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中嚴肅會 自卑轉離惡行 尋求神心意

城市合一祭壇於8月30日晚7點,在台中生命之道靈糧堂舉辦「台中城市嚴肅會」,台中策盟牧者一起為城市與國家禱告。城市合一祭壇主責劉怡芳傳道受訪時表示,此次聚集是今年第一次台中牧者和信徒的禱告聚集。此外,未來台中合一禱告會將每月舉辦一次,搖動神的手,使台中這個屬靈的戰略心臟,恢復跳動。

台中城市嚴肅會邀請了烏干達Dennis牧師分享信息,他引用歷代志下7章12-14節提到,每次神要作工就會招聚一些人起來禱告尋求。Dennis說:「神的介入是有條件的,人要先自卑、禱告、尋求主的面,轉離惡行。神在找憂傷痛悔的心,神在找敏銳於祂聲音的人。」

Dennis呼籲弟兄姊妹把時間留給神,花時間與神相遇,與神同行,就能與神同工。台灣是亞洲的門戶,當世界在淪喪,政府與政治領袖在尋找解決方法,人在問神在哪裡時,教會要興起,讓人看見神在教會,教會是光是鹽。教會有神的同在,人就走進來,當更多人回轉歸向神,區域性的轉化就會發生。

最後,由台中策盟執行長林進泰牧師(東海靈糧堂主任牧師)帶領弟兄姊妹領聖餐,林進泰跪在地上帶領會眾為台中作認同性的認罪與悔改,求神的寶血塗抹這地的污穢與罪惡,潔淨地土,邀請神在台中介入並重新掌權作王。

對於舉辦台中城市嚴肅會的目的,劉怡芳說,猶太曆5779年到今年的5780年,對台灣都是關鍵時刻,教會需要更深悔改,尋求神的心意,與神對齊。而台中是台灣的心臟,當城中眾父老招聚信徒,帶著合一權柄同心合意為城市禱告時,城市就會開始覺醒,會帶下更多的突破。

(台灣國度復興報記者張雅茜報導)

 

 

Hope敬拜祈禱會 城市中心高舉神

由職場教會Aspire與玻璃海樂團合辦的「Hope敬拜祈禱會」於8月30日晚在中環皇后像廣場前空地舉行。聚會估計至少有1500名參與者,高峰時期有2000人出席。

大會負責人分享,舉辦祈禱會的目的是在香港這個艱難時刻,去召集信徒同心合意在城市的中心敬拜神,並主動接觸和關心經過的途人,為每個心靈疲乏的香港人禱告,主動將主愛帶進人群,在絕望之處播下盼望,讓耶穌永活的真光照亮黑暗。

聚會結束後,大會至少收到兩位十多歲的中學生表示他們在呼召中決志信主。其中一位是戴著口罩及身穿黑色衣服的年輕人,表示他被弟兄姊妹的熱情關懷所感動,亦在詩歌裡感到從主而來的安慰和溫暖。另外,亦有來自不同教會的弟兄姊妹都表示當晚很被激勵,亦對「什麼是教會」有深刻的反思。

(新聞來源:由主辦單位提供)

 

 

香港教會為動盪時刻 同心迫切禱告

針對目前香港社會的困境和需要,香港基督教協進會和天主教香港教區推動9月6日在全港分區舉行祈禱會,以「為香港祈禱:撕裂得復和、受傷得醫治、困境求出路」為主題,讓全港基督徒,不分宗派,同心為香港向神呼求。

香港宣道會區聯會總幹事范國光牧師在8月時提出「在這城動盪時候的祈求 」,求主保守我們拒絕黑暗、暴力、絕望和仇恨,賜下勇氣及智慧,讓我們對幽暗勢力說不,對絕望說不,對傷害人的暴力說不,對假冒為善說不,對不尊重、不能反映民意的領袖和制度說不。求主保守我們在撕裂、絕望和仇恨、誤解和偏見的處境下,作和平之子,為憂傷和絕望的人,帶來安慰的信息和實際的關心。

香港611靈糧堂張恩年牧師也在8月30日發表「只要祝福」的話,為香港求平安切切禱告。「面對社會的困局,求主賜下智慧,好讓我們懂得一一小心分辨接收到的媒體報導;避免與人爭論,節制自己的情緒和憤怒,另一方面要多多傳遞包容和體諒、信心和盼望的信息;按著主耶穌真理的教導,口中常存正面積極的言語;不要咒詛,只要祝福。作為新約時代的基督跟隨者,信徒皆祭司,我們要勇於承擔祭司利未人的位份,站在世人和父神之間,代人認罪,向祂求恩典,潔淨這片飽受罪惡沾染的地土,不要讓香港日趨衰微而失卻命定。我們要加緊祈求耶路撒冷的平安復臨香江,好讓我們早早進入『亞洲復興基地』的命定,成為祝福全地的城市。」

(新聞來源:基督教論壇報)

 

 

美信徒不重視關係和門訓 六成半同意可獨自與神同行

美國Lifeway Research本年一月訪問了2,500名基督徒,發現信徒在閱讀聖經、順服基督、逃避試探等方面都有所長進,但不熱衷與其他信徒建立關係。

調查指出,在每月上教會最少一次的基督徒中,66%同意「基督徒必須克己來服事基督」,超過四分之三受訪者認同「必須逃避落入思想或行為的罪的試探」。另外,近六成基督徒「每天或每周數次閱讀聖經」,在2011年進行的調查中,這個比例只有四成半。

不過,只有不足一半(48%)受訪信徒認同「我特意與其他信徒相處,以協助他們在信仰中成長」;而認同「就算沒有其他信徒我也可以與主同行」的,佔受訪者中差不多三分之二(65%)。

LifeWay Research的總監Scott McConnell表示:「信徒感到最難的是與人分享基督和建立關係,而兩者是相關的,因為我們從經上讀到,耶穌為我們的合一禱告,而合一必須通過與其他信徒建立關係來達到。這種見證與我們和其他信徒建立關係的能力密不可分,而這正是當今教會的弱點。」

至於年齡層方面,調查發現50歲以上和35歲以下的信徒,天天讀經和預留時間獨處敬拜神的比例較高。年長的一群較為相信神能改變非信徒的生命;年輕的一群則較長者信徒更認同自己需要其他信徒。

調查又顯示,在門徒訓練方面,拉丁美洲裔和非洲裔信徒的進展較白人信徒優勝。拉美裔信徒中有一半或以上對「我終日思想聖經真理」、「我相信在困難時刻中神仍愛我」、「克己是基督徒生活的一部分」、「活著為要榮耀神」等陳述深表同意,比例較其他族群高;非裔信徒中則有一半或以上對「我的許多方面都與神無關」、「我有時懷疑神能否改變我所認識的非信徒的生命」和「我從事許多活動的過程中都沒有想起神」等陳述表示強烈不同意,比例亦屬最高。McConnell相信,這與少數族裔在美國生活較為困難有關,信仰成為他們的生活支柱。

(來源:Christianity Today,2018年8月22日,文奴編譯報道)

禱告:求神的公義在墨西哥彰顯,粉碎當地的黑暗勢力,轉化屬靈氛圍。

 

 

墨西哥牧師在講壇上 被近距離槍擊身亡

在墨西哥針對信仰領袖的暴力陰霾籠罩下中,牧師Alfrery Líctor Cruz Canseco在主日崇拜中被槍殺。他當時於瓦哈卡市的Tlalixtac de Cabrera鎮Fraternidad Cristiana教會講道。據《基督郵報》報導,他被近距離槍擊,隨後死亡。

監察組織國際無聲者之友(Christian Solidarity Worldwide,簡稱CSW)主席Merwyn Thomas說:「我們向Cruz Canseco牧師的家庭和會眾致以深切慰問。他在講壇被瞄準擊殺,實在令人震驚。」

該名攻擊者並無企圖向其他人開槍,會眾亦成功阻止他逃脫,使其最後被捕。牧師在送往醫院途中證實不治,遺下妻子及兒女。Canseco牧師離世前,該區已有幾位信仰領袖受襲。曾經營古巴移民庇護所的Aarón Méndez Ruiz牧師,在月初被劫持。Thomas說:「我們持續關注Méndez Ruiz牧師的狀況,並促請墨西哥政府竭盡全力確保他能安全歸回,調查所有同類案件及拘捕有關人等。」

CSW相信這幾次的襲擊由犯罪組織在背後策劃,其動機未明。墨西哥天主教多媒體中心主任Sergio Omar Sotelo Aguilar向《今日美國報》表示:「即使沒有戰爭在我國發生,我們卻是有著最多神職人員被謀殺的國家。」自2012年以來,墨西哥最少有26名神父被殺。很多人認為在墨西哥當天主教神職人員是世上最危險的工作。

Thomas說:「我們呼籲國際團體聯繫墨西哥政府,共同處理相關問題,並認可宗教領袖的角色,不僅視他們為提倡和平、公義、正直而發聲的一群,更視他們為人權擁護者。」

墨西哥因暴力事件多發而聞名,在美國敞開的門(Open Doors USA)全球守望名單排第39位。敞開的門說:「由於政府未能有效打擊暴力問題,部份基督徒迫不得已自行採取安全策略,以保護自己免受逼害,包括連繫犯罪組織的領袖。」

「有組織罪案主要以神父及牧師為目標,而當地當權者透過罰款、剝奪基本社會服務及監禁來逼害基督徒。格雷羅州檢察長曾錯誤地暗指神職人員參與犯罪活動,導致宗教張力升溫。」

(來源: ChristianHeadlines,2019年8月21日,Joshua Chung編譯報導)

禱告:求神的公義在墨西哥彰顯,粉碎當地的黑暗勢力,轉化屬靈氛圍。

 

 

度假期間更願意談論信仰 德國信徒在旅遊景點傳福音

位於西班牙的馬略卡島(Mallorca)是最受德國遊客歡迎的旅遊點之一,所以島上有各種為他們而設的文化及休閒活動。Reach Mallorca事工的負責人Gernot Elsner牧師相信馬略卡島是個適合讓基督徒分享信仰的場所。

圖為Reach Mallorca事工的負責人 Gernot Elsner牧師在海灘分享

這個宣教活動是由宣教協會Gospel Tribe舉辦,自2011年起,每年匯聚約150名德國年輕義工,透過音樂、藝術、見證、派發福音刊物及傾談,以自己的語言向幾百名來觀光的同胞分享信仰。

Gernot Elsner說:「耶穌基督,以及基督徒的信仰,是我們文化的一部份,但有不少人已經遺忘了。我們希望讓人重新發現它。」主辦單位對今年的宣教活動評價非常正面。「我們已經決定,明年將帶領200名年輕人重返此地,目標是接觸全島人民,而不只是參與這活動。」

近日有當地報章報導Reach Mallorca的活動,其中幾篇文章提到有鄰居及商家不贊成他們舉辦的活動,主要原因是不滿噪音滋擾。Elsner解釋他們的活動已獲得許可證,而活動是要為當地帶來一股新氣息,因該地區大多數的休閒活動都是縱情酒色的。

Elsner補充說:「每年我們都向有關部門申請許可,感恩這城市給予我們機會。然而他亦表示有潛在壓力,某些行業,尤其大型的士高,或會要求相關行政部門下年停止簽發許可證予基督徒群體。」

志願者與人分享福音

總括來說,Elsner認為鄰近的店鋪都很友善,他們不但沒有投訴,很多人反而對他們所做的表示感謝。「我們想市政局視我們的活動為一個帶正面影響的因素,而非視為罪犯。」

Elsner說:「在度假期間,德國人更開放地談論信仰,思考有關生命的問題。很多人接受基督。有時候會有二、三百人停下來談論神的愛向罪等話題。人們知道我們在做什麼。我們不是說教,只是想說明我們都是破碎的,並提供另一個選擇。我們為著他們願意把生命交給耶穌而禱告。」

(來源:Evangelical Focus,2019年8月16日,Joshua Chung編譯報導)

禱告:求神祝福Reach Mallorca所作的工,復興歐洲的島嶼,福音更受珍重。

 

 

哈瑪斯發射火箭炮 以色列遣戰機還擊

以色列國防軍(IDF)戰機於8 月16日深夜,襲擊了位於加沙走廊北部和中部的兩處屬哈瑪斯(Hamas)恐怖組織的地下基地。軍方聲明表示:「此行動是要還擊巴勒斯坦恐怖組織較早前向以色列發射火箭炮。國防軍會繼續對抗蓄意傷害以色列平民的行為,並認為哈瑪斯恐怖組織要為加沙尸走廊一切事端承擔責任。」

在火箭炮發射當天的早上,數千名巴勒斯坦人在加沙走廊邊界示威,幾百人參與騷動並向以色列軍隊投擲石頭和爆炸装置。以方軍隊用催淚氣和實彈還擊。哈瑪斯所控制的加沙走廊的衛生部指出,有16名巴勒斯坦人在衝突中受傷。

2019年8月16日,一名巴勒斯坦騷亂者使用彈弓向加沙地帶東部邊界圍欄附近的以色列部隊投擲石塊。(圖片來自MAHMUD HAMS / AFP)

16日傍晚,以色列南部近加沙走廊邊界響起火箭炮襲擊警報,當地居民亦聽到爆炸聲。以軍稱鐵穹防禦系統(Iron Dome)攔截了該枚火箭炮,未有造成傷亡及破壞。17日晚上9時,警報再次於斯德洛特(Sderot)和沙爾哈那吉夫(Sha’ar Hanegev)一帶響起,三枚火箭炮中有兩枚被攔截,碎片散落於南部民居草地。

巴勒斯坦人去年定期在加沙走廊邊界舉行統稱大回歸的遊行活動。當地的暴力行動於2019年春季明顯加劇,夜間暴亂和飛機縱火襲撃時有發生。在以色列和哈瑪斯簽定實質停火協議後,衝突有所緩和。

然而,在過去數星期,哈瑪斯屢次試圖滲入以色列境內。在10天内有6個巴勒斯坦武裝分子越過圍繞加沙走廊的保安屏障,及後被以軍撃斃。在8月1日,一名槍手向以軍開火後被撃斃,事件造成3名軍人受傷。10日以軍也撃殺了4名配備重型槍械和火箭推進榴彈,試圖潛入以色列的恐怖分子。

哈瑪斯恐怖組織自2007年開始管治加沙走廊,向來企圖與這些襲撃事件劃清界線,聲稱都是憤怒的年輕人所為。

現時約有7萬名以色列人居住在加沙邊境的五十多個社區。在過去一年,以巴雙方有十多輪極端衝突,最近一次發生在5月,有超過7百多枚火箭炮發射到以國南部。

( 來源:以色列時報耶路撒冷郵報,2019年8月17及18日,林國祥編譯報導 )

禱告:願主保守以巴兩地人民安全,賜智慧謀略給政治領袖,化解軍事衝突危機。

 

 

(1)耶穌邀請你大膽作夢-【狂野的夢】專欄

我們的天父允許我們大膽作夢,更會賜下超乎我們所能想像的祝福。事實上,大膽作夢並不是什麼新奇的概念。在福音書中,耶穌一次又一次邀請我們如此做。「你們奉我的名無論求什麼,我必成就,叫父因兒子得榮耀。你們若奉我名求告什麼,我必成就。」(約14:13-14)對敢於作夢的人,這是一個多麼大膽的應許!

「你若能信,在信的人,凡事都能。」(可9:23)耶穌說「凡事」,就是說一切事情。從第一頁到最後一頁,「凡事」這概念貫徹整本聖經。事實上,「凡事」(all things) 一詞在英王欽定本聖經中一共出現了201次。然而有時候,你在經文中找不到一個明確的應許,作為持守信念的基礎;或者應許近在咫尺,但我們因接受不了而錯過了;又或者對聖經未有足夠的認識,以致不知道什麼是屬於自己。有人說過,當一個人相信凡事皆可能,他就會以開放的思想和無畏的胸懷面對不同尋常。開放的思想和無畏的胸懷正是夢想成真的基石的境地。

那麼聖經中「凡事」是什麼意思呢?我不知道你怎麼想,但我根據經文所寫的去理解,衪的意思就如祂所言。因此當祂說「所有」,就是「所有」。祂不是指「有些」、「很多」或「大部分」。祂指所有。同時,我們知道在神凡事都能(太19:26)。要是你懷有單純的信心,沒有任何事情是不可能的(太17:20)。「凡事」包括一切的存在。事實上,「all」包括的比這些更多,因為若你所需要的尚未存在,天地的創造者可以為你而造。

馬太福音17章20節有一個要點:要得著一切可能得著的,信心是先決條件。要見證夢想在生命中實現,你先得鍛煉你的信心。這 樣,魔鬼才無法哄騙你偏離這本書接下來會提到的真理。讓我們繼 續剖析「所有」這個詞語,鞏固你對「在信的人,凡事都能」(可9:23)的信心。現在就開始打造夢想成真的信心基礎吧!

另一方面,如果你祈求的動機錯誤,那就想都不用想了。雅各曾警告:「你們求也得不著,是因為你們妄求,要浪費在你們的宴樂中。」(雅4:3)假若你祈求一座夢寐以求的大房子是因為渴望得到別人的仰慕,就是濫用了這原則,而且很可能落入新紀元運動神秘教導的危險境地。不要往那個方向走。我說的夢想是與神的旨意相符的。我不接受成功神學,儘管我相信我們會成 功,也不接受吹捧「求什麼得什麼」嘩眾取寵式虛假福音。

可是,這些爭議某程度上奪去了真正的信徒求神實現生命夢想的堅定意志。人們不再為迷失的家人禱告,因為他們覺得事情對神來說太難了。不,相信神蹟吧!人們因著醫生的報告就在與癌病的爭戰中舉手投降。不要這樣!相信神蹟吧!

儘管沒有人在生命中所有範疇都風調雨順,但我們仍要相信「萬事都互相效力,叫愛神的人得益處,就是按他旨意被召的人」(羅8:28)。神蹟確實地寫在這節經文中了!有時候我們 會落在無計可施的困局中。正因如此,你需要建立起——對成就狂野 夢想的神——凡事皆可能的信心。

追夢操練:我的夢想,我做得到

默想馬可福音9章23節,接受祂的賞賜吧!「你若能信,在信的人,凡事都能。」在心中強調「凡事」二字。將「all」和「possible」換成其他同義詞,好使這個信念能深入你心:

每件事都有可能。
每件小事皆可成就。
最美好的事都能成真。
最完美的事物都能得著。
事情完全在可掌握的範圍。


珍妮弗李克萊Jennifer Leclaire)是佛羅里達州勞德代爾堡「覺醒禱告殿」總監;「新族類復興網絡」權威領袖;AWAKENINGTV.COM聯合創始人;目前已出版超過25本著作。本專欄文章節錄自其著作《狂野的夢》。

讓小孩子到我公司來-【天國的孩子】專欄

三年前我家女傭因甲狀腺問題辭職,提前一個月通知要返菲律賓就醫。同好多香港家庭一樣,女傭對家庭生活的影響很大,特別在照顧孩子方面。雖然已經透過雇傭公司找到替代的新人,可惜仍因新合約手續及入境處的審批,我們足足等候了兩個多月時間。在兩個多月沒有女傭的日子,孩子得到祖母週一至五日間的照顧,但每天晚上和週末也得自己承擔。

公司平日晚上有一些課程,和逢星期五晚有一個工作小組,無可奈何地我唯有帶孩子一同參與。最初覺得很不方便,但意想不到的是,當時孩子雖然只有五歲多,他不單與我的同事建立了友好關係,更明白了我的工作情況,對我偶然的加班多了一些體諒。之後更加在一次敬拜禱告聚會中,被同事邀請學習屈膝敬拜,吹角舞旗,以前他連玩具笛都吹不響。當我第一次看見孩子吹響了一聲明亮的角聲,心裡充滿感動。原來萬事互相效力,同事們啟動了孩子屬靈上的渴慕。

這件事令我想起小時候,爸爸工作的政府部門每年有一次開放日,我拖着爸爸的手上班,體會他每天乘坐什麼交通工具,上下班需要多少時間,他的工作環境,以及認識他的同事和家人,這樣無形中拉近了我和爸爸的距離。

這次突如其來的事件竟然幫助我打破了一些迷思,我發覺自己的思想原來很封閉,從來沒有嘗試讓孩子了解自己的工作,更沒有想像過能與他一起經歷和分擔工作的難處。過去我一直把事奉、家庭、工作都劃分成不同區塊,當這些心中無形的牆被打破,我與孩子的關係更好,我與同事也更像家人。後來新女傭就職了,孩子再沒有跟著我參加聚會的必要,可是孩子仍然選擇每星期來到我的辦公室,參加我的工作小組。或許不是每個父母都能帶孩子回公司工作,但持開放的態度歡迎孩子參與父母的工作或事奉,例如與他們分享工作的趣事,參與公司活動,甚至是詢問他們的意見,不但能夠與孩子建立更親密的關係,更幫助他們學習獨立思考,有時甚至為父母帶來眼前一亮的想法呢!

天國的孩子勇於面對挑戰:現代很多父母都很想保護自己的孩子,不讓他們知道太多家人遇到的困難或衝擊,但是因著這種過分的保護,以致延遲了孩子進入成熟的時間。聖經上說,患難生忍耐,忍耐生老練。我鼓勵父母讓孩子參與你們解決問題的過程,學習與家人一起面對難題,是非常能幫助天國的孩子預備自己迎接未來人生的挑戰!


文@Mabel Tai
國度事奉中心事工拓展總監,先後創立了Dreamates青少年和Dreamkidz孩子的社交平台,致力推動下一代活出夢想。

 

 

政府「失誤」,抗爭「失控」,那教會呢?-【國度角度】專欄

作為有份建設香港的上一代,究竟我們留给下一代一個怎樣的香港,使我們年青一代的「抗爭者」,竟要發出如此歇斯底里的呐喊?我們是否也需要先收起指責人的指頭,停一停,想一想,若無内在深層次的誘因,又豈會發展到如此「失控」的局面?若不能找出真正病因,對症下药,恐怕就算滿足了市民的五大訴求, 也是治標不治本,隨時復發,至终病入膏肓,無可救藥!

合一能産生無窮的力量;分化則帶來分裂。抗爭運動也學會了合一的重要,和理非、勇武和宗教三組全然不同的意識形態,在運動中起互補作用,和理非雖不能叫政府讓步,但卻能為勇武派鋪墊廣大民意基礎。勇武派以實際衝擊及挑釁行動遍地開花,引爆激烈衝突,實乃為傳媒提供更多輿論素材,為一浪接一浪更大型的遊行做勢,使抗爭越演越烈,為達到破壞癱瘓整個管治系統,逼管治班子問責下台,重拾一人一票雙普選的政治目的。

對我來說,誰合乎聖經一貫的原則,誰更體貼天父的心,誰與耶和華軍隊的元帥對齊,我們就是同路人。

在2014「佔中」未開始之先,我曾清楚提醒其中一位領袖,「佔中」不合乎聖經原則,「愛與和平」將會無可避免被「騎劫」。我當時提到,有一個責任是我們負不起的,就是分裂的咒詛,不單是「社會」,更是「教會」。若這分裂的咒詛進入了教會,淺則教牧為免紛爭而「被滅聲」,重則因表達不同政見,教會因而被分化、分裂甚至肢解。最終各宗派及神學院院長就此發表了聯合宣言:「教會尊重不同政見,但卻堅定維護教會的合一性。」

可惜,過去5年,教會並沒有以更高的國度觀作出論述,以作排「毒」,反而中「毒」更深,教會內部分歧越來越嚴重,尤以上一代及年青一代尤甚,年青一代對教會及上一代越來越失望,甚至絕望,深覺教會在公共議題上顯得軟弱無力,也無所作為,所以教會在過去5年失去了大量年輕信徒。他們寧願帶著熱情走上街頭作抗爭,也不願呆坐在敎會裡面,部分牧者為保護羊群,也唯有陪同上街,以表達同心同行。我為此極為擔心,會否好心做壞事,正中了敵軍佈下的陰謀,初衷未逹已慘被騎劫利用,達其不法的目的?

基督教會作為天國在地上的代表,本應該向一切不公、不義説不。教會可以以「和理非」的態度向政府提出善意的進言,講是教會的責任,聽不聽是政府及中央的責任。管教在上掌權者不是教會的責任,乃萬軍之耶和華及主的責任(詩2:10),這是清楚不過的屬靈次序,誰違反這原則,就是僭越,也必被管教。

耶穌全然「擁抱罪人」,卻斷然「向罪説不」。教會應該同樣擁抱罪人,但斷不能縱容罪及暴力抗爭的滋長,而不勇敢站出來嚴厲斥責,向不法之事說「不」。


文@何寶生

 

 

【華人】因失信案入獄 新加坡康希牧師獲減刑出獄

新加坡城市豐收教會(City Harvest Church,CHC)失信案,教會創辦人康希牧師及其他五名被告在2015年11月21日被裁定濫用款項等3項罪名成立,其中康希牧師被判監禁三年半。2017年康希入獄,因服刑期間行為良好,三年半的入獄服刑減至兩年四個月,康希牧師於8月22日出獄。

康希牧師是六名被告中第五位獲釋的,據當地媒體報導,恰好第二天是康希牧師的生日,今年55歲生日將不在監獄裡度過,來得及回家慶生。

新加坡城市豐收教會挪用公款事件爆發後,康希牧師與同工們開始接受調查,審訊期超過140天,是新加坡歷史上審訊期最長的刑事案之一。後來新加坡法庭判定,在2007年至2009年之間,六位被告共濫用教會千萬元公款,分別被判入獄21個月至八年,康希被判監禁8年。最終該案以一般失信罪減刑,康希牧師刑罰也從原判8年重罪上訴轉輕為三年六個月,後來在入獄期間刑期因表現良好減至兩年四個月。

(新聞來源:基督教論壇報)

國度1分鐘(82)-與憂鬱的朋友同行

憂鬱的人有時行徑古怪,可能在需要陪伴時斷然拒絕朋友,害怕孤單時退縮到沉默獨處中,更不會主動伸手尋求幫助。願神給我們屬靈的智慧和洞察力,幫助那些處於軟弱深淵的人走出憂鬱的捆綁。
按圖放大+

花時間陪伴
愛是恆久忍耐。當你真心愛一個人,那麼在他憂鬱的時候,你所能做的最重要的事,就是陪伴。即使他對你的陪伴採取負面態度,但他需要你的幫助,從自我毀滅的情緒中出來。你不需要說話,亦不需提供忠告,在他極度消沉時陪著他,就能夠顯明你對他的愛。

不需過分同情,幫助他轉移焦點
憂鬱的人只會想到自己,或會沉溺自憐,不能自拔。請不要為他的自憐找理由而將之合理化,但也無須譴責;他需要的是諒解和同理心,儘可能地引導他將焦點轉離自己的問題。

 在他的想像螢幕上投射希望
憂鬱的人的思想會集中在失敗和絕望的事情上。因此,溫柔且仁慈地給予他盼望,使他能從你對基督的信心中汲取力量,然後逐漸地把耶穌基督所能給他的一切,投射在他的想像螢幕上。

認真對待任何自殺的想法
把所有自殺的想法當真,直到證明都是錯的。你可以問他心理治療師可能會問的問題,並誘導他討論。
*例如「你要怎麼自殺?」「你打算在哪裡自殺?」「如果發現你死了,誰最痛苦?」……你所問的問題,必須能使你的朋友認真思考自殺會對他所愛的人造成什麼後果。在傾談過程中,可能已經使他的眼光轉離自己了。

鼓勵他多活動
有些身體活動具有治療效果,可以促進血液循環,使心臟跳動有力且能活化腺體功能。情緒上的耗竭會使我們失去效能,活動則能使身體復甦,帶動情緒的改變。

帶領他進入神的話語
憂鬱的人常會怨恨神,因此而錯失了解決他情緒問題的惟一之道。 如果他允許你讀出神的說話,你就讀出來,並為他選擇適合的經文。例如大衛所寫的詩篇,大衛也會經歷憂患,但他知道如何克服。

與他一起以感謝的心禱告
憂鬱的人很少會拒絕禱告,因為那是他最後的一線希望。為他和他的問題禱告,而不是以他的問題爲中心。你的禱告應該顯示出你了解朋友的難處,以感謝的心禱告,感謝神已經成就的,以及神將來能在他生命中成就的任何事情。只要聽到你感恩和了解的禱告,本身就具有療效了。

憂鬱症狀小測試
請回答下列問題,在過去兩個星期內,將最貼切你現況的數字圈起來。

0 很少有這種感覺。
1 偶爾有這種感覺。
2一半天數有這種感覺。
3 大部分時間都有這種感覺。

1.  0 1 2 3  我很多時候都覺得疲倦。
2.  0 1 2 3  我找不出任何引起我興趣的活動。
3.  0 1 2 3  我很難作決定。
4.  0 1 2 3  我不再對性有興趣。
5.  0 1 2 3  我不喜歡我的外表。
6.  0 1 2 3  如果事情不對勁,我知道是我的錯。
7.  0 1 2 3  我懷疑未來我的景況會改善。
8.  0 1 2 3  有時候我真想自我了斷。
9.  0 1 2 3  我有睡眠困擾。
10. 0 1 2 3  我會沒有明顯的理由而哭泣。
11. 0 1 2 3  晚上睡眠不好。
12. 0 1 2 3  我目前的工作令我厭煩;我工作是因爲不得不做。
13. 0 1 2 3  我為我無法掌控的景況擔心。
14. 0 1 2 3  我擔心我的身體,外貌衰退。
15. 0 1 2 3  日常活動很少讓我覺得滿足。
16. 0 1 2 3  下班後或週末我不喜歡出門。
17. 0 1 2 3  我常對我的家人和朋友感到煩躁。
18. 0 1 2 3  我對別人的批評很敏感。
19. 0 1 2 3  我眞的很不快樂。
20. 0 1 2 3  我真的不喜歡與人相處。總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評量測試結果
0-19表示基本上是個快樂的人,很少有憂鬱的傾向。
20-29表示有一些心靈上的憂鬱,需要留意自己的情緒健康。
30-39表示偶爾會有中度的憂鬱,應該去找家人、牧者或家庭醫生諮詢。
40+ 表示可能有嚴重的憂鬱,並且需要特別的協助。
如果憂鬱症狀持續十天至兩週以上,請積極面對,尋求專業人士協助。

資料來源:《勝過憂鬱》,黎曦庭(Tim LaHaye)著,以琳書房出版

 

 

【國度觀點】受助的幫助者

總結坊間眾多幫助有憂鬱的人的建議,基本上一致認同陪伴和同行是最有效的。有別於尋求心理輔導或精神科醫生的幫助,擁有基本輔導知識的人也能為身邊的人提供情緒支援。「朋輩輔導」就是應對這種需要以及彌補醫生與病人之間的差距而產生的幫助者。所謂朋輩輔導,就是從同路人的角度出發,為當事人面對情緒及困難提供支援。朋輩輔導的最大特點是助人,以及自助,透過幫助別人認識自己,建立自我形象,增強反思能力。

去年有香港大專院校與非營利機構合作推出一個有趣的兒童培訓計劃,就是訓練小四至小六的學生成為「朋輩調解員」。被訓練的學生除了幫助在學校中協調同學之間的衝突,更重要的是不少學生也出現正面的改變,例如更有同理心、遇到衝突會先冷靜尋找解決方法,更會懂得站在別人的角度看事情。

其實早在19世紀開始,「朋輩支援」已在外國出現,根據美國精神醫學學會顯示,直到2014年,已有46個國家設立完整的朋輩支援工作訓練,其中英美等國家更設立國家認證的朋輩輔導員課程。除了正式的訓練,朋輩支援的概念在歐美等國家也較為普及。當然香港已經有不少相關的訓練,然而朋輩支援的普及率卻是遠不足夠。在華人教育文化中,當孩子行為出現偏差,父母或長輩都習慣於說教大道理,缺少接納及同理心的關懷,使孩子更習慣於隱藏自己的需要。

當現在香港的年青人面對極大的衝擊,很多人出現情緒低落的跡象,在前線奔走的社工已經不能應付龐大的需要。甚至很多出現情緒問題的年青人未必會向「職業輔導者」尋求協助,反而是同路人更清楚「自己人」的需要。倘若年青人已有朋輩支援的相關裝備,他們能發揮比社工或心理輔導員,甚至牧者更及時的效果。

主動出擊向陷入憂鬱的人伸出援手,是更能在未造成惡化之前提供有效的幫助。朋輩之間的支援,可以成為一種傳遞,當被幫助者走出黑暗,他們更容易明白受困擾的人的處境,從而成為一個支援力量的傳遞者,轉身成為幫助別人的人,而自己的生命也會得著堅固。正如箴言27章17節所說,「膏油與香料使人心喜悅;朋友誠實的勸教也是如此甘美。」

 

 

擁抱天國的震撼 回轉歸向天父的心

91屆港九培靈研經會於81-10日舉辦,本屆聚會以「我靈甦醒,迎主再來」為主題,在早堂的研經會中,來自加拿大維真神學院的莊達睿牧師(Rev. Darrell Johnson)帶領會眾解讀路加福音中耶穌講述的比喻,揭示天國福音的奧秘,以及天父對世人匪夷所思的愛。

耶穌帶來震撼
福音書的4位作者總共記錄了耶穌的47個比喻。為什麼耶穌要用比喻說話呢?莊達睿提出有三個詞能幫助我們理解:世俗(secular)、驚奇(surprise)和震撼(scandal)。 耶穌的每一個比喻,差不多都是從世俗的觀點出發,去講神國的事情和觀點。耶穌每一個比喻都讓我們驚奇,故事竟然有這樣的轉折,然後我們會感受到震撼,這是刻意的。

而關鍵是,我們怎樣處理這個震撼?其實耶穌本身的存在就是讓人震撼的,令人質疑自己對世界的一切理解,包括作為一個人、行公義、愛、即將來臨的神國,以及神是一位怎樣的神。我們要麼擁抱耶穌和得到醫治,要麼就跌倒和繼續破碎。只有我們迎接和擁抱震撼,我們才能真正看到,真正聽到,回轉和得到醫治,這些是要透過擁抱耶穌才能達到的。放下我們的觀點,接受耶穌的觀點,讓祂帶我們進入驚奇、誇張揮霍的新世界裡。看見,聽見,回轉,得醫治。

屬靈的水腫
在7日早上的研經會中,莊達睿帶領會眾查考路加福音14章,關於耶穌在安息日醫治水臌病人。水腫(dropsy,edema),是指身體有不正常的液體積聚,導致某些部位浮腫,但奇怪的是,這個狀況會帶來極度的口渴。水腫的人在當時是不潔淨的,他竟然在安息日出現在法利賽人的首領家裡,這很有問題。法利賽人把那個水腫的人帶到屋子裡,等於問耶穌:「在安息日,一個潔淨的法利賽人的家裡,耶穌會怎樣對待這個不潔淨的人?」

這是一個陷阱。在安息日,有個不潔淨的人站在耶穌面前,他們用款待客人的文化來掩飾設立的陷阱,看看他會否失足。耶穌醫治了這個水腫的人,然後講了一個關於款待客人的比喻。這兩個答案是並行的:耶穌醫治的行動和耶穌教導的比喻錯綜相關。

耶穌看出屬靈上的水腫在威脅著法利賽人的健康。在第1世紀,水腫是一種修辭說法,形容愛錢、貪心、渴望認可和地位,而這些都是法利賽人的動力。在晚宴裡,這個法利賽人的水腫扭曲了原本的款待客人的文化,因為他需要保護和增加自己的地位,所以只邀請那些能給回報的人來晚宴。在耶穌的晚宴裡,沒有所謂的上等座位,全都是最好的,耶穌如果邀請你吃飯,他會坐在每張桌子上。耶穌來到晚宴裡,從各樣的水腫中釋放我們。

在晚宴,耶穌醫治了一個有病患的人,同時也向那些屬靈病患的人伸手,願意醫治他們。祂拆毀了變質的款客之道,從而帶入神國的款客之道,新的社會結構。在這裡我們被接納,因為祂邀請我們,這是我們唯一需要的。與耶穌一起,邀請被世界排斥和忽略的人進入筵席,就有福了;邀請那些沒有能力回饋你的人,就有福了。我們就從水腫中得到釋放和自由。

匪夷所思的愛
在9日的研經會中,莊達睿帶領會眾進入被喻為史上最偉大的故事——路加福音15章中浪子的比喻。故事中叛逆的小兒子悔改,決定回家後,父親對小兒子所做的每一項舉動,在當時文化來說都是非常驚奇的。透過這些行動,父親親自承擔兒子的羞辱。在比喻的上半部分,耶穌讓文士和法利賽人明白,那位熱誠保護的神,是擁抱回轉的罪人,並且舉辦盛宴的神。祂放下自己的聖名來歡迎我們迷失的兒女回家。

比喻的下半部分就進入父親和長子的互動。大兒子代表我們大部分的基督徒,我們沒有遠走高飛和生活放蕩,我們嘗試忠心和順服,努力實踐職責。雖然大兒子沒有遠走高飛,但他同樣讓父親心碎。耶穌指出了兩種罪人:破壞律法的和遵守律法的,兩種都需要恩典。

大兒子回家聽見發生的事,就生氣了並且拒絕進去。在村莊所有人面前,大兒子公開地羞辱自己的父親,他可能比小兒子更傷透了父親的心。父親怎樣回應呢?就如同他怎樣對待小兒子,是出乎意料之外地,匪夷所思地:「父親出來勸他」(28節)。一天內爸爸兩次出去公開地羞辱自己,來承擔大兒子的羞辱。在比喻的上半部分,神承擔犯律法罪人的羞辱;在比喻的下半部分,神承擔遵守律法罪人的羞辱。

大兒子怎樣回應父親匪夷所思的愛呢?他進一步羞辱自己的父親:「你看,」(沒有尊稱),「這麼多年來,我服侍你,從來沒有違背過你的命令,你卻從來沒有給過我一隻山羊羔,好讓我和朋友一同慶祝。」我的朋友?那麼家裡這些人是誰?整個村莊的人都在這裡!大兒子無意中顯露出,他不屬於這個家庭和這個圈子,認為他和爸爸的關係建立在遵守規矩之上,這是主僕的關係。大兒子留在家,但從來不明白父親的心。

大兒子所做的一切都在傷害父親。父親再次匪夷所思地回應這進深一步的攻擊,在眾人面前羞辱自己:「孩子,」(充滿愛的稱呼),「你時常和我在一起,我的一切都是你的。」爸爸再次確認他的身份和權力,因為父神充滿恩典,祂不會從我們身上抽取恩典然後將恩典給別人。接著父親敞開他的心:「但你這個弟弟卻是死而復生,失而復得的,所以我們應該歡樂慶祝。」天父請求他的兒女進入祂自己的恩典的喜樂當中。莊達睿指出,如果父親對小兒子的信息是「回家吧」,那麼對大兒子的信息是「進來吧」,進入父親的心。

文士和法利賽人認為,他們跟神的關係是建立在他們的表現和品格,所以對罪人和稅吏做出同樣的要求。如果我們覺得我們能進入神的國,是因為我們努力賺取的,我們也會期待其他人努力賺取。今日教會裡充滿了大兒子的病態:很多自稱基督徒的,認為確據是來自他們的忠誠、過去回轉信主的經歷、宗教上的參與、和很少出現的不順服。莊達睿最後強調:「我們能成為神家庭的一份子只因為天父來到我們這裡,透過祂唯一的兒子,承擔我們全部的羞恥,在這匪夷所思的愛裡接受我們,沒有其他原因。」

(記者莫嵐報導)

 

 

奮興我靈甦醒 動盪中細嚐神的筵席

港九培靈研經會201981-10日舉行。晚堂奮興會講員吳振智牧師一連十天以詩篇23篇為主軸,帶領位於主辦會堂及94個香港海外轉播站的會眾細嚐靈甦醒後神所擺設的筵席

我靈甦醒

奮興會主題來自詩篇23篇3節「祂使我的靈魂甦醒」,詩篇23篇為後世多方傳頌,吳解釋因為這詩篇在訴說所有信徒與神的關係。他發出疑問:在首3節詩人稱神為「祂」,在第4節卻開始與神對話,有什麼驅使神與詩人的關係由「祂我」轉為「祢我」呢?皆因詩人靈魂甦醒後,與神的關係不再一樣。就如十個童女故事中警醒的童女不外借手上的油給沒有油的童女,不是因童女不肯施予,而是燈油是童女們與神所建立的關係。關係是借不來,只能親自與神在隱秘處培育。

吳點出,人的靈魂在思維中,但不能在思維上建立與神的關係。當神創造人後向人吹了一口氣,人便有了靈,這是與神溝通的渠道。如果神不親自向人介紹自己,人不可能明白祂,神的主動令人的靈魂甦醒,使人有愛的對象。吳分享一位曾與他同作主工的潘執事退休後患腦退化,他與太太曾遠赴多倫多探望她。閒談期間,吳問潘執事正在做什麼?她說:「我在等耶穌。」潘執事深知耶穌愛她,亦相信祂會回來。她認識耶穌已不在思維,而是在於靈魂,以心靈誠實與神相交。聖靈與靈的貼近,便剩下「祢我」。

我的牧者

「青青的草原上清風悠悠,悠悠著我心是那皚皚的羊群……」吳分享他所改編蒙古民謠《牧人的血滴》,表述牧羊人心繫羊群。他引用撒迦利亞書11章先知牧養一群待宰的羊,手中兩根杖名叫「榮美」和「聯索」,代表神的恩典、榮耀和合一,亦如詩篇23篇4節中聖牧的杖和竿保護人群遠離危險,指引方向,使人心得安慰,但先要條件是人需要認清「耶和華是我的牧者」,否則仍感缺乏。

然而人內心的缺乏是與生俱來的,為滿足心靈缺乏而不斷苛索和犯罪,罪的代價就是愛的阻隔。詩篇51篇記載大衛犯罪後的心跡,第4節:「我向你犯罪,惟獨得罪了你」,吳指出大衛懼怕神因他犯罪收回他身上的聖靈,失去關係。如今神已預備耶穌寶血洗淨人的罪,吳鼓勵會眾邀請聖靈進入生命,確立與神相交。這世代的真正需要是聖父、聖子、聖靈。

神的膏抹

面對世代需要,吳指出每位信徒擁有服侍的屬靈恩賜——禱告。大衛年少時被膏抹,從牧羊人轉變為以色列的君王,他看見永恆國度,頌讚天上掌權者。大衛亦是一名父親,他竭力為淫亂所生的孩子禱告。孩子雖未能存活,但他深知孩子在永恆中安息。現今世代家庭失喪,吳在教會舉辦父親祈禱會,作父親的弟兄祈禱後,有作兒女的姊妹回應弟兄的禱告使她得到父親祝福和安慰。他強調教會應當帶動禱告,弟兄應擔當「家中牧者」職份,除保護家中妻兒,亦應成為屬靈父親照顧孤兒寡婦。

「你有無因為自己的不足而不踏上宣教路?」吳明確指出每位信徒出生以先已被揀選,令信徒和教會灰心失意是仇敵撒旦的技倆。他講述約翰福音21章耶穌復活後在提比哩海向重操故業的門徒顯現,門徒內心充滿來自仇敵控訴的悔疚和羞愧。然而耶穌得勝並接納門徒,在仇敵面前為門徒預備早餐。現時人際關係撕裂,正是仇敵希望看見的。吳鼓勵信眾在失意中仰望耶穌,重拾心志。

(記者林朝基報導)

 

 

美猶太學者反駁拉比 對新約和福音派信徒的誤解

美國猶太學者,以及電台節目Line of Fire主持Michael Brown博士在本月10日於耶路撒冷郵報(Jerusalem Post)撰文回應他的好友並辯論對手Shumley Boteach拉比先前在報上發表關於基督徒與反猶太主義的言論。

Shumley Boteach提出新約本質上是反猶太主義的。他認為福音派信徒之所以成為猶太人最大的盟友是因為他們不再從字面理解新約。他更指出Michael Brown作為一個相信耶穌的猶太信徒,希望看到自己的猶太同胞擁抱耶穌為彌賽亞,就如同基督徒中間的「一條恐龍」。

Michael表示,無可否認,數百年來一些公開宣稱自己為基督徒的,以新約為自己反猶太人的行為辯解,如最近在加州猶太會堂的槍擊案。他們把猶太人妖魔化和獸化,嘴唇上說著新約的經文,卻以致命的行動來攻擊猶太人。他們斷言猶太人是殺基督的兇手,猶太整個民族是足以被驅逐,甚至被殺。

這段血腥的歷史是無從否定的,然而當他到世界不同地方的分享中提及這些主張時,不少基督徒聽後都很震驚,難以置信的問道:「基督徒怎會仇視猶太人呢?耶穌是猶太人,新約也是猶太人的,而神至今都愛猶太人。」

Michael説:「過去48年,我在不同國家(包括美國)所遇到的福音派信徒,大部分都是親猶太主義的。他們沒有把耶穌的死歸咎於猶太人,反而引用聖經說明神愛世人,甚至差祂的兒子為我們捨命;耶穌是甘願犧牲的;把耶穌釘死的是我們的罪。」他們認為神實現了祂對百姓的應許——恢復祂的子民和地土,這是新約所強化的。

Michael續説:「Shumley認為新約本質上是反猶太主義,原因是新約記載了猶太領袖把耶穌交給羅馬政權並被處死。然而Shumley應該清楚知道猶太教的法典《塔木德經》(Talmud)和猶太哲學家邁蒙尼德(Maimonides)也有這樣明確指出。為何新約因此被指是反猶太主義,而《塔木德經》(Talmud)和邁蒙尼德(Maimonides)卻不是呢?事實上,基督徒是以色列最大的支持者,對我們懷有很大的愛,他們不絕的為我們代求,願耶穌成為我們的彌賽亞。」

因此,Michael並不認為自己如Shumley所説,是基督徒中間「一條恐龍」。相反地,基督徒跟他的心越來越近,更多的愛著猶太人,並相信耶穌是以色列的彌賽亞和世界的救主。

(來源:The Jerusalem Post,2019年8月10日,Amy Fong編譯報道)

禱告:願主化解猶太人和基督徒之間的誤解,興起更多基督徒為猶太人得救禱告和努力。

 

 

調查指美國人對教會的態度 比科技公司更正面

美國皮尤研究中心(Pew Research Center)一項新調查發現,美國人對科技公司的看法完全改變了。調查結果顯示,50%美國人認為科技公司對社會有正面影響,對比四年前的71%下降了21%。在Apple,Google和Facebook等行業巨頭牽涉違反數據私隱、虛假新聞和選舉干預事件後,這下降情況並不令人意外。

據基督教報社Christianity Today報導,美南浸信會倫理與宗教自由委員會(Southern Baptist Ethics and Religious Liberty Commission)創意總監兼副研究員Jason Thacker說:「多年來,人們對科技公司一直予以信任,是因為他們提供讓人們生活便利的工具和服務,但正如數據顯示,這種信任已被破壞,因為很多人都感受到這些工具所帶來的真正影響,」

另一方面,調查顯示美國人對教會的認同比科技公司略高,有52%。該調查亦指出政派對教會的支持度,保守派有68%,自由派則38%。

Thacker認為,這是人們認真思考科技使用的積極方向,他說:「基督徒相信人們都是按神的形象創造的,他們為這些問題帶來獨特的觀點,我希望這思考方向能夠繼續。我們不能讓世界文化成為我們的道德嚮導。」

一些福音派牧者在年初簽署了一份有關人工智能原則的聲明。聲明指:「我們希望裝備教會主動投入人工智能領域,不要在教會群體受影響後才去回應。」

Thacker說:「教會在這個領域上,其中一個最實際能引導信徒的方法,是在聚會、課堂和小組中開始處理這些問題,透過在群體中談論,我們可以幫助人們以智慧和信心來面對這些疑慮。」

(來源:Christian Headlines,2019年8月7日,Hannah Lo編譯報導)

禱告:願更多人能找到神,成為他們生命的唯一滿足,唯有神的話語和真理是人信心的確據。

 

 

反猶主義以猶太人為始 不以猶太人為終

反猶主義正在全球增長,尤其是在歐洲。全球主要的猶太人機構8月在紐約開會討論應對辦法,因美國和歐洲同樣面對這日益危險的境況。

比利時阿爾斯特(Aalst)今年舉行狂歡節巡遊,其中一輛花車仿效納粹時期描繪猶太人成貪婪的形象——他們坐在一堆金錢上,肩上有一頭老鼠。當面對猶太人團體質詢時,市長為此辯護。在2013年的狂歡節巡遊,亦有一輛花車設計成納粹時期運送猶太人往死亡集中營的火車。

比利時今年舉行狂歡節巡遊,其中一輛花車仿效納粹時期描繪猶太人成貪婪的形象

歐洲反猶主義的證據時而明顯,時而隱晦,如猶太人悄然離開所居住的社區,因為覺得不再安全。CBN記者跟猶太領袖Joel Rubinfeld到布魯塞爾參觀他童年時聚會的會堂。該會堂現在要出售了,因為那地區對猶太人過於危險。他表示跟家人來這裡感到不安全,離開前往較安全的地方,是較好的選擇 。

猶太人自公元1世紀以來已在布魯塞爾生活,然而面對反猶主義和暴力威脅,當中很多人選擇遷離。他説這不是回歸以色列或大遷移,而是內部的遷移。人們只是遷往較另一個城市,沒有離開原來的國家。又或是離開原來的社區,前往較安全的社區。

布魯塞爾猶太博物院的展覽,向公眾展示了猶太人在比利時2000年的歷史。然而歐洲人似乎忘記了較近期的歷史。2014年一名回教恐怖分子在博物院殺死4人。在德國,猶太人遭受暴力襲擊於去年上升接近一倍。七月下旬一位著名的拉比當眾遭唾面。在英國,反猶事件連續三年上升。反猶主義甚至開始出現於法國黃背心運動。

居於巴黎的美籍作家Nidra Poller説,這顯示對有財有勢人士的反對行動無可避免地也轉向猶太人。Poller説:「反猶主義就如社會表面裂開後,中心冒出的火焰和煙霧。其實它一直都在,當冒起後便沒法處理,並很具破壞力。」

哈德遜研究所(Hudson Institute)最新民意調查顯示,大多數美國人都認為反猶主義在美國日益增長。有些人也説反猶主義已侵染了民主黨。Rubinfeld並發出警告,基督徒將會成為下一個目標。他説:「問題會接踵而來,這僅是開始。我們認識反猶主義,它以猶太人為開始,卻不以猶太人為終結。」

( 來源:CBN News ,2019年8月5日,林國祥編譯報道)

禱告: 粉碎仇敵攻擊神的選民的計劃,願更多人成為和平使者,守望以色列。

 

 

土耳其近百年來 首家新教堂奠基

土耳其伊斯坦堡一座教堂奠基,是該國近100年來首座新教堂。

聖厄弗冷敘利亞東正教教堂(St. Ephrem Syriac Orthodox Church)的奠基禮於當地時間本月3日舉行,總統埃爾多安主禮並致詞,表示土耳其的地理位置讓該國成為宗教、族裔、文化和種族多元化的中心。雖然伊拉克和敘利亞的恐怖組職以各種方式殘酷對待來自各地受逼迫的人,但土耳其人一直向這些人敞開心靈和大門,並不歧視他們。

土耳其總統埃爾多安主禮並致詞

敘利亞東正教會信眾人數估計有1,7 000人,該教會之前一直與當地天主教會共用一個堂址。這座新教堂是土耳其自1923年建國後首家新建的教堂建築物,預料需時兩年竣工。

土耳其英文《自由日報》引述總統府消息表示,土耳其政府近年更致力復修和開放教堂和猶太會堂,當中包括許多已經關閉超過一個世紀的聚會場所,並已取得豐碩成果。

但根據宗教自由監察組職「敞開的門」2019年編制的監察名單,在全球當基督徒最危險的國家中,土耳其排名第26位。該組織的報告指,隨著埃爾多安總統的權力日增,當地基督徒在過去一年面臨的情況亦因而顯著惡化。2016年,美國牧師布倫森(Andrew Brunson)因被土耳其當局指控干犯間諜罪,被判監禁兩年,當地基督徒自此嘗試低調行事。報告又指在人口以伊斯蘭教徒為主的土耳其,宗教民族主義日益抬頭。

(資料來源:Christian Headlines 及土耳其英文《自由日報》,2019年8月6及10日,文奴編譯報道)

禱告:願主繼續保守土國基督徒的安全,使他們在執政掌權者眼前蒙恩,有神的使者保護他們,為他們打開更多聚會場所。

 

 

2019超自然與使徒性特會 站立爭戰 挪去生命中耶洗別的靈

美國邁阿密的基耶摩‧馬都納多牧師(Guillermo Maldonado)事奉團隊,於8月14至16日在台北市和平籃球館舉辦「超自然大能與使徒性教會特會」,約有6,800位牧者領袖、同工與弟兄姊妹出席。

康麥克牧師(右)教導屬靈爭戰,黃國倫牧師翻譯(左)

康麥克牧師(Mike Connell,紐西蘭海灣城市福音中心榮譽牧師)於8月15日以「耶洗別的靈」為題教導。「不管我們處在任何景況都擺脫不了屬靈爭戰,只能勇敢站立,絕不妥協,與看不見的敵人爭戰。」康麥克引用以弗所書6章10-12節經文說,我們若想擁有神的賜福,一定得面對看不見的仇敵的爭戰,若生命留有破口,妥協、不爭戰,「耶洗別的靈」就來攔阻從神而來的賜福。但神的應許是,在耶和華大而可畏日子未到以先,聖靈會澆灌下來,神會差派「以利亞的靈」,與耶洗別的靈爭戰(瑪四5)。以利亞會恢復先知性敬拜,醫治破碎的心,重新找回神的命定;神也會賜下新的權柄、新的恩膏,使我們進入蒙福的氛圍。

原本拿拐杖的姊妹,作見證病得醫治可以在台上跑步

康麥克分享,耶洗別的靈會給我們生命帶來的負面影響包括:一、引誘神的百姓去敬拜假神,甚至取代神,離開與神的互動跟敬拜,成為生命的捆綁;而以利亞的工作就是讓神百姓的心重新轉向神,全心敬拜事奉神,不容任何的妥協。二、因著不敬虔的思想意念及行為,敵擋和破壞合法的權柄。神國度的權柄是有次序及管理,不管是家庭、教會、社會及國家、職場均有權柄,因著權柄的次序,帶來平安。亞哈王因祭拜偶像巴力、亞舍拉的行為,破壞王的權柄,讓神發怒(王上十六33)。

三、攻擊殺害先知,攔阻超自然事工。耶洗別殺害眾先知(王上十八4),摧毀所有超自然事工,攔阻先知把人帶回神的面前。譬如在尋求超自然事工突破的教會,總有隱藏在神百姓當中的耶洗別的靈,來控告教會。四、摧毀和混淆身分,讓世代恩膏消失。耶洗別奪了拿伯的葡萄園(王上廿一),意味著搶奪了拿伯世代傳承的產業。若我們沒有投資建造下一代,就會失去下一代。因此,最重要是要確認我們的身分,因著耶穌基督十字架的救恩,赦免我們的罪,成為永生神的兒女。

五、摧毀關係裡面的次序。耶洗別的靈拆毀國度的次序。因為有次序就有管理,當我們與神對齊時,能力就臨到,順服權柄就有權柄。譬如每個女人的頭是男人,男人的頭是基督,與神的國有關係,就擁有屬靈權柄。基督為我們捨身,祂是男人的頭,男人在婚姻裡有權柄,要主動愛妻子、愛孩子,為家庭禱告。一旦次序及權柄混亂,耶洗別的靈就會趁虛而入。在末後的日子,世人有極大的心理問題,可能來自家庭關係的疏離,內心受傷,或性侵害產生的苦毒、憤怒及痛苦,成為敵擋家庭的四圍城牆。然而在末日,神要使父親的心轉向兒女,兒女的心轉向父親(瑪四6),重建被耶洗別的靈攻擊的家庭,不再妥協。

「與耶洗別的靈爭戰,絕不能妥協!」康麥克說,在列王紀下第九章記載先知以利亞膏抹耶戶為王,務要除滅亞哈王全家,為耶和華的僕人伸冤,耶洗別的兒子約蘭王,還5次問耶戶「平不平安?」耶戶堅定回答「你母親耶洗別的淫行邪術這樣多,焉能平安呢?」耶洗別還梳妝打扮企圖引誘耶戶,但耶戶仍拒絕妥協,要太監將耶洗別丟下來,被踐踏致死。

服事團隊為會場坐輪椅的病患禱告

耶穌給我們權柄、能力,可以踐踏蛇和蠍子,勝過一切的仇敵(路十19)。身為神的兒女,我們要起來爭戰,因耶穌已爭戰得勝,勝過死亡和黑暗權勢,所以絕不能妥協,一旦妥協就失去神的祝福。康麥克最後呼籲,勇敢地來到十字架前認罪悔改,修復內心的傷害及破口,站在你的位置上,從聖靈得著大能大力,與耶洗別的靈爭戰,成為祝福的管道。

(台灣國度復興報記者魏麒原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