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十八世紀黑人教會遺址出土

考古學家在10月7日公佈,美國維珍尼亞州發現本國其中一個最古老黑人教會的遺址。

這個位於威廉斯堡的遺跡,相信是有245年歷史的第一浸信會的首個永久會址。遺址面積約16乘20英尺,是由磚塊堆砌而成的地基,所在的土層可上溯至十九世紀初。

考古監督Jack Gary期望更深入了解建築遺址

根據稅務紀錄,第一浸信會早於1818年已在該處敬拜,當年的教會建築名為浸信會聚會所(Baptist Meeting House)。教堂其後被龍捲風吹倒,會眾於1856年在原建築之上再以磚塊興建教堂。會址用地在1956年被殖民威廉斯堡基金會(Colonial Williamsburg Foundation)收購,該基金會出資為教會買下另一塊地(即該會現址)興建教堂。教會原址則被填平,後來用作停車場。

第一浸信會始於1776年,當年法例禁止非裔美國人聚會,黑奴和自由身黑人只好秘密在露天地方聚會。他們在威廉斯堡種植場的林木中開闢一片土地,周圍以木柱環繞遮擋,並以樹枝搭蓋頂部,成為聚會地點,在其中唱歌禱告。教會其後遷往威廉斯堡以外另一個鄉郊地點聚會,之後才在今次發現的遺址所在地興建會址。第一浸信會牧師Reginald F. Davis表示,該會的早期歷史一直是他們群體身分的一部分:「如今親眼看到遺址出土,看到原地基的磚塊和我們先祖敬拜之處的輪廓,令歷史活現眼前,也使我們該部分的身分變得實在。」

教會於1856年興建的教堂,後被Colonial Williamsburg基金會收購

發掘遺址的行動由去年9月開始,考古人員在教堂遺址又發現最少25個人類墓穴的證據。負責考古工作的殖民威廉斯堡基金會考古監督Jack Gary認為,今次的發現只是開始:「我們如今可以更深入了解這個建築物的遺址:這幢教堂是否單一建築物?附近還有些什麼?教堂的外貌是怎樣的?用途是什麼?」

禱告:感謝神讓後代能從歷史中認識先賢對神的尊崇,接上先祖傳承的產業。

(來源:Christianity Today,2021年10月7日,文奴編譯報導。)

 

 

高雄市浸信會70週年 成就貼近父神心的教會

高雄市基督教浸信會設教七十週年,於2月21日舉行「七十週年慶主日禮拜」,透過馮國順牧師以影片回顧過去的設教歷史和人物,以及細數每一個值得回憶的故事。

坐落於高雄市市中心捷運美麗島站旁的高雄市浸信會,起源於民國39年10月,美南浸信會國外傳道部差派來台灣傳道的柏瑞德、陸愛蓮二位宣教士,租下了中正四路173號民生醫院的二、三樓為臨時會所聚會。民國40年2月18日,教會正式成立,並舉行第一屆浸禮。民國41年8月30日第一棟新堂落成。七十年來在高雄當地牧人無數,翻轉無數家庭,也造就許多的宣教師和牧者,讓福音廣傳。

高雄市浸信會高百克牧師於聚會中分享異象和方向, 他於2019年來到高雄市浸信會。「高雄市浸信會坐落於以孫中山先生與蔣中正先生命名的重要幹道中間又微微偏左的位置,這代表著高雄浸信會是在主耶穌十字架的心臟部位。」高百克牧師看見,這是一間在地理位置上非常貼近父神心意的教會。

高雄市浸信會高百克牧師

高哽咽說道,這裡是主耶穌的心,當我們很愛主,就會如約翰在最後的晚餐時,靠在耶穌的胸膛,向主耶穌撒嬌一樣、聆聽他的心跳,感受主耶穌的心。「當你聽到主的心跳,你會知道他關心什麼,擔心什麼,你會用主的想法和心思,看見主所關心的地方,而主關心的事,是祂所愛的人。『莊稼成熟了』,需要有更多的工人,來收割、帶下復興。」

高向神禱告,求神賜給他教會的異象,神給了他經文以賽亞書58章9-12節。他指出,高雄浸信會是神所應許的教會,我們呼求、禱告,神必應允,但是我們有責任要將我們的心獻給主,教會有責任供應、餵養,看見主所看見的,看到旁人的需要,以耶穌基督的心為心。

「你們不是我的成就感,也不是我的業績,但是我有一個責任,要讓教會的會友們彼此相愛,在你們的需要、生活和屬靈成長上,使你們健康喜樂。」高表示,只要單純回應神,聖靈就在我們心裡,在回應的過程中,感恩就是讚美,願意無私跟主而走,用發自內心的喜樂見證主。當你把教會的需要、天父爸爸的需要,當成是自己的需要時,就可以愛人如己,使神的心意完全。

高雄浸信會主日禮拜也邀請到浸信會聯會主席黏碧鳳牧師,以「興起發光、活出命定」祝福高雄浸信會,走入神的命定。黏碧鳳牧師表示,浸聯會在1954年創立,至今已72年,教會174間、佈道所61間,總計235間。神的心意是要「教會連在一起」成為極大的軍隊,為主爭戰,得地為業。因此她期待能在教會中與教會肢體連結,也與浸會教會連結,更要與跨教派教會連結。

除此之外浸聯會也列出未來十年內的目標,為拓植100間教會,透過全力推動大學生青年事工,拓展全球華人浸信會差傳宣教,雙向進行。

(新聞來源:基督教論壇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