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度觀點] 在神所定的疆界憑信心站立

近年香港不少人因為種種原因考慮或選擇移民,包括對香港的前景、政治局勢又或下一代的教育等等失去信心。根據香港保安局過去十年的「港人移民估算數字」,每年都有6千至9千名港人移民離開香港。香港的基督徒作為天國的子民,除考慮社會現實因素,更應該認清神的心意,無論神帶領我們到何處,都應帶著盼望治理腳掌所踏之地。

移民並非現今世代的新現象,聖經中亞伯拉罕憑著信心離開家鄉,摩西帶著召命帶領以色列人離開埃及,耶穌基督更是先來到人的世界,又將我們遷入祂的國度。既然神預先定準了人的年限和所住的疆界(徒17:26),基督徒就應帶著信心,領受使徒性的差派去到任何地方,深知主必與我們同去,使我們與萬民有別(出33:16)。然而,當下瀰漫在香港人當中的卻是一種對現實的無奈及擔憂,期望在新的國家尋找「更美好的生活」。聖經提醒我們,凡不是出於信心的都是罪(羅14:23),我們若要離開本地,總要帶著「神必與我同在」信心,盼望著走進昌盛。若未事先認清神給我們的疆界,只是出於恐懼當前的困難而逃避,實在不是信心的表現。

對於有領受要留在香港的人,應培養一份逆境翻盤的鬥志,在人看來沒有出路的環境中興起發光。當人認為沒有盼望、找不到定位的時刻,天國子民不能認同世界的聲音。當我們認同了仇敵,我們所發出的言語將帶來捆綁與咒詛。在投訴、不會感恩、推卸責任、審判別人等惡習橫行的社會中,我們必須把自己從這些不抱有盼望的文化中分別出來。在這個華人興起的季節,站在神所安排的門戶,現在就是得地為業的最佳時機!讓我們認同神所賜的恩賜與夢想,宣告一切都會變得美好:透過營商讓財富轉移至神的國度、看見復興在香港眾教會、以嶄新的方式傳福音、奪回教育下一代的權柄、預備宣教的一代、恢復神所設立的家庭模式、設立合神心意的政府官員等等⋯⋯這些既是我們從神領受的名分,神會恩待我們將它們都拉到地上來。「城因正直人祝福便高舉,卻因邪惡人的口就傾覆。」(箴11:11)或去或留,我們都要成為那地的祝福。

[國度觀點] 從寄居者心態看待住屋需要

在缺乏良好經濟因素的支持下,香港樓價不斷創新高,中層市民也難以置業。根據差餉物業估價署的數據,本港私人住宅售價指數連升15個月,最近達336.1點,半年以來累積升幅為9%,15個月以來則接近兩成半,而房租也跟著樓價破頂。在自由經濟政策主導的社會,房地產已成為短速致富的投機貨品,而住屋問題則成為每代香港人的沉重包袱,即使教育水平大大提昇,社會階層流動性大大增強,也難以終止貧富懸殊的惡化。

薪金追不上樓價是本港政府必須優先處理的社會問題,特首林鄭月娥上任後,多次主動表示「必須立刻正視」問題,也提出對策。她早前表示成立由非官方專業人士領導的專責小組,其後經過社會辯論,與各界人士商討如何開發新的土地,並定出土地發展的長遠政策。地少人多一直以來是限制本港發展的困境,填海也不能在短時期內解決土地不足的問題。況且,本港樓價瘋狂上升,也不是純粹土地供應不足的原因,如果房地產投機繼續熾熱,無論土地供應增加多少,樓價只會繼續因投機炒買活動而不受約束地上升,脫離大眾市民的購買能力。

聖經說,人在世是寄居者,沒有人有土地的永遠擁有權,在永恆的時間表上,置業安居不過是暫時的,土地是受託管之物,住屋需要的滿足亦是神的恩惠。一方面,基督徒知道人生在買樓以外有更高的使命,工作不完全為買樓,買樓不是人生目標。另一方面,無論是買樓或賣樓,是業主或租戶,都應從寄居者心態看待房地產,知道自己有受託的身分,而房屋是為產生有益於人的價值的工具。投機不是建基於創造價值的經濟活動,甚至含有貪婪的本質,剝削勞動者的居住需要,因此炒樓風氣不應鼓吹,也不應追隨,寧可將資金投放在產生價值和意義的經濟活動上。除此之外,基督徒可以祈求神的智慧,就土地發展政策提出跟這世界不一樣的意見。

無地方,如何做文化工作? -【文化守望者】專欄

文化工作是什麼?最簡單的說法是運用創意和能力,將自然界的物質,造成有價值的東西,而高價值的東西不只滿足身心需要,更是對人是有意義的。最近在課堂上,有學員聽了,就問我:「在網上發表內容,沒用上什麼物質,這不算為文化工作嗎?」

在我們的想像中,網絡世界好像是與物質世界分離的虛擬空間,所以容易有錯覺,以為網絡真的是免費的世界,不用花成本,也可以做很多的事情,因為不需要使用工具器材。看來很美好,只要接通網絡,按按鍵盤,貼出有意義的內容,就可以改變世界。但我們忽略了建造虛擬世界的物質基礎,包括接通互聯網的電腦或手機、路由器、伺服器、網路電纜等等,我們眼睛未必看見所有基礎設施,但沒有它,就沒有讓電子信息傳播天下的虛擬世界。人類始終不能脫離神所創造的物質界,而能發展自己的文化。

城市文化發展更不能脫離一種屬物質的自然界資源– – — 土地。有土地,人群才能聚合,有聚合,才有創造和傳承文化的可能。上星期,我去了兩個教內的聚會,參加者和講員不約而同談論土地問題。第一個聚會提到教會得土地的屬靈權柄,第二個聚會提到經濟資源公平分配的問題,不同圈子的信徒都急於尋找土地問題的解決方案。不僅是文化工作,天國的偉大事業也涉及土地的使用,土地問題同樣會大大阻礙發展。今年下半年,香港政治及民生議題突然聚焦在土地問題上,又有教牧朋友開始鑽研土地神學,也許神憐憫我們香港人的時間到了!

在聖經裡,神的應許很多時候與土地有關,畢竟人有管治大地的使命和權柄。在樓價失控的香港,我們不是完全沒有地方,而是地方不夠用,但即使地方小,若然好好運用,也能創造價值。耶穌施行五餅二魚神蹟,不只是預告救贖計劃,也說出好管家會經歷倍增資源的能力,手上的少少資源,在神的祝福下可以有倍增的結果,所以真正的問題不是資源有多少,而是有沒有善用,有沒有拿出來祝福別人。倍增神蹟之後,還要用籃子好好拾起零碎,雖然神可以供應豐富資源,但好管家要懂得珍惜,在小事上忠心,主人才給他管理大事,若珍惜微小的資源,主人才放心交給他更多的資源。沒有人完全沒有地,你所站之處,就是你管治的範圍。我相信土地政策需要改變,讓人人安居樂業,但個人的責任和態度,卻是今天可以做好的事情。


文@黃少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