拒絕被世界「同化」才能「轉化」世界 -【國度角度】專欄

「我們卻是天上的國民,並且等候救主,就是主耶穌基督從天上降臨。」(腓 3:20)我們相信「天國的應許」過於地上的政權、政黨、政制及政客,因為神預言的應許:再一次我要「震動」天、地,一切受造之物都要挪去,使那不被震動的長存。我們既得了「不能震動的國」就當感恩,用虔誠、敬畏的心事奉神,因祂是烈火(來12:25-29)。

我們知道自己是屬神的,但全世界都臥在那惡者手下 (約一5:19)。基督徒「入世」被嘲笑貪愛世界,「出世」又被嘲笑「堅離地」,不吃人間煙火,我們該怎麼與這世界和平共處?既然我們不屬於這世界,又是基督的身體,那為何主不早早把我們帶離這世界,卻對我們説:「在世上你們『有苦難』;在我面『有平安』,你們可以『放心』,我已經勝了世界。」 (約16:33 )

神留我們在世上,肯定不是要我們作炮灰,而是提醒我們務要謹守儆醒,因仇敵魔鬼如同吼叫的獅子,遍地遊行,尋找可吞吃的人,要用堅固的信心抵擋他,因眾弟兄也是經歴這樣的苦難(彼前5:8-9)。經上記著説:「在所受的一切逼迫患難中,仍舊存忍耐和信心,且為這國受苦,可算配得神的國。」 (帖後 1:4-5)我們被留在世上為神國受苦,可見這是一個設定 ( Set Up),那天父究竟有何終極目的及計劃?有揀選就有篩選,有試煉就有試探,我們都是被揀選的族類,是聖潔的族類 (彼前2:9),是天國的子民(腓3:20),是光明之子,白晝之子,不屬黑夜的,不屬幽暗的,不要睡覺,總要儆醒 (撒前5:5-6)。

尼布甲尼撒王要以巴比倫當時公認最優越的迦勒底文化來「同化」從以色列擄來的少年尖子,但以理和三位好友是其中的一份子。王預備養他們三年,好成為王的侍從,但以理卻甘冒殺身之災,立志不以王的膳和王飲的酒「沾污」自己,卻在太監長面前蒙恩答允 ( 但1:3-9)。他們的肉體雖被擄到巴比倫,但卻認定自己是以色列國屬神子民的身份,因而拒絕被巴比倫異教文化所「同化」。在患難逼迫中,但以理凡事求問天上的神施憐憫,賜下啟示,一次又一次解開王難解之謎與夢,至終不單王要求他的智慧,他和三位好友更被立為總理,位高權重,治理通國及巴比倫一切哲士 ( 但2:48-9)。

不要效法這個世界 ( not be conformed,不被世界同化),只要心意更新而變化 ( but be transformed,要被轉化 ),叫你們察驗何為神的善良、純全 、可喜悅的旨意。我們拒絕被這世界所「同化」卻立志要去「轉化」這世界!因唯有願意被神「改變」的人;才能「改變」這世界。


文@何寶生

 

逾百所教會2018年被關閉 51所經調查後獲准重開

在緬甸,佤邦聯合軍(UWSA)2018年9月關閉東部逾百所教會,當時有至少10座教堂建築物遭毀壞,200多名基督徒被扣押,經審問後獲釋 。在調查教會信眾及聚會內容14 個月後,聯合軍於2019年12月宣布允許位於撣邦北部51所浸信會教會重開。重新開放的教會位於Panghsang、Hopang和Namphan等鎮。有關官員表示,其他教會的審查工作仍在進行中。

撣邦北部城鎮臘戍(Lashio)的佤邦聯合軍聯絡處負責人Nyi Rang受訪時表示:「我們關閉教會是因為裡面一些工作人員是極端分子。另外,在一些只有幾座民房的地方,卻建有很多教堂,引起了當地族裔社羣之間的分爭。」

拉祜浸信會秘書長Lazarus牧師表示,教會人士並非「極端分子」。他說:「我不認為教會和宗教活動會造成問題和分裂,因為我們有不同族裔的教會,有佤族、克欽族、拉祜族、阿赫卡族和傈僳族等。聯合軍關閉教會或許另有原因。」

與中國接壤的佤族地區,大多數居民敬拜名為Nats的偶像,但拉祜族、阿赫卡族、克欽族、傈僳族和一些佤族人都是信奉基督,該區也有一些佛教徒。

佤族聯合軍是緬甸最大的民族武裝組織,估計有3萬名軍人。領導者接受共產主義思想,這與長期身處中國邊境有關。

Lazarus表示:「我們很高興,並很感謝佤族聯合軍讓教會重開,希望仍被關閉的教會也得以重新開放。」

拉祜浸信會在2018年9月25日發表聲明,證實月初有至少10所教會被關閉,其中6所隸屬克欽浸信會,並指一些遭佤族聯合軍拘留的學生被迫加入軍隊。

佤族聯合軍在2018年9月13日發表的新聞稿中表示,1992年後興建的教堂並未獲領導者許可,因此會被關閉或拆毀。聯合軍亦在其電視節目中表示,一些宗教領袖因違反「禁止外國人於佤族管轄區域擔任宗教領袖」的法規而遭逮捕和審問。

基督教領袖表示武裝分子大多信奉部落宗教,他們試圖阻礙基督教的傳播。

緬甸有八成人口為佛教徒,一成基督徒。在「敞開的門」(Open Doors) 2019年全球守望名單中排名第18位。

禱告:願神堅固緬甸教會的信心,在壓迫中持守堅忍和良善,見證神的信實和大能。

(來源: Morning Star News, 2019年12月20日,林國祥編譯報導。)

 

 

共享空間紓解教會營運壓力 迎來連結社群新機遇

共享經濟是有史以​​來發展最快的營商趨勢之一。選擇租用或借用,而不是購買和擁有,這概念不但發展至共享汽車、辦公室、共居空間,還有共享教會空間。

「對於剛成立的教會,他們能夠負擔的租金或供款可能很有限,事工很多時候因此被拖垮。在成立的一至三年內,他們往往不是停止運作,縮小規模,就是轉成網上教會。」作為教會建立者的女兒,Church Space創辦人Day Edwards對這現象再熟悉不過。她在12月18日接受CBN訪問時說:「我們的教會成立時就在我們家中聚會,我們要把客廳變成聚會的地方……就這樣過著不斷朝行晚拆的日子。而當時我只是想,長大以後我再也不去教會了,因為這些工作實在是太繁重了。」

然而,神使用Edwards去提供解決辦法。她說:「有一次我向神禱告,跟祂說我希望為女性提供一個共同工作的空間,然後神給我看見一個共享工作空間的景象——但卻是一所教會。」配合神的旨意, Edwards改變了自己的計劃,「共享工作間」因此變成了「共享教會」。

Edwards說:「Church Space是一個流動應用程式,幫助正在尋找價格相宜的地方之事工機構、商業機構和活動策劃人員等,接上希望開放閒置空間的教會。」程式上所列出的每個物業空間均配備現代教會使用的器材,從燈光、樂器、音響系統,以至網上直播設備等。

共享房屋不但吸引新成立的教會和機構,更有助現存教會解決所面臨日益嚴重的問題。在德州的聯合衛理公會白石教會(White Rock United Methodist Church),因著數十年來聚會出席人數不斷下降及財務虧損,面臨無法償還按揭供款而遭查封的可能。主任牧師Mitchell Boone解釋說:「與全國一些不同的宗派一樣,我們正在式微,跟鄰近社區的距離越來越遠,會眾人數縮減了不少。以我們現有的人數,6萬平方尺的空間是超過我們能夠持續承擔的。」

在Missional Wisdom Foundation的幫助下,教會把未有充分利用的空間出租作共享空間。教會領袖開始建立社區花園,並在平日租出課室予藝術教學團體。地下室1.5萬平方尺的空間亦出租作共享工作間、共用廚房、小型辦公室,並跆拳道室。

基金會執行長Larry Duggins受訪時表示:「我們不是要把教會建築變成社區中心,而是希望以閒置的空間來建構與崇拜和主日學並存的社區,促進人與人之間的結連。在計劃改變之前,我們聆聽了鄰近社區的需要。我們派出一位員工,在教會與到訪者交談,並收集附近鄰居的意見,以六個月的時間了解社區的需要和想望,務求我們不只能滿足當地的需要,更能填補不足。」

這改變除了讓教會得以應付開支,使事工能在往後日子持續運作外,更為教會帶來接觸社群的機遇。Boone分享說:「耶穌常常與人在一起。他常與人一起吃飯,在痛苦中與人同行。耶穌就在社群的中間。因此,當教會能夠開放並與鄰居深入互動時,就能履行耶穌基督給我們的使命,將好消息傳給世界。」

共享空間使教會領袖免受財務壓力,能夠專注於真正重要的事情——牧養事工。

禱告:求神賜教會創意,突破固有觀念,以新的方式接觸和服侍社區。

(來源: CBN News, 2019 年12月18日, Amy Fong編譯報導。)

以色列考古發現巨石 或曾承托約櫃

考古學家在以色列發現一塊巨石,並根據撒母耳記的記載,相信約櫃可能曾經安放其上。

特拉維夫大學考古學家Zvi Lederman博士和他的團隊在耶路撒冷以西約16公里的伯示麥進行挖掘,在一個相信有3100年歷史、長闊均8.5米的正方形殿宇遺址中,發現該塊巨石橫亙於兩塊小石上,形成一張巨型石桌。Lederman表示:「只有這座殿宇有這種桌子,這桌子肯定有其意義,但因為缺乏證據,所以無法斷定它的用途,其中一個可能的解釋是作為約櫃的底座。不是所有考古學家都同意我的見解,但不能排除這個可能性。」

根據撒母耳記上六章,以色列人戰敗令約櫃流落非利士人之地,但約櫃為非利士人帶來災禍,於是他們用牛車把約櫃送回以色列人的地方。牛車到了伯示麥人的地方,他們歡然迎接約櫃,把車子劈了,把牛宰了並獻為祭,約櫃和非利士人隨車附送的金器,則放在一塊大磐石上。

考古學家認為,石桌所在的這座正方形殿宇,歷史可回溯至主前12世紀,相信建於士師時期正值跟非利士人戰鬥期間,在該世紀中葉被毀,改作動物舍棚之用。他們還發現先後有四個不同的村莊建於該地,反映那地曾經歷反覆的建造、被佔領及廢棄。事實上,考古團隊需要挖起數層黑色物料才能將整個殿宇遺址顯露出來,而那些黑色物料經化驗後證實為動物糞便。

伯示麥位於非利士邊界,常面對經濟和靈性上激烈的爭競與對抗。Lederman相信,這個在伯示麥最神聖的地方,被攻佔後旋即被改作動物舍棚、遭糞便玷污,是一種敵對的行為。他又相信,在遺址中發現的一些有凹槽的石塊,是用來奠酒或壓榨橄欖油作宗教儀式用途,而遺址中發現的動物骨頭,沒有一塊是豬的,與附近村莊的發現不同。遺址中發現的陶器亦與家用的不一樣,也沒有煮食鍋或油燈,只有杯和碗。這些證據均顯示,遺址是一個祭祀的地方,而伯示麥人與附近的非利士人非常不同,雖然無證據顯示伯示麥人就是猶太人、以色列人或希伯來人,但他們的文化起源植根於迦南地區和傳統。

禱告:願更多考古遺跡被發掘,引導人更認識聖經歷史和真理。

(來源:Breaking Israel NewsChristian Post,2019年12月22日和21日,文奴綜合編譯報導)

美國教會講道時間平均37分鐘 不同宗派有顯著分別

在美國,基督教的主要教派有著截然不同的傳統。不同宗派的講道內容和時間有何不同?皮尤研究中心(Pew Research Center)最近完成相關研究,分析了49,719場於2019年4月7日至6月1日期間在網上分享的講道內容,分別來自6,431間教會,當中包括2,156間福音派教會、1,367間主流新教教會、422間天主教教會、278間非裔美國人新教教會及其他未能歸類的,是「迄今為止對美國宗教證道最詳盡的分類分析」。

研究發現講道時間平均為37分鐘,然而於不同的宗派傳統均有不同。非裔美國人新教教會的講道時間最長,中位數為54分鐘,是羅馬天主教(14分鐘)的四倍。主流新教的講道時間中位數為25分鐘,而福音派新教是39分鐘。

分析指出,儘管講道字數大致相同,非裔美國人教會的講道時間較主流新教長。一個可能的解釋是,非裔美國人教會一般於講道中加插激動人心的音樂、停頓以及席間會眾的回應。

不少著名的牧者都曾思考講道時間長短的問題。美南浸信會神學院基督教講道學教授Hershael York在2016年寫道:「到底講道要講多長時間?這個問題我自己問過,也被問過無數次,在事奉35年後,我有了一個明確的答案——只要你能抓住會眾的注意力,你可以一直講下去。」

同一問題也於2018年一個論壇節目「問問約翰牧師」(Ask Pastor John)中被問到,伯利恒學院和神學院院長John Pipe牧師說,他通常需要至少40分鐘,甚至50分鐘,才能深入探討主題。

Pipe說: 「環顧全國,大概有數百,甚至數千家正在成長的教會,牧者在其中宣講著尊崇基督、以神為中心、充滿聖經真理、感動人心、改變生命的信息,講道時間一般為50分鐘或以上,很少有會眾不滿時間太長。」

駐密蘇里州的研究人員及作家Chris Colvin協助牧者預備講道信息,他指出,耶穌在山上的講道中最有力的信息章節可以在15分鐘之內朗讀出來。

除講道時間外,研究還分析了不同宗派傳統的傳道人最常用的詞語和字句。研究發現,約22%非裔美國人新教教會的講道中會出現「哈利路亞」(hallelujah)一詞,所屬會眾聽到該詞的機會是其他宗派的八倍。福音派講道中有「永恆地獄」(eternal hell)一詞的可能性是其他宗派的三倍。

皮尤指出,該研究分析並未能完全代表所有美國教會,因不是所有教會都於網上分享講道。此外,所分析的講道日期橫跨復活節,那時期的講道內容和時間或許有所不同。

禱告:求神保守信徒在講道中得著神話語的亮光,教會以各種方法使人認識真理。

(來源: Christianity Today, 2019 年12月16日, Joshua Chung編譯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