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色列外長到訪約旦 商討兩國和平問題

3 月10日,以色列外交部部長拉皮德(Yair Lapid)到訪約旦安曼(Amman),與國王阿卜杜拉二世會面,這是二人自以色列新政府宣誓就職以來第二次會面。

據以色列外交部消息,二人在約旦皇宮會面,商討如何在穆斯林齋戒月前緩和耶路撒冷周邊的緊張局勢,尤其在聖殿山,以防齋戒月期間出現騷亂和衝突。他們還討論了區域和國際政策問題,關係正常化與和平進程,以及再生能源和貿易相關的共同項目。

會面後拉皮德在推特貼文寫道:「我今天在安曼與約旦國王阿卜杜拉二世會面,我們同意雙方必須共同努力,平息緊張局勢,促進諒解,特別是在齋戒月和逾越節之前的這個月。我們與約旦的特殊關係確保我們的孩子有更好的未來,維持兩國之間的和平關係不僅是出於鄰里之誼,更是我們對兩國人民的道義責任。」

約旦副首相兼外交與僑務大臣薩法迪(Ayman Safadi)也出席了是次會議,並曾與拉皮德單獨會面。拉皮德在會上感謝國王在加強兩國關係和合作的努力。2021年10月,以色列和約旦簽訂了雙方自和平協議後,27年來最大的交易。根據兩國簽訂的水換太陽能協議,約旦將建造一所大規模的太陽能發電廠,向以色列供電,以換取以色列的海水淡化廠為約旦供水。

約旦新聞社Petra報導,在與拉皮德的會談中,國王阿卜杜拉二世重申需要加強努力,在「兩國解決方案」的基礎上實現公正與全面的和平,在1967年6月4日的邊界上,建立一個以東耶路撒冷為首都,擁有獨立主權的巴勒斯坦國。

禱告:願神大能的手掌管以色列與鄰國關係,繼續在列國中彰顯祂的心意,顯明祂是自有永有,至高的統治者。

(來源:All Israel News,2022年3月10日,林國祥編譯報導。)

 

中東和平方案 巴勒斯坦普遍不接受

美國總統特朗普1月28日公佈中東和平方案,稱該計劃於以色列和巴勒斯坦雙方都有利。以色列總理內塔尼亞胡及福音派領袖出席公佈會。

特朗普稱,該計劃與過往失敗的嘗試截然不同。對以色列而言,耶路撒冷繼續是其不可分割的首都,安全依然是最重要的。「我們不能再回到流血、和持續不斷的恐怖日子。和平需要妥協才能達致,但我們絕不會要求以色列於安全上妥協。」

對巴勒斯坦人來說,計劃將使其領土擴大一倍,定都東耶路撒冷,並會修建隧道連接加沙和西岸。特朗普說,計劃將鼓勵美國盟國向巴勒斯坦提供500億美元的商業投資。

計劃若有效執行,在未來10年,會為巴勒斯坦創造100萬個就業機會,讓貧困率減少一半,國民生產總值也將增加兩至三倍。

方案還承認以色列對西岸主要屯墾區的主權。在達成完整的協定之前,以色列要停止新定居點建設4年。以色列在1967年六日戰爭中佔領了西岸,約旦河谷尤其被認為是一項重要的安全資產。

在可預見的未來,以色列仍負責約旦河谷的安全。根據計劃的條款,隨著新建的巴勒斯坦國按國際管治標準建立治國能力,以方的保安責任可能會減輕。

內塔尼亞胡與其選舉對手甘茨(Benny Gantz)已正式同意這計劃。耶路撒冷和平聯盟(Alliance for the Peace of Jerusalem)的共同創辦人 Joel Rosenberg 對計劃有正面的評價。「計劃幾乎給了以色列想要的一切,但同時對巴勒斯坦人『慷慨』。」儘管一些基督教錫安主義者反對這方案,Rosenberg相信很多福音派信徒對方案會有積極的回應。

復和事工組織Musalaha負責人Salim Munayer表示:「問題很清晰,以色列人想要安全,巴勒斯坦人想要公義。 沒有巴勒斯坦領袖會接受這項協定,因為它不能滿足我們的基本需求。」

更重要的是,這「世紀協議」缺乏贏取巴勒斯坦支持的道德框架。Munayer說,在過去幾年,美國接連採取措施,將大使館遷至耶路撒冷,削減人道主義資金,不再將屯墾區視為佔領的土地。美國作為調解人的角色已難取信於人。「真正的和平必須從基層民眾復和而來,而不是從上強加下來。更甚的是,特朗普的計劃全是從外而來的。」

巴勒斯坦牧師兼拿撒勒福音學院(Nazareth Evangelical College)教務主任Yohanna Katanacho斷言特朗普的計劃「註定失敗」。他認為特朗普沒有從謙卑的角度出發。謙卑的態度不會漠視公義、聯合國決議、巴勒斯坦的參與、以及以色列的巴勒斯坦公民的訴求。「政治上的和平是必需的,這是無容置疑的,但若非植根於公義、平等和愛這些道德基礎,是無法實現的。特朗普的方案是設法避免戰爭,卻不能促進持久的和平。」

禱告:求主掌管中東和平進程,除去人心的謀算,宣告耶穌基督是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人的和平締造者。

(來源: CBN NewsChristianity Today,2020年1月28日,林國祥綜合編譯報導。)

 

 

為中東祈禱 -【復興以色列】專欄

中東的局勢如此複雜,人們往往不確定到底該怎樣為它祈禱。很多有心的基督徒會被衝突的一面或另一面抓住,錯過了整體的畫面。有時由於錯誤的熱心,我們的祈禱方向甚至違背了神的旨意。因此為中東代禱,我認為需要先從提摩太前書2章1-5節審視一些基本原則。

第1節:「我勸你第一要為萬人懇求,禱告,代求,祝謝「萬人」這句話與神愛每個人的事實有關。在當前的衝突中,也有著種族含義。大多數基督徒最終只站在一方,可能只為猶太人禱告,或只為阿拉伯人禱告。我們必須用神的仁慈之心,延展到為兩個民族禱告。

第2節:「為君王和一切在位的,也該如此,使我們可以敬虔、端正、平安無事的度日。」首先祈禱神以祂的智慧和正直,透過最高政府領導人工作。我們需要為猶太及巴勒斯坦領袖,以及各內閣成員禱告。我們要有超自然的信心,相信神的旨意可以通過他們成就。如果我們為政府領導人祈求更多智慧和更清晰的思想,那麼局勢就會有所改善。政府領導人有一個「執行」式的功能(使徒行傳6章),以建立一個和平有秩序的社會。政府領導人不會解決屬靈上的問題,那是我們的工作。我們不要把建立神國這過大的期望放在他們身上,這是通過禱告和傳福音來實現的。政治領導人的作用是限制暴力,允許公民權利和公義,並為政治架構帶來秩序。

第3-4節:「這是好的,在神我們救主面前可蒙悅納;他願意萬人得救,明白真道。」比起土地佔領、經濟改善或公民權利,更重要的是永恆的救贖。雖然中東的所有政治議題都具有重大的先知性意義,但第一個優先事項仍然是傳福音。宗教言論自由是一個不容忽視的議題。然而,即使在反對和具有挑戰性的社會問題中,福音仍以奇妙的方式在進行。讓我們謹記持續禱告,使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人在本地的佈道和門徒訓練進一步擴展。

第5節:「因為只有一位神,在神和人中間只有一位中保,乃是降世為人的基督耶穌。」中東地區充滿宗教狂熱,即使是最委身的耶穌跟隨者,也往往會偏離了一個簡單的中心因素:沒有和平之君就沒有和平。若然絕大多數以色列人和巴勒斯坦人拒絕祂,出於好意的努力也注定失敗。土地、和平、昌盛等聖經承諾,只有在祂回來時,才能實現。

與此同時,因著神國度在中東擴張,在政治界和自然界的外在祝福也隨著發生。目前中東的衝突並沒有脫離人類在歷史中對神和祂受膏君王的反叛(詩2:1-7),唯有順從耶穌彌賽亞才會使衝突結束。


亞設.因崔特(Asher Intrater)是以色列彌賽亞信徒群體的使徒領袖,創辦「復興以色列事工(Revive Israel Ministries)」,另外在耶路撒冷「耶穌之愛教會」及「提昆國際事工網路(Tikkun International)」擔任監督職責,最近出版新書《與神對齊》。

按此購買新書《與神對齊》

羅馬尼亞大使館將遷往耶路撒冷

羅馬尼亞一位政治人物4月中與以色列副外交部長霍托夫利(Tzipi Hotovely)會面後,宣布該國的大使館將遷到耶路撒冷。這將是全球第4個也是歐盟第一個有此計劃的國家,此舉打破了規矩,承認耶路撒冷為以色列的首都。

羅馬尼亞總理丹西拉(Viorica Danciln)是社會民主黨人,於4月11日向政府提出這個建議後,過程進行得很迅速。

第一個將大使館遷到耶路撒冷的將是美國,其臨時大使館將於5月開幕。接著是危地馬拉和洪都拉斯。

以色列總理內塔尼亞胡4月10日宣布,目前至少有六個國家,正在和以色列商討將大使館遷到耶路撒冷。他在以色列獨立日活動中,向至少六個國家的外交人員表示:「認清事實才能建構和平,和平不能建立在謊言上,因為禁不起事實的考驗。事實上以色列有首都,而且這個猶太人的首都已經有3,000年之久,就是耶路撒冷,這是無法否認的,現在我們必須承認這個事實。我很高興地說,至少還有六個國家正在認真地考慮將大使館遷到耶路撒冷,我們也要感謝危地馬拉這麼做。」

(來源:Breaking Israel News,2018年4月24日,台灣國度復興報Sylvia編譯報道)

禱告:為各國大使館遷往耶路撒冷的過程和平禱告。

「以眼還眼,以牙還牙」的正確解釋是什麼?-【請教拉比】專欄

出埃及記2123–25節:若有別害,就要以命償命,以眼還眼,以牙還牙,以手還手,以腳還腳,以烙還烙,以傷還傷,以打還打。這條律法是關於當一個人致使他人死亡,或者導致他人身體的殘疾,應當如何懲罰的命令。耶穌在馬太福音5章38-42節的教導與這條律法是否相違背?

拉比回答:

其實這段經文所說的並非字面上的含義,正確的理解應該是,解決傷害的方式不是奪去另一個人的生命、眼睛、或肢體,而是傷害者對於失去了生活能力的受害者的補償,用傷害者的健康眼睛、或者健全四肢等來幫助受傷者。這裡經文的原則是:我應當使用我健全的眼睛來幫助他們去看見,因為他們失去了他們的眼睛。如果我讓某人失去了一個手臂或一隻腳,我就要用我的健全的手臂或腳來幫助他,以此彌補他們的損失和因著功能失效而導致的行動不便等等。

馬太福音5章38-39節:「你們聽見有話說,‘以眼還眼,以牙還牙’。只是我告訴你們,不要與惡人作對。」耶穌說這話確認了這個原則——不要以惡報惡。在38節中祂說:「你們聽見他們說,‘以眼還眼,以牙還牙’。」卻在39節中闡述了這個誡命的相反的一面,也就是讓受害者如何處理及解決衝突。祂告訴這個因著他人的行為而失去了一個家庭成員的家庭不要去復仇!因著另一個人的行為,不管是被傷害導致了一隻眼失明或一個肢體殘疾,還是其他的傷害,都不要尋求報復或者以惡報惡。這些誡命的兩個方面的重點在於不僅能使雙方保持和平,而且能讓傷害者為受害者提供補償,這使生活可以按照最佳的方式繼續前進。所以,耶穌並沒有改變這個誡命,祂只是闡明該誡命的真正含義。

如果每一次意外的死亡,或某人失去一隻眼睛或一個肢體,都要通過剝奪另一個人的生命、拿走另一個人的眼睛、或剁掉另一個人的肢體來增加悲劇發生的話,這又有什麼益處呢?這樣會導致持續不斷的損失和苦難甚至戰爭!神的律法和誡命的目的,是給生活在神的律法下的人民帶來和平、饒恕和豐盛的生活。


文@Ari Sorko-Ram (作者是以色列彌賽亞猶太人運動的重要領袖,也是Maoz Israel Ministries創辦人,精於教導聖經)

埃及總統歷史性會見美國福音派

來自美國的基督教代表團與埃及總統塞西(Abdel Fattah el-Sisi)最近首次公開會面。有人認為這次會議是阿拉伯世界最大的國家與基督教關係的一個里程碑。代表團希望與埃及總統建立真誠的友誼。

代表團的中東問題專家喬爾.羅森伯格(Joel Rosenberg)認為,塞西是美國在反恐戰爭中所需要的領導者。塞西在會議期間強調了打擊伊斯蘭恐怖主義和保護宗教自由的重要性。

羅森伯格說:「我相信這次破天荒啟動了阿拉伯穆斯林領袖與基督徒之間的關係。這是歷史上罕見的時刻,神讓信徒與世界領袖建立關係,成為耶穌基督天國的大使。」

前國會議員米歇爾巴赫曼稱讚埃及總統說:「塞西在政治和軍事層面上是埃及最好的總統。他想確保埃及的基督徒能夠實踐信仰而不被打擾。」塞西也請基督徒為他和埃及祈禱:「我們正在爭戰之中。」

代表團還會見了埃及前總統安瓦爾.薩達特的夫人。前總統薩達特40年前訪問耶路撒冷,用自己的母語告訴人民,是時候與以色列締造和平。他更在1979年與以色列促成了歷史性,並維持了數十年的和平。薩達特夫人說:「埃及人民追求和平,我們要盡我們所能建立國家,提高人民的水平。」因此今天以色列人和巴勒斯坦人都視埃及為適合的調停者,有助解決地區問題。

羅森伯格又提到以賽亞書19章關於埃及的預言,相信埃及是神的百姓。「阿拉伯世界有一種新的開放、新的合作。近年來可怕的事件,令每個人醒悟和平的必要性。」

埃及教會領袖Andrea Zaki博士表示:「我們分享希望和夢想,以及教會在這裡所面臨的挑戰。我們分享如何看待未來,以及如何共同為神的國努力。這次會議非常先知性,非常有啟示」

(來源:CBNi24 News,2017年11月3日,Vasco Lam編譯報道)

禱告:宣告埃及成為神的百姓,埃及總統要促成神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