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INGDOM LIFE】回應神感動捐肝 重生見證神愛與大能

 20235一場取消器官捐贈的風波,再次引起大眾對香港輪候器官移植的關注。當時生命頌浸信會的Yamme姊妹已經輪候屍肝接近兩年,直至同年12月,教會一位姊妹回應神「捐肝」的感動,令Yamme有機會獲得「重生」。這兩位姊妹和她們的家人是如何踏上這個「捐肝」和「換肝」之旅?

換肝機會渺茫

Yamme出生不久,便因「先天性膽管閉塞」接受手術,可是醫生在手術後告訴她的父母,Yamma很難養大。「感謝主的恩典和父母的照料,我奇蹟地活下來。」 2014年中,Yamme因持續發高燒而入院,發現身體內的膽管結構不健全,並因長期膽管發炎,引致原發性肝硬化,因沒有任何手術治療可做,隨著病情逐漸惡化,在2021年7月,Yamme正式輪候「屍肝」移植。

由於直系家屬和自願者不符合活肝捐贈要求,甚至Yamme先生Marco想嘗試「跨血型捐肝」,最後因肝臟比例未能符合要求而告吹。更不幸的是,這三年新冠疫情,遺贈器官是少之又少,所謂「屍肝」輪候和「活肝捐贈」都近乎渺茫。Yamme作為等待器官移植的病人,這份「渺茫中等待」的煎熬非筆墨能形容。

捐肝的感動從神而來

回想捐肝的感動從何而來,苑琳分享,起初是源自一份媽媽的愛。「2021年,當Yamme分享生命見證時知道她等待活肝捐贈,我特別心痛她的年幼孩子擁抱媽媽都需要小心翼翼。我很想捐肝幫助Yamme,讓他們母子能再次深深擁抱,當時我與先生Ken和兒子Daniel分享,卻遭到他們強烈反對。後來知道Yamme輪候屍肝,我以為她不再需要活肝,就放下了這個感動。」

直到2023年10月中,Yamme的身體狀況轉差,等不到屍肝,亦沒有活肝捐贈,苑琳的心非常焦急,她禱告中聽到主的聲音:「平平安安的去吧!妳的信救了妳」。於是她和Ken及孩子一起祈禱。孩子最快領受到耶穌說「捐」,雖然他不想;而對Ken來說,這是又大又難的事,他很難為此禱告。但他們不放棄,一家繼續禱告,最後Ken亦領受神的經文「因為你們用甚麼量器量給人,也必用甚麼量器量給你們。」(路6:38)Ken選擇順服神,支持太太進行捐肝。「我便帶著神賜的信心,並丈夫孩子的支持和弟兄姊妹的代禱,踏上這次「捐肝」之旅。」

平安喜樂面對手術

攝於手術前一晚

在手術前一晚,教牧同工、執事和家人來探望他們。「即使過了探病時間,大家還留戀在病房外的長椅上繼續傾談,還有蝦餅和熱湯作陪襯,充滿開心歡樂的笑聲,這是我從來沒有想像過的畫面。即使我躺在手術床上,我心中充滿一份難以用筆墨形容的平安和喜樂,是世上無人能奪去的。」

 苑琳分享,因為Yamme 要先進行手術,在她等待的1.5小時中,她沒有一點膽怯驚惶,反之被神所賜的平安和喜樂大大充滿。「我終於明白何謂神所賜的平安,是世界不能奪去的;我帶著信心宣告,神藉著今次的手術親自醫治我們兩個家庭,也是教會和眾肢體得醫治的日子。 」

苑琳的先生Ken坦言,簽手術同意書之際,Ken感覺自己好像送太太上刑場一樣,心裡非常忐忑和沉重。然而到了手術當天早上,一般人會感到非常擔心和恐懼,但從太太和Yamme的臉上露出的那份喜樂和出人意外的平安,實在令Ken感到非常意外。他相信這全是神所賜予的,他們進入手術室時仍然有講有笑,還傳講福音!

攝於手術前一小時

成為活的見證

換肝手術非常成功,除了醫生要處理肝內靜脈堵塞的問題,Yamme那個「埋不到口的傷口」已經縫合,「新肝」運作和各血管接駁狀況良好,亦沒有發生任何併發症。手術後第十天,Yamme已可出院回家休養,完全「行得、走得和瞓得」。「這是完全出乎我意料之外,我已『重生』了!一切全是恩典。 」

攝於手術後第四天(左: 苑琳   右: Yamme)

 

攝於2024年2月11日(手術後兩個月)Yamme 和苑琳於教會新春崇拜分享見證方式

後記:在香港仍在等待器官移植,期盼能重獲新生的病人數以千計,病人和其家人仍是在渺茫中等待中;然而香港的器官捐贈人口比例是全球最少的地方之一,只有百分之五(大約三十多萬人),倘若你此刻有感動想出一分力,我們鼓勵您簽署器官捐贈,並將意願告訴家人;若你是身體健壯者,捐血也是可以出一分力。願在這世代中,我們活出人性的光輝,讓無私的愛一代傳一代,祝福大家!

 

 

611靈糧堂20週年堂慶 Joy種枯樹成生命樹

20年前張恩年牧師夫婦領受以賽亞書61章1節異象,建立611靈糧堂,因著神的帶領,今已成為萬人教會,建立超過47間海外分堂。教會於5月7-9日一連3天舉行堂慶,主題為「Joy種枯樹成為生命樹」。

張恩年夫婦帶領核心同工發表感想,張妙襌牧師說:「這裡充滿許多記憶,第一次同工退修會只有20人,現在到了香港中央點,實在太奇妙。」張恩年表示,因為神看到我們的心,就是「傻傻的,單純跟隨神,服侍祂愛祂」,20年後的今天終於看到成果。王建勝牧師覺得教會「很像家」,牧師和師母曾照顧過自己的孩子,在自己沒有想到的地方,看到牧師和師母的愛,後來同工住在一塊,互相照顧,建立了親密的關係。師母感恩20年來仍能保持密切的關係,「彼此守望,由核心伸展開去,牧養更多同工和小羊,讓生命離開分辨善惡樹,進入生命樹。」

會中師母分享牧養是生命樹的焦點,牧養下一代是關鍵,其他事工都是輔助。生命從分辨善惡樹轉成生命樹的過程,會產生「廚餘」,但「廚餘」會變成肥料──生命樹養份,就是一直出版的書籍和繪本,見證了生命轉化。師母認為生命樹根基很重要,最近教會分享十誡,從石板到刻在心板上,生命要與神的心對齊。

張恩年在分享信息中指出以賽亞書56-66章,是針對被擄歸回的以色列百姓,形容當時百姓被拒絕,生命有如枯樹,神要醫治釋放,讓枯樹變成生命樹,所以今日只要在神裡面,心態改變,生命必要經歷喜樂。即使面對現今疫情和經濟等困境,生命樹才是最終答案。張恩年鼓勵與會者,特別是男人歸向神,擁抱帶領大地歸向神的異象。

(台灣國度復興報記者趙錦漢報導)

 

 

(六)聖經中的假期 -【家的韻律】

假期能讓人調整生活節奏,是享受家庭之樂的最好時刻。很多文化中都有不少的「一天假期」,但你不妨考慮在年度計劃中加入一些聖經中的假期 (也稱為上主的筵席,或猶太人的節期),這些節期可以長達一週,讓你有足夠的時間去細味它的意義。

以我們的家庭為例,這些節期就給予我們機會,在教導子女認識國家歷史和神的作為時可以多點趣味。有些人因猶太人的節期傳統看似沉悶而感抗拒,但這些在聖經裡被視為重要的日子,原為紀念神奇妙的作為,我們提及這些節期時愛這樣說:「他們要殺害我們,但神得勝了,我們就吃喝吧!」通常在探討猶太人的節期時,很容易會因由拉比添上的眾多傳統做法而感到迷失,這些在聖經原文是沒有的,你可以選擇遵守,也可以不用理會,如果慶祝主的筵席成為你的重擔,你的做法就不對了。

當我們的孩子被問到最喜愛的節期是什麼時,住棚節 (Sukkot) 可能位列榜首。當然,思想到這個問題時,他們也可能會提及其他的節期,事實上,猶太人的節期為各年齡層的人都帶來歡樂,一口果醬餅,一聲吹角,每個節期自有它的獨特傳統,已成為以色列國民的習俗。

慶祝住棚節的時候,人們會在自己家中的院子或陽台 (大多數以色列人現居於大廈裡的樓房) 築起sukkah (臨時帳幕),這sukkah多是以木材或金屬造的支架搭成的正方棚架,四邊用布圍上,上面掛滿新鮮水果,閃亮的金片,串串的燈飾,和孩子在學校造的飾物。 很多家庭都會整個星期在這棚內用餐,更虔誠的會足足一個星期在棚內生活。 我們會唱傳統的歌曲,禱告,並加上我們家庭的傳統,以結合新約聖經的教導,例如當築起我們的臨時居所sukkah 時,我們每人會造一個牌寫著 「這世界是暫時的」,我們會談到這世界並非我們的家這真理,並我們在地的日子就如在sukkah 裡面一樣短暫。

我們也有其他教育性的活動,如背包比賽,每個孩子都要跑兩趟,並且是計時的,跑第一趟時背包是滿滿的,另一趟時背包則是空空的,他們不需與其他孩子比試,只與自己做的時間競賽,賽事以後,孩子從中經歷到第一趟背著重量的跑步是多麼的累,而且需時比第二趟更久。我們跟著會談到以色列人昔日在曠野經常隨神移動前進,想到只要我們不讓過多的物質或情感的包袱 (如苦澀的恨意) 纏累,要成就神在我們生命上的旨意就會輕易得多了!

我們還有一個障礙賽以回應節期的主題,一個孩子的眼睛蒙上黑布,聽著指示的聲音走過賽道,孩子要學習不理會其他孩子發出干擾他的叫囂聲,其後,我們會教導在生活裡要聆聽和跟從神的聲音,能辨識及不理會其他的滋擾。每個節期都有它獨有的活動和傳統,每個活動都教導一個原則,我們在每年的節期都重複這些活動,正好讓孩子牢牢記住這些教導。


作者Shani Ferguson是一位土生土長的以色列彌賽亞信徒敬拜主領,熱衷祈禱及家庭牧養。她和丈夫Kobi在耶路撒冷領導耶穌以色列(Yeshua Israel)以及以色列藝術家啟動」事工,讓以色列藝術家和音樂家聚集,敬拜,培育和擴展恩賜。他們5個孩子現居於耶路撒冷。

[國度觀點] 信徒要作黑暗中的光

2018年不知不覺已經接近尾聲,回望過去一年,無論香港還是全球局勢,繼續風氣雲湧,戰亂難民、人為災難、奇蹟救援、政治醜聞,以及爭議性科學研究等事件的發生,讓人應接不暇。展望未來,你是感到前路茫茫,還是依然充滿希望?近期移民的討論又再悄悄成為熱議,離開可能並非大家真正付諸行動的計劃,但似乎我們都想藉此幻想,來獲得高壓生活下的一絲喘息。是什麼奪走了我們的平安,生活環境?還是我們的軟弱?但耶穌說,我們為許多的事思慮煩擾,但不可少的只有一件,就是選擇那上好福分,是不能被奪去。(參路10:42)

事實上,今年所發生的一切事情,我們感受到的無所躲藏的壓迫,都向一個方向指證——末後的日子近了。當耶穌即將上十字架之前,在最黑暗的日子臨近之時,祂發出這樣的呼聲:「光在你們中間還有不多的時候,應當趁著有光行走,免得黑暗臨到你們;那在黑暗裏行走的,不知道往何處去。你們應當趁著有光,信從這光,使你們成為光明之子。」(約12:35)今日我們面對這麼多令人失望的事情時,我們選擇如何回應神的呼聲?究竟是由外面的環境決定我們裡面的信心,還是由內向外發出照耀黑暗的光?「眼睛就是身上的燈。你的眼睛若瞭亮,全身就光明;你的眼睛若昏花,全身就黑暗。你裏頭的光若黑暗了,那黑暗是何等大呢!」(太6:22)眼目定睛何處,決定了我們生命狀態如何,真正使人失卻盼望的,是裡面的黑暗。若是我們裡面的光消失了,耶穌強調,那黑暗是何等的大,離開了真正的光,才是真正黑暗的臨到。

相對中東地區信徒時刻面對死亡威脅,真正的逼迫其實尚未臨到我們,可以預料再往後的日子將有更多艱難險阻。當先知彌迦面對亞述大軍的侵略壓迫,猶大百姓難逃厄運被擄,國力衰敗,一蹶不振之時,他發出這樣的呼喊:「我的仇敵啊,不要向我誇耀。我雖跌倒,卻要起來;我雖坐在黑暗裏,耶和華卻作我的光。」(彌7:8)在士氣低迷的時刻,正是神子民起來爭戰的日子,讓我們學習將目前的困難看作練習場,拿起爭戰的武器,就是神所賜的喜樂、平安和盼望,去打這場得勝的仗。

(三)家庭崇拜 -【家的韻律】

我們被造原為敬拜。不錯,我們在世不斷求神的旨意成就,但我們被造的終極目的,是為活出一個敬拜的人生。我們在日常生活裡,和作出的抉擇中,就顯出我們敬拜的對象,為要活出能榮耀神的生命。在世界各地,音樂已被視為敬拜的代名詞,因為一首歌或調子,能驅走煩擾,幫助我們聚焦獨一的真神。因此,雖然唱詩或跳舞並不是敬拜的唯一表現方式,在這裡我們就乾脆用它們來代表敬拜吧。

記得還是孩童的時候,在大型聚會中,我常留意大人怎樣拍掌、舉手、擺動身子,甚至有時動也不動。雖然不理解為何有人站立不動,又有人轉動身軀,但我很想知道,怎樣才算是以「正確的」方式敬拜。關於「以心靈而不是肉體敬拜」,已有大量的神學論述,當然,「以肉體敬拜」究竟是怎樣的,人人的意見會有不同,是否那些唱詩聲量太大的人? 還是手舞足蹈,或以奇特動作引人注意? 另一方面,是否那舞姿優美的人就是「以心靈敬拜」? 無論如何,大多關注都放在勿以「錯誤的」方式敬拜。

舞蹈可以是有力的敬拜表現。我的祖父來自一個保守的背景,他反對社交舞蹈,因為那年代的美國人認為這是放蕩敗壞的表現。就在一次到以色列的旅程中,他參觀哭牆時遇上一場慶典,有一群以色列軍人放下槍枝,開始唱詩,感謝神帶領他們回歸故土,而且還圍圈跳起舞來,他們跳舞慶祝表現的喜樂,祖父也不禁駐足觀看,這時候,突然有軍人一手抓住他,把他拉到這個跳舞圈中,看著他蹣跚的踏步,努力跟上舞蹈的拍子,同行的朋友都笑了起來。這一刻的經歷對他的改變非常深遠。

兒女能經歷以舞蹈的方式敬拜,自由歡樂地表達內心的感受,對於我們在主裡作父母的,這是相當重要。若然跳舞敬拜要遵守一籃子的規矩,孩子寧願隨著收音機播放的無聊音樂起舞才感到自在的話,這才是羞恥呢! 因此,能在家裡一家人一起敬拜是美好的。

當你們跳舞時,可以一邊哼著一首歌,或者十首歌,又或重重複複唱著一首歌,無論你的家庭敬拜形式怎樣,在家裡一起做吧! 如果你的孩子還年幼,你可以不斷的把他們舉起又放下,隨著幼稚的歌曲與他們一起舞動身子榮耀神。如果孩子大一點的話,可以選他們喜歡的近代敬拜音樂,跟他們學習一些舞姿,可以與你的女兒轉轉圈,或者與你的兒子蹦蹦跳,可以一起跳著,也可以分開的跳,牽著他們的手,大聲的笑著、唱著,又或者謙恭的屈膝跪下、靜默主前。讓孩子看到你在神面前的敬拜,隨後一起暢談你的經歷吧!


作者Shani Ferguson是一位土生土長的以色列彌賽亞信徒敬拜主領,熱衷祈禱及家庭牧養。她和丈夫Kobi在耶路撒冷領導耶穌以色列(Yeshua Israel)以及以色列藝術家啟動」事工,讓以色列藝術家和音樂家聚集,敬拜,培育和擴展恩賜。他們5個孩子現居於耶路撒冷。

第二屆基督徒心靈健康研討會 「自我接納和包容」是主的心意

第二屆基督徒心靈健康研討會於7月9日假中華基督教會望覺堂舉辦。研討會以「和諧香港:為何不和諧?如何建和諧?」為題,同場發表「2018和諧香港調查報告」,並探討如何從個人內心、家庭婚姻及社會組織三方面建構和諧。

內心和諧的重要

「2018和諧香港調查」於5月份以網上問卷形式,訪問香港886位14至71歲成年人,希望了解受訪者內心、家庭、社會三方面的和諧狀況。報告由Nice Talk輔導中心服務總監鄭健榮博士負責發表。他引述2016年一項由來自12個不同國家的心理學家合作的大型幸福研究,發現大部分受訪者都認為個人狀態、家庭關係、人際關係是定義快樂最重要的三項指標,而其中內心和諧(如內心平靜、平衡和滿足)是穩定情緒的最重要因素。鄭表示,上述調查以歐洲國家為主要研究對象,激發香港忠僕事奉中心及Nice Talk輔導中心對香港人進行本土首個同類研究。

本次調查報告顯示7%的填卷者認為自己不是快樂人。鄭指:「事實上香港患有情緒病人士佔4.4%,老年人每10人中,便有1人患有情緒病。所以這7%不快樂的受訪者很有可能同時患上不同程度的憂鬱症狀,並不容忽視。」調查結果與歐洲研究類同:自我評估「幸福指數」愈低的受訪者,愈無法做到「自我接納和包容」,有更高機會認為自己是不快樂的人,並且擔憂健康、財務等各方面問題。

調查又嘗試比較個人因素與內心和諧程度的關係。數據顯示內心和諧與性別、教育程度和宗教信仰與情緒健康程度沒有直接關係,反而年紀愈大,內心愈和諧。然而鄭依然認為要達至內心和諧,需要信仰的幫助:「接納、原諒自己是主的心意。我們在主禱文中,求主赦免我們的罪,如同我們赦免人的罪。我們很多時候都無法赦免自己的過失,當神愛和接納我們,我們也要學習如何愛和接納自己,這才是比較健康的人生信念。」

家庭和諧的心得

研討會同場特邀資深親子及婦女教育工作者何羅乃萱師母分享達至「家庭婚姻和諧」的心得。她指出,香港家庭、婚姻問題嚴重,社會卻對此缺乏解答:「互聯網發達令資訊氾濫,網上充斥着解決方案,卻沒有真正的答案。」她又提出了幾個人們回應家庭議題的可行方式,包括:關注個人成長與成熟、調整空間與生活優先次序、處理和擺脫原生家庭帶來的問題與陰影、學習與苦難同行、建立支持系統守望相助、培養閱讀習慣,積存正能量。羅小時候曾被母親標籤成「不幸運的女兒」,造成很大的傷害。多年後她的丈夫何志滌牧師邀請她在一個嘉年華中,代表全家負責玩遊戲,讓她經歷到幸運地贏兩個大獎的喜悅。她感謝神的介入,醫治她原生家庭而來的創傷。有一次,她在主講一個親子講座後,有母親前來表示她不懂如何鼓勵孩子,因為她從未被擁抱過,羅擁抱她,她立即哭起來。羅指出:「若我們希望家庭狀況能改變,我們要關心別人的孩子好像自己的孩子。」羅認同信仰有助人達至「內心和諧」:「信仰有一個好處,我們可以求神讓我們明白,我們所見所聞給我們的印象是否真確。」

.左起鄭健榮博士、許志超博士、翁麗玉牧師及何羅乃萱師母

學習處理衝突

組織心理學家許智超博士則從社會組織角度,分析負面情緒和行為引發的惡性循環。他剖析:「人與人衝突是因為不信任,不信任是因為有異議。異議可以令團隊或組織更加健康,但當大家有不同意見而又無法及時一起集中精神處理這些異議,人與人之間便會產生不信任,逐漸累積為衝突。」許從生物學角度指出,腦部邊緣系統中負責處理、記憶情緒的杏仁體在人情緒低落時血量會上升,令腦部理性認知的部分血量減少,從而無法有效處理異議。

許亦提出了「鏡像知覺」的概念,說明當與人發生衝突時對世界、對事物的觀察有偏差:「在衝突中,雙方都會覺得對方有問題、有誤解,而只有自己才是對的。每當我們發現對方有任何不妥當的地方,便會將對方的過失到處宣揚。」許最後以箴言15:1作勸勉,認為要解決衝突,人們必須承認、體諒自己與爭執的對象,皆有負面情緒的循環,從而有助警覺自己在爭執中亦可能有犯錯。

 

(記者潘意韻報導)

以色列人被評最幸福中東國家 幸福感排名世界第11位

聯合國3月中發表《2018年世界幸福感報告》,公布全球156個聯合國成員國幸福指數的調查結果。報告表示,幸福感前十名的國家包括丹麥、瑞士、加拿大和荷蘭等歷史悠久的幸福大國,然而戰火危機從沒消失的以色列卻排名第11位。

第一份報告於2012年發表。「可持續發展解決方案網絡」根據六個主要因素對幸福指數進行排名:收入、壽命預期、社會支持、自由、慷慨程度和腐敗程度。各國元首可以衡量其公民的幸福感於全球的排名,成為提升公民福祉的工具。

以色列自第一份報告起直到今年,幸福感都排名在第11至第20名之間。雖然以色列未能擠身前十名,但當地的人民比美國人、英國人、德國人和其他140多個國家的人更幸福。以色列也是中東地區最幸福的國家,其鄰國黎巴嫩,約旦和埃及分別排在第88、第90和第122位。

今年的報告還首次衡量了117個國家移民的幸福感。結果顯示,以色列的移民排在第12位,顯示離開蘇聯到以色列的猶太人比移民前有更好的生活。

除這份報告以外,根據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OECD)的《2015年更好生活指數報告》,以色列是地球上最幸福的五大國家之一,另外四國是丹麥、瑞士、挪威和芬蘭。另外,據InterNations公佈的《2015年家庭生活指數》,以色列是全球最適合建立家庭的國家中排名第4,僅次於奧地利、芬蘭和瑞典。

以色列身處的環境令這個幸福感的排名更顯獨特。以色列是世界最不穩定地區的唯一民主國家,所有鄰居都反對她的存在,嘗試破壞她。她是附近所有恐怖組織的目標,該國每十年都要面對一次戰事。建國接近70年,各國仍質疑她的存在合理性。有些人認為凝聚力、重視家庭和歸屬感帶來了幸福感,而另一些人則指出該國蓬勃發展的經濟和作為高科技超級大國的地位是原因。

以色列總理內塔尼亞評論今年的報告:「人們只會說,這是僥倖。我們是一個有可怕鄰居的國家,面對著恐怖主義、激進的伊斯蘭教和許多挑戰,但比全球大多數國家更幸福!」

(來源:Bridges for Peace,2018年3月21日,Vasco Lam編譯報道)

禱告:願以色列因仰望耶和華,而成為有福的國家(詩146:5)。

活出內在的生命,常常喜樂 -【Joyce Meyer】專欄

記得我剛開始事奉的時候,有一位女士來找我輔導,她最近接受了基督作她的救主,言談間我得悉她正與男朋友同居,當我正想待她說完後指出這是不對的時候,神制止了我,祂很清楚的對我說: 「不要這樣,在適當的時候,就是她願意聽的時候,我會告訴她的。」

這是個對我影響很大的功課,它幫助我明白到,人需要植根在神裡面一段長時間,並愛祂至某個程度,才願意放下那對他們重要但實在不好的事情。一個只會批評和論斷別人的態度,可能要比我們想要「糾正」的問題來得更壞。

撒母耳記上十六章7節說:「……耶和華不像人看人,人是看外貌,耶和華是看內心。」事實上,相比其他事情,神最關注我內心的情況,就是我作事的動機,因此,我定睛仰望神,保守自己的心並不偏離,至為明智。

我們都有兩個生命 — 一個內在的,一個外在的。 內在的生命就是我們的想法,感覺和選擇持有的態度,這是我們的心靈,包括了我們的思維,意志和情緒。我們外在的生命就是外表看得見的 — 我們看來怎樣,擁有甚麼,作了何事。兩者同是重要,但神較關注我們內在的生命,祂看的是我們的內心。

作為主裡的信徒,我們屬於神,祂的靈住在我們裡面並作改變的工夫,叫我們更像耶穌。當我們的生活能反映我們心裡的改變,我們就活出由內而外的人生,然後別人才能看見,我們的生命裡有在基督裡面的公義、和平和喜樂。

羅馬書十四章17節說:「因為神的國……只在乎公義、和平,並聖靈中的喜樂。」神願意我們享受每天的生活,即使是平常事,以至於我們也厭倦的每天例行公事。 一個批判的宗教態度,像我對那找我輔導的女士的態度,只會奪去我們的喜樂和平安。

神願意我們學效祂的想法。羅馬書十二章2節說,只要我們 「心意更新而變化」,就能明白「神的善良,純全,可喜悅的旨意。」更新改變需要時間,這過程是循序漸進的。今天,神仍在我的生命中工作,要改變我成為祂的樣式,但我已進步了,因為當我有不要得的想法時,現在我會更快的察覺了。我會在心理感受到有點不妥,就是失去了平安和喜樂。這時候我就需要停下來,思想當刻的想法和說話,立時我就進到一段對話當中,神讓我的心清楚知道,自己說了不該說的話,因此我叫停了自己,道歉並說道: 「神剛指正我了,我是不應談這個的。」

我們的想法和說話方式反映我們是怎樣的人。我們若要為神而活,充滿公義,平安和喜樂,就需要在態度有問題時調校它。有時我們會解釋「我這感覺是身不由己的」,但感覺是變化無常的,我們需提醒自己,雖然不能經常駕馭自己的感受,但我們不需要按著感覺行事。神創造我們有自由意志,只要我們靠著祂的恩典和能力,便可選擇做對的事情。我們未必可常常選擇自己的感覺,但我們能不讓感覺決定如何活出人生,這樣,我們就能勝過一切奪去日常生活喜樂的事情了。

只要堅定立志為神而活,向神心無旁騖,以此為你生命的首位,那麼,即使你的處境並不喜樂,也不平安,你仍能擁有那份喜樂和平安,因它們已在你的心中。活在主裡面,你就能活出內在的生命!


文@Joyce Meyer
譯@Shirley Cheng

每天都可以活得喜樂 -【Joyce Meyer】專欄

年青的時候,我總愛在周五的晚上打保齡球,記得有一次我表現失準,卻聽到主對我說: 「求我幫助吧﹗」那刻,我立時想﹕豈能求祢幫助打保齡球?然而,我還是聽從了神的意思,禱告說﹕「好吧,主啊,請幫助我表現得好些。」說罷,祂真的幫助了我!這經驗至今仍記憶猶新,令我大開眼界的是,原來神真的關心我們生活的每一部份,祂渴望參與我們所作的每一件事。

約翰福音十章10節說: 「盜賊來,無非要偷竊、殺害,毀壞,我來了,是要叫人得生命,並且得的更豐盛。」主為我們捨命,為叫我們得著真正的生命,而不是得過且過,和無所事事的生活。神渴望我們每一個都與祂建立深厚、親密和個人的關係,好能享受每一天,並學習與祂一起過活,這裡所指的是,我們日常生活所作的每件事情,都是與神同工,為神而作。當我們明白到,無論在家洗衣或出外購物,我們能親近神,猶如在教會裡或在禱告中一樣,那我們在凡事上就體貼祂的心意了。

在剛開始牧職事工的幾個年頭,我一點也不享受,終日埋首工作,過份在意別人對自己的看法。我之所以如此,原來跟成長的經驗有關,以為只要努力工作,成就愈多,別人與我一起就會更快樂,日子有功,我成了首屈一指的工作狂。我花了不少時間才明白到,只知工作、沒有娛樂的人生並不健康,神要我們活得豐盛,我就需要學習如何權衡生命的優次,將個人與神關係放在首位,其他一切均屬次要,這優次的平衡也包括與家人和朋友的關係,工作和休息的時間。

努力工作不是壞事,我也喜歡工作,但若我沒有撥出時間來休息和娛樂,很快我就會生活失衡,喜樂全失。只懂工作叫生活變得枯燥乏味,我們唯有打破常規,例如外出旅遊散心,安排特別節目,又或給自己買件新衣服,才會感到興奮。所以,很多人都培養了「為週末工作」的思維,然而,這樣的享受只是基於官感的刺激,並不是神所賜的喜樂。

主賜的喜樂遠遠超越單純快樂的感覺,即使你身處困境,似乎沒有喜樂的道理,它亦能為你的心靈帶來平安和滿足,正如尼希米記八章10節下所說﹕「因靠耶和華而得的喜樂是你們的力量。」這樣的喜樂,能叫週一至週五的平常日子樂也融融!

在約翰福音十五章11節中,耶穌說: 「這些事我已經對你們說了,是要叫我的喜樂存在你們心裡,並叫你們的喜樂可以滿足。」另一個翻譯本說: 「使你們能滿有喜樂和歡欣,充充足足的,甚至滿溢出來。」在這之前的10節經文中,耶穌就談到常在祂裡面,因為這就是活出主喜樂的關鍵。

「常在主裡面」就有居住和停留的意思,這不單是指每週一次出席教會的聚會,而是與基督發展個人的關係,與祂合一,結伴走過人生的旅程。事實上,離了主,我們所做的都沒有真正的價值,唯有與主同工,我們才能結出許多好果子來(約十五5)。

神甚願每一天,從早到晚,都與我們同在,祂不想你只有回到教會,或沮喪無助的時候才尋找祂,祂渴望與你建立個人的關係,叫你在所作的每件事情上,都能經歷祂的同在,這樣的話,你就能真真正正的享受每一天了!


文@Joyce Meyer
譯@Shirley Cheng

你是自己的朋友嗎? -【Joyce Meyer】專欄

以前的我是個思想負面的人,且多年以來都是這樣。回想那些日子,我非常孤單,朋友極少,我無法明白為何別人不喜歡自己,但現在我知道了,自己的陰鬱脾性是其中一個原因。

你知道嗎,你的思想和態度,對身邊的人甚至友情有莫大的影響?正面樂觀的人易交朋友,但悲觀負面的人則常感到被人排斥、孤單寂寞。正如西方有句話說﹕「蜜比醋吸引更多飛蟲」,你會如何抉擇?

我的丈夫達夫是個非常樂觀的人,在這方面就成了我的幫助。記得新婚不久,當我覺得日子鬱悶難耐的時候,他仍喜洋洋、很樂觀的那樣子就令我生氣。雖然當時真的感到沮喪,但他的表現最後也影響了我,叫我也渴想變得積極正面,好能享受生命。

然而,透過自己與神的關係,及研讀祂的說話,我才經歷到最大的改變。羅馬書十二章2節的說話更新了我的生命,它說:「不要效法這個世界,只要心意更新而變化……」要成為思想正面的人,首先要讓神的話語充滿你的心思,學習以祂的想法去思想……然後選擇讓這些滿有信心的思想,透過你的言行舉止感染身邊的人。

很多思想和說話負面的人,甚至未有留意到自己的人際關係如何受到影響。事實上,只有同樣消極負面的人,才會樂於與他結交﹗任何快樂的人,或想成為快樂的人,很快就會發現,與負面、消極的人一起只會不歡而散。

就問問自己吧,你是否屬於別人渴望結交的那類朋友? 是否屬於自己也想結交的那類人?我渴望成為別人喜歡認識和結交的朋友,渴望別人樂於在咖啡店碰見自己並閒話家常,又或成為別人在大型聚會中高興見到的人,因為我的態度,與我一起能加添他們的喜樂。

相信這也是你的渴望吧﹗但我們須明白,若要成為對別人有正面影響的人,我們就需要成為正面的人。當然,沒有不勞而獲的事情,若要得人喜歡,我們就要著意作個令人舒服、樂意親近的人,若要結交朋友,我們就要選擇對人和善﹗聖經教導我們的其中一個屬靈定律是,人種的是甚麼,收的也是甚麼(路十: 27-37; 加六﹕7),若要廣交朋友,那就撒種吧,努力成為別人的好友﹗

曾聽說,即使別人忘了你對他們說過的話,但總不會忘記你留下給他們的感覺。就如我的健身教練,他很開朗、正面,及善於鼓勵別人,他的態度令健身成為美好的經驗,因此,我總期待上他的健身課。雖然操練的動作常是艱難的,但他正面的說話,讓我自覺強而有力,能迎難而上。相比之下,我數年前的教練就不是這樣了,當他矯正我的姿勢時,會使用非常負面和輕蔑的口吻,或許他以為在幫助我,但事實是他已令我灰心卻步﹗

是的,就是這樣簡單。若你想有朋友,就作別人想要結伴的人吧,要態度正面,能鼓勵和支持別人。若你察覺自己是個消極負面的人,又或生命裡的種種失意已叫你變得苦澀,令人難以接近,那就求神開始改變你吧,面對自己的本相才能叫你真正的自由﹗

只要以神的說話更新你的心思,開始選取正面的思想、說話和態度,你將要成為別人樂於結伴、可以彼此相交的朋友。


文@Joyce Meyer
譯@Shirley Cheng

心意更新 改變人生 -【Joyce Meyer】專欄

你想每天都心境愉快嗎?當然啦,有誰不想呀!但我曾長年累月受盡情緒起伏不定的折騰,心情總是不由自主,我嫉妒所有「快樂一族」,常有這樣的疑問﹕他們有何秘訣?為何他們能夠,我不可以?

後來我慢慢學會了,原來我們的想法、說話、心境和態度都是緊緊相連的,首先你會思想,然後你的想法轉化成言語,兩者又會一起影響你的情緒,再轉化為你的心境和態度。多年以來,我並不關注自己在想甚麼,亦沒有在意自己的思想與生命的其他部份有何關連,但神藉著祂的話,教導了我關於「心思結連」的道理,很高興能與你分享當中的得著。

生命裡常有不快的處境,我們未能一一改變,但我們實在有能力改變對它們的看法。苦困的處境叫人難受,但只要我們在當中憑著信心,常存希望,就能看見神為我們的好處使萬事互相効力。(羅八28)

享受生命當由選擇你的想法開始。對呀,就是這樣簡單﹗不論今天你遭遇何事,只要靠著神的話,揀選正面、樂觀的想法,你定會感到更愉快。我們的思想與我們的感覺實在是息息相關,因此,若要感覺更好,就要有更好的想法。

我們的心思意念有如摩托車內的油缸,車子能操作良好,或完全不能開動,在乎油缸內注入甚麼燃料。同樣地,只要小心翼翼揀選你的心思意念,你的人生定然不再一樣﹗即使那些天生性情樂觀的人,也要對自己生活的態度和想法作出抉擇。

現在就坦誠檢討吧﹗思想你常聚焦的是甚麼,又如何感受和表現你的情緒,相信你在當中會看到思想與情緒有著顯著的關連。尖酸、挑剔和負面的想法不會帶來甚麼好處,相反,按著神的旨意慎思明辨,對我們的人生自有裨益。

透過祂的死和復活,主耶穌賜給我們新的生命,但新的生命須先有新的思維,正確的想法和態度就是路線圖,指引我們得著新生命。

羅馬書十二章2節說:「不要效法這世界,只要心意更新而變化,叫你們察驗何為神的善良、純全可喜悅的旨意。」這經文對我們非常重要!神為你,為我,定了美好、完全和滿意的計劃,為此我們不能效法這世界的想法,乃要徹底改變,學習神的樣式,更新我們的思維和想法,若要得著神要你得著的,就要學習像神一樣的思想!

以弗所書四章22-24節是我喜歡的經文,但如何做到「脫去」舊人,「穿上」新人呢?第23節指出鑰匙就是「要將你們的心志改換一新」。

因此,要脫去你舊有的人生和穿上新的,就要不斷更新你的心思和態度。開始時你的腦海要充滿神的說話,然後遵著祂對我們人生的教導,選擇積極正面、滿有信心的思想和說話。更新想法、說話、心境和態度並不容易,但靠著神的幫助便能成事。我為此就努力了差不多40年,雖然未達完全,但已做出相當成績。我有過成功更新的經驗,也經過一敗塗地的時候,但相信神會幫助我繼續成長。若你期望有更穩定的情緒,並在不論順逆的日子也能保持正面的心境,那就要以此為目標,不要輕言放棄!

千里之行,始於足下,不論旅程有多遠,只要朝著正確的方向不斷踏步前行,你終會抵達目標……並得著你想望已久的人生。


文@Joyce Meyer
譯@Shirley Che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