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度觀點] 使徒運動與地方堂會的關係

「錫安榮耀國際事工」負責人恰克.皮爾斯(Chuck Pierce)近年在世界各地除教導猶太根源的恢復外,更積極推動使徒運動,最近他和團隊來香港主講特會,主題正是「使徒性教會興起」。如其他教內的復興運動一樣,使徒運動對教會的運作必會帶來重大改變,而這將加強地方堂會的繁殖功能。

根據皮爾斯和他的同工羅伯特‧海德勒(Robert Heidler)的觀點,使徒運動與猶太根源的恢復息息相關,因為在使徒行傳年代,初代教會就是以使徒中心的模式運作,教會的最高領袖是使徒,他們在耶路撒冷和主要外邦城市建立使徒中心,監督其範圍內的聚會點。當年的教會不像大部分的現代教會,並沒有一座教堂建築物,信耶穌的人以家庭聚集的方式崇拜和團契,而聚會點分佈在不同地區的信徒家裡,在使徒中心之下與其他聚會點形成緊密的教會網絡。海德勒引述初代教會教父的文獻指,當時教會經常有先知預言、醫治神蹟等聖靈恩賜的彰顯。

來到二十一世紀,教會大多數是在堂會聚會,又不是家庭教會,為什麼需要恢復使徒中心模式呢?海德勒提出一個實務考慮,就是恩賜互補。他們很早就宣講五重職事的恢復,即一家健康的教會必須有使徒、先知、牧師、教師和傳福音的,在這五種恩賜的交互運作下,才能完善地裝備門徒各盡其職,在世界建立神的國。雖然很多教會都接納五重職事,並決心推行,但當他們日後探訪這些教會時,發現很少能夠實行,原因是在一家中小型教會裡不容易有整全的五重職事團隊。所以海德勒認為,使徒中心可以補足地方堂會的恩賜缺欠,在從屬關係中發揮五重職事的功能。

在今年的兩次華人聚集期間,皮爾斯都預言到使徒運動在華人教會中的興起,以及華人教會的新模式,並認為將對世界帶來極大的影響力。在現今的時勢下,華人教會無法不變革,從舊日的植堂模式,轉向分散式的聚集,而這必須在緊密的網絡中互相連結,才能在五重職事架構下發揮完善的教會功能,在黑暗的時代成為明亮的燈台,見證那將要來臨的國度。

八號風球下的崇拜直播 -【文化守望者】專欄

直至8月底,今年香港已有四次八號颱風掠過,之前有兩次八號風球都是在當月第四個主日出現的,崇拜被迫取消。今年有少數的教會多了應變措施,不只是通知會友取消崇拜,卻利用臉書直播功能,將崇拜移至網上舉行,直播內容通常是講道。我知道有教會將講道錄音和程序表透過Whatsapp、電郵傳送給會友,雖然不能面對面,但各自仍可按相同程序在家裡舉行崇拜。

二三十年前,可有想過任何人都可以做直播?小教會的崇拜做直播,簡直是天方夜譚,因為成本十分高昂,誰會想到今天是免費服務。有一位網絡生意的朋友曾說,這一兩年大家都不敢妄動,因為還沒掌握到科技趨勢,只知道世界將進入一個沒有人能預計到的時代。科技對社會帶來的影響,尤其是人工智慧的發展,難以預計!教會未來的形態,一樣難以預計!八號風球逼使崇拜暫停,威脅和困難卻促使一些人進行創新,利用科技在網上建立崇拜的空間。如果未來的教會走向分散式的細胞形態,科技可以如何派上用場呢?來想像一下吧,以下是我的狂想曲。

崇拜聚集的時間和地點每次都不同,由電腦分析大數據,計算出最安全的時間和地點,而且是最多人能夠參加的時間,又是所有人花最短交通時間的地點。身體缺席的人會以虛擬的立體視像出現,但有座位是給他們的,而且和真人現身的人自由交流。奉獻時,只需輸入密碼,金錢支付就立刻在專為基督徒設計的虛擬貨幣交易平台進行,一部分是支付給教會傳道人的薪金,可以在基督徒交易網上平台消費或投資。今天的崇拜,老信徒發現只有他和兩個弟兄姊妹不是虛擬的,他感到困惑,他似乎不能適應時代的改變,開始在想:什麼是教會?當所有外在的東西消失,什麼都沒有時,而那看不見的世界卻沒有被消失,而且比看得見的更真實。這一天,他感謝神,他似乎觸摸到真實。


文@黃少芬

【Kingdom LIFE】網絡紅人 為青年築夢

正當各個界別都被神恢復,成為祂所使用的器皿,擴張祂的國度時,玩電子遊戲這個被視為「宅男」的嗜好,也被復興過來為神所用﹗因在YouTube拍片「教打機」而成名的網絡紅人Andrew,運用知名度成立「網‧想‧正」(Fantastic Dream)平台,在網上接觸年青人,將福音與夢想帶給他們﹗

成名自有祂旨意

Andrew自小喜歡玩電子遊戲,3年前愛上了一隻手機遊戲,於是花心機去研究,也加入了網上的討論群組。後來,他開始拍片發佈遊戲攻略,放在YouTube上。兩年之內,他的YouTube頻道,竟有十萬個「跟隨者」﹗「由開始至今,這頻道的總點擊人數,接近三千七百萬人﹗」

成為網絡紅人,不同的遊戲公司開始邀請Andrew擔任活動主持,更請他到台灣參加打碟比賽。「當時都有點掙扎,因為普遍教會都不贊成孩子們玩手機遊戲,覺得這代表不專注學業。」然而,他覺得自己無端得到知名度,必定有些原因,也許跟神在他身上的計劃有關。Andrew於是尋求牧者的意見,得到鼓勵及啟發,想到不同界別都可以榮耀神。

透過網上平台,Andrew經常會接觸到香港及台灣的年青人,跟他們在網絡中閒聊。曾經有名台灣少年,在傾談時竟哭了出來,原因是「打機打不贏」。他更跟Andrew說﹕「為什麼那麼多人可以『出名』,而我卻不可以呢?」那一刻令Andrew感到,自己在網絡這平台上是有使命的。2015年,他舉行了三次佈道會,在網上召集年青人參加,向他們分享自己的生命故事。第一次約有400人參加,第二、三次則聯同另一位基督徒YouTuber合作,前後共有約1600人參加,約100人決志信主。

激勵年青人尋夢

藉著網絡接觸年青人,Andrew了解到他們的現況及需要。「他們大多沒有自信、沒信心,渴望尋找朋友。」不少年青人花很多時間在手機、網絡世界中,缺少與人交往的經驗。曾有中學老師邀請Andrew到學校分享「生涯規劃」,期間有學生表示自己將來想當「物理學家」,卻似乎對如何達到目標沒有頭緒。「年青人有夢想,但中間卻似是『留空』了,即是『今天的我』與『未來的我』中間有缺席的地方。」

為了讓年青人重拾夢想,Andrew開設了一個名為「網‧想‧正」的平台,拍攝一系列影片介紹不同的職業。年青人觀看影片之後,若對某些職業有興趣,可以參加這平台舉辦的活動,進一步認識相關職業。影片介紹的職業大多是Andrew較為熟悉的工作,包括剪片、遊戲設計、畫師等等。「希望能刺激他們對自己的將來有多些想法﹗」

傳福音要講關係

有這概念之初,Andrew也感到難以實行,然而卻在整個預備過程中看見神的帶領及幫助。例如他曾經說過希望能認識一位運動員,後來竟在朋友的婚宴上遇上一名籃球員,能與他合作,在未來的日子拍攝對方的故事。此外,他在尋問神如何取得資源去支持這項計劃時,恰好政府開設了「社創基金」。「網‧想‧正」於是成為首批成功申請基金的項目,獲得10萬元資助,作為拍攝影片及舉辦活動的經費。

Andrew本身有一份全職工作,幾乎所有工餘時間都用來拍片、辦活動、跟年青人交流。「傳福音有時要講關係﹗」事實上,有部份年青人對信仰會有抗拒,因此「網‧想‧正」強調夢想,以這個向度跟年青人對話。談到與年青人溝通的心得,Andrew說﹕「不要抗拒走入年青人的世界,例如看見他們玩手機,別急著說這是『魔鬼的作為』、『沉迷』。想一想,很多基督徒也一樣會因為賺錢而迷失自己,只不過比較『正面』的是『有錢落袋』,而打機卻似乎沒有得著。走入年青人的世界,就是要去明白他們在玩什麼。純粹不讓他們玩是沒有用的,反而要去擁抱他們﹗」

現時,「網‧想‧正」已起步一年,招聚了共八位義工,期望將來能發展成為造就年青人的機構。「年青人很需要被建造,除了認識耶穌之外,亦要認識自己,並認識自己將來在社會的角色,知道自己是『有可能』的﹗」他直言,自己只是做了第一步,去接觸年青人,還需要教會、學校支持,做一些「補底」的工作。有新的年青朋友返教會時,需要其他弟兄姊姊跟他們溝通。

 

(記者陳淑安報道)

鳴謝﹕豐盛社企學會轉介訪問

【Kingdom LIFE】善用媒體與音樂 青年要為神建立教會

全球的教會都在面對年青人流失的問題,特別是文化、藝術和媒體領域的年青人。國度復興報5月底走訪台灣多間年青人的教會,學習台灣的宣教策略。我們拜訪了iM 行動教會的松慕強牧師、新生命小組教會顧其芸牧師及音樂創作歌手陳威全。他們除了分享網絡、文化和音樂的經驗外,也不約而同地挑戰香港的年青人要建立教會。

陳威全

984-1_292_PHOTO-16

陳威全,來自馬來西亞的創作歌手,曾經創作許多歌曲給不同的歌手;他自己也創作了不少歌曲來敬拜神,包括《成全》、《全然相信》。他幾年前來到台灣,從藝人變成製作人,到現在更有自己的公司,也是教會的敬拜牧師和區長。他相信,神祝福他有這麼多的角色,也是一份使命。

「以前唱情歌就是愁眉苦臉」他說,「來到教會才學習到,唱歌是要讓人感到溫暖,心裡得著力量。唱歌的焦點不是觀眾,而是敬拜神。」作為基督徒歌手,他的使命是透過音樂讓人對生命有新的看法。正如他之前發表的《傾聽》,談到人固然需要聆聽身邊的人,但我們也有耶穌去傾聽我們。對於他音樂的才華,他說:「上帝給你一個恩賜,是為了建立祂的教會。」他將神所賜的禮物,影響身邊的人,吸引他們到神面前。現在他在教會擔任區長,牧養年青人。他鼓勵香港的年青人,不管在甚麼領域,都可以把祂的愛傳出去,讓更多人認識祂。

「不要害怕,不要以福音為恥,大膽讓人認識耶穌﹗」陳威全深信,唯有上帝能改變人的心。

 

顧其芸牧師

984-2_292_PHOTO-17

稍有留意互聯網上的教會,你也會看過「新生命小組教會」。他們每年舉辦「青年國是論壇」,致力探討教會的未來。他們的主任牧師顧其芸牧師曾為周杰倫證婚,致力於新媒體的宣教。他指出,教會的宣教概念要大大改變。

「一個教會如果不完成大使命,她何必存在呢?」顧牧師的問題一針見血。他指出,教會要走入人群,了解他們的需要,又發出重要的問題:「教會的禾場在哪?」

說著拿起手中的電話,用力指著它說:「最大的國家、最大的禾場在這裡!」為了網絡上這麼多的靈魂,今天的教會要想想網絡世界的宣教進路。「這是虛擬卻是真實的禾場。」

新生命小組教會的多媒體創作很吸引人,那我們能學習到甚麼呢?顧牧師認為,更重要的是經營人,不是經營媒體。「如果只是傳遞消息,那已經落伍了。」現在是「素人」的年代,不是「藝人」的年代:「每一個人都可以做媒體,而且比教會做得好」他表示,信仰越準確越好,但表達信仰的方式越自由越好。當他們花了幾年的時間學習新媒體,他們已經跨進了「經營網上社群」的一步。

「你有沒有建立教會的屬靈企圖心?」他鼓勵香港教會起來傳福音,「你們有能力建立教會。上帝把香港託付給你,不是我。」

 

松慕強牧師

984-3_292_PHOTO-06

iM 行動教會是一家非常時尚的教會,他們用現代的語言和文化分享基督的愛。

他們的主任牧師松慕強說:「iM 就是Inspiring Moment,我們企圖在每一次聚會,用各樣的方法,創造Inspiring Moment,讓人可以與神相遇。」他們的異象是不斷探索這個世界,前往一般人、一般教會所不願去、不敢去也不想去的地方、領域及族群,拓展神的國度。「No limit!」松牧師說,「我們不設限所用的方法和工具,又有很多創新的行動。」所謂多媒體,就是用聽得懂的方式跟現代人說話,讓他們遇見神。

「神一定要使用你!」他說,「這是一個沒有父親的時代,沒有信心、沒有盼望、沒有真愛。但神會使用你改變環境,把神的國度帶下來。」松牧師24歲的時候,聽到神的呼召,辭去當時的工作去建立教會。曾經有一段時間,他並沒有收入,要住在教會裡。「過了15年,現在我還活著。」言談間滲出一種勝過困難而來的熱情。

他挑戰香港的年青人參與在大使命之中,不要只留在教會內,做一些基督徒本來就會做的事。相反,只要在不犯罪的情況下,做出全新的行動,創造Inspiring Moments。不要錯過任何一個機會,也不要害怕,自由地被神使用。教會應該是充滿創意、行動力和影響力的。 

「祝福你成為一個開拓教會的人,這是最有趣的事情,生命中最正確、最捧的投資!」


(記者林暐皓報道)

狗仔隊始祖投身網絡媒體宣教

第一代狗仔隊記者歐建樑(春麗),曾為拍攝明星演戲造型,在水渠裡躲藏三天三夜。早前出版《坑渠蓋下的記者》披露舊事,也講述信主經歷。脫胎換骨的他正修讀神學課程,並於今年初開展網絡媒體宣教。

歐與Anson弟兄合作發展網絡媒體宣教,他本人主力在媒體宣教,而對方則專注於網絡宣教。「這一兩年,我們發現原來網絡同媒體要一起做才有威力,於是我們合併做網絡媒體宣教。」

二人各有營運公司,最近在荔枝角設立共同辦公地方,日間從事業務,晚間為教會和機構作宣教培訓的場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