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權柄(二) —— 門徒訓練與裝備 -【復興以色列】專欄

耶穌進前來,對他們說:「天上地下所有的權柄都賜給我了。所以,你們要去,使萬民作我的門徒……凡我所吩咐你們的,都教訓他們遵守……」(太28:18-20)讓我們留意大使命中權柄(18節)與門徒訓練(19節)之間的關係,「所有權柄」的下一步就是「門徒訓練」:教導人如何按照耶穌屬天與屬地的權柄而活。

門徒訓練有四個主要部分:1、個人關係:定期與一個靈命更成熟的人會面,為著屬靈生命成長作交心的討論;2、學習:建立每天默想經文的習慣,並閱讀其他材料去提升信心;3、經歷聖靈:參與禱告敬拜聚會,聖靈的臨在帶來醫治與更新;4、實際的服事:作小雜務或服事,有問責及跟進機制,並清晰界定當順服的權柄。

門徒訓練當由有屬靈果子、生命成熟且可信任的人負責進行。輔導、研經及按聖靈恩賜服事都需要帶著能指導的權柄參與其中,培養謙卑順服的心。門徒訓練最基本內容是每天靈修及積極參與教會;目標是讓信徒穩步成長並且生命不斷結果子。我們在 2003 年與十二位以色列門徒創立了「復興以色列」事工團隊,我們嘗試模仿耶穌與十二門徒的模式。這時問題出現了,他們的基本角色是什麼?是耶穌的學生?職員?在培訓中的準領袖?答案是:三者皆是。

在福音書中,耶穌的跟隨者被稱為門徒而非聖徒;在書信中,他們被稱為聖徒而非門徒;在使徒行傳中,就在兩卷書發生之間,這兩個稱呼都曾出現(顯然這是個轉化期)。在福音書中,我們被呼召去「作」或「教導」門徒(太28:19);在書信中,我們被召去「裝備」聖徒。為要成全聖徒,各盡其職,建立基督的身體。(弗4:12)

從作主門徒到裝備聖徒的過程中有三個階段:1、領受救恩;2、門徒訓練;3、接受裝備。「救恩」一詞在希伯來文及希臘文都包含醫治、釋放、保護及成為「整全」的意思。從接受耶穌為主開始,得著內在醫治與領受整全救恩是個持久的過程。而門徒這個詞有「紀律」的含意;在希伯來文中,作門徒的意思是去學習,也有使某人站起來的意思。當一個人能夠為信仰站穩,就是完成門訓課程。接受裝備是指帶人進入神所賜的命定。門徒訓練集中處理如何順服權柄,接受裝備則繼續學習如何行使及下放權柄。

令我傷感的是,今天眾多領袖從未曾順服另一人的權柄、為另一人的異象服事或經歷門徒訓練,也未治癒創傷。假如在未曾被領導下就作領袖,將會衍生許多問題。在發展自己的異象之前,必須先為別人的異象服事。假如你從未服事別人,誰願意服事你呢?你知道希伯來文中「事工」這個詞的意思嗎?唯一能表達的意思就是「sherut」שרות,意思就是「服務」。


( 文章輯錄自亞設.因崔特(Asher Intrater)新書《所有權柄》)

【Kingdom LIFE】醫生跨越音樂界別 發揮文化影響力

「從前食嘢愛油鹽,食到超標不太掂……」試下以Beyond經典金曲《不再猶豫》旋律去唱這句歌詞,是否覺得朗朗上口?去年年底,一隊由醫生組成的樂團二次創作的歌曲《不再油鹽》受到社會各界熱烈追捧。今期Kingdom Life訪問了樂隊主唱蔡振興醫生,與大家暢談醫生『夾band』玩音樂的故事。

經歷面癱,重拾兒時夢想

2017年初,蔡醫生與太太去旅行期間,在第3日早上起床時發現自己的臉不受控制:右邊臉和嘴巴不能動,眼睛不能閉上,而且臉也歪了,連說話也漏風。太太以為他中風了,而蔡醫生照鏡子看到自己的樣子變了,自信心受到很大打擊。幸好當日蔡醫生能立刻回港就醫,證實是患上了面癱而非中風,但康復的過程也比較漫長。「大約過了3個星期,我的眼睛才能合上。在那3個星期裡,為了不讓眼睛太乾,我每晚都要用膠紙粘住眼皮才可以睡覺。之後再過了兩個星期,我的嘴巴才可以動。其實最初兩個星期一點進展都沒有時,我非常擔心,我在想:『如果我不能康復,又或者中風半身不遂,我有什麼事情未做而留有遺憾?』」

蔡醫生馬上就知道答案:「有的。」他想起了小時候曾想參加合唱團,或者歌唱比賽,都因為各種原因而沒有成功。康復之後,蔡醫生就下定決心:一定要在2017年參加一次歌唱比賽。「我尋找老師教我唱歌,後來參加了香港聖約翰救護機構(簡稱:聖約翰)的一個歌唱比賽,很幸運地獲得了冠軍。」

.蔡振興醫生

聖約翰是一個有8000多名義工的機構,蔡醫生獲獎之後不時被邀請在機構的活動中獻唱。原來聖約翰裡面有一支樂隊。「班主」鐘醫生聽完蔡醫生唱歌後,就邀請他加入樂隊。在每年聖約翰的大型活動——杏林之夜,樂隊都會參與演出。「我發現加入這個樂隊,其實完成了我的一個心願。廣東話有句俚語叫『friend過打band』是很對的,因為『打band』,我認識了一班很好的朋友。」

醫生樂隊大熱

或許不少人都聽過,政府近幾年成立的減少食物中的糖和鹽委員會。這個機構會定期推出一些宣傳,鼓勵市民注意飲食,他們於是找到一群醫生做代言人。最初的想法是由醫生帶市民去街市買菜,後來發現這個想法行不通。最後他們用了Beyond的歌《不再猶豫》重新填詞,改編成《不再油鹽》,結果是出乎意料地受到歡迎。

「我又不是鼎爺肥媽,醫生教人煮餸買菜,怎麼會有人看。但我們想到,醫生在香港社會是一個受人尊重的行業,是否可以利用這個身份去改變市民生活行為,飲食習慣,所以就利用這個機會去二次創作。文化有時容易『入心』,對社會產生影響力。例如我有些朋友說,以前喝咖啡落很多糖,現在會『飛砂走奶』。真的很奇妙,原來我可以對這個社會構成一點點的影響,改變世界少少,覺得很有意義。」

.醫生樂隊

《不再油鹽》既使減鹽減糖的宣傳獲得超過預期的效果,也使這隊醫生樂團接到陸續不斷的演出邀請,甚至有內地的電視台邀請他們出席跨年演唱會。「藉著這首歌,其實讓我踏入了不同領域的服事,有些政府關於健康的計劃,我們的樂隊都有機會從文化切入點去參與。其中有個計劃叫『邁向2025』,是關於推廣運動、注意飲食等健康衛生,將有一系列的活動會舉辦。我們樂隊亦有份參與,將《同步過冬》這首歌,改編成《糖分過高》,是繼少鹽少油之後的又一力作。」蔡醫生笑言。

[su_youtube url=”https://youtu.be/_thM6u3AXt4″ height=”340″]

跨界別的服事

醫病和唱歌,蔡醫生還曾經出書,以及成立服事年青人和長者社區機構……神賦予蔡醫生不同的恩賜和身份,藉此使他能夠跨界別服事不用領域的人。他的社區機構與香港扶貧委員會合作,配對一些中學,為學生做生涯規劃,幫助他們認識自己,為未來作好準備。「想成為醫生的這個想法沒有對錯,但年青人最重要是從兩個方面認識自己:認識自己的能力;認識自己的興趣。認識自己能力,很多時候不同科目的成績可以告訴我們,但認識自己的興趣,很多時候整個中學生涯未必會有人會與你談過。這是我特別有負擔的事情,就是幫助下一代認識自己,找到未來方向。

 

(記者何雲深報導)

【Kingdom LIFE】藝術家放下自我 為神興起發光

不知你對藝術家的印象如何,是否覺得他們離經叛道難以捉摸?「其實藝術家是一群渴望被理解接納的人。」沙畫藝術家馬仔(馬穎章)說。今期Kingdom Life 採訪了馬仔及演員June(林兆霞),他們如何被神呼召在藝術領域為神得著這個群體。

.馬仔的沙畫作品

藝術領域服事團隊

馬仔過去一直從事沙畫及藝術有關工作,直到2016年在一個職場轉化特會中,神呼召他起來為藝術山頭贏回土地,並帶領他到一間非牟利機構成為駐場藝術牧者。藝術牧者的工作,就是牧養藝術家,幫助他們在藝術領域找回命定。藝術家工作時間飄忽,觸覺敏銳,情感細膩,甚至非常自我,在信仰,教會及信徒這三角型的關係中,未必懂得如何平衡和遷就。「聽牧師講以前與我相處的事,他也覺得我很有性格,不易相處的。因為我也是一個藝術家,也是性情中人。既然我是過來人,我明白與藝術家溝通,是源於什麼基礎及方式。神讓我在前半生先處理自己與神的關係,然後讓我成為藝術家與信仰相遇的橋樑。」

馬仔曾帶一位音樂家去教會,這位音樂家之前是不喜歡教會的,因為他覺得教會的音樂很差。「我嘗試告訴他,其實神很愛你,很想你用不同的方式敬拜祂,所以你可以用自己的音樂敬拜神的。」經過幾次的交流,他願意繼續去教會,因為他感覺到教會對他的接納。

June是一名演員,同時與馬仔在同一團隊中從事行政工作。June在2015年拍的一部電影中扮演流浪的婦人,一星期後巧遇一位朋友正要去探訪露宿者。「我聽到之後腦中好像微波爐一樣『叮』一聲,就立刻加入他們一起探訪。之後他們就邀請我去教會,所以很暢順地,我就信主了。」2016年,June偶然重遇馬仔,當時他正在現時的機構中開荒,正正也欠缺一名行政員工,就是這樣,June加入了團隊,並且在馬仔初信栽培的牧養下快速成長。June形容,這是她在信仰裡的一個轉折點,神感動她配合團隊在藝術範疇做職場轉化的工作。

.《春嬌救志明》劇照(左:June)

表演散播福音種子

「有時我會想,我是一名演員,如何在一些重要的場合,去事奉神或者愛別人?然後我想到,可以與別人的生命直接接觸的,我最拿手就是演戲了。」於是June想到用表演去接觸小朋友或街坊。「可能日後有其他人向他們傳福音,而我們所做的就是其中一個點,當他們以後將所有點連起來,就會成為一條路帶領他們回到神的家。」最近June在參與一個與音樂有關的藝術項目,源於她有一個基督徒朋友是吹長笛的,他一直有在網上做直播。June發現他直播中演奏的音樂能夠安撫人的心靈。June很想與他合作,就嘗試以唱歌形式加入朋友的直播。June後來收到的反應都很正面,很多朋友都覺得這種的合作很好。偶然他們也會在直播中播放詩歌,她認為如同撒種一樣,期待神將有一天使它們發芽。

.June聖誕互動故事劇場《熊出沒主意》

而近期最令June深刻的一次表演服事,是在去年機構的聖誕活動。當時她既要負責行政工作,又要負責一個獨角話劇表演。因著行政工作實在太忙碌,臨近聖誕那段時間,她差不多通宵幾個夜晚趕工,而話劇劇本卻一直抽不出時間完成。最後在表演開始的前一晚,June已經筋疲力竭,但她深知這是神想她去做的表演,咬緊牙關用一個通宵的夜晚很高效率地排好整部劇。第二天的表演,小朋友和街坊的反應都很好。「我最記得表演結束後,有一位小妹妹本來一直很安靜地看話劇的,竟然突然抱著我的腿,對我說:『我想和你做朋友。』那一刻,我覺得所有的辛苦都值得了,眼淚忍不住湧出來。」

用藝術進入不同社群

.馬仔沙畫表演

神也透過沙畫,不斷擴張馬仔的服事邊界。當他第一次倒沙落燈箱時,神就說話,其實你也是一粒沙。人不喜歡沙塵,落到身上都想拍走,但神說祂喜歡,因為是祂創造的。「不要小看幾粒微小的沙塵,當它們堆積一起,有光就有變化,很美麗的圖畫就可以創造出來。」對馬仔來說,以前從沒有想過可以進入精神病院教精神病康復者畫沙畫。「我覺得很奇妙,畫畫可以去到醫院、監獄甚至肢體殘障社區等,那裡的人全部都是社會看來不美麗,殘缺的人。這又令我想起沙,因為沙也是石頭經歷過無數磨蝕及粉碎才變成。所以神也愛那些殘缺的人,神都愛的我們就要去服事。我發現自己在服事過程中也被建立和鼓勵,這才是我最大的得著。」

(記者莫嵐報導)

以色列立國70年 跨代承接 開啟未來

2018是以色列立國70年的日子。70這個數字在聖經及猶太人文化中具重要意義,今期我報專訪彌賽亞信徒事工茂滋以色列(Maoz Israel Ministries)創辦人阿睿–高獅(Ari Sorko-Ram)及Fellowship of Israel Related Ministries」(FIRM)領袖MichaelYoel他們鼓勵弟兄姊妹著眼歷史,關注現在及展望將來禱告並按神的應許作出行動,連結及聚集當地彌賽亞猶太信徒群體,跨世代繼承神國異象。

靈要從四方吹進以色列

阿睿分享,聖經中的數字有特定的秩序,如但以理從耶利米書上讀到耶路撒冷荒涼的年數七十年為滿,他就禁食禱告(但9:2-3)。「當現在以色列復國70年,代表猶太人的散居和掙扎已經終結。教會要學習但以理,按著神的應許禁食禱告,領受神的心意並開始行動。我們要做任何必要的事,使以色列回到命定。」他指出,神已經將猶太人從分散到萬民中召集回來,正是申命記30章1-4節的應驗,但是下一步是要開啟以西結書37章。「……氣息啊,要從四方而來,吹在這些被殺的人身上,使他們活過來。」(結37:9)原文的「氣息」一詞是「靈」,以色列的枯骨需要「靈」,列國的教會要與神同工,「靈」要從四方而來,吹在這些猶太人身上,使他們認識主。神國的王與王后要乳養年輕的以色列(賽49:22-23),協助這個嬰孩成長。他又指出,以色列是神「眼中的瞳人」,若傷害了它,就看不見神在做什麼。若我們照顧和建立它,就有能力看見神的作為,讓祝福臨到列國。以色列是首先被試驗的,摩西之約的意義之一,就是透過以色列的失敗,證明任何人都不能靠自己成聖,需要救贖。當教會明白及尊重以色列頭生的角色,協助以色列復興,列國才會蒙福。

異象傳承與跨代同跑

阿睿亦提出,異象是跨代傳承,任務卻是屬於每一代。異象就像接力賽,每一代都在異象中有份,但每一代都有責任跑完自己的一棒,並且交棒給下一代。「不要因為自己完成不了神的異象就氣餒,要學習如何與下一代同跑。」他看到運動場上能力再強的隊伍,交棒出問題同樣會失敗。他勉勵信徒:「年青的領袖,現在就要開始學習交棒給下一代,讓異象跨世代繼承。」他感恩神賜給我們兩份禮物,第一份禮物是饒恕,當我們願意饒恕,才有能力幫助別人。「許多傷害你的人是你將要交捧的人,他們只是步伐跟你不一樣。」另一份禮物就是神協助我們,也協助身邊的人進入命定。他發現,幫助別人成功會大大成就自己的命定,「你不會幫助人比神幫助你更多!」他又鼓勵當今的年輕領袖:「你們是人類歷史上最重要的世代,你們可以影響世界,看見最大的復興,甚至耶穌的再來。神選擇你們活在這個世代,祂必定信任你們。」

連結信徒群體,興起年青世代

FIRM事工的Michael及Yoel是年青一代的彌賽亞信徒領袖,他們在訪問中談到興起以色列年青世代的重要及對未來的看法。FIRM是一個事工網絡,連結以色列五十多個事工群體,致力啟發列國年青信徒關愛以色列,裝備他們到當地服事。Michael指出,除了聖經的歷史和耶穌的腳蹤,以色列現在及未來的發展更值得關心。他相信彌賽亞信徒和外邦信徒可互相祝福和學習,鼓勵列國教會與當地的信徒連結。他們發現年青一代有才幹和精力到當地服事,但需要找到適當的機會,並與當地信徒建立關係。因此他們每年舉辦「遇見耶路撒冷」特會,啟發有志認識以色列的信徒,並協助他們投入服事。為興起以色列的千禧世代,有事工機構為彌賽亞信徒提供當兵前後的門訓計劃,堅固他們的信心,尋找人生意義。另有事工機構創作切合時代的希伯來文敬拜音樂,讓千禧世代認識以色列。Michael又邀請列國的教會為眾多以色列事工在合一之中展示卓越和專業的運作,並為興起下一代的信徒禱告。

以色列職場信徒追求卓越

Yoel主要負責連結商界信徒及職場轉化事工,他鼓勵彌賽亞信徒應積極投身職場或開展生意,成為社會的支柱。他認為信徒順服神的引導,應該比非信徒更加成功。「神呼召我們成為卓越,在任何位置做到最好,改變人的生命。」他又挑戰來到以色列營商的人,求問神應如何參與以色列的未來。職場人士與事工應構成有效的合作夥伴:職場的人需要許多事工的代禱者幫助他們作出決定;事工人員需要職場人士的專業經驗幫助他們營運機構。他盼望教會可以為彌賽亞職場信徒禱告,求神賜下合一,讓他們跨代興起,成為卓越,在社會中彰顯神的榮耀。

(記者林暐皓以色列報導)

(一)沒有準備的演說 -【無限商機】專欄

當我在非洲貝寧(Benin)的頭一晚睡在床上的時候,經歷了有生以來最清晰生動的夢。我夢到自己深入內陸,漫步走過數不清的村落,每一個我遇見的人都沒有臉,十分怪異。我走遍了全國各地看見成千上萬沒有臉的人。而現在,當我站在這裡面對這一大群觀眾,注視着人山人海的臉孔,我知道聖靈要我說出我的心聲。

「昨天晚上我做了一個奇怪的夢」,我說。「我看見沒有臉孔的貝寧百姓,他們出生時一無所有。他們都是默默無聞的,成千上萬的百姓。他們好像是一群沒有前途的人,但是當中有些人肩負著國家的未來。我們就是來服事這群人的,這些人是貝寧的未來;他們是這個國家的財富。這就是我們來這裡的原因;我們來是要服事沒有面孔的貝寧百姓。我們所做的一切,若是沒有幫助到他們,那麼我們所做的便是枉然。他們是神所愛的一群,對祂來說他們很寶貴。」

就這樣,主幫助我傳遞了一篇信息,並且靠著祂的恩典,我才能演說總統就職開幕典禮的致詞。第二天,我再次與總統會面。

「那是我生平第一次看見有人不用講稿,而能在正式典禮上致詞廿五分鐘。」他說。

「先生,」我笑著說,「我倒希望您事先讓我知道我要致詞!我在開幕儀式之前幾分鐘才知道我是講員之一呢!」

「什麼?」他不可置信地問。

這時,我向他解釋神是如何幫助我,給了我那個有關服事貝寧無臉百姓的夢,這群世上默默無名的百姓,對神來說卻十分的重要。聖經上說:「那在前的將要在後,在後的將要在前。」我們千萬不可藐視這些卑微的人群;反而應該要像服事國家元首那般地服事他們。

在貝寧的時候,我再次瞥見那極為重要的原則:我們若在小事上忠心,神會託付我們更大的事。我們所做的一切都是為了榮耀神的名,使祂的國度在地上實現。

主賜給我們美好的機會去服事幾個國家,甚至是國家元首, 祂教導我們如何以祂的愛去擁抱一個國家。在貝寧,我是代表「國際基督徒商會」(International Christian Chamber of Commerce)而有榮幸與該國的總統馬蒂厄‧克雷庫(Mathieu Kerekou)會面。他曾是斯大林‧列寧主義(Stalinist-Leninist)的獨裁者,然而透過一位年輕的牧師羅門‧桑努(Romain Zannou)帶領他歸信基督。桑努牧師在一九九六年參加在華盛頓(Washington)舉辦的「國際基督徒商會」特會,他傳來貝寧總統的私人口信,詢問我們何時能去幫助他們。

之後,當我們一家與桑努牧師見面的時候,他再次問到我們何時能成行,前去服事貝寧的百姓。我們坐在一起時,我領悟到神要我們接受該國總統的邀請,去擁抱整個國家。

在南非比勒陀利亞的特會上,我遇見貝寧的克雷庫總統,他向我們提出正式的邀請,以專業人士的身份進入他的國家。他的邀請是關於一場官方特會,由貝寧政府和聯合國在貝寧共同主辦。總統參加了比勒陀利亞的特會並且公開地邀請我們去服事他的國家。結果,有一百五十位與會人士願意擺上他們的生命,藉由各樣方式來服事這一個微小的國家。我很榮幸地被任命為總統的特別顧問,也就是在那時,我向他分享主給我的異夢。


文@剛納‧歐森

(節錄自《無限商機——將臨國度回憶錄》。作者是國際基督徒商會(ICCC)的創辦人及主席,也是一位企業家。他以神國原則在職場中服侍,並經歷神在生活中的超自然帶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