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的七年轉化 亞洲教會成下半場焦點

925日黃昏是猶太曆5783年的開始,列國牧者領袖都為著未來的日子領受預言啟示。91118日,金門列國匯聚主辦的可畏的日子(The Days of Awe)網上聚會,由新加坡喬治·安納多萊牧師(Dr. George Annadorai)分享關於未來7年亞洲教會應如何預備進入新一輪的復興運動。美國「錫安榮耀國際事工」(Glory of Zion)恰克皮爾斯(Chuck Pierce)與羅伯特海德勒(Robert Heidler)亦在近日分享了關於5783年的先知性啟示。

至關重要的7

新加坡喬治·安納多萊牧師(Dr. George Annadorai)

安納多萊首先分享,2030年逾越節,我們即將跨越屬靈的臨界點,世界的屬靈氛圍都要被改變,我們所熟知的教會將不再一樣,甚至列國都要來敬拜耶穌。而從2022年到2029年,我們有關鍵的7年預備自己。

為何2030年這麼重要?安納多萊指出,主後30年,天國議會(Ekklesia)誕生,到了2030年,中間隔了2000年。彼得後書3章8節:「親愛的弟兄啊,有一件事你們不可忘記,就是主看一日如千年,千年如一日。」對主來說,2000年只是兩日,所以當我們跨過2030年,也就是「第二天」的結束,進入「第三天」。正如耶穌在第一天受死埋葬,並在第三天經歷復活,2000年後,耶穌會再次復興他的教會。「我相信在2030年,神要給亞洲教會的禮物是Ekklesia,也就是耶穌給予早期教會的禮物,在末後要還給亞洲教會。」

安納多萊又以足球比賽來比喻教會的發展,比賽的上半場,從使徒行傳可看到神在歷史中的工作,這是已經發生的事情,而且發生在西方,故事延續到歐洲和美洲,Ekklesia的概念被轉換成教會的概念,因此教會輸掉了上半場的比賽。在下半場,我們不是著眼歷史,而是領受預言,其中最重要的信息是關於東方亞洲教會的興起。神的聚光燈會打在太平洋,以及亞洲列國。這個咒詛會被打破,我們會恢復真正的教會,2030年開始,真正的Ekklesia會再次運行。

7個下半場的遊戲規則

安納多萊指出,我們必須以不同的方式去打下半場的比賽,而在兩場比賽中間的過渡期就是未來的7年,需要眾教會一同預備行動,跟隨耶穌所做的重要任務,才能進入命定。安納多萊分享了7個不同的規則來打下半場的比賽:

  1. 球門——耶路撒冷:在足球比賽中,最重要是進球,所以球門很重要。聖經說得很清楚,最重要的球門是耶路撒冷,所有事情從耶路撒冷開始,也以耶路撒冷作為結束。中國教會很早就得到異象,他們稱為回歸耶路撒冷運動。中國教會明白球門在耶路撒冷,福音就是這個球要踢進耶路撒冷球門。不幸的是,過去歐洲和美洲的教會忽略了真正的球門,就會找其他東西替代,把球踢到別的地方。大型教會成為球門,忽略了真正的目標是把福音傳回耶路撒冷,他們拒絕承認耶路撒冷很重要。
  2. 外邦人+猶太人=一個新人:在上半場,早期教會踢得很好,福音傳到歐洲和美洲之後,就把猶太人球員趕下場,只剩下基督徒比賽。這被稱為替代神學,一旦把猶太人趕下場,教會就開始一直輸。在約翰福音17章20-24節中,耶穌上十字架之前的最後一個禱告是求父使門徒能夠合而為一。耶穌在禱告,外邦人和猶太人一起上場比賽,然後世界就會看見我的榮耀。
  3. 神的榮耀不是人的榮耀:過去的幾個世紀以來,很多歐洲國家入侵亞洲建立殖民地。殖民主義是為了擴張他們的國家,得著人的利益和榮耀,與傳福音沒有任何關係,當我們進入下半場,這樣的觀念必須完全被改變。
  4. 球門面對東方:以西結書43章1-4節清楚說到,神的榮耀要再次從東方回來。今天我們稱呼耶路撒冷面向東方的門為東門,有3個城門,包括獅子門,伯大尼門和金門。現在我們特別預備金門列國來迎接主耶穌的再來,未來我們要連同另外兩個門所在國家站在當站的位置,一起迎接主耶穌再來。
  5. 金和銀都是我的:哈該書2章6-9節提到,耶和華說,萬國的珍寶必都運來,銀子是我的,金子也是我的。在下半場,財富會回到Ekklesia當中。當教會還是孩子般幼嫩,神不能把金和銀給他們,神的應許為何還未實現,是因為神在等候教會成長為Ekklesia。正如使徒行傳記載的早期教會,金和銀都擺在使徒腳前,教會使用這些錢來解決教會之外的問題。不幸的是,今天的教會還不是Ekklesia,以致他們使用這些錢都是為了自己。當2030年教會成為Ekklesia,所收到的錢就會祝福列國。
  6. 恩賜:以弗所書4章9-16節提到五重恩賜,是從升上高天的主所給予的,到了2030年後,耶穌會再次把恩賜賜給Ekklesia。
  7. 神的政權:當教會領受五重恩賜,就能轉化為Ekklesia,神的政權就會降臨。Ekklesia等同於神的政權在地上實行管治。

5783是昌盛的季節

羅伯特‧海德勒(Robert Heidler)

羅伯特‧海德勒以「進入應許」(Crossing Over Into the Promise)為主題分享關於5783年先知性啟示。80的希伯來字母是PEY,3的希伯來字母是GIMEL,因此5783年是PEY與 GIMEL的一年。GIMEL源自希伯來文「駱駝」一詞,所以這是駱駝的一年,代表新層次的昌盛正來臨!

駱駝是負重的運載體,能把我們的供應從遠方帶來。當我們在聖經中看到駱駝,它經常是一個記號,指出將要成就的命定與傾倒而出的完全供應!「如果這是駱駝的一年,預備自己迎接來臨的加增是重要的!」恰克·皮爾斯說:「這是移開遮蓋我們的東西,並以神國擴展所需的財富遮蓋地土的時刻!」因此,我們需要尋問神,「我現在需要做什麼,以確保我們得著神的供應渡過下一個季節?」

 

(記者莫嵐報導)

 

 

 

【國度1分鐘】(139) 神國度運作的原則

神的國從亙古就有,並且堅立到永遠,神樂意將祂的國賜給祂的子民,並且透過耶穌基督臨到地上。耶穌在地上的最高使命是向人類重新引入神國,訓練我們的思想與行為有神的樣式,作神國領袖,恢復神在地上國度的掌權。神的國,是唯一每個子民都被指派作君王的國度,在某個特定恩賜的範圍內掌權。作為神國度的子民,我們必須認識國度君王的心,去治理祂所賜的領域。

 

君王原則
君王是國度最重要的部分,是國度最高的權柄,國度因他的權柄而被建立。

§  王的權柄是與生俱來的,不是被選舉出來掌權

§  王的話在他的領域裡就是法律

§  王擁有和治理領域裡的一切

§  王的家表達出王的本性

「他們與羔羊爭戰,羔羊必勝過他們,因為羔羊是萬主之主、萬王之王。同著羔羊的,就是蒙召、被選、有忠心的,也必得勝。」(啟17:14)

 

王權原則
§  王是其財產、領土或轄區的合法主人,能把財產隨己意賜給他人。
「因為耶和華至高者是可畏的,他是治理全地的大君王。」(詩篇47:2)

 

領土原則
§  領土是王運用權柄、控制權和治理權的領域。

§  王擁有領土,並能藉著他的權勢和能力去擴張領土。

§  王能授權給別人去管理和經營他的領土。

「他的權柄是永有的;他的國存到萬代。世上所有的居民都算為虛無;在天上的萬軍和世上的居民中,他都憑自己的意旨行事。」(但4:34-35)

 

憲法原則
國度的憲法是以書面記載王對百姓和國度的旨意、心願和目的。
「耶和華啊,你的話安定在天,直到永遠……我若不是喜愛你的律法,早就在苦難中滅絕了!我永不忘記你的訓詞,因你用這訓詞將我救活了。」(詩119:89-93)

 

法律原則
國度的法律是王所傳達的話語、諭令和詔書,立定管理國度的標準和規範。
「我們若照耶和華——我們神所吩咐的一切誡命謹守遵行,這就是我們的義了。」(申6:25)

 

運作原則
國度子民必須學習和運作國度的原則、規範、法律和制度,以獲得國度的福利和特權。
「我要把天國的鑰匙給你,凡你在地上所捆綁的,在天上也要捆綁;凡你在地上所釋放的,在天上也要釋放。」(太16:19)

 

國民原則
§  國民的身分不是權利,而是從王來的特權。

§  國民是王所揀選, 作為王施恩與承諾的受益人。

 

 

文化原則
百姓展現在語言、穿著、飲食習慣、價值觀、道德、自我價值方面的生活形態和方式。
「我不求你叫他們離開世界,只求你保守他們脫離那惡者。他們不屬世界,正如我不屬世界一樣。求你用真理使他們成聖;你的道就是真理。」(約17:15-17)

 

經濟原則
§  國度的系統向子民提供機會,使他們參與貢獻國度經濟與文化,促使國度繁榮的福利計劃。

§  國度的經濟體制通常包括徵稅制度、投資機會和創意性的發展計劃。

「你們要給人,就必有給你們的,並且用十足的升斗,連搖帶按,上尖下流的倒在你們懷裡;因為你們用什麼量器量給人,也必用什麼量器量給你們。」(路6:38)

 

教育原則
國度的訓練和教育的制度和計劃,被設計來加強和教導法律、價值觀、道德、君王與國度的禮儀,並將之傳遞給下一代和新的國民。
「你們若愛我,就必遵守我的命令。我要求父,父就另外賜給你們一位保惠師,叫他永遠與你們同在,就是真理的聖靈。」(約14:15-17)

 

管理原則
國度擁有向百姓實施審判的制度,管理制度的設立是要來保護國民的權利與特權,也是百姓得到君王恩惠的管道。
「你們的光也當這樣照在人前,叫他們看見你們的好行為,便將榮耀歸給你們在天上的父。」(太5:16)

 

敬拜原則
§  敬拜是對君王表達的感激和謝意。

§  敬拜包含向君王獻祭,代表百姓承認一切都屬於君王。

§  敬拜也表達對君王的倚賴,使得君王眷顧那些承認他名的百姓。

「不可敬拜別神;因為耶和華是忌邪的神,名為忌邪者。」(出34:14)

參考來源:《神國新發現》,麥斯.蒙洛(Myles Munroe)著,黃淨欣譯,以琳書房

 

 

【國度觀點】屬天屬地的權柄

在位70年的英女王伊莉莎白二世於9月8日下午安祥辭世,享耆壽96歲。英女王的一生,可謂活現了君王應有的典範,直到離世前兩天,仍在履行公務。正如她21歲時在南非的演說,畢生為人民服務,神會幫助她實現誓言。最近有作家撰文透露女王與親近友人之間的對話,女王說:「我希望耶穌能在我有生之年再來。」當被問到原因時,她回答:「因為我想將我的王冠放在祂的腳下。」經歷漫長的君主生涯到晚年仍然願意摘下冠冕,這表明她非常清楚自己的王位與身分,都是從天上的神授權而來。回到70年前,英國是歐洲唯一仍保留加冕禮的王室,其中一個重要環節就是由大主教為君王膏抹,代表從神而來的揀選與權柄。君王,也被稱為神的受膏者。

世人渴望看到有形的王,當人不認識神的時候,他們相信人的能力勝過一切,希望選出賢能的人成為君王治理他們,甚至自立為王,欲與神同等。聖經也記載了以色列人要求撒母耳為他們立王,像列國一樣。(撒上8:5)掃羅成為第一位被膏抹的以色列王,後來卻因懼怕人民多於敬畏神,導致失去王位,也喪失性命。而女王受到世人的尊敬和愛戴,也維持了大英國協的合一,與她明白自己的身分,認識神的次序,以及至高無上的掌權不無關係。本報今期中間資訊圖是關於神國度運作的原則,今日英女王的離世是對我們的一個提醒,也是一個時代的終結,促使我們去反思屬天與屬地權柄的關係,以及我們作為神國子民應該如何擁戴國度的君王,祂才是唯一配得我們全心全意順服的主,連地上君王也不例外。「諸王都要叩拜他,萬國都要侍奉他。」(詩72:11)

地上的受膏者是天上受膏者的影像,70年滿了是一個記號,宣告今日人的心要被喚醒,神子民回轉歸向天上的真正受膏者的時候已到。每個神的兒女,都是被膏立在神所預定的領域,與耶穌基督一同執政掌權。讓英女王的話成為我們的提醒,學習放下自己的冠冕在耶穌的腳前,以神的話語與啟示成為我們的生命謙卑順服的指引,不再以人的能力去事奉神,征服世界,而是行出屬神膏抹者應有的典範,學習耶穌這位謙卑的君王,以愛去得著和改變世界。

 

教會辦千人烤肉派對 顛覆新朋友對教會想像

9月9日,FIGHT.K教會高雄總部舉辦烤肉派對,1,200人齊聚教會園區「覓蜜基地」的戶外,生起118盆木炭爐火,場面壯觀。主責烤肉活動的青年領袖趙彼得介紹,教會曾舉辦過多年的百人烤肉活動,前兩年因疫情停辦。這次活動原預估達500-600人規模,沒想到竟達1,200人報名,是有史以來最大場,其中400名是新朋友。

FIGHT.K教會在每年的週年慶皆舉辦盛大園遊會,免費招待大家吃喝,往往帶來3至5千人參加。平時則會舉辦火鍋派對,以及各類活動,落實信仰生活化,讓福音在自然而然的情境中進入各類族群的生命。當大家在活動中互相認識,未來弟兄姊妹便可持續探訪這些新朋友、建立關係,持續讓愛湧流出去。 FIGHT.K教會創辦人張蒙恩牧師受訪時表示,中秋節是家族聚集,一起歡樂的時節。教會便是一個家庭,因此透過辦烤肉活動,讓大家能聚在一起吃喝快樂。

舞台區主持群為教會的年輕領袖,右一是主責此次活動的趙彼得(特約記者林子騫攝)

今年活動幾乎全權由教會下一代領袖負責,包括舞台上的主持人和演出樂團。此次舞台區主持人之一、青年領袖顏子寧分享,自己最初會穩定加入FIGHT.K教會,便是因為有人邀請她參加烤肉活動,所以感受特別深。「當時覺得很溫暖,跟這群人一起做一件事情很開心,所以下次當朋友再約我,就很樂意一起去參加(教會活動)。」因此她期待這次活動,能對一些人帶來超乎想像的祝福,並在人生中留下深刻印象。

現場一名參加者陳姊妹分享,很開心自己女兒因著烤肉活動,終於願意來教會。剛升高一的女兒則說,這裡跟她想像中很不一樣,覺得很有趣,所以未來若時間許可,樂意繼續來此參加聚會。

(新聞來源:基督教今日報)

 

 

RPG復興禱告APP推出 台灣十萬禱告大軍啟航

於9月14日晚場的靈糧特會中,劉群茂牧師呼籲榮上加榮的「禱國」要成為靈糧家族的國度異象,好消息電視台(GOODTV)執行長曾國生也分享「國際禱告學院」楊道諾牧師(Donald Young)於今年2月為台灣錄製的短片,提醒教會要以禱告面對震動,迎接屬靈豐收。他介紹RPG復興禱告APP面世的好消息,期望藉著APP平台號召十萬禱告大軍,匯聚力量得著屬天的權柄,現場許多弟兄姊妹都同心發出禱告呼求。

曾國生在會中宣告:「要讓更多人有份參與轉化復興禱告的行列,向神回應,主啊,祢憐憫我們,保守我們多年,祢把恩寵恩典恩膏都大大賜給台灣,不是為了我們的緣故,是為了祢名和祢國度的緣故,我們要站立起來,在世人面前為祢作見證,我們宣告禱告的大軍成立了!」

曾國生在會後接受訪問時分享,兩年多之前,楊諾道牧師巡迴台灣,帶動了RPG禱告浪潮,全台所有的教會牧者都被激勵。他們為著這樣的禱告浪潮而感恩,但是他心裡在想,接下來要如何做才能接住這個果子。「聖靈就感動我要做一個APP,把所有RPG小組集合起來,透過這個APP連結成為禱告的軍隊。」

曾國生又曾問過楊諾道牧師,如何讓禱告的火燃燒下去,他告訴曾國生一個詞:「見證」。不斷的見證,讓人得著鼓勵,因為經歷了神,禱告蒙神垂聽,也就有更大力量繼續往前走。曾國生指出:「我相信這是一把鑰匙,是台灣等候多時的復興關鍵和轉化的關鍵」。

(新聞來源:GOOD TV新聞中心)

 

 

轉化生命的土壤 -【栽種生命樹】專欄

家庭本是溫暖、安全,可以讓人歇息的地方,但如果家庭中充滿了言語或行為上的暴力,活在這環境下的家人,就仿如活在風暴中。另一方面,如果家庭中有未處理的糾紛或誤會,家庭成員會以抽離或迴避的方式來表達內心的不快。當情況持續,家人會互相冷漠對待,關係越見疏離,難以感受到愛。

無論是哪種情況,家庭中的成員都會各自尋找自處的方法,根據家庭治療師羅納德的分享,家人或會採用四種模式來應對:順從,刻意避免衝突,忽視或壓抑自身意願;叛逆,反抗權威,不按照別人的要求做事,抵制別人設定的目標;攻擊,將自己的沮喪或失敗歸咎於別人,認為是別人的錯造成自己今天的處境;斷離,產生強烈的無力感,選擇以離開或斷絕關係來面對家庭糾紛。

上述的各種情況,都會促使「沉溺樹」的根萌芽生長,而家庭中的批評或攻擊,更會直接影響家庭成員的自我形象或自我價值。無論是覺得自己無用,無價值,還是自視過高,覺得每件事都要以自己為中心,這些都是扭曲了的自我價值,會帶來負面影響。

要由沉溺的土壤轉化為養育的土壤,有下列五項建議可供參考:1.  尋根——回顧自己成長及家庭中各人的關係。繪畫家庭樹或家庭圖,去認識沉溺樹中最影響自己的是哪一條黑暗的根,嘗試描述家中的「土壤」環境。

  1. 畫根——按自己的情況與信任的人分享家庭圖。如果與家人或親友分享,可以邀請他們補充家庭圖的內容,幫助自己有更全面的了解,原則是不可互相批評或攻擊。
  2. 連根——除了自己的家庭圖,請同樣為父母畫出他們的家庭圖。如果從來沒有聽過父母的成長經歷,不妨主動問問他們。有足夠資料後,可從三張家庭圖中連結父母及自己的「根」,看看有甚麼相同或不同的地方。如果父母成長時同樣沒有經歷過尊重和愛,他們可以怎樣突破限制,向子女表達出爱和尊重呢?
  3. 根化——最終需要於合適的時間與家人一同面對處境,以便各人可以從自身角度作出補充及澄清。家庭中的糾紛從來沒有「勝利者」,因為無論勝負,都會有家庭成員感到難過。當不同的畫面拼合,大家明白各人有自己的掙扎時,在沉溺的土壤中開始加入了「聆聽和尊重」,這是突破的第一步,亦是讓「根」由黑化淡的一步。
  4. 根治——明白「過去」對自己的影響,確定「未來」仍然掌握在自己手上。「現在」肯定自己的努力和價值,是神所愛的兒女。過往的經歷塑造了今天獨一無二的自己,接受已經發生的事實,坦誠面對自己的傷痛、憤怒、羞恥或過犯,承擔責任和後果,認罪悔改,回轉及改變,在神的愛中更新,這便是根治的方向。

「那時,你必仰起臉來毫無斑點;你也必堅固,無所懼怕。你必忘記你的苦楚,就是想起也如流過去的水一樣。」(伯11:15-16)

 

(本專欄完)

 

 

死亡之夢 -【出發進行】專欄

8月30日,前蘇聯領袖戈爾巴喬夫辭世了。對於這位終結冷戰,也令超級大國蘇聯瓦解的風雲人物,世人對他的評價兩極。俄羅斯最主要的通訊社——俄通社-塔斯社則引述了他的名言:「歷史是一位任性的女士,很難說她會對我做出什麼評價,但我想搶在她之前自己先說:大致而言,戈爾巴喬夫──是個好人。」

愛沙尼亞首都塔林的市政廳建築

蘇聯解體當然有多種原因,但其中的關鍵,必定與波羅的海三個原不起眼的「加盟共和國」——愛沙尼亞,拉脫維亞與立陶苑打響了獨立的第一炮不無關係。這三小國雖然看似微小,但個個都有獨特的歷史,個個故事都「一匹布咁長」。

聖靈教堂內的祭台木刻。教堂現已改為新教體制

塔林是愛沙尼亞首都,面積不大,但歷史卻不短:早於十二世紀已記載於當時阿拉伯的世界地圖上,後來長期被丹麥王國統治,相傳今日丹麥的國旗也是源出於此。塔林一路發展,成為了漢薩同盟在北方的重要一員,是西歐、北歐與俄國之間貿易的交叉點,後又陸續被瑞典、德國和俄國控制。後來的獨立之路也走了差不多一個世紀,經歷了二戰和蘇聯強侵之後,才告完成。

塔林風光

塔林古城中的聖母主教座堂是愛沙尼亞現存最古老的教堂,建於 1240 年,原來是一座哥德式羅馬天主教堂,但愛沙尼亞後來決意改信新教,到了今日就成了路德教堂。另一座同樣古老的聖靈教堂,據傳愛沙尼亞第一次聖經傳教,就是在這裡宣講的。雖然原教堂曾毀於 1684 年的火災,但教堂內的彩繪玻璃和文藝復興式的道台均被保留,十分古老;在舊城區另一座十三世紀教堂是聖奧拉夫教堂,同樣從羅馬天主教堂轉變為浸信會教堂。教堂築起高聳的尖塔高 124 米,曾在中世紀是全世界最高的建築物。不過,筆者在塔林看到最震撼的,反而是一套「死亡之舞」的巨型畫作。

聖奧拉夫教堂,由塔頂可看到整個塔林的風光

相信經歷了這些年的「疫情」,大家都甚有體會了。在中世紀的歐洲,黑死病等疫情帶來大規模的死亡,也使人們深深反思生命與死亡的問題:人人都必一死,死也從不過問你是貧或富,人人平等。「死亡之夢」就成了當時很多教會的警世之作,提醒人們生命的脆弱與可貴。在塔林的聖尼古拉教堂,就存有世上唯一中世紀的死亡之舞畫作,原作長達三十米!現存的部分,仍能看見其上繪有國王、王后、紅衣主教等,在翩翩起舞穿插其中的骷髏之間,訴說生命無常,珍惜當下。

聖尼古拉教堂存世的唯一中世紀的死亡之舞畫作,現仍存有其中最重要的七米

中世紀西方教會對於人之必死,作出反思,謂之:「記住!你我終有一死,Memento mori!」不論你是平民,還是偉人,都請你活好自己,才能對得住神,不枉此生!

國王與翩翩起舞穿插其中的骷髏

 


波波Sir,大學社科系老師,尤愛鑽研世界歷史地理。「出発(發)進行」是一日本漢語,意思是指在列車出發時,車長發出的「指差喚呼」。香港人酷愛旅行,在疫情反覆,不能外出的日子,讓我們以相片帶動眼睛旅行,透過遊歷各地教會及歷史遺跡,以信仰反思生命。

 

 

娛樂界的復興推動者:蔡仰華(Lois) -【巾幗戰士】專欄

蔡仰華(Lois Choy)在娛樂界工作多年,從追名逐利到為神服事,她培育和興起演藝界的基督徒為主發光,是娛樂界復興和凝聚基督徒合一傳揚福音的關鍵人物。

信主前的Lois從事娛樂界市場發展工作,她做事認真,在行內亦富有名氣。無論對自己還是他人,Lois都抱有極高要求,這令她感到壓力越來越大,也開始思索自己的人生追求。就在那時,Lois被診斷患上癌症,突如其來的變化讓她不得不放下工作。有一天,Lois正為著自己的身體憂心,她聽到神跟她說:「你為什麽不相信我?」Lois大為吃驚,馬上打開聖經,她看到神的安慰,邊看邊哭。「神的話語竟然如此貼心,如此的真實。」Lois認識到神的真實,並聆聽她內心的渴求。Lois順利完成化療,身體很快恢復過來。

在養病的日子,Lois一聽到詩歌,心就被觸動而流淚。她意識到音樂有醫治人心的力量,走訪不同的基督教機構,發現會唱歌的基督徒不少,只是沒有人幫助他們推廣。Lois看到自己過往的經驗正好能為此所用。「歌聲是神所賜珍貴的禮物,我希望可以搭建一個平台,讓基督徒將這禮物展現人前,作鹽作光。」Lois開始製作本地基督教音樂,並堅持用高質的音樂器材,將最好的獻給神,「神配得擁有我們的最好」。同時她深信,基督教的製作能做到一定的水準,打入潮流文化。

Lois亦積極推動以音樂和表演藝術傳揚福音,曾舉辦許多大型聚會和佈道會,包括2005至2010年的全球禱告日,2013年Nick Vujicic的佈道會等。她過去引進了不少海外音樂和團體,使演藝和神國文化相融,不但讓未信者更多了解信仰,更凝聚基督徒合一,帶來娛樂界的復興。Lois與說唱牧師Jaeson Ma,說唱歌手MC Jin的合作更為本地文化帶來創新。Lois希望演藝文化能為年青人帶來正面影響,傳遞積極的信息,給他們打氣,讓他們有方向。這驅使Lois走進社區,2004至2006年間舉辦融合街頭舞蹈、話劇、詩歌、見證分享和講道的「火熱新一代」青少年復興聚會,更走進大學,舉辦巡迴電影佈道會,引領數以千計年青人接受耶穌為救主,轉化許多生命。

籌備大型聚會時,Lois一如以往親自照管大小環節,力求盡善盡美。然而她不再因此感到壓力,即使聚會經費不知從何而來,Lois把一切都交在神的手中,單單順服神的帶領,經歷神所賜的平安和喜樂。她與團隊把每一件事都擺上禱告,許多時候供應就奇妙地出現。Lois笑言:「錢真的會從天而降」,聚會不但能收支平衡,並且有餘去支持不同事工。

在工作上一絲不苟,Lois對人更是關懷備至。當身邊的人有需要時,工作再忙她也會馬上放下,寧可之後加班,也要騰出時間陪伴,與對方傾談和禱告,甚至會帶同工人到對方家裡做飯。下屬在工作上遇到問題,她會一起想辦法解決,與他們一起通宵拚搏。即使在病患中,也堅持出席和見證同工的婚禮。Lois待人真誠,全心聆聽,以及對人的重視,讓很多藝人都很享受與她同行,願意向她完全敞開。她的信心和生命激勵了許多藝人,並培育了不少屬靈兒女勇敢為神作見證。2007至2011年間,Lois分別引入了《奇異恩典》、《美麗人生》(Bella)、《無法無天:販賣靈魂的商人》(Nefarious)等電影,引起大眾對人被販賣、剝奪和壓迫的關注,以及對人的價值的反思。

Lois相信所製作的音樂、唱片和電影都是為復興作預備,當人心渴慕,就能透過這些作品認識耶穌,生命得轉化。而在認識她的人心中,她所留下的,是她溫暖的心和親切的笑容,以及向神向人全心的付出。

 


在世界舞台上,有不少女性擔當舉足輕重的角色。聖經也記載了女士師底波拉率領希伯來人成功反擊迦南王耶賓的軍隊,她有勇有謀,又有公義慈愛。在現今華人教會裡,也有很多出色的女性屬靈領袖,本專欄由國度復興報編輯部撰寫,透過她們的生命故事,述說巾幗戰士的特質,激發女性回應時代的任命。

 

英女王生前最後致詞 基督教誨是我一生的指南

9月8日下午,英女王伊莉莎白二世(Elizabeth II),當天下午在蘇格蘭巴爾莫勒爾堡安祥辭世,享耆壽96歲。

9月6日,英女王任命了新一任英國首相莉茲.特拉斯(Liz Truss),這是她最後一次履行公職。英女王在位70年共任命過15位英國首相。截至2018年,英國6600萬人口中有31%的人表示曾親眼見過他們的君主。王室臉書指出,英女王統治期間,大英國協從7個成員國發展到56個成員國,占全世界三分之一以上的人口。女王在位期間,曾去過117個國家,出訪至少325次,行程哩數可環繞地球42圈。

伊莉莎白女王和菲立普親王拜會教宗方濟各(圖片來自:Vatican Media)

女王在位最後幾年的支持率一直穩定於70%左右,遠高於西方世界任何的政治領袖。她於21歲時便以公主的身分履行公共職責。在生日當天,她從南非開普敦向整個大英國協發表廣播演說:「我向你們全體宣布,我將畢生,無論壽命長短,竭誠為你們服務」,並說,「神將幫助我實現誓言。」

英女王在8月3日給今年聖公會各主教的世界性集會蘭貝斯會議(Lambeth Conference)信函中表示,主基督的教導,是她一生的指南。英女王在信函中強調,在不斷變化的世界中,基督教的合一在今天也許更加重要。當前是一個「對世界各地的主教、神職人員和平信徒來說,具有巨大挑戰的時期」,因為他們當中的許多人一直在「痛苦、衝突和受創的地方」服事。然而因著眾人是靠著神的力量如此做,也使她的心從而得安慰。

英國聖公會於9月8日發表《為女王陛下逝世祈禱》的禱告文:「仁慈的神,我們為你的僕人伊莉莎白女王的一生獻上感謝,為她的信仰和對職責的奉獻致上謝忱。在我們哀悼她的離世時,請祝福我們的國家。願她的典範繼續激勵我們;藉著我們的主耶穌基督。阿們。」英國聖公會首席主教、坎特伯里大主教賈斯汀·韋爾比(Justin Welby)當日接受BBC Radio4採訪時表示,「對於我們許多人來說,幾乎無法想像沒有她的世界。女王陛下向我們表明,當我們將生命建立在神的信實之上時,我們就在永恆的堅實基礎上不致動搖。」他又勉勵,「在悲傷、恐懼或脆弱的時候,可以緊緊抓住基督受傷的腳,人人都有資格。」放眼世界可以發現,我們的生命可以像女王陛下一樣豐富,即使面對死亡,我們的生命也可以找到希望。

英女王的靈柩於9月11日離開巴爾莫勒爾堡(圖片來自:FB@TheRoyal Family)

《梵蒂岡新聞》報導,天主教教宗方濟各聞訊後,立即拍發唁電給查爾斯三世,表達哀悼之情。教宗表示願意「與哀哭的人同哀哭,為已故女王永遠的安息祈禱」。同時,教宗也緬懷伊莉莎白二世「為國家和大英國協的福祉勤奮不倦的服務,她盡責的典範,她信奉耶穌基督的堅毅見證,以及她對耶穌基督許諾的堅定盼望」,並為此表達敬意。

除了需肩負英國君主的世俗責任,伊莉莎白二世還需監督英國國教各種教會事務。這個職位可以追溯到亨利八世國王,他因教宗拒絕批准他的離婚,而與羅馬天主教分裂,並使自己成為英國國教──英國聖公會(Church of England,英格蘭教會)的領袖。王室網站解釋說,「根據首相的建議,女王任命英國聖公會的大主教、主教和院長,然後他們宣誓效忠並向女王陛下致敬」。

英女王與美國佈道家葛培理牧師(圖片來自:BGEA)

2016年,女王表示耶穌基督是「她所服事的王」。關於信仰,她曾說:「對我來說,基督教教義和我個人在神面前的責任,提供我生活的框架。我和你們許多人一樣,在困難時期從基督的話語和榜樣中,得到了極大的安慰。」對她來說,崇拜不僅僅是一場公開儀式。她一生定期去教堂,她的信仰並不複雜,以聖經和公禱書為基礎。她曾與美國佈道家葛培理牧師(Billy Graham)分享對聖經的熱愛,並曾多次邀請葛培理牧師為她講道。

(新聞來源:基督教論壇報)

 

 

贊比亞基督徒歡慶 擁有母語聖經譯本

非洲贊比亞母語聖經譯本於早前正式誕生,基督徒慶祝聖經翻譯的最新里程碑。這項工作由威克里夫聖經翻譯協會(Wycliffe Associates)領導,目前超過5,000人在贊比亞將聖經翻譯成當地20種語言。

教會牧師和植堂者Henry Mumba會督正協助於曼薩(Mansa)的聖經翻譯工作,他回憶自己19歲時第一次聽到的經文。「我們的牧師是從外國來的宣教士 ,他來到這個小鎮,向我傳福音時,我認識的第一節經文是約翰福音3章16節:神愛世人,甚至將祂的獨生子賜給他們,叫一切信祂的,不至滅亡,反得永生。」

曼薩的信徒首次用他們的母語Aushi閱讀和聆聽新約聖經後,高興得跳起舞來。Mumba說:「這彷彿是神在說我們的語言。」他指出,聖經是Aushi語的首部文獻,是前所未有的。除了Aushi語的翻譯,新約聖經還被翻譯成Nynja和Laya兩種語。來自利文斯頓市(Livingston)的Buster Paul Tembo牧師領導教會的聖經翻譯工作,他表示:「我們國家有73種語言 ,由於當中只有7種被稱為官方語言,聖經只翻譯成這7種語言。」Tembo 認為,基督徒能夠接觸自己語言的經文,對他們的屬靈生活產生很大的影響。「當你拿出自己語言的聖經閱讀,就能夠更清晰理解;朗讀出來與他人分享時,也更容易明白。」

Mumba會督帶領曼薩的聖經翻譯工作

學者估計,全世界至少有7,000種語言,當中只有不到800種語言有新舊約翻譯聖經,還有數千種語言需要翻譯,其中許多位於非洲大陸難以觸及的地方,以及亞洲和印度太平洋地區。

威克里夫聖經翻譯協會信息技術專家 Tomussone José Macinga 說:「對我而言,這不僅僅是翻譯和印刷聖經,而是改變生命,我看到過許多生命因著聖經翻譯而被改變。」威克里夫協會主席兼行政總裁Simoun UngUng表示,聖經翻譯的一個主要挑戰,是如何加快翻譯的過程,而同時保持翻譯的質量。「當你來到工場,你會看到翻譯聖經話語的需求。每天都有人在未認識主之前就離世,因此我們要迫切地推進聖經翻譯的工作。」

禱告:求主帶領聖經翻譯工作,興起更多工人,讓更多人能以自己的語言和文化認識祂,生命得轉化。

(來源:Christian Headlines,2022年9月7日,林國祥編譯報導。)

 

 

萬人大型音樂劇 歌頌馬丁路德金傳奇一生

由Creative Church推動,展現馬丁路德金生平的大型音樂劇將於今年10月起在德國、瑞士和奧地利共10個城市公演,讓參演者和觀眾細味這位黑人民權運動領袖的著名演說「我有一個夢」背後的故事。

除了Creative Church,德國福音派教會(EKD)和福音派自由教會聯盟(Federation of Free Evangelical Churches of Germany)都是促成這部音樂劇公演的重要推手。日前,三個國家合共約有10,000參演者在他們所在的地區參與音樂劇排練。參與演唱的成員年齡最小的是7歲,最年長的為91歲。

數百名歌手在德國的韋茨拉爾排練

作曲家Hanjo Gäbler和Christoph Terbuyken是這部音樂劇的創作人。他們曾參與製作音樂劇《十誡》(The Ten Commandments)和《奇異恩典》(Amazing Grace),以及流行音樂神劇《馬丁路德》(Pop-oratorium Martin Luther)。記者及馬丁路德金研究專家Andreas Malessa也加入了製作團隊,參與撰寫劇本。Malessa說:「『我有一個夢』代表一個烏托邦,一個縱使此時未能完全實現,也值得為人們為之奮鬥的理念。這部音樂劇是關於馬丁路德金的原則,以及他為支持被剝奪權利的人而進行非暴力抗爭行動的實際體現。60年代美國黑人對馬丁路德金的意義,正好對應今天21世紀歐洲的難民和『在職貧窮人口』對我們的意義。」

主辦單位歡迎沒有合唱團經驗的人士參與

創作團隊在音樂劇的官方網站表示:「這部音樂劇充當了一個大使的角色,傳揚當年曾激勵馬丁路德金的福音信仰,也讓參演者和觀眾意識到,每個人微小的擺上都可以為人類和環境帶來好處。馬丁路德金是一個改變世界的人,他的夢想以及為爭取人權所作的,都激發人們對世界事件和自身行動的反思。」

音樂劇將於2022年10月至2023年4月期間公演。參與演出的歌手在過去幾個月一直積極排練。主辦單位沒有特別對參加者訂立門檻,沒有教會背景、沒有合唱團經驗的人士也可參與。

禱告:願主的百姓遵祂的心意,扶助弱小,看顧貧窮孤寡,為受壓的發聲。

(來源:Evangelical Focus,2022年9月7日,Richard Chau編譯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