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創造資源的能力 -【荒年中的恩寵-在關鍵時代重讀約瑟故事】專欄

荒年開始的最初兩年,雅各一家住在鬧饑荒的迦南地,最後迫不得已到埃及糴糧,以為自己會跟當時的人一樣,必須用自己的財物來換取糧食。但當約瑟的個人命定與家族的命定「接駁」了,餘下的五個荒年,他們居住在歌珊,不再需要交易,因為約瑟供應他們的需要。不但如此,他們在異邦人的領土上置業,生兒育女,家財和人丁皆增長,情況與同時期的埃及人完全相反。神給他們增長的能力,沒有因大環境的改變而受阻礙,那不是超自然能力,我的意思是,不是像在曠野的以色列人那樣吃天上降下的糧食,不是這樣的超自然方式。他們仍然畜牧,只是在逆境中,因為神的保護,工作的能力得以繼續發揮出來。

這能力也是與神的約有關,就是神在何烈山與以色列人立約,申命記八章18節說,是神給以色列人有得貨財的力量,為要堅定祂向他們祖先所立的約。摩西用這節經文提醒以色列人不要墮入因富足而自滿的陷阱,但同時確認神會給人得貨財的能力,從經濟角度看,這是創造資源的能力。請不要簡化地用「掙錢」的概念去理解,或將財富成為人生的終極目標。神與亞伯拉罕立約,應許後代如天上的星星那麼多,如果是貧窮的國家,人口增長就不是好事,多一個嬰兒出生,就多一人挨餓。神在大自然創造的食物是極其豐富,以色列人口增長至天上的星星那麼多,但日用的需要仍然會得滿足,因神會有豐盛的供應,祂給他們得貨財的能力。

現時很多社會的衝突和動亂,都可以追究至財富資源沒有公平分配的原因,社會運動能夠興起,也是因為社會的經濟成果沒有公平分配,有些人總是能享有利益特權,群眾才容易被引發仇恨情緒。神給人有創造財富的能力,雖然個人能力、客觀因素各有差異,但也不應造成今天全球最富有的1%人口擁有全球人口財產的50.8%的情況,這是極不正常的。 樂施會引用瑞士銀行的研究報告指出,2010年,有388人擁有的財產,是全球最貧窮的一半人口的總和,而到了2015年,人數是62人,貧富懸殊情況在惡化。 雖然福利政策和慈惠工作能夠改變財富分配,但治標不治本,除了制度化貧窮問題要處理外,提昇貧窮人的工作收入也是值得探討的,他們也要創造資源,得著神給他們得貨財的能力。

洛桑世界會議在2014年巴西舉行的全球會議,主題是成功神學、貧窮和福音,其中討論到財富創造與分配,這次會議的結論是,分配財富不應成為教會服侍社群的主要回應,例如慈惠工作,也應意識到營商解決全球問題的方法。洛桑運動與BAM Global在2017年3月合辦「以整全轉化為目標的創造財富使命」會議,並發表宣言,呼籲教會將創造財富納入整全轉化使命的中心議題。 宣言共有十一項,這裡引述頭五項:

  1. 創造財富的使命來自創造主,祂創造了一個欣欣向榮、豐盛和多元化的世界。
  2. 我們是按神的形象受造的,與祂同工,並為祂創造使人得益的產品和服務。
  3. 聖經確認創造財富的神聖呼召,這也是神賜下的恩賜。
  4. 信徒創造財富,應受教會肯定,他們也受教會的栽培,及受差派進入職場,服事列國和所有的人。
  5. 囤積財富是錯的,分享財富卻要加以鼓勵,但除非先創造財富,否則沒有可與人分享的財富。

神給約瑟的解夢恩賜,也給他一個使命,幫助其他人創造資源。當埃及人在賣地之後,也要賣掉自己,約瑟卻設立新例,容許他們繼續在賣給法老的田地耕種,只要求將五分之一的收成上繳法老,而自己保留五分之四。這樣做是減輕他們的重擔,新法例是恩惠,讓生活不至於太悲慘,而又保留了創造資源的能力和機會,使他們自給自足,享受自己辛勞而來的成果。

希望大家僅記,約瑟的故事有一個重點:當你進入神所命定的個人策略性位置,即使荒年來到,也能經歷恩寵,能夠完成神的使命。

(本專欄到此完結)


文@黃少芬

(本文摘錄自作者的同名著作《荒年中的恩寵》,作者保留版權)

(四)個人命定與民族命定的相遇 -【荒年中的恩寵-在關鍵時代重讀約瑟故事】專欄

這本書是有關約瑟的故事,可能這時你會問:為什麼將他的故事與神的立約扯上關係呢?甚至扯到復活!是不是偏離了主題?我認為當你明白亞伯拉罕之約,才會更深明白約瑟的故事,而不是僅視之為職場見證,夢想家的迂迴曲折人生,悲歡離合的家族恩怨史,或充滿戲劇張力的成功人物傳記。

我們的信仰很多時候是以個人屬靈生命和道德倫理為重心,閱讀聖經時,容易傾向從故事中找出相關的教訓,於是讀到約瑟的故事時,較為注重他的生命素質,例如:怎樣抗拒主母的誘惑,怎樣盡忠職守,怎樣寬恕哥哥。約瑟無疑是聖徒的典範,這都不是錯的,但欠缺了宏觀,約瑟的故事僅僅是一個古代以色列青年的生平傳記,卻沒超越他的個人故事,看出一個宏大的故事。

今時今日,人們不多思想世界大事,對了解大圖畫感到不耐煩,因為這需要專注力去理解和消化,而那些事件與自己的世界相距太遠,好像沒有關係,對自己又有何好處呢?相反,對人物的故事卻很有閱讀胃口,不費精神,饒有趣味,甚至容易消化,某程度上能幫助自己反思自己的人生和生活。不要誤會我反對個人經歷,我自己就很喜歡讀和寫個人故事。但我們唯有看到世界的大圖畫,才更明白自己的當前處境。同樣地,讀約瑟的故事,不僅要看到他的為人和遭遇,更要從經文裡發現他的人生在神對萬民的計劃中如何起關鍵作用。沒有大圖畫,你仍可從他的故事裡找到很好的屬靈教訓,但深度不夠,以致錯過了更重要的啟示。

在神的計劃裡,約瑟不是為救自己,也是為救家族;但又不只是為救家族,也是為了一個民族的存留;但又不只是為一個民族,也是為世人,因為耶穌是從雅各的兒子猶大的家族而出的。如何進入個人命定,這是今天很熱門的話題,神的救贖計劃雖然從個人開始,但不強調這是個人的事情,個人的遭遇在救恩的歷史長河裡都有其獨特位置。個人的命定,是與家族、國家、民族、世人的命定互相扣著。你想知道自己的命定,就要知道家族、國家、民族、世人的命定,沒有大圖畫,你如何知道自己當站在哪裡呢?別以為有了呼召便可,有了使命便可,有了人生目標便可,你如何走這旅程,如何在每個決定上都是與主同行,而不是只做好自己的事,很在乎你心中有沒有神的大圖畫。特別是未來的日子,我相信整個世界的震動會異常劇烈,神的僕人再不能只關注自己的使命,而不去求問神對列國的心意,因為沒有大圖畫,「天路」是會走偏的。

人若只想著自己,遭遇任何事都是想到自己的禍福,那麼面對苦難時,就看不出超越性的意義。這樣的人到了自身的力量不能支持他求生時,就會輕易放棄自己的使命,甚至是生命。為什麼神會容許苦難發生,或是讓義人受苦?這問題在聖經裡沒有明確的簡單答案。但約瑟的故事透露了受苦的意義,他沒有因悲慘遭遇而怨天尤人,反而得醫治,在他命定的位置上,承受雙份的福。他知道,雖然人的意思是害他,但神的意思是藉他使家族得以存留。雖然個人受了不該受的苦,但試驗過後,整個家族因他配合神的計劃而得以存活下去,下到埃及時是七十人,四百多年後出埃及時,已是幾百萬人口的民族,到外邦人因信而進入神的國的時期,有數之不盡的人得了新的生命。

這驚世的救恩計劃,其中一個關鍵進程,就是在約瑟的人生中發生的。他未必預計到二十一世紀的福音爆炸 但因相信神的應許,在苦難中找到值得活下去的原因。神要藉他救很多人,而他要在神所命定的時間,進入命定的位置,以致在荒年得恩寵,能夠完成神的計劃。恩寵不是為自己,而是為神的榮耀計劃。未來的日子肯定有苦難,我們需要比幸福人生、財務富足等更大的應許才能走下去,所以在細說約瑟的生平故事前,我首先要提到復活的應許,即使很多人認為不太有趣,又沒實際建議。但記住,到了最艱難的日子,只有完全相信神的應許,才能保守你的生命。


文@黃少芬

(本文摘錄自作者的同名著作《荒年中的恩寵》,作者保留版權)

(二)雅各的遺言 -【荒年中的恩寵-在關鍵時代重讀約瑟故事】專欄

以喪事為開始,有些人對這書的編排或會感到不快,但雅各臨終的遺言,特別是有關下葬的安排,其實是理解約瑟整個故事的一條鑰匙。

人在死前會做最重要的事情,從他們的遺囑可以反映出來。創世記作者不是遺產律師,卻仔細記錄雅各臨終的遺言,我們不應忽略當中的屬靈意義。雅各先後兩次叮囑兒子在某地方安葬他的遺體,是「兩次」,在約瑟的故事裡,「兩」是重要的記號。

雅各知道死期近了,就吩咐兒子們日後要將他的遺體安葬在麥比拉田間的洞裡(創四十九29)。猶太教和伊斯蘭教都相信這墳墓就是現在被稱為「先祖之墓」(Cave of the Patriarchs)的地點,即今日西岸希伯崙一座伊斯蘭教廟的下面。今天的聖地「先祖之墓」就是亞伯拉罕下葬的「準確地點」?還有待考古證明。但聖經記載,約莫四千年前,亞伯拉罕是用真金白銀買了兩塊位於迦南的土地,其中一塊就是今天先祖之墓所在的地區,是亞伯拉罕向赫人以弗崙買的,一開始就是為作墳地之用。

先祖之墓所在的希伯崙,在聖經裡與一些重要事件有關聯,這些事件的記載都是跟神與人立約有關。

創世記十七章記載,神在靠近「希伯崙」的地方與亞伯拉罕立永遠之約,應許他會成為萬國之父,並將迦南地賜給他永遠為業。

在亞伯拉罕死後七百年,進入應許之地的計劃才正式登場。摩西派探子去視察環境,當時探子就是從「希伯崙」一帶摘下重得要抬走的葡萄,作為豐美佳地的證據。

又過了多年後,以色列建立了有君王制度的國家,而大衛是在「希伯崙」受膏為王,並在「希伯崙」統治七年半,其後才將首都移至耶路撒冷。

在歷代志上十七章,神與大衛立約,應許他的後裔的國位是永遠的。在古代以色列歷史裡,沒有一個君王有永遠的國權,這約其實是指向耶穌的永遠的國的,而路加福音確認這點。天使對馬利亞提到這約時說:「你要懷孕生子,可以給他起名叫耶穌。他要為大,稱為至高者的兒子,主神要把他祖大衞的位給他。他要作雅各家的王,直到永遠;他的國也沒有窮盡。」(路一31-33)

與這約有關的場景 — 希伯崙,今天猶太人與巴勒斯坦人所爭奪之地,並不是山明水秀的世外桃園,也不是淘金熱點,從肉眼所看,與其他中東地區沒有分別。但在聖經記載裡,卻是一個重要的地方,與神的約有關。神與亞伯拉罕立約,應許他有土地,後裔有永遠的國權,萬國的人因他而得福,所指的福不僅是得地為業,更是臨到世上所有人的永遠之福,而最大的福必然是神在創世之先預定給世人的救恩。


文@黃少芬

(本文摘錄自作者的同名著作《荒年中的恩寵》,作者保留版權)

(一)預備的呼召 -【荒年中的恩寵-在關鍵時代重讀約瑟故事】專欄

2016年春天,信耶穌的以色列拉比阿睿(Ari Sorko-Ram)來香港主講一個聚會,題目是「禧年的恩寵」。聖經說,禧年是人得到神的恩寵的時候,為奴的獲得自由,欠人錢債的可一筆勾銷。猶太曆的禧年將在那年的10月結束,時不延遲,抓住最後幾個月的機會,我們很想知道怎樣可以經歷神的恩寵,或許懂希伯來文的拉比知道我們從沒聽過的「策略」。

雖然我們的眼神充滿渴求,但阿睿拉比沒有告訴我們引頸翹望的「策略」。一開始,他就說,禧年和聖經節期確實是會讓人蒙福的,但最重要是「事前的預備」,如果我們沒有預備自己迎接禧年,禧年的恩寵就不會出現。沒錯,又是回到生命的課題,神給人應許,不是要人發呆地等候,或有空想的藉口,而是在信心中等候,「並」作出有信心的行動。沒有行為的信心是死的。

「預備」就是本書的寫作目的。

有些人奉信「屬靈樂觀主義」,認為只要相信,好的日子必然長久,不用為未來做任何準備。

有些人緊盯著時局的惡化,充滿無能感,認為沒什麼可做,因為壞的事情始終會發生。

有些人因看見了異象,認為已掌握天機,於是大安旨意,等候神在某天為他成就一切,而繼續如常過生活。

但有些人希望認識神在這時代的作為,又願意為無法掌握的未來做自身能力之內的準備,但求忠心過日子,卻不為未來憂心。

這本書是為以上的人而寫的。「預備」本是不應停止的屬靈操練,歷世歷代的天國子民都在他們一生中預備自己,如裝飾整齊的新婦等候耶穌再來。每一個時代都有獨特的呼召,神在作出奇妙的事情前,往往會呼召屬祂的人為此有所預備。約瑟並未預知自己遭患難,就已作了先行者。來到危機四伏的這一年,面對未來,我們有太多的不確定,然而不能作為不去準備的藉口,特別是在這關鍵年代,約瑟的故事實在是適時的提醒。


文@黃少芬

(本文摘錄自作者的同名著作《荒年中的恩寵》,作者保留版權)

從安息中得著神超自然能力

8月4-5日,由孵化箱事工主辦的職場特會「活過來」,邀請了伯特利教會神國在商界及全球轉化學院總監安迪美臣(Andy Mason)分享信徒如何在生活及職場中認定自己身份,得著神的超自然能力及恩寵。

獲取神的超自然能力

在第一個夜晚的特會中,安迪分享的主題是「神發出的邀請」。使徒行傳10章38節提到,神以聖靈和能力膏拿撒勒人耶穌。為何要強調耶穌是拿撒勒人?因為經文在這裡的著重點是,耶穌是人,而神怎樣藉著聖靈和能力去恩膏耶穌這個人。安迪又提到,他曾經非常努力行善,懇切禱告,勤讀聖經,努力讀書,定時奉獻給教會,跟著聖經原則去行。但後來他發現其實行善並不足夠,所有人都是這樣跟著信念去行。而我們怎樣看出一個人是真的信神?事實上,跟隨神的人必有神蹟奇事出現,病得醫治,死人復活,驅趕邪靈等。除非這些事發生,否則沒有證據可以證明我們是基督徒,而每個信耶穌的人都應該是這樣。而那些未行過神蹟奇事的信徒就不是真的信徒嗎?也不是,只不過他們還未經歷到耶穌在十字架上為他們付的代價所帶來的權柄。這就是神的一個邀請,每一個信徒所到之處都可以有神蹟出現,因為有神在我們裡面,有這個創造宇宙萬物的主同在。

安迪以親身經歷為例子,當神幫助他重整自己的身份後,他就發現自己過去活得像僕人而不是神的兒子。於是他開始和當地的一些商人在平常的日子去經歷聖靈。上個月,安迪和團隊裡的弟兄參加一個市場營銷會議,而這並不是一個基督徒舉辦的活動。他在會議中有一個講座,是講關於神為你生命帶來的益處。當他去將神的信息講出來時,聽眾就開始去經歷那些好處。安迪邀請他們站起來,問誰需要神蹟。而在人開始為他們祈禱之前,已經有超過12人馬上得醫治。對神來說,其實並沒有分什麼是為聖,什麼是俗世的,什麼是屬靈的,什麼是自然的。在神眼中,所有都是自然的事情。神蹟並不只是在祭壇,而是應該在每日的生活中發生。

隨後,安迪又提到,他離開紐西蘭9年了,但每次回家的第一件事,就是打開家裡的雪櫃,馬上拿出他最喜歡的朱古力品嚐。因為他明白自己的身份,他是媽媽的兒子,他得到完全的權利去享用雪櫃裡的食物。這就正如,我們都是神的兒女,所以我們都有完全的權利去支取天父的能力與資源,因為耶穌寶血已經為這個權利付上了代價,使我們完全,我們不再是外人了,而是神家中的一員。你有權去使用神的雪櫃、神的糧倉。

認識我們在神國的身份

第二晚的特會中,安迪的資訊主題是:「安息中得著能力」。現時仍然有很多人像昔日的以色列人般為法老王工作,總想方設法用少些的時間做更多的事情,永遠不滿足。而在宗教方面,我們總想著祈禱多些,禁食多些,奉獻多些,但這也似乎永遠不足夠。聖經中,摩西是400年預言裡的成就者,他是個不斷工作的人,但神的計劃是使用他去釋放整個以色列民族。在出埃及記33章,當時有300萬以色列人在西乃山上。神對摩西說:「你可以去應許之地,但我不會與你同去。」如果神只派天使與以色列人同去,和神親自同去,有什麼分別?在經文裡,神說:「我必親自與你同去,使你得安息。」而摩西回應:「怎麼將我們與地上的萬民分別,除非你的同在。」平安及安息是我們與世界的最大的分別。什麼是安息?安息就是知道我們是誰。在安息中得著能力是我們的核心價值之一,這與睡眠無關,而是關於我們的身份。如果你想常常行在超自然中,其實和我們要做的事情無太大關係,是關於你的身份,而我們不需要特別去做事去證明我們是誰。在你身邊是否有人工作過勞,去實踐神的應許?這就是好像在作神的工作,卻失去神的同在與安息了。

安迪又提到,如果耶穌帶來安息與安靜,魔鬼叫我們痛苦及努力爭取。我們每一日像誰多一些,我們究竟和誰在同工?聖靈住在每一個信主的人身上,但只安息在少數的人身上,很少人能給祂安息之處。生命,就是每日去經歷神有多愛你,而不是去證實我們有多愛神。我們做得最好的工作在神裡面都不值一提,我們工作是因為我們本身有價值,而不是去製造價值。

 

(記者莫嵐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