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icole台北追思會 宣告興起華人施洗約翰

IHOPKC(國際禱告殿)中文部主任紀思牧師(Nicole)在2022年10月28日於灣長庚醫院離世,追思禮拜於11月15日在台北舉行。

Nicole追思會現場

2018年,Nicole被檢查出罹患乳癌,2020年癌症從胸部轉移到肝臟、淋巴、骨頭,還曾在身體最軟弱時,罹患新冠病毒,而當時,她選擇順服神的主權,得著超自然的醫治。2021年年底,Nicole將從神領受而來的復興信息帶到台灣。她說:「台灣領受施洗約翰的使命,將預備進入先鋒的呼召!」在生命最後階段,Nicole從未抱怨過神,甚至鼓勵身邊人:「不要被神冒犯!」

在追思會中,身為Nicole摯友的曉林(JoyLynn)牧師分享,Nicole的生命留下很多美好產業,其中,自己學習到一件很寶貴的事,就是在她生命的終結,即使不一定明白神的心意,但她對神沒有一句抱怨!

曉林思想馬可福音2章中,有四個朋友抬了一個攤子,來到耶穌面前,為要求醫治。而全球華人不也在為Nicole禱告嗎?但神說:「你們把她帶到我面前,我必要醫治她,但在天上還是地上醫治她,主權交給我!」曉林帶領現場眾人一同放手,將主權交給神。

Nicole與屬靈女兒艾倫‧金(Allen King)合影(圖截取自Allen FB)

Nicole的屬靈女兒、國際禱告殿華人事工副主任艾倫·金(Allen King),透過影片分享,神藉著屬靈母親Nicole,帶給她生命很大的改變和反轉。彼此很貼近的一起生活,見證到Nicole的生命如同孩子般單純,不斷只有一個呼求,就是單單愛神,跟隨神的心意。Nicole在美國的家,走進來的人皆感受不到她與癌症抗爭的死亡氣息,反倒充滿了生命和喜樂。

Nicole在人生最軟弱、痛苦的緊急時刻,仍鼓勵身邊人:「不要被神冒犯!」當Allen於10月28日得知Nicole回天家的消息,便再次走進禱告殿,這時神彷彿在對她說:「你會被冒犯嗎?」 Nicole生命所傳遞的信息,即「無論高山低谷,無論禱告的是否成就,我沒有被冒犯,我仍然相信!」相信,她已見到最愛的主耶穌,而其生命影響力仍會繼續下去。

周神助牧師證道分享,Nicole來台傳講信息,盼望台灣興起很多「施洗約翰」,為主的再來預備道路,為神預備居所。「盜賊要偷竊我們的命定,但是神對華人、台灣的命定是偷不走的!」Nicole雖然死了,但她的生命仍會說話,如同聖經所言,不要怕那殺身體、卻不能殺靈魂的。

聖經中的施洗約翰,在監獄中,聽見耶穌使瞎眼得看見、耳聾聽見、大麻瘋得潔淨。他問耶穌:「為何沒有拯救我?」耶穌卻回答:「凡不因我跌倒的,就有福了!」Nicole曾特別提醒眾人:「不要被神冒犯!」最後周神助分享,感謝神,我們有一個家,讓華人成為一家。這個旅程還要繼續前行,願我們都有續航力,繼續完成神的託付和命定!

趙仲權牧師致安慰詞時分享,自己曾問神:「為何祢允許讓她(Nicole)受那麼多苦?為何祢允許上千人為她禱告,但祢還是把她接回天家了?」趙仲權相信,神要讓全球家人都知道,Nicole的名字意思是「得勝者」。如啟示錄3章21節,「得勝的,我要賜他在我寶座上與我同坐,就如我得了勝,在我父的寶座上與他同坐一般」,相信如今,Nicole真的坐在寶座上,並且得勝。

最後,章啟明長老帶領吹號角,並分享帖撒羅尼迦前書4章16節,「主必親自從天降臨,有呼叫的聲音和天使長的聲音,又有神的號吹響;那在基督裡死了的人必先復活。」相信,紀思已先到天上就位,我們在地上也能就位,繼承那股熱情!願神膏抹在她身上的,也膏抹在眾人身上,成為一群「施洗約翰」,為神改變這世界!

(新聞來源:基督教今日報)

 

 

2022世界盃將於卡塔爾揭幕 當地人權及宗教問題惹關注

第二十二屆世界盃足球賽將於11月20日至12月18日在卡塔爾舉行,是世界盃史上首次由阿拉伯國家主辦。然而,由卡塔爾主辦世界盃的決定卻一直備受爭議。10月29日,16名澳洲國家隊發出視像聲明,批評主辦國卡塔爾剝削移民工人和侵犯人權。早前更傳出歐洲不少城市為杯葛由卡塔爾主辦世界盃,將取消設置公開直播和公眾觀看的場地。

卡塔爾自2013年開始籌備興建世界盃場館,期間不時傳出外籍勞工意外死亡的消息。多年以來,卡塔爾因剝削勞工,以及限制女性及其他社會少數群體的權利而遭受人權組織讉責。針對這些抨撃,卡塔爾引入了勞工保障,改善勞工待遇,包括保護工人免在高溫下工作,實施每月最低工資1,000卡塔爾里亞爾(約275美元),以及取消妨礙外籍勞工轉換工作的卡法拉制度(Kafala system)。然而,一些人權觀察組織質疑這些改革的有效性。

卡塔爾國王塔米姆(Sheikh Tamim bin Hamad Al-Thani)在10月25日發表電視講話中提到,成功申辦本屆世界盃令他們面對前所未有的指責。「起初我們本著誠意面對和處理這議題,我們甚至認為某些評論是積極和有助於我們發展的。然而我們很快就明白到,這場對抗的運動持續,並不斷擴大,當中涉及誹謗和雙重標準,達到了無情的程度。這讓許多人懷疑,這場對抗背後的真正原因和動機。」

除了人權問題,宗教自由在當地同樣受到限制。在敞開的門全球守望名單上,卡塔爾從2021年的第29位升至今年的第18位。基督徒組織指出,當地逼害程度為「甚高」,人民面對「伊斯蘭壓迫、氏族壓迫,以及獨裁政權」。

卡塔爾人口約280萬,據估計,基督徒佔當地人口十分之一,他們許多是來自亞洲的移民工人。縱然外籍基督徒也會遭受壓迫,當地的外國人教會常被政府監察,教會建築只限建於特定區域,但當地的外籍基督徒相對有較大的信仰自由。

敞開的門表示,當地有少數人民轉信基督教,他們面對自身穆斯林家庭和社群的嚴重壓迫。「穆斯林歸主者在卡塔爾不被認受,他們面臨失去法律地位,兒童撫養權及財產權等問題。無論是卡塔爾的原住民,還是外來的歸主者,他們都因信仰而面臨歧視、侵擾和警察監視等威脅。」

禱告:求神保護凡進入卡塔爾境內的人的安全,釋放平安的意念在卡塔爾政府中,保守他們的心。

(來源:Euro NewsEvangelical Focus,2022年10月26和9月30日,Joshua Chung和Amy Fong綜合編譯報導。)

關鍵的七年轉化 亞洲教會成下半場焦點

925日黃昏是猶太曆5783年的開始,列國牧者領袖都為著未來的日子領受預言啟示。91118日,金門列國匯聚主辦的可畏的日子(The Days of Awe)網上聚會,由新加坡喬治·安納多萊牧師(Dr. George Annadorai)分享關於未來7年亞洲教會應如何預備進入新一輪的復興運動。美國「錫安榮耀國際事工」(Glory of Zion)恰克皮爾斯(Chuck Pierce)與羅伯特海德勒(Robert Heidler)亦在近日分享了關於5783年的先知性啟示。

至關重要的7

新加坡喬治·安納多萊牧師(Dr. George Annadorai)

安納多萊首先分享,2030年逾越節,我們即將跨越屬靈的臨界點,世界的屬靈氛圍都要被改變,我們所熟知的教會將不再一樣,甚至列國都要來敬拜耶穌。而從2022年到2029年,我們有關鍵的7年預備自己。

為何2030年這麼重要?安納多萊指出,主後30年,天國議會(Ekklesia)誕生,到了2030年,中間隔了2000年。彼得後書3章8節:「親愛的弟兄啊,有一件事你們不可忘記,就是主看一日如千年,千年如一日。」對主來說,2000年只是兩日,所以當我們跨過2030年,也就是「第二天」的結束,進入「第三天」。正如耶穌在第一天受死埋葬,並在第三天經歷復活,2000年後,耶穌會再次復興他的教會。「我相信在2030年,神要給亞洲教會的禮物是Ekklesia,也就是耶穌給予早期教會的禮物,在末後要還給亞洲教會。」

安納多萊又以足球比賽來比喻教會的發展,比賽的上半場,從使徒行傳可看到神在歷史中的工作,這是已經發生的事情,而且發生在西方,故事延續到歐洲和美洲,Ekklesia的概念被轉換成教會的概念,因此教會輸掉了上半場的比賽。在下半場,我們不是著眼歷史,而是領受預言,其中最重要的信息是關於東方亞洲教會的興起。神的聚光燈會打在太平洋,以及亞洲列國。這個咒詛會被打破,我們會恢復真正的教會,2030年開始,真正的Ekklesia會再次運行。

7個下半場的遊戲規則

安納多萊指出,我們必須以不同的方式去打下半場的比賽,而在兩場比賽中間的過渡期就是未來的7年,需要眾教會一同預備行動,跟隨耶穌所做的重要任務,才能進入命定。安納多萊分享了7個不同的規則來打下半場的比賽:

  1. 球門——耶路撒冷:在足球比賽中,最重要是進球,所以球門很重要。聖經說得很清楚,最重要的球門是耶路撒冷,所有事情從耶路撒冷開始,也以耶路撒冷作為結束。中國教會很早就得到異象,他們稱為回歸耶路撒冷運動。中國教會明白球門在耶路撒冷,福音就是這個球要踢進耶路撒冷球門。不幸的是,過去歐洲和美洲的教會忽略了真正的球門,就會找其他東西替代,把球踢到別的地方。大型教會成為球門,忽略了真正的目標是把福音傳回耶路撒冷,他們拒絕承認耶路撒冷很重要。
  2. 外邦人+猶太人=一個新人:在上半場,早期教會踢得很好,福音傳到歐洲和美洲之後,就把猶太人球員趕下場,只剩下基督徒比賽。這被稱為替代神學,一旦把猶太人趕下場,教會就開始一直輸。在約翰福音17章20-24節中,耶穌上十字架之前的最後一個禱告是求父使門徒能夠合而為一。耶穌在禱告,外邦人和猶太人一起上場比賽,然後世界就會看見我的榮耀。
  3. 神的榮耀不是人的榮耀:過去的幾個世紀以來,很多歐洲國家入侵亞洲建立殖民地。殖民主義是為了擴張他們的國家,得著人的利益和榮耀,與傳福音沒有任何關係,當我們進入下半場,這樣的觀念必須完全被改變。
  4. 球門面對東方:以西結書43章1-4節清楚說到,神的榮耀要再次從東方回來。今天我們稱呼耶路撒冷面向東方的門為東門,有3個城門,包括獅子門,伯大尼門和金門。現在我們特別預備金門列國來迎接主耶穌的再來,未來我們要連同另外兩個門所在國家站在當站的位置,一起迎接主耶穌再來。
  5. 金和銀都是我的:哈該書2章6-9節提到,耶和華說,萬國的珍寶必都運來,銀子是我的,金子也是我的。在下半場,財富會回到Ekklesia當中。當教會還是孩子般幼嫩,神不能把金和銀給他們,神的應許為何還未實現,是因為神在等候教會成長為Ekklesia。正如使徒行傳記載的早期教會,金和銀都擺在使徒腳前,教會使用這些錢來解決教會之外的問題。不幸的是,今天的教會還不是Ekklesia,以致他們使用這些錢都是為了自己。當2030年教會成為Ekklesia,所收到的錢就會祝福列國。
  6. 恩賜:以弗所書4章9-16節提到五重恩賜,是從升上高天的主所給予的,到了2030年後,耶穌會再次把恩賜賜給Ekklesia。
  7. 神的政權:當教會領受五重恩賜,就能轉化為Ekklesia,神的政權就會降臨。Ekklesia等同於神的政權在地上實行管治。

5783是昌盛的季節

羅伯特‧海德勒(Robert Heidler)

羅伯特‧海德勒以「進入應許」(Crossing Over Into the Promise)為主題分享關於5783年先知性啟示。80的希伯來字母是PEY,3的希伯來字母是GIMEL,因此5783年是PEY與 GIMEL的一年。GIMEL源自希伯來文「駱駝」一詞,所以這是駱駝的一年,代表新層次的昌盛正來臨!

駱駝是負重的運載體,能把我們的供應從遠方帶來。當我們在聖經中看到駱駝,它經常是一個記號,指出將要成就的命定與傾倒而出的完全供應!「如果這是駱駝的一年,預備自己迎接來臨的加增是重要的!」恰克·皮爾斯說:「這是移開遮蓋我們的東西,並以神國擴展所需的財富遮蓋地土的時刻!」因此,我們需要尋問神,「我現在需要做什麼,以確保我們得著神的供應渡過下一個季節?」

 

(記者莫嵐報導)

 

 

 

【國度1分鐘】(139) 神國度運作的原則

神的國從亙古就有,並且堅立到永遠,神樂意將祂的國賜給祂的子民,並且透過耶穌基督臨到地上。耶穌在地上的最高使命是向人類重新引入神國,訓練我們的思想與行為有神的樣式,作神國領袖,恢復神在地上國度的掌權。神的國,是唯一每個子民都被指派作君王的國度,在某個特定恩賜的範圍內掌權。作為神國度的子民,我們必須認識國度君王的心,去治理祂所賜的領域。

 

君王原則
君王是國度最重要的部分,是國度最高的權柄,國度因他的權柄而被建立。

§  王的權柄是與生俱來的,不是被選舉出來掌權

§  王的話在他的領域裡就是法律

§  王擁有和治理領域裡的一切

§  王的家表達出王的本性

「他們與羔羊爭戰,羔羊必勝過他們,因為羔羊是萬主之主、萬王之王。同著羔羊的,就是蒙召、被選、有忠心的,也必得勝。」(啟17:14)

 

王權原則
§  王是其財產、領土或轄區的合法主人,能把財產隨己意賜給他人。
「因為耶和華至高者是可畏的,他是治理全地的大君王。」(詩篇47:2)

 

領土原則
§  領土是王運用權柄、控制權和治理權的領域。

§  王擁有領土,並能藉著他的權勢和能力去擴張領土。

§  王能授權給別人去管理和經營他的領土。

「他的權柄是永有的;他的國存到萬代。世上所有的居民都算為虛無;在天上的萬軍和世上的居民中,他都憑自己的意旨行事。」(但4:34-35)

 

憲法原則
國度的憲法是以書面記載王對百姓和國度的旨意、心願和目的。
「耶和華啊,你的話安定在天,直到永遠……我若不是喜愛你的律法,早就在苦難中滅絕了!我永不忘記你的訓詞,因你用這訓詞將我救活了。」(詩119:89-93)

 

法律原則
國度的法律是王所傳達的話語、諭令和詔書,立定管理國度的標準和規範。
「我們若照耶和華——我們神所吩咐的一切誡命謹守遵行,這就是我們的義了。」(申6:25)

 

運作原則
國度子民必須學習和運作國度的原則、規範、法律和制度,以獲得國度的福利和特權。
「我要把天國的鑰匙給你,凡你在地上所捆綁的,在天上也要捆綁;凡你在地上所釋放的,在天上也要釋放。」(太16:19)

 

國民原則
§  國民的身分不是權利,而是從王來的特權。

§  國民是王所揀選, 作為王施恩與承諾的受益人。

 

 

文化原則
百姓展現在語言、穿著、飲食習慣、價值觀、道德、自我價值方面的生活形態和方式。
「我不求你叫他們離開世界,只求你保守他們脫離那惡者。他們不屬世界,正如我不屬世界一樣。求你用真理使他們成聖;你的道就是真理。」(約17:15-17)

 

經濟原則
§  國度的系統向子民提供機會,使他們參與貢獻國度經濟與文化,促使國度繁榮的福利計劃。

§  國度的經濟體制通常包括徵稅制度、投資機會和創意性的發展計劃。

「你們要給人,就必有給你們的,並且用十足的升斗,連搖帶按,上尖下流的倒在你們懷裡;因為你們用什麼量器量給人,也必用什麼量器量給你們。」(路6:38)

 

教育原則
國度的訓練和教育的制度和計劃,被設計來加強和教導法律、價值觀、道德、君王與國度的禮儀,並將之傳遞給下一代和新的國民。
「你們若愛我,就必遵守我的命令。我要求父,父就另外賜給你們一位保惠師,叫他永遠與你們同在,就是真理的聖靈。」(約14:15-17)

 

管理原則
國度擁有向百姓實施審判的制度,管理制度的設立是要來保護國民的權利與特權,也是百姓得到君王恩惠的管道。
「你們的光也當這樣照在人前,叫他們看見你們的好行為,便將榮耀歸給你們在天上的父。」(太5:16)

 

敬拜原則
§  敬拜是對君王表達的感激和謝意。

§  敬拜包含向君王獻祭,代表百姓承認一切都屬於君王。

§  敬拜也表達對君王的倚賴,使得君王眷顧那些承認他名的百姓。

「不可敬拜別神;因為耶和華是忌邪的神,名為忌邪者。」(出34:14)

參考來源:《神國新發現》,麥斯.蒙洛(Myles Munroe)著,黃淨欣譯,以琳書房

 

 

英女王生前最後致詞 基督教誨是我一生的指南

9月8日下午,英女王伊莉莎白二世(Elizabeth II),當天下午在蘇格蘭巴爾莫勒爾堡安祥辭世,享耆壽96歲。

9月6日,英女王任命了新一任英國首相莉茲.特拉斯(Liz Truss),這是她最後一次履行公職。英女王在位70年共任命過15位英國首相。截至2018年,英國6600萬人口中有31%的人表示曾親眼見過他們的君主。王室臉書指出,英女王統治期間,大英國協從7個成員國發展到56個成員國,占全世界三分之一以上的人口。女王在位期間,曾去過117個國家,出訪至少325次,行程哩數可環繞地球42圈。

伊莉莎白女王和菲立普親王拜會教宗方濟各(圖片來自:Vatican Media)

女王在位最後幾年的支持率一直穩定於70%左右,遠高於西方世界任何的政治領袖。她於21歲時便以公主的身分履行公共職責。在生日當天,她從南非開普敦向整個大英國協發表廣播演說:「我向你們全體宣布,我將畢生,無論壽命長短,竭誠為你們服務」,並說,「神將幫助我實現誓言。」

英女王在8月3日給今年聖公會各主教的世界性集會蘭貝斯會議(Lambeth Conference)信函中表示,主基督的教導,是她一生的指南。英女王在信函中強調,在不斷變化的世界中,基督教的合一在今天也許更加重要。當前是一個「對世界各地的主教、神職人員和平信徒來說,具有巨大挑戰的時期」,因為他們當中的許多人一直在「痛苦、衝突和受創的地方」服事。然而因著眾人是靠著神的力量如此做,也使她的心從而得安慰。

英國聖公會於9月8日發表《為女王陛下逝世祈禱》的禱告文:「仁慈的神,我們為你的僕人伊莉莎白女王的一生獻上感謝,為她的信仰和對職責的奉獻致上謝忱。在我們哀悼她的離世時,請祝福我們的國家。願她的典範繼續激勵我們;藉著我們的主耶穌基督。阿們。」英國聖公會首席主教、坎特伯里大主教賈斯汀·韋爾比(Justin Welby)當日接受BBC Radio4採訪時表示,「對於我們許多人來說,幾乎無法想像沒有她的世界。女王陛下向我們表明,當我們將生命建立在神的信實之上時,我們就在永恆的堅實基礎上不致動搖。」他又勉勵,「在悲傷、恐懼或脆弱的時候,可以緊緊抓住基督受傷的腳,人人都有資格。」放眼世界可以發現,我們的生命可以像女王陛下一樣豐富,即使面對死亡,我們的生命也可以找到希望。

英女王的靈柩於9月11日離開巴爾莫勒爾堡(圖片來自:FB@TheRoyal Family)

《梵蒂岡新聞》報導,天主教教宗方濟各聞訊後,立即拍發唁電給查爾斯三世,表達哀悼之情。教宗表示願意「與哀哭的人同哀哭,為已故女王永遠的安息祈禱」。同時,教宗也緬懷伊莉莎白二世「為國家和大英國協的福祉勤奮不倦的服務,她盡責的典範,她信奉耶穌基督的堅毅見證,以及她對耶穌基督許諾的堅定盼望」,並為此表達敬意。

除了需肩負英國君主的世俗責任,伊莉莎白二世還需監督英國國教各種教會事務。這個職位可以追溯到亨利八世國王,他因教宗拒絕批准他的離婚,而與羅馬天主教分裂,並使自己成為英國國教──英國聖公會(Church of England,英格蘭教會)的領袖。王室網站解釋說,「根據首相的建議,女王任命英國聖公會的大主教、主教和院長,然後他們宣誓效忠並向女王陛下致敬」。

英女王與美國佈道家葛培理牧師(圖片來自:BGEA)

2016年,女王表示耶穌基督是「她所服事的王」。關於信仰,她曾說:「對我來說,基督教教義和我個人在神面前的責任,提供我生活的框架。我和你們許多人一樣,在困難時期從基督的話語和榜樣中,得到了極大的安慰。」對她來說,崇拜不僅僅是一場公開儀式。她一生定期去教堂,她的信仰並不複雜,以聖經和公禱書為基礎。她曾與美國佈道家葛培理牧師(Billy Graham)分享對聖經的熱愛,並曾多次邀請葛培理牧師為她講道。

(新聞來源:基督教論壇報)

 

 

贊比亞基督徒歡慶 擁有母語聖經譯本

非洲贊比亞母語聖經譯本於早前正式誕生,基督徒慶祝聖經翻譯的最新里程碑。這項工作由威克里夫聖經翻譯協會(Wycliffe Associates)領導,目前超過5,000人在贊比亞將聖經翻譯成當地20種語言。

教會牧師和植堂者Henry Mumba會督正協助於曼薩(Mansa)的聖經翻譯工作,他回憶自己19歲時第一次聽到的經文。「我們的牧師是從外國來的宣教士 ,他來到這個小鎮,向我傳福音時,我認識的第一節經文是約翰福音3章16節:神愛世人,甚至將祂的獨生子賜給他們,叫一切信祂的,不至滅亡,反得永生。」

曼薩的信徒首次用他們的母語Aushi閱讀和聆聽新約聖經後,高興得跳起舞來。Mumba說:「這彷彿是神在說我們的語言。」他指出,聖經是Aushi語的首部文獻,是前所未有的。除了Aushi語的翻譯,新約聖經還被翻譯成Nynja和Laya兩種語。來自利文斯頓市(Livingston)的Buster Paul Tembo牧師領導教會的聖經翻譯工作,他表示:「我們國家有73種語言 ,由於當中只有7種被稱為官方語言,聖經只翻譯成這7種語言。」Tembo 認為,基督徒能夠接觸自己語言的經文,對他們的屬靈生活產生很大的影響。「當你拿出自己語言的聖經閱讀,就能夠更清晰理解;朗讀出來與他人分享時,也更容易明白。」

Mumba會督帶領曼薩的聖經翻譯工作

學者估計,全世界至少有7,000種語言,當中只有不到800種語言有新舊約翻譯聖經,還有數千種語言需要翻譯,其中許多位於非洲大陸難以觸及的地方,以及亞洲和印度太平洋地區。

威克里夫聖經翻譯協會信息技術專家 Tomussone José Macinga 說:「對我而言,這不僅僅是翻譯和印刷聖經,而是改變生命,我看到過許多生命因著聖經翻譯而被改變。」威克里夫協會主席兼行政總裁Simoun UngUng表示,聖經翻譯的一個主要挑戰,是如何加快翻譯的過程,而同時保持翻譯的質量。「當你來到工場,你會看到翻譯聖經話語的需求。每天都有人在未認識主之前就離世,因此我們要迫切地推進聖經翻譯的工作。」

禱告:求主帶領聖經翻譯工作,興起更多工人,讓更多人能以自己的語言和文化認識祂,生命得轉化。

(來源:Christian Headlines,2022年9月7日,林國祥編譯報導。)

 

 

萬人大型音樂劇 歌頌馬丁路德金傳奇一生

由Creative Church推動,展現馬丁路德金生平的大型音樂劇將於今年10月起在德國、瑞士和奧地利共10個城市公演,讓參演者和觀眾細味這位黑人民權運動領袖的著名演說「我有一個夢」背後的故事。

除了Creative Church,德國福音派教會(EKD)和福音派自由教會聯盟(Federation of Free Evangelical Churches of Germany)都是促成這部音樂劇公演的重要推手。日前,三個國家合共約有10,000參演者在他們所在的地區參與音樂劇排練。參與演唱的成員年齡最小的是7歲,最年長的為91歲。

數百名歌手在德國的韋茨拉爾排練

作曲家Hanjo Gäbler和Christoph Terbuyken是這部音樂劇的創作人。他們曾參與製作音樂劇《十誡》(The Ten Commandments)和《奇異恩典》(Amazing Grace),以及流行音樂神劇《馬丁路德》(Pop-oratorium Martin Luther)。記者及馬丁路德金研究專家Andreas Malessa也加入了製作團隊,參與撰寫劇本。Malessa說:「『我有一個夢』代表一個烏托邦,一個縱使此時未能完全實現,也值得為人們為之奮鬥的理念。這部音樂劇是關於馬丁路德金的原則,以及他為支持被剝奪權利的人而進行非暴力抗爭行動的實際體現。60年代美國黑人對馬丁路德金的意義,正好對應今天21世紀歐洲的難民和『在職貧窮人口』對我們的意義。」

主辦單位歡迎沒有合唱團經驗的人士參與

創作團隊在音樂劇的官方網站表示:「這部音樂劇充當了一個大使的角色,傳揚當年曾激勵馬丁路德金的福音信仰,也讓參演者和觀眾意識到,每個人微小的擺上都可以為人類和環境帶來好處。馬丁路德金是一個改變世界的人,他的夢想以及為爭取人權所作的,都激發人們對世界事件和自身行動的反思。」

音樂劇將於2022年10月至2023年4月期間公演。參與演出的歌手在過去幾個月一直積極排練。主辦單位沒有特別對參加者訂立門檻,沒有教會背景、沒有合唱團經驗的人士也可參與。

禱告:願主的百姓遵祂的心意,扶助弱小,看顧貧窮孤寡,為受壓的發聲。

(來源:Evangelical Focus,2022年9月7日,Richard Chau編譯報導。)

 

 

電影拍攝經歷神蹟 興起行業信徒為主站立

改編自2010年馬尼拉人質事件電影《槍口下》,於7月21日在香港舉行開鏡儀式,電影監製梁鴻華弟兄(Tony)接受本報訪問,談及電影的創作受到易小玲的生命見證啟發,以及在拍攝過程如何經歷神的信實,並渴望興起更多電影行業基督徒為主站立,成為見證。

見證啟發的電影

梁鴻華(Tony)

關於《槍口下》這部電影的靈感來源,Tony分享,很多年前,他們的協會舉辦的電影製作相關課程招收了一名學生,後來得知他原來是馬尼拉人質事件生還者易小玲的兒子。「認識了他媽媽之後,我與她聊過很多次,我覺得她有一個很特別的經歷。」當年在旅遊巴上,易小玲中槍倒地後,眼前出現一片白光,然後有一個人在她背後對她說話。當時她未信耶穌,她問:「你是誰?」他回答:「我是你的神,你要繼續活下去。」然後她就醒過來,看到那槍手拿著槍正向她走過來,她馬上一動不動裝死。她感覺到他跨過自己走到後面,沒有向她開槍,但不斷向地下的屍體掃射。

這件事之後,她就信耶穌了,但下巴中槍後,她一共做了33次手術都不成功。傷口令她不似人形,也無法正常生活,她曾經想過輕生,但在她最軟弱的時候,教會的弟兄姊妹非常接納她。後來有位弟兄幫她聯絡到台灣發明這種手術的醫生。他即將退休了,但最後竟然答應免費為她做手術,還從日本找來兩位徒弟幫忙。第34次手術非常成功,72小時之後,她已經能夠吃漢堡包。後來易小玲還做了10多次小手術,康復後她去不同教會分享見證,而且參與探訪基層,以及宣教服事。

Tony分享,《槍口下》是基於易小玲的故事而改編的,戲中很多角色有刪減,只保留了一些有重大影響的時刻,主要講述女主角經歷人質事件前後的心路歷程,以及遇見神之後,如何面對自己的人生。「希望透過這部電影鼓勵大家只要有勇氣,珍惜生命,多麼艱難的日子,靠著神的恩典,都能堅強活下去,過得勝的生活。」易小玲的兒子現在是一名攝影師,亦是基督徒,他參與了香港部分的拍攝工作。

易小玲(左)與戲中女主角合影

拍攝過程經歷神蹟

在拍攝過程中,拍攝團隊曾遇到許多困難,但靠著神一一跨過,並經歷了許多神蹟。「在馬來西亞拍攝期間,我們遇上當地50年來最大的洪水,我們的佈景和道具都被泡爛了。」因為疫情緣故,團隊亦經歷走難般的旅程。「簽證到期的那天,我們仍然未知道要去哪裡,每個地方都要隔離很長時間,但再留下去就會面臨被拘留。」他們之前申請去泰國布吉,那是唯一不用隔離的地方,但簽證申請一直沒有回音,直到那天晚上12點收到通知,他們可以在第二天坐11點的飛機過去。於是他們半夜3點收拾行李,趕到機場做好所有檢驗,及時登機飛去布吉。

當他們以為只是離開兩個星期,誰知道在布吉逗留了差不多3個月才允許回來。「因為走了幾個月,與演員的合約已經過期,之前預付的一半訂金都損失了。在那個時刻,我整個人都散了,對自己也產生質疑。是否我做錯了呢?我沒有任何事情可以再做,唯有禱告。」在禱告中,神讓Tony有所領受,神沒有離開,雖然人做得不好,神是知道的,但祂不會認為我們活該,而任憑我們死吧。身邊的人也在勸說Tony離開,但他咬緊牙關繼續。後來,神在金錢、演員和資源上都一一供應,使拍攝順利完成。

興起行業的信徒

因為拍攝這部電影,Tony帶著團隊在東南亞幾個國家之間遊走,神也透過這次的旅程激動Tony的心,要在電影行業興起更多為神站立的人。「我儘量想找基督徒演員去演這部電影,但當地基督徒演員真的不多。」Tony坦白分享,作為演員和基督徒,能夠將這兩個身分同時活出來,並且以神的國為先,這才是最難的。我們需要去提供訓練,將天國價值觀告訴演藝行業的人。演藝工作只是我們生命的一部分,是神給我們恩賜去彰顯祂的榮耀,我們的紮根有多深,如何看神在我們生命的位置,這是最重要的問題。

開鏡儀式大合影

Tony期望不久將來要在香港舉辦基督徒藝人訓練班。「這個行業太少基督徒聯盟,是有共同目標和方向的。當我們今日去拍一個電影,我們應有神的使命。神已經很清楚告訴我們,作為行業裡的信徒可以有很多相通的地方,只是人是否願意。我們無論台前幕後的人,應該匯聚連結,建立一個中心,發揮神給予的恩賜,在使命和異象上尋找同路人,然後打這場仗。要締造這樣的環境,不是我一個人可以做到,而是一群人一起去做,成就這件事。」

 

(記者莫嵐報導)

 

 

 

 

【兩代對講】疫情後教會聚集的反思

+按圖放大

 

上一代

距離減緩屬靈成長                         

疫情之後教會主日崇拜轉為網上舉行,個人認為負面影響多於正面。我們在現場與弟兄姊妹一同敬拜能更投入和同心,而網上敬拜令人產生一種距離感,我們很容易變成了觀眾。另外,網上聚會對初信者靈命培育也有影響,初信者很需要教會和眾肢體的牧養和激勵,去建立和堅固他們的屬靈生命,但通過網上方式很難親身支援他們的實質需要。如果初信者因網上的距離而未能投入到信仰群體,疏遠聚會,靈命成長會變得緩慢,就很容易被世界吸引而拉走。

探討分散聚集的可能

我們教會是租用學校禮堂聚會的,在疫情初期學校停課期間,我們改到公園草地崇拜,同時安排網上直播。後來政府收緊限聚令,教會只設網上直播,當時出席人數減少了近一半,大家在家裡崇拜較難全程專注,有些父母也忙於照顧小孩,恢復現場崇拜後大家都馬上回來。團契聚會則較彈性,可以在網上、家庭或外出聚集,所受的影響相對較低。

近年隨著疫情、社會和政治環境變化下,我們對聚集的目的和形式,教會發揮的作用也有所反思,並開始探討微教會或家聚的可能,不再限於教會建築內,而是靈活分散在不同的地方聚集。信徒不單靠牧者餵養,而是彼此牧養,一同領受和完成天國使命。

增設聚會點

我們聚會的場地是學校,當學校不開放,聚會就只能轉到網上直播。我認為現場聚集比較理想,弟兄姊妹一起在神的殿裡敬拜,聖靈的同在更大,肢體之間的凝聚感和交流也較強。只透過網上直播敬拜,對靈命有一定影響。而兒童主日學轉到網上,較難察覺小朋友的情緒變化和心靈需要,難以做到面對面的個別關懷。

學校復課後,我們的場地使用受到限制,周一至五不可以在學校聚會。我們從今年年初開始租用一間村屋作聚會點,周末以外的聚會,包括小組、禱告敬拜祭壇、禱告服事等都在那裡進行。一些沒有接種疫苗的弟兄姊妹周日也在那裡參與崇拜。若是將來政策有變化,我們完全無法在學校聚集,也有一個聚會的地方。

 

下一代

網上崇拜參與較被動

我們教會在疫情前已經設有網上直播。疫情期間,當所有聚集都只在網上進行時,我們發現許多長者因不熟悉網絡科技而無法參與,弟兄姊妹馬上去關心和教導他們。網上敬拜和現場很不一樣,大家現場一起敬拜較能全情投入和專注,透過電腦屏幕參與有距離感,參與也變得較被動,同時也缺少了聚會後與弟兄姊妹的交通。平常崇拜後我都會整天在教會,與弟兄姊妹聊天和玩樂,網上崇拜期間很掛念大家。我知道有一些相熟的家庭會到彼此的家裡一起參與網上崇拜,維持面對面的交流與守望。

 

團契方面,疫情期間教會鼓勵大家自發聯繫,以小組形式作更深入的分享,不用等到既定的聚會時間才相聚。而團契改為網上進行反而打破了地域的限制,一些過往因工作不能到教會參與團契的肢體,可以一邊工作一邊在網上參與,他們都很享受這樣與大家見面和聯繫。

愛是突破限制的動力

我認為聚集的方式不是關鍵,重要的是自己的心,無論是現場,還是網上,只要我們對神渴慕,對身邊的人有愛,就能適應不同的處境和改變。透過直播,人的心都可以被神觸摸,包括未認識神的人。有些我們以前未能觸及的群體,在網上觀看了我們聚會的直播後他們而來到教會,也因此信了主。

 

當我們渴望相聚,不用特定的架構和召集人,我們都可以相聚。教會有一對夫婦,他們自發邀請弟兄姊妹到家中吃飯,後來變成每個星期的聚集。吃飯的同時,我們會一起敬拜、讀經和玩遊戲,當中有兩位弟兄姊妹,大家以前都不太熟悉,因著這樣的相聚,大家的認識多了,他們也感到教會是一個家。

線上線下都能敬拜交通

疫情期間,教會崇拜和小組聚會加添了網上形式的參與,因此,移居了外地的弟兄姊妹也能繼續參與聚集,大家能夠在網上見面,感覺是在一起的。現在崇拜同時維持實體和網上直播,由於現場出席人數有限,需要每星期在網上預先報名,大家都希望能夠在禮堂參與,因此每次報名的情況都很激烈。

 

我是在疫情後信主和加入教會的,從疫情爆發到現在,我認為教會的安排和作出的變動都很好,無論弟兄姊妹是否親身到教會,都能夠繼續敬拜神,與神親近,彼此相交。

受訪對象:Tom、Samuel、Grace、Rita、Vina、許守仁博士

 

 

美研究發現宗教學校年輕人 更積極面對精神健康問題

疫症大流行期間,研究發現,基督教學校的教師高度關懷學生,轉介到精神健康輔導中心的學生個案數目比非宗教學校高。

Springtide Research Institute於 2021年秋季至2022年春季進行研究,訪問了3,139名13至25歲的學生,其中包括313名就讀宗教學校(主要為基督教)的中學生和大學生。他們的研究顯示,59%受訪的宗教學校學生表示,他們曾向精神健康顧問尋求幫助,而非宗教學校的學生只有46%曾尋求幫助。另外,宗教學校學生因精神健康問題而住院或用藥的比例也較非宗教學校的學生高。研究也指出,宗教學校的學生更傾向視學校為成年人關心他們的地方。75%受訪宗教學校學生表示學校裡的成年人努力去了解他們,公立學校只有62%的受訪學生如此認為。

俄克拉荷馬州南方拿撒勒大學(Southern Nazarene University,簡稱SNU)輔導中心(Renew Counseling Center)門診治療師Stephen Brand表示,宗教學校的學生在老師鼓勵下,或更願意尋求支援。師生比例較低的學校,學生與老師更能建立個人關係,也較能敞開心扉談論生活中的困難。

SNU輔導中心協調主任Scott Secor指出,過去幾年新冠疫症為人們帶來倍增的困苦和孤獨感。焦慮是年輕人面對的一個主要問題,而他們現今面臨的心理困擾達到令人擔憂的程度。Brand表示,他在大學接見的學生中,六至七成都受成年後的責任困擾,其餘三至四成的學生正面對濫藥和自殺傾向等問題。來自費城的輔導員Cara Dixon說,自從疫症開始以來,她看到基督教學校在討論精神健康,基督徒群體向她診所轉介的個案也較多,因為基督徒明白他們在這些方面需要幫助。

Springtide的研究指出三種有助解決心理健康需要的素質:促進社交聯繫,傳達可實現的期望,幫助年輕人培養目標感。南加州大學宗教生命學院院長Varun Soni表示:「學生們不再問我該如何生活?他們開始問我,要為何而活?」總的來說,研究發現近七成宗教學校的學生表示他們感到有能力處理生活中的困難,公立學校的學生則只有57%。然而,當詢問學生關於尋找生命意義時,只有17%自稱有宗教信仰的年輕人表示,宗教機構能幫助他們尋找人生的意義。Packard指出,另有16%學生表示,他們沒有得到任何幫助。他說,宗教機構不能再想當然地認為學生正在明白他們的人生目的,除非有人向他們展示。「在基督教群體中,我們不斷傳遞信息,但卻沒有帶領學生發現自我和辨別神對他們生命的心意,我們只是假設一切在過程中會自然發生。」

Brand 說,許多SNU的學生對於治療和信仰能同時為他們帶來幫助而感到驚訝。與輔導員交談往往有助學生擁抱信仰。「治療給予人空間去思索,甚至懷疑他們所相信的,也讓他們有選擇信仰的機會。」

禱告:願賜平安和盼望的神觸摸每個憂傷不安的心靈,斷開一切捆鎖,得著釋放和自由。

(來源:Christianity Today,2022年7月21日,林國祥編譯報導。)

 

 

世衛新指引即將出爐 或打破性別二元局面

世界衛生組織(下稱「世衛」)上月於官方網站公佈將更新《性別主流化手冊》(Gender Mainstreaming Manual),當中提到「性別存在一個連續光譜,並不只限於男性或女性。」家庭事工組織批評是次行動帶有政治動機,恐造成更多混亂。

手冊於2011年出版,旨在向世界各地的健康管理人員傳授與健康相關行為的性別角色,手冊多年來被廣泛使用及引用。世衛專家指出,組織正根據新的科學證據更新共146頁的手冊,將捨棄傳統的二元方法,強調性與性別的多樣性,期望是次更新能鼓勵大眾改變談論性和性別的方式。

美國家庭與人權中心(Center for Family and Human Rights)研究主任Rebecca Oas說:「人們將可以引用世衛的手冊,表示要跟從專家,用科學方法處理性別議題。」Oas指出,性別畸形焦慮(Gender Dysmorphia)曾一度被列為與變性人有關的精神疾病。世衛於2018年將變性從其精神疾病清單中剔除時,就率先將變性納入主流。「他們一方面說,你沒有問題。另一方面表示,我們可為你提供治療,以手術和荷爾蒙解決不是出於你的問題。」

性別主流化議程的更新,包括改變圍繞性別的關鍵概念。世衛表示,他們希望在男性和女性的生理性別之外,使性別認同正常化。他們計劃引入課程和團隊建立練習,教導衛生保健專業人員,男性和女性的性別本質上是對變性人的歧視。Oas表示:「這是LGBTQ遊說團努力將他們的議程加插到其他不同議題的方式。當我們一開始談論包容性,就必須先列出人們受壓迫的方式。」

美國基督教組織Focus on the Family生命課題分析員Nicole Hunt表示,世衛這次修訂性別主流化手冊將會觸發一系列連鎖反應。「這個行動是要威脅在性別議題發聲的人,收窄思考和討論空間。在文化層面,我們也看到施壓的跡象,例如詞典出版機構Merriam-Webster較早前就宣佈修改『女性』(female)一詞的定義為『任何擁有與男性相反的性別認同的人』。」

Oas和Hunt一致認為性別主流化手冊的修訂是基於政治風向,並指出美國政府是世衛最大的捐助者,在過去十年,每年提供2至6億美元捐助。在特朗普總統執政期間,捐助一度被擱置,在拜登總統上台後已經恢復。

修訂版手冊將在未來幾個月內發佈,Oas和Hunt鼓勵家長瞭解其中的內容。Hunt說:「他們試圖改變關於家庭的論述,基督徒要作好捍衛的準備。我們將看到公眾接納違反聖經的事物,這將影響這片土地的法律,以及我們對憲法的詮釋。」

禱告:求主捆綁擊破仇敵的計謀,除去人心的蒙蔽,認識神創造的心意,恢復屬神的性別觀念。

(來源:CBN News,2022年7月28日,Richard Chau編譯報導。)

 

 

音樂路上不再孤單 天下華人齊唱好詩歌

天下華人唱出好詩歌大賽正如火如荼進行中,比賽招聚了一班不但熱愛敬拜,更是以生命講述神大能的敬拜者。本報訪問了初信主的歌唱家范菲(菲菲)老師,以及青年音樂指揮焦得純(Joshua),分享他們參與比賽過程中的心路歷程,以及神放在他們生命中關於音樂與敬拜的負擔。

堅定走音樂之路

青年音樂指揮焦得純(Joshua)

Joshua過去於美國修讀管弦樂指揮專業,曾於不同樂團及機構擔任指揮,同時亦是一位敬拜者。他分享,疫情發生的這兩年,很多大型比賽和活動都停止,作為一名音樂人,他感到有些迷失。同時Joshua也在教會肩負很多牧養工作。「我不知道自己要更多去牧養 ,還是堅持指揮這條路。我向神祈禱,希望神指明我應該走的路。」很奇妙地,過去兩年,Joshua報名的比賽幾乎都無法通過,但他禱告之後第二天,有一個國際比賽通知他已通過,在之後的3個星期內,再有2個比賽接受了他的報名。「我就很清楚是神讓我走音樂指揮這條路。」今年10月,Joshua將會前往西班牙參與一個國際指揮比賽。

禱告之後第二天,也是詩歌比賽66強選拔賽舉行日子。「我唱了《我渴望看見》這首詩歌,也分享了我的見證,評判給我非常好的評價。這對我來說很鼓勵,神好像在說,兒子,無論你想做指揮,還是唱作人,總之你要走音樂路線,不要迷失。」

音樂路上同行

「今年3、4月,是我最迷失的時間,我曾對爸爸說,我覺得很辛苦,不知道神讓我學音樂有什麼用。」在這半年的低谷裡,Joshua和爸爸的關係經歷前所未有的親密,無話不說。「神藉著爸爸去建立我的身分。這是我沒有想過的,在疫情中,我開放自己,將心中的憂慮與他分享,透過我們心貼心的同行,讓我更加學習親近天父。」

Joshua亦在教會中訓練年青人成為敬拜者,他的教會敬拜隊在一年半前只有6個人,經過一段時間的培訓,無論是打鼓,彈琴,還是彈結他,現在敬拜隊已經增加到20多人,而且全部都是年青人。Joshua感恩看見這樣的成長。

因此,在歌唱比賽中有些中學生的表現令他印象非常深刻。「我很驚訝見到再年輕的一代這麼厲害,有一個中五的女孩子自彈自唱,雖然去到66強止步,但她唱歌很有潛力,見證也很有能力。另外一位14歲的女孩子,寫詞有文有路,連評判都讚賞。」對於本次的比賽,Joshua感覺獲益良多:「大會很有心,他們舉辦了8次工作坊,邀請了很多星級導師參與,導師們除了分享生命見證,又會教很多唱歌技巧方面的內容,令我有很多反思。」 

比賽中經歷成長

歌唱家范菲(菲菲)老師

菲菲本身為演唱家,以及歌唱老師,過去曾在多項歌唱比賽中獲獎,以及擔任評審。在歌唱比賽中,菲菲本人,以及其創辦的小天使合唱團都分別入圍34強。菲菲於去年8月信主,年底成立小天使合唱團不久,就看到這個歌唱比賽的海報,對於專業聲樂出身的她,從來沒有參與過這類比賽,剛開始是抱著試試看的想法報名。比賽從去年12月進行到現在,菲菲分享,以前她參與的比賽注重的是技巧,但是這次比賽很特別,看見每個參賽者生命的流露,而她的生命也經歷很多成長。通過面試之後,第一輪比賽是要先講見證再唱歌。而在上一輪的比賽中,每位參賽者抽一段經文,然後將這段經文的內容與自己的經歷結合一起,分享5分鐘的信息。「我從未試過公開分享見證或者信息,當我講出自己的故事,我感覺唱歌也特別帶有真摯的感情,真的在向神表達自己對祂的愛。」

而小天使合唱團是比賽中唯一入圍的兒童組合,備受關注。菲菲指出,她與這群小天使一同經歷這個比賽,見到他們喜歡唱詩歌,也能夠作出簡單分享,感到非常開心。

菲菲也分享,有些參賽者的表現也令人感動。「一位身體有殘障參加者,她的輪椅需要4、5個人合力才能抬上台。她一上台,我就忍不住流淚。」她臉上洋溢著自信的笑容,如同一個生命戰士,不但是聲音好聽,而是生命活出神的堅強和生命力。

神在人生路口的帶領

在比賽的這段時間,菲菲的生命也在經歷一個轉變。「我的人生從小到大一直都很順利,但是我的婚姻不是很順利。信主之後,神在婚姻中給我很多啟示,當時人生處於一個十字路口,但神不斷給我引領和指示,讓我在10月順利解決問題。我覺得神給我關了一扇門之後,又開了一盞燈。當我感受到之後,就覺得神好愛我,我也願意去愛祂,以及分享愛給更多朋友。」

菲菲老師與小天使兒童合唱團

那時候小天使剛成立,菲菲又面對這個難關,但是每個星期天她都選擇喜樂地帶著孩子們排練,後來還站出來分享生命見證,生命進入一個新的歷程。「這個喜樂,我覺得是神給我的,這個磨難也是神給我的,為要叫我成長,以至我能成為一個為祂完成更多使命的人。」

(記者何雲深報導)

 

 

國度1分鐘(137)漢字根源與信仰

神從一本造出萬族,華夏民族擁有數千年的悠久歷史和文化傳統。漢字的形成時期,大約是在巴別塔被毀,各族分散居住的時期,透過漢字所隱含的典故,和歷史古籍的記載,反映出遠古時代的華夏民族認識神,以及神的救贖計劃。

+按圖放大

中國古籍對上帝的描述

根據漢學家麥都思所說,在目前已知的中國古籍中,「上帝」被提及175次,其中174次都指上帝是創造主。
l   上帝是自主的

《詩經 大雅‧文王之什‧大明》:

「有命自天。命此文王。於周於京。」

譯文:旨意來自上天,將王位賜給文王,建立周朝都城為京。

l   上帝是永不改變的

《尚書 商書‧伊訓》:

「惟上帝不常。作善降之百祥。作不善降之百殃。」

譯文:看起來上帝的作為是無常的,而他不改變的原則是:對行善的人總是賜給百樣的祝福;對作惡的人降下百種的災禍。

l   上帝是無所不能的

《詩經 大雅‧文王之什‧文王》:

「商之孫子。其麗不億。上帝既命。侯於周服。」

譯文:商的子孫成千上萬,上帝既然命令,他們就臣服周朝了。

 

人類首次犯罪

§  「禁」,古體字「

上面有兩棵樹,可解釋為分別善惡樹和生命樹,下面的「示」代表神。神啟示給亞當,分辨善惡樹上的果子不能吃,這是神給人的第一個規定,也是人第一次被禁止做的事。

§  「婪」,古體字 「

由「林」字和「女」字組成。林是指伊甸園中的生命樹和分別善惡樹,女可解釋為 站在樹前的夏娃。中國古人選擇以「女」而不是「男」字來造「婪」字,說明他們知道人類始祖第一次背逆神將罪引入世界的故事。

罪的結果

§  「罪」,古體字「

上半部是一個「自」字,古體字「」,是一個鼻子的形象,代表自己。下面是一個「辛」字,意思是「苦」。這反映了古人對罪的理解是以自我為中心,結果就是苦。

§  「喪」,古體字

意思是「死亡」,喪的象形字和現代漢字都清楚表明,死與兩張嘴吃樹上的東西有關。

罪行

§ 「兄」,古體字

§ 「兇」,古體字  

這兩個字的發音一樣,結構也幾乎一樣。兄字由「口」和「儿」組成,表明長子是一個家庭的代言人。兇的古體字代表一個兄長摔倒了另一個兄弟,中國古人創造該字時,首先想到人類歷史首宗謀殺案。為了不讓人處死該隱,神在他身上留下記號,因此兇字中間有一個「ㄨ」。(創4:15)

神的救贖

§  「羔」,意思是小羊,由「羊」和「灬」兩部分組成,代表在火上烤羊。這個字與獻祭有關,神告訴人救贖的觀念:要獻上無罪的為有罪的付上代價。

「羞」,上半部是「羊」,下半部是「丑」,表示羊不僅是獻祭給神的上好祭品,更是給人類遮蓋罪帶來的羞愧。

§  「血」,古體字「

表示一滴血落在獻祭的器皿中。漢語和聖經都使用相近的符號來描述血和獻祭的行動,以除去罪,滿足赦罪的要求。

§  ,古體字是「」和「」,意思是盟約

第一個古字表示一個杯裡有一滴血,表明中國古代的盟約是從血來立定。

第二個古字和現代漢字在「皿」字上都有一個「明」字,代表盟約是要向所有人表明,特別是在神面前,來確保立約者遵守盟約。

得稱為義

§ 「義」,古體字為

像一把匕首刺向一隻羊,表明中國古人知道義要付出代價,就是獻祭羔羊的生命,因為人不能靠自己稱義。

「義」的現代漢字含有獻祭的意思,以「羊在我上面」來表示,義是來自被接納的替罪羊,使我能成為義,這與聖經裡的教導完全一致。

 

漢字獨特性:

§  漢字最早形成於3500多年前,是世界上唯一從起初流傳下來而沿用至今的文字。

§  漢字是一種象形文字和會意文字,如今世界上有超過五分之一的人在使用。

§  無論說何種方言的中國人,都能使用漢字來彼此溝通。

資料來源:《先賢之信》,唐堯,中國出版集團

 

 

南非撒但教會創辦人遇見耶穌 基督徒無條件的愛啟動改變

南非撒旦教會(SA Satanic Church)共同創辦人之一Riaan Swiegelaar從敬拜撒但轉向敬拜耶穌。今年5月,他正式辭去教中的職務,引起許多人關注。他早前公開分享決定離開撒但教,轉向耶穌的經過。

7月4日,Swiegelaar在其個人社交媒體上載影片分享,憶述生命中有4位基督徒曾向他顯明基督的愛,帶來他生命的改變。「我錄這段影片是因為有超過300人發信息給我,想知道我離開撒但教和南非撒但教會的原因。」

20年前,Swiegelaar曾參與基督教事工,後來卻成為無神論者,4年多前接觸到撒但教。「當時我很破碎和傷痛卻不自知,而他們的理念引起了我的共鳴。」他還提到自己遇過許多撒但教信徒,「極度破碎」是他們的共通點。

Swiegelaar在影片中表示,他從來不知道什麼是無條件的愛,直到遇到4位基督徒向他顯明這樣的愛。「我很感謝這4個人,言語無法表達你們為我所做的一切。」

今年5月,Swiegelaar接受南非開普敦電台CapeTalk訪問,談論撒但教。他在節目中表明絕對不會相信耶穌基督的存在。訪問結束後,女主持人Amy走向他,給他一個擁抱。一個星期後,Swiegelaar在WhatsApp上看到Amy的個人資料,才發現她是基督徒。「她的擁抱讓我感到前所未有的愛,她沒有說一句話,只單單擁抱我。我從來沒有如此的經歷,也從來不知道基督徒可以流露如此大愛,願意無條件接納我。」

幾星期後,Swiegelaar與撒但教的會員開會。「我們都知道撒但教正在增長,而我需要做一個儀式,看看下一步要如何得著更大的能力和影響力。當我敞開自己,耶穌就出現了。當時我自以為是的說,如果你是耶穌,就證明給我看吧。然後耶穌以無比美麗的愛和力量充滿我,我立刻認出那是基督的愛,就是電台主持人給我的擁抱所流露的愛。」

Riaan Swiegelaar經歷耶穌無條件的愛後,從敬拜撒但轉向敬拜耶穌

Swiegelaar表示,在他還認為自己是醜陋的怪物時,除了Amy,Adele和Donnie Frey也給他基督的愛。Adele後來給Swiegelaar發訊息說:「我只是做了一件簡單的事,就是顯明愛,而那份愛殊不簡單。」Swiegelaar回應說:「那不是簡單的東西,你向我顯明基督的愛,是一切。」

作為一個初信的基督徒,Swiegelaar表示他不確定下一步該怎麼走,但他知道,他將繼續認識耶穌,在祂的愛中成長。

禱告:願神擁抱破碎失喪的人,能親眼見祢,知道祢是愛他們的神。

(來源:Charisma News,2022年7月6日,Joshua Chung編譯報導。)

 

 

西班牙南部港口重開 再次成為跨文化宣教據點

今年夏天,「過境行動」(Operation Transit)的基督徒義工再次出動,向穿越邊境前往北非的人們送上數千本聖經和福音包。

西班牙是通往北非地區的主要門戶之一,特別是前往摩洛哥。摩洛哥和西班牙的航海路線以往是數以百萬人民從歐洲前往摩洛哥和其他非洲國家的常用途徑,受疫情和外交局勢影響,兩國之間的航船往來已封閉三年。今年重新開放後,西班牙港口城市阿爾赫西拉斯(Algeciras)和塔里法(Tarifa)在過去的幾個星期都很繁忙,而福音活動「過境行動」也正如火如荼地進行。

過境行動始於1993年,西班牙聖經協會、Agape Europe、神召會和美南浸信會等機構和教會都參與其中。他們每年都召集義工團隊,在前往非洲的車輛等待登船時,向他們送上家庭福音包,包括聖經、《豈是凡人》一書、《耶穌傳》電影DVD或USB隨身碟等。而在8至9月,他們會送福音包給返回歐洲的人。

義工準備福音包

西班牙聖經協會會長Soriano指出:「雖然摩洛哥、阿爾及利亞和突尼西亞等國家並不禁止傳播聖經,但人民若持有大量聖經,可能會被控走私。我們希望把握人民過境的機會,與他們分享福音材料,在難以接觸到聖經的土地上播下福音種子。」

義工在港口向等待登船的人派發福音包

參與過境行動的義工來自世界各地,除了西班牙當地信徒,還有許多來自美國、埃及和黎巴嫩的信徒。 Soriano說:「這是不用出國的跨文化宣教體驗,參加者都很享受這樣的團契和經驗,但更重要的是能夠將聖經送給來自其他文化和宗教的人。」

自1993年以來,過境行動送出1,450萬份聖經和福音包,今年預計將送出40萬份。Soriano說:「我們在突尼西亞、摩洛哥和阿爾及利亞聽到許多見證,知道當地福音傳播幅度有驚人的增長。縱然信徒不便表露身分,而我們也難以與他們會面,但我們知道,有許多人遇見了耶穌,選擇歸向祂。」Soriano呼籲信徒透過親身參與、代禱或奉獻支持,投進這個帶來永恆影響的宣教行動。

禱告:願主的靈大大澆灌,與每個過境者相遇,認識祂是慈愛、獨一的真神。

(來源:Evangelical Focus,2022年7月8日,Richard Chau編譯報導。)

 

 

報告顯示全球僅三成宣教士專注福音未及群體

宣教組織East-West最近引用The Traveling Team的數據指出,全球現時約有40萬名基督徒宣教士,當中只有3.3%專注於「福音未及群體」。

據追蹤全球福音事工情況的Joshua Project資料顯示,「福音未及群體」為福音派基督徒人數比例少於2%或任何宗派的基督徒人數少於5%的群體。目前全球超過77億的人口中,約有32億人被列為未及之民或最少觸及之群體。

華盛頓麥克林聖經教會(McClean Bible Church)的David Platt牧師表示:「福音未及群體指的不只是未接受福音,而是沒有機會聽到福音、沒有教會、沒有基督徒、沒有聖經的群體。神給我們的使命不是盡可能傳福音給更多的人,而是要傳給各族各方各民。」

以族群而言,East-West的數據顯示,現時世上有超過70萬個族群為福音未及群體,約佔總人口41.7%。East-West指出,這些群體未聽聞福音的原因,除了地理位置與地形限制使其難以觸及外,文化和政治因素也成為福音遍傳的障礙,特別是對生活在伊斯蘭教、印度教、佛教或民間宗教佔主導地位,以及基督教受逼迫國家。

East-West創始人John Maisel認為,當神的子民願意冒險向失喪的人傳福音,神的名就得榮耀。「神最大的喜悅是祂的兒女憑着信心選擇離開安舒區,來到祂的跟前,跟從祂的帶領。」

禱告:求主興起和帶領各地教會與宣教士,把福音傳到世上每一個族群,讓神的名在全地上被高舉。

(來源:Christian Headlines,2022年7月5日,林國祥編譯報導。)

 

 

古巴反政府大遊行一週年 全球基督徒團結陣線要求釋放被囚牧師

宗教自由和人權倡議組織「全球基督徒團結陣線」(Christian Solidarity Worldwide,簡稱CSW)就古巴11J示威1週年,在古巴駐英國倫敦大使館門外示威,促請當局釋放Lorenzo Fajardo牧師。

2021年7月11日,古巴持續的經濟危機和疫情,引發人民不滿,爆發全國示威活動,進而擴大至指責批評執政共產黨獨裁及管治疲弱鎮壓。當地政府和軍方採取武力,示威人士遭暴力對待及拘禁。示威平息後的幾個月,社會領袖,包括宗教領袖被傳召,遭恐嚇,大批人士流亡境外,人數破歷來紀錄。

Fajardo牧師的兒子被捕一週後獲釋,而Fajardo牧師自去年8 月一直被扣押於Boniato最高安全級別監獄。他於2021年12月20-21 日的聆訊中被判「漠視法紀」、「襲擊」、「煽動他人犯罪」及「擾亂公共秩序」等罪名。

 

Fajardo牧師(左)去年參與反政府示威被捕,被判處監禁7年。

至今年5月,牧師的家人收到通知,他被判處監禁7年,經上訴後維持原判。早前CSW向古巴大使館提交一份共有11,000個聯署的請願信,要求釋放Fajardo牧師。

CSW會長Mervyn Thomas表示:「Fajardo牧師因為古巴人民站出來發聲而被捕,如今許多人已獲釋,他被判監7年,現已被囚1年。今天,我們在這裡與牧師的家人站在同一陣線,反對所有不公平的對待,要求古巴政府立即釋放牧師。我們向牧師保證,只要有需要,我們定必站出來為他發聲,為要看到他得到自由。」

禱告:願神的公義彰顯,讓Fajardo牧師得到公平對待,幫助古巴眾教會在逼迫中對齊神的心意。

(來源:CSW網站,2022年7月11日,台灣國度復興報編譯報導。)

 

 

比爾強生太太息勞歸主

伯特利教會(Bethel Church)比爾・強生牧師(Bill Johnson)太太貝妮・強生(Beni Johnson)於美國時間7月13日息勞歸主,比爾・強生牧師在其個人社交媒體上以「Healthy and Free」(健康與自由)公布這一消息,許多人留言表示慰問。

今年2月,當時貝妮處於癌症晚期,並出現呼吸困難的症狀,許多信徒曾為她發起禱告行動。

(記者莫嵐報導)

 

禱告:願神親自安慰比爾・強生牧師及其家人的心,並興起更多人去關心和守望病患中的肢體。

 

 

 

那些年復興神的作為 訪韓見證激勵香港信徒

第二屆全球華人線上訪韓聖會將於85-6日舉行,在過去的30多年裡,全球華人從訪韓聖會中經歷無數神的大能工作,並將領受的祝福帶回各地教會。本報訪問了其中3位多次參與訪韓聖會的港澳牧者信徒,述說神在過去年間的復興作為,激勵現今信徒繼續跟隨神前行。

兒女的醫治復還

Winny(右一)於訪韓現場的與團員的合照

Winny Chan為基督教福音聯合會宗聖堂執事會主席,2004年,4歲的兒子患上血癌,後來完成一系列的治療療程,得以康復。「但我希望是完全的醫治,永不復發,因為聽到之前參與過訪韓的人分享了很多神蹟醫治的見證,於是我決定訪韓。」2006年,Winny與先生帶著兒子參與訪韓。神帶領了趙鏞基牧師,以及另外兩位牧師為Winny的兒子按手禱告。兒子升中學時,神要Winny再次帶他去訪韓,兒子在訪韓中領受方言,現在於韓國韓世大學讀神學,直到現在,血癌再也沒有復發。

2007年,Winny肚子裡懷著女兒,但神感動他們一家再次訪韓。在出發之前,醫生在產檢中,發現胎兒的染色體有些不正常。「醫生問我們是否留住這個孩子,很多人遇到這個情況都選擇放棄,教會很多人也勸我想清楚。但在禱告中神提醒我,神給我的一定是最好的。我就憑著信心繼續出發訪韓,並且決定要生下女兒。」

結果女兒出生後一切完全正常,而且神給了女兒特別的音樂恩賜。她3歲的時候,從來沒有學過彈琴,有一天從教會回來就彈了一次《我神真偉大》。「一首歌她聽一次就會彈,不用看譜。我被嚇到了,後來才知道她有這種恩賜。」女兒現在15歲了,正在考鋼琴演奏級。「因為這個恩賜是神給她的,所以我對她說,首先要敬拜神。有時候我出去服事,她就負責彈琴敬拜,將來她會在音樂道路上繼續發展。」

牧者脫離捆綁

Jackson牧師一家的合照

基督教金巴崙長老會澳門堂Jackson Tsui牧師,於2009年領受呼召從美國來澳門服事。當時他雖是教會傳道人,但過去生命的壞習慣還是會跳出來。「性、賭、抽煙,這三件事是我過去生命很大的捆綁,我很想戒掉,但依然離不開。」在教會服事的第一年,Jackson已用盡所有學過的神學知識。「有半年時間堂主任回加拿大述職,我辛苦得要死,弟兄姊妹不喜歡我,我也不喜歡自己。人工很低,我心想不如不做了,但有一件事放不下,就是我很清楚神呼召我在澳門做傳道人,所以我很掙扎,生命一團糟。」

2010年底的一次退修會中,Jackson在安靜等候神時,耶穌向他顯現,對他說,我等你很久了。「我當時對他說出心裡最想要的東西,耶穌你可否赦免我的罪。耶穌說,我等了你這麼久,就是要來赦免你。我感覺腦袋被炸開,痛哭不已。後來牧師提到訪韓,我就決定參與。」2011年,Jackson新婚不久,帶著太太一起參與訪韓。在半宵祈禱會中,李永勳牧師講道,提到要認罪、認耶穌是主,然後求聖靈充滿。「我就跟著做,我去認罪,認耶穌是主,然而還沒有講到求聖靈充滿,聖靈就突然之間澆灌我。我開始大哭,就在那一刻,那三樣事情就不再捆綁我了。」

在回程中,Jackson向太太坦白自己有抽煙的習慣,並將煙交給她,他從那一刻開始就不再抽煙。而聖靈卻不放過他,之後的3天,聖靈催促他向太太坦白,過去所犯的性方面的罪。「我不想講,因為結婚之後我已經沒有做過。我和聖靈糾纏了3天,後來我順服了。之後的早上我跟她說了,她的臉色很難看,一整天都不跟我說話,夜晚再問她怎麼樣,她哭著對我說,如果神饒恕你,我也饒恕你。從那天開始,我和太太之間再沒有秘密。」

Jackson分享,訪韓對他的影響可以說是天翻地覆。人生命中的毒素弟兄姊妹是知道的,反過來,生命的馨香,他們也是能聞到的。「當年剛回來,我和太太每個星期至少用20個小時禱告。一有空就禱告,簡直停不下來。2月訪韓回來,教會的人就覺得我不同了。」同年7月,Jackson就帶了大約20個弟兄姊妹訪韓,很多人被聖靈充滿,每一個都領受方言,整間教會都開始發生改變。「我還帶不同教會的信徒去,有些友好教會,我為他們籌款,而牧者只要肯去,我為他們支付費用,直到現在我還有這個儲備。」

身心靈的醫治

雯雯

雯雯為保險經紀,2010-11年都有參與訪韓。第三年時,媽媽癌症末期病危,她留在香港照顧媽媽,不久後媽媽去世。之後的幾年裡,雯雯心裡都對神懷有忿怒,為何神要這麼早接走媽媽。再加上在2015年,雯雯在下樓梯時不小心弄傷了膝蓋,裡面的骨頭都突出來了,也因此醫生發現她的膝蓋有一個腫瘤。那一年裡,她的膝蓋做了兩次大手術,之後行動都不太方便,需要用拐杖。

「2017年,我裡面有個聲音叫我去訪韓。」有一晚的深宵禱告中,雯雯在禱告的時候,突然之間聽到膝蓋咯咯響,好像有人在扭她的膝蓋一樣。她張開眼看,周圍的人都在專心禱告,沒有人觸摸她。「我意識到神在醫治我,我馬上開口讚美主,享受神的醫治,並且認罪悔改,過去幾年對天父的惱怒。我領受了神的醫治,不但是膝蓋,還有我的心,我感受到神的擁抱,讓我知道要對祂有信心,將我裡面對媽媽的思念以及愧疚自責都交託給神,讓我輕省地離開韓國。」雯雯的膝蓋即時被完全醫治,本來連蹲下來都做不到,馬上就不需要拐杖,上下樓梯都沒有問題,她跑到前面的搖滾區又跳又唱感謝神。

雯雯兒子就讀韓世大學

(記者莫嵐報導)

 

 

 

 

 

 

國度1分鐘(136) 提升信心新層次

+按圖放大

 

一、歷史性的信心

聖經勸誠我們,要思想記念過去神偉大的作為。(詩105:5)逾越節和聖餐,都為記念之故,是神所設計,為了幫助我們記念祂的作為。透過歷史記載,追溯領會神在整個時間長廊裡所作的工,能促使我們的信心提升。

二、救贖的信心

擁有救贖信心的人知道,耶穌是我們一切問題的中保。救贖的信心使人信靠且安息於基督的救贖,並且接受耶穌成為生命的救主。這種信心也會更新我們的意志,使我們與神和好,使我們的生命邁向聖潔。(羅3:22-24)

、暫時的信心

當我們尋求神,會從聖靈得著感動,使暫時的信心從神的啓示中釋放出來。暫時的信心必須盡快扎下根基。耶穌在撒種比喻的教導中說到,這種信心會因世上的思慮被擠住,或是敵人來奪走。(太13:3-9)惟有培養一種敬拜的生活模式,才能使這個信心在我們的靈裡扎根。

四、超自然的信心

超自然的信心是一種信心的恩賜,是神針對我們某個特定的需求,即時賜給我們的信心。(可11:23)信心的禱告就是一種超自然信心的運作。當人為某個病人禱告時,可能已經看見此人得著醫治。即使眞正的醫治在一年後才顯明,但對那個心中擁有超自然信心的人而言,事情已經成了。

五、爭戰的信心

當遇見問題或為某個計劃禱告,我們要做的就是敬拜,直到神對我們說話。我們憑藉所聽到的指示,得以在下一個階段中爭戰,直到屬靈生命擴展。我們越多敬拜,領受的啟示也越多,憑著所得的啓示在屬靈的領域爭戰,直到看見事實在地上彰顯為止。(代下20:1-25)

六、征服的信心

爭戰一直在地上進行,因為神的國度已經來到,我們一旦在信心裡奮勇突破重圍,就有能力勝過仇敵。(啟11:15)當天上的聲音進入我們的靈,信心便會興起。當我們使用這個聲音,基督已完成的勝利就會開始彰顯,使我們從爭戰的信心,進入征服的信心。

七、彰顯或榮耀的信心

征服的信心所帶來的成果,是神在我們當中彰顯榮耀。神已呼召我們進入祂完全的應許,穿戴彰顯或榮耀的信心。榮耀的信心造就了希伯來書11章中的那些信心偉人。在末後的日子裡,這種信心要遮蓋全地。

 

轉換信心新層次的個方法

一、以神的心為心

我們若倚靠自己的聰明和有限的知識,絕對無法作出正確的選擇。(腓2:5-8)我們必須察驗神的聲音,將神的旨意實際運用在日常生活裡。我們要用所領受的預言來爭戰,因為預言不僅說出眞理,同時也是表達神的心思與意念。

二、改變消極氣氛

因著拿撒勒城充滿不信的氣氛,耶穌便不多行神蹟。(可6:1-13)耶穌在地上時仍是一位全能的神,能夠行神蹟奇事,然而該城的氣氛卻築起一道牆,干預了祂的工作。我們要以充滿信心與勝利的先知性宣告,破除我們周遭的消極氣氛。

、善用資源

我們的信心經常因資源缺乏而被掠奪。「惟獨認識神的子民必剛強行事。」(但11:32)「剛強行事」原指充分利用現有的資源以開發新的資源,或使現有的資源發揮新的作用。我們若能使資源發揮最大效益,便會看見神已經賜下的資源,這一切惟有憑藉信心之眼才能看到。

、認識耶和華以勒

「耶和華以勒」,意味祂能打開我們的雙眼,看見祂在未來為我們預備的供應。我們必須願意去祂呼召我們去的地方,才會得到屬於我們的新鮮、獨特的恩膏與策略,作為供應。

、留意信心的躍進

我們的信心有時會突然躍進。當我們因為所盼望的延遲成就而心懷厭倦,那麼神為我們動工時,我們就會錯失祂的作為。如果恐懼轄制我們,縱使神要為我們突破困境,我們也無法領會。我們所經歷的事情都在引導我們的信心躍進一個新的層次。

、培養國度的心態

我們建造教會,同時也得到國度的鑰匙。神的國度乃是在勝利中不斷推展,而且是藉由劇烈的屬靈衝突與爭戰產生的。神使用施洗約翰和以利亞教導我們要前進。教會乃是神爭戰的代表,讓我們一起高舉盾牌,磨利寶劍,因為這兩者對神國度將要面對的衝突非常重要。

《高舉信心的盾牌》(Restoring Your Shield of Faith),恰克.皮爾斯 (Chuck D. Pierce),以琳書房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