱一首詩歌給父母聽。唯君覺得很好奇,於是問女兒:「耶穌是誰?你為什麼會唱這首歌?」很奇妙地,女兒竟然拉著他們的手,說:「爸爸媽媽,我們一齊祈禱吧!」唯君和先生都很感動,流著眼淚聽女兒為他們祈禱。女兒在這個幼稚園的四年裡,學校的宣教師不但教導孩子認識神,也一直向我們一家傳福音。2013年,女兒上小學之前,唯君的先生又因著同樣的軟弱,夫妻之間的關係再次經歷巨大的危機。「有一天,我實在忍受不了這樣的狀態,我心底裡其實相信這個神是真實的。於是,我們一家三口就決定按著福音小冊子的祈禱文,在家中決志信主了!現在回過頭望,我知道神在那一刻不但已經進入到我們的心中,也已經成為我們一家之主了。」

不再一樣的家庭

從決志的那天起,唯君全家真實地經歷了神的改變與祝福。之前唯君的婚姻出現破裂,是因著先生生命中的軟弱和罪的捆綁,令他無法靠著自己改變,夫妻間衝突不斷。但從決志的那天開始,先生立刻就被神改變,過去在異性相處上的軟弱,現在連想都不再去想。而先生本身的工作非常忙碌,過去基本上除了過年的那幾天休息,平時都在工作。但信主之後,從2013年9月1日開始,先生就決定每逢主日都會休息,分別出來歸給神為聖,直到現在也是這樣。

而他們夫妻之間的關係也經歷了和好,從過去的兩三天就大吵一架,到現在懂得以祈禱守護對方。「例如,有一次,當我先生回家時,我心裡有些不平安,隱約感到是他有異性方面的試探。如果是以前的自己,我可能會大發脾氣,甚至試過將刀架在他的脖子上,但其實這樣做只令他離我越來越遠。但現在我會問他:『你最近是否有特別事需要代禱?』先生會明白我的關心和憂慮,於是回應:『你為我工作祈禱吧,讓我有智慧,懂得如何應對。』神的平安就在唯君一家中間了,讓夫妻兩個都不再受到仇敵的威嚇和攪擾。而家庭祭壇也從他們一家決志開始建立了。以前,唯君在家中有個神壇,是不讓任何人碰的,而今天,他們常常全家一齊敬拜祈禱,甚至6個小時也不會疲倦。「當初,我差點出家了,是我的先生親自為我剃頭,我們的婚姻和我的人生都幾乎走到了盡頭。而今日,我明白了人的盡頭,其實是神的開始。以前我覺得沒有快樂,常常是圍繞自己的問題,找不到出路,但今天,我們仍然會遇到難處,但我卻有從心裡出來的喜樂。」

唯君削髮後

唯君一家的信主,也成為了兩個家族,三代人的祝福。唯君的媽媽從前有黑社會背景,遺留下不少的壞習慣,但因著唯君一家的緣故,也決志並且受洗了。她的生命發生了很大的改變,經常在家附近的公園看聖經,有時長達6小時,已經維持了一年半的時間。而有時媽媽出現軟弱,甚至想離開耶穌時,唯君都會鼓勵她,一起向耶穌傾訴祈禱。而最近唯君與媽媽發生衝突,關係出現破裂,唯君就向神祈禱,祈求神幫助她饒恕媽媽。而在上個星期弟弟的婚禮當中,因著唯君的兒子向婆婆索抱,成為唯君與媽媽之間橋樑,關係的冰封開始融化,最後和好就在婚禮中成就了。唯君很感謝神,保守看顧他們家族三代人的屬靈生命。

家庭復興的異象

談到對家庭的服事關鍵,唯君認為同行是最重要的。「我喜歡與別人同行。而我自己就是經歷了女兒幼稚園的宣教師與我們家庭的4年同行,才能渡過艱難,並且願意接受神。如果沒有同行,即使有見證其實也是不夠的。」唯君的女兒讀幼稚園時,她經常去參加幼稚園星期五的親子崇拜。而就在她剃頭後第二天,唯君去參加幼稚園家長會時,情緒非常低落,那位宣教師見到後,就為她祈禱,唯君就開始不斷的流淚。「我相信,我當時被神的愛和聖靈觸摸了!」

因著自己和家庭經歷神的更新,唯君對家庭的復興特別有感動去服事。現在她也常常為著所認識的家庭祈禱,當中有很多都在經歷著困難,唯君選擇與他們同行,鼓勵太太們去祈禱,告訴他們有時人真的不能做什麼,唯有神能改變一切,不能放棄祈禱。「現在我們也常常站在台上講見證。而每次我們都是全家出動去為神作見證的。現在我的兒子只有幾個月大,但每當聽到某些家庭有緊急需要,我都會抱著兒子衝出去。我覺得能夠一家服事神就是最大的祝福了

一家參加「伊甸園共證婚盟」典禮

抑鬱殺手 -【蹤跡】專欄

近期與你分享了「禱告醫治室」裡面一些令人非常振奮的現象,我們見証著神的國大大臨到患病的人當中。除了眾多被痛症困擾的訪客經禱告後都是歡天喜地零痛楚的步出「醫治室」之外,另一個可喜的現象是,在過去的九個月,主耶穌醫治了每一位聽覺有障礙的人!試想天生沒長耳蝸,失聰了52年的人,現在遠近都清楚聽得到。不靠耳蝸而聽得見,那不是神蹟是什麼?她的醫生堅持說沒可能,她回答說,我實在是已聽得見有六個星期了。我們醫治室會把每次的醫治和測試過程都錄影下來,都是有根有據的。

我觀察到的另一個現象是長期被抑鬱症或情緒病困擾的人能夠在很短的時間內步出多年的陰霾,重新振作。我在這裡寫三個例子。麗宜因工作壓力患上焦慮症4年,終日惶恐不安,思想悲觀,缺乏動力,並且長期失眠。她在醫治室接受禱告服侍後的當晚決定試停安眠藥和抗焦慮藥物,結果竟是一覺到天亮,睡得香甜!自此恐懼和負面思想離她而去,不用再服藥。與她同來的丈夫亞成的經歷更奇妙。他依賴抗抑鬱藥足有17年,經常情緒低落,腰酸背痛,夜夜無眠,腦袋充斥著負面思想。三個月前我在他教會講道時釋放知識言語,說上帝要醫治抑鬱症,他連忙跑出來接受禱告。當晚私自決定停服抗抑鬱藥物,至今已三個月,不但沒再失眠,整個人開朗了,思想回復了正面,他和太太先後得到神的眷顧,有如重生,感恩之情可想而知。

國衛今年24歲,是系出名校的專業人仕。4年前患上抑鬱症,在醫生的定期監察下服用抗抑鬱藥物控制病情,但負面的思想不斷衝擊他,情緒低落到極點。腦袋滿載自殺的念頭,讓他感到絕望無助,近期病情更見嚴重,被醫生診斷為早期思覺失調,給他添了新藥,療程需時兩年。他是基督徒,但總感到自己罪孽深重,很想死去了事,但他最大的恐懼是死後被扔進地獄,所以遲遲不敢尋死。

在國衛的記憶中,父親情緒起伏不定,行事專制,脾氣非常暴躁,生氣時往往會以粗言穢語去傷害他和母親,而母親扮演的角色永遠是逆來順受,吞聲忍氣的悲劇人物,國衛從小看在眼裡,憤憤不平,對父極度的反感。為了逃避家中的吵鬧,他總把自己關在房間裡面。從小學開始便沈溺於色情網頁,加上暴力傾向,人際關係可想而知是十分的惡劣。

我們帶領國衛寬恕父母和自己的過犯,按手他頭上請聖靈來重新組合他的記憶系統。這叫做divine editing,由聖靈親自操刀去剪輯,刪除掉不該保存的,把美好的放回記憶裡面。一星期後他和父親牽著手前來醫治室報告好消息。他說整個星期頭頂都感到熱刺剌的,一覺醒來有種奇特的感覺,像是耶穌為他做了個腦部手術!不愉快的記憶被洗掉了,對父親的憤怒換上了感激。他的心情開朗起來,自殺念頭沒再浮現,家裡的氣氛給扭轉過來。醫生作檢查後宣布他的思覺失調症狀是消失了,不用再服藥。這前後只不過是三個星期的時間!

因為神的國不在乎言語,乃在乎權能。(林前4:20)門徒就出去,走遍各鄉宣傳福音,到處治病。(路9:6)


文@Pastor Lindy Heung (香港超自然事奉學校校長, 禱告醫治室負責人)

ICA Office: Tel: 2527 2270  (Monday to Friday, 9am to 5:30pm)
The Healing Rooms: Tel: 2102 0964  (Saturdays 10am to 12pm)
Email Address: healing.rooms@icahk.org

史無前例的穆斯林歸主浪潮

近年全球各地同時出現穆斯林大型歸主浪潮,關注該情況的大衛.葛瑞森博士(Dr. David Garrison)與他的團隊於2007至2012年間進行研究,用三年時間走訪伊斯蘭世界的九大區域十多個國家,考證當中的「穆斯林歸主運動」,訪問了超過一千名穆斯林歸主者,發現神正在史無前例地推動「歸主浪潮」,並寫成了《靈風飊起》一書。前線差會、中國神學研究院、建道神學院跨越文化研究系、播道神學院於10月19至23日期間合辦了「靈風飊起」系列講座及研討會,邀請葛瑞森博士來香港分享「穆斯林歸主浪潮」。

►《靈風飊起》- 大衛.葛瑞森博士著

葛瑞森博士首先提出,17億穆斯林並不是居住在同一個伊斯蘭世界,而是九個「房間」或「家門」。它們分別是東非、北非、西非、波斯地區、突厥斯坦地區、阿拉伯地區、南亞西部、南亞東部及印尼馬來西亞地區。它們有完全不同文化、信念及宗教習俗,有需要以獨特的方式接觸每一區;但共通點是神在每個「房間」都在工作,許多更是前所未見的。

20世紀中以前 極少穆斯林歸主

該研究的目標為伊斯蘭教興起後一千四百多年來的「穆斯林歸主運動」,定義是「單一語言及族裔中,有一千位穆斯林接受水禮」,因為願意接受威脅生命的水禮,才是真信徒。

葛瑞森博士發現,自伊斯蘭教興起至1950年前的一千三百多年間,穆斯林歸主運動只發生過幾次。伊斯蘭教興起的頭三百五十年,只有一個運動。及後的九次十字軍東征,都沒有產生任何運動,反而有不少基督徒歸入伊斯蘭教。十四至十八世紀歐洲文藝復興及宗教改革期間,五百多年完全沒有運動產生。葛瑞森博士說:「原來基督徒是『不能令穆斯林歸主』的專家。」直到十九世紀末,印尼和埃塞俄比亞才出現了兩次歸主運動。二十世紀的前半部,因著兩次世界大戰、經濟大蕭條及共產主義興起,完全沒有運動產生。

►21世紀的頭12年間,就有69個運動產生

在二十世紀的後半部,到了1965年,印尼約有二百萬人轉信基督,成為歷史上最大規模穆斯林歸主運動。1971年孟加拉獨立後,宣教士帶領數以萬計穆斯林歸信基督。1979年伊朗成為伊斯蘭教國家,1989年蘇聯鐵幕倒下,1990年北非阿爾及利亞的穆斯林內戰,都促使穆斯林歸主運動發生。在二十世紀的最後三十五年,共有十一個運動,超過了之前一千四百年的總和。令葛瑞森博士意想不到的是,在廿一世紀的頭十二年間,有六十九個運動產生,更在每一個伊斯蘭房間都有。

要與神的工作對齊

葛瑞森博士指出:「我們活在歷史上穆斯林最大規模歸主的世代!」他們親身考察過四十四個穆斯林歸主運動,發現聖靈正在世界各地吸引人認識耶穌。他又說:「許多神在列國中的工作,令我們大大驚奇,甚至不信(哈 1:5)。神盼望世界認識主,正在興起浪接浪的復興浪潮,我們要與神的工作對齊,與神一同『滑浪』。」基督徒應該學習神今天在穆斯林中間的工作,宣告今天就是得救的日子,跟他們分享福音,也要告訴其他基督徒,神盼望穆斯林得救,不是要把穆斯林殺光,要改變恐懼和憎恨。最後,我們要參與在其中,不應漠視。

►我們活在歷史上穆斯林最大規模歸主的世代!

他們訪問了千多位歸主者,歸納出神正在使用十道橋樑叫穆斯林歸主。第一是以信心為主出去的基督徒。第二是禱告,神確實在答允許多基督徒的禱告。第三是將神的話以當地的母語,透過聲音、畫面及多媒體送到穆斯林當中。第四是聖靈的工作,好像異夢和異象。許多穆斯林在夢中看見一位發光的人向他伸手(太17:2),當他們有機會讀到聖經,就會知道是耶穌。第五是忠心的見證,許多宣教士和信徒已經預備道路,即使到死仍未看見果子(來 11:13)。第六要向各肢體學習。葛瑞森博士說:「如果基督的身體真的知道整個基督的身體所知道的,互相學習,就會知道如何做神的工作。」第七是有效的溝通,以福音廣播、網上平台、當地人易於明白和接受的本色化語言和福音工具,避免不必要的西方模式的溝通障礙。第八是本土化,讓當地人承擔教會發展和承接歸主運動,外國人不應在前線帶領。第九是創造空間讓穆斯林自己發現耶穌是誰,也發現伊斯蘭教的問題。最後,神正使用伊斯蘭教帶穆斯林歸主:穆斯林很多時候不了解穆罕默德,但當他們將穆罕默德和耶穌對比時,就會知道沒有比較。葛瑞森博士指出:「我們反而應該鼓勵他們認識穆罕默德,然後與耶穌比較。很多見證告訴我們,當他們真正讀了可蘭經,就會發現當中有天堂地獄,有公義審判,卻沒有拯救。因此向穆斯林傳福音的其中一個方法是問:『你有看過可蘭經嗎?』之後給他一本,讓他讀完再談。這個方法已經令2萬多人受洗歸主。」

►約有二百人參加10月19日的公開講座。

(記者林暐皓報道)

【Kingdom LIFE】使命農場添恩園 種出生命韌力

(上圖:添恩園創辦人兼董事Amy。)

近日秋高氣爽,正是郊遊的好時機。有沒有想過到田間種植,在過程中體驗神創造的大自然秩序,同時在戶外敬拜親近神,呼吸清新空氣,默想主愛多奇妙?使命農場「添恩園」正好能滿足以上的需要,為你提供一個與神相遇的園地。創辦人兼董事陳苑儀(Amy)接受Kingdom Life訪問表示,添恩園的每寸土地以致一草一木,都是神為愛祂的人精心預備的。

記者﹕陳淑安

神奇妙地供應土地

從大埔墟火車站乘搭小巴,只需十分鐘左右就到達「添恩園」。甫入園中,一個橙黃色頂的巨大鐵棚映入眼簾,四周是整齊規劃的田地、小帳棚。園的入口有一條短路,地上有一個以磚塊砌成的十字架。「紅色磚代表耶穌的血,藍色磚代表以色列人,其餘那顏色代表我們。」Amy說,十架路由一位姊妹奉獻砌成,該筆奉獻買到的磚頭數目剛好夠砌成這個十架。原來整個添恩園裡面的所有設施,都是神奇妙的供應。

在香港這寸金呎土的城市,竟有一幅交通如此方便、佔地數萬呎的農地,用以發展基督教事工,本身已是一個神蹟。Amy憶述,當初有人送了一些芥菜種種子給她,連她自己都不以為意,直到這塊田地的主人表示有意把田租給她,Amy才明白原來種子是神給她的記號,就是領路的「雲柱火柱」。沒有農耕經驗的她,不敢接受這個挑戰,於是她跟神說,如果對方答應她開出的三項條件,她便租下這片田地。結果對方竟然答應她的條件,就是簽署十年租約、提供免租期,並且只有一位接洽人。就這樣,Amy戰戰兢兢地踏上神所預備的道路。

在戶外築起祭壇

當時這片田地還未開墾,長滿高過腰間的雜草,也沒有任何設施,甚至連廁所也沒有,令Amy完全一籌莫展。透過牧者的介紹,Amy輾轉聯絡上兩位熟悉種植的弟兄姊妹,但約見時卻遇上重重困難。「我知道,神動工的時候,前面總是充滿攔阻。」她心裡十分肯定,這事工是神所推動的。Amy靈修時曾讀到,創世記中記述以撒在「田間默想」,這幅圖畫在她的腦海中定格。其後,聖靈告訴她,要她在園地中建殿築壇。2014年,「添恩園」正式註冊為非牟利機構,當時的設施仍未完善,事工資源短缺,人手不足,Amy與同工、義工們默默耕耘,又不斷邀請牧者及專業人士加入董事團、顧問團,更繼續經歷神豐足的預備。

在努力開墾種植的同時,添恩園開始接待不同團體來到田間敬拜、聚會、默想。起初,園內架搭了一座竹棚,讓弟兄姊妹在那裡慶祝住棚節、聚會、敬拜,其後他們意識到竹棚難以經得起風吹雨打,期望能搬上較穩固的鐵架,可惜工程費用遠超他們所能負擔的。其時,一位姊妹送出一座全新馬桶,但他們卻負擔不起建造洗手間的費用。不久,有人介紹了師傅為工程報價,造價竟然出奇起乎合他們心目中的數目,令洗手間建造工程得以展開。及後,水溝疏水工程、鐵架建造工程、石屎地台工程等等,都先後神蹟地獲得供應。如此,添恩園的殿得以築起來,讓人們在那裡敬拜獻祭。

透過種植默想生命

除了在戶外獻祭親近神,弟兄姊妹來到添恩園,還可以透過親手耕作,反思信仰及生命。「神看重種植。」Amy覺得,泥土是生命的泉源,可惜城市人往往忽略了。「從雜草之中,可以看見生命的韌力。」義工在參與除草的過程中,思想到自己生命中也有很多「雜草」需要認罪、清理,想著想著竟哭了出來。想不到,除草竟也有「治療」的作用。離開冷氣房間,弟兄姊妹能真實地感受到神創造大自然的美好。「在你除草的動作中,你可能會想起聖經中哪裡提過草、種植等等,讓頭腦的知識更深入進到心中。」Amy說,「神不一定在上面,原來我們低下頭都能看見祂!」

現時,添思園的累積接待人數已達2千多人。除了接待教會團體以外,添恩園亦會把小部份田地劃分出來,租給個別人士或家庭耕種,體驗種植過程。「他們來的目標大多數是減壓。」Amy坦言,種植不是每次都成功,令她體會到每粒種子都有它的「使命」。「不是粒粒種子都可以成功生長,也不是每棵樹都可以結果子,只是思想種子、果子的關係,都可以想到很多,這就是花木靈修。」在烈日之下翻土、鬆土,也可以更明白什麼是為「心田」去「鬆土」。

Amy又認為,種植的過程亦是一種刻苦的操練,對即將進入工場的宣教士尤為有用。事實上,添恩園的使命之一,就是為宣教士提供支援,例如教授他們耕作技巧,令他們能應用在工場之中,教當地人有機種植。Amy又期望,未來添恩園能為退休宣教士提供居住的地方,讓兩代宣教士可以在這裡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