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國巴黎多族裔教會 各族各民合一敬拜

法國巴黎克雷泰伊(Créteil)市的馬丁路德金教會(Martin Luther King Church)擁抱多元與合一,吸引不同種族背景的人到來認識神。

教會創會牧師Ivan Carluer表示:「我不需要建立一座教堂,卻必須建立一個讓人感到被愛、被聖靈和神的力量改變生命的地方。」Carluer從民權運動領袖馬丁路德金無條件的愛的信息中獲得啟發。「要按人們的本相愛他們,不要企圖改變他們成為自己的模樣。只要單單愛他們,讓他們認識神,他們的生命就會改變。」

Ivan Carluer牧師

像馬丁路德金一樣,Carluer也有一個夢想,就是創造一個空間,讓不同種族背景的人可以走在一起,反映出巴黎的多樣性。「當神呼召我時,祂要我在巴黎地區服事。我來到這裡,知道巴黎有半數以上的新生嬰兒是混血兒,我很高興。」Carluer的夢想現已成真,他笑着說:「我們教會現在有兩成黑人,一成白人,一成亞洲人,其餘六成是不能被定義的,就是耶穌的顔色!」跨越種族界限分享愛的信息是一股合一的力量,能帶來積極改變。會眾Tiffany受訪時表示:「我認為這就是這教會最不尋常,卻最觸動人的地方。在這裡,大家都是混血的,代表著不同的文化。」經常來到教會的 Daniel說:「我真的很喜歡這裡的接待方式,我真的感受到愛 。」

馬丁路德金教會是法國最大的福音派教會之一。法國現時約有2500間福音派教會,每間教會平均約有100名會眾。17年前,馬丁路德金教會成立時只有20人,如今有超過3000人。在最近一次聚會中,76名來自不同行業和種族背景的人接受洗禮,公開接受耶穌基督為救主。 Carluer表示,他們從來沒見過有這麼多的人來到耶穌面前。「神在法國作工,是前所未有的。疫情期間,參與線上崇拜的聚會人數大幅上升,除了固定的會眾,我們看到很多非信徒在觀看。」

11月的一次聚會中,76名來自不同行業和種族背景的人接受洗禮

由於人數增長,教會需要一個更大的聚會地方。2021年9月,教會在巴黎東南郊區建立新的聚會點。因著教會在社區的影響力,地方政府非常樂意為教會提供300多萬美元建設資金。教會現在逢周六、日於可容納1000人的禮堂舉行崇拜,其餘時間教會禮堂開放予社區租用。「有公司在這裡舉辦時裝表演、汽車展和音樂會,也有其他宗教團體成員在這裡舉辦活動。」Carluer認為這是一個讓那些一般不被 「教堂建築」吸引的人能接觸福音的模式。「我希望看到所有猶太人、穆斯林、無神論者、政治家、藝術家等都被神得著,被祂的聖靈轉化,並彼此相愛,像馬丁路德金那樣。」

禱告:願神繼續在法國和全地作工,叫各國各族各民各方的人都歸於祂。

(來源: CBN News,2022年11月25 日,林國祥編譯報導。)

第二十五屆歐洲祈禱早餐會 黑暗中持守愛與盼望

第二十五屆歐洲祈禱早餐會於12月7日假比利時布魯塞爾的歐洲議會大樓舉行,約480名政客和基督徒領袖出席。

今年的祈禱早餐會以俄烏戰爭為標記。北大西洋公約組織(NATO)副秘書長Mircea Geoana發言時引用詩篇 100 篇,指出神的愛永遠長存,無論歷經好與壞,和平與戰爭,自由與壓迫。「在戰爭時期,最難看見光。然而就在那時候,我們必須倚靠內心的指南針來引導我們走在正確的路上。我們必須走在一起,同心支取信仰的力量。歷史告訴我們,希望可以實現,這也是我親身的經歷,就讓我們禱告這會再一次發生。」

會中一位烏克蘭人與一位俄羅斯牧師相擁,帶來有力的見證,顯明只有神的愛能在人們散佈不信任和仇恨,甚至在死亡之中帶來復和。

禱告:願賜平安與盼望的神,保護扶持每個在戰爭和困苦中的人,興起信徒見證神愛的大能,帶來醫治與復和。

(來源: Evangelical FocusNATO網頁,2022年12月12 和7日,Amy Fong綜合編譯報導。)

印尼西爪哇5.6級地震  造成268人死亡

印尼西爪哇於11月21日下午發生5.6級地震。地方官員表示,地震已造成至少268人死亡,逾一千人受傷,仍有超過150人失蹤,2萬2千個家園和至少50所學校被破壞。

根據美國地質調查局(United States Geological Survey)報告,震央展玉地區(Cianjur)的震源深度約有10公里。在首次地震發生後的一個小時內,當地共錄得25次餘震。

西爪哇省長雷德威・卡米爾(Ridwan Kamil)表示,大多數傷者是兒童,「許多事故發生在幾所伊斯蘭學校。」 展玉當地政府官員赫曼·蘇赫曼(Hermon Suherman)指出仍有居民被困在瓦礫下,救援行動已經在進行中。

印尼總統佐科維多多於22日前往災區視察,宣佈將向房屋嚴重受損的業主提供高達3,200美元的賠償。印尼國家災害管理局於同日表示,5萬8千人已經被迫離開。

禱告:我們在天上的父,求祢憐憫印尼的災民,讓他們得著安慰與保護。求祢讓未信者在一切的震動中,得著祢天國的福音,尋得真平安與祢不能震動的國,阿們。

(KRT訊)

 

 

2022世界盃將於卡塔爾揭幕 當地人權及宗教問題惹關注

第二十二屆世界盃足球賽將於11月20日至12月18日在卡塔爾舉行,是世界盃史上首次由阿拉伯國家主辦。然而,由卡塔爾主辦世界盃的決定卻一直備受爭議。10月29日,16名澳洲國家隊發出視像聲明,批評主辦國卡塔爾剝削移民工人和侵犯人權。早前更傳出歐洲不少城市為杯葛由卡塔爾主辦世界盃,將取消設置公開直播和公眾觀看的場地。

卡塔爾自2013年開始籌備興建世界盃場館,期間不時傳出外籍勞工意外死亡的消息。多年以來,卡塔爾因剝削勞工,以及限制女性及其他社會少數群體的權利而遭受人權組織讉責。針對這些抨撃,卡塔爾引入了勞工保障,改善勞工待遇,包括保護工人免在高溫下工作,實施每月最低工資1,000卡塔爾里亞爾(約275美元),以及取消妨礙外籍勞工轉換工作的卡法拉制度(Kafala system)。然而,一些人權觀察組織質疑這些改革的有效性。

卡塔爾國王塔米姆(Sheikh Tamim bin Hamad Al-Thani)在10月25日發表電視講話中提到,成功申辦本屆世界盃令他們面對前所未有的指責。「起初我們本著誠意面對和處理這議題,我們甚至認為某些評論是積極和有助於我們發展的。然而我們很快就明白到,這場對抗的運動持續,並不斷擴大,當中涉及誹謗和雙重標準,達到了無情的程度。這讓許多人懷疑,這場對抗背後的真正原因和動機。」

除了人權問題,宗教自由在當地同樣受到限制。在敞開的門全球守望名單上,卡塔爾從2021年的第29位升至今年的第18位。基督徒組織指出,當地逼害程度為「甚高」,人民面對「伊斯蘭壓迫、氏族壓迫,以及獨裁政權」。

卡塔爾人口約280萬,據估計,基督徒佔當地人口十分之一,他們許多是來自亞洲的移民工人。縱然外籍基督徒也會遭受壓迫,當地的外國人教會常被政府監察,教會建築只限建於特定區域,但當地的外籍基督徒相對有較大的信仰自由。

敞開的門表示,當地有少數人民轉信基督教,他們面對自身穆斯林家庭和社群的嚴重壓迫。「穆斯林歸主者在卡塔爾不被認受,他們面臨失去法律地位,兒童撫養權及財產權等問題。無論是卡塔爾的原住民,還是外來的歸主者,他們都因信仰而面臨歧視、侵擾和警察監視等威脅。」

禱告:求神保護凡進入卡塔爾境內的人的安全,釋放平安的意念在卡塔爾政府中,保守他們的心。

(來源:Euro NewsEvangelical Focus,2022年10月26和9月30日,Joshua Chung和Amy Fong綜合編譯報導。)

贊比亞基督徒歡慶 擁有母語聖經譯本

非洲贊比亞母語聖經譯本於早前正式誕生,基督徒慶祝聖經翻譯的最新里程碑。這項工作由威克里夫聖經翻譯協會(Wycliffe Associates)領導,目前超過5,000人在贊比亞將聖經翻譯成當地20種語言。

教會牧師和植堂者Henry Mumba會督正協助於曼薩(Mansa)的聖經翻譯工作,他回憶自己19歲時第一次聽到的經文。「我們的牧師是從外國來的宣教士 ,他來到這個小鎮,向我傳福音時,我認識的第一節經文是約翰福音3章16節:神愛世人,甚至將祂的獨生子賜給他們,叫一切信祂的,不至滅亡,反得永生。」

曼薩的信徒首次用他們的母語Aushi閱讀和聆聽新約聖經後,高興得跳起舞來。Mumba說:「這彷彿是神在說我們的語言。」他指出,聖經是Aushi語的首部文獻,是前所未有的。除了Aushi語的翻譯,新約聖經還被翻譯成Nynja和Laya兩種語。來自利文斯頓市(Livingston)的Buster Paul Tembo牧師領導教會的聖經翻譯工作,他表示:「我們國家有73種語言 ,由於當中只有7種被稱為官方語言,聖經只翻譯成這7種語言。」Tembo 認為,基督徒能夠接觸自己語言的經文,對他們的屬靈生活產生很大的影響。「當你拿出自己語言的聖經閱讀,就能夠更清晰理解;朗讀出來與他人分享時,也更容易明白。」

Mumba會督帶領曼薩的聖經翻譯工作

學者估計,全世界至少有7,000種語言,當中只有不到800種語言有新舊約翻譯聖經,還有數千種語言需要翻譯,其中許多位於非洲大陸難以觸及的地方,以及亞洲和印度太平洋地區。

威克里夫聖經翻譯協會信息技術專家 Tomussone José Macinga 說:「對我而言,這不僅僅是翻譯和印刷聖經,而是改變生命,我看到過許多生命因著聖經翻譯而被改變。」威克里夫協會主席兼行政總裁Simoun UngUng表示,聖經翻譯的一個主要挑戰,是如何加快翻譯的過程,而同時保持翻譯的質量。「當你來到工場,你會看到翻譯聖經話語的需求。每天都有人在未認識主之前就離世,因此我們要迫切地推進聖經翻譯的工作。」

禱告:求主帶領聖經翻譯工作,興起更多工人,讓更多人能以自己的語言和文化認識祂,生命得轉化。

(來源:Christian Headlines,2022年9月7日,林國祥編譯報導。)

 

 

萬人大型音樂劇 歌頌馬丁路德金傳奇一生

由Creative Church推動,展現馬丁路德金生平的大型音樂劇將於今年10月起在德國、瑞士和奧地利共10個城市公演,讓參演者和觀眾細味這位黑人民權運動領袖的著名演說「我有一個夢」背後的故事。

除了Creative Church,德國福音派教會(EKD)和福音派自由教會聯盟(Federation of Free Evangelical Churches of Germany)都是促成這部音樂劇公演的重要推手。日前,三個國家合共約有10,000參演者在他們所在的地區參與音樂劇排練。參與演唱的成員年齡最小的是7歲,最年長的為91歲。

數百名歌手在德國的韋茨拉爾排練

作曲家Hanjo Gäbler和Christoph Terbuyken是這部音樂劇的創作人。他們曾參與製作音樂劇《十誡》(The Ten Commandments)和《奇異恩典》(Amazing Grace),以及流行音樂神劇《馬丁路德》(Pop-oratorium Martin Luther)。記者及馬丁路德金研究專家Andreas Malessa也加入了製作團隊,參與撰寫劇本。Malessa說:「『我有一個夢』代表一個烏托邦,一個縱使此時未能完全實現,也值得為人們為之奮鬥的理念。這部音樂劇是關於馬丁路德金的原則,以及他為支持被剝奪權利的人而進行非暴力抗爭行動的實際體現。60年代美國黑人對馬丁路德金的意義,正好對應今天21世紀歐洲的難民和『在職貧窮人口』對我們的意義。」

主辦單位歡迎沒有合唱團經驗的人士參與

創作團隊在音樂劇的官方網站表示:「這部音樂劇充當了一個大使的角色,傳揚當年曾激勵馬丁路德金的福音信仰,也讓參演者和觀眾意識到,每個人微小的擺上都可以為人類和環境帶來好處。馬丁路德金是一個改變世界的人,他的夢想以及為爭取人權所作的,都激發人們對世界事件和自身行動的反思。」

音樂劇將於2022年10月至2023年4月期間公演。參與演出的歌手在過去幾個月一直積極排練。主辦單位沒有特別對參加者訂立門檻,沒有教會背景、沒有合唱團經驗的人士也可參與。

禱告:願主的百姓遵祂的心意,扶助弱小,看顧貧窮孤寡,為受壓的發聲。

(來源:Evangelical Focus,2022年9月7日,Richard Chau編譯報導。)

 

 

美研究發現宗教學校年輕人 更積極面對精神健康問題

疫症大流行期間,研究發現,基督教學校的教師高度關懷學生,轉介到精神健康輔導中心的學生個案數目比非宗教學校高。

Springtide Research Institute於 2021年秋季至2022年春季進行研究,訪問了3,139名13至25歲的學生,其中包括313名就讀宗教學校(主要為基督教)的中學生和大學生。他們的研究顯示,59%受訪的宗教學校學生表示,他們曾向精神健康顧問尋求幫助,而非宗教學校的學生只有46%曾尋求幫助。另外,宗教學校學生因精神健康問題而住院或用藥的比例也較非宗教學校的學生高。研究也指出,宗教學校的學生更傾向視學校為成年人關心他們的地方。75%受訪宗教學校學生表示學校裡的成年人努力去了解他們,公立學校只有62%的受訪學生如此認為。

俄克拉荷馬州南方拿撒勒大學(Southern Nazarene University,簡稱SNU)輔導中心(Renew Counseling Center)門診治療師Stephen Brand表示,宗教學校的學生在老師鼓勵下,或更願意尋求支援。師生比例較低的學校,學生與老師更能建立個人關係,也較能敞開心扉談論生活中的困難。

SNU輔導中心協調主任Scott Secor指出,過去幾年新冠疫症為人們帶來倍增的困苦和孤獨感。焦慮是年輕人面對的一個主要問題,而他們現今面臨的心理困擾達到令人擔憂的程度。Brand表示,他在大學接見的學生中,六至七成都受成年後的責任困擾,其餘三至四成的學生正面對濫藥和自殺傾向等問題。來自費城的輔導員Cara Dixon說,自從疫症開始以來,她看到基督教學校在討論精神健康,基督徒群體向她診所轉介的個案也較多,因為基督徒明白他們在這些方面需要幫助。

Springtide的研究指出三種有助解決心理健康需要的素質:促進社交聯繫,傳達可實現的期望,幫助年輕人培養目標感。南加州大學宗教生命學院院長Varun Soni表示:「學生們不再問我該如何生活?他們開始問我,要為何而活?」總的來說,研究發現近七成宗教學校的學生表示他們感到有能力處理生活中的困難,公立學校的學生則只有57%。然而,當詢問學生關於尋找生命意義時,只有17%自稱有宗教信仰的年輕人表示,宗教機構能幫助他們尋找人生的意義。Packard指出,另有16%學生表示,他們沒有得到任何幫助。他說,宗教機構不能再想當然地認為學生正在明白他們的人生目的,除非有人向他們展示。「在基督教群體中,我們不斷傳遞信息,但卻沒有帶領學生發現自我和辨別神對他們生命的心意,我們只是假設一切在過程中會自然發生。」

Brand 說,許多SNU的學生對於治療和信仰能同時為他們帶來幫助而感到驚訝。與輔導員交談往往有助學生擁抱信仰。「治療給予人空間去思索,甚至懷疑他們所相信的,也讓他們有選擇信仰的機會。」

禱告:願賜平安和盼望的神觸摸每個憂傷不安的心靈,斷開一切捆鎖,得著釋放和自由。

(來源:Christianity Today,2022年7月21日,林國祥編譯報導。)

 

 

農地和房屋被奪選擇饒恕 帶來津巴布韋農業大豐收

Craig Deall的家族農地在20年前被津巴布韋政府沒收,沒有得到任何賠償,但他沒有選擇抗爭或逃跑,而是因著基督信仰,選擇饒恕。這一決定,讓他在得著極多收割。 他最近接受視博恩(CBN News)訪問,分享當中歷程。

Deall靠耕作家族農地養家糊口,但2003年政府突如其來的土地無償徵收政策,讓他們痛失家園。政府的土地改革原意是讓黑人自給農民和歐洲血統的津巴布韋白人獲得更公平的土地分配,但Deall一家最終被迫離開家園,以及自1948年一直經營的農地。

Deall表示:「我們可以選擇抗爭、逃跑,或者饒恕。一些朋友選擇為土地而戰,最終為此喪命。我的朋友大多離開了津巴布韋,這都是人之常情,但我們一家決定追求第三種選擇,就是饒恕,因這國家已經充斥著苦毒了。」Deall的房屋和農地被十多個家庭接管了,他與家人搬到津巴布韋首都哈拉雷。Deall後來加入一個志願組織Foundations for Farming,開始向接管了他農地的新地主和其他農民傳授神向組織創始人Brian Oldreive啟示的一種獨特耕作方式。

Deall說:「馬太福音5章40節教導我們,有人想要告你,要拿你的裡衣,連外衣也由他拿去。」這意味著如果有人偷了你的農地,你要教他如何耕種。「我們這樣做,不但消除了壓力,更讓我們得著釋放,知道神為我們開路,讓我們可以服事最小的,並將福音帶給他們。」

Deall解釋組織的成立,源於Oldreive帶著孩子般的信心走進叢林,坐在林中求問神如何耕種。然後他看到,大自然中沒有自然反耕法,但卻生長茂密,實質是神餵養和保護土壤的機制。Oldreive回到自己的農地嘗試,不焚燒耕作。雖然他採取與傳統耕作大相逕庭的方式,但產量卻提升了10倍。知道此方法有效,他就開始在更大範圍的土地推廣,但他也知道,神賜下這啟示,不是為了自己,而為了整個非洲的農民,以及貧窮的人民。

免耕農業的成功引起津巴布韋政府的關注,並開始認可和支持該方法。官方估計,2020年當地糧食產量增長了3至4倍,是該國20年來首次經歷糧食盈餘。津巴布韋的主要農作物粟米,用免耕法增加了三倍收成。組織現在於世界各地教授該技術,為要分享福音。Deall表示:「我們所教授的,八成都是我們的心,以農業作為切入點分享福音。」

即使有如此成就,津巴布韋政府從未為他的房屋、土地或教學時間提供任何補償。Deall說:「我們組織有一句話:『我曾經在非洲擁有一幅農地,現在非洲就是我的農地。』」

禱告:願神的眾子興起發光,按神的法則行事,見證神國度的豐盛,在全地榮耀神的名。

(來源:CBN News,2022年7月25日,Sharon Chow編譯報導。)

 

 

世衛新指引即將出爐 或打破性別二元局面

世界衛生組織(下稱「世衛」)上月於官方網站公佈將更新《性別主流化手冊》(Gender Mainstreaming Manual),當中提到「性別存在一個連續光譜,並不只限於男性或女性。」家庭事工組織批評是次行動帶有政治動機,恐造成更多混亂。

手冊於2011年出版,旨在向世界各地的健康管理人員傳授與健康相關行為的性別角色,手冊多年來被廣泛使用及引用。世衛專家指出,組織正根據新的科學證據更新共146頁的手冊,將捨棄傳統的二元方法,強調性與性別的多樣性,期望是次更新能鼓勵大眾改變談論性和性別的方式。

美國家庭與人權中心(Center for Family and Human Rights)研究主任Rebecca Oas說:「人們將可以引用世衛的手冊,表示要跟從專家,用科學方法處理性別議題。」Oas指出,性別畸形焦慮(Gender Dysmorphia)曾一度被列為與變性人有關的精神疾病。世衛於2018年將變性從其精神疾病清單中剔除時,就率先將變性納入主流。「他們一方面說,你沒有問題。另一方面表示,我們可為你提供治療,以手術和荷爾蒙解決不是出於你的問題。」

性別主流化議程的更新,包括改變圍繞性別的關鍵概念。世衛表示,他們希望在男性和女性的生理性別之外,使性別認同正常化。他們計劃引入課程和團隊建立練習,教導衛生保健專業人員,男性和女性的性別本質上是對變性人的歧視。Oas表示:「這是LGBTQ遊說團努力將他們的議程加插到其他不同議題的方式。當我們一開始談論包容性,就必須先列出人們受壓迫的方式。」

美國基督教組織Focus on the Family生命課題分析員Nicole Hunt表示,世衛這次修訂性別主流化手冊將會觸發一系列連鎖反應。「這個行動是要威脅在性別議題發聲的人,收窄思考和討論空間。在文化層面,我們也看到施壓的跡象,例如詞典出版機構Merriam-Webster較早前就宣佈修改『女性』(female)一詞的定義為『任何擁有與男性相反的性別認同的人』。」

Oas和Hunt一致認為性別主流化手冊的修訂是基於政治風向,並指出美國政府是世衛最大的捐助者,在過去十年,每年提供2至6億美元捐助。在特朗普總統執政期間,捐助一度被擱置,在拜登總統上台後已經恢復。

修訂版手冊將在未來幾個月內發佈,Oas和Hunt鼓勵家長瞭解其中的內容。Hunt說:「他們試圖改變關於家庭的論述,基督徒要作好捍衛的準備。我們將看到公眾接納違反聖經的事物,這將影響這片土地的法律,以及我們對憲法的詮釋。」

禱告:求主捆綁擊破仇敵的計謀,除去人心的蒙蔽,認識神創造的心意,恢復屬神的性別觀念。

(來源:CBN News,2022年7月28日,Richard Chau編譯報導。)

 

 

南非撒但教會創辦人遇見耶穌 基督徒無條件的愛啟動改變

南非撒旦教會(SA Satanic Church)共同創辦人之一Riaan Swiegelaar從敬拜撒但轉向敬拜耶穌。今年5月,他正式辭去教中的職務,引起許多人關注。他早前公開分享決定離開撒但教,轉向耶穌的經過。

7月4日,Swiegelaar在其個人社交媒體上載影片分享,憶述生命中有4位基督徒曾向他顯明基督的愛,帶來他生命的改變。「我錄這段影片是因為有超過300人發信息給我,想知道我離開撒但教和南非撒但教會的原因。」

20年前,Swiegelaar曾參與基督教事工,後來卻成為無神論者,4年多前接觸到撒但教。「當時我很破碎和傷痛卻不自知,而他們的理念引起了我的共鳴。」他還提到自己遇過許多撒但教信徒,「極度破碎」是他們的共通點。

Swiegelaar在影片中表示,他從來不知道什麼是無條件的愛,直到遇到4位基督徒向他顯明這樣的愛。「我很感謝這4個人,言語無法表達你們為我所做的一切。」

今年5月,Swiegelaar接受南非開普敦電台CapeTalk訪問,談論撒但教。他在節目中表明絕對不會相信耶穌基督的存在。訪問結束後,女主持人Amy走向他,給他一個擁抱。一個星期後,Swiegelaar在WhatsApp上看到Amy的個人資料,才發現她是基督徒。「她的擁抱讓我感到前所未有的愛,她沒有說一句話,只單單擁抱我。我從來沒有如此的經歷,也從來不知道基督徒可以流露如此大愛,願意無條件接納我。」

幾星期後,Swiegelaar與撒但教的會員開會。「我們都知道撒但教正在增長,而我需要做一個儀式,看看下一步要如何得著更大的能力和影響力。當我敞開自己,耶穌就出現了。當時我自以為是的說,如果你是耶穌,就證明給我看吧。然後耶穌以無比美麗的愛和力量充滿我,我立刻認出那是基督的愛,就是電台主持人給我的擁抱所流露的愛。」

Riaan Swiegelaar經歷耶穌無條件的愛後,從敬拜撒但轉向敬拜耶穌

Swiegelaar表示,在他還認為自己是醜陋的怪物時,除了Amy,Adele和Donnie Frey也給他基督的愛。Adele後來給Swiegelaar發訊息說:「我只是做了一件簡單的事,就是顯明愛,而那份愛殊不簡單。」Swiegelaar回應說:「那不是簡單的東西,你向我顯明基督的愛,是一切。」

作為一個初信的基督徒,Swiegelaar表示他不確定下一步該怎麼走,但他知道,他將繼續認識耶穌,在祂的愛中成長。

禱告:願神擁抱破碎失喪的人,能親眼見祢,知道祢是愛他們的神。

(來源:Charisma News,2022年7月6日,Joshua Chung編譯報導。)

 

 

報告顯示全球僅三成宣教士專注福音未及群體

宣教組織East-West最近引用The Traveling Team的數據指出,全球現時約有40萬名基督徒宣教士,當中只有3.3%專注於「福音未及群體」。

據追蹤全球福音事工情況的Joshua Project資料顯示,「福音未及群體」為福音派基督徒人數比例少於2%或任何宗派的基督徒人數少於5%的群體。目前全球超過77億的人口中,約有32億人被列為未及之民或最少觸及之群體。

華盛頓麥克林聖經教會(McClean Bible Church)的David Platt牧師表示:「福音未及群體指的不只是未接受福音,而是沒有機會聽到福音、沒有教會、沒有基督徒、沒有聖經的群體。神給我們的使命不是盡可能傳福音給更多的人,而是要傳給各族各方各民。」

以族群而言,East-West的數據顯示,現時世上有超過70萬個族群為福音未及群體,約佔總人口41.7%。East-West指出,這些群體未聽聞福音的原因,除了地理位置與地形限制使其難以觸及外,文化和政治因素也成為福音遍傳的障礙,特別是對生活在伊斯蘭教、印度教、佛教或民間宗教佔主導地位,以及基督教受逼迫國家。

East-West創始人John Maisel認為,當神的子民願意冒險向失喪的人傳福音,神的名就得榮耀。「神最大的喜悅是祂的兒女憑着信心選擇離開安舒區,來到祂的跟前,跟從祂的帶領。」

禱告:求主興起和帶領各地教會與宣教士,把福音傳到世上每一個族群,讓神的名在全地上被高舉。

(來源:Christian Headlines,2022年7月5日,林國祥編譯報導。)

 

 

古巴反政府大遊行一週年 全球基督徒團結陣線要求釋放被囚牧師

宗教自由和人權倡議組織「全球基督徒團結陣線」(Christian Solidarity Worldwide,簡稱CSW)就古巴11J示威1週年,在古巴駐英國倫敦大使館門外示威,促請當局釋放Lorenzo Fajardo牧師。

2021年7月11日,古巴持續的經濟危機和疫情,引發人民不滿,爆發全國示威活動,進而擴大至指責批評執政共產黨獨裁及管治疲弱鎮壓。當地政府和軍方採取武力,示威人士遭暴力對待及拘禁。示威平息後的幾個月,社會領袖,包括宗教領袖被傳召,遭恐嚇,大批人士流亡境外,人數破歷來紀錄。

Fajardo牧師的兒子被捕一週後獲釋,而Fajardo牧師自去年8 月一直被扣押於Boniato最高安全級別監獄。他於2021年12月20-21 日的聆訊中被判「漠視法紀」、「襲擊」、「煽動他人犯罪」及「擾亂公共秩序」等罪名。

 

Fajardo牧師(左)去年參與反政府示威被捕,被判處監禁7年。

至今年5月,牧師的家人收到通知,他被判處監禁7年,經上訴後維持原判。早前CSW向古巴大使館提交一份共有11,000個聯署的請願信,要求釋放Fajardo牧師。

CSW會長Mervyn Thomas表示:「Fajardo牧師因為古巴人民站出來發聲而被捕,如今許多人已獲釋,他被判監7年,現已被囚1年。今天,我們在這裡與牧師的家人站在同一陣線,反對所有不公平的對待,要求古巴政府立即釋放牧師。我們向牧師保證,只要有需要,我們定必站出來為他發聲,為要看到他得到自由。」

禱告:願神的公義彰顯,讓Fajardo牧師得到公平對待,幫助古巴眾教會在逼迫中對齊神的心意。

(來源:CSW網站,2022年7月11日,台灣國度復興報編譯報導。)

 

 

比爾強生太太息勞歸主

伯特利教會(Bethel Church)比爾・強生牧師(Bill Johnson)太太貝妮・強生(Beni Johnson)於美國時間7月13日息勞歸主,比爾・強生牧師在其個人社交媒體上以「Healthy and Free」(健康與自由)公布這一消息,許多人留言表示慰問。

今年2月,當時貝妮處於癌症晚期,並出現呼吸困難的症狀,許多信徒曾為她發起禱告行動。

(記者莫嵐報導)

 

禱告:願神親自安慰比爾・強生牧師及其家人的心,並興起更多人去關心和守望病患中的肢體。

 

 

 

菲律賓總統選舉帶來分化 教會努力修補 籲為新政府禱告

菲律賓新任總統小馬可斯(Bongbong Marcos)於6月30日宣誓就職,教會呼籲信徒放下歧見,為新任總統和政府禱告。

5月舉行的菲律賓總統選舉被認為是歷來引起最大分化的選舉,不少支持不同候選人的同胞在政治辯論中互相指責,導致關係破裂。教會也有信徒認為牧師或教會支持他們反對的總統候選人而離開查經小組和團契。

來自Victory Makati城的Dennis Sy牧師表示,剛過去的選舉是教會實踐合乎聖經真理回應的時候,但同時也是挑戰。「現在選舉已經結束,無論勝出的是否我們所投選的總統候選人,我們都會一同向前邁進。」在阿聯酋工作的Pinero是150萬名海外合資格選民之一,競選期間他刻意與小馬可斯主要對手羅布雷多(Robredo)的支持者保持距離。「我知道他們會為著我支持小馬可斯而與我爭論,現在回想,那時候的張力是挺大的。」當教會查經小組的群組出現有關政治的信息,Pinero鼓勵大家尊重彼此的選擇,不要以怒氣回應。

菲律賓代禱者(IFP)主席Dan Balais主教認為,儘管在政治和神學上存在分歧,領袖之間保持彼此合一至關重要。Balais經常與菲律賓福音派教會理事會(PCEC)和菲律賓耶穌運動(PJM)的領袖連結協作。他表示:「PCEC著重牧養和教導,PJM的重點是使徒性,IFP主要是先知性代禱,合起來成為菲律賓基督教會的支柱。」他們自2012 年在巴拉望領袖峰會(Palawan Leaders’ Summit)上戴上盟約戒指開始,每年都會定期會面。「盟約戒指提醒我們,即使當中有什麼分歧,我們都不會容讓關係和團結破裂。選舉經已結束,縱然我們各有支持的候選人,但我們說,我們不會分開。」

選舉過後,各方能達成共識的一件事,是為當選總統禱告。Pinero為小馬可斯的禱告非常具體:「願他的身邊有公正、誠實、優秀,以及真誠愛國家的顧問。」目前為止,小馬可斯任命的班子大多受人民歡迎,尤其是財政、中央銀行、公共工程和公路、貿易等部門。 支持另一候選人的Balais也表示:「這些任命都很好。」他同時認為,選舉結果或許為福音種子和社會轉化開闢了新土壤。「對總統選舉結果失望的基督徒正被喚醒,尤其是佔四成人口的年輕人。」Balais鼓勵信徒祈求神的憐憫,向審判誇勝,保守聖靈所賜的合一,最要緊的是彼此相愛,因為愛能遮掩許多的罪。

禱告:求主破除仇敵一切分化人心的計謀和政治的靈的綑綁,修補所有破裂的關係,帶領信徒同心尋求神,為國家和政府合一代求。

(來源:Christianity Today,2022年6月30日,Amy Fong編譯報導。)

 

 

烏干達首辦基督教「心靈節」 傳揚基督教文化

6 月5日,烏干達人民於首都坎帕拉(Kampala)的烏干達博物館見證首個基督教「心靈節」(Soul Fest)展開。這個跨宗派的慶典旨在透過音樂、敬拜、教導和聖靈同在的服事,讓基督徒和非基督徒更深入信仰,認識人生的目的、呼召和使命。

心靈節主辦單位希望透過音樂,讓人們連結起來

主辦單位邀請了多位福音音樂人和唱片騎師現場表演,展示出色的非洲新興福音音樂。心靈節創辦人Boniface Edidu表示:「這節日旨在消弭基督徒和非基督徒之間的鴻溝。我們希望透過音樂,讓人們連結起來,無論他們的信仰如何。」

主辦單位在記者招待會上表示,心靈節是家庭主導的慶典。「在這裡,長者、年輕人和兒童可以一起娛樂、交流,並透過活動攤位所展示的資訊,向合作夥伴和機構學習。」另外,他們希望透過設立「愛心行動大使」平台,鼓勵和提醒人們在社區中繼續行善。

心靈節提供適合一家大小一起享受的娛樂活動

主辦單位又表示,心靈節將每年舉辦兩次,為家庭提供適合他們一家大小一起享受的娛樂和消遣活動的同時,讓人們能展示他們的才能,啟發他人。

禱告:求主祝福心靈節舉行時,參與者都能敞開心,彼此交流認識,並更深連結於神。

(來源:Uganda Christian News,2022年6月1日,Amy Fong編譯報導。)

 

 

調查顯示美國相信神的民眾人數持續下跌

美國調查機構Gallup於6月17日公佈一項民意調查結果,指出美國人民相信神的人數正大幅下降,為歷來最低紀錄,然而兩個組別中相信神的人數比例保持不變。

民意調查於5月2至22日進行,結果顯示81%的美國成年人表示他們仍然相信神,比例低於2017年的87%和2011年的92% ,也是該機構自1944年開始作這調查以來最低的記錄。與此同時,17%的受訪者表示他們不相信神。

值得注意的是,機構就受訪者的性別、年齡、婚姻狀況、黨派、思想主義等分組作進階數據分析時發現,不同組別中相信神的人數比例均有下降,只有兩個組別的比例相對保持不變:已婚成年人和保守派人士。2013至2017年,89%的已婚美國成年人

表示相信神,這比例在2022年維持在88%。同時,2013至2017年表示相信神的保守派人士為95%,2022年則有94%。

此外,調查顯示自由主義者、民主黨人士和年輕人這三個組別相信神的人數比例最低,下跌的幅度也最明顯。2022年的數據顯示,只有六成自由主義者(62%)表示相信神,比5年前下降了11%。相信神的民主黨人士逾七成(72%),但比例較先前下跌了12%。18至29歲的年輕信徒比例也從78%減少至68%。

雖然是項調查顯示美國人民正逐漸遠離神,Gallup其他的調查數據卻指出了信仰的重要和益處。Gallup高級科學家Frank Newport 最近指出,他們於1月獲得的數據支持了「參加宗教崇拜對人生觀有顯著影響」的說法。每星期參加教會崇拜的人之中,逾九成表示對生活感到滿意,67%表示非常滿意。而在每月參加少於一次崇拜的人中,82%對生活感到滿意,非常滿意生活的只有48%。

禱告:求主攻破一切攔阻人認識祂的自高之事,將人所有的心意奪回,叫他們的心和生命重新歸回,順服基督。

(來源:Faithwire,2022年6月21日,林國祥編譯報導。)

 

 

進入搖滾和金屬音樂世界 盼消除誤解 得著未得之民

法國最大型的搖滾和金屬音樂節Hellfest過去兩年受新冠疫情而取消,今年在6月17至26日於南特市的克利松鎮(Clisson)舉行,不少著名樂隊如Scorpions、Whitesnake、 Deep Purple和Nightwish參與表演。

基督徒組織Metal Mission於場內向觀眾分享福音和耶穌的見證,並派發特製聖經「Metal Bible」。Metal Bible包含新約全書和許多著名基督徒搖滾音樂人的見證,包括樂隊Korn的聯合創辦人 Brian Welch、Iron Maiden的Nicko McBrain、Sanctuary International的Bob Beeman和Ultimatum的Scott Waters等。希望打破一眾搖滾和金屬音樂狂熱分子對聖經的誤解和偏見,並讓他們知道,愛神的同時,也可以熱愛金屬音樂。

Metal Mission成員在音樂節場內向參與者分享福音,送上聖經

Metal Mission由20位成員組成,他們致力傳福音予未得之民,就是那些以為自己因所聽的音樂而沒有資格相信神的人。Metal Mission認為,搖滾和金屬音樂愛好者對屬靈問題的態度是開放的,因為這些問題是搖滾和金屬音樂風格的一部分。

Metal Mission每年都會到Hellfest與參加者分享福音,在今年的音樂節共送出了1,000本聖經。他們更與當地教會合作,跟進和牧養剛信主的人。

禱告:願神繼續興起不同的宣教團隊,把福音帶進不同的人群。

(來源:Evangelical Focus,2022年6月30日,Amy Fong編譯報導。)

 

 

報告指政府助長侵害少數群體 福音派組織促聯合國正視

由世界福音派聯盟(World Evangelical Alliance,簡稱WEA) 和敞開的門(Open Doors International)等多個福音派組織組成的關注少數群體權利聯盟早前向聯合國遞交了一份關於印度少數群體狀況的報告,譴責印度政府助長當地針對宗教及社會少數群體的暴力行為和歧視。

該報告將於11月舉行的聯合國人權委員會第41屆普遍定期審議(Universal Periodic Review,UPR)中討論,將是聯合國自2006年以來第四次評估印度的人權和宗教少數群體的狀況。報告的作者表示:「我們對印度少數群體的待遇、當地法治和民主狀況惡化感到震驚。」

報告譴責印度政府藉「反改教法」歧視宗教少數群體,批評該法例「沒有明確界定何謂不正當改變信仰,賦予當局無限權力去判斷改信的合法性」。報告亦指出,當地的國籍相關法規和政策,以及表列種姓(scheduled castes)憲法都使基督徒和穆斯林的權益受損。組織聯盟建議印度政府廢除反改教法,或按國際人權標準重新修訂。同時,法律實施應排除當事人的宗教信仰,讓所有人不論任何宗教信仰都能獲得平等權利。

報告又指出,該國針對宗教少數群體的暴力事件自2014年後大幅增加,包括法外處決、警員向和平示威者開槍、拘留和監禁期間施行酷刑、剝奪公平審判權等。報告更指責政治領導人經常在公眾場合煽動民眾歧視和暴力對待宗教少數群體,促請當局「確保對所有針對少數群體的暴力案件進行獨立調查和起訴」,並要求政府「公開譴責提倡和縱容針對宗教少數群體的極端主義意識形態」。

報告更指出,當地少數群體被剝奪發言權和參與權。「印度人民經歷示威禁令,互聯網被關閉和監控。與此同時,當人權組織、記者和媒體機構為少數群體發聲時,均在人身、財務和社會不同層面遭到報復。」組織聯盟建議印度政府「制定更好的政策和計劃,促進更多公共投資,在民生、教育、衛生、住屋和城市服務等各方面改善少數群體的待遇。」組織聯盟敦促聯合國仔細檢視報告,把報告中的建議納入普遍定期審議的建議,促使印度政府執行。

禱告:求主為受壓的申怨,保守當地信徒心存堅忍與盼望,堅守神的愛、良善與公義。

(來源:Evangelical Focus,2022年6月23日,Richard Chau編譯報導。)

 

 

歐洲宣教禾場廣大 非洲宣教士起來回應

非洲基督徒人數在過去50年增長超過五倍,由1970年一億基督徒,增長至2020年近七億,帶來跨越國界的影響力。近年歐洲有數以千計由非洲人建立和帶領的教會,為倫敦、阿姆斯特丹和柏林等多個城市帶來改變。

Israel-Oluwole-Olofinjana牧師盼望能招聚不同民族的信徒一同參與宣教

英國福音派聯盟(EAUK)事工One People Commission負責人Israel Oluwole Olofinjana牧師非常了解非洲人教會在英國的情況,亦熱切盼望招聚不同民族裔背景的基督徒一同參與宣教。他近日接受《福音焦點》(Evangelical Focus)訪問,談到非洲教會和宣教差會在歐洲城市建立教會的情況。他表示,非洲人的教會似乎較多集中在英國,也許與地理位置及彼此之間的歷史連結有關。一些在英國的非洲人教會歷史可追溯至18世紀,隨著時間推進,教會的數目也在不斷增加。荷蘭、德國、瑞典、西班牙和義大利也有不少非洲人教會。Olofinjana更指出,實際上歐洲一些最大的教會是由非洲人帶領的,而在烏俄戰爭爆發之前,烏克蘭有一個由尼日利亞人帶領的大型教會。

Olofinjana指,歐洲各地有很多非洲信徒宣教,他們大多來自迦納,也有來自津巴布韋、岡比亞和肯雅的的宣教士和信徒。「他們有的是受教會或機構差派,有的則是難民、尋求庇護者或經濟移民,但他們都在歐洲投身於神國使命,並正在改變我們對21世紀宣教士的理解。非洲宣教士和教會的存在,體現了歐洲是一個宣教禾場的事實。以往在歐洲從來沒有這樣的概念,人們強調的永遠是,我們要到非洲、拉丁美洲或亞洲去宣教,如今卻有許多人帶著這個呼召來到歐洲。」

Olofinjana認為,歐洲的基督徒成長於世俗社會文化中,需要局外人來指明他們的問題,一同思索和尋求解決方案。「非洲人民沒有受啟蒙思想影響,他們對神存單純的信心,對信仰充滿熱情,相信神能成就不可能的事,他們成為增長最快的基督徒群體並不意外。他們為歐洲帶來的就是這種積極的思想和相信神蹟的信念,我們受理性主義世界觀引導,只著眼於自然世界。非洲信徒相信超自然,也敢於挑戰世俗的觀念,提出自然世界固然存在,但不應忽略超自然的領域。他們向眾人宣講:『神確實存在,這是我的親身經歷和見證。』」

Olofinjana相信,當歐洲信徒和來自非洲的信徒攜手合作,將有助他們把福音融入歐洲本土文化和處境,畢竟歐洲是一個多元文化的地區。「我們需要從神而來的智慧,就是保羅在以弗所書三章所說的『神百般的智慧』。」

禱告:願主使用非洲信徒,在歐洲帶來更新和翻轉,成為福音遍傳歐洲的力量。

(來源:Evangelical Focus,2022年6月9日,Richard Chau編譯報導。)

 

 

北美微型教會興起雙職信徒 啟動宣教與倍增

由北美基督燈台協會(The Golden Lampstand Association)設立的「基督燈台全球學院」於6月18日在線上舉行「一室教會」(One Room Church)微型教會植堂運動說明會,傳遞宣教新觀念和爆增性增長的策略及見證。

講員徐立平牧師一開始引用Peter Drucker的話:「動蕩時期最大的危險不是動蕩,而是按照昨天的邏輯行事」。他以新澤西的CrossPoint教會為例,其主任牧師Dan Brandley在牧養600人傳統型教會中苦苦掙扎無法突破,後來開始微型教會事工,培訓5位有負擔的會友成為職場宣教士。4年後教會增加了800多人,社區中有50個微型教會,並再差派35人去拓植微型教會。

徐認為,在未來10年全球地緣性政治風險和前所未有的福音機遇中,完成大使命的最佳途徑之一,是由雙職信徒帶領的簡單微型教會植堂運動,讓任何信徒都可以在他們的生活和所在之處成為宣教士,帶領簡單形式的教會。徐指出,宣教機構The Timothy Initiative在印度、越南、寮國等東南亞國家與當地領袖合作,於2007年開始培訓門徒開展微型教會,每天平均有72個新教會組成。

徐分別以大象與兔子、海星與蜘蛛作比喻,指出傳統大型教會和微型教會在增長上的區別。傳統大型教會的增長策略較複雜緩慢,也需要很多資源。小型教會由無償平信徒領導,在家中聚會,在世界各地都可快速繁殖。權力與職能集中的大教會像蜘蛛,被切開只有斃命。而以眾多信徒分散的網絡形成的微型教會像海星,被切開是長出再複製。徐表示,當教會的權力集中於少數領袖,倚靠少數領袖驅動,成長就容易停滯,但當教會是參與性,強調共同驅動,就能使80%的會友從消費者變成能夠生產門徒的共同創造者。我們需要想像教會就是一個宣教機構,牧者、傳道人需要裝備信徒,使他們成為職場的宣教士,並且能帶領簡單形式的教會。雙職信徒可以按自己的背景、優勢與熱情,向特定群體宣教,帶領只服事長者、婦女或兒童的「一室教會」。

徐指,聖經中初代教會就是家庭和微型教會,當時他們以家庭及樞紐(Houses & Hubs)的模式,天天同心合意恆切地在殿裡(Hubs)且在家中(Houses)擘餅。教會就在日常家庭與社區中,使徒的團隊是裝備和宣傳的門徒網絡。以弗所教會是保羅的Hub,他以推喇奴學房來培訓微型教會。因此教會應該具備有敬拜、小組、牧養和外展的去中心化微型教會,也需要有領袖培訓、教牧教育、聯合聚會、治理長老、按牧、財務監督的中心化樞紐。

徐最後表示,微型教會是可以得著年輕世代的福音策略。美國教會發現他們的千禧世代和90後的年輕人不喜歡傳統大型教會,而喜歡跟自己認識和相同的人聚集。世界各國或許也有類似情形,值得參考。

禱告:求主帶領各地教會領受新思維,倚靠聖靈更新和突破,興起信徒成為職場和所在群體的宣教士, 在地上不斷擴展神的國度。

(KRT訊)