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鄉小鎮的復興 -【火煉的使徒】專欄

1980年1月,經過7年的牢獄之災,我終於獲釋,回到了久別的家。母親、妻子和兒子在村外迎接。孩子在我走時僅半歲,現已長高,滿七歲了。我的鄰居田五伯是個剛直的人,但與我家有很大的怨結。文化大革命時,紅衛兵因一些雞毛蒜皮的事抓了田五伯,而我當時是造反司令。田五伯誤以為那是我的命令,於是兩家關係更緊張,水火不容。後來我接受改造的時候,田五伯也會指桑罵槐,大力譏笑。

當得知我馬上就要刑滿釋放了,他非常恐慌,生怕我回去會瘋狂報復他。這事後來傳到我耳中,我自然十分重視。文革時我確實有愧於田五伯,因為當他遭批鬥的時候,我沒有去保護他,而我當時是有此權力的,所以我必須到田五伯家當面認罪,請求他的諒解和饒恕。

1980年農曆正月初一,那天在中國人的眼中如同西方的聖誕節一樣重要。我備上厚禮去見田五伯,當面向他認罪道歉。起初田五伯還懷疑我的誠意,但當他看到我的禮物及我真誠的眼淚之後,他失聲哭了,反過來向我認罪,承認他的不是之處。後來我們就這樣談到了耶穌,田五伯的靈被主叫醒,當場痛哭,表示堅信耶穌,大有信主恨晚之意。他的大兒子、兒媳、三個孫子全都歸向了主。

1980年時,我的故鄉共有八萬人。在眾同工殷勤辛勞的工作下,基督徒增長很快,不是一個一個的信,而是一村一村的信,一批一批的歸主。教會人數急速增長,出現了許多福音村。山坡上,路途上,到處是歌聲,家中、山頭、河邊、樹下都是禱告的祭壇。會眾像燒著的火把,傳到哪裡燒到哪裡。信仰的疆界天天擴大,外邦的範圍逐漸減小,得救的人數天天增加,連男帶女甚多。村裡超過半數人相信耶稣的,就成為福音村。不管國家政策多麼嚴厲,我們一到福音村,就好像到了「解放區」,可以放瞻盡情地歡呼歌唱。

這團火從我的家鄉發起,後來蔓延到整個方城,然後到南陽及河南各地,為之後的復興奠定了堅實的基礎。這次的復興是普遍的、深入的,各地的教會藉著這次的復興,都被點燃起來了。人們的愛心、熱心、信心倍增,大家都覺得主快回來了,要準備好一切。

除了本鎮教會的工作外,每個禮拜五,我必須到距我家12里路的桃桂帕村去聚會。有一天下起大雨,因會眾都是山裡人,道路變得十分難走,所以應該無人會去聚會。但主給我一個意念:「你領羊群前行,必須作好別人的表率。」我就毅然披上了雨衣,冒大雨而去。那天晚上應是五百人的聚會,因為下雨只有一位弟兄去了,連我共兩人。誰知人少恩典卻不少,我講他聽,我禱告他阿們,聖靈也大大地動工。那位弟兄心裡火熱,於是第二天走遍各家各戶, 傳講昨晚神同在的大能,後來那個禮拜五晚的聚會,就變成風雨無阻的聚會了。

當時我負責的其中一個聚會點有500位信徒,我要求所有信徒不能只是蒙了恩典就萬事大吉,而是要蒙召做主的聖工。我更勸勉、呼召他們作傳道人。他們都是山裡人,不會講道,我便要求他們當中放牛放羊的,對著大山講道,對著牛羊講道;種田的,對著禾苗莊稼講道;放蠶的,把蠶放在山坡上,對著蠶講道,對著樹林講道。沒有對象,就自己演講,講著講著就成為傳道人、宣教士了。

他們就這樣不斷反覆練習,一遍又一遍,一天又一天。 這種有趣且富創意的方法非常有效果,在後來的年代,他們個個都成了傳道人。而且這些農民傳道人,不但在家鄉服事,還被打發到全國各地。許多地方的教會都是他們結的福音果子,以及牧養的成果。他們為主,為中國的福音工作做出美好的貢獻。

 

 


張榮亮是中國教會最黑暗時期的福音拓荒者,其創辦的華人歸主教會(前稱方城教會)是中國五大家庭教會之一,他走過如同在爐火中行走的歲月,也見證了中國家庭教會從火中出來的血淚史。本專欄節錄自其自傳——《火煉的使徒》。

 

 

將普世價值等同天國價值是最大的謬誤 -【國度角度】專欄

偷換概念是撒但迷惑人心慣常的手法。啟示錄12章9節提到,大龍就是那古蛇,名叫魔鬼,又叫撒但,是「迷惑」普天下的。偷換概念,就是把一件事物的本來意義用狡辯的手法換成另外一種看起來也能成立的解釋,混淆是非,轉移對方的注意力,以達到某種目的。

墮入偷換概念的最佳例子與最大悲劇。「耶和華神吩咐他說:園中各樣樹上的果子,你可以隨意吃,只是分別善惡樹上的果子,你不可吃,因為你吃的日子必定死。」(創2:16-17)神的吩咐指令是確定的、清的,同時神也賦予亞當有自由選擇的權利,但也必須承擔其選擇帶來的後果與責任!

狡猾的蛇是如何偷換概念呢?它將「吩咐命令」偷換成「豈是真說」,將「絕對」偷換成「相對」,將「可以吃」偷換成「豈是不許吃」園中所有樹上的果子麼?將「不可吃,必定死」偷換成「可以吃,不一定死」。當人認賊作父,墮入了鬼魔的迷惑,要付上的代價必然是極為高昂,神人皆雙輸!而以色列民雖有前車可鑒,仍難逃一刧,因而以色列國也以亡國告終,整本舊約歷史,其實就是一部神的選民如何一再落入撒但的迷惑而失敗告終的血淚史,新約門徒若不以歷史為教訓,必然會再被歷史狠狠地教訓!

自2014年政治運動至今,社會與教會在其中都實在經歷了極大的衝擊,而教會中無論因政見不同而分裂甚至對立,或因二代間失去互信,或因恐懼絕望而移民他國,都導致信徒大量流失,香港教會大多受到不同程度的虧損,我們極需安靜下來,回到天父面前求問,並好好作沉澱與反省,求父神賜下智慧,如何從這陰霾中跳脫出來!

其中很值得我們反省的是,你我是否都曾受過以下的思想概念所熏陶?1、西方世界多受基督宗教所影響,甚至以基督教立國,所以現今其所推崇的普世價值,正是建基於聖經的價值觀。2、西方世界所追求的人權、自由、民主、公平、公義的普世價值,正是源於基督教價值觀的延伸。3、西方世界因建基於基督教所產生的普世價值,因而比東方世界更繁榮昌盛。4、教會是社會的良心,有責任是為公義發聲,應該積極支持,並同心去推動這普世價值。5、牧者有責任引導會眾,盡公民的義務,參與國家及社會的政治改革!6、教會若不積極參與推動這普世價值,以推翻不公不義的政權,就等同成為邪惡政權的共犯。

而以上所言的普世價值,又是否與整本聖經及耶穌原先一直所傳講的「天國福音」的概念與價值觀一致,或是仇敵正以其「偷換概念」的慣常手法,一再迷惑新約教會墮入古蛇所預設的陷阱,以破壞神在末世興起天國,以取代世上的國,主要作王掌權的永恆旨意與計劃?實在值得深思,一己愚見,盼望與你分享,一同察驗,一同為香港教會尋得答案與出路!

文@何寶生

 

 

【國度1分鐘】因信仍在說話的拓荒者

「他雖然死了,卻因這信,仍舊在說話。」(來114)福音的種子自100多年前由宣教士帶進中國,中國教會雖然走向死蔭幽谷,卻仍在火的試煉下迅速成長,成為活的見證。許多殉道宣教士和信徒,今天雖已歸回安息,但因著他們信心和所信的道,仍然與現今的世代說話,傳承昔日他們所領受的華人呼召與命定。

殉道宣教士撒下的種子

自19世紀中期,中國打開國門以來,許多宣教士奉差遣來華,把自己的生命奉獻給這片土地。當時國內複雜的政治形勢,使這些宣教士列強的政治角力中慘遭迫害,甚至殉道。

1900年,中國北方主要省份發生大規模迫害屠殺天主教和新教信徒的義和團運動,成為八國聯軍入侵北京的藉口。當中殉道者共189位,殉道人數最多的差會是由戴德生創立的內地會,達到79位。許多宣教士殉道後,接續他們而來的宣教士不但沒有減少,反而迅速增加。1900年,來華差會61個,1906年67個,13 年後增至130個;1900年,來華傳教士1500人,1905年3445人,1914年增至5400人。

面對迫害,宣教士沒有多作解釋或抗爭,只是不斷地用自己的生命來見證他們所傳的道。例如戴德生拒絕了清政府為財產損失和人員傷亡作出的賠償,藉此向中國人民彰顯「基督的柔和謙卑」。

初代的中國信徒領袖

1920-30年代是中國教會復興史上的一個重要時期,在民初的戰亂環境底下,神興起新一代的華人教會領袖,對身處革命時代的中國教會產生微妙而深遠的影響,奠定了國內乃至海外華人教會自立的基礎,其中比較為人所知的是中國三傑:王明道、宋尚節、倪柝聲。

王明道:於1925年初在自己家中開始家庭聚會,他以耶利米先知的使命為己任,認為神要使他成為「堅城、鐵柱、銅墻」。在二十幾年的時間裡,他先後去過全國二十四個省,在三十多個不同宗派中講道。1937年,「基督徒會堂」新堂告竣,成為1920-30年代中國教會自立運動的典范。1949年底,教會例常聚會人數約有七、八百人。1950年5月,中國基督教三自革新運動開展,王明道從信仰立場出發,對運動提出質疑與批評。後因信仰緣故,王明道被判處無期徒刑。1980年1月,王明道共度過長達近23年的牢獄生涯後出獄。

倪柝聲:於1922年開始定期的禱告聚會。1927年底,倪柝聲在上海聚會,後成立「基督徒聚會處」。1937年,他們在全國三十多個城市建立了教會。1938年,他差遣128名使徒出去,到全國各地去傳福音、建立教會。1948年前後,倪柝聲推行「福音移民」的主張,有計劃的派遣信徒,去福音未達之地建立教會。1949年,聚會處信徒人數達七、八萬人。1956年,倪柝聲被判處有期徒刑十五年。1972年有消息傳出,他死於安徽白茅嶺勞改農場,死後留下一張字條,上書:「基督是神的兒子,爲人類贖罪而死,三日復活,這是宇宙間最大的事實。我因信基督而死。——倪柝聲」

宋尚節:於1926年在美國獲得博士學位,後於回國途中,將所有的證書及榮譽獎章抛入海中,以示其獻身傳道的決心。1928年,他辭去教學工作,開始全職傳道生涯。1930年冬,宋尚節赴湖州參與聚會,並受邀演講。此後湖州各教會、學校和醫院等紛紛邀他前去佈道,由此打開了他遠赴各地巡迴佈道之門。1931年5月,宋尚節應邀參加伯特利佈道團,在三年裡,足跡遍及全國,行程約五萬多里,帶領十萬人歸主。1934年,宋尚節成為自由佈道家,所到之處,點燃屬靈奮興之火,歸信基督者甚眾。1940年,他舊病復發,臥床不起,終於1944年8月在北京德國醫院安息。

教會在逼迫中存活

1949年新中國成立以後,大量逼迫臨到基督徒。許多信徒被下到監牢、殉道,或送去勞改。1953年,在華宣教士全都遭到驅逐。1966-1976年的十年文化大革命,中國教會經歷最嚴重的逼迫。由於對外門戶全然關閉,國外的宣教機構,無法知道中國基督徒是否還繼續存活。在沒有任何宣教士的協助,福音本應該再一次在中國被連根拔起。

1976年後,中國的大門再次打開,許多外國宣教士感到驚訝,中國教會不但沒有被逼迫撲滅,更在大患難中如雨後春筍般在全國冒起。不但如此,神還將「福音傳回耶路撒冷」的異象加給中國信徒,喚醒「宣教的中國」的使命與呼召。

承傳宣教使命的開路者

「福音傳回耶路撒冷」運動誕生於1940年代,由傳道人張谷泉、趙西門、馬可和趙麥加等領受異象,成立了「遍傳福音團」及「西北靈工團」,向中國西北部出發,沿著古絲綢之路而行。他們先後到達新疆,本來計劃繼續向西走直至耶路撒冷,1949年止步於新疆喀什。雖然運動暫時停頓,薪火卻仍相傳。

西北靈工團同工合照

西北靈工團

於1946年成立,由山東張谷泉牧師發動,他們計劃先在哈密建立總站,於新疆各地設教會,分派工人進入西藏,再進入中東的穆斯林國家傳福音。凡加入靈工團的人,必須學習一種生計,收入完全獻入神家,凡物公用。靈工團初時只有六人,後來逐漸發展到百餘人。1951年起,逼迫來臨,喀什的同工首先被捕。1952 年張谷泉等人也被捕。1956年,張谷泉死於獄中。趙西門是西北靈工團的主要同工之一, 於1951年被判刑20年,他於1971年刑滿出獄,時年54歲,隨後被安置在「刑滿釋放就業隊」工作。1991年,喀什法院通知他,冤案平反。當他獲得自由之後,於1993年憑信心離開新疆奔赴中原,在各地佈道,舉辦靈修會, 2001年,趙西門息了世上的勞苦,榮歸天家。

遍傳福音團

西北聖經學院由藏永冕牧師於1941年創立。1942年,學院師生在禱告中看見中國教會欠了各國福音的債。馬可牧師覺得,主為中國信徒保留一條道路,就是要將福音傳回耶路撒冷,後於1943年成立「遍傳福音團」。1946年,趙麥加、戴彥中、黃清治等一起被差往青海工作,1948年春,趙麥加獨自一人轉向甘肅,再沿著天山北麓西行。旅途中他以刻製印章賺錢支持事工需要,幾個月後終於到達疏勒。

1949年福音團的幾位同學先後差派去西北,其中趙麥加和何恩證更南下至喀什。遍傳福音團的同工經歷了文化大革命後,紛紛回到事奉工場,並對當年立下的初衷絲毫不變。趙麥加說:「新疆到耶路撒冷的道路,銅門深鎖。然而我們辦不到的,總希望我們的子女可以繼續承擔。」

 

【國度觀點】退而不休的終生事奉

年長一代的華人吃苦耐勞,工作認真勤勉,這種工作文化在華人教會中亦是一大特色,許多牧者辛勤牧會多年,直到臨近退休,才會考慮尋找合適的接棒人。許多牧者進入退休階段後,因為過去的身分建立在牧會的職事上,退休後對身分的定位感到迷失和恐懼。香港教會應該如何看待牧者退休後的角色轉變?退而不休的觀念又應該如何在基督身體中運作?2022年踏入40週年的錫安教會,在數年前也順利完成主任牧師的交棒,今期國度觀點專訪了創辦牧師趙仲權,談及有關屬靈領袖如何扶助下一代接棒,以及終生事奉,多代同行的關鍵。

(撰文:莫嵐)

香港牧者領袖在任現況

根據教新2019年香港教會普查結果,全港華語堂會共1305間,當中有148間堂會沒有堂主任,有217間表示其堂主任是60歲以上。另外有307間表示其堂主任已有退休的計劃。

根據政府統計處8月11日公布最新本港人口統計,在移民潮下,本港淨遷移數字自2019年底起錄得負數,離港人數持續上升。2021年年中至2022年年中的離港人次再創高峰,錄得1997年有紀錄以來最高離港人次,達11.3萬。教新總幹事梁國全傳道指出,移民潮影響了教會原訂的領袖傳承計劃,有教會堂主任和接棒者均選擇離港,最後催化堂會興起第二線領袖,他鼓勵教會要支持年輕同工或女教牧擔任要職。

根據以上數字推測,未來數年,在全港1,305間教會中,將有40%的教會面臨交棒考慮,同時有11%的教會需要尋找合適的牧者領袖。如何選擇和興起合適的接棒人,將是香港教會未來的一大重要議題與挑戰。

聖經中關於服事人員供職的論述

對於利未人的服事原則和職能,聖經中並沒有提到退休的概念,而是按照工作要求,體力和經驗,轉換不同的服事崗位。

民數記8章23-26節,「從二十五歲以外,他們要前來任職,辦會幕的事。到了五十歲要停工退任,不再辦事,只要在會幕裡,和他們的弟兄一同伺候,謹守所吩咐的,不再辦事了。」

利未人滿五十歲後,便要停止處理與會幕有關的體力勞動,退下來的利未人仍然擁有參與社群的角色,並且可以留在會幕幫助新一代的利未人,承擔看守會幕的工作。

聖經中亦指出,長者生命中所累積的智慧能夠扶持和幫助下一代興起。長者能夠站立在不同位置,以不同方式繼續服事神國,年長的世代有使命,亦有能力去傳承下一代,使神國的工作能夠延續和擴張。

詩篇71篇18節:「神啊,我到年老發白的時候,求你不要離棄我,等我將你的能力指示下代,將你的大能指示後世的人。」 


華人牧長扶助新生代接棒

被神膏立和認出

Caleb牧師

大約5、6年前,趙仲權牧師正式將錫安教會主任牧師的職分交給兒子趙士敬(Caleb)牧師,以及屬靈下一代張適慧(Rebecca)牧師接任。

關於教會交棒的過程,趙仲權指出,神已經預備了教會,在祂所設立的時間裡,認出這些被選召的人。因此,他們首先被神任命,而不是被人按立的。當時整間教會分別出3天來禁食禱告,然後有三位先知向即將接棒的牧者發預言,教會亦有一個長老團向他們釋放屬靈的祝福,然後由大家認可的使徒戴冕恩牧師啟動按立禮。「因為教會建立在使徒性和預言的根基之上,先知和使徒為將來的季節按立領袖,然後我看見神的恩膏臨到他們。因此,別人不只是認出Caleb和Rebecca是我們的兒女,而是神在這時刻揀選和按立的牧者。在他們周圍的所有人都認出他們。這些都是被膏立的特質。」

「交棒不是時刻,而是一個旅程;交棒不是儀式,而是一個生活方式;交棒不是選擇,而是末世神必然的心意;交棒不是交棒,是一起同跑。」

尊榮神所設立的權柄

交棒成就後,教會父老亦尊榮接棒的下一代在地方教會帶領的角色。戴冕恩牧師亦說,雖然他在列國中有服事,但是在地方教會中,他尊榮Caleb和Rebecca帶領的角色,也祝福他們承接一切過去父老所擁有的。「不是因為他們是教會領袖的兒女,而是在靈裡認出,他們是有這一份。」

在Caleb還小的時候,神就跟趙仲權牧師的太太May說,你在撫養將來的神國將領。May常常在外面如此介紹Caleb:「這是我的牧師,他不只是我兒子。」她現在最喜歡的牧師就是自己的兒子Caleb,她不但自己會用心去聽Caleb的講道,還會向其他人推介他的講道。

曉林牧師

錫安教會曉林牧師說:「媽媽May從內心深處欣賞自己的下一代,這是很多父母不一定有的胸懷。」曉林也坦言,在教會交棒的初期,她亦經歷生命的轉化,以致能夠順服神在教會設立的權柄,同時看到父老對下一代的尊榮。「我跟上一代比較熟,交棒以後,我還是習慣去找趙爸。『爸爸,這件事情我有這個想法。』他說:『不,現在你去問Caleb牧師。』」

「趙仲權牧師沒有越過已經設立的權柄,但是我不習慣,我還要禱告連結。這迫使我必須攻破自己對Caleb的不熟悉,必須認出他是我的牧師。本來我服他是因為他是牧師的兒子,但現在他是我的牧師。這是我裡面的轉化,而這個轉化需要長輩的榜樣,當他這麼謙卑去服事下一代,我就要問我自己,我的牧師到底是誰。」


終生事奉  永不言退

趙仲權牧師交棒後,亦進入新層次的服侍,成為列國的父親

兩代同行 彼此成全

關於牧者退休與身分定位,趙仲權又指出,家庭是永遠不會退休的,只是不同代的人站立的位置有所不同。父母會一直陪著孩子,幾代人同行往前走。因此,錫安教會沒有退休的觀點,上一代非常保護下一代,知道在一個成熟的,下一代可以顯在人前的時候,上一代會成全神在這個時刻所做的。而且教會不只是他們兩代領袖的同行,而是整個家集體的同行。

有一段時間,趙仲權牧師在列國中有太多服事,有時候回來教會參與崇拜就靜靜的坐在後面,結束後就開心的與大家擁抱。

在服事同跑的道路上,趙仲權牧師曾對兒子Caleb說過,遇到高牆,我會盡全力把你們扛過去,你們就繼續向前跑,爸爸累了,可以留在這邊。當時Caleb如何回應,不,爸爸,我會招聚孩子們,一起把你抬過來,一起同跑。

「有父有子的同跑,就成全了瑪拉基書4章6節,他必使父親的心轉向兒女,兒女的心轉向父親。這是神國的必然,如果沒有這個成全,就沒有辦法向前走。」

趙仲權牧師在崇拜結束後,開心的與大家擁抱

天上的爸爸仍在說話

趙仲權牧師有三位屬靈爸爸,即使他們已經不在地上,他仍然常常提起他們。「因為為父為母不是看得見的,而是靈裡認人,我是有父親的,哪怕他是在永恆之中做父親。」可以說,這三位爸爸到現在都還沒有退休,還在說話,因著兒子的緣故,他們依然在向我們這個世代說話,在為趙仲權牧師禱告。曉林分享,「如果教會有這樣的文化就很安全,因為我們都在永恆裡面,我們要像耶穌,帶很多兒子進入榮耀。」

很多事奉神的人,覺得他們的上一代走了就是不能再見了,如果我們仍然看我們的屬靈父親還與我們同在,這是其中一條鑰匙,彰顯出幾代同行的恩膏,破除領袖交棒後對於自己身分和定位的恐懼,以及被棄絕的咒詛。

貝博志牧師(Bob Birch)

趙仲權牧師的屬靈父親之一,貝博志牧師(Bob Birch)的最後10年,是為了趙仲權和戴冕恩這兩個兒子而活的。在他彌留之際,雖不知道趙仲權在哪裡,他對太太說:「Gideon(趙仲權)會來看我。」他那時在重症病房已經不吃不喝8天了。不久後,趙仲權果然從馬來西亞趕回來了。昏迷中的父親聽到久盼的兒子的聲音,竟然抽動起來!

趙仲權緊握貝牧師的手說:「貝牧師,你是這個世代的西緬,主應許你,在回天家前會看到末世的復興。我相信現在這個復興的嬰孩即將出生了。如果你同意就握我的手。」昏迷中的他,竟然握了趙仲權的手兩次。趙仲權知道他靈裡完全清醒。


香港的新皮袋

在過去幾年,五旬節聖潔會的幾間堂會都經歷交棒,而且接任人都是比較年青的牧者,其中擁有112年歷史的香港五旬節聖潔會筲箕灣堂,於今年8月1日正式完成主任牧者的交棒,服事了教會33年的簡劍發牧師,退下前線,正式任命教會漁民第三代,青年傳道胡凱澄(阿澄),成為教會的主任傳道。當時簡劍發牧師與教會的核心領袖團隊,一同透過集體聆聽向神尋求啟示,最後經過多方面的印證,以及考察,認定阿澄為下任接棒候選人。2018年,阿澄還是二十多歲的年青人,經過4年多的預備,她成為教會主任牧者。

 

 

約旦政府公佈6年計劃 基督受洗地建造聖經村

約旦政府最近公佈一項新計劃,期望開發耶穌受洗之地「約旦河外伯大尼」(Bethany Beyond the Jordan)地區,供基督徒遊覽和敬拜。

位於約旦首都安曼以西約50公里的約旦河外伯大尼,被認為是約翰福音所記載施洗約翰為耶穌施洗的地方。該址於2015年獲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為世界遺產。約旦政府計劃以6年時間,耗資1億美元,在遺址附近建造一個旅遊城市。

政府新成立的基金會主席Sam Murad表示:「我們希望讓朝聖者有機會在那裡度過美好時光,同時保存其靈性及作為世界遺產地的條件。我們決定以聖經村為主題,期望重現2000年前的生活體驗。」發展計劃獲約旦國王阿卜杜拉二世(Abdullah II)批准,以保存該址及其歷史。

據路透社報導,20世紀中期的考古學家已在該址挖出教堂和洗禮池,洞穴的遺蹟亦顯示該地早於四世紀時已是基督教朝聖之地。Murad說:「我們將提供阿拉伯式帳篷,並負責一切衞生服務,期望打造原始真實的感覺,配合主題的同時,能以合理的價格為朝聖者提供住宿,讓他們在這神聖的地方度過靈性時光。」

開發項目概念圖(由Kamel O. Mahadin 教授繪製)

洗禮地的外圍將興建餐館、紀念品商店、步行徑和植物公園等現代景點。建築師Kamel Mahadi表示:「我們將採用質樸的石頭和卵石的建築設計,以保留此地的原始性,並確保2000年前的神聖和靈性不受發展所破壞。」項目的第一階段將於2023年完成,而整個項目預計於2029年竣工,屆時將是耶穌在約旦河受洗2000周年。

發展計劃包括准許九個宗教組織在該區興建接待朝聖者的地方,其中浸信會世界聯盟(Baptist World Alliance)將主責在約旦河外伯大尼興建浸信會前哨站。

禱告:願神帶領人們到耶穌受洗之地,更深認識和敬拜祂,尊祂為王。

(來源:CBN News,12月14日,林國祥編譯報導。)

道上教會海福德牧師安息主懷 比爾強生尊榮與感謝其服事

美國加州道上教會(The Church On The Way)創會牧師,人稱傑克牧師(Pastor Jack),傑克.海福德(Jack Hayford)18日安息主懷,享壽88歲。

透過聖經教導寫作歌曲創作和廣播事工海福德的影響力遍及全球。他是一位多產且暢銷的作者共撰寫和合著五十多本書創作了五百多首讚美詩,其中包括世界著名且被廣泛頌唱的敬拜歌曲〈敬拜主〉(Majesty)。 

海福德於1934625日在洛杉磯出生,1歲半時患小兒麻痺症,他的父母本不是基督徒,但因兒子的病禱告求醫治,結果病得痊癒,父母便在長灘(Long Beach)的四方福音會接受主。海福德16歲奉獻自己全時間事奉主,進入洛杉磯的國際四方布道燈塔聖經學院受造就。1956海福德畢業後往印弟安納州開荒建立教會;1960年到洛杉磯總會事奉;1965年加入國際四方布道燈塔聖經學院擔任學生主任;1969年,他受邀往Van Nuys擔任第一四方福音教會的暫代牧師,教會當時只有18人。六個月後,他聽見主叫他留下︰「你不能想得太小,不然你擋住我的道。」海福德把教會叫作「道上教會」,因為教會位處通衢大道,也因教會重視敬拜及教導神的道。從此之後,教會迅速增長。1997年,海福德創立了君司大學(The King’s University),並擔任校長。 

道上教會發表關於海福德牧師辭世的聲明「傑克牧師的服事,為世代之間、社會經濟階層和種族之間的鴻溝搭建了橋梁。他是倡議復和的領導者,在分裂之中帶來和好也帶領人們與天父和好,數以萬計的人因著傑克牧師的服事而歸向主。傑克牧師的謙卑和對主的敏銳不僅在講台上,更是在他的日常生活中他教導我們要倚靠神的話,敏銳於聖靈,全然敬拜主,在神所安放我們的群體中服事有數不盡的生命在這位領袖的門訓下被改變。」 

對於海福德離世,不少領袖均緬懷他的貢獻四方教會運動現任主席Randy Remington表示:「傑克牧師是一位神國大使,他的影響力超越宗派、世代,以及全球疆界。傑克牧師對於聖靈充滿的敬拜、火熱代禱和聖經宣講的熱情,活現於他的個人生活之中。成千上萬的牧者在他的學校和特會中獲得鼓勵、啟發,以及終身事奉的原則。他的書籍、歌曲和教導將繼續激勵和引導將來的世代。」

伯特利教會(Bethel Church)比爾強生牧師(Bill Johnson)在社交媒體上載與海福德的合照,並寫道:「我永遠不會忘記我的父親在加州凡奈斯(Van Nuys)的第一四方教堂參加特會的時刻。傑克.海福德是那教會的牧師,他教導關於敬拜的優先次序影響了我父親因此我看了錄像後來也參與了特會並深受影響。我記得在傑克的以西結書講道系列最後講到內院和外院的服事時,我低下了頭,祈禱說:『主啊,我把我的餘生交給你來教我這一件事。這對我的影響就是如此深遠,我知道這是我活著的原因,也是伯特利存在的原因。」 

(來源CBN News,202318日,Amy Fong編譯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