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生命故事 活出好爸爸樣式

父親節活動12位好爸爸,在6月的3個星期中,透過網上訪問12位來自不同職業的爸爸,藉著他們的生命故事和經歷,去鼓勵和祝福香港的爸爸。

帶孩子走在邊緣

Jason Young(楊亦田)是教會牧者,4個孩子的爸爸。Jason認為,他和太太給下一代最寶貴的教育是經歷神,與祂建立關係。「我們想讓孩子接觸和自己很不同的人,與神建立關係。我們曾帶著孩子去一些『危險』的地方,都是祈禱後,順服神的帶領去的,例如非洲、泰北等。」

有一次他們去以色列的特拉維夫短宣,其中一天他們到一個公園派發食物。那個公園有不少吸毒者和無家者流連,滿地都是針筒。女兒在派三文治時,有一個吸毒者想抱起她。「作為家長的第一個正常反應應該是立刻阻止的。但我裡面有個聲音說:『等等。』然後我們停下來,而不是跟從自己的決定,而且很好奇女兒會如何回應。」

女兒當時已經6歲了,她有一刻停下來了,然後讓他抱著。「我看到那個吸毒者的樣子從好傷心轉變為好開心,他抱著女兒坐在膝上,感覺人生從未試過這樣被接納。」後來他們問女兒,為什麼讓他抱?女兒回應,她本來有點害怕,但當她見到他的笑容,她說是值得的。「我們聽完就感謝主,女兒學了一個很重要的功課,她願意犧牲捨己,放下自己喜好,服侍別人,這是我們最感恩的。我們要給神空間工作,而不是去控制一切。」

關於與孩子相處的法則,Jason分享,他們可以給孩子最大的禮物,就是父母的參與。「我們希望每個孩子都知道他們是特別的,不只是一個家庭組合。兩年前開始,我開始每個月為每個孩子騰空一個時間,單獨和他們出去『約會』,聊聊天,互相分享近況。孩子很期待,這已經成為我們家的習慣,早在幾個月前我已經將這些『約會』放進我的行程中。我想孩子知道,這對我來說是非常重要的。」

與孩子共建家規

Danny Ho是一位攀石教練,有兩個孩子,年紀尚幼,Danny已經開始教他們攀石。Danny分享教孩子攀石,並不是希望他們得著攀石的技巧和能力,而是找到自己的價值。「正如我的女兒很喜歡畫畫,她畫出很多作品去表達自己的情緒。我看到她能透過畫作表達自己,是更重要的。」

在現今的香港家庭,雖然都有各自重視的價值觀和規矩,但已鮮少有人寫下來提醒家人,Danny一家卻是例外,他們將家規製作成一塊展示板,每天都與孩子一起背誦。「這是我們和孩子一同建立的家規,去提醒孩子一同維護家庭的價值觀及建立家庭文化。現在他們已經背下來,能把家規以唱歌方式背出來。」

陪伴與聆聽

Kenneth從事coaching(啟導)教育,與太太育有4名女兒。他分享,爸爸是家中的榜樣,對孩子價值觀的建立有很大影響。例如 Kenneth的四個孩子都很喜歡閱讀。「我的大女兒出生後,我帶著太太和女兒去美國讀神學,在她成長過程中,爸爸常常在看書,寫論文。我影響了女兒喜歡閱讀,有好奇心涉獵不同的知識。」

Kenneth又分享,聆聽和同理心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很重要。很多家長知道要陪伴孩子,但陪伴過程中重視的是實體的活動,其實更加重要的是聆聽心聲。無論孩子在什麼年紀,在學校都會有衝突和意見,心靈也有很多掙扎和無奈。我們如何陪伴孩子度過無論是開心還是傷心的時間,聽他們分享,是很重要的。「我的工作很忙碌,在教會也有事奉,不容易抽時間陪伴孩子,但我覺得時間是需要管理的,只要有心,『擠』出時間去經營與孩子的關係,是非常值得的。」

祝福家中的爸爸

Korbut Wong是本次活動的召集人,6位孩子的媽媽,同時經營著精油銷售生意,非常能幹,她形容自己是一位過度活躍的媽媽,努力在事業、家庭和事奉中取得平衡。父親節即將到來之時,神感動她透過直播訪問12位不同職業的爸爸,鼓勵不同人都可以成為好爸爸。好爸爸不是完美的,而是願意學習及委身,成為孩子的榜樣。「在這個世代,我們可以透過爸爸做得好的見證,或者失敗的經歷,去鼓勵其他爸爸。」

當Korbut 為著訪問的人選禱告,神就親自向她啟示合適的人。「在這3個星期,其實不是一下子就有這12位爸爸的人選出現,我也是邊做邊祈禱。當我祈禱想要一個醫生或者牧者爸爸,神就一個禮拜一個禮拜的將人加給我。」

Korbut沒有想過,這個活動令她祝福了很多家庭。例如她訪問一位醫生爸爸,當她問到,好爸爸有什麼元素。他脫口而出:「陪伴,愛神愛人。」當她繼續追問下去時,他開始不斷停下來思考,在神眼中怎樣才算好爸爸。後來Korbut聽他的太太分享,做完訪問後的一個星期,他們家裡發生翻天覆地的改變。那位醫生爸爸開始對「好爸爸」這個議題有很多反思。「感謝神給我智慧與他們聊天。在個別的訪問之後,我會邀請他們禱告,那些都是神感動我們去做的,期望透過他們的禱告向香港的爸爸釋放祝福。」

(記者莫嵐報導)

 

 

國度1分鐘 (100) 號角釋放大能的聲音

+按圖放大

神用聲音在地上有力地彰顯祂的旨意。當我們在地上發出屬神的聲音時,地上會響應我們釋放的聲音。神正在用強大的聲音為祂的子民開闢道路,使我們能夠戰勝黑暗勢力,並歡迎神的國度。神的子民要懂得辨識屬神的時機和節期,以號角發出得勝的聲音來回應祂。當這種天上的「眾聲之聲」按照主的指示和命令被釋放時,地上就會有大能的事發生。

拯救之聲——逾越節

神是拯救者,神所彰顯最偉大的拯救示範就是逾越節。神把以色列人從法老的奴役中拯救出來,成為神的子民,與萬民有別。因此,神命令以色列人要世世代代慶祝逾越節,記住並重新啟動他們的身分——一個獲得救贖的民族。

出埃及記19:16-19描述了神第一次見到祂子民時所發生的事。神用號角的聲音向人們介紹祂的臨在,並傳遞祂拯救的聲音。對於接受的人來說,號角的聲音為他們開啟從囚禁中逃脫的道路,進入新的生活。

「到了第三天早晨,在山上有雷轟、閃電,和密雲,並且角聲甚大,營中的百姓盡都發顫。⋯⋯角聲漸漸地高而又高,摩西就說話,神有聲音答應他。」

(出19:16-19)

 

時機之聲——吹角節

神根據時機行動(羅5:6)。如果我們想要與神同行,我們必須讓自己的時鐘與神同步。每年都有一天是神特別指定來重新校準我們的,聖經稱之為「號角節」,希伯來語為「歲首(Rosh Hashanah)」。

吹角節是重要的日子,讓我們可以看到神為這一年設定的界限,提醒我們重新調整自己的生活與目標,我們就可以在一年的時間裡與祂同行。吹角節也是敲響警鐘,以號角喚醒我們的靈,除去生命中的攔阻,與神對齊。

「耶和華對摩西說:你曉諭以色列人說:七月初一,你們要守為聖安息日,要吹角作紀念,當有聖會。什麼勞碌的工都不可做;要將火祭獻給耶和華。」(利23:23-25)

 

 

榮耀之聲——住棚節

神在指定的節期循環中,年度的冠冕是住棚節。在住棚節的高潮時,耶穌發出響亮的宣告。這活水將從耶穌的榮耀流到祂子民得生命裡,並流到地上。當生命之水流動時,所澆灌之處都釋放出繁榮興盛。

節期的末日,就是最大之日,耶穌站著高聲說:「人若渴了,可以到我這裡來喝。信我的人就如經上所說:『從他腹中要流出活水的江河來。』」(約7:37-39)

號角能發出了神榮耀的聲音。有一個時刻將會來到,天使的主人將會釋放號角的聲音,標誌著黑暗的最終潰敗和神王國的完全顯現(啟11:15-19)。從聖經第一次到最後一次提到號角,總是與全能的神、顯明聯繫一起,把神的聲音釋放到個人生命、神的子民和國家中。祂的榮耀充滿全地,祂的聲音也必照樣充滿全地。

第七位天使吹號,天上就有大聲音說:「世上的國成了我主和主基督的國;他要作王,直到永永遠遠。」(啟11:15)

 

繁盛與得勝之聲——月朔

神命定我們要繁榮昌盛(創1:28-30),甚至為我們寫入祂的曆法中。在每個月(希伯來曆法)的開始——月朔,我們要慶祝並啟動豐盛的恩膏(詩81),戰勝阻礙我們進入豐盛的敵人。

月朔是神每個月指定的時間,提醒神的百姓需要傾聽神,當號角吹響,向神獻上當得的祭時,神就會啟動那些傾聽神的人生命中的繁榮。 

「在你們快樂的日子和節期,並月朔,獻燔祭和平安祭,也要吹號,這都要在你們的神面前作為紀念。我是耶和華——你們的神。」(民10:10)

「你們聽見角聲在哪裡,就聚集到我們那裡去。我們的神必為我們爭戰。」(尼4:20)

 

資料來源:《大能的聲音》,亞倫.佛比恩著,白育書、田淑芬譯,真哪噠出版社出版。

 

 

【國度觀點】興起靈舞戰士

「擊鼓跳舞讚美他!用絲弦的樂器和簫的聲音讚美他!」(詩150:4)神悅納我們以各種方式敬拜祂,無論是口裡發出的禱告和歌聲,樂器發出的旋律,又或是以肢體表達的舞蹈,都是敬拜和讚美的表達。傳統華人表達感情的方式較為含蓄,即使是夫妻和兒女,很多愛的表達也是在心中,這樣的文化不但使家庭較難建立親密關係,以致我們與神之間也不易親密同行,難以毫無阻攔地向神表達我們的感情。

然而舞蹈敬拜,無論是對敬拜者的內在生命,還是向外在環境釋放神的同在都具有突破性的能力。當我們以舞蹈敬拜神,能夠幫助我們透過身體的投入,推倒用理性建立的保護牆,以一顆簡單的心,帶動我們的魂與靈投入到敬拜,並且幫助我們將焦點從自己身上轉離,突破仇敵的轄制。對於外在環境,舞蹈敬拜能夠攪動周邊的屬靈氛圍,也是屬靈爭戰的武器之一,向仇敵發出得勝的有力宣告,與歌聲、禱告相配合,能加速我們進入神榮耀的領域,彰顯出天上的敬拜。

當我們說「要盡心、盡性、盡意、盡力愛主——你的神」,舞蹈的敬拜就是一種向神表達愛的操練方式,或許我們不能做到如大衛王一樣,不顧旁人的眼光,和自己作為王的身份,在耶和華面前極力跳舞。又或者我們不是專業的舞者,也覺得自己的舞蹈並不優美。然而當我們因著心中對神的愛,隨著旋律簡單地擺動肢體,為動作賦予屬靈涵義,那就是一種舞蹈的敬拜,在靈裡能發出果效。

當耶和華帶領以色列人走過紅海,使法老追趕的軍兵被淹沒,「亞倫的姊姊,女先知米利暗,手裡拿著鼓;眾婦女也跟她出去拿鼓跳舞。米利暗應聲說:你們要歌頌耶和華,因他大大戰勝,將馬和騎馬的投在海中。」經文中特別提到她們以舞蹈歡慶神的得勝,在可尋求之時尋求祂,在當讚美之時揚聲讚美祂,這就是與神的心意對齊,神就願意更多的將祂的同在與啟示傾倒給渴慕祂的人。

今個月是猶太曆中聖殿被毀紀念的月份,仇敵亦在香港彰顯擄掠人心的工作,但因著聖靈的澆灌,今日每個信徒都已成為聖靈的殿,讓我們以身體當作活祭,以讚美和喜樂的舞蹈突破仇敵的壓制,在香港高舉神的名,為地土發出得勝的宣告。

 

 

整全福音引導年輕人 傳承在於生命影響生命

於去年接棒的台灣新竹勝利堂主任牧師李易松,是從服事青少年起家,他於6月20日接受專訪時談及,教會整全的福音工作,是從幼兒到青年、青年到壯年、老年,一生都傳福音,回應神在個人身上的呼召與使命。

「從小培養傳福音的生命!」李說,台灣新竹勝利堂自梁敬賢牧師建造教會開始,就致力推動基督化家庭,因此教會有許多是基督徒二代、三代的家庭,約有六、七成的會友都是在這裡成長。如何以整全的系統幫助幼兒、青少年、大專生及青年是環環相扣的。而帶領他們經歷神,真實地活出基督信仰是他們努力的異象與目標。

李舉例,教會有兒童門徒班,孩子從小學習服事,參與在兒童主日學的聚會。兒童要參加門徒班,家長需要一起面試,令家中與教會內的聖經教導一致。當兒童進入青少年時期,他們過去熟悉的兒主老師、青年輔導及家長,就會形成三股合成的繩子,教會稱他們為「鐵三角」,中心點是「耶穌」,幫助這群孩子直至大學都不偏離主的道。

談及培養領袖、建立團隊及生命傳承,「從本地、本族、本家開始訓練孩子傳福音是我們的異象,進而慢慢擴張他們的生命。」李說,青少年的門徒訓練,會開始承擔更多的責任、實踐神話語。他們會帶領國二、國三的青少年組成短宣隊,前往信義會較偏鄉、弱勢的小教會傳福音和佈道。每年暑假的營會也會期許孩子擔任小隊輔,寒假則是門徒造就靈修營,針對福音書卷或主題作進深的研讀與扎根,同時透過體驗活動來認識神的話語,讓他們在活動中體會禱告、神話語的信實。

自去年9月開始,教會在中秋節、感恩節及聖誕節都舉行聯合佈道活動,全教會總動員,就連孩童、青少年都不缺席,鼓勵每一個年齡層都投入傳福音的行列。其中最為特別的是,輔導員會帶著孩子、青少年成立關懷組,帶領他們透過打電話關懷同學朋友。「門訓從小開始!」李說,近期也開始發展親子幼兒班,特別針對3-5歲的孩子與家長,以神話語的供應、造就及提升,讓父母在照顧孩子時也能得到心靈的餵養;孩子雖然小,也能在環境中感受到父母親的心情與生命的提升,這一點一滴的過程都是為主建造教會、把產業(孩子)交託給神。

「傳承的關鍵就是生命影響生命!」李牧師強調說,子女從小在教會長大,他們都會觀察父母、大人的信仰生命,這是最真實的影響,即便讓他們看到生命中的軟弱、掙扎也很好,因為基督徒的生命是百分之百的義人,也是百分之百的罪人。年輕人在最真實的景況中,可以清楚看到大人如何靠著耶穌基督十字架的救贖與恩典,治死老我,與主同心同行,成為這世代的得勝者,這樣的基督徒生命是最榮美、最真實的見證。

當進入大專生階段,李表示,這對他們來說也是一大挑戰,因教會周邊的學校是清大、交大,不容易考上,因此部分的學生就會考到其他外縣市的學校。他也期許,當他們一批批的青少年進到外縣市的教會時,能成為當地教會的祝福。若是暑假也會鼓勵他們前往國外短宣,開拓宣教視野,經歷神在各地福音的預備與心意。

關於耶穌吩咐的大使命,李發現後現代人對「權威式的命令」較不能接受,因此,他認為若換個角度來看待這耶穌的命令,或許接受度會提高,因為單從一個角度看可能成為律法的命令,但事實上「傳福音也是百分之百的祝福!」因馬太福音廿八章20節主應許「……我就常與你們同在」,這也是百分之百的神與我們同在的祝福,因為世上沒有任何一件事能夠取代或比與神同在更加幸福了。

因此,李勉勵所有畢業生、年輕人,因著耶穌的同在,使自己有平安、喜樂及自由,尤其現在是疫情後,年輕人的挑戰一定比過去還大,但不要懼怕,因為神應許與我們同在。

(台灣國度復興報記者劉以琳報導)

 

 

長老教會展望福音行動 致力部落與婦女宣教

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第65屆總會通常議會選出首位女性原住民總會議長 Abus Takisvilainan(阿布絲・打給絲非來南,以下簡稱阿布絲)牧師、總幹事則由陳信良牧師當選。今年是宣教士來台155週年,同時是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總會婦女事工年,也是著力在「婦女」宣教的一年。甫當選長老教會議長的阿布絲受訪時,談及未來的宣教方向,除了秉持「釘根本地實踐愛.結連普世行公義」的核心價值,也要與政府一同努力在「長照」、落實照顧婦女的二度就業,以及活絡部落社區的宣教。

每一年長老教會都會有不同的宣教主題,從過去的普世宣教到今年的婦女宣教,都是奠基於長老教會在這塊土地上透過醫療、教育、社會服務的服事。這也使阿布絲思考,如何在屬靈前輩所耕耘的土地上,實現「整全宣教」的六大面向——宣揚福音、培育下一代、愛心服事、參與社會改造、關懷受造界,以及文化轉化。

阿布絲表示,155年來長老教會對於各族群、關懷社會的領域都以「接地氣」的方式進行。而今年特別著重在「婦女宣教」,她身為一位女性議長、布農族牧者,深感必須努力活出信仰的核心價值,並落實國度宣教,回應主的呼召與揀選。

宣教運動推動中心因應今年的婦女宣教年,邀請各中會和區會合作,凝聚各族群對婦女宣教的共識,進一步設計宣教方案。在長老教會總會婦女事工委員會的努力下,台灣將成為2023年世界公禱日的代禱國家。阿布絲亦反思,如何運用和發揮這職分繼續落實宣教,發揮在都市、部落不同的影響力,讓眾教會都可以彼此連結一起。

神造男造女有祂獨特的心意,不應該以競爭的方式發揮獨特的性別角色,反之要善用神給男女不同的領導特質,活出神創造的本意。阿布絲表示,長老教會目前有超過1,200間教會,其中有500多間為原住民教會,在平地與原住民教會又都有不同區域性的實際需要。接下來的福音運動,她將和長老教會的原住民宣教委員會共同努力,讓部落活絡、帶來生命力,並且繼續耕耘社區宣教。她強調,進入155年的宣教年,不只是聚焦在婦女宣教,也要整全宣教;不只是愛心服事,也要關懷社會。

身為婦女,扮演著媽媽、妻子,也身為牧師,現在甚至有議長的身分,阿布絲提到去年正是婦女封牧的70週年,長老教會也為此出版見證集;明年的總會通常議會,則會展現今年婦女宣教的成果。她深深感受到長老教會重視婦女的國度觀,也將會是她就任後努力的方向。

除了婦女宣教,如何運用女性的特質發揮影響力和領導力,也是阿布絲努力的目標。她深信男女一同服事,具有彼此幫補、互相效力的功用,不是為了彼此競爭。她認為在家庭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她的丈夫大亥.芭拉拉非也是一位牧者,他們就在家庭、牧會,甚至是整個長老教會的事工上配合恰當,努力成為見證,從中操練了優先順序。因此,盼望透過兩性彼此的合作,將榮耀歸給神。

(台灣國度復興報記者商可瑩報導)

 

 

作蒙福神的兒女(下) -【羊回家】專欄

上回提到父母若能讓孩子從小認識神的話語,生活在神裡面,便能夠得著上好的福份。在日常生活中,父母可以為孩子做些什麼,讓他們有健康的成長呢?

盼望:父母要帶孩子回到神裡面,與他們同行,使他們有盼望。很多家庭缺乏愛,父母與孩子的互動不多,又或以目標為本,只關心外在的,例如學業,並沒有跟他們去建立關係。如此成長的孩子因著缺乏愛與關顧,他們會轉向手機或媒體,裡面有很多他們的「朋友」,而長大後也不會關心父母。

美麗:我常常覺得自己的太太是最美麗的,因為她裡面有神的靈,不需用任何化妝品,她的美麗也會自然流露出來。同樣,孩子在神裡面是最美麗的,當他們敬畏神,心裡時常被聖靈充滿,也自然會流露出神美麗的素質。

魅力:年輕人會追求心裡的英雄或明星;追求愛的同時,也希望自己成為被愛慕的對象。當孩子每一天活在神裡面,以祂的信實為糧(詩37:3),他們帶著神的榮耀,生命質素是可羨慕的,自然會吸引不同的人來到他們面前。

決斷:決斷需要對神有信心。一個人在神裡面長大,他會漸漸對神建立信心。像我年少的時候,連跟別人說話也不敢,因為我是一個很自卑的人。但因著我從小開始學習倚靠神,以致能運用神給我的信心去建立生命,今天我知道在祂裡面我什麼都不用怕(腓4:13),我能夠運用神給我的信心去面對生活中的每一件事。

同理心:現今社會的生活水準提升了,物質也豐富了,孩子更容易得到他們所需要的。然而個人的需要愈來愈大,會使人變得更自我中心。相反地,如果家長教導孩子去關心別人,瞭解別人的需要,神的愛便充滿他們,使他們成為和平之子。

充滿神的靈:一個孩子是否充滿著神的靈,一下子便可以看出來。活在神裡面的人是很不一樣的,他們不一定是讀書成績很卓越,但因著他們充滿神的靈,他們活出來的生命很不一樣。他們所到之處,都能活出神榮耀的光輝,使人得著益處。

慷慨:我們應當知道神才是一切萬有的擁有者,我們只是神的管家去管理資源,是一個「打理人」。作父母的也應當這樣的教導孩子,把所擁有的與人分享,懂得把資源分給有需要的人,好好運用在神的國度當中,神便會把更多的交在他們手中去管理,得著在神國度裡的豐富。

求神給我們恩典,讓我們能夠在每一天做對的和該做的事情,讓我們跟孩子的關係能夠重新建立起來。現在是復和的時間,是贖回關係的時間,是重建的時間(瑪4:5-6)。不要害怕過去的傷害和一切的艱難,當我們的心態能夠軟化下來,放下自己,神會使我們經歷祂的榮美,必看見祂將要在我們一家所作的工。


馮小滿,註冊職業治療師,本專欄圍繞家庭的不同層面,以及如何有效地管理家庭為主題,目的是讓人學習在家庭生活中應用神的話,真正享受神的愛。

 

 

領袖要迎向甘苦的服侍 -【逆境中的恩典】專欄

今天的信徒都喜歡聽祝福的話,卻甚少人講及苦難,或鼓勵人迎向苦難這功課。華里克(Rick Warren)牧師說過,我們的經驗,無論好壞,都帶著目的,將來為神所用。因此,我們要用另一個眼光來審視過去不好的經歷,讓自己能在回顧中轉化,擁抱這些經驗,視之為來自神的化了妝的祝福。 華人的教會文化較著重做事(doing),對什麼是生命(being) 有一種陌生感。但領袖在服侍上一定會遇上苦難,被推著走近神,經歷祂深刻的愛。事實上,最能夠經歷神的愛和信實,就是苦難的時刻。以下是我一個真實的經歷。

近十年前,我與隊工到中國跟政府交流,洽談開展困境兒童工作,特別是申請牌照的事。一行人興致勃勃的出發,卻沒想到是這樣的艱辛而徒勞!整個旅程是不斷喝酒,不斷被帶去遊山玩水,正事卻沒有一樁談得上。內地官場文化,特別是十多年前,都叫我們很花力氣適應。把酒言歡、先建交才談公事,都是我們之前不了解的潛規則。

最後一晚是喝酒喝得最辛苦的,回到賓館大家都不支倒下。記得我在廁所中,頭暈和雙腳軟得無力起身(國內是蹲廁),我生平第一次在廁所內用了全身力量來呼求神。我們沒有一個是嗜酒的,大家已勉力奉陪,捱了很多回,勞力是付出了,事工發展之路彷佛遙不可及,直教人失望頂透。有位義工表達激憤:「這樣喝酒,喝死人了!我們走!香港也有很多正事要辦!」大家即時鴉雀無聲,心情低落到極點。

大家身體情緒都欠佳,我唯有提議一起禱告。剛閉上眼晴,我便止不住流淚,因為想起了德蘭修女的故事。昔日她決定離開安舒的修道院,照顧街上的貧窮人,她本來帶了修院的一片麵包,但當她走到門外,看到衣衫襤褸的窮苦人,便把麵包送出了。不久,她餓得暈倒在街上,沒有人理會她,當她醒來,卻當沒有這回事似的,繼續在街上服侍。

神所要的,就是那些不愛惜自己生命的人──「凡為我喪掉生命的,必得著生命」。(太16: 25) 當時,我腦中出現了這個片段,就大聲呼求:「主啊,我們所受的苦,又算是什麼呢?如果這個異象是祢的心意,我們不能放棄!」在場的各人都承接著,逐一起來宣告,又高聲讚美主,這是發生在賓館裡的一場最敬虔的敬拜。禱告中,主安慰我們說:「天上的批文(牌照),我已為你們預備。」即是說,此刻申請牌照無比困難,但抓住祂的應許,事便可以成了!果然,主後來給了我們牌照,不是一個,是先後三個!

當領袖願意迎向甘苦的服侍,擺上代價去順服,神會以更大的神跡來激勵我們!


賴淑芬博士豐收慈善基金總幹事,基督教關懷無家者協會顧問藉事工、寫作及培訓來推動關懷中港貧窮人。本專欄藉著經文與見證,清晰指出主是掌管政權、經濟、困境、攻擊和生死的大主宰。有信德的人自能於種種困局中經歷神的恩典和大能。

 

 

學生滯留黎巴嫩 神學院成避難所

新冠病毒爆發其間,多間學院面對國際學生去留的兩難局面。黎巴嫩是其中一個首先實施入境限制的國家,2月21日錄得首宗感染個案,3月9日當地所有的校園關閉。

黎巴嫩阿拉伯浸信會神學院(Arab Baptist Theological Seminary,簡稱ABTS)共有160名學生。當中26人是黎巴嫩人,其餘大多數是修讀遙距課程的學生。

3月15日,黎巴嫩宣佈進入緊急醫療狀態,三天後實施全面封關。學生倘若打算回家,就要儘快起行。蘇丹學生們很快收拾好行裝,準備前往機場,但他們還未離開校園,蘇丹在沒有預先公佈下已經封關。

幸好這些學生還沒有登機。然而回到校園,他們面臨健康風險。在宿舍,原本單身學生共享一間配備兩張雙人床的小房間,已婚學生住在家庭宿舍,共享1個廚房。

蘇丹學生非常喜歡交際。ABTS院長Elie Haddad 說:「他們一齊生活,就像一家人一樣。我們可以做的只有照顧他們,保障他們的安全。」最後只有來自埃及和南蘇丹的學生能夠返回自己國家,其他學生都不能回家。學校於是安排單身學生一人一房,並供應搓手液、口罩、手套,以及社交距離指引。

在情緒方面,教務長Bassem Melki表示,學生有不同的感受,部份學生希望可以回到家裡跟家人一起,其他則在困難中看到一點光明。

36歲來自蘇丹努巴山脈區的Youssef al-Nour表示:「神讓我們留在校園是更好的安排。」他跟同樣是學生的27歲妻子Susanna認為,比起穿插於人多擠逼的機場,回到不合規格的醫療系統,留在校園更為安全。然而,他們也擔心在蘇丹的家人不懂得好好保護自己。

受到近期的革命鼓勵,Nour希望開創一個蘇丹人的宣教差會。Susanna希望改善教會與社會之間的連結,尤其是藉著服事女性。在停課期間,他們不是在沉思處境神學,而是在打理學校的花園。Susanna說:「新冠病毒改變了一切。儘管如此,神學院是我們的家。」

來自敍利亞,49歲的三年級生Bitar表示:「我們有某程度上的自由,可以玩樂、散步,校園沒有關閉……我們是有一點兒的壓力和沉悶,但我們保護好自己,就是保護好他人。」

Bitar不是為了學習神學而來到黎巴嫩,他帶著妻子Heba和兩個孩子來尋求加拿大的庇護。在過程中認識了ABTS,最後報讀了課程,孩子則在附近的孤兒院上學。

他們在疫情隔離期間更暫代青年學生的家長,照顧他們。Heba說:「現在的情況不容易,但我們可以勝過的。」

神學院於四月前已經重整課程,轉至網上教學。Bitar服事敘利亞難民的外展事工都因疫情緣故而暫停。加拿大當局拒絕了他們移民的申請,但在ABTS學習和生活期間,他的方向已經改變了。「無論在哪裡,我們都會事奉神。我們的國家比起西方國家更需要我們。」他們現在準備回到敍利亞,只要關口一開,便會起行。

禱告:感謝神讓弟兄姊妹打破文化差異,在神學院的家和睦同居,在患難中互相扶持。

(來源:Christianity Today,2020年6月10日,Joshua Chung編譯報導。)

 

 

美典獄長以信仰扭轉監獄狀況成佳話

美國路易斯安那州前典獄長波爾楷恩(Burl Cain)在州立監獄推行以勞教和基督信仰為主導的「道德復康計劃」,成功令監獄的風氣更生逆轉。雖然楷恩在4年前因醜聞離任,但如今他期待以77歲之齡到密西西比州接任當地州立監獄的典獄長,扭轉另一所風評差劣的監獄狀況。他的新任命在截稿前仍有待參議院通過。

楷恩在路易斯安那州立監獄(Louisiana State Penitentiary,又稱為Angola)擔任典獄長21年。他在任內除了推行改善監獄狀況的行政改革外,也打正旗號推出宗教計劃,藉屬靈轉化來更新在囚人士的心思意念,包括邀請新奧爾良浸信神學院在監獄內開設聖經學院,在監獄內建立教會和請囚犯擔任牧者牧養囚友,加上其他勞教措施,令Angola這所曾經是南部最血腥的監獄演變成模範機構。

楷恩的懲教哲學是,信仰令人有道德觀,而有道德觀的人不會是罪犯。最近有調查顯示,許多囚犯欣然接受這些宗教計劃帶來「對救贖的渴求」。不過,由於計劃以基督教為主,因此一些囚犯曾經批評楷恩令他們無法自由信奉自己的宗教。楷恩對某些囚犯採取長期單獨囚禁的做法也惹來批評。然而,令他辭去Angola典獄長一職的導火線,是當地傳媒報導他涉嫌與囚犯的親友有私人物業交易瓜葛,他在辭職後又被審計人員指控他不當使用公款,涉及約45 000美元,楷恩對有關指控全盤否認。

雖然受醜聞困擾,但楷恩在Angola的政績仍為他帶來新的工作機會。密西西比州長Tate Reeves希望楷恩可以將他的成功經驗複製到密西西比州立監獄(Mississippi State Penitentiary,又稱為Parchman)。密州是全美被囚人口最高的州分之一,監獄內有色人種的比例偏高,長期受貪污和經費不足問題困擾,Parchman內裝修破落,衛生條件惡劣,暴力情況嚴重。自去年12月以來已有超過30名在囚人士死亡。楷恩表示,他初到Angola工作時,Angola的情況也非常惡劣,但透過更多的更生計劃將情況扭轉。他希望有機會將密州的監獄制度也扭轉過來,並提出Parchman的食物和醫療必須改善,又承諾容許囚犯更多戶外康樂時間,以及在獄中建立更多教會。

部分輿論對楷恩可能獲委任密州Parchman典獄長表示關注。《God’s Law and Order》一書的作者Aaron Griffith在他的書中研究美國刑事制度如何受基督教福音派影響,他在《基督教今日報》上發文評論,指出雖然楷恩的任命可能令密州囚犯的生活得到改善,他們也能夠藉福音改變自己,但這同時也可能會強化大家的錯覺,以為刑事案件的公義問題只在於處理囚犯的心理需要,而忽略了種族歧視、經濟不平等和嚴刑峻法才是當地監獄爆滿、犯罪率高企的原因。

禱告:求神引領在位者扭轉監獄和懲教系統的問題,讓在囚人士能在愛中更新轉化。

(來源:Clarion Ledger和《基督教今日報》,2020年6月16日和8日,文奴編譯報導)

 

基督徒人數急速增長 伊朗政府設法打壓

儘管伊朗政府有計劃地襲擊和囚禁改信基督教的人,並將伊斯蘭教信仰灌輸給青少年,基督教在當地卻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增長。殉道者之聲電台主持Todd Nettleton接受Faithwire 訪問,分享這令人難以置信的趨勢。

伊斯蘭神職人員警告要防止基督教的傳播。家庭教會,尤其是教會的領袖,經常成為當局的目標。改信基督教在部分地區被視為危害國家安全。然而,這些威脅絲毫沒有阻止人們成為基督的追隨者,改信者人數迅速增長。

Todd表示,有伊朗基督徒稱增長應歸功於伊朗伊斯蘭政府。在過去的40年,政府表示他們按照古蘭經和伊斯蘭原則,竭盡所能工作。然而,今天他們的國家的貪污情況嚴重、經濟不穩、吸毒成癮率是全球最高之一。許多伊朗人是在這40年伊斯蘭政府統治期間認識和歸信基督的。

Mohabat新聞報導說,儘管家庭和學校徹底地向青少年灌輸伊斯蘭教義,但改信基督的比率仍然偏高。伊朗政府提供巨資支援伊斯蘭組織,讓他們在伊朗境內外向青年宣揚伊斯蘭教。然而,伊朗青年愈來愈遠離伊斯蘭教,政府對此極感不安。

2019年,伊朗宗教領袖Ayatollah Makarem Shirazi對基督教在Mashhad郊區興旺發展表示關注,當地的宗教和政治官員立刻派遣大量伊斯蘭教師和傳教士到郊區,阻止年輕人歸信基督。這牽起了逮捕改信者的浪潮,許多人面臨長期監禁,並要為短暫獲釋繳付巨額保釋金。

伊朗政府同時實施了雙重計劃,以阻止基督教的傳播。一方面撥款數百萬美元在全國宣傳伊斯蘭教,另一方面打壓剛改信基督教的人,讓那些對基督教感興趣的人產生恐懼。

政府還關閉了不少教會,改信基督教者也被禁止踏足官方教堂,波斯語崇拜被迫在全國所有教堂永久取消。任何與基督教有關的刊物或材料也遭受禁制。然而,伊朗政府報告顯示,不管他們多努力,都未能阻止基督教的傳播。

禱告:感謝神親自吸引人來認識和歸向祂。求主保護當地信徒安全,信心堅固。

(來源:CBN News,2020年6月6日,林國祥編譯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