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度觀點】VOL 11 威爾斯大復興120週年 迎接亞洲復興浪潮

2024年,是威爾斯大復興(1904-1905年)120週年。威爾斯大復興歷時雖短,卻是燒得非常猛烈,以致世上其他地方一讀到有關它的報道消息,也受到這股復興浪潮的影響,引發復興。

今年,幾個亞洲不同地區的牧者領袖,不約而同重訪威爾斯大復興的泉源之地,他們領受基督身體要完全向聖靈降服,才能盛載聖靈的工作,也要承接禱告的棒,守望等候新一浪復興的臨到。

復興前的背景:社會問題嚴重,教會積弱,信徒冷淡

20世紀初的英國,社會貪腐、賭博、酗酒等不良風氣盛行。教會裡外受敵:自由派神學被過分高舉,亦受到進化論、各種人文主義以及世俗主義的衝擊。教會積弱,失去屬靈的影響力和見證。在威爾斯當地,基督徒對信仰冷淡,生活不敬虔;教會聚會人數下降,事工缺乏發展。在如此的蕭條的環境下,部分熱心的基督徒渴望復興的聲音,並且開始切實地向神禱告。

復興爆發的經過

大復興是從新碼頭(New Quay)的衛理公會傳教士約瑟夫·詹金斯 (Joseph Jenkins)的一系列佈道和宣教開始的。當時年僅26歲的青年礦工伊凡·羅伯斯(Evan Roberts,1878-1951)受到新碼頭等地發生的事情的影響,決定前往紐卡斯爾的傳道人預備學校接受培訓(1904年),但是他並沒有完成學業,而是受到聖靈感動返回家鄉。

某天夜裡,他在禱告中感到神親近得像是正在呼喚他,那時他已為著復興禱告了十多年。之後的三個月,他在靈裡與神有親密的來往交通,每次約歷四小時。他常常如此禱告:「主阿,折服教會,好叫世人得救。」(Lord, bend the church to save the world.)周圍的人一面感到奇怪,一面亦深受感動,不久,全礦坑的人都受影響,也起來一同禱告,如此啟動了大復興。

主阿,折服教會,好叫世人得救。

當時教會聚會不重在講道,主要都是唱詩、見證及禱告,羅伯斯也許只講五句話,或者禱告幾句,並且聚會沒有固定的時間和地點,幾乎每個家庭都有聚會,都滿了禱告。在不同的聚會中,羅伯斯繼續呼籲信徒要順服聖靈。參加聚會的人數越來越多,聚會時間也不斷延長,同時接連地產生了許多奇妙見證。報紙甚至對此作出公開的報導,威爾斯大復興的消息也就因此在各地迅速地傳開。

點燃全球的大復興

1905年2月,羅伯斯向英格蘭利物浦港的威爾斯人傳福音,有750人信主。然後,他進行旅行佈道,在北威爾斯周遊了兩個月之久。在5月底,一共有10萬人決志相信耶穌。威爾斯復興的火焰也影響其他國家。普世復興史權威歐伊文博士說:「威爾斯大復興是所有覺醒運動中遍傳得最遠的,影響了全印度、韓國及中國的福音事工,又更新了日本及南非的復興,而且在非洲、拉丁美洲及南海一帶,帶來了覺醒的浪潮。」

========================================

威爾斯大復興的關鍵人物伊凡·羅伯斯,並不是個強而有力的領袖,他沒有發表新教義,甚至不被認為善於講道,但他是「跟隨主偉大的典範之一」,鼓勵教會以正確方式接待聖靈。

伊凡·羅伯斯

========================================

威爾斯大復興的三個特徵

  1. 神決定要行動時,祂尋找的不是那些「具有足夠智慧或學養的人」,而是「有足夠順服與謙卑、願意冒險跟隨祂的人」。在威爾斯,神證明了當祂找到這樣的器皿,祂能毫無限制地藉著他們行事。從頭到尾,這次復興都不能歸功於個人魅力或促銷的能力。羅伯斯一開始就知道自己不是復興的來源,他只是懷著確信而行,盡力保持順服聖靈,扮演好自己該做的角色。
  2. 容許神介入,緊緊跟隨聖靈的計劃。羅伯斯在羅赫的母會爆發復興的幾週前,原本有其他佈道計劃,但他很快發現聖靈另有計劃。這並非指教會不需領導與組織,而是當聖靈正在做新事時,最大的恩賜並非知道「該如何領導」,而是知道「該怎麼跟隨」。
  3. 新酒需要新皮袋。神很少會以同樣方式行動兩次;「創意」與「多元」是「祂的本質」。主從不使自己受限,去按任何既定公式而行動。那些蒙聖靈重用的人都有一共同特質——聽見聖靈行動的響聲,也願意按祂對當時、當地所定的方式而行。

 


重訪復興的泉源之地

曾兩次重訪威爾斯大復興所在地的孵化箱事工Catherine(馬冼嘉明 )、生命頌浸信會 May(鄭麗明) ,以及來自新加坡的法國宣教士Pearl接受訪問,談及探訪當年羅伯斯領受復興後首次講道的教會 Moriah Chapel,以及代禱使徒豪威爾(Rees Howells)所建立的 The Bible College of Wales等地。

The Bible College of Wales:承接禱告守望的棒

學院由豪威爾於1924年創立,直到今天,這所學院仍然設立為萬國禱告的殿。學院裡面有一間「Blue Room」,是當年豪威爾與一群代禱者為列國代禱的房間。May:「在二戰時的每場戰役中,神都會感動他們去禱告,其中發生了很多反敗為勝的神蹟奇事。而且不但豪威爾成為列國代禱者,他的兒子Samuel Howells也承接代禱的棒,一直為列國禱告,甚至為香港和中國祈禱。」

本書詳細講述有關代禱使徒豪威爾的事蹟,以琳空間有售

第一次威爾斯之旅完結後,這群香港牧者仍然每星期聚集禱告。孵化箱事工亦因此於今年1-3月舉辦了「潔淨我×折服我×使用我」工作坊,將從威爾斯的影響力帶回香港,興起代禱者,成為預備復興的器皿。

今年第二次回到該學院時,在Samuel Howells的房間中,香港牧者領受要承接代禱的棒。May:「Samuel沒有後代,當時我覺得很可惜,沒有人承接去繼續祈禱,但那一刻神問我,為何你們不自己禱告,作為香港人為什麼不為自己的城市禱告?我心裡有很大的感動,要接回禱告的棒,為香港中國代禱的棒。」

豪威爾父子持續多年為萬國代禱守望

宣教士Pearl 一家四口在數年前回應神的呼召,來到歐洲宣教,一直為歐洲的復興禱告。「當我去探訪這所學院,在這個120週年紀念的日子,我向神呼求,全球門徒運動的復興,如同當年的威爾斯大復興。當時羅伯斯向神求10萬靈魂,而我為新加坡向神求100萬的靈魂,同樣,我相信自己是歐洲復興的一份子,也是君王再來運動的一份子。我要用屬靈的眼睛專注神,直等到祂回來的日子。」

Blue-Room,二戰期間,每晚都有100多人聚集在這裡,為擊敗希特勒及其盟軍代禱

Moriah Chapel:讓神塑造我們,成為啟動復興的鑰匙

當香港牧者第一次踏足這個教會,聖靈就突然感動他們發出敬拜,神的同在非常強烈。一位多年留在威爾斯禱告守望的宣教士說,他曾帶過很多不同的短宣隊在這裡禱告敬拜,但這次神的同在很特別,他感覺就如同昔日大復興晚期,羅伯斯在神的殿中繼續忠心禱告敬拜一樣。

而第二次他們剛到英國那天,上空出現了北極光。「開始我們都沒有太重視,後來知道那位宣教士在2009年領受了一個預言:當你在威爾斯看到北極光,復興就快來臨了。」Catherine:「我們在出發之前曾看了美國使徒性領袖Dutch sheets的一個短片,他們團隊有人曾夢見站在講壇上的羅伯斯的外袍越來越長,而一群人會去到Moriah chapel,去承接他的外袍。神與我們集體說話,香港要接住復興的鑰匙,但是在復興之前的預備,我們的生命要成為鑰匙。我們這些鑰匙是凹凸不平的,但是我們是否可以順服全人,讓神去塑造我們,以致可以釋放的神國到地上,以及捆綁仇敵的工作。」

Catherine:「我們不要只在意聚會中的感動,而是彼此之間如何在生活中接待神的同在,管理好聖靈所感動的工作,以生命栽種復興,是更深的預備,更深的降服。」

Moriah Church

借鑑大復興熄滅的原因,遮蓋年青人,興起多代同行

May提到書籍《the Grace Outpouring》講述了有關大復興僅維持兩年就熄滅的原因。當時羅伯斯與一群10多歲的姊妹一同啟動這個大復興。神在其中使用這群在社會上不顯眼的年青人,與此同時,有部分傳統大宗派的牧者向報章媒體寫信抨擊羅伯斯,指責他們沒有讀過神學,引起很多人對復興的質疑。這些上一代的牧者,由於復興不是由他們啟動,覺得自己被排除在外,所以都不支持甚至反對這個復興。結果羅伯斯開始退後,其他人在失去領袖後,士氣低落,復興慢慢就熄滅了。

May :「我心裡感覺主叫我們多代同行,我們作為上一代需要去遮蓋下一代,兩代之間有信任,復興才可以在合一中承傳下去。我們需要從過去的經驗去學習,以致再來能夠好好預備,去迎接末後的復興。」

教會需要持續的渴慕與專注

630日,網上禱告平台重建大衛的帳幕」(RTOD)的列國聚集,由香港團隊主持,以「威爾斯大復興120週年迎上復興浪潮」為主題,邀請了烏干達禱告使徒Dennis Kasirye以哈拿的故事,對比威爾斯大復興領袖的生命特質,向香港教會發出呼籲。

撒母耳記上一章提到,哈拿持續禱告求神動工,即使丈夫分給她雙份的肉,但她還是不滿足,她沒有讓接收到的一切模糊自己的眼睛。「今天的教會擁有很多不同資源,但是這一切不能拿走對神工作的渴慕。」第二,哈拿的對頭毘尼拿持續地激動她,但哈拿沒有灰心,反而更加將焦點對準神。「為了迎接復興,威爾斯的先鋒們也沒有因為身邊事情激動而灰心,而是保持對神的火熱,不斷持續向神發出渴慕:神折服我們,破碎我們。今天的教會也需要同樣呼求,主,折服我們。」最後一點,哈拿最終得到突破,因著她不斷地劬勞禱告。復興需要心裡憂傷,劬勞禱告的人,讓聖靈帶領我們,重新注視十字架,完全降服在神面前,完全順服聖靈的帶領,讓舊人死去,新人興起。(西3:9-10)

Dennis最後指出,今天的教會有這麽多聚會和講道,轉化卻是很少。當神折服世界之前,祂先來折服我們,讓我們的心可以成為盛載神心意的器皿。「現在就是時候,同一位聖靈,祂現在想再做一次。世界有很多事情發生,但是香港已經預備好了,已經成熟了,去迎接神的工作。」

威爾斯大復興於1905年的聚集

===========================================

從威爾斯大復興看今日香港迎接新一浪復興的預備

一. 120年前的大復興,聖靈就是以全新的方式,去點燃那些預備好去盛載聖靈工作的人,今日基督的身體同樣要求主賜下新的思維,建立新皮袋,去裝載神的新酒。

二. 無論是羅伯斯,還是豪威爾父子,都是以持續不斷的劬勞禱告,去迎接復興,守望世界,今日教會也應該在黑暗和挑戰中持續禱告,直等到聖靈的澆灌。

三. 現在正是年青人被興起的時候,作為上一代,應該從靈裡去認出下一代,以及聖靈在他們身上的工作,成為他們靈裡遮蓋,在多代同行中,盛載復興運動。

四. 神正在興起亞洲的信徒群體去回應宣教的時刻,以致帶動新一浪的復興,回到歐洲,祝福列國。

===========================================

A.I.劇校園巡迴演出 引導青年走出身分迷思

由「Kingdom Artists」的青年成員自編、自導、自演的《A.I.》舞台劇,在AI科技發展迅速的時代,引導年青人擁抱真我及珍惜可貴的真實關係。本劇目曾於荃灣區公演六場,觀看人次超過6000人,大獲好評。

《A.I.》舞台劇主要講述,未來世界遭遇災難,人類只能移居地下城。科學家發明了一個全新的A.I.系統,讓地下城居民得以進入虛擬世界,脫離現實的痛苦。科學家父親寄望系統能幫助自卑內向的兒子,在災後重投社會,與人連結,但A.I.最終是讓人重建信心,尋得真我,還是讓人難分真假,迷失自己?

由今年6月開始,「Kingdom Artists」更銳意打入校園,向年輕一代宣揚積極正向的價值觀,以及向下一代推廣音樂劇藝術。暑假期間計劃於5間中學巡迴公演,已於台山商會中學及嶺南鍾榮光博士紀念中學演出,之後會於仁濟醫院羅陳楚思中學及中華基督教會基道中學演出。

「Kingdom Artists」創立於2013年,由一群熱愛戲劇的年青人組成,團員包括專業劇場工作者、戲劇治療師、註冊中學教師、資深媒體人士、青年作曲家等。「Kingdom Artists」劇團除了擁抱基督信仰以外,更享受用戲劇方式表達對世界的想法及感受,期望透過戲劇演出宣揚正向的價值觀,讓人重視個人生命品格及珍惜人與人的關係。

(新聞來源:主辦單位提供)

 

 

2023自殺率創10年新高 年青人與長者心理健康須關注

撒瑪利亞防止自殺會於6月29日公布,根據死因裁判庭數據,去年共有1092宗自殺死亡個案,比2022年增12宗,創10年新高;自殺率為14.55%,因人口上升微跌0.18,推算平均每日有約3人自殺。

以年齡層分析自殺個案中,70歲或以上個案有290宗,佔整體個案26.56%,其次是60至69歲,佔16.76%,即年逾60歲的個案佔約4成3。撒瑪利亞防止自殺會總幹事曾展國估計,長者自殺或跟老伴去世和子女移民有關,又解釋長者較少從熱線或網上求助,故自殺佔比較其他年齡層大。在1092宗自殺個案中,逾6成半個案為男性。曾展國解釋男性普遍在經濟環境欠佳時,壓力較大,加上習慣壓抑情感,因此比女性更易輕生。

撒瑪利亞防止自殺會主席黃瀚之指,近來男性求助數字升高,惟男性會因求助而感到羞辱,求助數字比女性低。黃又指近3年在求助個案問題中,精神健康和家庭問題常居三甲,希望大眾正視問題。

青少年自殺數字持續上升,由2021年的130宗,升至去年的159宗。曾展國解釋除社會氣氛外,社會對青少年期望過高亦是輕生原因之一。黃瀚之亦指,若學校氣氛對自殺議題開放,將有效改善現況。他亦呼籲家長應給予子女支持,並應避免在子女學業上施加壓力。他亦望政府能調整現行教育制度,為青年人提供更多出路,容許他們擴闊自己,發展所長。

(新聞來源:香港01

 

 

【國度觀點】VOL10 城寨特輯:天國使者潘靈卓 以愛圍城 罪惡城寨建家

近期上映的港產片《九龍城寨之圍城》票房取得極好成績,適逢今年也是九龍城寨完成清拆30週年,有關城寨的故事一時成為城中熱話。城寨,是一個最黑暗的罪惡之城,同時也是最能彰顯神救贖大能的地方,於50多年前孤身飄洋過海來港直到今日的宣教士——潘靈卓(Jackie Pullinger,暱稱潘小姐),曾在城寨全身心委身服事25年以上,使悔改得救、戒毒、逢凶化吉的神蹟奇事在城寨中發生,甚至影響香港一個世代。當年她與團隊高舉聖靈工作,對最底層的邊緣人士實踐耶穌的愛,為他們建家同行的服事模式今日仍然值得我們去探討及學習。

潘靈卓的宣教歷程

•  1966年,年僅22歲潘靈卓,用盡所有積蓄買了一張去得最遠的最廉價船票,在神的引領下於香港下船。當時她無住所、無朋友、無工作及回程船票,只有100元足夠3天花費。
•  潘靈卓最初在九龍城寨的小學教書,後來為了服事那些失學、初入黑社會的青少年,用自己的工資以及閒餘時間開辦青年中心,帶領很多吸毒者信耶穌,經歷無痛戒毒成功的神蹟。
•  1973年,她開放自己的家接待吸毒者居住,又為他們尋找學校和工作,甚至為他們上庭作證,幫助他們脫離黑社會和毒品的控制,成為新造的人。
•  1981年,她所創辦的聖士提反會陸續獲得政府借出地方供戒毒者康復之用。從最初在九龍城寨附近租一個地方幫幾個人戒毒,發展到25年(1991年)以來,港九新界有6個地方,幫助100多人戒毒,有露宿者之家,以及100多位義工。
•  1985-1996年期間,幸福營成立,成為社會邊緣人士學習重返社會生活之所。「幸福營」的聚會充滿神蹟,每逢星期日下午,成百上千的人從各處前來聚會。律師、銀行家、政府官員與吸毒者和黑幫頭目平起平坐,同來敬拜耶穌。
•  1997年,聖士提反會獲政府給予沙田山區的土地,開辦「城門之源」,至今仍然繼續服事有需要的窮困和邊緣人士。
•  在2000-2013年之間,差派隊工分別前往亞洲及印度次大陸開設新人屋,讓有癮癖的人能遇見耶穌、戒除毒癮。
九龍城寨於1994年4月完成清拆,2024年正值清拆完成的30週年

 

*************************************************

近期上畫的大熱港產片《九龍城寨圍城》的導演接受訪問時提及, 前期他為電影進行預備工作時,最令他印象深刻的是看了一個在城寨服事的修女的見證 。片段中他所說的修女實際上就是潘靈卓。

「最打動我的是一本書《追龍》,講述一個外國的修女,進入城寨服事的經歷,影響了很多毒販。而林家棟給我介紹的其中一個叔父,就是被這個修女改造過。他講了很多城寨的生活給我聽,慢慢感覺到城寨和我們想象的很不一樣。」

**********************************************

潘靈卓的服事模式

完全倚靠聖靈工作

潘靈卓帶著宣教的使命來港,同時也在香港經歷聖靈充滿,領受方言,以及學習在服事中運用聖靈恩賜。她指出,以前禱告之先,她早決定了自己要為神做什麼,然後不過求神祝福自己;現在她用神賜的語言禱告,只求神藉著她實現祂的旨意,所以事奉大有果效。她每天花15分鐘用方言禱告,一個半月後,不尋常的事情開始發生:聽她講福音的人逐一信主,她的廣東話水平又不知怎的突飛猛進……後來她明白是什麼改變了:她現在傳福音的對象,都是想認識耶穌的人。

青年中心的很多孩子剛信主就能用方言禱告,唱靈歌,甚至有孩子能夠將方言以英文翻譯出來,並且引用聖經經文,而事實上他們不懂英文,也看不懂聖經。「我們聚會時也會鼓勵孩子跟其他人分享屬靈恩賜,好讓孩子知道行使屬靈恩賜的目的不是為了炫耀,而是為了彼此建立。」

許多癮君子來找潘靈卓幫助自己戒毒。潘靈卓總是向他們傳講福音,讓他們請求神幫助他們脫離毒癮。「要是來戒毒的人不肯信主,不肯禱告,就一定忍受不了脫癮痛楚。」奇妙的是,許多人開口以方言禱告,脫癮症狀就會消失,幾乎沒有任何痛苦就能戒毒成功。

「其實我沒有想過幫人戒毒,我在這裡的目標是讓人得到耶穌的愛。很多人信耶穌之後,他們本來有吸毒的問題,我覺得沒有理由認識耶穌,還繼續食白粉,不如讓耶穌幫你戒毒。」她又強調,有時也要走過很多路,因為戒白粉是容易的,但是一個人的心改變,沒有這麼容易。

九龍寨城公園,於1995年12月22日開放,公園的設計以清初江南園林為藍本,配以八個主題保留及紀念昔日九龍城寨的故事。而貫穿這些主題之中,就屹立著四塊太湖石,以紀念五位曾為城寨居民作出貢獻的傳道人。上圖是命名為潘靈卓峰的太湖石。

*******************************

2016年,潘靈卓來港服事50週年之際,她接受專訪時談到對廣東話敬拜的領受。

「1994年,在拆除城寨之前一日,我們進行了24小時的敬拜禱告。」潘靈卓可以說是現代廣東話詩歌敬拜的先驅,60-70年代,她帶領會眾用廣東話翻譯的現代詩歌敬拜耶穌。「我們可以說是香港第一個在聚會中運用聖靈恩賜的群體。1968年開始,每個星期都有很多人來到我家,接受聖靈,講方言,領受啟示,為人禱告,然後唱靈歌。也差不多從那時開始,我們翻譯英國、美國的詩歌,別人就感覺很不一樣。老人青年都喜歡帶朋友來,坐在地上,一邊敬拜一邊祈禱。」                                                                                                                           ***************************************

為城寨人建家

隨著信主的黑幫分子和癮君子越來越多,為了幫助他們遠離原來的罪惡環境,並且在信仰裡站穩根基,繼續在基督裡成長,潘靈卓決定在城寨附近的龍崗道租房子,並且開放自己的家接待這些初信城寨人入住。後來他們的家從「一屋」擴展到「三屋」,他們期望想來戒毒的人住滿一年,過起有規律的生活:每天早起禱告,煮飯和做家務,研讀聖經,接受裝備,有時間就會在附近向人傳福音。很多人從家舍出來後,都擺脫過去的捆綁,重新開始基督徒的新生活,有不少人更領受呼召及異象,奉獻自己為主所用,廟街牧師「Sam叔」就是其中一位。

廟街牧師Sam叔(右二)當年信主後入住潘靈卓家,參與福音戒毒

**************************************************

廟街行傳——延續聖靈的工作

Sam叔(黎振滿牧師)自小吸毒,成為警察後更變本加厲,貪污吸毒販毒,無惡不作,後來因貪污、行劫等罪行入獄三次,進戒毒所五次。第五次戒毒時,他在潘靈卓帶領的福音聚會中信主。離開戒毒所後,他住進潘靈卓的家,進行福音戒毒。經歷戒毒重新吸毒的幾番掙扎,當他都想放棄自己時,潘靈卓始終沒有放棄,以天父無條件的愛歡迎他回家,Sam叔經歷了現實版的浪子回家。後來他領受神的呼召,要去廟街傳揚福音,潘靈卓差派他進入廟街,透過敬拜讚美,權能佈道,帶領很多廟街人信主,使人經歷病得醫治,趕鬼釋放,並且建立教會,服事貧窮人,繼續書寫屬於廟街的聖靈行傳。

**************************************************

只去不回

潘靈卓指出,耶穌在馬太福音28章18-20節的大使命中提到,你們要「去」(go),使萬民作我的門徒。「耶穌沒有說,去然後回來,而是去,所以我從來沒有想過去了之後要回頭。」

60-70年代,每年都有不少宣教士來香港服事,他們在台上唱聖詩,在電視大講耶穌的愛,然後乘飛機回家去。或者有些人來城寨服事一段時間,拍下一些讓外國人震驚的照片,因為在城寨工作過而出名。對城寨人來說,這些來來去去的宣教士雖然為他們人籌到不少錢,但是他們來一兩年就回家過舒適的生活,城寨人卻只能困在這個貧民窟。當潘靈卓在城寨服事了4年,黑幫分子也暗中監察了她4年。有一日,她的青年中心遭到破壞,城寨黑幫竟然懲罰了搗亂的人,還派手下來保護青年中心。

一位黑幫「大佬」曾這樣說:「我們不理你中心的地方是大是小,你提供的活動是什麼……這些事跟我們沒有關係……我們看重的是,這個人究竟是否真的關心我們?你在城寨已經有4年了,我們覺得也許你真是說得出做得到的人。」

潘靈卓非常重視廣東話敬拜

行動實踐愛

除了傳講福音,潘靈卓也踏實地以行動幫助城寨人解決問題,去彰顯耶穌的愛,例如申請學校、尋找工作、辦理出生證書和受洗證書等,她會與普通人一樣,花一整天時間在學校門口輪候入學申請表;也會依循正式申請手續,與他們一起在政府大樓外排隊等候接見去申請出生證明書。當一些得不到好處的「米飯基督徒」離去後,留下來的人都是真心追求屬靈事物的人。他們知道真的沒有什麼「海外教會」差派潘靈卓來後,但她用行動表明耶穌的愛,就開始相信耶穌的真實。

2016年11月25-27日,聖士提芬會在九龍寨城公園豎立帳幕慶賀潘靈卓來港50年。慶典透過五十個小時不停敬拜,單單尊崇耶穌。

切合城寨人生活模式的牧養

城寨的孩子生活毫無規律可言,兼且日夜顛倒,他們可以一連幾天不回家,然後倒在朋友家,白粉窟,樓梯間等地方蒙頭大睡兩日兩夜。有時候舉辦的活動,參與的人數可能很少,不是他們不喜歡參與,而是有心無力。

城寨工作看似刺激又浪漫,常有很多人要來當義工,可是很少可以在潘靈卓的青年中心逗留一個月以上,因為很多義工眼見自己搞的活動反應冷淡,很快就會失望而去。「我青年中心需要的,不是只愛策劃活動的心盛義工,而是真心愛顧孩子的主內同工。」潘靈卓在城寨也開始晨昏顛倒的生活,理論上日間睡覺,夜晚去尋找或照顧城寨的孩子,然而事實上,日間也總有事情等著她去辦,例如上中文課、上法庭、探監等。

城寨孩子生活環境擠擁,一家幾口人擠在一個房間生活,如果要求他們每天早起安靜靈修禱告,是不可能的事情,但當他們信主後領受方言,就能夠隨時隨地去向神禱告,沒有人覺得奇怪或攔阻。

******************************************

從城寨小子到金三角的宣教

穆宣差傳機構「晨光使團」總幹事林鏡初牧師,80-90年代初曾在泰北宣教8年,他在訪問中提及在九龍城寨長大的經歷。「我們家住在城寨中心,隔壁就是賭檔,周圍都是吸毒的人。在如此環境下的耳濡目染,我染上了賭博的陋習。」林牧師小學時加入童黨,常打架滋事,好不容易從小學畢業,他成為了一名裁縫學徒,卻為賭癮所累,幾乎每月一出糧當晚就已經輸光。後來他經歷一場大病後信主,當他一接受耶穌,就毫無難度戒掉賭博。神學畢業後,他與太太回應神呼召踏上宣教道路,前往「金三角」——世界上主要的毒品生產基地宣教,助人戒毒。「正因為過去在城寨的生活經驗,我對癮君子司空見慣,不懼怕與他們接觸,也能與他們溝通,明白他們的需要。」神將林牧師過去生命的黑暗經歷,轉化為對其他黑暗中掙扎的人的祝福。

************************************************

參考資料:

  1. 《追龍》,潘靈卓、桂爾克著,高士出版
  2. 2022年無線電視《新聞掏寶》節目
  3. 2016年「敬拜風動新聞」——城寨50小時敬拜專訪真·城寨英雄潘靈卓
  4. 《廟街行傳》,黎振滿,國度事奉中心

【KINGDOM LIFE】回應神感動捐肝 重生見證神愛與大能

 20235一場取消器官捐贈的風波,再次引起大眾對香港輪候器官移植的關注。當時生命頌浸信會的Yamme姊妹已經輪候屍肝接近兩年,直至同年12月,教會一位姊妹回應神「捐肝」的感動,令Yamme有機會獲得「重生」。這兩位姊妹和她們的家人是如何踏上這個「捐肝」和「換肝」之旅?

換肝機會渺茫

Yamme出生不久,便因「先天性膽管閉塞」接受手術,可是醫生在手術後告訴她的父母,Yamma很難養大。「感謝主的恩典和父母的照料,我奇蹟地活下來。」 2014年中,Yamme因持續發高燒而入院,發現身體內的膽管結構不健全,並因長期膽管發炎,引致原發性肝硬化,因沒有任何手術治療可做,隨著病情逐漸惡化,在2021年7月,Yamme正式輪候「屍肝」移植。

由於直系家屬和自願者不符合活肝捐贈要求,甚至Yamme先生Marco想嘗試「跨血型捐肝」,最後因肝臟比例未能符合要求而告吹。更不幸的是,這三年新冠疫情,遺贈器官是少之又少,所謂「屍肝」輪候和「活肝捐贈」都近乎渺茫。Yamme作為等待器官移植的病人,這份「渺茫中等待」的煎熬非筆墨能形容。

捐肝的感動從神而來

回想捐肝的感動從何而來,苑琳分享,起初是源自一份媽媽的愛。「2021年,當Yamme分享生命見證時知道她等待活肝捐贈,我特別心痛她的年幼孩子擁抱媽媽都需要小心翼翼。我很想捐肝幫助Yamme,讓他們母子能再次深深擁抱,當時我與先生Ken和兒子Daniel分享,卻遭到他們強烈反對。後來知道Yamme輪候屍肝,我以為她不再需要活肝,就放下了這個感動。」

直到2023年10月中,Yamme的身體狀況轉差,等不到屍肝,亦沒有活肝捐贈,苑琳的心非常焦急,她禱告中聽到主的聲音:「平平安安的去吧!妳的信救了妳」。於是她和Ken及孩子一起祈禱。孩子最快領受到耶穌說「捐」,雖然他不想;而對Ken來說,這是又大又難的事,他很難為此禱告。但他們不放棄,一家繼續禱告,最後Ken亦領受神的經文「因為你們用甚麼量器量給人,也必用甚麼量器量給你們。」(路6:38)Ken選擇順服神,支持太太進行捐肝。「我便帶著神賜的信心,並丈夫孩子的支持和弟兄姊妹的代禱,踏上這次「捐肝」之旅。」

平安喜樂面對手術

攝於手術前一晚

在手術前一晚,教牧同工、執事和家人來探望他們。「即使過了探病時間,大家還留戀在病房外的長椅上繼續傾談,還有蝦餅和熱湯作陪襯,充滿開心歡樂的笑聲,這是我從來沒有想像過的畫面。即使我躺在手術床上,我心中充滿一份難以用筆墨形容的平安和喜樂,是世上無人能奪去的。」

 苑琳分享,因為Yamme 要先進行手術,在她等待的1.5小時中,她沒有一點膽怯驚惶,反之被神所賜的平安和喜樂大大充滿。「我終於明白何謂神所賜的平安,是世界不能奪去的;我帶著信心宣告,神藉著今次的手術親自醫治我們兩個家庭,也是教會和眾肢體得醫治的日子。 」

苑琳的先生Ken坦言,簽手術同意書之際,Ken感覺自己好像送太太上刑場一樣,心裡非常忐忑和沉重。然而到了手術當天早上,一般人會感到非常擔心和恐懼,但從太太和Yamme的臉上露出的那份喜樂和出人意外的平安,實在令Ken感到非常意外。他相信這全是神所賜予的,他們進入手術室時仍然有講有笑,還傳講福音!

攝於手術前一小時

成為活的見證

換肝手術非常成功,除了醫生要處理肝內靜脈堵塞的問題,Yamme那個「埋不到口的傷口」已經縫合,「新肝」運作和各血管接駁狀況良好,亦沒有發生任何併發症。手術後第十天,Yamme已可出院回家休養,完全「行得、走得和瞓得」。「這是完全出乎我意料之外,我已『重生』了!一切全是恩典。 」

攝於手術後第四天(左: 苑琳   右: Yamme)

 

攝於2024年2月11日(手術後兩個月)Yamme 和苑琳於教會新春崇拜分享見證方式

後記:在香港仍在等待器官移植,期盼能重獲新生的病人數以千計,病人和其家人仍是在渺茫中等待中;然而香港的器官捐贈人口比例是全球最少的地方之一,只有百分之五(大約三十多萬人),倘若你此刻有感動想出一分力,我們鼓勵您簽署器官捐贈,並將意願告訴家人;若你是身體健壯者,捐血也是可以出一分力。願在這世代中,我們活出人性的光輝,讓無私的愛一代傳一代,祝福大家!

 

 

脫北者記錄片於11月初上映 盼喚醒全球關注北韓人道危機

被認為有望入圍奧斯卡的新電影Beyond Utopia,記錄了北韓人民的真實生活和脫北者逃亡的經歷。電影在去年獲得多個頂級電影節獎項,已於11月3日在影院上映。

有評論家形容這部電影製作為奇蹟,電影窺探了北韓境內生活,記錄了北韓人民遭受殘酷對待,他們試圖逃離國家時所面臨的危險,以及人道救援事工組織Caleb Mission其協助北韓人重獲自由的故事。

Caleb Mission負責人金聖根牧師(Pastor Sengun Kim)在預告片中說道:「自我兒子10年前去世以來,我已拯救了1千多人。」片中展示了一個家庭冒著一切危險逃離北韓,金牧師相信神會帶領他們安全地走向自由。攝影師全程追蹤,緊隨他們穿越四個國家。

Beyond Utopia製作人Rachel Cohen受訪時表示:「實際情況比金牧師或我們預期的更可怕,但作為拍攝團隊,他們完全豁出去,不顧一切去記錄這段旅程。」

電影中一位脫北母親李素妍(Soyeon Lee)

電影還記錄了一位脫北母親李素妍(Soyeon Lee)如何迫切希望與被迫留下的兒子團聚。李在預告片中說:「無論要付上什麼代價,我都會救我的兒子。」

事實上,李的故事差點要從記錄片中刪除。她的兒子因企圖逃跑被北韓當局拘捕和監禁。經過多番禱告後,她決定保留自己的故事在電影中,希望人們的關注和全球意識可以幫助保護她的兒子。「因著神和人們的禱告,我知道有一天我會再見到他。」

Beyond Utopia製作人Rachel Cohen

Cohen表示,電影製作人最關心的是受訪者的安全。他們讓素妍自由選擇隨時撤回自己的故事。「素妍很勇敢,整個製作過程和整個團隊都很勇敢,但對我來說,素妍是一位令人驚嘆的母親。她所經歷的痛苦是如此的深,憤怒是如此的激烈。每次她談論這部電影時,我彷彿能感覺到她內心翻騰。她選擇保留故事,是為了讓兒子可以活下去。」

Cohen希望這部電影能夠讓人們意識到北韓的人道危機比世界所理解的要嚴重得多。

拍攝結束之際正值新冠疫情,邊境關閉使得逃離北韓變得幾乎不可能。Caleb Mission同工兼電影副製作人Sunny Parker說:「那段時間,金牧師並沒有就此停下來。事實上,他在南韓建立了一個脫北者社區。」

Parker表示,救援工作現已恢復,但新的法規和更嚴格的安全措施使救援成本從疫情前的每人約3千美元飆升至2萬美元。「Caleb Mission已經準備好了,牧者團隊也準備就緒,但要拯救這些寶貴的靈魂,我們還需要籌集資金。」

禱告:求神施恩拯救在北韓人道危機中的人,使他們心中有能力盼望,也求神賜下救援組織所需的資金,阿們。

(來源:CBN News,2023年10月20日,Joshua Chung編譯報導。)

 

 

日本前黑道牧師來港證道「愛能改變人」 鼓勵港青在絕望中信靠神

日本牧師二上英治來港,在10月1日佐敦八福匯舉行敬拜聚會,信息題目為 「愛能改變人」。

本次聚會吸引了不少關心日本宣教的信徒參與

2001年,二上英治牧師28歲離開黑社會後,便跟隨西羅亞基督教會鈴木啓之牧師學習。之後搬到教會所屬的「更新之家」居住,日間往工地工作,之後也在神學院唸書。在2007年,他神學院畢業便成為牧師,也成立了自己的教會,但後來解散了。在2021年,他除了作為Light Up People Ministry進行街頭佈道,也在孤兒院、食肆等不同地方傳講信息。

英治牧師受訪時被問到是如何蒙神呼召時,他分享:「當時加入黑社會是為了權力與金錢,但那是從做壞事得來的。但有一日做壞事做到心很疲累,醒悟自己做的事是一件壞事。但人生要去轉變並不是一件易事來的。當一個人從頭到腳都是污穢的,他會想去洗澡。作為黑道的我,洗手是不夠的。我當時就很想潔淨全身,我內心很想認真重新過自己的人生。當時我想遇上聖經與耶穌基督,我很需要有正確的聖經教導和神的饒恕,這成為我作牧師的契機。」

他鼓勵在港年青人,「或許現在將來會面對許多失敗,或許你會有些情況是向著你覺得絕望或變差的方向發生的。如果我要在絕望與盼望之間去選擇,當然選擇盼望,但絕望也不是壞事。當人類絕望時,自己真正的那種醜陋、污穢、狡猾、軟弱就能展現。有時真的很想將目光從那種絕望轉離,但其實我們不可這樣做。如果這樣做,你應該要看的東西就看不見了,所以不要逃避絕望,要正視它,因為盼望也是從那裡開始。你要有盼望,就要有爭戰才行,不需要爭戰的盼望是不存在的。羅馬書8章28節,萬事互相效力,神能將一切事情變成正面的事。我是相信著這點的。」

 

(記者鍾浩然報導)

 

 

【國度觀點】香港與東方海島發出讃美 神的榮耀從東而來

耶路撒冷的金門

202345-12日為猶太曆5783年逾越節,東門列國匯聚舉行了一連8天的網上聚集,主題為「跨越——從金門到東門」,異象經文為以西結書1043章,神的榮耀是從聖殿的東門離開,末後也必從東而來,再次充滿聖殿。 大衛會幕禱告中心創辦人章啟明長老在聚集中分享了東方海島在末後的關鍵位置,當眾海島發出讚美,榮耀耶和華,就會啟動復興的浪潮,席捲東門列國和中東地區,使神的榮耀回到耶路撒冷,帶動全地進入萬物復興的運動。

香港作為華人身體的一部分,亦站立在東方海島的位置,神正在本地興起新的敬拜群體,看見神對華人和東方海島的心意,並且願意透過行動回應神的呼召。

神的榮光從東重返聖殿

章啟明長老分享,根據以西結書10和43章,神的榮耀從聖殿的東門離開,末後也必從東而來,再次充滿這殿。「神的榮耀從東方照入殿中,也是萬物復興的時刻,現在有些徵兆已經顯明,首先是以色列復國。」末後萬物的復興包括了四大類型:1.以色列國復興,如同火車頭,拉著其他復興運動往前進。2. 教會國度性(Ekklesia)的復興。在末後的日子,神要興起天國議會,不只是恢復群眾和民族,而是天國要降臨,恢復國度的復興運動。3、萬國萬民的復興,神要我們學習擺放天國的優先次序高於國籍之上。當萬國萬民成為天國子民,將來神要把第二層天的所有權柄收回來,給基督的身體管理。4、最後進入萬物都復興,來迎接君王的再來,榮耀重回東門。

全球守望禱告地圖——東門區域

根據以西結書48章30-35節,耶路撒冷東西南北面各有三個門,各城門的名字是以十二個支派的名稱命名。1999年,耶路撒冷萬國祈禱院的湯海士牧師(Tom Hess)從神領受全球守望 (World Wide Watch)的異象,將全球分為12城門的區塊,形成全球24小時的守望禱告的地圖。其中城的東面包括三個門,即約瑟門(伯大尼門)、便雅憫門(金門)和但門(獅子門),東門區域目前約涵蓋了60個國家,34億人口,其中大部分的東方海島也位於此區域。

 

神要復興萬物,從東方海島復興開始

章指出,當地上荒涼衰殘的時候,神要透過東方海島的復興,帶動席捲全地直至耶路撒冷的復興浪潮。以賽亞書24和42章提到,當東方海島揚聲歡呼歌唱,極大的震動來到全地。  神將在高處懲罰高空眾軍,在地上懲罰地上君王,基達和西拉(以實瑪利的子孫)都會加入讚美的行列,然後耶和華要在錫安作王。「東方海島如同接力賽的第一棒,當海島願意回應神,等候神的訓誨,從東方榮耀耶和華,成為讚美的海島,就如同蝴蝶效應一般,帶動神打開天上門戶,釋放天使去擊打空中掌權者,使地上列國也要作出回應。

2022年,Rick Ridings(SUCCAT HALLE創辦人)曾預言, 東方的海島將有一個極大的海底火山爆發地震,東方海島的復興啟動末世復興運動的時刻來到!結果在2022年1月15日,湯加附近的海底火山大噴發,印證了神給先知的預言,末世的復興將要來到。

19世紀,神透過工業革命使許多大國崛起,當哥倫布和麥哲倫等航海家發現新大陸,很多土地資源為大國展開,並且開通了香料之路、二四大道。而海島的族群就是活在21世紀的麥哲倫、哥倫布,神要將很多的屬靈產業賜給他們。神現在要對東方的海島說,你要有神的眼光,我要興起你,從東方往西方過去,將會發掘非常多屬靈產業,是過去沒有被得著的,但是這個時代,將成為東方海島的產業。「神要把列國賜你為基業,地極賜你為田產。」

認識東方海島

南太平洋群島:以金門為主,其中包括斐濟、索羅門群島、湯加、印尼和夏威夷群島等,也囊括了南島語系的群島。

斐濟原居民

西太平洋群島及沿岸國家:「海島」希伯來原文的意思包括了海岸的國家和百姓,因此中國、日本,韓國,台灣、菲律賓和馬來西亞等屬於西太平洋區域。

北太平洋的海島:包含阿留申群島、千島群島和庫頁島等。

 

華人在中東地區的恩寵

在過去20年,神在馬來西亞和印尼等國家,透過華人教會的影響力,深深帶動這些地區教會的復興,投入回歸耶路撒冷運動。華人有啟動以實瑪利子孫復興的呼召,這些年,神已經將這個啟示更深向華人顯明,現在我們需要有具體行動來落實華人的命定與呼召。以實瑪利子孫的地區非常歡迎華人去經商,帶去華人的文化,與他們分享科技文明,盈利與祝福,讓他們經歷豐盛。「華人一定要有神國兒子的形象,才能突破伊斯蘭國家的客居形象,並要運用天國文化轉化基達和西拉的子孫,成為猶大獅子的成員。」

華人復興運動先鋒——章啟明長老與章郭淑玲師母

為了普世華人教會復興的異象,40多年來,章啟明長老與郭淑玲師母一直持續地回應神的呼召,作為復興運動的先鋒,致力推動華人身體合一,以及明白神在末後對華人的命定。章啟明長老自1975年經歷聖靈充滿後,就承接從加拿大春雨運動的復興異象,為了推動聖靈在華人教會的更新運動,他與有同樣負擔的領袖成立了以琳書房。

章啟明長老

1988年,他成立了和撒那事奉中心,推動神要復興台灣,復興全球所有華人教會的異象。2000年,「大衛會幕禱告中心」(TOD)成立,由各教會的敬拜者與代禱者,以輪班的敬拜代求事奉,向神獻上琴與金香爐,帶動城市屬靈氣息的改變,進而守望神在華人教會的計劃,推動華人宣教的浪潮。

拆毀民族之間隔絕的牆

章又強調,神正在加速推動各國各族信徒的合一運動。每個國家和民族都有獨立的文化和意識,人本主義和人文主義的盛行,使民族之間形成隔斷的牆。「我們雖然屬於不同族群,但都屬於同一個天國議會。耶穌基督拆毀了不同族群中間隔絕的牆,讓我們成為天國的子民。當我們合而為一,我們在靈界所擁有的能力,就使神的國可以從第三層天降臨到地上。」在4月初的東門列國匯聚中,神在加速各國各族的互動以及資源分配,透過合一敬拜,職場連結和代禱守望的同行形式,一同為每個地區領受異象,幫助彼此進入命定。

興起夜半呼聲與新歌讚美

現在正是興起海島的敬拜,回應神復興計劃的時刻,詩篇24篇也提到,神會興起開路者,向城門呼喊,叫它們抬起頭來。章強調,讚美敬拜與啟示的釋放有莫大關係。20世紀初期,教會群體創作大量福音之歌,讚美神的救恩,後來焦點轉移到享受與神親密關係的敬拜。在末後的時刻,我們將會看到敬拜的浪潮逐漸從西方轉移到東方,特別是海島的國家,未來將有許多新歌從海島國家釋放,充滿啟示和奧秘,宣告基督的掌權,整個亞洲的許多巨人都會被讚美的石頭擊倒。這些在佛教,回教和印度教黑暗系統裡面的國家和族群要抬起頭來,打開城門,歡迎榮耀的君王進來。

金光籠罩下的香港港口

香港的回應

起源於1948年的春雨運動亦強調敬拜讚美在末後的重要位置。根據詩篇 102 篇,在末後的曰子裡,有一個將要誕生的世代,不用經歷肉體上的死亡,那個世代的記號是讃美。

「這必為後代的人記下,將來受造的民要讚美耶和華。因為他從至高的聖所垂看;耶和華從天向地觀察要垂聽被囚之人的歎息,要釋放將要死的人,使人在錫安傳揚耶和華的名,在耶路撒冷傳揚讚美他的話。」
(詩篇 102:18-21)

 

香港擁有華人以及東方海島的雙重身分,在過去的幾年,神開始喚醒和招聚年青一代的敬拜群體,站立其位回應神。在8天的東門列國匯聚中,香港群體負責統籌和收集各國信徒的新歌,在聚會中釋放讚美的聲音,而香港年青人也從神領受啟示,創作了數首與末後神復興以實瑪利、重返東門、使徒性運動有關的新歌。

香港青年敬拜者

香港年青敬拜及敬拜者Moses Lee分享,從2020年疫情期間,有父老與年青人一同領受,要在香港築起祭壇,點燃香港信徒全然委身神的熱情。經過3年的持續行動,每逢週一清晨,有來自香港各教會群體的領袖和年青人聚集香港禱告匯敬拜禱告。週一的早禱會成為了一個連結不同世代,不同群體,甚至接待不同國家信徒的平台。同時,過去兩年,每逢佛誕假期舉辦的「High Place High Praise」敬拜禱告聚會,香港敬拜者亦連結了台灣、馬來西亞等東南亞島國的信徒,突破地域的限制,一同向神獻上至高的敬拜。

 

 

【香港】華人啟發在港發佈 聚焦內地福音禾場

香港啟發於3月2日假播道會港福堂(港福堂)舉行《華人啟發》發佈會,分享了有關《華人啟發》如何在香港應用,以及在港內地人士的福音需要。當日共有超過100人與會,大會邀請了港福堂主任牧師林誠信牧師、香港福音盛會總幹事陳一華牧師、旺角宣道堂陳淑娟牧師、循道衛理聯合教會北角堂主任及華人基督教聯會主席陳德昌牧師成為主禮嘉賓。

香港啟發總幹事劉恩琪

香港啟發總幹事劉恩琪分享,「香港以普通話為母語的人越來越多,根據不同的數據顯示,全港有150萬人來自內地,數目非常之大,根據政府統計處的數字推算,2047年可能增至250萬。在這個環境下,我們要把握機遇向他們傳福音。」劉恩琪指出,在港內地人士分為兩大類:一類是職業專才,另一類是基層家庭。疫情時,教會積極回應社會需要,向基層家庭派送物資,建立關係,但物資派送了,關係也建立了,問題是如何收割,讓這些家庭認識耶穌?這也是很多教會所面對的狀況。

陳淑娟牧師一直參與社福工作,探索如何帶領社區的人信主。她一開始使用啟發親子教育課程,教導婦女管教孩子,想不到有80人來參加。由於目的是傳福音,陳接著辦啟發課程,然後再邀請信主的婦女成為組長,負責下一梯次的啟發課程。陳見證短時間內教會舉辧了很多場啟發課程 ,而信主也超過7成。同時,教會也會開辦功課輔班、英文班或興趣班等來吸引孩子參與,然後邀請孩子的母親參與啟發。

港福堂的林明才傳道分享到在港內地人士與香港人福音觀點上的差異,「有別於香港人講求快捷,由於大部分國內人士為無神論者,看重唯物主義,傳福音時要一層層去講解,讓他們明白福音背後的整套理念,而《華人啟發》正好做到這一點,使他們覺得很有共鳴。再加上影片由國內人士擔任主演,且在中國城巿如上海、北京取景,疫情期間他們無法返鄉,分外有親切感。」

(KRT訊)

 

 

【國度觀點】VOL03(四) 從事工到安息之所

關於安息的地方

「耶和華如此說,天是我的座位;地是我的腳凳。你們要為我造何等的殿宇?哪裡是我安息的地方呢?」(賽66:1)

自從有伊甸園之後,神一直想在人間尋找安息的地方,一個與人相交之地。曠野的會幕和所羅門的聖殿都是神偉大計劃的影兒,至高的神不住在人手所造的房屋,而是住在活石所建成的殿宇,靠基督聯絡得合適。(弗2:19-22)哈該曾對這個「後來」的殿──耶穌基督的教會發出預言,他說這個殿的榮耀必大過所羅門的殿的榮耀(該2:9)。

關於香港如何為神預備安息之所,馬指出,現在香港進入一個新的季節,香港這個家要建立真關係——真兒子與父母的關係。唯有這個彼此信任和對齊的關係,能夠幫助我們在上面建築神要我們建築的偉大工程。

第一,建立真誠關係,不一定透過聚會建立,也可透過生活。在香港,這樣反而是最難的,我們參與3個小時的聚會,可能比較容易,但是一起生活,其實比較困難。第二,一個家儘量不要有這麼多的牆將彼此分開。我們每個領袖都帶著一群年輕人,但我們組成一個家,所有人都是一起同行,這些圍牆需要拿走。第三,動機要回到最單純,就是為神預備一個安息的地方。我們一同尋求神,看看如何預備自己去達成這個心願。因著我們這樣尋求,神會不斷降下新的啟示。我們預備好,神就會揭開面紗,我們就會知道下一步應該如何做。第四,亞洲發展得很快,在過去的日子,神很大使用華人,我們經歷了這麼多艱難的事情和震動,我覺得在未來數年,神給我們一個休養生息的機會,讓我們與亞洲其他國家同行,支持他們,我們就會更深發現香港的身分,以及再次建立彼此間的緊密結連。

 

 

【國度觀點】VOL03(三) 從真兒子,到真父親

在回家這個旅程,馬一直與戴冕恩走得很近,但馬認為他們不過是弟兄和好友,而馬承諾與戴冕恩同行,幫助他達成他從神領受的異象,如同大衛的勇士一樣。

「我對戴爸的承諾,就是我會盡我的力量去幫助他,例如7次香港回家,10次國內同行。當2019年完成第7次香港回家聚集,我認為神給我的天國任務,對戴爸的承諾已經完成了。但對於香港的這個家,卻是另外一件事,需要我的心去擁抱和明白。」

「我不覺得有些東西是理所當然的,例如舉辦了香港回家後,有一群弟兄姊妹組成香港這個家,那麼我就應該做父親的角色,與他們同行,很多人期望我自然有這個角色。但我知道,如果心未轉向,只是因著別人的期望,我很難站在這個位置。我的心有一部分是冰凍的,直到去年從溫哥華回來後,我的心開始解凍,我首先認出戴冕恩是爸爸。當我做真兒子的時候,我又可以做真爸爸了,這是對我來說一個很特別的經歷。」

為了此次韓國回家,我們香港舉行了一次預備會,其實一直以來我很少參加港家的聚集,但是這次我很想有這樣的聚會。當我去到現場,很多年青人走過來對我說,看到你出現我很感動。年青人這樣說,我也很感動,這就是心的改變,現在我來,不是因為別人的期望。一直以來我沒有站在位置上,現在我覺得這些都是神給香港的屬靈兒女,我們不可以任由他們流散,應該要成家,我發現我也可以是其中一個爸爸。

馬又分享,作為父母最重要的,不是要下一代完成我們完成不了的夢想,而是與下一代釐清他們的夢想是否來自神。如果是來自神,就應該給予他們極大的自由,以及幫助他們完成神在他們生命的夢想。

 

 

【國度觀點】VOL03(二)馬健明牧師:「真兒子是一個心的狀態」

2023年2月,因著馬健明牧師在韓國回家聚集中曾分享他的生命轉變,在接受本報專訪中,他指出,真兒子是一個心的狀態,不是外表、行為、稱呼和位置的表達。在路加福音15章中,大兒子雖然常常與父親一起,但他不是真兒子,因為他不明白爸爸的心;小兒子離開爸爸,浪費資財,當他去到一個絕境,他想起爸爸,覺醒自己是兒子,然後回到爸爸那裡。因此不是距離遠或近的問題,而是心的狀態的轉變。真兒子明白爸爸的心,然後選擇與他對齊,好像以利亞和以利沙一樣。為何這麼多人與爸爸的關係不好,也是選擇的問題,當他更加體會爸爸的心,然後選擇去擁抱和接納他,愛他,這就是真兒子。

「對我來說,一直以來,我不是很懂如何做兒子,因為我是孤兒。我不會叫戴冕恩和趙仲權為爸爸,不是因為他們不是,而是我的心未預備好,我未覺醒,直到我被醫治。」

去年馬在溫哥華逗留了半年,本來溫哥華是他不想回去的地方,因為12年前,他在溫哥華時,是與教會關係最惡劣,衝突最大的時候,也是他的姐姐離開的時候。「但這一次,我被趙爸的家醫治了,不再是在聚會中認識他們,教會的弟兄姊妹很欣賞我們過去的付出,主動去尊榮和愛我們。趙爸趙媽當我們是兒女,為我們做飯,過年還給我們大利是,這就是做家人。」當馬的心被醫治,他再看家人同行,就很不一樣,他指出,這不是香港的家的問題,而是他的心是否預備好的問題。

我的改變是一個覺醒,當時我在韓國聚集的台上並沒有計劃叫戴冕恩為爸爸,但當我的心改變,口講什麼不是最重要,所以很自然地在聖靈的帶領之下,我公開稱呼他為爸爸。

 

 

【國度觀點】VOL03(一)馬健明牧師——回家旅程中的生命轉變

在2023韓國回家聚會中,香港馬健明牧師分享了回家同行22年的心路歷程,以及近期他的心的回轉,領受真兒子的身分。過去10多年,香港一共舉辦了7次回家聚集,馬笑說,回家聚集是一個為資深牧師帶來「麻煩」的運動。他在一間福音派教會牧會許多年,教會發展不錯,正在不斷增長,他的前途一片光明,直到22年前,馬認識了戴冕恩(David Demian),他的生命經歷了很大的翻轉。

戴冕恩帶我們參與聚會,但是沒有講員,沒有筆記。我問他,有什麼指引可以跟著去做嗎?他說沒有,我們會分辨聖靈所做的事情。我在這方面一無所知,我的教會不會講聖靈,祂只會透過聖經說話。有一晚,當我送戴冕恩去機場,等待登機的時間,我們去喝咖啡,他看著我的眼睛說:「主對你很生氣。」我不想神對我生氣,我想逃走,不想站在神要我站的位置。那晚以後,因為害怕,我說好,去吧。但我心裡有很多問題,所有的聚集,我都覺得非常沒有效率,不斷敬拜,跳舞,做先知性行動,有什麼用?但經歷了20多年的旅程,我現在可以說,有極大的作用和影響力。

神使用回家的聚集,幾乎打開每個國家的門。回家核心價值就是對聖靈的完全順服。很多次,戴冕恩問我,你有什麼分辨。聖靈跟你說什麼?我是福音派牧師,我很少聽到聖靈的聲音。他不斷問我,一年、兩年、五年。我都說沒有。他還是不斷問我。後來我就明白了,他在門訓我,所有的分辨時間,都是訓練時間,所有的聚集,都是門訓時間。神使用他去門訓列國,為神預備一個安息之所。之前我不明白,但是我的心很渴望,我不單渴望復興,而是神停留不再離開。我在回家旅程中學習到很多,這是心的旅程,神轉化我的心,從實心變肉心。我哭了很多次,因為我遇見耶穌,聽到聖靈在我耳邊說話。我過去懂的理論都不能滿足我,但是神的親密能滿足我心,與列國家人連結能滿足我的心。當我的心回轉,與戴冕恩和趙仲權對齊,我們能夠繼承他們從神領受的產業,並且傳給下一代。

許多年前,我遇見戴冕恩,我以為他是天使,因為我不明白他說什麼,他看起來很純潔,後來我發現他有妻子和兒女,他與我一樣有弱點,我覺得他是我的弟兄。直到最近,我發現他不是我的弟兄,他是我的父親。我才明白,如果沒有他,我不會成為現在的我,我可能還是福音派的牧師,有很好的教會,但永不會遇到這麼好的列國家人,以及滿足天父的心,為神預備安息之所。如果你讓我再次選擇,我會說,希望能夠更早遇見他們,能夠更早開始這個旅程。

 

 

【國度觀點】喚出香港真兒子

韓國回家突破世代圍牆

「2023韓國回家聚集」於2月14-16日在首爾舉行,香港有近100人出席,連同其他地區華人代表,與南北韓一同站立。聚集中,神與韓國再次立訂婚盟,韓國要成為基督的新婦,與神對齊成為一。神亦在韓國不同世代中打破圍牆,成就合一。韓國文化中有強烈的階級觀念,以致年青人無法自由表達自己,勇敢追隨神。韓國牧者主動認罪悔改,願意敞開心與年青世代同行,下一代亦表示,不再躲藏在父母背後,而是與為父為母的站立,並且承諾絕不會離開他們,直到末了。他們一同宣告,韓國的家在聖靈裡重生成為一。

韓國牧者與兒子兩代台上牽手站立

得著真兒子的身分

在聚會中,香港馬健明牧師分享了回家同行22年的心路歷程,以及近期他的心的回轉,領受真兒子的身分。過去10多年,香港一共舉辦了7次回家聚集,馬笑說,回家聚集是一個為資深牧師帶來「麻煩」的運動。他在一間福音派教會牧會許多年,教會發展不錯,正在不斷增長,他的前途一片光明,直到22年前,馬認識了戴冕恩(David Demian),他的生命經歷了很大的翻轉。

戴冕恩帶我們參與聚會,但是沒有講員,沒有筆記。我問他,有什麼指引可以跟著去做嗎?他說沒有,我們會分辨聖靈所做的事情。我在這方面一無所知,我的教會不會講聖靈,祂只會透過聖經說話。有一晚,當我送戴冕恩去機場,等待登機的時間,我們去喝咖啡,他看著我的眼睛說:「主對你很生氣。」我不想神對我生氣,我想逃走,不想站在神要我站的位置。那晚以後,因為害怕,我說好,去吧。但我心裡有很多問題,所有的聚集,我都覺得非常沒有效率,不斷敬拜,跳舞,做先知性行動,有什麼用?但經歷了20多年的旅程,我現在可以說,有極大的作用和影響力。

 神使用回家的聚集,幾乎打開每個國家的門。回家核心價值就是對聖靈的完全順服。很多次,戴冕恩問我,你有什麼分辨。聖靈跟你說什麼?我是福音派牧師,我很少聽到聖靈的聲音。他不斷問我,一年、兩年、五年。我都說沒有。他還是不斷問我。後來我就明白了,他在門訓我,所有的分辨時間,都是訓練時間,所有的聚集,都是門訓時間。神使用他去門訓列國,為神預備一個安息之所。之前我不明白,但是我的心很渴望,我不單渴望復興,而是神停留不再離開。我在回家旅程中學習到很多,這是心的旅程,神轉化我的心,從石心變肉心。我哭了很多次,因為我遇見耶穌,聽到聖靈在我耳邊說話。我過去懂的理論都不能滿足我,但是神的親密能滿足我心,與列國家人連結能滿足我的心。當我的心回轉,與戴冕恩和趙仲權對齊,我們能夠繼承他們從神領受的產業,並且傳給下一代。

韓國回家聚集上馬牧師與列國父老互相尊榮
許多年前,我遇見戴冕恩,我以為他是天使,因為我不明白他說什麼,他看起來很純潔,後來我發現他有妻子和兒女,他與我一樣有弱點,我覺得他是我的弟兄。直到最近,我發現他不是我的弟兄,他是我的父親。我才明白,如果沒有他,我不會成為現在的我,我可能還是福音派的牧師,有很好的教會,但永不會遇到這麼好的列國家人,以及滿足天父的心,為神預備安息之所。如果你讓我再次選擇,我會說,希望能夠更早遇見他們,能夠更早開始這個旅程。

從牧師到兒子

馬健明牧師在受訪中分享,真兒子是一個心的狀態,不是外表、行為、稱呼和位置的表達。在路加福音15章中,大兒子雖然常常與父親一起,但他不是真兒子,因為他不明白爸爸的心;小兒子離開爸爸,浪費資財,當他去到一個絕境,他想起爸爸,覺醒自己是兒子,然後回到爸爸那裡。因此不是距離遠或近的問題,而是心的狀態的轉變。真兒子明白爸爸的心,然後選擇與他對齊,好像以利亞和以利沙一樣。為何這麼多人與爸爸的關係不好,也是選擇的問題,當他更加體會爸爸的心,然後選擇去擁抱和接納他,愛他,這就是真兒子。

「對我來說,一直以來,我不是很懂如何做兒子,因為我是孤兒。我不會叫戴冕恩和趙仲權為爸爸,不是因為他們不是,而是我的心未預備好,我未覺醒,直到我被醫治。」

去年馬在溫哥華逗留了半年,本來溫哥華是他不想回去的地方,因為12年前,他在溫哥華時,是與教會關係最惡劣,衝突最大的時候,也是他的姐姐離開的時候。「但這一次,我被趙爸的家醫治了,不再是在聚會中認識他們,教會的弟兄姊妹很欣賞我們過去的付出,主動去尊榮和愛我們。趙爸趙媽當我們是兒女,為我們做飯,過年還給我們大利是,這就是做家人。」當馬的心被醫治,他再看家人同行,就很不一樣,他指出,這不是香港的家的問題,而是他的心是否預備好的問題。

我的改變是一個覺醒,當時我在韓國聚集的台上並沒有計劃叫戴冕恩為爸爸,但當我的心改變,口講什麼不是最重要,所以很自然地在聖靈的帶領之下,我公開稱呼他為爸爸。

擁抱下一代,成為父親

香港馬健明牧師

在回家這個旅程,馬一直與戴冕恩走得很近,但馬認為他們不過是弟兄和好友,而馬承諾與戴冕恩同行,幫助他達成他從神領受的異象,如同大衛的勇士一樣。

「我對戴爸的承諾,就是我會盡我的力量去幫助他,例如7次香港回家,10次國內同行。當2019年完成第7次香港回家聚集,我認為神給我的天國任務,對戴爸的承諾已經完成了。但對於香港的這個家,卻是另外一件事,需要我的心去擁抱和明白。」

「我不覺得有些東西是理所當然的,例如舉辦了香港回家後,有一群弟兄姊妹組成香港這個家,那麼我就應該做父親的角色,與他們同行,很多人期望我自然有這個角色。但我知道,如果心未轉向,只是因著別人的期望,我很難站在這個位置。我的心有一部分是冰凍的,直到去年從溫哥華回來後,我的心開始解凍,我首先認出戴冕恩是爸爸。當我做真兒子的時候,我又可以做真爸爸了,這是對我來說一個很特別的經歷。」

為了此次韓國回家,我們香港舉行了一次預備會,其實一直以來我很少參加港家的聚集,但是這次我很想有這樣的聚會。當我去到現場,很多年青人走過來對我說,看到你出現我很感動。年青人這樣說,我也很感動,這就是心的改變,現在我來,不是因為別人的期望。一直以來我沒有站在位置上,現在我覺得這些都是神給香港的屬靈兒女,我們不可以任由他們流散,應該要成家,我發現我也可以是其中一個爸爸。

馬又分享,作為父母最重要的,不是要下一代完成我們完成不了的夢想,而是與下一代釐清他們的夢想是否來自神。如果是來自神,就應該給予他們極大的自由,以及幫助他們完成神在他們生命的夢想。

 

從事工到安息之所

關於安息的地方

「耶和華如此說,天是我的座位;地是我的腳凳。你們要為我造何等的殿宇?哪裡是我安息的地方呢?」(賽66:1)

自從有伊甸園之後,神一直想在人間尋找安息的地方,一個與人相交之地。曠野的會幕和所羅門的聖殿都是神偉大計劃的影兒,至高的神不住在人手所造的房屋,而是住在活石所建成的殿宇,靠基督聯絡得合適。(弗2:19-22)哈該曾對這個「後來」的殿──耶穌基督的教會發出預言,他說這個殿的榮耀必大過所羅門的殿的榮耀(該2:9)。


關於香港如何為神預備安息之所,馬指出,現在香港進入一個新的季節,香港這個家要建立真關係——真兒子與父母的關係。唯有這個彼此信任和對齊的關係,能夠幫助我們在上面建築神要我們建築的偉大工程。

第一,建立真誠關係,不一定透過聚會建立,也可透過生活。在香港,這樣反而是最難的,我們參與3個小時的聚會,可能比較容易,但是一起生活,其實比較困難。第二,一個家儘量不要有這麼多的牆將彼此分開。我們每個領袖都帶著一群年輕人,但我們組成一個家,所有人都是一起同行,這些圍牆需要拿走。第三,動機要回到最單純,就是為神預備一個安息的地方。我們一同尋求神,看看如何預備自己去達成這個心願。因著我們這樣尋求,神會不斷降下新的啟示。我們預備好,神就會揭開面紗,我們就會知道下一步應該如何做。第四,亞洲發展得很快,在過去的日子,神很大使用華人,我們經歷了這麼多艱難的事情和震動,我覺得在未來數年,神給我們一個休養生息的機會,讓我們與亞洲其他國家同行,支持他們,我們就會更深發現香港的身分,以及再次建立彼此間的緊密結連。

 

(撰文:莫嵐)

 

 

今日起撤銷口罩令 香港解除所有防疫措施

香港從今日(3月1日)起正式解除所有防疫措施,特首李家超於昨日宣布,由3月1日起,室內外以及公共交通工具都不需要戴口罩。為保護高危群組,醫院、安老院等可以用行政指令,要求在場人士以及訪客戴口罩。

(KRT訊)

 

禱告:主啊,今日是你所定的一個新開始,從猶太曆5780年開始是關乎「口」的10年,主,願香港屬你的子民向你大大張口,你就必大大充滿,並且香港要更多發出敬拜讚美的聲音,宣告你的說話是帶著能力的,願你帶領香港進入一個全新的季節,在各個領域中彰顯你的奇妙作為。阿們!

 

 

 

跨別人士更改身份證上訴至終審得直 團體發起網上聯署反對

2023年2月, 香港終審庭裁定,兩名未完成變性手術的跨性別人士,早前向入境處申請更改身份證上的性別被拒,上訴至終審法院得直。

有支持家庭價值團體, 於網上發起聯署, 對這次的裁決表示關注。根據其聯署內容, 他們不單反對「未進行變性手術者可更改身份證性別」, 也反對政府一向容許所謂「做足變性手術」者更改身份證性別。他們認為, 人的性別是出生時已被確定, 是神所安排, 無論是否進行手術, 「變性」其實是不可能的, 政府不應以任何政策認同謊言, 而法庭的判決也是錯誤的。

發起聯署的其中一個團體「耶書亞愛家工程」負責人趙佩玉姊妹表示, 到目前為此,參予發起聯署的組織有十多個, 個人則四百多人。此次聯署是向特首辦公室、特首政策組及多個相關的政府機關表達,他們在聯署中明確地解釋了對不同政府部門及機構的期望。發起聯署團體亦計劃於2023年3月1 日, 到政府總部表達意見, 屆時希望特首及相關政府部門及機構接收請願信。

相關聯署網址: http://www.tinyurl.com/hkidsex

發起團體撰寫禱文:  http://www.tinyurl.com/prayhksex

 

 

 

 

 

(新聞來源:主辦單位提供)

 

 

【回家快訊】 2023韓國回家聚集 3 回家同行改變牧者的心 戴冕恩祝福下一代的興起

「2023韓國回家聚集」於2月14-16日在首爾舉行。在2月15日的下午聚集中,加拿大Alain牧師分享回家團隊多年來的同行旅程,是我們堅忍去追求神的旅程,也是關乎神所渴望的一個旅程,就是神與列國同住。他又指出回家團隊的核心價值:第一,等候神,直至神說話,並且調整我們的時間表配合神。第二,讓神有一個安息之所。他提到,回家聚集的特色是沒有特定流程,讓聖靈帶領,要訓練自己屬靈的耳朵跟隨神。Alain牧師尊榮戴冕恩牧師,因著他在神面前的生活方式轉化了許多的人。他宣告即使戴冕恩不在某些國家,那些國家都會興起,因為那裡有屬靈兒女被興起了。

另外,香港馬健明牧師尊榮戴冕恩為他的屬靈父親,他分享從22年前,神呼召他從一間浸信會的牧師到進入回家同行,他的生命發生極大的轉變。他開始學習聆聽神,與家人同行。「戴冕恩每次看見我,都問我有什麼領受,很多時候我都回答沒有。直到有一天,我發現他在門訓我,以及在回家聚集中門訓列國。」他又指,神在這個旅程中會轉化石心成為肉心。當他的心轉向屬靈父親戴冕恩與趙仲權時,他便能領受在他們身上的產業。

薩摩亞原住民Sika分享,前來韓國聚集時,神對他說:巨人已被打敗,而大衛打敗巨人的那夥石頭名為「盟約」。他感謝神呼召韓國與教會與彼此成為立約家人前行,又為萬王之王站立爭戰。隨後他又感謝回家團隊為原住民預備一個家,又感恩戴冕恩不眠不休為神預備安息之所。最後他帶領會眾宣告韓國活過來,又以薩摩亞語宣告神的名是「亞伯拉罕、以撒、雅各的神」。Sika又向戴冕恩、Alain及馬健明贈送項鍊,感謝和尊榮他們的付出。

最後,戴冕恩牧師尊榮趙仲權牧師及師母的遮蓋與分辨,以及同行,又感謝馬健明牧師一家在回家敬拜團的付出。他也邀請女兒Anna上台,分享了Anna的異象是在回家路程中興起年青人,戴冕恩感謝Anna讓他明白如何與年青世代同行,並且將項鍊轉贈Anna,祝福下一代的年青人將會比他們跑得更遠更快。

(KRT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