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應用成長思維理念 有助學生面對逆境

第五波疫情為全港帶來各方面的影響,對於今年香港中學文憑考試(DSE)應屆考生,更是一個極大的挑戰。作為師長以及前輩,如何與考生同行,支持他們?播道書院盧偉成校長,以及課後班老師麥曉晴在採訪中分享了他們關心考生,與他們同行的經驗。

成長思維助面對逆境

盧偉成校長分享,近年他們在學校大力推動成長思維(Growth Mindset)教學理念,不但將這個理念融合在主科的教學中,還將成長思維模式放進課外活動中。雖然疫情下學生未能回校上課,但他們仍能夠根據自己的興趣選擇網上課外活動。「當我們將成長思維的六大習慣,分別是潛能可長、持久努力、身分力量、生命熱誠、互助同行、合宜方法融合到課堂中,我們看到很有果效。」

年青人透過參與這些活動,形成思維的改變,當他們遇到困難的時候,會主動尋求新方法去面對,以及完成自己的任務和目標。「今年學校的DSE應考學生的心理狀態都很好,過去一段時間我定期會與他們在zoom上面見面,鼓勵他們。」今年DSE備考期間正值第五波疫情高峰期,對於考試安排存在很多未知之數,學校預備了很多成長思維概念的分享,幫助考生在「疫境」中,也能做好心理準備去面對考試。

學生Jack為2022年應屆畢業生,他過去患有抑鬱症,需要服用抗抑鬱藥物,在面對壓力時也較易出現焦慮,以及情緒問題。在今年面對疫情爆發情況之下,他於數月前決定放棄參加DSE考試。後因認識了一群弟兄姊妹,不單帶領他決志信耶穌,更一直關心他,與他同行,後來Jack更決定停藥,學習依靠神去面對生命的問題。在弟兄姊妹的鼓勵之下,他突破過去逃避面對壓力的心理難關,最後決定以輕鬆的心態參與本屆DSE考試。

疫情下的備考生活

麥曉晴,大學四年班學生,過去5年,她均有回母校任教為中五、中六學生而設的課後班。麥分享,今年考生最擔心的不是能否學完所有課堂內容,或者有關考試的問題,而是關於考試的各種安排。前段時間因為疫情很嚴重,考生都擔心會否延遲考試,或者防疫措施出現新的安排等。「教育局很遲才確認考試細節,所以這段時間對他們來說,存在太多未知因素。」另一方面,不少學生的父母都在家工作,以致家中容易發生衝突,有時考生很難有安靜的空間溫習。

過去兩年,課後班都是以網上形式進行,除了學業上的問題,麥又指出,他們也會多關心學生在各方面所遇到的問題。「我的年紀與他們相近,所以都容易理解他們的感受,有時可以提供一些意見,例如我當年如何備考,或者一些心靈上的支援,為他們禱告等。我這個角色做這類的支援就比較方便。」

麥大部分時間都是教中五中六的學生,在疫情的這兩年,他們很多課程都沒有時間上完,就算有些老師教完了,也是很快就講過去了,因為真的沒有充足的時間去教。學生已經適應了這樣的上課模式,然而他們很想與同學見面,很想有校園生活。「今年我所教的中六學生曾對我說,3年的中學生涯都沒有幾天是在校園度過。他們失去很多與朋友相處的機會,以及校園生活,這都會令他們讀書的動力減少。」

與學生同行

麥又指出,父母的關心很重要,但需要給予兒女適當的空間,有時家長會忍不住關心兒女的學習進度,擔心他們有否好好讀書,反而兒女需要更多的信任。「當考生需要私人空間,應該尊重他們有這個需求。」而在學校方面,麥認為邀請師姐師兄回校負責補習活動是一個不錯的選擇。「學校的老師會將同學的聯絡方法給我,問准同學意願後,我會開設交流群組。同學會在群組內問問題,關於學業,升學或者情緒的疑問都有,或者請教我選科的經驗等,作為前輩,我會盡所能提供意見和幫助。最近有一位中六學生向我分享她對考試的擔憂,於是我為她禱告,她不是基督徒,但說自己很感恩。『有人為我祈禱,有人掛念我的需求,我就覺得很足夠。』」

麥又分享了她教課後班的經歷。她教的班級是成績沒有那麼好的學生,所以比較多學生不想課後補習,覺得自己讀了也沒有用。幾年前,麥曾教過一班中六女學生。「她們沒有心機讀書,但每次我都會問她們喜歡做什麼事情,那群女孩子很喜歡化妝和打扮,我就建議她們留意一些時裝設計課程。」後來她們鎖定了一些相關的學科,麥鼓勵她們以此為目標去讀書。「她們都有努力朝著這個方向進發,兩三年後,一個偶然的機會讓我與她們重遇。她們告訴我,她們要畢業了,正在預備畢業展覽,展出自己設計的衣服,以及拍攝了一輯照片。當我發現她們都在享受自己喜歡做的事情,就覺得很開心,很有滿足感。」

(記者何雲深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