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色列的救恩(三) 五旬宗與以色列 -【選民系列】專欄

在20世紀初爆發的五旬節運動中,那些接受了靈浸及說方言的人,經歷了神蹟奇事,意識到神正在復還屬靈恩賜給教會,以完成大使命。他們認為使徒行傳2章中的猶太信徒是前期五旬宗人士,而他們看自己是後期五旬宗人士,在世界宣教中努力工作,以加速基督的再次降臨。神召會於1914年成立,其中心主題是期待主耶穌第二次來臨。1931年,該宗派刊物指出,所有基督徒對猶太人的迫害都是錯誤的,要點是「猶太人仍然是選民,神所賜的奇妙應許正等待著他們實現。」1945年,神召會通過了一項譴責反猶主義的決議。1967年,也就是六日戰爭的那一年,前會長里格斯(Riggs)表示,根據神與以色列的盟約,以色列土地永遠屬於猶太人。

這些年來,神召會通過確認猶太人是神的選民,以色列土地是他們永久的產業,承認神與以色列的盟約。早期的五旬宗人士認為,外邦教會為福音欠猶太人的債。William H. Cossum鼓勵五旬宗人士在猶太人中傳福音。他相信,當以色列在五旬節的力量中流動時,普世宣教將成功完成。神召會一開始就通過在美國和國外設立猶太使團,與猶太人建立聯繫。

使徒保羅說:「但屬靈的不在先,屬血氣的在先,以後才有屬靈的。」(林前15:46)他講明一個原則,屬血氣的先於屬靈的,暫時的先於永恆的,這可以應用在以色列和教會之間的關係,因為兩者之間存在平行關係。錫安主義運動於1897年開始後不久,五旬節運動於第20世紀初誕生了。以色列於1948年獲得獨立後,葛培理於1949年崛起,而醫治運動和靈恩運動也於60年代出現了。六日戰爭後,耶穌運動在美國加州爆發,許多嬉皮士和猶太人信了耶穌。珊朵拉·泰普林斯奇(Sandra Teplinsky)注意到:「隨著古城耶路撒冷回歸以色列,古代的恩膏也回歸給教會,是經由同時間誕生的當代彌賽亞猶太運動」。猶太人在80年代初期從前蘇聯和東非遷移回以色列,應驗了以賽亞書43:5-6中的預言,是與聖靈第三波的爆發平行發生的。相反而言,當以色列交出土地作為綏靖敵人時,珊朵拉·泰普林斯奇評論說:「教會也在綏靖,就是與罪惡妥協,是從前難以想像的」。以色列和教會之間的平行發展,可以是正面,也可以是負面。這提醒教會,與以色列的連結,就是要懇切禱告,並因此按正直而行。

教會和以色列兩者都是神在末世執行救贖計劃的工具。教會必須將耶穌基督的福音傳遍世界,包括向猶太人傳福音。猶太人首先用福音祝福了世界,教會有義務回報去祝福他們。猶太人返回他們祖先的土地,及以色列國的復生,標誌著末日的倒數開始了。教會必須與神攜手,叫以色列全家得著救恩。一個信主的以色列肯定會影響整個世界。


黃濠光牧師博士,現任神召會友愛堂堂主任,曾任國度復興報及國度雜誌總編輯。畢業於美國福樂神學院及新國際大學。曾在以色列海法大學修課,熟悉以色列近代史。

 

 

國際五旬宗大會 五旬節再臨 靈火續燃燒

由香港神召事工主辦的第五屆國際五旬宗大會於6月24-27日舉行,主題為「五旬節再臨:全備福音與當代教會」。香港過去一年經歷社會運動及全球新冠疫情,原定計劃被多番打斷,大會是否仍有效傳遞訊息?大會主席楊天恩牧師說:「藉這次五旬宗大會,我們接觸了不少教會領袖,喜見各教會發揮動員能力,日後再合作,定能更易產生協同效應。」

大會主席楊天恩講解五旬節靈性與牧養的關係

本屆聚會有早禱會、神學專題研討、十個不同的工作坊、三晚的奮興聚會,以及最後的論壇均採用實體和線上的形式同時進行,大會亦在不同環節設有答問時間,回應及激勵信徒在末世重新委身於神,更多渴慕經歷聖靈大能。大會總幹事梁宇生牧師說:「我們日後的工作是協調和統籌教會間各種服事,資源共享。」

總結研討,整理異象

本屆聚會共有1276 人報名參與,首日開幕及復興聚會更有超過7000人次的線上收看。儘管2020年世界經濟轉差,但本屆大會財務是蒙福的。除協辦教會一直支持和信任,大會財政負責人鍾復安牧師說:「弟兄姊妹的奉獻不減,正好說明財寶在哪裡,心在哪裡。」大會表示,待肺炎疫情稍緩,牧者將探訪各教會,增進本地教牧彼此關係。梁宇生說:「為了復興的異象,突破五旬宗派別框框 ,重燃牧者的靈火。」

(新聞來源:主辦單位提供)

 

 

英國教堂數目超酒吧但仍下降 五旬宗成抗跌主力

在酒吧林立的英國,教堂的數目已經超越酒吧數目,但主要是由於酒吧數目下降所致。

國家教堂信託基金(National Churches Trust)本年4月委託顧問Brierley Consultancy進行的研究顯示,英國教堂數目有4.03萬座,較3.9萬家酒吧多。酒吧與教堂向來是英國社區中不可或缺的建築物,但由於飲酒的人減少,英國每日有約3家酒吧結業,過去十年來有超過1.1萬家結業,酒吧數目已減少近四分之一。

英國教堂數目其實亦正在減少,只是酒吧消失的速度更快而已。英國的教會會眾人口,由1930年的1 060萬銳減一半至2013年的540萬。其中英國聖公會、羅馬天主教和長老會的會眾人數,在過去短短5年內大減16%,3個宗派的信徒人數佔所有教會會眾6成。

不過,部分五旬宗色彩濃厚的教會(包括黑人教會、Hillsong等)的崇拜出席人數急升,稍為緩和整體教堂數目的跌勢。Brierley Consultancy的負責人Peter Brierley表示,新移民是英國教會增長的主要動力,而倫敦是增長的重地。在2005至2012年間,倫敦教會的崇拜人數增長16%至72萬人次,教會以每周兩所的速度增長,而該市人口則在過去10年內增長100萬至800萬,市內教會以50多種語言進行崇拜,非英語崇拜佔所有崇拜數目14%。

許多以非英語進行崇拜的教會均屬天主教,也有一些以黑人為主的教會。這些黑人會友的家族在上世紀中由加勒比海遠渡而來,受當時的白人主流教會所摒棄,並在過去四分之一世紀與其他來自西非的宗派結合。以尼日利亞為基地的基督教救贖會,是英國最大的五旬宗教會,在當地有超過800所堂會,他們在倫敦布蘭特的Jesus House for All the Nations教會有4千名會眾,並以建立「10分鐘步程教會」為口號。

另一個增長迅速的五旬宗教會是來自澳洲的Hillsong教會,他們每個星期日在劇院林立的倫敦西區租用自治領劇院(Dominion Theatre)作聚會點,5千名會眾中有7成為25歲以下,會眾人數之多令教會需要租用第二個劇院。Hillsong亦開始在其他城市聚會。

Peter Brierley表示,除了五旬宗,其他宗派亦有發展迅速或聚會人數較多的教會,包括聚會人數數以千計的聖公會布朗普頓聖三一堂、朗豪坊諸聖堂和聖海倫主教門教堂。此外,一些由未受訓練的平信徒在鄉村會堂或學校開辦的「散亂式」教會,也嶄露頭角,有調查顯示這些教會在英國有超過3千所,在本年的聚會人數有約10.3萬,佔所有上教會的人口的2.4%。他認為,雖然教會佔整體人口數字正在萎縮,目前只有5%人口上教會,到2030年將進一步降至4%,但教會增長確然正在發生。

(資料來源:Christianity TodayMetro,2019年5月28日及4月16日,文奴編譯報道)

禱告:願主興起英國的教會,在異教徒和無神論者日益增加之際能夠逆流發光,成為失喪心靈尋着真理的地方。

 

 

Hillsong教會宣布脫離宗派組織 進入獨立管治

澳洲Hillsong教會宣布,為教會發展緣故,脫離當地最大的五旬宗組織澳洲基督教會(Australian Christian Churches,ACC),為要更好管理教會。

ACC是全球最大五旬宗組織世界神召會的分支機構,Hillsong教會全球資深牧師Brian Houston在致ACC的函件中表示,Hillsong教會日趨國際化,已無法從屬一個地方教會宗派,因此決定離開ACC:「隨着Hillsong教會日益成長,我們不再視自己為足跡遍全球的澳洲教會,而是一所以澳洲為根的國際教會,我們的全球辦公室現在設於美國,每周出席的會友中有三分之二居於澳洲以外地區。」

Brian Houston又表示,Hillsong教會已向政府登記為認可宗派,能夠自行為牧師提供牧職證明,還能改組教會,為自己的管治、風險、教會健康、安全和其他政策盡上自己的責任,這些改變對Hillsong日後在全球的發展至關重要。

然而,Brian Houston在教會網站上澄清,他們並未打算成為基督教的另一個「宗派」,註冊純粹是為了上文所述實際原因:「Hillsong教會的本質,基因或精神不會改變。ACC仍然會是我們在澳洲的主要聯繫。我們仍會與他們保持緊密聯繫,共同構想澳洲的未來。我們的信條沒有轉變,信仰聲明和ACC仍然相近。」

ACC主席Wayne Alcorn在向ACC牧者發出的電郵中形容,Hillsong脫離該會有如小孩長大自立,為要建立更大的家庭。Brian Houston則表示自立是經過兩年來與全球和ACC內教會領導層的禱告討論後作出的決定,強調對ACC完全沒有怨懟,雙方也沒有不和。

Hillsong教會目前在全球24個國家的百多個校園和地點派駐牧職人員,每周末舉行二百多場崇拜。Houston表示,今後仍會持守五旬宗的教條,但事工將採取現代化方針。

(來源:Christian Post 及 Hillsong.com,2018年9月18日及10月4日,文奴編譯報導)

禱告:願主繼續興旺和帶領祂的教會,成為各國信徒和慕道者的祝福。

莫特曼與趙鏞基有什麼相干?-【文化守望者】專欄

一個是德國神學家,一個是創立全球最大教會的韓國牧師,神學家與牧師交朋友,本來沒什麼特別,但他們的粉絲卻是來自兩個星球,幾乎互不往來。最近我在網上讀了一篇文章,知道他們惺惺相惜,我感到很神奇,又好奇。

德國神學家莫特曼在全球各地的粉絲,很多是神學界知識分子,他的神學被認為有普救論傾向,故此自由派的粉絲也不少。趙鏞基牧師的追隨者,很多是五旬宗和靈恩教會的,他講天堂地獄,講醫治神蹟,講第四度空間,講豐盛,被批評為成功神學倡導者。二人有如兩個對立門派的一代宗師,植根於很不同的文化土壤,但竟然在某個時刻相遇了。葉先泰在〈莫特曼談趙鏞基〉一文中表示,莫特曼在《五旬節神學期刊》的一篇文章裡提及他第一次拜訪趙牧師是在2005年,並有三個小時的神學對話,他認為趙牧師其實是「深邃的實踐神學家與獨立思考的人」,更讓人驚訝的是,他認為趙牧師的「純福音神學」是一種盼望神學,跟他的一樣。莫特曼曾表示,五旬節神學與盼望神學其實有共同的根源。

《基督教論壇報》報道,2016年,趙牧師在台灣時,提及90歲高齡的莫特曼不久前到韓國有最後一次的演說,又說他們成為好友,因為大家曾在絕望中經歷神。雖然二人沿不同路徑發展自己的神學,但起始點卻是近似的,都是源於苦難的經驗。莫特曼經歷世界二次大戰,對苦難有深的思考,而趙牧師年輕時罹患肺病,瀕臨死亡邊緣,絕望的痛苦他深深地嚐過。

對我來說,他們的神學太深奧,我不太懂,我不是對他們的惺惺相惜有什麼意見,我寫他們的事,因為彷彿看見「匯合」好像來到我們的時代,分歧、差異、對立,在新的視角下有了修正的機會。在歷史長河裡,眾多分支水流來到匯合處,形成大河。當然匯合不一定是好事,有些人會想到末世的邪惡合一,但也可以是聖靈在末世的合一工作,為修補歷史中因人的罪性、軟弱和無知所造成的裂痕。在神學對話中,彼此的觀點可能會有所調整。但我們不應掉以輕心,以為什麼都要合一,什麼都要匯合,反而要求從神而來的智慧和帶領,走出分裂的歷史,進入前無例子的合一新時代。


文@黃少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