擁抱天國的震撼 回轉歸向天父的心

91屆港九培靈研經會於81-10日舉辦,本屆聚會以「我靈甦醒,迎主再來」為主題,在早堂的研經會中,來自加拿大維真神學院的莊達睿牧師(Rev. Darrell Johnson)帶領會眾解讀路加福音中耶穌講述的比喻,揭示天國福音的奧秘,以及天父對世人匪夷所思的愛。

耶穌帶來震撼
福音書的4位作者總共記錄了耶穌的47個比喻。為什麼耶穌要用比喻說話呢?莊達睿提出有三個詞能幫助我們理解:世俗(secular)、驚奇(surprise)和震撼(scandal)。 耶穌的每一個比喻,差不多都是從世俗的觀點出發,去講神國的事情和觀點。耶穌每一個比喻都讓我們驚奇,故事竟然有這樣的轉折,然後我們會感受到震撼,這是刻意的。

而關鍵是,我們怎樣處理這個震撼?其實耶穌本身的存在就是讓人震撼的,令人質疑自己對世界的一切理解,包括作為一個人、行公義、愛、即將來臨的神國,以及神是一位怎樣的神。我們要麼擁抱耶穌和得到醫治,要麼就跌倒和繼續破碎。只有我們迎接和擁抱震撼,我們才能真正看到,真正聽到,回轉和得到醫治,這些是要透過擁抱耶穌才能達到的。放下我們的觀點,接受耶穌的觀點,讓祂帶我們進入驚奇、誇張揮霍的新世界裡。看見,聽見,回轉,得醫治。

屬靈的水腫
在7日早上的研經會中,莊達睿帶領會眾查考路加福音14章,關於耶穌在安息日醫治水臌病人。水腫(dropsy,edema),是指身體有不正常的液體積聚,導致某些部位浮腫,但奇怪的是,這個狀況會帶來極度的口渴。水腫的人在當時是不潔淨的,他竟然在安息日出現在法利賽人的首領家裡,這很有問題。法利賽人把那個水腫的人帶到屋子裡,等於問耶穌:「在安息日,一個潔淨的法利賽人的家裡,耶穌會怎樣對待這個不潔淨的人?」

這是一個陷阱。在安息日,有個不潔淨的人站在耶穌面前,他們用款待客人的文化來掩飾設立的陷阱,看看他會否失足。耶穌醫治了這個水腫的人,然後講了一個關於款待客人的比喻。這兩個答案是並行的:耶穌醫治的行動和耶穌教導的比喻錯綜相關。

耶穌看出屬靈上的水腫在威脅著法利賽人的健康。在第1世紀,水腫是一種修辭說法,形容愛錢、貪心、渴望認可和地位,而這些都是法利賽人的動力。在晚宴裡,這個法利賽人的水腫扭曲了原本的款待客人的文化,因為他需要保護和增加自己的地位,所以只邀請那些能給回報的人來晚宴。在耶穌的晚宴裡,沒有所謂的上等座位,全都是最好的,耶穌如果邀請你吃飯,他會坐在每張桌子上。耶穌來到晚宴裡,從各樣的水腫中釋放我們。

在晚宴,耶穌醫治了一個有病患的人,同時也向那些屬靈病患的人伸手,願意醫治他們。祂拆毀了變質的款客之道,從而帶入神國的款客之道,新的社會結構。在這裡我們被接納,因為祂邀請我們,這是我們唯一需要的。與耶穌一起,邀請被世界排斥和忽略的人進入筵席,就有福了;邀請那些沒有能力回饋你的人,就有福了。我們就從水腫中得到釋放和自由。

匪夷所思的愛
在9日的研經會中,莊達睿帶領會眾進入被喻為史上最偉大的故事——路加福音15章中浪子的比喻。故事中叛逆的小兒子悔改,決定回家後,父親對小兒子所做的每一項舉動,在當時文化來說都是非常驚奇的。透過這些行動,父親親自承擔兒子的羞辱。在比喻的上半部分,耶穌讓文士和法利賽人明白,那位熱誠保護的神,是擁抱回轉的罪人,並且舉辦盛宴的神。祂放下自己的聖名來歡迎我們迷失的兒女回家。

比喻的下半部分就進入父親和長子的互動。大兒子代表我們大部分的基督徒,我們沒有遠走高飛和生活放蕩,我們嘗試忠心和順服,努力實踐職責。雖然大兒子沒有遠走高飛,但他同樣讓父親心碎。耶穌指出了兩種罪人:破壞律法的和遵守律法的,兩種都需要恩典。

大兒子回家聽見發生的事,就生氣了並且拒絕進去。在村莊所有人面前,大兒子公開地羞辱自己的父親,他可能比小兒子更傷透了父親的心。父親怎樣回應呢?就如同他怎樣對待小兒子,是出乎意料之外地,匪夷所思地:「父親出來勸他」(28節)。一天內爸爸兩次出去公開地羞辱自己,來承擔大兒子的羞辱。在比喻的上半部分,神承擔犯律法罪人的羞辱;在比喻的下半部分,神承擔遵守律法罪人的羞辱。

大兒子怎樣回應父親匪夷所思的愛呢?他進一步羞辱自己的父親:「你看,」(沒有尊稱),「這麼多年來,我服侍你,從來沒有違背過你的命令,你卻從來沒有給過我一隻山羊羔,好讓我和朋友一同慶祝。」我的朋友?那麼家裡這些人是誰?整個村莊的人都在這裡!大兒子無意中顯露出,他不屬於這個家庭和這個圈子,認為他和爸爸的關係建立在遵守規矩之上,這是主僕的關係。大兒子留在家,但從來不明白父親的心。

大兒子所做的一切都在傷害父親。父親再次匪夷所思地回應這進深一步的攻擊,在眾人面前羞辱自己:「孩子,」(充滿愛的稱呼),「你時常和我在一起,我的一切都是你的。」爸爸再次確認他的身份和權力,因為父神充滿恩典,祂不會從我們身上抽取恩典然後將恩典給別人。接著父親敞開他的心:「但你這個弟弟卻是死而復生,失而復得的,所以我們應該歡樂慶祝。」天父請求他的兒女進入祂自己的恩典的喜樂當中。莊達睿指出,如果父親對小兒子的信息是「回家吧」,那麼對大兒子的信息是「進來吧」,進入父親的心。

文士和法利賽人認為,他們跟神的關係是建立在他們的表現和品格,所以對罪人和稅吏做出同樣的要求。如果我們覺得我們能進入神的國,是因為我們努力賺取的,我們也會期待其他人努力賺取。今日教會裡充滿了大兒子的病態:很多自稱基督徒的,認為確據是來自他們的忠誠、過去回轉信主的經歷、宗教上的參與、和很少出現的不順服。莊達睿最後強調:「我們能成為神家庭的一份子只因為天父來到我們這裡,透過祂唯一的兒子,承擔我們全部的羞恥,在這匪夷所思的愛裡接受我們,沒有其他原因。」

(記者莫嵐報導)

 

 

奮興我靈甦醒 動盪中細嚐神的筵席

港九培靈研經會201981-10日舉行。晚堂奮興會講員吳振智牧師一連十天以詩篇23篇為主軸,帶領位於主辦會堂及94個香港海外轉播站的會眾細嚐靈甦醒後神所擺設的筵席

我靈甦醒

奮興會主題來自詩篇23篇3節「祂使我的靈魂甦醒」,詩篇23篇為後世多方傳頌,吳解釋因為這詩篇在訴說所有信徒與神的關係。他發出疑問:在首3節詩人稱神為「祂」,在第4節卻開始與神對話,有什麼驅使神與詩人的關係由「祂我」轉為「祢我」呢?皆因詩人靈魂甦醒後,與神的關係不再一樣。就如十個童女故事中警醒的童女不外借手上的油給沒有油的童女,不是因童女不肯施予,而是燈油是童女們與神所建立的關係。關係是借不來,只能親自與神在隱秘處培育。

吳點出,人的靈魂在思維中,但不能在思維上建立與神的關係。當神創造人後向人吹了一口氣,人便有了靈,這是與神溝通的渠道。如果神不親自向人介紹自己,人不可能明白祂,神的主動令人的靈魂甦醒,使人有愛的對象。吳分享一位曾與他同作主工的潘執事退休後患腦退化,他與太太曾遠赴多倫多探望她。閒談期間,吳問潘執事正在做什麼?她說:「我在等耶穌。」潘執事深知耶穌愛她,亦相信祂會回來。她認識耶穌已不在思維,而是在於靈魂,以心靈誠實與神相交。聖靈與靈的貼近,便剩下「祢我」。

我的牧者

「青青的草原上清風悠悠,悠悠著我心是那皚皚的羊群……」吳分享他所改編蒙古民謠《牧人的血滴》,表述牧羊人心繫羊群。他引用撒迦利亞書11章先知牧養一群待宰的羊,手中兩根杖名叫「榮美」和「聯索」,代表神的恩典、榮耀和合一,亦如詩篇23篇4節中聖牧的杖和竿保護人群遠離危險,指引方向,使人心得安慰,但先要條件是人需要認清「耶和華是我的牧者」,否則仍感缺乏。

然而人內心的缺乏是與生俱來的,為滿足心靈缺乏而不斷苛索和犯罪,罪的代價就是愛的阻隔。詩篇51篇記載大衛犯罪後的心跡,第4節:「我向你犯罪,惟獨得罪了你」,吳指出大衛懼怕神因他犯罪收回他身上的聖靈,失去關係。如今神已預備耶穌寶血洗淨人的罪,吳鼓勵會眾邀請聖靈進入生命,確立與神相交。這世代的真正需要是聖父、聖子、聖靈。

神的膏抹

面對世代需要,吳指出每位信徒擁有服侍的屬靈恩賜——禱告。大衛年少時被膏抹,從牧羊人轉變為以色列的君王,他看見永恆國度,頌讚天上掌權者。大衛亦是一名父親,他竭力為淫亂所生的孩子禱告。孩子雖未能存活,但他深知孩子在永恆中安息。現今世代家庭失喪,吳在教會舉辦父親祈禱會,作父親的弟兄祈禱後,有作兒女的姊妹回應弟兄的禱告使她得到父親祝福和安慰。他強調教會應當帶動禱告,弟兄應擔當「家中牧者」職份,除保護家中妻兒,亦應成為屬靈父親照顧孤兒寡婦。

「你有無因為自己的不足而不踏上宣教路?」吳明確指出每位信徒出生以先已被揀選,令信徒和教會灰心失意是仇敵撒旦的技倆。他講述約翰福音21章耶穌復活後在提比哩海向重操故業的門徒顯現,門徒內心充滿來自仇敵控訴的悔疚和羞愧。然而耶穌得勝並接納門徒,在仇敵面前為門徒預備早餐。現時人際關係撕裂,正是仇敵希望看見的。吳鼓勵信眾在失意中仰望耶穌,重拾心志。

(記者林朝基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