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度1分鐘 (113) 中國屬靈三巨人

20世紀20年代是中國教會復興史上的一個重要時期,神興起新一代的華人教會領袖,對身處革命時代的中國教會產生微妙而深遠的影響,奠定了國內乃至海外華人教會自立的基礎,使復興之火延續至今

+按圖放大

 

王明道(1900-1991)

剛正不阿的一代神僕

生於北京,正值庚子年義和團運動爆發,內憂外患的時代,父母皆是基督徒,但他少年時對信仰不感興趣,後因朋友影響而改變。王明道原本一心想成為政治家,救國救民。1920年夏,王明道放棄政治野心,順服神的呼召,決心以「明道新民」為己任,做一個「人心改革家」,拯救人的靈魂,此後改名為「明道」。抗日戰爭期間,王明道堅守真理,拒絕向惡勢力屈服,基督徒會堂雖然經歷許多危險與磨難,但皆化險為夷。

 

策略

1. 1937年,成立「基督徒會堂」,是20-30年代中國教會自立運動的一個典范,其教會事工樣式完全本土化模式,在行政上與任何西方差會無關,一切經費全靠信徒自由奉獻。

2. 王明道並不採用牧師頭銜,自視為執事之一,與神其他管家共同治理教會。

3. 王明道採取「寧缺勿濫」的原則,唯有確實悔改,有重生經歷,並在生活和 行為上有徹底改變者,才能受洗。

4. 1927年,王明道創辦《靈食季刊》,除聖經基本要道信息,還特別抨擊教會中的「不信派」,為真理竭力爭辯,刊物遍銷全國二十八省,在信徒中頗有影響。

 

貢獻及榜樣

以耶利米先知的使命為己任,認為神要使他成為「堅城、鐵柱、銅墻」。

嚴厲斥責世界的罪惡,抨擊教會中背道之事,呼籲世人速速悔改。

不僅主張讀經,也主張「讀書、讀事、讀人」,注重現實生活問題,以效法耶穌基督為最終目標。

堅持每個信徒必須過聖潔的生活。

毫不留情的斥責基督徒的罪過與不一致的言行,甚至抨擊中國的傳統禮節。

 

 

倪柝聲(1903-1972)

中國教會運動屬靈領袖

倪柝聲是家中第三代基督徒。其祖父倪玉成是美國公理會(American Board Mission)牧師,可說是中國最早的華人牧師之一。倪柝聲在余慈度的佈道會中接受救恩,即改名爲「柝聲」,即喚人警醒的「更梆之聲」。他以此明志,要做一個時代的晨更守望者,以喚醒世人沉睡的靈魂。

 

策略

對於教會路線和宣教事工,倪柝聲歸納爲四方面工作:

1. 文字工作,向各地信徒傳遞屬靈信息和生命之道。

2. 定期舉辦得勝者聚會,培養和造就信徒靈命,提高信仰素質。

3. 建立地方教會,脫離教會宗派,強調本地教會自立的重要,堅持建立不屬任何宗派,一地一方的教會。

4. 青年訓練工作,培訓新一代教會領袖。

 

貢獻及榜樣

倪柝聲主張以三元論為基礎,屬靈生命的主要關鍵是靈、魂、體各有其功能。罪惡的本性是人墮落後,魂拒絕靈的掌權,而成為了體的奴隸;重生的意義是將神賜人生命的靈、魂、體的次序恢復。

1927年,倪柝聲建立「基督徒聚會處」,他根據聖經原則,設立不受薪,完全「過信心生活」的使徒。使徒的責任是宣道和建立教會,而各地方教會則由長老來治理。1938年,他差遣128使徒出去,到全國各地去傳福音、建立教會。

1949年,全國基督徒聚會處總共建立了700多處,信徒人數超過7萬人,占全國總基督徒人數的十分之一,這些教會全部由中國牧者領導,並在財政上完全獨立。

 

 

宋尚節(1901-1944)

中國最偉大的佈道家

出生於福建興化府,父親宋學連曾擔任美以美會的牧師達44年之久。宋尚節年少時經常跟隨父親去佈道,甚至代領聚會或講道,頗受信徒歡迎。宋尚節於1926年在美國獲得化學博士學位,後領受呼召入讀神學院。期間生命經歷聖靈更新,學校以爲他患了精神病,遂強行將他送進瘋人院。他在瘋人院度過193天,把聖經讀過四十遍。後被釋放回國,他在途中將所有學位證書及榮譽獎章抛入海中,以示其決意效法使徒保羅,輕看世界名利地位,獻身傳道的決心。

 

策略

1. 1928年,宋尚節開始全職傳道生涯。宋尚節的講道內容緊扣「十字架」、「重生」和「耶穌寶血」等基本要道,佈道風格非常強烈,在台上又喊又跳,言語中帶著熱情與力量。

2. 1931年5月,宋尚節應邀參加伯特利佈道團,巡遊全國各地,舉行奮興佈道會。他們按照恩賜分工合作,配搭事奉,在三年時間裡,足跡遍及全國,行程約五萬多哩,帶領十萬人歸主。

 

貢獻及榜樣

1. 在講道中常叫人認罪悔改,而他自己也是認真追求聖潔的生活,敏銳對付罪,勇於悔改。

2. 重視禱告,在每天瘋狂的佈道工作後,就是夜間雷打不動的長時間禱告。

3. 他認為,傳道人未被聖靈充滿之前,只能抬人進天國,步步唯艱,亦抬不進;聖靈充滿後,有從主來無限能力,神親自送人進天國。

4. 具有施洗約翰的先鋒心志,不畏艱辛的傳道精神。他講道時可以完全忘我,不顧自己的病患,有時講至流血流膿也在所不惜。

 

 

 

權能彰顯使無變有 令超自然成為自然

由禧福神學院主辦的「枯骨成大軍網上醫治釋放特會,於18-9日舉行。大衛會幕禱告中心(TOD)於1月9日透過實體及網上直播舉行今年首次「權能之夜」聚會。兩場聚會的講員分別領受信息,宣告神要在2021年彰顯祂的權柄,使人得以經歷祂的超自然大能和醫治。

所有權柄的彰顯

禧福協會會長劉達芳博士以「全能神與我們同在」為題,向與會者分享馬太福音28章大使命經文。頒佈這個大使命的神,是擁有天上地下所有權柄的主。神可以按己意行事,沒有任何天上地下的勢力能夠抵擋。因此,在我們的心思和態度中,最重要的是承認神的王權。如果我們有55%的心態承認祂的主權,神的同在就有55%,另外那45%不是承認神的主權,神就不能參與那些部分的工作。

劉指出,我們常常得罪主,因為我們心裡認為,我做得到的事情,神就做得到,我就願意去做;我做不到的事情,神也做不到,所以我不要做。例如我們要發展一個新事工,馬上看自己是否有能力、恩賜和資源去做。這樣的態度就是在否定擁有天上地下所有權柄的主耶穌,不給神機會證明祂可以,而是自己決定了神不可能做到。我們很多時候用不信的惡心否定了神的全能。

「凡我所吩咐你們的,都教訓他們遵守,我就常與你們同在。」(20節)這句說話常在舊約出現,基督徒的生活可以很簡單,我只要顧好神要我作的事,神就會顧好我們其餘的事情。同時,我們還可以將神的同在帶給那些在黑暗中的人。所有這些同在和祝福都在實踐大使命時經歷的。現在香港很多信徒躲在家中呼求神同在,然而神的法則不是這樣,所以你們要去,我就與你們同在,然後天上地下所有權柄就作我們的後盾,直到世界的末了。

成為神國的勇士

國度事奉中心總幹事何寶生傳道分享,當我們說要成為神國的勇士,我們就要預備去打仗,神要我們活在一個高度警醒的狀態。今日我們打的不是地上的爭戰,而是屬靈的爭戰,我們期盼一個公平公義的國臨到這個世界,但這個國不是世上的系統可以達成的,所以我們作為天國的子民,盼望不在地上的系統。神光明國度的降臨,為要釋放一切被黑暗靈界國度捆綁的人。我們受洗是脫離黑暗的國,遷入神愛子光明的國。這是兩個國度之間的衝撞,我們作為神的兒女,在世上就是要除滅魔鬼的作為;我們作為耶和華的戰士,就是要出去向黑暗國度宣戰。

天國的勇士不會為短暫的事物擺上生命,而是為永恆的國度獻上所有。神說,為義受逼迫的人有福了,你們在這個世界有苦難,然而我已經勝過了這個世界,並將出人意外的平安賜給你們。天國的勇士是憑著這些說話而活的,所有打仗的根基都在神裡面。末世的震動和災難都是逼我們面對自己的真實。天國將承受猛烈的攻擊,唯有勇將奮力抓住才能奪取,猶如奮力去奪取金牌的運動員一樣。天國的勇士必需具備非常狂熱與激情的心志,且會不惜一切代價,竭盡所能,為的是要得著天國。

現場工作人員經歷聖靈充滿

在分享過程中,何帶領與會者宣告耶和華是戰士,神的子民要起來爭戰。現場有幾位與會者亦公開祈禱,有一位工作人員更經歷聖靈的大大充滿。以下是其領受及分享:

「當寶生按手在我頭上,我雙腳無力站立,跪在地上不斷方言禱告,後站起來,全身仍在顫抖。然後他用手按我胸口,說:『充滿!』我感到被聖靈完全充滿,神對我說:『我要加給你信心,挪開疑惑恐懼,賜你勇氣,你要全然相信接受嗎?』當我對神說接受時,寶生大叫一聲,我就接受聖靈,安然躺在地上,手腳在震動,心中充滿喜悅及滿足。神醫治了我內心對宣教的猶疑及不安,祂需要我全然相信,祂能令無可能成為可能。

以超自然信心勝過環境

大衛會幕禱告中心章啟明長老分享,在2020年全球經過逾越節之後,我們進入到2021年,是出埃及記的一年,世界將會有新的模式和新的型態發生。在權能之夜的聚會中,神就是要讓我們初嚐這樣的經歷。神的造訪將會來到眾人中間,很多神蹟奇事將會發生。2021年是一個新的開始,將會有新的系統,新的浪潮和結構性的改變臨到我們。

國度生命力權能事奉團隊鍾采靈牧師在聚會中分享馬可福音5章25-34節——血漏婦人得醫治的故事。婦人聽見耶穌的事蹟,心中便產生「我只摸衪的衣裳,就必痊癒」的超自然信心,這就是我們勝過自然環境和問題的關鍵。鍾指出,我們要認識神的本質,當人帶著信心去行動,到神面前時,神必回應人的禱告。

過去血漏婦人因血漏病被標籤為「不潔淨」,又因散盡家財被看為「不蒙福」。在馬可福音5章34節,耶穌對她說:「女兒,你的信救了你,平平安安回去吧!你的災病痊癒了。」仇敵往往會對我們的生命進行偷竊殺害毀壞,而它首先會來偷竊的,是我們神兒女的身份,我們的核心價值。而耶穌首先恢復的,就是昔日被許多人標籤的血漏婦人的尊貴身分,之後就能從神那裡領受平安的確據。在2021年,神要使無變有,使超自然成為我們的自然。我們要在信心中成長、在恩膏中運行、在榮耀中成就。神要擴張我們的境界,讓我們的產業不斷的倍增,在我們的信心中,神開的門人不能關。神正在打開機會的門,這是對我們每個人說。

左為鍾采靈牧師,現場有姊妹分享醫治見證

會中,鍾為現場及網上的信徒釋放先知性禱告和祝福,現場有弟兄姊妹在領受禱告後作見證,宣告神的醫治。其中一位患有脊髓側彎的姊妹,感受到有能力進入她的背部。另有一位姊妹的腰椎有骨刺,造成她右邊坐骨神經的疼痛,在被服侍的過程中,她突然感受被喜樂的靈充滿,起來跳躍讚美神。還有一位姊妹的右眼曾受傷,完全看不到東西,但禱告後,她看見了光。

(記者莫嵐、鍾浩然報導)

 

 

【國度觀點】 為神瘋狂的世代

最近在網上看到一則題為「沙田中四生撐獨木舟返學」的新聞,幾位沙田賽馬會體藝中學學生突發其想,由烏溪沙石灘撐獨木舟,沿城門河經大水坑到達火炭上學。他們將此經歷拍成影片上載網絡,很多人看後都大呼青春熱血。當慣常的上學模式被打亂,似乎也放飛年青人的勇氣和想像力,去冒險嘗試新的上學路線。

過去當我們的生活平順安穩時,容易失去改變的動力,遵循已有模式行事似乎也順理成章,不知不覺間我們已走入定型的思維框架,於舒適圈沾沾自喜。在2020年,神透過疫情、各種的社會事件,打破了所謂正常生活的模式,也打破了我們的思想界限,顛覆了我們的價值觀,令人迷惑的同時,也引發人重新思考生命的意義。

不少人對於現況感到失望,然而這卻是一個逼著人去面對改變,尋求出路的時刻。「窮則思變」,過去一年已經有不少未曾想過的變化在世界範圍內發生,連「最穩定穩固」的教會也跟上這股改變的洪流。商界、教育界、設計界甚至是宗教界,都開始出現很多創新,尤其是年青人,在這個瘋狂和顛覆性的處境下,似乎再多一點天馬行空的想像和嘗試都不會令人覺得匪夷所思。

每當神以祂掌權的手撥亂世界的秩序時,祂總是向世人釋放一個信息,祂要推翻世界所建立的系統模式,去釋放一個屬神的國度和系統在地上,因此祂總會興起一些願意瘋狂為神發夢的人,去為祂完成這個世代的使命。

聖經中所記載的屬靈偉人,每個都是如此的瘋狂夢想家。亞伯拉罕、摩西、但以理、以斯帖……所有這些美好的見證,都在歷世歷代中,激勵人向前。100多年前的中國,也有一群這樣的屬靈巨人,正值新舊社會交替之際,在當時的中國封建社會中,作出顛覆中國人思想的舉動,甚至衝擊中國傳統禮教,攪動人心,興起了一代願為主瘋狂的信徒。20年前的香港,也是有一群不服輸的信徒,在疫情中,為主站立破口,敬拜爭戰,掀起了一波復興的浪潮。

現在光明與黑暗激烈爭戰,正是神再次反轉世界的歷史時刻,在神的震動和烈火中,很多不潔、黑暗和舊有的人事物將會消亡,但在煉淨的灰燼中,神定會興起新的事,新的模式,新的事工,甚至新的夢想家,重新去扭轉和定義這個世界的秩序。

 

 

陳恩藩因簽證問題離港 鼓勵信徒靠聖靈大能行事

1月5日,資深牧師和暢銷書作家陳恩藩(Francis Chan),在給朋友和同事的視頻中分享,他的香港居留簽證被拒絕,但他鼓勵教會效法初代教會,靠聖靈大能而行。

「上週,我們的香港簽證不獲批准。因此,我們不得不離開香港,返回美國。我們對這一決定提出了上訴,希望我們能夠回到香港。神帶領我們開始了三間教會,在家中聚會,每個聚會大約有15-20人。」

陳表示,他最關心的是將新教會的領袖和成員留在「可持續的地方」。陳鼓勵並提醒他們,使徒保羅經常會用幾週拜訪一個地方,去服事「從未聽過耶穌名字」的人,然後他離開剛信主的信徒。他們沒有聖經,沒有資源。他們是如何做到的呢?他們只有聖靈,但他們建立了滿有能力的教會。陳問:「你們真的沒有準備好嗎,有些人已經信主多年,有聖經,也曾接受門訓。這是關於資源不足嗎,還是你沒有足夠的信心?」

陳對留下的信徒表示信心,他心裡也有平安,因為他知道聖靈正在那裡動工。他說:「我相信是神帶領我回美國。現在是一個向前推進和擴展的季節,我會帶著聖靈的大能而離開,我已經有比初代教會多得多的裝備和資源,我有巨大的優勢,只需要憑著信心而行。」

禱告:願聖靈親自引導祂僕人的道路,所到之處都要彰顯神工作的大能。

(記者鍾浩然,莫嵐編譯報導)

 

 

The Hope教會新堂開幕 兩年成千人教會

「教會要建立在神的異象上,而不是人的野心。」The Hope教會主任牧師萬力豪(Peter Wan)說。短短兩年,The Hope教會會眾從400人一路成長到今天逾千人。教會為要完成神的異象,就是帶領台北、台中和高雄百分之一的人認識主耶穌基督,得著在耶穌基督裡的盼望。

The Hope教會是於2019年1月從台北靈糧堂英語區開始,後於台北東區開拓教會。過去兩年,教會每週日租借外面的場地。2020年,經歷了神不可思議的作為,聚會人數從400多人一路成長到2021年1月已逾千人。為了服事更多弟兄姊妹,教會租下4,000多尺的場地供全天候使用。教會於1月17日舉辦開幕感恩禮拜,並邀請即將接任台北靈糧堂主任牧師的周巽正牧師和師母蕭雅文到場祝福,感謝神在兩年中的作為。

「我必睜眼看、側耳聽在此處所獻的禱告。現在我已選擇這殿,分別為聖,使我的名永在其中,我的眼、我的心也必常在那裡。」(代下7:15-16)周巽正牧師以此經文為 The Hope教會進入新季節祝福禱告:「神對The Hope有全新的心意,不論教會到世界何處,都是接待神榮耀同在的地方,並接待一切失喪、心靈破碎的人,使他們得以認識獨一真神,並且翻轉土地,帶下神的國度。」

萬力豪牧師引用約書亞記3章12-18節經文,以「接住人生變化球」(Tips for transition)為題分享信息。他說,約旦河代表一種轉化,以色列人過約旦河進入應許之地,要從遊牧民族身分轉變成為耕作的農民。進入新季節,轉化的選擇是困難的,卻是很重要的,神要我們用不同眼光看待以前錯誤的選擇和思維。過去我們往往只看自己想看的東西,而不是神要我們看的東西。以前讀神學院時,他總覺得建立一間千人教會遙不可及,如今,倚靠神的大能,The Hope在兩年內就成為千人教會,把一切榮耀都歸給神。

當時神呼召約書亞帶領以色列人跨越約旦河時,是水流最湍急,水位最深的時候,神卻選擇這個時機要以色列人過約旦河。神沒有說進入流奶與蜜的應許之地不會遭遇任何困難,但祂的恩典夠用。「沒有令人頭痛的問題,就沒有豐收。」當以色列人跟著約櫃跨越約旦河,進入迦南地,約旦河不再是阻擋去路的攔阻,反而祝福以色列人,隔絕敵人的攻擊。

萬帶領弟兄姊妹思想,我被指示要扛起什麼?我要選擇帶什麼進入新季節?進入新季節,我該放下什麼?他指出,是要帶著感恩的態度進入新季節,而不是把苦毒仇恨帶到新季節;是要放下焦慮及身上的勞苦重擔,然後再扛起新責任。特別是因著福音的緣故,耶穌基督要帶領我們,脫離罪和死亡權勢,擺脫人生的舊故事,進入永生盼望的新故事當中。最後,Peter牧師帶領與會的新朋友決志禱告,接受耶穌基督為生命的救主。

萬又坦言,搬遷新堂的工程浩大,但能看見神的供應。新冠肺炎疫情期間,許多同工努力一起建造這個家、在募款過程中雖遇到困難,去年年終卻收到弟兄姊妹1,000萬元的奉獻,讓教會得以向廠商支付費用。然而他強調,教會既非建立在人的野心上,也不單單是在神的供應上,而是建立在神的異象上。「我們的異象是,城市有百分之一的人要透過The Hope相信耶穌!」他鼓勵弟兄姊妹,不要專注在硬體設備和建築物,而是專注在這棟建築所要建造的永生神的教會。

(台灣國度復興報記者魏麒原、關鳳珊報導)

 

 

台中首屆青年城市論壇 後疫時代 跨進新領域

「面對疫情帶來的生活與經濟型態劇變,基督徒要走出教會,在世界上拿回治理權,恢復基督在地上全面掌權。」台中首屆青年城市論壇於1月9-10日在台中美福教會舉辦,探討後疫情時代的趨勢,明白基督徒在地上的使命,發揮影響力。聚會共有18間教會,逾250位牧者和青年同工參加。

聚會開始由美福教會楊中生牧師致歡迎詞。他提到,神要祂的子民生養眾多、治理全地。而屬天的治理權應該在教會內,也需要在教會外。教會一定要認識新趨勢和新媒體,用時代的新方法得著萬民,掌管神所賜的這地,盼望這場青年論壇成為祝福台中眾教會下個世代的開始。

對於未來趨勢,商周集團朱紀中總經理分析:一、遠距工作大潮來襲。工作虛擬化、組織平台化,繼而出現斜槓職場、共享員工和自由工作者。二、外送和租賃時代來臨。三、遠距銷售變顯學。人人都在手機裡,遠距離貿易與銷售都可在線上完成。Z世代大軍會成為全球人口最多的一代,他們不重視權威,重視有趣的過程、體驗、互動及自我價值的追尋。而面對未來的挑戰,年輕人需具備三個競爭力:一、快速回應市場需求的能力。二、數位領導力。透過解讀數據找到商機。三、學習與對手合作。面對Z世代和後疫情時代的趨勢,教會必須得著網絡上的話語權。誰懂未來年輕世代的樣貌、跟上潮流和資訊,就能贏得這世代。

「城市新聞」共同創辦人趙荻瑗和吳韻萱分享說,後新冠疫情新商機產生,她們從自身經驗鼓勵教會,可以從傳統媒體做起,因為她們所創立的城市新聞是公民記者新聞平台,使用素人記者,訓練超過1,000位公民記者,關心公益、文創、科技、教育、娛樂和新聞等議題,目前有超過900則報導,累積800萬觀看人次,有6萬粉絲。

席思人工智能學院總經理許旭安分享,面對數位轉型科技,人的出路在那裡呢?他認為未來有5類重要的職業:一、有創意的人。二、培育人才的人。三、願意扛起責任的人。四、斜槓跨界的通才。五、可與AI協作的人。未來需具備的5大軟實力包含:批判思維、溝通協調、通力合作、創意解決、跨業專業。這也是神賜與人的特質,面對新科技不要恐慌,我們要懂得使用,然後服事這世代的需要。

(台灣國度復興報記者張雅茜報導)

 

 

拾起愛心的以弗所 – 【出發進行】專欄

著名的妓院廣告石,以一隻腳作標記。相傳男子的腳若不夠這標記大,代表未成年,就不能進入。

以弗所最早是阿爾薩瓦王國的首都,後經希臘發展,到羅馬時期已是40萬到50萬居民的世界級港口大城市。城中有當時七大神蹟的亞底米神廟,其拜祭儀式中盛行廟妓,今天只餘地基,建築物及藝術品被列強瓜分,尤在大英博物館多有館藏。前往以弗所遺址參觀,未計已滅沒的舊海港,上下兩城需要行足大半天。

以弗所城中現存的最大建築物——大圖書館,相傳除了藏書外,更「出名」的是內中有秘道,可通往後面的妓院。
巨大的劇場

而城中除了神廟,羅馬時期的民居外,還有宏偉的圖書館等建築。以弗所的宗教、文化和政治勢力,實在強大,以弗所教會努力堅守真道,已經「超晒班」,但耶穌在讚賞之餘,卻還要求教會要有起初的愛。

 

使徒約翰墓——相傳約翰葬在以弗所,耶穌母親也是定居於此。

以弗所是新約中除耶路撒冷教會外,在經文中出現最多的教會。由使徒保羅,提摩太到約翰,都牧養和建立過以弗所教會。當地流傳,耶穌的母親馬利亞曾經定居於此,受信徒照顧。而使徒約翰,大家都熟悉他曾被放逐到拔摩島寫作啟示錄(事實上拔摩島離七教會不遠,船程可達),但其實在城外不遠處,就建有使徒約翰大教堂,相傳他也被埋葬於此處,今仍有墓蹟可考。約翰以「愛的使徒」見稱,他卻將身心埋於「失去愛」的以弗所,這實在有意思。


波波Sir,大學社科系老師,尤愛鑽研世界歷史地理。「出発(發)進行」是一日本漢語,意思是指在列車出發時,車長發出的「指差喚呼」。香港人酷愛旅行,在疫情反覆,不能外出的日子,讓我們以相片帶動眼睛旅行,透過遊歷七教會,以信仰反思生命。

 

 

(30)求問、求問、再求問 –【狂野的夢】專欄

你沒有資源、人際關係,及敞開的大門去實現夢想,是因為你沒有求問嗎?滿有信心的使徒雅各認為,不問與不接受聯繫在一起,至少在某些情況下是如此。「你們貪戀,還是得不著;你們殺害嫉妒,又鬥毆爭戰,也不能得。你們得不著,是因為你們不求。」(雅4:2)神會經常使用人作為管道,來幫助你得到祂想你擁有的東西。換句話說,有時候你不得不去問那些有能力幫助你的人,因為神已經向他們展示了祂的旨意。

2014年,當聖靈告訴我這是「一年的求問」時,我相信祂的話。我尋求祂的臉,問祂想要我擁有什麼,以及祂在那個季節對我的旨意,我決心和祂一起夢想。祂告訴我,特定的人持有特定的鑰匙,去開啟祂想我走進去的特定的門,祂教會了我如何謙卑地求問。我只讓祂的靈指引我,安排我的步伐,在正確的時間,在正確的地點,與神有神聖的連結。

與此同時,我不允許恐懼或拒絕的聲音——或者害怕被拒絕的聲音,阻止我開口求問。我選擇服從神的引導,我明白即使有人告訴我不,我也不會比我求問前更差,我也不會因為我的請求被拒絕而受到冒犯或傷害。另一方面,如果神用某人來幫助我實現祂的旨意,那對每個人都是一種祝福。這是雙贏。我是誰,可以奪走別人的祝福就因為我太害怕去求問?

帶著這些啟示,我開始求問神,然後求問那些祂帶領我去找的人。結果令人難以置信。我不是數學天才,但我冒險地估算,我得到了我要求的95%或更多的東西,我要求了一些相當大的事物。

最令人難忘的例子之一發生在Charisma Media。我當時正在與一個書籍出版小組開會,討論第二年的出書構思。在會議中有人提出出版一本靈修書的想法,並請幾個著名的基督教作家來完成它,但是沒有人覺得主引導他們去答應。我聽見這話,我的靈就在我裡面跳動,但我緊閉我的嘴唇。我祈禱求問主,是否祂要我在那個季節讓我寫這本靈修書。

後來我記得,當我和這個小組的一名管理人員在電梯裡,我忽然衝口而出:「你一直在找人寫這本靈修書嗎?我想寫!」我簡直不敢相信自己說了這話,就像聖靈控制了我的嘴一樣!我的性格向來保守,通常不會大膽地向別人要很多東西,更遑論要別人給我一個寫書的機會了。而更令我驚訝的是,她回答:「這聽起來不錯!我們就這樣做吧!」

這本書是我有史以來最暢銷的書,用三種語言,以及音頻形式出版。神使用這本書,和清晨的晨禱廣播來感動成千上萬人的生命。如果我當天沒有求問神,同時沒有問那名管理人員的話,我不會有這樣的機會,也不會看到這個狂野的夢想成真。 

追夢操練:練習向神求的藝術

許多人在請求別人幫助時,會用一些巧妙的手法或施展魅力。他們可能會暗示:「如果你幫我,我也會幫你。」他們可能會試圖讓你為他們感到難過或內疚,但這不是神的方式。

如果你相信神已經對你說話,那麼你就不需要玩遊戲,你可以誠實地請求幫助,用一顆真誠的心去說出你需要什麼,但要向他們保證:當他們說「不」,是不會影響彼此的關係——你是認真的。

無論是對人還是對神,你都需要謙卑。你可以撒播「幫助」的種子,期待「幫助」日後能收穫。當神的靈引導你去幫助別人時,請立刻去做。加拉太書6章10節勸戒我們:「所以,有了機會就當向眾人行善,向信徒一家的人更當這樣。」而我們知道,我們為別人所作的事,神必照此為我們成就。去吧,開始聖靈帶領的求問吧!

(本專欄完結)


珍妮弗李克萊Jennifer Leclaire)是佛羅里達州勞德代爾堡「覺醒禱告殿」總監;「新族類復興網絡」權威領袖;AWAKENINGTV.COM聯合創始人;目前已出版超過25本著作。本專欄文章節錄自其著作《狂野的夢》。

 

 

漫天風雪 圍爐取暖(上) – 【逆境中的恩典】專欄

這是一個風雲變色,滿佈挑戰的時代,領袖已不能落單前行,需要團隊圍爐取暖。我與七位領袖建立了另類的抗疫小組,尋求神透過大時代向我們說的話,尋回最重要的救生疫苗。以下想與大家分享我們的種種心路歷程和發現,藉此拋磚引玉,引起共鳴,一起返回盼望之源——聽祂在說話,看祂在掌權。

被推進深度改變

小組分享中,所有領袖均認同,無論教會、香港或世界,均需要深度改變!有人認為從「反送中」起,我們就被動地進行深度改變,彷彿是沒有選擇,難以逆轉,只能順勢而行。到國安法實施,慣常公開的高談闊論開始變得小心翼翼,也有深愛群羊的教牧,接到會友電話說想移民,下一次聯繫就變成依依惜別的送行了,趕不及處理自己的離愁別緒,就要馬上為蜂擁而至的移民肢體做輔導。一切一切,讓人感到世界無常,變得瘋狂,追不上這個大時代的變遷。

現今的改變是徹底的改變,由整個人裡面開始,無論是態度或價值。這包涵著範式轉移(paradigm shift)——以新的眼光來看處境。世界的變化指向死路,我們不能被時代帶著走,而是被裡面牽引,眼望著沮喪無望的世情時,心裡與神對話。那是從神的視角來看時代,像保羅提到的心意更新而變化,察驗何謂神的旨意。神容許這個局面,或許要讓我們觸碰到自己的無能為力,才願意作出靈命的深度逆轉。

跑在世界前面?跟著耶穌後面?

我們說信神,但很多時候都是自己在生活、作主和服侍。當世界變化已壓垮了人的能力和自主,我們只能求深度的謙卑,承認自己的無計可施,過去種種天然的好也力不自勝。認真地向主深度降服,願意跟在主的後面。不然,我們將被劇變和陌生的世間所吞噬。其實,面對可怖的急變,資訊疲倦也讓人更無能為力。若非返回信仰裡,就更難自處,莫說為這個世代爭戰禱告。

深度交流——末世的立足點

可預計變化將更劇烈,什麼大重構,仿佛已啟動了末世的序幕。比起任何時代,我們更需要屬靈辨別和領受。流於表面的讀經和禱告,已不敷應用,要進到深度交流,不斷尋問神,洞識主在做什麼,才能找回堅實的立足點。此外,耶穌回來之前,新常態正催促我們,反思生命的優先次序,趁著還有的時間捉緊主旨。

我們在分享期間,苦中有笑;笑中有淚;時而沉思;時而祈盼,彷佛是一群同行的天路客。我們分享當下,而非給予答案;擁抱問題,卻不停止前行。侃談中,溫度計顯示外溫只有8度。我們談論的場境,仿佛是忤馬以斯的道上,但我們同時分享對神的種種發現,彼此心裡火熱。圍爐取暖,讓這個冬天不會太冷!


賴淑芬博士,豐收慈善基金總幹事,基督教關懷無家者協會顧問,致力推動關懷中港貧窮人。本專欄藉著經文與見證,清晰指出主是掌管政權、經濟、困境和生死的大主宰。有信德的人自能於種種困局中經歷神的恩典和大能更多資訊請瀏覽領袖生命事工網http://leadersbedoing.net

 

 

教會和職場領袖籲合一 打破無父世代惡性循環

「爸爸,我真的希望我們的故事能有更好的結局,我真的希望我們能彼此認識。」說唱歌手Legin Anderson在歌曲《真希望我認識你》(Wish I Knew You)中唱出在父親缺席下成長的心聲。

Legin的父親戒毒和戒酒失敗後,母親帶著當時5歲的他離開,此後他再沒有見過父親。直到20歲,Legin收到父親的來信,表示希望與他見面。他們的關係得以復和,但沒有機會進深。「有幾個月的時間我們不時見面,我跟他最後說的話是『我饒恕你』,不久之後他就去世了。」Legin至今仍受父親缺席影響。「我的心仍然很痛,這促使我成為更好的父親。」Legin創立了基督教嘻哈音樂製作公司,神使用他服侍無父的年青人。「很多時候我在演出時會問在場的群眾:『若你在無父的狀態下成長,請舉手。』無論群眾是白人還是黑人,總有一半人會舉手。這給我機會分享,我服侍的核心是復和,而我其中一些最有影響力的音樂也是源於此。」

神使用Legin服侍無父的年青人

同樣希望打破無父世代循環,維珍尼亞海灘聖額我略一世天主教堂(St.Gregory the Great Catholic Church)的Darrell Wentworth執事接受訪問時指出,當家庭身處痛苦,傷痛會滲入文化」。據人口調查資料顯示,在沒有父親形象下成長的孩子有高四倍的機率生活在貧困的環境,出現行為問題以及犯罪。「我們或許認為自己沒有義務幫助陷於痛苦的夫妻,但我們需要擔起這個責任,並向他們說,『我們可以幫助你們,來讓我們幫助你們得醫治,復原婚姻關係。』當婚姻得醫治後,孩子就能得著安穩。」

Wentworth招聚不同的牧師組成聯盟,他們相信個人和家庭轉化需要聖靈的力量,因為家庭是所有文化的核心。聯盟成員基督徒治療師Frank Meadows指出「如今有許多關於家庭的論述是與神的道相違背的,這是一個嚴重問題。此外,很多人在破碎和無父的環境下成長,形成許多心理問題。」Meadows 相信招聚不同的基督徒在一起是關鍵,「很多人不會去教會,但如果他們發現有一個群體,人在其中得到釋放,身體得著醫治,他們就會到那裡尋求醫治,而其實很多人都很破碎。」

Legin相信,若基督徒群體合一,同來擁抱家庭,無父現象便可逆轉。「在約翰福音17 章,耶穌為我們最後的禱告是『使他們合而為一』。當我們合一,將能夠避免現在不好的現象。神的心意從來不是讓男人離開女人和孩子,這是撒旦的計謀,並非出自於神。」

禱告:求主興起基督的身體,醫治無父的世代,恢復家庭關係和秩序。

(來源:CBN News,2021年1月6日,Sharon Chow編譯報導。)

 

 

七歲男童進火場 拯救嬰孩妹妹

美國田納西州新塔兹韋爾市(New Tazewell)一名7歲男孩冒性命危險在發生火災的家救出小妹妹,英勇行為獲讚揚。

男孩Eli的寄養父母戴維森夫婦(Chris, Nicole Davidson)曾任職消防員,他們接受訪問述説火災經歷。 2020年12月8日晚上8時多 ,Nicole哄了三個孩子入睡 ,幾個小時後她醒來,當時煙霧和火焰已包圍他們的居所。「大約在晚上11時30分 ,有人喚醒了我,我知道是神喚醒我 。我丈夫拿起滅火器,想為我爭取時間去救孩子。我抓住了兩個兒子,因為他們最接近火焰。」

當2歲的Elijah和7歲的Eli被帶到室外安全的地方時,22個月大的女兒Erin卻被困在嬰兒床裡,當時火勢已經不受控制。Chris受訪時表示,當時屋内的火勢和濃煙太大,他沒法接近女兒。「我們嘗試從外面窗口進去救她,但那裡沒有任何東西讓我可以站立爬上去。」Nicole說:「這是我人生中最害怕的時刻,我以為我們救不了她。」

Chris最終打破了Erin房間的窗,但Eli是唯一能攀進去的人。雖然Eli當時感到害怕,但他認為必須鼓起勇氣,因為只有這樣才能救出妹妹。「爸爸打碎了窗户, 然後我説:『我做不到 ,説了兩次』。之後我就向爸爸喊叫:『我找到她了!』 當時我很害怕,但我不想妹妹死。」

戴維森一家的家園被大火燒毀

Chris和Nicole為Eli感到自豪,他做了一個成年人做不到的事情。Eli事後分享 :「我們可以感到害怕,但其實我們裡面有英勇之心,只要想做就能做到。」

據報導,戴維森夫婦曾照顧34個寄養孩子,包括Eli、Elijah和Erin。大火燒毀了他們的家園,他們一家暫時於親戚家中居住。有人為戴維森一家發起募捐活動,截至1月18日,已有逾7千名捐款者,籌得近37萬美元。

禱告:求神興起更多小孩子為神國剛強行事,從小孩而出的見證越發倍增。

(來源:Christian Headlines, 2020年12月29日,林國祥編譯報導。)

 

 

Z世代渴望真理和引導 需要上一代遮蓋與傳承

基督徒演員兼作家Sadie Robertson於2020年11月14日出席由基督徒網上交流平台「Q」創辦人Gabe Lyons主持的網上論壇,與年輕佈道者Gabrielle Odom和基督徒作家Grant Skeldon一同探討與Z世代相關的議題。

Robertson在會上表示,Z世代渴望獲得絕對真理、引導,以及屬於他們的社群。她認為目前教會對年輕人的要求和期望太低,甚至不斷為他們的不足找藉口。她提及過往曾參與教會領袖的會議,意想不到的是他們居然會說,「孩子們喜歡去派對,或許我們不應在晚上辦聚會」。她卻認為,「這正正是晚上辦聚會的原因,如果連我們也對年輕人期望那麼低的話,他們就只會去派對。我們需要讓他們作出選擇,要跟從世界還是跟從神。」

Robertson還表示,年輕一代並不像過往的世代般不冷不熱,他們反而是熱者熱,冷者冷。「現在的人覺得有立場是一件很帥的事情,所以完全投入跟隨神是帥,完全投入世界也是帥。不像過往,中間派反而讓人感覺不太行。」她也直指現在不少教會的教導過分軟弱。「清楚的真理是非常重要的,我的世代偏離軌道的原因是我們有太多的事情需要權衡,但卻沒人為我們指出絕對的真理,而我認爲下一代所探尋的正是這份教會不肯提供的清晰度。」

Robertson和Odom也討論了社交媒體對精神健康的影響。雖然作爲一個善用社交媒體的意見領袖,Robertson指出社交媒體存在非常負面的影響。「有很多研究指出,讚好按鈕直接影響人們的精神健康,因為它所表明的是『你只有這麽受歡迎,只有這麽多人認可你。』這讓我們心裡一直想著要表現,要篩查自己的言行,要無時無刻表現出最好的自己,卻不是朝著積極的方向,這些都讓我們精神非常疲勞。」

作爲年輕一代,Robertson鼓勵年輕人邀請具經驗的基督徒分享他們的智慧,接受他們的指導。「有些時候我們不敢向年長一輩提出請求,更不敢邀請長輩對我們的生命說話,指引我們當行的路,但其實我們心裡非常渴望上一代的指教。

在聚會的最後,Robertson促請上一代起來為這世代爭戰。「許多人正在爭取我們的注意力,教會願意為我們爭戰嗎?教會願意把我們帶入他們正在創造的歷史中,繼承他們的產業嗎?我們需要給後人建立基業,而下一代將是接棒的人,我們有必要裝備他們。」Robertson最後以一些發人深省的問題作結:「來年我們還要看著我們的年輕人在憂鬱、孤獨與絕望中徘徊嗎?還是我們想要看見他們說,『我可以為這些問題做什麽?』,然後在與我們一同尋索的路上找到耶穌呢?」

禱告:願各世代在主裡彼此尊榮同行,同得神的祝福和基業。

(來源:GOD TV,2020年11月17日,Eason Pun編譯報導。)

 

約旦河岸教堂戰後重開 五十四年後第一次禮拜

位於約旦河岸,耶利哥以東10公里的聖方濟會聖施洗約翰教堂(St. John the Baptist Chapel),經過多年清除六日戰爭遺留的數千枚地雷,於1月10日重新開放,舉行了54年來首次主日禮拜。

受新冠疫情的限制,當天只有50名神父、嘉賓、士兵和新聞記者可以參與由聖地監管人Francesco Patton神父帶領舉行的彌撒,慶祝耶穌受洗節,梵蒂岡駐以色列大使Leopoldo Girelli大主教也出席其中。耶利哥的Mario Hadchity神父在一份聲明中表示:「在這個特別的日子,我們很高興,因為在半個多世紀後,在神的幫助下,聖地的監管權終於回到拉丁聖施洗約翰教會。願這個地方成為眾人與神相遇的地方。」

主日禮拜由聖地監管人Francesco Patton神父帶領舉行

教堂位於Qasr al Yahud,一個在約旦河沿岸著名的洗禮處,有着豐富的聖經歷史,既是以色列民橫渡並進入應許之地的地方,也是先知以利亞被接升天的地方,許多人也相信那裡是耶穌受洗的地方。方濟各會的修士在十七世紀開始遷到Qasr al Yahud,在那裡買土地建立教堂和修道院,直到1967年六日戰爭爆發,修士被迫棄置教堂離開。從此Qasr al Yahud由敬拜的地方變成了戰場,教堂被約6,500枚地雷包圍。當以色列在戰爭中從約旦收回該地時,政府將其納入封閉軍事區,並因安全理由限制公眾和遊客進入。

2016年,以色列開始在英國掃雷組織HALO信託基金的協助下清理地雷。最終在2020年10月,聖方濟各會修道院 (Franciscan Custody of the Holy Land)重得當地教堂和修道院的監管權。聖地監管人Francesco Patton神父感謝以色列總統里夫林(Reuven Rivlin)的幫助,確保清除Qasr al Yahud的所有地雷,並恢復該地為基督徒敬拜的地方。「我們特別感激總統里夫林,他推動把聖地歸還教會,並為朝聖者開展該地區。今年由於新冠疫情,我們不能與當地的基督徒和朝聖者一起慶祝,但這是一個每年有成千上萬人到訪的地方,因此對我們來說,這是一個新季節的開始。」

禱告:願神使用教會,在以色列高舉神的名字,帶下屬天的平安和祝福。

(來源:CBN NewsTimes of Israel,2021年1月11日,Ida Kwok綜合編譯報導。)

疫情下首辦「禱告旅程」 以信心跨越2020

香港禱告匯2020-21跨年禱告會,於2020年12月25日正式啟動。在疫情的衝擊下,部份守望敬拜隊伍以直播方式進行,使更多人能參與敬拜禱告。 

除了24•7的敬拜禱告,今年大會更以「跨越」為主題增設「禱告之旅」區域,供信徒個人認領禱告。參與者透過參觀不同的禱告站,以神的眼光回顧2020年香港與世界發生的重大事件;放下重擔,經歷醫治;並靠著聖靈,為香港與列國代求,宣告神的心意。

屬靈體驗旅程

主辦單位禱告匯表示,神是做新事的神,眼前我們的生活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轉變,正是神在搖動和拆毀老舊僵化的體系,更新祂的器皿,以及重建靈活的生命。神喜歡向人個別顯現,說話的途徑、介入點、觸摸及帶領的方式也不同。我們只是提供一個機會和平台,讓人來到其中,透過特定主題的空間和先知性行動,與神相遇,讓神親自向人的心說話和動工。

禱告之旅是由一群年青人設計和預備的,過程中他們運用創意、聽覺、視覺、觸覺和行動的配合,以先知性話語、禱文、藝術裝置、畫畫和錄影等媒介,帶給人全新的經歷。雖然人們在疫情中不能外出旅行,這個禱告之旅正是為參與者提供了一次屬靈的體驗旅程。

創作團隊年青人David Lui表示:「剛開始製作時,我其實不確定是否行得通,純粹是將想到的東西做出來,例如將屬靈偉人講過的說話製作成卡片掛起來。但當我完成之後,發現若神成就這些話語,影響力是大得不敢相信。而且每個參與者所看到的焦點都會不同,因為是聖靈貼合每個人的需要,自由地引導他們行走觀看。例如祝福卡在空中飄動,參與者不一定能看完每張卡,但剛好聖靈引導他看見,那個影響力就非常不同。」Carrie Cheung分享:「在製作過程中,我從個人得著醫治到看見神的國將會如何向2021年開展,自己的眼界也被改變和提升了。」

禱告旅程導覽

第一站 起步

參觀者背起木質十字架,以先知性的行動去表達和思想耶穌的十字架在我們的生命中代表的意義。

 

 

第二站 回顧

參觀者進入房間,回顧過去一年在香港及列國發生的大事,天災、社運、疫症、示威和大選……透過回顧2020年,重整心情和感受,更深求問神在我們生命中的旨意。

 

第三站 選擇

在隱秘處的空間,參觀者可以將回想起的感受和事情寫下放下,交託給神。透過領聖餐,思想神的愛與救贖,在隱秘處與神面對面,領受神對我們生命的計劃。透過瀏覽牆上的先知性語言和過去的復興記載,領受神對香港的命定,以及我們參與其中的屬天異象。

第四站 跨越

參與者進入象徵軍營的區域,領取立志卡,透過展望2021年,與主立約,領受行動計劃,加入成為耶和華軍隊的一員。

 

 

年青參加者領受

Christine:「看見神給香港不同的先知性話語,我感到充滿盼望。神曉得人的軟弱,但仍然與我們同行同在。面對現時教會或社會兩代之間產生的分裂,我們需要彼此復和。我們作為下一代,要承接上一代給我們的祝福,才能走得更遠,如同一根火柴快要燒盡時,它的火光傳給下一代,才能燃燒下去。當下一代有上一代遮蓋,才可以走得更遠,有更豐富的收穫。我希望年青人可以發出聲音,活出聖經所說的,不要叫人小看我們年輕,為神做夢。」

曉彤:「當我回顧過去一年世界各地與香港發生的事情時,我覺得2020年是我人生中最差的一年。然而當我寫下心中的情感放到交托箱時,即使只是一個象徵性的行動,但它告訴我,我可以選擇去拋開一些負面情感。在最後一站中,我選擇了一幅畫,後面的經文提到:「看哪,黑暗遮蓋大地,幽暗遮蓋萬民,耶和華卻要顯現照耀你;他的榮耀要現在你身上。」(賽60:2)即使這一年是黑暗的,但往往是最黑暗的時候,我們才可以見到光。即使這是最差的一年,但神卻給了我最好的東西。」

(記者何雲深、鍾浩然報導)

「跨越」禱告之旅將開放至2月15日,報名詳情請瀏覽禱告匯網站

 

國度1分鐘 (112) 詳細察看經文的七個結構律

「詳細察看」是讀經重要的一步,也是蒙福的第一步(1:25)。聖經作者常常以某些法則表達思想,運用結構律來觀察經文,有助我們敏銳和理解經文的意思和啟示。

+按圖放大

 

重複律——觀察經文中相同或相似的字、詞、句子或記載

重複表示重要。

約翰福音17章6-12節和20-23節這兩段經文中,「合而為一」、「在主裡面」、「像三一神一樣」和「叫人知道主」等字眼重複出現。合一的重要,是叫人知道主;合一的秘訣,是向主祈求、在主裡面和學主的樣式。

 

比較律──比較相關的字、詞或事件

聖經常常特意把不同的生命和道路放在一起。

馬太福音2章1-12節比較了不同人對耶穌降生作王的不同反應:「不願意」讓耶穌作王的希律;耶路撒冷城「不願意付代價」的人;「知道卻沒有行動」的祭司長和文士;「付代價」讓耶穌作王的東方博士。

 

相對律──觀察和比較「彼此相對」的人、事和物

聖經常常擺出「兩條路」,讓我們去思想哪條是「正確」的道路,哪條是「錯誤」的道路,從而作出選擇。

馬可福音7章6-9節以相對的事提出了兩種敬拜:「嘴唇」還是「心靈」;「人的吩咐」還是「神的道理」;拘守「人的遺傳」還是遵守「神的誡命」?

 

因果律──留意經文的「因果」和「邏輯」關係

注意「因為」、「所以」、「就」等詞,特別是在讀新約書信時。

約翰福音13章3-4節:當耶穌知道自己即將離開門徒時,祂起來為門徒洗腳。神對領袖的看法跟世界很不同,「彼此洗腳,彼此謙卑的服事」是耶穌離世前最重要的教導。

 

列舉律──經文的主題在前面,後面是主題的舉例

詩篇23篇一開始就點出了經文的主題:耶和華是我的牧者。後來的經文都是舉例說明祂是永遠的牧者,使我們勝過「貧窮」、「罪惡」、「苦難」和「仇敵」。

  

總括律──經文結構是先舉例,後提出結論

雅各書1章19節至2章17節的主題和結論:「這樣,信心若沒有行為就是死的。」前面的經文是舉例說明一個真正有信心的人必定「不僅聽道而會行道」,會「勒住自己的舌頭」,會「看顧孤兒寡婦」,不會「按外貌待人」,也不會「看見弟兄姐妹有需要卻不願意幫助」。

 

平行律──從對稱的形式理解句子的意義

同義平行──上下兩句的含意「相同」。

詩篇19章1節:「諸天述說神的榮耀,穹蒼傳揚他的手段。」「諸天」對稱「穹蒼」;「述說」對稱「傳揚」;「神的榮耀」對稱「祂的手段」。從這樣對稱的結構,我們可以明白,「神的榮耀」就是神的手段和作為,「彰顯神的榮耀」就是彰顯神的作為。

反義平行──上下兩句「相反」。

箴言10章12節:「恨能挑啟爭端,愛能遮掩一切過錯。」要明白「愛能遮蓋一切的過錯」的意思,必須與上一句對稱來解釋。因此,「愛能遮掩一切的過錯」是指只有愛能平息一切的爭端和仇恨。

資料來源:《輕鬆學讀經》,王天佑著,榮益出版

 

 

【國度觀點】 拿起新的爭戰武器

2021年伊始,香港迎來了16年來最低氣溫的元旦。清晨的大浪灣寒風凜凜,筆者發現不少人早早已下海衝浪。寒冷的天氣似乎沒有對他們造成絲毫影響,每每出現一個巨浪,衝浪的人反應迅速地迎上去,抓緊機會享受在海上滑行的霎那快感。不過此時若有人在海中游泳,如此巨浪當頭蓋下來,即使是技術再好的泳手,恐怕也難以樂在其中。

現今我們所遭遇的境況,就如同這變幻莫測的海象,懂得因地制宜和運用適當的工具,才能置身不同處境也不受其限制,反而游刃有餘。或許是風平浪靜的時刻,那麼我們收起滑浪板,享受寧靜中的暢泳;或者是大風浪的湧現,那麼我們抓起滑浪板,迎浪而上,恣意滑行;又或者是暴風雨即將到來,那麼我們進入神的方舟,隱藏在神的蔭庇之下。

神正在以全球為界的「棋盤」上進行一番全新的佈局。我們的大元帥正在調兵遣將,身為祂國度的子民,我們又看清楚環境的改變,使用新的武器去迎接這場全新格局的爭戰了嗎?然而很多時候,當我們遇到不同尋常的境況,總是聚焦於尋求方法回復過往,而不是尋求出路去適應新的改變;總是尋求人所認知最有效的方法,而不是尋求神賜下新的智慧。

當年神以大能的手引領以色列人離開埃及後,祂提升以色列人成為耶和華的軍隊(出12:41)。從此,以色列要拿起他們的兵器,為神所應許的地而爭戰。然而以色列一進入曠野,就開始眷戀過去的生活,厭棄帶領他們離開為奴境地的神,結果如何大家早已耳熟能詳。然而,當年大衛面對巨人歌利亞時,無論是武器,身量和力量的對比,無疑都在告訴他是以卵擊石,但是神卻給予少年人智慧,只需要5顆石子,就將一個巨人擊倒,將一切的榮耀都歸給耶和華。

每當現有平衡被打破,正是神給我們的一個信號,祂要作新事了,也正是我們要迎向改變來配合神計劃的時候。在不同的處境,神總會預備新的方法和武器,讓尋求祂的人能見到沙漠中的江河,曠野中的道路,在愈加升級的戰爭中能持續地前進。在迎接2021年來到的時刻,讓我們向神尋求那屬天的新武器,駕馭風浪,以生命的見證宣告神的得勝吧!

 

 

台灣教會接住在台港人  從關懷生活需要開始

近幾年,香港處在政治動盪不安的環境下,加上新冠肺炎疫情爆發,不少港人考慮移民來台。據台灣內政部移民署統計,港人移民來台人數刷新5年來的最高紀錄,來台領取居留證的港人,相比2018年也高出兩倍。從2020年9月開始,不少教會開始為在台港人發展粵語崇拜、團契,甚至線上聚會等事工,期盼能「接住」剛來台生活的香港人,幫助他們度過適應期。

幫助港人適應生活

「台港同行團契」負責人李牧權傳道分享,「我們要做的不是建立教會,而是幫助港人融入台灣的教會。」台港同行團契只運作了三個月,但目前固定參與的香港人就有近百位。他說,其實在真實相處後,我們才能更加了解港人實際面對的需要。他舉例,在當中有許多「太空家庭」,就是父母只有一人帶著孩子移民來台,另一半仍在香港工作,以後才會移民台灣。「香港到台灣只需兩個小時,然而因疫情關係,許多香港家庭被迫相隔。」李說,這些情況對移民來台的港人而言,非常無助。

李又提及,台灣教會與香港教會之間存在文化差異,香港教會大多以「釋經」方式講道;台灣教會多用經文引導信徒,在生活上實踐信仰的方式講道;許多剛來台的進入台灣教會的香港基督徒感到「水土不服」。因此,台港同行團契前期是邀請在台香港牧者分享信息,明年開始會陸續邀請台灣牧者分享,讓港人先習慣差異並慢慢融入,讓他們能找到適合自己的教會穩定聚會,甚至可以在教會內服事。

移民來台港人是教會需關心族群。

教會設立廣東話崇拜

早在2019年就成立「粵語團契」的濟南長老教會,在2020年9月也正式在主日下午設立了「廣東話崇拜」,讓香港弟兄姊妹可以參與。濟南長老教會主任牧師黃春生指出,長老教會不只講台語,也鼓勵全台灣個別族群用自己的母語敬拜神。目前全台長老教會共使用18種語言進行主日講道。當初看到粵語團契的人數逐步增加,所以他決定邀請香港牧師來台灣牧養,才正式成立廣東話崇拜;另外也設立不同的粵語團契,像是基要真理班、藝術靈修班等。

他說,耶穌還是嬰孩的時候,約瑟和馬利亞帶著他逃避希律王的追殺,耶穌也曾當過「難民」;同樣,現今許多港民移民來台寄居,台灣教會需要做的是接待及關心他們的需要,耶穌也教導我們「接待旅居的,就是接待我。」(太25:35-40)

線上牧養在台港人

黃也特別提及,我們要去理解在台港人的處境,特別是來台讀書的香港學生愈來愈多,其實教會不需要一味地追問他們政治傾向或想法,只需單純關心他們在台生活,讓他們感受到溫暖。

從香港來台灣宣教的呂謙牧師發起了「出香港EXODUS」事工,每年都在台灣接待香港短宣隊,並分享對台灣宣教的看見。他受訪時說,當得知愈來愈多港人移民來台,他決定結合台灣及香港的教牧同工組成聯禱會,在網上發起關心香港人的事工。不過他坦言,因人力有限,很難聚集分散居住在台灣各地的港人,於是他們發起線上聚會,以「個別關懷」來服事港人。

呂說,他們主要是從網路發起粵語線上直播、短片及文章分享,運用MEWE網絡平台進行群組互動,不只是單方面傳遞訊息,而是可以更進一步聯繫,甚至與對方見面,結合虛實整合的功能,以港人個別的需要進行關懷。這樣的關懷方式主要期望能把相同背景的人聯繫一起,甚至建立小組團契,讓他們來到台灣不會覺得孤單或格格不入,而是可以找到同路人,甚至是合適的教會,逐漸適應台灣生活。

他又指出,這種關懷模式也是一種名為DRM(Diaspora Returnee Ministry)的宣教方向。目標是幫助在台灣的旅者,使他們有一天能將這份祝福帶回自己的國家,或在當地展開新的宣教服事。相信這種關懷模式幫助在台港人站穩腳步後,他們同樣也能去幫助其他的香港人。

 

(新聞來源:基督教論壇報)

台北靈糧堂跨年禱告會 啟動21天禁食禱告

「迎接2021年,用21天禁食禱告與神對齊,讓神帶領教會跨越以前沒走過的路。」即將於2月1日接任台北靈糧堂主任牧師的周巽正,在以「對齊跨越」為題的跨年禱告會上宣告,藉由21天禁食禱告(1月4-24日),啟動弟兄姊妹建立禱告生活,更多對準神的心意,走入命定。跨年禱告會從2020年12月31日晚上9點開始,受到寒流來襲及新冠肺炎疫情的影響,實體參與聚會人數不如往年,但線上聚會人數反倒激增,實體線上逾2,000人同步參與。

與會者同心合意禱告。

打開天門的禱告

對於2021年的先知性看見,靈糧教牧宣教神學院謝宏忠院長以「打開天門的禱告」為題傳講信息,他說,兩天前他跟神學生禱告時,看到「十字架掛著兩條帶子」的異象。2020年是灰色帶子,2021年則是黑色帶子,表示2021年是更艱難的一年。他的領受是十字架象徵天父的愛,承擔了全人類的苦,人類歷史發展方向必朝十字架救贖道路前進,且耶穌的名被高舉在各國各民當中,十字架救恩必會成就。雖然2021年的挑戰比2020更艱困,經濟更糟,然而他看到「王冠」(神掌權)、「魚」(神興起教會,得人如得魚)及「燈」(神興起教會發光,轉化國家社會)等代表盼望的異象。

謝以「RUN」來分享何為打開天門的禱告。R(Repent)是認罪悔改。罪會攔阻我們跟神的關係,如約珥書所寫,當百姓撕裂心腸,認罪悔改,天門就打開,降下春雨秋雨的祝福;凡求告主名就必得救。U(Unity)是同心合意。聖靈降臨前,120個門徒聚在馬可樓上同心合意恆切禱告,就帶下聖靈的大澆灌(徒1:14-15)。 N(Nonstop)是不間斷的禱告。即使是先知以利亞,為呼求神的憐憫降雨解除旱象,不間斷懇切禱告7次後,看見遠方巴掌大的雲彩出現,就知天門已打開,降下大雨,解除地上3年半的乾旱。雖然我們不是先知,但我們要持續不間斷地禱告,直到天上恩雨降到地上為止。

他又提及2年前恰克‧皮爾斯博士(Chuck Pierce)宣告神要在台灣興起「守望者運動」,神的名在台灣被高舉,看到事情的成就。盧安格(Lou Engle)更在2020年發起「從逾越節到五旬節」50天禁食禱告,呼求神的百姓對齊天父的心意,帶動全球屬靈的大崛起。因此,2021年1月教會推動4到24日的21天禁食禱告,為要更多對準神的心意,在正確的時間跟地點,進入RUN的禱告,帶來聖靈更大的澆灌,帶來物質界與屬靈的祝福。

求告耶和華的名

「對齊是我們的責任,神會帶領我們跨越。」周巽正解釋教會為2021年命名為「對齊跨越」的異象,他引用約書亞記3章3-4節經文表示,「對齊」就是跟著神的約櫃走,而「跨越」則是在神的帶領下,走一條從來沒走過的路。然而,對齊是要付代價的,是不容易的,神呼召亞伯拉罕要離開本地本族父家,就應許他成為大國且蒙福(創12);亞伯拉罕之所以被稱為「信心之父」,在於他領受從神來的話語,就用信心的行動回應,照耶和華的吩咐去做。

敬拜讚美神。

周提醒弟兄姊妹說,對齊需要「離開」,因為走一條從沒走過的路,眼前的挑戰必然更大更艱難,弟兄姊妹需要思想,什麼是自己生命中根深柢固的軟弱(看法、觀點、態度、脾氣),形塑成罪、捆綁和轄制,唯有挪去捆綁和轄制,才得自由,才有辦法走新的路。

對於推動21天禁食禱告,周說,與神對齊的關鍵在於「求告耶和華的名」,而「築壇」就是與神對齊的行動。因看見復興禱告的火已降臨台灣,也臨到台北靈糧堂,為了讓這熊熊的禱告烈焰持續燃燒,直到與神的心意對齊,盼望透過全教會21天禁食禱告,弟兄姊妹的禱告生活更新,教會整體產生質變。

(台灣國度復興報記者魏麒原報導)

 

 

(29)採取持續的行動 –【狂野的夢】專欄

見證夢想成真需要不斷的行動。一旦你克服了諸如拖延和完美主義之類的夢想殺手,你就可以開始在你的內心培養堅定的持續性,這種持續性,甚至可以讓最狂野的夢想變成現實。

堅定持續的行動需要信心,真正的信心驅使堅定的、始終如一的行動。如果我們看希伯來書11章的信心殿堂——這種信心能使夢想成真,或努力追求,至死方休。以挪亞為例:「挪亞因著信,既蒙神指示他未見的事,動了敬畏的心,預備了一隻方舟,使他全家得救。因此就定了那世代的罪,自己也承受了那從信而來的義。」(來11:7)

堅定的一致性需要自律或自我控制。如果你不斷地滿足你的肉體或感官慾望,你的狂野夢想就會破滅。相反,如果你始終表現出自我控制,把與你的夢想背道而馳的肉體釘在十字架上,你就能到達馬拉松的終點。

如果你注意到你生活中有不一致,下面是一些策略可以幫助你克服這個夢想殺手:

  1. 在內心深處找到你的動機。找出「什麼」背後的「為什麼」。如果你能記住你為什麼要做某件事,而這個原因又非常強烈,你就更有可能堅持下去。如果你的「為什麼」並沒有迫使你採取持續的行動,你就不得不懷疑這是否真的是神給你的人生夢想。順服神應該是你的動力。
  2. 不要讓你的情緒引導你前進。你的情緒變化無常。有一天你會想要去努力爭取獎賞,第二天醒來你卻可能感到氣餒。如果我只做自己喜歡做的事,我大部分時間都會坐在沙灘上吃雪糕。我花了很多時間做我不想做的事情,目的是為了到達我真正想去的地方。
  3. 制定每日計劃。如果有一些事情你必須堅持做才能實現你的狂野夢想,那就把它們列入每天的時間表中,直到這些任務變成本能。讓你的行事曆成為你的私人教練,幫助你約束自己,採取持續的行動,朝著你的夢想進發。
  4. 追究自己的責任。你可以找到一個負責任的合作夥伴,但最終只有你可以承擔責任,為你的夢想採取持續的行動。雖然有時候你需要放鬆自己,不要設定不切實際的目標,你內心深處知道放鬆和鬆弛的區別。忠於你的夢想,你的夢想就會實現。

追夢操練:建立強而有力的習慣

首先,確定你想建立的習慣。假設你想早起,在別人醒來之前開始你的目標,那麼你先要作出堅定的決定:早點上床睡覺,設置一個鬧鐘讓你可早點醒來,然後拒絕按下閙鐘開關掣10次!

有時我們不能養成良好的習慣,是因為我們沒有把它們分解成更小的步驟。如果你現在每天早上7點起床,若你想在早上5點便起床,你需要朝著你的最終目標先邁出較小的一步:慢慢習慣在黎明前起床,從凌晨6點30分開始,然後是6點,再嘗試5點30分。

無論你想要養成什麼樣的習慣,要知道你的肉體、其他人、甚至魔鬼都會試圖阻止你。如果你錯過了,那就站起來再試一次,直到這個習慣在你內心變得如此強烈,以至外界的力量無法動搖你。


珍妮弗李克萊Jennifer Leclaire)是佛羅里達州勞德代爾堡「覺醒禱告殿」總監;「新族類復興網絡」權威領袖;AWAKENINGTV.COM聯合創始人;目前已出版超過25本著作。本專欄文章節錄自其著作《狂野的夢》。

 

 

 

以不被撼動的信心 迎向不能震動的國 -【國度角度】專欄

計劃追不上變化,建設敵不過震動;這似乎是末世的新常態。無可否認2020年比2000年所面對的千年蟲,2010年金融風暴後所面對的挑戰,都有過之而無不及,前景似乎沒有最差,只有更差!踏進2021年,面對未來的十年,你心中又有何前瞻?以不變應萬變?或是胸有成竹,處變不驚?但無論如何,你今日的取態將會決定10年後的結果。就如聰明和愚拙的童女一樣,同樣在等候新郎的來到,但所面對的結局卻大相逕庭。(太25:1-13)

希伯來書12章25-27節提醒我們:你們總要謹慎,不可棄絕那向你們說話的,因為棄絕地上警戒的尚且不能逃罪,何況違背那從天上警戒的呢?神應許説,再一次我不單要震動地,還要震動天。(該2:6-7)這再一次的話,是指明被震動的,就是受造之物都要挪去,使那「不被震動」的常存,直指的就是那 「不能震動的國」——天國。屬世一切人手所建立的,不榮耀神的系統,將必受到最無情的震動而崩潰,神不單一再提醒以色列民,也在提醒祂的聖教會及聖民,總要謹慎,不可棄絕祂的警戒,否則必不能逃過祂的審判。

那永生神的教會是否都是聰明的童女,早有預備,去迎向那不能震動的國?聖經告訴我們,教會——神的新婦,因著主的吩咐與預言,早早知道新郎必將回來迎娶,卻在新郎遲延時,全都睡了!(太25:5)可幸的是,半夜有守望者大聲呼喊,唯有那些驚醒又有預備的五個童女,才得以進入神國,其餘的五個童女因愚拙、棄絕警戒而全無預備,要在神國外面哀哭切齒了。這絕對是我們輸不起的永恆代價;是永生與永火之天壤之別。

在末世,不單地上一切人手所建造的會被震動,屬天的靈界也要經歷震動。屬神的子民,你作好準備去迎接一波又一波劇烈的震動了嗎?若這些都是神命定的事實,我們只有一條路,就是作最壞的打算,最好的預備。數日前收到醫院的通知,我的膀胱癌又再復發。今次已經是第四次了,說實話,我內心是不情願的,但我的靈已作好隨時的準備。我的禱告是:若神要在我的軟弱上,彰顯你大能神蹟的醫治,我是絕不介意的,但若神你要我受這一刀,我也是甘願的,只求神藉此提升我的信心往更高的層次,使我對你的呼召及應許,放膽無懼,篤信不疑。

末世的震動,乃是對「信心」最嚴格的考驗,唯有那真實的信心,才能忍耐堅守到底,也唯有那不能撼動的信心,才能承受那不能震動的國!若要承受那不能震動的國,就當感恩,照神所喜悅的,用虔誠,敬畏的心事奉神。因為我們的神乃是烈火。

主提醒我,西門彼得的信心也曾經歷最嚴格的考驗,因撒但想要得著我們,好 篩( 震動 ) 你們像篩麥子一樣。主深深提醒我們,不要高估自己的自信,也不可低估撒但篩我們的詭計與能力,但感恩主應許會為我們祈求,叫你不至於失了信心,只要回頭要去堅固你的弟兄!( 路22:32)

文@何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