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栗禱告山戴義勳牧師安息禮拜 以禱告服事這世代

戴義勳牧師,中華祈禱院(苗栗禱告山)創辦人於4月23日安睡主懷,享耆壽93歲。其追思安息禮拜於5月14日上午在苗栗中華祈禱院耶路撒冷堂舉行,眾海內外牧者在會中分享,共同見證戴義勳牧師從無到有建立禱告山,在聖靈工作的帶動下,以禱告推動復興,為台灣眾教會帶來深遠影響。

以禱告帶動復興

戴義勳出生於1929年,是新竹客家人,受過日本教育,20歲時開始學國語,當時教他的同學是山東人,所以戴義勳的國語帶有濃厚山東腔。27、28歲時,戴義勳任職警察,當時蔣宋美齡邀請許多宣教士來台,戴義勳由羅玉光宣教師帶領信耶穌。30歲後,戴義勳修讀神學畢業,先後在苗栗開拓教會,以及進入學園傳道會服事。

1974年,戴義勳第一次去到韓國,看見韓國肢體舉手為國家禱告的火熱,非常震驚,也在那裡被聖靈充滿。1975年,戴義勳開始投入通宵禱告,從家中4個人的呼求開始。當時小小的空間裡有時就擠了20、30人,不住晝夜禱告。後來戴義勳再次去到韓國禱告山,當他繞著山禱告,情不自禁說:「主啊,台灣要是有禱告山多好啊!」 5年後,因著葉榮照弟兄奉獻了苗栗造橋這塊地,當時戴義勳帶著全家和同工來看這即將成為禱告山的地方,荒草漫漫,一棵樹都沒有,只有一間小小的房舍。

1981年,戴義勳51歲,從一片荒蕪之地建立苗栗禱告山。禱告聚集先從搭一個棚子開始,沒想到獻山禮拜來了五百人,這也鼓勵戴義勳後來興建大的會堂。40年來,禱告山成為無數生命改變、神蹟奇事,推動海內外禱告復興的搖籃。神呼召他成為禱告的器皿,使他看見唯有禱告可以帶來復興,以及神的國降臨。他還訂下了三個目標:「以禱告復興台灣、以禱告復興中國大陸、以禱告復興華人。」在40年前的那個年代,出國並非易事,神卻把華人復興的遠見,放在他的心裡。

戴禮聖牧師(右)追憶父親生平及禱告山草創故事

以禱告點燃教會

新店行道會創會牧師張茂松分享,當年他帶領新店行道會,每年一到兩次,包兩、三台遊覽車到苗栗禱告山禱告。教會復興運動的開始,與苗栗禱告山有密切關連。他記得有一位體育老師帶摔角隊學生20多人去,這些學生平常喜歡打架鬧事,到了聚會現場也不得安寧。聚會最後一天上午禁食禱告,他鼓勵年長的姊妹抱著孩子們,為他們一起禱告。這些孩子幾乎都嚎啕大哭,認罪悔改。聚會結束後,學生對老師說:「這裡是天堂,我們不要下山。」這些孩子後來成為國家代表隊,甚至也成為代表隊的教練,帶領很多孩子信耶穌。

張茂松說,不只是他的教會得幫助,很多原住民教會也從禱告山得到幫助,包括新竹的梅花教會、石磊教會和花蓮光復教會⋯⋯而且也點燃各處的禱告山,包括台東、花蓮、宜蘭、雙溪、頭城等地都相繼出現禱告山。

禱告的深井持續湧流

TOD大衛會幕禱告中心章啟明長老,曾見證當初苗栗禱告山的成立。1979年開始,章啟明經常參加戴義勳家中的通宵禱告會達6年之久,並在其中領受到感動與負擔,要透過文字向眾人介紹聖靈工作,因而催生出以琳書房。

章啟明形容,戴義勳的服事如同挖了一口深井;禱告山的運動,不斷保持著井中的泉水湧流,是使眾人重新得力的所在。「因為他一直持守的緣故,使耶和華殿中的燈,沒有熄滅,且持續點亮!」 「戴牧師是禱告運動的將領!」章啟明分享,戴義勳是當年的將領,推動著禱告事工,而如今台灣整個禱告運動,將進入團隊事奉,擴大影響力。章啟明相信,過去從苗栗禱告山出來的人回到各自地方建立禱告殿,現代的禱告運動方向,將朝著團隊合一前進,有更多連結與不同恩賜特色的肢體配搭,讓「井水」變成「生命河」湧流。在這個時代中,禱告事工需要有持續性、一波又一波更深入性的禱告運動,帶來更強烈的事奉。

 

(KRT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