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現50年前耶穌運動 4,500人在加州海灘施洗

7月8日,美國知名佈道家、加州巨型教會豐收基督徒團契(Harvest Christian Fellowship)主任牧師勞格理(Greg Laurie),在加州科羅娜德爾瑪(Corona Del Mar)的海灘為近4,500人施洗,包括了他的孫子和孫女。

這個場景讓人想起勞格理牧師新年推出的歷史電影《耶穌革命》(Jesus Revolution),記錄了20世紀60-70年代初的耶穌運動(Jesus Movement),重點講述了像勞格理牧師這一代人如何得救信主,該片甚至在美造成票房轟動。「這是我50年前受洗的地方」,勞格理在上個月宣傳該活動的影片中說道,他在19歲時被主呼召進入全職服事。

今年這場「耶穌革命洗禮」發生在教會一年一度的南加州豐收十字軍佈道會一週後。起初的佈道會訂在加州阿納海姆(Anaheim)的本田中心(Honda Center)舉行,兩天內紀錄共有6,794人決志。「他們在這裡、那裡、無處不在。」為期兩晚的南加州豐收運動共吸引3萬2,500人參加。「人們排了半英里長的隊伍等待受洗。」

「我們在海灘舉行的耶穌革命洗禮中,度過了非常美好的一天。我們總共為4, 000多人施洗」,勞格理牧師在推特上寫道。「我遇到了來自全國各地,甚至世界各地來參加這次特別活動的人們。願上帝保守他們每個人,因為他們在洗禮中公開表明他們願意順服耶穌基督。」他又說:「從南加州豐收十字軍佈道會到這次洗禮,一週之內,我和教會已經幫助大約11,295名重生基督徒,將生命奉獻給主。」

「很高興看到主以強大的方式推行這次活動。」阿納海姆第一美南浸信會(First Southern Baptist Church in Anaheim)主任牧師查亞西里索邦說:「團結起來履行大使命,並能看到它在這麼大範圍內發生,真是太好了。」查亞西里索邦牧師表示,信仰的洗禮是一切美好的第一步,他們也很高興這些人找到了教會的家。他們當中許多人將成為我們教會的門徒。「我們將繼續尋找其他創造性的合作方式,來完成這項偉大的使命。」

勞格理指出,「50 年前的耶穌運動未有過這樣的人群……」這是全新的經歷和新鮮的事,顯然是受到耶穌運動的啟發。人們希望能夠再次經歷更新,這就像復興一樣,毫無疑問。」

(新聞來源:基督教論壇報

禱告:願復興的浪潮不止息,繼續在美國延續,人的心能夠真正回轉歸向神,使神的心意能夠在地上彰顯。

 

 

調查顯示近半以色列猶太人 「不再相信彌賽亞會來」

由All Israel News、以及以色列民意調查公司(Geocartography Knowledge Group)共同進行的研究,共1,200位以色列猶太人參與,當中200名受訪者是超過65歲的以色列人或極端正統派猶太人,他們以電話方式接受訪問;另有1,000名採用線上方式訪問。問題設計者為兩位美國猶太裔博士:末底改.隱巴里(Mordechai Inbari)和基里爾.布明(Kirill Bumin),但他們並非基督徒或彌賽亞信徒。

對於「你相信彌賽亞要再來嗎?」這問題,54.9%的以色列猶太人,即具有以色列公民身分的猶太人,回答「相信」,45.1%則回答「不相信」。調查顯示,近半以色列猶太人不相信彌賽亞將再來,整個以色列猶太人也愈發「世俗化」,但在年輕一代的猶太人中,相信神的比例比上一代更高。

一直以來,拉比和猶太學者都根據聖經經節指出,終有一天彌賽亞將再臨。申命記18章15節,「耶和華你的神要從你們弟兄中間給你興起一位先知像我,你們要聽從他。」17章和19章所言都是類似主題,神要在以色列民中興起一位先知,傳講神的話。以賽亞書9章6-7節明言:「⋯⋯他必在大衛的寶座上治理他的國,以公平、公義使國堅定穩固,從今直到永遠。⋯⋯」而彌迦書5章2節與箴言30章4節也有相同記載。

《All Israel News》的主編約珥.羅森伯格(Joel C. Rosenberg)認為,此問題最簡單的答案,很可能是因有非常多以色列猶太人「不再讀猶太經典」。他們或許從小在會堂裡朗讀聖經長大,但長大後便不再讀妥拉或先知書,因此,「彌賽亞將再來」的概念對其而言是很模糊的,更遑論將此牢記心上。

根據All Israel News另一篇名為「相比1948年,調查發現有更多的以色列人相信神、天堂和地獄的存在」的報導指出,另一相關研究顯示,63.6%猶太人表示:「我相信猶太傳統裡描述的神」;22%的猶太人認同:「我相信宇宙間有一個更高力量,但我不相信是猶太傳統裡描述的神」。報導指出,從1948到2023年,以色列猶太人對於信仰想法產生極大改變,也有明顯世代落差。年輕以色列猶太人比年長以色列人,更傾向相信聖經所描述的神。而相較年輕以色列猶太人,有更多年長以色列人認為,自己是無神論者。

此外,以色列猶太人的收入,也和他們是否相信神有關。收入愈高的人,有更高比例不相信神,反之,愈相信神的存在。此外,有逾半以色列猶太人相信天堂和地獄存在,這也是上述兩位猶太裔博士所做的研究。

(新聞來源:基督教論壇報

禱告:求神吸引並奪回所有猶太人的心歸向神,並再次接上基督信仰的根源,為榮耀的君王預備道路,阿們。

 

 

飢餓三十呼籲即刻救援翻轉危「飢」 代言人林柏宏直擊報導糧食短缺惡化

第34屆「飢餓三十」於6月7日下午在台北舉行啟動記者會,今年以「翻轉危飢× 救要現在」為主題,號召各界響應,預計在台灣幫助逾 6 萬人次弱勢兒童及與家庭,並計劃於至少28國展開42項海外人道救援計劃,為飽受天災、糧荒、戰亂所苦的兒童與家庭伸出援手,拯救生命,並培養他們在未來回應災難的能力。

台灣世界展望會會長李紹齡在記者會中提及,台灣剛剛才解除旱象,更能體會全球史上最熱8年帶來的極端氣候。她說,今年的展望會與富邦金控舉辦第34屆飢餓三十人道救援行動,呼籲各界透過響應飢餓三十、捐出一日餐費,不僅救援飢餓兒童,更要減緩氣候與戰亂對世界的衝擊。除了在線救援,展望會也將於7月分,由南到北巡迴舉辦市集活動,邀請民眾透過「齊飢體驗車」,感受救援現場情境。

今屆「飢餓三十」代言人林柏宏於4月底與台灣世界展望會前往索馬利蘭,在「飢餓三十」啟動記者會上分享,在當地探訪飢餓家庭及營養不良孩童時,深深感受到心痛與震撼,呼籲大眾伸出援手響應活動,幫助國外飢餓孩童及台灣在困境中的家庭渡過難關。

林柏宏和孩子一起畫畫、交換畫作。

記者會上,大會播放了林柏宏探訪歐德韋(Odweyne)境內流離失所者營地的實況,包括協助醫護人員為兒童作身體檢查,了解孩子營養不良的嚴重程度;學習修剪樹木的技巧,參與將荒漠復育為綠地的活動等等。

林分享,這是他首次親身經歷孩童過的生活,覺得非常震撼,這些年因疫情、戰爭、氣候變遷等因素讓他們的生活變得更困難,有的家庭整天只能吃一餐,而且因為乾旱缺乏飲用水,只在吃飯時才有乾淨的水可以喝。他看到展望會為當地帶來的水資源建設、灌溉、專業技能的培養。「看到孩子們因為我們帶去的一點幫助,帶來生命的希望,我覺得非常感動。」

在蘭嶼從事社工服務逾十年的台灣世界展望會東區辦事處總督導曾幸錞,在記者會中提到在台灣的工作狀況。她表示,以離島或鄉郊區域來說,許多單親、隔代教養家庭的主要照顧者就是家中唯一經濟支柱,當他們生病、受傷時,光是前往都會區就醫的各項費用就很驚人,而養病期間沒有收入,不但家中可能斷炊,孩子甚至得輟學協助家計。

她說,曾有服務過的孩子,因家長過世被迫一夕長大,休學扛起喪葬費、房租與醫療欠款。過程中若無外界支持,很難獨自撐過去,在危難時若有人適時拉一把,即使被絆倒,也不會完全倒下去。

(來源:基督教論壇報

禱告:求神為非洲與台灣的孩童及他們的家庭賜下生活中所需的資源。求神興起神國的兒童大軍轉化世界。

 

 

福音歌手Lauren Daigle自曝疫情憂鬱心境 新專輯呼應希伯來書經文

福音女歌手勞倫.戴格爾(Lauren Daigle)近日推出同名新專輯《Lauren Daigle》。她在受訪中透露,在製作新專輯時,自己正陷入焦慮與憂鬱症的痛苦爭戰。

勞倫.戴格爾告訴美國《時人雜誌》(People Magazine),「當時我覺得不再認識自己了,我在不知不覺中患上驚恐症。」她在2018年發行的《Look Up Child》專輯以及創紀錄的熱播歌曲〈You Say〉取得巨大成功。勞倫.戴格爾也曾在2019年獲得葛萊美獎最佳當代基督教歌手獎。然而2020年新冠疫情後,她被迫暫停巡演。「我的一切計劃都被打亂了。」戴格爾說。失望、悲傷、失落,以及全球性的疫情風暴,讓她陷入焦慮和憂鬱的低谷。

Lauren Daigle公開分享音樂創作。(圖/翻攝自FB @Lauren Daigle)

她稱今年發行的新專輯是她「最珍貴的作品」,也是她離開Centricity Music後,首次與Atlantic Records合作發行的新專輯。「這段時間是我重生的過程⋯⋯我的整個世界都崩塌了,我必須學習如何重新找回自己。」聽眾可以從她的新歌中聽到她如何找回自己的心境,比如單曲〈感謝神,我願意〉的歌詞中如此寫道:

這是艱難的一年

多少個夜晚都在流淚

所有的黑暗試圖與我的恐懼爭戰

一個人,孤獨著,這麼久

我不知道如果我不認識祢我會是誰?

我可能會從危險邊緣墜落

我不知道如果祢放手我會去哪裡?

所以請讓我握住祢的手

勞倫.戴格爾認為她的新專輯呼應希伯來書4章12節:「神的道是活潑的,是有功效的,比一切兩刃的劍更快,甚至魂與靈,骨節與骨髓,都能刺入、剖開,連心中的思念和主意都能辨明。」

她將新專輯的歌曲視為與內在靈魂的對話。在創作過程中,她意識到,「那將是一首我從靈裡創作出來,寫給內在靈魂的歌;這些訴說心痛、渴望、困難、歡樂和新奇的歌曲,都來自於這條靈魂小徑;另外一些歌曲則是宣揚神的同在,它們都是我的一部分。」

禱告:求神為藝術山頭中眾兒女們安排屬靈夥伴,緊密同行,更恢復他們的生命,在其創作中更能流露神的榮耀、能力、權柄與國度,轉化地上的屬靈氛圍,讓人遇見神。

(來源:基督教論壇報

 

 

印度100間教堂遭火焚 60人死 基督教領袖籲代禱

印度東北部曼尼普爾邦(Manipur)5月初因族群定位問題發生暴力衝突,至今造成60人死亡、230人受傷,100間教堂被燒毀、35,000 多人流離失所、1,700 所房屋被毀,是該州針對基督徒的最嚴重的襲擊之一。一群神父和修女於5月12日發表公開信,敦促印度天主教會的高層領袖言歸於好,為團結而努力,以對抗針對少數群體,尤其是基督徒和穆斯林日益嚴重的迫害問題。

宗教公義與和平論壇(the Forum of Religious for Justice and Peace)去信給印度天主教主教會議 (CBCI) 主席安德魯斯·塔扎特大主教 ( Archbishop Andrews Thazhath),表示印度天主教會最高領導階層對於東北部曼尼普爾邦的暴力事件中,基督徒受到迫害的反應冷淡。他在聲明中寫道,「分裂的教會無法面對強大的對手。因此,教會領袖應立即採取緊急措施,通過對話解決教會內部的衝突,並促進彼此之間更好的合作與協調。在這個關鍵時刻,教會不能保持沉默,也不能表現出支持反人民政府姿態,教會必須起到警醒作用。」

根據國際基督教事工「國際釋放」(Release International)的報告指出,基督徒在曼尼普爾邦的27個村莊遭到襲擊,有時是「在州警和軍方的眼皮子底下,而暴徒則是在街上游蕩,四處尋找可攻擊的村民」,而且這些襲擊是「反基督教的」。「敞開的門」(Open Doors)的報告稱,有100多間教堂被燒毀,另有300間屬於基督徒的建築物,包括房屋和聖經學院均被摧毀。印度牧愛堂(Good Shepherd Church in India)的德蘇薩(Joseph D’Souza)主教說:「據說在平原地區,幾乎所有的教堂都被摧毀。」他呼籲人們為曼尼普爾和印度人民祈禱。

基督徒急難聯盟(Christian Emergency Alliance)在推特發表的影片顯示,有許多受迫害的基督徒至今仍躲藏在樹林裡。敞開的門要求「印度政府公開譴責此類針對基督教少數群體的暴力行為」。該組織補充說,「人們正在逃難,害怕回家——如果他們的家還沒有被摧毀的話」。

 

據報導,這起暴力衝突事件的起因來自基督徒為主的庫基族(Kukis)與印度教徒為主的欽族和梅泰族(Meitei)之間的持續衝突。根據印度媒體《Scroll.In》報導,衝突事件最早發生在5月3日,當時數千人參加由「曼尼普爾邦全體部落學生聯盟」(All Tribal Students’ Union of Manipur)組織的和平抗議遊行,抗議占該邦近50%人口的梅泰族4月被政府列入「表列部落」(Scheduled Tribes),恐將影響其他部落的就業和升學機會。據了解,表列部落可以為族群帶來大學錄取、選舉保留席次、森林地耕種權、低利率銀行貸款、低廉醫療和教育費用,以及公職保障名額等等。

邦加羅爾(Bengaluru)都主教馬查多(Reverend Dr. Peter Machado)告訴《印度快報》(Indian Express):「我們注意到了原本和平的東北部曼尼普爾邦再度發生針對基督徒的迫害事件。當地人口有41%是基督徒。」教會希望並祈禱情況能夠得到控制,當地人民能夠恢復和平和信心。許多信徒紛紛前往鄰邦尋求庇護,如米佐拉姆邦、梅加拉亞邦和納加蘭邦,在這些地區,基督徒都是主要族群。

據視博恩(CBN)報導,過去7年以來,印度在「敞開的門」全球守望名單的排名,已從第31名爬升到第10名。主要的攻擊事件都是在現任總理莫迪(Narendra Modi),以及印度教為主的印度人民黨(BJP)執政期間發生。

全球基督徒團結陣線(Christian Solidarity Worldwide)創辦人兼主席湯瑪斯(Mervyn Thomas)發出呼籲:「曼尼普爾的暴力事件並不令人驚訝,但在莫迪政府當政下,少數民族和宗教少數派之間的關係漸趨緊張,令人深感擔憂。我們敦促邦政府和中央政府迅速採取行動,遏止進一步的暴力,並確保流離失所,或滯留的人民能夠得到照顧。我們也呼籲曼尼普爾當局確保所有公民都能獲得經濟和社會進步的機會,無論是否授予表列部落的地位。」

印度的教會領袖正呼籲暴力行為必須停止。印度福音團契(Evangelical Fellowship of India)秘書長拉爾牧師(Vijayesh Lal)牧師在聲明中表示,組織對曼尼普爾最近發生的事件深感悲痛和擔憂。「作為代表印度福音派的基督教組織,我們堅守愛、和平和正義的價值觀。我們相信每個人都是按照神的形像創造的,應受到尊重的對待。最近的暴力事件違背了這些價值觀,給曼尼普爾人民帶來了巨大的傷害。我們呼籲各方保持克制,並和平解決問題。我們敦促曼尼普爾的人民遠離煽動分裂和造成對立的勢力。我們還呼籲邦政府和聯邦政府與所有利益相關者展開建設性對話,解決衝突的根本問題。」

祈禱:宣告神是看顧印度的神,求神醫治與安慰受暴力事件影響的印度人民。求神拯救印度教會脫離分裂,幫助教會竭力保守聖靈所賜合而為一的心,按神的心意面對逼害。

(新聞來源:基督教論壇報

 

葛福臨出席利伯緹大學畢業禮 勉勵畢業生「為真理站立」

美國利伯緹大學(Liberty University)於5月11至13日分別舉行了三場畢業典禮,給共2.8萬名畢業生頒授學位,是利伯緹大學歷來最大型的畢業典禮。葛福臨(Franklin Graham)在5月12日晚上的典禮中獲頒榮譽神學博士,並向在場超過1萬名畢業生和逾6萬名出席的親友致辭,勉勵應屆畢業生為真理站立。

葛福臨問在場的畢業生:「你們要怎樣展開人生下一頁?我的禱告是,你們這一屆畢業生會被稱為在充滿罪惡和詭詐的世界中為真理站立的一群。我愛我們的國家,然而現在我們的國家在道德、靈性、經濟和政治等層面都急速下滑。為什麼?因為我們背棄了神和祂的真道。我們是要作燈臺的,要作那造在山上的城,在充滿混亂和謊言的文化中為神的話語和真理站立。」

葛福臨分享了他對利伯緹大學創辦人富沃爾博士(Dr. Jerry Falwell)的回憶。「他指著山上的這片土地,夢想建立一所培育世世代代基督勇士的學校。Falwell是一個深深委身於神的人,他順服神的呼召,建立了這所大學,並牧養托馬斯路浸信教會(Thomas Road Baptist Church)。他擁有卓越的遠見,你們今天在這美麗的校園所見到的,全都是神的恩手臨到Falwell博士52年前所奠下的根基,神尊榮他的忠心。」

他提醒畢業生要在人生路上持續定睛於耶穌基督。「你會希望有一個準確的指南針,因為你不單要仗賴它為你導航,還需要它為你指引人生方向。哪怕你只走差了一度,就會完全錯過你的終點站。在過程中不要容讓撒旦來分散我們的注意力,使我們偏離神對我們生命的計劃。耶穌基督是唯一的道路,我們要定睛於祂。」

葛福臨還挑戰畢業生要為基督作勇士。「許多時候,當基督徒分享自己的信仰時,就會被要求坐下和住口。我希望你們能站起來,揚起你們的聲音,高舉真理,為耶穌基督而活。當你們今天拿著學位離開這裡,要以此來榮耀神。更重要的是,要在這個垂死,充滿懷疑和罪惡的世界中,高舉神真理的旗號,作基督的勇士。」

禱告:求神帶領眾畢業生進到所屬領域,興起發光,高舉祂真理的大旗,發揮屬神的影響力。

(來源:CBN News,2023年5月15日,Amy Fong編譯報導。)

 

 

美國青年心臟病發 母親禱告期間經歷復活

美國德克薩斯州一名年青人Sammy Berko心臟病發,經多名專業醫生搶救後證實死亡,他的母親禱告後,Sammy經歷復活神蹟。

Sammy於2023年1月7日發病。當時他在參與攀石訓練,在到達最高點時,他行動變得艱難緩慢。當他被放下來後,即使醫生為他進行急救,避免嚴重腦損傷,但病況漸趨嚴重。

Sammy的母親Jennifer告訴KRIV-TV,醫生看著她和丈夫說,「抱歉,他已經去世了」之後,他們二人都留在房間內送別愛子。那時她對兒子說話,還有向神禱告。

「我告訴兒子我有多麼愛他,以及說對不起,因為我們不知道如何救他。當我在禱告時,我的丈夫說:『我的天啊,他在動!』」據KRIV-TV表示,Jennifer與丈夫大聲喊叫醫生進來,Sammy復活的神蹟就在他們眼前發生。

另一個神蹟是,長時間缺氧的Sammy,復甦後證實只有少量的腦損傷和短期記憶損失。

禱告:求神祝福全球母親帶著神的愛與能力興起,為下一代子女守望,讓神的能力與保護遍滿全地。

(來源:Charisma Magazine,2023年5月9日,Joshua Chung編譯報道)

 

 

電影《耶穌革命》發佈承接校園復興 「是神完美的安排」

關於70年代在美國興起的「耶穌子民運動」的(The Jesus People Movement)美國電影《耶穌革命》(Jesus Revolution),於美國2月24日上映,上映兩周票房已超過3千萬美元。面對公眾的熱烈反應,導演Jon Erwin表示:「我從來未見過如此多人在社交媒體以這部電影為題分享,以及見證此電影如何帶來生命改變。我看到有些分享的片段是人們在戲院外的噴水池受洗,又或隔天在湖裡受浸;也有觀眾在看完電影後即席發出敬拜讚美和禱告。」

Jon指出,攝製這部電影的意念是於2015年閱讀《時代雜誌》時萌生的。「我開始研究美國最近一次的復興史,深受吸引,為何我的世代不能經歷如此復興呢?60年代末與當今環境十分相似,瀰漫絕望與分裂的氛圍,而神真的在那時候介入了。」

Jon原本希望電影能夠在較早時候上映,但他相信神的時間最完美。而他相信亞本斯理大學(Asbury University)校園復興是一塊巨大的拼圖。當時他曾到訪亞本斯理大學,親歷其中,並深受影響。「我記得當時Greg Laurie打電話給我,問我有什麼感受。我說,與電影的情節幾乎一樣。電影能在這時刻發佈,實在奇妙,也讓我驚嘆。」只要堅定忍耐到底,時候到了,便會迎來大豐收。

拍攝洗禮場景當日

Jon與他的拍攝團隊享受整個拍攝過程,同時也見證一連串生命轉化與超自然的回轉發生。「在我們拍攝洗禮場景的那一天,我感受到前所未有的屬靈能力,我想是從螢幕流出來,我相信觀眾在電影中也能感受得到。」

電影獲得A+的評分,令Jon成為首位獲得4次A+評分的電影製作人。對此,他滿心感恩,同時為著電影帶來生命的改變而興奮。透過電影向觀眾傳達強而有力的信息,講述真實的轉化故事是他的熱情所在。「我們所做的這一切並不關乎我們,而是關乎每一個觀眾,以及他們觀看的經歷。感謝神作成超越這一切的工。」

《耶穌革命》電影海報

禱告:願神興起更多祭司,以藝術的方式宣揚祂的榮耀,願神的榮耀如洋海充滿全地。

(來源:GOD TV,2023年3月8日,Joshua Chung編譯報導。)

 

 

【先知性藝術】合一——韓國的未來

在2023韓國回家聚集中,兩代的德國家人站在台上,其中一位姊妹Anika分享了她所畫的一幅關於韓國的先知性圖畫。畫中的三朵百合花,右下方的是南韓,左下方的是北韓。兩朵花原是從同一花莖生出,卻朝著不同的方向生長。然而它們再生出的分枝,最後連到一起,成為了一。百合花生於荊棘地,受盡痛苦,但神要更新、圍繞和保護祂的新婦,神說,我的愛人,如同荊棘地中的百合花。德國跟韓國有著相似的歷史背景,二戰後的德國被一道牆分隔,分成東德和西德,他們同樣經過許多年的禱告,走過荊棘的痛苦。年青夫婦Anika與Nicoles的父母分別來自東德和西德兩個國家,而今天他們站在台上,希望向韓國顯明一個新的世代,他們不再如上一代分別出東西德,也不用再想到戰爭。只要有父母為下一代禱告,扶持他們,下一代就能活在合一的果子中,這就是韓國的未來。

【代禱守望】希臘火車相撞意外 共57人罹難66人受傷

希臘中部城市拉里薩市(Larissa)於當地時間2月28日晚間發生一則嚴重火車相撞意外。希臘當局目前公開初步傷亡人數,有57人罹難、66人受傷,其中有6人重傷,已送往加護病房觀察。希臘總理米佐塔基斯(Kyriakos Mitsotakis)亦宣布,希臘全國進入哀悼期,為期三天,所有公共節慶活動取消,公營建築也將降半旗致哀三日。

客運列車於雅典時間2月28日晚上約7點30分從車站出發,最終將抵達塞薩洛尼基市(Thessaloniki)。與此同時,貨運列車則是從塞薩洛尼基市準備前往拉里薩市,這才發生了這意外。相撞的載客列車前四節列車脫軌,而最前方的兩節車廂幾乎全毀。拉里薩市官員說:「兩輛列車都開得非常快,但他們都不知道對向也有一輛列車急速駛來。」

據悉,因為目的地塞薩洛尼基市是希臘學生匯聚之地,許多搭上這班意外列車的人都是學生,他們在過完今年希臘東正教大齋節(Greek Orthodox Lent)的第一個主日後返回該城,這讓許多家長正焦急聯絡孩子,而該市的學生會呼籲「全面調查,不可掩蓋事實。」

此次事件為希臘史上第三重大火車意外事故。

禱告:求父神釋放祂的安慰、保護及醫治在所有乘客身上,尤其學生及他們的家庭。求父神也施恩賜下資源與人材,更新鐵路的規劃及看顧重建的過程,避免意外再次發生,奉耶穌名禱告,阿們。

(新聞來源:基督教今日報

 

 

肯亞首設全國禱告日 求主降雨止息旱情

面對持續旱災,肯亞日前首次設立全國禱告日,呼籲人民禱告祈求神幫助,止息旱情。

肯亞總統魯托(William Ruto)早前在旱情嚴重的納庫魯市(Nakuru)出席主日崇拜時宣佈設立該國有史以來第一個全國禱告日,呼籲全國人民於2月14日為國家禱告。在此之前,肯亞不少屬靈領袖亦發出聯合呼籲,盼人民同為國家旱情獻上一天禱告。魯托表示:「作為政府,我們已製訂了保障糧食安全的全面計劃,我們有種子,有足夠的肥料,還設有水壩等水資源管理策略。現在我們需要神給我們降雨,我促請所有人民,不管你的信仰如何,一同為我們的國家禱告。」

人民俯伏祈求神降雨

肯亞和其他東非國家在過去十多年一直受嚴重乾旱威脅,導致農作物失收,牲畜死亡,野生動物銳減,以及人民營養不良。聯合國形容情況為「急速蔓延的人道災難」。農業是肯亞經濟中的重要部分,總統魯托的國家經濟復甦策略也將取決於雨季的降雨量。

東非政府間發展管理局(Intergovernmental Authority on Development)氣候中心指出,該地區自2020年已有五個雨季降雨不足,受影響人數超過5000萬。氣候中心將於2 月稍後時間發佈其對3至5月長雨季的氣候預測,然而據其他氣象組織先前所發表的早期預測,情況並不樂觀。

禱告:求神憐憫肯亞和東非國家,在乾旱之地降下甘霖。願神謙卑人心,承認祂是統管萬有的主,唯一的拯救。

(來源:CBN News,2023年2月16日,Amy Fong編譯報導。)

美國亞本斯理大學敬拜禱告晝夜不息 復興之火不斷點燃

位於肯塔基州威爾莫爾的亞本斯理大學(Asbury University)晝夜不息的復興禱告會已持續了10天,成千上萬的人從不同地方前來,希望能更深與神相遇,經歷靈性復興。

2月8日,在大學禮拜堂舉行的恆常禱告會上,牧者分享了認罪與悔改的信息,與會學生深受感動,會後不願離開,決定繼續留下敬拜禱告,許多其他學校和地區的敬拜者收到消息後都前來參與,已先後有22 所大學的學生團體參與聚集。

俄亥俄州辛辛那堤市(Cincinnati)斯普林代爾拿撒勒教會(Springdale Nazarene Church)的Daryl Blank牧師是首批到達的朝聖者之一。他於社交媒體貼文分享他的經歷和看見,並呼籲人們一同禱告,讓聖靈的工作遍滿國家全地,臨到全球。「禮拜堂內充滿了人和他們敬拜的歌聲。進到裡面時,我知道自己站在聖地上,旁邊的人都沒有穿鞋。所有在場的人都在唱詩,有些人趴在走廊上,有些站著,還有些聚集在房間的角落禱告。有幾隊敬拜小隊輪流當值,所有的事都是自發的,都沒有事先預備,沒有人在掌管,沒有人敢干預神正在做的事。有復和、饒恕、醫治發生,這是復興臨到的第二晚。」

亞本斯理大學校長Kevin Brown接受訪問時表示:「這裡只有神的靈,深深的進到我們的學生、教職員和我們社區的心靈和思想中。」學生Mia Lush說:「人從四面八方而來,除了這裡,他們都不想去其他的地方。我是老鷹隊的忠實粉絲,但我都沒有去看超級碗賽事。我已經能夠放棄連我自己都不認為可以放棄的事情。」三年級生Abigail Glei表示,復興教曉了她關於神的主權。「神在教導我相信祂正在掌管一切,我不需要擔心。」24 歲的Daniel Moyes說:「對我和我的許多朋友來說,這幾年真的很艱難,但在這裡,我感覺到神把我從痛苦和憤怒中釋放出來,經歷到從神而來的平安和喜樂,以及敬拜和崇敬獨一真神的自由。」

亞本斯理大學成立於1890 年,沒有正式隸屬於任何基督教教派。其根源始於19 世紀衛理公會興起的衛斯理聖潔運動(Wesleyan-Holiness movement)。學院曾於1970年經歷聖靈大澆灌,復興運動席捲校園,期間課堂遭取消,學生敬拜禱告至深夜,運動也延伸至其他學校。

曾於1970 年大學復興期間分享信息的講員表示:「我從來沒有想過在有生之年會看到這樣的事情再次發生,但它果真發生了。這讓我充滿了盼望,下一代,Z 世代,不必被焦慮定義,他們可以活在盼望裡。」

亞本斯理大學學生生活部副主席Sarah Baldwin形容這次復興為「神愛的傾倒,從 Z 世代開始,滿溢至我們其他人身上,帶來醫治、喜樂與合一。這一切的核心,在於重回全心全意委身於耶穌,遠離任何讓我們分心和離開基督的事情。我們深深感謝神所做的這一切。」

禱告:求聖靈在美國的復興運動持續不止息,讓過去仇敵的工作完全被翻轉。願亞本斯理大學校園復興的餘震震動全球,亦臨到亞洲。

(來源:Christian HeadlinesFox NewsCBN News,2023年2月10、15和17日,Joshua Chung編譯報導。)

【回家快訊】 2023韓國回家聚集開幕 站立在朝鮮半島宣告祝福

戴冕恩牧師(左)宣告因著我們站立在朝鮮半島,祝福要傳到這片土地北部北部

「2023韓國回家聚集」於2月14-16日在首爾舉行。在首場聚會中,有牧者分享,神對韓國說,讓我來愛你,神的愛不要贏得,只需要去接受,韓國要來領受神的愛。戴冕恩牧師邀請列國家人到台前站立,他分享,我們不要看政治分化的區域,在神的心意中,在朝鮮半島上是同一片土地。我們站在朝鮮半島上,將祝福給予北韓,我們向他們傳遞神的愛,因為我們就站立在朝鮮半島上。他邀請列國家人移動腳步,從土地將信息傳到北部。「我們愛你們,神愛你們,從這裡直到北部。」

彌賽亞猶太領袖在台上祝福韓國,因著主所流出的寶血,讓我們可以合而為一。平壤以前也被稱為耶路撒冷,所以讓我們來呼召出平壤從聖靈發出的聲音,北韓的首都要彰顯神的榮耀和愛,憐憫要臨到北韓,喚起聖靈在這個國家中的工作。在希伯來語中,「韓國」的意思就是「向神呼求」,他帶領會眾宣告,主啊,釋放這些祝福在朝鮮土地上,讓他們能夠呼求神的名,朝鮮半島要讓神興起。

(記者莫嵐報導)

約旦政府公佈6年計劃 基督受洗地建造聖經村

約旦政府最近公佈一項新計劃,期望開發耶穌受洗之地「約旦河外伯大尼」(Bethany Beyond the Jordan)地區,供基督徒遊覽和敬拜。

位於約旦首都安曼以西約50公里的約旦河外伯大尼,被認為是約翰福音所記載施洗約翰為耶穌施洗的地方。該址於2015年獲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為世界遺產。約旦政府計劃以6年時間,耗資1億美元,在遺址附近建造一個旅遊城市。

政府新成立的基金會主席Sam Murad表示:「我們希望讓朝聖者有機會在那裡度過美好時光,同時保存其靈性及作為世界遺產地的條件。我們決定以聖經村為主題,期望重現2000年前的生活體驗。」發展計劃獲約旦國王阿卜杜拉二世(Abdullah II)批准,以保存該址及其歷史。

據路透社報導,20世紀中期的考古學家已在該址挖出教堂和洗禮池,洞穴的遺蹟亦顯示該地早於四世紀時已是基督教朝聖之地。Murad說:「我們將提供阿拉伯式帳篷,並負責一切衞生服務,期望打造原始真實的感覺,配合主題的同時,能以合理的價格為朝聖者提供住宿,讓他們在這神聖的地方度過靈性時光。」

開發項目概念圖(由Kamel O. Mahadin 教授繪製)

洗禮地的外圍將興建餐館、紀念品商店、步行徑和植物公園等現代景點。建築師Kamel Mahadi表示:「我們將採用質樸的石頭和卵石的建築設計,以保留此地的原始性,並確保2000年前的神聖和靈性不受發展所破壞。」項目的第一階段將於2023年完成,而整個項目預計於2029年竣工,屆時將是耶穌在約旦河受洗2000周年。

發展計劃包括准許九個宗教組織在該區興建接待朝聖者的地方,其中浸信會世界聯盟(Baptist World Alliance)將主責在約旦河外伯大尼興建浸信會前哨站。

禱告:願神帶領人們到耶穌受洗之地,更深認識和敬拜祂,尊祂為王。

(來源:CBN News,12月14日,林國祥編譯報導。)

道上教會海福德牧師安息主懷 比爾強生尊榮與感謝其服事

美國加州道上教會(The Church On The Way)創會牧師,人稱傑克牧師(Pastor Jack),傑克.海福德(Jack Hayford)18日安息主懷,享壽88歲。

透過聖經教導寫作歌曲創作和廣播事工海福德的影響力遍及全球。他是一位多產且暢銷的作者共撰寫和合著五十多本書創作了五百多首讚美詩,其中包括世界著名且被廣泛頌唱的敬拜歌曲〈敬拜主〉(Majesty)。 

海福德於1934625日在洛杉磯出生,1歲半時患小兒麻痺症,他的父母本不是基督徒,但因兒子的病禱告求醫治,結果病得痊癒,父母便在長灘(Long Beach)的四方福音會接受主。海福德16歲奉獻自己全時間事奉主,進入洛杉磯的國際四方布道燈塔聖經學院受造就。1956海福德畢業後往印弟安納州開荒建立教會;1960年到洛杉磯總會事奉;1965年加入國際四方布道燈塔聖經學院擔任學生主任;1969年,他受邀往Van Nuys擔任第一四方福音教會的暫代牧師,教會當時只有18人。六個月後,他聽見主叫他留下︰「你不能想得太小,不然你擋住我的道。」海福德把教會叫作「道上教會」,因為教會位處通衢大道,也因教會重視敬拜及教導神的道。從此之後,教會迅速增長。1997年,海福德創立了君司大學(The King’s University),並擔任校長。 

道上教會發表關於海福德牧師辭世的聲明「傑克牧師的服事,為世代之間、社會經濟階層和種族之間的鴻溝搭建了橋梁。他是倡議復和的領導者,在分裂之中帶來和好也帶領人們與天父和好,數以萬計的人因著傑克牧師的服事而歸向主。傑克牧師的謙卑和對主的敏銳不僅在講台上,更是在他的日常生活中他教導我們要倚靠神的話,敏銳於聖靈,全然敬拜主,在神所安放我們的群體中服事有數不盡的生命在這位領袖的門訓下被改變。」 

對於海福德離世,不少領袖均緬懷他的貢獻四方教會運動現任主席Randy Remington表示:「傑克牧師是一位神國大使,他的影響力超越宗派、世代,以及全球疆界。傑克牧師對於聖靈充滿的敬拜、火熱代禱和聖經宣講的熱情,活現於他的個人生活之中。成千上萬的牧者在他的學校和特會中獲得鼓勵、啟發,以及終身事奉的原則。他的書籍、歌曲和教導將繼續激勵和引導將來的世代。」

伯特利教會(Bethel Church)比爾強生牧師(Bill Johnson)在社交媒體上載與海福德的合照,並寫道:「我永遠不會忘記我的父親在加州凡奈斯(Van Nuys)的第一四方教堂參加特會的時刻。傑克.海福德是那教會的牧師,他教導關於敬拜的優先次序影響了我父親因此我看了錄像後來也參與了特會並深受影響。我記得在傑克的以西結書講道系列最後講到內院和外院的服事時,我低下了頭,祈禱說:『主啊,我把我的餘生交給你來教我這一件事。這對我的影響就是如此深遠,我知道這是我活著的原因,也是伯特利存在的原因。」 

(來源CBN News,202318日,Amy Fong編譯報導。) 

法國巴黎多族裔教會 各族各民合一敬拜

法國巴黎克雷泰伊(Créteil)市的馬丁路德金教會(Martin Luther King Church)擁抱多元與合一,吸引不同種族背景的人到來認識神。

教會創會牧師Ivan Carluer表示:「我不需要建立一座教堂,卻必須建立一個讓人感到被愛、被聖靈和神的力量改變生命的地方。」Carluer從民權運動領袖馬丁路德金無條件的愛的信息中獲得啟發。「要按人們的本相愛他們,不要企圖改變他們成為自己的模樣。只要單單愛他們,讓他們認識神,他們的生命就會改變。」

Ivan Carluer牧師

像馬丁路德金一樣,Carluer也有一個夢想,就是創造一個空間,讓不同種族背景的人可以走在一起,反映出巴黎的多樣性。「當神呼召我時,祂要我在巴黎地區服事。我來到這裡,知道巴黎有半數以上的新生嬰兒是混血兒,我很高興。」Carluer的夢想現已成真,他笑着說:「我們教會現在有兩成黑人,一成白人,一成亞洲人,其餘六成是不能被定義的,就是耶穌的顔色!」跨越種族界限分享愛的信息是一股合一的力量,能帶來積極改變。會眾Tiffany受訪時表示:「我認為這就是這教會最不尋常,卻最觸動人的地方。在這裡,大家都是混血的,代表著不同的文化。」經常來到教會的 Daniel說:「我真的很喜歡這裡的接待方式,我真的感受到愛 。」

馬丁路德金教會是法國最大的福音派教會之一。法國現時約有2500間福音派教會,每間教會平均約有100名會眾。17年前,馬丁路德金教會成立時只有20人,如今有超過3000人。在最近一次聚會中,76名來自不同行業和種族背景的人接受洗禮,公開接受耶穌基督為救主。 Carluer表示,他們從來沒見過有這麼多的人來到耶穌面前。「神在法國作工,是前所未有的。疫情期間,參與線上崇拜的聚會人數大幅上升,除了固定的會眾,我們看到很多非信徒在觀看。」

11月的一次聚會中,76名來自不同行業和種族背景的人接受洗禮

由於人數增長,教會需要一個更大的聚會地方。2021年9月,教會在巴黎東南郊區建立新的聚會點。因著教會在社區的影響力,地方政府非常樂意為教會提供300多萬美元建設資金。教會現在逢周六、日於可容納1000人的禮堂舉行崇拜,其餘時間教會禮堂開放予社區租用。「有公司在這裡舉辦時裝表演、汽車展和音樂會,也有其他宗教團體成員在這裡舉辦活動。」Carluer認為這是一個讓那些一般不被 「教堂建築」吸引的人能接觸福音的模式。「我希望看到所有猶太人、穆斯林、無神論者、政治家、藝術家等都被神得著,被祂的聖靈轉化,並彼此相愛,像馬丁路德金那樣。」

禱告:願神繼續在法國和全地作工,叫各國各族各民各方的人都歸於祂。

(來源: CBN News,2022年11月25 日,林國祥編譯報導。)

第二十五屆歐洲祈禱早餐會 黑暗中持守愛與盼望

第二十五屆歐洲祈禱早餐會於12月7日假比利時布魯塞爾的歐洲議會大樓舉行,約480名政客和基督徒領袖出席。

今年的祈禱早餐會以俄烏戰爭為標記。北大西洋公約組織(NATO)副秘書長Mircea Geoana發言時引用詩篇 100 篇,指出神的愛永遠長存,無論歷經好與壞,和平與戰爭,自由與壓迫。「在戰爭時期,最難看見光。然而就在那時候,我們必須倚靠內心的指南針來引導我們走在正確的路上。我們必須走在一起,同心支取信仰的力量。歷史告訴我們,希望可以實現,這也是我親身的經歷,就讓我們禱告這會再一次發生。」

會中一位烏克蘭人與一位俄羅斯牧師相擁,帶來有力的見證,顯明只有神的愛能在人們散佈不信任和仇恨,甚至在死亡之中帶來復和。

禱告:願賜平安與盼望的神,保護扶持每個在戰爭和困苦中的人,興起信徒見證神愛的大能,帶來醫治與復和。

(來源: Evangelical FocusNATO網頁,2022年12月12 和7日,Amy Fong綜合編譯報導。)

世界盃揭幕戰獲勝 厄瓜多爾球員榮歸於神

2022年世界盃足球賽於11月20日揭幕,厄瓜多爾於當晚的小組賽以2比0擊敗主辦國卡塔爾。在隊長華倫西亞(Enner Valencia)兩次入球後,全隊球員圍圈跪地指向天慶祝,有傳媒報導指他們此舉是要把入球獻予已故隊友,2013年在卡塔爾逝世的前鋒賓尼迪斯(Christian Benítez),亦有報導指球員把入球和榮耀歸給神。

厄瓜多爾國家隊左後衛艾斯杜賓拿(Pervis Estupiñán)在最近的一次訪問中提到,他們在每次比賽前後都一起禱告。「這是我們向神尋求幫助和獻上感恩的方式。我們都是信徒,而我們知道,我們得以在這裡,除了是因著努力,以及在比賽中全力以赴,更是因著祂的帶領。」在是次比賽之前,中場球員格魯埃索(Carlos Gruezo)於社交媒體分享了一段他們幾個隊員在酒店房內一起禱告的影片,並寫道:「一個新的故事在今天展開了,而帶領著我們的腳步的是神。離了祢,我們就不能做什麼,我們把一切榮耀和尊榮歸給祢。」貼文吸引逾4.6萬網民讚好。

https://www.instagram.com/reel/ClLWSLJvyvb/?utm_source=ig_web_copy_link

禱告:願神的眾兒女興起發光,於所在領域倚靠和見證主,讓世界看見神的榮耀。

(來源:Evangelical Focus,2022年11月23日,Amy Fong編譯報導。)

印尼西爪哇5.6級地震  造成268人死亡

印尼西爪哇於11月21日下午發生5.6級地震。地方官員表示,地震已造成至少268人死亡,逾一千人受傷,仍有超過150人失蹤,2萬2千個家園和至少50所學校被破壞。

根據美國地質調查局(United States Geological Survey)報告,震央展玉地區(Cianjur)的震源深度約有10公里。在首次地震發生後的一個小時內,當地共錄得25次餘震。

西爪哇省長雷德威・卡米爾(Ridwan Kamil)表示,大多數傷者是兒童,「許多事故發生在幾所伊斯蘭學校。」 展玉當地政府官員赫曼·蘇赫曼(Hermon Suherman)指出仍有居民被困在瓦礫下,救援行動已經在進行中。

印尼總統佐科維多多於22日前往災區視察,宣佈將向房屋嚴重受損的業主提供高達3,200美元的賠償。印尼國家災害管理局於同日表示,5萬8千人已經被迫離開。

禱告:我們在天上的父,求祢憐憫印尼的災民,讓他們得著安慰與保護。求祢讓未信者在一切的震動中,得著祢天國的福音,尋得真平安與祢不能震動的國,阿們。

(KRT訊)

 

 

基督徒歌手新歌源自挪亞故事 登音樂排行榜榜首

美國歌手Colton Dixon的新歌《Build A Boat》在10月連續四週登上基督教成人當代音樂排行榜榜首,並有機會在大奧普里劇院演唱此單曲。

歌曲創作源自聖經中挪亞建方舟的故事,Dixon表示,《Build A Boat》是獻給所有願意為自己的信仰站起來或走出來的人,就像挪亞在乾旱中建造方舟一樣。「很高興有人以這歌為他們這個生命季節的歌。有時候,信心的步伐看起來有點瘋狂,我希望這首歌能鼓勵你超越舒適圈,體驗瘋狂的信心所帶來的獎賞。」

Dixon在田納西州的一間南美浸信會教會長大,他在2012年參加「美國偶像」(American Idol)試鏡時經歷文化衝擊。「那是我第一次體驗真實的世界,親身經歷到其他人的信仰和政治觀點跟我完全不一樣。」參賽期間,Dixon有機會在數百萬人面前分享信仰,他相信是神把「在黑暗中作光」這感動放在他的心中。Dixon的經理人Kelm說:「關於Colton瘋狂的事,就是人們至今仍然記得他,因為他在國家電視節目中分享信仰。從8年前開始作他的經理人到現在,其中一個我最為他感到驕傲的地方,是他滿心感恩的態度,即或身處動盪不穩之中。」

Dixon在獲得美國偶像第7名,發行了第一張專輯,以及獲得金鴿獎(Dove Award)後,生命經歷了不同的試煉。他的雙胞胎女兒出生時,大女兒沒有脈搏和呼吸,經過醫護進行心肺復甦後最終活過來。Dixon從妻子Annie的領受中明白,神要藉此預備他進入事業的下一個季節。這些經歷給他創作《Build A Boat》的信心和領會。Dixon表示,他已經能夠寫出神要求他在生命中活出的堅強信心。當他重溫挪亞的故事時,看到挪亞不管旁人有何說法,在沒有任何下大雨的先兆下建造方舟,Dixon被挪亞的勇氣而震撼。「當挪亞向人們說『神告訴我將有洪水來臨』時,他們無法認真對待他所說的話。有多少時候,我們被人的意見左右了未來?我們相信人所說的過於神所說的。」

儘管新歌獲得空前的成功,Dixon仍然專注於他的目標,他希望為自己的聽眾創作富娛樂性且具深度影響力的音樂。「我正在繼續努力做神呼召我做的事。作為藝人,我的目標是讓人的生命比按下播放按鈕之前更好。」

禱告:求神興起更多音樂人,以作品傳遞神的信息,使人與祂相遇。

(來源:Charisma News & Religion News Service,2022年10月26日,Joshua Chung編譯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