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古學家發現大衞王時代堡壘

以色列考古學家發掘出一座大衞王時期的古堡,為研究人員了解大衞在聖經中的盟友打開了一扇窗。

以色列文物局(IAA)在戈蘭高地掘出這個堅固的建築群,那裡正準備建設一個新的社區。考古學家認為該堡壘由基述(Geshur)王國駐守,基述王在公元前11至10世紀管治戈蘭高地的南部和中部,是大衞王的盟友之一。聖經記載,大衞王娶了基述王的女兒瑪迦(Maachah)。他們的兒子押沙龍在殺害同父異母的弟弟後,逃到母親的家鄉。

文物局發掘主任Barak Tzin和Enno Bron在聲明中表示,掘出的建築群處於小山頂的戰略位置,在El-Al峽谷上方,俯瞰整個地區,扼守渡河的要點。堡壘城墻厚約1.5米,由大型玄武岩巨石建造而成,包圍著山丘。發掘隊伍在遺址發現了許多手工藝品,包括小型雕像和珠寶 。

在古堡遺址發現一塊刻有雙臂伸開的人像的玄武石

基述是一個獨立的阿蘭王國,據說崇拜常以牛狀石刻描繪的月亮神。在發掘過程中,Tzin和Bron驚訝地發現了一塊大型的玄武石,上面刻有雙臂伸開的雙角人像,很可能是基述宗教活動的證據。2019年,内布拉斯加(Nebraska)大學的Rami Arav博士在伯賽大考察時也發現了相似的石刻。伯賽大被視為基述的古都,那裡發現的雕刻代表了月亮神。Tzin和Bron表示:「或許有人在伯賽大看到那令人讚嘆的石碑,於是決定在戈蘭高地複製。」

以色列考古學家正努力保護和保存這個建築群,以進行進一步的研究和挖掘。

禱告:願神使用考古研究,讓人更多看見聖經的真實。

(來源:CBN News, 2020年11月11日,林國祥編譯報導。)

 

 

考古學家發掘早期教堂 耶穌稱彼得為磐石所在地

考古學家發掘其中一座以色列最早期的教堂,相信是馬太福音16章所記載,耶穌把「天國的鑰匙」交給彼得的地方。

教堂遺蹟位於以色列北部的巴尼亞自然保護區的瀑布腳下,以色列海法大學(University of Haifa) 教授Adi Erlich博士表示,教堂前身為羅馬時期希臘神廟,建於公元前二十世紀,於公元後四或五世紀被基督徒改建為教堂。「我們從世界各地以及以色列的人類歷史中得知,當基督教興起,他們往往不是建造新的地方,而是改建異教廟宇為敬拜基督的地方,聖殿山是其中一例。」

教堂改建自希臘神廟

Erlich博士推斷,基督徒建造該教堂是為了紀念耶穌與彼得在凱撒利亞腓立比的重要對話:「你是彼得,我要把我的教會建造在這磐石上……我要把天國的鑰匙給你。」(太16:18)遺蹟的發掘地點位於獨特的地理環境,結合了懸崖、洞穴、湧泉和梯田。建築物充滿古羅馬建築裝飾,四面通風,中心位置有一個小型水池,被改為教堂後成為重要的基督教中心。Erlich博士指出了改建的痕跡:「教堂一般朝向東邊,此建築則是從北到南。從前神廟面向東邊的一個雕像壁龕被改造成教堂的半圓後殿。」

馬賽克地板上發現小型十字架

考古學家在教堂遺址的馬賽克地板上發現了一些小型十字架,十字架是自第四世紀君士坦丁統治後才廣泛使用的基督教標誌。此外他們還發現了一塊大石,上面刻有許多小十字架,相信是第六和第七世紀的基督徒朝聖者所刻上的「到此一遊」標記。

據以色列自然和公園管理局考古及文物主任Iosi Bordowicz博士說,巴尼亞國家公園充滿驚人的考古遺址,其歷史橫跨羅馬時期至十字軍時代。他表示,此發掘項目是其中一個當局在過去幾年推行的保護紀念建築物活動,當中的考古發現將被保存,讓從世界各地數以千計到瀑布遊覽的旅客可以前往參觀。

禱告:願考古發現引領人更認識神在人類歷史中的作為。

(來源:Times of Israel Center,2020年10月28日,Amy Fong編譯報導。)

 

 

考古發掘近二千年歷史猶太淨身池

以色列文物管理局考古學家最近發掘了一個猶太儀式使用的淨身池,其歷史可追溯至第二聖殿時期。

這個猶太儀式使用的淨身池(希伯來文稱為Mikveh)於下加利利地區的哈莫維爾(Hamovil)交匯處掘出,該處正預備興建大型高速公路立交橋。

是次發掘還發現了一個古代猶太農業的遺迹,讓考古學家對第二聖殿時期猶太人的生活有更深了解。發掘主任Abd Elghani Ibrahim和Walid Atrash博士解釋說:「淨身設施Mikveh的存在,明確表明了古農場的居民是猶太人,他們過著宗教與傳統的生活,並按照妥拉的律例保持純潔。自第二聖殿時期以來,猶太人一直在日常生活中使用淨身池,直到如今。」

他們還指出,這是考古學家第一次在加利利發現猶太農場遺迹。「在此之前,我們沒有在加利利發現過猶太農場。在農莊發現的Mikveh改變了我們對第二聖殿時期猶太人生活方式的認識。人們曾經認為羅馬時期的猶太人並不住在村莊或城鎮以外的農場。在距離Shikhin村和猶太城鎮西弗里斯(Sepphoris)附近所發現的一個農莊,表明了猶太人也定居在農場。」

當局以起重機起出淨身池,移到附近社區保留。

發掘主任發現,淨身池若保留於原址,將在高速公路建設工程中受到損壞。當局於是決定把淨身池遷移到附近的共有集體農場(kibbutz)裡保存。

禱告:願更多歷史遺迹的發現,引領人更深認識昔日神與人互動的關係。

(來源:Christian Headlines,2020年10月1日,Ida Kwok 編譯報導。)

 

 

以巴簽和平協定 巴勒斯坦發射飛彈攻擊

以色列、阿聯酋和巴林三國代表9月15日在白宮正式簽署具歷史意義的亞伯拉罕協議,三國許多民眾慶祝此事,但並非每個人都對此和談里程碑感到欣喜。

阿聯酋外長發表開幕詞時,巴勒斯坦人向南部城市亞實基倫(Ashkelon)和亞實突(Ashdod)發射兩枚導彈,更清楚表明他們對該地區達成和平的感受。以色列的鐵穹導彈防禦系統攔截了其中一枚火箭彈,但第二次的空襲擊中亞實突市的一條街道,導致兩人受傷及建築物損毀。

巴勒斯坦恐怖份子不以當夜的攻擊為滿足。和平協議上的墨水幾乎還沒乾,巴勒斯坦的13枚火箭彈就如雨下,猛烈攻擊以色列南部。以色列國防軍指出,第二波攻擊始於16日黎明前幾個小時,半小時內發出至少5次警報聲。鐵穹系統擊落8枚火箭彈,其餘5枚可能落在無人的空地,未導致任何傷亡。

以色列國防軍以兩回合的報復性攻擊加薩地區作回應。第一回合是回應巴勒斯坦人在15日夜裡的初次火箭彈攻擊,第二回合則是回應巴方在黎明前射擊的13枚火箭彈。15日的攻擊事件是以色列與恐怖組織哈瑪斯(Hamas)達成非正式停火協議以來第一次爆發的暴力衝突。這項停火協議簽定以來,以巴雙方仍不斷互攻近一個月,直至8月底。這也是自2月以來,以色列所遭遇的最大規模火箭彈襲擊。

統治加薩走廊的哈瑪斯及中東沿海第二大恐怖組織巴勒斯坦伊斯蘭教聖戰組織(Palestinian Islamic Jihad)均未宣稱此事係其所為,但都公開支持攻擊以色列的事,意味著他們暗中許可巴勒斯坦趁以巴簽署和平協定時發動攻擊。

禱告:願神保守以巴兩地人民安全,掌管中東和平。

(來源:Bridges for Peace,2020年9月16日,台灣復興報Asenath編譯報導)

 

 

以色列與阿聯酋達成歷史性和平協議

以色列與阿聯酋於8月13日達成歷史性和平協議,同意關係正常化。白宮高級官員向路透社透露,協議是由特朗普政府協商促成,是以色列與阿聯酋長期討論的結果。根據協議,以色列將暫停吞併部分約旦河西岸地區的計劃。

特朗普、以色列總理內塔尼亞胡及阿聯酋阿布達比王儲穆罕默德於13日通話後發表聯合聲明,表示以色列將暫緩對西岸主要屯墾區宣稱主權,並會集中加強跟其他阿拉伯和穆斯林國家的聯繫。他們期望這項歷史性外交突破將推進中東和平進程。聲明還指出,阿聯酋和以色列的代表團將在未來數周進行會議,就投資、旅遊、直航航空、國防安全、通訊、科技技術、能源、文化以及環境等議題簽署雙邊協議。

特朗普說:「所有人都稱這是不可能。經過49年,以色列和阿聯酋之間的關係將完全正常化。他們將交換大使和大使館,並開始商討雙方合作協議。」特朗普隨後暗示,預期以色列與阿拉伯國家會有更多外交突破。

這是以色列1948年建國後,與阿拉伯國家達成的第三份和平協議,之前分別於1979年與埃及,以及1994年與約旦簽署和約。

巴勒斯坦主席阿巴斯透過發言人發表聲明譴責以色列與阿聯酋的和平協議,指該協議背叛了阿拉伯人和巴勒斯坦人。許多巴勒斯坦人和阿拉伯人於社交媒體上表示憤慨,有人稱之為「新的災難日」和「大災難」。

 

禱告:願神的榮耀與大能的手在中東列國中彰顯,至高者在世人的國中掌權。

(來源:Israel National NewsThe Jerusalem Post,2020年8月13日,Amy Fong綜合編譯報導。)

 

 

以色列蒙揀選(上) 堅定不移的盟約 -【選民系列】專欄

為什麼以色列被揀選?這要從神呼召亞伯蘭(後改名為亞伯拉罕)開始講起,神給他一個命令和一個應許。這命令是:「你要離開本地、本族、父家,往我所要指示你的地去」(創12:1)。這個命令與土地有關,後來成為神與亞伯拉罕立約的重要組成部分。這應許是:「我必叫你成為大國。我必賜福給你,叫你的名為大;你也要叫別人得福。為你祝福的,我必賜福與他;那咒詛你的,我必咒詛他。地上的萬族都要因你得福」(創12:2-3)。這應許涉及從亞伯蘭而出的一個民族與地球上其他民族之間的關係。神揀選了亞伯蘭,和從他而出的一個國家來祝福包括華人在內的整個世界。華人基督徒與以色列連結的根本原因,是基於神對亞伯蘭的應許。

當亞伯蘭聽從命令離開時,他來到迦南,神確認了對亞伯蘭的應許,說:「從你所在的地方,你舉目向東西南北觀看;凡你所看見的一切地,我都要賜給你和你的後裔,直到永遠」(創13:14-15)。當神與亞伯蘭立約時(創15:10-21),這應許得到了進一步鞏固。這約的條款給了亞伯蘭的後裔和土地。在亞伯拉罕的兒子中,只有以撒的後裔即以色列人符合預言的描述。「因為從以撒生的,才要稱為你的後裔」(創21:12),因此,這個國家就是以色列。聖經學者J. Dwight Pentecost論到亞伯拉罕之約,他提到以色列對「應許之地的永久所有權」,表示該土地的最終所有權屬於以色列。神也定義了以色列國土的範圍,說:「我已賜給你的後裔,從埃及河直到伯拉大河之地」(創15:18)。

神主動提出了立約儀式,來回應亞伯蘭提出的問題,就是他如何知道自己將得著神應許的一切(創15:8)。該儀式很莊重,經由動物犧牲流血而成。Berlin和Brettler解釋說:「這儀式其實是自我咒詛:在肉塊中走過的若違反盟約,就會像這些屠宰了的動物一樣。在這個儀式中,神以『冒煙的爐並燒著的火把』(創15:17)出現,在肉塊中經過來自我咒詛,卻沒有提到亞伯蘭在盟約上要履行的責任。」當神在祭牲中走過,亞伯蘭卻睡著了,不能參與儀式,只能做盟約的受益人。神單方面的舉動表明,履行盟約並不取決於亞伯蘭及其後裔的行動。即使他們失敗了,神也有義務遵守盟約。神是信實的,會信守不可動搖之約,可以與管理著宇宙千古不變的自然法則相提並論(耶31:35-37)。

在巴比倫軍隊入侵之際,神向以色列傳達了恢復以色列的信息。以色列背叛神,違反盟約,結果是兵敗的困境。百姓從耶路撒冷被擄到巴比倫,正如神的警告說:「免得你們玷污那地的時候,地就把你們吐出,像吐出在你們以先的國民一樣」(利18:28)。吐出是一種懲罰,而不是終止盟約。耶利米傳達神的信息時,他向被擄者講了希望之語,並保證了神堅定不移之約。葉光明(Derek Prince)對上述經文的理解是:「神說以色列永遠是祂的子民,祂永遠不會拋棄他們。」


黃濠光牧師博士,現任神召會友愛堂堂主任,曾任國度復興報及國度雜誌總編輯。畢業於美國福樂神學院及新國際大學。曾在以色列海法大學修課,熟悉以色列近代史。

 

 

耶路撒冷出土希西家及瑪拿西時期重要文物

考古學家在距離耶路撒冷古城數英里的地方掘出2,700年前希西家王和瑪拿西王時代的一個重要行政儲存中心遺址。

發掘工作由以色列文物局(Israel Antiquities Authority )在耶路撒冷阿諾納(Arnona)鄰近地區進行。研究人員發現一個異常巨大、由石壁組成的結構,相信遺址曾為政府行政活動的地方。研究人員在那裡發現120個瓦罐手柄,上面有古代希伯來文蓋章壓印。當中許多都刻有「LMLK」字樣,意思是「屬於國王」,其他則刻有高級官員和其他重要人士的名字。

考古學家指,這是以色列近年出土最多且最重要的一批壓印。有跡象表明,遺址曾為猶大政府用作徵收葡萄酒和橄欖油等農產品稅款、管理和分發糧食、以及管理和積聚剩餘農作物和商品的地方。

瓦罐手柄上的壓印

文物局考古發掘主任Neria Sapir 和Nathan Ben-Ari說:「這遺址可追溯至聖經記載的動盪時代,如希西家作王年間,由亞述西拿基立指揮的入侵佔領行動時期。壓印所顯示有關政府的經濟供應或許與這些事件有關,但遺址挖掘顯示,該址於亞述佔據後依然活躍。此外,這一批壓印表明了稅收制度在被佔領時期依然沒有中斷。

在遺址發現的黏土雕像

研究人員表示,壓印證明在猶大王朝後期,政府曾在大衛城南部活動。考古學家還在遺址發現黏土雕像。Sapir 和 Ben-Air指:「當中一些雕像為婦女、騎馬者或動物形像,一般被視為用以敬拜別神和行邪淫的物件,是聖經記載中猶大王朝一個普遍的現象。」據聖經記載,瑪拿西王推翻了父親希西家的宗教改革,在猶大重新設立敬拜外邦神。

研究人員補充說:「隨著公元前586年猶大亡國、流亡巴比倫,該遺址被廢棄,但似乎於不久後重新恢復了行政活動。在那時期,該地方的政府活動關乎猶大省,他們於公元前538年在波斯帝國阿契美尼德王朝的輔助下重返錫安。」

距離耶路撒冷古城數英里發掘希西家王和瑪拿西王時代的政府行政中心

文物局耶路撒冷地區考古學家Yuval Baruch博士表示:「阿諾納考古發現認為這遺址是以色列歷史上其中一個最關鍵時期的重要地點,標示著猶大王朝後期以及覆亡數十年後重返錫安的歷史。遺址連接著很多在耶路撒冷發掘的,與猶大王朝巔峰時期及至其亡國之中央行政系統有關的重要地點。

 

禱告:願神祝福考古發掘和研究,讓人更認識聖經歷史和真理。

(來源:CBN News,2020年7月22日,林國祥編譯報導。)

 

 

新冠病毒引發 移民以色列浪潮

兩個協助移民安排的組織指出,受新冠病毒危機刺激下,移民以色列的人數可能會在未來幾年內大幅上升。

以色列一般每年約吸納3萬名移民。致力於促進以色列與海外猶太人關係及鼓勵猶太人移民以色列的猶太事務局(Jewish Agency),於7月6日向一名以色列國會委員透露,以色列在未來3至5年內將有約25萬新移民。

協助來自英語國家的猶太人移民以色列的機構Nefesh B’Nefesh 於7月8日表示,該組織於今年6月收到1,350份移民申請,去年6月則只有399份。熱線中心收到詢問移民過程的電話也較去年多,今年6月共收到25,435個電話查詢,去年6月為5,349個。

巴西一直是每年向以色列輸出最多移民的國家之一。去年有750個巴西家庭開始了申請移民程序。猶太事務局預計,2020年申請總數將達1,200個。

猶太事務局主席艾薩克.赫爾佐格(Isaac Herzog)於7月8日參與視像新聞簡報會,與會者包括不同海外猶太人社區的領袖。赫爾佐格指出導致移民人數激增的各種原因包括:1.以色列處理新冠疫情的效率;2.世界各地反猶太主義升溫;3.在危機中人們渴望更靠近在以色列居住的親人;4.知道即使有新冠病毒,以色列依然有強大的醫療保健系統和社會服務,相對許多其他國家的經濟已亮起紅燈。

然而,以色列近幾個月的失業率也有所上升。赫爾佐格對移民和吸納海外猶太人的事務委會表示:「我們必須利用這次歷史性挑戰,而政府需要掌握其中的機遇,擬定國家計劃以消化這波移民潮。」

禱告:求神賜以色列政府智慧認識祂的心意和計劃,倚靠祂作好準備,發揮祝福列國的作用。

(來源:Jewish Telegraphic Agency,2020年7月8日,Joshua Chung編譯報導。)

 

 

節目涉使猶太人改信 基督教電視頻道恐失牌照

基督教廣播公司GOD TV新增的希伯來語有線電視頻道Shelanu,提升了大眾對耶穌信徒的關注,但現因涉嫌意圖使猶太人改信基督教而面臨停牌危機。

福音派,尤其是在美國的,是以色列的最強支持者,他們視以色列人歸主為聖經預言的應驗,有部份人視之為耶穌再來及末日的預兆。以色列一直歡迎福音派在政治及財務上的支持,尤其是在特朗普任政期間,他們於白宮的影響力上升了,因而拋開了對福音派的宗教意圖之顧慮。

然而,大部分猶太人視任何使他們改信基督的行動為冒犯,因數世紀以來他們遭受基督徒統治者逼害及被逼改信。

當GOD TV於本年初與以色列有線電視供應商HOT簽署為期七年的合約時,牌照申請書中申明頻道是以希伯來語及英語給「以色列觀眾」播放「基督教內容」的節目。他在一條已刪除的影片中,GOD TV行政總裁Ward Simpson透露,節目真正的目的是要說服猶太人接受耶穌為他們的彌賽亞。他在影片中說:「神超自然地打開了福音的門戶,讓我們能把耶穌的福音帶到猶太人的家、生活以及心中,他們會暗地裡靜靜地收看節目。神正在恢復衪的子民,除去他們的瞎眼。」

在後來的一條影片中,Simpson承認他們的頻道現正接受以色列當局調查。他表示在以色列傳講耶穌是非常敏感的話題。他否認試圖使猶太人改信基督教,並為到任何產生冒犯的言辭致歉,表示GOD TV會遵守所有守則。宗教自由受以色列法律保護,只要不是向未成年人傳教,以及宣教活動不涉及經濟脅迫。

以色列通訊部表示,在三月申請發牌時,GOD TV表示頻道觀眾為基督徒社群,但實際節目內容看來是「要說服猶太人接受耶穌為彌賽亞。」儘管大部份在聖地的基督徒都說阿拉伯語,頻道依然以希伯來語廣播。以特拉維夫維為基地的Jews for Jesus行政總裁Dan Sered表示,GOD TV全新的希伯來頻道「讓以色列信徒感到驚訝」。「我的希望是Shelanu頻道遇到的阻力能在法庭上得到理性解決。」

洛桑倡議以巴復和(Lausanne Initiative for Reconciliation in Israel-Palestine)副主席Lisa Loden表示:「在以色列及猶太圈子裡,改信是個沉重的字眼,被理解為離開並成為別的。彌賽亞信徒避免使用該字,當接受耶穌為彌賽亞及主時,他們的身份仍然是猶太人,但普遍以色列猶太人並不區分彌賽亞信徒及基督徒。」

以色列裔律師及前彌賽亞信徒公會(the Union of Messianic Jewish Congregations)主席Jaime Cowen指:「當節目是由美國或歐洲基督教組織製作時,被指目的為使猶太人改信的論據變得很強。」

GOD TV 在1995年於英國創辦,後來發展成一個24小時的網絡,在數個國家設有分部。其國際廣播牌照由佛羅里達州的非牟利組織持有。Shelanu頻道指其7成節目內容將由以色列人製作。

不管新頻道的結局如何,Sered希望裁決和相關法定條例不會影響到於網上以希伯來語傳遞福音信息。然而,他表示,「最有功效傳講耶穌福音信息的管道是一對一門訓。我們在以色列的隊工都是曾當兵、在以色列的學校成長、能傳講第一手福音真理的男女,沒有比這更有力的了。」Simpson表示,GOD TV決心維護牌照,並已聘請律師應付。他說:「我們最不希望的是在以色列引起分裂,我們愛以色列。」

禱告:求神保守電視台的法律訴訟過程,並在以色列人心作工,領他們接受耶穌為彌賽亞。

(來源:Christianity Today,2020年5月22日,Joshua Chung編譯報導。)

 

 

以色列加強國防 為吞併計劃作準備

以色列國防部長兼「候任」總理甘茨,於6月1日命令以色列國防軍(IDF)為國家即將吞併約旦河西岸河谷的猶太社區執行準備工作。

只要現任總理內塔尼亞胡取得以色列議會批准,就能夠在7月1日開始進行吞併計劃。僅一個月前,甘茨已向IDF參謀長下達為吞併「做好準備」的指令,這將為以色列取得約旦河西岸約3成土地的控制權。

「我知道他們已經在處理地圖,只是這個過程可能需要多一點時間。」曾任耶路撒冷事務和遺產部部長的埃爾金(Elkin)向媒體表示: 「 7月1日是可以將這件事情提交內閣和以色列議會審議的第一天。此後很可能需要再花幾天,甚至幾週的時間,但總的來說,我認為總理明顯是要推行吞併。」

甘茨強調以色列與鄰國保持連結是重要的。他說:「前題是在維持安全的同時爭取和平。」以色列將與美國協調吞併計劃,這是總統特朗普以巴和平計劃的一部分。協議要求巴勒斯坦建國,但整個計劃在啟動之前就遭巴勒斯坦人反對。

內塔尼亞胡和甘茨在6月1日與美國高官就吞併計劃進行閉門會議。巴勒斯坦總統阿巴斯(Mahmoud Abbas)威脅,若以方進行併吞,將不再承認所有與以色列之間的安全協定。以巴之間仍有安全協定,不過強度較低。約旦國譴責吞併計劃,並表示若以方堅持執行,將重新考慮與猶太的關係。國際社會也警告以色列不要進行吞併。

同時,以色列人民對該決定也持有分歧。以色列民主研究所(Israel Democracy Institute)本月初公佈調查報告,僅有一半的猶太裔以色列人(52%)支持內塔尼亞胡的計劃,另只有32%相信會成事。

禱告:求主帶領以色列與巴勒斯坦和平尋求共識。

(台灣國度復興報編譯Irene報導)

 

 

甘茨未能組成新政府 國會接任盼免再行大選

以色列藍白黨領袖甘茨(Benny Gantz)未能在4月15日午夜時限前跟總理內塔尼亞胡(Benjamin Netanyahu)達成籌組聯合政府協議,總統里夫林(Reuven Rivlin)於16日正式通知甘茨,籌組政府的任務現將交給以色列國會。倘若國會未能在21天內組成新政府,以色列將要再次舉行大選。

甘茨在3月當選國會議長後,獲總統里夫林授權籌組新政府,須於4月13日前與內塔尼亞胡達成權力分享協議,組成聯合政府。

在籌組過程中內塔尼亞胡和甘茨均表示,為了促成團結,他們願意作出讓步,尤其是考慮到現時新冠疫情在全球蔓延。

甘茨也因此放棄了原本的立場,他曾斷言只要內塔尼亞胡仍面對貪污指控,自己將拒絕與他一起擔任聯合領導人。甘茨為此解釋:「現時以色列以及全球都處於緊急狀態,領袖們不能閉上眼、關上耳,只顧自己。」

據《紐約時報》報導,內塔尼亞胡在13日晚上發表講話:「我們將繼續盡一切努力實現當今國家所需要的團結。」隨後在推特貼文向甘茨發出呼籲:「本尼,我正在總理府等你,讓我們今晚見面並簽署協議,建立國家緊急政府,為以色列公民服務,拯救人民的生命。」

13日午夜過後,總統里夫林獲悉雙方已接近達成協議但會談仍在進行。因此把期限延後兩天。然而,在新期限15日晚上的談判會議結束後仍沒有確實結果。

里夫林在給甘茨的信中寫道,以色列今年已歷經三次選舉,但沒有任何獲選官員能夠成功組成一個獲得國會信任的政府,現在他把任務交給國會,希望國會能盡快組成新政府,避免第四次選舉。

根據以色列《基本法》,如果以色列國會無法在21天之內選出組建新政府的人選,國會將自動解散。在再次召集大選之前,任何人士若獲得過半數議員支持(61票),將有14天時間籌組新政府。

據CBN News4月22日報導,甘茨和內塔尼亞胡於20日晚上簽署了協議,同意組成緊急聯合政府。

禱告:願神掌管國會籌組政府過程,在以色列興起敬畏祂的政治領袖,使列國知道以色列的神是大有能力的。

(來源:Breaking Israel NewsChristian Headlines,2020年4月16日及14日,Amy Fong綜合編譯報導)

 

 

近千名猶太人聚集哭牆 為中國疫情祈禱

隨著新型冠狀病毒繼續擴散,以色列於當地時間2月16日下午4時30分,在耶路撒冷老城聖殿山山下西側的哭牆,聚集了近千名來自以色列全國各地的猶太人為中國人的健康和福祉舉行祈禱大會,祈求神的介入,讓中國如瘟疫般的新冠肺炎止息。貼在哭牆的告示用簡體中文和希伯來文寫著:「猶太人民為中國的平安和戰勝困難而禱告」。

據《以色列時報》(The Times of Israel)報導,主辦單位發布的聲明指出,儘管一度下起傾盆大雨,仍有近千名猶太人與目前居住在該國的數十名中國公民,一起參加了這場祈禱。除用希伯來語進行祈禱外,他們還用普通話祈禱。此外,他們還吹響了號角(Shofar),祈求神的憐憫。

 

祈禱大會是由採法特市(Safed)首席拉比什穆爾﹒以利雅胡(Shmuel Eliyahu)於13日晚號召。以利雅胡表示:「我們被呼召為中國人民禱告,我們也被呼召為所有其他國家的感染者禱告。願神垂聽我們的禱告,並通過我們使創世紀28章14節──『地上萬族必因你和你的後裔得福』成為見證。」

以利雅胡拉比還表示,「中國人民要知道猶太人正在想念著他們,並為他們祈禱,與他們一起。願這場不幸的災難從中國人民身上,乃至全世界都停止並消失。」

早在2月13日,以利雅胡還發表了一篇感人至深的信息。「以色列人民有著一種傳統的認知,一個祝福會帶來另一個祝福。撒母耳記24章寫道,當以色列全國發生疫情時,大衛王教導我們感謝和祝福每一個我們從神那裡得到的恩典。『如此,耶和華垂聽國民所求的,瘟疫在以色列人中就止住了。』我們從大衛王那裡得到的恩典,我們也想轉贈給中國人民。」

 

以利雅胡續說:「大衛王教導我們以歌曲祝福人,所以我也呼籲所有創意人才,包括作曲家、音樂家和歌手,為以色列人民創作一首祝福中國人的歌,作為禮物。一首互為肢體、祈禱和祝福的歌。阿們!」

(新聞來源:基督教論壇報)

 

 

慶祝主顯節 逾2萬名基督徒往約旦河受洗

在1月18至19日,2萬多名來自世界各地的基督徒聚集在以色列的約旦河接受洗禮,紀念主顯節(Epiphany)。

主顯節是東正教基督徒和天主教徒紀念東方博士們朝拜聖嬰耶穌的日子。

約旦河被公認為施洗約翰為耶穌施行洗禮的地點,也是以色列人進入應許之地前所跨過及先知以利亞升天的地方。

這朝聖活動於每年1月開始,五個基督教宗派在約旦河舉行洗禮儀式。科普特和亞美尼亞基督徒在同月稍後時間繼續舉行其他慶祝活動。

來自世界各地的基督徒到約旦河接受洗禮

以色列非常歡迎為持守信仰跋涉長途從各國前來的基督徒。耶利哥地區行政聯絡及協調主管Eran Gross 中校表示:「民政局為維護所有基督教宗派的信仰和敬拜自由,花了不少努力來準備這些重要的慶祝儀式。隨著這些活動展開,我們看到旅遊業有顯著增長,刺激了本國經濟,對此我表示感謝,同時祝願所有基督徒節日快樂。」

未能前往約旦河的基督徒,不少亦會在節期中把自己浸泡在冰冷的河流,當中包括俄羅斯。《莫斯科時報》報導,今年約有12.5萬人參加主顯節施洗儀式。莫斯科市設置了46處受洗地點,全國則有3,900處。這項儀式近年開始吸引非信徒加入,因為民眾認為快速浸泡到冰水有益健康。

未能前往約旦河的信徒在各地冰冷的河流受洗

以色列總統里夫林(Reuven Rivlin) 呼籲基督徒和猶太人一起維護和平。「就如反猶太偏見不是基督徒的主張,反基督徒偏見也不是猶太人的取態。我們務必再次投入在耶路撒冷和聖地打擊那些於宗教群體之間煽動仇恨和暴力的行為。可悲的是,今年再有基督徒因信仰緣故在中東遭殺害。耶路撒冷必須作維持宗教間和平與和諧的模範。」

以色列當局亦呼籲朝聖者要遠離洗禮地點附近的「修道院之地」(Land of the Monasteries)。那片土地面積250英畝,至今仍存留1967年六日戰爭時埋下的地雷。當局正積極清理地雷,希望在年底前完成。

里夫林說:「前往聖地的基督徒朝聖者每年持續增加 。今年已有近90萬朝聖者到過修道院之地。我們正努力在2020年底前完成發展整個地區的工作。」

禱告:願主的光照耀、興起祂的百姓,讓失喪的世代遇見祂,得著生命。

(來源: Christianity Headlines,2020年1月20日,林國祥編譯報導。)

 

 

盟約式關係 -【復興以色列】專欄

以色列從亞伯拉罕這一個家庭開始,成為一個民族,而神向亞伯拉罕起誓說祂會信實不變。以色列的故事是關於神恩典的故事︰賜給人不配的愛及信實。所以,一切的基礎在於神和祂的信實。當我們說神是盟約的神,意思就是,祂是信實的神。既然神是信實的,祂也要求信實——不但是對祂,也是在基督身體裡彼此持守信實。

在兩個人之間制定最古老和最確立的盟約,就是在婚姻中訂立的婚盟。婚姻是表達屬神信實的一個機會,藉著一生的委身把盟約實踐在生命當中。這同樣適用於藉著耶穌的血所立的新約。如果我與耶穌有一個盟約,你與耶穌也有一個盟約,那麼你和我就因這盟約而連結。當我們明白這一點,就可以採取盟約式的忠誠態度彼此相待。

那麼如何成就此事呢?我們首先把愛和恩典延伸到所有人,就像耶穌所做的。但是一段關係並未開始,直到對方同樣以信任回應這愛和恩典。當我們不斷向別人證明,他們的蒙福和成功對我們來說是優先的 —— 有時更甚於我們自己的成功,信任就建立起來(腓2:3)。一旦建立了信任,就必須有意識地發展忠誠。但這需要時間:沒有人會認為一個人在結婚幾週後就能表現出顯著的忠誠度!

正是在這個階段,我們實踐盟約的兩個主要原則:對人忠誠也持守著正直。我們還必須學習用話語溝通來建立信任。我們「用愛心說誠實話」(弗4:15),也確保每個字都是「造就人的好話」(弗4:29)而沒有任何閒話;「倘若你的弟兄得罪你,你就去,趁著只有他和你在一處的時候,指出他的錯來。他若聽你,你便得了你的弟兄」(太18:15)。

最後,這持久顯出的忠誠會為合作建立一個基礎,並在多年後成為在世界上有影響力的見證;這樣的見證將會增加事工及其領袖所持的立場與教導的可信度。然而,盟約式關係的真正「潛力」,將會透過世代承傳見證到它的圓滿。

當我們按著盟約式原則去追求及建立關係,這些關係很自然連帶在事工關係中,使我們彼此的肉身及屬靈孩子也產生盟約式的連結。這些孩子成長時將會有著藉上一代在生命中顯明的原則,包括彼此相愛、有恩典、信任、忠誠、承擔和合作。如果這些做對了,下一代將願意承繼父母已開始了的關係,目的是為向下一代顯明相同原則。隨著每一代人過去,直到耶穌再來,基督的身體會因著對盟約式連結有共同的理解而有越來越大的合一。總括來說,盟約式關係可以用這個簡單的公式來概括:

盟約式關係 =(你的成功 + 我們的共同進退)+ 世代承傳

(本專欄完結)


亞設.因崔特(Asher Intrater)是一位以色列彌賽亞信徒群體的領袖,創辦「復興以色列事工(Revive Israel Ministries)」,另外在耶路撒冷「耶穌之愛教會」及「復興國際 (Tikkun International)」擔任監督職責,最近出版新書《與神對齊》。

 

 

以色列向聯合國大會提出決議 要求承認猶太難民身分

「寄居在你們那裡的外人,你們要看他如本地人,並要愛他如己,因為你們在埃及地也作過寄居的。我是耶和華—你們的神。」(利19:34,RCUV)

本月3日,駐聯合國以色列大使丹尼‧丹儂(Danny Danon)宣佈以色列將在聯合國大會中提出決議,要求正式承認來自阿拉伯國家及伊朗地區的猶太難民身分。該決議將在聯合國大會進行表決。

駐聯合國以色列大使丹尼‧丹儂(Danny Danon)

丹儂在演說中批評一些成員國對以巴衝突採取片面態度,指責國際社會不承認來自中東國家的猶太難民,只援助巴勒斯坦難民。丹儂說:「估計有85萬猶太人於20世紀被迫離開阿拉伯國家和伊朗,成為難民。這些猶太人受到殘暴攻擊和侵擾,被逼拋下一切,逃離伊拉克、埃及、摩洛哥、伊朗和許多其他國家。然而,國際社會在討論難民問題時從未提及他們,也許是因為這不符合巴勒斯坦的說法。」

以色列政府選定11月30日為紀念日,紀念猶太人被迫離開居住了幾千年的阿拉伯國家和伊朗的慘痛歷史。在阿拉伯土地上的猶太難民困境很少被提及,可能是因為它抵消了在以色列的巴勒斯坦難民的困境。在1月,以色列政府要求阿拉伯七個國家及伊朗賠償猶太人在以色列立國後被迫離開而留下的家財資產,共2500億美元。離開阿拉伯國家的猶太人有85萬,約80萬在以色列安定下來。他們的後代成為以色列主要的猶太人口。繼續留在阿拉伯國家內的猶太人,只有8500人。

阿拉伯國家從猶太人手中沒收的土地總面積接近4萬平方英里,大約是以色列整個國土的五倍。以色列政府的這項索償抵消了巴勒斯坦政府10年前提出1,000多億美元的索償,要求以色列賠償當地阿拉伯人留下的資產。

聯合國人權理事會將難民定義為遭受暴力或壓迫而被逼逃離自己國家的人。聯合國駐東巴勒斯坦難民救濟處(UNRWA)是專門為援助巴勒斯坦人而設立的。救濟處對難民的定義包括巴勒斯坦難民的後代。在1947年,約71萬巴勒斯坦人逃離以色列,1967年再有30萬人離開。根據聯合國對難民的定義,UNRWA稱現在有近500萬名巴勒斯坦難民。事實上,目前約有3萬名巴勒斯坦人是1947年的實際難民。

(來源:Breaking Israel News,2019年12月4日,Joshua Chung 編譯報導)

禱告:求神釋放智慧及公義的判斷在兩國政府官員的心中;釋放和好的職事、饒恕的種子在其中。

 

 

民調顯示東歐地區 反猶情緒持續升溫

根據JTA 11月21日報導,有歐洲民調顯示,東歐國家反猶風潮自2017年顯著加劇。反誹謗聯盟(The Anti-Defamation League,簡稱ADL)從18個國家訪問了9千多人,查探他們對排斥猶太人的陳述之認同。當中的陳述包括:「猶太人在商業世界擁有太多權力」、「猶太人要為世界的大部分戰爭負起責任。」

調查結果於21日發佈,顯示與2017年的民調結果一致。唯烏克蘭、波蘭、匈牙利和俄羅斯等地反猶情緒比2017年大幅上升。烏克蘭的反猶情緒的比例由2017年32%升至今年46%;波蘭由37%升至48%;匈牙利由40%升至42%;在2015年共2015人投票的俄羅斯由23%升至2017年的31%。

在西歐,瑞典的反猶指數排名最低(4%),最高的是西班牙(28%)。比利時有24%,比2017年上升了3%;法國於2015至2017年間,反猶指數維持不變(17%),在2014年是37%。英國的指數有11%,比2017年下跌1%。

位於歐洲以外的阿根廷,反猶情勢顯著加劇,由2015年24%升至2019年的30%。

ADL總幹事Jonathan A Greenblatt表示:「每四個歐洲人就有一個懷有過往猶太人大屠殺所存留的反猶太思想和心態,這實在令人擔憂。」

(來源:JTA,2019年11月21日,Joshua Chung編譯報導)

禱告:願列國藉我們屬靈長兄猶太人認識祢名,敬畏祢;列國藉中保耶穌的十字架及寶血化解一切冤仇,與以色列民復和。

 

 

與神對齊(二)—— 律法與恩典的階梯 -【復興以色列】專欄

在使徒行傳 15 章中提及的耶路撒冷會議,其討論的核心議題是律法與恩典,這對今日基督身體仍有適切性。

「律法」(law)這詞語在聖經、 猶太教和基督教中都有不同的用法。妥拉(Torah,תורה)這個詞語不是指「律法」,而是「指教」(instruction)。妥拉是整本聖經的第一部分,是神的教導。在希伯來語中,「聖經」 和「律法」沒有太大區別,神的話語就是祂的律法。在猶太教,妥拉已成為拉比式文化傳統的統稱,大部分猶太人已分不清楚猶太文化與聖經教導的區別。當這樣的混淆傳遞到外邦基督徒時,便帶來傷害。以下是律法與恩典的五層階梯 :

一、因著恩典得救贖

福音的基本信息是因著恩典得救贖。這個講述神恩典的信息本身就是一種妥拉,生命和聖靈的「律」勝過罪惡和死亡的「律」(羅 8:2)。律法本意並不是要我們達到自義,而是讓我們認識到神的聖潔標準,知道我們為何犯了罪,謙卑悔改。「這樣,律法是我們訓蒙的師傅,引我們到基督那裡,使我們因信稱義。」(加 3:24)

二、絕對的道德律法

每個信主的人都必須遵守神的絕對道德律法。律法的核心是愛神,且彼此相愛。耶穌來是要成全律法,而不是廢除律法 (太 5:17)。耶穌說,律法中有「較重」與「較輕」的罪,「那律法上更重的事,就是公義、憐憫、信實⋯⋯」(太 23:23)。什麼罪被視為「較重」而得受重罰? 十誡中寫得清清楚楚。「你若要進入永生,就當遵守誡命⋯⋯不可殺人,不可姦淫,不可偷盜,不可作假見證,當孝敬父母,   又當愛人如己。」(太 19:17-19)

三、較輕的道德律法

有些罪是至於死的,有些罪卻不至於死的(約一 5:16)。道德誡命有著不同的重量,不守較重的律法,而只守較輕的律法,是一種扭曲的義。較輕的誡命包括 : 善待動物、還回鄰居失物、不收高利貸、穿著得宜、不說他人讒言、 向貧窮者施善等等。一切正直和憐憫的行為都是信仰的表達。

四、聖經的象徵系統

聖經描述了許多有象徵意義的儀式,新約中有洗禮、聖餐和用油膏抹等。象徵符號本身不具意義,所指向的事物才具意義。聖經裡的節期具有象徵意義。在新約時代,我們需要認識聖日的意義,外邦基督徒沒有必要守聖日,但如果他們願意,也歡迎他們如此行。所有象徵意義都已經在耶穌裡成就了。

五、文化傳統

猶太文化傳統許多元素都被稱為「妥拉」,當聖經律法被文化傳統取代時,就會造成破壞。有些猶太傳統包括 : 把牛奶和肉類分開、男人戴小帽、洗手儀式、點蠟燭等等。耶穌斥責宗教人士用人的傳統取代神的律法。「你們為什麼因著你們的遺傳,犯神的誡命呢?」(太 15:3)


亞設.因崔特(Asher Intrater)是以色列彌賽亞信徒群體的使徒領袖,創辦「復興以色列事工(Revive Israel Ministries)」,另外在耶路撒冷「耶穌之愛教會」及「復興列國(Tikkun International)」擔任監督職責,最近出版新書《與神對齊》。

 

 

拉比向所有猶太人呼召 是時候歸回以色列了

根據Breaking Israel News 11月6日報道,一群具領導地位的猶太拉比罕見地聚集一起,共同發表一項宣言,指猶太人再沒有任何藉口推卻,必須按照妥拉律法吩咐回到以色列。

橄欖山居民Joshua Wander早前發起多方面倡議,而眾拉比達成的共識正是倡議項目的第一步。這一步實行的時間剛巧是世界各地猶太人按計劃閱讀妥拉時,讀到神告訴亞伯拉罕要離開他父親的土地。「耶和華對亞伯蘭說:『你要離開本地、本族、父家,往我所要指示你的地去。』」(創世記12:1)

 Wander表示:「妥拉中的許多部分與以色列土地的聯繫並不是十分明顯,但是在這一節中可以看到,神與猶太人民之間的關係始於神告訴亞伯拉罕移居以色列。」 

這個名為「Bring Them Home」的項目在本月7日啟動,由拉比領袖們提供一系列視頻講座,從聖經角度解釋為什麼現在是迫切進入新階段的時刻。五分鐘的視頻系列將由一眾拉比Zeev Leff、Nachman KahaneChaim Soloveichik、Danny Myers、Abraham Twersky博士、 Rebbetzin Tzipporah Heller、Shalom Gold、Aryeh Shapira以及Mordechai Machlis負責,他們都是哈雷迪(ultra-Orthodox,超東正教)運動中備受尊敬的領袖。還有其他幾位拉比參與當中,但他們的視頻還在預備中。

英語視頻將在YouTube頻道「Bring them Home-Aliyah Now」以及其Facebook專頁上發佈。Wander說:「視頻的目標受眾是猶太教信徒,想傳遞的信息很簡單:是時候回家了,猶太人現在就回歸吧(Aliyah)。」

眾拉比以希伯來文簽署一項聯合宣言:

「致我們的弟兄、居於以色列國外謹守妥拉律法的猶太人:

以色列聖賢的話語給予我們生命,Nachmanides、Maimonides,以及制訂律法的所有聖賢已經告訴我們,居住在以色列是律法中最重要的誡命之一……因此,在這個時刻,我們向居住在以色列境外的您們發出聖潔宣言,甦醒吧,趕快尋找任何進到以色列居住的方法。您必須把這個崇高的思想教育您的孩子,並以各種方式幫助他們來到聖地居住。

在正值以色列的神聖和外來猶太人受到威脅之時,此舉攸關重要。每一個搬回這裡的猶太人都有助擊退這個威脅,並在全世界建立猶太教的未來,這個付出對於猶太人來說是值得的。

選擇錫安和以色列的人必會看到奇蹟和神的大能,願我們親眼看到神回歸錫安。」

除上述拉比外, Avigdor Neventzal拉比也簽署了宣言。「在以色列可以清楚看到猶太人當中有一個共識,就是回歸這裡是一個誡命。其實誡命一直存在,只是現在當有關猶太人的一切都會改變時,我們快到達猶太歷史的分水嶺。大多數猶太人都在以色列,而救贖正在等待最後一批仍在外邦的猶太人歸回。」

「謀生或教育問題是人們選擇是否返回以色列居住的主要考量,然而這些問題已經不再存在,現在的以色列有更多社會供給(尤其是對猶太教徒)。此外,反猶太主義的急劇上升,也是對以色列以外猶太人的嚴重威脅。」

 Wander說:「在美國,絕大多數猶太人即使有宗教信仰,都不再考慮返回以色列。拉比宣告說這是必須履行的誡命,因此,像其他誡律一樣,如果不能履行,是需要獲得寬免的。然而寬免只是暫時的,如果自己無法實踐,則必須想辦法讓孩子能夠履行此誡命。」遺憾地,不願回應回歸以色列的呼籲早有先例。猶太人傳統顯示,只有兩成猶太人離開埃及,而被放逐到巴比倫後返回的猶太人更少。

(來源:Breaking Israel News,2019年11月6日,Hannah Lo編譯報導)

禱告:求主感動更多散居世界各地的猶太人回歸到以色列, 領受和見證主的應許。

 

 

考古發掘1500年前教堂 紀念「光榮殉道者」

以色列考古隊在貝特西蒙斯(Beit Shemesh)附近發掘出一座約一千五百年前興建的宏偉教堂,相信是當年不少基督徒的朝聖地。以色列古物管理局於10月20日透露,這座教堂是拜占庭(Byzantine)皇帝捐獻興建的,以紀念一名神秘的「光榮殉道者」。

考古發掘主任Benjamin Storchan在新聞發布會上表示:「殉道者的身分未明,但從教堂格外華麗的建築結構和銘文,可看出此人是舉足輕重的人物。」

教堂建於公元543年查士丁尼一世(Justinian)統治時期,後來於提比略二世君士坦丁皇帝(Tiberius II Constantine)時加建了禮拜堂。

教堂面積略超過三分一英畝,牆上塗著彩色的壁畫,並以高聳的柱子為裝飾,柱頭非常精緻、華麗。大教堂是一棟長形的建築,分為三部分,包括中央的中殿以及兩側的禮堂,在教堂入口處有一個迎接朝聖者的中庭。庭院內有完好無損的銘文,寫著該教堂是要獻給一位「光榮殉道者」。

在貝特西蒙斯 (Beit Shemesh)的拜占庭時代教堂,有兩條樓梯讓朝聖者往返地下室。 (圖片來源:以色列古物管理局 Asaf Peretz)

然而最令過去和現在的遊客感興趣的,是教堂底下有個完好的地下室。Storchan解釋:「在以色列被發掘的教堂古蹟中,存留著完好的地下室是很少有的。這個地下室是一個地下墓穴,顯然是用來安放殉道者的遺體(遺物)。地下室由平行樓梯連接,一條向下通往密室,另一條往上通往禱告室。這樣可容納大批基督徒朝聖者同時參觀。」

2019年10月在貝特西蒙斯(Beit Shemesh)的拜占庭時代教堂地板上暴露的馬賽克。(以色列古物管理局 Asaf Peretz)

遺址現場還發現色彩鮮豔的馬賽克,圖案除了有水果、花卉、動物群,更有雙翅展開的鷹(拜占庭帝國的象徵),上面還有銘文詳細說明提比略二世君士坦丁皇帝(公元574-582)捐贈支持教堂的擴建。Storchan說:「有許多書面資料證實,皇室資助興建以色列教堂,但鮮有考古證據,如這次發現的註明捐獻的銘文。」

聖經之地博物館(Bible Lands Museum)是這次發掘工作的伙伴,總監Amanda Weiss於聲明中表示:「很榮幸能夠與以色列古物管理局共同發掘這些重要的新發現,讓成千上萬不同年齡、信仰和國籍的參觀者能到此欣賞以色列豐富的文化遺產。」

(來源:《以色列時報》,2019年10月23日,Amy Fong編譯報導)

禱告:願考古發現讓人更認識神在人類歷史中的作為,以及先賢對神的尊崇。

 

 

與神對齊(一)—— 全球對齊 -【復興以色列】專欄

新約形容信仰群體為一個「身體」,脊椎及頸椎正確對齊對整個身體的健康很重要。脊椎骨的連接即使有一點點脫節,整個身體不同的部分都會痛。然而只要一聲「喀噠」,讓脊骨調校回合適位置,整個身體就可以完全得釋放,活動自如。「對齊」是為幫助基督的身體領受整脊治療中的「喀噠」。

另一幅對齊的圖畫是準繩。先知阿摩司有一個異象,似乎耶穌向他顯現,站在牆上手拿一把準繩。主說,「我要吊起準繩在我民以色列中, 我必不再寬恕他們。」(摩 7:7-8) 準繩的末端裝上一個重物,是建築師的工具,目的是確保一道牆砌得挺直。神設立的屬靈與道德的標準,是不允許被違背的。垂直線不會改變,我們或向準繩看齊,或被審判。

對齊的其中一個層面是身分的認同。教會加入以色列是為著世界的救贖。他們在一起就是一個新人。以色列是教會身分的一部分,教會是以色列身分的一部分。 身分的轉變正在外邦教會與彌賽亞餘民中發生。這個變化是從「他們」到「我們」,不是「你們」,乃是「我們」, 這種身分的改變是對教會的重新定義(或恢復最初的定義)。 對齊實際上就是身分的轉變,是教會與以色列彼此認同。

為要明白神的對齊,我們必須擴展心胸。我們或會有痛苦的歷史、文化的差異,被冒犯而產生的誤解,這些都是需要跨越的。若要寬大心胸,則需要努力,要有關愛、責任、承諾、時間、 原諒、傾聽、對話等等。使心胸寬大,就要行心的割禮,這是一個身體要對齊所付上的代價。

聖經用清晰的字眼預言耶穌將要踏在橄欖山上,然後從錫安山建立一個真正的政權管治全地。問題來了 : 我們真的相信預言會確實發生嗎?這就是教會要與以色列對齊的原因。我們正在與彌賽亞耶穌、祂的首都、祂的國度和祂的策略連結。

西方教會首先領受約翰福音 17 章「使他們都合而為一」的異象;然後是以弗所書 2 章 11-15 節的「一個新人」異象;再來是根據使徒行傳 1 章 8 節和以賽亞書 49 章 6 節的「直到地極」,擴展到太平洋眾海島 ; 之後擁抱東亞的「傳回耶路撒冷」運動(徒 16:6; 太 2:1; 賽 59:19)。這樣,教會就連上亞伯拉罕的家庭或「以賽亞書 19 章的大道」。最後,所有這些地區都連接回以色列的彌賽亞群體,為耶穌再來發出「歡迎」的邀請(太 23:39)。

(輯錄自《與神對齊》)


亞設.因崔特(Asher Intrater)是以色列彌賽亞信徒群體的使徒領袖,創辦「復興以色列事工(Revive Israel Ministries)」,另外在耶路撒冷「耶穌之愛教會」及「復興列國(Tikkun International)」擔任監督職責,最近出版新書《與神對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