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原基本步 家多一點愛

近年LGBT群體越來越引起社會的關注,對年青人更帶來不少衝擊和影響,教會應該如何回應這個群體的需要?精神科康貴華醫生(康爸)服事LGBT群體多年,他指出,LGBT群體需要一個屬靈的家,以致他們的創傷得到醫治,關係得到修復,生命從而改變。LGBT群體正是新的未得之民。

全球性運動

受到社會運動及疫情影響,香港同志遊行已連續停辦3年,今年11月中改以市集方式舉行。針對LGBT運動在全球越來越普遍的現象,康醫指出有兩個方面因素,一是全球性解放運動興起:性別由自己決定,不是由身體決定。有些人認為,未試過怎麼知道自己不可以,和異性拍拖不開心,可以試下同性。過去或許很多LGBT的形成是由於成長過程中受到創傷,而現在則越來越多人受到社會風氣和潮流的影響,透過性開放和性嘗試,去擴闊他們的界線,從而衍生出另外的LGBT群體。二是婚姻破碎的影響:某程度上婚姻破壞得越厲害,LGBT群體就越多出現。婚姻需要認真專注,一生一世,穩定愛的環境,孩子的成長和心性發展就會健康。

從個人服事到教育

康醫初時以醫生身分去幫助LGBT群體,後來他發現,這種專業的一對一關係,不是他們最需要的。「他們真正需要的是家的關係。」2004年,康醫與一群有心人一同建立「新造的人」協會,服事LGBT群體和家長。2019年,他們創立了心性教育協會,致力推動孩童的早期教育。

康醫指出,LGBT群體的形成,與生命的早期經驗有關。有些孩童在幾歲時發現有跨性別問題,例如男孩子想穿女孩子衣服,父母只是責罵和制止他們,是不能解決問題的。家庭造成的創傷,或者失衡,早期朋輩的傷害和影響,都很可能會引致LGBT問題出現,因此孩童早期的教育很重要。

「我們會幫助父母去改善與孩子的關係,而不是針對跨性別的問題。例如,一名有性別認同障礙的男孩子,經過我與他的父母深入探討後,發現孩子與爸爸的關係比較疏離。透過用一年的時間去改善父子關係,孩子的跨性別表現就開始減退,甚至消失。同時,媽媽也要學習放手和退後,讓孩子多些與爸爸相處。最終父母關係進步了,與孩子關係也進步了。孩童早期跨性別表現,可以因為改善關係而改變。」心性教育協會亦進入學校,為學生提供建立性別自信,以及心性教育等課程,包括認識性別認同和性傾向的形成,帶出正面信息。

新的未得之民

康醫亦指出,神透過LGBT群體讓我們學習反省,我們是否懂得牧養一些生命有困擾和創傷的人。王永信牧師曾於2005年在多倫多「走出埃及」會議上說,同性戀者是現代新的未得之民,而現在更可擴展至LGBT群體。其實神也愛LGBT群體,我們應該祈禱,願神差派工人去到他們當中,為基督得著他們。「我們可以有不一樣的觀點,對於這類宣教對象,首先我們要去了解他們的文化和思維方式,與他們建立關係。這是教會的一個典範轉移,原來是要去宣教,進入他們的世界,了解他們的文化,將信仰本色化,當帶他們回到神面前,也要預備好家去盛載這班人。」

康醫又強調興起屬靈父母和同行者的重要。LGBT群體需要多重的愛,垂直的愛是屬靈父母,牧者和師父,他們也需要朋輩的同心和支持。「我發現以夫婦的形式去接待和關心這個群體很有果效。例如我和太太一同牧養一個女同性戀小組,定期與她們吃飯,聊天查經。其中一人說,在她的人生中,從未試過有一對夫婦去關心她。對於婚姻,可能在他們經歷中已經沒有信心,教會應該活出神原本設計的美善,讓他們不只是聽見,還能看見和經歷。」

 回應年青人需要

對香港年青人來說,有些人從小在教會長大,發現自己有這個傾向後,他們只有對著很信任的人,才會將自己的問題說出來。如果他們感受不到教會的愛,就會失望,有些人會離開教會,有些人會繼續做雙面人,隱藏自己。而其他年青人看到教會不懂愛他們,信仰會受到衝擊,產生危機。教會不懂如何牧養LGBT群體,就需要去學,這個問題對很多下一代的年青人造成影響。

「新造的人」曾幫助一個女後同(脫離同性戀生活的群體),她有心讀神學,畢業後去一間教會實習,而那間教會最終聘請她做實習傳道人。「她成為傳道人,自然能接觸年輕人,更能分享自己的經歷,神如何愛她,幫助她離開那個群體。我希望幫助香港更多教會成為對LGBT群體友善、懂得接待和牧養他們的教會。」

LGBT同行的呼召

康醫回憶,1983年,在心理輔導課程的實習中,他選擇了一名患有抑鬱症的同性戀男士作為輔導對象。經過30多次,每次一個多小時的見面輔導,成為他人生最重要的轉折點,神讓他看到同性戀者的困擾。在體會他們的困難中,神將愛他們的心放在康醫裡面。這幾年,神告訴康醫要離開安舒區,成為別人的父親。「做醫生是舒服的,有問題解決了就算完成了,不用看顧人的生命,而要做爸爸的負擔就很大,要與哀哭的人同哀哭,喜樂的人同喜樂,這是神給我的指示和提醒。」

「我們建立了一套修復創傷關係的治療和同行方法,幫助他們重建自己的形象和價值,也修復與家人,甚至與神的關係。」他們原生家庭的缺乏可能仍然存在,但屬靈的家,屬靈的父母,生命師父,主內弟兄姊妹是他們最需要的,這也是他們失去的。「我們這些組織就好像一個中途站,是教會延伸的一部分。我們摸索出一個可行的路,讓他們成長改變,迴轉歸向神。如果我們能將他們帶回教會,那才是他們真正成長的屬靈的家。」

(記者何雲深報導)

 

 

英國民調顯示 封城有助促進家庭關係

為對抗新冠肺炎疫情實施的全國封城措施嚴重影響全球經濟,然而,民調發現英國家庭關係反而因此變得更緊密。

據Study Finds報導,網絡平台MumPoll早前訪問了2千名英國家長,八成家長表示自從全國封城開始,家人之間的連繫比之前更牢固;六成家長認為現在與配偶的相處比居家檢疫前更愉快。

平台創辦人Siobhan Freegard說:「居家檢疫期間人們被迫停止日常忙碌的生活,讓很多人反思對自己來說什麼才是真正重要,包括對孩子、父母,以及我們所屬的社區。」

他又說:「雖然這次疫情帶來可怕的損失,但人們亦因此更懂得為生活中的小事感恩。冠狀病毒或許有助我們建立更友善的社區,讓我們更多為生活中所享受的事物感恩。」

調查還顯示,半數受訪家庭表示居家檢疫期間「一起玩桌上遊戲和拼圖」; 三成家長稱「在家組織了讀書會,與家人一起閱讀」;28%家庭表示「初次嘗試耕種」;62%指他們的「孩子比從前更有社區意識」;七成半家長說他們的「孩子幫助社區較易受感染的人們購買食品和雜貨」,另外有孩子「替長者鄰舍補充藥物」;大約一半受訪家長會「透過電話接觸隔離人士,提供精神健康支援」。

同時,九成家長表示「更為敬重孩子們的老師和教育工作者」。在冠狀病毒居家檢疫期間,當家人共處一室的時間增多,或會為家庭關係帶來很大的張力,這是可以理解的。然而,大多數家庭已經勝過這種壓力,變得比以前更親密。

禱告:感謝神讓家庭恢復緊密關係。願神興起父母作兒女的屬靈導師,教養孩子走祂喜悅的道。

(來源:Christian Headlines,2020年4月22日,Hannah Lo編譯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