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亡之夢 -【出發進行】專欄

8月30日,前蘇聯領袖戈爾巴喬夫辭世了。對於這位終結冷戰,也令超級大國蘇聯瓦解的風雲人物,世人對他的評價兩極。俄羅斯最主要的通訊社——俄通社-塔斯社則引述了他的名言:「歷史是一位任性的女士,很難說她會對我做出什麼評價,但我想搶在她之前自己先說:大致而言,戈爾巴喬夫──是個好人。」

愛沙尼亞首都塔林的市政廳建築

蘇聯解體當然有多種原因,但其中的關鍵,必定與波羅的海三個原不起眼的「加盟共和國」——愛沙尼亞,拉脫維亞與立陶苑打響了獨立的第一炮不無關係。這三小國雖然看似微小,但個個都有獨特的歷史,個個故事都「一匹布咁長」。

聖靈教堂內的祭台木刻。教堂現已改為新教體制

塔林是愛沙尼亞首都,面積不大,但歷史卻不短:早於十二世紀已記載於當時阿拉伯的世界地圖上,後來長期被丹麥王國統治,相傳今日丹麥的國旗也是源出於此。塔林一路發展,成為了漢薩同盟在北方的重要一員,是西歐、北歐與俄國之間貿易的交叉點,後又陸續被瑞典、德國和俄國控制。後來的獨立之路也走了差不多一個世紀,經歷了二戰和蘇聯強侵之後,才告完成。

塔林風光

塔林古城中的聖母主教座堂是愛沙尼亞現存最古老的教堂,建於 1240 年,原來是一座哥德式羅馬天主教堂,但愛沙尼亞後來決意改信新教,到了今日就成了路德教堂。另一座同樣古老的聖靈教堂,據傳愛沙尼亞第一次聖經傳教,就是在這裡宣講的。雖然原教堂曾毀於 1684 年的火災,但教堂內的彩繪玻璃和文藝復興式的道台均被保留,十分古老;在舊城區另一座十三世紀教堂是聖奧拉夫教堂,同樣從羅馬天主教堂轉變為浸信會教堂。教堂築起高聳的尖塔高 124 米,曾在中世紀是全世界最高的建築物。不過,筆者在塔林看到最震撼的,反而是一套「死亡之舞」的巨型畫作。

聖奧拉夫教堂,由塔頂可看到整個塔林的風光

相信經歷了這些年的「疫情」,大家都甚有體會了。在中世紀的歐洲,黑死病等疫情帶來大規模的死亡,也使人們深深反思生命與死亡的問題:人人都必一死,死也從不過問你是貧或富,人人平等。「死亡之夢」就成了當時很多教會的警世之作,提醒人們生命的脆弱與可貴。在塔林的聖尼古拉教堂,就存有世上唯一中世紀的死亡之舞畫作,原作長達三十米!現存的部分,仍能看見其上繪有國王、王后、紅衣主教等,在翩翩起舞穿插其中的骷髏之間,訴說生命無常,珍惜當下。

聖尼古拉教堂存世的唯一中世紀的死亡之舞畫作,現仍存有其中最重要的七米

中世紀西方教會對於人之必死,作出反思,謂之:「記住!你我終有一死,Memento mori!」不論你是平民,還是偉人,都請你活好自己,才能對得住神,不枉此生!

國王與翩翩起舞穿插其中的骷髏

 


波波Sir,大學社科系老師,尤愛鑽研世界歷史地理。「出発(發)進行」是一日本漢語,意思是指在列車出發時,車長發出的「指差喚呼」。香港人酷愛旅行,在疫情反覆,不能外出的日子,讓我們以相片帶動眼睛旅行,透過遊歷各地教會及歷史遺跡,以信仰反思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