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主權2020 更深的信靠 進入隱密處的安息

「神主權2020」於7月1日在亞洲博覽館舉行,因新冠肺炎緣故,受邀分享的外國講員透過直播向現場參與者證道。來自Upper Room ChurchCOREY RUSSELL在晚上的聚會中,以詩篇91篇分享信息:我們正處在史無前例的風暴中,而神呼召教會從漩渦中出來,進入神的隱密處,以全新的方式與耶穌連結。

將決定交給神

韓樹華牧師參與了4年神主權的聚會服事,他在接受本報採訪時談及,「神主權」聚會正如名字所講,是將本屬於神的主權歸還給祂,所以大會沒有籌委會,參與服事的人都是按著神的感動出力,而大會亦沒有為聚會設立目標,例如信主人數等,單單將作工主權交給神掌控。

韓又談及,在4年的服事中,大會的核心團隊每週都舉行禱告會,為香港守望禱告。今年因著肺炎疫情,不知能否順利進行聚會,籌備的過程也很掙扎,他們曾經5次前往亞洲國際博覽館禱告,學習將決定權交給神,真實地從自己首先行出神主權的生命。

基督裡合而為一

吳振智牧師在首場聚會中,以大會主題「在基督裡同歸於一」分享信息。羅馬書8章提及,聖靈用說不出的嘆息,按著神的旨意為我們禱告,而主耶穌坐在天父右邊為我們禱告。那麼我們這些不同宗派、教會和思想的信徒,又豈可用自己的主意禱告,指控、責備和建立別人?

聖靈向我們揭示神的旨意;耶穌晝夜在神面前為我們的合而為一禱告。我們被包含在耶穌的禱告裡,就應該挪去所有思想和主張,將所有主權交給神,憑著信心踏出去,彼此相愛,奉獻委身,竭力保守聖靈所賜合而為一的心。你就會知道神揀選了你,你一生要走的道路全都屬於神,不需太多憂慮和考慮,神的計劃在時機成熟的時候就會向你啟示。

進入安息

COREY首先以馬太福音第8章分享,耶穌與門徒同在船上,那時海上出現極大的風暴,但聖經說:「耶穌卻睡著了。」門徒叫醒耶穌,耶穌起來斥責風浪,然後海面立刻平靜下來。COREY指出,神此刻正在呼召教會進入安息,更深的依靠耶穌,以致我們能帶著勝過風暴的權柄斥責它,讓平安臨到我們的國家。他說:「你能在風暴中安睡的程度,決定了你勝過它的權柄有多大。」

COREY指出,詩篇91篇描繪的事實是有條件的。那些以神為居所的人,神會提供免疫力、保護和拯救。在這段日子,聖靈正在尋找一群人,會以祂為居所,而不只是危機中的提款機。很多信徒只會在危機和困境中奔向神,但當神滿足了他們的需要,他們會忘記神,回到昔日的光景,倚靠自己的力量、方式、智慧和資源生活。但神說,我正在尋找會持續住在我裡面的人,以我為喜樂、安慰、生命和活力的首要源頭。

風暴中警報

我們正身處主再來的世代的開端,聖經所說的「災難的起頭」。COREY相信在過去的30年,不斷有警報響起,告訴我們風暴將要來臨。我們作為基督的身體,必須拋棄玩樂的心態,專注地尋找只存在於耶穌基督裡的避難所。

COREY又分享了自己如何清楚領受這個事實,在2015年7月一個炎熱的晚上,他們全家人坐在屋前的空地觀看風暴雲的集結。「這是我見過最壯觀的景象之一,閃電就在不遠處,甚至可以看到龍捲風就在附近。」突然之間,COREY聽到身後有一陣刺耳的警報聲響起。幾分鐘後,COREY察覺龍捲風正在逼近他們的房子。「原來那些警報是告訴我,欣賞風暴雲的時間已過,是時候帶你的家人進入避風室了。」

路加福音21章,是耶穌公開講道的最後一段信息,名為橄欖山講論。門徒問耶穌關於末世的事。耶穌告訴他們,民會攻打民,國會攻打國。各處有大地震、大瘟疫、飢荒,可怕的異象和大神蹟從天上顯現。在馬太福音24章耶穌亦談到,不法的事會增多,很多人的愛心漸漸冷淡。現在很多千禧世代、Z世代,以及在教會長大的人,因為被冒犯而離開教會,數目是史無前例的多。一些曾經火熱愛耶穌的人,愛心不再像從前般熱切。彼此出賣的事情破紀錄地增加……這些都是這個世代的徵兆和警報,但很多人掩耳不聽,甚至沒有察覺這些徵兆。

COREY指出,神要興起信徒,像神聖的警鐘一樣,在他們身處的世代喚醒人,叫人知道將來的事以及應該如何回應。而無論神呼召你去哪裡,祂想先在你裡面培養這個素質。耶穌以一句話結束橄欖山講論,「你們要謹慎,恐怕因貪食、醉酒,並今生的思慮累住你們的心。」(路21:34節)如果我們不留意自己的內在生活,培養能聽的耳和能看的眼,我們的心便會被將來的事所纏累。貪婪、引誘和迷惑人的事會臨到地上,讓人無法清醒地生活。現在就是保守己心,修整心靈花園,培養內在生命的時候,確保自己的心沒有被世上的事入侵。

隱密處的相遇

那麼,這場暴風的出路是什麼?COREY相信,耶穌正在邀請我們對他發展出新的信心,學習進入安息,離開文化的漩渦,進到對耶穌基督更高層次的信任中。「住在至高者的隱密處的,必住在全能者的蔭下。」

耶穌在馬太福音6章教導我們,當你禱告時,進到你的內室,關上門,禱告你在暗中的父。你父在暗中查看,必然報答你。神在新冠肺炎疫情中向全世界釋放了一份禮物。祂呼召教會出來,進入內室,關上隔絕噪音的門,與暗中的父相連。這個世界只會以我們銀行戶口有多少錢,在社會上的資歷和人際網絡來評定我們的價值。但神卻説:「誰會以他們在隱密處與我相連的能力來釐定偉大呢?」教會目前最革命性的行動,就是讓自己的心安靜下來,在隱密處與神相連,放慢步伐,培養內在生命。

(記者莫嵐報導)

 

 

【國度觀點】聽命勝於獻祭

神將世界的治理權交給了人,使他們管理地上各樣的生物。然而人企圖得著分辨善惡的能力,使叛逆的罪流入生命。直到今日,人仍以自己作生命的主,拒絕神的管理。即使是信徒,不少人雖口稱耶穌為主,仍然由自我掌管生命。「神是我患難中隨時的幫助,但無事請別打擾我。」

即使已重生得救,我們對於身份(Being)與工作(Doing)認識仍有偏差。很多時候,我們仍然以服事世界的方式去服事我們的神——作工越多,越能感到自我存在價值。我們想用自己的成就贏得神的喜悅,想以自己的能力去服事我們生命的主,這難道不也是一種屬靈的驕傲嗎?我們不但想將生命的主權抓在手中,還企圖告訴神,我認為怎麼樣的服事才是最合適。然而,正如神接納了亞伯的供物,拒絕了該隱的供物。(創4:3-5)即使是我們的獻祭,神仍然有主權去決定接納與否。

今日不但香港,世界各地都經歷極大的震動,各樣混亂和迷惑人心的事情在各處起頭。作為身處末後的信徒,分辨的能力非常重要,我們都很想在亂世中有所作為,回應神的心意。然而,神對於我們服事祂的方式有絕對的主權,當我們的服事不能滿足到神的心,我們的服事就失去了果效。在真假混雜的世代,仇敵透過各樣事情去牽動我們的血氣,誘惑我們作出自以為義的回應,香港信徒應謙卑來到主面前,進入內室求問我們天上的父,爸爸,世界上有千百樣事情可以去做,但我們做什麼才是滿足你心的服事呢?讓我們將服事的主權交還給神,讓神告訴我們,應該如何服事祂。

在馬太福音20章中,耶穌對門徒講述葡萄園的比喻。最初進入園中工作的工人與最後進入的工人所得的工價一樣多。這可以說是我們現代人最難理解的比喻之一了,按著世界的公義標準,我們會覺得這是不公平的對待,然而園主的一番說話,正是神彰顯主權的最佳闡釋。「我的東西難道不可隨我的意思用嗎?」(太20:15)一切的主權,我們的生命,我們的服事,我們愛神的方式都應該掌握在神的手中。今日我們仍然能夠在祂面前站立,得著「工人工價」,全是神的恩典和憐憫,願我們成為神手中的器皿,窯匠看怎樣好,就怎樣作。(耶18:6)

 

 

基研智庫黃金十年對談直播 跨代歡喜同行

基督教研究智庫(簡稱基研智庫)黃金十年對談直播,於7月1日邀請世界華福候任總幹事董家驊牧師,以「跨代同行!真的可行?」為題,與台灣神學院林鴻信老師暢談跨代同行所遭遇的困難,以及如何回應。

林認為自己所處的戰後嬰兒潮,其實跟董所處的千禧年世代,雖然很貼近,卻有很大的差異,同行不易。董說,世代差異首先是存在於時代背景差異所帶來的文化差異,戰後嬰兒潮的台灣,充滿無限可能,很多東西必須從零開始;千禧年世代則在穩定的社會成長,社會及經濟發展已截然不同。其次,兩代之間存在不同的權力結構,兩代得承認這樣的權力結構,才能學習同行。第三,世界局勢變化莫測,讓世代很容易在自我中心的罪性裡,自認比其他世代的人更公義。

以亞伯拉罕跟他兒子以撒同行為例,董說,從今天的角度看,亞伯拉罕顯然不是個好爸爸,傳承怎麼是把兒子當祭物呢?但若以不同的眼光,看待神在亞伯拉罕家族所做的事,重點不在於產業的傳承,而是因著亞伯拉罕的信心,當以撒跟亞伯拉罕同行時,親身經歷神的信實。

交棒的藝術

「我們這一代人要自我節制和交棒很困難。」林認為,我們常沒有意識到自己才是問題,不僅看不見問題,即使看到問題,也不願意承認。摩西跟約書亞兩代同行的可貴,在於摩西懂得適度放手。

跨代同行真的不容易。董說,交棒給大衛的掃羅充滿嫉妒和不願意。猶大背叛耶穌後自盡,十一門徒在耶穌升天後,為繼續往前走,搖籤搖出馬提亞替代猶大,但在使徒行傳,把神的福音傳到外邦人的其實是保羅,而不是馬提亞。由此可見,很多事情不是我們努力就能決定結果,而是由神掌權,傳承有時候也不是一個人傳給另一個人,而是一代人傳給下一代人,我們應敞開心胸接納神的作為。

「千禧世代往往過於驕傲,成為跨代同行的攔阻。」董認為千禧世代因著出國留學、旅遊機會多,往往帶著優越感看上一代,縱使上一代的論述能力更強,仍看不起上一代。千禧世代若能謙卑下來,承認自己看法的有限,就能從不同世代看見自己眼中的樑木,而不光是看見別人眼中的刺。另外,跨代同行還需要彼此的信任,成長過程中我們難免會受到權柄的傷害,以致當我們帶著受害者心態面對權柄,往往因為不信任就無法真誠以待。若是各自堅持自己的世界觀和價值觀,封閉不接受別人觀點,對話通常僅是互表立場,唯有存謙卑的心,認知自己的有限,藉由對話修正自己的看法,彼此才會信任。

代與代傳承不是取代

「代與代傳承不是取代,也不代表一代人就退出競賽場,只是轉換所扮演的角色。」董說,成為華福候任總幹事後,如履薄冰,很恐懼,沒有足夠的安全感,還好現任總幹事陳世欽牧師帶著團隊跟同工,陪伴他看見共同的使命,回應使命跟策略。因著服事接觸到下一代年輕領袖,年輕人的想法真的讓人開了眼界,也讓他意識到自己擁有權柄,懂得適時放手,讓下一代有發揮空間。

雖然對教會合一有很深的負擔,董說他往往被潑冷水、被壓抑。「你若沒有資源,別人不會跟你合一,一定要先有資源,別人才可能跟你合一。然而合一是聖靈所賜,人真的不能做什麼,是耶穌基督成就合一,唯有承認彼此的差異,才能看到基督肢體的豐富。」直到他道碩畢業,在教會服事,讀到佈道家葛培理的自傳,葛培理寫到一生的呼召就是傳福音,不論做什麼決定,總會回到原點思想,若對傳福音有益就去做,葛培理的論點讓他很感動,也讓他確認「教會合一」就是他的呼召。

台灣國度復興報記者魏麒原報導

 

 

布農族宣教士 立志向少數民族傳福音

台南聖教會7月4日舉辦「滇緬邊境的布農宣教勇士」專題分享,邀請在中緬邊境山區事奉多年的魯瑪夫‧達瑪畢瑪牧師分享他的生命故事,以及他和團隊在戰火與逼迫下的福音事工。

魯瑪夫出生於花蓮深山布農族的小村落,祖先都是以獵頭建立功名。他指向現場約200名會眾打趣說:「假如福音沒有傳進我的部落,今晚以後,我就要成為頭目了!」這就是很多少數族群的寫照,他們沒有普世價值、不認識耶穌基督,可能正在做著「壞」事,互相爭鬥殺戮,但那些都是他們的文化、信仰與傳統。

魯瑪夫出生貧窮,每天走6小時下山讀書、被家人攔阻去聯考、打工被捅一刀差點見主面,但當中的經歷都讓他有感主恩夠用,且堅定一生一世服事神。當他越深入研究少數族群,就越感到慚愧,尤其是得知邊境山區有5萬少數民族沒有聽過福音,他如被當頭棒喝:「就像我的祖先能夠放棄獵頭傳統一樣,唯有福音能夠真正改變與翻轉他們!」

為此,他走到邊界,向被世界遺忘的少數民族傳揚福音。「他們生病、祈福找巫師巫婆,我對他們說我認識更強大的,幫助他們生病3天就痊癒,禱告後得到豐收,他們就搶著要認識。」魯瑪夫具體說明不認識神的部落就是這種概念,那裡交通不便、資訊不通,即便新冠肺炎疫情籠罩全球,邊界到了3月才知道有這個病毒。

魯瑪夫豪邁的笑聲極具感染力,惟當聽過他的生命故事,就深深明白他並不是天生很幸福,也不是現在活得很愜意,而是靠著主常常喜樂:「那位年輕人踩到地雷過世了⋯⋯;對面山頭本來是他們的家園,被攻佔了,只有7成人逃了出來⋯⋯;那些人說要他們放棄信仰⋯⋯」螢幕裡是同工們被強權欺負的畫面,踢肚子、踩頭,這些都是在邊境每天都有可能面對的「日常」。

即便如此,魯瑪夫仍堅守禾場,成立聚會點以後,每每花3至5年時間陪伴與培訓當地人成為基督的精兵,把福音一個一個部落的傳揚出去。他呼籲會眾成為前線事工最棒的後盾,協助禱告與奉獻。年輕人則來回應神的呼召,為主當「兵」,參加6天5夜的跨文化超極限野營門徒訓練,學成後到前線接下福音事工的下一棒:「邊界是關鍵的鑰匙,讓他們認識自己不是敵人眼中卑賤的民族,而是尊貴的、神的兒女!在末世的事奉機會不多了,我們要團結一心完成大使命!」

高敏智牧師在總結時表示,前線的同工正為大使命竭力奔跑,我們也得全力支持,甚至跟著起步奔跑,也要感恩有事奉的機會。他帶領禱告時說:「願我們為主擺上更多、更完全!」高於受訪時談及他對少數民族的宣教觀察。20多年來,台南聖教會去到海外少數民族及台灣本島的原住民部落當中宣教,他認為每個人都是「神國度的原住民」。然而,在犯罪之後發展出人文世界的文明,例如該隱時代、所多瑪時代,卻依舊有人在那個時代敬畏神。所以,對於少數民族的宣教,就更顯得重要,因為這也和聖經所應許的「東方海島的讚美」相關。

在以賽亞書24章15節提及當列國受審判時,神揀選一群人在東方海島上榮耀耶和華,相信這就是台灣與列島的讚美,也是最純潔的聲音。結合這段經文中的「東方海島」以及「以色列神的名」,高相信,原住民和耶路撒冷的呼召是結合在一起的。

因著和原住民教會的密切連結,高發現原住民普遍較單純,敬拜神的方式非常純真,愛主的心極為熱切。例如第一次聽到魯瑪夫牧師的事工,「一把刀,就可以在山中生存。」不僅求生能力極強,也從他服事的生命看到主的榮耀呼召。因此這天由魯瑪夫牧師分享宣教專題,除了要讓弟兄姊妹更多瞭解少數民族的宣教,也是更進一步使原住民和耶路撒冷的呼召能夠彼此結合。

台灣國度復興報記者劉韻邢、商可瑩台南報導

 

 

適當讓孩子經歷挫折 -【天國的孩子】專欄

最近有一天,孩子在做一篇中文科的閱讀理解時,突然痛哭流涕。原來那篇文章的內容是關於飼養倉鼠,而我們的倉鼠剛死去不久。

我的孩子自小就很喜歡寵物,他從四歲開始遊說我養小狗,我一直用不同方式與他溝通,希望他明白飼養寵物需要付上照顧它一生的責任。

孩子九歲時,他對自己照顧寵物的恆心和責任感充滿自信,經過多番討論和談判,我們達成協議,先以較為容易飼養的寵物開始,看看他能否勝任,最後他選了一隻倉鼠。這隻倉鼠特別活躍和愛玩,孩子幫它改名為「Playful」,歡迎它成為家中一位新成員。可惜過了幾個星期,倉鼠仍未能適應新環境。孩子想放它出來走動一下,卻被咬傷,從此孩子就沒有那麼積極與倉鼠互動了。倉鼠也變得靜態,每天只顧着吃和睡,孩子每天跟倉鼠的對話,慢慢減至兩三天才一次,每次由15分鐘減至2分鐘。很不幸,這樣維持了一年多,倉鼠便死了。

孩子從未有過生離死別的經驗,心裡感到很傷痛,他知道一般倉鼠的壽命可達三年,Playful只有一年多便去世,他知道是自己的照顧方式出現了問題。

那篇閱讀理解激起了孩子的內心感受,他向我懺悔,承認自己太自私,因害怕Playful會咬自己,而沒有好好照顧它。如果再有一次機會,即使倉鼠咬它,他仍會堅持好好照顧倉鼠,與它天天耍玩。那天他從寵物店帶小倉鼠回家,就承諾要給它一個快樂的環境成長,結果自己做不到。聽到孩子內疚的哭訴聲,我心裡充滿感恩,錯敗讓他成熟了。

現代的孩子普遍心靈比較脆弱,可能與父母給他們過分的保護有關。當孩子在生活中遇到困難,父母一味地幫助,為孩子擋箭。沒有給予他們空間從中學習和反省。一旦孩子長大,經歷挫折,就容易表現消極被動或逃避困難。

天國的孩子:學習正視挫折和具體應付挫折的方法,以及面對挫折的心理調整。父母可增強孩子對挫折的意識,有時更應容讓孩子面對挫折,訓練他們應付挫折的能力。


Mabel Tai  國度事奉中心事工拓展總監,先後創立了Dreamates青少年和Dreamkidz孩子的社交平台,致力推動下一代活出夢想。

 

 

以色列與教會的共同命定 -【選民系列】專欄

以色列人是神立約的子民,信了耶穌的外邦人是為新約教會的信徒,也是神的子民,所以兩者是有關係的,可是尚未完全地及實質地連結。以色列既是一個國家,也是一個民族。以色列國在歷史上曾消失了一段很長的時間,而猶太民族繼續存在於地球上。教會是信徒的屬靈團體,所信奉的耶穌為猶太彌賽亞,因此教會從以色列而出。教會始於耶路撒冷,成員都是猶太人(徒2:5,14,41)。神學家莫特曼(Jürgen Moltmann)說,以色列是教會在「歷史上原初、持續和最終的伙伴」。我們要從聖經看看神對世界的救贖計劃中,以色列的命定以及與教會的關係,並解釋將兩者的命定融合在一起的必要性。

莫特曼說:「沒有一種生命可以從其自身的角度來理解。只要活著,他就存在於與其他人的生活關係中。」以色列和教會都不是為自己而存在,以色列被揀選為要祝福世界,而教會被揀選為傳揚耶穌基督的福音來拯救失喪的人。兩者都是神立約的子民,當以色列活不出自己的命定時,神就興起教會,不是取代以色列,而是加入以色列,成為世界的祝福。在歷史上,以色列和教會從一體走向對立,但從本質上講,兩者都是屬神的,出於神的,也是為神的。

使徒保羅提醒外邦教會關於其猶太根源(羅11:17-18)。以色列的命定受到神盟約的約束,宣教學家查理斯·樊·恩根(Charles van Engen)說:「衪是萬有之主,在盟約內已賦予以色列跟其他國家有特殊的目的。因此,在盟約內與耶和華結盟意味著,有份參與耶和華對整個世界的普遍旨意。以色列不能永遠保持排他性,因為耶和華的心意是賜福所有民族。」神的旨意是要以色列祝福全世界,但隨著替代神學和反猶主義的興起,教會反而跟神的旨意背道而馳,用行動破壞以色列。

使徒保羅提到耶穌再來的條件:「天必留他,等到萬物復興的時候,就是神從創世以來、藉著聖先知的口所說的。」(徒3:21)耶穌留在天上,直至萬物復興的時候,復興就是恢復過來。在近代,神正在復興以色列,恢復它作為一個國家存在於世上,並且興起餘民彌賽亞信徒,以此榮耀祂並祝福世界。

「所以,你要對以色列家說,主耶和華如此說:以色列家啊,我行這事不是為你們,乃是為我的聖名,就是在你們到的列國中所褻瀆的。」(結36:22)以色列並不完美,但是神正在恢復其命定,並為耶穌第二次降臨做準備。教會應認識到以色列的角色,並與以色列團結。為此,教會需要放棄替代神學,並承認以色列在神救贖計劃裡的中心地位。


黃濠光牧師博士,現任神召會友愛堂堂主任,曾任國度復興報及國度雜誌總編輯。畢業於美國福樂神學院及新國際大學。曾在以色列海法大學修課,熟悉以色列近代史。

 

 

神國的已然未然 -【國度角度】專欄

神國是否已經降臨地上?是!神國是否已在地上完全掌權?未!因此基督教裡有這樣一句話:「已然,未然。」(Already But Not Yet.)事實是:父神對這世界擁有絕對的主權,但卻未完全得著對世人的治權。

無論是泛神論、一神論、或無神論者,也無論你同意不同意、喜歡不喜歡,一個不可逆轉的事實是:神是創造萬有的主宰,萬有都要服在祂的權柄之下,因為萬有都是本於他,倚靠他、歸於他。(羅11:36)就如經上記著説:「你,惟獨你是耶和華!你造了天和天上的天,並天上的萬象,地和地上的萬物,海和海中所有的;這一切都是你所保存的。天軍也都敬拜你。」(尼9:6)正因神是創造諸天及地的創造主,所以自然也擁有諸天及地的主權與治權。

然而父神卻願意與按祂形象與樣式被造的人類,分享祂對地的管治權柄。神賜福給人,命令他們生養眾多,遍滿地面,治理這地。「你們蒙了造天地之耶和華的福!天,是耶和華的天;地,他卻給了世人。」(詩115:15-16)大衛王心存敬畏,寫下了這首感人至深的詩。我幾乎每次吟唱,敬畏之情都會油然而生,感動得淚流滿面。「我觀看你指頭所造的天,並你所陳設的月亮星宿,便說:人算什麼,你竟顧念他?世人算什麼,你竟眷顧他?你叫他比天使微小一點,並賜他榮耀尊貴為冠冕。」(詩8:3-5)

大衛與掃羅最大的分別是:掃羅王的被立是因神寬宏大量。神明知以色列民厭棄祂作王,並要自己立王管理他們。雖然神預先警誡了立王後有何惡果,但民堅決要自己立王。(撒上8:11)神回應了民意,為他們預備了心中所喜悦的高大威猛的掃羅,眾民就大聲歡呼:「願王萬歲!」(撒上10:23-24)可惜,按民意選出來的君王掃羅,聽從民意過於聽從神意,因此,並沒有將以色列國帶上高峯,最終更被神褫奪王位,交給神所揀選及欽點,合神心意,凡事遵行神旨意而行的大衛王。

神授權世人代表祂管治天下,但受造的人類出自內心的驕傲與悖逆,從創世以來,一直都不甘服在創造主的權柄之下,想要背叛神而自立為王,更要同心合意去敵擋神的王權與統治。而末世,世人與世上的統治者都正邁向詩篇預言的應驗:世上的君王一齊起來,臣宰一同商議,要敵擋耶和華並他的受膏者。(詩2:1-4)而作為神的兒女,會否也同樣墮入這股悖逆洪流當中?經上記著說:「我們仰望人來幫助,以致眼目失明,還是枉然。我們所盼望的,竟盼望一個不能救人的國。」(哀4:17)

世上沒有一個能救我們的國,唯有當基督毀滅了仇敵的國,當神的主權與治權完全降服世人的心,天國才會完全實現。「再後,末期到了,那時基督既將一切執政的、掌權的、有能的、都毀滅了,就把國交與父神。因為基督必要作王,等神把一切仇敵都放在他的腳下。」(林前15:24-25)

文@何寶生

 

 

(17) 【狂野的夢】專欄 – 走出舒適區

聖靈是我們的保惠師(英王欽定本譯作comforter,與舒適區comfort zone 用字上有相通之處),但不代表祂不會挑戰我們走出舒適區。要實現夢想,很多時候我們不得不踏出舒適區,讓神把你鍛煉至超越自然極限,好叫你能達成超自然的目標來榮耀祂的名。換句話說,聖靈,你的保惠師經常會在你為夢想努力時把你引領到特定處境,你會感到準備不足或不自然,自己彷彿橡皮圈被拉扯一樣。

分辨屬神與不屬神的壓力

壓力可以源自裡面,我稱之為聖靈的壓力;或源自外面,是不屬神的壓力。我們要分辨壓力——拉筯的疼痛從哪裡來。我們很容易以對抗仇敵為名反抗神,因為我們都不喜歡有壓力的事,便臆斷陶造過程是來自地獄的攻擊。我們需要禱告求問聖靈,什麼是出自祂、什麼是違反祂對你生命的旨意。

無論是出自神還是仇敵的壓力,只要堅持挺過去,不僅你會得著力量,壓力最終也會消退。比起舊日的舒適區,你會更喜歡新的舒適區。新的舒適區有接下來的榮耀,標誌著你的增長,也包含了下一個待實現的夢想。當你正身處兩個舒適區之間,也就是之前的榮耀與接下來的榮耀之間、已達成的目標與下一個目標之間的荒漠地帶,請不要放棄。神知道你能勝任多少。祂不會讓仇敵逼你走過你承受不起的難關。藉著你的堅持,你會建立起屬靈的力量和品格,在你實現夢想的過程大派用場。

四個走出舒適區的方法

神做每一件事都有目的。你要相信,神鍛練你是為了令你得著更多從祂而來的力量、智慧和屬性。祂要提升你的影響力和擴張你的境界。祂想親眼看見你生命的夢想實現,而你不免要為此作出改變。

  1. 檢視你的舒適區

你是否滿足於目前的境界?你目前的生活或許過得很輕鬆,但「輕鬆」正是夢想的敵人,因為實現任何夢想都必然是一個挑戰。好消息是靠著加給你力量的基督,你凡事都能做(腓4:13)。

  1. 問問自己為何不走出舒適區

一旦你明白目前的境界不像之前想像的那麼舒適,就要開始問自己為什麼要繼續留守其中。你有什麼藉口?你在持守什麼自我限制的信念?神已為你的生命設想了鴻圖大計,難道你想他日回顧一生時悔恨自己停留在舒適區嗎?找出安於現狀的根源,向它宣戰。

  1. 發掘離開舒適區的動機

有什麼因素能給你動力踏出舒適區,走進未知的領域?答案是你的狂野夢想。讓神放進你心裡的渴望與夢想成為你的推動力。當然,信心絕對不可少。「相信神」意味著行事憑信心不憑眼見(林後5:7)。讓我們以小孩般的信心跟從聖靈,心裡明白就算我們對衪的意思理解出錯,祂還是會扶持我們。

  1. 每次一小步,走出舒適區

有些人會用頗極端的行徑走出舒適區,例如毅然辭工、移居到另一個城市或把所有金錢投資在新發明上。如果是神的帶領,當然可放膽去做,但更多情況下我們是憑信心一步一步走出舒適區的。把腳尖輕輕浸到水裡,感受自由的滋味,細嘗靠近夢想的興奮。這會帶領我們從恐懼區走到信心區,最後進入夢想區。

追夢操練:重組你的舒適區

一些小改變已經可以幫助你重組舒適區,例如駕車上班時嘗試走新路線、閱讀能挑戰你當下境況的文章或書籍、改變某些生活習慣、參加社區舉辦的陶藝班或其他豐富生活的課程以認識新朋友,又或參與本地非牟利機構的義工活動。總而言之,做一些你平日不會做的事。


珍妮弗李克萊Jennifer Leclaire)是佛羅里達州勞德代爾堡「覺醒禱告殿」總監;「新族類復興網絡」權威領袖;AWAKENINGTV.COM聯合創始人;目前已出版超過25本著作。本專欄文章節錄自其著作《狂野的夢》。

 

 

曾遭濫捕坐冤獄 男子奮身救警員脱險境

儘管曾遭法庭錯判入獄,31歲的麥克里(Daylan McLee)仍冒生命危險拯救一名被困警員。

6月21日,在賓夕法尼亞州匹茲堡以南約45英里處的尤寧敦(Uniontown),一輛警方巡邏車與另一車輛相撞後起火。麥克里起初以為是輕微地震,當他知道是車禍時,馬上從屋裡跑出去,把警員漢利(Jay Hanley)從燃燒的警車中拉出來 。

警車(左邊)與私家車相撞後起火,警員被困。

麥克里接受訪問時說:「每個人的生命都有價值。我們都是神的兒女,我無法眼睜睜看著人被火燒死。不管別人或其他警員對我做過什麼,我只在想,『這個人需要平安回到家人的身邊』。」

漢利腿部嚴重受傷,由直升機送往維珍尼亞州西部的一家醫院接受手術,現正康復中。漢利的妹妹、同事及局長都非常感激麥克里,紛紛致電或透過社交媒體向他道謝。尤寧敦的副警長表揚麥克里的英勇行為時心裡激動:「麥克里實際上表示『我不能讓他死』。我沒有言詞能夠表達對他的感激。」

多年來,麥克里跟警方曾有不少的矛盾。2016年,麥克里接到在酒吧喝酒的妹妹的電話,說那裡正發生打鬥,需要哥哥接她離開。麥克里到場後,在停車場制服了一名持槍男子,把對方的槍拋到一旁後打算離開。此時一名巡警向他開槍。警員聲稱麥克里兩次以槍指向他,因而被捕並判監一年。不過後來閉路電視片段證明了指控失實。麥克里在2018年入稟控訴四名警員濫捕,令他被誣告並入獄,失去了跟他子女和患病的母親相處的時間。

幾個月前,一些便衣警員拔槍向他和人群走近。麥克里指他們當時並沒有表明自己是警員, 於是他逃跑。當意識到他們是警員後,便停下來,並把雙手放在頭後。然而,他仍然被指控拒捕。一名警員更踢他的臉,導致嘴唇裂開。

儘管麥克里經歷了不公義的對待,他仍然選擇了寬恕。他說:「我們需要發揚人性光輝的一面……現今世界的問題是,人們都陷於要如何站起來或報復的思想裡,這不是我自幼所接受的教育。我總是被教導要寬宏大量,你不能因為曾與某人發生過什麼事,而影響你往後每一天的生活。」

麥克里又說:「有些人可能覺得我外表兇悍。我不能憎恨向我開槍的警員,因為他不知道。我不想被稱為英雄,只想做一個正直的人,無論在做什麼、身處何方。我希望那位警員看到這些,並知道我已原諒了他。」

禱告:求神在不公義的世代中光照人心,使人覺醒並對齊神的心意,施行憐憫饒恕。

(來源: Christian Headlines,2020年6月23日,林國祥編譯報導。)

 

 

蒙召走進示威人群 見證神於動盪中點燃盼望

在佐治.弗洛伊德之死所引發的示威和暴動中,Andrew Chalmers蒙神呼召去到動亂當中,以鏡頭記錄他所目睹的人和事,促成紀錄片《We Hear You》的誕生。

看到人們的無望,Andrew感到難過,不知道該如何回應,他禱告尋求神的引導與方向。「面對佐治之死以及國家裡許多不公義和慘痛的事情,我心感憂傷,我真的不知道該怎麼做,但我想以合乎聖經真理、榮耀神的方式來回應。」

Andrew說神讓他到密蘇里州跟他的朋友JT Thomas見面。到達弗格森(Ferguson)後,他們拍攝了自己與那些站在動亂街頭宣講福音的領袖的對話。此後,他們去了明尼阿波利斯(Minneapolis),聆聽那些在該區服侍的信徒的分享,從他們身上學習如何以愛支持當地社區。Andrew表示:「許多不同背景和信仰的人都聚集在這裡,他們以愛彼此相待、互相扶持……雖然有很多不好的事在這城市發生,但教會已經來到這裡,彰顯基督的愛。」

Andrew說,即使彼此不一樣,學習聆聽他人及表達同理心,是貫穿整套紀錄片的核心主題。「我學習到的第一件事,是我需要聆聽。當所有事情開始發生時,我的第一個反應就是說話。作為教會我們確實需要發聲,反對種族主義及不公義的事,然而在表達意見之前,我們需要做的第一件事是聆聽。」

這部電影的目標是嘗試回答一個問題──當我們國家的人民在呼求正義和種族平等時,教會可以做什麼來回應。「電影其中一個中心思想是神會賜我們祂的心。信徒面對的其中一個危險是欠缺同理心和情感封閉。我相信耶穌的回應不會是這樣的,他會傾出自己去感受人的傷痛,不會選擇遠離。」

Andrew回應神的帶領,帶著鏡頭走進人群,聆聽他們的故事。

在五日的拍攝過程中,Andrew深入了解到許多人的悲傷,以及教會如何有效應對,也看到悲傷的人開始得著醫治。「帶著神的愛及開放的心,我開始看見醫治發生。我正學習進入受傷的人中,而不是調頭走。我開始發現,現在是與受傷的人分享福音,以及在社會宣揚正面改變的時刻。此時人們正在尋找答案,渴想得著盼望。教會是世界的光和盼望,世上沒有任何事情或黑暗比那在我們裡面的耶穌基督的真光大,這光要透過我們照遍這地。」

禱告:求神使用這電影,讓人學會聆聽。願醫治流通,人在耶穌的光中看到盼望。

(來源:CBN News,2020年6月20日,Joshua Chung編譯報導。)

 

 

說唱歌手創音樂電台 以年輕人語言傳播福音

城市文化近幾十年間對藝術的影響滲透各社會階層,尤其是年輕人。在這樣的氛圍下,西班牙說唱歌手 Noé Serrano創立了網上音樂電台GLS Stream Radio,24小時廣播不同風格的hip hop(嘻哈)音樂。

Serrano熱愛hip hop音樂,擁有20年的說唱經驗。他接受西班牙新聞網站Protestante Digital訪問時說:「起初的想法是希望為年輕的基督徒設立一個說唱的平台,給他們機會成長。慢慢經營下來後,發覺原來我們可以成立一個以hip hop音樂為主的基督教電台,在美國和拉丁美洲都有這樣的電台,但在西班牙卻沒有。」

除了播放音樂,電台亦開始製作其他的節目內容,如靈修播客(Devotional podcast),是Serrano與來自阿利坎特省(Alicante)的Seth Vañó合作的節目。Vañó是福音派牧師,也是一名塗鴉藝術家,藝名為Dolar One。

Vañó分享:「我以前常在街頭塗鴉,後來我遇見了神,祂完全改變了我的生命,從此之後我就不再塗鴉。然而過了一段時間,神讓我知道其實我可以透過塗鴉去接觸那些迷失的年輕人,否則我就埋沒了我的天賦。」

對Vañó而言,這個網上電台是很好的資源。「我只需把電台的連結傳出去,這樣年輕人就能聽到關乎救恩和盼望的好消息。」靈修材料一般都是文章,但大多年輕人都不會讀,因此他們把材料製成錄音,配上悅耳的背景音樂。Vañó説:「每天早上我們都會分享一個盼望的信息。我們收到了很好的回應,很多都是來自說唱或塗鴉界的,我們跟他們建立了關係,跟他們分享屬靈的事。我們知道神會在他們的心裡工作。」

Serrano解釋:「我們正在用年輕人的語言跟他們溝通,傳福音給有需要的人。福音的工作需要進化,我們需要更換包裝,但內容不會更改……我們需要給他們資源,讓他們能夠分享福音信息。」

Serrano還分享了一個新的計劃:「我正在準備一個訪問不同藝術家的節目,了解他們的過去和他們認識福音的經過。我們現正尋索不同的想法和計劃,希望可以跟不同的人合作,接觸所有熱愛說唱的人。」

禱告:願神祝福電台的福音工作,得著年輕一代和藝術群體,讓神在藝術領域中作王。

(來源: Evangelical Focus,2020年6月25日,Grazia Tsui編譯報導。)

 

 

基因分析揭示死海古卷來源之謎

經過7年的艱辛研究,以色列研究人員近日完成了對死海古卷碎片樣本的DNA研究分析,解開了更多關於這世上最古老的聖經抄本的來源歷史。

研究發現,被認為是由古代猶太教派愛色尼(Essenes)所撰寫的死海古卷,原來並非全來自死海,當中一些是寫於離發現地帶昆蘭(Qumran)很遠的地方。

研究人員透過分析書卷動物皮革的DNA,取得這突破性的發現。研究團隊領隊特拉維夫大學教授Oded Rechavi說:「我們所採的古卷樣本幾乎全都是羊皮,於是花了大部分時間和精力,把特定的羊皮跟其他有著類似基因組的羊皮分別出來,並嘗試把那羊皮碎片拼湊起來,這是一項非常艱鉅的工作。」

是次研究的其中一個最重要發現,是關乎書寫耶利米書的動物皮。當中兩幅書卷的碎片顯示是母牛皮,而在猶大沙漠並不能找到母牛皮。Rechavi說:「蓄牛需要草和水源,這些牛皮很可能不是在沙漠取下,而是從另一個地方帶到昆蘭洞穴的。」

團隊還從這兩幅碎片中發現,古卷中的耶利米書跟我們今天所認識的聖經版本有所不同。Noam Mizrahi教授解釋:「這古代的DNA可以證明,兩幅文本內容不同的耶利米書卷是從猶太沙漠以外地方帶來的。」他認為,古代猶太教派著重文本的「正確」詮釋,多於精確的用字或語言結構。

追溯書卷上獨特的DNA指紋有助區分哪些文本是由猶太教派所寫,哪些是從其他地方帶來的,更有可能反映當時廣泛猶太社會的面貌。

儘管這項研究非常艱鉅,但對於理解聖經文本的歷史背景攸關重要。Mizrahi說:「我們並非每次都能夠準確地推斷每塊碎片被發現的位置,有時候會提供了錯誤的資訊。認出發現的地點很重要,因為這會影響我們對古卷歷史背景的理解。」

團隊將繼續分析更多的古卷碎片,並希望更深入了解書卷所用的動物皮料。Rechavi還指出,DNA研究的突破有助研究人員鑑定書卷的真偽。

禱告:感謝神引領研究團隊使用科技分析揭示更多聖經的歷史。

(來源:CBN News,2020年6月4日,Hannah Lo編譯報導)

 

 

【國度觀點】興起靈舞戰士

「擊鼓跳舞讚美他!用絲弦的樂器和簫的聲音讚美他!」(詩150:4)神悅納我們以各種方式敬拜祂,無論是口裡發出的禱告和歌聲,樂器發出的旋律,又或是以肢體表達的舞蹈,都是敬拜和讚美的表達。傳統華人表達感情的方式較為含蓄,即使是夫妻和兒女,很多愛的表達也是在心中,這樣的文化不但使家庭較難建立親密關係,以致我們與神之間也不易親密同行,難以毫無阻攔地向神表達我們的感情。

然而舞蹈敬拜,無論是對敬拜者的內在生命,還是向外在環境釋放神的同在都具有突破性的能力。當我們以舞蹈敬拜神,能夠幫助我們透過身體的投入,推倒用理性建立的保護牆,以一顆簡單的心,帶動我們的魂與靈投入到敬拜,並且幫助我們將焦點從自己身上轉離,突破仇敵的轄制。對於外在環境,舞蹈敬拜能夠攪動周邊的屬靈氛圍,也是屬靈爭戰的武器之一,向仇敵發出得勝的有力宣告,與歌聲、禱告相配合,能加速我們進入神榮耀的領域,彰顯出天上的敬拜。

當我們說「要盡心、盡性、盡意、盡力愛主——你的神」,舞蹈的敬拜就是一種向神表達愛的操練方式,或許我們不能做到如大衛王一樣,不顧旁人的眼光,和自己作為王的身份,在耶和華面前極力跳舞。又或者我們不是專業的舞者,也覺得自己的舞蹈並不優美。然而當我們因著心中對神的愛,隨著旋律簡單地擺動肢體,為動作賦予屬靈涵義,那就是一種舞蹈的敬拜,在靈裡能發出果效。

當耶和華帶領以色列人走過紅海,使法老追趕的軍兵被淹沒,「亞倫的姊姊,女先知米利暗,手裡拿著鼓;眾婦女也跟她出去拿鼓跳舞。米利暗應聲說:你們要歌頌耶和華,因他大大戰勝,將馬和騎馬的投在海中。」經文中特別提到她們以舞蹈歡慶神的得勝,在可尋求之時尋求祂,在當讚美之時揚聲讚美祂,這就是與神的心意對齊,神就願意更多的將祂的同在與啟示傾倒給渴慕祂的人。

今個月是猶太曆中聖殿被毀紀念的月份,仇敵亦在香港彰顯擄掠人心的工作,但因著聖靈的澆灌,今日每個信徒都已成為聖靈的殿,讓我們以身體當作活祭,以讚美和喜樂的舞蹈突破仇敵的壓制,在香港高舉神的名,為地土發出得勝的宣告。

 

 

整全福音引導年輕人 傳承在於生命影響生命

於去年接棒的台灣新竹勝利堂主任牧師李易松,是從服事青少年起家,他於6月20日接受專訪時談及,教會整全的福音工作,是從幼兒到青年、青年到壯年、老年,一生都傳福音,回應神在個人身上的呼召與使命。

「從小培養傳福音的生命!」李說,台灣新竹勝利堂自梁敬賢牧師建造教會開始,就致力推動基督化家庭,因此教會有許多是基督徒二代、三代的家庭,約有六、七成的會友都是在這裡成長。如何以整全的系統幫助幼兒、青少年、大專生及青年是環環相扣的。而帶領他們經歷神,真實地活出基督信仰是他們努力的異象與目標。

李舉例,教會有兒童門徒班,孩子從小學習服事,參與在兒童主日學的聚會。兒童要參加門徒班,家長需要一起面試,令家中與教會內的聖經教導一致。當兒童進入青少年時期,他們過去熟悉的兒主老師、青年輔導及家長,就會形成三股合成的繩子,教會稱他們為「鐵三角」,中心點是「耶穌」,幫助這群孩子直至大學都不偏離主的道。

談及培養領袖、建立團隊及生命傳承,「從本地、本族、本家開始訓練孩子傳福音是我們的異象,進而慢慢擴張他們的生命。」李說,青少年的門徒訓練,會開始承擔更多的責任、實踐神話語。他們會帶領國二、國三的青少年組成短宣隊,前往信義會較偏鄉、弱勢的小教會傳福音和佈道。每年暑假的營會也會期許孩子擔任小隊輔,寒假則是門徒造就靈修營,針對福音書卷或主題作進深的研讀與扎根,同時透過體驗活動來認識神的話語,讓他們在活動中體會禱告、神話語的信實。

自去年9月開始,教會在中秋節、感恩節及聖誕節都舉行聯合佈道活動,全教會總動員,就連孩童、青少年都不缺席,鼓勵每一個年齡層都投入傳福音的行列。其中最為特別的是,輔導員會帶著孩子、青少年成立關懷組,帶領他們透過打電話關懷同學朋友。「門訓從小開始!」李說,近期也開始發展親子幼兒班,特別針對3-5歲的孩子與家長,以神話語的供應、造就及提升,讓父母在照顧孩子時也能得到心靈的餵養;孩子雖然小,也能在環境中感受到父母親的心情與生命的提升,這一點一滴的過程都是為主建造教會、把產業(孩子)交託給神。

「傳承的關鍵就是生命影響生命!」李牧師強調說,子女從小在教會長大,他們都會觀察父母、大人的信仰生命,這是最真實的影響,即便讓他們看到生命中的軟弱、掙扎也很好,因為基督徒的生命是百分之百的義人,也是百分之百的罪人。年輕人在最真實的景況中,可以清楚看到大人如何靠著耶穌基督十字架的救贖與恩典,治死老我,與主同心同行,成為這世代的得勝者,這樣的基督徒生命是最榮美、最真實的見證。

當進入大專生階段,李表示,這對他們來說也是一大挑戰,因教會周邊的學校是清大、交大,不容易考上,因此部分的學生就會考到其他外縣市的學校。他也期許,當他們一批批的青少年進到外縣市的教會時,能成為當地教會的祝福。若是暑假也會鼓勵他們前往國外短宣,開拓宣教視野,經歷神在各地福音的預備與心意。

關於耶穌吩咐的大使命,李發現後現代人對「權威式的命令」較不能接受,因此,他認為若換個角度來看待這耶穌的命令,或許接受度會提高,因為單從一個角度看可能成為律法的命令,但事實上「傳福音也是百分之百的祝福!」因馬太福音廿八章20節主應許「……我就常與你們同在」,這也是百分之百的神與我們同在的祝福,因為世上沒有任何一件事能夠取代或比與神同在更加幸福了。

因此,李勉勵所有畢業生、年輕人,因著耶穌的同在,使自己有平安、喜樂及自由,尤其現在是疫情後,年輕人的挑戰一定比過去還大,但不要懼怕,因為神應許與我們同在。

(台灣國度復興報記者劉以琳報導)

 

 

長老教會展望福音行動 致力部落與婦女宣教

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第65屆總會通常議會選出首位女性原住民總會議長 Abus Takisvilainan(阿布絲・打給絲非來南,以下簡稱阿布絲)牧師、總幹事則由陳信良牧師當選。今年是宣教士來台155週年,同時是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總會婦女事工年,也是著力在「婦女」宣教的一年。甫當選長老教會議長的阿布絲受訪時,談及未來的宣教方向,除了秉持「釘根本地實踐愛.結連普世行公義」的核心價值,也要與政府一同努力在「長照」、落實照顧婦女的二度就業,以及活絡部落社區的宣教。

每一年長老教會都會有不同的宣教主題,從過去的普世宣教到今年的婦女宣教,都是奠基於長老教會在這塊土地上透過醫療、教育、社會服務的服事。這也使阿布絲思考,如何在屬靈前輩所耕耘的土地上,實現「整全宣教」的六大面向——宣揚福音、培育下一代、愛心服事、參與社會改造、關懷受造界,以及文化轉化。

阿布絲表示,155年來長老教會對於各族群、關懷社會的領域都以「接地氣」的方式進行。而今年特別著重在「婦女宣教」,她身為一位女性議長、布農族牧者,深感必須努力活出信仰的核心價值,並落實國度宣教,回應主的呼召與揀選。

宣教運動推動中心因應今年的婦女宣教年,邀請各中會和區會合作,凝聚各族群對婦女宣教的共識,進一步設計宣教方案。在長老教會總會婦女事工委員會的努力下,台灣將成為2023年世界公禱日的代禱國家。阿布絲亦反思,如何運用和發揮這職分繼續落實宣教,發揮在都市、部落不同的影響力,讓眾教會都可以彼此連結一起。

神造男造女有祂獨特的心意,不應該以競爭的方式發揮獨特的性別角色,反之要善用神給男女不同的領導特質,活出神創造的本意。阿布絲表示,長老教會目前有超過1,200間教會,其中有500多間為原住民教會,在平地與原住民教會又都有不同區域性的實際需要。接下來的福音運動,她將和長老教會的原住民宣教委員會共同努力,讓部落活絡、帶來生命力,並且繼續耕耘社區宣教。她強調,進入155年的宣教年,不只是聚焦在婦女宣教,也要整全宣教;不只是愛心服事,也要關懷社會。

身為婦女,扮演著媽媽、妻子,也身為牧師,現在甚至有議長的身分,阿布絲提到去年正是婦女封牧的70週年,長老教會也為此出版見證集;明年的總會通常議會,則會展現今年婦女宣教的成果。她深深感受到長老教會重視婦女的國度觀,也將會是她就任後努力的方向。

除了婦女宣教,如何運用女性的特質發揮影響力和領導力,也是阿布絲努力的目標。她深信男女一同服事,具有彼此幫補、互相效力的功用,不是為了彼此競爭。她認為在家庭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她的丈夫大亥.芭拉拉非也是一位牧者,他們就在家庭、牧會,甚至是整個長老教會的事工上配合恰當,努力成為見證,從中操練了優先順序。因此,盼望透過兩性彼此的合作,將榮耀歸給神。

(台灣國度復興報記者商可瑩報導)

 

 

作蒙福神的兒女(下) -【羊回家】專欄

上回提到父母若能讓孩子從小認識神的話語,生活在神裡面,便能夠得著上好的福份。在日常生活中,父母可以為孩子做些什麼,讓他們有健康的成長呢?

盼望:父母要帶孩子回到神裡面,與他們同行,使他們有盼望。很多家庭缺乏愛,父母與孩子的互動不多,又或以目標為本,只關心外在的,例如學業,並沒有跟他們去建立關係。如此成長的孩子因著缺乏愛與關顧,他們會轉向手機或媒體,裡面有很多他們的「朋友」,而長大後也不會關心父母。

美麗:我常常覺得自己的太太是最美麗的,因為她裡面有神的靈,不需用任何化妝品,她的美麗也會自然流露出來。同樣,孩子在神裡面是最美麗的,當他們敬畏神,心裡時常被聖靈充滿,也自然會流露出神美麗的素質。

魅力:年輕人會追求心裡的英雄或明星;追求愛的同時,也希望自己成為被愛慕的對象。當孩子每一天活在神裡面,以祂的信實為糧(詩37:3),他們帶著神的榮耀,生命質素是可羨慕的,自然會吸引不同的人來到他們面前。

決斷:決斷需要對神有信心。一個人在神裡面長大,他會漸漸對神建立信心。像我年少的時候,連跟別人說話也不敢,因為我是一個很自卑的人。但因著我從小開始學習倚靠神,以致能運用神給我的信心去建立生命,今天我知道在祂裡面我什麼都不用怕(腓4:13),我能夠運用神給我的信心去面對生活中的每一件事。

同理心:現今社會的生活水準提升了,物質也豐富了,孩子更容易得到他們所需要的。然而個人的需要愈來愈大,會使人變得更自我中心。相反地,如果家長教導孩子去關心別人,瞭解別人的需要,神的愛便充滿他們,使他們成為和平之子。

充滿神的靈:一個孩子是否充滿著神的靈,一下子便可以看出來。活在神裡面的人是很不一樣的,他們不一定是讀書成績很卓越,但因著他們充滿神的靈,他們活出來的生命很不一樣。他們所到之處,都能活出神榮耀的光輝,使人得著益處。

慷慨:我們應當知道神才是一切萬有的擁有者,我們只是神的管家去管理資源,是一個「打理人」。作父母的也應當這樣的教導孩子,把所擁有的與人分享,懂得把資源分給有需要的人,好好運用在神的國度當中,神便會把更多的交在他們手中去管理,得著在神國度裡的豐富。

求神給我們恩典,讓我們能夠在每一天做對的和該做的事情,讓我們跟孩子的關係能夠重新建立起來。現在是復和的時間,是贖回關係的時間,是重建的時間(瑪4:5-6)。不要害怕過去的傷害和一切的艱難,當我們的心態能夠軟化下來,放下自己,神會使我們經歷祂的榮美,必看見祂將要在我們一家所作的工。


馮小滿,註冊職業治療師,本專欄圍繞家庭的不同層面,以及如何有效地管理家庭為主題,目的是讓人學習在家庭生活中應用神的話,真正享受神的愛。

 

 

領袖要迎向甘苦的服侍 -【逆境中的恩典】專欄

今天的信徒都喜歡聽祝福的話,卻甚少人講及苦難,或鼓勵人迎向苦難這功課。華里克(Rick Warren)牧師說過,我們的經驗,無論好壞,都帶著目的,將來為神所用。因此,我們要用另一個眼光來審視過去不好的經歷,讓自己能在回顧中轉化,擁抱這些經驗,視之為來自神的化了妝的祝福。 華人的教會文化較著重做事(doing),對什麼是生命(being) 有一種陌生感。但領袖在服侍上一定會遇上苦難,被推著走近神,經歷祂深刻的愛。事實上,最能夠經歷神的愛和信實,就是苦難的時刻。以下是我一個真實的經歷。

近十年前,我與隊工到中國跟政府交流,洽談開展困境兒童工作,特別是申請牌照的事。一行人興致勃勃的出發,卻沒想到是這樣的艱辛而徒勞!整個旅程是不斷喝酒,不斷被帶去遊山玩水,正事卻沒有一樁談得上。內地官場文化,特別是十多年前,都叫我們很花力氣適應。把酒言歡、先建交才談公事,都是我們之前不了解的潛規則。

最後一晚是喝酒喝得最辛苦的,回到賓館大家都不支倒下。記得我在廁所中,頭暈和雙腳軟得無力起身(國內是蹲廁),我生平第一次在廁所內用了全身力量來呼求神。我們沒有一個是嗜酒的,大家已勉力奉陪,捱了很多回,勞力是付出了,事工發展之路彷佛遙不可及,直教人失望頂透。有位義工表達激憤:「這樣喝酒,喝死人了!我們走!香港也有很多正事要辦!」大家即時鴉雀無聲,心情低落到極點。

大家身體情緒都欠佳,我唯有提議一起禱告。剛閉上眼晴,我便止不住流淚,因為想起了德蘭修女的故事。昔日她決定離開安舒的修道院,照顧街上的貧窮人,她本來帶了修院的一片麵包,但當她走到門外,看到衣衫襤褸的窮苦人,便把麵包送出了。不久,她餓得暈倒在街上,沒有人理會她,當她醒來,卻當沒有這回事似的,繼續在街上服侍。

神所要的,就是那些不愛惜自己生命的人──「凡為我喪掉生命的,必得著生命」。(太16: 25) 當時,我腦中出現了這個片段,就大聲呼求:「主啊,我們所受的苦,又算是什麼呢?如果這個異象是祢的心意,我們不能放棄!」在場的各人都承接著,逐一起來宣告,又高聲讚美主,這是發生在賓館裡的一場最敬虔的敬拜。禱告中,主安慰我們說:「天上的批文(牌照),我已為你們預備。」即是說,此刻申請牌照無比困難,但抓住祂的應許,事便可以成了!果然,主後來給了我們牌照,不是一個,是先後三個!

當領袖願意迎向甘苦的服侍,擺上代價去順服,神會以更大的神跡來激勵我們!


賴淑芬博士豐收慈善基金總幹事,基督教關懷無家者協會顧問藉事工、寫作及培訓來推動關懷中港貧窮人。本專欄藉著經文與見證,清晰指出主是掌管政權、經濟、困境、攻擊和生死的大主宰。有信德的人自能於種種困局中經歷神的恩典和大能。

 

 

學生滯留黎巴嫩 神學院成避難所

新冠病毒爆發其間,多間學院面對國際學生去留的兩難局面。黎巴嫩是其中一個首先實施入境限制的國家,2月21日錄得首宗感染個案,3月9日當地所有的校園關閉。

黎巴嫩阿拉伯浸信會神學院(Arab Baptist Theological Seminary,簡稱ABTS)共有160名學生。當中26人是黎巴嫩人,其餘大多數是修讀遙距課程的學生。

3月15日,黎巴嫩宣佈進入緊急醫療狀態,三天後實施全面封關。學生倘若打算回家,就要儘快起行。蘇丹學生們很快收拾好行裝,準備前往機場,但他們還未離開校園,蘇丹在沒有預先公佈下已經封關。

幸好這些學生還沒有登機。然而回到校園,他們面臨健康風險。在宿舍,原本單身學生共享一間配備兩張雙人床的小房間,已婚學生住在家庭宿舍,共享1個廚房。

蘇丹學生非常喜歡交際。ABTS院長Elie Haddad 說:「他們一齊生活,就像一家人一樣。我們可以做的只有照顧他們,保障他們的安全。」最後只有來自埃及和南蘇丹的學生能夠返回自己國家,其他學生都不能回家。學校於是安排單身學生一人一房,並供應搓手液、口罩、手套,以及社交距離指引。

在情緒方面,教務長Bassem Melki表示,學生有不同的感受,部份學生希望可以回到家裡跟家人一起,其他則在困難中看到一點光明。

36歲來自蘇丹努巴山脈區的Youssef al-Nour表示:「神讓我們留在校園是更好的安排。」他跟同樣是學生的27歲妻子Susanna認為,比起穿插於人多擠逼的機場,回到不合規格的醫療系統,留在校園更為安全。然而,他們也擔心在蘇丹的家人不懂得好好保護自己。

受到近期的革命鼓勵,Nour希望開創一個蘇丹人的宣教差會。Susanna希望改善教會與社會之間的連結,尤其是藉著服事女性。在停課期間,他們不是在沉思處境神學,而是在打理學校的花園。Susanna說:「新冠病毒改變了一切。儘管如此,神學院是我們的家。」

來自敍利亞,49歲的三年級生Bitar表示:「我們有某程度上的自由,可以玩樂、散步,校園沒有關閉……我們是有一點兒的壓力和沉悶,但我們保護好自己,就是保護好他人。」

Bitar不是為了學習神學而來到黎巴嫩,他帶著妻子Heba和兩個孩子來尋求加拿大的庇護。在過程中認識了ABTS,最後報讀了課程,孩子則在附近的孤兒院上學。

他們在疫情隔離期間更暫代青年學生的家長,照顧他們。Heba說:「現在的情況不容易,但我們可以勝過的。」

神學院於四月前已經重整課程,轉至網上教學。Bitar服事敘利亞難民的外展事工都因疫情緣故而暫停。加拿大當局拒絕了他們移民的申請,但在ABTS學習和生活期間,他的方向已經改變了。「無論在哪裡,我們都會事奉神。我們的國家比起西方國家更需要我們。」他們現在準備回到敍利亞,只要關口一開,便會起行。

禱告:感謝神讓弟兄姊妹打破文化差異,在神學院的家和睦同居,在患難中互相扶持。

(來源:Christianity Today,2020年6月10日,Joshua Chung編譯報導。)

 

 

美典獄長以信仰扭轉監獄狀況成佳話

美國路易斯安那州前典獄長波爾楷恩(Burl Cain)在州立監獄推行以勞教和基督信仰為主導的「道德復康計劃」,成功令監獄的風氣更生逆轉。雖然楷恩在4年前因醜聞離任,但如今他期待以77歲之齡到密西西比州接任當地州立監獄的典獄長,扭轉另一所風評差劣的監獄狀況。他的新任命在截稿前仍有待參議院通過。

楷恩在路易斯安那州立監獄(Louisiana State Penitentiary,又稱為Angola)擔任典獄長21年。他在任內除了推行改善監獄狀況的行政改革外,也打正旗號推出宗教計劃,藉屬靈轉化來更新在囚人士的心思意念,包括邀請新奧爾良浸信神學院在監獄內開設聖經學院,在監獄內建立教會和請囚犯擔任牧者牧養囚友,加上其他勞教措施,令Angola這所曾經是南部最血腥的監獄演變成模範機構。

楷恩的懲教哲學是,信仰令人有道德觀,而有道德觀的人不會是罪犯。最近有調查顯示,許多囚犯欣然接受這些宗教計劃帶來「對救贖的渴求」。不過,由於計劃以基督教為主,因此一些囚犯曾經批評楷恩令他們無法自由信奉自己的宗教。楷恩對某些囚犯採取長期單獨囚禁的做法也惹來批評。然而,令他辭去Angola典獄長一職的導火線,是當地傳媒報導他涉嫌與囚犯的親友有私人物業交易瓜葛,他在辭職後又被審計人員指控他不當使用公款,涉及約45 000美元,楷恩對有關指控全盤否認。

雖然受醜聞困擾,但楷恩在Angola的政績仍為他帶來新的工作機會。密西西比州長Tate Reeves希望楷恩可以將他的成功經驗複製到密西西比州立監獄(Mississippi State Penitentiary,又稱為Parchman)。密州是全美被囚人口最高的州分之一,監獄內有色人種的比例偏高,長期受貪污和經費不足問題困擾,Parchman內裝修破落,衛生條件惡劣,暴力情況嚴重。自去年12月以來已有超過30名在囚人士死亡。楷恩表示,他初到Angola工作時,Angola的情況也非常惡劣,但透過更多的更生計劃將情況扭轉。他希望有機會將密州的監獄制度也扭轉過來,並提出Parchman的食物和醫療必須改善,又承諾容許囚犯更多戶外康樂時間,以及在獄中建立更多教會。

部分輿論對楷恩可能獲委任密州Parchman典獄長表示關注。《God’s Law and Order》一書的作者Aaron Griffith在他的書中研究美國刑事制度如何受基督教福音派影響,他在《基督教今日報》上發文評論,指出雖然楷恩的任命可能令密州囚犯的生活得到改善,他們也能夠藉福音改變自己,但這同時也可能會強化大家的錯覺,以為刑事案件的公義問題只在於處理囚犯的心理需要,而忽略了種族歧視、經濟不平等和嚴刑峻法才是當地監獄爆滿、犯罪率高企的原因。

禱告:求神引領在位者扭轉監獄和懲教系統的問題,讓在囚人士能在愛中更新轉化。

(來源:Clarion Ledger和《基督教今日報》,2020年6月16日和8日,文奴編譯報導)

 

基督徒人數急速增長 伊朗政府設法打壓

儘管伊朗政府有計劃地襲擊和囚禁改信基督教的人,並將伊斯蘭教信仰灌輸給青少年,基督教在當地卻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增長。殉道者之聲電台主持Todd Nettleton接受Faithwire 訪問,分享這令人難以置信的趨勢。

伊斯蘭神職人員警告要防止基督教的傳播。家庭教會,尤其是教會的領袖,經常成為當局的目標。改信基督教在部分地區被視為危害國家安全。然而,這些威脅絲毫沒有阻止人們成為基督的追隨者,改信者人數迅速增長。

Todd表示,有伊朗基督徒稱增長應歸功於伊朗伊斯蘭政府。在過去的40年,政府表示他們按照古蘭經和伊斯蘭原則,竭盡所能工作。然而,今天他們的國家的貪污情況嚴重、經濟不穩、吸毒成癮率是全球最高之一。許多伊朗人是在這40年伊斯蘭政府統治期間認識和歸信基督的。

Mohabat新聞報導說,儘管家庭和學校徹底地向青少年灌輸伊斯蘭教義,但改信基督的比率仍然偏高。伊朗政府提供巨資支援伊斯蘭組織,讓他們在伊朗境內外向青年宣揚伊斯蘭教。然而,伊朗青年愈來愈遠離伊斯蘭教,政府對此極感不安。

2019年,伊朗宗教領袖Ayatollah Makarem Shirazi對基督教在Mashhad郊區興旺發展表示關注,當地的宗教和政治官員立刻派遣大量伊斯蘭教師和傳教士到郊區,阻止年輕人歸信基督。這牽起了逮捕改信者的浪潮,許多人面臨長期監禁,並要為短暫獲釋繳付巨額保釋金。

伊朗政府同時實施了雙重計劃,以阻止基督教的傳播。一方面撥款數百萬美元在全國宣傳伊斯蘭教,另一方面打壓剛改信基督教的人,讓那些對基督教感興趣的人產生恐懼。

政府還關閉了不少教會,改信基督教者也被禁止踏足官方教堂,波斯語崇拜被迫在全國所有教堂永久取消。任何與基督教有關的刊物或材料也遭受禁制。然而,伊朗政府報告顯示,不管他們多努力,都未能阻止基督教的傳播。

禱告:感謝神親自吸引人來認識和歸向祂。求主保護當地信徒安全,信心堅固。

(來源:CBN News,2020年6月6日,林國祥編譯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