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100間教堂遭火焚 60人死 基督教領袖籲代禱

印度東北部曼尼普爾邦(Manipur)5月初因族群定位問題發生暴力衝突,至今造成60人死亡、230人受傷,100間教堂被燒毀、35,000 多人流離失所、1,700 所房屋被毀,是該州針對基督徒的最嚴重的襲擊之一。一群神父和修女於5月12日發表公開信,敦促印度天主教會的高層領袖言歸於好,為團結而努力,以對抗針對少數群體,尤其是基督徒和穆斯林日益嚴重的迫害問題。

宗教公義與和平論壇(the Forum of Religious for Justice and Peace)去信給印度天主教主教會議 (CBCI) 主席安德魯斯·塔扎特大主教 ( Archbishop Andrews Thazhath),表示印度天主教會最高領導階層對於東北部曼尼普爾邦的暴力事件中,基督徒受到迫害的反應冷淡。他在聲明中寫道,「分裂的教會無法面對強大的對手。因此,教會領袖應立即採取緊急措施,通過對話解決教會內部的衝突,並促進彼此之間更好的合作與協調。在這個關鍵時刻,教會不能保持沉默,也不能表現出支持反人民政府姿態,教會必須起到警醒作用。」

根據國際基督教事工「國際釋放」(Release International)的報告指出,基督徒在曼尼普爾邦的27個村莊遭到襲擊,有時是「在州警和軍方的眼皮子底下,而暴徒則是在街上游蕩,四處尋找可攻擊的村民」,而且這些襲擊是「反基督教的」。「敞開的門」(Open Doors)的報告稱,有100多間教堂被燒毀,另有300間屬於基督徒的建築物,包括房屋和聖經學院均被摧毀。印度牧愛堂(Good Shepherd Church in India)的德蘇薩(Joseph D’Souza)主教說:「據說在平原地區,幾乎所有的教堂都被摧毀。」他呼籲人們為曼尼普爾和印度人民祈禱。

基督徒急難聯盟(Christian Emergency Alliance)在推特發表的影片顯示,有許多受迫害的基督徒至今仍躲藏在樹林裡。敞開的門要求「印度政府公開譴責此類針對基督教少數群體的暴力行為」。該組織補充說,「人們正在逃難,害怕回家——如果他們的家還沒有被摧毀的話」。

 

據報導,這起暴力衝突事件的起因來自基督徒為主的庫基族(Kukis)與印度教徒為主的欽族和梅泰族(Meitei)之間的持續衝突。根據印度媒體《Scroll.In》報導,衝突事件最早發生在5月3日,當時數千人參加由「曼尼普爾邦全體部落學生聯盟」(All Tribal Students’ Union of Manipur)組織的和平抗議遊行,抗議占該邦近50%人口的梅泰族4月被政府列入「表列部落」(Scheduled Tribes),恐將影響其他部落的就業和升學機會。據了解,表列部落可以為族群帶來大學錄取、選舉保留席次、森林地耕種權、低利率銀行貸款、低廉醫療和教育費用,以及公職保障名額等等。

邦加羅爾(Bengaluru)都主教馬查多(Reverend Dr. Peter Machado)告訴《印度快報》(Indian Express):「我們注意到了原本和平的東北部曼尼普爾邦再度發生針對基督徒的迫害事件。當地人口有41%是基督徒。」教會希望並祈禱情況能夠得到控制,當地人民能夠恢復和平和信心。許多信徒紛紛前往鄰邦尋求庇護,如米佐拉姆邦、梅加拉亞邦和納加蘭邦,在這些地區,基督徒都是主要族群。

據視博恩(CBN)報導,過去7年以來,印度在「敞開的門」全球守望名單的排名,已從第31名爬升到第10名。主要的攻擊事件都是在現任總理莫迪(Narendra Modi),以及印度教為主的印度人民黨(BJP)執政期間發生。

全球基督徒團結陣線(Christian Solidarity Worldwide)創辦人兼主席湯瑪斯(Mervyn Thomas)發出呼籲:「曼尼普爾的暴力事件並不令人驚訝,但在莫迪政府當政下,少數民族和宗教少數派之間的關係漸趨緊張,令人深感擔憂。我們敦促邦政府和中央政府迅速採取行動,遏止進一步的暴力,並確保流離失所,或滯留的人民能夠得到照顧。我們也呼籲曼尼普爾當局確保所有公民都能獲得經濟和社會進步的機會,無論是否授予表列部落的地位。」

印度的教會領袖正呼籲暴力行為必須停止。印度福音團契(Evangelical Fellowship of India)秘書長拉爾牧師(Vijayesh Lal)牧師在聲明中表示,組織對曼尼普爾最近發生的事件深感悲痛和擔憂。「作為代表印度福音派的基督教組織,我們堅守愛、和平和正義的價值觀。我們相信每個人都是按照神的形像創造的,應受到尊重的對待。最近的暴力事件違背了這些價值觀,給曼尼普爾人民帶來了巨大的傷害。我們呼籲各方保持克制,並和平解決問題。我們敦促曼尼普爾的人民遠離煽動分裂和造成對立的勢力。我們還呼籲邦政府和聯邦政府與所有利益相關者展開建設性對話,解決衝突的根本問題。」

祈禱:宣告神是看顧印度的神,求神醫治與安慰受暴力事件影響的印度人民。求神拯救印度教會脫離分裂,幫助教會竭力保守聖靈所賜合而為一的心,按神的心意面對逼害。

(新聞來源:基督教論壇報

 

報告指政府助長侵害少數群體 福音派組織促聯合國正視

由世界福音派聯盟(World Evangelical Alliance,簡稱WEA) 和敞開的門(Open Doors International)等多個福音派組織組成的關注少數群體權利聯盟早前向聯合國遞交了一份關於印度少數群體狀況的報告,譴責印度政府助長當地針對宗教及社會少數群體的暴力行為和歧視。

該報告將於11月舉行的聯合國人權委員會第41屆普遍定期審議(Universal Periodic Review,UPR)中討論,將是聯合國自2006年以來第四次評估印度的人權和宗教少數群體的狀況。報告的作者表示:「我們對印度少數群體的待遇、當地法治和民主狀況惡化感到震驚。」

報告譴責印度政府藉「反改教法」歧視宗教少數群體,批評該法例「沒有明確界定何謂不正當改變信仰,賦予當局無限權力去判斷改信的合法性」。報告亦指出,當地的國籍相關法規和政策,以及表列種姓(scheduled castes)憲法都使基督徒和穆斯林的權益受損。組織聯盟建議印度政府廢除反改教法,或按國際人權標準重新修訂。同時,法律實施應排除當事人的宗教信仰,讓所有人不論任何宗教信仰都能獲得平等權利。

報告又指出,該國針對宗教少數群體的暴力事件自2014年後大幅增加,包括法外處決、警員向和平示威者開槍、拘留和監禁期間施行酷刑、剝奪公平審判權等。報告更指責政治領導人經常在公眾場合煽動民眾歧視和暴力對待宗教少數群體,促請當局「確保對所有針對少數群體的暴力案件進行獨立調查和起訴」,並要求政府「公開譴責提倡和縱容針對宗教少數群體的極端主義意識形態」。

報告更指出,當地少數群體被剝奪發言權和參與權。「印度人民經歷示威禁令,互聯網被關閉和監控。與此同時,當人權組織、記者和媒體機構為少數群體發聲時,均在人身、財務和社會不同層面遭到報復。」組織聯盟建議印度政府「制定更好的政策和計劃,促進更多公共投資,在民生、教育、衛生、住屋和城市服務等各方面改善少數群體的待遇。」組織聯盟敦促聯合國仔細檢視報告,把報告中的建議納入普遍定期審議的建議,促使印度政府執行。

禱告:求主為受壓的申怨,保守當地信徒心存堅忍與盼望,堅守神的愛、良善與公義。

(來源:Evangelical Focus,2022年6月23日,Richard Chau編譯報導。)

 

 

印度基督徒自組網絡 同心濟助同胞應對疫情 

印度新冠疫情嚴峻,當地基督徒自發以通訊程式建立濟助網絡「愛鄰網」(Love Your Neighbor Network),協助水深火熱的同胞渡過難關。部分網絡成員批評教會面對國難反應遲緩,呼籲教會共同協作,彰顯基督的愛。

印度政府在去年3月底突然宣布全國封城3周,以遏止疫情擴散,措施不斷延長,令當地數以百萬計賺取日薪的民工一夜間手停口停。公共交通停擺,生活無以為繼的民工被迫扶老攜幼,徒步幾百公里返鄉,途中斷水絕糧,窘迫疲乏,死傷枕籍。

班加羅爾一名基督徒實業家Rahul George目睹同胞慘死,深被困擾:「我感到憤怒和沮喪,看到那些隨父母逃難的小孩,不禁想到,如果我也是民工,我的小孩怎辦。」他在通訊程式WhatsApp中聯絡了一些人,並建立群組,問他們是否能夠伸出援手。兩日內,群組人數就達到256人的系統上限,當中有基督徒醫生、律師、資訊科技人員,以及軍、政、警體系內的基督徒。每當人數達到群組上限,他們就按照不同的城邦另開新組,其後又主動邀請教會和基督教非政府組織參與,為網絡提供更多專業意見。

義工在德里向民工派發糧食

目前愛鄰網共有11個城邦群組,每群組的成員人數平均為100人。早期工作包括為返鄉民工統籌文件、交通和分發食物,以及設立不同語言的民工諮詢熱線。今年新一波疫情令印度醫療系統崩潰,愛鄰網的工作重點轉為照顧病者需要,包括設立熱線協助病者尋找病床和氧氣瓶,並由愛鄰網的醫生向症狀輕微者提供醫療意見;安排專隊提供輔導和為病人代禱,以及向家居隔離者派送食物和物資。

班加羅爾的民工獲派食物包

愛鄰網的班加羅爾分部又與穆斯林組織「憐憫事工」(Mercy Mission)合作,協助處理死者的後事。George表示:「在第一波疫情時,只有很少教會挺身幫忙,直到第二波疫情才有教會站出來,因為他們的會友都染病了,無法繼續沉默。我們常常看不起其他宗教的信徒,特別是穆斯林,但在印度,神顯出他們是好撒馬利亞人,敬虔的人反而轉面不顧。」非牟利組織領袖Anita Kanaiya表示,教會通常很快作出回應,「不過我猜新冠肺炎來勢洶洶,令人驚怕,某程度上令前線應急人員卻步。然而我們看到其他人,特別是憐憫事工的組織速度和奉獻犧牲,讓我們察覺到基督徒正正應該如此行,那我們為何缺席了?」

網絡成員Aijit Sivaram 說:「我們沒有任何大的組織,只是一個一個願意伸出援手的人走在一起,彼此服事。每一個人在自己的社區,拿出自己的兩個他連得,來對抗這有史而最大的危難。」George呼籲印度教會打破宗派之間的藩籬,同心作工:「如果250多個互不相識的基督徒走在一起能夠產生如此影響力,那麼佔13.8億印度人口三成的基督徒走在一起可以幹什麼樣的事?」

禱告:奉主的名除掉不屬神的思想和阻隔,使百節各按各職,彼此相助,主大能的愛從基督的身體流到社區。

(來源:Christianity Today,2021年7月2日,文奴編譯報導。)

 

 

印度新冠疫情嚴峻 全球動員提供援助

印度新冠疫情嚴峻, 5月1日錄得超過40萬宗確診,創單日新高,累計超過1千9百萬宗病例,僅次於美國。目前累計死亡人數超過20萬,有專家相信實際數字可能更高。當地醫療系統不勝負荷,全球40個國家正安排為印度運送醫療援助物資,不少國際人道救援組織在當地協助救援。

居於印度新德里的《紐約時報》南亞洲局長Jeffrey Gettleman說:「醫療系統已崩潰,醫院關上閘,醫療氧氣用光了,再沒有可用的呼吸機,藥物也用盡了,很多人迫切希望得到幫助。」孟買的急症室醫生Murtuza Ghiya表示,目前新冠肺炎的急症病床完全短缺,他呼籲市民待在家中,不要因為恐慌而前來醫院,把餘下的數個床位留給絕對需要的病人。

4月30日,由美國、俄羅斯和英國運送的醫療器材和緊急援助物資抵達印度新德里國際機場,以幫助印度對抗疫情,其中美國政府運送了超過1億美元的醫療物資。此外,據美國國務院發言人Ned Price透露,美國各州政府、企業、非政府組織,以​​及來自全國各地數千名人民,已動員向印度醫院提供必需品和醫療氧氣相關設備。

基督教人道救援組織撒馬利亞救援會(Samaritan’s Purse)正聯同當地伙伴援助受苦人民,為超過1千個家庭提供食物,並為當地一間醫院提供緊急醫療物資,以接收更多病人。宣明會印度分部準備撥款約1千9百萬美元,為93間醫院提供病床和氧氣機。宣明會印度人道緊急救援部部長Franklin Jones說:「現時疫情越趨嚴峻,印度人民需要全球的力量和幫助,使疫情受控。」

美國第一批緊急醫療援助物資抵達印度首都新德里

宣明會正與政府建立關係網絡,確保有迫切需要的弱勢社群體獲得緊急援助,並努力在社區確保人民快速獲得安全和同等的疫苗接種,同時與地區政府合作,讓政府的支援能惠及更多人民。在援助人民的同時,機構也面對疫情挑戰,他們有100名員工受病毒感染,其中兩名已經離世。另一慈善組織亞洲福音會(Gospel for Asia)執行長John-Paul Dao指出,比起疫症,印度許多的人民更擔心餓死。在一些困乏的地區,人民賴以生存的,是當地教會提供的膳食。然而他表示:「無論當前的危難如何,人們可以在昔在、今在、永在的神裡找到盼望,而我們很感恩能夠成為其中的一分子,為我們可以觸及的人帶來盼望。」

禱告:求主救助印度人民,宣告祂的同在、平安和醫治大能臨到印度。

(來源:Christian HeadlinesCBN News,2021年4月29和30日,Amy Fong綜合編譯報導。)

 

 

瑪拿西之子印度慶祝逾越節 期盼回歸應許之地

居於印度東北部曼尼普爾邦(Manipur)的「瑪拿西之子」(Bnei Menashe)族群從3月23日起開始預備慶祝逾越節,其中包括位於Churachandpur鎮的「回歸以色列希伯來中心」(Shavei Israel Hebrew Center)製作無酵餅。

這個瑪拿西族群的人數大約一萬人,被認為是聖經中北國以色列十個失落的支派之一的後裔。他們的祖先是約瑟的長子瑪拿西,生於埃及,由約瑟與埃及妻子亞西納所生(參創世記41章50-51節)。這支派以勇猛見稱,他們的勇士包括基甸和耶弗他。瑪拿西支派在2700多年前遭亞述帝國放逐到各地,他們的祖先在中亞及遠東地區流浪了數個世紀,後來往東走到中國,再進到印度東北部靠近孟加拉與緬甸邊境的地區定居下來。在放逐流浪期間,瑪拿西之子遵循著祖先傳下來的猶太教義,守安息日、遵守潔食,以及慶祝猶太節期。他們仍懷抱著一個夢想,就是總有一天要回到祖先的土地──以色列。

「回歸以色列」的創辦人兼主席Michael Freund說:「逾越節象徵著猶太人民的救贖,這是一個讓瑪拿西支派深感共鳴的節日。在偏遠的印度東北地區,數千名瑪拿西之子會在逾越節前夕舉行傳統的逾越節家宴,象徵他們世代傳承下來,要回到以色列應許之地的盼望。」

經過幾代人的努力,直到上個世紀,瑪拿西之子仍保有猶太教的信仰,並在慶祝逾越節時遵循傳統儀式,包括過節期間將家中任何帶酵的麵包除掉,以及奉上象徵犧牲的羊骨。此外,每個村的祭司會朗誦一系列古老的祈禱文,如〈米利暗的讚頌〉(Miriam’s Song) ,這首詩歌呼應聖經中出埃及記的記載,描述他們的祖先如何從埃及人的奴役中解放出來,並且穿越紅海,在日間雲柱、夜間火柱的引導下來到錫安。

瑪拿西之子族群在印度製作無酵餅慶祝逾越節

Freund表示,在過去20年,他們的組織已經帶領4000多名瑪拿西之子回到以色列。目前仍有6500名待在印度的後裔,期望經過27個世紀的飄流,他們明年能夠在猶太故土慶祝逾越節。

禱告:願主帶領散居的以色列民回歸故土,見證神的信實和慈愛。

(來源:JNS,2021年3月25日,基督教論壇報陳貞元編譯報導。)

 

 

2019《全球守望名單》公佈 每9名基督徒就有1名受逼迫

各地基督徒受逼迫的情況日益嚴峻,趨勢響起警號。由敞開的門(Open Doors)整理出的2019年《全球守望名單》已經發佈,在調查的150個國家之中,有73個國家的逼迫程度分別是「高度」、「甚高」和「極度」逼迫,代表全球每9名基督徒便有1名受到「高度」程度的逼迫。名單列出了全球50個對基督徒最危險的國家——在當地承認自己是基督徒是一個關乎生死的決定。

名單榜首依舊是自2002年起連續18年排名第一的北韓。雖然北韓於2018年在外交方面有突破性進展,意味對基督徒的鎮壓有可能減輕,但實際上有報告說當地基督徒被搜查和鎮壓的情況反而有所加劇,他們甚或連帶家人一同被抓捕到勞改營,甚至當場被殺害。敞開的門估算現時北韓大約有30萬基督徒,有5萬至7萬名基督徒被關在勞改營之中。

以伊斯蘭教為主要宗教的國家位列名單的高位,第2至第9的國家依序為阿富汗、索馬里、利比亞、巴基斯坦、蘇丹、厄立特里亞、也門和伊朗。當中的穆斯林視信奉伊斯蘭教以外信仰的人士為叛國。據估計,99%的索馬里人是穆斯林,基督教在當地作為小數宗教,不斷受到嚴重的迫害和威脅。在這些國家,絕大部分被發現或被捕的基督徒的下場都是被殺害,在巴基斯坦甚至有法例可以把基督徒以褻瀆罪判處死刑。

伊斯蘭極端組織對基督徒的威脅十分值得關注。在印尼社會,伊斯蘭極端主義的氛圍愈來愈盛;在泗水,曾經在一天之內有三間教堂受到自殺式炸彈襲擊;在穆斯林為主的地區,在名單的報告期內最少有5名基督徒在教堂襲擊中被殺。尼日利亞在去年有3,731名基督徒因信仰而被殺,逼迫主要來自穆斯林佔多數的「富拉尼牧民」,以及伊斯蘭極端組織「博科聖地」。根據報告,2019年基督徒因信仰而被殺的有4,136人,單是尼日利亞就佔了大約90%,共3,731人。

印度首次被列入名單頭10名。自從現任執政黨於2014年上任,印度極端主義分子一直對基督教家庭教會進行鎮壓,否認為數不少的基督徒的宗教自由。印度一個激進的印度教團體的領袖甚至揚言,要在2021年年底之前,將基督教趕出印度,在印度29個邦之中,已經有8個邦施行「反改信別教」的法律。

此外,2019年名單顯示,男性所受的逼迫比較「聚焦、嚴重和可見」,而女性所受的逼迫則較為「複雜、暴力和隱蔽」。女性基督徒面對的逼迫,通常是性暴力和逼婚;而男性則很多時都會被當局或極端主義者拘禁而不審訊,甚至殺死。

敞開的門(澳洲)行政總裁戈爾說:「《全球守望名單》顯明了,福音在哪裡被傳開,哪裡就有逼迫。這50個國家榜上有名,是因為這些地方的基督徒,選擇持守他們在耶穌裡的信仰。」

 

(來源:敞開的門,2019年1月16及22日,Hannah Lo綜合編譯報導)

禱告:為全球因信耶穌而受逼迫的2.45億基督徒以及教會禱告。

印度引新宗教法拘16信徒

去年引入反改信教法例的印度東部賈坎德邦當局拘捕16名基督徒,指他們誘使他人改變信仰。

事發於7月初,賈坎德邦一條村莊的村主席報警,表示該村來了20多名青年,他們在村內設置擴音器並開始傳教。村民阻止他們並將他們禁錮一晚,警方在第二天早上將他們收押。警方代表指,村民投訴這批青年為數眾多,在晚上進村對村民構成壓力,而且對村民表示「你們的宗教不好」、「撒旦在你們拜神的地方」、「只有改信基督教才對你們有益」等。

「友好宣教祈禱團」的當地宣教士Ramesh Velraj則認為村民的投訴經過修訂,目的是利用新通過的反改教法陷害基督徒。他們的宣教士經過訓練,不會詆毀其他宗教或提及撒旦。這些以宣教為己任的宣教士已到過邦內20個村莊,看到許多靈魂得救。

據報村內唯一一個基督教家庭的女主人Biti Soren表示,這批屬於「友好宣教祈禱團」(Friends Missionary Prayer Band)的青年為她的家庭禱告和唱了幾首詩歌,村主席的支持者就禁止他們繼續。她的丈夫前往錄口供後也被扣留。她帶著孩子逃走,深怕自己也會被拘捕。

賈坎德邦的《宗教自由法案》正式生效後,任何人如強迫未成年人、婦女或指定種姓/部落的人改變信仰,即屬違法,可被判監禁4年和罰款1,500美元,如有人想改教,亦必須事先得到當局批准。賈坎德邦至今已有最少31人被援引新法例起訴。當地基督徒指責,邦政府與原住民團體合謀,阻止基督教對貧窮、偏遠和教育水平不高的原住民宣教,並將醫療衛生和教育等宣教工作視為「誘騙」人改教的手段。賈坎德邦天主教會主教團7月底向政府發出公告,不滿當局在慈善組織仁愛修會爆出涉嫌販賣兒童醜聞後嚴查和打壓所有基督教機構,強調基督教團體是非政府組織,不是非法或恐怖組織

(來源:World Watch MonitorVatican News,2018年7月16日及8月2日,文奴綜合編譯報導)

禱告: 願天國的福音在印度無懼打壓快快傳開,復興臨到。

印度基督徒受迫害加劇 教會無怨無悔

印度基督徒現正面對前所未有的威脅。根據國際監察組織Open Doors最新公佈的年度觀察報告(2018 Watch List),印度在全球基督徒遭迫害最嚴重的50個國家中排名第11,當地基督徒正遭受至今最嚴重的迫害。

報告指,當地激進印度教組織的發展,加上政府與這些組織站在同一陣線,對肇事者有罪不罰,均導致暴力襲擊以前所未見的程度加劇。

在印度為人權發聲不遺餘力的Joseph D’Souza牧師向媒體表示:「(激進印度教組織)宣傳指基督徒藉信仰與印度對抗,有損國家利益,這顯然並非事實。他們所宣傳的這些危害都不曾發生。他們更說基督徒試圖以不當手段強迫人們改變宗教信仰。肇事者們違法、襲擊小眾卻未受罰,無法無天。」

D’Souza牧師又指,「他們不只針對基督徒,也會針對穆斯林信徒和「賤民」(Dalit)。最近他們連溫和派印度教徒都會攻擊。」其中以賤民遭遇的困境尤其嚴峻,因為印度奉行種姓制度,階級歧視嚴重,賤民在其中地位最低微,被視為「不可觸碰」的階層。牧師認為種姓制度必須廢止:「即使許多賤民已經通過基督教事工、教育和聖靈工作,重新找到自由和尊嚴,但種姓制度問題仍未解決。」

儘管印度教激進分子對溫和派印度教徒、穆斯林信徒、賤民和基督徒的威脅不斷增加,D’Souza牧師相信神仍在印度作工。「這些威脅未能阻止教會增長。事實上,當我們受到襲擊,當我們遭遇迫害,我們都會變得更加堅強。印度眾教會堅定站立,而且無怨無悔。」

(來源:CBN,2018年1月16日,潘意韻編譯報道)

禱告:為印度眾教會和基督徒,尤其賤民禱告,求神對他們的保護臨到。

印度最高法院:與「未成年新娘」性交列為性侵

印度雖然有法例規定女性必須屆滿18歲才能結婚,但在民間童婚習俗非常普遍,最近反童婚倡議者向法院上訴成功,最高法院宣判,即使是在婚姻關係下,與18歲以下的新娘性交將被視為性侵,可處以10年徒刑或終身監禁。

倡議者表示,印度在結束童婚的工作上還有很長的路要走。據「女童非新娘」(Girls Not Brides)報道,印度47%的女性在18歲以前已婚。據CBN新聞報道,一些只有4-5歲的女孩也被迫結婚。家屬為了規避法例,婚禮通常在深夜秘密進行。

(來源:CBN,2017年10月15日,Vasco Lam編譯報道)

禱告:祈求印度的婚姻制度及文化被扭轉。

印度青少年自殺率冠全球 八成有高等教育學歷

印度自殺情況十分嚴重,每年有135,000人自殺。全球每年80萬人自殺者當中,五分之一都在印度。

全球自殺率自1980年以來翻了一倍,而印度的情況更明顯,令人憂慮的是,當中不少是青少年。印度自殺個案中,15–29歲的年齡組別佔了34%,為世界上最高,令人震驚。當中的80%有高等教育學歷。

印度大城市艾哈邁達巴德的助理警務處處長Manjita Vanzara,當地生命熱線的總監說:「現今的年輕人會因瑣碎的事情了結自己,我們的輔導員用盡方法把他們從那邊緣拉回來。」印度每小時都有一個沮喪的學生結束自己的生命,大多出於學業和同儕的壓力。青少年面臨巨大的壓力,要在考試或職業生涯中有出色的表現,以滿足他們父母極高的期望,但是如果失敗的話,這些年輕人可能輕生。

有專家認為教育制度的致命缺陷導致這些中產家庭的學生自殺。高中校長Ghanshyam Mirani則認為,父母和老師有必要創造一個環境,幫助充滿憂慮的男女克服壓力。

根據印度精神健康和神經科學研究所的報告,至少有13.7%的印度人口有各種精神疾病,2014年有7,200名這些人士自殺。印度每十萬人只有三位精神科醫生,這個佔世界人口17.5%的國家在精神健康方面的預算只有0.06%,遠低於孟加拉國(0.44 %),比很多發達國家為低(4 %)。

精神科醫生Hansal Bhachech認為印度對心理健康障礙缺乏認識。即使那些關心子女的家長也認為他們的情緒問題是出於邪靈附身,只尋求宗教協助,而不是尋求專業輔導員。

(來源:阿拉伯衛星電視台,2017年9月21日,Vasco Lam編譯報道)

 禱告:印度人尋求獨一真神的醫治。

印度新宗教法阻福音傳播 改變信仰須經法院許可

印度福音團契(Evangelical Fellowship of India)消息指,印度賈坎德邦政府提出「宗教自由法」草案,將要求任何人改變宗教信仰前,必須先獲得法院許可,而這會導致傳福音的基督徒容易被起訴。

草案表面上是為防止強迫或不誠實的改教,如使用武力、誘騙或欺詐手段使人改變宗教,將構成刑事犯罪。然而在反改教法已經生效的印度其他五個邦(奧里薩邦、中央邦、恰蒂斯加爾邦、喜馬偕爾邦及古吉拉特邦),傳福音的基督徒經常遭到攻擊和逮捕,因為控告者虛假地聲稱他們試圖強迫或賄賂印度教徒改教。雖然該草案註明要維護每個人選擇宗教的權利,但卻會令真誠改變信仰變得困難。

(來源:Barnabas Fund,2017年8月10日,Vasco Lam編譯報道)

禱告:求主介入反改教法在印度的立法程序,除去傳福音的阻礙。

印度總理歷史性訪問以色列 兩國將加強合作

印度總理莫迪(Narendra Modi)歷史性訪問以色列,獲得高度的歡迎及接待。莫迪7月4日飛抵以色列,開始為期三天的慶祝耶路撒冷和新德里建交25周年之旅。以色列總理內塔尼亞胡及以色列領導層在機場跑道歡迎他。

內塔尼亞胡在歡迎講話中對莫迪說:「總理,我們已經等了70年。為什麼你現在才來?我們愛印度,我們愛你的文化、你的歷史、你的民主。我們志趣相投。」在莫迪訪問以先,內塔尼亞胡非常強調他對印度的重視,他將全程陪伴這位客人。這個榮譽通常僅用於到訪的美國總統。

莫迪之後用希伯來語問候眾人,之後用英文講話。「我很榮幸成為印度第一位到以色列進行突破性訪問的總理。」他決意要建立「與以色列的堅固和持久的夥伴關係」,他表示印度十分欣賞以色列的成就。

兩國領導人承諾,以色列和印度將在水務、農業、安全、能源等許多領域合作。內塔尼亞胡還提到,兩國正在組成一個4000萬美元的創新基金,作為「進一步創新的種子」。

與一般訪問的習俗不同,莫迪在今次行程中沒有會見巴勒斯坦領導人。

在為期三天的旅程中,預計兩國至少簽訂七項合作協議。據報道,國防交易似乎是首要任務。近年來,以色列和印度在反恐和國土安全方面緊密合作。目前,印度是世界領先的國防裝備進口國,越來越多將以色列視為供應商。

(來源:和平之橋,2017年7月5日,Vasco Lam編譯報道)

禱告:感恩印度對以色列的支持,禱告印度總理莫迪將繼續與以色列保持友好。

以色列與中印關係升級

以色列正與兩個亞洲國家建立強而有力的聯繫:一方面印度總理歷史性訪問以色列,另外以色列和中國完成自由貿易協定。

印度駐以色列大使卡普爾(Pavan Kapoor)在以色列和印度建交25周年紀念日接受採訪時,宣布印度總理將會歷史性訪問以色列。他的訪問標誌各級關係的提升。

在過去兩年中,兩國官員之間進行了兩次高調訪問。2015年,印度總統慕克吉訪問了以色列。2016年,以色列總統里夫林回訪印度。今年1月,總理莫迪還會見了農業部長,她正在印度完成兩國農業關係升級的協議。

大使卡普爾還談到開辦德里直航特拉維夫的計劃。目前,只有以色列航空經營從特拉維夫到孟買的直航。印度大使館正在與印度航空公司進行談判,以便開展兩國之間的直航。

目前,每年有35,000-40,000名以色列人到訪印度,反之亦然。兩國都有興趣大幅提高每年的遊客人數。

以色列政府近幾個星期討論與印度和中國的關係,以紀念與兩個區域巨頭建交25周年。

外交部亞洲及太平洋副主任索弗和亞洲部副司長沙格里爾向部長們介紹了兩國議程的核心問題。沙格里爾說,中國和以色列政府之間的平台非常好,中國有很大的動力與以色列經商。他還指出,兩國貿易額為110億美元,其中只有30億美元是出口。

(來源:Y Net News,2017年1月31日,Vasco Lam編譯報道)

禱告:中國及印度成為物質上及屬靈上都支持以色列的國家。

印度基督徒賤民起革命 爭取平等公民權

印度天主教、新教及正教教會正聯合策劃大型遊行,為賤民爭取平等公民權利。是次遊行將於3月10日在新德里進行,預計會有20,000人參與,主要為基督徒賤民。

「賤民」(Dalit)是指在印度社會中「被踐踏」及「不可接觸」的一群。他們在社會上受嚴重歧視,許多職業受到限制,沒有政治權利及經濟地位。印度約2,500萬名基督徒中,至少有一半是賤民出身。

印度法例限制賤民接受教育及參與政府工作的權利,因此這次遊行其中一個重要目標,是爭取平等公民權利。發起單位宣言「我們有道德責任去對抗不公義。這將會是由印度基督徒賤民發起,有史以來其中一個最大的革命。」

印度全國有29個州政府,其中12個州政府贊成聯邦政府於福利及社會權利上平等對待不同宗教的公民。可是,聯邦政府擔心若給予基督徒賤民同等權利,將會導致大量印度教賤民改變信仰。

(來源:Union of Catholic Asian News,2016年2月,陳細細編譯報道)

禱告:基督徒賤民能成功爭取同等公民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