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度觀點】VOL03(四) 從事工到安息之所

關於安息的地方

「耶和華如此說,天是我的座位;地是我的腳凳。你們要為我造何等的殿宇?哪裡是我安息的地方呢?」(賽66:1)

自從有伊甸園之後,神一直想在人間尋找安息的地方,一個與人相交之地。曠野的會幕和所羅門的聖殿都是神偉大計劃的影兒,至高的神不住在人手所造的房屋,而是住在活石所建成的殿宇,靠基督聯絡得合適。(弗2:19-22)哈該曾對這個「後來」的殿──耶穌基督的教會發出預言,他說這個殿的榮耀必大過所羅門的殿的榮耀(該2:9)。

關於香港如何為神預備安息之所,馬指出,現在香港進入一個新的季節,香港這個家要建立真關係——真兒子與父母的關係。唯有這個彼此信任和對齊的關係,能夠幫助我們在上面建築神要我們建築的偉大工程。

第一,建立真誠關係,不一定透過聚會建立,也可透過生活。在香港,這樣反而是最難的,我們參與3個小時的聚會,可能比較容易,但是一起生活,其實比較困難。第二,一個家儘量不要有這麼多的牆將彼此分開。我們每個領袖都帶著一群年輕人,但我們組成一個家,所有人都是一起同行,這些圍牆需要拿走。第三,動機要回到最單純,就是為神預備一個安息的地方。我們一同尋求神,看看如何預備自己去達成這個心願。因著我們這樣尋求,神會不斷降下新的啟示。我們預備好,神就會揭開面紗,我們就會知道下一步應該如何做。第四,亞洲發展得很快,在過去的日子,神很大使用華人,我們經歷了這麼多艱難的事情和震動,我覺得在未來數年,神給我們一個休養生息的機會,讓我們與亞洲其他國家同行,支持他們,我們就會更深發現香港的身分,以及再次建立彼此間的緊密結連。

 

 

望道號航程十載 動員教會及信徒參與宣教

世界福音動員會(Operation Mission)營運的第四艘全球最大海上書展福音船望道號(Logos Hope)在2月19日慶祝投入服務10周年。

望道號是分享福音盼望的平臺、在世界各地群體中見證基督的愛及動員世界各地教會參與宣教。望道號船上提供逾5000種英語及本地語言書目供選購,同時讓不同宗派的基督徒藉此連繫,並舉行福音劇場、宣教訓練和青年活動。

船上400名基督徒義工,來自60多個國家,在船上服侍一至兩年。每靠泊港口後,他們會上岸夥拍當地教會開展宣教事工。

望道號在1973年建造,世界福音動員會在2004年購入。在2009年2月19日作首次宣教之旅,從丹麥駛往瑞典。

荷蘭籍船長Dirk Colenbrander表示,對他最具意義的事是聽到船上工作人員離開港口後的見證分享,神如何藉着他們改變當地人的生命。

望道號10年的宣教事工成果如下:

  • 接待了近800萬人次登船參觀
  • 造訪了68個國家和地區
  • 停靠過155個港口
  • 航行逾10萬海里
  • 售出800多萬册書籍,其中近250萬册為基督教書籍及聖經 。

望道號已開始歷時兩年的南美之旅,在智利舉行10周年慶典。在這兩年期間,望道號致力動員拉丁美洲信徒到世界鮮為人知的地方宣教。

望道號福音船曾於2012年11月和2015月7月兩次造訪香港。

(來源:Assist News,2019年2月19日,林國祥編譯報導。)

禱告:更多教會及信徒以不同方式加入宣教行列。

與神的關係並非儀式 讀經助明白聖經藍圖

漢語聖經協會(漢協)在2018年12月29日於中國基督教播道會港福堂舉行讀經講座,講題為「火煉後的新生——《以斯拉記》研讀」。漢協總幹事郭罕利博士帶領與會者聚焦以斯拉記回歸子民面對的挑戰,神在當中的作為及給當代信徒的信息。講座後,漢協隨即舉行2019全年讀經計劃起步禮,推動各教會循三條聖經故事主線,有系統地讀經。共有十多位牧者領袖參與起步禮,用砌圖象徵透過讀經,明白聖經整幅的圖畫。

講座中,郭罕利首先綜述以斯拉記、尼希米記及以斯帖記三卷書的脈絡和時代歷史背景。當時,神所揀選的以色列民被外邦人滅國,被擄到巴比倫,不再活在自己的文化中,聖殿被毀,對神的信仰被挑戰。失落了神子民的身分,使他們當中有些人開始反省信仰、整理經卷,不再倚靠外在的禮儀及神的聖殿作為信仰的根基。郭指出:「當虛假的信仰幻滅,真實的信仰開始誕生。」郭又解釋,在猶太人的舊約中,以斯拉記及尼希米記是一卷書,有學者相信它們在基督教的時期才被分成兩卷。「兩卷書由兩個作者所寫,引證了神會信實地讓祂的子民回歸。」而當中帶出了三個使命:重建聖殿、建立神的子民及建造城牆。

第一批子民回歸,是因為神激動波斯王居魯士和首領的心,成就了耶利米書24章及29章的預言,不是出於人的安排。回歸的會眾決定先恢復敬拜、與神的關係,之後才開始建殿。他們明白內在的關係比外在建築物更重要。其次,他們也不與信仰有參雜的當地人合作,因為敵人的示好並不可靠。後來,雖然亞達薛西王阻止聖工,神差派先知哈該及撒迦利亞鼓勵他們,至終聖殿得以完工。郭罕利認為:「回歸的會眾見證了,神的工作即使暫時受阻,最終仍成就。」第二批子民在亞達薛西時期回歸,神的恩手幫助以斯拉。然而,他們當中許多人與外族人通婚,背棄了神的約,與「行可憎之事的人」混雜。以斯拉教導人服從神的律法,叫他們因神話語戰兢,離棄外邦女子。郭指出:「當神的話光照我們生命的光境,會叫我們醒悟過來,從而作出改變。」

以斯拉記提醒今天的信徒,作神的聖工要有純全的信仰,才可以向不信的世界作有力的見證。神的話語大有能力,能使君王與人的心覺醒。郭罕利博士指出,首要之事不在於物質、經濟和政治的重建,而是恢復對神正確的敬拜,並要教導和遵行神的話。

 

(記者林暐皓報導)

盧恩格宣佈TheCall事工光榮結束 傳遞雙倍恩膏讓下一代走更遠

TheCall創辦人盧恩格(Lou Engle)10月23日於個人網站上載公開信,宣佈結束運作接近20年的TheCall事工,並差派其屬靈兒女開展新事工接續TheCall的工作。公開信亦作為官方新聞稿上載於TheCall網站主頁。

盧於信中指,結束TheCall事工是從神而來的領受:「今年2月我在夏威夷禁食期間,我讀到列王記下2章,以利亞在約旦河邊將他的外袍傳承給屬靈兒子暨雙倍恩膏的繼承人以利沙。為了美國下一階段的突破,我需要集中傾注雙倍恩膏在兒女身上,像以利亞傳承給以利沙、施洗約翰傳承給耶穌一樣,將自己的屬靈產業傳承給能夠比我走得更遠的人。」

「我強烈地感到:除非麥子落在地裏死了,否則無法結果子。TheCall事工必須『死去』,才能在美國帶來神復興的大能。在過去的20年間,神透過TheCall招聚了數以十萬計的信徒,透過禁食、禱告預備下一次的屬靈大覺醒。如今我確信TheCall事工必須光榮地結束。我為這一刻而歡慶,因為我為了新一浪的耶穌運動與美國的改革,將自己傾倒於屬靈兒女身上。」盧恩格相信,結束TheCall象徵美國將要轉換到傳福音的運動中。

盧亦在信中強調,對信徒禁食、禱告的呼召不會隨著TheCall事工的結束而中止:「明年將會有一個全球性的運動,為全球福音大收割禁食禱告40天。我將開展盧恩格事工(Lou Engle Ministries)以便發佈我從神而來的各種領受及事工。屬靈兒女Paul及Cheryl Amabile亦會繼續透過The Briefing平台興起先知性代禱。透過這次轉型,我將差派屬靈兒女David及Audry Kim夫婦啟動新事工Contend運動。我相信他們會得著TheCall雙倍的恩膏,接續TheCall為下一代持續禁食、禱告、作拿細耳人式的奉獻。這是我所承傳的產業:我期待下一代的兒女們帶領美國全然進入神的旨意中。」

TheCall於1999年成立,2000年開始不定期舉辦超過20個持續12-24小時的公開禱告、敬拜聚會。機構最後一次舉辦的聚會,是2016年4月9日為紀念美國阿蘇撒街大復興110周年,在美國洛杉磯舉辦的「Azusa Now」禱告特會,15小時的聚會共招聚了70,000名信徒參與。Contend事工網站亦特設網頁,列出TheCall曾舉辦所有聚會的詳情,以尊榮盧恩格透過此事工所作出的貢獻。

(來源: Contend網站Lou Engle個人網站TheCall網站,2018年10月22、23及24日,潘意韻編譯報導)

禱告:求主祝福年輕一代,倍增上一代的恩膏,讓屬靈產業世代傳承,更進一步。

以色列立國70年 跨代承接 開啟未來

2018是以色列立國70年的日子。70這個數字在聖經及猶太人文化中具重要意義,今期我報專訪彌賽亞信徒事工茂滋以色列(Maoz Israel Ministries)創辦人阿睿–高獅(Ari Sorko-Ram)及Fellowship of Israel Related Ministries」(FIRM)領袖MichaelYoel他們鼓勵弟兄姊妹著眼歷史,關注現在及展望將來禱告並按神的應許作出行動,連結及聚集當地彌賽亞猶太信徒群體,跨世代繼承神國異象。

靈要從四方吹進以色列

阿睿分享,聖經中的數字有特定的秩序,如但以理從耶利米書上讀到耶路撒冷荒涼的年數七十年為滿,他就禁食禱告(但9:2-3)。「當現在以色列復國70年,代表猶太人的散居和掙扎已經終結。教會要學習但以理,按著神的應許禁食禱告,領受神的心意並開始行動。我們要做任何必要的事,使以色列回到命定。」他指出,神已經將猶太人從分散到萬民中召集回來,正是申命記30章1-4節的應驗,但是下一步是要開啟以西結書37章。「……氣息啊,要從四方而來,吹在這些被殺的人身上,使他們活過來。」(結37:9)原文的「氣息」一詞是「靈」,以色列的枯骨需要「靈」,列國的教會要與神同工,「靈」要從四方而來,吹在這些猶太人身上,使他們認識主。神國的王與王后要乳養年輕的以色列(賽49:22-23),協助這個嬰孩成長。他又指出,以色列是神「眼中的瞳人」,若傷害了它,就看不見神在做什麼。若我們照顧和建立它,就有能力看見神的作為,讓祝福臨到列國。以色列是首先被試驗的,摩西之約的意義之一,就是透過以色列的失敗,證明任何人都不能靠自己成聖,需要救贖。當教會明白及尊重以色列頭生的角色,協助以色列復興,列國才會蒙福。

異象傳承與跨代同跑

阿睿亦提出,異象是跨代傳承,任務卻是屬於每一代。異象就像接力賽,每一代都在異象中有份,但每一代都有責任跑完自己的一棒,並且交棒給下一代。「不要因為自己完成不了神的異象就氣餒,要學習如何與下一代同跑。」他看到運動場上能力再強的隊伍,交棒出問題同樣會失敗。他勉勵信徒:「年青的領袖,現在就要開始學習交棒給下一代,讓異象跨世代繼承。」他感恩神賜給我們兩份禮物,第一份禮物是饒恕,當我們願意饒恕,才有能力幫助別人。「許多傷害你的人是你將要交捧的人,他們只是步伐跟你不一樣。」另一份禮物就是神協助我們,也協助身邊的人進入命定。他發現,幫助別人成功會大大成就自己的命定,「你不會幫助人比神幫助你更多!」他又鼓勵當今的年輕領袖:「你們是人類歷史上最重要的世代,你們可以影響世界,看見最大的復興,甚至耶穌的再來。神選擇你們活在這個世代,祂必定信任你們。」

連結信徒群體,興起年青世代

FIRM事工的Michael及Yoel是年青一代的彌賽亞信徒領袖,他們在訪問中談到興起以色列年青世代的重要及對未來的看法。FIRM是一個事工網絡,連結以色列五十多個事工群體,致力啟發列國年青信徒關愛以色列,裝備他們到當地服事。Michael指出,除了聖經的歷史和耶穌的腳蹤,以色列現在及未來的發展更值得關心。他相信彌賽亞信徒和外邦信徒可互相祝福和學習,鼓勵列國教會與當地的信徒連結。他們發現年青一代有才幹和精力到當地服事,但需要找到適當的機會,並與當地信徒建立關係。因此他們每年舉辦「遇見耶路撒冷」特會,啟發有志認識以色列的信徒,並協助他們投入服事。為興起以色列的千禧世代,有事工機構為彌賽亞信徒提供當兵前後的門訓計劃,堅固他們的信心,尋找人生意義。另有事工機構創作切合時代的希伯來文敬拜音樂,讓千禧世代認識以色列。Michael又邀請列國的教會為眾多以色列事工在合一之中展示卓越和專業的運作,並為興起下一代的信徒禱告。

以色列職場信徒追求卓越

Yoel主要負責連結商界信徒及職場轉化事工,他鼓勵彌賽亞信徒應積極投身職場或開展生意,成為社會的支柱。他認為信徒順服神的引導,應該比非信徒更加成功。「神呼召我們成為卓越,在任何位置做到最好,改變人的生命。」他又挑戰來到以色列營商的人,求問神應如何參與以色列的未來。職場人士與事工應構成有效的合作夥伴:職場的人需要許多事工的代禱者幫助他們作出決定;事工人員需要職場人士的專業經驗幫助他們營運機構。他盼望教會可以為彌賽亞職場信徒禱告,求神賜下合一,讓他們跨代興起,成為卓越,在社會中彰顯神的榮耀。

(記者林暐皓以色列報導)

【Kingdom LIFE】開放「打機」空間,讓年青人走進教會

東區校園事工網絡,改變了過往一校一堂」的事工模式,由東區數間教會的青少年同工共同牧養區內的年青人,以團隊的形式開展豐富的學校事工。而近日的聖誕假期間,他們舉辦的東區冠軍教會球隊盃2017」就吸引了不少年青人參與,反應熱烈。今期Kingdom Life與你走進電競現場,一起與東區網絡的同工探討牧養年青人事工的新模式。

網絡內的支援與同行

談到建立事工網絡的好處,百德浸信會譚銘駒傳道(Les) 笑言,自己不用說太多就是明顯的分別了!Les以往的牧養比較單一,基本上每個星期都要講道,講的內容和方向都單一。當幾間教會連成網絡,Les從每個禮拜講一次道變成一兩個月講一次。Les好想自己教會的年青人可以聽到更多同工的分享和講道,從各種的表達,更多方向認識信仰。而在牧養資源上,事工網絡也產生更好的分工,因為整個柴灣區只有一位女青少年傳道,所以區內的姊妹就可以交給她去牧養。

基督教會活石堂馮嘉茵傳道(嘉茵) 分享,青少年傳道在牧養前線所遇到的問題,教會負責其他事工的牧者都未必能夠理解。不過在事工網絡裡,因著大家都是年青人同工,所以工作都能更好配合,遇到問題能一起想辦法和商量。「例如,之前我們幾位同工到新加坡的神之心教會探訪後,都想在我們的事工中嘗試進行轉化。而轉化的點就不是單單針對自己的教會,是在整個網絡牧養的群體裡推行。有時自己教會其他同工未必會明白怎樣做,但網絡裡的同工可以有互相支援,以致不會感到孤單,甚至刺激更多的想法、創意誕生。」

電競比賽的誕生

今次的東區冠軍教會球隊盃的誕生,是源於Les看見他過去一年所牧養的一班年青人的改變。這班年青人每天都來教會玩球類的電子遊戲。他們最近問Les,星期日是否可以來?Les以為他們想來「打機」,但他們竟然說:「我們不是想來『打機』,而是想來參加崇拜。」「其實這群青少年,一方面在學校有小組,而平時每日都來教會,這裡就好像他們的家一樣,然後我見他們想返崇拜,並且開始穩定,所以我們就想,是否可以聯堂做一些比賽,令教會不但能互相合作,更可以吸引年青人容易踏足教會呢?」於是,東區網絡內的幾間教會就決定用一日時間舉辦這個電競活動,結果比賽當日有些平時不去教會的年青人來了,而同工也預備了教會的年青人去接觸他們。在未開始正式比賽之前,他們自己已經開始玩,建立起關係。「一齊『打機』其實是一種集體遊戲,我們很想年青人能聚集一齊玩,因為現時的『打機』方式是沉醉在自己的世界裡玩,大家不需要溝通。而球類遊戲是可以4個人同時玩,他們也可以自己組隊,那麼就可以信徒非信徒走到一起,也可以互相對賽。Les又分享,玩電競遊戲和在足球場上不同,很多時候,年青人踢完球之後也未必會來教會,因為球場和教會性質上是有距離的。而今天的電競比賽現場,氣氛是良好的,年青人玩得非常投入,每一支球隊都有一位傳道同工做領隊,幾位教會年青人參與,期望形成一個小組,日後更可以維持下去。

讓年青人擁有歸屬感

嘉茵分享,同工通常不會在「打機」過程中想怎麼牧養他們,反而將「打機」視作福音平台及接觸年青人的點,而更重要是他們來到教會之後,牧者和年青人的主動接觸,幫助他們和教會建立關係。認識年青人的地點就不再局限在學校。因為我不能每天都去學校,教會開放成為一個公共空間,容讓學生來『打機』溫書,就會成為一個很好的接觸點。

Les又認為,教會開放玩樂的空間給年青人,能夠令年青人對教會擁有歸屬感。很多時候,年青人對教會的印象是,教會不是屬於我的地方,是教會那些人的地方。過去一年的經驗讓我發現,那班經常來『打機』的學生已經將這裡看作他們的地方,變成第二個家。有時他們想逃避父母就會來教會,但實際上我們和他們的父母是有聯絡的,所以他們來打機,父母是知道的。Les記得有一位對他說,她很放心讓兒子來這裡玩,因為她打電話給Les,可以找到她的兒子。

節制才是最大的學習

談到「打機」文化盛行的當下,應該如何牧養年青人。播道會同福柴灣堂倪駿業傳道(Jackie)承認,現在年青人沉溺玩電子遊戲的情況頗為嚴重,教會也收到不少的求助電話。「有些人覺得,要進入網絡世界去拯救他們,我認為是很困難的。成年人有成年人的沉迷,例如抽煙、煲劇等,而年青人因著讀書壓力太大,也是需要放鬆及一個空間的休息。」『打機』,已經成為青少年生活的一部分。況且青少年就算不被手機及遊戲控制,都會有可能受到另外的沉溺行為控制。牧者應該在過程中幫助他們學懂節制,合理運用時間,這才是最重要的。有時家長見到孩子打機就發脾氣,打罵孩子,但這個問題需要雙方面去溝通,而教會提供空間給青少年玩,其實也是想成為家長與青少年之間的橋樑,幫助更多青少年與家庭的和好

(記者莫嵐報道)

 

漢協三十周年感恩慶典 及2017全年讀經計劃講座

漢語聖經協會(漢協)於2017年12月30日假中國基督教播道會港福堂(港福堂)舉行三十周年感恩慶典,慶典前更舉行2017全年讀經計劃講座及2018全年讀經起步禮,共有200多人出席。

讀經講座題為「風雷激盪中的生命見證──從《啟示錄》看基督對教會的心意」,由漢語聖經協會總幹事兼譯經總監郭罕利博士主講。講者指出,作為基督的教會和跟隨者,身處風雲變幻的環境,在信仰上難免承受沉重的壓力。《啟示錄》提醒我們,儘管世局紛擾,但真正的管治權柄,乃在神手中,祂一切的旨意必藉基督成全。教會要在這個時代發揮見證力量,就必須緊緊連於這位受苦而得勝的主,定睛仰望掌管着一切權柄的神,不被時代洪流沖垮。

緊接講座是2018讀經計劃起步禮,漢協將與港福堂合作,合辦每季的讀經講座,盼望透過這個讀經計劃,鼓勵信徒有系統地閱讀聖經,更全面地思考神的話語,也更熱切和謙卑地追求認識主。港福堂的林誠信牧師在起步禮訓勉和激勵會眾,並作立志祈禱。

其後的三十周年感恩慶典中,陳黔開牧師以「食物——每天豈可缺少?」為題,道出聖經猶如食物對信徒靈命之必要。郭罕利博士在回顧漢協的歷史時,指出「怎樣把神永恆的福音信息,用現代易明的語言,帶進當代的人群」是推動漢協以聖經服侍的動力。慶典亦回顧了早年福音及教會事工的花絮、聖經翻譯的考量,各種主題聖經的出版等等。展望未來,郭罕利博士強調了電子出版的服侍方針、聖經培育的宗旨、讀經運動的推廣、硏經領袖訓練的目標、《聖經.新漢語譯本》譯經工作的繼續、以及研經材料的出版等。最後李志剛牧師為漢協的過去感恩及為將來的計劃禱告。

(新聞稿由漢語聖經協會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