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擬立法禁迴轉治療 逾千牧者批用詞含糊促停諮詢

英國1400多名教會牧者聯署,批評政府提出立法禁止迴轉治療(或稱「拗直治療」)的諮詢文件用詞含糊,可能影響信仰自由,促請政府停止就立法進行諮詢,並揚言「若充滿慈愛和憐憫的正統基督教事工(包括有關性和婚姻的基督教教導)因法案而成為刑事罪行,我們雖然深感遺憾,但仍會繼續在此事上向主盡忠」。

外相兼婦女及平等事務部長卓慧思(Elizabeth Truss)今年10月底向國會提交諮詢文件並展開公眾諮詢,諮詢期延長至明年2月4日。根據諮詢文件,立法的範圍包括確保以迴轉治療之名向人動粗施暴者將受到嚴懲,以及禁止以交談方式向18歲以下人士或未同意接受迴轉療法的成人進行有關治療。政府亦會推出其他打擊迴轉治療的措施,例如限制宣傳和取消有關人士出任慈善機構高層的資格。文件強調,只要並非以言詞壓迫某人轉變性取向,日常和出於支援關心的對話不會受規管,家長仍可以按照自己的信仰價值教養子女,單純表達信仰教導和私下禱告也不構成迴轉治療。

不過,教會領袖在聯署信中表示,「迴轉治療」的涵蓋範圍太廣,意指不明,擔心如果立法,基本上是將叫人迴轉歸向基督與以往邪惡和不光彩的做法劃上等號,明顯侵犯他們宣講信仰的合法權利。聯署信又指政府雖然澄清今次諮詢並非旨在立法打擊信仰,但諮詢文件所簡介的立法進路正正朝著打擊信仰的方向前進,令宣講基督主權的牧者和以愛教養子女的父母有機會負上刑責。

約克三一教會牧師Matthew Roberts博士表示:「『迴轉』對基督徒來說是美好的事,代表生命不再單純聚焦在自己身上,而是在創造我們的神。這條草案暗示迴轉歸向基督堪與暴力或虐待比較,非常錯誤。」英國基督教學院(Christian Institute)的Simon Calvert上月到下議院婦女及平等機會委員會作證時表示,國會議員必須釐清立法所禁的是什麼,並警告現時的爭議可能導致英國立下數百年來最嚴苛打壓宗教的法例。他又認為,要訂立一條禁止迴轉治療,同時不會使教會日常行為(例如祈禱)變成刑事化的法例,根本不可能,並表示:「如果有人請你與他一同禱告,如此禱告卻犯了刑事罪,這並不合理。」

按照英國國民保健署的定義,迴轉治療是意圖改變或壓抑某人的性取向或性別認同。事實上,迴轉治療是同志運動倡議團體對基督教輔導或治療的貶稱,這些倡議組織認為部分性小眾人士可能因為接受有關服務而傷害自己,甚至自殺。

祈禱:願主感動英國政客審慎行事,以免危害信仰自由,並保守勇於衛道的信徒。又求主幫助尋求真自由的性小眾人士,讓他們尋找就得尋見。

(來源:CBN News聯署信網站英國政府網站英國廣播公司報導,文奴綜合編譯報導。)

 

 

蘇丹廢除伊斯蘭叛教法

非洲伊斯蘭教國家蘇丹近日廢除生效卅餘載的叛教罪,受當地基督徒和國際社會歡迎,但同時引起國內極端穆斯林的抨擊和反彈。

叛教法於上世紀80年代隨伊斯蘭教法實施,任何離棄伊斯蘭教甚至改信別教的人,均可能遭判以石刑處死。一名懷孕女子Meriam Yahi Ibrahim曾在2014年被指叛教改信基督教,因而被判死刑,事件最終鬧至國際層面,才令她得以逃出生天。隨著極權的前總統巴希爾在去年因全國示威而倒台,新過渡政府矢言杜絕根深柢固的貪污問題,同時希望將蘇丹變成民主國家,廢除歧視婦孺和其他宗教的法例和處事方式。這項在上月中生效的《基本權利和自由法案》除了以禁止仇恨言論法取代叛教法外,也帶來其他改革,包括取消鞭笞、禁止對女性行割禮、容許非穆斯林喝酒,以及廢除女性要取得男性監護人同意才可帶同子女到外國的法規。

當地基督教界認為廢除有關法例是正面的一步,但表示基督徒仍然等待當局發還遭前任政府充公的財產。美國國際宗教自由委員會副主席Anurima Bhargava讚揚蘇丹踏出重要和歷史性的步伐,同時促請當局繼續進行所需的立法改革,包括廢除褻瀆法和確保監管仇恨言論的法律符合國際人權標準,不損害宗教或信仰自由。激進穆斯林則在社交網站上撻伐政府,甚至呼籲對摒棄伊斯蘭教法的政府發動聖戰。在首都喀土穆、北喀土穆和恩圖曼等城市都有零星示威,示威者高叫和高舉「無教法,毋寧死」、「向世俗化說不」等口號。

南蘇丹在2011年從蘇丹共和國分裂出去後,蘇丹在巴希爾治下以更嚴厲方式解讀伊斯蘭教法,並只認可伊斯蘭文化和阿拉伯語言。此後,蘇丹政府騷擾當地基督徒的事情無日無之,包括拆毀教堂和充公用地,限制基督教文學和搜查書室,並拘捕基督徒以及驅逐外國信徒,甚至威脅他們的人身安全。關注基督徒受迫害情況的國際組織「敞開的門」曾將蘇丹評為世界上當基督徒最困難的國家第七位;美國國務院自1999年起將蘇丹列入特別關注國名單,指控其參與或容忍有系統、持續和惡劣的侵犯宗教自由行為,但已於去年底改列程度較為輕微的觀察名單。

禱告:願神掌管政府改革過程,除去信仰群體之間的仇恨。

 

(來源:CBN NewsMorning Star News,7月22和17日,文奴綜合編譯報導。)

 

 

巴基斯坦辱穆案被告離國 安全抵達加拿大一家圑聚

巴基斯坦基督徒阿西亞•比比(Asia Bibi)因褻瀆指控而入獄8年,去年被判無罪釋放,但獲保護拘留6個月後,最終得以在5月7日離開巴基斯坦,前往向她提供庇護的加拿大,與家人團聚。她的代表律師Saiful Malook於5月8日證實了這消息:「她得自由了。案件已經結束,她可以安全地在加拿大生活。」

比比在2009年與數名穆斯林婦女因喝水發生爭執,被指控出言褻瀆先知穆罕默德而被捕。這名穆斯林婦女拒絕比比送上的一杯水,她認為來自基督徒的水是「不潔的」。2010年,比比被判有罪,成為首位根據巴基斯坦刑法典第295C條,因對褻瀆穆罕默德的罪行被判處死刑的女性。嚴厲的褻瀆法經常被利用對付其他宗教少數群體。

2018年10月,她被判無罪釋放。但由於穆斯林激進分子發起大規模抗議活動,並對她控罪提出了上訴,比比一直行蹤成謎,有指她被當局禁止離開。穆斯林強硬派更揚言要殺死釋放比比的最高法院法官。2019年1月,最高法院駁回上訴,維持判决釋放比比。

加拿大曾表示願意為比比一家提供庇護。她的女兒們18年12月悄悄溜出巴基斯坦,前往加拿大。5月7日,比比秘密地離開了巴基斯坦,在加拿大與家人團聚。他們在加拿大獲得新身份作為掩護,並受保安人員保護。Malook表示,比比得以安全抵步,實有賴維權人士、外國使節和其他在艱難時刻站在比比一邊、為她重獲自由而努力的人。

英國巴基斯坦基督徒協會(British Pakistani Christian  Association ) 主席喬德理(Wilson Chowdhry)為比比最終獲釋感到欣喜。他表揚比比堅持信仰的勇氣,為基督徒作了美好的見證。他指出比比與家人在加拿大獲得新身份作為掩護,並受保安人員保護,他們可能需要待緊張情況紓緩後才能重過正常人的生活。加拿大一名穆斯林男子在網上威脅要殺死比比,懲罰她侮辱穆罕默德。

比比的個案只是冰山一角。目前Malook正處理另一宗基督徒被指侮辱伊斯蘭教的官司,該宗案件的被告Shagufta Kausar是目不識丁的女子,但有人聲稱收到自她手機SIM卡發出的侮辱穆罕默德短訊,Kausar與她的丈夫因而被捕,並於2014年被判處死刑。Malook指,在巴基斯坦為被指辱穆的人擔任代表律師,是先判了自己死刑,並隨時可能遭人以亂槍殺死。

巴國的褻瀆法被指遭人濫用作報復私仇的工具,根據國際特赦組職的數字,2011至2015年間有最少1 200人被控褻瀆罪,維權律師Sarah Suhail表示,少數族裔和其他弱勢族群往往成為受害者,褻瀆法的字眼、調查搜證方式等都非常不可靠,導致許多冤案發生。但因為宗教團體施加龐大壓力,因此無人願意對有關法律作出絲毫改變。

(來源:《衞報》加拿大廣播公司網站Christian Headlines,2019年5月8日及13日,林國祥及文奴綜合編譯報導)

禱告:感謝主保守比比一家得自由,開展新生活。

塔吉克斯坦禁兒童到教會 焚五千含金句月曆

中亞國家塔吉克斯坦收緊對兒童上教會的規管,並將五千本金句月曆充公焚毀。

總部在挪威的新聞機構Forum 18接獲塔吉克斯坦一個匿名宗教社群的報告,指當地經修訂的宗教法自去年一月生效後,當局收緊對宗教教育的管控,宗教團體必須向政府提供更多有關會眾、財政和活動的資料,包括10歲以下聚會兒童的資料。去年12月,國家宗教事務和傳統禮儀儀式規管委員會負責非伊斯蘭教事宜的官員Mukhiddin Tukhtakhojayev突擊查訪某宗教團體,碰巧有幾名10歲以下小童到聚會點找家長,Tukhtakhojayev當時不發一言,但事後就傳召有關宗教團體的領袖問話,要求他們以書面解釋有兒童出現的原因,並對該團體罰款相當於一個普通人近8個月的薪金。

同月,當地海關充公了五千本由浸信會進口、準備向已登記的福音派教會分發的金句月曆,並於本年1月16日「邀請」教會觀看焚燒月曆的過程。當局又向教會罰款相當於普通人4個月的薪金。海關向自由歐洲電台表示,月曆含有宣傳異教的元素,傳教必須在教會內進行,而當局認為進口月曆的數量遠超該國的基督徒人數。

塔吉克斯坦是穆斯林人口最多的中亞國家,約佔97%,但政府政教分離。當地改信基督教的穆斯林最容易受到家人、朋友和社群壓迫,浸信會等基督教團體亦受當局的掃蕩、威嚇、拘禁和罰款。在當地進口或分發宗教文章,必須得到當局許可,曾有基督徒因類似的充公事件而被監禁。一名40多歲的牧師Bakhrom Kholmatov於兩年前因被警方在其家中檢獲「顛覆性」詩歌集而被判監禁3年。

(來源:World Watch Monitor 及 Barnabas Fund,2019年2月25及12日,文奴編譯報導)

禱告:願主的福音在塔國快快傳開,得著榮耀。

美調查指青年信徒自覺準備好福傳 但行動審慎

美國一項調查顯示,當地千禧世代活躍信徒自覺準備好傳福音,但近半人某程度上認同「不應該向其他宗教的信徒傳福音,然後期望他人終會改信自己的信仰」。

調查由美國啟發課程委託研究機構巴納(Barna Group)於去年五月進行,訪問兩組各約一千名成年人,一組受訪者是認為信仰重要且於之前一個月有上教會的基督徒,另一組則為已不上教會、有其他信仰或無信仰的人。基督徒的一組中,九成半以上受訪者都相信為耶穌作見證是信仰的一部分,逾九成認為信主是一個人生命中最好的事,而其中稱為「千禧世代」的二十至三十四歲信徒更是最覺得自己準備好與人分享福音的一群,超過七成人認為別人問起有關信仰的問題時知道怎樣回答,另有73%覺得自己有傳福音的恩賜,比例較其他世代(X世代、嬰兒潮和長者)的基督徒更高(56%-66%)。

不過,巴納指許多千禧代信徒不懂怎樣實踐福音使命。四成七人認為,向其他宗教的信徒傳福音,然後期望他人終會改信自己的信仰,某程度上是錯的。巴納認為,千禧世代信徒平均有四名近親信奉其他宗教,嬰兒潮信徒平均只有一個異教近親,令千禧代在談論屬靈事情時比年長信徒更留意文化敏感度。巴納早前另一調查指出,六成半千禧世代信徒認為,今時今日與人分享自己的信仰較以往更容易冒犯他人。

巴納主席David Kinnaman指,調查顯示基督徒須加強對信仰中某些方面的信心,例如要確信向人傳福音是好的、福傳值得我們花時間、心力和投資進行。我們亦必須向年青一代信徒,特別是高中和大專信徒傳遞堅毅的信仰,因為信徒流失是真實的問題,對整體傳福音環境亦會造成「寒蟬效應」。不再上教會的信徒對非基督徒有何影響尚未可知,但他們帶來的「反福傳」打擊是不能輕忽的。他表示:「這個世代強調『你做你的』和『不要批評他人的人生抉擇』,也強調主情論和感覺為先,要培養深刻、穩定和堅毅的基督教信念並不容易。傳福音從來不只關乎拯救未得之民,也是要提醒我們這是重要的、聖經是可信的,以及耶穌可以改變一切。」

(來源:研究機構巴納網站,2019年2月5日,文奴編譯報導)

禱告:願主賜這世代的信徒勇氣和智慧,在多變多元的世代中作祂的見證。

2019《全球守望名單》公佈 每9名基督徒就有1名受逼迫

各地基督徒受逼迫的情況日益嚴峻,趨勢響起警號。由敞開的門(Open Doors)整理出的2019年《全球守望名單》已經發佈,在調查的150個國家之中,有73個國家的逼迫程度分別是「高度」、「甚高」和「極度」逼迫,代表全球每9名基督徒便有1名受到「高度」程度的逼迫。名單列出了全球50個對基督徒最危險的國家——在當地承認自己是基督徒是一個關乎生死的決定。

名單榜首依舊是自2002年起連續18年排名第一的北韓。雖然北韓於2018年在外交方面有突破性進展,意味對基督徒的鎮壓有可能減輕,但實際上有報告說當地基督徒被搜查和鎮壓的情況反而有所加劇,他們甚或連帶家人一同被抓捕到勞改營,甚至當場被殺害。敞開的門估算現時北韓大約有30萬基督徒,有5萬至7萬名基督徒被關在勞改營之中。

以伊斯蘭教為主要宗教的國家位列名單的高位,第2至第9的國家依序為阿富汗、索馬里、利比亞、巴基斯坦、蘇丹、厄立特里亞、也門和伊朗。當中的穆斯林視信奉伊斯蘭教以外信仰的人士為叛國。據估計,99%的索馬里人是穆斯林,基督教在當地作為小數宗教,不斷受到嚴重的迫害和威脅。在這些國家,絕大部分被發現或被捕的基督徒的下場都是被殺害,在巴基斯坦甚至有法例可以把基督徒以褻瀆罪判處死刑。

伊斯蘭極端組織對基督徒的威脅十分值得關注。在印尼社會,伊斯蘭極端主義的氛圍愈來愈盛;在泗水,曾經在一天之內有三間教堂受到自殺式炸彈襲擊;在穆斯林為主的地區,在名單的報告期內最少有5名基督徒在教堂襲擊中被殺。尼日利亞在去年有3,731名基督徒因信仰而被殺,逼迫主要來自穆斯林佔多數的「富拉尼牧民」,以及伊斯蘭極端組織「博科聖地」。根據報告,2019年基督徒因信仰而被殺的有4,136人,單是尼日利亞就佔了大約90%,共3,731人。

印度首次被列入名單頭10名。自從現任執政黨於2014年上任,印度極端主義分子一直對基督教家庭教會進行鎮壓,否認為數不少的基督徒的宗教自由。印度一個激進的印度教團體的領袖甚至揚言,要在2021年年底之前,將基督教趕出印度,在印度29個邦之中,已經有8個邦施行「反改信別教」的法律。

此外,2019年名單顯示,男性所受的逼迫比較「聚焦、嚴重和可見」,而女性所受的逼迫則較為「複雜、暴力和隱蔽」。女性基督徒面對的逼迫,通常是性暴力和逼婚;而男性則很多時都會被當局或極端主義者拘禁而不審訊,甚至殺死。

敞開的門(澳洲)行政總裁戈爾說:「《全球守望名單》顯明了,福音在哪裡被傳開,哪裡就有逼迫。這50個國家榜上有名,是因為這些地方的基督徒,選擇持守他們在耶穌裡的信仰。」

 

(來源:敞開的門,2019年1月16及22日,Hannah Lo綜合編譯報導)

禱告:為全球因信耶穌而受逼迫的2.45億基督徒以及教會禱告。

阿爾及利亞男帶穆斯林妻子信主 反遭對方提告

北非阿爾及利亞一名男子帶其穆斯林妻子到基督徒朋友家中聚餐,被妻子以煽動穆斯林改變信仰罪告上法庭。

事發於北部卡比利亞地區,基督徒被告Rachid Ouali去年6月偕妻子到朋友Ali Laarchi夫婦家中作客聚餐, Ouali的妻子不滿席上談及耶穌,憤而離席返回娘家並將情況告知家人,其中兩名任職警察的兄弟要求她將丈夫、該對夫婦和女兒一家三口及另一名基督徒告上法庭,指他們未經許可以家庭為崇拜場所和強迫Ouali的妻子放棄伊斯蘭教改信基督教。不過,由於控方不提證據起訴,法院以無證據定罪為由,於聖誕日判該5人無罪。Ouali對勝訴表示很高興和感恩,並指其妻較早時向他表示,是受到穆斯林親屬的壓力才向他們提告。

Ouali的情況似乎並非單一事件。報道宗教迫害消息的Morning Star News另一篇報道指,一名化名Ahmed Beghal的男子六年前改信基督教,妻子其後亦跟隨,兩人並於2015年受洗,但此後女方的家人強佔他們的生意,到處中傷Beghal,Beghal更數次因收到死亡恐嚇而報警求助,被迫舉家遠逃。兩年前,二人受洗的消息傳到岳丈家中,Beghal的妻子在父母面前慌忙否認信主,其後她本人更兩次將丈夫告上法庭,先是指其攻擊伊斯蘭教和損壞一個刻有可蘭經經文的盒子,近日又指他損害伊斯蘭教。雖然Beghal最終均未遭起訴,但他的妻子已申請離婚,且不讓他探望兩名年幼的女兒。Beghal表示:「我與家人分開,妻離子散,失業又無家可歸,這就是今時今日一名阿爾及利亞穆斯林成為基督徒後得到的所有。」

阿爾及利亞4千多萬人口中99%信奉國教伊斯蘭教,但自千禧年以來有數以千計穆民回轉歸回基督。阿國憲法保障信仰自由,但當地信徒所受到的騷擾自去年起大幅增加。當地一條於2006年訂立的宗教法例訂明,任何誘使穆斯林改變信仰或以媒體令一名穆斯林信仰受影響的人,可被判處監禁2至5年或罰款4千多至8千多美元。該例亦要求非伊斯蘭教崇拜場所須向政府登記,但當局審批有關申請的速度異常緩慢,壓力團體Middle East Concern表示,當地基督教聯會轄下45個堂會,未有按該宗教法獲發任何牌照,一些堂會已遭當局勒令停止活動,甚至關閉。

(來源:Morning Star News2018年12月26日2019年1月2日及9日,文奴綜合編譯報導)

禱告:願主堅固阿國信徒的信心,在家人面前和社會中勇敢作見證,傳講福音。

肯亞穆斯林病癒改信基督 被勒令一天內回歸伊斯蘭教

非洲肯亞一名穆斯林改信耶穌後,接到死亡威脅,並被當地清真寺定為叛徒。現正在其他基督徒家中尋求庇護。

Sera村村民阿布貝卡(Abdul Abuk-Bakr)本是一名穆斯林,患重病逾月都沒好轉。11月3日某教會牧師探望他及奉耶穌的名為他禱告,他的病立即就得治癒。他一家四口便决志相信耶穌。該牧師歡迎他們加入教會。消息迅速傳遍整個村落及傳到當地清真寺領袖那裡。

阿布貝卡說:「清真寺知悉我改信基督教後,我在同一天就接到死亡威脅信息,說穆斯林將會殺死我們全家,我們租住的房子和以耕種為生的兩畝田地都會被沒收。」清真寺勒令他們一天內回歸伊斯蘭教。阿卜貝卡說:「他給我們一天的時間選擇要放棄基督教信仰,還是面對迫害以及失去我們作為穆斯林所有的特權。」他們到教會尋求庇護。

幾天後,清真寺的領袖宣佈審判:「阿布貝卡的家族現在已經離教,並且已成為叛徒,他們該死。」阿卜貝卡一家之後一個月在不同的基督徒家中暫住,並把兩名年僅四五歲的孩子收藏在另一個較安全的基督徒家中。「我們不知所措。失去家園,沒有食糧,被迫跟孩子分開,生命受到威脅。有時我們沒有平安。我的妻子為了擔心孩子而失眠。我們真的很需要禱告,去持守基督教信仰和有從神而來的平安。」阿卜貝卡說。

伊斯蘭極端分子曾在他們所身處的Garsen市殺害多名基督徒。肯亞雖然有8成人口為基督徒,仍然在「敞開的門2018世界守望名單」(Open Doors 2018 World Watch List)中排行第32。

(來源:Morning Star News,2018年11月23日,林國祥編譯報導)

禱告:為普世改信耶穌的穆斯林所面臨的挑戰禱告。

巴基斯坦天主教徒辱穆案 被告得直掀暴動

巴基斯坦女天主教徒阿西亞‧比比(Asia Bibi)被指侮辱伊斯蘭教先知穆罕默德案,最高法院上月推翻比比的有罪裁決,觸發當地大規模暴動,暴徒要求殺死比比和最高法院法官。

比比是五個孩子的母親。2009年,比比務農打水期間使用一個杯子,其他鄰家婦女指責她的基督信仰令水杯不潔,又要求她改信伊斯蘭教。比比之後被毆打,又被指侮辱先知穆罕默德。雖然她否認有關指控,但仍遭警方拘禁,更於2010年被定罪判處死刑,引起國際社會關注和聲援。八年後,巴基斯坦最高法院在本月初裁定,比比侮辱先知的指控是基於不可靠的證供,因此判決比比上訴得直。判決旋即引起當地強硬派不滿,觸發暴力示威,暴徒連日堵塞主要城市道路。當局本月初與反對派達成協議,承諾對最高法院的判決進行最後覆檢,確保判決並無任何程序或文書上的錯誤,其間比比不能出國。

比比獲釋後行蹤成迷,巴國外長強調比比仍在國內一處安全地方,但外界相信當局正安排比比出國。比比的丈夫表示一家陷入險境,呼籲國際社會向他們提供庇護,據報有數個西方國家已經接觸他商討此事。加拿大總理杜魯多則公開表示,加國政府正與巴國當局商討向比比提供庇護的可能。巴國強硬派對杜魯多的言論表示不滿,並指數以百萬計巴國穆斯林都反對比比獲釋,更揚言一旦比比離開巴國,會再次發動示威。

巴基斯坦的國教是伊斯蘭教,基督徒只佔人口1.6%。民眾普遍支持嚴格執法打擊辱教罪行,可是伊斯蘭教法經常被濫用作私人報復的工具,而且定罪基礎薄弱。自1990年起,當地已有最少65人因褻瀆罪指控而被殺。

(來源:Channel News Asia英國廣播公司,2018年11月15日及8日,文奴綜合編譯報導)

禱告:願主保守比比一家和所有在巴基斯坦面對壓迫的基督徒脫離凶惡。

美朝峰會提及人權問題 繼續為受逼迫的基督徒禱告

6月12日,美國和北韓首腦在新加坡舉行歷史性會談,朝鮮半島無核化是這次峰會中主要的議題。據基督教迫害監察組織「敞開的門」(Open Doors UK and Ireland)指,總統特朗普在會談中曾提及北韓基督徒及人權記錄的問題,他相信情況會改善。

一位成功脫北、現居英國的基督徒和人權倡護人士蔡先生(化名)說,經濟發展能夠為北韓建立一條通往思想自由,機會均等和宗教自由的道路。蔡評論:「雖然峰會沒有明確地討論人權議題,但無核化將為北韓帶來更多資源,是讓北韓人民的生活環境得以改善的第一步。」

在敞開的門2018世界守望名單(Open Doors 2018 World Watch List)中,北韓在50個國家當中排行第一,意味著北韓是人們最難以基督徒身分生活的國家,他們面臨的逼迫最為嚴峻。北韓政府把基督教扭曲成邪惡的形象,視之為危害國家,必須被消除的威脅。蔡先生自小就目擊基督徒被公開處決。當他脫北的時候,獲基督徒拯救,他卻因為看到那人掛著十字架而逃走。組織估算現時北韓有大約20-40萬名基督徒,當中7萬名基督徒因著他們的信仰,在北韓被囚禁於監獄或勞改營,正在面對難以想像的非人道酷刑,而這只是北韓政權眾多違背人權的作為之一。在北韓每年都有數百名基督徒被揭發,然後被送進勞改營,因做苦工或是捱餓致死。

Open Doors為北韓的教會及當中被囚禁的信徒提供緊急食物、藥物和衣服,聖經和其他宗教物資。組織發言人Zoe Smith說:「若要為這個絕望的情況帶來一個真正的改變,必須在人權問題上有進一步的協商。」

Bolz Ministries主辦人Shawn Bolz 牧師認為,這次歷史性的峰會是數十年來眾多弟兄姊妹的禱告所換來的,他相信,神創造大韓民族時,並非分裂的。他看到南韓的經濟科技發展迅速,又差派宣教士到全世界,反問道:「當仇敵這樣壓制北韓,牠是否在阻擋什麼呢?北韓有什麼救贖的命定?」他曾在2004年領受異象,有天使對他說:「神要透過列國的代禱使南北韓合一。你有生之年將會看到。」當我們為神在特朗普和金正恩之間所做的事情禱告時,這是解除戰爭的開始,神正在推動兩國走向合一。這個合一將會影響整個世界,使韓國對世界在屬靈和自然界的影響力倍增。

蔡先生盼望:「如果北韓人民可以上教會,可以自由地談論自己的信仰,自由地表達意見,屆時北韓就是一個自由的國家了!」

(來源:Charisma NewsASSIST News,2018年6月13及15日,Hannah Lo綜合編譯報導)

禱告:求主叫北韓早日正視人權問題,並拯救正在受逼迫的基督徒,宣告神對南北韓的心意成就。

要求簽署支持傳統婚姻聲明 美國聖經公會9人辭職拒簽

全球歷史最悠久之一的聖經印刷組織—美國聖經公會,最近推出了一項新政策,要求員工在2019年1月前簽訂聲明,宣告自己會遵循聖經原則,並支持傳統婚姻。

聲明條款包括「不可發惡言、偷盜、欺詐、濫藥」,又提到「我拒絕任何婚姻以外的性行為,按照聖經的規範:人要離開父母,與妻子連合,二人成為一體」,以一男一女的婚姻榮耀神,且象徵著基督與教會的關係。

對於這項有關婚姻的條款,有公會員工表示不滿,9名員工因而辭職,拒絕簽署聲明,當中一名公開同性戀員工Jeremy Gimbel表示感到受傷,難以接受這項特別拒絕同性戀人士的聲明,逼使他離開這個工作了近十年,本應包容接納任何人士的群體。他又說,公會將要為這個確立聖經價值觀的決定「承擔後果」。

不過,美國聖經公會主席及總裁Roy Peterson認為公會作了一個正確的決定。Peterson說:「公會相信,一群與聖經真理有個人而深層連結的員工,會為公會踏入第三個世紀的事工帶來合一和清晰的方向。」他又補充,明白大眾會對這個話題有不同的看法,公會作出這個決定不為別的,只為要堅守聖經真理,公會亦會尊重拒絕簽署聲明,另覓工作的人士。

(來源:CBN,2018年6月4日,Hannah Lo編譯報導)

禱告: 教會在婚姻議題上堅守聖經原則,同時按真理接納同性戀者。

拒製同性婚禮蛋糕案 美店東終極勝訴 惟同類訴訟難引為案例

美國科羅拉多州一名蛋糕店東主以信仰為由,拒絕為一對同性戀人製作結婚蛋糕而被控歧視的案件,聯邦最高法院9名法官本月4日作出裁決,以7比2裁定店東勝訴。但由於法官是根據本案的特殊情況而作出裁決,預料其他同類訴訟難以援引今次判決作為案例。

事發於2012年,科羅拉多州當時仍未容許同性婚姻,但已有法律禁止商家基於種族、性別、婚姻狀況或性傾向因素而拒絕提供服務。同性戀伴侶克雷格與馬林斯要求身為基督徒的餅店東主菲利普斯製作結婚蛋糕被拒,向該州民權委員會投訴店東歧視同性戀者,獲裁定投訴成立。菲利普斯訴諸地方法院,同樣被裁定敗訴,決定上訴至聯邦最高法院。

最高法院的判詞指出,法例與憲法須保障同性戀者行使公民權利,但從宗教與哲學角度對同性婚姻提出的反對聲音亦受到保障。在科州民權委員會審議菲利普斯是否歧視同性戀者時,有委員形容他的信仰是令人厭惡的詭辯。菲利普斯按真誠相信的宗教理念提出理據,委員會卻指其行為有如為奴隸制度和納粹大屠殺辯護。如此敵視宗教的言論,在委員會上竟無人駁斥,加上該委員會對其他同類案件有不同的處理方式,令人懷疑委員會對菲利普斯不公平,對他的信仰有敵意。最高法院因而裁定,委員會違反了憲法第一修正案中有關宗教自由的規定。

外界視今次判決為同性戀權益與宗教自由之爭。撰寫判詞的法官肯尼迪強調,同性戀者不得遭受社會賤視,同類案件在其他情況下,仍然須在法院獲得詳細審視,相關的爭議仍須以包容解決,既不能對真誠的宗教信仰不敬,也不可讓同性戀者在公開市場購買貨物或接受服務時受辱。

代表菲利普斯的「捍衛自由聯盟」表示裁決是宗教自由得勝。美國司法部長塞申斯對裁決表示滿意。代表一對同性戀人的美國公民自由聯會則表示,雖然最高法院基於只適用於本案的考慮因素而裁定店主無歧視,但亦重新確認了各州須保障性小眾人士在公開市場不受歧視的一貫規定。

(來源:路透社紐約時報及最高法院判詞,2018年6月4日,文奴編譯報導)

禱告:各地基督徒面對同性戀議題仍有自由持守信仰,不被「歧視」的罪名打壓。

伊拉克新領袖承諾包容各族各派 包括基督徒

伊拉克5月中舉行國會大選,由什葉派領袖薩德爾(Muqtada al-Sadr)意外勝出。當地加色丁禮天主教巴比倫宗主教區宗主教薩科(Louis Raphael I Sako)曾致電祝賀薩德爾,並希望新政府能致力促進全體伊拉克人民的共同利益。而據薩科描述,薩德爾感謝薩科的賀電,且承諾「支持基督徒」。

即使伊拉克基督徒只能在國會爭奪5席,選舉結果已反映重大轉變。梵這5席中其中4位當選人皆來自加色丁禮天主教會,而當地歷史最悠久的基督教黨「亞述民主運動」(Assyrian Democratic Movement)並未取得任何議席。這5位候任議員分別來自伊拉克基督教徒組成的「巴比倫旅」、加色丁敘利亞亞述黨(Chaldean Syriac Assyrian Council)、加色丁聯盟(Chaldean coalition)和亞述拉菲丹聯盟(Assyrian Rafidain coalition)。

雖然沒有任何獨立候選人在選舉中取得絕對優勢,但由薩德爾率領的共產黨「政治聯盟」共奪得議會329個席位中的54席,排名第一。曾於1980年代兩伊戰爭中對戰伊拉克的民兵領袖,伊拉克前交通部長阿米里(Hadi al-Amiri)領導的「法塔赫聯盟」(Fatah Coalition)以47個議席位居第二。排名第三的是現任總理阿巴迪(Haider al-Abadi)領導的「勝利聯盟」,共取得42個席位,表現遜於預期。

然而薩德爾本人未有參與選舉,且明言不會出任總理,意味他將扮演「造王者」的角色。薩德爾屬意阿巴迪繼續出任總理。阿巴迪是溫和什葉派,曾於去年率領伊拉克軍隊擊潰伊斯蘭國,被指對解放尼尼微省而言具重要角色。為了組建新政府內閣,薩德爾、阿米里、阿巴迪已進行會談,阿巴迪於會後指,這次會面顯示新政府「將具包容性,不會將任何人排除在外。」

薩德爾曾於5月21日發Twitter帖文:「我是穆克塔達。我是什葉派、遜尼派、基督徒、賽伯伊人、雅茲迪教徒、伊斯蘭教徒、通情達理的人、阿拉伯人、庫爾德人、亞述人、土庫曼人、加色丁禮天主教徒和沙巴克人。我是伊拉克人。不要指望我與任何派別結盟或對立,以增添新仇舊恨並導致我們滅亡。我們正在走向全面的伊拉克聯盟。」

(來源:Christian News Headlines,2018年5月24日,潘意韻編譯報導)

禱告:求主幫助這些政壇領袖效法以斯帖,善用自己的議員職分保障當地基督徒安全。

加州議案不利宗教言論自由 買賣克服同性戀傾向書籍 可能已違法

美國基督教關注家庭事工Focus on the Family主席Jim Daly於4月10日在個人網誌上撰文,評論現時已於加州眾議院快速通過,並將送交參議院繼續討論的第2943號議會法案(Assembly Bill 2943),並提醒基督徒:議案一旦獲得通過,便會送交總統簽字正式生效,意味反對同性戀的群體的宗教及言論自由均可能受到威脅。

有關議案旨在修改《消費者法律救濟法案》(Consumer Legal Remedies Act)中的條款,以表明「任何改變人們性取向的嘗試皆屬非法行為」。

Daly在文中拆解議案內容,闡釋它將如何對基督徒產生不利影響:「比方說,僅一次簡單的貨幣交易,如購買一本有關克服同性戀傾向的書籍,或對性別混淆的狀況付費尋求輔導,都可能觸犯法案。」

因此,對確信「同性戀是罪」的人們而言,他們將可能就進行與此信念相關的金錢交易,而面臨法律後果。「簡言之,堅守傳統婚姻觀和性觀念的基督教學校、教會或其他群體,都有機會因就同性戀或跨性別主義提出真理教導而捲入訴訟。」

Daly希望人們閱畢他的文章,能意識到事情的嚴重性,並鼓勵讀者付諸行動爭取宗教自由,例如瀏覽California Family Council網頁,並留言聲援。

(來源:Christian News Headlines,2018年4月13日,潘意韻編譯報道)

禱告: 求主使全球各地基督徒剛強站立,在這悖謬世代中勇敢發聲,捍衛宗教自由及聖經真理。

沙特阿拉伯王子訪問英國 聖公會大主教關注信仰自由

聖公會蘭柏宮辦公室發表聲明,指沙特阿拉伯王子穆罕默德.本.薩爾曼(Prince Mohammed bin Salman)3月8日在倫敦會見了英國聖公會領袖,承諾促進不同宗教之間的對話,作為他國內改革的一部分。

王子此行期望宣揚沙特阿拉伯是一個寬容的現代化經濟體,並與英國建立更廣泛的貿易和投資關係。3月8日,王子與坎特伯里大主教賈斯汀.威爾比(Justin Welby)在蘭柏宮會面。

聲明又指,大主教對沙特阿拉伯限制基督教崇拜表達關注。沙特阿拉伯不容許非穆斯林公開地表達他們的信仰,迫使基督徒在私人住宅中聚會,甚至被捕。

王子早前在開羅最大的科普特大教堂與科普特主教Tawadros II見面,嘗試改變沙特阿拉伯作為「全球極端保守伊斯蘭主義的出口國」的形象。

(來源:Charisma News,2018年3月5日,Vasco Lam編譯報道)

禱告:沙特阿拉伯給予人民信仰自由。

巴林代表團訪問以色列 呼籲各國和平共存

巴林的宗教人士代表團12月初訪問以色列,兩國的外交關係逐漸正常化。24人的代表團帶著「宗教自由與和平共存的願景」,盼望所有人在互相尊重和愛的精神裡和睦共處。

代表團的一名什葉派教士在電視台訪問中說:「國王差派我們向全世界發出一個和平的信息。」什葉派穆斯林對任何其他信仰的人都沒有惡意。又說:「巴林內外的什葉派穆斯林都沒有仇恨,也不會對任何宗教或流派發出任何厭惡的信息。」

巴林擁有140萬人口,是波斯灣的一群島嶼,與以色列國之間沒有正式的外交關係。然而,近年不少以色列遊客和商人到訪這個國家。

2009年,巴林王儲薩勒曼•本•哈馬德•阿勒哈利王子為《華盛頓郵報」撰寫專欄文章,敦促阿拉伯國家為和平進程與以色列進行更多溝通。巴林國王當年亦曾表示願意會見以色列總理,試圖推動和平進程,但最終決定不實行該計劃。

2016年,以色列前總統佩雷斯去世時,巴林是唯一一個公開悼念他的中東國家。

(來源:以色列時報,2017年12月10日,Vasco Lam編譯報道)

禱告:阿拉伯國家響應巴林的和平呼籲

摩洛哥少數宗教團體聯合爭取自由

北非國家摩洛哥少數宗教團體代表於11月18日在首都拉巴特舉行首次會面,促請政府釐清有關宗教崇拜自由的法律。

今次會議的與會者除了基督教、天主教和巴哈伊教等當地少數宗教的代表外,亦包括學者、研究人員及人權分子。

法新社的報道指,摩洛哥人口主要為遜尼派穆斯林,上述少數宗教的信徒共佔當地人口不足百分之一。摩洛哥並無穆斯林改信基督教的官方數字,但美國國務院估計人數介乎二至六千,許多由伊斯蘭教改信基督教的人須秘密行事。當地的外國人可自由信奉自己的宗教,並獲當局保護,但他們不得向當地人傳教,違者可被判處監禁3年。

(來源:法新社,2017年11月19日,文奴編譯報道)

禱告:願主垂顧摩洛哥的信徒,保守他們能夠自由敬拜神而不受騷擾。

以色列與阿拉伯國家關係重大轉變 巴林國王取消以色列旅遊禁令

巴林國王公然譴責阿拉伯國家抵制以色列,同時宣布他的人民可以自由到訪以色列,並指出阿拉伯國家與以色列的關係已經轉變。

這也是第一位有阿拉伯國家元首呼籲維護宗教自由和保護中東所有宗教信仰團體。題為《巴林宗教包容宣言》的文件請求「任何信仰的人都應該尊重和保護其他人和平及有尊嚴地實踐宗教信仰的權利」。文件的五個主要部分包括:

  1. 尊重宗教信仰與表達;
  2. 承認選擇信仰的自由;
  3. 承認對神的旨意有不同解讀,但不接受以暴力傷人;
  4. 所有信仰人士都應享有宗教權利和責任;
  5. 所有信仰都為世界帶來希望。

據阿拉伯媒體報道,9月初,沙特阿拉伯國防部長以及未來王位繼承人沙特王子穆罕默德.本.薩爾曼訪問以色列並會晤了以色列官員。這次會議的重點是恢復以巴和平進程的阿拉伯倡議,並應付伊朗對該地區的威脅。

以色列總理內塔尼亞胡在訪問中美洲國家期間,也認同阿拉伯國家與以色列的關係發生了轉變。他與哥倫比亞總統桑托斯會晤後指出:「以色列與阿拉伯國家之間建立了新的關係,他們不再將以色列視為敵人,而是重要盟友,一同反對某些人嘗試將輝煌的人類歷史變回野蠻人時代。」他所提的是伊朗和激進的伊斯蘭教。

(來源:Kehila News Israel,2017年9月19日,Vasco Lam編譯報道)

禱告:感恩以撒及以實瑪利的後裔開始和好。

 

馬爾代夫憲法禁成為基督徒

馬爾代夫雖然是一個受歡迎的旅遊目的地,但卻是世界上最難成為基督徒的地方之一。當地的基督徒權利本來受到法庭保障,但該國政府越來越多地控制法庭,更忽視法律,使基督徒處於脆弱的狀態。

2008年的馬爾代夫憲法禁止非穆斯林成為基督徒,導致成為基督徒有可能被剝奪公民身份。政府曾在1998年逮捕了50名涉嫌成為基督徒的人,並對他們施以酷刑。現在任何馬爾代夫人的家裡若被發現有聖經,將面臨監禁。2008年,民主黨總統穆罕默德.納希德(Mohammed Nasheed)曾希望實施「較寬容」的伊斯蘭教的管治,本應帶來一線希望的跡象。然而,他在2012年被迫離職,在一場被聯合國認定有政治動機的審判中,被判處13年監禁。他最近在英國獲得政治庇護。

馬爾代夫政府似乎正在推行一個逐步伊斯蘭化的進程。去年,政府通過了「誹謗與言論自由法」,使對「任何伊斯蘭教條」作出評論定為犯罪行為,實際上就是伊斯蘭褻瀆法。最近,該國三分之一的律師更因為曾聯署要求最高法院尊重法治精神而被政府暫停執業。

(來源:Barnabas Fund,2017年9月21日,Vasco Lam編譯報道)

禱告:求神幫助馬爾代夫教會在患難中剛強。

遊客在尼泊爾傳福音 或會遭監禁

雖然尼泊爾簽署了保護宗教自由國際協定,但在8月初通過了一項新法例,禁止改變宗教及傳福音。

該法例訂明,任何人(包括外國人)干犯企圖「破壞任何階級、種族群體或社區的宗教、信仰或信念」,可能被監禁長達五年。任何人「傷害宗教信仰情緒」可能會被罰款和監禁長達兩年。有人擔心此例將打擊少數群體。

有人批評使用「傷害宗教信仰情緒」這種寬鬆和不精確的措詞來定罪,與在巴基斯坦嚴厲且被濫用的褻瀆法的相似,使侮辱他人的宗教成為罪行。在巴基斯坦,這種不精確的法律措辭使褻瀆法被濫用來解決個人紛爭和仇恨,甚至表達個人異見也可能導致暴力和法律報復。

這樣的問題已經出現在尼泊爾。去年在東北部的Bhimeshwar(Charikot)有八位基督徒將有關耶穌故事的漫畫派發給兒童而被捕,拘留達九天,被控試圖使這些孩子改教。幸好全部人在12月判無罪釋放。

尼泊爾的警覺黨(Janajagaran)議員洛克馬尼.達卡爾(Lokmani Dhakal)要求移除所有定罪改變宗教的部分,他說:「對我們而言,這個國家在立法時,已經忘記了自己是保護宗教和人權自由的國際條約的締約國。請不要讓世界認為尼泊爾是一方面是簽署國際條約,另一方面在制定內部法律和執行時做另一套的一個國家。」

國際無聲者之友的新聞官員Kirk Kankhwende說:「我們深感關切的是,如果這項條例草案成為法律,我們將會看到更多像Charikot的案件,進一步限制尼泊爾宗教或信仰的自由。從印度學到的教訓是,禁止改教法不僅限制個人選擇宗教的權利,而且使宗教少數群體面臨敵對和暴力的風險。」

尼泊爾是一個前印度教的國家,目前80%人口信奉印度教,基督徒不到百分之一。

(來源:國際無聲者之友,2017年9月20日,Vasco Lam編譯報道)

禱告:求神叫尼泊爾政府尊重信仰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