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ingdom LIFE】當二胡遇上電影配樂 朱芸編:「只做最好的音樂。」

2015年年底,年僅25歲的「二胡小子」朱芸編獲邀為國家主席習近平與英國威廉王子伉儷以二胡演奏英國著名樂曲。這名香港土生土長的年青人,自小屢獲殊榮,音樂成就非凡。除了演奏二胡,現在更開始從事電影配樂,除了音樂天分過人,還有什麼特質造就了今日的他?神又如何推動他努力前行?

少年成名背後的努力

朱芸編的爸爸是二胡音樂家,本來無意栽培兒子繼承衣缽,卻在朱芸編7歲時,從他自行模仿拉奏二胡,發現了他的音樂天分,使朱芸編開始與二胡結下不解之緣。11歲那年,他憑二胡在英國威爾斯靈閣嶺國際音樂賽及美國公開音樂賽,兩度奪得國際比賽冠軍,從此聲名大噪。但在掌聲及榮譽的背後,是一個少年人擺上的無數時間及努力。「因為練琴,少不免反覆進行一些很乏味的練習,常常會想到放棄。但想起,其實我不是一個人去面對,我要歸榮耀給神,也要歸榮耀給教導我的人,所以就靠著信念去堅持。」除了二胡,朱芸編接觸的音樂範疇也很廣闊。他在中學時期迷上了電影配樂,才驚覺「原來音樂可以令人產生許多感覺!」那時候,即使沒有看過的電影,他會買它的原聲大碟來聽。他曾幻想,如果能在荷里活電影中拉二胡或指揮樂團,一定很好玩!當時的少年白日夢,卻沒有想過,幾年後竟是夢想成真!

二胡小子修讀西樂

在報讀大學時,朱芸編做了一個選擇,影響了他之後人生的路要如何行。當時家人及身邊的朋友都鼓勵他報讀法律。但他覺得很不平安,無論怎麼祈禱都沒有用。「當時我去想,要怎麼選擇一條神所喜悅也是我想行的路呢?」後來他作出決定,選擇了音樂。「我知道路將會更加難走,但當時我心裡很有平安,就算在睡夢也會笑出來,充滿喜樂。我就知道這條路我選對了!」

專攻二胡的朱芸編,本來很可能順理成章選擇學習中樂,但他卻再次作出令人意外的決定。「既然我已學中樂多年,反而希望深造其他音樂知識。」於是帶著一把二胡,便隻身遠赴英國修讀「西方作曲及音樂學」,之後更繼續深造電影配樂,向著少年時的「電影夢進發」。

將二胡發揚光大

.朱芸編與威廉王子合影

朱芸編也想透過電影配樂,將二胡這種樂器在世界各地發揚光大。「電影的覆蓋率很大,看電影的人不可能不聽我的音樂。」他要向世界證明,二胡不單只能用在「功夫片」中,還可以作為一種聲音,設計電影中的樂章。「他們有興趣聽,便會自己再去搜尋,了解那是什麼樂器。」 在演奏方面,朱芸編在2015年10月受英國政府邀請,於訪英的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與威廉王子的見面會上表演二胡。習近平在演奏完畢之後,問朱芸編有什麼夢想,他回答說,要弘揚中國文化,把中樂推廣到世界各地。事實上,這並不是客套說話,而確實是他正在做的事情。當時威廉王子亦好奇地詢問他關於二胡這樂器。「我心中立即想,我的目標不是已達到嗎?連英國的王子也對二胡有興趣了!這豈不是我到世界各地演奏的目的嗎?」

只做最好的音樂

修讀電影音樂期間,朱芸編已經獲得不少參與專業製作的機會。英國廣播公司(BBC)曾邀請他參與一輯記錄片的配樂製作,該片主題是中國歷史,讓他有機會將二胡融入配樂之中。而最近,他也為多套香港電影配樂,包括2017年的《悟空傳》,以及即將上映的劉偉強導演的魔幻電影《武林怪獸》等。當他正式踏入電影配樂工作,同時也受到不少價值觀與現實之間的拉扯。

朱芸編分享,現在做電影配樂,在某些地方的價值觀很不同,在賺錢及音樂之間,就更傾向商業的考慮,甚至犧牲音樂上的內容及質量。「他們對我說,這樣做也不會有人知道的。但我告訴自己,我知道,而且我不能接受。我很清楚這是神為我預備的路,這個天賦,品德也是神給我的,所以我做的所有事都要對得起我的神,以及我對自己的要求。」朱芸編下定決定,無論是否有人發現,無論多麼簡單就可以做出來的歌,都要好好地用手上的資金,請最好的樂手及錄音室,製作出最好的音樂。「神給我的呼召不只是在音樂上,而是因為音樂上面的工作,我有機會去到世界各地,接觸不同的人,從我口中講出及行出我所相信的價值觀,這樣遠比我音樂的事業更加重要。」

(記者:陳淑安、莫嵐報導)

【Kingdom LIFE】藝術家放下自我 為神興起發光

不知你對藝術家的印象如何,是否覺得他們離經叛道難以捉摸?「其實藝術家是一群渴望被理解接納的人。」沙畫藝術家馬仔(馬穎章)說。今期Kingdom Life 採訪了馬仔及演員June(林兆霞),他們如何被神呼召在藝術領域為神得著這個群體。

.馬仔的沙畫作品

藝術領域服事團隊

馬仔過去一直從事沙畫及藝術有關工作,直到2016年在一個職場轉化特會中,神呼召他起來為藝術山頭贏回土地,並帶領他到一間非牟利機構成為駐場藝術牧者。藝術牧者的工作,就是牧養藝術家,幫助他們在藝術領域找回命定。藝術家工作時間飄忽,觸覺敏銳,情感細膩,甚至非常自我,在信仰,教會及信徒這三角型的關係中,未必懂得如何平衡和遷就。「聽牧師講以前與我相處的事,他也覺得我很有性格,不易相處的。因為我也是一個藝術家,也是性情中人。既然我是過來人,我明白與藝術家溝通,是源於什麼基礎及方式。神讓我在前半生先處理自己與神的關係,然後讓我成為藝術家與信仰相遇的橋樑。」

馬仔曾帶一位音樂家去教會,這位音樂家之前是不喜歡教會的,因為他覺得教會的音樂很差。「我嘗試告訴他,其實神很愛你,很想你用不同的方式敬拜祂,所以你可以用自己的音樂敬拜神的。」經過幾次的交流,他願意繼續去教會,因為他感覺到教會對他的接納。

June是一名演員,同時與馬仔在同一團隊中從事行政工作。June在2015年拍的一部電影中扮演流浪的婦人,一星期後巧遇一位朋友正要去探訪露宿者。「我聽到之後腦中好像微波爐一樣『叮』一聲,就立刻加入他們一起探訪。之後他們就邀請我去教會,所以很暢順地,我就信主了。」2016年,June偶然重遇馬仔,當時他正在現時的機構中開荒,正正也欠缺一名行政員工,就是這樣,June加入了團隊,並且在馬仔初信栽培的牧養下快速成長。June形容,這是她在信仰裡的一個轉折點,神感動她配合團隊在藝術範疇做職場轉化的工作。

.《春嬌救志明》劇照(左:June)

表演散播福音種子

「有時我會想,我是一名演員,如何在一些重要的場合,去事奉神或者愛別人?然後我想到,可以與別人的生命直接接觸的,我最拿手就是演戲了。」於是June想到用表演去接觸小朋友或街坊。「可能日後有其他人向他們傳福音,而我們所做的就是其中一個點,當他們以後將所有點連起來,就會成為一條路帶領他們回到神的家。」最近June在參與一個與音樂有關的藝術項目,源於她有一個基督徒朋友是吹長笛的,他一直有在網上做直播。June發現他直播中演奏的音樂能夠安撫人的心靈。June很想與他合作,就嘗試以唱歌形式加入朋友的直播。June後來收到的反應都很正面,很多朋友都覺得這種的合作很好。偶然他們也會在直播中播放詩歌,她認為如同撒種一樣,期待神將有一天使它們發芽。

.June聖誕互動故事劇場《熊出沒主意》

而近期最令June深刻的一次表演服事,是在去年機構的聖誕活動。當時她既要負責行政工作,又要負責一個獨角話劇表演。因著行政工作實在太忙碌,臨近聖誕那段時間,她差不多通宵幾個夜晚趕工,而話劇劇本卻一直抽不出時間完成。最後在表演開始的前一晚,June已經筋疲力竭,但她深知這是神想她去做的表演,咬緊牙關用一個通宵的夜晚很高效率地排好整部劇。第二天的表演,小朋友和街坊的反應都很好。「我最記得表演結束後,有一位小妹妹本來一直很安靜地看話劇的,竟然突然抱著我的腿,對我說:『我想和你做朋友。』那一刻,我覺得所有的辛苦都值得了,眼淚忍不住湧出來。」

用藝術進入不同社群

.馬仔沙畫表演

神也透過沙畫,不斷擴張馬仔的服事邊界。當他第一次倒沙落燈箱時,神就說話,其實你也是一粒沙。人不喜歡沙塵,落到身上都想拍走,但神說祂喜歡,因為是祂創造的。「不要小看幾粒微小的沙塵,當它們堆積一起,有光就有變化,很美麗的圖畫就可以創造出來。」對馬仔來說,以前從沒有想過可以進入精神病院教精神病康復者畫沙畫。「我覺得很奇妙,畫畫可以去到醫院、監獄甚至肢體殘障社區等,那裡的人全部都是社會看來不美麗,殘缺的人。這又令我想起沙,因為沙也是石頭經歷過無數磨蝕及粉碎才變成。所以神也愛那些殘缺的人,神都愛的我們就要去服事。我發現自己在服事過程中也被建立和鼓勵,這才是我最大的得著。」

(記者莫嵐報導)

【Kingdom LIFE】享受安息日 進入神祝福的循環

今年是以色列建國70週年,筆者有幸親臨聖地探訪,除了參觀歷史遺跡,追尋耶穌當年行走的腳蹤,也有機會參與當地華人信徒的安息日家庭聚會,親身經歷這個已經繼承超過數千年的安息日傳統,更深體會安息日是神祝福的循環的關鍵,不但對猶太人,還有當代信徒都具有重要意義。

在以色列,猶太人的時間管理及運作是以安息日為中心的。安息日是從星期五黃昏至星期六黃昏,筆者於星期五上午抵達耶路撒冷,便與當地華人信徒直奔城內最大的猶太人市場採購當晚安息日晚餐的食物。市場熙來攘往,到處擠擁著急於採購的猶太人,因為市場甚至整個耶路撒冷城的猶太人商舖都會在下午3點左右關閉,整個民族進入到安息日的預備中,準備與家人度過一個美好的晚上。接待筆者及一眾訪客信徒的華人信徒Jimmy是一名商人,他已於耶路撒冷定居7年,同樣按著神的感動過安息日也有7年了。

Jimmy為人謙卑低調,他自稱為蒙福的商人。以前Jimmy的生意經營範圍很廣,在多個大城市中都設有分公司,常常由加拿大到中國,甚至世界各地不斷奔波。但當他的生意越做越大,生活開始越來越忙碌,甚至連安靜和休息的時間都沒有,更遑論與家人有美好的關係。直到7年前來到以色列,當Jimmy夫婦在耶路撒冷居住下來,就發現聖經的真實,城中的一花一草,一磚一石都具體地展現出神的真實及對這片土地的祝福。他們開始不滿足於當時忙碌的生活,發現猶太人得力及生活智慧的來源是從享受神所設立的安息日開始。於是他們決定學習聖經中猶太人的生活方式,享受每週一天的安息與喜悅。當Jimmy一家開始堅持過安息日,發現夫妻關係開始變得更和諧及美好,從前孩子們不喜歡回家吃飯,也開始準時在星期五晚在家中筵席中出現,有時甚至會帶朋友及同學參與安息日晚餐。

「享受安息日就好像扣好襯衫的第一粒扣鈕。」Jimmy邊做扣衫鈕的動作邊與我們分享。當第一粒扣好了,其他扣鈕就會按順序排列好。同時,猶太人守安息日是對神的信實一個重要表現。以賽亞書30章15節:「主耶和華─以色列的聖者曾如此說:你們得救在乎歸回安息;你們得力在乎平靜安穩;你們竟自不肯。」Jimmy感嘆,很多信徒都記得這節經文的上半句,「得救在乎歸回安息;得力在乎平靜安穩」,但卻忘記了下半句,就是「你們竟自不肯」。這是一個很重要的提醒,尤其對華人信徒,雖然我們頭腦知道神的安息,但很多時候心裡並沒有真正相信。「神透過安息日想向我們傳遞的核心信息是,我們是否對神百分百信任。就好像神問我們:『你信任我嗎。』而我們過安息日的屬靈意義在於回應對神的信心。因為信任,我們才會懂得放手及交託,才能回轉向神,真正享受神的安息。

安息日當晚,Jimmy為我們到訪的眾人預備了豐富的晚餐,其中專門為安息日預備的有安息日麵包及甜酒。晚餐開始時,首先由家中的女主人Jimmy的太太點燃兩支蠟燭,邀請神的光來到家中。然後由男主人Jimmy祈禱祝謝,擘開安息日麵包,並將鹽撒在上面,喻意我們要成為世上的鹽及光。Jimmy提到,麵包提醒我們,神是一切的供應者,滿足我們靈性、身體以及工作的需要。然後他又舉起安息日的葡萄酒,因為這酒是為提醒我們,神是生命的源頭。接下來Jimmy用箴言31章來祝福太太,然後祝福孩子們及下一代。最後大家一同享受安息日的晚餐,享受與家人朋友相交的時刻

這就是筆者所經歷的第一次安息日晚餐的過程,除了認識猶太人的文化更多,也讓筆者經歷到神在家庭及承傳下一代的心意,信仰的生活化是我們從屬世的人中分別為聖的標記,也是我們生命彰顯神榮耀的屬靈印記。晚餐結束後,筆者暗暗祈禱,一定要將享受安息日的文化帶回香港的家中呀

(記者莫嵐以色列報導)

【Kingdom LIFE】以先知性舞蹈代禱,為這城求平安與醫治

近期香港出現一隊舞者遊走香港不同地點帶領舞蹈敬拜,今期Kingdom Life前往觀塘海濱長廊採訪了這隊的先知性舞者,透過他們優美的舞蹈動作,在日落的襯托下,觀眾都深深感受到神的美榮與同在,不自覺要讚歎:「以舞蹈敬拜我們的神實在太美了!

 進入先知性舞蹈的門

Christine與Sodapop是來自法國的先知性舞蹈代禱者,Bryan透過別人介紹知道這對夫婦對華人有很強烈的代禱負擔。Bryan在一年後參與回家聚集時,從神領受要歡迎中國的代禱者。「那時開始,我就有負擔為Christine與 Sodapop祈禱。幾個月後,我被神感動寫信告訴他們中國對先知性舞蹈的需要,邀請他們來教導舞蹈敬拜。我又透過他人轉贈一張回家聚會的影碟給他們認識中國的先知性舞蹈。」他們很珍惜這封信和影碟,但當時覺得時機未成熟。Bryan的信是其中一封的邀請,但最後確認是時候來中國的信,是一位北京的小朋友寫給他們的,他們非常感動,也看見了中國對先知性舞蹈的渴望。

今年是Christine與 Sodapop第三次來中國。他們每次來香港,Bryan就負責協助舉辦舞蹈工作坊,及幫助他們與不同的人及教會連結合作。「這次的中國之旅,神告訴他們要來10日,除了與機構合作,還前往一些地點跳舞代禱及拍攝。對我來說,我就是他們的代禱者,由寫信開始,我的負擔就是為他們祈禱,並且為他們在香港的事工開路。

興起舞蹈敬拜的大軍

Lily(吳梨玲)是參加Christine與Sodapop的舞蹈工作坊的其中一位先知性舞者。Lily現在是教會的傳道人,她從大學開始學習跳舞,神在那時開闊了她的視野,讓她明白跳舞除了是興趣,也可以與敬拜結合。Lily一直渴望神帶一個牧者教導她學習更多關於舞蹈敬拜,而在機緣巧合下Lily就參與了這對夫婦的工作坊。「在第一次上堂時,我心裡就清楚,神啊,就是這種敬拜了!我們跳舞禱告獻呈的,不但是給神,也是為了盟約及地土去祈禱,將當中人的擔子及憂慮獻呈給神,讓神去釋放他們,讓神的愛及平安重新充滿代禱的對象。在上堂時,我就經歷了這種神的同在及靈裡合一的敬拜。」今年再進深,他們選擇在香港不同地點跳舞,為著城市的需要用心靈去感受,並且用動作去告訴神,這個城市可能受傷,有很多失落及不忿,為著這城去向呼求神,求神的愛與憐憫臨到。

神一直將舞蹈敬拜及守望社區的負擔放在Lily心中。「神給我的負擔很具體,就是靈性舞蹈治療,興起一隊香港的舞蹈敬拜隊。」Lily曾嘗試大膽在教會的敬拜中跳舞獻呈。她形容,舞蹈敬拜是很真實的,當舞者專注在神裡,會眾是會感受到神的力量及恩典。「當我在教會敬拜中跳舞,弟兄姊妹都感受到整個氣氛很濃烈,感受到神的同在,知道那種能力不是來自我本人,而是聖靈帶著我獻這個祭。試過幾次之後,有些弟兄姊妹都表示想參與,有種渴望想更加親密及盡情地敬拜主。」Lily感覺到神在她的教會開啟弟兄姊妹,讓他們有謙卑的心去領受。而最近教會在設計新堂址時,神讓Lily大膽向牧師提議,明年是開啟敬拜舞蹈的時候,而神更令她在堂委面前蒙恩寵,很快通過開啟舞蹈敬拜的提議。「未來我們教會的新堂址將有一塊很大的全身鏡,預備教會興起一隊舞蹈敬拜的軍隊,去為香港敬拜守望。」

心靈舞蹈帶來的醫治

另一位先知性舞者Rebecca(吳詠娟)本身從事營商宣教,她在兩年前就從網上認識了Christine與 Sodapop。去年,當她在一間機構的服事中就與他們相遇了,就開始跟隨他們學習先知性舞蹈。Rebecca經歷了在個人中被主醫治釋放,神對她說,透過跳舞敬拜,個人與神是有連結的,也可以為別人帶來醫治釋放更新。今年Christine與 Sodapop更邀請Rebecca參加戶外舞蹈敬拜。「當我們為自己,為別人,為香港跳舞時,其實在求主開我們的眼睛,讓我們看見神想我們看見的;開我們的耳朵,聽聽聖靈的聲音,讓我們明白可以怎樣為香港跳舞及守望。在舞蹈中,我們體會到不但將自己與神結連,同時也將這個地土與神結連。」

Rebecca主要從事營商宣教的諮詢及培訓。而神從呼召她營商宣教到現在她所開展的項目,大部份都是與跳舞有關。在教導舞蹈時,Rebecca看到職場中的人心較為硬和冷漠,因著工作或者生活的壓力,人有很多壓制。「當我思考怎樣將靈舞帶入職場,我就想到將它轉作『心靈舞蹈』。」現在,開始陸續有人邀請Rebecca去他們的工作場所開班教心靈舞蹈。「雖然在心靈舞蹈中我不能直接講耶穌,但我會講愛,期望將人的心與耶穌結連,以致他們在當中自己去經歷。有些人在上完堂後回應,原來這樣跳舞能夠經歷醫治。他們感到很奇怪,為何來之前很不開心,跳完舞,除了人放鬆了,還覺得整個人更新了。他們自然就會問原因。當他們主動問,我就可以分享福音及耶穌。」

(記者莫嵐報道)

【Kingdom LIFE】尋夢甲子園,化不可能成可能

場地單車隊、「夾band」、長者故事記錄、年宵攤位⋯⋯今期kingdom life受訪者束濟良(束Sir)帶領著保良局甲子何玉清中學的學生完成了一個個追夢行動,神讓所有的不可能變成可能,束Sir坦言:「與學生一起追夢尋夢,實在太刺激了!」

追夢單車隊

「教書多年,身邊不少同事會覺得奇怪,為何你可以教了20多年到現在,還這麼活躍,不停搞新的活動?其實我也不太明白原因,但是每年中一生入學,我見到新的面孔又會很開心。」束Sir又坦言,現在這一代年青人很有個人特色,不像以前可以用同一套的模式來教導,當我們就著學生的特點發揮他們的強項及優點時,我們收到很多意外驚喜。

最近幾年,束Sir帶領著學生,由交夢想計劃開始,一起追過大大小小的夢,其中之一是誕生了香港學界第一支場地單車隊。單車隊是甲子的其中一個特色,香港場地單車選手李慧詩贏得很多國際獎牌,但香港卻是沒有學界隊的。束Sir與學生經歷了差不多兩年,從無到有,從公路單車發展到場地單車,最終成就一隊場地單車隊。「記得當時學校認為很難為了3個學生而投資10多萬去成立單車隊,於是我自己拿出2000元,買了一輛二手單車組裝,給學生練習。」後來很多神奇事情就發生,傳媒開始爭相報導,就是從一架練習單車開始的。這件事令束Sir意識到與學生一起追夢尋夢,由不可能到可能,是一件非常令人著迷及瘋狂的事情。

.李慧詩曾到學校了解單車隊的訓練狀況,並教授技巧。

離開是為了更好的回歸

束Sir坦言,在教書生涯中,他也曾迷失方向。「2008年時,我已經教書10多年,當時我覺得自己失去熱情及動力,不知道可以做什麼,有些迷失。我向神祈禱,如果你想我離開甲子,我希望能有兩個印證:一是新地方主動找我;二是新地方能夠用到我過去多年在學校累積的經驗。還有一個條件就是5月1日前落實,不會耽誤學校尋找接替人選。」結果在3月,教育局輔導組提出借調他去教育局兩年d餓申請,並且很快得到校長的批准,5月時事情就落實了。學校的同事均覺得很驚訝校長同意借調。原來以前有很多人申請,從來未有人得到批准的。當2月祈禱到5月成事,神讓束Sir看到所有印證及條件都實現了。而舊校長剛好也在那段時間退休,與束Sir同一時間離開甲子,束Sir很感恩後來神安排了一個全心投入教學的新校長。「頭兩年校長還在適應學校文化,剛好我在教育局,反而以局外人的身份更容易與他溝通。既幫助他更好管理學校,也建立一個很好的互信關係。」兩年之後,束Sir再回到甲子得以繼續離開之前想做的工作。這兩年令束Sir生命得到很大的重整,也認識及結連了很多的商界及社會的關係,令他再回到甲子時更清晰自己的工作方向,放開膽量為學生做更多事情。

結連尋夢的甲子

「神讓我從教育局回來甲子的這8年中,因著學到與別人溝通的技巧及累積的人脈,讓我可以放心地展現自己能力,也在適當時間幫助到其他人。」近年束Sir推行一個「甲子尋夢團」的項目,由學校主動為學生接觸他們想認識的不同行業的機構。在第一年,束Sir找到大約10個機構合作,均是學生感興趣的行業,如婚嫁、美容、設計等。然後第二年是20個,第三年是30個機構的合作。教育局及一些大學覺得很神奇,一間中學竟然能主動找到外面這麼多公司脈絡讓學生參觀,比教育局本身還頻密。「現在回望,都是那份與人溝通的信心和勇氣成就的。所以我經常說,甲子是一個充滿神蹟的地方。現在我們的牧養已經不是停留在過去的團契,學校的福音工作不再是只是以前的生活營,而是學校與教會、外面機構同步合作,令老師能卸下很多工作負擔,學生又可以得益。」最難得的,還是連結了一群有心的人走在一起,讓外面一些追夢的機構單位能夠在未來藉著甲子嘗試很多新的項目,也給予教會空間在學校的試行不同的牧養方式,以致甲子可以成為一個實驗的先鋒,讓其他學校從中吸收最適合自己的學生的教育方法。

(記者莫嵐報道)

【Kingdom LIFE】設計時裝讓人看見神的榮耀 時裝設計師漫談從成立品牌到成立時裝團契

Hidy(伍均琪)從小喜歡時裝,讀中學時,她就經常給自己做衣服。「我很愛美,也很喜歡穿靚衫出去玩。當時每件衣服我穿兩次就不會再穿,所以我不停為自己做衣服。」Hidy笑著回憶年少時的輕狂。當時Hidy只是單純喜歡做衣服,直到她毅然決定從會計轉行到時裝設計,才真正尋找到夢想及生命方向。「踏足時裝設計兩年後,我舉行了人生第一個時裝展,對很多人來說,這是一份夢寐以求的工作。雖然我還未信耶穌,但我回望就知道神一直在帶領我走時裝設計這條路。」

品牌誕生

後來Hidy來到現在的公司工作,而在她信耶穌後兩個月,神就為她預備了「Hidy N.G.」這個品牌的誕生。那是2002年的某一天,老闆給了Hidy一份時裝設計比賽的報名表格。「我從未想過參加任何比賽,直到比賽截止前兩日,神感動我記起這個比賽,當時我只用了幾個小時拍攝了一輯相,就寄去參加比賽了。」結果神很大的祝福,Hidy比賽入圍了,後來還得了幾個獎項。神就是藉著這個契機,讓Hidy團隊在2003年「沙士」期間,正式成立了品牌。

「神透過這個品牌,將我的工作180度地翻轉了,我開始接觸很多不同的人,境界不斷擴闊。」品牌開始在美國、法國、意大利成立及發展,完全是超出她的所想所求。在法國時,有些當地的銷售人員知道Hidy是基督徒後,會與她分享他們需要,邀請Hidy為他們祈禱。在美國時,Hidy常與顧客食飯聊天談信仰。其中一位顧客聽後很抗拒的,但隔了幾年,卻突然打電話告訴Hidy,她信耶穌了。「除了透過我們的衣服讓人看見神的榮耀之外,其實我們的銷路去到那裡也能將神的榮耀帶到那裡。在香港,我也會到店鋪與銷售人員一起祈禱,求神祝福這個地方。」

開啟新大門

2008年,正值金融危機爆發,品牌的銷售業績開始下跌。面對經營出現的困境,Hidy向神祈禱,求神按著祂的旨意關門開門。「神就這樣關掉了所有其他門,但留了一扇更大的門給我們。」那時Hidy老闆很喜歡他們設計的圍巾,建議Hidy去做圍巾系列產品。「其實我不太懂做圍巾,但神就不斷開門,讓我專注去發展設計圍巾。」當時Hidy有位計劃開時裝店的朋友來邀請Hidy設計圍巾。時裝店在2008年10月開張,剛好是金融風暴中生意慘淡時期,但是Hidy的圍巾一到店裡,馬上售罄。神透過這件事給Hidy一個很大的鼓勵。在2009年,Hidy在法國舉辦了以圍巾為主打的時裝發佈會。「當時生意很難做,但在圍巾這個單品上,在我們之前是沒有人做過的。很多顧客從2008年到今日,仍然是我們的顧客。神讓我明白,無論是03年『沙士』,08年金融危機,我不是要看著周圍的環境去做事做決定,因為看著實際情況,我只會想到『執笠』不做了,但神卻是使用環境造就新的大門為我們而開,讓我們學習更多的依靠祂的能力去作工。

時尚團契

2001年,當時香港時裝行業還沒有基督徒團契,神給Hidy一幅圖畫,有很多人追著目標,奔跑到神的面前,紛紛表示要信耶穌。之後香港時裝設計師協會的會長並未信耶穌,竟然主動邀請Hidy開始一個團契。藉著會長的一句說話,兩個星期之後時裝團契就開始了。「開始團契這個意念放在我心裡很久了,但我明白要等候神的時間,而神一開門,我就會向前衝。我們的團契是走時尚路線的,因為時裝行業的人普遍有個性,對美也很有要求。其實時裝行業有很多範疇,有買手,物流,採購,設計等等,在團契中,同行間的語言比較接近,大家也更容易明白對方的處境。」Hidy有朋友常來團契,原本目的不是來查經,而是很喜歡與他們一起,但很奇妙地,她來了兩三個月後,就自己主動尋找教會。

時裝佈道會

「我們每3年會搞一次的佈道會,在佈道會中我們會展示一些新產品及設計,因為在其他業界的團契,未必有這麼有創意的事情發生。時裝設計師給人的感覺是有些探討,有些神秘,我們想藉著佈道會做一些產品及設計去表達對神的讚美及敬拜,吸引人來觀看,呼召人信耶穌。」今年的4月28日,時裝團契將會舉行佈道會,今次佈道會的作品展示環節,將有20名設計師參與,但有趣的是,只有4、5位是設計時裝,其他人選擇做藝術作品。「這是一個新的突破,更多從藝術角度去展示神的榮美,大家都很開心可以用第二個方式去表達自己的創意。」

 

(記者莫嵐報道)

【Kingdom LIFE】航空網絡覆蓋世界 成就守望連結

在很多人眼中,航空業是一個夢想行業,多少人夢想著有一天能衝上雲霄,傲遊天際。而神也在航空業中使用一群立志服事祂的基督徒,去成就一些超越距離限制的奇妙事情。今期Kingdom Life就訪問了來自香港航空業基督徒聯盟(HKACU)的機師Joel(李漢傑)、空中服務員Eddie(鄔吉倫)及後勤人員Villa(蕭文綺),見證神如何在香港航空業開始轉化的工作,並賜下共同守望的連結。

點燃行內的復興之火

Eddie分享,數年前的一個夜晚,神透過夢境向他揭示地獄的真實,於是他開始每晚花1個多小時跪在神面前為未信者祈禱。「我記得很清楚,有一晚聖靈在祈禱中對我說,你一個人是完成不了整個航空業的復興計劃,你要改變禱告方式,連結更多行內基督徒一起禱告。」於是在2013年,Eddie與幾位航空業的基督徒成立了禱告小組。「我們領受小組要開始每週禱告會,從2013年5月直到今日,禱告會已經進行了230多次。每個星期都有一位弟兄姊妹預備禱文及祈禱事項,非常奇妙地,在這230多個星期中,我們沒有一個星期停止發放禱文。我相信,這不是人能堅持的,唯有神帶領。」直到今日,聯盟已經有300多位基督徒參與其中了。

除了禱告會,聯盟每年都在國泰城舉辦2-3次的福音聚會,除了香港人,當中更有很多不同國籍的同事參與。在2016年11月的一次福音聚會中,聯盟的50位義工中有35位可以出席。Eddie形容,這可以說是一個神蹟,因為航空業的工作都是輪班的,有些人甚至是從外國趕回來參與。當日參與聚會的人中,有約20位同事及家人來到台前接受耶穌。

行李牌宣告神的平安

在尋求如何認識更多行內基督徒時,Eddie有很強烈的感動,神想將祂的話語釋放在行業當中,讓人看到真理的重要。經過8個月的印證,他們領受要製作有神話語及圖畫的行李牌。「當時我一直拿著筆和紙不斷畫,但一直都沒有靈感,直到神將一個異象放在我心裡,我照著畫出來,後來就發現那些圖畫與諾亞方舟很有關聯,圖畫中出現了星星,彩虹等元素。神過去使用諾亞方舟救贖了人類,而現在神是使用無數的飛機,透過航空業的優勢將福音發放世界各地。

在派發行李牌的那段時間,也正正是馬航事件發生不久,很多人甚至是航空業的工作人員都對飛行失去信心,心裡感到不平安。Villa形容,這些行李牌就是一個個的Gospel Tag(福音牌),將神的平安發放出去。「Gospel Tag這個意念,是想讓大家知道耶穌是賜平安的神,是我們的保護者,只有神能除去他們心中的不安。」而很多未信的同事收到行李牌後,都主動邀請他們為自己代禱,神就透過他們的祈禱向未信的同事釋放平安,也有同事在其中信主了。也是透過發放行李牌,Eddie認識了機長Joel。現在,Joel已經是聯盟中的核心成員了。

.Gospel Tag(福音行李牌)

空中的祈禱守望

Joel是香港人的民航機師,在10多年前,透過神的奇妙帶領,他毅然決然辭職到澳洲受訓,回港實現了衝上雲霄的飛行夢。因此,Joel很渴望抓緊機會在行業裡見證神。「我有一個夢想,將來在每次起飛之前都能與基督徒同事一起祈禱,祝福飛機及每個旅客。當飛過不同空域時,也可以祝福那些國家及地方,與不同國家的宣教士及教會連結。之後我認識了Villa及Eddie,加入了HKACU,就很清楚這是神為我預備的地方。」Vila也分享到,團隊在之前的禱告中就領受異象—— 飛機要成為流動的禱告祭壇。飛機有不同航線,就好像連成一張網,我們想推動飛機上為乘客禱告,也為空中經過的國家禱告,從上空去守望這個網絡,就如同彼得網魚一樣,神使我們可以得人如得魚。

東南西北的連結

在尋求聯盟的未來方向時,神有一天告訴Eddie,他將會與一位美國航空的基督徒聯絡。而3天後,有位弟兄就告訴Eddie,他認識了一位來自美國航空的姊妹,她非常想買那些行李牌。「這位姊妹當時住在費城,神奇妙地安排我坐一班機到了紐約與她見面。透過我分享關於我們的聯盟還有派發行李牌的行動,我們就成功與美國航空的基督徒小組結連了。」而在不久前,一位在悉尼成立航空基督徒聯盟的弟兄也與Eddie分享了他們的狀況,而Eddie也因工作緣故得以到悉尼參與他們的成員會議,並贈送了一些行李牌鼓勵他們。同樣,另外有一位其他國家的行內姊妹向他們購買了60個行李牌。就是這樣,神透過這些行李牌讓HKACU與其他國家的3家航空公司的基督徒聯盟結連。我問神,為何是這3家公司結連呢?一位姊妹就提醒我,這3家公司再加上他們,正好在東南西北四個方位。神親自將我們聯繫一起,正好像印證了我們異象一樣,要建立屬靈的網絡覆蓋及守望世界。

.HKACU成員Joel, Villa及Eddie

(記者莫嵐報道)

【Kingdom LIFE】商界的職場教會 倍增門徒發揮轉化影響力

Leo本身從事保險業,他從自己教會的職青(職場青年)身上觀察到一個兩極化現象:一些職青參與越來多服事,非常忙碌;另外一些職青卻越來越少回教會,開始流失。從去年開始,Leo就與4個組員在家中開始祈禱聚會,尋求如何得著職青。適逢「眾職場興起」正推動100天禱告運動,並受到Alpha事工的啟發,他們就從神領受用相聚食飯,播放影片,自由分享的形式去接觸職青。剛開始時,5個組員每人邀請一個人參與聚會,漸漸經朋友間互相介紹,就增長到有30人的聚會。當中除了5個核心成員,其他人都是第一次認識信仰,或者初信者。

Aspire Church成立

「初時,我們並沒有計劃成立教會。直到我看了由艾德–史福索牧師所寫的《Ekklesia》這本書,而我認識的一些職場領袖都非常推介這個職場轉化運動,給予我很大的啟發,認識到其實教會可以很簡單,原來我們已經是一間教會了!Leo的母會中華完備救恩會大埔堂非常支持他們在職場人士工作的地方建立教會,以致人可以很方便很生活化地來到教會聚會。「他們來到會感覺很放鬆,我們的佈置和環境都與傳統的教會有不同,所以就降低了職場人士去教會的門檻。」

「我們的教會叫Aspire Church,『aspire的意思是追求,其實在20-30多歲這個年紀的年青人,有很多東西在追求,例如事業,婚姻,物業等。我們想與這些年青人一起同行去追求人生,並且告訴他們人生真正需要追求的是什麼。」Leo認為,想要得著這群職青,就先要明白他們的需要和現況,不單單是灌輸聖經知識道理,而是在人生的旅程中,與他們一起去認識及追求心裡真正的渴望。

轉化運動在商界

「我們當中大部分人來自商界,正正就是最多未得之民的地方。這群商界的人在他們工作中是很有影響力的,在將來甚至可以影響整個社會。Aspire Church的理念就是回到自己的群體及圈子中,建立有神同在的地方,讓人去認識祂。」當Leo透過教會去得著這群人,與他們連結,帶領他們認識神在他們生命的計劃,很多見證就發生了,不少初信者都願意站出來分享得救見證,去影響更多人。這群商界的人很多在事業上都很成功,生活無憂,不是很受傷而要信耶穌那種,而是很能幹的,擁有很多財富、能力及恩賜。「我們就是透過這裡告訴他們,人生擁有這些東西是為了什麼?有了這麼多影響力,我們應該怎麼用、為誰而用。我們首先要認識,這些所有都是來自神,然後明白要將這些所有重新奉獻給神使用,放到有需要的地方去倍增影響力。這就是神所賜予Aspire Church在商界的定位。

同時,Aspire Church也吸引了一些其他教會的信徒來探訪及觀摩,Leo也期望倍增更多弟兄姊妹去成立屬於他們的職場教會。最近,Leo去了4間大型的本地教會分享他們建立職場教會的經驗和做法,原來很多本地教會都看見Ekklesia的重要,都想差遣信徒回到職場發揮影響力。「其實我們不是很艱辛去做,只是跟隨神的帶領,神就供應我們。」

打破教會框架

Aspire Church沒有讀過神學的全職傳道人,Leo很認同信徒皆祭司的牧養方式。教會的5個核心成員都在做牧養栽培工作。Leo也很感謝母會牧者給予的信任及支持,提供很多的支援及代禱,也放手讓Leo他們自己負責教會的牧養。今年1月,母會舉行了差遣禮,在500人面前,正式差遣這5位弟兄姊妹開展Aspire Church這個職場教會。「教會透過行動告訴所有弟兄姊妹,平信徒即使沒有經過正式的神學訓練,也可以成為職場牧者,是用帶職身份去牧養透過工作接觸的人。

談到教會模式,Leo認為,小組、團契都是教會的一部分。而在香港教會的傳統觀念中,教會就等於什麼都要有,什麼人都要服事,需要齊備各種機制,才能稱作教會。教會被框架出來是這樣那樣,但聖經告訴我們,信徒的聚集就是教會,神就在當中。對於別人怎麼稱呼我們,我很開放的,叫我們是小組、團契,甚至飯局都可以。但為何我們仍然要稱自己為教會,就是想告訴其他人,我們這樣的聚集已經是教會了。就是你來到這裡,已經可以遇見神,並且是肢體的一部分。」

 

(記者莫嵐報道)

【Kingdom LIFE】虎媽華麗變身 帶親女上陣建立有品香港

你能想象一對原本關係破碎的母女,能夠成為同工齊心服事家庭嗎?今期Kingdom LIFE邀請了「香港有品運動」總幹事Josephine Ling分享她的家庭如何被神轉化,成為別人生命的祝福。正如Josephine曾經講過:「神就是透過改變一個『虎媽』,影響了200多間校園。

關係破裂,女兒嘗試輕生

Josephine形容自己曾經是一個很典型的香港媽媽,用現時的叫法,就是「虎媽」,很重視孩子的教育,但覺得教和罵是分不開的,孩子做得不好,就會責罵,非常嚴厲。「我有一套標準,很想孩子達到,當孩子不斷長大,我就發現越來越多的方面,他們達不到我的標準。於是我會去找錯處,開始覺得他們做得到是應該的,做不到就應該責罰。」Josephine和孩子的關係產生很大的張力,家裡開始紛爭不斷,後來女兒和Josephine的關係惡劣到一個地步,她不斷逃學,甚至放棄了自己的學業,做很多反叛的事。而Josephine還以為自己管得不夠緊,於是更加嚴厲地管教女兒,希望「修理」她回復正常。而結果卻是令她更加抗拒,甚至嘗試跳樓自殺。

「在她想跳樓輕生時,我才突然醒覺,原來10多年的管教並沒有令她感受到我的愛,感受到的只有數不盡的責備和要求,我好像突然之間清醒過來。當時我向神這樣說,求袮不要讓她跳下去,讓我再愛她一次,我要重新去愛她。」幸好得先生勸說,女兒沒有跳下去,避免一場悲劇。這件事令Josephine整個人被翻轉,重新去反思自己愛孩子的方式是否合宜。原來自己不了解女兒的內心,甚至不能體恤她的軟弱,很多時候用自己的角度看她,所以對女兒的要求就成為她的壓力。Josephine決定要改變,學習用神無條件的愛去愛孩子。「教養孩童,使他走當行的道,就是到老他也不偏離。我開始認識到,不是要求她走我選擇的那條路,而是我要幫助她找到她自己的路,然後陪伴她去行。」Josephine家有了很大的轉變,她和女兒的關係漸漸被修補,後來女兒更重拾信心去讀書,找回自己的人生目標。

有品運動的誕生

Josephine被改變後,神非常使用他們一家的經歷,她開始到很多教會及佈道會分享她的見證,甚至有基督教的電影製作公司,將她的故事拍成了電影。在不斷分享的過程中,Josephine意識到,除了基督徒需要知道如何用神的法則管教孩童,其實非信徒也非常需要。於是,Josephine連同幾位弟兄姊妹成立了「香港有品運動」。初時,除了配合教會去傳福音,他們也到社區分享講座,個別地關心不同家庭的需要。同時,他們也到學校舉辦講座,接觸家長。講座主要是教導父母如何透過以愛為本,接納,鼓勵及表揚等統稱「6A」的教育方式,幫助孩子建立品格,引導他們行走合適的成長道路。漸漸地,學校認為香港有品運動的課程「落地」,除了教導外,還有很多有血有肉的故事。香港有品運動的口碑就慢慢傳開,第一年他們接觸了20間學校,第二年再多幾間。而現在,香港有品運動已經成立10年,除了幾位同工,Josephine已經培養了200位「6A」講師,並且有超過200間學校與他們有深度合作,稱作有品校園

.小朋友於10週年活動上表演跳舞

由母女到同工

現在,Josephine與女兒之間的關係被修補之餘,還多了一種新的關係——上司與下屬。外人看這對母女,會覺得很奇妙,神令破碎的關係,轉化成同行同工。「其實她很愛我,很想支持我,因著這份愛及神的領帶,現在我們兩個能夠蒙主的恩一起同工。很多人告訴我,其實你的女兒不用說太多,我們看見你的女兒和你同在一個辦公室,已經是一個見證。現在Jacqueline常常與年青人分享夢想,過去的經歷不能刪除,但裡面的品格能幫助我們迎難以上。她有自己的故事和經歷可以激勵與她同齡的年青人,而我的故事則是激勵了與我同齡的父母。

在工作中,Josephine是總幹事有最後決定權,但同時也給予同工很多發揮的空間。「我既是Jacqueline的上司、同事、也是媽媽,所以拿捏我們之間的關係是我需要去學習的。」Josephine坦言,她的不足,正正就是女兒能夠補足的。Jacqueline對現時年青人的思想及潮流文化很敏銳,她接觸的層面和Josephine非常不同,這就幫助了香港有品運動跳出傳統的框架,能更多從年輕家長的角度去思考。Josephine不太懂營銷宣傳,而Jacqueline會嘗試不同的方法去創新,例如使用社交媒體、新的改革措施等,比Josephine更大刀闊斧去改變及實行。「因為她是我的女兒,我會給予她很多機會嘗試。同時,因為我是她上司,她也非常尊重我的意見,會得到我的同意才會去做,這個關係是很特別的。」

.嘉賓及香港有品運動董事於10週年活動揭幕

(記者莫嵐報道)

【Kingdom LIFE】裝備青年大軍進入演藝界別

如何在職場中活出天國文化?基督徒可以在演藝界別發揮屬神的影響力嗎?今期Kingdom Life採訪了「新生命動力協會」會長梁鴻華(Tony)及其課程學員招子揚(子揚),他們透過建立團契,設立培訓課程等方式,牧養有志在演藝行業發展的邊緣和弱勢青年,期望能「落地」職場,發揮天國文化影響力。

瀕臨破產下成立團契

Tony本身從事電影業工作,早在20年前,Tony就對台灣的共生社區非常感興趣,並且一直期望在香港建立一個活出天國文化的共生社區。直到2016年,Tony的經濟狀況很差,面臨破產。原來神一直感動他成立團契,牧養一群破碎的年青人。但之前Tony認為自己不可能站在講台,遲遲不敢去做。直到瀕臨破產邊緣,Tony反而把心一橫,決定開始這個「新生命動力」團契。「既然到這個地步,已經沒有什麼可失去,所以我覺得一定要完成神一直想我去做的事。」團契成立了幾個月後,就運作不下去,因為已經拖欠房租3個月以上。面對破產,Tony態度從容,但最放心不下的是團契牧養的那群年青人,他嘗試向東九教牧的一位牧者尋求幫助。「我可以破產,可以什麼都沒有,我知道自己有能力賺回來。但是我不能撇下這班年青人的生命,團契成立了,他們信耶穌了,照顧他們是我當做的事。」

.新生命動力團契合照

一個月的租金供應

那位牧者答應下一個星期來講道後再與Tony商量。而當日,Tony接到房東通知,要求他在第二天中午12點前最少交一個月租。如果他做不到,必須馬上搬走。這時候,神蹟發生了!牧者來團契分享信息後宣佈,他們會安排幾位牧者來照顧這個團契的年青人,繼續尋求神的帶領。「那個時候我的心情很複雜,如果交不了房租,還能有明天嗎?」其實當時Tony有輛曾用於拍戲的「老爺車」待出售,之前Tony刊登報紙一段時間,都沒有回應。但那天他剛坐下與牧者開會,就接到了電話,有人想買他的車,而且現在就在樓下。Tony分身不暇,就由他的太太到樓下與買主見面。會議在6點結束後,Tony馬上衝到樓下,見到買主一家人正在等他出現。買主的兒子一直勸爸爸不要買,但他卻立刻決定要買下那輛車。第二天,他們就辦理過戶手續,而賣車的錢剛好是一個月的租金!

後來那個爸爸解釋,他是做地盤工程的,需要一輛車在地盤範圍內用,車殘舊和費油問題不大,最重要的是車身要大,冷氣系統好,所以Tony的車完全符合他的所有條件。之後,團契就繼續有下一個星期,再下一個星期,直到今天。「這個神蹟告訴我,神定意要建立一群這樣的人,他們現在看來是不及格的,沒有聖經知識,屬靈生命很幼嫩,甚至未能被神裝備去事奉。但我知道神有祂的方法,祂想我陪著他們,慢慢去建立他們的生命,直到適合的時候,就裝備差派他們出去作祂的工。」

徒園計劃

團契成立了兩年,已經匯聚一群投身電影行業的年青人穩定參與。神就在這時感動Tony去實行「徒園計劃」。「我們越往前行越知道這計劃的龐大,我們沒有足夠資金及支援,如果用理智去想,應該會越來越沒有信心,但我的信心卻在不斷增長,我深信,神插手的事,是沒有不成的。」20多年前的領受,現在神容讓它透過Tony手所作的在香港實行。Tony希望在香港構建一個不同類型的共生社區,有著天國的文化和生活模式,可以活出神所預備的豐盛生命。「徒園計劃」3月開始招生,期望匯聚100多位有興趣投身演藝及電影行業的基督徒學生,參與一年的幕前幕後課程,並且必須參與團契的牧養。「我們需要明白自己在打一場什麼樣的仗,理念要相通。這群學生日後畢業,可以帶著天國的文化和看法去影響演藝界別,一點點去改變或者修正原本不屬神心意的文化。」

.在導師帶領下,學員於拍攝現場學習場記工作

學員的生命改變

子揚是之前參與演藝課程的學員之一,他成長於破碎的家庭,媽媽是2010年發生的馬尼拉人質事件中的生還者易小玲,家庭經歷的巨大事故,令子揚變得非常反叛,初來上堂時完全沒有反應,不說話也不合作。因著參加團契,子揚慢慢被改變,開始願意與人溝通分享。「我在團契中感受到愛,是梁生(Tony)的牧養令我開始改變。那段時間媽媽發生的事故令我承受著巨大的壓力。回到團契,就好像離開了香港的繁忙生活一樣,令我心裡的壓力得到舒緩,放鬆下來,內心得到平靜。」

子揚本身對演藝行業興趣不大,在Tony舉辦的一個微電影的項目中,他抱著嘗試的心態去參與機器組,就發現攝影很有趣,於是決心投身電影業的幕後工作。「目前我想做好影相及拍攝,雖然我的夢想還在摸索中,但比起所有工作,我是不會離開電影行業的,因為我覺得這一行太豐富了!過去我是一個迷失的人,但現在有穩定工作和收入,有自己目標。以前我的家人和學校都不看好我,覺得我沒有用。但現在,家人以我為榮,是神透過這個團契改變了我,令我成熟長大,甚至可以去照顧別人。」

 

(記者莫嵐報道)

.舞台劇《變心》劇照

【Kingdom LIFE】開放「打機」空間,讓年青人走進教會

東區校園事工網絡,改變了過往一校一堂」的事工模式,由東區數間教會的青少年同工共同牧養區內的年青人,以團隊的形式開展豐富的學校事工。而近日的聖誕假期間,他們舉辦的東區冠軍教會球隊盃2017」就吸引了不少年青人參與,反應熱烈。今期Kingdom Life與你走進電競現場,一起與東區網絡的同工探討牧養年青人事工的新模式。

網絡內的支援與同行

談到建立事工網絡的好處,百德浸信會譚銘駒傳道(Les) 笑言,自己不用說太多就是明顯的分別了!Les以往的牧養比較單一,基本上每個星期都要講道,講的內容和方向都單一。當幾間教會連成網絡,Les從每個禮拜講一次道變成一兩個月講一次。Les好想自己教會的年青人可以聽到更多同工的分享和講道,從各種的表達,更多方向認識信仰。而在牧養資源上,事工網絡也產生更好的分工,因為整個柴灣區只有一位女青少年傳道,所以區內的姊妹就可以交給她去牧養。

基督教會活石堂馮嘉茵傳道(嘉茵) 分享,青少年傳道在牧養前線所遇到的問題,教會負責其他事工的牧者都未必能夠理解。不過在事工網絡裡,因著大家都是年青人同工,所以工作都能更好配合,遇到問題能一起想辦法和商量。「例如,之前我們幾位同工到新加坡的神之心教會探訪後,都想在我們的事工中嘗試進行轉化。而轉化的點就不是單單針對自己的教會,是在整個網絡牧養的群體裡推行。有時自己教會其他同工未必會明白怎樣做,但網絡裡的同工可以有互相支援,以致不會感到孤單,甚至刺激更多的想法、創意誕生。」

電競比賽的誕生

今次的東區冠軍教會球隊盃的誕生,是源於Les看見他過去一年所牧養的一班年青人的改變。這班年青人每天都來教會玩球類的電子遊戲。他們最近問Les,星期日是否可以來?Les以為他們想來「打機」,但他們竟然說:「我們不是想來『打機』,而是想來參加崇拜。」「其實這群青少年,一方面在學校有小組,而平時每日都來教會,這裡就好像他們的家一樣,然後我見他們想返崇拜,並且開始穩定,所以我們就想,是否可以聯堂做一些比賽,令教會不但能互相合作,更可以吸引年青人容易踏足教會呢?」於是,東區網絡內的幾間教會就決定用一日時間舉辦這個電競活動,結果比賽當日有些平時不去教會的年青人來了,而同工也預備了教會的年青人去接觸他們。在未開始正式比賽之前,他們自己已經開始玩,建立起關係。「一齊『打機』其實是一種集體遊戲,我們很想年青人能聚集一齊玩,因為現時的『打機』方式是沉醉在自己的世界裡玩,大家不需要溝通。而球類遊戲是可以4個人同時玩,他們也可以自己組隊,那麼就可以信徒非信徒走到一起,也可以互相對賽。Les又分享,玩電競遊戲和在足球場上不同,很多時候,年青人踢完球之後也未必會來教會,因為球場和教會性質上是有距離的。而今天的電競比賽現場,氣氛是良好的,年青人玩得非常投入,每一支球隊都有一位傳道同工做領隊,幾位教會年青人參與,期望形成一個小組,日後更可以維持下去。

讓年青人擁有歸屬感

嘉茵分享,同工通常不會在「打機」過程中想怎麼牧養他們,反而將「打機」視作福音平台及接觸年青人的點,而更重要是他們來到教會之後,牧者和年青人的主動接觸,幫助他們和教會建立關係。認識年青人的地點就不再局限在學校。因為我不能每天都去學校,教會開放成為一個公共空間,容讓學生來『打機』溫書,就會成為一個很好的接觸點。

Les又認為,教會開放玩樂的空間給年青人,能夠令年青人對教會擁有歸屬感。很多時候,年青人對教會的印象是,教會不是屬於我的地方,是教會那些人的地方。過去一年的經驗讓我發現,那班經常來『打機』的學生已經將這裡看作他們的地方,變成第二個家。有時他們想逃避父母就會來教會,但實際上我們和他們的父母是有聯絡的,所以他們來打機,父母是知道的。Les記得有一位對他說,她很放心讓兒子來這裡玩,因為她打電話給Les,可以找到她的兒子。

節制才是最大的學習

談到「打機」文化盛行的當下,應該如何牧養年青人。播道會同福柴灣堂倪駿業傳道(Jackie)承認,現在年青人沉溺玩電子遊戲的情況頗為嚴重,教會也收到不少的求助電話。「有些人覺得,要進入網絡世界去拯救他們,我認為是很困難的。成年人有成年人的沉迷,例如抽煙、煲劇等,而年青人因著讀書壓力太大,也是需要放鬆及一個空間的休息。」『打機』,已經成為青少年生活的一部分。況且青少年就算不被手機及遊戲控制,都會有可能受到另外的沉溺行為控制。牧者應該在過程中幫助他們學懂節制,合理運用時間,這才是最重要的。有時家長見到孩子打機就發脾氣,打罵孩子,但這個問題需要雙方面去溝通,而教會提供空間給青少年玩,其實也是想成為家長與青少年之間的橋樑,幫助更多青少年與家庭的和好

(記者莫嵐報道)

 

【Kingdom LIFE】從師生變同事 十載同行信仰路

從記者到老師,從壞學生到神學生,李德慰老師與學生阿勇在亦師亦友的關係中同行10年,一起走過高山低谷。今期 Kingdom LIFE與大家走進校園,一同傾聽這對師生在同行裡如何經歷神在各自生命以及校園中的轉化。

「看見」的重要

 李德慰老師與阿勇的「相遇」是由一個祈禱開始的。李以前是一名記者,神呼召成為老師後,在工作上遇到不少難題,有一次他向神祈禱:「神啊,我想做一些有意義的事。」之後他行出辦公室,經過自修房時看見阿勇和他的同學坐在裡面。李覺得很好奇,於是走過去與他們打招呼。阿勇竟然主動和他聊起信仰:「老師,你為什麼會信耶穌?」於是,他們開始聊起信仰話題,建立起真實的關係。「在這種機緣巧合下,我就帶了他和其他同學回教會。就是這樣,開始了與阿勇的同行,至今有10年了。」

透過這次相遇,李意識到,看見很重要。很多時候人太忙就會看不見,與阿勇的相遇就是神教給他的一個功課。「『你想作我的工,就出去行下吧﹗你在學生群中多些走動,你見到就會做,不用我再提醒你。』這是神在祈禱中對我說的話。當我看見阿勇坐在自修房溫書,就如同摩西看見荊棘著火一樣,怎麼可以不走近去了解?當一走近,就會明白神有工作給我去作。我們不要讓自己趕『死線』,就會看見神的工作。

故事的另一主角阿勇形容,李老師一向有為他們補習,陪他們溫書到很晚。所以,當時阿勇心裡會有疑問,為何這位老師會願意留下來陪他們,因為學校放學之後是沒有人的,很少有老師像他一樣繼續留下。於是阿勇就好奇問他是否有信仰,信的是什麼。是李的生命令他對信仰有了興趣。「李老師不是用一種教化的方式向我傳遞信仰,而是用行動去實踐自己是基督徒的身份,這是最能說服我的。」

師生的同行

進入這間中學的頭兩年,李坦言,自己哭過很多次,對著這班學生,他不知道怎麼教,和同學有很多衝突,很多次他都想過放棄。「剛剛開始做老師時,我不懂怎麼事奉,只是答應了神要陪著祂的羊長大。」之後他就遇到了阿勇,阿勇以前很粗魯和頑皮,會在學校咆哮,惹事打架等,但李認為神就是想將福音帶給這些所謂的壞學生。在他眼中,雖然這群學生不守規矩,很頑皮,但李覺得他們心地善良,只不過不適合坐著讀書而已。「在我的成長經歷裡,我也算是教育制度的失敗者,試過重讀,也是剛好遇到重視我的老師,我才沒有學壞。所以當我在這裡教這些學生時,就想起那些老師。其實對著這些學生是很開心的。別人會說我在幫助他們,其實在服事他們的過程中,我找到從事生命工作的意義。看見他們怎樣認識神,神如何扭轉他們的生命,我深信,這是聖靈自己親自作工。

阿勇憶述當年自己嘗試去變好時,其實很想讀好書,去過一個正常學生的生活。但那些老師對他的印象不好,當阿勇有學習問題請教他們時,其實都不太願意理他。後來遇到李老師,阿勇覺得他很不同。李老師真的願意用心教導他們,即使他們在學校的形象非常差。「當時覺得好開心,自己被人重視,因為從小在家中,因著父母離異,我得不到父親的愛和重視。」而李老師對他的影響非常深,現在阿勇在教會服事,也是立志要將信仰活出來。「現在我主力服事年青人,我不會單單只叫他們去做事,我自己都會落手一起做,與他們同行,這是年青人最需要的。」

神在異夢中的鼓勵

在10年的教學生涯中,李坦言,所受到的衝擊並不少,其中學生的離開對他的打擊最大。在服事的第6年裡,他帶了一群年青人回教會,也信主了,但當找工作或各樣事情受到衝擊時,他們都離開了。那段時間李非常低落和沮喪,他去求問神,我要怎麼做?神回應,你要經歷聖靈。「那一晚,我就跪在神面前祈禱,神啊,求你的靈充滿我,如果繼續這樣下去,我快要放棄了。而當晚,我就開始發異夢。我平時很少發夢,但這個夢我到現在都記得很清楚。夢中,耶穌安慰我鼓勵我,為我披白袍,還對我說,你要繼續教書。我3點醒了,不斷流淚。神,你是真實的,原來不是那些學生會不會留下的問題,而是這是神的呼召問題。神的呼召,我就不走,我要經過流淚谷,神就應許讓我看見結果。

而阿勇的委身,就是神彰顯的結果。李未曾想到會見這一幕,阿勇順服神的呼召,回到這間學校成為福音幹事,後來更去讀神學。「原來神的靈會工作的,在之前我是看不見,唯有繼續等待,是神讓我看見祂一直在作工,令我有動力繼續前行。」阿勇進來學校服事後,他們的關係從師生變成同事,在事工的配搭中,也會產生摩擦。「開始時我都不知如何繼續牧養他。這也是我的一個新學習,以前他們年紀小,會聽你說話,長大了就會有自己的意見。我自己也在學習欣賞這個年青人在神面前有領受,能夠看見我看不到的事情,以新的眼光看待我們的同行。」

(記者莫嵐報道)

【Kingdom LIFE】以音樂影響生命的承傳 Julian Chan 神預備的音樂路

在即將舉行的吉中鳴「鳴穌嘢」演唱會中,Julian擔任幕後編曲及製作。不說不知,早在10多年前,Julian同樣是吉牧師的音樂佈道會中決志。神何等奇妙的計劃,當年還懵懂無知的少年,今日已經成為獨當一面的音樂人,並立志以音樂事奉神。

「當年是同學邀請我去聽『演唱會』。我首先被現場的歌曲感動的,因著從小學音樂,所以我對歌曲,樂器和和聲等比較敏銳。我當時覺得很好聽,也很喜歡那個氣氛,甚至看著台上敬拜的人,覺得原來信耶穌可以很有型,很新潮,於是就舉手決志了。」Julian說。

「信主之後我試過埋怨神,為何我的會考成績這麼差?而前幾年回頭看,才知道神在默默看顧我,放了一個時間表在我身上。」Julian經歷會考成績不理想,就立志進入浸會大學讀音樂,後來更發現自己很想從事音樂創作,於是從第二年開始主修理論及作曲。之後那年高考,反而是媽媽催促他報讀香港演藝學院。Julian在過期報名被罰錢、遇上沙士、面試遲到等種種狀況下,最終還是順利進入香港演藝學院的作曲系。「別人會覺得我糊里糊塗就進來了,而有些人窮盡一生也未必可以。我覺得既然神在這種情況下都讓我進來了,我需要對自己負責任。」反而因為如此,本來很反對Julian學習音樂的爸爸,默默接受了他的選擇。雖然口裡不支持,但每次的演奏會,作品發布會等,他都必定來捧場,用實際行動支持兒子。

以音樂事奉神

Julian分享,小時候開始,他就夢想成為一位唱片製作人。在演藝的第二年,Julian透過一位弟兄認識了基恩的負責人,剛好她正在物色合適的音樂人製作唱片,她鼓勵Julian透過做音樂慢慢回到神身邊。「最初,我將音樂表演和音樂事奉放得很近。我曾經試過敬拜事奉後走到台前鞠躬,其實是將榮耀歸給自己,這是很錯的事奉態度。聖經有句說話﹕『在前的必會在後』,但音樂人是很自我的,永遠不想在人後。這就會令音樂人容易與別人產生摩擦,不能包容或接受別人說你一句不好或不行。我後來發現,人會這樣自我防衛其實源於缺乏信心,沒有信心就恐懼別人說出自己弱點,就會出現反抗。」

關於最近正在籌備的吉中鳴演唱會,Julian坦言都會遇到幾方面的挑戰。「吉牧師的歌,我由細聽到大,對我來說,這都是些很經典、很重要的詩歌,因為我初信時彈最多的就是吉牧師的歌。我不希望破壞了這些歌本身的好,但是在編曲上,也要作出合符潮流的效果,例如重新編排和聲、前奏間奏等,令它的聲音更融入現時的年代。因為聲音有不同年代的變化,合成器在不同年代也在不斷進化,我們需要考慮,是否保留歌曲原本的味道,還是捨棄某些部分放入新元素?這就是我們需要小心衡量及取捨的地方。還有一點,對我來說,處理這些歌一定要有心,不可以當編排普通流行曲一樣去做,所以,我需要去沉澱,當自己在祈禱及敬拜的氛圍中演繹一次,但同時也需要考慮未信朋友的喜好和感受,這也是我目前需要拿捏及平衡的位置。」

未來的音樂夢

談到未來的音樂創作計劃,Julian顯得非常雀躍。「我有兩個計劃一直在心裡醞釀:一是組織一個大型的管弦樂團,以古典方式將美好的詩歌用純樂器版本演奏。二是創作一個音樂劇,以『大跳大唱』的表演方式帶出屬靈的信息。這是我在音樂或者藝術上的一點『反叛』。EDM(電子舞曲)的動感及節奏很強,我正在反思可否用這個風格和元素帶出一種音樂的屬靈新體驗,以致可以吸引更多年輕人觀看。」Julian也坦言,以目前的時間安排,他需要清空一些工作,才能朝著這個理想繼續走,也期望能匯聚更多有同樣異象的編劇、導演和音樂人等,以敬拜與古典音樂的結合,以音樂與表演的結合,一起去誕生跨界別的新作品來榮耀神。

(記者莫嵐報道)

立即購票:吉中鳴「鳴穌嘢」演唱會

Profile

Julian Chan,小提琴與鋼琴演奏者、唱片監製、演唱會樂手及音樂創作人,畢業於香港演藝學院作曲系碩士,師隨羅永暉學習作曲,現為基恩敬拜音樂事工唱片監製,曾參與香港演藝學院大型多媒體表演《甕》及《The Creation》等。

【Kingdom LIFE】太太欲出家 丈夫為她削髮 神大能修補破裂婚姻

俗語說,家家有本難念的經。就如人的生命一樣,每個家庭都會面對不同問題與難處,但我們的神是定意要祝福家庭的主,使夫妻、父母與子女,甚至是三、四代人之間的關係經歷和好與復興。今期Kingdom Life採訪了唯君一家,與大家分享神是如何改變和祝福他們的家庭,成就神家庭復興的心意。

記者:莫嵐

全家決志歸主

唯君以前是一名佛教徒,從來沒有聽過福音。在她的女兒剛剛出生時,因著先生在異性關係上的軟弱,他們夫妻的關係非常差,有好幾年的時間唯君都覺得很辛苦,找不到希望和方向。而那些法師卻與唯君說,因為她的行為不夠好,功德也不夠,才會出現這些苦難。「當時我不斷去祈求,很想為自己的人生找到一條出路。在女兒出生後不久,我甚至想要出家。」唯君回憶過去,自己曾置身於絕望的處境中。

事情的轉機出現在唯君的女兒讀幼稚園K1時,那年女兒從聖誕節派對回來後,不斷在唱一首詩歌給父母聽。唯君覺得很好奇,於是問女兒:「耶穌是誰?你為什麼會唱這首歌?」很奇妙地,女兒竟然拉著他們的手,說:「爸爸媽媽,我們一齊祈禱吧!」唯君和先生都很感動,流著眼淚聽女兒為他們祈禱。女兒在這個幼稚園的四年裡,學校的宣教師不但教導孩子認識神,也一直向我們一家傳福音。2013年,女兒上小學之前,唯君的先生又因著同樣的軟弱,夫妻之間的關係再次經歷巨大的危機。「有一天,我實在忍受不了這樣的狀態,我心底裡其實相信這個神是真實的。於是,我們一家三口就決定按著福音小冊子的祈禱文,在家中決志信主了!現在回過頭望,我知道神在那一刻不但已經進入到我們的心中,也已經成為我們一家之主了。」

不再一樣的家庭

從決志的那天起,唯君全家真實地經歷了神的改變與祝福。之前唯君的婚姻出現破裂,是因著先生生命中的軟弱和罪的捆綁,令他無法靠著自己改變,夫妻間衝突不斷。但從決志的那天開始,先生立刻就被神改變,過去在異性相處上的軟弱,現在連想都不再去想。而先生本身的工作非常忙碌,過去基本上除了過年的那幾天休息,平時都在工作。但信主之後,從2013年9月1日開始,先生就決定每逢主日都會休息,分別出來歸給神為聖,直到現在也是這樣。

而他們夫妻之間的關係也經歷了和好,從過去的兩三天就大吵一架,到現在懂得以祈禱守護對方。「例如,有一次,當我先生回家時,我心裡有些不平安,隱約感到是他有異性方面的試探。如果是以前的自己,我可能會大發脾氣,甚至試過將刀架在他的脖子上,但其實這樣做只令他離我越來越遠。但現在我會問他:『你最近是否有特別事需要代禱?』先生會明白我的關心和憂慮,於是回應:『你為我工作祈禱吧,讓我有智慧,懂得如何應對。』神的平安就在唯君一家中間了,讓夫妻兩個都不再受到仇敵的威嚇和攪擾。而家庭祭壇也從他們一家決志開始建立了。以前,唯君在家中有個神壇,是不讓任何人碰的,而今天,他們常常全家一齊敬拜祈禱,甚至6個小時也不會疲倦。「當初,我差點出家了,是我的先生親自為我剃頭,我們的婚姻和我的人生都幾乎走到了盡頭。而今日,我明白了人的盡頭,其實是神的開始。以前我覺得沒有快樂,常常是圍繞自己的問題,找不到出路,但今天,我們仍然會遇到難處,但我卻有從心裡出來的喜樂。」

唯君削髮後

唯君一家的信主,也成為了兩個家族,三代人的祝福。唯君的媽媽從前有黑社會背景,遺留下不少的壞習慣,但因著唯君一家的緣故,也決志並且受洗了。她的生命發生了很大的改變,經常在家附近的公園看聖經,有時長達6小時,已經維持了一年半的時間。而有時媽媽出現軟弱,甚至想離開耶穌時,唯君都會鼓勵她,一起向耶穌傾訴祈禱。而最近唯君與媽媽發生衝突,關係出現破裂,唯君就向神祈禱,祈求神幫助她饒恕媽媽。而在上個星期弟弟的婚禮當中,因著唯君的兒子向婆婆索抱,成為唯君與媽媽之間橋樑,關係的冰封開始融化,最後和好就在婚禮中成就了。唯君很感謝神,保守看顧他們家族三代人的屬靈生命。

家庭復興的異象

談到對家庭的服事關鍵,唯君認為同行是最重要的。「我喜歡與別人同行。而我自己就是經歷了女兒幼稚園的宣教師與我們家庭的4年同行,才能渡過艱難,並且願意接受神。如果沒有同行,即使有見證其實也是不夠的。」唯君的女兒讀幼稚園時,她經常去參加幼稚園星期五的親子崇拜。而就在她剃頭後第二天,唯君去參加幼稚園家長會時,情緒非常低落,那位宣教師見到後,就為她祈禱,唯君就開始不斷的流淚。「我相信,我當時被神的愛和聖靈觸摸了!」

因著自己和家庭經歷神的更新,唯君對家庭的復興特別有感動去服事。現在她也常常為著所認識的家庭祈禱,當中有很多都在經歷著困難,唯君選擇與他們同行,鼓勵太太們去祈禱,告訴他們有時人真的不能做什麼,唯有神能改變一切,不能放棄祈禱。「現在我們也常常站在台上講見證。而每次我們都是全家出動去為神作見證的。現在我的兒子只有幾個月大,但每當聽到某些家庭有緊急需要,我都會抱著兒子衝出去。我覺得能夠一家服事神就是最大的祝福了

一家參加「伊甸園共證婚盟」典禮

【Kingdom LIFE】使命農場添恩園 種出生命韌力

(上圖:添恩園創辦人兼董事Amy。)

近日秋高氣爽,正是郊遊的好時機。有沒有想過到田間種植,在過程中體驗神創造的大自然秩序,同時在戶外敬拜親近神,呼吸清新空氣,默想主愛多奇妙?使命農場「添恩園」正好能滿足以上的需要,為你提供一個與神相遇的園地。創辦人兼董事陳苑儀(Amy)接受Kingdom Life訪問表示,添恩園的每寸土地以致一草一木,都是神為愛祂的人精心預備的。

記者﹕陳淑安

神奇妙地供應土地

從大埔墟火車站乘搭小巴,只需十分鐘左右就到達「添恩園」。甫入園中,一個橙黃色頂的巨大鐵棚映入眼簾,四周是整齊規劃的田地、小帳棚。園的入口有一條短路,地上有一個以磚塊砌成的十字架。「紅色磚代表耶穌的血,藍色磚代表以色列人,其餘那顏色代表我們。」Amy說,十架路由一位姊妹奉獻砌成,該筆奉獻買到的磚頭數目剛好夠砌成這個十架。原來整個添恩園裡面的所有設施,都是神奇妙的供應。

在香港這寸金呎土的城市,竟有一幅交通如此方便、佔地數萬呎的農地,用以發展基督教事工,本身已是一個神蹟。Amy憶述,當初有人送了一些芥菜種種子給她,連她自己都不以為意,直到這塊田地的主人表示有意把田租給她,Amy才明白原來種子是神給她的記號,就是領路的「雲柱火柱」。沒有農耕經驗的她,不敢接受這個挑戰,於是她跟神說,如果對方答應她開出的三項條件,她便租下這片田地。結果對方竟然答應她的條件,就是簽署十年租約、提供免租期,並且只有一位接洽人。就這樣,Amy戰戰兢兢地踏上神所預備的道路。

在戶外築起祭壇

當時這片田地還未開墾,長滿高過腰間的雜草,也沒有任何設施,甚至連廁所也沒有,令Amy完全一籌莫展。透過牧者的介紹,Amy輾轉聯絡上兩位熟悉種植的弟兄姊妹,但約見時卻遇上重重困難。「我知道,神動工的時候,前面總是充滿攔阻。」她心裡十分肯定,這事工是神所推動的。Amy靈修時曾讀到,創世記中記述以撒在「田間默想」,這幅圖畫在她的腦海中定格。其後,聖靈告訴她,要她在園地中建殿築壇。2014年,「添恩園」正式註冊為非牟利機構,當時的設施仍未完善,事工資源短缺,人手不足,Amy與同工、義工們默默耕耘,又不斷邀請牧者及專業人士加入董事團、顧問團,更繼續經歷神豐足的預備。

在努力開墾種植的同時,添恩園開始接待不同團體來到田間敬拜、聚會、默想。起初,園內架搭了一座竹棚,讓弟兄姊妹在那裡慶祝住棚節、聚會、敬拜,其後他們意識到竹棚難以經得起風吹雨打,期望能搬上較穩固的鐵架,可惜工程費用遠超他們所能負擔的。其時,一位姊妹送出一座全新馬桶,但他們卻負擔不起建造洗手間的費用。不久,有人介紹了師傅為工程報價,造價竟然出奇起乎合他們心目中的數目,令洗手間建造工程得以展開。及後,水溝疏水工程、鐵架建造工程、石屎地台工程等等,都先後神蹟地獲得供應。如此,添恩園的殿得以築起來,讓人們在那裡敬拜獻祭。

透過種植默想生命

除了在戶外獻祭親近神,弟兄姊妹來到添恩園,還可以透過親手耕作,反思信仰及生命。「神看重種植。」Amy覺得,泥土是生命的泉源,可惜城市人往往忽略了。「從雜草之中,可以看見生命的韌力。」義工在參與除草的過程中,思想到自己生命中也有很多「雜草」需要認罪、清理,想著想著竟哭了出來。想不到,除草竟也有「治療」的作用。離開冷氣房間,弟兄姊妹能真實地感受到神創造大自然的美好。「在你除草的動作中,你可能會想起聖經中哪裡提過草、種植等等,讓頭腦的知識更深入進到心中。」Amy說,「神不一定在上面,原來我們低下頭都能看見祂!」

現時,添思園的累積接待人數已達2千多人。除了接待教會團體以外,添恩園亦會把小部份田地劃分出來,租給個別人士或家庭耕種,體驗種植過程。「他們來的目標大多數是減壓。」Amy坦言,種植不是每次都成功,令她體會到每粒種子都有它的「使命」。「不是粒粒種子都可以成功生長,也不是每棵樹都可以結果子,只是思想種子、果子的關係,都可以想到很多,這就是花木靈修。」在烈日之下翻土、鬆土,也可以更明白什麼是為「心田」去「鬆土」。

Amy又認為,種植的過程亦是一種刻苦的操練,對即將進入工場的宣教士尤為有用。事實上,添恩園的使命之一,就是為宣教士提供支援,例如教授他們耕作技巧,令他們能應用在工場之中,教當地人有機種植。Amy又期望,未來添恩園能為退休宣教士提供居住的地方,讓兩代宣教士可以在這裡交流。

【Kingdom LIFE】閱讀‧職場

屬靈書籍則能讓我們藉著他人的經驗、思考、研究,將信仰更具體地與不同範疇進行對話。一年一度的基督教聯合書展於10月20至28日舉行,如果你還未有心水書籍採購清單,不妨考慮透過閱讀整合工作與信仰,讀一些以「職場」為題的書。今期Kingdom Life為大家介紹三本以不同角度講述「信仰在職場」的書籍,分別有震撼人心的真人真事經驗分享、從神學角度探討工作的意義,以及實戰轉化職場的屬靈原則。

超自然的營商旅程

krt324-15a書名﹕《無限商機—將臨國度回憶錄》

作者﹕
剛納‧歐森(J. Gunnar Olson)

出版社﹕國度事奉中心

售價﹕港幣88元

商界是一個充滿理性計算的領域,如何在當中過超凡的信心生活?《無限商機—將臨國度回憶錄》就是一名基督徒企業家與神緊密同行的故事。作者剛納‧歐森運用天國的屬靈原則,一步步跟隨神的旨意,創辦並經營一家高科技塑料薄膜製造公司,更成立國際基督徒商會,推動商界復興運動。無論經營生意以至個人及家庭的每個抉擇,剛納對神都絕對信靠、順服,因而經歷到一個又一個的神蹟。他的生命就是一個超自然的奇妙旅程。

剛納14歲離開學校進入職場,從一名小小的銷售員開始做起,29歲便成為一家公司的總經理。為了進一步在每日的商務中經歷神,他毅然放棄既有的成就,憑信心進入與神冒險的歷程,從零開始建立自己的公司。他在書中回憶道,當他準備要創業時,神竟然不斷吩咐他將自己的財產捐獻出去,直到最後更要求他把所有都給出。剛納憑信心順服,直至口袋裡只剩下一瑞典克朗﹗從起初創立公司,到每次遇上難題,他都完全仰賴神奇妙的供應、幫助、帶領,見證神在職場中運行的大能。

讀剛納的故事,不但能激發你的信心,驅使你有勇氣活出神給你的命定,更會教導你如何在生活中應用豐富的神國屬靈原則。怎樣的奉獻方蒙神所悅納?別人與自己的領受之間有衝突時該如何抉擇?何謂與神之間訂立盟約關係?這些問題,你都可以從剛納的真實經歷之中找到啟發。

工作,是祝福還是懲罰?

krt324-15b

書名﹕《工作—從束縛到自由》

作者﹕
韋特寧頓(Ben Witherington III)

出版社﹕基道

售價﹕港幣88元

相信不少人都會視工作為一件苦事,一些基督徒更有可能會引用創世記,指工作是亞當犯罪的結果,是一種懲罰,並不是神原本對人類的心意。《工作—從束縛到自由》的作者韋特寧頓卻指,人類犯罪的後果並不是工作本身,而只是工作的「辛勞」。神本身是一位會工作的神,祂親自示範不同工作,也賜予能力給人與祂一起同工。而更重要的是,人們可以為神的國度而工作,能為榮耀神而工作。從這樣的神學觀出發,作者進一步帶領讀者思考工作與召命的關係,探討工作倫理等問題。

談到工作,許多人會落入兩種極端,就是懶惰或是工作狂。作者從聖經的教導分別找出兩者的問題所在,指出基督徒面對工作時的應有態度,鼓勵信徒成為結果子、忠心的僕人。更進一步,作者從事奉的角度看工作,以建立那將臨國度去理解現今基督徒工作的意義,透過工作轉化世界的文化,呈現出尊崇基督的生命。最後,作者分析了工作、休息、玩耍三者之間的平衡。

轉化職場從轉化思想開始

krt324-15c

書名﹕《轉化—改變世界由職場開始》

作者﹕艾德‧史福索(Ed Silvoso)

出版社﹕天恩

售價﹕港幣128元

我們的神是行神蹟奇事的神,今時今日,許多非比尋常的事仍在世界各地發生,彰顯著神的榮耀與全能。同樣地,許多屬神的兒女正在職場中回應神的呼召,積極地參與到轉化學校、公司、監獄、城市、甚至整個國家的運動中。這群人遍布各行各業,許多人已經明白他們被呼召承負重任,要在世上建立神的國度。他們相信自己是神設立的牧者,並將工作轉變成服事眾人的管道。

《轉化—改變世界由職場開始》的作者艾德‧史福索認為,這些真實的、發生在現時現地的轉化,是出於對神的單一發現:神熱情的關懷,不僅對世人,也對職場、城市和列國。艾德‧史福索又談到,這個轉化運動必須具備五項決定性的蛻變思想架構,亦是組建這本書主幹的關鍵。這些思想架構一旦被接納,將開啟我們的眼光,得見屬靈的豐盛全景,並揭示廣大榮耀的能力之源,致使我們迫不及待與之連接,轉化我們自己、家庭、工作、城市以至全世界。

 

(文﹕莫嵐、陳淑安)

【Kingdom LIFE】將天國文化帶進飲食業

香港的飲食文化異常豐富,各色各樣的餐廳應有盡有,但飲食的方便卻是由從事飲食業人員的巨大付出而成就。很多人認為飲食業是最難信耶穌的行業之一,但有一群的基督徒卻迎難以上,抓住神的呼召去服事這個群體。今期Kingdom Life 採訪了從事飲食業牧養工作多年的鄭偉誠牧師及「好主意」餐廳經理Dickson,透過他們的經驗及分享鼓勵更多人加入服事飲食業,同心以天國文化轉化飲食業。

摸索新的牧養模式

在鄭牧師多年的服事中,他看見飲食業信耶穌最困難的是時間問題。他們每日工作時間很長,週末是最繁忙的,而教會的活動卻集中在週末。很多時候,飲食業從業員信了耶穌,但當要返教會時,就面對工作時間與教會生活的衝突。有些弟兄姊妹甚至在信主之後很難在這個行業立足,因為你跟別人說信耶穌,別人會對你有要求,造成很大壓力,最後索性轉行。另一情況是,有些基督徒入行之後,就不再返教會了。

面對飲食業的這個狀況,神給鄭的領受是「先聚後散」。意思是,一群飲食業的基督徒先匯聚一起工作,彼此牧養。因此,從今年1月開始,鄭從星期一至五的上午都在「好主意」餐廳的水吧做義工,逢星期一下午都會與餐廳的員工聚會,用這個時間敬拜祈禱,看聖經及分享信息。「如果我們只是和飲食業的人口講要跟從耶穌是沒有用的。」飲食業和文書工作很不同,他們的學習模式主要是模仿,即是師傅不會教你怎樣炒菜,而是你去觀察他是怎麼做。「如果我們想去牧養這個行業,就要用他們慣有的模式去做,就是模仿。和他們一起工作,也是對我的一個挑戰,我要用實際行動去活出我所信的耶穌。」

「『好主意』是一個牧養點,而我們期望在更多的地區建立這些點,那麼餐廳就成為很好的聚會地方,除了可以牧養餐廳的同事,還可以輻射附近做飲食業的基督徒來參與,以致更多人有機會被牧養。」這就是鄭想建立的飲食業的牧養模式,他定義自己的身份是職場牧者,每星期撥出一部分時間和他們一起生活,牧養他們,而工作的場所就成為一間教會。

除了職場牧者,鄭也期望興起職場宣教士。「有些弟兄姊妹很想在這個行業中回應主,我就鼓勵他們不需放下過去在行業的經驗,只需要願意在工作崗位中成為職場宣教士,就可以成為服事的人。」鄭現時正在提供門徒訓練給這些有心的弟兄姊妹,期望他們被裝備後可以差派到一間基督徒老闆的餐廳中工作。那麼,一位職場宣教士配搭一位職場牧者,這樣兩個彼此配搭,就會成為互相支持,而這些餐廳就會成為飲食業的福音大本營。在飲食業中,這種文化的轉移很難一步登天去到不同食肆中,但從基督徒老闆的餐廳開始,匯聚越來越多人,就可以令這個文化能不斷擴展。

神的恩典——「好主意」的誕生

「關於『好主意』的運作模式,其實是神從很多年前,就已經帶領我走向這個方向服事祂。」2003年,Dickson當時工作的餐廳結業,他就與一群弟兄去不同餐廳探訪及幫手,其中一間餐廳叫「好主意」,就是現在這間餐廳的前身。「當我一看見這間餐廳的名字就覺得非常好!『好主意』,就是GOOD IDEA,其中GOOD的一個字母『O』是透明的,意思就是神的旨意成就好的主意。」Dickson在「好主意」幫忙數天後,得知餐廳的股東想將這間餐廳轉手。「老闆問我是否願意接手,但我沒有足夠資金,所以根本不敢想。後來我回去和牧師祈禱,領受了一句經文:『當兵的人不用自己帶糧食。』當我聽到這句經文後繼續思想,就覺得很有道理,出去打仗士兵,當然不用擔心糧食和家庭需要的。」之後Dickson繼續禱告,突然有一位弟兄提議一起籌集資金,最後竟然籌到超過所需的資金數目。而那位老闆也決定,轉手的費用可以以後慢慢還。負責裝修的弟兄也願意遲些再收錢,所以到了餐廳重新開張的那天,Dickson看看銀行存摺,發現他基本上一分錢都沒有用過!神的應許就是這樣以奇妙方式成就了。

後來,「好主意」經歷了幾次的重整搬遷,每一次,Dickson或多或少都會有失落感。例如最開始的那間,他們也是做了7個月就結業。「當時臨結業時,我問神,我們不是為賺錢而做,也看見你的祝福和帶領,為何經營了7個月就要結業?」當時Dickson感到很低落,但有一天他在回餐廳的路上,看見天上有太陽,但又在下雨,就想起那首詩歌——「雲上太陽」。「聖靈在那刻就提醒我,當日在內地,神用幾日時間幫助我賣了一間餐廳,我覺得是神的工作,但今日我遇到一些事不明白,就質疑神嗎?當時我就立刻感到很慚愧。而差不多同時,有一位弟兄也和我說,你以為你不見了很多錢,但今天早上神告訴我,祂也是用了很多錢在栽培你。」

一路的經歷雖然困難,有很多不甘心及失望,但Dickson明白到,神在我們軟弱的時候,就會提醒扶持我們,這就是一個訓練。「直到今天,我覺得這個訓練還未結束,因為今日我站在經理這個位置,就是神給我權柄,揀選了我去服事這個群體,為著神給予我在飲食業的異象繼續奔跑。」

(記者莫嵐報道)

查詢食物到會或合作,請致電2799 8171(好主意)

【Kingdom LIFE】不被「永久傷殘」限制 宣揚運動改變人生

缺乏運動對身體健康不利,是幾乎人人都知道的事實,可是仍有不少香港人懶得去做運動。今期Kingdom Life受訪者吳凱琪卻極為熱愛運動,即使被醫生「宣判」了永久傷殘,仍然冒生命危險克服障礙再次參與運動。她面對逆境的無比勇氣,必定能激勵從不運動的人踏出第一步。

從運動健將到永久傷殘

吳凱琪自言,她自小就喜愛運動,並有打不死精神,不輕易放棄。「以往我什麼運動都會參與,也覺得自己很有天份,每玩一種新運動,都很容易上手。」她曾是學校籃球校隊成員,也曾被職業籃球隊招攬,及後更前往外國組織球隊。「直到病發,頓時覺得世界變成灰色!」2007年,吳凱琪因先天性腦血管畸形而突然中風,切除部份小腦組織,不單止無法再做運動,更連走路、吃飯、上廁所的基本生活技能都失去了。

常人面對如此的絕境,要重新振作談何容易,而自小認識耶穌的吳凱琪坦言,是信仰令她走出黑暗。「我會用以前讀過的聖經來鼓勵自己。」她的孖生妹妹見證著整個過程,從她發病到做手術,再陷入半昏迷的狀態,都一直在姐姐的身邊支持著她,更帶弟兄姊妹來為她禱告。「即使我半昏迷,聽不清楚他們說什麼,也覺得他們很好,再加上妹妹的支持,令我再有力量去為自己付出!」

krt322-13a醫生曾判斷吳凱琪永久傷殘

從永久傷殘變回運動健將

當時醫生已斷定吳凱琪永久傷殘,她連走路、拿一張椅、倒一杯水都需要重新練習,甚至說話也無法清晰表達,組織能力非常弱。雖然她行為上做不到,但裡面卻仍有努力嘗試的想法,首先是多吃東西,令自己四肢更有力。「吃完又嘔,嘔完又吃,即使情況如此惡劣,我仍然繼續堅決去做!」為了鍛鍊腦筋,她更不停說話。即使身邊沒有人聽得明白她說什麼,她仍然堅持繼續說。她又常常借護士扶她去洗手間的機會,多練習走路。「即使是去洗手間都要練習。」她在外國醫院就醫一個月,其後回港繼續接受治療,從躺在病床上,到坐輪椅,到後來慢慢站起來,經歷了很長時間的康復歷程。

回憶起當初的復康之路,吳凱琪形容是「百般滋味在心頭」。許多人在絕望中只看見「不可能」,但吳凱琪面對永久傷殘的「宣判」,不單止沒有就此放棄自己,更對人生仍然抱有夢想,仍希望參與不同運動。「首先必須勇敢接受事情!」她在自己的限制之上重新出發,從最簡單的行動開始做起,繼而再針對自己的弱項參與一些運動,例如知道自己視力不足,便嘗試射箭去鍛鍊視覺,又打乒乓球去鍛鍊自己的反應。「我常常跟家人說,即使我真的下半身癱瘓了,我也不會不開心,因為我仍然可以打輪椅籃球!」她說,「許多時候都是我們自設限制,其實只要稍為改變一下,沒有什麼是困難的!」從不能走路到可以再次跑步,到後來參加馬拉松,甚至是跑樓梯,吳凱琪說:「怎會沒有可能?」

永遠別覺得自己「不行」

即使醫生判斷她仍有突然爆血管的可能,她仍然堅持嘗試不同的運動。「就算是要爆血管,我也要在運動場上爆!」是什麼令吳凱琪對運動有這麼大的熱情?「運動後出一身汗,不但可以令體重減輕,更可以令人感到輕鬆快樂。」她又認為,跟別人一起參與運動,能使人與人之間的距離拉近。

談到現時的夢想,吳凱琪希望能推動更多人一起做運動。她認為,做運動令人身心健康,可以減免許多不開心事情的發生。許多人甚至連簡單的運動都不願意做,吳凱琪覺得凡事先別覺得自己「不行」,最重要是願意嘗試,找出適合自己的方法。

吳凱琪參加跑樓梯比賽
吳凱琪參加跑樓梯比賽

吳凱琪在偶然機會下被提名參選由「運動改變人生基金會」主辦的「運動改變人生大獎」,更被邀到各學校分享自己的故事。該獎勵計劃藉著發掘及嘉獎「以運動改變生命」的真實奮鬥故事,對在人生路上,突破自己,自強,成就自己也成就他人的生命鬥士給予認同及支持。同時鼓勵大眾以得獎者為目標,令運動精神得以延續,以生命影響生命。

(記者陳淑安報道)

 

 

【Kingdom LIFE】法式月餅 烘出生命香氣

中秋佳節將至,不少人都要準備月餅送禮,除了傳統款式之外,各種新派月餅均在口味上推陳出新。由基督徒創辦的法式餅店Le Fournil Boulangerie et Patisserie推出的法式「八福月餅」,不但選用另類的健康食材用料,更在盒上印有祝福語,令節日送禮變成傳遞信仰的途徑。負責製作月餅的烘焙師鍾志謙(Paul)背後有一個激勵人心的故事,令產品更添意義。

香氣四溢的生命

Le Fournil創辦人陳美奇(Rebekah)日前在以琳書房舉行的分享會上表示,法式「八福月餅」跟傳統月餅不同,製作用料講求健康,不採用白砂糖、豬油等,而是用羅漢果糖、日本海澡糖、法國麵粉,並且不添加穩定劑、黏合劑等等。她身旁的烘焙師Paul說:「不同的餡料、餅皮在焗製上會有不同的困難與挑戰。」他直言,要烘焙出色香味俱備的糕餅,需要很大的耐性,必須用心製作。原來,他的生命也曾像經歷烘焙一樣,在別人的用心跟進下,變成香氣四溢的「製成品」去榮耀神。

Rebekah說:「法文Le Fournil即是『焗爐』的意思,也就是能把東西焗製得香香的,而Paul就是在我們的『焗爐』出來,生命香噴噴能榮耀神。我們的創辦原意就是以神的愛去愛更新人士,專聘請更新人士工作。」

從絕望到走回正路

Paul憶述過去時說,自己年青時非常反叛,性格驕傲且不願聆聽父母訓誡,以致結交損友誤入歧途。16歲加入黑社會的他,曾參與不少非犯勾當,因一直未被警方捉到而心存僥倖,變得愈來愈大膽。直到24歲時,竟答應朋友到泰國販毒,結果在1988年於泰國機場被捕,更被當地法官判處無期徒刑。「廿多歲被判處終身監禁,似再無機會重返社會,當時心情真的非常絕望,整個世界就像完全停頓。」初期服刑時,Paul仍未懂得反省,內心更形黑暗,繼續在獄中賭博、抽煙、喝酒。如此過了12年監禁生活,直到2000年他在泰國監獄中接觸到福音。

「當時我對福音仍有反彈心態,認為自己是中國人,若信耶穌就像是『棄祖忘宗』。」直到有一次,Paul在獄中忽然有種苦悶的感覺,於是問一名基督徒借聖經來當作小說看。「當我讀到聖經說:『耶穌來,是叫人得生命,並且得的更豐盛』,我整個人忽然靜下來。」Paul哽咽地說,「我回想自己以前走的路,如果這路是『行得通』的話,我根本不會終身監禁。」於是他跟著聖經背後的決志禱文祈禱,更跟耶穌說:「我知道我的路行錯了,以前的路我不再走了,我要跟祢走,求祢讓我看見祢帶我走的路。」

左:Paul;右:Rebekah

職場中磨練生命

信主後,Paul的生命開始改變,在獄中服務其他囚友,為他們作翻譯。其後他獲引導回香港繼續服刑,後來更獲假釋,透過機構轉介在Le Fournil任職烘焙學徒。「我的老闆Rebekah是一位很好的老闆,很有愛心,特別是對我們這些更新人士。坦白說,起初認識她,覺得她是一個很惡、很高要求的老闆。」Paul直言,初學造餅非常辛苦。「我服刑21年零7個月,對社會的認識已經脫節了,甚至廣東話的理解力也弱。」他說,「這份工作很多挑戰,要學習與人溝通,也要學習自己從來未接觸過的工作。」這是他從事正當職業的第一份工。「那時我很想離開,想回去泰國宣教,卻很清楚神把我放在這裡,是要我學習生命的功課。」他說,用口講耶穌如何拯救他並不困難,但以生命去在職場中磨練,嘗試自己從來未經歷的事情,卻是個很大的考驗。「很多朋友說,做得不開心可以轉工,但我覺得轉工很容易,但在這公司中見證神的榮耀才是最重要。」他決心要讓自己的生命見證耶穌。

Paul表示,他在Le Fournil學會了三件事:第一是欣賞,例如欣賞老闆對更新人士的愛心;第二是饒恕,就是跟同事合作時產生磨擦時,需要不停學習饒恕;第三是忍耐,因為製作糕餅的過程必須有耐心。「如今我在這裡工作很開心。」

Rebekah回應時指,Paul在Le Fournil工作初期,不斷被師傅嚴厲教訓,但他卻有寬容的胸襟去接受對方的教訓。當然,Paul的生命仍有很多需要被磨練的地方,特別是跟其他同事相處時。「當時我每隔兩、三日就捉他『照肺』一次。」後來,神安排了一名智障的女孩來Le Fournil工作,成為Paul的下屬,更進一步鍛鍊了Paul的忍耐,使他的生命更趨成熟。

(記者陳淑安報道)

【Kingdom LIFE】醫治心靈的召命 專訪臨床心理學家鄭健榮博士

據統計,目前情緒病在香港是十分普遍的,平均每六個香港人便有一人患上情緒病,而世界衛生組織預言,2020年,抑鬰症將會躍升為人類第二號的健康敵人。面對香港社會對心靈健康如此龐大的需要,作為一名心理醫生可以如何透過自己的專業去回應呢?今期Kingdom Life訪問了臨床心理學家鄭健榮博士(Sammy),分享他如何在職場中實踐神對他的生命呼召。

親身經歷帶出生命呼召 

談到如何走上從事心理治療之路,Sammy直言,神從他年少時就透過自身經歷讓他明白神對他生命的呼召。大約在17、18歲時,Sammy是一個單純的門徒,當時他很想為耶穌贏得很多靈魂,所以經常參與教會的佈道隊,不斷去傳福音,並帶領了不少人信耶穌。但當時Sammy有一個深刻印象,雖然他帶領了很多人信耶穌,但同時也發現其實人背後還有很多問題。「記得有一個10多歲的青年人,他患上了精神分裂症。我花了很多時間幫助他,但很可惜最終他還是跳樓自殺。當時對我來說,有很多的反思及掙扎。我問神,其實我們是否可以幫助人再多一些?神的心意是否真的帶一個人信主就完結?」之後不久,Sammy的家人也患上情緒病,對他的家庭產生很大的困擾。就是在這麼多的衝擊之下,Sammy面對升讀大學的選擇時,很自然就選擇了讀心理學。「我知道是神讓我經歷有些我所幫助過的人或者屋企人,所遇到的困難,神想透過我的幫助去告訴別人,神很愛你,有些問題是有出路的。」

信仰與工作之間的平衡

「我們的人生有太多問題,但神讓我看見,有問題不是重點,重要的是如何處理這些問題。同樣,在我的工作中,我會看見病人的很多問題。我常常會反問自己,如何回應他們的問題呢?」在Sammy的工作中,首要做的事,就是幫助病人康復。而當中有些病人就會覺得,為何你這麼有熱心去幫助我呢?Sammy曾經試過有不少病人對他的信仰很感興趣而主動問他。「通常我在初見病人時,不會主動提及信仰,因為他們的期望不是來聽我傳福音的。但我在盡力幫助病人的過程中,讓他們感受到我是一個很不同的心理學家,自然地就吸引別人對我的信仰很感興趣。」Sammy曾經遇到一個患有強迫症的病人,他找過很多名人名醫都治不好他的病,而Sammy就用一些實證為本的方法幫助他康復了。這位病人和家人都非常開心,然後對Sammy的背景和信仰都很好奇。之後甚至帶著家人去教會,認識耶穌。「我很開心,基督徒首先要在工作中作好見證,影響別人,讓人感覺到你是一個與別不同的基督徒,自然就會吸引人。這時候我們再與別人分享信仰,就更有從神而來的力量及果效。」

情緒問題需要更多人關注

Sammy指出,在香港患情緒病的人,數字是比較高的。有些研究統計表示,平均每6個香港人就有一個人患有情緒病,而這個數字在全世界的大城市也非常一致。除了情緒病,沉溺行為,例如賭波、色情、飲酒等,也是社會的一大問題,腐蝕著很多人的精神、時間以及關係。而這些問題其實反映著城市的種種壓力,人需要一些途徑去減壓,但卻是用了一些不健康的方式去發洩。我們看見,在香港社會這個高壓力的城市中,情緒病沉溺行為,影響著很多人。而香港基督徒及教會是需要關心和回應社會的需要。就如同耶穌出來治病傳道,同時也是關懷人的需要的,以致令很多人感受到耶穌能夠幫助他們。如果教會能夠發揮這個功能,對信仰在社區中的推動和發展都是很有幫助的。

人生的下半場召命

談到未來的工作及事奉方向,Sammy坦言,「人生很短暫,我差不多已走過人生上半場。在上半場裡,我不斷在我的專業裡學習及裝備自己,而來到人生下半場,我需要好好把握及運用我的時間,投資在更加有永恆價值的事情。」所以,在醫管局工作了20多年,Sammy認為是時候作出人生的轉變,於是他決定建立自己的診所,一方面工作時間比較彈性,另一方面也因著少些行政工作,可以騰出更多時間見病人,並且能夠每個星期撥出一些時間在但以理學院服事。

而為了回應城市及教會在心靈健康與醫治方面的需要,Sammy將與但以理學院合作,成立巴拿巴學院,透過兩年的培訓與訓練,為教會及職場興起一群基督徒輔導員。「這個為期兩年的輔導課程,是主要為平信徒設立的。很多人都知道,在這麼短的時間裡,要訓練一個完備的輔導員是不太可能。所以,巴拿巴的定位很清晰,就是想訓練『朋輩』輔導員。」何謂朋輩輔導員呢?也就是一些懂得和別人聊天、懂得聆聽和關心人的輔導員。而當人有輕度的情緒問題,他們除了聆聽,也可以給予合適的建議。「其實這個模式不是我自己去想的,原來在外國已經有很多這種實證治療的方式,發現原來未必需要專業資格的人,只要接受一定的訓練,是可以成為朋輩輔導員,對有輕度情緒問題的人是很有幫助,能預防他們出現更加嚴重的問題。」

如對該輔導員課程興趣,歡迎登入巴拿巴學院網站了解詳細資料:

https://mpoffice.org.hk/巴拿巴學院/

(記者莫嵐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