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全球守望名單 阿富汗成受逼迫最嚴峻國家

基督教宗教迫害監察組織敞開的門(Open Doors)於1月19日發佈全球守望名單,列出對基督徒逼迫最嚴峻的50個國家,阿富汗取代過去20年一直居於榜首的北韓,成為世上對基督徒最危險的國家。

阿富汗歷來處於名單第二位,去年受美國撤軍和塔利班重新執政影響,受逼迫程度的總評分達98.33分(100分為滿分),較北韓高1.85分。敞開的門主席David Curry指出:「北韓的情況並沒有好轉,只是阿富汗基督徒受逼迫的程度更糟,暴力和歧視,被追踪和殺害。不幸的是,恐怕這就是阿富汗可見的未來。」一名從阿富汗撤離的基督徒說:「在塔利班執政前,情況並不是很好,但還好,現在基督徒生活在惶恐中,完全隱藏。」

名單涵蓋2020年10月1日至2021年9月30日的統計數據,報告顯示全球超過 3.6 億基督徒因信仰遭受高度逼迫和歧視,較去年上升2千萬,代表全球每7名基督徒就有1名受到「高度」逼迫。因信仰被殺害的基督徒共5,898人,被拘留的共6,175人,分別較去年上升20%和44%。報告估計,約有8.4千萬人遭迫害而被迫離開家園,當中約2.6千萬人逃到別國成為難民。來自尼日利亞的信徒 Manga,他的父親遭博科聖地斬首。他表示:「當你在尼日利亞成為基督徒後,你的生命就常受到威脅,但我們別無選擇。」

今年報告錄得自 29 年前名單首度發佈以來最嚴峻的逼迫程度, 76個國家顯示「極度、甚高或高度」程度的迫害和歧視,2021年為74個國家,新增的兩個國家是以色列和委內瑞拉。綜觀前50名國家,全都達至「甚高」或以上的逼迫程度, 當中18個國家位於非洲、15個在亞洲、10個在中東、4個位於中亞、3個在拉丁美洲。

守望名單前 10 位分別是阿富汗、北韓、索馬利、利比亞、也門、厄立特里亞、尼日利亞、巴基斯坦、伊朗和印度。報告指出,當中7 個國家正經歷伊斯蘭激進主義不同程度的脅迫。而身處這些國家的基督徒婦女處境尤其艱難,她們面臨被綁架及被迫與穆斯林男子結婚的威脅。

禱告:求主憐恤堅固全地受逼迫的信徒,堅信神平安的約不遷移,見證祂的慈愛不離開。

(來源:CBN NewsEvangelical FocusChristianity TodayOpen Doors USA,2022年1月20和19日,Amy Fong綜合編譯報導。)

 

 

2022全球守望名單 阿富汗成受逼迫最嚴峻國家

基督教宗教迫害監察組織敞開的門(Open Doors)於1月19日發佈全球守望名單,列出對基督徒逼迫最嚴峻的50個國家,阿富汗取代過去20年一直居於榜首的北韓,成為世上對基督徒最危險的國家。

阿富汗歷來處於名單第二位,去年受美國撤軍和塔利班重新執政影響,受逼迫程度的總評分達98.33分(100分為滿分),較北韓高1.85分。敞開的門主席David Curry指出:「北韓的情況並沒有好轉,只是阿富汗基督徒受逼迫的程度更糟,暴力和歧視,被追踪和殺害。不幸的是,恐怕這就是阿富汗可見的未來。」一名從阿富汗撤離的基督徒說:「在塔利班執政前,情況並不是很好,但還好,現在基督徒生活在惶恐中,完全隱藏。」

名單涵蓋2020年10月1日至2021年9月30日的統計數據,報告顯示全球超過 3.6 億基督徒因信仰遭受高度逼迫和歧視,較去年上升2千萬,代表全球每7名基督徒就有1名受到「高度」逼迫。因信仰被殺害的基督徒共5,898人,被拘留的共6,175人,分別較去年上升20%和44%。報告估計,約有8.4千萬人遭迫害而被迫離開家園,當中約2.6千萬人逃到別國成為難民。來自尼日利亞的信徒 Manga,他的父親遭博科聖地斬首。他表示:「當你在尼日利亞成為基督徒後,你的生命就常受到威脅,但我們別無選擇。」

今年報告錄得自 29 年前名單首度發佈以來最嚴峻的逼迫程度, 76個國家顯示「極度、甚高或高度」程度的迫害和歧視,2021年為74個國家,新增的兩個國家是以色列和委內瑞拉。綜觀前50名國家,全都達至「甚高」或以上的逼迫程度, 當中18個國家位於非洲、15個在亞洲、10個在中東、4個位於中亞、3個在拉丁美洲。

守望名單前 10 位分別是阿富汗、北韓、索馬利、利比亞、也門、厄立特里亞、尼日利亞、巴基斯坦、伊朗和印度。報告指出,當中7 個國家正經歷伊斯蘭激進主義不同程度的脅迫。而身處這些國家的基督徒婦女處境尤其艱難,她們面臨被綁架及被迫與穆斯林男子結婚的威脅。

禱告:求主憐恤堅固全地受逼迫的信徒,堅信神平安的約不遷移,見證祂的慈愛不離開。

(來源:CBN NewsEvangelical FocusChristianity TodayOpen Doors USA,2022年1月20和19日,Amy Fong綜合編譯報導。)

 

 

齊關以新媒體推動禱告 華人青年人關愛新一代穆斯林

推動年青人參與本地宣教

由本港十多個差傳機構合辦的「齊來關心穆斯林祈禱會」(齊關),於每年的穆斯林齋戒月前舉行,至今已經舉辦超過20年,每年均吸引數百位關心穆斯林宣教的牧者和信徒參與。

今年祈禱會將於4月1日舉行,據主辦單位表示,齊關今年的主題是「跨代同行,關心新一代穆斯林」。「年青是一個關鍵詞,我們特別想喚醒年青基督徒,回應大使命,去服事穆斯林群體。」他們非常感恩去年結連了一群火熱的年青人,一同預備本年度的祈禱會。這些年青人中,有人曾於大學期間利用空檔年 (Gap year)前往穆斯林國家參與一年宣教,或者一直在校園中關心穆斯林同學和老師。因此,齊關今年希望透過這群年青人在學校或教會中分享,以他們的故事和語言,去重燃香港年青基督徒心中的火和使命。除了祈禱會,齊關今年會將過往使用的祈禱卡轉為以新媒體方式發放,同時亦會推動和挑戰對穆斯林群體感興趣的年青人參與本地的穆斯林事工,親身去接觸穆斯林。

2021齊來關心穆斯林7日循環代禱卡(圖片來源:香港差傳事工聯會)

年青人關愛穆斯林

與齊關同行的3位年青人,亦在採訪中談及他們對於服事穆斯林群體的領受。Botan我很想看到香港教會不再只顧自己的事,願意為另一個民族的復興而擺上一切,因為耶穌再來時,必定要所有民族興起。(太24:14)當我們迫切呼求耶穌的快來,我們就能擁有神的視野,渴望看到所有民族一同站立,願意去傳福音給萬民。Bonnie我進入大學之後,很奇妙地,神讓我認識了很多穆斯林朋友。他們有些是我的同學;有些是我的教授,每天都很用心去教導我們。身邊的穆斯林同學,有些是掛名的,會抽煙喝酒等;而有些則很敬虔,渴望尋求真理。其實這個群體離我們很近,就在我們的身邊。Irene作為香港的年青基督徒,我們在信仰路上遇到的掙扎,其實與我們身邊的穆斯林年青人也有相似的地方。例如我們如何看待異性,家庭如何影響我們的生命等。我們很多人是信二代,而穆斯林可能是許多代存留下來的信仰,究竟他們如何看待生命和信仰呢?我們可以透過禱告,去明白神的心意,以及學習去明白、憐憫和愛他們。

華人年青人的恩寵

陽光於2020年前往中東地區宣教一年。作為土生土長的香港年青人,陽光接受訪問時,談及她在一年宣教經歷中的體會與領受。「我可以毫不誇張地說,神在末世揀選了華人,華人要承接宣教最後一棒。」陽光指出,華人在中東地區很蒙恩寵,其中的原因可能是受到華人明星的影響,又或者他們覺得華人很隨和,有親和力。另外,很多華人在一帶一路營商,為中東很多國家帶來經濟發展。「華人在中東地區形象非常良好,我所去的地區華人不多,所以當他們在街上看到我們,都會很興奮,主動和我們做朋友,甚至用普通話與我們打招呼。」

一年的宣教經歷,對陽光最大的衝擊是,看到禾場的巨大需要,單是她所服事的地區,就有數百萬的難民,但作工的人卻很少。「對我來說,出發去中東宣教一年並不容易,除了要適應當地的環境,還要承受來自各方的疑問和擔心。然而,我覺得,除了決志信耶穌,這是我人生中做過最正確的決定。」很多人看中東為一個嚴峻的宣教地區,但是華人在中東地區真的帶著神的恩寵,而且有很多地方是留給華人去作工的。「作為香港基督徒,我們也是華人的一份子,如何回應神是我們的選擇,末世的呼聲如此之大,但我們只是看到自己的益處,還是看到神國度的時間?」

神不輕看難民

陽光亦談到,這些中東難民群體困苦流離,很多人經歷家破人亡,加上當地人的排斥,他們的生命充滿絕望。「因為戰亂,難民逃難到新的國家,但生活沒有改善,仍然很困苦,當我們去服事這些難民,要抱著一個很重要異象,神如何愛他們,不放棄他們,沒有輕看他們。」他們的需要真的很大,有些人希望回去自己的國家,有些人希望去歐洲尋求更好的生活,有些人則消極地留在當地。他們的人生沒有方向和盼望,即使去了歐洲仍然生活得很艱難,所以在地上沒有一個國家他們能夠完全適應,以及接納他們。

「作為基督徒,我們能為他們帶來天上的盼望,他們唯有接受耶穌,生命才有真正的盼望和出路。」陽光在服事中,也看見聖靈親自動工,有不少穆斯林夜間發異夢見到耶穌,指引他們回轉歸向神,當一個家庭能回轉,他們會為身邊的人和家族帶來巨大的影響,成為屬靈的轉化劑。

本地及世界穆斯林現況

根據2021年最新數據顯示,全世界有超過20億穆斯林,伊斯蘭教成為世界第二大宗教,僅次於基督教,其中前三位分別是印尼2.1億,巴基斯坦2.1億,印度2億。皮尤研究報告推斷,至2050年,全球穆斯林的人數將增加至與基督徒人數相若。現時本港的伊斯蘭教徒估計有30萬名,當中15萬名為印尼人、5萬名為華人、3萬名為巴基斯坦人,其餘7萬名來自印度、馬來西亞、中東和非洲等地。

 

 

 

兩代對講 (7)全職事奉與神學訓練

+按圖放大

為探討年青人與上一代的想法差異,促進兩代間的理解和溝通,我們透過不同年齡信徒對同一議題表達自己的想法,讓不同世代的心聲得以向信徒群體傳遞。

你如何看全職服事?該具備什麼的資格和預備?是否必須接受神學訓練?

進入神學院是其中一種進修渠道

我認為,學習神學是去學神和神的話語,是畢生的學習,不是頭腦知識上的運作。進入神學院是其中一種進修渠道,或許比較有系統,在資深牧者和老師的保護和同行中循序漸進學習,不容易偏差。我蒙召的時候孩子剛出生,我沒有進神學院學習,而是從向牧者請教釋經學開始,再透過閱讀不同書籍、報讀個別課程和研讀聖經來裝備自己。

我會鼓勵想全職服事的弟兄姊妹先了解社會和人的需要,求問神自己的恩賜和職分。作為牧者,我會跟他一起去檢視內在生命,認清自己有哪些不足或會影響日後的服事,然後再根據他的異象和恩賜,建議他所需的裝備。不同神學院有不同的神學觀,對服事的方向有決定性的影響,同時我會鼓勵他向不同派別的人學習,開闊服事的眼光。

認定自己是祭司的身分

我認為全職服事就是作祭司,因此每個信徒都是在主面前作全職服事,所需要的預備是認定自己祭司的身分,預備自己的生命,不一定要進神學院學習。當我們清楚知道自己的身分,就會有相應的行為。現今社會轉變得很快,我發覺過往從神學院學到的知識和服事的經驗已經不足夠。我們需要與聖靈有好的關係與相交,讓我們每天都有從神而來的話語(Rhema)、智慧和啟示,知道如何去行。

我們的服事最重要的是真理,如果現今神學院的訓練能讓學生知道整本聖經(Logos)是神的劇本,帶領他們認識神如何在不同的季節,透過不同的人和事,向人顯明祂的救恩。一切都在神的導演和掌管之下,我們只管做好被揀選的角色。其次,神學院應該提供關於末世和主耶穌再來的教導,不然在充滿疫症和災難的日子,他們無法讓所牧養和帶領的弟兄姊妹有盼望。

學習神學幫助我鞏固真理的基礎

全職服事重要的是要清楚神對自己的呼召,不然很容易落入打工的心態。服事是基於愛主的全人回應,順服神的帶領,選擇不斷去愛和突破自己的限制。

我在全職服事幾年後,發覺自己需要在神學知識上打好基礎,就開始兼讀神學課程。學習神學對我最大的幫助是鞏固真理的基礎,讓我能準確辨別和宣講從神而來的信息。然而神學院的訓練比較多是學術研究和知識的傳遞,在如何實際運用聖經知識和回應這個時代的需要,我主要是透過看書和網上資料,以及海外禱告學校的網上課程等渠道學習。

神學院訓練較缺乏靈性和心志操練

我認為回應全職服事的呼召,要先清楚自己的異象與熱情,相比神學知識,生命的素質和成熟度更為重要。根據我讀神學的經驗出發,神學學習有助我整理信仰、觀念以及核心價值,並建立好的基礎去認識神的話語,對我現在牧養年青人的服事是有幫助的。而根據我與教會實習神學生互動的經驗,感覺神學院的學習比較著重於頭腦的認知和如何做事,但在靈性操練、培育心志、整合異象等層面就比較缺乏。

當有弟兄姊妹表達有全職服事的呼召,我會鼓勵他先在神給他的異象上作出嘗試,不一定要馬上接受神學訓練。如果呼召是在教會服事,會鼓勵他在教會實習一年,再按他的恩賜和特質建議合適的裝備和訓練。

年青人以行動回應宣教呼召

我曾前往中東地區宣教,根據我的經驗,如果是宣教服事,神學知識不是最重要的裝備,更重要的是認識當地的情況、文化和生活。當面對教育程度不高的福音對象,擁有豐富的神學知識未必有助我們帶領人信主和進入與耶穌更深的關係,尤其是兒童和婦女,加上語言的限制,莫說神學,聖經知識他們都未必能明白。

與其花時間接受神學裝備,我會鼓勵有宣教心志的年青人早一點出工場,可以考慮先去一年,讓自己更深入體會當地的生活和文化,以及對宣教有更全面的看見,這樣才能了解工場的需要,更認識和看見自己生命的不足,才能知道自己需要什麼裝備,將來的路該怎麼走。

受訪對象:小新、家明、陽光、Sharry、陳慧貞牧師

 

【國度觀點】 華人宣教的恩寵

踏入2022年,距離2012年回家聚集中,西方教會把帶領的鑰匙傳給華人教會,已經過去十年。這十年間,整個世界發生急速的變化,國與國間的戰爭、種族問題、性解放運動以及政治社會運動等衝突不斷。在這些年間,神也在不斷塑造華人教會,教會形式經歷更新轉化,信徒在職場領域中建立教會,相信這正是為著未來華人的宣教運動而預備,特別在那些發展中國家和地區,以及少數族裔群體。

神給華人在那些地區經歷特別恩寵。第一,華人與他們的關係友好,今期頭版引述中東宣教士分享,華人在該地形象良好,他們對華人極其友善。第二,在發展中國家的社會基建上,中國長年以來是支持者。2020年,中阿貿易額近2400億美元,中國穩居阿拉伯國家第一大貿易伙伴國地位,在5G網絡建設、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方面提供技術合作,為營商宣教帶來契機,也幫助改善中東國家的生活。第三,神過去對華人教會的鍛煉,以至他們不怕受苦,這對於宣教而言是很重要的。早在20世紀初,神在華人中興起不少佈道團,很多宣教的先鋒先後在中國西北等地預備要把福音傳回耶路撒冷,但在途中遇上了阻攔,然而宣教的熱情未曾在華人信徒中冷卻。直到近年,透過中國的經濟策略,我們能看到神把過去回宣的門再次打開,並開拓了東南亞的海路。至今,某些城市地區的職場信徒,特別是那些經常往返國內外工作的弟兄姊妹,已經接受裝備與培訓,被差派去到西方教會難以觸及的地區宣教。

在香港,有不少東南亞族裔與穆斯林群體聚居在我們當中。最新數據顯示,本港估計有30萬穆斯林信徒,他們或許是我們的同事、或許是我們的同學、甚或是我們的鄰居,亦與我們一樣面對疫情、學業或經濟的壓力,渴望尋得生命的方向和出路,向未得族群的宣教離我們其實並不遙遠。在末世的震動和爭戰越加強烈的現今世代,向少數族裔及穆斯林群體宣教的迫切性日益上升,我們要起來回應大使命。作為香港信徒群體,無論是被呼召前往海外宣教、還是留港服事,我們都能成為宣教士,乘著華人的恩寵,將福音帶給渴慕尋見真理的人。

 

 

華神他山之石宣教講座 宣教從一個人的覺悟開始

中華福音神學院1月13日舉辦以「他山之石──以韓國大地教會宣教策略為借鏡」為主題的宣教講座,韓國大地教會牧師、2000宣教會本部長金洪朱,從新舊約聖經提到教會的本質是宣教,每個基督徒都是福音見證人。

河用祚牧師

金曾經到印度欽奈,看到很多有關多馬事蹟和被葬的地方,在兩千多年前,多馬從耶路撒冷到印度欽奈,要翻山越嶺,多麼遙遠和不容易。到底多馬當時有多大的動力去到那裡,甚至甘於最後被刺死殉道。不只是多馬,耶穌的一些門徒都為傳福音而為主殉道。他們對傳福音的熱情並非激情和感動所使,而是他們有為主殉道的熱情。

宣教是從一個人明白神,覺悟神恩典開始,每個基督徒就是福音見證人。我們透過初代教會使徒,明白耶穌基督為人的罪犧牲生命,留下大使命,透過使徒出去傳揚天國的福音。從創世記到啟示錄;從神創造伊甸園的美景,到透過耶穌基督將福音傳到全人類,宣教不是特定幾個教會的呼召,乃是每個教會需要參與的使命。

大地教會目前差派了800多位宣教士到70多國家宣教。但金強調不是人數多少的問題,而是要追求教會的本質,做宣教工作,使教會復興起來。他提到,大地教會未開拓前,從12個家庭、70人開始,就開始關心宣教,認獻支持宣教士。教會開拓後,常到一些孤島作短宣工作。當認獻到一段時間,就有弟兄姊妹說想要參與宣教。

大地教會創辦人河用祚牧師,生前疾病纏身,但是河說過:「我是為了教會寧願丟棄生命。」河希望在宣教時或禱告時離世,甚至在宣教地殉道。河活出這樣的生命和榜樣,教會長老們也身體力行做宣教,弟兄姊妹就會跟著腳步去做。

(新聞來源:基督教論壇報)

 

 

兒童主日學也能有趣好玩 在遊戲中領孩子認識神

「我很期待每堂兒童主日學都很好玩,使孩子們非常渴望來教會,甚至催著父母親帶他們來,這才是成功的教會兒童主日學。」台北復興堂景聖禾師母在兒童主日學中運用各種創意、有趣好玩的遊戲帶領孩子,讓孩子在玩樂中進行各樣的學習。

景聖禾說,當我們留住孩子,也就留住一個家,讓全家人一同認識神。景聖禾也非常重視教會的孩子們升上國高中之後,是否會繼續留在教會的青年牧區。因此她在教會推動很多青年牧區的小組長和區長,化身成孩子們的大哥哥、大姊姊,投入兒童事工。

老師與孩子玩遊戲,30秒內翻出經句與出處,過關可得獎勵。(圖_景聖禾師母提供)

同時,景聖禾希望孩子們在教會能找到屬靈同伴,一起唱詩歌和敬拜分享,每週都期待與朋友見面。兒童主日學不只是上課,讓他們坐著聽。現今孩子接觸網絡,接收信息很快,若要讓他們非常期待到教會,兒童主日學進行的方式一定要有創意、活力及變化,讓孩子每次來都帶著期待。「老師今天課堂要教什麼?」

景聖禾非常看重孩子背誦金句,她用各種創意、玩遊戲的方式,帶領孩子把一節經文背起來。當孩子從小把神的話背起來,便一輩子都不會忘記。有些人長大後,若是叛逆離開教會,但後來又回來了,很多時候是因為主日學曾背過的金句,在他們人生重要時刻,幫助提醒了他們。

(新聞來源:基督教論壇報)

 

 

國際嚴肅會重燃愛火 111末後先鋒與神對齊

「愛火重燃RTOD列國嚴肅會」於1月11日與華夏家人和列國一同站立,對齊基督,重燃台灣與列國對神起初的愛。


左為麻六甲城門守望教會主任牧師陳添榮、右為佐治安拿多拉牧師(George Annadorai)

東門首席長老佐治安拿多拉牧師(George Annadorai)分享關於台灣的先知信息。他指出,台灣人普遍面對著身分認同的議題和挑戰。他引用腓立比書1章23-26節,指出保羅也曾面臨身分認同的兩難。保羅當時正在經歷一個身分認同的問題,「是猶太人?還是基督徒?」相信取代神學的人會斷章取義切斷保羅與猶太人身分的認同;可是對彌賽亞信徒而言,保羅從開始到結束都是猶太人。保羅前面沒有任何典範可以追尋,對他而言內心的掙扎,非常真實而扎心,後來當他向著耶穌時,他看見了答案。因此在腓立比書2章特別指出耶穌是神,但祂同時也是完全的人。

佐治安拿多拉牧師表示,保羅看見基督是完全的神,也是完全的人,他才能解決自己身分的困擾,進而明白「我是完整的猶太人,同時也擁抱基督是我的救主」。今天台灣也在經歷身分認同的吶喊,佐治安拿多拉指出,神早已經為台揀選非常獨特的命定,也就是有如耶穌和保羅的身分——「兩個都是」,使徒保羅非常獨特,我們不能分割保羅,也不應該分割台灣。

「不要讓任何政治聲浪、謊言、標籤左右了你的形象,你同時是完整的台灣人,也是完整的華人,你不需要去選擇,而是擁抱你的使命。」

在台灣父老回應禱告上,前羅娜教會伍賜福牧師表示,台灣原住民也有身分認同困難,但是感謝神,原住民是台灣第一個族群,但是我們很開心有很多族群共同生活在台灣;也感謝漢人,如今很多的原住民信靠耶穌,是因為漢人傳福音的關係。求主讓我們成為施洗約翰的先鋒者,更明白我們的族群與命定,知道我們是台灣人,也是全球華人一家人。

Nicole牧師(下)分享:在劬勞之前神要我們全然與祂對齊,不斷從安息裡來知道祂是神。

甫離開病房,脫離險境的IHOP中文部主任紀思(Nicole)牧師也受邀預錄分享信息。她表示,我們面對的是一個需要與神對齊、愛火重燃的時代,更深劬勞的時候已經來到。「華人有著很特別的特質,相信是被神呼召成為劬勞代禱的重要器皿。」Nicole相信這份劬勞的時間點,不是我們能掌控的,有如母親生產的劬勞,她最清楚自己的生理狀況,靈裡的劬勞,只有聖靈知道。

Nicole表示,聖靈有絕對的主導權,她看見聖靈在尋找的是願意全然與祂對齊的器皿。這一群願意的人要透過全然的「安靜」和「安息」預備自己。先知鮑伯瓊斯(Bob Jones)曾經對主再來之前的末後世代,發出百年預言,他特別提到,2020年代將顯明神的安息,基督的肢體將要進入神的安息,而神也要安息地居住在我們當中。如今全世界因為疫情關係,被迫進入安息。神藉著一個看起來的壞事情,呼召全球的基督徒和百姓進入安息。

「我在經歷癌症、新冠肺炎的過程中,許多時候只能躺著,什麼也不能做,明白當我們真實安息、安靜,神反而可以在我們當中做事情。當我們越多的安息在主裡面,深深的與神對齊,不斷用我們的眼目去看祂,神可以在我們當中,成就非常多的事。我相信這是在劬勞之前,神要我們全然與祂對齊,不斷從安息裡知道祂是神。」

Nicole表示,很多時候面對生命中的不舒適和挑戰時,正是我們的信仰真正要顯示出我們是不是知道祂是神。如果神的百姓真的知道祂掌管全地,真的知道祂對我們的生命有權柄,當我們面對挑戰時,就會有不同的眼光。

(新聞來源:基督教論壇報)

 

 

腓立比監獄奇遇 -【出發進行】專欄

腓立比古城,從高空拍攝,上方的拜占庭時期建立的大教堂遺蹟,在古城中其實散佈了幾間大教堂,當中一間建築呈八角形,中央廣場外,有古羅馬劇場,保羅和西拉的「監牢」則在半山上(來源:維基百科網站)

在教會的佈道會中,我們常聽到牧師向未信的呼召:「當信主耶穌,你和你一家都必得救。」(徒16: 31)其實你知道這金句背後的典故嗎?

古城內拜占庭時期大教堂的遺蹟,相傳歐洲最早的教會就是在腓立比建立

話說保羅的宣教轉捩點,就是因看見「馬其頓的異象」,從而改變行程,由小亞細亞轉到歐洲,經過尼亞坡里上岸,到達馬其頓地區的首個城市——腓立比。腓立比位於希臘東北部,愛琴海北岸,由馬其頓國王腓力二世建立,原為控制附近的金礦和通往亞洲對岸的通路而設,縱然在羅馬時期經歷戰亂,後來仍被發展成繁盛的都市。

圖中遺蹟在傳統上被認為就是腓立比監獄(Philippian Jail)

保羅在這裡遇上了售賣紫色布匹的婦人呂底亞。呂底亞一家信主後,她的家就成為歐洲第一個教會之家:不單有敬拜,見証分享,更有晚禱會。腓立比教會也是叫人得喜樂的教會,使保羅甚為安慰。

不過後來,保羅和西拉在腓立比的經歷,也是峰迴路轉!他們往禱告的地方時,被占卜的靈附身的婢女糾纏著,不勝其煩,奉耶穌基督的名趕走了邪靈,卻因此被以婢女作生財工具的主人告發,罪名就是「擾亂我們的城」,裁判官不由分說就用棍打,將他們關進監牢,拴上木狗,嚴密看守。

保羅和西拉正在禱告,唱詩讚美神,發生大地震,牢房根基搖動,所以古蹟也是破破爛爛,只靠後加的柱子頂著

到腓立比古蹟遊覽,除了古劇場和幾座拜占庭時期的教堂外(其中一間更被認為是希臘地區最早的教堂之一),必然的「景點」就是在傳統上「被」認為的腓立比監獄(Philippian Jail,位於古蹟中心的一個地下結構,看上的確相似,但實在無從證實)。當年保羅和西拉遭受攻擊,其後因保羅和西拉正在禱告,唱詩讚美神,發生大地震,牢房根基搖動,所以古蹟也是破破爛爛,只靠後加的柱子頂著。當監門全開,各人鎖鏈鬆綁了,獄卒以為眾囚犯都逃走繼而準備自殺時,保羅大聲呼叫說:「不要傷害自己,我們全都在這裡!」之後就是「當信主耶穌,你和你一家都必得救」這金句的由來了。當然,保羅和西拉在腓立比的結局還算較好,裁判官原想給保羅來個下馬威,怎料保羅原是羅馬人,只好快快前來勸他們離開那城。

腓立比古羅馬劇場的遺蹟

波波Sir,大學社科系老師,尤愛鑽研世界歷史地理。「出発(發)進行」是一日本漢語,意思是指在列車出發時,車長發出的「指差喚呼」。香港人酷愛旅行,在疫情反覆,不能外出的日子,讓我們以相片帶動眼睛旅行,透過遊歷七教會,以信仰反思生命。

 

 

推動合一禱告:歐陽梁雪明牧師 -【巾幗戰士】專欄

歐陽梁雪明牧師(Gloria),致力在城中推動合一禱告以及社區轉化運動,從病房宣教,到開設書房,建立教會,神讓Gloria透過禱告,見證神在社區中的救贖與翻轉的大能。Gloria生命中最大的熱情是推動教會復興,釋放神的能力去轉化香港。

Gloria自小在爸爸的店鋪中看到許多人有生命問題,感到軟弱和絕望,沒有出路,這令她打算到18歲就了結自己的生命。後來Gloria認識了一位同學的媽媽,她是教會的師母,帶領Gloria正式決志,並叫她到他們教會接受牧養,卻遭到爸爸反對。「爸爸警告我,若去別的教會就會經濟封鎖我!我第一次經歷被親人逼迫!然而主跟我說:『我會大大使用你的經歷。很多人沒有生存的意義,你傳福音給他們吧!我會與你同在,給他們出路和盼望。』」神告訴她,醫院裡有很多臨終的病人可能一生都未聽過福音。Gloria於是在1981年加入護士行列,期間帶領很多臨終的病人,以及同事信主。

後因父母移民,Gloria需要協助他們為在港的物業收租,她每次去屯門收租,租客都以粗口問候,半年以來未能收取分文。Gloria邀請弟兄姊妹為她禱告。「4天後,租客竟然收拾包袱走了,但我要拿回租約,找他簽字,過程中他粗口不斷。我第一次宣告:『奉耶穌基督的名粉碎他黑暗的勢力!』他最後簽字了,我領略了祈禱的權柄與大能。」後來Gloria再招聚弟兄姊妹為店鋪禱告。「那次祈禱翻轉了我,有3名弟兄姊妹見到異象,看到爸爸的店鋪變成基督教書房,許多邊緣青年被喚醒,得醫治和釋放。」但她的計劃遭爸爸反對,「他覺得危險,因那商場已變成色情卡拉OK場所。」

因她即將前往阿根廷,就先把計劃放在禱告裡。Gloria夫婦在阿根廷親眼見證神轉化與復興城市的奇妙作為,深受震撼。「我很希奇,聖靈裡的合一帶來城市的復興,這種子種在我心上。」回港後,Gloria的爸爸奇妙地應允讓她開設書房。1995年聖誕節,書房正式開業。每周日,他們在書房敬拜禱告,後來警察晚上到商場突擊掃蕩,一家家卡拉OK開始倒閉。Gloria帶領弟兄姊妹進行「耶利哥行動」,為期七周,逢周日早上8時,圍繞商場一周禱告禁食,第七周經歷了奇事,商場所有卡拉OK倒閉,只剩下最大的一家。

隨著在書房信主的邊緣青年越來越多,Gloria不知應怎樣處理。「他們沒有上學,亦無家可歸,天天來書房,但我要做生意,又要上班,我問主怎麼辦,要帶他們去哪家教會。主說:『你要愛他們到底,牧養他們,給他們一個家。』我與先生祈禱,知道是時候要辭職,但我掙扎了兩個月。」Gloria與丈夫搬到屯門居住,成立教會,但書房地方不敷應用,他們屬意商場內最大的卡拉OK的鋪位。Gloria求問主,主就帶領她認識了屯門教會的一位姊妹,正正就是那個卡拉OK鋪位的業主。「她很愛主,希望鋪位能為福音工作所用,她說我的出現是她祈禱多年的答案,但坦承當時要收回鋪位並不容易。」她們一起禱告,同時Gloria每周與屯門牧者合一祈禱,結果當年香港發生了卡拉OK大火,政府勒令卡拉OK在每個房間安裝消防花灑,卡拉OK老闆認為投資鉅大,決定結束營業,促使教會的成立。

合一禱告改變了屯門的屬靈氣氛,更帶來整體罪案率下降,一向是全港罪案溫床的屯門更獲獎,被世界衛生組織稱為安全社區。「當我得知屯門獲獎很驚訝,以前屯門很危險,現在被神徹底地翻轉了!」Gloria更連結元朗及天水圍的牧者,成立「愛西北牧者網絡」,定期合一禱告。她企盼見到神的榮耀在這城市大大彰顯,中港福音的火燃燒至列國,最終回歸以色列。


在世界舞台上,有不少女性擔當舉足輕重的角色。聖經也記載了女士師底波拉率領希伯來人成功反擊迦南王耶賓的軍隊,她有勇有謀,又有公義慈愛。在現今華人教會裡,也有很多出色的女性屬靈領袖,本專欄由國度復興報編輯部撰寫,透過她們的生命故事,述說巾幗戰士的特質,激發女性回應時代的任命。

 

 

海外華人的雙重身分 -【回家的旅程】專欄

最近幾年,透過數次「1111聚集」,聖靈逐步揭示海外華人的身分,因爲時候到了。那麼,該怎麼理解海外華人的身分呢?這對他們來說是一個至關重要的問題。有人從地域來劃分,我是否住在中國;有人從政治角度來劃分,我屬於哪個黨,哪個派;也有人從文化認同來劃分,我是否明白中國文化?但是最有力的身分界定來源於聖經中神的眼光。

從神怎樣界定祂的子民猶太人,就能知道聖經的身分觀。猶太人被分散到世界各地,仍舊是猶太人!無論他們在異國他鄉是否被當地文化同化,神看他們就是猶太人,要回歸,重建家園。神看我們的身分,不是根據地域,護照或文化認同,而是根據神創造時賦予的血統。王后以斯帖擁有雙重身分,既是波斯國民,又是猶太後裔。日後這兩種身分都發揮了作用!她既有合法權利參與波斯王后的選舉,得著神要使用的王后高位;又可以起來爲自己的同胞代求,拯救民族。同樣,華人如以斯帖一樣,擁有雙重的身分,指向雙重的命定。

在某一次海外華人的聚集中,戴冕恩就曾提出聖經的身分觀,強而有力地強調華人身分的重要性:

不論我住在哪裡,我是埃及人,因爲我的血緣來自埃及。我讀到以賽亞書19章,就領受了其中關於埃及的應許,並且所有關乎埃及的預言都屬於我。我的女兒Rachel22歲了,最近才第一次到埃及,她活過來了!「現在我知道我是誰了!」因著擁抱自己的血緣,她忽然間領受了所有埃及的產業。同樣,不論你們住在哪裡,都是華人,要領受華人的產業,不要讓仇敵偷走了你們的產業!

我要和所有海外華人說,如今就是你們領受產業的時刻!你們生活在海外不是偶然的,主要你們帶著華人的血緣在世界各地興起!現在是神要使用你們的時刻,因爲神下一波的工作必由東方教會承擔,特別是華人。現今是華人的時刻,不論身處何方,你們要擁有華人的產業!

神喜悅海內外華人同心站立,神把打開列國的鑰匙給了華人,當我們擁抱華人血脈,就有份一起打開列國的門,列國在等待我們華人興起。在回家的聚集,華人所到之處都帶下突破:日本突破了,韓國突破了……神藉著華人觸及了最根源的猶太人和阿拉伯人的分裂。在中東,華人是最受歡迎的族群,這是神的恩寵,不是爲了華人自己,而是神的國度。華人領導列國,不是靠在台上振臂一呼,而是用膝蓋來帶領。我們要領受中國家人不怕苦和劬勞禱告的寶貴產業,一起在靈裡打美好的仗!願主在華人中的夢想成就:我們能成爲祂手中合一的種子,祝福祂在全地的家!


始於1995年萬國守望者團隊於加拿大的聚集,後因華人信徒的加入,促成了2010年香港全球華人回家聚集,從此回家聚集成為了一個席捲全球的信徒運動,為了聚集同心合意的信徒走上回到天父家的旅程。本專欄節錄自同名書籍《回家的旅程》,透過作者曉林的親身經歷,向讀者展示這個旅程中的幕後故事及神的計劃。

 

 

黎巴嫩陷經濟危機 引發大規模移民潮

世界銀行指出,黎巴嫩正面臨自19世紀中葉以來最嚴重的經濟危機,越來越多人爭取移居歐洲。

據聯合國難民署估計,在2021年1至11月期間,約有1,570人從黎巴嫩偷渡到160公里外的塞浦路斯,希望能夠從這歐盟成員國到達歐洲大陸。

縱然許多黎巴嫩人渴望到歐洲過更好的生活,一般市民並不能承擔高昂的偷渡費用。從海路偷渡到塞浦路斯,每人的收費是2,500美元,要到位於歐洲大陸的意大利則要7,000美元。曾嘗試偷渡到歐洲但失敗的Bilal Moussa表示:「在這裡沒有未來,我們沒有,我們的孩子也沒有。」他之前在超級市場工作,但每月55美元的工資並不足以維生。

黎巴嫩的經濟自2019年崩潰,貨幣貶值超過90%,導致當地購買力萎縮,目前的最低工資約為22美元。Abdel-Rahman Shaar在首都貝魯特開設電腦店,他受訪時表示:「你會想相信還有希望,但事實是,沒有希望了。人們正在餓死,貨幣匯率暴跌,國家處於昏睡狀態。」

身處世上不同地方的黎巴嫩僑民人口眾多,相信現已超過黎巴嫩本土的650萬人口。在巴西、阿根廷、墨西哥和美國都有龐大的黎巴嫩社區,他們大多是受過良好教育的中產階級,如此大規模的移民使黎巴嫩流失大量人才。

法國外交部長勒德里昂(Jean-Yves Le Drian)在11日表示,阿聯酋將加入法沙基金(French-Saudi Fund),一同緩解黎巴嫩的經濟危機。去年10月,黎巴嫩前新聞部長批評沙地干預也門內戰,引發黎巴嫩和沙地阿拉伯之間外交危機,法國積極促成兩國和解。法國和沙地阿拉伯在12月宣佈設立基金,向黎巴嫩提供人道援助。

黎巴嫩在第一次世界大戰後曾歸法國管治, 1944年正式獨立,在文化和經濟上與法國仍保持密切關係。

禱告:願黎巴嫩人民在動盪中轉向神,知道盼望與平安都在於統管萬有的獨一真神。

(來源:All Arab News,2022年1月13日,Amy Fong編譯報導。)

 

 

加國前吸毒者生命得翻轉 感謝教會疫情下堅持開放

來自安大略省滑鐵盧的 Jennifer Scott是前吸毒者,她早前接受洗禮,分享見證時感謝教會在疫情下堅持開放,讓她得著新生命。

Scott在浸禮上分享見證

滑鐵盧三一聖經教會(Trinity Bible Chapel)在防疫隔離期間堅持開放,希望能成為孤獨、傷心和困苦人的「救生艇」。Scott在1月12日的浸禮上分享:「我自小上教會,但沒有得救。我是黑暗的奴隸,生活一片混亂,充滿仇恨、苦毒和控制慾。受毒癮所困,我每天要吸食7克可卡因。直到一天,我的兒子叫我參與教會祈禱會,我的生命從此改變。」Scott去到教會,在小組請大家為自己可以停止這樣的生活禱告。

Scott後來在網上觀看牧師講道影片,並在視頻下留言。「Jacob牧師花時間打聽我是誰,更致電給我,為我禱告,鼓勵我繼續上教會。」教會為Scott申請中途宿舍,她的生命因此翻轉。「我已經戒掉毒癮7個多月了,並搬進新的公寓。教會肢體給我傢俱和其他所需的東西。神使用教會在我的生命作工,現在我不再懼怕,耶穌從未停止尋找我,祂一次又一次拯救我……如果教會停止開放,選擇只在網上運作,這一切不會發生,我或許已經死了。」

三一聖經教會把Scott受洗和見證的錄影放到社交平台,貼文勉勵信徒。「這只是許多見證中的一個,還有許多像Scott一樣需要幫助的人。讓我們拒絕關門,拒絕把人拒之門外。」

禱告:願各地教會在地上行出主的心意,擁抱醫好傷心的人,叫受壓制的得自由。

(來源:CBN News,2022年1月12日,Amy Fong編譯報導。)

 

 

美國教師成立組織 贈送故事聖經予學校圖書館

「聖經在校園」(Bible in Schools)事工為學校圖書館免費提供聖經,希望讓孩子的生命連於神的話語。事工的成立源於一位小學教師在任教的學校走禱開始,現時觸及美國43個州,以及6個海外國家。

Bible in Schools創始人Hannah Sailsbury

Hannah Sailsbury是Bible in Schools的創始人。2018年,神把捐贈聖經予學校圖書館的意念放在她心中。當時Sailsbury在維珍尼亞州一所小學任教,定期在校園走禱,為她的同事、學生和家庭逐一禱告。數月後,一個二年級學生拿着一本從學校圖書館借來的聖經來找她,希望更多認識神的話語。

Bible in Schools為學生編寫富彩圖的《行動故事書聖經》

「神打開了我的眼睛,讓我想到,如果我們的學校有這麼一本舊聖經,為什麼沒有一本更吸引人,附有圖畫的有趣聖經呢?」這經歷促使她在2019年成立Bible in Schools,為學校提供《行動故事書聖經》,至今向43個州的學校圖書館捐贈了1,500本聖經。「圖書館管理員給我們回信,說他們需要更多,因為這些聖經很快就被借出了。」

Bible in Schools為初中學生編寫的《行動聖經》

來自非洲肯亞的Abijah需要為課外課程的學生提供聖經,但她是一個家庭主婦,沒有收入,未能給他們買。「實際上,幾乎所有的學生都沒有聖經,我曾呼求神:『我怎樣才能找到聖經給他們?』」Abijah透過網絡報導認識Bible in Schools,遂聯繫他們。Sailsbury說:「Abijah向我們求助,我不知道可以如何把聖經送到肯亞。最後我們與聖經協會合作,我的哥哥駕車三小時把聖經取來。」

各學校對聖經需求之大讓Sailsbury不得不辭去教職,全心全力投入事工。「我從未想過要全職做這事,但我看到神在動工,這是祂要我做的事,我必須順服。」 Abijah和她的學生透過視頻感謝Sailsbury送他們聖經。除了為小學生編寫的《行動故事書聖經》,組織還分別為初中學生和高中生編寫《行動聖經》和《NIV學習行動聖經》。

禱告:願孩子從聖經話語認識神的救恩,生命連於永恆不變的父神。

(來源:Christian Headlines,2022年1月7 日,林國祥編譯報導。)

 

 

美事工造訪社交平台 領19萬年青人信主

基督教組織Groundwire致力幫助年青人與耶穌建立個人關係,透過在社交平台接觸年青人,去年見證超過19萬人信主。

Groundwire會長Sean Dunn牧師表示,這項成功是扎根於將目標放在對的人身上。「我們不想追著無神論者,世俗的媒體想誤導我們每個人都是無神論者;事實上,71%的千禧代和Z世代相信神是真實存在的。雖然年輕人依舊相信神存在,但傾向忽視祂,特別是在現今混雜的文化中。這就是為何我們會使用大眾媒體渠道,連結現今流連於數碼世界的千禧一代和Z世代。」

Dunn接著說明他的團隊如何帶領更多年青人親近耶穌。「我們真正擅長的是中斷年青人在小螢幕上的娛樂,點亮他們的需求與目標。我們不需要說服他們神是真實的,需要的是提醒他們,神與他們相連結。當他們生命中的需求與神交匯時,就知道神是與他們相關的。」

因此,Groundwire在社交媒體平台接觸經常造訪平台的年青人。有些年青人一天看手機超過100次,我們就在此處與他們相遇。「我們無法帶他們上教會,也無法讓他們放下手機,而他們的注意力持續時間較短,因此我們透過許多短片吸引年輕族群,一旦吸引了他們的關注,就會有人預備好每天24小時和他們聊天。」他們接著透過旗下網站,讓年青人更多認識基督。結果成效卓著,2020年,他們見證超過11.6萬人決志信主,2021年更超過19.2萬人決志。

Dunn說:「這一切的發生不是因為我們,即使沒有我們,它已經在發生。我們的職責是仰望和跟隨神,求神賜我們智慧,保守我們每天每個腳步。不論是創造新內容或是思索如何開拓市場,我們都需要神的智慧。」

禱告:求神釋放年青人心中對神的呼喊,從自我轉向神,生命轉化,更深追尋神。

(來源:基督教論壇報,2022年1月10日。)

 

 

2021年全球墮胎數逾四千萬 續成頭號死因

據實時統計數據網站Worldometer資料顯示,2021年,墮胎連續第二年成為全球頭號死因,較第二位的死亡人數高出三倍。

Worldometer從世界衛生組織獲得全球墮胎數字,2021年最後的實時數據顯示,去年全球約有4260萬名胎兒被墮掉。分析還指出,去年全球約有1300萬人死於傳染病,成第二大死因。其他主要死亡原因包括癌症(820萬人)、吸煙相關疾病(近500萬人)、酒精相關死因(約250萬人)、愛滋病(170萬人)、交通意外(130萬人)及自殺(110萬人)。此外,約85萬人死於經水傳播的疾病,近50萬人死於季節性流感,近40萬人死於瘧疾,超過30萬名母親於分娩過程中不幸喪生。

Worldometer的另一組統計數據顯示,2021年共有352萬人死於新冠肺炎。撇除被墮掉的嬰兒,去年全球約有5870萬人死亡,加上墮胎數字,總死亡人數超過1億。

墮胎繼續成為全球頭號死因的同時,2021年也是美國最多限制墮胎法案獲通過的一年,打破以往紀錄。支持女性爭取墮胎權益的醫療組織古特馬赫研究所(Guttmacher Institute)報告指出,2021年有108條限制墮胎法案獲通過,遠超過2011年89項的紀錄。其中德州由去年9月1日開始,禁止懷孕6周以上的婦女終止墮胎。組織形容去年是「過去近半世紀以來對墮胎權利打壓最嚴重的一年」。

截至2022年1月18日,全球已有超過206萬宗人工流產。

禱告:求主除去人心的蒙蔽,認清生命的價值和未生嬰孩的權利,扭轉墮胎趨勢。

(來源:Christian Headlines,2022年1月7 日,Richard Chau編譯報導。)

 

 

國度1分鐘(129) 時間好管家  新年新計劃

神吩咐信徒要作百般恩賜的好管家,而時間管理是每個信徒被賦予的職責。我們對時間的重視程度和運用方式,反映了我們是希望神配合我們的生活,還是追求神就是我們的生活。

+按圖放大

 

關於時間管理的事實

§  管理時間的能力不是與生俱來的,也不是某種性格的人才會的事情。

§  生命中任何重要的事物,都需要我們投注時間。

§  準時讓人知道你重視時間,他人也將學會重視你的時間。

§  當我們知道事情的先後次序與目標時,能幫助我們獲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時間管理的原則

1.   要成為時間的好管家,需要練習、耐心、毅力與紀律

學習做好計劃,安排生命的優先次序,以及執行計劃,能幫助我們避免浪費時間在沒有永恆價值的事情上。

2.   我們在世上如何運用時間,將會在永恆中被評斷

我們的時間應對齊神為我們所作的計劃,否則,我們所做的事情就失去永恆意義,也就是所羅門王所說的「虛空」(傳1:2)。

3.   差勁的時間管理會導致後果

最常見的後果是「毫無果效」,最終的後果是「錯失神在我們生命中所預定的時刻」。同時,沒有目標地運用時間,會致使我們難以看清生命的異象。

4.   浪費時間顯示我們屬靈生活的懶惰

浪費時間顯示我們缺乏對神的敬畏,只專注於自己。神把我們放在世界上,是有任務要完成的。

5.   當我們全心管理時間,便能避免犯罪

試探常常會找上門,然而因為我們所付出的努力,以及為那些時刻所賦予的價值,使得罪無法吸引我們,令我們得以遠離試探。

6.   尋求神是我們的責任,明白我們生命中的「什麼」、「何時」和「如何」

管理時間代表我們明白神要我們作的事,以及分辨我們人生的季節。我們要向神求智慧與分辨力,讓我們能正確和有策略地數算自己的日子。

7.   未來在神的手中,但今日在我們的手中

我們應學習管理今天,確保自己今天在當站的位置,而神會為我們的未來開路,確保我們明天會踏上應到之處。

8.   智慧人明白時間,兒子擁有時間

時間是神所定的,我們都被分配到特定長度的時間,以完成神在我們生命的旨意。我們需要按神的時間法則去做事,將所擁有的時間發揮最大的效益。

 

時間管理系統

美國開國元勛班傑明·富蘭克林(Benjamin Franklin)發展了一套時間管理系統,旨在使人們達到十年計劃和人生目標。

1.     管理生命價值

§  我生命中最優先考慮的事物是什麼?

§  在這些優先事物中,我最重視的是什麼?

§  我想要在人生中完成的事情是什麼(人生藍圖)?

2.     生命整體目的

§  我要如何達到我的生命價值?

§  明確為每一項生命價值寫下使命宣言

§  我希望十年後的自己是什麼模樣?

3.     達成目標的計劃概要

§  分段計劃如何完成人生使命,以年、月、周為單位,寫下達到目標的步驟。

4.     達成目標的長期計劃(5-10年)
5.     達成目標的短期計劃(數周到1年)
6.     每日計劃

§  定下優先順序

§  任務描述

§  一天結束時,檢視任務狀態(完成、未完成或取消、延遲)

§  為未完成和延遲的任務設新的時程

參考資料:《天國轉化訓練手冊I》,德瑞克.施奈徳著,林文英、秦蘊璞譯,台北國度使徒性協會

 

 

 

 

 

「耶穌在廟街」音樂行動劇 藝術領域彰顯神榮耀

傳揚耶穌在廟街的作為

廟街福臨教會創辦牧師黎振滿(Sam叔),前半生作奸犯科,後半生遇見耶穌後生命被完全翻轉,從此立志服事廟街。Sam叔充滿傳奇的人生故事近期被改編為「耶穌在廟街」音樂行動劇,由基督教福臨教會與基督教復興教會合辦,於2022年1月1-2日首次演出。

音樂劇的內容主要圍繞Sam叔信主前到信主後在廟街建立教會的事蹟,其中包括Sam叔如何在廟街舉辦權能佈道會,與太太余巧雲(巧雲姨)在廟街相遇相識到開荒建立教會的故事,以及福臨教會元老之一勝叔從賭徒轉變為真兒子的見證。

發起人冼杞然導演

香港導演冼杞然是音樂劇的監製和發起人。Sam叔在接受本報專訪中談及,本劇的誕生源於2019年,冼導演出席他的65歲大壽慶祝活動。當時Sam叔與一大班過來人(過去曾進監獄的人)上台唱恩曲,分享生命故事。冼導演被Sam叔的見證感動,認為要將Sam叔的故事傳揚開去。「一年後,冼導演來找我,他有心將我的故事改編成為一個音樂行動劇。」行動劇的意思是,這個劇可以去不同的地方巡迴演出,去宣揚耶穌在廟街的作為,向社區傳揚福音。耶穌在廟街的故事,其實是在講廟街的聖靈行傳。

興起年青人生命

關於這個音樂劇的構思理念,冼導演分享,他不想找一些大明星或職業演員去演,而是從教會中尋找一些從來沒有台前表演,寫曲演戲等經驗的年輕人參與,讓他們有機會發揮創意,帶出一種門徒訓練。第二,冼導演想透過這個音樂劇,接觸未信耶穌的年輕人。「這一代很多的年輕人失去了人生的方向和價值,我們希望透過這個音樂劇,使用Sam叔的故事去感染這些年輕人,讓他們看到耶穌在廟街的工作是有活力和生命力,甚至是見證的能力。」

Sam叔與巧雲姨飾演者均為教會的年青人

電影配樂大師金培達擔任音樂劇顧問,其中所有原創音樂都是由觀塘福臨教會的一班弟兄姊妹創作的。而劇中大部分演員都是年青人,從練歌、排舞到練對白,他們在百忙之中抽時間回到教會練習,有時一個星期甚至要排練4個夜晚。

音樂創作人及演員姍姍

姍姍,是其中一位有份參與音樂創作以及演出的年青人,她在劇中飾演一名風塵女子。她談及,劇中原本有32位演員,在預備過程中,他們遇到很多挑戰,有生病、入院、扭傷等不同事故發生,之後他們意識到,需要去為這個音樂劇爭戰,於是自發舉辦祈禱會,為自己的身心靈、家庭以及團隊禱告守望。「在練歌,排舞之外,我們發現最重要的是要抓緊神,這是非常感恩的。」

 

轉化廟街的異象

Sam叔在專訪中談及30多年前他如何領受服事廟街的呼召。1986年,Sam叔在青年使命團(YWAM)的城市宣教部接受訓練,有一次他在行區祈禱時經過廟街,就坐在廟前的石凳祈禱。突然間,他開始為這個地方流淚哀哭。耶穌讓他領受到路加福音19章41節:「耶穌快到耶路撒冷,看見城,就為他哀哭。」

Sam叔與巧雲姨為廟街異象同心事奉

「我感覺到耶穌的心腸在我裡面,我看到廟街,就好像昔日耶穌看耶路撒冷,他們拒絕耶穌是彌賽亞救主,甚至作奸犯科,好像過去的我一樣。耶穌就好像去了一個喪禮一樣,為當時的耶路撒冷哀哭。」Sam叔當日領受了這個異象,身同感受,帶著耶穌的心腸,為廟街哀哭。「我看見廟街那些人不問蒼天問鬼神,到處占卜問卦,看起來個個都好像活死人一樣。」如此,Sam叔開始在廟街傳揚福音,醫病趕鬼,效仿耶穌以及使徒的作為,為耶穌在廟街豎立得勝的旌旗。

(記者莫嵐報導)

 

 

【國度觀點】華人母腹孕育施洗約翰一代

踏入2022年之際,回家領袖團隊傳出消息,三位華人屬靈母親幾乎同時入院接受治療,激起全球華夏家人的懇切代禱。此前,紀思牧師(Nicole)在入院前與台灣父老分享了關乎亞洲的復興信息,台灣、乃至華人要領受末後施洗約翰的呼召。

孕育及生產並非一件容易的事,母親要經歷強烈的陣痛,以及仇敵千方百計的阻撓和攻擊。但神多年來鍛煉華人的體質,使華人在一切的患難中經歷受苦試煉,漸趨成熟,以預備最合適的屬靈母腹。因為他們深知華人的命定,相信神的應許必然要在末後成就。如同施洗約翰的母親——伊利沙伯,雖然年老仍未經歷生產,但主的使者向她顯現,宣告神的揀選和呼召。(路1:11-17)懷孕後,伊利沙伯感謝神的眷顧,以及除掉她在人間的羞恥。因著伊利沙伯對神的信心,神揀選了她的母腹孕育施洗約翰。同樣,因著華人的信心,神揀選華人的母腹,孕育末後施洗約翰的一代。

當一聽到馬利亞問安的聲音,伊利沙伯所懷的胎就在腹裡跳動,約翰在母腹中就被聖靈充滿。末後施洗約翰的一代,將會在華人教會的母腹中常常被聖靈充滿,他們被孕育時,也會敏銳君王耶穌在末後的作為。

在過去多次的回家聚集中,神一直使用華人為衪預備居所,又使上下兩代和好,同尊同榮。「回家」聚會在香港舉辦了七次聚集,神揀選了香港成為一個屬靈的母腹,孕育了華夏回家旅程的誕生。在即將來臨的亞洲大復興中,香港亦有份一同孕育末後施洗約翰的一代誕生。

末後的施洗約翰,將會傳講失落的教導,被聖靈所充滿,口發預言,為君王耶穌的再來預備道路。如同當時的施洗約翰,在孕育時,使伊利沙伯被聖靈充滿,說出預言;在出生時,他的父親撒迦利亞的口立時能開,並說出話來稱頌神,

同時,這一代的施洗約翰所面對的挑戰必然更大。施洗約翰那時不喝濃酒也不喝清酒,他完全把自己的生命交在神手裡,末後的施洗約翰也必被神煉淨生命如精金,過著分別為聖的生活。這在世人看來是愚拙,但在神手中必如磨亮的箭,不但使兩代的心回轉,更會在各城中以聖靈與火給很多人施洗,彰顯神蹟奇事,為耶穌再來預備榮耀的道路。

 

 

台首間猶太社群會館開幕 願成台灣與猶太族群交流平台

全台首座猶太聖殿及藝文博物館──薛智偉猶太社區中心(The Jeffrey D. Schwartz Jewish Community Center)12月29日正式開幕,是台灣首間永久性猶太社群會館,期望成為在台猶太人與台灣和國際猶太社群的橋梁與交流平台,讓台灣各族群能了解猶太歷史、藝術、文化教育與宗教,增進台灣與以色列的交流與友誼。

開幕典禮中,副總統賴清德、台北市長柯文哲、以色列駐台代表柯思畢(Omer Caspi)均有出席致詞,以及參與剪綵。社區中心有台灣第一座猶太聖殿、浸禮堂 (儀式浸禮池)、猶太潔食實驗室、大禮堂、幼兒園和成人教育教室。博物館內有創辦人薛智偉數十年來從世界各地所蒐集、超過300件的猶太文物與藝術品,部分藝術品的歷史可追溯至17和18世紀,都是台灣首見。

薛智偉表示,「願猶太社區中心這份來自神的禮物,將健康、和平以及繁榮,賜給每個進到當中的人!」薛智偉致詞時感性地表示,50年前他隻身來台時,還只是廿歲出頭的小夥子,感謝台灣社會接納他這個猶太老外,讓他可以融入台灣社會創業、成家,現在還入籍成為「猶太台灣人」。他對台灣這塊土地充滿感謝與感恩,這是神送他的禮物。現在有了猶太社區中心,台灣與猶太族群,以及台灣與以色列的關係,可以有更多經貿、文化、教育以及宗教層面的實質交流。

賴清德致詞時表示,這是一座深具猶太文化風格,而且又兼具教育、博物館、幼兒園等功能的社區中心,不僅可以凝聚在台猶太朋友的感情,並作為台灣跟以色列的橋梁,讓兩國的關係能夠進一步發展。以色列駐台代表柯思畢致詞時表示,猶太社區中心的成立,對在台猶太人的發展來說,是一項重要且振奮人心的里程碑。社區中心將扮演猶台之間宗教對話、族群之間接納與理解的橋梁。

(新聞來源:基督教論壇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