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度觀點 VOL06(四)華人與斐濟年青人的連結

在今年7月的華夏回家聚集中,神啟示華夏信徒的肉身下一代,以及屬靈下一代現在正是興起的時候。而這次的斐濟回家旅程中,神也特別帶領香港、內地,特別是台灣的原住民,兩代同行。

在此次的同行聚集中,斐濟的年青人很受鼓勵,其中兩位同行家庭的下一代,都叫以斯帖(Esther)。神對斐濟年青一代釋放地極敬拜的聲音回到耶路撒冷,也有特別的印證。在7月的時候,台灣原住民年青人以諾,神以有關獨木舟的信息,呼召他去到斐濟與家人同站立。後來他將一隻獨木舟送給了其中有敬拜呼召的Esther,傳遞一個象徵性的意義:斐濟人會被差派出去,祝福其他國家。而Esther 也真的收到ICEJ(耶路撒冷國際基督徒大使館)的邀請,在5784年新年,去到以色列釋放敬拜的聲音。而這兩位年青人參與聚集後,就去另一個年青人的營會服事,再帶領更年青的下一代。在營會中,她們看到聖靈很多的工作,她們非常感動,也鼓勵年青一代起來就位。

因著斐濟父老的立約同行,看到現在是他們下一代起來承接的時候,而且更得著神的恩寵。神將屬祂的子民放在議會中,為神也為公義發聲,神揀選人不但在教會中發揮影響力,也會在職場的各個領域中帶來改變,影響整個地區,甚至國家。這個旅程將會繼續,在新的一年裡,神要用自己的方式和計劃,帶領一個地方或國家進入它的命定。

 

 

總結:以色列與教會的連結 -【選民系列】專欄

論到橄欖樹的樹根(羅11:18),霍納(Harold W. Hoehner)表示:「樹根可能是指亞伯拉罕和/或先祖,因28節提到以色列『為列祖的緣故是蒙愛的』。」列祖是「猶太人的忠信祖先,是神子民最初及堅定始創者……通過這批滿有信心、根深蒂固的猶太渠道,神應許有一天救贖和祝福會臨到外邦人。」由此,邁克爾(Boaz Michael)總結說:「外邦人與神有關係,只有通過猶太人,特別是經由彌賽亞。」使徒保羅說,回歸到樹根將有助於外邦教會獲得圓滿,這將引起猶太人發憤或嫉妒,以致相信他們的彌賽亞,使他們重新接枝到橄欖樹上。鄧恩(James Dunn)總結如下:「猶太人的希望沒有外邦人的參與就無法實現,所以基督徒的希望現今沒有猶太人的參與也無法實現⋯⋯直到猶太人和外邦人能夠一起讚美神,否則像羅馬書15章8-12節這段落的異象就不能應驗。」

中國教會在連結這場景中發揮了作用。彌賽亞領袖亞設·因崔特(Asher Intrater)提到強大力量「從日出之地上來」(啟7:2),意味著東亞國家的崛起。他說:「要一位天使以大權能興起,必須有該國聖徒團體大有能力的祈禱。當今世界上最大的國家教會是中國大陸,也許最活躍的是南韓。」他說,家庭教會的華人基督徒很少接觸外面的神學,他們以「原始」簡單的方式閱讀聖經。「他們讀到以色列是應許之地。他們領受了關於將福音『帶回耶路撒冷』的啟示……『東方之星』正在升起;『通往耶路撒冷的道路』正在鋪設。」

在文化上,華人基督徒與以色列相距甚遠,連結過程十分漫長。開辦跟以色列有關的課程和旅遊是一個切入點,通過講述和眼看去掌握事實,可消除連結的障礙,以便準確認識以色列。課程和旅遊還可令參加者將自己視為接枝到以色列橄欖樹上的野生橄欖枝,並支取其肥汁。近年來,筆者向香港基督徒介紹猶太節日,並在自己教會舉行逾越節晚餐。越多基督徒將自己回歸其猶太根源,就越容易接觸到猶太人。教會猶太身分的恢復將彌合猶太人與教會之間的鴻溝,使猶太人能夠考慮承認耶穌是他們的彌賽亞。當華人基督徒設法將福音帶回耶路撒冷時,有必要讓猶太人與猶太耶穌相遇。當他們看到華人基督徒守猶太人的逾越節、贖罪日和住棚節,而不是復活節和聖誕節時,他們可能會敞開心扉去傾聽他們的彌賽亞如何在華人中間所做一切美好的事物。

以色列存在於一個孤立和敵對的世界,猶太人是歧視和仇恨的目標,他們需要朋友。隨著西方反猶主義再次興起,華人基督徒應該通過支持以色列國、欣賞猶太文化和結識猶太朋友來與猶太人建立真正的友誼,以此來對抗這種反猶趨勢。連結方式除了課程和旅遊外,還有為以色列祝福祈禱求平安。目標是回到猶太根源並彌合與以色列的差距,使猶太人發憤或嫉妒(羅11:14),叫他們能認出耶穌是他們的彌賽亞,並重新接枝到橄欖樹上。

(本專欄完結)

 

 


黃濠光牧師博士,現任神召會友愛堂堂主任,曾任國度復興報及國度雜誌總編輯。畢業於美國福樂神學院及新國際大學。曾在以色列海法大學修課,熟悉以色列近代史。

 

以色列與教會的連結範圍 -【選民系列】專欄

耶路撒冷會議沒有要求外邦信徒成為猶太人(徒15)。邁克爾(Boaz Michael)肯定地說:「神一直希望外邦人加入彌賽亞和以色列,卻不用失去他們的種族身分、語言或民族傳統。」這意味著外邦基督徒沒有責任遵守妥拉的所有誡命。帕森斯(John J. Parsons)呼籲基督徒要「認知律法」而不是「遵守律法」。

鄭力奇(Toby Janicki)指出,「律法對以色列大家庭內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指示。」根據他對妥拉的研究,確實區分了以色列人和陌生人或外國人的責任。關於逾越節的獻祭,以色列和外邦人對律法的適用並不相同(出12:47-48)。關於住棚節,所有以色列當地人都必須住在棚內,但對於陌生人來說,這只是個選項(利23:42)。關於飲食誡命,陌生人可以吃明確禁止以色列人吃的食物(申14:21)。在新約中,敬畏神的外邦人被稱為敬畏神的人(徒10:22;13:26)。那些敬畏神的人沒有法規去強迫他們遵守妥拉中的猶太律例,如割禮或安息日。鄭力奇確定外邦信徒有責任遵守耶路撒冷會議中提到的四項禁令(徒15:19-21),但他指出一些猶太標誌的誡命是不適用於外邦信徒,例如安息日、祈禱匣、割禮、門框聖卷和繸子。

雖說是猶太標誌性的誡命,鄭力奇還是建議外邦信徒接受安息日,因為它是在創造中設立的,是為全人類預備的(創2:1-3)。雖然安息日是神與以色列人獨特關係的標誌,但當它與外邦人相關時,鄭力奇說有不同之處。他寫道:「在出埃及的背景下,命令是『遵守』安息日,而在創造的背景下,命令是『記念』安息日。因此,安息日有雙重目的。」這意味著外邦信徒沒有猶太人那麼嚴格。最後,鄭力奇寫道:「遵守安息日不是強制性的,但肯定不是被禁止的。外邦信徒需要一個神聖的日子來休息和敬拜,就像猶太信徒一樣。」

同樣,關於逾越節、五旬節、贖罪日和住棚節等節期,鄭力奇說:「第一世紀外邦信徒參與聖經節期是出於對以色列神及祂獨生兒子耶穌的愛,以及渴望在神命定的節期時間中完完全全加入以色列民。」帕森斯總結說,遵守律法是信徒對耶穌死亡和復活的內在反應,並通過愛神來證明。他說:「耶穌的律法就是愛,完全超越了遵守規則的行為,是我們真正與神及人相交的方式。」

與以色列連結源自對神及其選民的愛。連結是內向和外向連接的事情,內向連結是將希臘思想轉變為希伯來思想,表示回歸基督信仰的根源,將有助於了解猶太文化和聖經真理。外向連結是內在的表達,將有助於彌合與猶太人的差距。如果十字架拆毀了猶太人和外邦人之間的牆,那麼與以色列連結就是活出在基督裡的和好。如果信主的猶太人和外邦人都屬於一棵橄欖樹,那麼連結就是挫敗不信和傲慢來維護團結。為連結作出的努力是要滿足神的心,就是在基督裡神國度的合一性。

(本專欄完結)

 

 


黃濠光牧師博士,現任神召會友愛堂堂主任,曾任國度復興報及國度雜誌總編輯。畢業於美國福樂神學院及新國際大學。曾在以色列海法大學修課,熟悉以色列近代史。

 

 

連結的認知(下)-【選民系列】專欄

由於妥拉是猶太教的四大支柱之一,邁克爾(Boaz Michael)呼籲注意遵守妥拉。這並不意味著外邦基督徒要成為猶太人,而是要表現出對律法的熱愛和對猶太人的尊重。他重申,所有信主外邦人的基礎是耶穌,基督徒通過耶穌與神、以色列和律法建立聯繫。他說:「彌賽亞外邦人的信仰必須以基督為中心,而不是以妥拉為中心。妥拉告知外邦人的義務,但彌賽亞是這些義務的來源和原因。」

鄧恩(Dunn)還說:「對於新約的基督教來說,律法的履行仍然很重要。」儘管有這樣的承認,但在猶太教中仍有一種印象,即「保羅對外邦人的使命涉及對律法的拒絕」。嘉格(John G. Gager)解釋說,保羅對律法的所有明顯負面評價都是「針對一些基督教宣教士,而非反對猶太人或他們與律法的關係」。

那些基督教宣教士是很猶太化的人,試圖將割禮和飲食法等猶太法律強加給外邦信徒。保羅反對猶太化,因為它可能會扭曲單靠恩典的救恩。希夫曼(Schiffman)說:「律法的初衷不是提供一種救贖的手段,而是為那些已經被救贖的人提供一種生活規則。」他還堅持說:「根據保羅的說法,律法的目的不是叫人稱義,而是要讓人意識到自己的罪孽。」 對保羅來說,「割禮和摩西之約確實不再適用——這是對外邦人而言。」根據鄧恩(Dunn)的說法,保羅期望信徒成全律法,但要避免以此為榮,也不要限制神的恩典。

耶穌說得很清楚:「莫想我來要廢掉律法和先知。我來不是要廢掉,乃是要成全。」(太5:17)考慮到這一點,耶穌一生遵守了律法。迦拿變水為酒的神蹟象徵著新的比舊的更好,但谷勒(Morna Hooker)認為兩者之間存在聯繫。他說:「舊的並沒有被拋棄——它可以說是被回收了:猶太教的舊水沒有被丟棄,而是變成了福音的酒。」

邁克爾(Boaz Michael)總結道:「知道這一點會讓人重新評估妥拉的重要性、其持續相關性和具有約束力的權威。」他說,耶穌福音的核心信息「不應被視為放棄猶太教的呼籲,而應被視為對聖約忠誠的呼籲,是對妥拉及其教義的號召。」對於基督徒來說,遵守律法,要知道不是稱義的手段,而是對希臘化和恢復其原始猶太本性的戲劇性逆轉。這是為了恢復與猶太人的共同點並幫助建立聯繫。


黃濠光牧師博士,現任神召會友愛堂堂主任,曾任國度復興報及國度雜誌總編輯。畢業於美國福樂神學院及新國際大學。曾在以色列海法大學修課,熟悉以色列近代史。

 

 

連結的認知(中)-【選民系列】系列

希臘化基督教中的耶穌肖像看起來像一個幾乎沒有猶太人特徵的歐洲人。教會忘記了耶穌在世時是一位遵守律法的猶太人。邁克爾(Boaz Michael)斷言,這是在基督教神學中,「造成基督教歷史上許多錯誤和失敗原因」的盲點。如果耶穌是猶太人,祂和祂的追隨者就奉行猶太教,他們是在猶太人的背景下教導。如果耶穌過去和現在都是猶太人,那麼猶太人就是祂的親屬。祂與法利賽人的所有爭論都是猶太人內部的爭論。這意味著祂的信息不應被視為主張放棄猶太教,而應被視為促進和維護妥拉。麥鍷(Elwood McQuaid)建議外邦信徒「應該感受到對猶太人有親屬關係,及加以欣賞。」

耶穌除了有猶太人身分,還有神性的一面。猶太教的第一個支柱是一神論,當拉比式猶太教聲稱耶穌是神格的第二位時,他們認為基督教不再是一神論。鄧恩(James Dunn)指出約翰福音1章1節有翻譯上的錯誤,「道與神同在」意思是「有基督與神同在」,暗示基督/道「是一個與神完全不同的位格」,這導致了三神論的方向,拉比式猶太教就理解為放棄一神論。鄧恩認為使徒約翰的基督論仍然在猶太一神論的範圍內。他解釋說,耶穌是道成肉身,因此祂被理解為神的自我表達。耶穌應該被稱為道成肉身的神,而不是神子的道成肉身,以免將兒子視為神之外的另一位。雖然這有助於澄清基督教與猶太教持有相同的一神論,但鄧恩並不相信拉比式猶太教會接受它,因為他們可能不相信有真正的道成肉身,即神真的會成為有肉身的人,留給人活生生的記憶。

史夫曼(Michael Schiffman)建議使用術語「三合一」(tri-unity)而不是「三位一體」(trinity),因為三位一體聽起來很天主教。三合一意味著神三位的本性,確認「神是獨一的,並且永遠存在於三個位格中——父、子和靈,而並不試圖解釋這是怎麼回事。」他斷言三合一並沒有教導三位神祉的存在。他敦促:「神格中三個位格的想法完全在猶太人的概念之內。相信彌賽亞的人必須向猶太人講述耶穌的彌賽亞身分。」畢竟,當亞古珥提到造物主時,他暗示祂有一個兒子:「誰升天又降下來?誰聚風在掌握中?誰包水在衣服裡?誰立定地的四極?他名叫什麼?他兒子名叫什麼?你知道嗎?」(箴30:4)彌賽亞猶太信徒知道祂的名字是耶書亞(Yeshua),基督徒稱祂為耶穌(Jesus)。


黃濠光牧師博士,現任神召會友愛堂堂主任,曾任國度復興報及國度雜誌總編輯。畢業於美國福樂神學院及新國際大學。曾在以色列海法大學修課,熟悉以色列近代史。

 

 

連結的認知(上)- 【選民系列】專欄

關於使徒保羅在羅馬書11章的教導,橄欖樹代表以色列,被折斷的枝子是不信的以色列人或猶太人,而在栽植橄欖樹接上的野橄欖枝則是外邦信徒。基於這些異象,韋爾森(Marvin Wilson)指出了三個重要的真理。首先,被接枝的外邦信徒與神古老的子民聯合,他們必須適應於以色列,而不是反過來。其次,橄欖樹的根是眾祖宗,即亞伯拉罕及其直系後裔。第三,應該注意只有一棵橄欖樹。韋爾森寫道:「這代表神的一個子民,有猶太人和非猶太人,吸收同一樣的活命肥汁。」這些真理喚起了人們對教會與以色列之間連結的認知。

雖然目前基督的身體主要是外邦信徒,但只要誇口威脅到它與以色列的關係,它就是不完整的(羅11:18-21)。誇口導致教會看低猶太教,認為自己比以色列更好,在神的眼中更受寵愛。它擴大了差距,並為猶太人被接枝回橄欖樹造成了不必要的障礙。

連結意味著教會回歸其猶太根源,以便與以色列合而為一,這也意味著教會需要意識到它是多麼的非猶太。教會追溯到其起源,始於耶路撒冷的猶太教會。離發源地越遠,教會在希臘文化中的根基就越深。弗格森 (Everett Ferguson) 撰寫有關早期教會歷史的文章,並注意到希臘羅馬宗教和哲學對基督教的影響。他寫道:「異教對惡魔、占星術和魔法的信仰如此頑固,以至沒有真正消亡,而是被後來盛行的基督教所吸收。同樣,許多傳統禮儀在基督教儀式中倖存下來。」在希臘化的世界觀中,最引人注目的是諾斯底主義,令基督徒將肉體的物質世界視為邪惡。韋爾森寫道:「諾斯底派說得救就是靠奧秘知識來超脫身體,得救不是現今世界裡享受得到的事。諾斯底派傾向苛刻地看待身體。」諾斯底主義源自二元主義,認為事物不是神聖的就是世俗的,不是好的就是壞的。這偏離了希伯來的思想:「世界是好的。世界雖然墮落了,還沒有得救贖,卻是神創造的;祂為人類最大的好處而把世界設計成這樣子。」

基督教既有希臘化的歷史,邁克爾(Boaz Michael)認同基督教植根於異教而非猶太教。由於猶太人一直保持他們的文化和宗教不受外來的影響和同化,他們會極之敏感去避免來自教會的「感染」。正如韋爾森所說,教會必須適應於以色列,外邦信徒應該改變希臘化路線,開始走向去希臘化的過程。

去希臘化的答案是回到托著的根(羅11:18)。韋爾森將根定義為「以色列那敬虔的、活潑的信仰」,就是以色列的先祖(來11)。這根是猶太教的基礎,亦是基督教的。弗羅斯特和赫希建議外邦教會必須從猶太教中學習希伯來的世界觀,這樣「我們才能在彌賽亞裡發現對神更深刻、更熱情的體驗,當然對信仰更投入、更有使命感。」這使命是通過相信彌賽亞耶穌,幫助猶太人重新接枝到橄欖樹上。


黃濠光牧師博士,現任神召會友愛堂堂主任,曾任國度復興報及國度雜誌總編輯。畢業於美國福樂神學院及新國際大學。曾在以色列海法大學修課,熟悉以色列近代史。

 

 

 

 

 

國度1分鐘(72) – 實現夢想的九大屬靈策略

+按圖放大

實現夢想的九大屬靈策略

我們的夢想是神創造我們時種下的,祂盼望和我們一同達成夢想。我們不要急著追趕夢想,反要追隨賜予夢想的神,祂必賜下方法與能力實現夢想。

1.     突破自我限制

自我限制的想法經常以「我沒有」、「我不能」、「我永遠」、「我從不」起頭,而且背後都有潛意識的推論,也就是每個陳述後面都一個「因為」。「無論我多努力嘗試,也不會成功,因為我學歷不夠。」
策略: 1.          寫下你分辨出的自我限制信念

2.          終止理性推論的捆綁

3.          每日宣告神的話語去挑戰自我限制信念。

 

2.     發出得勝的言語

若我們口出死亡之言,就是把神賜的權柄甘心奉上給仇敵來攻擊和扼殺我們的夢想。
策略: 1.          聆聽及檢查自己所說的話(詩19:14)

2.          拿起聖靈的寶劍,就是神的道去摧毀仇敵的謊言

3.          用說話向夢想釋放生命。

 

3.     拒絕恐懼

恐懼是仇敵謊言的體現,以想像促成不合理的推論。神不會賜你恐懼的靈,完全的愛驅走一切懼怕。
策略: 1.          攻破詭辯,首先認定這是虛妄的想像 (林後10:5) 。

2.          把心意奪回:努力攻破恐懼引起的想像、用全副意志力驅除它們。

3.          宣告:我拒絕這個想法。

4.          敬畏神,依據神的道用正確的想法取代它。

 

4.     尋求屬天的連結

神已為你安排屬天的、適切的連結,讓你活出定命。不是神安排的連結就是錯誤的連結,要遠離不好的、信心不足及造成分化的伙伴,與智慧人同行。
策略: 1.          祈求屬天的連結,或與某些人重新連結或復和。

2.          等待神選定的時刻、依祂的旨意實現。

3.          分辨對與錯的連結,對的連結有好果子。

 

5.     跨越失敗

人人在追夢的過程都會失敗跌倒。事實是歷史上和聖經記載中最偉大的人物都在尋夢之旅嘗過慘痛的失敗。你的軟弱不會使神詫異或失望。不要讓失敗定義自己,而是汲取教訓。放棄才是真正的失敗。「義人雖七次跌倒,仍必興起。」(箴24:16)
策略: 1.          看清挫折的本質,它是延誤、阻礙,不一定是失敗。

2.          遇到挫折,應該暫停一下來審視現在的處境。

3.          提醒自己往日的勝利,倚靠神心裡堅固(撒上30:6)。

 

6.     忍耐等候
神是信實的,必要使我的夢想在合適的時候實現。急躁是出自肉體的,忍耐卻是等候神,相信神對夢想成真的最佳時刻知道得比你更清楚。
策略: 1.        承認急躁、認罪悔改。

2.        向神求等候的恩典、調整你的不合理期望。

3.        找出使你急躁的事情,以禱告抵抗急躁的情緒。

 

7.     戰勝拖延

拖延是把神吩咐你做的事押後,是對呼召缺乏信心。若你從不起步,不會走到夢想的終點。耶穌的目光鎖定在十架的獎賞(來12:2),完成了救贖的工作。
策略: 1.        認清自己在什麼地方拖延。

2.        想辦法鼓勵自己動手工作。

3.        為自己定好獎勵、尋找跟進的同伴。

 

8.     告別完美主義

期望達到完美是不切實際的,如果我們已經達致完美,耶穌就不用來死在十架上。與其拚命討好別人,倒不如集中力量討天父的喜悅。「我的恩典夠你用的,因為我的能力是在人的軟弱上顯得完全。」(林後12:9)
策略: 1.        降低你對自己和他人不設實際的要求,接納人的限制,也不要拿他人的標準衡量自己。

2.        追求卓越,而不是完美,不要糾纏細節。

3.        神可以使用不完美的人和事。

4.        適時尋求協助。

5.        默想神對你完全的愛。

 

9.     走出舒適區

要實現夢想,讓神叫你踏出舒適區,把你鍛鍊至超越自然極限,好叫你能達成超自然的目標來榮耀祂的名,走進夢想成就區。當你堅持,你會建立起屬靈的力量和品格。
策略: 1.        找出安於現狀的根源,向它宣戰。

2.        讓神放進你心裡的渴望與夢想成為動力,作出信心的跳躍。

3.        作出小改變,踏出一小步。

 

(資料來源:《狂野的夢》,珍妮弗.李克萊著,國度事奉中心出版)

IHOPKC最後一屆Onething特會 重回愛神愛人核心

國際禱告殿(IHOPKC)宣佈, 2018年末的第19屆Onething特會將會是最後一屆。

去年年底,IHOPKC總監畢邁可(Mike Bickle)在網誌以英文撰文,並翻譯成中文及韓文,宣佈決定及原因。「正值我們第20週年晝夜不停的禱告,我們的高層領袖團隊一致同意在接下來的這幾年當中,暫停我們的年度特會、其他的項目和活動。」他又說,「在可預見的將來,這將是我們最後一次的Onething特會。」關於暫停的原因,畢邁可指:「我們需要花時間來打造與神更深刻的連結,在強健樸實的家人環境當中,重燃對耶穌和對彼此的渴慕和熱愛。我們盼望建立更深刻、活潑的靈命,領受並分享耶穌榮美的深刻啟示,並且帶著復甦的愛來唱新歌。」他們認為有必要將注意力轉到關係上,強調對神垂直向上的愛與彼此深切相愛的需求必須對等。現在是一個必須「重新開始」的時刻。

自9月IHOPKC及回家團隊歷史性的「匯集」(CONVERGENCE)後,IHOPKC被華人家人之間深厚的關係和愛所激動,自覺IHOP的家人關係需要進深。畢戴安師母(Diane Bickle)表示:「神使用華人喚醒了我們。他們受逼迫、被家人拒絕、被監禁、在折磨和激烈的苦難中建立了堅實的兄弟姐妹關係,仍然互相遮蓋。」她認為,IHOPKC是時候更深地發展家人關係,慶賀神在大家身上的作為。

早前IHOPKC已宣佈,今年的特會將不會列出講員名單,讓參加者的目光轉向耶穌。本次特會中,丁恩‧布里格斯(Dean Briggs),陳恩藩牧師(Francis Chan),戴冕恩(David Demian)及其他講員到來輪流分享及禱告,與IHOPKC團隊一同站立,迎接改變時刻。畢邁可說:「我們必須用家庭的模式來思考,而不只是一群宣教基地裡的代禱者,或是特會事工的人員。」

IHOPKC團隊曾在2008及2009年到訪香港,舉辦「Onething活出專一特會」,呼召一代青少年全心愛耶穌,進入分別為聖的生活方式,甚至成為利未人事奉神,並為亞洲的敬拜禱告運動建立了根基。

(來源:IHOPKC網誌Charisma News,2018年11月及2019年1月12日,Vasco Lam綜合編譯報導)

禱告:教會都要更重視愛神愛人,多於事工。

以色列立國70年 跨代承接 開啟未來

2018是以色列立國70年的日子。70這個數字在聖經及猶太人文化中具重要意義,今期我報專訪彌賽亞信徒事工茂滋以色列(Maoz Israel Ministries)創辦人阿睿–高獅(Ari Sorko-Ram)及Fellowship of Israel Related Ministries」(FIRM)領袖MichaelYoel他們鼓勵弟兄姊妹著眼歷史,關注現在及展望將來禱告並按神的應許作出行動,連結及聚集當地彌賽亞猶太信徒群體,跨世代繼承神國異象。

靈要從四方吹進以色列

阿睿分享,聖經中的數字有特定的秩序,如但以理從耶利米書上讀到耶路撒冷荒涼的年數七十年為滿,他就禁食禱告(但9:2-3)。「當現在以色列復國70年,代表猶太人的散居和掙扎已經終結。教會要學習但以理,按著神的應許禁食禱告,領受神的心意並開始行動。我們要做任何必要的事,使以色列回到命定。」他指出,神已經將猶太人從分散到萬民中召集回來,正是申命記30章1-4節的應驗,但是下一步是要開啟以西結書37章。「……氣息啊,要從四方而來,吹在這些被殺的人身上,使他們活過來。」(結37:9)原文的「氣息」一詞是「靈」,以色列的枯骨需要「靈」,列國的教會要與神同工,「靈」要從四方而來,吹在這些猶太人身上,使他們認識主。神國的王與王后要乳養年輕的以色列(賽49:22-23),協助這個嬰孩成長。他又指出,以色列是神「眼中的瞳人」,若傷害了它,就看不見神在做什麼。若我們照顧和建立它,就有能力看見神的作為,讓祝福臨到列國。以色列是首先被試驗的,摩西之約的意義之一,就是透過以色列的失敗,證明任何人都不能靠自己成聖,需要救贖。當教會明白及尊重以色列頭生的角色,協助以色列復興,列國才會蒙福。

異象傳承與跨代同跑

阿睿亦提出,異象是跨代傳承,任務卻是屬於每一代。異象就像接力賽,每一代都在異象中有份,但每一代都有責任跑完自己的一棒,並且交棒給下一代。「不要因為自己完成不了神的異象就氣餒,要學習如何與下一代同跑。」他看到運動場上能力再強的隊伍,交棒出問題同樣會失敗。他勉勵信徒:「年青的領袖,現在就要開始學習交棒給下一代,讓異象跨世代繼承。」他感恩神賜給我們兩份禮物,第一份禮物是饒恕,當我們願意饒恕,才有能力幫助別人。「許多傷害你的人是你將要交捧的人,他們只是步伐跟你不一樣。」另一份禮物就是神協助我們,也協助身邊的人進入命定。他發現,幫助別人成功會大大成就自己的命定,「你不會幫助人比神幫助你更多!」他又鼓勵當今的年輕領袖:「你們是人類歷史上最重要的世代,你們可以影響世界,看見最大的復興,甚至耶穌的再來。神選擇你們活在這個世代,祂必定信任你們。」

連結信徒群體,興起年青世代

FIRM事工的Michael及Yoel是年青一代的彌賽亞信徒領袖,他們在訪問中談到興起以色列年青世代的重要及對未來的看法。FIRM是一個事工網絡,連結以色列五十多個事工群體,致力啟發列國年青信徒關愛以色列,裝備他們到當地服事。Michael指出,除了聖經的歷史和耶穌的腳蹤,以色列現在及未來的發展更值得關心。他相信彌賽亞信徒和外邦信徒可互相祝福和學習,鼓勵列國教會與當地的信徒連結。他們發現年青一代有才幹和精力到當地服事,但需要找到適當的機會,並與當地信徒建立關係。因此他們每年舉辦「遇見耶路撒冷」特會,啟發有志認識以色列的信徒,並協助他們投入服事。為興起以色列的千禧世代,有事工機構為彌賽亞信徒提供當兵前後的門訓計劃,堅固他們的信心,尋找人生意義。另有事工機構創作切合時代的希伯來文敬拜音樂,讓千禧世代認識以色列。Michael又邀請列國的教會為眾多以色列事工在合一之中展示卓越和專業的運作,並為興起下一代的信徒禱告。

以色列職場信徒追求卓越

Yoel主要負責連結商界信徒及職場轉化事工,他鼓勵彌賽亞信徒應積極投身職場或開展生意,成為社會的支柱。他認為信徒順服神的引導,應該比非信徒更加成功。「神呼召我們成為卓越,在任何位置做到最好,改變人的生命。」他又挑戰來到以色列營商的人,求問神應如何參與以色列的未來。職場人士與事工應構成有效的合作夥伴:職場的人需要許多事工的代禱者幫助他們作出決定;事工人員需要職場人士的專業經驗幫助他們營運機構。他盼望教會可以為彌賽亞職場信徒禱告,求神賜下合一,讓他們跨代興起,成為卓越,在社會中彰顯神的榮耀。

(記者林暐皓以色列報導)

「一個新人」特會 末後以色列與教會對齊

由復興以色列事工(Revive Israel)主辦的「一個新人|對齊特會於3月31日假孵化箱事工舉行。復興以色列事工的創辦人亞設·因崔特(Asher Intrater)呼籲華人信徒擁抱亞伯拉罕為屬靈父親,得著神與人立約的祝福,進入新的位分。

首場由復興以色列事工亞洲總監艾立耶(Ariel Blumenthal)分享「一個新人」的信息。他指出「一個新人」是以色列與列國同得的好信息。根據以弗所書3章6節,這是個奧秘——「外邦人在基督裡、藉著福音、得以同為後嗣、同為一體、同蒙應許」。「外邦人」的希伯來原文Goyim,是「列國」的意思,是神在創世記12章呼召亞伯拉罕成為「國」這字的眾數。接著,他引用以弗所書2章11至16節中提到外邦人原本在應許上是局外人,唯有猶太人是蒙揀選、蒙受神的應許。這就形成了一道深厚的牆阻隔在猶太人與以色列人中間,造成驕傲、妒忌、比較、歧視甚至彼此仇恨的出現。然而,藉著基督的身體,拆掉了中間隔斷的牆,將兩下合而為一造成「一個新人」。他廢掉了在律法上某些隔開猶太人與外邦人的「規條」(原文dogma)。根據歌羅西書2章14至16節,這些規條包括飲食條例、潔淨條例、節期。外邦人不需守飲食條例、潔淨條例、節期才能承受神給猶太人的應許,只要保存蒙召時的身份便行了。

晚場由復興以色列事工的創辦人亞設·因崔特(Asher Intrater)主講末後教會與以色列對齊的信息。亞設引用創世記12章3節,指出地上萬族都要因亞伯拉罕得祝福。在亞伯拉罕之約之前的一千年,神與挪亞立約,挪亞代表著所有民族的始祖。神以彩虹為記號——不同顏色和諧地結合一起,散發屬天的美麗。這好比不同民族、不同膚色,結合成普世教會,彰顯神的榮耀。在創世記17章4至13節,神要立亞伯拉罕為多國的父。那時,神已經看到祂將來的列國後裔,亞伯拉罕就在三、四千年前憑信心成了我們的屬靈父親。因著信基督,我們亦成為亞伯拉罕的家族。亞設又給華人教會三個建議:1. 擁抱亞伯拉罕為我們的屬靈父親,釋放家族醫治。 2. 祝福我們的身份,不單個人身份亦包括民族身份。3. 與以色列連結。 他指出,明年是中國建國70週年,華人要進入新的位份,關鍵是向埃及借鑒。在約瑟年代,埃及因善待神的子民,被神高升至最大最富裕的國。然而,當埃及在摩西年代苦待神的子民,埃及便受咒詛,所以我們要為中國成為約瑟時期的埃及而切切禱告。

 

用愛接待60位以色列師生 Homestay連結更深

2018年是以色列建國70週年,士林靈糧堂與康寧大學合作,於今年3月安排30多個Homestay家庭,接待來自以色列60位師生。教會同工及弟兄姊妹在3月24-25日,陪伴以色列的師生參觀淡水等名勝、逛夜市、玩傳統遊戲等。負責跨文化宣教的士林靈糧堂黃慕仁牧師說:「來訪的以色列學生有信仰伊斯蘭教、猶太教、基督教,如同以賽亞書19章所寫的『三國一律』,讓人大開眼界。」黃慕仁又說,前年是教會第一次與康寧大學合辦,接待20多位學生,今年特別安排30多個Homestay家庭接待,更深與以色列學生連結。

從事以色列與台灣連結事工的林榮恩弟兄說,康寧大學邀以色列學生來台灣學術交流,今年是第3次了,本次來訪的Leo Baeck教育中心是猶太人學校,拿撒勒浸信會學校雖是基督教學校,但師生大都是阿拉伯裔猶太人,所以團員中有信猶太教、基督教、伊斯蘭教及未信教者,而且猶太跟阿拉伯學生同時出訪台灣,也讓以色列官方大為驚訝,他盼望台以學術交流活動能持續辦下去。

面對來訪的以色列學生,黃慕仁說,大部分來訪的學生都不是基督徒,所以要以尊重的態度,不能直接對他們傳福音,而是用愛與關懷,跟他們做朋友。因著過去諸多的苦難及打壓,猶太人有很好的民族性,很敞開心接納友誼和愛,譬如我們搭機去以色列參訪,接機的導遊總不忘稱讚遊客「非常勇敢」,不怕炸彈及各樣負面的媒體報導,因為遊客到以色列消費、買東西,就是幫助以色列的經濟,及祝福他們。

「能參與祝福以色列建國70週年,教會的弟兄姊妹都覺得好開心。同時,透過接待以色列學生,也讓年輕人更有國際觀,更懂得尊重以色列人的信仰及文化。」黃慕仁說,就屬靈的意義而言,把福音傳回以色列是教會的異象,而透過Homestay及接待以色列學生,讓台灣年輕人及家長更有國際觀,學習尊重來訪學生的信仰、飲食的忌諱,讓他們能從心裡感受到「基督徒愛我」。

(台灣國度復興報記者魏麒原報導)

【Kingdom LIFE】航空網絡覆蓋世界 成就守望連結

在很多人眼中,航空業是一個夢想行業,多少人夢想著有一天能衝上雲霄,傲遊天際。而神也在航空業中使用一群立志服事祂的基督徒,去成就一些超越距離限制的奇妙事情。今期Kingdom Life就訪問了來自香港航空業基督徒聯盟(HKACU)的機師Joel(李漢傑)、空中服務員Eddie(鄔吉倫)及後勤人員Villa(蕭文綺),見證神如何在香港航空業開始轉化的工作,並賜下共同守望的連結。

點燃行內的復興之火

Eddie分享,數年前的一個夜晚,神透過夢境向他揭示地獄的真實,於是他開始每晚花1個多小時跪在神面前為未信者祈禱。「我記得很清楚,有一晚聖靈在祈禱中對我說,你一個人是完成不了整個航空業的復興計劃,你要改變禱告方式,連結更多行內基督徒一起禱告。」於是在2013年,Eddie與幾位航空業的基督徒成立了禱告小組。「我們領受小組要開始每週禱告會,從2013年5月直到今日,禱告會已經進行了230多次。每個星期都有一位弟兄姊妹預備禱文及祈禱事項,非常奇妙地,在這230多個星期中,我們沒有一個星期停止發放禱文。我相信,這不是人能堅持的,唯有神帶領。」直到今日,聯盟已經有300多位基督徒參與其中了。

除了禱告會,聯盟每年都在國泰城舉辦2-3次的福音聚會,除了香港人,當中更有很多不同國籍的同事參與。在2016年11月的一次福音聚會中,聯盟的50位義工中有35位可以出席。Eddie形容,這可以說是一個神蹟,因為航空業的工作都是輪班的,有些人甚至是從外國趕回來參與。當日參與聚會的人中,有約20位同事及家人來到台前接受耶穌。

行李牌宣告神的平安

在尋求如何認識更多行內基督徒時,Eddie有很強烈的感動,神想將祂的話語釋放在行業當中,讓人看到真理的重要。經過8個月的印證,他們領受要製作有神話語及圖畫的行李牌。「當時我一直拿著筆和紙不斷畫,但一直都沒有靈感,直到神將一個異象放在我心裡,我照著畫出來,後來就發現那些圖畫與諾亞方舟很有關聯,圖畫中出現了星星,彩虹等元素。神過去使用諾亞方舟救贖了人類,而現在神是使用無數的飛機,透過航空業的優勢將福音發放世界各地。

在派發行李牌的那段時間,也正正是馬航事件發生不久,很多人甚至是航空業的工作人員都對飛行失去信心,心裡感到不平安。Villa形容,這些行李牌就是一個個的Gospel Tag(福音牌),將神的平安發放出去。「Gospel Tag這個意念,是想讓大家知道耶穌是賜平安的神,是我們的保護者,只有神能除去他們心中的不安。」而很多未信的同事收到行李牌後,都主動邀請他們為自己代禱,神就透過他們的祈禱向未信的同事釋放平安,也有同事在其中信主了。也是透過發放行李牌,Eddie認識了機長Joel。現在,Joel已經是聯盟中的核心成員了。

.Gospel Tag(福音行李牌)

空中的祈禱守望

Joel是香港人的民航機師,在10多年前,透過神的奇妙帶領,他毅然決然辭職到澳洲受訓,回港實現了衝上雲霄的飛行夢。因此,Joel很渴望抓緊機會在行業裡見證神。「我有一個夢想,將來在每次起飛之前都能與基督徒同事一起祈禱,祝福飛機及每個旅客。當飛過不同空域時,也可以祝福那些國家及地方,與不同國家的宣教士及教會連結。之後我認識了Villa及Eddie,加入了HKACU,就很清楚這是神為我預備的地方。」Vila也分享到,團隊在之前的禱告中就領受異象—— 飛機要成為流動的禱告祭壇。飛機有不同航線,就好像連成一張網,我們想推動飛機上為乘客禱告,也為空中經過的國家禱告,從上空去守望這個網絡,就如同彼得網魚一樣,神使我們可以得人如得魚。

東南西北的連結

在尋求聯盟的未來方向時,神有一天告訴Eddie,他將會與一位美國航空的基督徒聯絡。而3天後,有位弟兄就告訴Eddie,他認識了一位來自美國航空的姊妹,她非常想買那些行李牌。「這位姊妹當時住在費城,神奇妙地安排我坐一班機到了紐約與她見面。透過我分享關於我們的聯盟還有派發行李牌的行動,我們就成功與美國航空的基督徒小組結連了。」而在不久前,一位在悉尼成立航空基督徒聯盟的弟兄也與Eddie分享了他們的狀況,而Eddie也因工作緣故得以到悉尼參與他們的成員會議,並贈送了一些行李牌鼓勵他們。同樣,另外有一位其他國家的行內姊妹向他們購買了60個行李牌。就是這樣,神透過這些行李牌讓HKACU與其他國家的3家航空公司的基督徒聯盟結連。我問神,為何是這3家公司結連呢?一位姊妹就提醒我,這3家公司再加上他們,正好在東南西北四個方位。神親自將我們聯繫一起,正好像印證了我們異象一樣,要建立屬靈的網絡覆蓋及守望世界。

.HKACU成員Joel, Villa及Eddie

(記者莫嵐報道)

「Ekklesia.愛.匯聚」 信徒的跨領域連結 共同經歷神愛真實

由從事生命教育的職場信徒組成的「Steadfast Love.一個都不能少」團隊於1月28日舉辦「Ekklesia.愛.匯聚」分享會,盼望連結更多同路人,匯聚成一個跨學校、跨機構、跨領域的社群,經歷初期教會Ekklesia的真實。當日聚會約有40位老師、職場人士、機構及教牧同工出席。

團隊成員陳志耀從事生命教育17年,亦是生命教育基金會的義務總幹事,他在聚會中分享:「生命的存在本身就有價值,但那惡者的偷竊、殺害、毀壞,致使很多生命以為自己沒有價值。天父看我們每一個都重要,『一個都不能少』,意味著每一個生命及每一個人的參與都不能缺少。天父渴望信靠祂的人彼此合一,呈現Ekklesia,就好像初期教會那樣,相聚中彼此激勵和加力,讓我們在社會的不同角落,將天國文化滲透日常生活中每個層面。」陳又提到,在多年與人同行的經歷中,深深體會到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過去、限制、軟弱,人靠著自己並不能堅持去愛,但相信神就是愛,祂藉著聖靈住在我們裡面,縱然人並不完全,但仍可流露並經歷天父那份堅持、不放棄的愛 (Steadfast Love)。大會還邀請在場會眾寫下並分享天父放在他們生命中的負擔,及對所服事的群體的夢,不少人都公開分享了自己與人同行的親身經歷及故事。

(新聞稿由主辦單位提供)

大衛會幕禱告中心修殿節慶典 畢戴安師母﹕耶穌必再來

國際禱告殿(IHOP)畢戴安師母(Diane Bickle)於12月中在大衛會幕禱告中心(TOD)於台北舉行的修殿節慶典特會中,引用詩篇第二篇傳講「末世的主權衝突」主題。她將12節經文區分為四個段落講論,包括一、地上君王、臣宰抵抗耶穌的主權,排斥神國文化(詩二1-3)。二、天父的回應(詩二4-6)。三、耶穌的回應,認同天父的呼求(詩二7-9)。四、大衛的勸戒,呼求地上君王臣宰信靠天父(詩二10-12)。

首先,不管各國君王、總統以及不同領域居高位的人如何爭鬧不休,但他們卻有志一同商議要趕出耶穌的影響力,反對耶穌(詩二1-3)。畢戴安說,倚靠神的話語,可讓神的子民得自由,但對各國君王臣宰而言,神的話是道德的界線,是一種鎖鏈,不想被限制,所以必須掙開捆綁。譬如同性婚姻的爭戰,不僅台灣面對同性婚姻合法化,美國也是逐個州通過同婚法案,令人憂傷沉重。耶穌再來之前,極大的黑暗會遮蓋全地,罪惡會達到歷史上新高,且邪靈和鬼魔的道會引誘人離棄真道(但八23;提前四1-3)。雖然如此,神的子民不用怕,耶穌會用更大的光照亮黑暗,顯露出世界的罪惡,拯救世人。

第二、對於君王臣宰敵擋天父的計劃,天父會嗤笑、責備、驚嚇他們,同時向他們彰顯耶穌(詩二4-6)。「耶穌必再來,在耶路撒冷作王掌權施行審判。」不管我們講不講神的審判,當世上的罪惡滿盈時,神的審判必然會臨到地上的君王臣宰。「那時,人必稱耶路撒冷為耶和華的寶座;萬國必到耶路撒冷,在耶和華立名的地方聚集。他們必不再隨從自己頑梗的惡心行事。」(耶三17)而天父對我們的救恩是從耶穌而來,因此我們要把握機會,向人傳福音。

第三、耶穌顯明祂是最偉大的代禱者(詩二7-9)。畢戴安說,耶穌因著順服天父的心意,作天父要祂作的事,得著能力帶領教會。如今祂坐在父神右邊,我們只要跟隨耶穌,在禱告中不斷尋求,耶穌就從天上釋放權柄能力給在地上的我們,在日趨劇烈的環境挑戰中,我們只要作神要我們去作的事,相信神國也會在各行各業掌權。

最後,大衛勸誡地上君王臣宰事奉主、順服主,才能蒙福,否則惹動天父的怒氣,將招致滅亡(詩二10-12)。畢戴安說,她從事房地產工作,每天先到IHOP禱告後再進辦公室,讓耶穌的愛天天充滿內心,於是不管她讀聖經、寫房地產契約或為病人禱告,都是為主而作,是對主的敬拜、獻祭,滿有平安跟喜樂;但若離開主的連結,就很容易心生抱怨、身體疲累。因此,她鼓勵弟兄姊妹要不斷地默想神的話語,對準耶穌,心思意念不致偏離正道,快樂事奉神,進而蒙福。

(台灣國度復興報記者魏麒原台北報導)

WeWork創辦人守安息日 工作和人生更美滿

美國公司WeWork為企業家、自由職業者、初創企業提供共享的工作空間,市值超過200億美元,擁有2000多名員工,工作空間分佈在美國23個城市和16個國家,包括香港。該公司的創辦人亞當·紐曼(Adam Neumann)是守安息日的以色列企業家,兩年前開始,在每周第七天不工作,也不接電話。

他說:「在安息日,我完全隔絕外界聯繫,不與人交談,這是不可妥協的。起初,這感覺是一個艱難的任務,但是它讓我有時間陪伴我的孩子、妻子和朋友……我們與世界隔絕了聯繫,但實際上卻是相互連結在一起,我花比以前多的時間陪我的家人,甚至打電話和探望我的母親。我越是守安息日,公司就越是成功。」

紐曼現年38歲,與他的妻子麗貝卡和五個孩子現居於紐約。他在以色列南部長大,曾在以色列海軍服役,後來和妹妹阿迪一起搬到紐約。他在幾次失敗的嘗試後創立了WeWork。他說:「當我10年前遇到我的妻子時,我認為錢就是人生目標。她告訴我不要再抱怨過去,令我戒掉吸煙,並說我正在追逐錯誤的東西。她讓我意識到,人生目標是要快樂,做一些有意義的事情。今天我能夠擁有更多的機會,但最有趣的是我可以幫助過去幫助我的人,包括家人、父母、祖母、朋友,而且還把錢還給那些過去投資在我身上的投資者,」

(來源:Arutz Sheva,2017年10月30日,Vasco Lam編譯報道)

禱告:全球企業家都認識神賜下安息日的恩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