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度1分鐘(88)興起全球守望禱告

根據以西結書48章30-35節,耶路撒冷城門的名字是以十二個支派的名稱命名。1999年,耶路撒冷萬國祈禱院的湯海士牧師(Tom Hess)從神領受全球守望 (World Wide Watch)的異象,將全球分為12城門的區塊,形成全球24小時的守望禱告的地圖。

+按圖放大

「城的北面四千五百肘。出城之處如下;城的各門要按以色列支派的名字……從此以後,這城的名字必稱為『耶和華的所在』。」(結48:30-35)

大馬色門(流便門)  8-10pm

流便本應有長子雙倍的祝福,但因落入性犯罪,失去長子的名分。流便支派的大單、亞比蘭與可拉共謀悖逆,反對神所指定的領袖摩西(民16)。

流便和迦得支派有許多牲畜,所以要求留在約旦河東平原,不進入迦南地。摩西所分給他們的地,是以前亞摩利及米甸人之地。他們是驍勇善戰的戰士(代上5:18-20),可是卻隨從當地居民去拜摩押神(代上5:25-26,王下10:29-33)。神興起亞述王將他們擄去,直到今日。

覆蓋國家:俄羅斯、喬治亞、亞美尼亞、土耳其、敘利亞、伊朗。

 

伯特利門(利未門) 12-2pm

利未因參與西緬屠殺掠奪示劍城的事件(創34:25-31),雅各咒詛他與西緬將散住在以色列支派中。此語應驗,在產業分配時,他們都只繼承城市而無地界。在以色列人崇拜金牛犢事件上,利未支派願將自己分別為聖,甚至付上殺自己弟兄、朋友的代價(出32:26-29)也要為神站立。

利未支派是敬拜讚美的領袖(代上15:16,16:14),特別在爭戰的時候,他們將神的同在帶到敵軍前。作為祭司,他們站在神及以色列百姓中間聯合他們。神與利未特別立約,應許賜予他們能力及潔淨他們,使他們可以完成所託付的工作(瑪2:57 ,3:3-4)。

覆蓋國家俄羅斯、哈撒克、烏茲別克、土庫曼、亞塞拜然、伊拉克、伊朗。

 

獅子門(但門)  4-6am

但是北方支派的領袖(民2:25)。在士師時代,但支派不能將敵人打敗,是因為他們拜偶像(士18:30,王上12:27-29)、放縱情慾、與外邦人通婚(利24:11,士14:1-4:2,代下2:14),而不是缺乏力量。他們為自己的利益,帶一個叛逃祭司,在北方所分之地敬拜自己雕刻的偶像(士18:14-31),這個情形一直持續到亡國被擄。耶羅波安選擇同樣的城市做金牛犢拜偶像,但支派成為拜偶像的象徵。在啟示錄所記載的新天新地中,但支派被消除,沒有人被蓋上神的印。

覆蓋國家:

伊朗、伊拉克、土庫曼、烏茲別克、阿富汗、巴基斯坦、中國、蒙古共和國、蘇聯、日本、韓國。

 

金門 (便雅憫門) 6-8am

便雅憫是唯一在以色列地出生的兒子,是第一個實際得到應許之地的支派。約瑟在埃及賜與他的祝福是兄弟們的五倍,象徵末後的教會將有神更大的同在、更新與祝福。士師時代結束前,便雅憫整個支派因落入同性戀及情慾的罪中,導致強暴及謀殺,整族幾乎完全滅絕(書19:22-26)。

以西結書43章,說明神的榮光,將從朝東的門照入殿中,回到耶路撒冷。神的國度最後、最大的收割將在此區發生,仇敵最大的抵擋也會在此區中。

 覆蓋國家:

巴基斯坦、伊朗、阿富汗、尼泊爾、不丹、孟加拉、緬甸、泰國、寮國、柬埔寨、越南、印度、中國、台灣、香港、馬來西亞、新加坡、印尼、菲律賓、新幾內亞。

 

伯大尼門(約瑟門) 10-12pm

約瑟的一生曾有許多他人所加給的誤解、羞恥,以致成為奴隸、罪犯,但因他的順服及忠心跟隨神,神洗刷了他所有的羞恥,高舉他成為埃及的宰相,並成為以色列一族的拯救(創37, 39-47)。這些被賣、被迫害但因順服而被升為至高的過程被視為主耶穌生命的預表。

雅各年老時將約瑟在埃及所生的兩個兒子瑪拿西、以法連算做自己的孩子(創48:5),取代約瑟成為以色列支派,雅各的這個做法實際上就是將長子雙份的祝福賜與約瑟。在他對約瑟的祝福中指明約瑟是多結果子的葡萄樹,並預言雖有攻擊但耶和華神必與他同在,使他堅固、在仇敵面前得勝,天上地下的祝福都要降在他身上,超過雅各本人及其列祖,是一枝探出牆外的枝子。

覆蓋國家:

科威特、約旦、沙地阿拉伯、卡達、巴林、葉門、阿曼、斯里蘭卡、印尼、澳洲、紐西蘭。

 

錫安山門(以薩迦門) 2-4am

以薩迦支派曾差遣軍隊在希布崙為大衛加冕,所以歷代志上12章32節記載以薩迦支派,有二百族長都通達時務,知道以色列人所當行的,他們族弟兄都聽從他。

希西家改革時期,以薩迦有許多人下耶路撒冷守逾越節(代下30:18-20)。以薩迦是忠心的餘民,聽到神的呼召,就回到南方,成為恢復運動的一部份。願這個門區域內的所有國家,有如以薩迦聽到耶穌的聲音,就到錫安山(教會)朝見他的主。

覆蓋國家

沙地阿拉伯、葉門、索馬里、伊索匹亞、肯亞、坦桑尼亞、莫三比克、馬達加斯加。

 

伯利恆門(西布倫門) 8-10am

西布倫是被揀選在黑暗之中看見大光,為耶穌作見證的一族(賽9:1-2;太4:13-16)。在進入迦南地時,西布倫族雖然曾試著掙扎了一段時間要趕出迦南人,但卻因他們不夠強壯不能成就(士1:30)。當底波拉及巴拉向迦南人宣戰時(士4:6,10),西布倫人不僅回應,他們在必要的時候,願意犧牲自己的生命:西布倫人是拚命敢死的一族(士5:18)。

西布倫支派派遺軍隊到希伯倫回應大衛(代上12:33);他們其中一些人回應希西家的改革的呼召,在被擄至亞述的時代,回到耶路撒冷慶祝逾越節(代下30:10-11, 18-20)。

覆蓋國家:

蘇丹、薩伊、剛果、尚比亞、津巴布韋、波札那、南非、西南非、安哥拉、加彭。

 

隱革蓮門(西緬門) 10-12am

西緬願替便雅憫留在埃及做人質(創34) 。他有正義感,願為公義而戰,但因缺乏父母親的愛,個性中有不可控制的憤怒(創34;49:5-7),為自己闖下大禍。雅各臨終前咒詛西緬的憤怒殘忍,並預言他們將會被分散在以色列家中(創49:5-7)。因此,西緬沒有土地給他們繼承,也沒有得著任何城市(約19:1-9,代上4:28-33)。

這一族在曠野中減少一半的人數,也許是因為拜偶像與妓女聯合的罪在他們當中的結果(出6:15,民25)。在大衛的時代之後,整個支派被猶大吸收。

覆蓋國家:

埃及、利比亞、查德、尼日利亞、喀麥隆、貝南、迦納、象牙海岸、利比里亞、幾內亞、新加坡、阿根廷、秘魯、波利維亞、巴西、巴拉圭、烏拉圭、智利。

 

美瓦薩利門(迦得門) 12-2am

在約書亞率領眾民過約旦河時,迦得、流便、瑪拿西都拿著兵器在以色列人面前過去,預備打仗(書4:12),並且建築祭壇為主作見證(書22)。

迦得之地是非利士人攻擊以色列人時的避難所(撒上13:7),也是大衛躲避押沙龍的所在地(撒下17:24)。它也是早期羅馬軍包圍耶路撒冷時,基督徒所逃至避難的處所。迦得之地也可能在反猶太主義盛行時,再度成為猶太人的避難所(啟12:14 但11:41)。迦得未為神站立抵擋罪(士21:8-12),也未趕逐基述及瑪迦人(書13: 13)

覆蓋國家:墨西哥、圭亞那、蘇利南、蓋亞那、委內瑞拉、哥倫比亞、厄瓜多爾、秘魯、巴西、利比亞、埃及、毛利塔尼亞、塞內加爾、甘比亞、尼日、馬利。

 

雅法門(亞設門) 4-6pm

亞設所分之地在西加利利(書19:24-31)。他們的戰士被稱為「精壯大能的勇士,首領中的頭目 」(代上7:40)。雖然有勇士,卻缺乏領袖,不能征服應許地(士1:31-32),也不能趕出佔領他們地方的瑪拿西支派(約17:10-11)。在他們所分的地域中,有一半在以色列歷史上從未得著。所羅門時代,他們地區的一部份被送給推羅王,作為他所貢獻金銀的回報(王上9:11-13)。

覆蓋國家

西班牙、葡萄牙、意大利、希臘、法國、安道爾、摩洛哥、教廷、塞浦路斯、阿爾及利亞、突尼西亞、美國、加拿大。

 

新門(拿弗他利)  6-8pm

拿弗他利支派勇敢為神做美事。他們差遣軍隊膏大衛為王(代上12:34),並且為耶穌的光作見證(以9:1-2)。耶穌在世上時,大部分的事工是在拿弗他利地:迦百農,伯賽大,歌拉汛。拿弗他利支派雖然是一個強壯的軍隊(士5:18),但卻未能趕出迦南人(士1:33) 。

覆蓋國家:幾乎包含所有歐洲國家,至北則包括格陵蘭。

 

迦密山門(猶大門)  2-4pm 

猶大雖不是長子,卻有長子的祝福。猶大是曠野中的最大支派。因所分之地很大,所以與西緬同住。彌賽亞出於猶大(出31:2, 3:31,路33),耶穌是雅各預言的應驗者。猶大與耶路撒冷的命運相連,猶大支派最偉大的領袖是大衛王,他的兒子所羅門,及耶穌基督。

猶大支派棄神敬拜偶像,在聖殿中,不守誡命用無辜人的血污穢那地,甚至用嬰兒獻祭(耶7, 11:1-7)。神在他的憐憫中,仍保守他的約,聚集分散的猶大支派(賽11:2)重建祂的城市(詩69:35,以44:26-28)並為祂自己重建百姓。

覆蓋國家:俄羅斯、黎巴嫩、約旦、敘利亞、土耳其、烏克蘭、白俄羅斯、愛沙尼亞、拉脫維亞、立陶宛、芬蘭。

 

 

 

展開中東宣教藍圖 興起末後宣教世代

從10月23日開始一連4個星期,禧福協會宣教事工邀請了來自土耳其、沙地阿拉伯以及阿富汗的宣教士在八福匯舉行午餐分享會。本報採訪了禧福協會宣教事工的盧禧年同工,以及服事穆斯林群體的國際差會InterCP International的義務同工Estelle,向香港信徒群體展示現時中東宣教藍圖,以及如何推動香港信徒參與末後的宣教運動。

末後的堅固營壘

從神國的觀點出發,中東是一個重要的地方,根據使徒行傳,福音從耶路撒冷傳到猶太全地,撒馬利亞,經過歐洲,亞洲,然後會回到中東。當三國一律對齊的時候,就是大使命完成,耶穌再來的日子。然而圍繞以色列周圍的,都是伊斯蘭教國家,這是一個屬靈戰爭的具體表現,就是宗教的衝突。

有不少宣教士認為,末世有兩個堅固營壘,一是耶路撒冷,二是每日有10多億人跪拜的麥加。現在有一些從事穆斯林事工的宣教士领受策略,是根據經文:「沒有人能進壯士家裏,搶奪他的家具;必先捆住那壯士,才可以搶奪他的家。」(可3:27)因此他們集中火力去擊打仇敵的核心,也就是中東的沙地阿拉伯。如果沙地被得著,那麼周邊的伊斯蘭教國家也相對容易接受福音。

盧分享,在宣教中,我們要看到神作工的計劃與時機,在宣教中與神同步,對齊祂的旨意。因此,我們要看到神在全球宣教的藍圖,而不是單獨的只看一個個地點,神現在正在興起中東的宣教,如果只是因循過去策略,只派人去東南亞,香港信徒就失去了回應神想我們參與的機會。而這個使命不只是給宣教士,而是整個香港教會身體共同承擔的。

 

青年宣教士分享

Estelle亦分享了她如何委身宣教的經歷。Estelle有一個朋友曾去印度成為一年學生宣教士,回來後常常與他們分享外面的需要。在Estelle快畢業時,本來讀科學研究的她開始反思自己追求的東西是否能幫助人,世界究竟需要什麼。後來她參與了差會的訓練課程,以及去土耳其參與兩個星期短宣,服事當地的敘利亞難民。Estelle在服事中看到了福音的大能,和福音的真正意義。

後來Estelle決定委身成為學生宣教士,生命也出現很多恐懼和攔阻,除了家人的反對,在臨出發之前,Estelle的濕疹爆發。「那次的濕疹爆發,情況差到一個地步,如果不吃類固醇,我會因為傷口感染而死。醫生告誡我,不要說去外國,你甚至不能離開食類固醇和這個地方。」Estelle當時唯一的祈禱是,神如果不醫治我,我是否要死得有意義些?「神幫助我克服恐懼,如果連死都不怕,就沒有什麼可以阻擋我們去服事。無論什麼背景,什麼人都可能被神使用。這是我人生最深刻的一年,沒有什麼經驗比與神同工更寶貴。」

中東宣教情況

現時在中東宣教,並沒有世人想像般危險,在沙地阿拉伯,雖然國家禁止基督徒傳福音,然而從來沒有宣教士因為傳福音而殉道。伊朗現時有不少人很討厭政府,因為政府貪污腐敗。現時出現大量的人信耶穌,根據基督教電視及數碼媒體SAT-7分享,現在每日有600人向電台打電話詢問福音信息,其中有100人表示願意相信耶穌。一年有超過1200萬人聽過福音。在伊朗300萬的基督徒中,有50%的人是見到異象異夢而接受福音的。在伊拉克的基督徒經過路障時,軍人查問他們去哪裡。他們表明自己是基督徒,去教會。那些軍人都說基督徒是好人,立刻就放行。最近,伊拉克教會亦差派了第一位宣教士去其他國家服事。

Estelle分享,土耳其當地基督徒甚至是宣教士,都對傳福音有恐懼。雖然土耳其有很多宣教士,但很多不會直接傳福音,而是做其他事工,例如教英文,開設教育中心。「我們會每日出去傳福音,希望以身作則,告訴其他人,在土耳其傳福音不會被打,或受到任何實際傷害。很多都是撒旦的謊言。」

另外在土耳其有大約100萬的伊朗難民,其中80%是基督徒。他們在土耳其的生活情況很差,很多人是黑工,收入很低。但神使用他們,教會不只用波斯語敬拜,還用土耳其語服事身邊的人。很多土耳其人開始時看這些難民不順眼,但慢慢發現他們來自極權國家,並有勇氣離開伊斯蘭教,令土耳其人開始思考自己的信仰。

香港信徒參與中東宣教

Estelle又分享:「很多人願意去中東旅行,一講到服事就覺得很危險,會死,其實是自己限制了神的作為。」其實不單香港在面對重大的問題,世界上有很多國家都在面對不同問題,全部都指向一件事,就是耶穌將要再回來。如果香港基督徒不能有這樣的看見,永遠就停留在頭痛醫頭的階段,錯失機會參與神的工作,以及服事這些民族的福分。耶穌應許我們,你們求我,我就將列邦賜給你們,我們是否這樣求過?還是覺得很危險,以穩陣為首先考慮?

盧亦分享,香港的教育體制信不過年青人,香港教會訓練一個宣教士可能要好幾年神學裝備,再加幾年的牧養經驗。然而由非洲,中亞一些國家,甚至是阿富汗和伊朗派出的宣教士,全部都非常年輕,信主兩年就被差派出去宣教,非常被聖靈使用。

(記者莫嵐報導)

 

 

【國度觀點】 生命見證的道

猶太曆5780年的開始為全球進入新時代(New Era)拉開了序幕。我們欣喜盼望,新時代必然是得勝,喜樂,及神極大榮耀彰顯的時候,然而卻也是爭戰漸趨頻密激烈,信徒需要持守極大的信心,以及付上一切代價也要成就的決心去奮力進入。香港教會群體預備好這樣的信心和決心了嗎?

過去香港人一直以「香港是福地」引以為傲,既遠離天然災害,鮮有社會動盪,穩坐經濟金融中心,社會福利制度穩定,言論和宗教自由均受保護。穩定繁榮的生活,既保障了香港人生活安居樂業,也造就了基督教發展的一方樂土,使神學研究得以長足發展,香港教會成為中國內地教會屬靈資源的有力支援。然而,安逸平順也令教會過分著重理論。香港信徒的信仰缺少實踐,當我們前往內地或國外宣教或服事,往往流於知識層面的交流和教導,我們的「見證」空洞無力,屬靈生命難以彰顯神的大能。相反,我們常常因被服事者的單純信心,患難中的生命見證而受到激勵。

過去數月所經歷一場場的騷亂和爭戰令香港人醒悟,香港不能停留在過去。末後的日子,民要攻打民,國要攻打國,多處必有饑荒地震,不法的事日漸加增。神讓香港經歷的一切痛苦和破碎震動教會,基督的身體覺醒和改變的時候已到,過去的做事方法已經失效。

使徒約翰在啟示錄中已經向我們警示:「弟兄勝過牠,是因羔羊的血和自己所見證的道。」(啟12:11)在這個末後新時代,香港人得勝的秘訣,唯有這兩樣:基督寶血的大能,和我們經歷火煉的生命去彰顯神的話。香港教會群體是時候破除安逸的思維,打破恐懼的靈,不再逃避困難和考驗,預備自己甘願為基督受苦的心志,來面對這末後的逼迫,同時迎接最大收割的到來。

經濟萎縮之時,信徒在商業中迎難而上,持守神國原則。教會在動盪時刻,年青人流失的環境中,走進社區,尋找和牧養群羊。在不公義與壓榨之中,信徒仍然選擇敬拜讚美。年青一代的基督大軍興起,願為神獻上生命,在各領域為主作工,到世界各處委身宣教。神蹟的醫治隨處在街上發生……信徒在代禱中所見的異象將一一在這個新時代成就。香港人要向世界再次宣稱,香港是福地,因為這城要以耶穌基督為磐石,這是我們的宣告,也是我們要用生命所要見證的道。

 

 

OM營商宣教 接觸未得之民祝福當地

「做小生意?開咖啡店?或旅遊業?甚至到當地辦語言中心?」由台灣OM世界福音動員會主辦的「營商宣教分享會」於11月7-8日在康華禮拜堂舉行,邀請了OM東亞區域領袖團隊宣教士Daniel與妻子Olivia分享多年來在亞洲、非洲及澳洲的宣教經驗。他們在北非服事期間,曾經營公司並提供當地就業機會,與員工建立美好的關係,進而帶領信主與門徒訓練,也成為當地相當有口碑的公司,不僅提升了當地社區成長及經濟發展,也參與協助當地的教會植堂,傳遞宣教之異象。

近年來因著政治、簽證、地理環境或各種限制狀況下,傳福音與宣教的方式在聖靈帶領下有所變化,而「營商宣教」是重要途徑之一。8日晚間,宣教士Daniel與妻子Olivia有默契的配搭下分享說,「營商宣教」可以幫助宣教更貼近當地的風情、文化及思維;這不是最新穎的傳福音方式,在聖經裡早就有營商宣教的例子,因此相信神使用各種方式,使福音被廣傳。面對未得之民,這方式能很快地與當地群體接觸,或許一開始看到果效不如預期,但相信後期能經歷聖靈如何在當地行奇事,領人歸主。

Daniel說,要在創啟地區久留的國家簽證相當困難,但若是經商的話就會比較容易,因為他們非常希望商人提升他們國家的經濟。當他們開始進入伊斯蘭國家時,當地居民也相當好奇他們為什麼會來,又會帶給他們什麼工作機會。Olivia說,當他們秉持聖經的原則,企業理念以誠實、關懷員工及投資員工的職能,並落實當地的政策,被當地的百姓稱為「幸福企業」時,就吸引當地百姓前來應徵。

Olivia表示,大型的商業種類,例如採礦業、旅遊業及再生能源,皆能進入創啟地區開啟營商宣教之路,並能與當地國家高層談論投資,因為這些領域都能為當地帶來不可小覷的商業機會。小型的企業體可以進入發展中的國家,因為基層所需要的往往是主流。觀光旅遊業尤其是發展中國家最盛行的生意,例如:衝浪、攀岩、民宿或風景等,這些能夠接觸當地的人及觀光客,建立龐大的社群網絡。或是語言中心,尤其是英語或華語的學習,也是許多國家願意投資的部分,因為擁有語言能力可增加工作機會。

此外,還有餐飲業,像是在印尼、北非,皆有同工在當地先以烘培咖啡店開始。她舉例,台灣的珍珠奶茶可以造成北非百姓的轟動,因為他們非常喜愛甜食或飲料。她笑說等著大家去當地開飲料店一同宣教,令全場哄堂大笑。

Daniel表示,營商時首先要調查當地的文化、民俗風情適合什麼生意,而所申請的營業體也必須獲得簽證,且要與核發單位有友好的關係,因為之後所進行的開店或申請任何文件都不會太難。倘若當地是屬於觀光客極多,那就是跟觀光有關的旅遊、民宿及導遊等都能成為很好發展的生意。Daniel提醒,營商宣教不建議單打獨鬥,若有差會機構連結最好,能夠有完善的訓練、語言訓練、關顧團隊及許多宣教士的經驗分享,減少不必要的衝突和危險的可能性,未來即使公司交棒,也能有培訓的同工或員工接手,讓營商宣教據點越來越多,改善當地的環境,增加傳福音的機會。

Daniel最後呼籲為他們傳遞營商宣教的異象禱告,盼教會牧者、弟兄姊妹能了解到營商宣教也是一個正當的宣教模式。另外也需要為創啟國家禱告,願意批發簽證給營商的同工,並為創啟國家的百姓能夠因著營商宣教士的企業而蒙福,認識耶穌是唯一的救主禱告。

(台灣國度復興報記者劉以琳報導)

 

 

台北領袖高峰會 與全球40.5萬名領袖同參與

連續第11年舉行的台灣領袖高峰會,於本月8-9日在新店行道會美河堂揭開全台7場的序幕,共計1300人參加。全球領袖高峰會的主辦單位—全球領袖網絡(Global Leadership Network),其榮譽主席Gary Schwammlein及即將接任國際總裁的Mitch Barns也特地前來參加。

Mitch表示,現場與會者都很興奮,彼此連結、分享、學習,整個氛圍非常積極、正面,讓人很感動。不同於其他國家的是,台北場的年輕人更多。這是好事,因為年輕人趁早投資自己的領導力,成為各領域的領袖,就能影響更多人。

夏忠堅牧師帶領討論與回應

今年的課程由生命教會(Life Church)主任牧師Craig Groeschel以「扭轉曲線」揭開序幕。領袖追求的,就是不斷創造更高的效益,但Groeschel卻提出兩個重要關鍵:「見好就收」及「扭轉曲線」。「見好就收」(Good Enough To Move On)是在既有的時間、金錢和資源下,追求最高程度的回報。而「扭轉曲線」是要試著以相同或較少的投資,來獲得更好的報酬。Groeschel提出了3項扭轉曲線的做法:1. 框架內思考:減少選項,讓限制激發創意;2. 破釜沈舟:全心投入,不找藉口;3. 跨出懷疑與不安全感,走進呼召。

第一天最後一堂由長期致力全球反人口販賣運動的Danielle Strickland主講「轉化領導」。她指出,生命就像一棵樹,若要轉化,就要找出最深的根源,即內心最根本的信念,因為信念會形塑人的價值觀。她形容,轉化是一個過程,就像一座象徵過渡的橋,過渡期必定經過幾個階段-安定、動盪、混亂、安頓、新常態。領袖要勇於擁抱改變的過程與感受,就像彼得在使徒行傳第十章中與哥尼流的會面。小小的舉動能改變歷史,只要你能做出正確的改變。

第二天,首先由Ben Sherwood談「遽變時代下的成功領導」。面對動盪,Ben提出4個能幫助領袖走出動盪的原則。1. 找出參考點,釐清位置;2. 等待突發的劇烈震盪消退;3. 當個理性的樂觀主義者;4. 信心是最強的生存工具, 也是最重要的領導工具之一。

夏忠堅牧師也在其中分享了他的成長故事。他來自澎湖七美的傳道人家庭,自小學2年級到大學畢業都是在孤兒院渡過,當中辛酸可想而知。但是他感恩地說:「當年若沒有芥菜種會孫理蓮宣教士的眼光,把我從七美帶到台灣,我不可能讀大學;若沒有孤兒院的培育,不可能形塑出今天的我。之後更不可能承擔2000年福音運動的重任,以致今天成立救助協會,幫助超過13,000個急難家庭、超過4.6萬人次的孩子進入陪讀班,以及設立食物銀行,提供超過42,000戶次食物包。」

中國信託經理魏明俊弟兄來自火把教會,第3次參加領袖高峰會。擔任牧養小組長的他表示,「『你的特質就是你的命定』讓我們能從不知道自己是誰的摸索中,進而肯定自己,並知道如何在紀律中完成命定與擁抱自己的特質。不管我們是怎樣的人,相信神都能使用我們的特質!」

從第一年就參加,11年來不曾缺席的板橋江子翠行道會,這次來了20多位弟兄姊妹。其中一位資深美髮設計師吳素芬姊妹表示:「講員的一個想法或一句話,可能就能讓我受用一整年,甚至一生,所以我已連續來3年了!」她表示,開店一天的營業額超過一般上班族一個月的薪水,但她還是選擇前來,就是想得著更多啟發,開拓眼界。

全球領袖高峰會於8月8-9日在美國芝加哥舉行,除了現場8千名會眾外,透過美國衛星直播,與之後在各國的影片播映,估計全年全球將有135個國家40.5萬人參加。

(基督教論壇報編採報導)

 

 

(6)突破自我限制 -【狂野的夢】專欄

我們事奉的是無限制的神,但我們經常對祂的本質、能力和祂實際想為我們生命做的事存有錯誤的概念、觀感和信念,以致限制了祂。我們歸咎他人,歸咎環境。我們有時甚至歸咎編寫和成就我們夢想的那位,卻不知道正是這歸咎的行為阻礙自己作出改變。若能改換心志,生命就會改寫。把自我限制的信念改變成對神話語不帶限制的信靠,就是預備自己的心領受神的「是和阿門」的應許。

辨明自我限制的信念

自我限制的信念經常以「我不」、「我沒有」、「我不能」、「我永遠」、「我從不」起頭:無論我多努力嘗試,也永遠不會成功。我沒有足夠的時間追求我真正想要的。推動夢想成真需要的資源太昂貴。我沒有足夠的學歷在這範疇與人競爭。我不配得神最好的安排。我沒有天賦或技術讓夢想實現。

通常這些自我限制的信念背後都有潛意識的推論。換句話說,這些陳述後面都有一個「因為」:「無論我多努力嘗試,也永遠不會成功,因為我學歷不夠。」或者「我無法堅持到最後,因為我的子女佔去了我所有餘下的時間。」又或「我不配得神最好的安排,因為我犯過太多錯。」

當你聽到仇敵或自身未被更新的意念對你說:「你不、你沒有、 你不能、你不應、你永不、你永遠⋯⋯」你就會起勁鑽到「因為」裡。這便是問題的根源。你要以神的話作斧頭砍下去。神的話告訴你,你在神裡的本相和衪能做的事情。「我靠著那加給我力量的,凡事都能做。」(腓4:13)如果你難以相信這句話,表示謊言已經潛進來要說服你相信相反的一面。那謊言就在「因為」裡。

大多數自我限制的信念源於不理解自己在基督裡的身分和在祂裡面屬於自己的一切。同時,這些信念被某種恐懼推動,雖然未必容易察覺。思想一下以下的問題,有助識別你可能有的自我限制信念,並明白它們怎樣阻礙你的狂野夢想成真:在你的心思意念裡,你聽到對自己最大的控訴是什麼?這信念是怎樣潛進來的?誰把這限制放進你的生命?根據神的話語,這自我限制的信念有沒有一絲符合真理?克服這自我限制的信念會為你的生命帶來什麼改變?

花點時間細心思量這些問題。請求聖靈向你展示問題的源頭,並賜你勇氣,以聖靈的寶劍,就是神的道(弗6:17),挑戰錯誤的想法。明白你思想中的激烈爭戰,你就能穏妥地走向奪回心思的勝利之戰。

改變你的自我限制信念

無論你的自我限制信念是隱晦的或是明顯的,無論你心思的戰場有多激烈,你都能夠改變你的思想。寫下你分辨出的自我限制信念,然後下決心以神所說關於你的話取而代之。當你找到挑戰自我限制信念的經文時,把它們寫在筆記本上,好好閱讀、思想和宣告。

你開始每天,或者一天幾次宣告神的話語去挑戰自我限制信念。神的話會更新你的思想,而思想是魂的一部分。這樣,你的魂就不會勝過神放在你心中的渴望。這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但必定會發生。如果你堅持不懈地檢視你的心思意念、細心聆聽你口的說話、說的話與神所說關於你的話一致,你就能突破限制,飛往神為你生命安排的狂野夢想。

追夢操練:終止不合邏輯的推論

神給我們推理的能力,但太多理性推論會妨礙靈裡的分辨能力和產生困惑。從這角度想,會不會是你對自己的推論令夢想無法完全實現?有時我們滿腔熱血,全然相信自己走在神的旨意中,卻一頭栽進狂風暴雨裡,換來沮喪與絕望。然後我們質疑神;感到困惑,因為追尋夢想的過程中已問過很多人的意見,從他們身上求智慧,但期望的結果卻沒有出現。不要讓魔鬼的推論把你帶離了命定。要是你發現自己在用理性推論,可跟從箴言3章5至6節的勸誡:「你要專心仰賴耶和華,不可倚靠自己的聰明,在你一切所行的事上都要認定他,他必指引你的路。」


珍妮弗李克萊Jennifer Leclaire)是佛羅里達州勞德代爾堡「覺醒禱告殿」總監;「新族類復興網絡」權威領袖;AWAKENINGTV.COM聯合創始人;目前已出版超過25本著作。本專欄文章節錄自其著作《狂野的夢》

 

 

溝通——孕育關係的管道(上)-【羊回家】專欄

溝通,包括傳遞訊息的人以及接收訊息的人。表達的人若能準確地發出其訊息,而接收的人能準確地接收訊息,那就是一個良好的溝通。溝通技巧包括語言及非語言,所以我們每天在做什麼,也是一種表達。例如現今很多人一邊走路一邊看手機,他們在告訴別人「我不在乎你」,以為自己不會影響別人,其實只是有很多人在迴避他們。一天我在家中看書,聖靈提醒我,「當你看書的時候,孩子們會想什麼呢?」孩子可能會覺得爸爸寧願看書也不跟我們玩遊戲,爸爸的書比我們更重要,我們也許是沒有價值的。有時我們以為自己做的是好事(Good),但在神眼中有些事是更重要的(Best),所以我們需要省察自己,我們的生活如何,人家都看在眼裡。

今天為什麼很多孩子不願跟家長說話,因為家長只想孩子接收自己的想法,而沒有去學習聆聽孩子。當我們說話的時候,其實是在確立自己的想法,並認識和肯定自己。如果父母從小沒有聽他們說話,使他們缺乏表達的空間,減少練習溝通的機會,便會對自己缺乏認識,也因為覺得自己所說的沒有重要性,更會造成自我形象低落。

溝通不良也會導致孩童缺乏管教。一個孩子開始時做什麼事情皆是「自由發揮」,需要父母去教導他們什麼是應該做的,漸漸建立界線(Boundary)。當這個界線愈來愈清晰,便能夠真正自由地作出決定,明白相對要承擔的後果是什麼。若缺乏指引,人會變得愈來愈自我中心,缺少同理心,長大後會變得反叛。一個人真正享有自由的同時,必先知道其責任在那裡。舉個例子,今天學生們的書包都很重,家長們怕孩子太辛苦,所以為孩子們背負這個重擔。在地鐵裡,很多家長、甚至是長者,站著為小孩背書包,但是小孩卻坐著玩手機。這是一個多麼悲哀的圖畫!表面上是很「愛護」自己的孩子,但實際上是我們在教導孩子不需要尊重父母,他們亦只在看自己的需要。

此外,父母對孩子過多、過快的照顧,會奪走孩子解決問題的機會,建立獨立生活的能力。作為父母,應樹立榜樣(身教),以及教導他們走當行的路(言教),他們的行為便不容易走差。可悲的是,今天看到很多聰明的孩子,受著父母的壓迫,或不合理的期待,使他們產生不必要的壓力,甚至引發精神病。因為溝通不良,他們自然會另覓途徑去滿足自己。我們要小心,當我們不去管教自己的孩子,其他人會!這些包括傳媒、朋輩、網絡資訊等,然而這些東西從那裡來呢?如果是一些屬世的價值觀,孩子會接收很多被扭曲的想法,他們的生命會漸漸地被侵蝕。你願意你的孩子隨意地接收這些資訊嗎?


馮小滿,註冊職業治療師,本專欄圍繞家庭的不同層面,以及如何有效地管理家庭為主題,目的是讓人學習在家庭生活中應用神的話,真正享受神的愛。

 

 

與神對齊(二)—— 律法與恩典的階梯 -【復興以色列】專欄

在使徒行傳 15 章中提及的耶路撒冷會議,其討論的核心議題是律法與恩典,這對今日基督身體仍有適切性。

「律法」(law)這詞語在聖經、 猶太教和基督教中都有不同的用法。妥拉(Torah,תורה)這個詞語不是指「律法」,而是「指教」(instruction)。妥拉是整本聖經的第一部分,是神的教導。在希伯來語中,「聖經」 和「律法」沒有太大區別,神的話語就是祂的律法。在猶太教,妥拉已成為拉比式文化傳統的統稱,大部分猶太人已分不清楚猶太文化與聖經教導的區別。當這樣的混淆傳遞到外邦基督徒時,便帶來傷害。以下是律法與恩典的五層階梯 :

一、因著恩典得救贖

福音的基本信息是因著恩典得救贖。這個講述神恩典的信息本身就是一種妥拉,生命和聖靈的「律」勝過罪惡和死亡的「律」(羅 8:2)。律法本意並不是要我們達到自義,而是讓我們認識到神的聖潔標準,知道我們為何犯了罪,謙卑悔改。「這樣,律法是我們訓蒙的師傅,引我們到基督那裡,使我們因信稱義。」(加 3:24)

二、絕對的道德律法

每個信主的人都必須遵守神的絕對道德律法。律法的核心是愛神,且彼此相愛。耶穌來是要成全律法,而不是廢除律法 (太 5:17)。耶穌說,律法中有「較重」與「較輕」的罪,「那律法上更重的事,就是公義、憐憫、信實⋯⋯」(太 23:23)。什麼罪被視為「較重」而得受重罰? 十誡中寫得清清楚楚。「你若要進入永生,就當遵守誡命⋯⋯不可殺人,不可姦淫,不可偷盜,不可作假見證,當孝敬父母,   又當愛人如己。」(太 19:17-19)

三、較輕的道德律法

有些罪是至於死的,有些罪卻不至於死的(約一 5:16)。道德誡命有著不同的重量,不守較重的律法,而只守較輕的律法,是一種扭曲的義。較輕的誡命包括 : 善待動物、還回鄰居失物、不收高利貸、穿著得宜、不說他人讒言、 向貧窮者施善等等。一切正直和憐憫的行為都是信仰的表達。

四、聖經的象徵系統

聖經描述了許多有象徵意義的儀式,新約中有洗禮、聖餐和用油膏抹等。象徵符號本身不具意義,所指向的事物才具意義。聖經裡的節期具有象徵意義。在新約時代,我們需要認識聖日的意義,外邦基督徒沒有必要守聖日,但如果他們願意,也歡迎他們如此行。所有象徵意義都已經在耶穌裡成就了。

五、文化傳統

猶太文化傳統許多元素都被稱為「妥拉」,當聖經律法被文化傳統取代時,就會造成破壞。有些猶太傳統包括 : 把牛奶和肉類分開、男人戴小帽、洗手儀式、點蠟燭等等。耶穌斥責宗教人士用人的傳統取代神的律法。「你們為什麼因著你們的遺傳,犯神的誡命呢?」(太 15:3)


亞設.因崔特(Asher Intrater)是以色列彌賽亞信徒群體的使徒領袖,創辦「復興以色列事工(Revive Israel Ministries)」,另外在耶路撒冷「耶穌之愛教會」及「復興列國(Tikkun International)」擔任監督職責,最近出版新書《與神對齊》。

 

 

觀賞電影《戰勝自我》 50人當場接受基督

根據ChristianHeadlines11月11日報道,信仰電影《戰勝自我》(Overcomer)連續三個週末票房排行首5位,票房累計達3460萬美元,但監制表示更值得慶祝的是因電影而轉化的生命。

由「肯德里克兄弟」(Kendrick Brothers)出品,該影片於8月在電影院上影,將在11月26日於數碼平台上架,藍光光碟會在12月17日上架,供家庭觀賞。

監制Alex Kendrick指在其中一場放映會中,有50人當場接受基督。「一名大學教練帶同校隊到場觀賞。電影結束後該教練站立說:『如果你看完電影後仍不清楚自己的身份價值;如果你決意認定那愛你的神是你身份的根基,歡迎你下來與我們禱告。』之後有超過50人回應。」Kendrick表示那只是眾多生命轉變的故事中的一個,他們收到很多受邀看電影後當場決志信主的消息。

另一個故事是關於一個有特殊需要的年青人。Kendrick說:「有一對夫婦帶同有特殊需要的兒子到場觀賞電影」。由於兒子只能作有限度的溝通,父母一直不知道他有多明白救恩。在他們看畢電影,回到車上後,兒子開口跟父母說,想要得著基督裡的身份,並成為基督的跟隨者。他們一齊流淚禱告。父母藉電郵告知我們,電影使他們第一次確認,兒子明白『在基督裡以及得救』的意思。」Kendrick形容那些故事是「你很希望得到,而金錢並不能買到、無價的回應。」

《戰勝自我》的故事講述一個高中校隊教練在籃球隊尋找自己人生的意義和身份認同。當他最好的球員們相繼搬家後,他被逼轉到訓練越野跑隊伍,因此感到憂鬱。一個基督徒、充滿喜樂的失明男士幫助他發現自己在基督裡的身份。

(來源:ChristianHeadlines,2019年11月11日,Joshua Chung編譯報導)

禱告:感謝主賜下創意,講明道理、轉化靈魂。求主倍增祂的恩惠,製作出更多轉化生命的電影,更多靈魂湧進神國。

 

 

學生信徒在運動場佈道 接觸數百萬人

9月23日,在美國維珍尼亞州的阿什本,約25萬個教練、學生運動員和他們的朋友一齊聚集在「Fields of Faith」(信仰運動場),目的是要顯明神與體育的聯合是大有能力的。現時在美國的公立及私立學校中,有一個非常興旺的基督徒網絡,經常在他們的運動場聚集。

自1954年,基督徒運動員團契(Fellowship of Christian Athletes,簡稱FCA)每年幫助約2百萬名教練及學生運動員融合他們對運動的熱愛及認識神的渴慕。FCA在整個學年最大型的活動是「Fields of Faith」, 在10月的夜晚,於約500個不同的運動場上能見到兒童、教練、朋友及家庭一同敬拜禱告、及分享見證和聖經的話語。

視博恩新聞(CBN News)出席了其中一次於勞登郡的聚集。FCA勞登郡區域主任Matt Diener驚嘆:「我們能夠在公立學校運動場聽到福音被傳揚,真是厲害⋯⋯」

郡中的孩子們都能到來觀看神在作的事,看見像他們一樣的學生互相影響,這就是聚集的目的。」

職業球員如「華盛頓紅人」(Washington Redskins)的中場 Chase Roullier到場分享生命有耶穌基督的分別:「外出遊樂、開派對、追求不該追的東西,你的心會感到非常寂寞。但如果你與神有關係,你的心便會被祂填滿。」

Tuscarora高中美式足球員Max Skirkanich見證神的平安如何臨到他的生命,使他的怒氣全消。他說:「過去我在一個比賽中最少兩至三次因『不必要的粗暴行為』被罰,我以怒氣為動力。我在中學三年班時信主,然後我開始明白為主打球是不用生氣的,所以我從強硬的中後衛位置轉至踢球員位置。」

Diener說:「每個人都喜愛運動,這是我們的文化。為何我們把焦點放在教練及運動員身上?因為他們是影響社會的人。」青少年牧者Banton說:「我認為學生是要改變世界的,他們是將要帶領世界改變的人。我為何不為基督來影響他們的生命呢?」

這些影響持續在Huddles—FCA每周的聚會裡發生。聚會是玩樂及團契的時間,歡迎任何人參與,特別是未信者。他們會一起閱讀神的話語,有人會帶領大家一起靈修或思考並討論問題。目的是在靈性上挑戰大家,同時讓大家在信仰上同行、同受鼓勵。

在勞登郡Purcellville Town的一所學校的Huddles聚會(學生聚會),每週均有80至120個學生出席,接近全體學生的兩成。FCA維珍尼亞州主任Derrick Ellison說:「他們不單聚集,同時也為處於掙扎中的朋友禱告,他們正為整個校園帶來影響……FCA期望使學生成為校園的領袖,不但熱愛運動,更懂得關愛隊友和同學,並像耶穌基督般服侍人。

(來源:CBN News,2019年10月29日,Joshua Chung編譯報導)

禱告:求神大大使用並施恩FCA這平台,興起年青大軍,專注愛神愛鄰舍,轉化校園文化。

 

 

調查顯示宗教並未衰亡 人年長會重返教會

儘管無宗教信仰的人數或許在增加,然而國際民調機構蓋洛普(Gallup)最新民意調查發現,持反宗教世界觀的主要是年輕人,隨著年齡增長,人們較有機會重返教會。蓋洛普主編Frank Newport 說 :「一些預測指宗教將要衰亡,這些說法可能言之尚早。 」

報告指出,現時的有兩成半美國成年人是「無宗教信仰者」。Newport說 : 「 雖然自認無宗教信仰的人數增加了,但與年輕人相比,年長的較少會放棄宗教 。」這現象明顯反映於20多歲跟30多歲之間的對比。他引述華盛頓郵報最近一篇報導《千禧世代為什麼離開不再上教會?》,指出實際情況其實更為複雜。「與該文標題剛好相反,跡象顯示千禧世代中有宗教信仰者,年長的較年輕的多,年長的也更多稱自己經常參與宗教禮拜。」

根據2019的調查數據,在二十五、六歲的年齡組別中,約有38%沒有宗教信仰,但這百分比於40多歲的組別卻降至24%,50多歲的有17%,80多歲的則只有7%。相似情況亦見於參與教會聚會。約兩成二十五、六歲的成年人每周上教會,而80多歲的則有五成。

報告亦指出,宗教熱忱於18歲後急劇減退,這剛好是年輕人進社會工作或升讀大學的時候。至他們三十多歲時,投入度有所回升,這剛好是結婚育兒和穩定參與特定群體的時候。宗教熱忱一般隨著年齡而增加,雖然在某些階段增長平緩。而在美國, 70歲至80歲是人們熱衷於宗教的高峰。社會和文化廣泛的結構性轉變可能繼續影響所有年齡組別的信仰投入度,但千禧世代會隨著年齡增長漸趨虔誠。

Focus on the Family家庭組織研究主任Glenn T. Stanton表示,這項調查收集的數據反映向來的人口趨勢。「人類世代以來的經驗顯示,年輕人於信仰投入和參與宗教活動方面往往相對自己於少年及往後的青年時期較低。即使殖民地時期的清教徒也哀歎他們的兒女「失落信仰」。然而隨著他們漸趨年長,並掌握了與兒女生活的節奏後,每周出席教會聚會的數字確實會增加。」。

Stanton更指出「無宗教信仰」在美國經常被主流媒體錯誤描述。「無宗教信仰者並非一群日益增加的世俗主義者或非信徒,他們只是過往自稱屬某宗派,卻只在聖誕節或復活節上教會。今天,他們不過是坦然承認一直以來的情況:他們沒有任何信仰。這只是分類上的改變,跟宗教沒有關係。」

(來源:Christian Headlines,2019 年11月5日,林國祥編譯報導。)

禱告:求主堅固年青信徒的信心,免於失落。願迷羊聽到牧人的呼喚,重返神的家。

拉比向所有猶太人呼召 是時候歸回以色列了

根據Breaking Israel News 11月6日報道,一群具領導地位的猶太拉比罕見地聚集一起,共同發表一項宣言,指猶太人再沒有任何藉口推卻,必須按照妥拉律法吩咐回到以色列。

橄欖山居民Joshua Wander早前發起多方面倡議,而眾拉比達成的共識正是倡議項目的第一步。這一步實行的時間剛巧是世界各地猶太人按計劃閱讀妥拉時,讀到神告訴亞伯拉罕要離開他父親的土地。「耶和華對亞伯蘭說:『你要離開本地、本族、父家,往我所要指示你的地去。』」(創世記12:1)

 Wander表示:「妥拉中的許多部分與以色列土地的聯繫並不是十分明顯,但是在這一節中可以看到,神與猶太人民之間的關係始於神告訴亞伯拉罕移居以色列。」 

這個名為「Bring Them Home」的項目在本月7日啟動,由拉比領袖們提供一系列視頻講座,從聖經角度解釋為什麼現在是迫切進入新階段的時刻。五分鐘的視頻系列將由一眾拉比Zeev Leff、Nachman KahaneChaim Soloveichik、Danny Myers、Abraham Twersky博士、 Rebbetzin Tzipporah Heller、Shalom Gold、Aryeh Shapira以及Mordechai Machlis負責,他們都是哈雷迪(ultra-Orthodox,超東正教)運動中備受尊敬的領袖。還有其他幾位拉比參與當中,但他們的視頻還在預備中。

英語視頻將在YouTube頻道「Bring them Home-Aliyah Now」以及其Facebook專頁上發佈。Wander說:「視頻的目標受眾是猶太教信徒,想傳遞的信息很簡單:是時候回家了,猶太人現在就回歸吧(Aliyah)。」

眾拉比以希伯來文簽署一項聯合宣言:

「致我們的弟兄、居於以色列國外謹守妥拉律法的猶太人:

以色列聖賢的話語給予我們生命,Nachmanides、Maimonides,以及制訂律法的所有聖賢已經告訴我們,居住在以色列是律法中最重要的誡命之一……因此,在這個時刻,我們向居住在以色列境外的您們發出聖潔宣言,甦醒吧,趕快尋找任何進到以色列居住的方法。您必須把這個崇高的思想教育您的孩子,並以各種方式幫助他們來到聖地居住。

在正值以色列的神聖和外來猶太人受到威脅之時,此舉攸關重要。每一個搬回這裡的猶太人都有助擊退這個威脅,並在全世界建立猶太教的未來,這個付出對於猶太人來說是值得的。

選擇錫安和以色列的人必會看到奇蹟和神的大能,願我們親眼看到神回歸錫安。」

除上述拉比外, Avigdor Neventzal拉比也簽署了宣言。「在以色列可以清楚看到猶太人當中有一個共識,就是回歸這裡是一個誡命。其實誡命一直存在,只是現在當有關猶太人的一切都會改變時,我們快到達猶太歷史的分水嶺。大多數猶太人都在以色列,而救贖正在等待最後一批仍在外邦的猶太人歸回。」

「謀生或教育問題是人們選擇是否返回以色列居住的主要考量,然而這些問題已經不再存在,現在的以色列有更多社會供給(尤其是對猶太教徒)。此外,反猶太主義的急劇上升,也是對以色列以外猶太人的嚴重威脅。」

 Wander說:「在美國,絕大多數猶太人即使有宗教信仰,都不再考慮返回以色列。拉比宣告說這是必須履行的誡命,因此,像其他誡律一樣,如果不能履行,是需要獲得寬免的。然而寬免只是暫時的,如果自己無法實踐,則必須想辦法讓孩子能夠履行此誡命。」遺憾地,不願回應回歸以色列的呼籲早有先例。猶太人傳統顯示,只有兩成猶太人離開埃及,而被放逐到巴比倫後返回的猶太人更少。

(來源:Breaking Israel News,2019年11月6日,Hannah Lo編譯報導)

禱告:求主感動更多散居世界各地的猶太人回歸到以色列, 領受和見證主的應許。

 

 

國度1分鐘(87)末世的預言時段和徵兆

+按圖放大

耶穌再來之前的三個預言時段

. 產難的起頭,列國的困局

產難的起頭發生於最後七年開始之前,以色列是我們明白神過去和未來救贖歷程和計劃的參照點。有學者認為產難起頭開始於1948年以色列復國,或在1967年耶路撒冷城重回以色列統治。

「產難起頭」,是指有如產婦生產前持續加增的陣痛。主耶穌給我們 12 個主要動向來分辨和領受這些預言徵兆,使教會預備將要來臨的歲月。(太24:4-8;可13:5-8;路21:7-18)

. 虛假的世界平安和穩妥

第二個預言時段發生在七年之期的前三年半,這階段開始於敵基督以和平之子出場,與列國訂立盟約,解決 「列國困局」(但 9:27),帶下虛假的世界和平(帖前5:3)。當那敵基督的毀約的時候,大災難就開始了。

這時候,大淫婦巴比倫宗教體系會來迷惑列國,逼迫教會(啟 17:2-6) ,導致大批信徒離棄真道(提前 4:1),之後牠將建立敵基督的宗教(啟13:8)。

「一七(年)之內,他(敵基督)必與許多人(列國)堅定盟約;一七(年)之 半,他必使祭祀與供獻止息(於耶路撒冷聖殿)。」(但 9:27)

人正說「平安穩妥」的時候,災禍忽然臨到他們,如同產難 (大災難) 臨到懷 胎的婦人一樣。他們絕不能逃脫。(帖前 5:3)

. 大災難

大災難將在七年之期的最後三年半開始,這將是人類歷史上最艱難、最重要的三年半(太24:21-22)。敵基督將自稱是神,假先知將在耶路撒冷的聖殿中,為其設立獸像、強迫所有人拜牠。(太24:15、啟13:15、帖後2:4)

天使長米迦勒和他的使者將把撒但和牠的惡魔摔到地上,導致天堂為教會敞開。(啟12:7-12)

在這最後三年半,住在耶路撒冷的兩位先知將會行使偉大的神蹟。(啟11:3-6)

 

末世的徵兆

1.十二個動向作為耶穌再來世代的徵兆

假基督,戰爭,種族衝突,經濟風暴,飢荒,瘟疫,地震,擾亂,可怕的景象,天上的大神蹟,列國困苦,洶湧咆哮的波浪等。(太24:4-8;路21:7-13,23-26)

2. 看到所有徵兆同時發生時,耶穌再來的時刻已經很近了。而僅有一個世代會見到所有這些徵兆在全球同時上演。(太24:33-34)

3. 以色列對神毫無回應,是由於他們不知道眷顧他們的時候。我們對這些預言瞭解程度,直接影響我們身處這些預言事件之中時,向神回應的程度。(路19:42-44)

4.必須明白與主再來有關的時候,並要儆醒謹守。

「因為你們自己明明曉得,主的日子來到,好像夜間的賊一樣……弟兄們,你們卻不在黑暗裡,叫那日子臨到你們像賊一樣……所以我們不要睡覺像別人一樣,總要儆醒謹守。」(帖前5:2-6)

5. 對那些宣稱知道耶穌再來的確切日子和時辰之人,我們必須嚴厲指責糾正,懂得分辨主再來的時候與季節。

「那日子,那時辰,沒有人知道,連天上的使者也不知道……惟獨父知道。」 (太24:36)


參考資料:《分辨末世的徵兆》,畢邁可 Mike Bickle,慕主先鋒傳播事工出版。

 

 

香港發出得勝獅吼 進入全新時代

來自美國的錫安榮耀國際事工(Glory of Zion)使徒恰克.皮爾斯(Chuck Pierce和羅柏特•海得勒博士(Robert Heidler),分別在109-12日台灣的使徒性國度特會以及1029日香港的5780新時代特會中,分享了關於香港的啟示性信息,以及屬靈爭戰的4個關鍵要點。

新的聲音興起

在10月29日聚會中恰克首先指出,猶太曆5780年,我們進入了一個新的時代(New Era)。神將會重新排列次序,天空和土地的屬靈氛圍開始轉變。但如果沒有人聚集頒布神的命令,就沒有事情會發生。「今晚神需要我們在這裡聚集,一起敬拜,突然之間轉換和改變就會發生,香港將有一個新的轉換和次序出現。」

猶太曆5780的「80」代表新的開始,也是「與神面對面」的意思。當我們與神面對面,祂就能啟動我們發出吼叫。全球的屬靈爭戰將會越來越激烈,有一群屬神子民會興起,他們的聲音與神的聲音相似,未來的10年是「猶大獅子」與「龍」戰爭的10年。中國——這個「龍的國家」中的屬神子民必須帶著天國的聲音興起,如果不這樣做,就不能將華人帶到神的道路上。龍的國家將成為激烈敬拜神的地方,新的敬拜會在香港和中國興起,突然之間,這個龍的國家就會與神對齊。

關於身份的爭戰

恰克又指出,現在香港經歷的是關乎身份的爭戰。我是誰?我的聲音是怎樣的?今天香港的局勢如此混亂,是因為在過去幾十年,香港的身份開始出現轉變,但香港人還沒有抓住自己的身份。為何進入新的身份如此困難?恰克提醒與會者3點:1. 當我們進入新身份,先要克服恐懼。因為恐懼的靈會在轉換的過程中興起。2. 與神連結,要知道神說我們是誰。3.每一次進入新時代,我們需要為此挪出空間,因為有很多衝突、混亂,以及迷惑會出現。如果沒有足夠空間,就會傷害神的工作。

使徒性權柄的運用

恰克還分享了三點從神領受的,關於香港的啟示。第一,在列王紀上18章,以利亞與當時以色列虛假的政權爭戰,以利亞挑戰以色列人:「你們心持兩意要到幾時呢?」(王上18:21)恰克強調:「這就是香港的局勢,神說今晚香港就要越過,角力要結束了,糾結和停滯不前的勢力要完結了。」

第二,神的子民必須運用使徒性權柄,將天上旨意拉下來!如同以利亞將天上的雨水拉到地上,今日我們也在做同樣的事情。我們將香港與天上的掌權完全對齊,使香港成為神呼召的城門口。「我很心痛仇敵這樣來擄掠香港的命定,我們今晚要創建新的屬靈氛圍,打開新的門戶(portal)。」

第三,今日當乘坐的飛機降落香港時,他見到飢荒的勢力。「神說這飢荒必須轉移,否則恩寵會離開香港,飢荒會統治這地。神要在香港打開天窗,使天和地對齊。如同以利沙向以色列說過明天這時就改變,這飢荒同樣會轉移離開香港。」隨後恰克行使他的使徒性權柄,頒令與會的每個人所到之處,都帶著神的聲音和榮耀,行走在對的時間中,宣告飢荒離開,恩寵下來!他又向下一代年青人發命令,城門口掌權的勢力現在已被轉移!

屬靈爭戰要點

在10月9-12日聚會中,羅柏特談到屬靈爭戰的四大要點:首先,要知道爭戰是真實的,我們正與黑暗勢力交戰中。以弗所書6章說到,我們與執政的,掌權的,天空屬靈氣的惡魔爭戰。這意味著,勝過魔鬼才能完成我們在地上的任務。因為世界臥在惡者手下(約翰一書5:19),撒旦和他的黑暗勢力,綁架了全世界,所以地上充滿苦難。撒旦和牠的權勢「關閉了天」,神的祝福被斷流了。然而神呼召我們釋放屬天的能力到地上!

第二,藉著禱告,讚美,敬拜,神呼召我們衝破幽暗天空,改變我們居住領域中的屬靈氛圍,釋放天使進入地上的領域。在列王紀下3章中,以利沙需要從主得到話語,於是他要求找一個彈琴的來。當琴聲響起,以利沙就敬拜,幽暗的天空就衝破了。歷代志下5章,當利未人和祭司在聖殿中揚聲讚美,天門就被打開,神的榮耀被釋放到地上。在歷代志下20章中,敵軍大舉進攻,兵臨城下之際,約沙法指派歌手讚美神,當他們向敵軍進攻,釋放讚美的聲音,主就差派天軍打敗來犯的敵人。

第三,神呼召我們進入SYNAXIS(初代教會),學習運用恩賜,裝備自己勝過魔鬼。初代教會(SYNAXIS)是一群人在家中進行的小型聚會,意思是「聚集」、「聯合」。哥林多前書仔細描寫了SYNAXIS的情境:1. 他們共用主餐,作為盟約(林前11章),紀念主,彼此團契,是屬靈家庭的聯合。2. 在聚會中,見證神大能的造訪(林前5章)。3. 屬靈恩賜釋放出來(林前12章)。 4. 身為SYNAXIS成員,每位信徒都有機會運用屬靈恩賜,學習更有效率的服事。(林前14:26-31)

第四,神呼召我們,拆毀敵人的堅固營壘,建立屬天的堅固營量!堅固營壘,是一個安全受到保護,敵人不能侵害你的地方。堅固營壘有很多種,其中一種是有天使的堅固營壘:當天門打開時,天使會進入地上的領域。如果天門繼續打開,天使就不斷進入這個領域,直到他們建立一個天使級的堅固營壘。這種地方 ,屬天的能力強而有力,魔鬼躲得遠遠的。神的祝福,在這個領域,流暢自如。

魔鬼營壘: 有些地方,黑暗勢力非常倡狂,魔鬼自由運作。錫安曾經是魔鬼的堅固營壘,然而大衛明白錫安已被神選中,作為祂同在的居所,所以大衛求神賜給他一個策略。撒母耳記下5章7節,大衛攻取錫安的堅固營壘,帶進約櫃,在錫安建立神的同在。所以,當我們在SYNAXIS聚集,我們期待神超自然的恩賜藉著我們彰顯,贏得爭戰的勝利。

(記者莫嵐綜合報導)

 

 

【國度觀點】神的軍隊將顯現

「當你掌權的日子(或譯行軍的日子),你的民要以聖潔的妝飾為衣(或譯以聖潔為妝飾),甘心犧牲自己;你的民多如清晨的甘露(或譯你少年時光耀如清晨甘露)。」(詩篇110:3)

香港正踏入一個新的時代,詩篇110篇3節的預言將要成就。經文提到神掌權的日子,神的子民會如一支軍隊般顯現,當中包括不同年紀的人,而年青人將是最特顯的一群,這支軍隊會帶著三個特質:

第一、以聖潔的妝飾為衣:他們不單會在性方面持守貞潔,在婚姻上保持忠誠,還會主動分別自己,向神討厭的事情劃清界線。他們會常常渴慕下載神的意念和情感,跟隨聖靈去回應身邊發生的事和遇見的人。以真理成為他們行事為人的準繩,聖潔將成為他們的記號。他們就是詩篇24篇所描述登耶和華聖山的族類,渴望尋見主面的世代,像施洗約翰為耶穌預備道路。

第二、甘心犧牲自己:他們不是因著偉大的異象投身神國,乃是被基督犧牲的愛喚醒和激動!除了神兒女和忠心僕人的身份,他們會驚覺自己是基督的新婦。以弗所書提到基督是教會(妻子)的丈夫,祂愛教會甚至願意押上自己去把教會贖回。這軍隊將帶著極大的感激、以愛為旗,且甘心樂意的為著神國押上所有。

第三、多如清晨的甘露:我們將進入哈該書和希伯來書提到的「震動」的日子,黑暗和光明將會發生激烈的對抗,黑暗會前所未有的顯露甚至掌權!然而清晨前常常都是最黑暗的時間,卻又像一個母腹正在孕育生命。我相信清晨很快會出現,黎明時我們會驚覺四周充滿了散發光芒的露珠,神的眾子將在不同地方顯現,並且剛強行事。

阿摩司書和瑪拉基書分別預言大衛的帳幕將會被重建起來,而父親和兒女的心會彼此轉向。我相信這支軍隊是在敬拜、禱告和家的氣氛中被孕育出來的!


王大維
孵化箱事工同工
國度家庭教會青年群體負責人
青少年禱告之家負責人

 

 

 

成為自己生命中的貴人  孔毅:先裝備自己成為千里馬

「許多人認為,成功的關鍵取決於運氣好或壞;是否遇見生命中的伯樂。但更重要的是,我們是否裝備好自己?」有手機中文化之父稱號的孔毅博士於10月31日至11月3日,受邀在台北新生命小組教會分享信息——「成為自己生命中的貴人」。

孔毅解釋,成為自己生命的貴人,最大的推手是「看待事情的心態」及「情緒管理」。他分享職場生涯中曾遇到三位伯樂,其中兩位伯樂在過程中對他並不友善,但卻使他有機會成為一匹千里馬。

他分享遇到第一個伯樂Henry的故事。當時在美國就讀工學院研究所的他,在暑假期間到工廠打工。原本興高采烈地迎接人生的第一份工作,孔毅沒想到工廠領班Henry卻請他先到工廠掃地。孔毅一氣之下,走出工廠準備開車離開,頓時就被內心的聲音打斷衝動的念頭:「你在工廠工作是體驗,在工廠掃地不也是體驗嗎?」

想了想,孔毅決定回到工廠從清潔工作做起。在做了兩天的清潔工人後,他才被工廠領班記起,恰好當時有工人離職,那個位置的薪水是最高的,原本需要按資歷排位置,但由於孔毅的清潔工作得到好口碑,為了補償他,領班決定讓他負責。「那次經驗讓我學習到最大的功課是工作不設限,且工作態度也能讓對方看見自己是不是一個值得被用的人!」孔毅說。

第二位「不友善」的伯樂Michael,是孔毅踏入職場後擔任產品工程師的同事。「每當公司產品有問題的時候,都是由他來解決難題。」孔毅分享,因Michael說話方式,許多人都不喜歡他,當時自己是公司新進人員,所以Michael都會主動找他並出考題問他,若答不出來就會奚落及批評他,所以每當孔毅遇見Michael時,就會急忙掉頭離開,害怕遇見他。

「很多時候我們還是需要『自找麻煩』,才有助於成長。」孔毅笑著說,為了在設計產品的知識上有更多學習,他還是硬著頭皮主動詢問Michael,從中不僅學到知識,也建立了他的獨立思考能力。後來孔毅得到Michael的提拔,從產品部調至設計部,讓他發現自己對產品設計有更大的熱誠。

後來,孔毅在新公司遇到第三位伯樂——他的主管Dennis。Dennis雖然工作忙碌,卻願意每天抽出十五分鐘教導他設計相關知識,若孔毅有不清晰的地方,也能在下班後請教他。因此,孔毅除了向Dennis學習設計,也主動提出幫忙產品設計圖的後續計算,除了減輕主管的忙碌,他自己對設計也能更加熟練,以致後來孔毅找到自己的職涯定位點。

「其實人生到處都是機緣,成為千里馬的關鍵點,是我們有沒有正面的信念及好的情緒管理,以致人事物被我們吸引,不白白流失成為一匹千里馬的機會。」他說,贏家不在於學問高低、運氣好壞,而是積極正面的態度,在面對看起來是不好的事情時,能勇敢將它變成好的;遇到好的機會時也不要浪費,而是更努力地結出十倍、三十倍、一百倍的好果子!

他提出了八種贏家具有的心態,包括:1.「遇到問題時,存著好奇心主動找出問題所在」;2.「不計代價地解決問題」;3.「要有自我期許,把事情做得更好」;4.「做對事情,要謙虛不要自以為聰明」;5.「與人溝通時,學習看別的長處並謙虛受教」;6.「遇到挫折時,反省自己而不是怪別人」;7.「抱著永遠不放棄的心態」;8.「工作不設限,成為願意走一哩路的人」。

孔毅也提醒,當我們用負面情緒看待事物時,只會讓情緒更加膨脹,更加不喜歡周遭環境的一切事物,甚至形成我們的直覺反應會是容易暴躁發怒及屈服於現狀。最後,他引用雅各書1章19節鼓勵大家,我們要「快地聽、慢慢地說、慢慢地動怒」,這也是情緒管理上最大的成事推手!

新生命小組教會牧者回應,每當我們在工作及生活中遇到挫折、失望、沮喪的時候,容易無法管理自己的情緒,唯有神是我們的出路。藉著禱告,讓祂的聖靈、真理住在我們裡面,以致我們能夠從負面情緒的謊言中釋放,進入神所賜給我們喜樂盼望的心,將祝福帶入職場!最後,牧者也祝福所有年輕人,求主將謙卑學習的心態放在他們心中,成為見證,轉化校園及職場領域。

(基督教論壇報記者韓蕓婧報導)

 

 

兒童宣教教育培訓 培養孩子宣教心

「如何向孩子傳遞神對萬族萬民得救的心意?」由聯合差傳事工促進會主辦的「Big Story Training兒童宣教教育培訓」課程,於10月30日至11月1日在台北復興堂舉行,大會邀請了美國宣教動員中心(Center for Mission Mobilization)的宣教士玲玲和瑪莎授課,為家庭、兒童主日學及父母注入新的眼光與宣教教育使命。

在31日的培訓中,玲玲和瑪莎向參與者傳遞宣教教育的重要性,日常生活中的每個時刻都能成為門訓的時機。「相信孩子能夠立大功」,玲玲說,孩子的心極其柔軟,容易接受屬神的事,並且信心單純實在,更樂於委身超過自己能力的任務,勇於傳福音不怕被拒絕。

參與者以拉繩串起聖經人物,表達神如何開啟宣教使命的序幕與呼召。(圖片由主辦單位提供)

「孩子裡面也住著一位聖靈!」玲玲強調。聖靈會賜給孩子能力,聖經也提及神使用孩子,例如小撒母耳和乃縵的小女僕。信仰需要傳承下一代,要興起孩童成為一生跟隨耶穌的門徒。她帶領與會者省思:「如果明日世上的未得之民,正等著我們的孩子傳福音給他們,那麼孩子是否在今日,就從我們這裡領受了一顆愛靈魂的心?」瑪莎也表示,「培養宣教心」不是她事工的其中一項而已,乃是她基督徒生命的核心。她以圖示說明,讓神的宣教使命居於我們生命的中心,先從我們開始,也要從小培養孩子「宣教心」。

如何培養兒童宣教心呢?瑪莎指出,兒童成長分為四個方面——身體、精神、情緒及靈命。培養孩子養成習慣是非常重要的。瑪莎以0-18歲的「培養建議歷程圖示」說明,0-2歲階段,培養孩子的信任,建立家庭異象宣言,從敬拜、禱告及經文使孩子開始熟悉異象,使之融入日常生活。4-5歲階段,孩子開始有具體思維時,教導孩子民族差異,並幫助孩子用自己的話禱告,養成為不認識耶穌的人禱告習慣等。直到18歲階段,孩子的身體、情緒及行為都是獨立狀態,父母需要常常關注孩子,更多一對一禱告和聊天,陪伴並幫助他們追求神、參與拓展神國度的事工與生活。瑪莎提醒,不管孩子現在幾歲,此刻開始都不嫌晚。

聯合差傳事工籌備同工林憶紜表示,當孩子還小時,就讓他們聽見福音、接受信仰裝備,把宣教種子放入他們心中,孩子會明白信仰的核心是宣教,也是神的心意。美國宣教動員中心自2014年開始推動培訓,但在美國推動時相當不易,神為他們在其他國家開路。第一場在衣索比亞開始,之後陸續在馬拉威、盧安達、肯亞、印度、尼泊爾、埃及、杜拜,以及台灣等國家和地區開展培訓。他們培訓的主要對象是父母、兒童主日學老師,盼在宣教使命上有人成為動員者、差傳者及禱告者。

現場也有父母帶孩子參加,孩子專心看繪本。

聯合差傳事工文字部賴中申弟兄表示,聯合差傳長期致力推動宣教教育,除了宣教心視野、走進伊斯蘭世界等宣教教育課程,更是看見兒童也能接受裝備,因此過去三年也在台各教會中舉辦「小約拿兒童宣教教育工作坊」。今年他們首次邀請美國宣教動員中心宣教士來台傳授兒童宣教教育,他期待在教導孩子時除傳遞宣教觀念,更成為下一代宣教前線工人與後勤支援者,幫助與會學員獲得知識及實用技巧,盼這群兒主老師及父母回到禾場時,落實兒童宣教教育。

(台灣國度復興報記者劉以琳報導)

 

 

(5)從大膽作夢的人身上得到激勵 -【狂野的夢】專欄

我在佛羅里達州中部長大,去迪士尼樂園相當方便。我對園中景點「未來世界」(Epcot)的印象最為深刻,華特.迪士尼擁有天馬行空的夢想和想像力,他對未來的想像也成為了我幻想中的未來。

華特.迪士尼或許是最偉大的做夢者。他曾說過:「只要有追夢的勇氣,我們所有的夢想都可以成真。」他打趣地說:「去做那不可能做到的事還滿有趣的。」他建議:「第一,思想;第二,相信;第三,夢想。還有最後,勇敢去做。」你可能會想:「對他來說當然容易。」但事實不然。

迪士尼曾面對過無法想像的逆境,也曾克服重重難關,尤其在製作動畫《白雪公主與七個小矮人》之時。後來,它成為世上第一套電影長度的動畫,時至今日我們還在觀看。

事實上,很多人把他試圖製作一部80分鐘的動畫電影一事稱作「迪士尼的蠢念頭」。甚至連他的妻子也告誡他,去電影院的人不會願意坐著看完整部關於一個年輕女孩和一群矮人的幻想卡通片。他的哥哥認為他自取滅亡。好萊塢認定這個作夢的人會因此破產。「他們預言不會有人坐著看完這玩意,」迪士尼說,「可是我唯一能夠成功的方法,就是孤注一擲地完成這部作品。」

或許仇敵正對你的偉大夢想作出消極的預言。或許你被事事懷疑或時時負面的人包圍——甚或他們就在你的家裡。或許對於神呼召你做的事,你沒有得到你需要的支持。若是如此,你可二選其一:讓唱反調的人澆滅你心裡的烈火,或讓質疑的聲音燒旺你的決心,做更宏大的夢。迪士尼選了後者。

迪士尼確實是孤注一擲。就在經濟大蕭條最嚴重時,他開始著手做那不可能的事。他預算電影的支出介乎25萬至50萬美金之間,然而收到的投資卻是少之又少。迪士尼走在無人走過的路上。他使用最新的拍攝技術,還投資在同步音效和光學印片機上,以及培訓員工熟練地操作這些新發明。

隨著上映日期逼近,製作的挑戰接二連三出現,令迪士尼的夢想背負越來越大的壓力。無論如何,迪士尼最後實現了不可能的夢想,以行動反擊那些懷疑者。1937年12月21日,《白雪公主》首映在好萊塢卡塞環形劇院舉行。好萊塢黃金時代的影星都有出席,全場為之動容。白雪公主斷氣一刻,這舉世知名的劇院裡,每張紅絨椅都沾上了好萊塢精英們的淚水。

正值人們失業、缺食、無家可歸的年代,迪士尼最終花費了170萬美元在一部卡通片上,卻淨賺了800萬美元。這收入超越了當年所有電影。迪士尼因一部象徵夢想成真的電影而名留青史,鼓舞了無數民眾。卓別林(Charlie Chaplin)對洛杉磯時報指出,電影「甚至超越了我們本已很高的期望。迪士尼透過小矮人糊塗蛋(Dopey)創造出史上其中一個最偉大的喜劇角色。」迪士尼因這部電影獲得奧斯卡榮譽獎,而片中數首樂曲亦獲奧斯卡提名。

追夢就像賽跑,而聖經在路上給予我們很多鼓勵。保羅叫我們當這樣跑,好叫我們得著獎賞(林前9:24)。希伯來書12章1節勸勉我們放下重擔、脫去纏累的罪,心存忍耐去奔我們的路程(希12:1)。像迪士尼這樣的追夢者還有很多,讓他們的故事激勵你定睛在夢想實現的終點線上。今天就開始追尋你的狂野夢想吧。諺語說:「現在就是最好的一刻。」引用勵志書作家Napoleon Hill的一句話:「不要等了。時間從來沒有所謂『剛剛好』。」

追夢操練:見證啟發人心

花點時間閱讀克服難關的人的故事。你只要在網上搜尋關鍵詞如「夢想成真的故事」或「信心的勵志故事」,就能輕易找到。讓曾經為夢想奮鬥的人的成功經歷燃起你的信心,相信你的夢想也能實現。記住,神不會偏私(徒10:34)。即使你找不到跟你有相似夢想的例子,你仍然可以讓那些不屈不撓,勝過逆境的人激勵你。他們可能比你經歷過更大的困難,而最終得嘗夢想實現的甘甜。


珍妮弗李克萊Jennifer Leclaire)是佛羅里達州勞德代爾堡「覺醒禱告殿」總監;「新族類復興網絡」權威領袖;AWAKENINGTV.COM聯合創始人;目前已出版超過25本著作。本專欄文章節錄自其著作《狂野的夢》。

 

 

家的使命(下)-【羊回家】專欄

現今的香港父母從孩子年幼的時候,就開始為他們物色學校,報讀各種興趣班,悉心栽培。孩子在學業上表現優秀是好事,但唯多少父母會為他們得著永恆生命作預備呢?是否為孩子建立愛主愛人的心和好品格呢?今天看到很多孩子從小已經有情緒、甚至精神問題不能上學,家庭需要負上什麼責任呢?很多父母活在恐懼中,孩子一出生已經要趕緊報名校、搶學位,就是害怕失去和落後。

其實培養孩子的過程中,我們會發現每個孩子有不同的性格,有時甚至在他們身上尋回自己在成長中失落了的部份,得著醫治,活出更自由的生命。神也有祂的「時間」,是最好的時間,只要我們願意配合祂作工,便能輕易得著。我們不再需要世上的小學、其他世上的原則來教我們如何做事。聖經就是我們的生活說明書,神會教導我們如何培育孩子,管理家庭,以下是我總結的幾點關於教養孩童的原則。

屬靈遮蓋

父親為家庭提供遮蓋和保護。認識神的話語,親近等候神,培養屬靈洞察力,便能帶領全家走在蒙福的道路上。如果沒有這種分辨能力,不懂教導孩子,孩子會被其他人「教導」,走在世界的道路上,而非天國的道路。

提供指引(教導)

我們需要教導孩子屬靈原則,不向世界妥協,不被同化,使他們栽種在生命樹的溪水旁(詩1:1-3),在靈裡成長。否則,他們會跟隨世界的方式去行。現今的一個普遍現象是,當孩子哭鬧,家長習慣用手機去「平息問題」,卻沒有去了解他們的實質需要,或是去處理不恰當行為。其實我們可以花點心思時間跟孩子聊聊天、下下棋,他們情感上的需要便會被滿足,這也是成長需要的一部份。為什麼現在的孩子大都比較難安靜下來呢?其中一個原因是孩子們不斷玩手機,大腦不斷地被動地去應付高速、且大量的資訊,以致大腦沒辦法停下來,很難去專注做一些更大、更重要的事情。

訂立界線

今天很多人崇尚自由,但自由的背後也包含責任。做事若沒有界線就會變得亂七八糟。孩子未有自制能力就任由他們玩手機,就可能一天到晚玩不停。時間長了,會漸漸失控,甚至演變到成癮行為。為什麼會這樣?因為我們沒有從小教導他們過有節制、規律的生活,以致玩手機成為了他們的習慣,這種放縱漸漸成為常態。

給予溫暖

很多孩子為什麼對家沒有興趣?是因為家中缺乏溫暖。今天很多家長只是不斷去要求孩子做這做那,給孩子很多物質上的需要,但從來不會給予孩子個人的優質時間。對不起,你搞錯了,投資錯誤!在家庭中,爸爸能給予孩子安全感,是孩子心目中的英雄、學習的對象,也是家中的保護者;媽媽則給予情感的依附,孩子在外面遇到有什麼傷心的事情,可以回來找媽媽傾訴。一個家如果沒有足夠的溫暖給孩子,他們的成長將會有很多缺欠,其恩賜的發揮亦會遇到很多困難。


 馮小滿,註冊職業治療師,本專欄圍繞家庭的不同層面,以及如何有效地管理家庭為主題,目的是讓人學習在家庭生活中應用神的話,真正享受神的愛。 

 

 

從栽種學習讚美 -【天國的孩子】專欄

孩子的學校每年都會派發一棵小花卉給初小同學,讓他們學習栽種。可是我的孩子卻是喜歡種植蔬果。他的想法很實際,蔬果長大會結果子,可以食用。有一天,當我們經過一間花鋪,他提出要買蕃茄種子去種。

誰不知番茄可以從種子開始栽種,但種植過程比從幼苗開始,難度大增五倍之多!我們將種子埋在泥土裡,天天等待植物發芽,好不容易過了兩個多星期,終於看見幼芽冒出頭來。然而孩子的興奮感覺維持不到一個月,他就漸漸將盆栽忘記,它的位置從當眼處移動到窗邊的角落。澆灌由每天做變成一星期兩三次,盆栽生長得不怎麼健壯。

為了更好的照料這盆番茄,我把它帶回了公司,不知不覺九個月過去了。一天,有位同事經過我的辦公室,看到這盆番茄。她很有栽種經驗,一眼就發現這棵番茄營養不良。她主動向我提出忠告,再這樣下去,這盆番茄必定枯萎。

聽完她的一番說話,我心裡感到憂愁,要如何救活這棵小蕃茄的生命?這時,我在網上看到一段短片:有人做了一個實驗,兩棵相同的植物,一棵安放在稱讚的環境,一棵安放在欺凌的環境。一個月後發現,充滿稱讚的環境有助植物生長得更旺盛。

研究發現,聲音會對我們的生理、心理和行為都造成不自覺的影響。如激昂的聲音會直接影響身體的荷爾蒙分泌,增加心跳與呼吸速率;而悲傷的音樂能令情緒受到牽動,使人落淚。我們每天好像無意識地接收不同聲音,但事實上,我們擁有一定的選擇權,我們可選擇營造什麼樣的家庭和工作環境,是充滿埋怨批評還是關心造就的聲音。

於是,我開展了一個「救救小番茄」行動,每天對着番茄發出稱讚鼓勵的說話,並期待它能成長結出果子。我不單自己這樣做,還邀請公司的同事們凡經過盆栽的,請發出正面的言語。我孩子每星期到我的辦公室,也會向植物發出鼓勵:「你必能結出許多果子的!」得到足夠的關注,小番茄的情況果然得到扭轉,它不但長得更茂盛了,還開始開花結果。不到一個月,我與同事和孩子就可以一同享受有機小番茄了!透過這次種植,我的工作環境和氛圍都改變了,充滿了讚美、喜樂和鼓勵。

天國的孩子口出恩言:孩子所面對的環境和對象不單是一盆盆栽,而是家人和同學、身處的社區,甚至是這個城市,他們有份決定自己的成長環境。舌頭是百體中最小的,卻是殺傷力最大的,因此要更好的使用。願我們的孩子從小就能培養出正面和積極的態度,多說建立和造就人的說話。


Mabel Tai  國度事奉中心事工拓展總監,先後創立了Dreamates青少年和Dreamkidz孩子的社交平台,致力推動下一代活出夢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