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革命 以自由之名摧毀自由

性革命在短短的半個世紀內就席捲全球,摧毀家庭價值與道德,以爭取自由為名,實質上剝奪人的自由。香港性文化學會和明光社在4月20日邀請德國社會學者顧家碧(Gabriele Kuby)分享對性革命的剖析,公開聚會題為「以自由之名摧毀自由–全球性革命運動的挑戰」。

假借自由平等名義

全球性革命假借自由平等的名義,透過教育、立法、文化傳播等,企圖拆除社會的道德規範。性革命人士主張沒有道德規範的性愛;在人權的前提下,社會大眾必須認同和接納同性戀和多元家庭組合;性別不是天生的,而是個人的選擇,個人身分的識別以社會性別(gender)取代生理性別(sex),在此思潮下,面書(Facebook)提供58種性別身分供人選擇;性教育重視個人獲得歡愉的自由和權利,卻忽略道德與責任。性革命對個人和社會皆造成可怕的後果:人成為性欲的奴隸,失去真正的自由;性別身分變得模糊,失去真實而穩定的身分;家庭結構崩解,生育率亦持續下降,引起社會發展的危機。性革命運動分子同時積極透過爭取立法,懲罰異議人士,消滅反對聲音。

顧家碧指出,這個運動所宣揚的平等,實質上是扼殺男女天生的差異,所提出的歧視問題卻不是真正的關注。她強調自己不是針對個人,卻相信每個人都應有尊嚴的活著,也可選擇自己的生活方式,但性革命的真正目標是改變社會傳統價值。經過半個世紀的推動,性革命人士以人權為幌子,其影響力已伸展至聯合國和歐盟組織,推動他們所謂的「人權議程」,其中有灌輸錯誤性觀念和宣揚同性戀生活方式的性教育,引進到聯合國成員國的教育系統,倡導從幼稚級就教導有關手淫、性樂趣的知識。

「在二次世界大戰後,聯合國在1948年發布世界人權宣言,本來是好事,因為保障人權不會受侵犯。當年提到結婚的權利,卻沒表示包括同性婚姻,但後來同性結婚卻被界定為人權,這可不是人權!」

顧家碧在60年代曾參與女權運動,對此有深入的認識,她認為偏激的女權運動對性革命產生很大的影響力。女權主義在歐洲有150年的歷史,本來的目的是爭取平等機會,包括享有良好的教育機會,經濟獨立,擁有投票權。但後來出現偏激的女權運動,領導者通常是女同性戀者。她們的言論充滿對男性的攻擊,建構「男性是侵略者,女性是受害者」的形象,主張女性不再需要男性。另一方面反對母親角色,認為只有擁有工作的女性才受人尊重。這種極端的意識形態滲入社會每一角落,令男性失去重要位置,於是男性從家庭出走,放棄權柄,也不願負起家庭責任,將一切留給女性。顧家碧糾正這種歪曲思想,「男女彼此需要對方,這樣各自才能做好父親和母親的角色,家庭才能穩固。」可悲的是,今日大多數的歐洲家庭,父親都缺席了。

她深入研究性革命,發現這是從上而下的運動,有不同的權力單位在推進,包括聯合國組織和多個國家的政治元首。歐洲有悠久的基督教歷史,而這運動有邪惡的本質,想從基督教的道德規範中掙脫出來,建立自己的自由天堂。她是天主教徒,在信仰中經驗到真正的自由。「我們有神,祂給我們道德規範。神在西乃山上向摩西顯現時,給他十誡,這是對人有益的。但人不要限制,卻要自由,這反帶來問題。」

顧家碧提及在歐洲,公開反對性革命會引來激烈的攻擊,而她也沒例外,去主講公開講座,偶然會遇上抗議示威,有時候還需要保安在場戒備。她舉一例子,柏林有有一個劇院,性革命人士在舞台上放置一些道德立場保守的女性領袖的肖像,並寫上姓名,她也是目標之一。在場人士被鼓動用工具穿破肖像的眼睛,用子彈擊傷肖像的頭部,這明顯是仇恨言論和行為。然而,當顧家碧將他們告上法庭,最後法庭竟然裁判那些人享有表達的自由。反對性革命實是艱鉅的工作,但顧家碧沒有被嚇倒,仍然到世界各地揭穿謊言,在香港行程後,便應天主教神父之邀請,飛到台灣舉行另一次的講座。

教會如何回應?對今天的社會可以傳揚怎樣的好消息?顧家碧表示:「好消息是,我們每一個人都可以有美好的生命,都可以好好管理自己,但要確保自己不要也陷入這些性的混亂中。首先,我們的生命要有秩序,不混亂,不對色情物品上癮,不犯姦淫,卻要維繫美好的婚姻,盡心看守照顧子女,建立美好的家庭。(面對性革命的挑戰)我們仍有機會的,有美好的人生,才有清晰的異象,這麼就有動力做善工。」

顧家碧簡介

顧家碧出生於德國,大學畢業後在大學工作一年,後來結婚,生育兒女,從事多年翻譯工作。年輕時,跟60年代歐洲知識分子一樣,被性革命運動、馬克斯主義和女權主義吸引。1973年,她獨自到西班牙旅行,展開自己也不知道是什麼的靈性追求,在一次看到日落時,突然有「神是真實」的屬靈經驗。其後有長達20年的宗教探索,涉足東方宗教和新紀元運動,為了經驗神,曾經特意到海島過四天的禁食生活。到90年代,她經歷離婚之痛,鄰居知道她的情況,主動來為她禱告,就在這次之後,她決定成為天主教徒,其後研究全球性革命,為真理作見證。著作《The Global Sexual Revolution: The Destruction of Freedom in the Name of Freedom》已有英文譯本。

805f-289-14

關啟文:這事離我們不遠

浸會大學宗哲系系主任關啟文教授在公開聚會中回應顧家碧的分享時表示,顧家碧親眼目睹歐洲的改變,但這些事情其實「離我們不遠」:在香港,變性婚姻法案通過了,而性別認同與性傾向歧視的討論仍然在進行中。他指,性革命在香港已嬴了七成的青少年,但他相信當中有幾成還是可以挽回的,而基督徒是有責任抵抗性革命的洪流。在他看來,歐洲和美國似乎「死去」,但我們仍要守住中國這土地。「我們來到時代的轉折點,是否要跟隨西方的價值觀?還是守住中國人的良好社會風氣和家庭價值?」

面對聯合國、歐盟、世衛等龐大的國際組織,反對性革命的人士處於弱勢,但關博士引用艾德蒙•伯克的名言:邪惡勝利的唯一條件,就是好人袖手旁觀,「只要你袖手旁觀,這個社會很快就會落在性革命人士手中。」

他指出,很多基督教學校現在還沒推行性教育,避諱不說就當沒事發生,基督教不去做,而同運組織卻積極透過網絡、教材,或在社會服務機構的合作下,推動他們自己的性教育。

「在自由的社會,我們有權維護自己的價值,也要為神的創造真理作見證,其實有很多事情可以做。」他又說,性文化學會和明光社已有性教育教材,但他們人數很少,工作很艱巨,需要教會信徒的支持。

(記者王希雨報道,內容來自聚會錄音和個人專訪)

 

愛情輕喜劇 打破戀愛困局

與丈夫結婚四年,一手創辦時裝品牌AMENPAPA,別人眼中愛情事業兩得意的Salina Yam任嘉雯,原來也曾在愛情的路上遇到惡性循環,剩下一堆無法解答的問題和嚴重的情緒病。今天,她希望以最真實的情感,透過音樂劇帶給大眾共鳴。

求婚引發抑鬱

和現今很多人一樣,Salina所經歷的戀愛模式都離不開4個階段:

  1. 對對方有感覺
  2. 相愛一段時間後對方有第三者
  3. 原諒對方
  4. 「騎牛搵馬」:尋找新對象。

享受著男人帶來的滿足感,她以「從15歲起十多年沒有一天是單身」為榮,卻從未意識到自己正身處「惡性戀愛循環」。 漸漸地,她發現不管是和英俊的、沉實的、風趣的還是有成就的男人一起,都離不開這個循環。直到十年前其中一位向她求婚,潛藏的問題更一次過爆發。

「如果我嫁人以後遇到更好的怎辦,還是這一位已經最好?」成為Salina心中的夢魘,徹夜清醒的她卻被失眠和抑鬱症折騰著。 遍尋名醫,大量服藥都無法排解這些焦慮。 直到一天,她讀聖經希望藉此入睡,讀到撒瑪利亞女人的故事。神跟她說:

「沒有一個地上的男人能夠滿足你。唯一能使你的心靈滿足、永遠不渴的是我」

Salina一直享受被人愛慕,卻從未感到滿足。到後來神親自介入,讓那個男人跟她分手,她終於脫離了戀愛困局,回復單身。 長期的失眠也因為神醫治了她的內心而不藥而癒。

戀愛讓所有人有共鳴

之後兩年的時間,神顛覆了她的愛情觀。神帶領她審視過去的經歷,更改了她對自身價值的看法。她不再需要尋求被男性追求和愛慕去證明自己的價值,也不再需要持續投入戀愛關係以獲得安全感。明白了什麼是愛,就會懂得愛惜自己。另一方面,她的突破來自用最純粹的情感面對神:向神坦白自己對被愛的渴望,也坦誠面對自己的恐懼或懷疑。她說:「對孤獨的恐懼和等待的焦躁,是每人都會有共鳴的情感。」

Salina 在之前的「神啊,説好的那個人呢?」座談會上,毫不避諱地討論了眾信徒的心底話。信徒們雖然相信「上帝早已預備」,卻很擔心那人會否錯過了自己、會否被他人搶走、自己會否選錯了、是否代表自己不能選自己喜歡的……。更甚者會懷疑究竟這個「真命天子」是否存在。除了恐懼,還有等候的迷思。等候的時候是否什麼都不能做?眼見教會中有質素的弟兄供不應求,姊妹真的不能主動尋求?Salina分享了等候的3個時期:

  1. 滿有盼望:上帝早已預備
  2. 降低要求:尋求朋友介紹
  3. 心灰意冷:內心對神抱怨。

講員們沒有提供「標準答案」,但現場多人感動落淚。有參加者表示:「終於有人把我潛藏心底的話講出來了、釋放了。因為我真的很害怕孤身一人。」

吃出戀愛的真正味道

7月中旬,AMENPAPA將聯同電視劇《老表你好hea》編劇十仔、網絡紅人杜小喬、音樂總監陳雋良及一眾演員炮製《愛情部隊鍋》音樂輕喜劇。 故事講述時尚達人Diana(任嘉雯飾)深信自己已經找到真命天子(The One),但在婚宴上竟被年輕記者Chloe(杜小喬飾)追訪並挑戰對命中註定的見解。因此觸發兩人回憶過去:由尋覓真愛到「收兵」、「食快餐」,再到「兩頭唔到岸」的戀愛關係。原來不同年代的人都陷入同樣的戀愛困局!愛情只能像部隊鍋,每次都一樣,即使沉悶卻不能自拔?以喜劇的元素,抒情的輕音樂,帶你坐上情感過山車。 網絡紅人杜小喬首次演出,使虛擬的世界帶來舞台的震撼。 原來每個人吃膩了的戀愛感覺,有人能夠共鳴,更可以吃出不一樣的味道。

801f-KRT-289-11
+按圖放大

想獲得免費門票,請留意下一期國度復興報及
Facebook專頁

(記者林暐皓報導)

[國度觀點] 美國「廁所條例」引公眾恐慌

性革命有如一把兩刃的刀,一刃用來顛倒全球的道德倫理,另一刃假借反歧視、平等、人權、博愛之名,誓要改變法例,以剝奪異議者的權益。在性革命分子的積極推動下,美國開始有城市通過法案,允許任何人士可以根據性傾向和主觀認定的社會性別(gender)使用公共廁所,換言之,一個男性只要認為他是女性,不必經過變性手術,就可以進入女廁。「廁所法例」漠視兒童婦女可能遭侵犯的風險,造成公眾恐慌。最近北卡羅萊納州上演一場「廁所爭奪戰」的法政風暴,其中突顯性革命與商業社會之間的協作,以及公民用消費力左右性革命發展

今年2月,北卡州的最大城市夏洛特通過性革命分子倡導的「廁所條案」,然而根據民調,該州的民眾有百分之三十希望州政府介入事件,另有百分之三十希望以公投方式決定,而不是由市政府立法。在有民意基礎下,後來州政府召開緊急會議,通過一項法案禁止「廁所條例」在州內所有城市及地區執行。性革命分子當然怒憤,豈料加州三藩市市長隨即宣布報復措施向北卡州施壓,禁止轄下政府官員到北卡州公幹。幾間跨國大公司陸續表態挺「廁所條例」,PayPal宣布取消在夏洛特的業務擴展,即400個工作機會和三千多萬美元投資告吹,以示不滿。PayPal CEO表示,州政府的舉動令同性戀、跨性別人士的權益不受保護,意思是拒絕他們進入合符自己所選擇的社會性別的廁所,就是違反平等權益。加入此陣營的還有美國航空、蘋果公司、IBM、Facebook、Google、微軟及NBA等。

其後,大型連鎖店Target宣布允許跨性別員工和客戶進入符合他們選擇的社會性別(而非生理性別)的廁所,於是成為第一個採取實質行動支持「廁所條例」的大型企業。Target是全美第二大連鎖零售業。到截稿日為止,有一百萬人參與聯署杯葛Target。

男女分開廁所使用,原本就是基於性別差異和安全意識,何以所謂的平等權益觀念可以推翻現代文明?政府和商企若然希望用行動支持「平權」,在男女廁所之外,可設立不分性別的獨立廁所,為何漠視不認同這種「平權」的人士的需要?性革命在人心中播下的思想種子,生出來的是失去理性的極端瘋狂,黑暗權勢的現象未必能用常理去解釋。相對於美國人口,聲言杯葛Target的一百萬人仍是一個小數目,假如反對聲音沒有強大,那麼可以看出美國的屬靈光景已經進入昏暗的時期。

埃及佈道會數百人決志

儘管有政府抗議的威脅,最近仍有5,000人去開羅市的竇巴拉福音教會(Kasrel Dobara Church),參加尤瑟福(Dr. Michael Youssef)牧師為期三天的佈道,且有500人決志。

尤瑟福是「領路事工」(Leading the Way)全球外展機構創辦人,他出生於埃及,如今回到埃及最大的福音派教會佈道,盼望激發當地的靈命復興潮。埃及近來已有復興跡象。「過去五年,埃及一直有極端的公民暴動。」尤瑟福說:「自2011年以來,埃及承受不少坎坷的事件,包括阿拉伯之春的血腥暴動、兩位總統被推翻。本教會和埃及各地其他許多教會開始每天24小時向神呼求平安與公義。神從許多方面回應了禱告。」

(圖文取材自Assist News,台灣國度復興報Asenath編譯報道)

禱告:求神透過佈道與福音媒體激起埃及復興,並堅固得救者的信心。

2015年聖經翻譯發展迅速 「福音傳給萬民」目標在望

在2015年內,聖經公會協助完成了50種語言的聖經翻譯,讓1.6億人受用。該年度的翻譯工作發展迅速,首次出現不少於28種語言、覆蓋三千多萬人口的翻譯工作完成,11個族群首次有屬於他們的全本聖經,6個族群首次有新約聖經,及11個族群首次有部分聖經。

語言是不斷在變化中,所以聖經公會也致力於修訂現有的翻譯,並提供新的翻譯。2015年,有20個新的譯本及兩個研讀版本完成,可以讓一億多人受惠

至今,完整的聖經已被翻譯成563種語言,覆蓋51億人口。另外,新約聖經已被翻譯成1,334種語言,覆蓋六億多人口。現在,剩下近三億人只有部分聖經,及近五億人沒有任何版本的母語聖經。

另外,服務聾人群體的手語翻譯聖經也有顯著的進步。全球超過三億人估計是聾人,其中七千萬人以手語作為他們的第一語言。現在有超過400種獨特的手語,但新約只有美國手語。此外,全球近三億人估計是視力受損,其中四千萬是盲人,為盲人而設的盲人聖經現在亦有顯著發展

(來源:United Bible Societies,2016年4月12日,陳細細編譯報道)

禱告:求神使用這些不同語言的聖經譯本把真理傳遞給世界各地未得之

英政府以打擊恐怖主義為由 提審查教會方案 教會團體極力反對

為了打擊恐怖主義,英國政府正計劃方案,要求教會先註冊才能做青年工作,並會派審查員到教會進行檢查。此方案引起眾多基督教團體不滿,他們於是發表聯合聲明,呼籲基督教界採取行動反對政府實行此計劃。

聲明說:「要求英國的教會先註冊,才能合法地教導孩子學習基督教價值觀,是違反宗教自由的不合理限制。」 他們續說:「我們不認為教育局應該成為管制國家信仰的角色。讓審查員來教會審查主日學、聖經班、青年聚會及教會活動是非常侵擾的。檢查人員查問義工和兒童是無理侵入私人信仰和家庭生活。」

政府說,教育局只會在接到投訴時檢查教會是否遵守英國的價值觀。然而,無理的投訴是相當普遍的,尤其現今社會充滿激進的世俗和宗教主義。一些基督教學校的經驗是,審查員本身可能敵視基督教的信仰和做法

反對此方案的基督教團體認為,那些極端分子會迴避註冊要求,這些計劃只會削弱了用來真正打擊極端分子的資源。他們緊急呼籲基督徒、教會和受影響的組織,在英國聯繫他們的國會議員,並向他們表達反對這個計劃。

(來源:The Christian Institute,2016年4月20日,陳細細編譯報道)

禱告:求神阻止這方案立法,保護基督教信仰自由

證主45周年 中神院長李思敬:領袖勇敢回應使命

福音證主協會「四十五周年感恩崇拜暨事工分享會」以「領導由心,活出召命」為題,於4月17日假中國基督教播道會港福堂舉行。當天,證主的領袖、同工、海內外同行伙伴及支持者濟濟一堂,由中國神學研究院院長李思敬證道,講題為「領袖的召命」,勉勵教會領袖帶領神所預備的同工團隊勇敢回應神的召命;另外,由福音證主協會總幹事鄧兆柏回顧該會過去45年的發展,以及分享未來的異象和方向;最後,證主董事及同工化身詩班獻唱〈感謝神〉及〈我願為祢去〉,表達對神的感激之情和立志回應呼召的決心。

李思敬:神為領袖早已預備同工

當天李思敬的證道經文是出埃及記四章10至17節,講述神呼召摩西帶以色列人出埃及,但是摩西拒絕,因而觸怒了神。從兩者對話可見,摩西只看到自己是拙口笨吞的人,神卻是在摩西出生以前已預備了能言善辯的哥哥亞倫與他同工。李思敬從原文的文化背景及文學結構深入分析這段對話,指出「要活出召命,領袖必須仰望全知全能的上帝,謙卑回應,不要只看到自己限制,因為祂一定會預備好有能力的人與你同工。」

李思敬說:「摩西與上帝的對話是針鋒相對的。」摩西用了兩次「我」來強調不願意去見法老的決心,然而神亦用了兩次「我」來回答,叫摩西要仰望祂是創造口才的神。當摩西還是表示不願意去時,神發怒了,指祂的計劃中還有「他」(亞倫),摩西只要聽從神的話就能成事。

另外,神是有預備的神,祂讓摩西接受了40年的皇室教育及40年的曠野訓練,而摩西帶以色列人在曠野漂流也是40年,神的時間是剛剛好,不多也不少,神一早已讓摩西熟習曠野的生活。再者,神也在摩西出生以前已預備了與他同工的亞倫。因此,領袖蒙召只管仰望神,因為祂已有全盤的計劃。

最後,李思敬勉勵福音證主協會:「要成為昨天的團隊、今天的團隊、將來的團隊,以回應從上帝來的召命。」

集中領袖培訓事工

福音證主協會自1971年成立以來,由早期的基督教教育、守望中華、文字出版和培訓,直到五年前(2011年)開始,把事工集中於「領袖培訓」上,鼓勵以生命影響生命去建立門徒,並致力服侍四類領袖:門徒帶領者、牧人領袖、團隊教練及生命師傅。

總幹事鄧兆柏分享了證主未來五年的事工計劃,包括:聖經教材的編寫、文字出版、電子出版、內地贈書計劃及培訓課程等。他指出:「過去,證主是『進入中國』及『留在中國』進行事工的推動,現在是『夥伴中國』與香港教會同行,將來期望能『踏出中國』與華人教會一齊回應上帝的呼召。」

(特約記者李翠琼報道)

 

全台灣禱告大會:喚醒國家 教會合一

「全國禱告大會」籌備會主辦,主題為「515喚醒、合一、起行,禱告為國、台灣起行」的「全國禱告大會」,將於5月15日下午3時分別於北、中、南各地大動員,北台灣定於中正紀念堂盛大舉行。

籌備會總幹事、台北城市之光教會主任牧師李家忠表示,近年來,各地興起許多區域性禱告、聯禱會、禱告殿、5-7晨禱及各族群的守望禱告,顯示神賜給台灣復興的契機。神應許「因為有的,還要給他。」(可四25)禱告亦然,「你求告我,我就應允你,並將你所不知道、又大又難的事指示你。」(耶卅三3)信徒會發現,個別或地區性為國禱告時,越禱告越乏力,需要合一連結,禱告才有力量

政黨惡鬥使國家拉扯撕裂,為私利挑撥族群矛盾衝突,家庭父子不和對立,年輕人苦悶迷失,種種問題使國家內部無法團結。教會也如此,有些教派把政治意識形態帶入教會,看中族群利益勝於基督身體的合一,讓仇敵有可趁之機。這些須被聖靈照明心中的眼睛,使信徒重新與主合一,與肢體在愛中連結,否則彼此難免血氣爭競,信心無法長大,禱告就沒有力量,甚至連禱告都難以啟齒。所以要同心敬拜,在主的光照中,揚棄嫌隙,彼此和好,使仇敵在教會中毫無立足餘地,才能起來堵住破口。

(台灣國度復興報記者尹箴台北報道)

思維比飲食法更重要 -【好食有道】專欄

你有一個心願,可能是改變飲食習慣,促進健康,或者單一明確目標例如消脂。於是你到書店想找一本健康飲食指南,橫掃健康主題書櫃時,定會眼花撩亂,接著進入迷失狀態,選擇太多,卻不知從何入手。坊間流行的健康飲食法層出不窮,即使每月試一個方法,十年八載也未能試完,新的說法只會接踵而至,永不休止。

健康飲食當然有些基本原則,我認為這離不開天然無污染的「真食物」,「真食物」是指在天然原本狀態的食物,沒經加工。真食物也有千千萬萬,吃什麼才好?我一直在尋尋覓覓,但自從看了「葉博士」(Dr. Leaf)的書,我才有頓悟,最重要的其實是我們的思維,而聖經老早就給予了智慧之言。

Dr. Caroline Leaf是美國一位心智腦神經科學家,自80年代起研究心思和大腦結構的聯繫。美國的科學家多的是,但很多受進化論影響,而Dr. Leaf卻是熱愛引述聖經的科學家,她發現存在於我們腦裡的思想是「真實的東西」,並非純粹抽象概念,日想夜想,久而久之那些思想會改變腦部結構,可以是朝向好的方向,但也可以相反。所以每天選擇思想什麼,腦部結構就發生相關的變化,結果影響全人身心靈。將行為歸咎於生理問題,例如腦部結構出現問題,故此人不應為行為負責任,這種論說在美國很流行,但Dr. Leaf卻引用研究力證,人是可以改變自己的思考,所以應為自己的行為和人生負責任。她喜歡在演講時引這經文:「將各樣的計謀,各樣攔阻人認識神的那些自高之事一概攻破了,又將人所有的心意奪回,使他都順服基督。」(林後十5)

她的著作《Think and Eat Yourself Smart》針對大腦與健康飲食的關係。她首先批評追求便捷、效率、生產力的文化,導致食物供應系統出現畸形發展:十億人口饑荒,每天卻有海量食物浪費;但同時其他人口進食摧毀健康的加工食品,我們明知不好,卻偏偏要吃不好的東西,為什麼?這位腦神經科學家就開始解釋,我們吃什麼,主要是受到心思的影響,正確的思考就會有健康的飲食生活。可是現代的飲食集團(食品公司、超市、快餐店等)透過各種方式和資訊塑造「方便文化」,用以取代我們的思考,吃什麼不吃什麼,不知不覺間受到操控。因此只有改變思想,我們才能重建健康生活,真正能為神給我們的身體帶來益處。

她建議的第一步如戒毒一樣,人要承擔自己的責任。她直言,今天很多基督徒悲觀地認為世界是墮落了,毫無盼望,置身道外,但真相是基督已更新一切,而神給我們的責任是看守祂所造的大地。你願意踏上這一步嗎?


文@黃少芬

永不放棄! -【Joyce Meyer】專欄

聽說在二次大戰正進行激烈之際,英國首相邱吉爾發表了只有一句話的演說,他說:「永不,永不,永不,永不要放棄!」相信同一句話正是聖靈今日要對我們許多人說的,不要放棄,因為神為我們的人生有極豐富的預備。

當事情變得棘手時,放棄是何等容易,有時人在當下的困境中見不到出路,很自然會想到放棄,或許覺得自己不夠精明或資質平庸,或曾遇到創傷或經歷失敗,又或犯了嚴重的錯誤。

但聖靈膏抹我們,原是叫我們堅持,即便事情未如人意,仍能勇往直前,以致得勝。經歷失敗不等於已別無他法,你能從過去的錯誤中學習,歷史是最好的老師,再接再厲,你將會認識到甚麼可行,甚麼不可行,再從那裡起來前行,你能將障礙轉化為成長的機會,變得更有智慧,靈性更趨成熟。

神願意我們活出美善的生命,然而,我們沒有捷徑,要訣卻是信心和持守,約翰福音十章10節說:「盜賊來,無非要偷竊、殺害、毀壞,我來了,是要叫人得生命,並且得的更豐盛。」聖靈會帶領我們一步一步的前行,走進神為我們每人預備的美善生命。

人生難免有障礙要跨越,有難關要經過,但我們亦總有再來一次、重新開始的機會,只要你不放棄,永遠沒有太遲的!神總是叫人有全新開始的機會,我們若認罪悔改,祂要赦免我們的過犯,饒恕我們的錯失,而我們也需要學習原諒自己,別再想起神已不再記念的過失,也不要再為你的過去嘗盡苦頭,只要接受祂的赦免,繼續前行,你在基督裡就是新造的人(看林後五17)。

正因如此,在神凡事都能。聖靈會一步一步的帶領我們,給予我們重生的能力,在不利的景況下仍能過喜樂的人生。當然,仇敵會盡牠的本事設下各樣的路障,牠本相如此。但當聖靈在前面引路時,你在艱難的時刻亦不會停滯不前。只要心思專注,立定志向,順服聖靈,祂必領你經過。

關鍵就是順服。與聖靈同工吧,順服祂的引領,別心生抗拒,想想你曾否因不悅而抗拒聖靈的引導?就如祂曾提醒你要遠離某些損友,但你因情感上的需要把心裡的催逼置諸不顧。然而,神要引領你發展更健康的人際關係,祂永遠以你的最佳利益為依歸。

在「等候之時」你必須持守,任何在你「等待之時」要發生的事都是一個成長的機會,讓你的信心更堅壯,與神更親密。

記得多年前的一個早上,聖靈向我的心說話,祂吩咐我要到世界各地宣講祂的話,發展龐大的教導事工。但在等候之時,我需要學習新的事物,例如怎樣在神的領導下發揮領導之才,我也要學習順服、謙卑和饒恕。

有次在等待的時候,我感到壓力之大,只想一走了之,我抱著書桌的腳狂哭,求神幫助我能堅持下去。多謝聖靈的幫助,經過了數年的試煉、成長和發展,我在42歲那年終於開始了這全時間的事工。對我來說,那不是一覺醒來會發生的事情,對摩西、大衛、路得或保羅,都不是瞬間發生的事,對任何人也是如此。但只要你不放棄,神為你生命的計劃必然成就。

即或你的人生沒有好的基礎,你仍可以再來一次,擁有一個新的開始、一個美好的終結。總要意志堅定,永不放棄!


文@Joyce Meyer

建立個人禱告敬拜祭壇(一) -【藝術•敬拜•宣教】專欄

雅各第一次領受異夢,神指示他要在伯特利築壇。雅各曾說:「這是神的殿,也是天的門。」伯特利是雅各與神相遇之地。期待與神相遇的基督徒,哪裡是今日的伯特利?經文說:「豈不知你們是神的殿,神的靈住在我們裡頭嗎?」

我禱告聖靈的火點燃內心對神的渴慕,要建立個人靈修和禱告祭壇,在耶和華面前獻上自己當成為活祭。

曾為一間國際教會創作「耶穌是代禱者」敬拜藝術作品,邀請來自不同國籍的弟兄姊妹將禱告寫在畫紙上,再以混合媒體把異象中的「耶穌」拼貼出來,我感受到神強烈的恩膏從畫中流出來。

我的靈向耶穌歌唱:「耶穌是聽禱告的神,日日夜夜為我代禱,我所有的心事都寫在祢的衣裳。在禱告敬拜祭壇,跳舞讚美如同大衛王,因祢的血進入至聖所,我與袮面對面對話,親近祢!親近祢,讓我親近祢,進入與祢的同在,袮的愛充滿我,袮是聽禱告的神 !耶穌是聽禱告的神,在父神面前為我代禱,我所有的呼求都寫在袮的臉上。每個種族向祢呼求,彩虹是祢與我們的約,祢的聖光照亮全世界。我與祢面對面對話,親近祢!親近祢,讓我親近祢,進入與祢的同在,袮的愛充滿我,袮是聽禱告的神!」


文@Esther Praise

(作者為文化宣教士,FB: Art, Worship, Mission

婚前的迷惑 -【愛有道】專欄

一切都準備好了,大日子臨近,沒想到他突然說不想結婚。她崩潰了,有第三者嗎?他含糊其辭,只說想停一停,冷靜一下。

浪漫的婚禮是很多戀人的憧憬,也可以變成關係的終極測試。

年輕人愈來愈重視求婚,花費不在話下,搞盡腦筋為女生製造驚喜,為博紅顏一笑或感動流涕,應允下嫁。完成目標之後,男生放下心頭大石,籌辦婚禮轉由女生作主,她是個完美主義者,巨細無遺每事問,又舉棋不定,他壓抑著煩躁的心情,換個心不在焉的狀態來抗議。若兩人沒有良好的溝通基礎,只把不爽藏在心中,就只等一個刺激來戳破這個浪漫的泡泡。

戀愛時期,天天見面是甜蜜,但婚期愈近,心情或會變得焦慮不安,旁邊的同性朋友有時會提醒你很快就改換身分,不再是單身,現在應趁著自由的日子,好好享受。想到婚後要承擔的責任,例如經濟、家務,還有姻親的關係等等,都可以成為婚前的心理關卡,而逃避壓力的其中一個自欺借口,就是工作忙碌,減少約會。

跨過婚姻門檻的最大考驗,當然是一個令人迷惑的問題:他/她是否我的真愛?「閃婚」有危機,但戀愛的日子愈長,亦不代表感情穩定深厚。中學時期的初戀情人,維持了十年的關係,表面已是「老夫老妻」,可是談婚論嫁時,女生卻感到猶疑,心中一直問:「我是愛他的,但他就是我唯一的選擇嗎?我只談了一次戀愛啊!」

婚禮只是一天的過程,婚姻卻是一生之久的關係,若遇上婚前的種種心理情緒障礙,不要輕忽迴避,為大家將來的幸福,應該認真謹慎地處理。


文@徐惠儀

國度1分鐘(5) – 阿蘇撒街大復興 Azusa Street Revival

+按圖放大
+按圖放大

今期的「國度1分鐘」和大家講述「阿蘇撒街大復興」的故事。

簡介:

1906年聖靈強而有力地澆灌一群在美國洛杉磯的信徒,他們領受靈浸,說出方言。於是,他們就在阿蘇撒街312號一幢樓房內,連續3年每日不間斷地聚會。 多人悔改得救,有人領受聖靈說方言,有人經歷神蹟醫治,有人領受別國的語言及海外宣教的異象。聚會高峰期,人數多達一千三百人

跨越一個世紀的影響:

  1. 恢復靈浸,以及方言、醫治神蹟及預言恩賜的聖經教導
  2. 打破種類隔離:讓不同膚色種類的人破天荒一齊敬拜
  3. 女性在教會的地位被提高
  4. 近代五旬節運動的源頭:五旬節聖潔會及神召會等都是由此而出
  5. 啟動了席捲全球的宣教運動:現時全球五旬宗及靈恩信徒的人數達到五億八千萬人,佔全球基督徒的26.7%以及全球人口的的8.5%

主要人物:威廉•西摩
(William Joseph Seymour)

  • 出生於美國南方家庭
  • 父親曾是黑奴
  • 自幼家境窮困
  • 小時候按照天主教儀式接受洗禮
  • 長大後參加聖潔運動
  • 患上天花令他左眼失明,但卻促使他獻身傳道
  • 1902年被按立傳道人之後自由傳道

主要人物:查理·巴罕
(Charles Fox Parham)

  • 1901年起教導靈浸和方言
  • 帶領有五旬宗信仰特色的「使徒信心運動」
  • 1905年在侯士頓開設聖經學校
  • 西摩到學校聽課,受其啟蒙
  • 1906年 西摩當時雖然沒有靈浸和方言經歷,但開始自己教導有關課題,同年移居洛衫磯。

爆發復興的1906年:

  1. 西摩移居洛衫磯之後被教會拒絕
  2. 一位信徒Edward Lee收容他,西摩去到他邦尼布雷街(Bonnie Brae Street)214號的家住了下來,每日禱告聚會
  3. 1906年4月9日多人興奮地禱告使徒行傳二章4節發生在他們身上:

    「他們就都被聖靈充滿,按著聖靈所賜的口才,說起別國的話來」

  4. 多人經歷靈浸
  5. 4月12日,西摩自己也經歷靈浸,說方言
  6. 聚會人數越來越多,他們轉移至阿蘇撒街312號一座樓房
  7. 4月17日 《洛衫磯時報》記者到現場採訪,翌日登出新聞,但有嘲諷意味。
  8. 4月18日 新聞刊出之日,發生舊金山大地震,結果吸引更多人造訪阿蘇撒街312號。
  9. 持續三年半每日12小時的聚會,其間不斷有人從世界各地湧來

阿蘇撒街312號:

  • 「阿蘇撒」源於印弟安語,意思是「有福的神蹟」。
  • 曾是非洲裔循道長老教會的會址,開始舉行復興聚會之前,卻只是一幢40呎乘60呎兩層高的倉庫和馬房。
  • 原址因違反防火條例,於1931年拆卸
  • 現址是日本人區小東京的Noguchi Plaza。

同期大復興:

1904–1905年  英國  威爾斯大復興
1906–1915年  美國  阿蘇撒街大復興
1907–1910年  韓國  平壤大復興

AzusaNow聚會:

於2016年4月9日於洛杉磯舉行,正是復興爆發的110年

相信和呼求神更大的復興臨到這世代之中

全段12小時回顧:Azusa Now Livestream

分段回顧: Azusa Now – God TV

阿蘇撒街大復興110周年 承接歷代禱告 深切求復興

今年是美國阿蘇撒街大復興110周年。在美國洛杉磯舉辦的「Azusa Now」禱告特會已於4月9日圓滿結束,禱告會持續15小時,聚集了逾10萬人從世界各地來一起敬拜禱告,呼求復興。

「Azusa Now」禱告會招聚了眾多位復興領袖帶領禱告,包括TheCall的盧恩格(Lou Engle)、國際禱告殿(IHOPKC)的畢邁可(Mike Bickle)、代禱將領(Generals International)的翟辛蒂(Cindy Jacobs)、伯特利教會(Bethel Church)的比爾•強生(Bill Johnson)、基督傳萬邦(Christ For All Nation)的科倫達牧師(Daniel Kolenda)、彩虹事工(Iris Global)的海蒂貝克(Heidi Baker)、傑克•海福德牧師(Jack Hayford)等等。

與神立約的日子

聚會開始不久,不同國家及語言的代表上台,宣告復興要臨到,及讓愛和敬拜成為生命的首位。這歷史性的一天被稱為與神立約的日子。然後,美國東岸父老連同西岸年輕領袖,兩代一起為美國禱告,釋放屬靈遮蓋。接著是美國原住民帶領敬拜,他們過往受了很多傷害,他們的饒恕帶來了釋放。

2017 重奪耶路撒冷的禧年

 「Azusa」名字源自印第安語,意思是「有福的神蹟」(Blessed Miracle)。當日聚會以鼓及號角一同高舉神,吹角象徵從地的四角招聚,喚醒歷代的復興泉源。聚會中特別提及2017年是個特別年份,從1967年6日戰爭以色列重奪耶路撒冷起計50年,便是2017年,預期這特別的禧年將會釋放復興。

興起施洗約翰的時代

聚會中亦提到現在正是施洗約翰受差派的時代。這群人就像昔日的施洗約翰,藉著禱告及禁食,深切地向神呼求復興。昔日的施洗約翰運動帶來了耶穌運動。而禱告往往轉化為宣講耶穌,即傳福音。

福音能帶來醫治及釋放

比爾•強生牧師指出耶穌頒下大使命時,吩咐門徒要「奉父、子、聖靈的名給他們施浸」,他指出福音能帶來醫治及釋放。接著便運用知識言語為當天的病人醫治禱告,連日有人得著醫治。

饒恕能釋放復興

饒恕是這聚會一個很重要的主題。在一個充滿種族歧視的時期,神使用非洲裔William Joseph Seymour啟動全球性的大復興。當非洲裔宣告饒恕時,便釋放醫治。復興可制止暴亂的發生,美國現在正處於復興與暴動的關口。不饒恕會使人成為奴隸,所以要放下不饒恕的包袱,放下苦毒。當族群的歷史傷害得醫治,便能釋放復興。接著意大利來的靈恩派天主教代表,與基督教代表公開復和,打破宗派的牆。

先知啟示釋放神的旨意在地上                   

盧恩格牧師提到但以理如何委身於禁食及禱告。他說,神會釋放啟示給祂的先知,以致他們懂得如何禱告,使祂的旨意釋放在地上。會中呼籲禁食,及釋放禁食的恩典。他提到The Call事工的「屬靈空軍學校」(Spiritual Air Force Academy)於2014年招聚了70名年青人,連續50天晝夜不住地禱告。這樣懇切的禱告能啟動宣教運動,帶來復興。

承接歷代的禱告

達屈.席茲(Dutch Sheets)牧師說,當我們認同過往世代的禱告,便會倍增果效,這就是承接歷代禱告的結果(synergy of ages)。他說,過往的禱告會在這個世代中成就。若然我們要除去這個國家的巨人,我們需要清楚知道我們比這國家的罪還要大。我們求復興不是基於我們的好,而是基於耶穌的寶血。雖然我們會失敗,但祂會修補,並應許會賜下復興。

脫離這彎曲的世代

晚上由科倫達(Daniel Kolenda)牧師分享信息。他指,使徒行傳二章提到禱告禁食與宣教是連在一起的。如果昔日那120人能夠搖動世界,那麼此時現場10萬多人能做什麼?彼得最有果效的講道,導致一天內有三千人信主。彼得的整個信息可歸納為一個句子,就是在40節:「當救自己脫離這彎曲的世代」。我們需要從威脅中被拯救出來,而耶穌來是為了恢復仇敵所奪取的東西。

(記者陳細細及林暐皓報道)

【特稿】與約旦難民同行 我不是拯救者

編註:本文作者現居北京,為獨立記者,關注難民、中東、中國及宗教議題,曾在約旦、巴勒斯坦等地區採訪難民。
圖文:Alice Su

2013年的秋天,我搬到約旦的首都安曼。當時我22歲,剛從美國的普林斯頓大學畢業,念完了國際關係與公共政策的本科之後決定搬到中東。我已經在摩洛哥和阿曼分別修了兩個暑假的阿拉伯語課,在普林斯頓和牛津大學充分學了英美高校所提供的最頂級中東學教育。

我背了許多歷史,分析了許多政治與政策,為了最後的畢業論文還跑了開羅、北京、華盛頓三個首都,在各處採訪外交部的官員與專家們,寫出了讓我的導師(美國外交部前任駐埃及和駐以色列的大使)感到驕傲的政策分析論文。年紀輕輕的我帶著滿懷的理想和政治知識,和我的基督徒世界觀連接在一起覺得一切都很清楚:我只要跟著上帝給我的感動走進約旦,再用上普林斯頓給我的學位知識,好好地工作,報導新聞,幫助難民,肯定能夠激發充滿光明與希望的改變!

我去約旦時其實沒有找到工作,就帶著個人儲蓄的一萬塊美金,去一個約旦的新聞廣播電台當免費實習生,幫助他們翻譯阿拉伯文報告,以及訓練想當公民記者的敘利亞和巴勒斯坦難民。每周一、二、三的晚上,我跟著耶穌會組織的義工老師,天天給40多個來自蘇丹、敘利亞、伊拉克、巴勒斯坦和索馬里的成人難民教基礎英語。

我同時也開始給西方媒體的編輯們投故事議案,也沒估計到真的會有人回復我。沒想到,一些編輯們接受了我的議案,而且還願意出錢發布我的文章!我為了美國雜誌《Atlantic》寫了一篇關於中國在約旦開的貿易展覽的故事,然後為《Columbia Journalism Review》寫了關於敘利亞記者的文章,之後給《Al-Monitor》寫了關於伊斯蘭主意政治反對派的文稿。我為了《WIRED》雜誌去了一趟巴勒斯坦,在那裡寫了一個破解侵入Mark Zuckerberg 的 Facebook 的電腦高手簡介。有一天,英國報紙《Guardian》給我打了電話,請我為他們報道一個恐怖分子的法庭審判。到當年的耶誕節時,我已經發布了12-13篇關於難民、核計畫和公眾抗議的故事。我的一萬塊元儲存,一塊也沒有花掉。我賺的稿費足夠支付租金與日常費用,而且還有其他的年輕人開始向我請教如何投稿。

但是親愛的,我不是什麼勇敢的生路開創者,也不是成功自立的自由投稿者。我不是能夠用故事來激動人心與發動改變的英雄。我只是存在,盡力試圖完完全全的存在。我只感覺自己非常渺小。

住在中東的可怕之處是:死亡會一直立在你的眼前。我花了很多時間和難民在一起。我的朋友們大多數來自達爾富爾、伊拉克和敘利亞。他們會告訴我他們的弟兄怎樣在監獄中拷打,給我描述秘密警察如何拿著刀扭刺入他們的腹部。他們告訴我,「我的老公被極端分子綁架了。」或者「我不知道我的母親是否還活著。」或者「我親眼目睹了我的嬰兒在爆炸中燃燒。」我睜大了眼睛觀看我們的世界,發現它在一片鮮血中。我想要閉眼也做不到。有時我只想快上飛機逃離,走開,回到我幻想的舒適世界,假裝自己從沒來過約旦,從沒被逼面對那裡的真實。

或者我會咬定決心對自己說,那就寫稿吧!只要寫一篇好一點的文稿,事情會改變的。可能需要多寫幾篇吧。或者寫一本書!寫一本書,就能拯救世界。來自普林斯頓的我容易墮入以為生命基本上是能控制的妄想。只要盡力,凡事都能成。若有難倒我的事情,只意味著必要更努力。我要堅持,再來,埋頭苦幹,前進。

最終我被迫停下來了。你不要欺騙自己了吧。你以為寫一本書就能讓蘇丹的戰爭停止嗎?那敘利亞呢?還有伊拉克?還有全世界從今以來的所有衝突?

很多人以為新聞媒體是一種神奇武器,以為我們可以用它來將國際政治變得有人情味,將遠處他鄉的面貌與聲音加進在我們對於戰爭的理解,讓全世界瞭解我們屬於一家人,而且互相憎恨殘殺是愚蠢、黑暗、骯髒與邪惡的行為。很多人以為新聞媒體能夠創造改變。

主耶穌在中東給我出的難題是:

715f_KRT_288_14
寶貝女兒,萬一它什麼都改不了呢?

有一天我凌晨五點鐘甦醒,哭了三個小時。我做了個噩夢,覺得我的心靈與頭腦已淹沒於太多人告訴我的太多悲哀與饑餓故事中。我喘不過氣。那時我覺悟了,假裝自己不傷心是沒用的。我心痛,我開始禱告。主耶穌,我心好痛!

刹那間誠實的祈禱如颱風從我的血脈中湧出來了。主啊。你的孩子要淹死了。主啊!我像瘋子一樣哭著。我無語的哀禱。我感覺自己的心底打開,化成了洞穴,整個被哀泣的洪水淹沒破裂:神啊,拯救我們。我們搖搖欲墜、面容扭曲、中毒麻醉、擊倒無救——耶穌啊!主啊,拯救我們。

那天晨禱時發生了兩件事:一、我不再否認世界的實情。二、我不再試圖拯救世界,而在停止救世的過程中,我找到了希望。

當我讓自己不這麼努力救世時,我突然間奇怪地、異常地有了希望。

在中東當記者的經驗讓我發現:在福音中,盡力無法拯救。更重要的是,我無法拯救。

讓我分享一部短片:https://www.youtube.com/watch?v=v-ZtnEAJ_SU 。它來自一件當我在報道我的蘇丹朋友事件時發生的奇蹟。在世界遠處的一些美國人讀了我的文章,心動而開創募款項目,捐了逾五千元美金來幫助他們。我即同蘇丹難民的代表一起出去,為大約九百名難民買了能夠過冬的燃氣取暖機。

很美吧?這件事發生時,我很感動。我哭了,覺得多麼奇妙,這就是我長久嚮往的「效力新聞工作」。

但我沒有妄想。戰爭還是持續著。我的朋友們仍然是被虐待無視的難民,活在一個無理仇恨他們的世界中。暖氣機很不錯,但它只如手腕一樣大的小面巾,面對海洋般大的需求。愛找效率與成功的我極不舒服,看不慣這技能不全的大漏洞,想要放棄而走。

耶和華這時跟我說,親愛的,聽我的話,不要動。

我非常害怕去愛我無法拯救,無法幫他們脫離痛苦的人。但主耶穌就是想教我如何實行非拯救者之愛。他教我陪伴與同行,只當朋友與姐妹,只說:「我解決不了你的問題,但我還是願意和你在一起。」我開始學會在停止不了的痛苦之中繼續愛下去。我慢慢地學會站在弟兄姐妹的身邊,一起背起他們的苦痛

715f_KRT_288_15

我那天早上瘋了般的哭禱沒有停止,反而增加了,但它總是終結於讚美之中。它總是終結於希望,費解而堅強的希望。我覺得自己更認識神,更認識一個不是說「世界沒有痛苦」的福音,乃是「上帝如此深愛我們,甚至願意來到我們身邊,背起痛苦與悲哀」的好消息。也許他只要求我們同樣相愛,以至願意照樣同行。也許祂不是叫我們奮力去阻止一切痛苦,而是走入痛苦之中,伸出自己的肩臂說:親愛的朋友,我不能拯救你,但是我就在這兒。我在意,我想聽你的故事。

你不至於孤單。我和你一起走。

[國度觀點] 兩代不合 熄滅復興

從宣教發展和教會增長的角度看,阿蘇撒街大復興是近代最具有爆炸力的復興,由此而得力的近代五旬節運動,經過百年發展,成為當今最有活力的基督教運動。這個空前的復興為世界帶來深遠的影響,可惜復興周期不長,1906年爆發,到約莫1915年已歸於平淡。反思歷史,才能從歷史教訓獲益。不少學者將復興的消退歸咎於權力鬥爭、教義爭論、嫉妒、內部分裂等等,其中關於運動領導人西摩與屬靈父親巴罕的恩怨情仇,最能道出人性的軟弱如何對復興工作造成致命傷

在聖靈的浸和方言的教義上,被譽為「五旬節運動之父」的巴罕是西摩的啟蒙者。巴罕在很早的時期就有靈浸和方言的經歷,因宣揚方言是靈浸的確據而名噪一時,在事奉高峰期有多達一萬名跟隨者。西摩在他的聖經學校聽課時,得到啟蒙,雖然當時沒有實質經驗,卻深信不疑。後來在巴罕的鼓勵下到洛杉磯開展事奉。在阿蘇撒街大復興爆發後,西摩邀請屬靈父親巴罕來洛衫磯協助工作,相信巴罕滿有恩膏的服侍會再次震撼這城市。後來巴罕來到洛衫磯,卻對眼前所見的復興現象有所質疑,認為聚會中所見的是屬肉體的情緒表現,其中混雜著屬靈的操控、催眠法的運用,因此感到有責任作出調正,並提出反對聲音。然而他的意見最終不獲西摩及其教會的領袖的接納,並拒之門外。巴罕在往後人生中,不時抨擊阿蘇撒街大復興,指其不過是「淫亂的屬靈能力」。

到底出現了什麼問題?西摩教會與巴罕各執一詞,有關對方言的看法相信是引起重大分歧的一個因素。雖然巴罕宣稱方言是靈浸的確據,也有一次的靈浸經歷,但打從追求方言的時候開始,他認定方言只是突發性的神蹟經歷,有宣教的目的,而說出的方言本是人類已有的語言之一,卻不是人們所聽不懂的天使言語、禱告言語。

每一波復興的出現,都會「叫許多人心裡的意念顯露出來」,因著人的軟弱和自身的限制,面對未能理解的新事情,會缺乏包容,甚至為捍衛固有的想法,而全然拒絕新事物復興的持續需要有兩代同行的基礎,代與代之間在愛中的接連,能產生屬靈保護的作用。

台灣十年內逾百萬對夫婦離婚

台灣基督教聯盟家庭議題專家曾大衛於4月7日在台中策盟牧者的早餐會中,分享今年1月總統大選後的台灣社會觀察,以及教會所面對的挑戰,有近百位牧者到場。

曾大衛引用數據闡述台灣社會目前面臨嚴重的家庭問題。據統計,1995年至今已有逾百萬對的夫妻離婚,衍生許多難以解決的社會問題。如今台灣已成為全球生育率最低、人口老化速度最快的國家。

2015年,台灣發生許多重大事件,可以看見青年世代透過選舉和激烈的社會行動,表達出強烈的憤怒及時代剝奪感。而同時,2015年,台灣投放在愛滋病治療的費用高達30億,並持續增加中。整個台灣社會正呈現高速少子化、高齡化、多元化的趨勢,卻缺乏有效的應對策略。而這一切的現象,其實都源自於家庭功能不彰所導致的後果

曾大衛呼籲教會同心守望禱告及採取實際行動,對外:積極學習如何投入政治、教育和社會關懷,對內:開發教育材料、裝備會友、建立正向論述,才能帶來真正家庭、社會的轉化。

(台灣國度復興報記者許一平台中報道)

基督教複合式搜尋引擎上線

由中華基督教網路發展協會所開發的「基督教複合式搜尋引擎」(Christian All-in-one Search)已經正式上線。這是一個全新的概念搜尋:只要透過一個關鍵字,就可以同時搜尋數十種資料類型,讓使用者可以從全方位的角度,快速認識該議題。

該協會副秘書長蒲正寧表示,目前所有的搜尋引擎,都是針對單一結果的搜尋模式,例如搜尋網站或搜尋圖片。該協會之前所推出的基督教搜尋引擎服務,不管是針對聖經經文、主題或教會等,也只能一次搜尋一種結果,但複合式搜尋引擎只要一次搜尋,就可呈現數十種項目的資料,包括:聖經經文、詩歌、新聞、教會、書籍、神學辭典、靈修教材、聖經主題、基督教英文、得救見證,甚至維基百科,整合所有相關資料。

此搜尋概念的優點,在於可讓使用者從不同的面向,來了解單一議題。例如:搜尋「五餅二魚」,會出現聖經哪裡有五餅二魚的記載,哪些靈修教材提到五餅二魚,哪些詩歌談到此主題,又或者有哪些基督教圖書討論到相關的故事等。

此外,還支援中、英文模式的搜尋。除了中英文聖經外,神學辭典、基督教英漢辭典、基督教圖書、詩歌、靈修材料等都可以直接使用英文搜尋,增加使用者的便利性。

該搜尋引擎目前已包含了24種的項目結果,將來仍會持續擴充。蒲正寧說,期望有更多基督教資源中心一起加入,使搜尋的結果可以更多元、更豐富。

網址: www.biblesearch.tw

(台灣國度復興報)

牛津大學摒棄800年傳統 神學不再是必修科

牛津大學宣布,將允許其神學生於首年入讀後,可選修其他科目代替基督教神學,如女權主義、佛教、伊斯蘭教、神秘主義等,而基督教科目只作為選修科,而非必修科。

牛津大學神學教職人員委員會主席在接受訪問時說:「我們了解到,來牛津大學讀書的人來自不同背景及有不同興趣。作出這改變是跟隨宗教在英國的改變。英國教會的統治地位已經消退,但宗教並沒有消失。我們希望提供給學生他們所感興趣的,而在過去30年已經發生了很大變化。」

攝政大學(Regent University)神學系院長貝克博士對CBN表示,牛津大學這決定是對基督教教育的打擊。「牛津一直保持著一個偉大的理念,就是神學是科學的皇后。」貝克續說:「我們的世界變得不單是唯物主義,亦是相對主義。認為所有宗教都是平等,沒有絕對真理,這理解是非常大的錯誤。」

基督教關注(Christian Concern)發言人表示失望:「我認為這是可悲的。牛津大學的創始者認為真理是崇高的,而真理只能在基督教神學中找到。」

牛津大學發言人卻反駁,基督教研究仍是首年的必讀科目,而在次年及第三年也是重要課程,相信學生不會不以此為選修科。

(來源:CBN News,2016年4月4日,陳細細編譯報道)

 禱告:求神讓學院重視及教導真理

以色列積極擴展同性戀旅遊業

繼特拉維夫每年的同志大遊行「自豪周」(Pride Week)成功後,以色列旅遊局正計劃發展一個活動,吸引更多LGBT(同性戀、雙性戀、變性人)遊客來以色列。

以色列旅遊局正準備投資一千一百萬新克爾(相等約二千二百萬港元)去促進LGBT來以色列旅遊。他們想針對一些國家(包括許多歐洲國家)計劃一項活動,旨在提倡以色列是一個自由的國家,吸引LGBT群眾到訪。由大約十年前開始推廣特拉維夫為一個自由城市,旅遊業已經有幾倍增長。整年都有LGBT遊客,主要來自歐洲。

旅遊局局長Yariv Levin證實,他們正與其他外部組織及特拉維夫市合作,審查對LGBT的宣傳計劃。這計劃會擴展至6月的自豪周之後。該計劃的內容和性質還未確定,但其首要目的是促進以色列的LGBT旅遊業。

Yariv Levin表示:「我們正在計劃一個長期策略。我們與幾個合作組織認同LGBT是最具潛力增長的群體,我當然想突破比現在更大的數字。」他還指出,近年來,成千上萬的LGBT青年人湧來特拉維夫參與「自豪周」活動,而他們的目標是發展更多創新的宣傳活動。

(來源:Ynet News,2016年4月2日,陳細細編譯報道)

禱告:求主挪開蒙蔽,讓以色列停止宣傳有關同性戀運動的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