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將你的糧食撒在水面 -【荒年中的恩寵-在關鍵時代重讀約瑟故事】專欄

預言全球經濟步入衰退的新聞不時出現,有些專家將今天的情況跟德國納粹興起,爆發二次世界大戰的情況相提並論,人難免受影響而憂心,所以要對吸收資訊有謹慎態度,但也不用消滅所有危機感。兩年多前,有一日我禱告時,禁不住向神查詢一些未來的事情,「主啊,這世界好像只會更動蕩,我們基督徒應該做什麼才好?怎樣預備?」

禱告後看聖經。打開一看,是傳道書十一章,從1節開始讀,讀到2節時,心感不妙,「因為你不知道將來有什麼災禍臨到地上」,我立時感到神在回答我的提問。

傳道書十一章1—8節:

當將你的糧食撒在水面,因為日久必能得著。 你要分給七人,或分給八人,因為你不知道將來有甚麼災禍臨到地上。 雲若滿了雨,就必傾倒在地上。樹若向南倒,或向北倒,樹倒在何處,就存在何處。 看風的,必不撒種;望雲的,必不收割。 風從何道來,骨頭在懷孕婦人的胎中如何長成,你尚且不得知道;這樣,行萬事之神的作為,你更不得知道。 早晨要撒你的種,晚上也不要歇你的手,因為你不知道哪一樣發旺;或是早撒的,或是晚撒的,或是兩樣都好。 光本是佳美的,眼見日光也是可悅的。 人活多年,就當快樂多年;然而也當想到黑暗的日子。因為這日子必多,所要來的都是虛空。

我從來沒有聽過有人用這章來講道,自己以前也沒認真看過,那時真的不明白經文的意思。很奇怪,為什麼要將「糧食撒在水面」?這跟第2節所說的災禍有何關係?我當時對這8節經文的解讀是:人無法掌握未來,不會知道災禍何時來到,今天只管做該做的事,就是將你的東西與人分享,不望回報,所以將你有的糧食撒在水面,讓空中的鳥、海中的魚吃飽,牠們不會感謝你,所以你的分享是沒有私心的。總之不要想太多未來的事,做好今天的本份便是。

這個解釋看來合理,但為什麼經文接著說「因為日久必能得著」,當中好像有因果的關係,而不是純粹指無私的善行。有解經家認為,經文的意思是叫人向外面的世界去,不要停留不動。我們來看英文聖經版本Young’s Literal Translation,這版本較為著重原文字面翻譯: “Send forth thy bread on the face of the waters, For in the multitude of the days thou dost find it.”我將之譯成中文:「將你的糧食差出去水面上,多日後,你會找到它。」

Send forth的希伯來原文是šal·laḥ,有「差出去」或「送出去」的意思。洪水止住後,挪亞「差」鴿子出外,動詞就是這個希伯來文。但單憑這個動詞,還未能完全解讀到這節經文。

從希伯來原文看,「在水面」也是創世記一章2節中的「在水面上」,這節經文說「……神的靈運行在水面上」。創世之前,地是空虛混沌的,神的靈運行在水面上,展開創造大地的神聖工作。「水」在聖經裡多處是代表邪惡範圍。今日的世界是撒旦掌權的,而我們是被差派去參與神國降臨地上的計劃,配合聖靈的創造工作。

基於以上發現,我嘗試這樣理解傳道書十一章1節:我們要用有創造性的方式使用我們擁有的資源,假以時日,我們就有回報。我們有的資源要差出去,在這撒旦掌權的世界中完成神聖的創造計劃,將來會有收成。但今天所做的事情,我們可能不會看出與未來的收成有任何直接關係,但神是一切的主宰,祂在天上的記事簿有我們的工作記錄,而祂會按祂的心意賞賜良善的僕人。

這樣的理解與接著的6節(傳十一3-8)經文吻合,最後一節更回到傳道書的「空虛」。

未來有什麼患難,什麼事情發生,聖靈隨己意或會讓我們預知,但我們並不堅持自己必須「知道」,更重要的是信心生活。必然發生的,始終會發生,我們若然定睛於這些將要發生的事情,便不會做什麼,因為我們想像不到自己怎麼有能力應付。所以只管忠心做好當下的工作,專心做份內之事。

將來即使有我們意料不到的災難,但不要停下現在手上的工作,不要倚靠自己的推測、理解、經驗,不要只顧及自己的利益得失。今天所應做的事情,需要持續做的事情,就向著目標將自己有的資源差出去,並有策略地分給七、八人(參傳十一2)。在混亂無序的世界裡,與聖靈同工,祂有創造性的能力,必然帶來收成。


文@黃少芬

(本文摘錄自作者的同名著作《荒年中的恩寵》,作者保留版權)

(十一)我們的歌珊地 -【荒年中的恩寵-在關鍵時代重讀約瑟故事】專欄

在七個荒年裡,埃及人的貧窮情況逐漸惡化,最後失去財產和自由。同時期,雅各家庭卻有相反的情況,約瑟安置他們住在城市之外的歌珊,而不在城裡,在那裡購買產業,又生育眾多,歌珊是自由和豐盛的象徵。雅各在歌珊住了十七年,到了一百四十七歲,才離開世界。

歌珊地是約瑟為家人選擇的地方,從經文看出他有刻意的安排。歌珊地有何特別呢?

歌珊的準確地理位置,現今已無從稽考,但學者普遍認為它位於尼羅河三角洲之東,土地十分肥沃,長滿青草,因此是飼養牲畜的佳美之地。雅各家庭是牧民,牛羊吃草,歌珊的地理環境有利於他們的謀生工作。法老也認為這是埃及最美好的地方。但這裡有一個難題,經文說,埃及人厭惡牧羊人,為什麼將最美好的地方給他們所厭惡的人?在回答之前,首先想一想這問題:埃及人為什麼厭惡牧羊人?解經家對此提出不同的看法,其中一個說法,我認為較為合理,原因是階級觀念。埃及有類此印度的種姓制度,最低的階層是牧羊人、漁夫和僕人。埃及人看不起牧羊人,農民比牧羊人更有社會地位,除了因為素食文化外,我相信還和「尼羅河驕傲」有關。

是時候回顧小學的歷史課。埃及是四大文明古國之一,當希伯來人還是遊牧民族,過著放羊、種大麥小麥的生活時,埃及人已追求文化藝術,還有科學研究。他們不只是會做木乃伊,還有金字塔及引水導科技。古埃及人的生活的確優於其他人,而歷史學家歸因於尼羅河。

尼羅河為埃及帶來豐收、財富、文化成就、科技發展,沒有尼羅河,就沒有文明的古埃及。尼羅河改變了埃及人的命運,它是埃及人的驕傲,甚至有神的地位,被埃及人膜拜。尼羅河是神的創造,埃及人得天獨厚,可惜將受造之物化作膜拜的對象,以別神為神。

尼羅河也導致埃及的經濟發展重心傾向農業,即使有美好的歌珊地,也給雅各家庭。歌珊地遠離尼羅河,雖是牛羊的草場,卻不是理想的農地。他們也不想與牧羊人接近。就是在這微妙的心態下,歌珊地成為雅各一家逆景中仍昌盛的屬靈保護區。

但是百年一遇的饑荒來了,尼羅河像患上憂鬱症,完全無心工作,封閉一樣。河水止住了,驕傲也像堅硬的玻璃突然破裂,完全沒有希望。

「歌珊」的希伯來原文有「靠近」的意思。雅各家庭居住在歌珊,除靠近約瑟,也有另一樣的靠近。歌珊是埃及境內最接近迦南地的區域,一方面遠離埃及文化的中心城市,因而避免受異教風俗影響,另一方面,最接近神給他們的應許之地。歌珊地象徵他們對神的應許的期待。

即使荒年來到,神的恩典是足夠的,祂會為你預留「歌珊」,一個讓你依然可以存活的保護區。它代表「與神相近」的地方,而你現在親近神,未來也一樣會在與神相近的地方。今天,就開始建立常常親近神的生活。有一天,神說:「你來,與我接近。」祂帶領你到歌珊,它可能是一個真實的地方,但也可能是一個工作地方,一個群體,又或是一個特別的計劃。只有留在神給你的位置上,才能在神的旨意中昌盛。


文@黃少芬

(本文摘錄自作者的同名著作《荒年中的恩寵》,作者保留版權)

(十)我們的荒年 -【荒年中的恩寵-在關鍵時代重讀約瑟故事】專欄

過去十年,傳媒不厭其煩報道全球金融危機的先兆,「泡沬經濟」這詞彙大家耳熟能詳,日本在90年代的泡沬爆破,使經濟發展處於低谷二十多年,至今還沒完全復原。而今天因一些大國的貨幣政策,形成一個無人能預期何時爆破的超級大型泡沬。我們不是不知道泡沫的存在,可是卻感到除了跟上大隊外,便沒有出路,只希望爆破的時候,自己「幸運地」不是受害者,但這「幸運地」究竟為什麼會出現在自己身上,不知道,有人寄望上天恩寵。

2017年,瑞士銀行對擁有至少一百萬美元投資的全球客戶進行問卷調查,詢問對未來的看法,結果刊登在官方刊物UBS Investor Watch。最重要的發現是,約八成的百萬富翁認為2017年是他們一生之中最難作出預測的一年。我們都感到極大威脅的全球危機的存在,卻不知如何發生,何時發生,更使人感到茫然的是,今天我們看不見有什麼方法避免那危機的爆發,因為那不是全球政府合力就可以解決的大災難。

在2015年,匯豐首席經濟學家 Stephen King用一個鮮明的意象描繪當前的經濟危機 —「鐵達尼號」。他稱,當今的世界經濟像一艘沒有救生艇的郵輪,假如出現新一波衰退,根本沒有政策面對這挑戰。他根據歷史預測,經濟大衰退快將出現。

全球的幾個大國的債務是天文數字,自二次世界大戰以來,我們所擁有的昌盛,很大部分是建基在「虛幻的資金」上,用從來沒有真正擁有過的財富來建造強勁的經濟,因此周期性的衰退必然循環出現。雖然知道必然出現,但引致衰退的爆發點,我們無法確定在哪裡,冰島破產,雷曼兄弟破產,都是事後才獲得關注。

有智慧,有遠見,而又有說服力的政治領袖在哪裡?

我將The Message (MSG)版本的箴言28章2節譯成如下:

「當國家陷入混亂時,每個人都有解決方案,但只有真正有知識的領袖才能解決事情。」

我們現在面對的困局雖然不是完全對應約瑟時代的饑荒,但有幾方面的情況卻近似。古時的人知道饑荒是有可能出現的,但因不能預測時間,在什麼地方發生,所能作出的預防措施很少。若不是神給法老異夢,埃及政府也不會儲糧。執政者可以透過施政策略,減少受災程度。也許我們要為這時代出現的領袖禱告,求神差派祂的僕人,在荒年之前就有所預備。

未來的重要威脅還有人工智能的發展,我們還未能看清楚人工智能對社會文化、人倫關係的改變,更迫切的問題可能是,到底多少人會失掉工作?有些人提出解決未來大規模失業潮的方法是實行全民基本收入。我相信全民基本收人是全球發達國家的趨勢,面對高企失業率,必須重新分配資源,才能免於社會騷亂。但誰給你錢,誰便對你有主權,或許全民基本收入附帶條件,包括必須認同政府的價值,或主流社會的價值,於是對一些違反信仰的事情必須接受。你仍然可有選擇,但若然堅持不依附制度而獨立生活,意味著過比別人更辛苦的生活,因信仰的緣故,選擇了窄路。對敬虔的人來說,那是荒年的來臨。

埃及的七個荒年裡,全地鬧饑荒,只有法老的倉庫有糧食,人人只能用自己僅有的東西交換糧食,最後失去自由成為奴隸。但雅各家庭卻不只能保住性命,更在荒年裡昌盛,因為神給他們預備「歌珊地」。


文@黃少芬

(本文摘錄自作者的同名著作《荒年中的恩寵》,作者保留版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