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度觀點] 真實活現「一個新人」的生命

雅各書說,聽道卻不行道,就是自欺。以色列迦密山堂會(Kehilat HaCarmel)兩位創辦人是最早傳揚「一個新人」的先鋒,不僅言教,更將自己置身於這真理裡,將生死置身事外。雖然大衛.戴維斯牧師已於2017年安息主懷,但因著信,留下以利亞傳承給下一代的生命傳奇。

大衛的遺孀凱倫(Karen)於2月初來港,在一場公開聚會上表示,迦密山堂會所在之處危機四伏,她指出迦密山以北25里有一個獲伊朗資助的恐怖組織。不料,聚會過後一星期,伊朗無人飛機入侵以色列領空,以色列將之擊落,使以色列北部與敍利亞邊境局勢突然緊張。同日,以色列派空軍攻擊敍利亞境內的伊朗軍事據點。憂患多年未止,一直忠心守住迦密山,絕不簡單。

根據戴維斯牧師的自傳《通往迦密山之路》(香港國度出版),當年夫婦領受在以色列服侍的呼召,就離開生活舒適的紐約,憑信心遷居以色列。他們看出迦密山的屬靈地位,在地理上是兵家必爭之地,在屬靈上是「祭司村」,於是開始在迦密山上用敬拜和策略性的代禱服侍神。在長達十年的炮火衝突時期,他們只能抓住神的應許,而不是防空洞。

「一個新人」是指猶太人和外邦人在基督裡二合為一,保羅在以弗所書裡的教導。有趣的是,戴維斯是外邦人,而凱倫是猶太人,兩人在婚姻裡的結合象徵「一個新人」。在真理實踐上,多年以來,他們一直環繞著「一個新人」而發展事工。他們建立了融合猶太人和外邦人的教會,開創了以色列教會的先河。在他們的聚會裡,經常輪流用不同語言敬拜讚美,展現不同民族在主裡的合一。教會也有幫助猶太人、阿拉伯人和其他外邦人戒毒的宿舍服務。

伊朗和敵國誓言摧毀以色列,在四面楚歌之時,我們外邦信徒不免會因為太關切以色列,而忽略了其他民族。阿拉伯人先祖以實瑪利和猶太人先祖以撒,都是亞伯拉罕的後裔,聖經對二人的後代都有應許。戴維斯夫婦的生命見證鼓勵我們,真實活現「一個新人」這真理,必須將自己置身於真理裡,付代價,奮勇爭戰,真實關愛猶太人、阿拉伯人和其他民族。

天國文化特會逾4千人參加 得勝鑰匙為全心渴慕神同在

由國度豐收協會舉辦的「2018天國文化特會」於2月7-9日在台北和平籃球館舉行,主題為「得勝人生的鑰匙.屬天智慧」,有來自20個海外國家、500多間教會逾4,000人出席此次特會。首次擔任講員的凱什.盧納(Cash Luna)牧師(Casa de Dios事工創辦人暨主任牧師)以創世記十三章勉勵與會者要深入地向神禱告,因神就是永恆的答案,像神所重用的僕人亞伯拉罕,成為與神同行的人。

在7-8日的特會中,凱什.盧納分享信徒蒙福的秘訣是「信心」。在過去的11年中,他也曾因無法真實領受聖靈而愁苦,直到有一次,他在禱告中領受神的啟示與光照。原來自己是因為節省的心態,導致對神信心不足,當下他立刻悔改,禱告後他感受到聖靈親自造訪他。他以創世記中亞伯拉罕與羅得分家為例指出,羅得是尋找祝福的人,他選擇以自己眼目中看為最好的,但亞伯拉罕是行在祝福中的人,他知道不論他往哪裡去,神都會祝福他。而亞伯拉罕之子以撒承接了亞伯拉罕的祝福,不因為非利士人強佔了自己的井為苦,無論他走到哪裡挖井,那口井就有水。「所以,神當初怎麼與亞伯拉罕立約,如今也同樣與我們立約,這是永恆的約!」

在9日下午的特會中,凱什.盧納邀請與會者全心敬拜,並從心深處向神禱告。凱什.盧納邀請「清楚感受到神同在的人往台前走」。數百人奔向舞台向神敞開心禱告與敬拜,凱什.盧納一一為他們按手禱告。而在當晚的「醫治佈道晚會」中,更有超過4,800人參與 ,其中一位林小姐的左耳罹患小耳症,聽力僅有20%,藉著同工的禱告並經過現場醫生的聽力測試,聽力恢復到80%。此外,因車禍造成後十字韌帶斷裂而膝蓋不能彎曲蹲下的張弟兄,也在三次禱告後,得著醫治可以自由地起立蹲下。現場許多與會者都揮手表示自己病症得到恢復,同時向神獻上搖祭感恩神的醫治。

(台灣國度復興報記者劉以琳綜合報導)

去年以色列中國遊客破10萬大關 年度升幅46%

以色列旅遊部發佈年度報告稱,2017年赴以色列的中國遊客數量達10.5萬人,較2016年增加了46%,已達成年度的10萬人目標。

此外,中國與新加坡並列人均日開支第五高的遊客來源地(241美元),位列印尼(310美元)、韓國(277美元)和日本(251美元)之後,略高於墨西哥(238美元)和阿根廷(220美元)。

旅遊部表示,2017年共有18條新開通的直飛以色列航線,均獲得了以色列旅遊部的財政支持,其中包括9月12日開通的海南航空上海—特拉維夫直飛航線。

此外,2017年以色列吸引的遊客總數約為360萬人,較2016年增加了25%,創下了歷史新高。其中59%的遊客為首次來到以色列,自由行遊客則占遊客總量的64%。同時,54%的全球遊客為基督徒,21%為猶太人。

以色列最大的遊客量來自美國,總數為近71.6萬人,其次為俄羅斯,遊客數量約為30.7萬人。隨後是法國的28.4萬人、德國的20.2萬人及英國的18.5萬人。上述五國2017年赴以遊客人數均較其2016年增加了至少10%。此外,烏克蘭、意大利、波蘭、加拿大等國亦為遊客的主要來源地。

2017年,78%的訪以遊客選擇參觀耶路撒冷,67%選擇特拉維夫,49%前往死海。到訪提比利亞和加利利湖地區的遊客為總數的35%。

(來源:以色列新聞祈禱會臉書專頁,2018年1月29日)

禱告:祝福各國旅客在以色列遇見主耶穌

國度1分鐘(46) – 春節習俗與基督教信仰

+按圖放大

粵語版:

華語版:

春節習俗與基督教信仰

春節將至,當中的習俗同基督教信仰有無衝突呢?

不少春節習俗背後其實有著豐富的哲理,基督徒不應一味的否定傳統習俗,反而應該嘗試去認識其文化及起源

貼揮春(春聯)

是否迷信 有研究認為貼揮春(春聯)的習俗大約在南北朝傳入,用紅色或木貼在門邊,故猜測可能是當時猶太人亡國之後來到中國帶來的逾越節習俗,在門框上貼揮春是與逾越節習俗有關是大有根據的。
屬靈轉化
  • 基督徒不用擔心貼揮春是「迷信」,可看為是猶太人過逾越節一樣的意義,在門框上塗血,紀念當年神保守以色列人平安出埃及的事情。
  • 基督徒可嘗試創作既有中國文化味道,又具有福音意義的揮春,轉化文化,並且傳福音。

(今期《國度復興報》中間大頁有「國度降臨、興旺福音」揮春(春聯),歡迎大家剪下貼上。)

 

 

 

 


發財利是

是否迷信 「利是」古時是「紅包」,用紅紙包上祝賀人的說話,而不是放錢的。習俗原本的意義是給人祝福,不屬於民間迷信。
屬靈轉化
  • 拜年的時候互送祝福,建議用「恭喜您平安喜樂」代替說「恭喜發財」。
  • 基督教不以「發財」為最高真理,內心的平安喜樂遠比「發財」更重要,而且相信只要得到神的祝福,人都會「發財」。

處理春節習俗與基督教信仰之間的衝突

1 區別「文化」抑或「迷信」 基督徒不一定要完全反對文化習俗,有的是可以認同的,但基督徒應反對迷信。
2 凡事都可行但不都有益處 有智慧地回應民間迷信或民間習俗
3 肯定中國哲理與基督教信仰之間的共同點 習俗背後可能有哲理,找出哲理與基督教信仰之間的共同點,打開話題與未信者討論,成為見證福音的好機會。
4 深入了解中國文化及歷史 華人基督徒應該對中國文化及歷史有承擔,不單是要領人信主,也要承擔中國人的苦難。

內容取材自梁燕城的〈春節傳統活動面面觀〉,刊登於印尼華人基督教會聯會網站(http://pgti.co.id)。

這世界需要父親 撐起屬靈遮蓋 醫治無父世代

孵化箱事工126-27日舉辦「這世界需要父親」分享會,邀請了Andrew Houghton及Fiona Houghton夫婦分享他們作為屬靈父母的心路歷程,期望協助香港的弟兄姊妹興起成為合神心意的父母,保護及鼓勵下一代。

父親缺席的世代

Andrew是一位「無父者」,他從未見過父親,自小就要照顧自己和母親。他指出,人對天父的形象常被地上父親的經驗所影響,正如他對父親的印象是一位「缺席的父親」。除非我們跟天父學懂如何做真兒女,否則其他關係都是挑戰。今天,瑪拉基書中無父的咒詛仍然有待扭轉。Andrew又談到,夫妻關係是人在世上最重要的關係,夫妻作為一個整體能夠彰顯神的形象。他笑說,在香港繁忙的工作環境,許多父親好像跟工作結了婚。父親本是被召在家庭中代表天父。他曾接觸很多來自富裕家庭但吸毒的青少年,他們都缺乏一位穩重、溫暖和熱愛的父親。他說:「若人不能從原生家庭的問題中被醫治,就不能成為好的父母。」

示範父母如何祝福兒女

Andrew明白華人的父親很少稱讚兒女,但作為基督徒,天國文化的重要性應該高於華人文化。他向與會者示範父親應如何祝福兒子,「兒子,我愛你。這不是出於你的表現,而是因為你就是你。我完全接納你。縱使我們會遇到問題,你永遠都是我兒子。我關心你,也享受與你一起。我祝福你得著天父所預備的一切,滿足你一切的渴望。」Andrew指出,父親要呼召出子女的潛力,稱讚他們,指導他們的方向,相信並幫助他們。

Fiona接著亦示範母親應如何祝福女兒,「妳是一個美麗的創造。神造妳是女性,因為神喜歡祂的女兒。我們很愛妳。妳作為亞洲的新女性應感到喜悅,因為這是神的揀選。妳的受造奇妙可畏,妳將成為一個女孩子、女人、母親、祖母。求神保護妳,我們呼召出神放在妳裡面的恩賜,奉主的名祝福你。」她認為文化有時對女性有很多制肘,但是在靈裡,女性是大有能力的。妻子常期待丈夫填補自己的空洞,但只有天父能夠做到。她相信釋放亞洲婦女的關鍵在於讓耶穌解決一切羞恥。

按照聖經恢復男女角色

Fiona又指出,男女雙方不能互相理解亦是一個值得注意的問題。女士會看到男士的問題,卻沒有尊重他們,在人面前責備他。她笑說:「我花了二十年去改變Andrew,但我後來發現是行不通的!」她引述史丹佛大學的研究證實,男女的大腦及行為是不一樣的。大部分男人的思維是完全分隔開的,他們同一時間只能做一件事。相反,女性的思維會把所有事情一併思考,也可以同時處理多件事情。因此,男女要明白彼此的不同,互相合作。「一個真男人會在面對挑戰時,堅持他的信念。他拒絕消極被動,接受責任,做他認為是對的事情,並且勇敢地帶領人。」Fiona指出,「真男人與世界的成功人士的定義不同。」然而,女人要明白,由於普遍地缺乏父親典範,現在男人並不知道怎樣作好丈夫及好父親,感恩神正在恢復真正男人的形象。另一方面,聖經中的女人,希伯來文是「Ezer」,代表耶和華的幫助,而不是一個僱傭。妻子應該理解、支持及尊重丈夫,幫助他發揮潛能。丈夫應該領導妻子好像基督領導教會一樣,提升而不是批評她。

.Andrew及Fiona釋放屬靈父母的榜樣

Andrew在現場撐起一把傘,來示範丈夫的角色。他說丈夫在神面前有責任去撐起屬靈的遮蓋,這不是神交給妻子的責任。問題是,男人自己也有屬靈的軟弱和傷害,令遮蓋失效。因此,這個世界在期盼一代人興起向神說:「我要修補遮蓋的破口!」

馬健明牧師最後總結,自己也是無父者,也希望推動一代興起成為父母,斷絕這個咒詛。他相信這個運動是超越教會、宗派、職場的,透過課程中同行實踐,真正的父母將會興起。

(記者林暐皓報道)

[國度觀點] 復興神學為「無父世代」提供的解決方案

當時代轉入二十一世紀,家庭崩壞已成為普世現象,無論是東方或西方,單親家庭數目不斷上升。無可否認,家庭健全是社會幸福度的量度尺,而聖經觀念對家庭制度的鞏固也有重要的指引,基於聖經的復興神學為此提供了解決方案。

有研究指,全球有14%的兒童(0-17歲)來自單親家庭,而大部分的情況,母親是家庭的唯一支柱。「無父世代」是今日世界的悲歌。最近的分享會「這世界需要父親」實在是及時的提醒,講員安德魯(Andrew Houghton)用撐傘子的象徵行動,說出丈夫在神面前有責任撐起屬靈的遮蓋,這不是神交給妻子的責任。基督教家庭雖然有同一信仰,但家庭健全與否,還需要各成員擔起自身的責任,這也是屬靈上的對齊(spiritual alignment),因為神命定了各成員的責任和角色。安德魯也指出,男人有屬靈的軟弱和傷害,這令遮蓋失效,補救方法是男人願意修補破口。

復興神學正是有修補破口的主張。就以烏干達牧師慕約翰為例,他推動的禱告祭壇策略是為城市和國家的復興。為什麼禱告祭壇會帶出復興?按他對聖經的理解,神往往會揀選一些人,呼召他們成為聖潔,並為城市和國家的罪惡代禱,只要被揀選的人數得滿足,神就會使復興發生。這些被揀選的人在代禱上有祭司的職分,在復興上有關鍵的作用。社會有什麼問題,國家有什麼問題,當然要有行動去解決,但復興神學提出最重要的焦點,就是教會的責任,因為教會在某地方的設立,代表在該地方有祭司的代禱職分,在這屬靈層面上若沒有改變,人的最大努力都是力量有限的,因無法抗衡空中的掌管者——邪惡的根源。當然人有責任,就是悔改。悔改導致復興,全是神的恩典。

從復興神學看,「無父世代」的詛咒是需要祭司代禱去破除的,誰是祭司?在家庭中,父親有這屬靈的職分;在城市中,教會有這屬靈的職分。願弟兄們和教會都興起,舉起聖潔的手為這世代禱告!

台北國際書展主題為以色列 基督教出版首度聯展

2018台北國際書展於2月6日至11日在台北舉行,今年書展主題是「以色列」。主題國「以色列」在會場展現了「六感體驗」的多元風貌,並以時光隧道展示多達200多本書,帶領讀者認識以色列文化、歷史、宗教、民俗到創新的過程。不僅如此,以色列的馬哈尼耶胡達傳統市場也被原封不動地搬進展場,並邀請了以色列當代知名文學作家、漫畫家及美食作家等與讀者分享一系列關於以色列的講座。

駐台北以色列經濟文化辦事處代表游亞旭(Asher Yarden)在書展主軸設計(大型書模型)前說,「一年多前,我們接下2018台北國際書展時,很多人都說為何要找這種麻煩?但目前已成形並深獲好評,非常值得!今年也是以色列建國70週年,這個巨型設計代表了希伯來文學從古老過渡到現代的層次,也訴說著以色列人─未完待續(Israel─a never ending story)的創新概念。」

今年亦是基督教書區首度以聯合企劃的方式,由台灣福音書房、校園、華宣、宇宙光、腓利門/迦密、國際漢語聖經出版社共同聯展,規劃135平方公尺寬敞的閱讀空間,推出「飲食文化、信仰暢談、樂齡生活、閱讀經典」四大主題。

(台灣國度復興報記者李瑞娟報道)

福音傳遍印尼座談會 遍傳福音的危機與宣教策略

K-PACT 國際宣教機構於2月1日及5日舉辦了福音傳遍印尼座談會,分享信息包括今日印尼西加里曼丹的呼聲與契機,及討論香港教會參與印尼事工的機會與策略等。

印尼西加里曼丹坤甸GKNI自傳會主任牧師Liliana談到,印尼很多偏遠地區的基礎設施、衛生條件及教育管理等方面都比較落後,而穆斯林在關顧偏遠地區貧窮人口的事工上非常積極,經常差派教師及運送有需要的物資去支援當地人的需要,因此很多落後地區的鄉村都願意改信伊斯蘭教。而Liliana所在城市坤甸的教會普遍比較富裕,但信徒都較為注重自己的需要,安於舒適的生活,對未信者及貧窮人的關愛較少。教會本身對於宣教及傳福音的意識也較為薄弱,一般情況下只會關顧自己的會友需要。Liliana強調,印尼的基督徒傳福音的行動力不足,就會被穆斯林搶佔先機,當我們再去那些已經接觸穆斯林的鄉村去分享福音,往往容易遭到拒絕,這就是目前印尼遍傳福音所遭遇的危機。

國際K-PACT總幹事Peter就Liliana所談到的危機,提出宣教需要因著時代的改變而不斷調整。在他25年的宣教生涯中,Peter意識到現時要改變固定的宣教模式,需要心意更新而變化,認識時代的使命,具體建議包括三點:一、宣教要有目標。教會或機構需為宣教工場訂立清晰目標,為宣教士到工場的工作制定計劃及具體指引。他曾經見過有些宣教士到馬來西亞宣教6年,回國後講不出自己做過什麼,是非常可惜的。二、宣教需要有策略,否則就會發現很多的事工過了5年、10年都可能進展不大。他又分享,神曾在2003年感動他到中國開辦基督教書室,當時全中國只有數間基督教書室,而且規模很小。但在10年間,Peter與他的團隊開設了9間書室的同時,最有果效的工作就是鼓勵及幫助別人開辦書室。所以在10年間,中國出現的超過100間基督教書室中,很多開辦的人就是他們的學生。Peter強調:「當你有很清楚的策略,就可以幫助更多的人。」三、要建立夥伴關係。神是很公平的,祂給予不同人有不同的恩賜,因為神想我們能夠彼此合作互相效力,將不同人連結一起,我們就有成就神國大事的可能。

(記者莫嵐報道)

職場信徒被呼召作宣教士 教會須裝備及賦權

香港教會更新運動及職場轉化學院於1月15下午舉辦「怎樣裝備與賦權職場信徒」教牧講座中,邀請保羅史蒂文斯博士(R. Paul Stevens分享如何幫助牧者支援與裝備職場信徒實踐信仰。

現年80歲的史蒂文斯服事主超過55年,從牧養會眾的經驗中,他總結了以下四點發現:一,耶穌是教會的頭;二,所有教會會眾都被呼召在教會及世界裡服事;三,神呼召全體的會眾,不只是呼召牧師、宣教士;四,神的子民的服事地點在世界之中,要充滿萬有(弗4:10)。他簡述以弗所書的脈絡,保羅在一至三章指出信徒在主內的身份,四至六章就教導信徒如何在世界活出呼召。史蒂文斯說:「基督徒不是『去』教會,我們就是教會。教會具有聚合與分散的功能,神在每周一早上差派宣教士去職場,是專職宣教士不能到的公司。」因此,他認為,每間教會在地圖上的據點應是工作場所,不是居住的區域。

史蒂文斯提出教會應該是一個有機體,多於是一個組織。教會是一個身體,肢體間互相依靠(林前12)。身體的整體效果應大於各部分的總和,在多元中合一。他說:「現在的領袖訓練把人倒模成同一個模樣,這樣的訓練不能有效地裝備肢體。」他之後透過身體四個系統比喻教會如何服事職場。

首先,史蒂文斯提到神經系統。它結連身體所有部分,所以教會每個肢體都須要直接與耶穌相連,被耶穌領導。可是,當教會組織化的時候,會眾只把問題反映給長老,期待他們作決定,而不是直接尋求神。因此,教會要發掘神放置人心中的熱情,明白神的主權安排子民在不同的職場服事,教會肢體的恩賜配搭也是神的計劃。他笑言:「教會應在星期一至五寫上『教會在職場,不在這裡』!

第二個系統是消化系統。史蒂文斯引導與會者反思:我們在餵什麼給教會?他指出教會應教導職場的呼召和神學。服事神不單單在教會中,也是在工作中。他提議,教會應每週邀請職場信徒講道或分享工作見證,用職場的用語溝通。教會須要給予肢體召命辨別和輔導。

第三個系統是循環系統。正如身體靠血液作循環,教會的循環系統就是文化。文化由象徵符號和物品組成,在符號背後就是價值觀和信念。史蒂文斯建議,教會要多用職場的象徵符號,訪問信徒在世界的工作、信仰和挑戰,也必須為他們禱告,慢慢地改變教會文化。

最後,史蒂文斯提及骨骼肌肉系統,指出教會和家庭如何支撐職場的關係。他建議教會應建立行業支持和禱告小組,又要精簡架構讓人在世界和家庭中服事。教會要認同工作是神的禮物和召命。「沒有任何場所黑暗到基督徒不能服事,職業也沒有高低之分。」他總結。

講座下半部分,史蒂文斯談到「裝備職場信徒的挑戰」。他提到商業和職場長期被教會視為不屬靈,背後包括歷史、制度、神學、會眾及靈性等因素。歷史上,受希臘思想影響,靈性哲學為最高尚,勞力最低下。中世紀時代,修士、牧師和宣教士被認為比職場信徒更屬靈,馬丁路德亦認為生意和公義不能並存。制度上,忙碌的牧者不了解職場困難。教會亦多著重宣教士,忽略職場。史蒂文斯反問:「為何不為職場肢體禱告呢?」神學亦瀰漫著一種「聖職人員才有特殊呼召」的迷思,但其實所有人都是「被呼召」的。會眾之間也不明白其他人在職場做什麼,沒有為大家的服事代禱。最後在靈性方面,世界會認為宗教只關乎個人精神層面,與日常生活關係不大。

要賦權職場信徒,史蒂文斯提出要停止用「平信徒」和「聖職人員」兩詞去區分服事神的人。他指出初代教會有領袖,但職銜永不高於教會整體。他說:「教會沒有平信徒,每個人都是神職人員。」他建議領袖可到肢體的工作場所探望他們,聆聽他們的問題,確認他們的生活是神的事工。再者,教會的講台應談及職場問題和神學,又要為職場禱告,差派人出去服事神的國度。

 

(記者林暐皓報道)

[國度觀點] 「聖俗二分」的徹底打破

經過多人多年的深耕細作,職場使命觀在本港逐漸普及,每年也有不少職場神學講座培訓人材。然而,很多人觀察所知,聖俗二分的觀念未被真正打破,而這正是職場使命觀能否大幅推進的關鍵之一。過去,職場召命的推動以傳授知識教育為主,透過神學著作和課程改變聖俗二分觀念,但思想與行為其實互相影響,先後次序未必固定不變,從外在的行為開始變革,即從教會的制度、事奉模式、活動形式等進行更新,也可打開一條新路。

聖俗二分是指將神聖與世俗完全分開的觀念,凡屬教會的事情和工作都是神聖的,而信徒在世界裡的工作和事務都沒有神聖的價值。在此觀念下,只有聖職才是神聖的召命,信徒在職場的神聖任務就只有傳福音、愛人如己,或賺取金錢支持教會的聖工,除此之外便沒有什麼神聖意義。

聖俗二分觀念要打破得更徹底,可考慮將堂會內的一些職分與職場信徒分擔,例如講道、施行聖禮等,當然也要謹慎地在教會傳統和革新之間作出明智的決定。如果可行,並且時機成熟,也可考慮正式按立職場信徒擔任特別聖職,甚至授予職場傳道的獨特身分。

職場神學教育當然不可缺,但不應該局限於佈道技巧、個人生命成長、職場倫理等,傳道與建立文化是不能分開的召命。聖靈使生命成聖,同時賦予改變世界的權能,因此有能力建立文化的職場神學教育必須有「賦權」(empowerment)的元素,「權」是指聖靈在人身上彰顯的大能。耶穌在教導門徒這方面,沒有太多的神學講課,而是提供實戰經驗,差派門徒出去實習。教會打破聖俗二分觀念,不應只有課程,還要提供差派出去實習的體驗機會,形式可以多元化,最好由職場信徒與牧者共同摸索。

職場信徒被賦與的能力,不僅是宣講的能力,也要有屬靈爭戰的能力,爭戰的領域又不僅是人的內在心思,也有結構性的邪惡,就是要將根基建立在錯誤思想、違反天國價值觀的系統連根拔起。若果改變只局限於人的內心,而身處的邪惡環境完全沒有被震動,職場召命還只在幼苗階段,並未有在好土裡茁壯成長。

外在的改變並不困難,但為什麼願意尋求改變?今天聖俗二分觀念仍然牢不可破,其一原因是對現時狀況感到舒適,因為留在安舒區是人的習性。所以在進行變革之先,也許要尋求大的推動力,大得足以使整個教會都願意脫離舊的模式,成為真正有能力改變職場的教會。

2018台灣牧者國是論壇 跨區域教會連結 看見家庭婚姻盼望

2018第八屆台灣牧者國是論壇於1月22-24日在桃園機場飯店舉行,全台共有174位牧者及35位機構代表參加。在22日上午的開幕聚會中,台灣基督教聯盟(台基盟)舉行新舊秘書長交接儀式以及公佈新秘書長團隊。台基盟理事長台北真理堂楊寧亞牧師及新店行道會創會張茂松牧師,帶領眾人為台基盟的新團隊禱告祝福,盼望從跨區域的教會相互合一連結的行動開始,帶給台灣社會以及城市對於家庭及婚姻的盼望。

一起健康、一起宣教、一起轉化

新任秘書長台中旌旗教會蕭祥修牧師在會中宣告,台基盟的三個主要目標是「回應國家社會重大議題」、「促進各城市教會網絡健康發展」及「傳福音宣教完成大使命」。2018年,台基盟要和眾教會及機構一起連結同工,促進台灣教會「一起健康、一起宣教、一起轉化」。其中,一起健康就是「促進教會健康增長,彼此連結」,一起宣教就是「建構教會宣教植堂協作平台」,一起轉化則是「聯合教會同心轉化國家社會」,而推動家庭主流化就是轉化國家社會非常關鍵的部分。蕭牧師也再次重申2015年國是論壇的決議,推動台灣教會2020年的目標:每間網絡教會要100%成長、共差出2000位海外宣教士,以及堅固婚姻、關懷弱勢及教育下一代。

桃園市長與會肯定教會

桃園市長鄭文燦與會致辭時表示,他要感謝大桃園基督教聯盟(桃基盟)牧者及桃園眾教會對政府部門的協助,他相信不僅是桃園地區,各縣市的教會對於社區的深耕都是很紮實的。教會不只是傳福音,更是政府的好夥伴及倚靠的力量。鄭也提到,他去年參加救助協會在中秋節舉辦的課輔活動,從孩子臉上的笑容看到他們從教會得著的信心及盼望。他也在教會所做的醫療、長期照顧、毒品及監所關懷等層面中,看到各個角落的愛的力量。桃園市社會局長古梓龍也表示,不只是桃園,其實全台灣都在面臨少子化、高齡化以及跨國婚姻等衝擊,他看到教會在家庭及婚姻議題的關懷上,不僅與政府部門有很好的配搭,也帶出很大的祝福。

今年牧者國是論壇三天議程,將針對家庭主流化的危機與轉機以及未來的挑戰、長照議題、宣教植堂、教會建造等議題進行研討分享。

(基督教論壇報記者梁敬彥桃園報導)

 

漢協三十周年感恩慶典 及2017全年讀經計劃講座

漢語聖經協會(漢協)於2017年12月30日假中國基督教播道會港福堂(港福堂)舉行三十周年感恩慶典,慶典前更舉行2017全年讀經計劃講座及2018全年讀經起步禮,共有200多人出席。

讀經講座題為「風雷激盪中的生命見證──從《啟示錄》看基督對教會的心意」,由漢語聖經協會總幹事兼譯經總監郭罕利博士主講。講者指出,作為基督的教會和跟隨者,身處風雲變幻的環境,在信仰上難免承受沉重的壓力。《啟示錄》提醒我們,儘管世局紛擾,但真正的管治權柄,乃在神手中,祂一切的旨意必藉基督成全。教會要在這個時代發揮見證力量,就必須緊緊連於這位受苦而得勝的主,定睛仰望掌管着一切權柄的神,不被時代洪流沖垮。

緊接講座是2018讀經計劃起步禮,漢協將與港福堂合作,合辦每季的讀經講座,盼望透過這個讀經計劃,鼓勵信徒有系統地閱讀聖經,更全面地思考神的話語,也更熱切和謙卑地追求認識主。港福堂的林誠信牧師在起步禮訓勉和激勵會眾,並作立志祈禱。

其後的三十周年感恩慶典中,陳黔開牧師以「食物——每天豈可缺少?」為題,道出聖經猶如食物對信徒靈命之必要。郭罕利博士在回顧漢協的歷史時,指出「怎樣把神永恆的福音信息,用現代易明的語言,帶進當代的人群」是推動漢協以聖經服侍的動力。慶典亦回顧了早年福音及教會事工的花絮、聖經翻譯的考量,各種主題聖經的出版等等。展望未來,郭罕利博士強調了電子出版的服侍方針、聖經培育的宗旨、讀經運動的推廣、硏經領袖訓練的目標、《聖經.新漢語譯本》譯經工作的繼續、以及研經材料的出版等。最後李志剛牧師為漢協的過去感恩及為將來的計劃禱告。

(新聞稿由漢語聖經協會提供)

彼得‧塚平牧師來港分享「耶路撒冷的命定」信息

1月6日,以色列迦密山彌賽亞信徒教會的彼得‧塚平牧師來港舉行牧者餐會,並與在場牧者及信徒分享信息「耶路撒冷的命定 — 響起末世加快的警號」。

彼得塚平提到馬太福音有兩個預言是關乎耶穌基督再來的。其中23章38-39節:「看哪,你們的家成為荒場留給你們。我告訴你們,從今以後,你們不得再見我,直等到你們說:『奉主名來的是應當稱頌的。』」主耶穌預言了祂被釘十字架後40年耶路撒冷被毀,成為荒場,神的百姓分散各地這件事的發生。猶太人過去2000年寄居各國,歷史上沒有一個國家好好對待這群猶太人。但無論遭遇怎樣的迫害,因著神與阿伯拉罕所立的永遠的約,以色列的盼望總是存在,這同樣是全世界人的盼望。雖然過去以色列人軟弱不堪,但神仍然守約。耶穌就關乎耶路撒冷作出的這些預言,不只是講到分散與離開,還預言了以色列人將從世界列國歸回故土,並且直到有一日在猶太全地,人說奉主名來的是應當稱頌的,祂就會回來。2000年以來,沒有以色列人居住在耶路撒冷,但不可思議的事情發生了,以色列復國了,這是神信實的明證。

耶穌所講過的第二個重要預言在馬太福音24章14節:「這天國的福音要傳遍天下,對萬民作見證,然後末期才來到。」耶路撒冷要歡迎耶穌是奉主名來的那位,是應當稱頌的。這個意念在一代人之前是沒有可能看見的。但在以色列復國這幾十年,作為一個現代國家,這麼短時間內,突然出現了一群彌賽亞的猶太人。若你今日來到耶穌撒冷,會看見超過40個群體的猶太人是歡迎耶穌的,當中有5個「247」禱告的殿,日夜為以色列代求。在另一方面,神在列國動工,尤其在阿拉伯群體當中動工。當我們看見和平的君王在彌賽亞猶太人及阿拉伯基督徒心裡作王,就會開始明白神的國是降臨在地上了。

(記者莫嵐報道)

埃及聚集總結: 「以賽亞書十九章大道正式開通了」

Watchmen for the Nations的「全球僕人團隊」在埃及聚集後,在其網站上發表文章,為聚集作回顧及總結。聚集在12月7至9日舉行,參加者有700位埃及信徒,與數目相若的海外信徒。

文章表示,「埃及被視為列國之母,那些孕育的時刻釋放了埃及的命定,成為眾母腹的母腹。華人家人領導大家釋放出呼喊,相信將會影響全球。」華人與埃及家人彼此立約,成為家人,「這約對全球的影響力是不容忽略的」。另外又表示:「來自亞述及以色列的領袖與埃及領袖連結,使我們看見以賽亞書十九章的預言更進一步實現了。我們開始看見這大道所應許給列國的祝福成就。」在聚集時,他們清楚聽見主說:「大道已正式開通了」。

文中也預告今年2月上旬在馬來西亞舉行聚集,將召集國內各族群家人,而今次的推進,是為了讓馬來西亞的原住民家人成為當地的屬靈守門人。另外今年的全球聚集將在3月21-23日於韓國濟州島舉行。

(來源:Watchmen for the Nations,2017年12月,時雨編譯報道)

禱告:各地家人有更深的連結和合一。

中信月刊發起人王永信牧師 安息主懷 享年93歲

大使命中心創辦人、中信月刊發起人王永信牧師於美國時間1月4日早上8點56分安息主懷,享年93歲。

王永信牧師曾在1961年10月在北美成立跨宗派的「中國信徒佈道會」。50多年來不間斷的出版《中信月刊》,藉由文字服事許多信徒。

身為世界華福中心首任總幹事,王永信牧師多年來努力在傳福音事工,2014年他曾在美國創世電視開播典禮中呼籲「媒體宣教」的重要性,「媒體工具多被用來傳達商業、政治,卻鮮少被用來作為傳福音的媒介。」同年,他在洛杉磯靈糧教會的宣教年會中提醒與會者,西方是一個宣教工場,華人必須擔負起將福音傳回耶路撒冷的責任。

善用媒體工具傳福音,一直是王永信牧師努力做的事,他曾在2009年於美洲主導第一屆網路宣教論壇。今年1月,由普世佳音和海外校園機構聯合製作,包含王永信牧師在內的十多位牧者及學者共同錄製的網路宣教課程即將推出。王永信牧師雖已90多歲高齡,卻不減他熱切為主傳講的心志,現已息勞歸主,他的宣教熱情與心志將繼續傳承於後代。

(台灣國度復興報記者商可瑩綜合報導。圖擷自洛杉磯靈糧教會官方臉書)

列國聚集祝福埃及 進入以賽亞書十九章命定

自阿拉伯之春在2010年爆發後,埃及經歷了幾年的震盪。直至伊斯蘭兄弟會在政治上失勢後,國家緩慢地開始重建,但到今天國民仍然面對許多的艱難。12月初,幾百名福音派基督徒從世界各地來到埃及表達支持,並奉耶穌的名與埃及的信徒立約結盟。

「有福了」(Blessed)聚集於2017年12月6-9日在靠近開羅的山谷(Madinat Wadi An Natrun)舉行,海外參加者來自30多國。主辦者Watchmen for the Nations全球僕人團隊在多個月前開始邀請世界各地的信徒代表前來埃及,祝福埃及進入以賽亞書十九章24-25節的命定:「當那日,以色列必與埃及、亞述三國一律,使地上的人得福,因為萬軍之耶和華賜福給他們說:『埃及我的百姓,亞述我手的工作,以色列我的產業,都有福了!』」

在四天的聚集中,海外參加者與幾百名埃及信徒一同敬拜禱告,詩歌輪流用多國語言唱出,又用各自母語宣告聖經經文,表達出各民族在主裡的合一。

聚集舉行的地方Madinat Wadi An Natrun,科普特文字是Shee-Hyt,意思是「心的測度」。聚集中,一名領袖分享說,古埃及的木乃伊身軀內只保留心臟一個器官,因為古埃及人相信人死後,心臟會掏出來與羽毛比較輕重,以此判定死者是否有純正的心。在聚集前,主辦者呼籲進行40天的「降服」屬靈操練,求主監察並潔淨內心,以致向聖靈完全降服。40天的最後一天是12月20日,同時是今年猶太節期光明節的最後一日。

瑪拉基書四章6節:「他必使父親的心轉向兒女,兒女的心轉向父親,免得我來咒詛遍地。」聚集按照這屬靈原則,帶領代與代之間彼此復和,心與心彼此轉向,從而破除土地因人的罪而受到的咒詛,接著祝福流進來,豐收就會出現。不但是家庭,經濟、社會、國家、受造大地也會蒙福。有老中青三代的埃及信徒為過去不和睦的關係認罪,並在眾人前,尊榮神按祂主權和心意所膏立和使用的僕人,關係出現突破性的修復。

一名猶太裔領袖預言埃及的復興,他宣告:「這是你的時刻,這是你的生日派對,我們來到你的派對跟你慶祝生日。」他又預言一場屬靈的洪流將湧出來,為神聖的旨意生出埃及。他說,在這特別的時刻他們來到埃及的特別地方,歷史上的沙漠教父就是在這地方上為埃及禱告幾百年,而他宣告屬靈的水流被釋放出來,帶來生命和復興。另一個洪流來自聖地伊甸園的河水,他禱告這屬靈的水流也從地下被釋放出來。「這是釋放復興到埃及的時候,奉耶穌之名將詛咒變成祝福。」

在悔改和復和之後,主辦者呼籲各地的信徒在屬靈上代表其國家,與埃及的信徒進入盟約的關係。戴冕恩牧師強調,他們不是立新的約,而是進入耶穌為祂的子民已立的約中。

戴冕恩牧師特別提到在今次聚集中,華人是人數最多的海外參加者,他們來自不同的定居國家,而華人很早之前已有中東的異象。「華人為來到埃及心裡火熱,有些人甚至是一生中都期待著。」

12月8日,華人領袖在台上與埃及領袖面對面站著,宣告彼此結連進入盟約的關係中。一名埃及領袖表示,他們已多次聽聞過埃及人和華人結連的預言,相信這不是單單為埃及,而是有更大的目標。他說:「現在我的心跳躍,充滿喜樂,可能你們不需要我們,但我們需要你們……你們的神是我們的神,我們一起同行吧,看神會做什麼大事。」一名華人領袖用宣告回應:「我們一同實行大使命,讓我們一起打榮耀的仗。」

最後的一場聚會上,參加者在主面前俯伏地上,以謙卑的姿勢表達對主全心全意的順服。之後各人將自己的名牌丟在地上,以此為先知性的行動宣告將自己的人生、教會、事工、生意等全獻上,單單為神國的榮耀。

聚集結束時,戴冕恩牧師展示當天早上有人拍下的照片,看到一條彎曲的雲柱像彩虹一樣覆蓋在會場上,背後是澄澈的藍天。他表示這是神的記號,後來在總結時說,神將會復還仇敵在2400年前偷竊的,而祂也要在祂的子民中恢復合一關係。

(記者王妍報道)

  • 報道獲大會允准,特此鳴謝

差聯擬每年舉辦差傳營會 將邀國際佈道家Richard Sharp分享

香港差傳事工聯會將於2018年6月8-12日舉辦「天涯.咫尺」差傳營會 (Global Missions Conference),目的為推動青年信徒建立廣闊差傳觀,積極參與海外及本地跨文化宣教工作,透過五日四夜的營會,傳遞宣教異象與需要,鼓勵投身參與及關心差傳工作。大會於早前舉行發佈會,簡介營會內容及收集各教會意見。

發佈會中提及青年信徒的掙扎與渴求,由一對青年夫婦帶領敬拜;一位年輕弟兄分享他在今年青宣的得著、在3C同行的成長;一位應屆DSE姊妹分享在營會的領受、在歐洲的短宣中看到難民的需要,也體會到當地人的靈魂需要。

今次營會特別邀請到國際佈道家Richard Sharp分享信息,並於營會後續活動中,分享 ” One Wish 一份心意” 佈道工具;一連四天的本地外展佈道訓練及實踐,為要造就和推動青年信徒,傳承神宣教的使命。.

香港差傳事工聯會自2011年首辦三年一屆的青年宣教大會,參加者得着不少造就。然而時代轉變,三年一屆的青宣未必能滿足當前青年信徒對使命和生命追求的渴慕。因此,大會擬定每年舉辦「天涯.咫尺」差傳營會 (Global Missions Conference),希望延續青宣精神,擴展差傳更多的可能性。

(資料由主辦單位提供)

大衛會幕禱告中心修殿節慶典 畢戴安師母﹕耶穌必再來

國際禱告殿(IHOP)畢戴安師母(Diane Bickle)於12月中在大衛會幕禱告中心(TOD)於台北舉行的修殿節慶典特會中,引用詩篇第二篇傳講「末世的主權衝突」主題。她將12節經文區分為四個段落講論,包括一、地上君王、臣宰抵抗耶穌的主權,排斥神國文化(詩二1-3)。二、天父的回應(詩二4-6)。三、耶穌的回應,認同天父的呼求(詩二7-9)。四、大衛的勸戒,呼求地上君王臣宰信靠天父(詩二10-12)。

首先,不管各國君王、總統以及不同領域居高位的人如何爭鬧不休,但他們卻有志一同商議要趕出耶穌的影響力,反對耶穌(詩二1-3)。畢戴安說,倚靠神的話語,可讓神的子民得自由,但對各國君王臣宰而言,神的話是道德的界線,是一種鎖鏈,不想被限制,所以必須掙開捆綁。譬如同性婚姻的爭戰,不僅台灣面對同性婚姻合法化,美國也是逐個州通過同婚法案,令人憂傷沉重。耶穌再來之前,極大的黑暗會遮蓋全地,罪惡會達到歷史上新高,且邪靈和鬼魔的道會引誘人離棄真道(但八23;提前四1-3)。雖然如此,神的子民不用怕,耶穌會用更大的光照亮黑暗,顯露出世界的罪惡,拯救世人。

第二、對於君王臣宰敵擋天父的計劃,天父會嗤笑、責備、驚嚇他們,同時向他們彰顯耶穌(詩二4-6)。「耶穌必再來,在耶路撒冷作王掌權施行審判。」不管我們講不講神的審判,當世上的罪惡滿盈時,神的審判必然會臨到地上的君王臣宰。「那時,人必稱耶路撒冷為耶和華的寶座;萬國必到耶路撒冷,在耶和華立名的地方聚集。他們必不再隨從自己頑梗的惡心行事。」(耶三17)而天父對我們的救恩是從耶穌而來,因此我們要把握機會,向人傳福音。

第三、耶穌顯明祂是最偉大的代禱者(詩二7-9)。畢戴安說,耶穌因著順服天父的心意,作天父要祂作的事,得著能力帶領教會。如今祂坐在父神右邊,我們只要跟隨耶穌,在禱告中不斷尋求,耶穌就從天上釋放權柄能力給在地上的我們,在日趨劇烈的環境挑戰中,我們只要作神要我們去作的事,相信神國也會在各行各業掌權。

最後,大衛勸誡地上君王臣宰事奉主、順服主,才能蒙福,否則惹動天父的怒氣,將招致滅亡(詩二10-12)。畢戴安說,她從事房地產工作,每天先到IHOP禱告後再進辦公室,讓耶穌的愛天天充滿內心,於是不管她讀聖經、寫房地產契約或為病人禱告,都是為主而作,是對主的敬拜、獻祭,滿有平安跟喜樂;但若離開主的連結,就很容易心生抱怨、身體疲累。因此,她鼓勵弟兄姊妹要不斷地默想神的話語,對準耶穌,心思意念不致偏離正道,快樂事奉神,進而蒙福。

(台灣國度復興報記者魏麒原台北報導)

勇者無懼 台灣領袖高峰會人數破紀錄

連續第9年舉行的台灣領袖高峰會,今年在全台舉行7場,共有3000多人報名,是歷年來人數最多的一年。繼高雄、台南、花蓮場後,台北場於11月24至25日在新店行道會美河堂舉行,有1100多人參加。

今年台灣領袖高峰會主題為「勇者無懼」,共有12堂信息,由基督教福音協進會夏忠堅秘書長與標竿教育基金會夏昊霝執行長擔任促進員,帶領討論與回應。臉書執行長雪柔‧桑德柏格在與比爾‧海波斯牧師對談時表示,人如何看待自己,就會變成怎樣的人。在用人方面,她會僱用有能力的人更甚於有經驗的人,也會雇用目前還用不到,但未來卻需要的人。曾在2012、2013年獲選時代雜誌全球百大影響力人物的雪柔,在兩年前歷經喪夫之痛,因此也特別分享自己如何在創傷中成長,並強調陪伴的重要。

職場白色空間執行長茱莉亞‧芳特在分享「策略性暫停」時指出,過度的忙碌會降低整體的績效,讓人的生活、工作甚至團隊,都付上嚴重代價。她提醒會眾要注意四個「產能的小偷」,這些小偷都是由一般認為好的事物過度發展所衍生出來的,如:衝勁可能會造成疲勞過度、卓越可能會造成完美主義、資訊可能會造成資訊爆炸,而活動可能會造成失控。若要對付這些產能小偷,就要用對應的問答來擊敗它。例如在講求衝勁時,要問「有什麼是我可以放手的嗎?」在追求卓越時,要想「好到什麼程度才夠好?」吸收資訊時,要了解「什麼是我真正需要知道的?」參與活動時,要了解「什麼才是真的值得我留意的,並透過篩選讓生命去蕪存菁。」

曾拍攝「守護家園」國軍形象影片的導演洪成昌表示,當初受邀參加高峰會時,因得知是影片型的會議,並不抱太高期望,但看完影片後,對影片製作、運鏡技巧、光影層次,都給予高度的肯定。洪成昌並指出,每位講員所講的內容都是其親身經歷,用詞精簡,充滿人生智慧。「這是一個很棒的會議,不但有最新的領導知識,而且深深療癒人心!」

(台灣基督論壇報報道)

為香港家庭興起禱告 神喜悅跨界跨代

承接職場及校園的禱告運動,多個機構、團體、職場領袖於11月中舉行「家庭興起」禱告敬拜祭壇,同心為香港家庭禱告,並有家庭分享復和的見證。

「眾職場興起」的發起人之一、家庭醫生Albert Siu分享說,今年神將超自然的家人的愛放在職場弟兄姊妹當中,並改變個人對整個城市的眼光。由「眾職場興起」到「校園興起」再到今天的「家庭興起」禱告運動中,他體會到神喜悅跨界、跨代。「今日很多家庭出現問題,因為他們沒有見到屬靈家庭展現的愛,而屬靈家庭未能如此展現,正因他們未曾聚焦於三位一體天父的愛。」他認為,天國的管治是家庭模式,而神要恢復屬天的家庭。

國際基督教優質音樂中學暨小學(ICQM)校長陳永生分享指,其學校的課程、文化都是跟主的心意去設定,但他認為只是孩子信主不足夠,跟父母傳福音亦十分重要,因為家庭是最影響孩子成長的。曾有學校家長瀕臨離婚,卻因認識了神,夫婦關係得以復和。「所有家庭問題,如果夫妻都願意依靠神,神可以解決所有問題。」

孵化箱事工的馬建明牧師接著說,舊約最後一個預言就是「父親的心轉向兒女,兒女的心轉向父親」,而「轉向」就是「尊榮」。父母「尊榮」孩子的方式,就是看見他們會被神大大使用。他又指出,「家庭興起」並非止於夫婦的和好,甚至是職場的「家」都要興起。前輩要看見後輩是可以變得更成熟的,且有心栽培他們比自己更能幹。他又分享,自己生命中曾出現兩位屬靈父親,為他帶來極大、極正面的影響,一位是團契導師,另一位是神學院的論文指導老師,兩位都曾對他展示出相信與肯定,成為他事奉路上的極大鼓勵。

(記者陳淑安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