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殉道歷史遺跡 或列作世界文化遺產

曾有26名基督徒被釘十字架而殉道,建於1597年的日本最早期教會,候選於2018年列入世界文化遺產。

根據《今日日本》,位於長崎的大浦天主堂(Oura Church),在1603至1868年之間是基督徒被嚴重迫害的主要地方。當時整個國家對信仰實行禁制。自1614至1640年,6,000名基督徒因信仰而被殺。

報道又指,人們以為基督教在當地從此消失,然而數以千計的信徒生存下來,住在長崎的偏遠島嶼及天草村,保存他們被殺害的父親之傳統。1865年,日本開放邊界,村民到訪一間新建的天主教堂,告訴裡面的神職人員,他們的家族秘密地持續敬拜了250年。

明年2月1日政府遞交建議申請後,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將於2018年夏天考察上址。

Shusaku Endo在他的著作《寂靜》中,重新提及日本基督徒被迫害的故事。而由Martin Scorsese製作的一部電影,將於今年稍後時間推出。「基督不是為美好的事而死。」Endo在書中說,「為美好的事而死很容易,但為痛苦和墮落而死卻很難。」

(來源:CBN,2016年7月28日,陳淑安編譯報道)

禱告:殉道者的血為日本帶來復興

印尼修法例吸引外資 謠傳全國廢除伊斯蘭教法

印尼最近撤銷三千多項違反「多元中保持合一」精神的地區法例,主要為吸引投資振興經濟。與此同時有報道指,印尼政府有計劃在全國廢除伊斯蘭教法,印尼政府對此已作出否認

今年4月,一名60歲的女基督徒在班達亞齊省因售賣酒精觸犯了伊斯蘭教法而受鞭打。該女子在數百人圍觀下被鞭打30下,這是首次有非伊斯蘭信徒因觸犯了伊斯蘭教法而遭受刑罰。班達亞齊是印尼最保守的省份之一,也是唯一允許實行伊斯蘭教法的省份,違法行為包括通姦、酗酒和同性戀等。當去年年底通過新法案,許多人擔憂新法例會影響非伊斯蘭信徒。

烏里瑪省的遜尼派負責人說:「亞齊的穆斯林能容忍宗教自由,我們認為彼此是可以共存的。我們不希望亞齊的伊斯蘭教法會影響到非穆斯林,非信徒可以有自己的信仰自由。」

大多數印尼人都寬容其他宗教,但歧視及逼迫仍普遍,例如不允許建新教會。印尼和諧法要求其他宗教首先要取得當地主要宗教(即伊斯蘭教)的簽名,才能建教堂。2015年11月,亞齊省有大約1,000間教會被關閉,這是打擊少數信仰的行動。

印尼是世上最大穆斯林人口的國家之一,全國2.5億人口中,穆斯林佔2.18億,相等於87.2%。基督徒佔人口10%,當中包括7%新教和3%天主教徒,1.7%人口為印度教徒,0.7%為佛教徒。

(來源:CSW,2016年7月16日,陳細細編譯報道)

禱告:求神保護印尼的基督徒享有信仰自由。

矽谷企業轉向禁食默想 以提升工作效率

美國矽谷的企業近年出現靈性熱潮,紛紛嘗試藉靈性操練去提升員工的工作表現及生產力

經營網上生意的Quartz最近發現,新成立的公司像Nootrobox鼓勵員工逢星期二禁食來提升認知能力。許多在矽谷的公司也提供默想及思想倒空的課程,吸引數千名員工參加。

攝政大學(Regent University)商業及領導學院的策略性領導課程主任認為,公司鼓勵員工進行靈性操練,能幫助員工全面性地發展。她亦談到禁食可如何幫助員工,及為什麼越來越多公司聘請企業牧師和靈性關顧員工。

(來源:CBN,2016年7月16日,陳細細編譯報道)

禱告:求神教人從聖經學習屬靈操練,拒絕不屬神的屬靈操練。

葛培理女兒推動「8-8-8:神說話」 聆聽聖經帶來全球復興

葛培理的女兒安妮(Anne Graham Lotz)正邀請不同國家的人,一起聆聽神的話語,為世界帶來復興。

在基督教廣播網(CBN)訪問中,「信道從聽道來」(Faith Comes by Hearing)副主席Troy Carl述說關於「8-8-8:神說話」倡議。這個全球性的讀經運動,將於8月的首8天舉行。它將包括每天1小時,合共8小時的聖經聆聽。

安妮鼓勵信徒參與這個運動,她的異象是真正的復興,且是「神的靈澆灌,令神子民醒來」。「在這些混亂、騷動、沒有盼望、無助的日子,如果每個人都讓生活停下來,抽時間聆聽神要說的話,將會發生什麼事呢?」她指出,在歷代志下,當約西亞王讀聖經時,人們便經歷到復興;而在尼希米記中,當文士以斯拉讀出神的話語時,人們亦經歷到復興。

多媒體應用程式將會協助活動進行。參加者可以用三種不同的方法登記,在900種語言中選取一種,來聆聽神的話語,包括登入Bible.is或YouVersion,在收件夾中接收讀經資料。多個參與的電台亦會廣播聖經誦讀。所有來自世界各地、不同語言的參加者,都將聽到相同的經文。

(來源:CBN,2016年7月28日,陳淑安編譯報道)

禱告:閱讀神的話語為全地帶來復興

恐襲陰霾籠罩歐洲 法國出現復興

最近法國尼斯發生疑似恐怖襲擊,一輪卡車撞向人群,導致至少80人喪生。伊斯蘭恐佈襲擊和經濟動盪和在歐洲造成恐慌,失去平安,而在法國有近千人把生命獻給耶穌,相信盼望在於神

最近來自歐洲各地的人蜂擁到法國格蘭德特會尋求主。這次特會的目的是呼喚日趨世俗化的歐洲恢復與神真正的關係,而特會主題是「恩慈勝過審判」,宣告神有醫治和恢復歐洲的能力。

來自美國加州伯特利教會的講員Chris Gore說:「在這千多人的特會,首場便有超過70%的人把生命獻給耶穌。福音是這國家的希望!」

不單數百人把生命獻給耶穌,特會中更有上千個改變生命的神蹟發生。Gore說:「歐洲人是為耶穌而活的。今晚約有2,000個神蹟發生,我們共收到100個耳聾得聽見的見證!」

復興不只是停留在法國。Gore及其他來自世界各地的牧者也到德國和奧地利辦特會,以福音的大能改變歐洲。

(來源:CBN,2016年7月6日,陳細細編譯報道)

禱告:求神興起僕人服事歐洲,使歐洲歸向祂。

俄羅斯法案威脅新教教會 擬立法大幅度限制福音傳播

俄羅斯的反恐新法案,被認為是自共產時期後,打擊公民自由和宗教自由最嚴苛的法例,一旦立法,在教會及宗教場所外,便不能有任何福音活動,包括私人住宅和網絡世界。

新條例對於傳教工作有廣泛的限制,若實行,俄羅斯基督徒將不能通過電子郵件邀請朋友參與教會聚會或到自己家裡有信仰聚會。個人違例者罰款最高達美金780元,機構罰款可達美金15,500元,外國遊客違反法律則被驅逐。

新條例似乎是針對俄羅斯東正教以外的宗教團體,因為它所定義的傳教活動為「傳別的宗教」,意味著東正教能傳福音給俄羅斯人,但其他宗教卻不能。俄羅斯的民族主義向來與東正教緊緊連結,普京總統也與東正教關係密切,親疏有別,傳播東正教以外的信仰被視作威脅。

法案已在俄羅斯國會聯邦議會上、下兩院通過,普京總統於7月20日簽批落實。

俄羅斯的新教徒(約佔俄羅斯1%人口)為此禁食禱告,並去信普京總統請願。俄羅斯的新教教會負責人,及其他福音派領袖呼籲人關注這法律違反了宗教自由,並會給予政府不合理的權力去監管網上活動,侵犯言論自由。

(來源:Christianity Today,2016年6月29日,陳細細編譯報道)

禱告:求神讓福音繼續在俄羅斯廣傳。

虛擬實境電影重現耶穌生平

秋天製作(Autumn Productions)和VRWERX準備發佈一部講述耶穌的虛擬實境電影,名為Jesus VR – The Story of Christ(耶穌VR-基督生平,暫譯)。這部片長90分鐘的電影將重現耶穌生平的關鍵時刻,包括祂的出生、登山寶訓及釘十架等。

電影有360度的視覺效果,讓觀眾仿如置身其中,能看到四周的情景。製作人舉例說,在水變酒的故事中,觀眾會感到他們正真實地參與婚宴。

當年拍攝《受難曲》的製作人及宗教顧問也會參與今次製作,而拍攝地點亦會在意大利的馬泰拉,與《受難曲》一樣。電影預計會在今年聖誕期間發佈。

(來源: Guardian,2016年6月29日,陳細細編譯報道)

禱告:求神大大使用這部電影帶人信主。

心理學權威聲稱 被鬼附個案上升

雖然許多科學家認為邪靈附體是不可能的,一位心理學權威卻指出這是真實的,並且個案有上升趨勢。

理查德.加拉格爾博士(Dr. Richard Gallagher)是精神科權威,亦是紐約醫學院臨床精神病教授。他認為這世界是有超越物質世界的靈界層面。數十年前,加拉格爾處理一個自稱是女巫的個案。起初他也滿心質疑,直至他經歷到無法解釋的事情。

「那病人能做的超越了我的知識所能解釋的。例如她可以告訴一些人他們的秘密弱點。她知道一些她不認識的人已死,包括我的母親和她因卵巢癌致死。有六個人對我說,在為她驅魔的過程中,聽到她說多種語言,包括她完全不懂的拉丁語。這不是精神病,我只能形容為超自然的能力,我的結論是:『她被邪靈附身』。」

從此,加拉格爾開始協助不同宗派的神職人員分辨哪些人是精神病,哪些是被鬼附。回顧過往20多年經驗,加拉格爾指出被鬼附的個案比一般人認知的更多。

(來源:CBN,2016年7月6日,陳細細編譯報道)

禱告:求神讓世人更明白靈界的事。

研究指:返教會減低自殺機會

路透社新聞報道,美國一項大型研究指出,每周至少參與一次信仰活動能帶來精神上及社交上的支持,從而減低自殺機會。

「護士健康研究計劃」用了十年時間跟進近9萬名婦女,發現那些習慣參與信仰活動的婦女的自殺率較沒有參與信仰活動的婦女低5倍。

研究對象是一班30至55歲的女護士,她們每兩年需要回答一項有關生活方式的詳盡問卷。當中有宗教信仰的婦女主要是基督教新教或天主教徒,其中約2,000名是猶太教、佛教、印度教或其他宗教。

受訪者中,1.7萬人表示她們每周參與信仰活動超過一次,3.6萬人每周參與一次,1.4萬人少過每周一次,2.2萬人從來沒有參與信仰活動。

研究結果顯示,到2010年已有36名婦女自殺了,參與信仰活動的婦女只佔當中人數的16%。研究人員認為酗酒、抑鬱症、融入社會程度也可以是導致自殺的原因,但這些原因卻無法解釋這麼大的差異。

哈佛公共衛生學院的代表說:「參與信仰活動的人通常有較多同儕支持、較少患抑鬱症、及較少酗酒。」

(2016年7月7日,陳細細編譯報道)

禱告:求神彰顯更多基督信仰的好處

聯合國:要求孩童參與教會聚會是剝削人權

聯合國委員會在最近一份報告中指出,英國要求學生參與基督教聚會,是剝削了他們的人權。

聯合國委員會建議英國政府廢除學生必須參與集體崇拜的法例。現時,家長已有權為孩子申請豁免參與崇拜,但委員會認為孩子應該能獨立行駛自己的權利。該報告還對英國有可能違反兒童權利的範疇列出150項建議,當中包括父母合理地懲戒子女的自由。

一名保守黨議員表示:「集體崇拜不是洗腦行為,而是承認和尊重國家的基督教傳統和讓人們有反思機會。」

(來源:The Christian Institute,2016年6月29日,陳細細編譯報道)

禱告:求神讓英國孩子繼續參與崇拜。

埃及議員推廢除「褻瀆法」 遭政府強烈反對

埃及議會努力推動廢除「褻瀆法」,但面臨來自司法部的強烈反對。司法部代表拉法(Ayman Rafah)表示,埃及刑法第98F條規定:藐視神聖信仰、煽動族群衝突和仇恨,與破壞國家團結,是違法行為,包括對穆罕默德不敬的言論也是一種煽動。

雖然埃及憲法規定,褻瀆埃及承認的三個宗教信仰:伊斯蘭教、猶太教或基督教的上帝和信仰,都會觸法遭罰。但事實上,該法律幾乎都只運用在批評伊斯蘭教的案例上。

刑法第98F條的支持者大多是伊斯蘭教徒和政府官員為主。有三位埃及國會議員之前提交了一份法律草案,要求廢除「褻瀆法」,因為這條法規內容模糊不清,給予法官過多自行決定權,尤其造成許多基督徒受到不公不義的對待,和非常嚴厲的刑罰。

國際特赦組織研究員艾爾密西里(Mohamed El-Messiry)表示,法條有過多主觀解釋空間是很危險的,「批判宗教」與「煽動暴力」這兩者之間應該劃分明顯的界線。該法條的問題在於法官和警方的主觀性因素,他們非常同情和偏袒穆斯林,但對於埃及科普特基督徒的態度則完全相反。

(來源:基督教論壇報,2016年7月,基督教論壇報特約記者譚亞菁編譯)

禱告:埃及盡快廢除針對基督徒「褻瀆法」

葛福臨呼籲牧者進入政治領域

美國教會正面臨激烈的文化戰,葛福臨有見及此,便說:「是時候讓牧者起來了﹗」他在面書挑戰基督徒和牧者要進入政治舞台。

「牧者屬於政治嗎?如果神這樣帶領他們,那就是了。我很感激那200位使社區、州、及國家帶來改變的牧者,這些牧者也鼓勵自己的會眾這樣做。一位牧者說:『你可以改變城市議會,你可以改變學校董事會,你可以在你的所在帶來改變。』基督徒坐在外圍的時候要結束了!一位州代表說:『你認為如果你的教會執事或牧者在學校董事會工作,你們現在需要討論同性洗手間議題嗎?』聖經說:『根基若毀壞,義人還能作什麼呢?』(詩篇十一3)。答案是要重建根基!我們需要有基督徒競選地方、州際和全國的公職。」

美國更新項目(American Renewal Project)較早前也挑戰一千位牧者進入政治領域。

(來源:Charisma,2016年6月17日,陳細細編譯報道)

 禱告:求神呼召及差遣更多信徒進入政界,發揮影響力。

 

ISIS間諜決志做基督徒

幾年前,托馬斯牧師因受伊斯蘭極端分子威脅而從巴格達逃到土耳其,在那裡開展教會接觸難民。他說:「因為我是個難民,我要到處走並能從難民的角度了解他們。」

有一天,ISIS派間諜監視托馬斯牧師的教會。以下是這位前ISIS間謀(化名「穆罕默德」)對CBN講述他在ISIS的職責:

「當一名ISIS殺掉一個家庭,他會回去把剩餘的人都殺掉。那一刻,我會想『我要殺,我要做很多血腥的事去接近阿拉真主。』這種對血的慾望激勵著ISIS。如果你不是穆斯林,你就要成為穆斯林,不然便殺了你,並奪取你的一切,包括財產、女人和所有東西,這是可蘭經說的。」

ISIS、遜尼派和什葉派之間的鬥爭常常使他的生命處於危險之中。後來ISIS派他來土耳其監視托馬斯牧師的教會。

「我來到這些人當中,他們不認識我卻歡迎我。我仇恨這些人,他們卻愛我。」

信徒們為他祈禱,因此改變了他的一生。「當他們為我禱告,我開始像小孩般大哭。然後我感到一些很沈重的東西從我的身體走出來。聚會完結後,在回家途中有一個人與我一起行並說話,我感到自己不在世界中,好像在飛,並有人背著我。」然後他開始讀聖經,並與可蘭經對比。「我發現這就是那位我一直在尋找的神,是真正的神。」

托馬斯牧師說,穆罕默德的見證說明歐洲的教會需要更多工人。因這原因,我們需要有些人來到歐洲服事這些難民。」這前ISIS成員更警告歐洲將會有更多像布魯塞爾般的攻擊。

(來源:CBN,2016年6月21日,陳細細編譯報道)

禱告:求神使更多ISIS成員回轉歸向祂,並興起信徒服事歐洲難民。

以色列和土耳其達成和解協議 恢復關係

聯合國秘書長潘基文於6月28日訪問以色列,為其卸任前最後一次到訪,他批評以色列對迦薩地帶自2007年哈馬斯掌權後的封鎖。一天前,以色列和土耳其達成了廣泛的和解協定,看起來緩和,但未能消除迦薩地帶的隔離。

以色列和土耳其同時正式結束六年來的敵意,同意恢復一度親密盟友之間的全面的外交關係。在安卡拉,外交部副部長Feridun Sinirlioglu簽署了協議,為在議會獲得批准鋪好道路。簽署儀式的主要是程序不對媒體開放。另一個相同的儀式,以色列外交部主任Dore Gold在耶路撒冷簽署協議。協議將包括兩國交換大使,以色列要為2010年活躍分子救援船試圖突破迦薩封鎖,遭到以色列海軍突襲而死亡的10名土耳其公民作出二千一百萬美元的補償。土耳其也獲允許將救援物資帶進迦薩,並進行新的開發項目。

以色列和土耳其的關係在埃爾多安於2003年出任總理時開始惡化,埃爾多安的政黨有伊斯蘭根源,關係急轉直下是2008年12月底到2009年1月以色列針對哈馬斯為期三周的迦薩戰爭。埃爾多安就巴勒斯坦的高死亡人數批評以色列。

兩國關係陷入谷底,是在2010年以色列突擊隊衝進試圖突破迦薩封鎖的土耳其船。九名土耳其人死亡,包括其中一位擁有雙重國籍的美國公民,後來又有一位死於槍傷。在以色列方面,7名士兵被活躍分子用棍棒、刀和鋼管攻擊而受傷。

事件發生後,土耳其撤回駐以色列大使,並縮減軍事和經濟關係,關係未至完全中斷。達致這次和解費時,直至周一才正式宣布協議。

土耳其主要反對黨領導人表示,以色列和土耳其的協議等於土耳其承認迦薩封鎖,接受以色列控制迦薩。

在以色列,該協議廣泛受到批評,部分原因是它沒有將兩名以色列士兵的遺骸取回,可能還有兩個以色列平民被哈馬斯拘留。三名以色列內閣部長,包括新的國防部長利伯曼紛紛表示,他們會投票反對該協議,但該協議最後獲得內閣通過。

以色列妥協賠償,忍辱負重。為以土兩國有真正和解祈禱。

(來源:以色列新聞祈禱會,2016年6月)

禱告:兩國順利恢復外交關係,祝福兩國的人民建立和好關係。

烏干達男孩改信基督 穆斯林父親施火刑

在烏干達東部,一名穆斯林父親因為9歲的兒子信了基督教,把兒子綁在樹上,放火想燒死他。男孩被鄰居救出,但身體有多處被燒傷。

這名小孩Nassif因為跟鄰舍去探訪一間教會而成了基督徒。這教會牧師說:「聚會結束時,Nassif留下來,並說他想接受耶穌為救主。我有點猶疑,但在他持續的要求下,我為他禱告了。」之後,Nassif便拒絕參與任何穆斯林活動,包括上伊斯蘭學校。

他的父親知道兒子信基督教後便非常憤怒。Nassif的父母不准他進食,他餓了兩天後便到鄰居的家偷食物,幾天後給父母發現了。Nassif說:「父親開始用棍打我,我便逃到附近的草叢。他捉我回來,把我綁在樹上,然後燒樹葉,使我身體嚴重燒傷。」

鄰居聽到Nassif大叫,便來救他並送他去醫院。醫院人員說:「Nassif在康復,但卻很慢。」當地居民報警,警察便遞捕了Nassif的父親,救出Nassif的鄰居後來收到恐嚇短信。

烏干達約有85%基督徒及11%穆斯林,東面地區的穆斯林群體較龐大。這國家的憲法保護宗教自由,也容許人改信其他宗教。

(來源:Morning Star News,2016年6月24日,陳細細編譯報道)

禱告:求神保護改信基督教的穆斯林信徒。

台灣2016教會青年國是論壇 顧其芸:要牧養的萬民正在手機裡

「全世界最大的禾場在新媒體,教會要牧養的萬民正在手機裡!」

2016教會青年國是論壇於7月18至20日在台北舉行,主辦單位台北新生命小組教會主任牧師顧其芸受訪時表示,今年的大會主題為「迎向新世代未來的教會」,是看到現今的新媒體已經從互聯網、物聯網發展到「智慧生態圈」,為數眾多的福音未得之民都在網路社群及APP裡面,教會和基督徒要進到他們當中傳福音,帶他們認識耶穌!

顧牧師表示,2012年起,教會開始舉辦「新媒體營」時,當時社會上大數據、互聯網、物聯網、穿戴式裝置(VR,虛擬實境)的概念還不普遍,但到了2016年,已經出現日新月異的突破性發展及應用,台灣的眾教會必須要覺察這個世代已經產生「跨空間」的變化。去年首屆的教會青年國是論壇共接觸到211間教會、2244位牧者領袖,在三天的聚集後,眾人凝聚出「沒有今日的青少年,就沒有明日的教會」的共識,身處這個「萬民都在手機裏」的世代,善用新媒體建立無牆的教會佈道及宣教,已是時勢所趨

大會提出「迎向智慧生態圈」、「迎接教會互聯網 的時代」、「翻轉世代」以及「迎向新世代未來教會」的訴求,主要就是想要提醒眾教會:「新媒體的發展太快了!」從傳播開始,到內容、社群、大數據、雲端、互聯網、物聯網以及智慧型生態圈,未來的福音工作,已經不能像過去用舊有思維去經營。至於什麼是「智慧生態圈」?顧牧師說,就是從傳播到社群,從社群到互聯網,再進到物聯網,所有人類的生活需要都在新媒體及雲端上,形成一個生態圈

今年教會青年國是論壇希望把「教會」、「信仰」和「救恩」一起整合來談,並且和大家分享關懷年輕人與得著年輕領袖的策略。他強調,最近幾年,「善用流行文化來佈道及傳福音」已經很自然被愈來愈多的台灣教會所接受。教會的改變有四個階段,

  1. 第一階段是「建造有牆的教會」;
  2. 第二階段是「建造無牆的教會」;
  3. 第三階段是「進入轉化的教會」;
  4. 第四個階段「虛擬實境的教會」。

教會必須先建立紮實的有牆教會,接著小組化教會的運動是「拿掉四牆」,裝備門徒進到家庭、職場、學校及社區,建造無牆教進入世界,作光作鹽帶出轉化。

「而虛擬實境的教會就是新媒體時代的為主得人策略。」顧牧師說,現在全球用手機上網的總人數已經突破45億人,手機就是最大的國家及禾場,「雖然看不見,但卻真實存在」。手機上有好多APP和網路社群,那背後都是「人」,社群就在手機的平台上,有了社群就有可能建立教會,天天在手機的社群中佈道

「神已經把一塊比台灣的面積及人口還大的禾場,量給眾教會,我們要不要接下這個Mission?」

顧牧師盼望藉著教會青年國是論壇的舉辦,可以連結更多的跨宗派及地域的教會,透過新媒體的幫助,建立教會的互聯網、物聯網進而成為教會的「智慧生態圈」。他認為,教會智慧生態圈及教會互聯網,成功的關鍵就在「創意」。


(台灣基督教論壇報記者梁敬彥專訪報道)

靈恩運動領袖與教宗會面 確定「耶穌是唯一拯救」

靈恩運動的數位知名領袖與教宗方濟各(Pope Francis)6月10日在梵蒂岡會面。當中參與的牧者包括:畢邁可(Mike Bickle)、克里斯‧韋羅頓(Kris Vallotton)、祈安(Che Ahn)、Stacey Campbell及其他來自北美和歐洲的新教領袖。

國際禱告殿(IHOPKC)總監畢邁可牧師說,這次會面的目的是與教宗對耶穌和基督教的觀點展開對話。「這次會議持續了幾小時,他們給我們機會提問,這次會議是很親切的。我問教宗對普世宗教的看法,即所有宗教都能通往神,不必通過耶穌才能得救這說法。教宗回應說,他認為耶穌是救贖的唯一途徑。」當畢邁可再次尖銳地問:「耶穌是拯救的唯一途徑嗎?」教宗強烈地表示,基督是世界的救主,並強調他愛耶穌和聖經

對於教宗曾發表具爭議性言論,指「穆斯林及所有宗教的信徒都是神的兒女」,教宗回應說那是指所有人類都是創造主及亞當的兒女,不是「已得救的兒女」。他並以馬太福音五章45節「因為他叫日頭照好人,也照歹人;降雨給義人,也給不義的人」作回應。教宗亦不滿一些天主教領袖不尊重或重視新教徒對信仰的看法,他相信與耶穌有密切關係是世界的唯一希望。

克里斯‧韋羅頓6月11日在面書上表示:「今天我有幸與教宗方濟各及其他牧者會面。他是一個偉大的人。我很愛他!」

(來源:Charisma News,2016年6月11日,陳細細編譯報導)

禱告:求神讓天主教及基督教領袖明白真理,穩守信仰。

日本掘出著名宣教士骸骨

18世紀初,意大利宣教士喬瓦尼.巴蒂斯塔(Giovanni Battista Sidotti)偽裝成武士潛入日本宣教,後來殉道,骸骨最近被發現。

喬瓦尼的骸骨由一班建築工人發現,所在地是300年前為基督徒而設的監獄的舊址。不過,他被埋葬的方式與一般人不同,有可能是基督教形式。

這位宣教士對當時日本文化影響很大。他對西方的知識,如地理、語言和全球事務等等,對當時與外地隔絕的日本學者來說是相當珍貴的。然而,因著他拒絕放棄基督教信仰,當地的領導人便攻擊他,並把他關進出名對基督徒施酷刑的監獄

(來源:CBN News,2016年6月3日,陳細細編譯報道)

禱告:求神使用這位宣教士的見證鼓勵更多宣教士敢於為主作見證。

近代詩歌內容研究 多講「恩典」 少講「罪」

根據美國有線電視網絡ESPN的網絡雜誌FiveThirtyEight所搜集的數據顯示,當今流行的基督教詩歌內容較多是積極正面的。

分析員研究過往五年最受歡迎的基督教詩歌,分析歌詞中提到的對比詞(例如生與死,恩典和罪等),並計算正面與負面詞語的比例。結果,他們發現歌詞中用「恩典」比「罪」多2.5倍,用「生命」比「死亡」多8倍,用「愛」比「恐懼」多7倍。 

研究還發現,相對於19世紀的詩歌,現今的詩歌內容正面積極得多。雖然早期的讚美詩和基督教歌曲整體來說也是積極和樂觀的,但相比現今的詩歌,它們較多提及「罪」、「審判」、「悲傷」和「黑暗」。

(來源:Christian Headlines,2016年6月3日,陳細細編譯報道)

 禱告:求神使用詩歌帶人認識神及明白真理。

歐洲人權法院否決同性婚姻是人權

歐洲人權法院於6月9日判決一案時表示,歐洲人權公約所提出的人權不包括同性婚姻權,即同性戀人士結婚或建立家庭不是基本人權。

有關案件事緣於2004年一對法國同性伴侶在一市內登記婚姻後,被法國政府檢控官告上法庭,當時同性婚姻在國內仍未合法。在法院宣判有關婚姻無效後,事主告上歐洲人權法院。

判詞表示,歐洲人權法承認的婚姻是一男一女的結合,歐盟會員國不能被強制給予同性戀人士婚姻權。又稱,現時歐洲對同性婚姻議題沒有共識,受歐洲人權公約約束的47國中,只有10國接納同性婚姻。

(2016年6月,王妍編譯報道)

 禱告:為歐洲人權法院的宣判感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