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稿】與約旦難民同行 我不是拯救者

編註:本文作者現居北京,為獨立記者,關注難民、中東、中國及宗教議題,曾在約旦、巴勒斯坦等地區採訪難民。
圖文:Alice Su

2013年的秋天,我搬到約旦的首都安曼。當時我22歲,剛從美國的普林斯頓大學畢業,念完了國際關係與公共政策的本科之後決定搬到中東。我已經在摩洛哥和阿曼分別修了兩個暑假的阿拉伯語課,在普林斯頓和牛津大學充分學了英美高校所提供的最頂級中東學教育。

我背了許多歷史,分析了許多政治與政策,為了最後的畢業論文還跑了開羅、北京、華盛頓三個首都,在各處採訪外交部的官員與專家們,寫出了讓我的導師(美國外交部前任駐埃及和駐以色列的大使)感到驕傲的政策分析論文。年紀輕輕的我帶著滿懷的理想和政治知識,和我的基督徒世界觀連接在一起覺得一切都很清楚:我只要跟著上帝給我的感動走進約旦,再用上普林斯頓給我的學位知識,好好地工作,報導新聞,幫助難民,肯定能夠激發充滿光明與希望的改變!

我去約旦時其實沒有找到工作,就帶著個人儲蓄的一萬塊美金,去一個約旦的新聞廣播電台當免費實習生,幫助他們翻譯阿拉伯文報告,以及訓練想當公民記者的敘利亞和巴勒斯坦難民。每周一、二、三的晚上,我跟著耶穌會組織的義工老師,天天給40多個來自蘇丹、敘利亞、伊拉克、巴勒斯坦和索馬里的成人難民教基礎英語。

我同時也開始給西方媒體的編輯們投故事議案,也沒估計到真的會有人回復我。沒想到,一些編輯們接受了我的議案,而且還願意出錢發布我的文章!我為了美國雜誌《Atlantic》寫了一篇關於中國在約旦開的貿易展覽的故事,然後為《Columbia Journalism Review》寫了關於敘利亞記者的文章,之後給《Al-Monitor》寫了關於伊斯蘭主意政治反對派的文稿。我為了《WIRED》雜誌去了一趟巴勒斯坦,在那裡寫了一個破解侵入Mark Zuckerberg 的 Facebook 的電腦高手簡介。有一天,英國報紙《Guardian》給我打了電話,請我為他們報道一個恐怖分子的法庭審判。到當年的耶誕節時,我已經發布了12-13篇關於難民、核計畫和公眾抗議的故事。我的一萬塊元儲存,一塊也沒有花掉。我賺的稿費足夠支付租金與日常費用,而且還有其他的年輕人開始向我請教如何投稿。

但是親愛的,我不是什麼勇敢的生路開創者,也不是成功自立的自由投稿者。我不是能夠用故事來激動人心與發動改變的英雄。我只是存在,盡力試圖完完全全的存在。我只感覺自己非常渺小。

住在中東的可怕之處是:死亡會一直立在你的眼前。我花了很多時間和難民在一起。我的朋友們大多數來自達爾富爾、伊拉克和敘利亞。他們會告訴我他們的弟兄怎樣在監獄中拷打,給我描述秘密警察如何拿著刀扭刺入他們的腹部。他們告訴我,「我的老公被極端分子綁架了。」或者「我不知道我的母親是否還活著。」或者「我親眼目睹了我的嬰兒在爆炸中燃燒。」我睜大了眼睛觀看我們的世界,發現它在一片鮮血中。我想要閉眼也做不到。有時我只想快上飛機逃離,走開,回到我幻想的舒適世界,假裝自己從沒來過約旦,從沒被逼面對那裡的真實。

或者我會咬定決心對自己說,那就寫稿吧!只要寫一篇好一點的文稿,事情會改變的。可能需要多寫幾篇吧。或者寫一本書!寫一本書,就能拯救世界。來自普林斯頓的我容易墮入以為生命基本上是能控制的妄想。只要盡力,凡事都能成。若有難倒我的事情,只意味著必要更努力。我要堅持,再來,埋頭苦幹,前進。

最終我被迫停下來了。你不要欺騙自己了吧。你以為寫一本書就能讓蘇丹的戰爭停止嗎?那敘利亞呢?還有伊拉克?還有全世界從今以來的所有衝突?

很多人以為新聞媒體是一種神奇武器,以為我們可以用它來將國際政治變得有人情味,將遠處他鄉的面貌與聲音加進在我們對於戰爭的理解,讓全世界瞭解我們屬於一家人,而且互相憎恨殘殺是愚蠢、黑暗、骯髒與邪惡的行為。很多人以為新聞媒體能夠創造改變。

主耶穌在中東給我出的難題是:

715f_KRT_288_14
寶貝女兒,萬一它什麼都改不了呢?

有一天我凌晨五點鐘甦醒,哭了三個小時。我做了個噩夢,覺得我的心靈與頭腦已淹沒於太多人告訴我的太多悲哀與饑餓故事中。我喘不過氣。那時我覺悟了,假裝自己不傷心是沒用的。我心痛,我開始禱告。主耶穌,我心好痛!

刹那間誠實的祈禱如颱風從我的血脈中湧出來了。主啊。你的孩子要淹死了。主啊!我像瘋子一樣哭著。我無語的哀禱。我感覺自己的心底打開,化成了洞穴,整個被哀泣的洪水淹沒破裂:神啊,拯救我們。我們搖搖欲墜、面容扭曲、中毒麻醉、擊倒無救——耶穌啊!主啊,拯救我們。

那天晨禱時發生了兩件事:一、我不再否認世界的實情。二、我不再試圖拯救世界,而在停止救世的過程中,我找到了希望。

當我讓自己不這麼努力救世時,我突然間奇怪地、異常地有了希望。

在中東當記者的經驗讓我發現:在福音中,盡力無法拯救。更重要的是,我無法拯救。

讓我分享一部短片:https://www.youtube.com/watch?v=v-ZtnEAJ_SU 。它來自一件當我在報道我的蘇丹朋友事件時發生的奇蹟。在世界遠處的一些美國人讀了我的文章,心動而開創募款項目,捐了逾五千元美金來幫助他們。我即同蘇丹難民的代表一起出去,為大約九百名難民買了能夠過冬的燃氣取暖機。

很美吧?這件事發生時,我很感動。我哭了,覺得多麼奇妙,這就是我長久嚮往的「效力新聞工作」。

但我沒有妄想。戰爭還是持續著。我的朋友們仍然是被虐待無視的難民,活在一個無理仇恨他們的世界中。暖氣機很不錯,但它只如手腕一樣大的小面巾,面對海洋般大的需求。愛找效率與成功的我極不舒服,看不慣這技能不全的大漏洞,想要放棄而走。

耶和華這時跟我說,親愛的,聽我的話,不要動。

我非常害怕去愛我無法拯救,無法幫他們脫離痛苦的人。但主耶穌就是想教我如何實行非拯救者之愛。他教我陪伴與同行,只當朋友與姐妹,只說:「我解決不了你的問題,但我還是願意和你在一起。」我開始學會在停止不了的痛苦之中繼續愛下去。我慢慢地學會站在弟兄姐妹的身邊,一起背起他們的苦痛

715f_KRT_288_15

我那天早上瘋了般的哭禱沒有停止,反而增加了,但它總是終結於讚美之中。它總是終結於希望,費解而堅強的希望。我覺得自己更認識神,更認識一個不是說「世界沒有痛苦」的福音,乃是「上帝如此深愛我們,甚至願意來到我們身邊,背起痛苦與悲哀」的好消息。也許他只要求我們同樣相愛,以至願意照樣同行。也許祂不是叫我們奮力去阻止一切痛苦,而是走入痛苦之中,伸出自己的肩臂說:親愛的朋友,我不能拯救你,但是我就在這兒。我在意,我想聽你的故事。

你不至於孤單。我和你一起走。

張蒙恩鼓勵青少年 向天父求禮物

國度事奉中心於3月24日邀得台灣Fight K教會主任牧師、《親愛的公主》作者張蒙恩牧師,主領「得地為業 — 天父的禮物見證分享會」。當天一共兩場,分別為「青少年牧者交流會」及「職場牧者分享會」。

你的天父有多大?

張蒙恩牧師說:「你禱告的內容決定你的天父多大。」他鼓勵信徒奉耶穌的名向天父求禮物,因為我們都是天父的孩子。聖經指出我們得不著,因為不求(雅四2),而求也得不著是因為妄求(雅四3)。他解釋妄求的定義是「浪費」,如經文說不要把珍珠丟給豬(太七6),為證明自己而有的祈求,屬於妄求。他亦特別提醒信徒,撒旦也會給我們東西,所以要小心。

等候是為更美好的結果

他指出,聖經提到能力時,都與等候有關,例如「但那等候耶和華的必從新得力」(賽四十31),信徒得著聖靈前也要等候(使一4)。他說,沒預備好的等是乾等,就像以色列人死在曠野,而預備好的等,是為更美好的結果。

另外,等候是因為相信神有能力。神有時會故意遲到,讓我們在延遲的過程中更認識自己。就像掃羅等不及撒母耳來獻祭,便自己獻祭。對他而言,獻祭只是手段,他要的是贏,並非真心敬畏神。

天國經濟學:「凡有的,還要給他」

張牧師又說,我們可決定人生經歷多少神的應許。他以聖經中好管家的比喻,指出天國經濟學是「凡有的,還要加給他,叫他有餘;凡沒有的,連他所有的,也要奪去」(太二十五29)。我們不需覺得不公平,卻應好好運用神所給予的。

信仰核心是關係

張牧師又說,教會通常提到十字架就是受苦,但耶穌來不只是為死,也是示範如何活,神的國如何運行。因此,受苦只是過程,耶穌的死是為成就我們做不到的事情,以致我們能把神的國帶下來。耶穌來是讓我們跟神建立關係,我們信仰的核心是關係,因此教會的核心應該是建立家庭關係。

苦難是曠野 終點是迦南地

談到很多教會認同苦難神學時,他指出苦難只是曠野的過程,不是終點,終點是迦南地。他指出神向人懷的「是賜平安的意念,不是降災禍的意念」(耶二十九11)。他鼓勵信徒面對苦難要放心,中間雖然會有波折,但只管放心往前走。曠野的日子是讓我們去經歷,將來能成為別人的光。就像他曾經為情自殺,他明白那種掙扎及傷痛。因著這些經歷,他所寫的愛情書成為暢銷榜第一名,他亦被台灣百多間學校邀請去教導青年人談戀愛。

職場領袖要「主」觀

張牧師有感教會一般太客觀,沒面對現實。教會辦很多活動去吸引人來聚會,卻很少談及職場,沒教導信徒如何在職場上得勝,因此很多青年人進到職場時便離開教會,結果教會失去20至35歲這年齡界別的群體。

他說,工作是屬靈的,神給亞當工作,教會需要教導青年人在職場上發光,特別是領導力及聆聽這兩方面。領袖能帶出信息,唯有跟隨神的領袖能帶出神的信息,而不是人的意見。客觀的人,無法帶人進迦南地,所以要成為「主」觀的人,主說什麼就說什麼。

多結果子就能榮耀神

張牧師說,當我們結果子時便能榮耀神。結果子有三方面:生命、生活及福音。生命指的是聖靈果子;生活是讓人看到的,如智慧。當我們連結與主,就會有供應,而能結果子。耶穌說,父因兒子得榮耀。別人從我們身上看到的,不是信一個宗教,而是進入一個新的家庭,有一個很棒的爸爸。

財務祝福的見證

張牧師的教會現時有900多名年青人,自由參與的禱告會每星期有約390人參加。張牧師說,因為人經歷到神,便想來禱告會。接著,他分享到神超自然地送一塊一萬平方米的地給他們建堂,而且就在捷運站旁。神又感動一位未信主的老闆送演唱會級的音響設備給他們,就像神感動波斯王古列資助猶太人回耶路撒冷建殿般。張牧師說,神能動用萬有,讓我們體驗祂的全能。

居上不居下 創造新的文化

張牧師表示,神要基督徒「居上不居下」,目的是改變政策,創造新的文化,把神國的法則運行出來。張牧師以自己所經營的牙醫診所做例子,他的診所是全高雄第一名,藉此成為模範,帶動全行業要善待員工。他說,當神還未提升我們時,環境一定是很惡劣的,但我們必須預備好,在逆境中不只求生存,還要卓越,以致讓神透過我們彰顯祂的國。


 

十字架的「五個呼召」

張牧師分享到聖靈啟示他如何從彼得前書看到十字架的「五個呼召」。

  1. 活出聖潔

「你們要聖潔,因為我是聖潔的。」(彼前一16)

十字架的核心是聖潔。聖潔不是「做」,而是「關係」,我們能夠聖潔因為我們在基督裡,不聖潔就是關係的撕裂。

  1. 透過生命改變見證

「惟有你們是被揀選的族類,是有君尊的祭司,是聖潔的國度,是屬神的子民,要叫你們宣揚那召你們出黑暗入奇妙光明者的美德。」(彼前二9 )

我們被召是為了宣揚耶穌的美德,透過生命改變作見證。

  1. 受苦也要忍耐

「你們若因犯罪受責打,能忍耐,有甚麼可誇的呢?但你們若因行善受苦,能忍耐,這在神看是可喜愛的。」(彼前二20)

在生命當中會遇到不同事情,要堅持做神眼中正確的事。

  1. 彼此相愛

「總而言之,你們都要同心,彼此體恤,相愛如弟兄,存慈憐謙卑的心。」(彼前三8)

要像神,學習愛人,也要愛不可愛的人。

  1. 今生得百倍 將來得永遠榮耀

「那賜諸般恩典的神曾在基督裡召你們,得享他永遠的榮耀,等你們暫受苦難之後,必要親自成全你們,堅固你們,賜力量給你們。」(彼前五10)

當我們跟從主,不只是將來有榮耀,今生也能得著百倍的祝福。

(記者陳細細報道)

福音壁畫馬拉松 以藝術燃點校園宣教之火

福音壁畫的異象

多位知名教會領袖在80年代開始推動「七座山」策略,包括學園傳道會創辦人白立德、青年使命團創辦人康寧漢及彼得.魏格納博士,他們主張基督徒必須在七座山佔有具影響力的領導地位,才能改變社會文化。那麼怎樣轉化「藝術和教育」的社會領域呢?

曾帶領過百幅壁畫創作的著名藝術家林旭輝先生,領受了神給他的異象,他說:「神在不同的時代使用不同的方法,如中古的時代,神透過藝術把福音傳遍整個歐洲。今日藝術已成為年青人溝通的語言。當我看到一幅幅座落在高人流地區的學校牆壁時,是否可作復興校園福音宣教的媒介?」

身為神的兒女,讓我們一起以藝術燃點校園宣教之火!帶領這世代的兒童和青少年一起跑進「神的命定」的福音壁畫馬拉松,讓他們與神同工,成為神的「代言人」!

(左起)靈美創意培育基金總幹事林旭輝及助理藝術總監Esther Prasie,堅樂小學校長司徒德志、教師陳彥雯、招珮瑛
(左起)靈美創意培育基金總幹事林旭輝及助理藝術總監Esther Prasie,堅樂小學校長司徒德志、教師陳彥雯、招珮瑛

以藝術轉化校園

「靈美創意培育基金」是一個文化宣教機構,抱負是傳承基督的文化使命,藉著推動全人教育,將正向價值及聖經的世界觀帶到家庭和下一代,轉化社區。使命是到有需要的社區,透過多元藝術創作與孩童及青少年人同行,全面培育他們的靈性、品格、情意及正向價值。創辦人林旭輝先生分享整個機構的異象是要「讓孩子遇見神」,是將神的真理和天國價值觀帶入教育制度。

以今次這幅「路的抉擇」福音壁畫為例,首先由城市宣教學博士何湛亮牧師確定了救贖訊息的「福音六步曲」,由參與文化宣教的藝術家帶著學校的孩子一起繪畫壁畫,生命影響生命,然後舉辦「福音壁畫導賞工作坊」,教導孩子透過福音壁畫來介紹福音訊息,培養他們成為神的「代言人」,與神同工,成為「校園宣教大使」。

堅樂小學點燃「校園宣教之火」

參與校園「福音壁畫馬拉松」運動的基督教聖約教會堅樂小學,校長司徒德志分享學校稟承聖約教會的優良挪威宣教傳統,本著基督耶穌慈愛與救贖的精神,期望此幅3D福音壁畫能美化校園和引導學生認識基督福音真理,建立正確的人生觀;亦希望與恩臨堂緊密合作,互相配搭,設立導賞事工,邀請區內居民拍照3D相,建立和諧關係,分享福音訊息。

該校的聖經科主任陳彥雯表示要推動全校的參與,將「3D福音壁畫導賞工作坊」編入聖經科校本課程,讓全校學生都可以學習這新時代的福音傳遞策略。另外,計劃透過「家長日」、「開放日」和「校慶日」,讓「校園宣教大使」請嘉賓和家長拍攝3D相留念,並且分享壁畫的福音內容。

視覺藝術科老師招珮瑛指出,壁畫那「半飛的生命冊和天梯」可以讓學生認識超現實主義的風格,表示會在視藝科課堂裡編入相關課題,例如「設計3D福音壁畫導賞指南」等。她表示會結合校內的視覺藝術科老師們一起推動「美化校園」的工作,更重要的是透過「福音壁畫導賞」活動幫助學生建立好品格,讓社區更美善更和諧。

 

「路的抉擇」全港首創3D福音壁畫

3D福音壁畫「路的抉擇」

感恩神給我為堅樂小學構思福音壁畫。禱告時,聖靈給我靈感設計三本書及兩條路帶出福音六部曲的訊息。第一本書是我們看到世間的萬物(詩十九1);第二本書是聖經 — 神的真理;第三本書是紀錄人一生的生命冊(啟二十12、15)。第一條路是滅亡之路,指肉身死亡,靈性死亡,永死之路;第二條路是恩典永生之路。

福音六部曲:

步曲1:神創造萬物。以長頸鹿動感地彎下頸吃生命樹的嫩葉,在天書上以「超現實的手法」畫出結滿豐盛果子的生命樹,代表神創造了天地萬物。

步曲2:人離開神。人不聽從神的吩咐,咬了一口分別善惡樹的果子,枯枝代表罪使人失去了永恆的生命,從此踏上灰色的滅亡之路。

步曲3:神愛世人,讓耶穌到世上。神慈愛的雙手賜下一份以紅色絲帶(預表基督的寶血)繫上的「免費」幻彩色禮物,代表「天堂就是永恒的生命」,不是賺得或配得的。

步曲4:耶穌釘十架。憑 Faith(信心)打開和接受這份禮物(福音)。「救贖十字架」代表單信靠耶穌基督而得永生。

步曲5:生命更新。蠟燭的光代表「基督是世上的光」,巨型的聖經強調人需要明白真理過敬虔的生活得蒙神的祝福。人接受救恩後,開始走色彩繽紛的「恩典永生道路」,踏上經卷的階梯上天國,名字也能被記錄在生命冊上。

步曲6:生命成長。小孩子代表初信的信徒,需要讀經、祈禱,使新生命成長起來。

本作品是一幅3D福音壁畫,參觀人士可選擇在「滅亡之路」上拍照,也可踏著經卷的階梯來拍照,代表願意行在神所喜悅的「恩典永生之路」。

 

結語

「讓孩子遇見神」是「靈美創意培育基金」的核心使命,我將會在本報專欄「藝術•敬拜•宣教」詳細分享怎樣運用藝術成為一種強而有力轉化孩子的生命媒介,讓他們活出神國的身分和命定。在此呼籲願意委身以藝術宣教的年青人,接受培訓成為文化宣教士,將正向價值及聖經的世界觀透過藝術轉化社區,建立敬虔的神國文化。

 

文@Esther Praise(靈美創意培育基金)

作者為文化宣教士,FB: Art, Worship, Mission

靈美創意培育基金: www.abcfoundation.org.hk

從政治、神學和牧養 反思暴力抗爭

近年,教會內的政治爭拗持續不斷,造成不同程度的撕裂,今年農曆新年在旺角發生的暴力衝突事件,更令不少信徒感到迷惘、無力,不知如何回應這些事件,有見及此,公理匯研主辦了「暴力/勇武抗爭的信仰反思」研討會,邀請了世華網絡資源營運總監劉進圖、中國神學研究院副教授李耀坤博士及循道衞理聯合教會袁天佑牧師,分別從政治分析、神學倫理及教會牧養三方面,對議題進行深入探討。研討會於3月17日假基督教會活石堂舉行,當日有來自不同教會的近400信徒參加,全場爆滿,其中大部分是中年及青年人。

 劉進圖:「和理非」仍有出路

劉進圖首先深入剖析了本土派青年選擇採取勇武抗爭方式的成因,然後用客觀的事實論證和平、理性、非暴力(和理非)的抗爭方式仍有可為,鼓勵青年人從政,不要賣身暴力和仇恨。

劉認為社會大眾可以不認同勇武抗爭的方式,但必須理解其成因。雨傘運動期間,學生和平理性地在街上爭取「真普選」,當權者的無動於衷;以及相關機構對非法打人警員的保護,但是對佔中學生卻是無理的檢控,這些制度的暴力,令不少本土派青年認為「和理非」已證實失敗,勇武抗爭是「官逼民反」的結果。

和理非之路雖然未能達成2017年普選行政長官,然而維持了回歸後香港的「半桶水民主」。「展望未來,和理非仍有所為。」劉鼓勵青年人從政,因為香港每年有6萬個新增達到18歲可登記為選民的雨傘新世代,同時每年有逾4萬老人離世,因此可以推斷十年內年青一代會成為香港登記選民主體。另外,科技發展對青年人參選有利,透過網絡傳播可令新人迅速爆紅。再者,現時政壇已經出現新老交替的情況,政治素人也可當選,不像過去講求有政黨人脈及地區經驗。人口變化、網絡發展和政治發展都對年青人從政非常有利,非暴力抗爭仍有出路。

李耀坤:以和平為本 武力使用四原則

李耀坤則從神學及倫理的角度探討了基督信仰如何看待武力的使用,以及在武裝衝突中應秉持公義的原則。

基督教以和平為本,顛覆了尚武文化。武力在神原初的創造是不存在的,而歷史的終局亦沒有位置。再者,耶穌基督自己是和平之君,以打不還手罵不還口的方式來應對邪惡和暴力。因此,教會看待和平不是一種崇高的理想,而是對基督主權的確認和順服。基督教信仰有別於尚武主義,武力使用不能為了自利自保和自我榮耀,而是基於愛鄰舍的命令下,使用於保護弱小,判定是非和糾正錯誤。

在衝突中,使用武力以伸張正義應持守四大原則:第一,行動的目的是糾正重大而清晰的錯誤,需要清楚交代干犯者的罪行、受害者具體的傷害及對公正秩序的破壞;而且,行動者必須捍衛衝突「雙方」的公正。第二,行動者必須具有代表性,不是出於自利,而是為了受害者的福祉及維護共善;而且行動者要負起責任,透過行動帶來新秩序,並有意向為群體締造和平有法理的管治。第三,持守辨別原則,必須刻意區分干犯者和無辜者,只能制服有直接實質行惡的人員,而且解除武裝後,不能肆意傷害他們。更不能攻擊學校、醫院及住宅區等,因為一個糾正錯誤的行動不能禠奪建立一個和平社會所需存在條件的權利。第四,訴諸武力應是最後手段,即其他可能行動皆失敗才可使用。當行動造成的破壞大至無望再出現和平有序社會的地步,行動縱或取勝,亦只能算是失敗。武力使用必須以追尋和平為大前提。

袁天佑:互相體諒 為弱勢發聲

袁天佑指出「香港生病了」是社會過分追求經濟發展所致,很多社會發生的事件原因錯縱複雜,對教會的影響,是危機亦是轉機,他分享了一些牧養教會的經驗,亦反思了教會在社會中的角色。

教會面對政治往往都是選擇中立,但是選擇中立,是傾向站在權貴的一方,因此他認為牧者需要跟會友分享自己的立場,但是不能控制對方的思想。教會裡有不同聲音,彼此討論,挑戰是健康的。不同角色、立場的人應該互相要尊重、體諒,會眾應理解牧者的難處,體諒他們對很多事件的不回應,群眾亦應理解前線警員所受到的壓力,彼此意見可以完全不同,但是同理心不能缺少。袁認為教會應該關心弱勢社群,站在貧苦大眾那一邊,因為政府對政策或事件回應的宣傳已經很足夠,教會應為受壓的發聲。最後,袁指出今天大家活在「天國已經降臨,但未完全降臨」的張力中,鼓勵信眾將信心、盼望放於神身上。

(主辦單位在4月9日加開一場研討會,Facebook專頁:「暴力/勇武抗爭的信仰反思」研討會

(特約記者李翠琼報道)

猶太拉比:經歷禧年恩寵的關鍵 -「預備」

本報〈請教拉比〉專欄作者、以色列彌賽亞信徒事工Maoz Israel Ministries創辦人阿睿(Ari Sorko-Ram)拉比,於3月11至12日受國度事奉中心邀請,主講「禧年的恩寵」聚會。他特別談到如何在禧年經歷神的恩寵,列國如何激動以色列發憤,以及他們在以色列的事工。

論到禧年的恩寵,阿睿首先提到這是聖經的曆法,不是「猶太人」的曆法和節期。猶太人只是第一個採用聖經曆法的民族,而他們的責任是把神的曆法教導列國。守聖經的節期,要訣在於事先預備,否則節期本身就沒有意義。他說,我們為節期來臨而有所預備,才能期望神在節期中祝福我們。而聖經教導我們祝福別人,因此在禧年來臨前,我們若不給予別人恩寵,就不能在禧年領受加倍恩寵。正如一棵樹,年復年結果子的秘訣在於摘掉所有結出的果子,把果子全部分出去,之後的一年才會長出新的果子。禧年的設立,目的是要使人得自由,而我們也要赦免人的債。我們在自然界完成自己的責任,神就會在超自然界作成祂的工作

他接著提到聖經中以色列是神「眼中的瞳人」,但這不代表神偏心以色列,而是我們要透過以色列這個「瞳孔」,去看神的工作,如此才會知道神在列國的計劃。若以色列不復興,神在列國的計劃就不會發生。聖經預言列國會反對以色列,但卻沒有說基督徒會反對以色列。當基督的身體和神的心意一同站立和爭戰,就會得勝。我們若是愛神,也就要愛神的計劃,包括對以色列的計劃,而作為外邦基督徒,我們要激起以色列發憤,福音就會傳遍全地。

(記者林暐皓報道)

數算俄梅珥

猶太拉比阿睿(Ari Sorko-Ram)拉比於3月4日應邀在台北TOD(大衛會幕禱告中心)傳講信息,主題為「先是猶太人」,其間特別講論利末記中與收割莊稼有關的屬靈原則。

阿睿從利未記二十三章15-16節分享一個重要的大豐收原則,「我們即將進入數算俄梅珥(Omer)的季節」,從逾越節開始計算一直到五旬節,在這季節中隱藏著復興的秘密,這是聖經中期間最長的節期,神命令以色列人在這50天要如此行。

如何數算俄梅珥?在逾越節後,以色列人會到田地裡把已長出的麥穗作標記,這是初熟的果子,接下來的50天,每天要除草、澆灌,50天之後,把初熟果子收好送到神的殿中。在出埃及記二十三章19節提到「地裡首先初熟之物要送到耶和華-你神的殿。不可用山羊羔母的奶煮山羊羔。」因迦南人在慶祝小麥收割的季節,會用山羊羔母的奶煮山羊羔,為了可以生育眾多。然而神告訴以色列人,只要獻上初熟的果子,上帝就會祝福他們,不要去跟隨異教。

神是收割莊稼的主,以色列是初熟果子的主,所以以色列對初熟果子所做的,會決定神對收成所要做的,神是那位「如果我的百姓做什麼,那我就會做什麼」的神,祂希望與我們一起同工,而不是幫我們做工。祂是供應者,但祂與我們一起同工,我們是有責任獻上初熟的果子。

耶穌也數了祂的俄梅珥。祂的初熟果子就是祂的門徒,當主耶穌死裡復活後,祂立即去到門徒當中,開始數祂的俄梅珥,就是用禱告來澆灌他們,並開始除草。祂在提比哩亞海邊,把彼得內心懼怕人的雜草拔除了;祂除掉門徒爭論誰為大的野心的雜草;還有多馬內心懷疑的雜草等。到了五旬節前十天耶穌升上天,將初熟的果子(門徒)獻給父神,神的膏抺便降在這些初熟果子身上,這就是福音開始遍傳的時刻,耶穌就是初熟果子的主,父神是莊稼的主。

「個人也可以抓住這原則轉化生命,自己可以數算自己的俄梅珥。」他引詩篇一三九篇13-16節說,當我們在母腹中,神便與我們相會,賦予我們目的,並且賜下才幹、恩賜以完成命定。我們可以在每年逾越節的次日,進到自己內心的禾場,數算自己的俄梅珥。每天用禱告來澆灌,求問神如何使用這樣才幹、恩賜成為別人的祝福;也除掉內心不好的品格的雜草,「再也沒有比不好的品格更能偷走你的命定」,例如:不饒恕、憤怒、懼怕、不信、懷疑等。50天後,帶著你初熟的果子,即自己,獻給神。這些會帶來轉化,為你的生命帶來大豐收。

(台灣國度復興報記者黃銘嫥台北報道)

打擊現代奴役制度 來自屬靈覺醒

「覺醒:愛•公義•自由」特會陳述現代奴役在各國的實況,推動青少年以行動回應,帶來從神而來的盼望。

現代奴役問題在各國開始受到正視。關注問題的前線組織估計,現時全球有接近3,600萬人正處於被奴役狀態;聯合國亦表示,現時被奴役的人口比歷史上任何一個時期都要多。一直致力於興起整代人去打擊現代奴役制度的「852亮光行動」,在3月5日舉行全天的「覺醒:愛•公義•自由」特會,期望透過分享前線經驗分享、提供實際工具,以及講解恢復個人聖潔及整全醫治的過程,裝備香港的學生打擊現代奴役。

「852亮光行動」跟多個機構合作,包括外國和本地的前線事工,向參加者陳述現代奴役在各國的實況、各種面向及從神而來的盼望。首先,柬埔寨Agape International Missions事工領袖Don Brewster分享他們拯救被性奴役女孩的故事。他們的事工有復康中心,讓女孩可以重新融入社會:也有獲警方認可的突擊拯救隊,去尋找和拯救這些女孩。他提醒大家:「神不是『呼召』我們去做,是『命令』我們去做!」

接著,來自澳洲Stop the Traffik Australia的Fuzz Kitto表示,他們發現許多廉價的衣服是由被販賣的女人和女孩,在強制奴役下製造的成品。她們被迫長時間在惡劣的環境工作。因此當我們購買一件商品時,要留意生產過程是否涉及剝削。

另一名講員是創立The Mekong Club的Matt Friedman,他表示:「當有人有需要時,神希望我們幫忙。」他指出單單關注這個問題是不夠的,還要叫更多人作出行動。「852亮光行動」為了協助參加者,預備了「反人口奴役行動工具箱」的小冊子,裡面提供不同種類的活動去吸引更多人參與,例如講座、電影分享及歌唱比賽等等,期望青年人以自己的方式發聲。他提到一次在尼泊爾訪問受害者經歷時,當時對方非常憤怒,質問他:「當我在妓院受苦的時候,你們這些『好人』在哪裡?」因此他指出每個人都有責任回應人口奴役問題。

香港人普遍不察覺本地有人口奴役問題,甚至認為世界其他地方的情況與我們無關。然而,Don Brewster在下午的非政府志願機構座談會上繼續指出:「色情影片的需求帶動了性販賣制度,令更多人受害。」他指研究發現60%的基督徒男士每月都會看色情影片,教會要首先向色情影片宣戰!再著香港瀏覽色情網站的程度比世界上很多地方高。他又指出現場參加特會的大多都是女性,男人需要興起來作戰。

另一位座談會講者,世界福音動員會(香港)的「同行者事工」幹事陳姬蘭則分享香港賣淫行業的實況。她指出坊間有兩個觀念需要被糾正,一是認為不少妓女是「自願入行的」。她指出只要有其他選擇,她們都不會選這條路成為販賣自己的人。另一方面,要知道香港真的存在很多被販賣的女人及未成年少女,她們被教育不能接觸嫖客以外的人,背後是黑社會在操控和監視。「光有感動就衝出去是不能打勝仗的」,她提醒任何想參與的人,必須要有健康的靈命,常常禱告,才不會被所見的黑暗壓垮。

「覺醒」特會至此有一個特別的轉向,他們首次把打擊奴役與醫治參加者的生命連上關係。燊火青年網絡(U-Fire)胡裕勇及青少年禱告之家(YHOP)王大維帶動青年人堅拒色情文化和持守個人聖潔。王大維強調神是聖潔的,祂以愛的呼喚鼓勵我們分別為聖,祂的恩典足夠我們脫離性的捆綁。神的兒女有能力活出聖潔的生命。

接著有清泉事工的主席Chris Hayward牧師談及個人身分。當人對自己抱持錯誤的身分認同,就會找不到命定,做事也不會有效率。錯誤的身分可以來自被人貼上的標籤,例如父母罵孩子是失敗的、沒用的。聖經充滿有身分危機的人物,但神改變了他們的身分和名字。最後他呼召受傷的人作醫治禱告,有百多人到台前回應。

另外,清泉事工的本地代表Eufemia Lui認為人口奴役牽涉靈界的層面。性是二人身心靈的結合,性犯罪的破壞力很大,它會破壞人與人之間的親密關係,令愛的需要不能被滿足。這就是為何撒旦會以人口販賣去破壞性關係。她提醒人不能完全補償罪帶來的所有傷害,但神不會忘記公義,並且神有比人更大的愛,可以完全滿足人的需要。「有整全的自我價值,才不會在面對黑暗和破碎的時候被沖走」

晚上的時候,三位女學生分享她們由關注人口奴役到參與這個運動的歷程。她們都表示,當自己有願意參與的心,神就帶領她們認識了前線機構,可見這問題真的是在神的心中。黃瑞君牧師講述「聆聽的禱告」作爭戰的武器。她引用以賽亞書五十八及五十九章,指出神並不是聽不到呼聲,或對慘況無能為力,而是祂很「詫異」無人拯救,無人代求。「每一代都有各自的社會黑暗,黑暗的存在是神的子民的責任!」她嚴厲地指出,「人口販賣是我們這代要負責的,另一個世代不能代我們去做!」她說,若我們聆聽神的指示,祂會向我們啟示奧秘,打中只有神才知道的禱告目標。

「852亮光行動」希望以持續的行動,興起青年人成為對抗現代奴役的大軍,讓本地教會興起,讓更多男士起來。香港將會同心建立制止現代奴役的運動,而這個模式將會被各地仿傚。他們的願景是看到一百萬人興起,去解放陷於水火之中的三千多萬人。

(記者林暐皓報道)

延伸閱讀: 國度一分鐘2

初三教會大巡遊 宣告耶穌在香港掌權

年初二凌晨旺角發生的騷亂,令人心惶惶, 2月10日年初三新曙光事工聯同本港多個教會團體舉行「耶穌愛香港 – 教會大巡遊」,透過敬拜祈禱及行走禱告,宣告耶穌在香港掌權。

年初三早上10時,500多名來自20多個教會群體的信徒聚集在旺角麥花臣室內場館一起敬拜神。聚會開始的時候,教牧團隊帶領全會眾下跪,為香港對神的叛逆認罪禱告,並為香港呼求神的介入,宣告神仍然在香港作王。

接著,「號‧角隊」以吹角的方式為慶典揭幕,宣告神已經得勝。吹角完畢,新曙光教會的菲律賓籍姊妹敬拜隊帶領眾人投入熱烈的敬拜,接下來由三隊敬拜隊帶領會眾持續兩小時的敬拜和禱告。Cantonhym帶領會眾以廣東話詩歌敬拜,國度事奉中心由青年人帶領會眾進入更深的敬拜,期間他們的禱告領袖禱告,求聖靈帶領教會進入禱告爭戰,回應神的心意多於回應社會的期望;又宣告神對香港的命定和祝福,邀請會眾一起呼求神的心意臨到香港,大部分的會眾都熱烈開口回應。最後由真實的敬拜(Authentic Worship)頌唱聖經經文,並有跳舞隊加入。

敬拜期間,多次有牧者及代禱者提及歷代志下七章14節為香港禱告:「這稱為我名下的子民,若是謙卑自己,禱告,尋求我的面,轉離他們的惡行,我必從天上垂聽,赦免他們的罪,醫治他們的地。」他們代表香港認罪悔改,又鼓勵會眾以禁食禱告等方法提升屬靈爭戰的強度。最後他們宣告香港要成為蒙福的城市。

敬拜到下午1時左右結束,其後大會安排「七座山」的領袖為每個界別禱告,包括藝術、家庭及教育等。(本期P.4-5有關於「七座山」的說明)

由於曾發生騷亂,大會在早上獲警方通知,很大可能要取消巡遊。因此,本來在慶典完結後活動就要結束。可是經過大會與警方溝通後,警方最後批准巡遊。

眾人一同領聖餐後,巡遊就在下午2時後出發,由旺角起步,沿著彌敦道前行,經過佐敦道,最後到達尖沙咀鐘樓。多個參與團體帶著中英文標語,穿上不同隊伍、行業或民族的服飾,高舉獅子旗和其他各類的旗幟。巡遊時,他們不時向途人以不同語言高呼「主耶穌愛你」。

眾人最後圍繞「耶穌愛香港,教會大巡遊;行走禱告,祝福臨到」的橫額,一起禱告並由牧師祝福。活動約下午5時結束。

(記者林暐皓報道)

 

宗教迫害促使 天主教與東正教歷史破冰

天主教與東正教決裂一千年後,首次雙方有最高領導人會面,並共同呼籲全球所有基督徒積極回應中東、北非基督徒受打壓的情況。

天主教與東正教的歷史破冰在今年2月12日發生,當日天主教教宗方濟各在古巴首都機場,與東正教全俄羅斯及莫斯科牧首基里爾會面,其間互相擁抱親吻。事後發表聯合聲明,呼籲國際社會積極面對當前的世界危機,包括中東及北非基督徒受打壓的嚴峻情況。同時呼籲所有基督徒迫切禱告,不容爆發世界大戰。

二千年的教會歷史出現過為數不少的重大分裂,鮮有復和的發生,今次兩大教派最高領導人的會面具有歷史意義。自從東西方教會在1054年因主權問題和神學歧異而決裂後,一千年以來就只有1964年出現過天主教教宗保祿六世與東正教君士坦丁堡普世教牧的一次會面,但基里爾現時領導在全球有二億六千萬信眾的俄羅斯東正教才是最強大的東正教,因此古巴機場的會面有重大歷史意義。

近年中東和北非基督徒的宗教迫害問題,被認為是雙方急切尋求關係復和的主因。俄羅斯東正教發言人Vladimir Legoida表示:「雖然俄羅斯正教與羅馬天主教之間仍有很多未曾解決的問題,但因為中東基督徒面臨屠殺危機,我們需要迫切聯手保護他們。」他指出,中東和北非基督徒大逃亡是全球的災難。不少研究指出,極端伊斯蘭主義是今日教會的最大威脅,單單在2015年,全球有逾7,000基督徒因宗教信仰遇害,數字在近年間急速上升。

方濟各與基里爾在聯合聲明中表示,兩個教會因為歷史問題,對信仰的理解和表達,罪的問題,以及人性軟弱,而帶來失去合一的痛苦,盼望今次會面能恢復合一,如基督所禱告(約十七21)的樣式。一方面要共同努力見證基督福音,另一方面回應近代世界的挑戰,而首要注視的是基督徒遭受迫害的問題。在許多的中東和非洲國家,基督徒家園和教堂被毁,家族遭滅絕,因此呼籲關注敍利亞、伊拉克和其他中東國家基督徒的大規模逃亡情況。

今次會面有宗教上的意義,但傳媒揣測也有政治因素,認為俄羅斯政府在背後牽針引線。現時俄羅斯支持敍利亞世俗化政府對抗反政府的極端伊斯蘭教組織,而兩個教會的聯合聲明會有利於俄羅斯的軍事介入。在前蘇聯時代,東正教一直受到共產政權的打壓,在俄羅斯總統普京執政時期,東正教與政府的關係越來越親密,教會曾表示支持政府派軍介入敍利亞內戰。

聯合聲明的最後一段,以向聖母馬利亞禱告為結束,其中有呼求她的憐憫和保護,又祈求她的代禱,讓敬仰她的人能重新團結。天主教與東正教同樣有向聖母禱告的傳統,認為在天上的聖母在神與人之間有代禱的角色。

[su_table]

聯合聲明內容概要

合一見證 天主教與東正教有共同的傳福音使命,彼此不是競爭者,而是弟兄,呼籲兩教會所有的信徒彼此和睦。
中東及北非基督徒危機 呼籲國際社會採取行動,阻止暴力和恐怖主義擴增,並向受害人口和境外難民提供大規模人道救援。
宗教自由受威脅 關注許多受世俗主義影響的國家,某些政治力量受到世俗主義思潮主導,導致基督徒的宗教自由逐漸受到限制,也迫使基督徒在公共生活領域中被邊緣化。
社會財富不均 發展中國家的消費主義導致地球資源被剝削,造成財富不均。教會有守護受苦人群的公義召命。
婚姻與家庭 婚姻是一男一女之間的忠誠的愛,而另類的結合形式違反聖經傳統教導,卻被提高至婚姻的的層次。
維護生命 關注墮胎問題,以及操控人類生育的生育科技,呼籲尊重生命尊嚴,生育計劃不能違反創造主的心意。

[/su_table]

天主教與東正教分歧與差異

天主教 東正教
聖靈論 聖靈來自聖父和聖子 聖靈只來自聖父
煉獄觀 天堂和地獄之間有「煉獄」 沒有煉獄
聖母論 馬利亞無原罪 沒有原罪觀,相信馬利亞有犯罪的可能,但她選擇不犯罪。
神學特色 理性思辯 神秘主義,強調奧秘
崇拜語言 拉丁語及本地語言 希臘語及本地語言

 

 

(記者王妍綜合媒體報道)

ISIS暴行應驗啟示錄 聚焦耶穌 為受困者祈禱

T283 01 isislogog

去年十一月發生的巴黎恐擊震驚全球,伊斯蘭國(ISIS)及恐怖襲擊頓時成為國際焦點。我們每天從新聞及網路接收這些殘暴的新聞後,除了感到痛心和難過外,又可以如何面對?

影音使團於1月23及24日舉辦兩場 「中東亂局!誰主明天?生命反思大會」,由吳宗文牧師主講,從聖經及歷史角度探討相關問題,並由以勒基金總幹事陳歐陽桂芬女士分享代禱的方向及帶領祈禱。

啟示錄第5印呈現

T283 01 ISIS Photo 1吳宗文談到伊斯蘭國擁有多年歷史,但從正式宣布「立國」至今不足2年,卻已成功引起全球關注。伊斯蘭國的殘暴程度為歷史罕見,有報道指就連阿爾蓋達也因此而跟他們劃清界線。

他表示,伊斯蘭國的興起與末世有關。以西結書、但以理書及啟示錄所說的獸,代表敵基督的出現,有解經家指這是暫時存在的情況,也就是指伊斯蘭國的出現。他又解釋,今天由於影片資訊的發達,啟示錄二十章4節所指的第5印已在世人眼前呈現:「我又看見那些因為給耶穌作見證,並為神之道被斬者的靈魂……」英文聖經的用字是「beheaded」(斬首),正好與伊斯蘭國把基督徒斬首的事件非常吻合。但信徒需以信心面對,因為接下來的第6印是羔羊的憤怒,基督耶穌因着殉道者、受苦者而發出憤怒,前所未見的災禍和混亂將會出現。

在9‧11恐襲後的一個祈禱會上,主席的一句話令吳宗文印象難忘:「今天我們在這裡証明了一件事,就是愛比仇恨更有力量。」信徒可以支持相關宣教事工,或在安全情況下參與短宣,並當以儆醒禱告的心,為困苦者禱告守望,留心觀看歷史的發展,以信心等候神的作為。他指出,昔日有絲綢之路,今天則有一帶一路,神在中國與中東必有其心意。今天的猶太人仍等待他們的彌賽亞,穆斯林仍等待他們的未後聖者,若福音要重返耶路撒冷,華人可成為福音使者的角色,為福音鋪平道路。

禱告焦點是耶穌而非仇敵

T283 01 ISIS Photo 2陳歐陽桂芬鼓勵會眾,在接收殘暴的新聞後,若把焦點放在艱難上,便看不到耶穌,我們要學習以簡單的祈禱,邀請並相信耶穌將會介入事情,「聖靈叫世人(包括非信徒)為罪為義為審判,自己責備自己。我們不懂如何為困境中的人祈禱時,聖靈卻可以叫人認識神。」她教導會眾以「數手指」來控制內心的負面感覺,就是以5隻手指為限,當消極的說話跑出來時,讓自己數着手指只說4句,到第5句必須回歸神那裡,提醒自己以正面的、神的話語來祈禱。

她從四個方面帶領會眾代禱,首先是祈求耶穌就近恐襲的受害者,讓困境中的人看到神的盼望。為無辜被殺和受辱的信徒祈禱時,可祈求主親自就近這群陷於困苦中的信徒,又求聖靈賜下出人意外的平安給他們。她以詩篇十章作禱讀宣告,「惡人為何輕慢神,心裡說:你必不追究?其實你已經觀看;因為奸惡毒害,你都看見了,為要以手施行報應……為要給孤兒和受欺壓的人伸冤,使強橫的人不再威嚇他們。」第二,她帶領會眾為殉道者家屬禱告,以十字架上的犧牲作為禱告的重心,求主安慰、醫治並堅固家屬的心,又求主興起中東基督徒為殉道者家屬代禱。耶穌不是受害者,乃是得勝者,因為祂內心沒有仇恨或灰心,只有平安和信心。

第三,為中東的教會代禱,祈求教會把焦點集中在神的話語上,而並非被環境所掌控。她帶領會眾為教會爭戰,宣告敵基督的靈要離開中東眾教會,求神把箭射出,使仇敵四散,求神伸手把中東眾教會從大水中拉上來。第四,為全球響起「救命之聲」而代禱。經濟動盪、世紀病毒及恐怖主義等等的問題,好像遇難的人發出的救命呼聲,信徒當祈求主伸出施恩的手來幫助。同樣地,每逢看到負面新聞時,我們可隨時隨地用簡單的一句話來祈禱,宣告耶穌的能力介入問題,而並非只關注仇敵的工作。

(記者陶恩然報道)

T283 01 ISIS Photo3
曾探訪伊拉克難民營的Yvette博士(中)及其女兒Jacqueline(左)出席聚會分享探訪難民營的經歷,會眾一起舉手為他們祈禱。

(相關訪問可參看本報第276期P.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