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耶穌革命》發佈承接校園復興 「是神完美的安排」

關於70年代在美國興起的「耶穌子民運動」的(The Jesus People Movement)美國電影《耶穌革命》(Jesus Revolution),於美國2月24日上映,上映兩周票房已超過3千萬美元。面對公眾的熱烈反應,導演Jon Erwin表示:「我從來未見過如此多人在社交媒體以這部電影為題分享,以及見證此電影如何帶來生命改變。我看到有些分享的片段是人們在戲院外的噴水池受洗,又或隔天在湖裡受浸;也有觀眾在看完電影後即席發出敬拜讚美和禱告。」

Jon指出,攝製這部電影的意念是於2015年閱讀《時代雜誌》時萌生的。「我開始研究美國最近一次的復興史,深受吸引,為何我的世代不能經歷如此復興呢?60年代末與當今環境十分相似,瀰漫絕望與分裂的氛圍,而神真的在那時候介入了。」

Jon原本希望電影能夠在較早時候上映,但他相信神的時間最完美。而他相信亞本斯理大學(Asbury University)校園復興是一塊巨大的拼圖。當時他曾到訪亞本斯理大學,親歷其中,並深受影響。「我記得當時Greg Laurie打電話給我,問我有什麼感受。我說,與電影的情節幾乎一樣。電影能在這時刻發佈,實在奇妙,也讓我驚嘆。」只要堅定忍耐到底,時候到了,便會迎來大豐收。

拍攝洗禮場景當日

Jon與他的拍攝團隊享受整個拍攝過程,同時也見證一連串生命轉化與超自然的回轉發生。「在我們拍攝洗禮場景的那一天,我感受到前所未有的屬靈能力,我想是從螢幕流出來,我相信觀眾在電影中也能感受得到。」

電影獲得A+的評分,令Jon成為首位獲得4次A+評分的電影製作人。對此,他滿心感恩,同時為著電影帶來生命的改變而興奮。透過電影向觀眾傳達強而有力的信息,講述真實的轉化故事是他的熱情所在。「我們所做的這一切並不關乎我們,而是關乎每一個觀眾,以及他們觀看的經歷。感謝神作成超越這一切的工。」

《耶穌革命》電影海報

禱告:願神興起更多祭司,以藝術的方式宣揚祂的榮耀,願神的榮耀如洋海充滿全地。

(來源:GOD TV,2023年3月8日,Joshua Chung編譯報導。)

 

 

【先知性藝術】合一——韓國的未來

在2023韓國回家聚集中,兩代的德國家人站在台上,其中一位姊妹Anika分享了她所畫的一幅關於韓國的先知性圖畫。畫中的三朵百合花,右下方的是南韓,左下方的是北韓。兩朵花原是從同一花莖生出,卻朝著不同的方向生長。然而它們再生出的分枝,最後連到一起,成為了一。百合花生於荊棘地,受盡痛苦,但神要更新、圍繞和保護祂的新婦,神說,我的愛人,如同荊棘地中的百合花。德國跟韓國有著相似的歷史背景,二戰後的德國被一道牆分隔,分成東德和西德,他們同樣經過許多年的禱告,走過荊棘的痛苦。年青夫婦Anika與Nicoles的父母分別來自東德和西德兩個國家,而今天他們站在台上,希望向韓國顯明一個新的世代,他們不再如上一代分別出東西德,也不用再想到戰爭。只要有父母為下一代禱告,扶持他們,下一代就能活在合一的果子中,這就是韓國的未來。

【代禱守望】希臘火車相撞意外 共57人罹難66人受傷

希臘中部城市拉里薩市(Larissa)於當地時間2月28日晚間發生一則嚴重火車相撞意外。希臘當局目前公開初步傷亡人數,有57人罹難、66人受傷,其中有6人重傷,已送往加護病房觀察。希臘總理米佐塔基斯(Kyriakos Mitsotakis)亦宣布,希臘全國進入哀悼期,為期三天,所有公共節慶活動取消,公營建築也將降半旗致哀三日。

客運列車於雅典時間2月28日晚上約7點30分從車站出發,最終將抵達塞薩洛尼基市(Thessaloniki)。與此同時,貨運列車則是從塞薩洛尼基市準備前往拉里薩市,這才發生了這意外。相撞的載客列車前四節列車脫軌,而最前方的兩節車廂幾乎全毀。拉里薩市官員說:「兩輛列車都開得非常快,但他們都不知道對向也有一輛列車急速駛來。」

據悉,因為目的地塞薩洛尼基市是希臘學生匯聚之地,許多搭上這班意外列車的人都是學生,他們在過完今年希臘東正教大齋節(Greek Orthodox Lent)的第一個主日後返回該城,這讓許多家長正焦急聯絡孩子,而該市的學生會呼籲「全面調查,不可掩蓋事實。」

此次事件為希臘史上第三重大火車意外事故。

禱告:求父神釋放祂的安慰、保護及醫治在所有乘客身上,尤其學生及他們的家庭。求父神也施恩賜下資源與人材,更新鐵路的規劃及看顧重建的過程,避免意外再次發生,奉耶穌名禱告,阿們。

(新聞來源:基督教今日報

 

 

肯亞首設全國禱告日 求主降雨止息旱情

面對持續旱災,肯亞日前首次設立全國禱告日,呼籲人民禱告祈求神幫助,止息旱情。

肯亞總統魯托(William Ruto)早前在旱情嚴重的納庫魯市(Nakuru)出席主日崇拜時宣佈設立該國有史以來第一個全國禱告日,呼籲全國人民於2月14日為國家禱告。在此之前,肯亞不少屬靈領袖亦發出聯合呼籲,盼人民同為國家旱情獻上一天禱告。魯托表示:「作為政府,我們已製訂了保障糧食安全的全面計劃,我們有種子,有足夠的肥料,還設有水壩等水資源管理策略。現在我們需要神給我們降雨,我促請所有人民,不管你的信仰如何,一同為我們的國家禱告。」

人民俯伏祈求神降雨

肯亞和其他東非國家在過去十多年一直受嚴重乾旱威脅,導致農作物失收,牲畜死亡,野生動物銳減,以及人民營養不良。聯合國形容情況為「急速蔓延的人道災難」。農業是肯亞經濟中的重要部分,總統魯托的國家經濟復甦策略也將取決於雨季的降雨量。

東非政府間發展管理局(Intergovernmental Authority on Development)氣候中心指出,該地區自2020年已有五個雨季降雨不足,受影響人數超過5000萬。氣候中心將於2 月稍後時間發佈其對3至5月長雨季的氣候預測,然而據其他氣象組織先前所發表的早期預測,情況並不樂觀。

禱告:求神憐憫肯亞和東非國家,在乾旱之地降下甘霖。願神謙卑人心,承認祂是統管萬有的主,唯一的拯救。

(來源:CBN News,2023年2月16日,Amy Fong編譯報導。)

美國亞本斯理大學敬拜禱告晝夜不息 復興之火不斷點燃

位於肯塔基州威爾莫爾的亞本斯理大學(Asbury University)晝夜不息的復興禱告會已持續了10天,成千上萬的人從不同地方前來,希望能更深與神相遇,經歷靈性復興。

2月8日,在大學禮拜堂舉行的恆常禱告會上,牧者分享了認罪與悔改的信息,與會學生深受感動,會後不願離開,決定繼續留下敬拜禱告,許多其他學校和地區的敬拜者收到消息後都前來參與,已先後有22 所大學的學生團體參與聚集。

俄亥俄州辛辛那堤市(Cincinnati)斯普林代爾拿撒勒教會(Springdale Nazarene Church)的Daryl Blank牧師是首批到達的朝聖者之一。他於社交媒體貼文分享他的經歷和看見,並呼籲人們一同禱告,讓聖靈的工作遍滿國家全地,臨到全球。「禮拜堂內充滿了人和他們敬拜的歌聲。進到裡面時,我知道自己站在聖地上,旁邊的人都沒有穿鞋。所有在場的人都在唱詩,有些人趴在走廊上,有些站著,還有些聚集在房間的角落禱告。有幾隊敬拜小隊輪流當值,所有的事都是自發的,都沒有事先預備,沒有人在掌管,沒有人敢干預神正在做的事。有復和、饒恕、醫治發生,這是復興臨到的第二晚。」

亞本斯理大學校長Kevin Brown接受訪問時表示:「這裡只有神的靈,深深的進到我們的學生、教職員和我們社區的心靈和思想中。」學生Mia Lush說:「人從四面八方而來,除了這裡,他們都不想去其他的地方。我是老鷹隊的忠實粉絲,但我都沒有去看超級碗賽事。我已經能夠放棄連我自己都不認為可以放棄的事情。」三年級生Abigail Glei表示,復興教曉了她關於神的主權。「神在教導我相信祂正在掌管一切,我不需要擔心。」24 歲的Daniel Moyes說:「對我和我的許多朋友來說,這幾年真的很艱難,但在這裡,我感覺到神把我從痛苦和憤怒中釋放出來,經歷到從神而來的平安和喜樂,以及敬拜和崇敬獨一真神的自由。」

亞本斯理大學成立於1890 年,沒有正式隸屬於任何基督教教派。其根源始於19 世紀衛理公會興起的衛斯理聖潔運動(Wesleyan-Holiness movement)。學院曾於1970年經歷聖靈大澆灌,復興運動席捲校園,期間課堂遭取消,學生敬拜禱告至深夜,運動也延伸至其他學校。

曾於1970 年大學復興期間分享信息的講員表示:「我從來沒有想過在有生之年會看到這樣的事情再次發生,但它果真發生了。這讓我充滿了盼望,下一代,Z 世代,不必被焦慮定義,他們可以活在盼望裡。」

亞本斯理大學學生生活部副主席Sarah Baldwin形容這次復興為「神愛的傾倒,從 Z 世代開始,滿溢至我們其他人身上,帶來醫治、喜樂與合一。這一切的核心,在於重回全心全意委身於耶穌,遠離任何讓我們分心和離開基督的事情。我們深深感謝神所做的這一切。」

禱告:求聖靈在美國的復興運動持續不止息,讓過去仇敵的工作完全被翻轉。願亞本斯理大學校園復興的餘震震動全球,亦臨到亞洲。

(來源:Christian HeadlinesFox NewsCBN News,2023年2月10、15和17日,Joshua Chung編譯報導。)

【回家快訊】 2023韓國回家聚集開幕 站立在朝鮮半島宣告祝福

戴冕恩牧師(左)宣告因著我們站立在朝鮮半島,祝福要傳到這片土地北部北部

「2023韓國回家聚集」於2月14-16日在首爾舉行。在首場聚會中,有牧者分享,神對韓國說,讓我來愛你,神的愛不要贏得,只需要去接受,韓國要來領受神的愛。戴冕恩牧師邀請列國家人到台前站立,他分享,我們不要看政治分化的區域,在神的心意中,在朝鮮半島上是同一片土地。我們站在朝鮮半島上,將祝福給予北韓,我們向他們傳遞神的愛,因為我們就站立在朝鮮半島上。他邀請列國家人移動腳步,從土地將信息傳到北部。「我們愛你們,神愛你們,從這裡直到北部。」

彌賽亞猶太領袖在台上祝福韓國,因著主所流出的寶血,讓我們可以合而為一。平壤以前也被稱為耶路撒冷,所以讓我們來呼召出平壤從聖靈發出的聲音,北韓的首都要彰顯神的榮耀和愛,憐憫要臨到北韓,喚起聖靈在這個國家中的工作。在希伯來語中,「韓國」的意思就是「向神呼求」,他帶領會眾宣告,主啊,釋放這些祝福在朝鮮土地上,讓他們能夠呼求神的名,朝鮮半島要讓神興起。

(記者莫嵐報導)

約旦政府公佈6年計劃 基督受洗地建造聖經村

約旦政府最近公佈一項新計劃,期望開發耶穌受洗之地「約旦河外伯大尼」(Bethany Beyond the Jordan)地區,供基督徒遊覽和敬拜。

位於約旦首都安曼以西約50公里的約旦河外伯大尼,被認為是約翰福音所記載施洗約翰為耶穌施洗的地方。該址於2015年獲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為世界遺產。約旦政府計劃以6年時間,耗資1億美元,在遺址附近建造一個旅遊城市。

政府新成立的基金會主席Sam Murad表示:「我們希望讓朝聖者有機會在那裡度過美好時光,同時保存其靈性及作為世界遺產地的條件。我們決定以聖經村為主題,期望重現2000年前的生活體驗。」發展計劃獲約旦國王阿卜杜拉二世(Abdullah II)批准,以保存該址及其歷史。

據路透社報導,20世紀中期的考古學家已在該址挖出教堂和洗禮池,洞穴的遺蹟亦顯示該地早於四世紀時已是基督教朝聖之地。Murad說:「我們將提供阿拉伯式帳篷,並負責一切衞生服務,期望打造原始真實的感覺,配合主題的同時,能以合理的價格為朝聖者提供住宿,讓他們在這神聖的地方度過靈性時光。」

開發項目概念圖(由Kamel O. Mahadin 教授繪製)

洗禮地的外圍將興建餐館、紀念品商店、步行徑和植物公園等現代景點。建築師Kamel Mahadi表示:「我們將採用質樸的石頭和卵石的建築設計,以保留此地的原始性,並確保2000年前的神聖和靈性不受發展所破壞。」項目的第一階段將於2023年完成,而整個項目預計於2029年竣工,屆時將是耶穌在約旦河受洗2000周年。

發展計劃包括准許九個宗教組織在該區興建接待朝聖者的地方,其中浸信會世界聯盟(Baptist World Alliance)將主責在約旦河外伯大尼興建浸信會前哨站。

禱告:願神帶領人們到耶穌受洗之地,更深認識和敬拜祂,尊祂為王。

(來源:CBN News,12月14日,林國祥編譯報導。)

道上教會海福德牧師安息主懷 比爾強生尊榮與感謝其服事

美國加州道上教會(The Church On The Way)創會牧師,人稱傑克牧師(Pastor Jack),傑克.海福德(Jack Hayford)18日安息主懷,享壽88歲。

透過聖經教導寫作歌曲創作和廣播事工海福德的影響力遍及全球。他是一位多產且暢銷的作者共撰寫和合著五十多本書創作了五百多首讚美詩,其中包括世界著名且被廣泛頌唱的敬拜歌曲〈敬拜主〉(Majesty)。 

海福德於1934625日在洛杉磯出生,1歲半時患小兒麻痺症,他的父母本不是基督徒,但因兒子的病禱告求醫治,結果病得痊癒,父母便在長灘(Long Beach)的四方福音會接受主。海福德16歲奉獻自己全時間事奉主,進入洛杉磯的國際四方布道燈塔聖經學院受造就。1956海福德畢業後往印弟安納州開荒建立教會;1960年到洛杉磯總會事奉;1965年加入國際四方布道燈塔聖經學院擔任學生主任;1969年,他受邀往Van Nuys擔任第一四方福音教會的暫代牧師,教會當時只有18人。六個月後,他聽見主叫他留下︰「你不能想得太小,不然你擋住我的道。」海福德把教會叫作「道上教會」,因為教會位處通衢大道,也因教會重視敬拜及教導神的道。從此之後,教會迅速增長。1997年,海福德創立了君司大學(The King’s University),並擔任校長。 

道上教會發表關於海福德牧師辭世的聲明「傑克牧師的服事,為世代之間、社會經濟階層和種族之間的鴻溝搭建了橋梁。他是倡議復和的領導者,在分裂之中帶來和好也帶領人們與天父和好,數以萬計的人因著傑克牧師的服事而歸向主。傑克牧師的謙卑和對主的敏銳不僅在講台上,更是在他的日常生活中他教導我們要倚靠神的話,敏銳於聖靈,全然敬拜主,在神所安放我們的群體中服事有數不盡的生命在這位領袖的門訓下被改變。」 

對於海福德離世,不少領袖均緬懷他的貢獻四方教會運動現任主席Randy Remington表示:「傑克牧師是一位神國大使,他的影響力超越宗派、世代,以及全球疆界。傑克牧師對於聖靈充滿的敬拜、火熱代禱和聖經宣講的熱情,活現於他的個人生活之中。成千上萬的牧者在他的學校和特會中獲得鼓勵、啟發,以及終身事奉的原則。他的書籍、歌曲和教導將繼續激勵和引導將來的世代。」

伯特利教會(Bethel Church)比爾強生牧師(Bill Johnson)在社交媒體上載與海福德的合照,並寫道:「我永遠不會忘記我的父親在加州凡奈斯(Van Nuys)的第一四方教堂參加特會的時刻。傑克.海福德是那教會的牧師,他教導關於敬拜的優先次序影響了我父親因此我看了錄像後來也參與了特會並深受影響。我記得在傑克的以西結書講道系列最後講到內院和外院的服事時,我低下了頭,祈禱說:『主啊,我把我的餘生交給你來教我這一件事。這對我的影響就是如此深遠,我知道這是我活著的原因,也是伯特利存在的原因。」 

(來源CBN News,202318日,Amy Fong編譯報導。) 

法國巴黎多族裔教會 各族各民合一敬拜

法國巴黎克雷泰伊(Créteil)市的馬丁路德金教會(Martin Luther King Church)擁抱多元與合一,吸引不同種族背景的人到來認識神。

教會創會牧師Ivan Carluer表示:「我不需要建立一座教堂,卻必須建立一個讓人感到被愛、被聖靈和神的力量改變生命的地方。」Carluer從民權運動領袖馬丁路德金無條件的愛的信息中獲得啟發。「要按人們的本相愛他們,不要企圖改變他們成為自己的模樣。只要單單愛他們,讓他們認識神,他們的生命就會改變。」

Ivan Carluer牧師

像馬丁路德金一樣,Carluer也有一個夢想,就是創造一個空間,讓不同種族背景的人可以走在一起,反映出巴黎的多樣性。「當神呼召我時,祂要我在巴黎地區服事。我來到這裡,知道巴黎有半數以上的新生嬰兒是混血兒,我很高興。」Carluer的夢想現已成真,他笑着說:「我們教會現在有兩成黑人,一成白人,一成亞洲人,其餘六成是不能被定義的,就是耶穌的顔色!」跨越種族界限分享愛的信息是一股合一的力量,能帶來積極改變。會眾Tiffany受訪時表示:「我認為這就是這教會最不尋常,卻最觸動人的地方。在這裡,大家都是混血的,代表著不同的文化。」經常來到教會的 Daniel說:「我真的很喜歡這裡的接待方式,我真的感受到愛 。」

馬丁路德金教會是法國最大的福音派教會之一。法國現時約有2500間福音派教會,每間教會平均約有100名會眾。17年前,馬丁路德金教會成立時只有20人,如今有超過3000人。在最近一次聚會中,76名來自不同行業和種族背景的人接受洗禮,公開接受耶穌基督為救主。 Carluer表示,他們從來沒見過有這麼多的人來到耶穌面前。「神在法國作工,是前所未有的。疫情期間,參與線上崇拜的聚會人數大幅上升,除了固定的會眾,我們看到很多非信徒在觀看。」

11月的一次聚會中,76名來自不同行業和種族背景的人接受洗禮

由於人數增長,教會需要一個更大的聚會地方。2021年9月,教會在巴黎東南郊區建立新的聚會點。因著教會在社區的影響力,地方政府非常樂意為教會提供300多萬美元建設資金。教會現在逢周六、日於可容納1000人的禮堂舉行崇拜,其餘時間教會禮堂開放予社區租用。「有公司在這裡舉辦時裝表演、汽車展和音樂會,也有其他宗教團體成員在這裡舉辦活動。」Carluer認為這是一個讓那些一般不被 「教堂建築」吸引的人能接觸福音的模式。「我希望看到所有猶太人、穆斯林、無神論者、政治家、藝術家等都被神得著,被祂的聖靈轉化,並彼此相愛,像馬丁路德金那樣。」

禱告:願神繼續在法國和全地作工,叫各國各族各民各方的人都歸於祂。

(來源: CBN News,2022年11月25 日,林國祥編譯報導。)

第二十五屆歐洲祈禱早餐會 黑暗中持守愛與盼望

第二十五屆歐洲祈禱早餐會於12月7日假比利時布魯塞爾的歐洲議會大樓舉行,約480名政客和基督徒領袖出席。

今年的祈禱早餐會以俄烏戰爭為標記。北大西洋公約組織(NATO)副秘書長Mircea Geoana發言時引用詩篇 100 篇,指出神的愛永遠長存,無論歷經好與壞,和平與戰爭,自由與壓迫。「在戰爭時期,最難看見光。然而就在那時候,我們必須倚靠內心的指南針來引導我們走在正確的路上。我們必須走在一起,同心支取信仰的力量。歷史告訴我們,希望可以實現,這也是我親身的經歷,就讓我們禱告這會再一次發生。」

會中一位烏克蘭人與一位俄羅斯牧師相擁,帶來有力的見證,顯明只有神的愛能在人們散佈不信任和仇恨,甚至在死亡之中帶來復和。

禱告:願賜平安與盼望的神,保護扶持每個在戰爭和困苦中的人,興起信徒見證神愛的大能,帶來醫治與復和。

(來源: Evangelical FocusNATO網頁,2022年12月12 和7日,Amy Fong綜合編譯報導。)

世界盃揭幕戰獲勝 厄瓜多爾球員榮歸於神

2022年世界盃足球賽於11月20日揭幕,厄瓜多爾於當晚的小組賽以2比0擊敗主辦國卡塔爾。在隊長華倫西亞(Enner Valencia)兩次入球後,全隊球員圍圈跪地指向天慶祝,有傳媒報導指他們此舉是要把入球獻予已故隊友,2013年在卡塔爾逝世的前鋒賓尼迪斯(Christian Benítez),亦有報導指球員把入球和榮耀歸給神。

厄瓜多爾國家隊左後衛艾斯杜賓拿(Pervis Estupiñán)在最近的一次訪問中提到,他們在每次比賽前後都一起禱告。「這是我們向神尋求幫助和獻上感恩的方式。我們都是信徒,而我們知道,我們得以在這裡,除了是因著努力,以及在比賽中全力以赴,更是因著祂的帶領。」在是次比賽之前,中場球員格魯埃索(Carlos Gruezo)於社交媒體分享了一段他們幾個隊員在酒店房內一起禱告的影片,並寫道:「一個新的故事在今天展開了,而帶領著我們的腳步的是神。離了祢,我們就不能做什麼,我們把一切榮耀和尊榮歸給祢。」貼文吸引逾4.6萬網民讚好。

https://www.instagram.com/reel/ClLWSLJvyvb/?utm_source=ig_web_copy_link

禱告:願神的眾兒女興起發光,於所在領域倚靠和見證主,讓世界看見神的榮耀。

(來源:Evangelical Focus,2022年11月23日,Amy Fong編譯報導。)

印尼西爪哇5.6級地震  造成268人死亡

印尼西爪哇於11月21日下午發生5.6級地震。地方官員表示,地震已造成至少268人死亡,逾一千人受傷,仍有超過150人失蹤,2萬2千個家園和至少50所學校被破壞。

根據美國地質調查局(United States Geological Survey)報告,震央展玉地區(Cianjur)的震源深度約有10公里。在首次地震發生後的一個小時內,當地共錄得25次餘震。

西爪哇省長雷德威・卡米爾(Ridwan Kamil)表示,大多數傷者是兒童,「許多事故發生在幾所伊斯蘭學校。」 展玉當地政府官員赫曼·蘇赫曼(Hermon Suherman)指出仍有居民被困在瓦礫下,救援行動已經在進行中。

印尼總統佐科維多多於22日前往災區視察,宣佈將向房屋嚴重受損的業主提供高達3,200美元的賠償。印尼國家災害管理局於同日表示,5萬8千人已經被迫離開。

禱告:我們在天上的父,求祢憐憫印尼的災民,讓他們得著安慰與保護。求祢讓未信者在一切的震動中,得著祢天國的福音,尋得真平安與祢不能震動的國,阿們。

(KRT訊)

 

 

基督徒歌手新歌源自挪亞故事 登音樂排行榜榜首

美國歌手Colton Dixon的新歌《Build A Boat》在10月連續四週登上基督教成人當代音樂排行榜榜首,並有機會在大奧普里劇院演唱此單曲。

歌曲創作源自聖經中挪亞建方舟的故事,Dixon表示,《Build A Boat》是獻給所有願意為自己的信仰站起來或走出來的人,就像挪亞在乾旱中建造方舟一樣。「很高興有人以這歌為他們這個生命季節的歌。有時候,信心的步伐看起來有點瘋狂,我希望這首歌能鼓勵你超越舒適圈,體驗瘋狂的信心所帶來的獎賞。」

Dixon在田納西州的一間南美浸信會教會長大,他在2012年參加「美國偶像」(American Idol)試鏡時經歷文化衝擊。「那是我第一次體驗真實的世界,親身經歷到其他人的信仰和政治觀點跟我完全不一樣。」參賽期間,Dixon有機會在數百萬人面前分享信仰,他相信是神把「在黑暗中作光」這感動放在他的心中。Dixon的經理人Kelm說:「關於Colton瘋狂的事,就是人們至今仍然記得他,因為他在國家電視節目中分享信仰。從8年前開始作他的經理人到現在,其中一個我最為他感到驕傲的地方,是他滿心感恩的態度,即或身處動盪不穩之中。」

Dixon在獲得美國偶像第7名,發行了第一張專輯,以及獲得金鴿獎(Dove Award)後,生命經歷了不同的試煉。他的雙胞胎女兒出生時,大女兒沒有脈搏和呼吸,經過醫護進行心肺復甦後最終活過來。Dixon從妻子Annie的領受中明白,神要藉此預備他進入事業的下一個季節。這些經歷給他創作《Build A Boat》的信心和領會。Dixon表示,他已經能夠寫出神要求他在生命中活出的堅強信心。當他重溫挪亞的故事時,看到挪亞不管旁人有何說法,在沒有任何下大雨的先兆下建造方舟,Dixon被挪亞的勇氣而震撼。「當挪亞向人們說『神告訴我將有洪水來臨』時,他們無法認真對待他所說的話。有多少時候,我們被人的意見左右了未來?我們相信人所說的過於神所說的。」

儘管新歌獲得空前的成功,Dixon仍然專注於他的目標,他希望為自己的聽眾創作富娛樂性且具深度影響力的音樂。「我正在繼續努力做神呼召我做的事。作為藝人,我的目標是讓人的生命比按下播放按鈕之前更好。」

禱告:求神興起更多音樂人,以作品傳遞神的信息,使人與祂相遇。

(來源:Charisma News & Religion News Service,2022年10月26日,Joshua Chung編譯報導)

《耶穌傳》面世43年 推出第2000種語言版本

有史以來翻譯成最多語言的電影《耶穌傳》邁進另一里程,於11月7日推出第2000種語言版本——緬甸佐語(Zo)版,最近分別在德克薩斯州達拉斯市、喬治亞州亞特蘭大市和印第安納州韋恩堡市舉行首映活動。

現時全球約有6.5萬人使用佐語,當中許多人是分散在全球各地的移民,以及因宗教迫害而逃離的難民,包括在美國28個城市。儘管佐語聖經的翻譯在2019年已完成,但至今還未於緬甸印刷發行,加上許多佐族人並不識字,無法閱讀,《耶穌傳》佐語版將讓他們以自己能理解的方式認識耶穌的故事。耶穌電影項目(Jesus Film Project)執行董事Josh Newell表示:「能夠以佐語發行《耶穌傳》是我們多年來的創新和奉獻的成果,也是我們的榮幸。當我們繼續翻譯這個能改變生命的故事時,我們對未來的發展感到興奮。」

《耶穌傳》於1979年首次發行,項目自此與數以千計的翻譯人員、錄音團隊、配音演員,以及不同的夥伴合作,為各地人民提供各種語言版本的《耶穌傳》和其他以耶穌為中心的影片。至今全球有逾1000萬人曾觀看《耶穌傳》,是唯一一部擁有2000多種語言配音版本的電影。據耶穌電影項目網站資料,逾4.9億人在觀看他們製作的相關影片後信主。原本信奉別的宗教的Saudi在臉書上看到《耶穌傳》的片段,開始在網上與宣教士聊天,通過宣教士的解釋,他更多了解到基督教和耶穌基督的救贖,在互動和學習聖經的過程中,Saudi宣認耶穌為他個人的主和救主。

Carla本要成為一名自殺式炸彈襲擊者,但在這之前她做了一個夢,夢中有一個男人來到她面前,跟她說:「我就是道路、真理、生命,跟從我,你會去傳揚福音。」之後她問一位基督徒這夢的意思,因此認識了耶穌。後來那人再次在夢中向她顯現,告訴她:「去跟地區指揮官分享這個好消息。」這名指揮官帶領一個激進組織,負責涉及數以千計人命的爆炸事件。Carla與指揮官見面,指揮官向她說,他也做了一個夢,夢中耶穌告訴他,他正走在滅亡的路上。他告訴Carla:「我必須改變我所做的,否則我將被摧毀。」他們都歸信基督後,指揮官希望他的軍官也能聽到這個好消息。Carla聯繫了耶穌電影項目的同工,取得播放電影的平版電腦。許多軍官和組織成員觀看電影後,決定放棄恐怖分子的生活,轉而跟隨耶穌。

禱告:願神大大使用電影,讓萬民認識和遇見耶穌,生命轉化,作主門徒。

(來源:CBN News,11月3日,林國祥編譯報導。)

2022世界盃將於卡塔爾揭幕 當地人權及宗教問題惹關注

第二十二屆世界盃足球賽將於11月20日至12月18日在卡塔爾舉行,是世界盃史上首次由阿拉伯國家主辦。然而,由卡塔爾主辦世界盃的決定卻一直備受爭議。10月29日,16名澳洲國家隊發出視像聲明,批評主辦國卡塔爾剝削移民工人和侵犯人權。早前更傳出歐洲不少城市為杯葛由卡塔爾主辦世界盃,將取消設置公開直播和公眾觀看的場地。

卡塔爾自2013年開始籌備興建世界盃場館,期間不時傳出外籍勞工意外死亡的消息。多年以來,卡塔爾因剝削勞工,以及限制女性及其他社會少數群體的權利而遭受人權組織讉責。針對這些抨撃,卡塔爾引入了勞工保障,改善勞工待遇,包括保護工人免在高溫下工作,實施每月最低工資1,000卡塔爾里亞爾(約275美元),以及取消妨礙外籍勞工轉換工作的卡法拉制度(Kafala system)。然而,一些人權觀察組織質疑這些改革的有效性。

卡塔爾國王塔米姆(Sheikh Tamim bin Hamad Al-Thani)在10月25日發表電視講話中提到,成功申辦本屆世界盃令他們面對前所未有的指責。「起初我們本著誠意面對和處理這議題,我們甚至認為某些評論是積極和有助於我們發展的。然而我們很快就明白到,這場對抗的運動持續,並不斷擴大,當中涉及誹謗和雙重標準,達到了無情的程度。這讓許多人懷疑,這場對抗背後的真正原因和動機。」

除了人權問題,宗教自由在當地同樣受到限制。在敞開的門全球守望名單上,卡塔爾從2021年的第29位升至今年的第18位。基督徒組織指出,當地逼害程度為「甚高」,人民面對「伊斯蘭壓迫、氏族壓迫,以及獨裁政權」。

卡塔爾人口約280萬,據估計,基督徒佔當地人口十分之一,他們許多是來自亞洲的移民工人。縱然外籍基督徒也會遭受壓迫,當地的外國人教會常被政府監察,教會建築只限建於特定區域,但當地的外籍基督徒相對有較大的信仰自由。

敞開的門表示,當地有少數人民轉信基督教,他們面對自身穆斯林家庭和社群的嚴重壓迫。「穆斯林歸主者在卡塔爾不被認受,他們面臨失去法律地位,兒童撫養權及財產權等問題。無論是卡塔爾的原住民,還是外來的歸主者,他們都因信仰而面臨歧視、侵擾和警察監視等威脅。」

禱告:求神保護凡進入卡塔爾境內的人的安全,釋放平安的意念在卡塔爾政府中,保守他們的心。

(來源:Euro NewsEvangelical Focus,2022年10月26和9月30日,Joshua Chung和Amy Fong綜合編譯報導。)

英女王生前最後致詞 基督教誨是我一生的指南

9月8日下午,英女王伊莉莎白二世(Elizabeth II),當天下午在蘇格蘭巴爾莫勒爾堡安祥辭世,享耆壽96歲。

9月6日,英女王任命了新一任英國首相莉茲.特拉斯(Liz Truss),這是她最後一次履行公職。英女王在位70年共任命過15位英國首相。截至2018年,英國6600萬人口中有31%的人表示曾親眼見過他們的君主。王室臉書指出,英女王統治期間,大英國協從7個成員國發展到56個成員國,占全世界三分之一以上的人口。女王在位期間,曾去過117個國家,出訪至少325次,行程哩數可環繞地球42圈。

伊莉莎白女王和菲立普親王拜會教宗方濟各(圖片來自:Vatican Media)

女王在位最後幾年的支持率一直穩定於70%左右,遠高於西方世界任何的政治領袖。她於21歲時便以公主的身分履行公共職責。在生日當天,她從南非開普敦向整個大英國協發表廣播演說:「我向你們全體宣布,我將畢生,無論壽命長短,竭誠為你們服務」,並說,「神將幫助我實現誓言。」

英女王在8月3日給今年聖公會各主教的世界性集會蘭貝斯會議(Lambeth Conference)信函中表示,主基督的教導,是她一生的指南。英女王在信函中強調,在不斷變化的世界中,基督教的合一在今天也許更加重要。當前是一個「對世界各地的主教、神職人員和平信徒來說,具有巨大挑戰的時期」,因為他們當中的許多人一直在「痛苦、衝突和受創的地方」服事。然而因著眾人是靠著神的力量如此做,也使她的心從而得安慰。

英國聖公會於9月8日發表《為女王陛下逝世祈禱》的禱告文:「仁慈的神,我們為你的僕人伊莉莎白女王的一生獻上感謝,為她的信仰和對職責的奉獻致上謝忱。在我們哀悼她的離世時,請祝福我們的國家。願她的典範繼續激勵我們;藉著我們的主耶穌基督。阿們。」英國聖公會首席主教、坎特伯里大主教賈斯汀·韋爾比(Justin Welby)當日接受BBC Radio4採訪時表示,「對於我們許多人來說,幾乎無法想像沒有她的世界。女王陛下向我們表明,當我們將生命建立在神的信實之上時,我們就在永恆的堅實基礎上不致動搖。」他又勉勵,「在悲傷、恐懼或脆弱的時候,可以緊緊抓住基督受傷的腳,人人都有資格。」放眼世界可以發現,我們的生命可以像女王陛下一樣豐富,即使面對死亡,我們的生命也可以找到希望。

英女王的靈柩於9月11日離開巴爾莫勒爾堡(圖片來自:FB@TheRoyal Family)

《梵蒂岡新聞》報導,天主教教宗方濟各聞訊後,立即拍發唁電給查爾斯三世,表達哀悼之情。教宗表示願意「與哀哭的人同哀哭,為已故女王永遠的安息祈禱」。同時,教宗也緬懷伊莉莎白二世「為國家和大英國協的福祉勤奮不倦的服務,她盡責的典範,她信奉耶穌基督的堅毅見證,以及她對耶穌基督許諾的堅定盼望」,並為此表達敬意。

除了需肩負英國君主的世俗責任,伊莉莎白二世還需監督英國國教各種教會事務。這個職位可以追溯到亨利八世國王,他因教宗拒絕批准他的離婚,而與羅馬天主教分裂,並使自己成為英國國教──英國聖公會(Church of England,英格蘭教會)的領袖。王室網站解釋說,「根據首相的建議,女王任命英國聖公會的大主教、主教和院長,然後他們宣誓效忠並向女王陛下致敬」。

英女王與美國佈道家葛培理牧師(圖片來自:BGEA)

2016年,女王表示耶穌基督是「她所服事的王」。關於信仰,她曾說:「對我來說,基督教教義和我個人在神面前的責任,提供我生活的框架。我和你們許多人一樣,在困難時期從基督的話語和榜樣中,得到了極大的安慰。」對她來說,崇拜不僅僅是一場公開儀式。她一生定期去教堂,她的信仰並不複雜,以聖經和公禱書為基礎。她曾與美國佈道家葛培理牧師(Billy Graham)分享對聖經的熱愛,並曾多次邀請葛培理牧師為她講道。

(新聞來源:基督教論壇報)

 

 

贊比亞基督徒歡慶 擁有母語聖經譯本

非洲贊比亞母語聖經譯本於早前正式誕生,基督徒慶祝聖經翻譯的最新里程碑。這項工作由威克里夫聖經翻譯協會(Wycliffe Associates)領導,目前超過5,000人在贊比亞將聖經翻譯成當地20種語言。

教會牧師和植堂者Henry Mumba會督正協助於曼薩(Mansa)的聖經翻譯工作,他回憶自己19歲時第一次聽到的經文。「我們的牧師是從外國來的宣教士 ,他來到這個小鎮,向我傳福音時,我認識的第一節經文是約翰福音3章16節:神愛世人,甚至將祂的獨生子賜給他們,叫一切信祂的,不至滅亡,反得永生。」

曼薩的信徒首次用他們的母語Aushi閱讀和聆聽新約聖經後,高興得跳起舞來。Mumba說:「這彷彿是神在說我們的語言。」他指出,聖經是Aushi語的首部文獻,是前所未有的。除了Aushi語的翻譯,新約聖經還被翻譯成Nynja和Laya兩種語。來自利文斯頓市(Livingston)的Buster Paul Tembo牧師領導教會的聖經翻譯工作,他表示:「我們國家有73種語言 ,由於當中只有7種被稱為官方語言,聖經只翻譯成這7種語言。」Tembo 認為,基督徒能夠接觸自己語言的經文,對他們的屬靈生活產生很大的影響。「當你拿出自己語言的聖經閱讀,就能夠更清晰理解;朗讀出來與他人分享時,也更容易明白。」

Mumba會督帶領曼薩的聖經翻譯工作

學者估計,全世界至少有7,000種語言,當中只有不到800種語言有新舊約翻譯聖經,還有數千種語言需要翻譯,其中許多位於非洲大陸難以觸及的地方,以及亞洲和印度太平洋地區。

威克里夫聖經翻譯協會信息技術專家 Tomussone José Macinga 說:「對我而言,這不僅僅是翻譯和印刷聖經,而是改變生命,我看到過許多生命因著聖經翻譯而被改變。」威克里夫協會主席兼行政總裁Simoun UngUng表示,聖經翻譯的一個主要挑戰,是如何加快翻譯的過程,而同時保持翻譯的質量。「當你來到工場,你會看到翻譯聖經話語的需求。每天都有人在未認識主之前就離世,因此我們要迫切地推進聖經翻譯的工作。」

禱告:求主帶領聖經翻譯工作,興起更多工人,讓更多人能以自己的語言和文化認識祂,生命得轉化。

(來源:Christian Headlines,2022年9月7日,林國祥編譯報導。)

 

 

萬人大型音樂劇 歌頌馬丁路德金傳奇一生

由Creative Church推動,展現馬丁路德金生平的大型音樂劇將於今年10月起在德國、瑞士和奧地利共10個城市公演,讓參演者和觀眾細味這位黑人民權運動領袖的著名演說「我有一個夢」背後的故事。

除了Creative Church,德國福音派教會(EKD)和福音派自由教會聯盟(Federation of Free Evangelical Churches of Germany)都是促成這部音樂劇公演的重要推手。日前,三個國家合共約有10,000參演者在他們所在的地區參與音樂劇排練。參與演唱的成員年齡最小的是7歲,最年長的為91歲。

數百名歌手在德國的韋茨拉爾排練

作曲家Hanjo Gäbler和Christoph Terbuyken是這部音樂劇的創作人。他們曾參與製作音樂劇《十誡》(The Ten Commandments)和《奇異恩典》(Amazing Grace),以及流行音樂神劇《馬丁路德》(Pop-oratorium Martin Luther)。記者及馬丁路德金研究專家Andreas Malessa也加入了製作團隊,參與撰寫劇本。Malessa說:「『我有一個夢』代表一個烏托邦,一個縱使此時未能完全實現,也值得為人們為之奮鬥的理念。這部音樂劇是關於馬丁路德金的原則,以及他為支持被剝奪權利的人而進行非暴力抗爭行動的實際體現。60年代美國黑人對馬丁路德金的意義,正好對應今天21世紀歐洲的難民和『在職貧窮人口』對我們的意義。」

主辦單位歡迎沒有合唱團經驗的人士參與

創作團隊在音樂劇的官方網站表示:「這部音樂劇充當了一個大使的角色,傳揚當年曾激勵馬丁路德金的福音信仰,也讓參演者和觀眾意識到,每個人微小的擺上都可以為人類和環境帶來好處。馬丁路德金是一個改變世界的人,他的夢想以及為爭取人權所作的,都激發人們對世界事件和自身行動的反思。」

音樂劇將於2022年10月至2023年4月期間公演。參與演出的歌手在過去幾個月一直積極排練。主辦單位沒有特別對參加者訂立門檻,沒有教會背景、沒有合唱團經驗的人士也可參與。

禱告:願主的百姓遵祂的心意,扶助弱小,看顧貧窮孤寡,為受壓的發聲。

(來源:Evangelical Focus,2022年9月7日,Richard Chau編譯報導。)

 

 

美研究發現宗教學校年輕人 更積極面對精神健康問題

疫症大流行期間,研究發現,基督教學校的教師高度關懷學生,轉介到精神健康輔導中心的學生個案數目比非宗教學校高。

Springtide Research Institute於 2021年秋季至2022年春季進行研究,訪問了3,139名13至25歲的學生,其中包括313名就讀宗教學校(主要為基督教)的中學生和大學生。他們的研究顯示,59%受訪的宗教學校學生表示,他們曾向精神健康顧問尋求幫助,而非宗教學校的學生只有46%曾尋求幫助。另外,宗教學校學生因精神健康問題而住院或用藥的比例也較非宗教學校的學生高。研究也指出,宗教學校的學生更傾向視學校為成年人關心他們的地方。75%受訪宗教學校學生表示學校裡的成年人努力去了解他們,公立學校只有62%的受訪學生如此認為。

俄克拉荷馬州南方拿撒勒大學(Southern Nazarene University,簡稱SNU)輔導中心(Renew Counseling Center)門診治療師Stephen Brand表示,宗教學校的學生在老師鼓勵下,或更願意尋求支援。師生比例較低的學校,學生與老師更能建立個人關係,也較能敞開心扉談論生活中的困難。

SNU輔導中心協調主任Scott Secor指出,過去幾年新冠疫症為人們帶來倍增的困苦和孤獨感。焦慮是年輕人面對的一個主要問題,而他們現今面臨的心理困擾達到令人擔憂的程度。Brand表示,他在大學接見的學生中,六至七成都受成年後的責任困擾,其餘三至四成的學生正面對濫藥和自殺傾向等問題。來自費城的輔導員Cara Dixon說,自從疫症開始以來,她看到基督教學校在討論精神健康,基督徒群體向她診所轉介的個案也較多,因為基督徒明白他們在這些方面需要幫助。

Springtide的研究指出三種有助解決心理健康需要的素質:促進社交聯繫,傳達可實現的期望,幫助年輕人培養目標感。南加州大學宗教生命學院院長Varun Soni表示:「學生們不再問我該如何生活?他們開始問我,要為何而活?」總的來說,研究發現近七成宗教學校的學生表示他們感到有能力處理生活中的困難,公立學校的學生則只有57%。然而,當詢問學生關於尋找生命意義時,只有17%自稱有宗教信仰的年輕人表示,宗教機構能幫助他們尋找人生的意義。Packard指出,另有16%學生表示,他們沒有得到任何幫助。他說,宗教機構不能再想當然地認為學生正在明白他們的人生目的,除非有人向他們展示。「在基督教群體中,我們不斷傳遞信息,但卻沒有帶領學生發現自我和辨別神對他們生命的心意,我們只是假設一切在過程中會自然發生。」

Brand 說,許多SNU的學生對於治療和信仰能同時為他們帶來幫助而感到驚訝。與輔導員交談往往有助學生擁抱信仰。「治療給予人空間去思索,甚至懷疑他們所相信的,也讓他們有選擇信仰的機會。」

禱告:願賜平安和盼望的神觸摸每個憂傷不安的心靈,斷開一切捆鎖,得著釋放和自由。

(來源:Christianity Today,2022年7月21日,林國祥編譯報導。)

 

 

農地和房屋被奪選擇饒恕 帶來津巴布韋農業大豐收

Craig Deall的家族農地在20年前被津巴布韋政府沒收,沒有得到任何賠償,但他沒有選擇抗爭或逃跑,而是因著基督信仰,選擇饒恕。這一決定,讓他在得著極多收割。 他最近接受視博恩(CBN News)訪問,分享當中歷程。

Deall靠耕作家族農地養家糊口,但2003年政府突如其來的土地無償徵收政策,讓他們痛失家園。政府的土地改革原意是讓黑人自給農民和歐洲血統的津巴布韋白人獲得更公平的土地分配,但Deall一家最終被迫離開家園,以及自1948年一直經營的農地。

Deall表示:「我們可以選擇抗爭、逃跑,或者饒恕。一些朋友選擇為土地而戰,最終為此喪命。我的朋友大多離開了津巴布韋,這都是人之常情,但我們一家決定追求第三種選擇,就是饒恕,因這國家已經充斥著苦毒了。」Deall的房屋和農地被十多個家庭接管了,他與家人搬到津巴布韋首都哈拉雷。Deall後來加入一個志願組織Foundations for Farming,開始向接管了他農地的新地主和其他農民傳授神向組織創始人Brian Oldreive啟示的一種獨特耕作方式。

Deall說:「馬太福音5章40節教導我們,有人想要告你,要拿你的裡衣,連外衣也由他拿去。」這意味著如果有人偷了你的農地,你要教他如何耕種。「我們這樣做,不但消除了壓力,更讓我們得著釋放,知道神為我們開路,讓我們可以服事最小的,並將福音帶給他們。」

Deall解釋組織的成立,源於Oldreive帶著孩子般的信心走進叢林,坐在林中求問神如何耕種。然後他看到,大自然中沒有自然反耕法,但卻生長茂密,實質是神餵養和保護土壤的機制。Oldreive回到自己的農地嘗試,不焚燒耕作。雖然他採取與傳統耕作大相逕庭的方式,但產量卻提升了10倍。知道此方法有效,他就開始在更大範圍的土地推廣,但他也知道,神賜下這啟示,不是為了自己,而為了整個非洲的農民,以及貧窮的人民。

免耕農業的成功引起津巴布韋政府的關注,並開始認可和支持該方法。官方估計,2020年當地糧食產量增長了3至4倍,是該國20年來首次經歷糧食盈餘。津巴布韋的主要農作物粟米,用免耕法增加了三倍收成。組織現在於世界各地教授該技術,為要分享福音。Deall表示:「我們所教授的,八成都是我們的心,以農業作為切入點分享福音。」

即使有如此成就,津巴布韋政府從未為他的房屋、土地或教學時間提供任何補償。Deall說:「我們組織有一句話:『我曾經在非洲擁有一幅農地,現在非洲就是我的農地。』」

禱告:願神的眾子興起發光,按神的法則行事,見證神國度的豐盛,在全地榮耀神的名。

(來源:CBN News,2022年7月25日,Sharon Chow編譯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